CN103115103A - 缸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缸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5103A
CN103115103A CN2012103897236A CN201210389723A CN103115103A CN 103115103 A CN103115103 A CN 103115103A CN 2012103897236 A CN2012103897236 A CN 2012103897236A CN 201210389723 A CN201210389723 A CN 201210389723A CN 103115103 A CN103115103 A CN 103115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ring
elastic foot
moushroom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97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5103B (zh
Inventor
足羽正博
吉田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15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5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5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51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 F16F9/3485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supporting elements intended to guide or limit the movement of the annular dis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02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 F16K15/08Check valves with guided rigid valve members shaped as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8Throttling passages in the form of annular discs or other plate-like elements which may or may not have a spring action, opera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or singly, e.g. annular discs positioned on top of the valve or piston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缸体装置,该缸体装置包括:设置于阀部件(76)且在阀杆移动时使流体流通的流路(95)、开闭流路(95)的盘阀(110)、沿轴向推压盘阀(110)的弹簧部件(111)。弹簧部件(111)包括:在盘阀(110)关闭流路(95)的状态下与盘阀(110)抵接的第一弹簧(122);在盘阀(110)打开流路(95)的状态下与盘阀(110)抵接的第二弹簧(123)。

Description

缸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缸体装置。
背景技术
在缸体装置中,公知利用弹簧推压盘阀的结构,该盘阀对形成于阀的流路进行开闭(例如,参照日本实开平4-34566号公报)。
在缸体装置中,谋求优化阀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优化阀特性的缸体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缸体装置包括:封入有流体的缸体;嵌合安装在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内分隔为至少两个室的阀部件;一端向所述缸体外部延伸的阀杆;设置于所述阀部件并在所述阀杆移动时使流体流通的流路;开闭该流路的阀;沿轴向推压该阀的弹簧部件。弹簧部件包括:在阀关闭流路的状态下与盘阀抵接的第一弹簧;在所述阀打开所述流路的状态下与所述盘阀抵接的第二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弹簧部件是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多个所述弹性脚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弹簧,多个所述弹性脚的另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述弹簧部件由一个板状弹簧构成。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比,所述第一弹簧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弯曲角度较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述弹簧部件由一个板状弹簧构成。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弯曲角度相同。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比,所述第一弹簧的长度较长。
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比,也可以使所述第二弹簧的弹簧系数较大。
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比,也可以使所述第二弹簧的宽度较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所述弹簧部件通过将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重合而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弹簧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
所述阀部件可以构成与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联结的活塞。
所述阀部件可以构成底阀。
根据所述缸体装置,能够实现阀特性的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的下部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的底阀的剖视图。
图3(a)是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的弹簧部件的平面图。
图3(b)是沿图3(a)的X1-X1’的剖视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缸体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及现有的缓冲器的特性曲线图。
图5(a)是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的弹簧部件的平面图。
图5(b)是沿图5(a)的X2-X2’的剖视图。
图5(c)是沿图5(a)的X2-X2”的剖视图。
图6(a)是作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的弹簧部件的平面图。
图6(b)是沿图6(a)的X3-X3’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的弹簧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的弹簧部件的变形例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说明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具有封入液体或气体等流体的缸体11。该缸体11具有内筒12、直径比内筒12大且与内筒12同心状地设置以覆盖内筒12的外筒13。缸体11形成为,在内筒12与外筒13之间形成有存储室14的双重筒结构。
活塞17能够滑动地嵌合安装在缸体11的内筒12内。该活塞17在内筒12内即缸体11内划分上室18和下室19。具体地说,在缸体11内,在上室18和下室19内封入有作为流体的工作液,并在存储室14内封入有作为流体的工作液和气体。
在缸体11中,一端向缸体11的外部延伸的阀杆22的另一端***内筒12内。活塞17通过螺母23与该阀杆22的位于内筒12内的另一端联结。省略图示,阀杆22的一端侧穿过安装于内筒12和外筒13的上端部的阀杆导向件和油封并向外部延伸。
阀杆22具有主轴部25、位于缸体11内侧的端部且直径比主轴部25小的安装轴部26。由此,在主轴部25的靠安装轴部26侧的端部形成有沿轴正交方向的台阶面27。在安装轴部26的与主轴部25相反一侧的规定范围内形成有与上述螺母23螺合的外螺纹28。
活塞17具有活塞阀部件31和滑动接触部件32。活塞阀部件31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形状。活塞阀部件31嵌合安装在缸体11内并将缸体11内分隔成上室18和下室19这两个室。滑动接触部件32安装在活塞阀部件31的外周面上且与内筒12内壁滑动接触。在活塞阀部件31的靠下室19侧的外周侧形成有沿轴向突出的圆筒状突出部34。
在活塞阀部件31的径向中央形成有沿轴向贯穿的阀杆通孔35。此外,在活塞阀部件31的轴向的与圆筒状突出部34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环状上侧安装凸部36、环状内侧阀座部37、环状外侧阀座部38。上侧安装凸部36在阀杆通孔35的径向外侧沿轴向突出。内侧阀座部37在比上侧安装凸部36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突出。外侧阀座部38在比内侧阀座部37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突出。而且,在活塞阀部件31的轴向的圆筒状突出部34侧形成有环状下侧安装凸部40和环状阀座部41。下侧安装凸部40在阀杆通孔35的径向外侧沿轴向突出。阀座部41在比下侧安装凸部40更靠径向外侧且比圆筒状突出部34更靠内侧的位置沿轴向突出。
在活塞阀部件31的轴向上,上侧安装凸部36、内侧阀座部37以及外侧阀座部38的高度位置相互一致。阀座部41的突出方向的高度比下侧安装凸部40稍高。
在活塞阀部件31中,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1中,由于是截面的关系,仅表示一个)沿轴向贯穿的流路孔43。流路孔43的轴向一端开设在上侧安装凸部36与内侧阀座部37之间,而另一端开设在下侧安装凸部40与阀座部41之间。另外,在活塞阀部件31中,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1中,由于是截面的关系,仅表示一个)沿轴向贯穿的流路孔44。流路孔44的轴向一端开设在内侧阀座部37与外侧阀座部38之间,而另一端开设在阀座部41与圆筒状突出部34之间。
内侧的流路孔43形成使工作液在上室18与下室19之间流通的一个流路45。外侧的流路孔44形成使工作液在上室18与下室19之间流通的另一个流路46。
活塞17在活塞阀部件31的轴向的圆筒状突出部34侧,从活塞阀部件31侧依次具有盘阀50、垫圈51以及阀限制部件52。另外,活塞17在活塞阀部件31的轴向的与圆筒状突出部34相反的一侧,从活塞阀部件31侧依次具有盘阀55、垫圈56、弹簧部件57以及阀限制部件58。
在盘阀50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阀杆通孔60。在垫圈51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阀杆通孔61。在阀限制部件52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阀杆通孔62。将阀杆22的安装轴部26***盘阀50的阀杆通孔60。将阀杆22的安装轴部26***垫圈51的阀杆通孔61。将阀杆22的安装轴部26***阀限制部件52的阀杆通孔62。在该状态下,利用螺母23和活塞阀部件31夹紧内周侧。
在盘阀55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阀杆通孔63。在垫圈56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阀杆通孔64。在弹簧部件57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阀杆通孔65。在阀限制部件58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阀杆通孔66。将阀杆22的安装轴部26***盘阀55的阀杆通孔63。将阀杆22的安装轴部26***垫圈56的阀杆通孔64。将阀杆22的安装轴部26***弹簧部件57的阀杆通孔65。将阀杆22的安装轴部26***阀限制部件58的阀杆通孔66。在该状态下,利用活塞阀部件31和阀杆22的主轴部25的台阶面27夹紧内周侧。
下室19侧的盘阀50具有比阀座部41稍大的外径。盘阀50与活塞阀部件31的下侧安装凸部40和阀座部41抵接而关闭内侧的流路45。当阀杆22向增加从缸体11内突出的突出量的伸长侧移动时,盘阀50离开阀座部41并打开流路45。由此,当阀杆22向伸长侧移动时,设置于活塞阀部件31内侧的流路45使流体从上室18流向下室19。盘阀50构成开闭该流路45的伸长侧的盘阀。
垫圈51的外径比盘阀50的外径小并且与下侧安装凸部40的外径大致相同。阀限制部件52的外径比垫圈51的外径大并且比盘阀50的外径稍小。当盘阀50沿离开阀座部41的方向以规定量变形时,阀限制部件52与盘阀50抵接,从而限制盘阀50的超过规定量的变形。
上室18侧的盘阀55的外径比活塞阀部件31的外侧阀座部38稍大。在盘阀55的比与内侧阀座部37抵接的位置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68。盘阀55经由切口部68使内侧流路45始终与上室18连通。
盘阀55与活塞阀部件31的上侧安装凸部36、内侧阀座部37以及外侧阀座部38抵接而关闭外侧流路46。当阀杆22向增加进入缸体11的进入量的收缩侧移动时,盘阀55离开外侧阀座部38并打开外侧流路46。由此,当阀杆22向收缩侧移动时,设置于活塞阀部件31的外侧流路46使流体从下室19流向上室18。盘阀55构成开闭该流路46的收缩侧的盘阀。
弹簧部件57与盘阀55抵接,并沿轴向推压盘阀55,从而使其与活塞阀部件31抵接。阀限制部件58的外径与盘阀55的外径大致相同。在阀限制部件58,在圆周方向上隔着间隔地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多个通孔69,该通孔69使内侧流路45经由切口部68始终与上室18连通。当盘阀55沿离开外侧阀座部38的方向以规定量变形时,阀限制部件58与盘阀55抵接,从而限制盘阀55的超过规定量的变形。
外筒13由圆筒状的圆筒部件72、与圆筒部件72的下端嵌合而封闭其下端的开口部的底盖部件73构成。底盖部件73的外周部与圆筒部件72的内周部嵌合。在该状态下,底盖部件73形成为越向中央侧越位于外侧的台阶状。底盖部件73通过焊接以密闭状态固定在圆筒部件72上。
在内筒12的下端部设置有底阀71。底阀71在缸体11内划分出下室19和上述存储室14。底阀71具有:产生收缩侧的衰减力的衰减阀;在伸长侧实际上不产生衰减力而使油液从存储室14向缸体内流动的吸入阀。
底阀71具有嵌合安装于缸体11内并将缸体11内分隔成下室19和存储室14这两个室的大致圆板状的底阀部件(阀部件)76。底阀部件76在上部的外周部形成有比下部的直径小的台阶部77。底阀部件76在该台阶部77与内筒12的下端的内周部嵌合。另外,底阀部件76在下部的外周侧具有沿轴向突出的圆环状的突出足部78。底阀部件76在该突出足部78与底盖部件73抵接。在该突出足部78,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1中,由于是截面的关系,仅表示一个)沿径向贯穿的流路槽79。利用流路槽79,从内筒12与外筒13之间到底阀71与底盖部件73之间的范围构成存储室14。
如图2所示,在底阀部件76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销通孔81。此外,在底阀部件76的轴向的与突出足部78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圆筒状的导向凸部84、环状的内侧阀座部85、环状的外侧阀座部86。导向凸部84在销通孔81的径向外侧沿轴向突出。内侧阀座部85在比导向凸部84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突出。外侧阀座部86在比内侧阀座部85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沿轴向突出。而且,在底阀部件76的轴向的突出足部78侧形成有环状的下侧安装凸部88和环状的阀座部89。下侧安装凸部88在销通孔81的径向外侧沿轴向突出。阀座部89在比下侧安装凸部88更靠径向外侧且比突出足部78更靠内侧的位置沿轴向突出。
这里,在底阀部件76的轴向上,内侧阀座部85和外侧阀座部86的高度位置相互一致。导向凸部84的突出方向的高度比内侧阀座部85和外侧阀座部86高。另外,阀座部89的突出方向的高度比下侧安装凸部88稍高。
在底阀部件76中,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2中,由于是截面的关系,仅表示一个)沿轴向贯穿的流路孔92。流路孔92的轴向一端开设在导向凸部84与内侧阀座部85之间,而另一端开设在下侧安装凸部88与阀座部89之间,从而流路孔92沿轴向贯穿。另外,在底阀部件76中,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图2中,由于是截面的关系,仅表示一个)沿轴向贯穿的流路孔93。流路孔93的轴向一端开设在内侧阀座部85与外侧阀座部86之间,而另一端开设在比阀座部89更靠与下侧安装凸部88相反的一侧。外侧的流路孔93形成为其一部分与突出足部78的流路槽79相连。
内侧的流路孔92形成使工作液在下室19与存储室14之间流通的一个流路94。外侧的流路孔93形成使工作液在下室19与存储室14之间流通的另一个流路95。
底阀71具有安装销98。安装销98具有:***底阀部件76的销通孔81的轴部99;设置在轴部99的一端且比轴部99的直径大的头部100。此外,在轴部99的与头部100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通过铆接形成有直径比轴部99大的铆接部101。
底阀71在底阀部件76轴向的突出足部78侧,从底阀部件76侧依次具有作为衰减阀而起作用的盘阀103、垫圈104以及阀限制部件105。另外,底阀71在底阀部件76轴向的与突出足部78相反的一侧,从底阀部件76侧依次具有作为吸入阀而起作用的盘阀110、弹簧部件111以及阀限制部件112。
在盘阀103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销通孔106。在垫圈104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销通孔107。在阀限制部件105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销通孔108。将安装销98的轴部99***盘阀103的销通孔106、垫圈104的销通孔107和阀限制部件105的销通孔108。在该状态下,利用安装销98的头部100和底阀部件76夹紧内周侧。
在盘阀110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导向孔113。将底阀部件76的导向凸部84***盘阀110的导向孔113。在该导向凸部84的引导下,盘阀110能够沿轴向移动。
在弹簧部件111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销通孔114。在阀限制部件112的径向中央沿轴向贯穿地形成有销通孔115。将安装销98的轴部99***弹簧部件111的销通孔114、阀限制部件112的销通孔115。在该状态下,利用底阀部件76和安装销98的铆接部101夹紧弹簧部件111和阀限制部件112的内周侧。
存储室14侧的盘阀103是通过将多片有孔圆板状的外径相同的圆盘沿轴向重叠而成。盘阀103的外径比阀座部89的外径稍大。盘阀103与底阀部件76的下侧安装凸部88和阀座部89抵接而关闭内侧的流路94。如果图1所示的阀杆22向收缩侧移动并且活塞17向下室19侧移动而使下室19的压力上升,则盘阀103离开图2所示的阀座部89而打开内侧的流路94。由此,当阀杆22向收缩侧移动时,设置于底阀部件76内侧的流路94使流体从下室19流向存储室14。盘阀103构成开闭该流路94并产生衰减力的收缩侧的盘阀。此外,从盘阀103与设置在活塞17上的收缩侧的盘阀55的关系来看,盘阀103主要起到使液体从下室19流到存储室14以排出由于阀杆22进入缸体11而产生的剩余液体的功能。此外,当缸体内压升高时,也可以将收缩侧的盘阀作为降低压力的溢流阀。
垫圈104的外径比盘阀103的外径小并与下侧安装凸部88的外径大致相同。阀限制部件105的外径比盘阀103的外径稍小并与阀座部89的外径大致相同。当盘阀103沿离开阀座部89的方向以规定量变形时,阀限制部件105与盘阀103抵接,从而限制盘阀103的超过规定量的变形。
下室19侧的盘阀110的外径比外侧阀座部86的外径稍大。在盘阀110的比其与内侧阀座部85抵接的位置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沿周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切口部116。切口部116使内侧的流路94始终与下室19连通。如上所述,盘阀110构成为在导向凸部84的引导下,能够沿轴向相对于底阀部件76移动。即,盘阀110的内外周一起相对于底阀部件76上升。
盘阀110与底阀部件76的内侧阀座部85和外侧阀座部86抵接,从而关闭外侧的流路95。如果图1所示的阀杆22向伸长侧移动并且活塞17向上室18侧移动而使下室19的压力下降,则盘阀110沿导向凸部84移动,并且离开外侧阀座部86和内侧阀座部85,从而打开流路95。由此,当阀杆22向伸长侧移动时,设置于底阀部件76的外侧的流路95使流体从存储室14流向下室19。盘阀110构成开闭该流路95的伸长侧的盘阀。此外,从盘阀110与设置在活塞17上的伸长侧的盘阀50的关系来看,盘阀110主要起到使液体实际上无阻力地(不产生衰减力的程度)从存储室14向下室19移动以补充伴随着阀杆22从缸体11突出而产生的液体不足的功能。
弹簧部件111与盘阀110抵接并沿轴向推压盘阀110,使其与底阀部件76抵接。阀限制部件112的外径比盘阀110的外径稍小并且与外侧阀座部86大致相同。在阀限制部件112中,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穿的通孔117。通孔117使内侧的流路94经由切口部116始终与下室19连通。如果盘阀110沿离开内侧阀座部85和外侧阀座部86的方向上升规定量,则阀限制部件112与盘阀110抵接,从而限制盘阀110的超过规定量的上升。
如图3所示,弹簧部件111是由基部121、弹性脚(第一弹簧)122、弹性脚(第二弹簧)123构成的板状弹簧。基部121具有在中央形成有圆形销通孔114的平坦的圆板状的形状。弹性脚122从基部121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弹性脚122设置有多个。弹性脚123从基部121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弹性脚123设置有多个。弹性脚122以及与弹性脚122不同的弹性脚123可以分别设置有三个以上,这里,分别设置有三个。即,弹性脚122和弹性脚123分别设有相同数量。
弹性脚122形成为,在沿基部121的圆周方向邻接的两个弹性脚123之间始终配置有相同数量的弹性脚122。弹性脚123也形成为,在沿基部121的圆周方向邻接的两个弹性脚122之间始终配置有相同数量的弹性脚123。具体地说,弹性脚122形成为,在沿基部121的圆周方向邻接的两个弹性脚123之间的中央位置始终配置有一个弹性脚122。弹性脚123也形成为,在沿基部121的圆周方向邻接的两个弹性脚122之间的中央位置始终配置有一个弹性脚123。其结果是,在基部121即弹簧部件111的圆周方向上,弹性脚122与弹性脚123逐个交替配置。
在自然状态下,弹性脚122为平坦的平板状,如图3(b)所示,从基部121的径向观察时,弹性脚122相对于基部121呈钝角地倾斜延伸,从而越向其径向外侧越位于轴向一侧。
另外,如图3(a)所示,弹性脚122具有:在基端侧位于基部121的圆周方向两侧的两个基端缘部122a、前端侧的一个前端缘部122b、位于基部121圆周方向的两侧以连接基端缘部122a与前端缘部122b的两个侧缘部122c。
两个基端缘部122a与邻接的弹性脚123的后述的基端缘部123a相连,通过其与该基端缘部123a形成向基部121侧凹陷的圆弧状。两个侧缘部122c相对于通过基部121的中心和弹性脚122的中心的线以等角度倾斜并呈直线状地延伸,从而越向前端侧延伸越相互靠近。前端缘部122b呈向前端突出的圆弧状。因此,弹性脚122整体上呈前端较细的形状。
在自然状态下,弹性脚123形成为平坦的平板状。如图3(b)所示,在从基部121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弹性脚123相对于基部121呈钝角地倾斜延伸,从而越向径向外侧越位于与弹性脚122相同的轴向的一侧。弹性脚123与基部121形成的角度和弹性脚122与基部121形成的角度相同。弹性脚123从基部121延伸的长度比弹性脚122从基部121延伸的长度短。因此,弹性脚123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高度比弹性脚122从基部121突出的高度低。
这里,在处于自然状态时,弹簧部件111的弹性脚123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突出量比以下值小,而弹性脚122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突出量比以下值大。该值为从图2所示的底阀部件76的导向凸部84与内侧阀座部85、外侧阀座部86的高度差减去盘阀110的板厚所得的值。
另外,如图3(a)所示,弹性脚123具有:在基端侧位于基部121的圆周方向两侧的两个基端缘部123a、前端侧的一个前端缘部123b、位于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两侧以连接基端缘部123a和前端缘部123b的两个侧缘部123c。两个基端缘部123a与邻接的弹性脚122的基端缘部122a相连,通过其与该基端缘部122a形成向基部121侧凹陷的圆弧状。两个侧缘部123c相对于通过基部121的中心和弹性脚123的中心的线以等角度倾斜并呈直线状延伸,从而越向前端侧延伸越相互靠近。前端缘部123b除去两角部呈直线状,两角部呈圆弧状。因此,弹性脚123在整体上也呈前端较细的形状。
弹性脚123在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弹性脚122在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大。具体地说,两个侧缘部123c之间的宽度的最小值比两个侧缘部122c之间的宽度的最大值大。
从以上可知,由一片板状的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111的弹性脚122与弹性脚123相对于基部121弯曲的弯曲角度(即,图3(b)所示的朝向盘阀110的弯曲角度)相同,与弹性脚123相比,弹性脚122的长度较长。即,宽度窄且长度长的多个弹性脚122以及宽度宽且长度短的多个弹性脚123相对于基部121以相同的角度倾斜并延伸。此外,由于弹性脚123与弹性脚122相比宽度较大,所以弹性脚123的弹簧系数比弹性脚122的弹簧系数大。具体地说,弹簧部件111是利用冲压成形机进行打孔和弯曲加工,使由弹簧钢材构成的金属板等一片板形成为上述形状。
如图2所示,以使弹性脚122、123从基部121向盘阀110侧延伸的方向,将这样的板状弹簧部件111配置在阀限制部件112与底阀部件76、盘阀110之间。弹簧部件111在基部121被底阀部件76的导向凸部84与阀限制部件112夹紧。于是,由于上述高度关系,相对于处于与内侧阀座部85和外侧阀座部86抵接并关闭流路95的闭阀状态的盘阀110,宽度窄且长度长的多个弹性脚122均与盘阀110抵接而变形,宽度宽且长度短的多个弹性脚123均不与盘阀110抵接而不变形。这时,弹性脚122抵接于比盘阀110的径向的切口部116更靠外侧且内侧阀座部85与外侧阀座部86之间的位置。此外,在图3(b)中,相对于自然状态下的弹簧部件111,用双点划线表示处于闭阀时的位置的盘阀110。从该图也可以知道,弹性脚122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抵接。
这里,如上所述,将弹性脚122的弹簧系数设定得较小。更具体地说,即使弹性脚122变形,也仅产生使盘阀110与内侧阀座部85、外侧阀座部86抵接所必要的最小限度的作用力。因此,如果下室19的压力在存储室14的压力以上时,则盘阀110能够利用弹性脚122的作用力切实地关闭流路95。另一方面,如果下室19的压力比存储室14的压力低,则盘阀110推压容易变形的弹性脚122并离开内侧阀座部85、外侧阀座部86,立即打开流路95。另外,之后,盘阀110进一步上升与弹性脚123抵接,并推压弹性脚123使其变形,进一步打开流路95。这时,弹性脚123抵接于盘阀110的径向的比切口部116更靠外侧且大致内侧阀座部85的位置。尽管弹性脚123的弹簧系数被设定得比弹性脚122的弹簧系数大,但是实际上相对于由盘阀110进行的流路95的开放并没有形成阻力。由此,盘阀110本身为实际上不产生衰减力的单向阀。更具体地说,盘阀111是以至少0.05m/s以下的活塞速度开阀的单向阀。
以上所述的板状弹簧部件111沿周向具有多个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弹性脚122和弹性脚123。在盘阀110关闭流路95的状态下,多个弹性脚122的一部分与盘阀110抵接。在盘阀110关闭流路95的状态下,多个弹性脚123的一部分不与盘阀110抵接。如果盘阀110移动并离开外侧阀座部86而打开流路95,则弹性脚123与盘阀110抵接。
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中,如果阀杆22与活塞17一起相对于缸体11向伸长侧移动,则上室18进而下室19内的工作液的液体量减少,减少的量与阀杆22从缸体11突出的量相对应。于是,下室19的压力变得比存储室14的压力低。但是,由于盘阀110仅被弹簧部件111的弹簧系数小的弹性脚122推压,所以盘阀110立刻离开外侧阀座部86、内侧阀座部85并打开流路95,从而从存储室14向下室19进行液体补给。
之后,盘阀110与弹簧部件111的弹性脚123抵接而使其变形。这里,尽管弹性脚123的弹簧系数比弹性脚122的弹簧系数大,但由于弹簧系数较低,所以不会变为盘阀110开阀的阻力,实际上盘阀110本身并不产生衰减力。然而,如果行程切换到收缩行程,由于阀杆22进入缸体11而使液体剩余并使下室19的压力在存储室14的压力以上,则与仅被弹性脚122推压的情况相比,盘阀110利用弹性脚123的作用力迅速与外侧阀座部86和内侧阀座部85相抵接,从而关闭流路95。即,通过弹簧部件111,盘阀110是打开时打开迅速、关闭时关闭迅速的结构,并且抑制缓冲器的衰减力的不连续。由此,缓冲器能够呈现出平滑的衰减力特性。
上述日本实开平4-34566号公报中记载的缓冲器构成为,为了使作为单向阀的盘阀抵靠于阀座部而利用弹簧部件推压。在这样的缓冲器中,为了使衰减力波形变得平滑,被弹簧部件推压的盘阀的特性必须为线性特性。但是,为了得到线性特性,导致盘阀产生不必要的运动,盘阀可能不能起到原本的功能。即,由于产生衰减力波形的混乱(衰减力特性变得不连续),或者产生杂音等原因,所以不优选这种情况。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如果考虑弹簧部件的配置空间的偏差、弹簧部件本身的偏差而进行设计,则无论如何,都导致盘阀110的上升量为0时的弹簧部件的初始负荷提高,妨碍盘阀的打开。(如果降低初始负荷,则存在由于偏差而在盘阀110的闭阀时无法抵接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一定程度地提高初始负荷。)
相对于此,根据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弹簧部件111具备弹性脚122和弹性脚123。在盘阀110与内侧阀座部85和外侧阀座部86抵接而关闭流路95的闭阀状态下,弹性脚122与盘阀110抵接。在该闭阀状态下,弹性脚123不与盘阀110抵接,在盘阀110离开外侧阀座部86而打开流路95的开阀状态下,弹性脚123与盘阀110抵接。由此,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利用一部分的弹性脚122切实地产生弹簧部件111的初始负荷,从而尽管抑制得较低但也不为0。利用另外一部分的弹性脚123产生必要的弹簧系数。考虑到偏差,这些弹性脚123在闭阀状态下以不与盘阀110抵接的方式上浮,从而不产生初始负荷。因此,能够防止在不必要时盘阀110的移动,而在必要时使盘阀110能够容易地开阀,并在开阀后产生必要的弹簧系数,从而抑制行程反转后的关闭延迟。由此,能够实现阀特性的优化。其结果是,如果将该缓冲器设置在车辆用的悬架装置上,则能够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此外,弹簧部件111为板状的弹簧。设在弹簧部件111周向上的多个弹性脚122、123中的、一部分弹性脚122与闭阀状态下的盘阀110抵接,而另一部分弹性脚123在开阀状态下与盘阀110抵接。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优化阀特性。
另外,弹簧部件111为一片板状弹簧。弹簧部件111所具备的多个弹性脚122和多个弹性脚123使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弯曲角度相同,并且与多个弹性脚123相比,多个弹性脚122的长度较长。因此,多个弹性脚122和多个弹性脚123的弯曲成形较容易,而且能够以正确的角度形成。
另外,由于与多个弹性脚122相比,多个弹性脚123的弹簧系数较大,所以能够抑制弹簧部件111的初始负荷,并产生必要的弹簧系数。
另外,由于与多个弹性脚122相比,多个弹性脚123的宽度较大并且弹簧系数较大,所以能够使用于得到不同的弹簧系数的制造变得简单,并且能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底阀部件76构成底阀71,该底阀部件76具有利用盘阀110开闭的流路95的底阀部件76构成底阀71。因此,能够实现优化底阀71的阀特性。
另外,弹簧部件111被底阀部件76夹紧。因此,能够稳定弹簧部件111的位置,并且能够使多个弹性脚122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良好地抵接,以及使多个弹性脚123不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抵接而与开阀状态的盘阀110良好地抵接。
另外,由于盘阀110的内外周相对于底阀部件76一起上升,所以能够降低盘阀110本身的开阀阻力,并能够使盘阀110更容易开阀。
另外,由于盘阀110是以至少0.05m/s以下的活塞速度开阀的单向阀,所以能够提高使盘阀110更容易开阀的效果。
另外,由于盘阀110是实际上不产生衰减力的单向阀,所以能够提高使盘阀110更容易开阀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5(a)、图5(b)、图5(c),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部分为中心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符号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部位。
如图5(a)、图5(b)、图5(c)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微小变更的弹簧部件111A。该第一弹簧部件111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基部12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2进行微小变更的弹性脚(第一弹簧)122A、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3进行微小变更的弹性脚(第二弹簧)123A、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多个弹性脚(第二弹簧)130。具体地说,分别与弹性脚122A和弹性脚123A相同,弹性脚130在基部121的外周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形成有三个。即,在基部121即弹簧部件111A的圆周方向按照弹性脚122A、弹性脚123A及弹性脚130的顺序进行配置。
弹性脚122A的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变窄,变窄的量与弹性脚130增加的量相对应。除了圆弧状的基端缘部122a变小以外,弹性脚122A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2同样的形状。弹性脚123A的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宽度也变窄,变窄的量与弹性脚130增加的量相对应。除了圆弧状的基端缘部123a变小以外,弹性脚123A形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3同样的形状。
在自然状态下,弹性脚130呈平坦的平板状。如图5(c)所示,在从基部121的径向观察的情况下,弹性脚130相对于基部121呈钝角地倾斜延伸,从而越向径向外侧越位于与弹性脚122A相同的轴向的一侧。弹性脚130与基部121形成的角度和弹性脚122A与基部121形成的角度相同。如图5(b)所示,因为弹性脚122A、123A与基部121形成的角度相同,所以弹性脚130与基部121形成的角度和弹性脚130与弹性脚123A形成的角度相同。
如图5(a)所示,弹性脚130从基部121延伸的长度比弹性脚122A的延伸长度短并比弹性脚123A的延伸长度长。因为弹性脚122A、123A、130相对于基部121的角度相同,所以弹性脚130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突出量比弹性脚122A的小,并比弹性脚123A的大。
这里,在自然状态下时,弹性脚130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突出量小于以下值,该值为从图2所示的底阀部件76的导向凸部84与内侧阀座部85、外侧阀座部86的高度差减去盘阀110的板厚所得的值。
如图5(a)所示,弹性脚130具有:在基端侧位于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基端缘部130a、前端侧的一个前端缘部130b、位于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两侧以连接基端缘部130a与前端缘部130b的两个侧缘部130c。
弹性脚130的基端缘部130a中的一个与邻接的弹性脚122A的基端缘部122a相连,通过其与该基端缘部122a形成向基部121侧凹陷的圆弧状。另外,基端缘部130a中的另一个与邻接的弹性脚123A的基端缘部123a相连,通过其与该基端缘部123a形成向基部121侧凹陷的圆弧状。两个侧缘部130c相对于通过基部121的中心和弹性脚130的中心的线以等角度倾斜而呈直线状延伸,从而越向前端侧延伸越相互靠近。前端缘部130b除去两角部呈直线状,而两角部呈圆弧状。因此,弹性脚130整体上也形成为前端较细的形状。弹性脚130在基部121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弹性脚122A的宽度宽,且比弹性脚123A的宽度窄。具体地说,对弹性脚130的宽度而言,两个侧缘部130c之间的宽度的最小值比弹性脚122A的宽度的最大值大,两个侧缘部130c之间的宽度的最大值比弹性脚123A的宽度的最小值小。
由以上可知,由一片板状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111A使弹性脚122A、弹性脚123A及弹性脚130相对于基部121的弯曲角度(即,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弯曲角度)相同,与弹性脚123A相比,弹性脚122A、130的长度较长,与弹性脚130相比,弹性脚122A的长度较长。即,宽度窄且长度长的多个弹性脚122A、宽度居中且长度居中的弹性脚130、宽度宽且长度短的多个弹性脚123A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的顺序相对于基部121以相同的角度倾斜地延伸。此外,因为弹性脚130与弹性脚122A相比宽度较大,所以其弹簧系数比弹性脚122A的弹簧系数大,因为弹性脚130与弹性脚123A相比宽度较小,所以其弹簧系数比弹性脚123A的弹簧系数小。
以使弹性脚122A、123A、130从基部121向盘阀110侧延伸的方向配置上述板状的弹簧部件111A。弹簧部件111A被底阀部件76和阀限制部件112夹紧。于是,由于所述高度关系,相对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宽度窄且长度长的多个弹性脚122A均与盘阀110抵接并变形,宽度居中且长度居中的多个弹性脚130以及宽度宽且长度短的多个弹性脚123A均不与盘阀110抵接并不变形。
根据作为以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由于弹簧部件111A具有与盘阀110抵接的弹性脚122A、与盘阀110不抵接并相对于盘阀110的距离不同的多种弹性脚123A和弹性脚130,所以能够实现阀特性的优化。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不采用弹性脚122A、123A、130这三种弹性脚,而形成四种以上不同延伸长度的弹性脚。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6(a)、图6(b),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符号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部位。
如图6(a)、图6(b)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微小变更的弹簧部件111B。该第二弹簧部件111B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基部12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2进行微小变更的弹性脚(第一弹簧)122B、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3进行微小变更的弹性脚(第二弹簧)123B。
如图6(b)所示,弹性脚122B和弹性脚123B从基部121延伸的长度相同。弹性脚122B与基部121形成的角度比弹性脚123B的小。换句话说,弹性脚122B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弯曲角度比弹性脚123B的大。由此,弹性脚122B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突出量比弹性脚123B的大。
这里,在处于自然状态时,弹簧部件111B的弹性脚123B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突出量比以下值小,而弹性脚122B在基部121的轴向上从基部121突出的突出量比以下值大,该值为从图2所示的底阀部件76的导向凸部84与内侧阀座部85、外侧阀座部86的高度差减去盘阀110的板厚所得的值。
从以上可知,由一片板状的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111B的弹性脚122B和弹性脚123B从基部121延伸的长度相同。弹簧部件111B的弹性脚122B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弯曲角度比弹性脚123B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弯曲角度大。即,宽度窄且弯曲角度大的多个弹性脚122B与宽度宽且弯曲角度小的多个弹性脚123B相对于基部121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以相同的延伸长度延伸。
以使弹性脚122B、123B从基部121向盘阀110侧延伸的方向配置上述板状的弹簧部件111B。弹簧部件111B被底阀部件76和阀限制部件112夹紧。于是,由于上述高度关系,相对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宽度窄且弯曲角度大的多个弹性脚122B均与盘阀110抵接而变形,宽度宽且弯曲角度小的多个弹性脚123B均不与盘阀110抵接而不变形。此外,图6(b)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相对于自然状态下的弹簧部件111B,位于闭阀位置的盘阀110。
根据作为以上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由一片板状的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111B的弹性脚122B和弹性脚123B从基部121延伸的延伸长度相同。弹性脚122B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弯曲角度比弹性脚123B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弯曲角度大。因此,能够减少打孔(打ち拔き)时残留在原材料板上的部分,能够效率良好地使用原材料板。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弹簧部件111B不形成弹性脚122B、123B这两种弹性脚,而是像第二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增加种类,形成三种以上的角度不同的弹性脚。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弹性脚122B和弹性脚123B相对于基部121弯曲的弯曲角度不同的基础之上,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弹性脚122B和弹性脚123B从基部121延伸的延伸长度不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主要基于图7,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符号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通用的部位。
如图7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弹簧部件111C。该弹簧部件111C由第一结构体(第一弹簧)131和第二结构体(第二弹簧)132构成。第一结构体131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部121相同的基部121C的外周部,仅延伸出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2进行微小变更的弹性脚122C。第二结构体132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部121相同的基部121C’的外周部,仅延伸出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脚123进行微小变更的弹性脚123C。
弹性脚122C和弹性脚123C形成为宽度大致相等。第一结构体131的板厚比第二结构体132薄。由此,弹性脚122C的弹簧系数构成为比弹性脚123C的弹簧系数小。
弹簧部件111C通过将第一结构体131和第二结构体132用以下方式重合而构成。即,弹性脚122C相对于基部121C弯曲的弯曲方向与弹性脚123C相对于基部121C’弯曲的弯曲方向为相同方向。第一结构体131配置在第二结构体132的弹性脚123C相对于基部121C’弯曲的弯曲侧。基部121C、121C’相互重合。此时,弹性脚122C和弹性脚123C在基部121C、121C’即弹簧部件111C的圆周方向上交替并使相位匹配,从而将弹性脚122C配置在邻接的两个弹性脚123C之间的中央位置,将弹性脚123C配置在邻接的两个弹性脚122C之间的中央位置。
由此,通过将第一结构体131与第二结构体132重合而构成弹簧部件111C,该第一结构体131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盘阀110(参照图2)弯曲的弹性脚122C的板状弹簧构成,该第二结构体132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弹性脚123C的板状弹簧构成。
在将第一结构体131与第二结构体132重合的状态下,在基部121C、121C’的轴向上,第二结构体132的弹性脚123C从第一结构体131的基部121C突出的突出量被设定为比第一结构体131的弹性脚122C从基部121C突出的突出量小。
这里,在处于自然状态时,弹簧部件111C的弹性脚123C在基部121C、121C’的轴向上从基部121C突出的突出量比以下值小,而弹性脚122C在基部121C、121C’的轴向上从基部121C突出的突出量比以下值大。该值为从图2所示的底阀部件76的导向凸部84与内侧阀座部85、外侧阀座部86的高度差减去盘阀110的板厚所得的值。
如图7所示,使弹性脚122C相对于基部121C弯曲的弯曲角度与弹性脚123C相对于基部121C’弯曲的弯曲角度相同,使弹性脚122C从基部121C延伸的长度变长,使弹性脚123C从基部121C延伸的长度变短,从而使从基部121C突出的突出量为上述设定量。
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作为弹性脚122C基端的基部121C与作为弹性脚123C基端的基部121C’在轴向上错位,所以也能够利用弹性脚122C和弹性脚123C使上述弯曲角度和上述延伸长度这两者都相同。或者,利用弹性脚122C和弹性脚123C使上述延伸长度相同而使上述弯曲角度不同,或者使上述延伸长度和上述弯曲角度这两者都不同。
由这样的第一结构体131和第二结构体132构成的弹簧部件111C以按照上述设定相位重合并使弹性脚122C、123C从基部121C向盘阀110侧延伸的姿势被底阀部件76和阀限制部件112夹紧。于是,由于所述高度关系,第一结构体131的多个弹性脚122C均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抵接而变形,第二结构体132的多个弹性脚123C均不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抵接而不变形。
根据作为以上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缓冲器,弹簧部件111C通过使第一结构体131和第二结构体132重合而构成。第一结构体131是在周向上具有多个弹性脚122C的板状弹簧。第二结构体132是在周向上具有多个弹性脚123C的板状弹簧。因此,能够分别单独地变更板厚或变更原材料。因此,如上所述,第二结构体132能够使用板厚厚且弹簧系数高的材料,并且能够实现进一步优化阀特性。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使用第一结构体131和第二结构体132这两片,而使用三片以上的分别具有弹性脚的结构体来构成弹簧部件。
除此之外,如图8所示,可以利用螺旋弹簧(第一弹簧)141构成与闭阀状态的盘阀110抵接并变形的第一结构体,将其如上所述地与第二结构体132组合,该第二结构体132是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盘阀110弯曲的弹性脚123C的板状弹簧。根据如上所述结构,能够对阀特性进行另外的变更。此外,图8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相对于自然状态下的螺旋弹簧141,位于闭阀位置的盘阀110。
可以将以上第一~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弹簧部件用作图1所示的与阀杆22的另一端联结的活塞17的弹簧部件57。即,以上第一~第四实施方式所述的弹簧部件111、111A、111B、111C的结构也适用于沿轴向推压盘阀55的弹簧部件57,该盘阀55开闭设在活塞阀部件31的流路46。根据如上所述结构,能够实现优化活塞17的阀特性。
根据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缸体装置包括:封入有流体的缸体、嵌合安装在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内分隔为至少两个室的阀部件、一端向所述缸体外部延伸的阀杆、设在所述阀部件并在所述阀杆移动时使流体流通的流路、开闭该流路的盘阀、沿轴向推压该盘阀的弹簧部件。所述弹簧部件包括:在所述盘阀关闭所述流路的状态下与所述盘阀抵接的第一弹簧;在所述盘阀打开所述流路的状态下与所述盘阀抵接的第二弹簧。由此,能够利用第一弹簧,产生尽管抑制得很低但也不为0的弹簧部件的初始负荷。能够利用第二弹簧产生必要的弹簧系数,考虑到偏差,第二弹簧在闭阀状态下以不与盘阀抵接的方式上浮,从而不产生初始负荷。因此,能够防止盘阀在不必要时移动,并且在必要时使盘阀容易地开阀,通过在开阀后产生必要的弹簧系数来抑制行程反转后的关闭延迟。由此,能够实现优化阀特性。
另外,所述弹簧部件是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盘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所述多个弹性脚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弹簧,所述多个弹性脚的其他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优化阀特性。
另外,所述弹簧部件由一片板状弹簧构成。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比,所述第一弹簧朝向所述盘阀弯曲的弯曲角度较大。由此,能够减少打孔时残留在原材料板上的部分,能够效率良好地使用原材料板。
另外,所述弹簧部件由一片板状弹簧构成。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朝向所述盘阀弯曲的弯曲角度相同,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比,所述第一弹簧的长度较长。由此,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弯曲成形变得容易,而且能够以正确的角度形成。
另外,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比,所述第二弹簧的弹簧系数较大。由此,能够将弹簧部件的初始负荷抑制得很低并产生必要的弹簧系数。
另外,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比,所述第二弹簧的宽度较大。由此,能够使用于得到不同的弹簧系数的制造变得容易,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所述第一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盘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盘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所述弹簧部件通过使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重合而构成。由此,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够分别单独地变更板厚或变更原材料。因此,能够实现优化阀特性。
另外,所述第一弹簧由螺旋弹簧构成,所述第二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盘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由此,能够对阀特性进行另外的变更。
另外,所述阀部件构成与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联结的活塞。由此,能够实现优化活塞的阀特性。
另外,所述阀部件构成底阀。由此,能够实现优化底阀的阀特性。
另外,所述弹簧部件被所述阀部件夹紧。由此,能够使弹簧部件的位置稳定,并且能够使第一弹簧与闭阀状态的盘阀良好地抵接以及使第二弹簧与开阀状态的盘阀良好地抵接。
另外,所述盘阀内外周一起上升。由此,能够使盘阀更容易开阀。
另外,所述盘阀是以至少0.05m/s以下的活塞速度开阀的单向阀。由此,提高使盘阀更容易开阀的效果。
另外,所述盘阀是实际上不产生衰减力的单向阀。由此,提高使盘阀更容易开阀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以盘阀作为阀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提升阀等。

Claims (10)

1.一种缸体装置,其包括:
封入有流体的缸体;
嵌合安装在该缸体内并将该缸体内分隔为至少两个室的阀部件;
一端向所述缸体外部延伸的阀杆;
设置于所述阀部件并在所述阀杆移动时使流体流通的流路;
开闭该流路的阀;
沿轴向推压该阀的弹簧部件;
该缸体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部件包括:
在所述阀关闭所述流路的状态下与所述阀抵接的第一弹簧;
在所述阀关闭所述流路的状态下不与所述阀抵接而在打开所述流路的状态下与所述阀抵接的第二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是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
多个所述弹性脚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一弹簧,多个所述弹性脚的另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由一个板状弹簧构成,
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比,所述第一弹簧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弯曲角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由一个板状弹簧构成,
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弯曲角度相同,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比,所述第一弹簧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比,所述第二弹簧的弹簧系数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比,所述第二弹簧的宽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
所述第二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
所述弹簧部件通过将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重合而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簧由螺旋弹簧构成,
所述第二弹簧由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朝向所述阀弯曲的弹性脚的板状弹簧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部件构成与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联结的活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部件构成底阀。
CN201210389723.6A 2011-07-27 2012-07-27 缸体装置 Active CN103115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4363A JP5835986B2 (ja) 2011-07-27 2011-07-27 シリンダ装置
JP2011-164363 2011-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5103A true CN103115103A (zh) 2013-05-22
CN103115103B CN103115103B (zh) 2016-05-18

Family

ID=47503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9723.6A Active CN103115103B (zh) 2011-07-27 2012-07-27 缸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91570B2 (zh)
JP (1) JP5835986B2 (zh)
KR (1) KR101964469B1 (zh)
CN (1) CN103115103B (zh)
DE (1) DE10201221326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3766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6536965A (zh) * 2014-07-25 2017-03-22 日立汽车***美国有限公司 减震器
CN109312807A (zh) * 2016-06-16 2019-02-05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减振阀
CN110249153A (zh) * 2017-03-09 2019-09-17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
CN110291307A (zh) * 2017-03-09 2019-09-27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2181B2 (ja) * 2013-03-12 2017-06-07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膨張弁および防振ばね
US9587703B2 (en) * 2014-05-20 2017-03-07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Variable radius spring disc for vehicle shock absorber
JP6378618B2 (ja) * 2014-11-25 2018-08-22 Kyb株式会社 減衰バルブ及び緩衝器
JP6505510B2 (ja) * 2015-06-08 2019-04-24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圧力緩衝装置
CN106763435A (zh) * 2015-11-24 2017-05-31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阀系
JP6625000B2 (ja) * 2016-03-31 2019-12-25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圧力緩衝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300A (en) * 1988-10-25 1992-02-04 Tokico Ltd. Hydraulic damper
JPH0434566U (zh) * 1990-07-20 1992-03-23
JPH06280919A (ja) * 1993-03-29 1994-10-07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のノンリターンバルブ用リーフスプリング
CN2934743Y (zh) * 2006-07-21 2007-08-15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了爪式弹簧片的减震器活塞阀
CN2934744Y (zh) * 2006-07-21 2007-08-15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了复原节流阀片新型结构的减震器活塞阀
US20090051086A1 (en) * 2007-08-21 2009-02-26 Sram Corporation Suspension Damping Valve
JP2009287752A (ja) * 2008-05-30 2009-12-10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流体圧緩衝器
CN101629611A (zh) * 2008-07-16 2010-01-20 株式会社万都 振幅选择减震器的浮动活塞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32673A (en) * 1977-04-23 1978-11-18 Honda Motor Co Ltd Shock absorber for motorcar
JPS608577A (ja) * 1983-06-29 1985-01-17 Hitachi Ltd 圧縮機用吐出弁構造
JPS6028664U (ja) * 1983-08-03 1985-0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圧縮機用吐出弁の構造
JP2856506B2 (ja) 1990-05-31 1999-02-10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装置
JP2601904Y2 (ja) * 1992-04-27 1999-12-13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3886071B2 (ja) * 1997-07-31 2007-02-28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油圧緩衝器
DE102005008162B3 (de) * 2005-02-23 2006-08-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Dämpfventil
JP5370650B2 (ja) * 2009-03-04 2013-12-1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制振ダンパ及び構造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5300A (en) * 1988-10-25 1992-02-04 Tokico Ltd. Hydraulic damper
JPH0434566U (zh) * 1990-07-20 1992-03-23
JPH06280919A (ja) * 1993-03-29 1994-10-07 Kayaba Ind Co Ltd 油圧緩衝器のノンリターンバルブ用リーフスプリング
CN2934743Y (zh) * 2006-07-21 2007-08-15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了爪式弹簧片的减震器活塞阀
CN2934744Y (zh) * 2006-07-21 2007-08-15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了复原节流阀片新型结构的减震器活塞阀
US20090051086A1 (en) * 2007-08-21 2009-02-26 Sram Corporation Suspension Damping Valve
JP2009287752A (ja) * 2008-05-30 2009-12-10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流体圧緩衝器
CN101629611A (zh) * 2008-07-16 2010-01-20 株式会社万都 振幅选择减震器的浮动活塞阀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3766A (zh) * 2013-07-31 2015-02-11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4343766B (zh) * 2013-07-31 2018-03-13 日立汽车***株式会社 缸体装置
CN106536965A (zh) * 2014-07-25 2017-03-22 日立汽车***美国有限公司 减震器
CN109312807A (zh) * 2016-06-16 2019-02-05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减振阀
CN109312807B (zh) * 2016-06-16 2020-11-06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用于减振器的减振阀
CN110249153A (zh) * 2017-03-09 2019-09-17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
CN110291307A (zh) * 2017-03-09 2019-09-27 株式会社昭和 压力缓冲装置
US11199238B2 (en) 2017-03-09 2021-12-14 Showa Corporation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US11231082B2 (en) 2017-03-09 2022-01-25 Hitachi Astemo, Ltd. Hydraulic damp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5986B2 (ja) 2015-12-24
US20130025446A1 (en) 2013-01-31
JP2013029133A (ja) 2013-02-07
KR20130014033A (ko) 2013-02-06
KR101964469B1 (ko) 2019-04-01
CN103115103B (zh) 2016-05-18
US8991570B2 (en) 2015-03-31
DE102012213264A1 (de) 201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5103A (zh) 缸体装置
CN102076988B (zh) 用于减震器阀的压力调节装置
US9074650B2 (en) Piston assembly of shock absorber
KR101383380B1 (ko) 완충 장치
US9777790B2 (en) Shock absorber
JPWO2017047661A1 (ja) 緩衝器
CN101796323B (zh) 具有全位移阀组件的减振器
CN104343766B (zh) 缸体装置
JP6487784B2 (ja) 緩衝器
KR101351590B1 (ko) 주파수 유닛 밸브
CN105387119A (zh) 缓冲器
KR102152017B1 (ko)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 및 상기 감쇠력 가변밸브 조립체를 가지는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US20230193974A1 (en) Frequency sensitive type shock absorber
JP2008089170A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US20190072148A1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valve
JP5090034B2 (ja) 緩衝器のバルブ構造
JP5728376B2 (ja) 緩衝器
KR20200017856A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CN106536966B (zh) 缓冲器
KR101699062B1 (ko) 쇽업소버의 바디 밸브 어셈블리
KR20150128455A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US20230235808A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internal damper
CN221170558U (zh) 减振器的磁芯组件、减振器和车辆
KR102582860B1 (ko) 완충기
KR20170050039A (ko) 감쇠력 가변식 쇽업소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6

Address after: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