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2487B -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2487B
CN103022487B CN201210557982.5A CN201210557982A CN103022487B CN 103022487 B CN103022487 B CN 103022487B CN 201210557982 A CN201210557982 A CN 201210557982A CN 103022487 B CN103022487 B CN 103022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manganese
preparation
nanometer
anod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579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2487A (zh
Inventor
郑威
吴仕明
王增竹
阮晓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5579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22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22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2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2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2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第一步在液相中混合制备前躯体过程,使得原料混合达到分子、离子级别,添加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方面有利于原料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后续的焙烧过程中提供还原性气氛,通过前面两步得到颗粒分布均匀,形貌规则的焦磷酸锰材料,有利于后续高温反应制备磷酸锰锂材料。同时通过分步的碳包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新型的绿色电池,自从问世以来发展相当迅速。与常用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开路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无污染以及安全性能好等独特的优势,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钴酸锂材料作为第一代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着原料价格昂贵、容量几乎发挥到了极限、资源紧缺、安全性差等缺陷。开发能量密度大,安全性好,循环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越来越重要。其中聚阴离子的LiMnPO4材料有着170mAh/g理论比容量,其充放电曲线非常平稳(4.1Vvs.Li+/Li)。同时该材料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环境友好,材料结构稳定,循环稳定性突出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具有较大前途的储能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
但是该材料低的电导率和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导致其倍率性能差,从而大大限制它进一步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对提高LiMnPO4的高倍率性能进行广泛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问题:
1、采用不同位置的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导电相提高LiMnPO4的电导率。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于2011.5.25公开了一件申请号为201010591316.4,名称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碳的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采用固相法制备了磷酸锰锂和无定形碳的复合材料,通过包覆导电的无定形碳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但是由于起始原料的形状无规则,固相法合成的材料颗粒形貌难以控制,颗粒尺寸较大,材料粒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材料倍率性能改进效果并不明显。
2、优化制备工艺,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如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微波法等制备颗粒细小的LiMnPO4材料,通过减小颗粒尺寸以缩短电子和锂离子的迁移距离,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例如:DelacourtC等人(One-steplow-temperaturerouteforthepreparationofelectrochemicallyactiveLiMnPO4powders.ChemMater,2004,16:93-99)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尺寸在100nm左右的LiMnPO4颗粒,其可逆容量由1um颗粒直径的35mAh/g提高到了70mAh/g。相对高温固相法液相法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原料混合在分子间进行的,合成温度低,产物颗粒细小尺寸均匀,尺寸分布范围窄。而缺点是:合成条件相对苛刻,锂源消耗较多,制备工艺复杂困难;同时液相法制备的材料结晶度相对较低,容易产生反位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难以控制材料颗粒的粒径,粒径分布不均匀,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磷酸锰锂的粒径和相成分,提高其均匀性和导电性能,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含锰无机盐、含磷酸根无机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锰、磷、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1:0.005-0.1称量,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1-6,在50-80℃下搅拌反应后得到固含量在80-90%的浆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浆料置于450-750℃的惰性气氛中焙烧6-24小时,自然冷却得到纳米焦磷酸锰材料;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纳米焦磷酸锰材料与含锂化合物、含碳化合物,按锂、锰、碳的摩尔比为1-1.05:1:0.01-0.4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20-60%,球磨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粉体材料;
D、将步骤C得到的粉体材料置于惰性气氛保护炉中,在500-850℃温度下焙烧6-24小时,自然冷却得到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锰化合物为碳酸锰、硝酸锰、醋酸锰或草酸锰。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磷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铵。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和吐温40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A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6-12小时。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锂化合物为氢氧化锂、草酸锂、醋酸锂、硝酸锂或碳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碳化合物为碳氢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多种。
上述常规的如:聚山梨酯类、可溶性淀粉、酒石酸、聚丙烯、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球磨时间为6-10小时。
优选的,本发明在步骤C中,所述的喷雾干燥具体为进风温度为180-280℃,出风温度为100-150℃。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颗粒细小粒径分布均匀,形貌规则,结构稳定,脱嵌锂可逆性良好,倍率性能优异,同时该制备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控制,原料来源广泛,易实现产业化;
2、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第一步在液相中混合制备前躯体过程,使得原料混合达到分子、离子级别,添加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方面有利于原料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后续的焙烧过程中提供还原性气氛,通过前面两步得到颗粒分布均匀,形貌规则的焦磷酸锰材料,有利于后续高温反应制备磷酸锰锂材料。同时通过分步的碳包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率;
3、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产物纯度高,电化学性能良好,易于工业化生产,优选的的球磨时间和喷雾干燥参数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够保证最后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9和实施例10所制备的磷酸锰锂材料在0.05C倍率下(1C=170mAh/g)的放电曲线,电压范围2.5-4.5V,电解液为1mol/LLiPF6的等体积比碳酸乙烯脂(EC)、二甲基碳酸脂(DMC)溶液,测试温度为25℃±0.5℃;其中a,b曲线分别为实施例9和实施例10中磷酸锰锂材料的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含锰无机盐、含磷酸根无机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锰、磷、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1:0.005称量,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1,在50℃下搅拌反应后得到固含量在80%的浆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浆料置于450℃的惰性气氛中焙烧6小时,自然冷却得到纳米焦磷酸锰材料;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纳米焦磷酸锰材料与含锂化合物、含碳化合物,按锂、锰、碳的摩尔比为1:1:0.01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20%,球磨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粉体材料;
D、将步骤C得到的粉体材料置于惰性气氛保护炉中,在500℃温度下焙烧6小时,自然冷却得到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
实施例2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含锰无机盐、含磷酸根无机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锰、磷、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1:0.1称量,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6,在80℃下搅拌反应后得到固含量在90%的浆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浆料置于750℃的惰性气氛中焙烧24小时,自然冷却得到纳米焦磷酸锰材料;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纳米焦磷酸锰材料与含锂化合物、含碳化合物,按锂、锰、碳的摩尔比为1.05:1:0.4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60%,球磨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粉体材料;
D、将步骤C得到的粉体材料置于惰性气氛保护炉中,在850℃温度下焙烧24小时,自然冷却得到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
实施例3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含锰无机盐、含磷酸根无机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锰、磷、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1:0.0525称量,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3.5,在65℃下搅拌反应后得到固含量在85%的浆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浆料置于600℃的惰性气氛中焙烧15小时,自然冷却得到纳米焦磷酸锰材料;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纳米焦磷酸锰材料与含锂化合物、含碳化合物,按锂、锰、碳的摩尔比为1.025:1:0.205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40%,球磨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粉体材料;
D、将步骤C得到的粉体材料置于惰性气氛保护炉中,在675℃温度下焙烧15小时,自然冷却得到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
实施例4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含锰无机盐、含磷酸根无机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锰、磷、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1:0.086称量,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5,在79℃下搅拌反应后得到固含量在81%的浆料;
B、将步骤A得到的浆料置于720℃的惰性气氛中焙烧21小时,自然冷却得到纳米焦磷酸锰材料;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纳米焦磷酸锰材料与含锂化合物、含碳化合物,按锂、锰、碳的摩尔比为1.01:1:0.33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56%,球磨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粉体材料;
D、将步骤C得到的粉体材料置于惰性气氛保护炉中,在517℃温度下焙烧8小时,自然冷却得到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锰化合物为碳酸锰、硝酸锰、醋酸锰或草酸锰。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磷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铵。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和吐温40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6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锂化合物为氢氧化锂、草酸锂、醋酸锂、硝酸锂或碳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碳化合物为碳氢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球磨时间为6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喷雾干燥具体为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100℃。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锰化合物为碳酸锰、硝酸锰、醋酸锰或草酸锰。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磷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铵。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和吐温40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2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锂化合物为氢氧化锂、草酸锂、醋酸锂、硝酸锂或碳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碳化合物为碳氢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球磨时间为10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喷雾干燥具体为进风温度为280℃,出风温度为150℃。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锰化合物为碳酸锰、硝酸锰、醋酸锰或草酸锰。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磷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铵。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和吐温40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9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锂化合物为氢氧化锂、草酸锂、醋酸锂、硝酸锂或碳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碳化合物为碳氢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球磨时间为8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喷雾干燥具体为进风温度为230℃,出风温度为125℃。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锰化合物为碳酸锰、硝酸锰、醋酸锰或草酸锰。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磷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铵。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聚山梨酯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和吐温40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的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1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锂化合物为氢氧化锂、草酸锂、醋酸锂、硝酸锂或碳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碳化合物为碳氢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多种。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球磨时间为7.5小时。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的喷雾干燥具体为进风温度为199℃,出风温度为137℃。
实施例9
分别以NH4H2PO4、Mn(CH3COO)2为磷源、锰源,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按磷、锰、吐温80的化学计量比1:1:0.02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2,在80℃温度下搅拌反应6小时后得到固含量在90%的浆料;将所制备的浆料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450℃恒温焙烧24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焦磷酸锰粉末,其颗粒尺寸为30-50nm。
将焦磷酸锰、氢氧化锂、酒石酸(其中以氢氧化锂为锂源、酒石酸为碳源),按锂、锰、碳源的化学计量比1.02:1:0.05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40%,球磨6小时混合均匀后,在进风温度为250℃,出风温度为12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灰黑色的前躯体粉体。最后将所得到的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600℃恒温焙烧6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纳米LiMnPO4/C粉末,其颗粒尺寸为50-80nm。
用上述所得的磷酸锰锂材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电极。
以有机溶剂1-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将制备好的电极材料、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75:15:10混合搅拌均匀后,均匀涂在于直径为14mm的铝箔集流体上,在干燥箱中75℃烘干,然后使用压片机压制均匀,制得待测电极片。采用钮扣型模拟电池对所制备的电极片进行电池组装。其中对电极为金属锂片,隔膜为Celgard2325复合膜,电解液为1mol/L。
LiPF6的等体积比碳酸乙烯脂(EC)、二甲基碳酸脂(DMC)溶液,电池组装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完成。对所装的电池在2.5-4.5V电压范围间做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其0.05C倍率下(1C=170mAh/g)的放电曲线如说明书附图的图1中a所示。
实施例10
分别以NH4H2PO4、MnO2为磷源、锰源,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按磷、锰、吐温80的化学计量比1:1:0.005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6,在60℃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10小时后得到固含量在80%的浆料;将所制备的浆料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550℃恒温焙烧20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焦磷酸锰粉末,其颗粒尺寸为40-60nm。
将焦磷酸锰、氢氧化锂、聚乙烯醇(其中以氢氧化锂为锂源、聚乙烯醇为碳源),按锂、锰、碳源的化学计量比1.03:1:0.01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60%,球磨8小时混合均匀后,在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10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灰黑色的前躯体粉体。最后将所得到的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650℃恒温焙烧10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纳米LiMnPO4/C粉末,其颗粒尺寸为60-90nm。
实施例11
分别以(NH4)2HPO4、MnCO3为磷源、锰源,以吐温60为表面活性剂。按磷、锰、吐温60的化学计量比1:1:0.001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1,在70℃温度下搅拌反应8小时后得到固含量在85%的浆料;将所制备的浆料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700℃恒温焙烧10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焦磷酸锰粉末,其颗粒尺寸为30-60nm。
将焦磷酸锰、碳酸锂、聚乙烯醇(其中以碳酸锂为锂源、聚乙烯醇为碳源),按锂、锰、碳源的化学计量比1:1:0.1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20%,球磨10小时混合均匀后,在进风温度为280℃,出风温度为15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灰黑色的前躯体粉体。最后将所得到的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750℃恒温焙烧10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纳米LiMnPO4/C粉末,其颗粒尺寸为80-110nm。
实施例12
分别以(NH4)2HPO4、Mn(OH)2为磷源、锰源,以吐温60为表面活性剂。按磷、锰、吐温60的化学计量比1:1:0.1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3,在60℃温度下搅拌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固含量在85%的浆料;将所制备的浆料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600℃恒温焙烧6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焦磷酸锰粉末,其颗粒尺寸为30-60nm。
将焦磷酸锰、醋酸锂、可溶性淀粉(其中以醋酸锂为锂源、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按锂、锰、碳源的化学计量比1.05:1:0.4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50%,球磨10小时混合均匀后,在进风温度为240℃,出风温度为11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灰黑色的前躯体粉体。最后将所得到的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850℃恒温焙烧6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纳米LiMnPO4/C粉末,其颗粒尺寸为80-120nm。
实施例13
分别以(NH4)3PO4、Mn(CH3COO)2为磷源、锰源,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按磷、锰、吐温60的化学计量比1:1:0.05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4,在60℃温度下搅拌反应10小时后得到固含量在80%的浆料;将所制备的浆料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750℃恒温焙烧6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焦磷酸锰粉末,其颗粒尺寸为40-80nm。
将焦磷酸锰、醋酸锂、吐温80(其中以醋酸锂为锂源、吐温80为碳源),按锂、锰、碳源的化学计量比1.02:1:0.2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40%,球磨10小时混合均匀后,在进风温度为250℃,出风温度为14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灰黑色的前躯体粉体。最后将所得到的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750℃恒温焙烧12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纳米LiMnPO4/C粉末,其颗粒尺寸为70-110nm。
实施例14
分别以NH4H2PO4、MnCO3为磷源、锰源,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按磷、锰、吐温60的化学计量比1:1:0.005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3,在50℃温度下搅拌反应12小时后得到固含量在80%的浆料;将所制备的浆料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450℃恒温焙烧24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焦磷酸锰粉末,其颗粒尺寸为50-80nm。
将焦磷酸锰、醋酸锂、吐温80(其中以醋酸锂为锂源、吐温80为碳源),按锂、锰、碳源的化学计量比1.05:1:0.2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20%,球磨10小时混合均匀后,在进风温度为280℃,出风温度为15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灰黑色的前躯体粉体。最后将所得到的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保护下以5℃/min升温至500℃恒温焙烧24小时后炉内缓冷至室温得到灰黑色的纳米LiMnPO4/C粉末,其颗粒尺寸为70-100nm。

Claims (5)

1.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将含锰无机盐、含磷酸根无机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锰、磷、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为1:1:0.005称量,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同时通过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1,在50℃下搅拌反应6小时后得到固含量在80%的浆料;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吐温60和吐温40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的多种;
B、将步骤A得到的浆料置于450℃的惰性气氛中焙烧6小时,自然冷却得到纳米焦磷酸锰材料;
C、将步骤B中所得的纳米焦磷酸锰材料与含锂化合物、含碳化合物,按锂、锰、碳的摩尔比为1:1:0.01的比例称量,溶于去离子水中使其固含量为20%,球磨混合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粉体材料;所述的球磨时间为6小时;所述的喷雾干燥具体为进风温度为180℃,出风温度为100℃;
D、将步骤C得到的粉体材料置于惰性气氛保护炉中,在500℃温度下焙烧6小时,自然冷却得到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锰化合物为碳酸锰、硝酸锰、醋酸锰或草酸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的含磷化合物为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或磷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锂化合物为氢氧化锂、草酸锂、醋酸锂、硝酸锂或碳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所述的含碳化合物为碳氢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任意比例的多种。
CN201210557982.5A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022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7982.5A CN103022487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57982.5A CN103022487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2487A CN103022487A (zh) 2013-04-03
CN103022487B true CN103022487B (zh) 2016-04-06

Family

ID=4797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57982.5A Active CN103022487B (zh) 2012-12-20 2012-12-20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224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32235B2 (en) 2012-08-28 2018-04-03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 Ltd. Preparation method of battery composite material and precursor thereof
CN103199237B (zh) * 2013-04-11 2015-05-20 武汉市弘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逆比容量的方法
CN104701535A (zh) * 2013-12-05 2015-06-10 天津赫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锰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69029B (zh) * 2017-04-12 2019-11-01 四川国创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23107A (zh) * 2017-10-16 2018-01-23 中南大学 一种制备磷酸锰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8706560A (zh) * 2018-06-15 2018-10-26 合肥亚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磷酸锰合成的新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136A (zh) * 2010-04-09 2011-09-14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纳米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95998A (zh) * 2009-10-23 2010-04-21 清华大学 一种纳米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136A (zh) * 2010-04-09 2011-09-14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纳米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2487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1576B (zh) 一种多孔碳原位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4971B (zh)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2487B (zh)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0494052C (zh) 基于磷位掺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69794B (zh)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CN102244233B (zh) 一种类石墨烯掺杂与包覆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5080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的制备方法
CN111564622A (zh) 一种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0893B (zh) 一种锂电池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喷雾热解制备方法
CN104638242A (zh) 原位聚合包覆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方法
CN101673820A (zh) 一种固液结合制备磷酸锰锂/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617293A (zh) 一种氟改性的碳包覆磷酸亚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52950A (zh) 一种循环稳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方法
CN107069029B (zh) 一种锂电池用高电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40263A (zh) 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2592A (zh) 一种W/W2C/Action Carbon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2324519A (zh) 高电导率锂离子电池正极磷酸亚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698B (zh) 导电改性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2267692B (zh) 一种自牺牲模板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CN102332582B (zh) 一种磷酸钒锂/竹炭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3224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99248B (zh) 碳包覆铌掺杂磷酸铁锂-钴酸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93462A (zh) 一种碳包覆制备磷酸铁锂的方法
CN102897741B (zh) 一种纳米磷酸铁锂的水热制备方法
CN103872320A (zh) 一种钕镍硼掺杂磷酸锰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6

Address after: 610000 18 West core road, hi-tech West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Dongfang 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36 Shu Han Road, Jinn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No. 333

Patentee before: Dongfang Electric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