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9295A - 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9295A
CN102869295A CN2011800217893A CN201180021789A CN102869295A CN 102869295 A CN102869295 A CN 102869295A CN 2011800217893 A CN2011800217893 A CN 2011800217893A CN 201180021789 A CN201180021789 A CN 201180021789A CN 102869295 A CN102869295 A CN 102869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ection
section
bending
endoscope
operating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17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9295B (zh
Inventor
松浦航
仓康人
本田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69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9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9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92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8Articul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5Flexible endoscopes
    • A61B1/0051Flexible endoscopes with controlled bending of insertion part
    • A61B1/005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ontrol elements, e.g. han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具有:第一弯曲部,其构成弯曲部的一侧,该弯曲部构成内窥镜***部;第二弯曲部,其与第一弯曲部连续设置,构成弯曲部的另一侧;以及弯曲部操作装置,其设置在与***部的基端连续设置的操作部中,具有使第一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第一操作装置和使第二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第二操作装置,弯曲部操作装置具有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该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至少能够进行由第一操作装置实现的第一弯曲部的弯曲动作、以及由第二操作装置实现的第二弯曲部和第一弯曲部的连动动作。

Description

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内窥镜的***部中具有构成为具备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弯曲部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具有被***体内的细长的***部。***部被***到胃、肠等管腔内。由于管腔是立体地复杂屈曲的形状,所以在将***部***到立体屈曲的管腔内深部时,需要使该***部沿着管腔形状而立体地屈曲。
在日本特开2003-220022号公报(以下记载为专利文献)中示出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以下记载为二级弯曲内窥镜)。二级弯曲内窥镜在***部的前端部侧从前端起依次连续设置有第1弯曲部和第2弯曲部。在二级弯曲内窥镜中,在设于***部的基端侧的操作部中配设有用于对第1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第1弯曲旋钮、和用于对第2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第2弯曲旋钮。
根据该二级弯曲内窥镜,利用第1弯曲旋钮的操作使第1弯曲部弯曲,另一方面,利用第2弯曲旋钮的操作使第2弯曲部弯曲,由此,能够顺畅地将***部***到复杂屈曲的管腔内。
这里,对使用二级弯曲内窥镜例如从十二指肠将***部***胆道内的手术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手术医生使构成***部100的第1弯曲部101弯曲,使前端部103的未图示的观察光学***与胆道110的开口部对置。于是,胆道110附近的图像显示在画面(未图示)中。
接着,手术医生观察画面,并对未图示的第1弯曲旋钮和第2弯曲旋钮进行适当操作。然后,使第1弯曲部101和第2弯曲部102进行弯曲动作,如图2的箭头Y2所示,朝向胆道110的深部******部100。
但是,在专利文献所示的二级弯曲内窥镜中构成为,第1弯曲部通过第1弯曲旋钮的操作而独立进行弯曲动作,第2弯曲部通过第2弯曲旋钮的操作而独立进行弯曲动作。因此,如图1的实线所示,当手术医生在第1弯曲部101弯曲的状态下使第2弯曲部102弯曲的情况下,伴随该第2弯曲部102的弯曲,第1弯曲部101和前端部103如虚线所示那样移动。当前端部103如虚线所示那样移动时,伴随第2弯曲部102的弯曲,例如在画面中央显示的胆道110的图像从画面中逐渐偏离。其结果,可能很难将***部***胆道内。
手术医生为了防止胆道110的图像伴随第2弯曲部102的弯曲而从画面的中央偏离,具有熟练技术的手术医生如下所示使2个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即,熟练技术的手术医生反复进行使第2弯曲部102向期望方向弯曲期望量的第2操作、使第1弯曲部101向第2弯曲部102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期望量的第1操作,以使得始终在画面上显示胆道110的图像。但是,对经验较少的医师来说,反复进行第2操作和第1操作的近前操作是烦杂的。而且,需要较多的经验,以便准确且容易地进行向目标部位趋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对于经验较少的医师来说,能够使设于***部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准确且容易地进行向目标部位趋近。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具有:第一弯曲部,其构成弯曲部的一侧,该弯曲部构成内窥镜的***部;第二弯曲部,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续设置,构成所述弯曲部的另一侧;以及弯曲部操作装置,其设置在与***部的基端连续设置的操作部中,具有使所述第1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第1操作装置和使所述第2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第2操作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部操作装置具有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该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至少能够进行由所述第1操作装置实现的所述第1弯曲部的弯曲动作、以及由所述第2操作装置实现的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连动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将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部***十二指肠、使第一弯曲部弯曲并使前端部的观察光学***与胆道开口部对置的状态、以及在该状态下因第二弯曲部弯曲而使观察光学***与胆道开口错位的状态的图。
图2是说明将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部***胆道内的状态的图。
图3-图17D涉及具有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弯曲部操作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图3是说明在***部具有构成为具备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弯曲部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的图。
图4A是说明构成弯曲部的第一弯曲部的第一弯曲部用上方向牵引线和第二弯曲部的第二弯曲部用上方向牵引线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B是图4A的箭头Y4B-Y4B线剖视图。
图4C是图4A的箭头Y4C-Y4C线剖视图。
图5A是示出使具有第一弯曲部的上方向的位置和第二弯曲部的上方向的位置相对于周方向错位的结构的弯曲部的***部的前端部正对观察对象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B是示出由使对观察对象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的上下方向与第一弯曲部的上下方向一致的内窥镜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内窥镜图像的图。
图5C是示出由使对观察对象进行摄像的摄像元件的上下方向与第二弯曲部的上下方向一致的内窥镜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内窥镜图像的图。
图6是说明具有第1操作装置、第2操作装置和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弯曲部操作装置的图。
图7是包含图6的箭头Y7-Y7线剖视图的、从箭头Y7方向观察弯曲部操作装置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的结构的旋钮轴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9是图8的箭头Y9-Y9线剖视图。
图10是说明使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的第1旋转体旋转时进行旋转的第1旋转体的外侧面与球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1是说明第1旋转体进一步旋转时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说明使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的第2旋转体旋转时进行旋转的第2旋转体的内侧面与球部抵接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说明伴随第2旋转体的旋转而使第1旋转体旋转的随动旋转状态的图。
图14是说明将内窥镜的***部的前端部***十二指肠***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15是说明对内窥镜所具有的弯曲部操作装置的第1操作装置进行操作而使弯曲部的第一弯曲部弯曲、从而对胆道开口部进行观察的顺序的图。
图16是说明对内窥镜所具有的弯曲部操作装置的第2操作装置进行操作而使弯曲部的第二弯曲部和第一弯曲部进行随动弯曲、从而将***部***胆道内的顺序的图。
图17A和图17B是说明弯曲部所具有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另一结构的图,图17A是示出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弯曲的结构的第一弯曲部的图。
图17B是示出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弯曲的结构的第二弯曲部的图。
图17C和图17D是说明弯曲部所具有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又一结构的图,图17C是示出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弯曲的结构的第一弯曲部的图。
图17D是示出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弯曲的结构的第二弯曲部的图。
图18是说明在弯曲操作装置中具有逆输入遮断离合器作为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内窥镜的结构例的图。
图19是说明在弯曲操作装置中具有双方向离合器作为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内窥镜的结构例的图。
图20和图21是说明在弯曲操作装置中具有动作状态选择的切换部作为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内窥镜的结构的图,图20是说明动作状态选择的切换部的旋钮轴长度方向剖视图。
图21是图20的箭头Y21-Y21线剖视图。
图22A是说明经由外套管将内窥镜的***部的前端部***十二指肠***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22B是说明使内窥镜的***部所具有的弯曲部弯曲从而对胆道进行观察的顺序的图。
图22C是说明分别使外套管所具有的弯曲部、内窥镜的***部所具有的弯曲部弯曲从而将***部***胆道内的顺序的图。
图23是说明带弯曲部的外套管的结构的图。
图24-图26涉及带弯曲部的外套管的另一结构例,图24是说明外套管所具有的把持部的结构的图。
图25是图24的箭头Y25-Y25线剖视图。
图26是说明外套管的作用的图。
图27是说明将具有连结弯曲部的基端侧和挠性管部的前端侧的由硬质部件构成的连结管的***部的前端部***胆道内的状态的图。
图28是说明在如图27所示在胆道内配置***部的前端部的状态下进行推入***部的操作时可能产生的不良情况的图。
图29是示出在如图27所示在胆道内配置***部的前端部的状态下进行推入***部的操作时所期待的***部向胆道内的***状态的图。
图30是说明具备具有处置器械通道的内窥镜和贯穿***该处置器械通道中的内窥镜***辅助器械的内窥镜***的图。
图31-图34涉及说明将内窥镜的***部***胆道内的顺序的图,图31是说明将***部的前端部***胆道内的状态的图。
图32是说明从内窥镜的处置器械导出孔向胆道内导出导管主体并在胆道深部配置收缩状态的球囊的状态的图。
图33是说明将向球囊内进行送气而膨胀的球囊留置在胆道深部的状态的图。
图34是说明在使推进管的前端面与通道孔的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进行***部的推入操作并使***部移动到留置的球囊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35A是说明使外装管的前端面从抵接面分离的状态下的处置器械的不良情况的图。
图35B是说明通过使外装管的前端面与抵接面抵接而从处置器械导出孔中顺畅地导出的处置器械的图。
图36-图41涉及说明内窥镜***辅助器械的另一结构例的图,图36是说明另一结构的内窥镜***辅助器械的图。
图37是说明球囊外皮的前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8是图36的箭头Y38-Y38线剖视图。
图39是图36的箭头Y39-Y39线剖视图。
图40是说明向导出到胆道深部的球囊内进行送气并将球囊留置在胆道深部的状态的图。
图41是说明在使推进部的按压环与通道孔的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进行推入操作并使***部移动到留置的球囊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42-图45D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结构和作用的图,图42是说明具有高频切开器械部和球囊导管部且将刀部收纳在外层外皮内的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图。
图43是说明具有向外层外皮的外侧突出的刀部的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图。
图44A是说明刀部的结构的图。
图44B是图44A的箭头Y44B-Y44B线剖视图。
图45A-图45D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作用的图,图45A是说明使内窥镜***部的弯曲部弯曲并使前端部与胆道开口部对置、在胆道内***球囊外皮后、留置在胆道内的球囊的图。
图45B是说明在胆道内留置球囊的状态下进行的EST的图。
图45C是说明在EST结束后将球囊外皮***胆道深部并留置在胆道深部的球囊的图。
图45D是说明在胆道深部留置球囊的状态下以球囊外皮为引导进行***的内窥镜***部的图。
图46-图49B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另一结构例和作用的图,图46是说明另一结构的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图。
图47是说明刀部的结构的图。
图48是说明将刀部收纳在外层外皮内的状态的图。
图49A和图49B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刀的作用的图,图49A是说明在胆道内留置球囊时的球囊与外层外皮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49B是说明在胆道内留置球囊的状态下进行的EST的图。
图50-图52B涉及说明能够容易地设定切开方向的直视用高频刀的结构例及其作用的图,图50是说明在外层外皮的前端设置旋转方向限制部件的直视用高频刀的图。
图51是图50的箭头Y51-Y51线剖视图。
图52A和图52B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刀的作用的图,图52A是说明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胆道开口部与标记的最佳位置关系的图。
图52B是说明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胆道开口部和向期望方向突出的刀部的图。
图53是说明能够容易地设定切开方向的直视用高频刀的另一结构的图。
图54是说明滑动环与薄板部件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55是说明在第2绝缘管中具有定位部的直视用高频刀的图。
图56是说明在第2绝缘管中设置的定位部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3-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所示的内窥镜1是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内窥镜1构成为具有细长的***部2、操作部3、具有挠性的通用缆线4。***部2具有挠性。操作部3设置在***部2的基端侧。通用缆线4从操作部3的侧部延伸。在通用缆线4的端部设有内窥镜连接器5。内窥镜连接器5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作为外部装置的例如光源装置(未图示)连接。
***部2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前端部6、弯曲部7、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8。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是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弯曲部7具有第一弯曲部71和第二弯曲部72。第一弯曲部71构成弯曲部7的一侧即例如前端侧。第二弯曲部72构成弯曲部7的另一侧即例如基端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弯曲部71和第二弯曲部72具有分别连接例如多个弯曲块而至少能够在两个方向、例如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以***胆道为目的。胆道的行走方向处于如下的位置关系:在正面观察时,从******部2的十二指肠***侧向逆时针方向倾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以提高***部2向胆道的导入性为目的,如图4A-图4C所示,如箭头Y4所示,第一弯曲部用上方向牵引线(以下简记为第1上方向线)15U的贯穿***位置和第二弯曲部用上方向牵引线(以下简记为第2上方向线)29U的贯穿***位置相对于周方向具有逆时针方向的相位差。第1上方向线15U是第一弯曲部71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线,第2上方向线295U是第二弯曲部7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线。
具体而言,构成弯曲部7的第一弯曲部71的弯曲部组71a相对于第二弯曲部72的弯曲部组72a,从挠性管部8侧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角度θ而连结。角度θ在大于5度且小于45度的范围内。
如图4B所示,线保持部件72b固定在与弯曲部组72a的图中上方向一致的上位置。在线保持部件72b中贯穿***有第2上方向线29U。
与此相对,如图4C所示,线保持部件71bu固定在相对于图中上方向倾斜角度θ(例如30度)而配置的弯曲部组71a的上位置。而且,在弯曲部组71a中,线保持部件71bd隔着中心点而与线保持部件71bu对置固定。在线保持部件71bu中贯穿***有第1上方向线15U,在线保持部件71bd中贯穿***有第1下方向线15D。
根据该结构,在将***部2***胆道时,通过使第一弯曲部71进行弯曲动作,使第一弯曲部71与胆道的行走方向一致,能够得到良好的***性。并且,贯穿***到具有第一弯曲部71和第二弯曲部72的弯曲部7内的线的数量为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实现***部2的细径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1中,构成弯曲部7的第一弯曲部71相对于第二弯曲部72,以从挠性管部8侧观察向逆时针方向错开预先确定的角度的方式连结。因此,未图示的摄像元件能够以第一弯曲部71的上下方向为基准进行配置,或者以第二弯曲部的上下方向为基准进行配置。
在使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的垂直方向与图5A所示的第一弯曲部71的上下方向(U1D1)一致的结构的内窥镜中,在图5B的显示画面107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方向与第一弯曲部71的上下方向一致。因此,例如如图5A所示,在通过设于前端部6的前端面的观察窗(未图示)观察以与第二弯曲部72的上下方向(图中U2D2方向)一致的方式竖立的观察对象105的情况下,观察对象105的内窥镜图像106以向顺时针方向倾斜的方式显示在显示画面107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通常观察时,与第2弯曲部72相比,频繁操作内窥镜1的第1弯曲部71,所以在通常观察时能够得到良好的观察性。
另一方面,在使摄像元件的像素排列的垂直方向与图5A所示的第二弯曲部的上下方向(U2D2)一致的结构的内窥镜中,在图5C的显示画面107中显示的内窥镜图像的上下方向与第二弯曲部72的上下方向一致。因此,如所述图5A所示,在对观察对象105进行观察的情况下,观察对象105的内窥镜图像106以没有倾斜的方式显示在显示画面107上。
根据该结构,在对于经验较少的手术医生来说作为最困难的近前操作的胆道***手术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观察性能。
如图3所示,在操作部3中设有用于对所述弯曲部7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部操作装置9。弯曲部操作装置9构成为具有第1操作装置10和第2操作装置20。第1操作装置10具有例如环形状的弯曲旋钮11。第2操作装置20具有例如棒状的弯曲杆21。
标号11s是弯曲旋钮固定杆,将弯曲旋钮11固定保持在期望的旋转位置。
这里,参照图6和图7对第1操作装置10和第2操作装置20以及第一弯曲部71和第二弯曲部72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6、图7所示,第1操作装置10构成为具有弯曲旋钮11、旋钮轴12、链轮13。另一方面,第2操作装置20构成为具有弯曲杆21、杆主体22、直动连杆机构23。标号30是构成后述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
首先,对第1操作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弯曲旋钮11是用于使第一弯曲部71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旋钮。在使第一弯曲部71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时,向逆时针方向对图7所示的弯曲旋钮11进行旋转操作。
旋钮轴12竖立设置在弯曲旋钮11的一个平面上。旋钮轴12的长度轴与弯曲旋钮11的中心一致。旋钮轴12和弯曲旋钮11通过基于螺丝部件的螺合、粘接、焊接等而被一体固定。
链轮13轴固定在旋钮轴12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在链轮13上啮合配置有链条14。在链条14的一端部固定有第一上方向线15U的基端部。另一方面,在链条14的另一端部固定有第一弯曲部用下方向牵引线(以下简记为第1下方向线)15D的基端部。
第1上方向线15U的前端部和第1下方向线15D的前端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构成第一弯曲部71的弯曲部组71a的未图示的第一弯曲部前端弯曲块的预先确定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第1操作装置10,当手术医生例如向逆时针方向对弯曲旋钮11进行弯曲操作时,首先,伴随该旋钮11的旋转,旋钮轴12和链轮13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接着,伴随链轮13的旋转,链条14和第1上方向线15U向图7的箭头Y7a方向移动。其结果,第一弯曲部71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另一方面,当手术医生例如向顺时针方向对弯曲旋钮11进行弯曲操作时,伴随该旋钮11的旋转,旋钮轴12和链轮1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伴随链轮13的旋转,链条14和第1下方向线15D向图7的箭头Y7b方向移动。其结果,第一弯曲部71向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接着,对第2操作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弯曲杆21是用于使第二弯曲部72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杆。在使第二弯曲部72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时,如图7的箭头Y7c所示,弯曲杆21从虚线的位置向实线的位置方向旋转。
杆主体22是具有贯通孔24的环形状部件。从杆主体22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弯曲杆21。如图6、图7所示,杆主体22的贯通孔24构成为具有凹部24a和连通孔24b。凹部24a配设有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连通孔24b连通凹部24a和外部。
另外,杆主体22和弯曲杆21可以是一体构造,也可以是分体构造。在杆主体22和弯曲杆21分体的情况下,杆主体22和弯曲杆21通过基于螺丝部件的螺合、粘接、焊接等而一体构成。
在杆主体22中设有构成直动连杆机构23的突起部22L。突起部22L相对于弯曲杆21而一体设置在预先对应的位置。
另外,杆主体22和突起部22L可以是一体构造,也可以是分体构造。在杆主体22和突起部22L分体的情况下,与上述杆主体22和弯曲杆21同样,通过基于螺丝部件的螺合、粘接、焊接等而一体构成。
直动连杆机构23构成为主要具有突起部22L、驱动力传递棒25、滑动部件26、连结销27。在突起部22L中设有安装部22a。在安装部22a中突出设置有连结销27。在连结销27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驱动力传递棒25的一端部。
滑动部件26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设于操作部3内的滑动槽28内。在滑动部件26的一面侧突出设置有连结销27。在连结销27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驱动力传递棒25的另一端部。
在滑动部件26的前端侧端部固定有第2上方向线29U的基端部。第2上方向线29U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构成第二弯曲部72的弯曲部组72a的未图示的第二弯曲部用前端弯曲块的预先确定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弯曲部72通过将弯曲杆21配置在图7中的实线的位置,相对于上方向成为最大的弯曲状态。此时,构成直动连杆机构23的滑动部件26向弯曲部操作装置9侧移动。
另外,弯曲杆21构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钮固定在期望的旋转位置。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弯曲部72构成为,通过弯曲杆21的操作,仅向上方向的一个方向弯曲。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第2操作装置20,当手术医生从图7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Y7c方向对弯曲杆21进行弯曲操作时,与弯曲杆21一体的杆主体22向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伴随杆主体22的旋转,与杆主体22一体的突起部22L从虚线所示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经由连结销27与杆主体22的突起部22L的安装部22a连结的驱动力传递棒25移动。伴随驱动力传递棒25的移动,使滑动部件26在滑动槽28内从虚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Y7d方向移动。其结果,固定在滑动部件26上的第2上方向线29U被牵引,第二弯曲部72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最后,对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进行说明。
如图8、图9所示,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构成为具有第1旋转体31和旋转力传递切换部32。
第1旋转体31是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的长方体。第1旋转体31具有中央贯通孔31a。在中央贯通孔31a内贯穿***旋钮轴12。在旋钮轴12的长度轴规定位置,第1旋转体31例如通过螺丝部件而一体固定在旋钮轴12上。因此,第1旋转体31伴随旋钮轴12的旋转而一体旋转。
旋转力传递切换部32构成为具有第2旋转体33、壳体34、移动部件35、球部36。
第2旋转体33是圆柱部件。第2旋转体33通过基于螺丝部件的螺合、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固定在构成杆主体22的贯通孔24的凹部24a中。因此,第2旋转体33伴随杆主体22的旋转而一体旋转。
在第2旋转体33中形成有第1旋转体配置用凹部(以下简记为配置凹部)33a和连通孔33b。配置凹部33a的截面形状例如为正四边形。连通孔33b连通配置凹部33a和外部。
第1旋转体31以旋转自如的方式配置在配置凹部33a内。旋钮轴12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连通孔33b内。
壳体34例如是具有凹部的壳体主体34a和盖体34b的例如二体构造。壳体主体34a通过基于螺丝部件的螺合、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固定在第2旋转体33上。另一方面,盖体34b通过基于螺丝部件的螺合、粘接、焊接等而一体固定在壳体主体34a上。
在壳体主体34a上形成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贯穿***有旋钮轴12的贯通孔34c。在盖体34b上也形成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贯穿***有旋钮轴12的贯通孔34d。在壳体主体34a上形成有从壳体主体外侧朝向贯通孔34c的中心轴方向细长的多个贯通孔即长孔34e。多个长孔34e按照配置凹部33a的截面形状而形成4个。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长孔34e以贯通孔34c的中心轴为中心在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形成。
移动部件35是截面形状为大致T字形状的阶梯柱状部件。移动部件35例如构成为具有粗径部35a和小径部35b。粗径部35a是滑动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空间部34f内。空间部34f由壳体主体34a和盖体34b构成。小径部35b通过长孔34e而配置在配置凹部33a内。粗径部35a在空间部34f内滑动自如,并且,小径部35b相对于长孔34e滑动自如。即,移动部件35能够沿着长孔34e移动。
球部36固定设置在移动部件35的小径部35b的前端部。球部36的直径尺寸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尺寸。具体而言,根据对置配置的配置凹部33a的内侧面33c与第1旋转体31的外侧面31c之间的间隙,设定球部36的直径。
如图10中的箭头所示,当第1旋转体31例如绕图中顺时针旋转时,外侧面31c与球部36抵接。然后,伴随第1旋转体31的旋转,球部36如图10的箭头Y10所示沿着长孔34e移动。
然后,由于第1旋转体31进一步旋转,如图11的箭头Y11所示,球部36移动到配置凹部33a的角部。其结果,不会由于球部36而妨碍第1旋转体31的旋转,第1旋转体31单独绕顺时针旋转。
另外,在第1旋转体3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1旋转体31单独绕逆时针旋转。图10、11所示的虚线的圆是第1旋转体31的4个角的移动轨迹。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壳体主体34a中设置构成空间部34f的凹部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盖体34b中设置构成空间部34f的凹部。
另一方面,如图12的箭头所示,当第2旋转体33例如绕图中顺时针旋转时,内侧面33c与球部36抵接。然后,伴随第2旋转体33的旋转,球部36如图12的箭头Y12所示沿着长孔34e移动,并与外侧面31c抵接。
然后,由于第2旋转体33进一步旋转,如图13所示,球部36被保持在由内侧面33c和外侧面31c夹持的状态。即,通过第2旋转体33和第1旋转体31夹持球部36而成为一体。
其结果,第2旋转体3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球部36传递到第1旋转体31。于是,伴随第2旋转体33的箭头Y13a所示的绕顺时针的旋转,如箭头Y13b所示,第1旋转体31也绕顺时针旋转。即,第1旋转体31伴随第2旋转体33的旋转而旋转。
如上所述,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的第1旋转体31一体固定在第1操作装置的旋钮轴12上,该机构部30的第2旋转体33固定在第2操作装置的凹部24a中。
其结果,当手术医生例如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对弯曲旋钮11进行操作时,伴随该旋钮11的旋转,图9所示的旋钮轴12和第1旋转体31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如上所述,第一弯曲部71单独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另一方面,当手术医生例如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对弯曲旋钮11进行操作时,伴随该旋钮11的旋转,图9所示的旋钮轴12和第1旋转体31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如上所述,第一弯曲部71单独向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当手术医生从图7中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向箭头Y7c方向对弯曲杆21进行操作时,与弯曲杆21一体的杆主体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与杆主体22的凹部24a一体的第2旋转体3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杆主体22一体的突起部22L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如上所述,第1旋转体31伴随第2旋转体33的旋转而旋转,第二弯曲部72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另一方面,第一弯曲部71向第二弯曲部72的弯曲方向的相反方向即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当选择弯曲旋钮11的操作后,能够进行仅使第一弯曲部71弯曲的操作。另一方面,当选择弯曲杆21的操作后,伴随使第2弯曲部72弯曲的操作,能够进行使第1弯曲部71向规定方向弯曲的操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中,能够选择性地进行通过弯曲旋钮11仅使第1弯曲部71弯曲的单独操作、以及通过弯曲杆21而伴随第2弯曲部的弯曲动作使第1弯曲部弯曲的随动操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第1旋转体31的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但是,第1旋转体31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正四边形,也可以是正三角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正多边形。而且,配置有第1旋转体31的配置凹部33a的截面形状也不限于正四边形,构成为与第1旋转体31的形状一致。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1的作用进行说明。
手术医生进行使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1的***部2贯穿***图14所示的胆道110中的手术。此时,首先,手术医生预先将***部2的前端部6***十二指肠***112附近的期望位置。
接着,手术医生利用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1得到胆道110的内窥镜图像。此时,手术医生对设于操作部3中的构成弯曲部操作装置9的第1操作装置10的弯曲旋钮11进行弯曲操作。即,为了使前端部6与胆道110对置,手术医生对弯曲旋钮11进行操作以使第一弯曲部71向上方向弯曲。
于是,伴随第一弯曲部71向上方向的弯曲,通过设于前端部6的未图示的观察光学***对胆道110进行摄像,在未图示的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包含胆道110的内窥镜图像。如图15所示,手术医生使前端部6的前端面与胆道开口部对置而得到期望的内窥镜图像后,开始进行将***部2***胆道110内的手术。
这里,为了将***部2的前端部6***胆道110内,手术医生对设于操作部3中的构成弯曲部操作装置9的第2操作装置20的弯曲杆21进行弯曲操作。于是,伴随手术医生对弯曲杆21的操作,第二弯曲部72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并且,第1弯曲部71向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换言之,通过手术医生对弯曲杆21的操作,第二弯曲部72逐渐向上方向弯曲,另一方面,向上方向弯曲的第1弯曲部71逐渐成为直线。其结果,手术医生使胆道110的图像始终显示在画面的期望位置,如图16所示,能够朝向胆道110的深部******部2。
这样,在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弯曲部操作装置,该弯曲部操作装置对设于***部中的由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构成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在该弯曲部操作装置中设置有:对第一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第1操作装置;对第二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的第2操作装置;以及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其与第2操作装置的弯曲操作连动地对第1操作装置进行弯曲操作,使第2弯曲部向一个方向弯曲,另一方面,使第1弯曲部向一个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
其结果,针对设于弯曲部中的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手术医生从对设于操作部中的两种操作装置进行弯曲操作的烦杂中解放出来,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为最困难的近前操作之一的胆道***手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中,如所述图4B、4C所示,构成弯曲部7的第一弯曲部71采用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结构,第二弯曲部72采用向上方向弯曲的结构。但是,构成弯曲部7的各弯曲部71、72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图17A和图17B所示的结构、或图17C和图17D所示的结构。
图17A和图17B所示的弯曲部7的第一弯曲部71采用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弯曲的结构,第二弯曲部72采用在上下两个方向上弯曲的结构。另一方面,图17C和图17D所示的弯曲部7的第一弯曲部71和第二弯曲部72采用分别在上下的两个方向上弯曲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具有第1操作装置10和第2操作装置20的弯曲部操作装置9中设置具有第1旋转体31和旋转力传递切换部32的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30,作为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
但是,设于弯曲部操作装置9中的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图18所示的逆输入遮断离合器40、图19所示的双方向离合器50、或图20、21所示的动作状态选择的切换部60。
图1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操作装置9A设置有逆输入遮断离合器40作为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逆输入遮断离合器40是在日本特开2006-112524号公报中公开的技术,将输入到输入轴的旋转转矩传递到输出轴,但是,遮断从输出轴向输入轴的逆输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逆输入遮断离合器40的输入轴41上固定设置用于连动地对第一弯曲部71和第二弯曲部72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杆43。而且,在逆输入遮断离合器40的输出轴42上固定设置用于单独地对第一弯曲部71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4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杆43和弯曲旋钮44分别在操作部3的对置的侧面各配设一个。
在输出轴42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轴固定有啮合配置了链条14的链轮13。在链条14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1上方向线15U的基端部和第1下方向线15D的基端部。另一方面,在输入轴41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杆主体22,该杆主体22具有牵引第2上方向线29U的直动连杆机构23。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弯曲杆43、弯曲旋钮44进行弯曲操作,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图19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操作装置9B设置有双方向离合器50作为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双方向离合器50是文献(Origin Technical Journal No.70(2007)所揭示的双方向クラツチロツクタイプの開発(渡邉俊一))所示的技术,当对输入轴赋予动力时,该动力传递到输出轴,即使对输出轴赋予动力,锁定功能也工作,动力也不会传递到输入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双方向离合器50的输入轴5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连动地对第一弯曲部71和第二弯曲部72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杆53。而且,在双方向离合器50的输出轴5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单独地对第一弯曲部71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旋钮54。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弯曲部操作装置9A同样,弯曲杆53和弯曲旋钮54分别在操作部3的对置的侧面各配设一个。
在输出轴52的预先确定的位置轴固定有啮合配置了链条14的链轮13。在链条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1上方向线15U的基端部和第1下方向线15D的基端部。另一方面,在输入轴51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杆主体22,该杆主体22具有牵引第2上方向线29U的直动连杆机构23。
根据该结构,通过对弯曲杆53、弯曲旋钮54进行弯曲操作,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如图20、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操作装置9C构成为具有第1操作装置10C、第2操作装置20C、作为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的动作状态选择的切换部60。
动作状态选择的切换部60构成为具有切换销61和槽62。切换销61是构成第2操作装置动作切换部的卡入部件。切换销61设置成能够对从杆主体22C突出的弯曲杆21进行推入操作。槽62是卡入部,在旋钮轴12C的周方向上以等间隔的方式设置多个。
具体而言,第1操作装置10C构成为具有弯曲旋钮11、旋钮轴12C、链轮13。旋钮轴12C具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了杆主体22C的安装部63。安装部63规则地在规定位置排列多个槽62。
另一方面,第2操作装置20C构成为具有弯曲杆21、杆主体22C、切换销61。杆主体22C是具有贯通孔65的环形状部件。在从杆主体22C的外周面突出设置的弯曲杆21上形成有连通贯通孔65和外部的连通孔66。在将杆主体22C的贯通孔内周面配置在旋钮轴12C的安装部63上的状态下,具有连通孔66的贯通孔65侧的开口与槽62对置。
在弯曲杆21的连通孔66内,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切换销61的轴部64。切换销61如图所示,在进行了推入操作时,轴前端64a配置在槽62中,使杆主体22C和旋钮轴12C成为一体。
标号67是施力部件,例如是按压弹簧。按压弹簧67朝向杆主体22C的外周侧对切换销61的头部进行施力。通过按压弹簧67的作用力,切换销61的轴前端64a通常配置在槽62的外侧。
另外,切换销61构成为能够保持在通过未图示的保持钮将轴前端64a配置在槽62内的状态、或配置在槽62的外侧的状态。
其他结构是与上述弯曲部操作装置9相同的结构,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第1操作装置10C,当手术医生例如向顺时针方向对弯曲旋钮11进行弯曲操作时,伴随该旋钮11的旋转,旋钮轴12C和链轮1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如上所述,第一弯曲部71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而且,当手术医生例如向逆时针方向对弯曲旋钮11进行弯曲操作时,伴随该旋钮11的旋转,旋钮轴12C和链轮13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其结果,如上所述,第一弯曲部71向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另一方面,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第2操作装置20C中,在将切换销61的轴前端64a配置在槽62的外侧的状态、或将轴前端64a配置在槽62内的状态下,对弯曲杆进行操作。在轴前端64a配置在槽62的外侧时,当手术医生向图中的箭头21a方向对弯曲杆21进行弯曲操作时,与弯曲杆21一体的杆主体22C相对于旋钮轴12C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于是,与杆主体22C一体的突起部22L向箭头Y21b方向旋转,如上所述,第二弯曲部72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另一方面,当手术医生使切换销61克服按压弹簧67的作用力而移动并将轴前端64a配置在槽62内时,杆主体22C和旋钮轴12C成为一体。此时,当手术医生向图中的箭头Y21a方向对弯曲杆21进行弯曲操作时,伴随弯曲杆21的旋转操作,杆主体22C和旋钮轴12C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即,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第二弯曲部72向上方向进行弯曲动作,另一方面,第一弯曲部71向下方向进行弯曲动作。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状态选择的切换部60,在弯曲杆21上设置有切换销61。其结果,选择弯曲杆21的操作,能够选择性地进行仅对第二弯曲部72进行弯曲操作的单独操作、以及伴随第2弯曲部72的弯曲操作而在规定方向上对第1弯曲部71进行弯曲操作的随动操作,并且,选择弯曲旋钮11的操作,还能够选择性地进行仅对第一弯曲部71进行弯曲操作的单独操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窥镜1的操作部3中设置具有切换销61的弯曲部操作装置9C。其结果,在手术医生对弯曲杆21进行旋转操作时,通过选择性地将切换销61的轴前端64a的位置切换为槽62内或槽62的外侧,在对第2操作装置20C进行弯曲操作时,能够使第二弯曲部72和第一弯曲部71连动地进行弯曲动作,或者使第二弯曲部72和第一弯曲部71分别独立地进行弯曲动作。
但是,在将内窥镜的***部***胆道的手术中,考虑组合带弯曲部的外套管(以下简记为外套管)120和在***部131中具有弯曲部132的内窥镜130来进行手术。标号121是外套管120的弯曲部。
该情况下,手术医生适当进行外套管120的近前操作和内窥镜130的近前操作。具体而言,首先,如图22A所示,手术医生将外套管120的前端配置在十二指肠***112附近,并且,使内窥镜130的***部131从外套管120的前端突出。此时,使弯曲部132整体从外套管120的前端露出。
接着,如图22B所示,手术医生使内窥镜130的弯曲部132弯曲,将胆道110的内窥镜图像显示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然后,如图22C所示,手术医生开始将***部2***胆道110内。此时,手术医生进行使外套管120的弯曲部121向上方向弯曲的操作、以及使内窥镜130的弯曲部132成为直线的操作,向胆道110的深部推进***部131。
在进行上述手术时,手术医生例如利用左手把持具有弯曲操作旋钮的内窥镜130的操作部。而且,利用右手把持具有弯曲操作杆的外套管120的把持部。
但是,外套管120***体内的***长度由于患者的管腔长度、管腔形状等而不同。因此,在始终将外套管120的把持部配置在患者的嘴角附近的状态下,有时无法对弯曲操作杆进行操作。
而且,在检查中等,在外套管120的把持部从患者的嘴角脱离的情况下,认为位于嘴角与把持部之间的外套管120会由于管的自重和在外套管120内贯穿***的***部131的自重而垂下。
当外套管120如上所述垂下时,***体内的外套管的前端位置或***部的前端位置变化。因此,期望如下的外套管:与***长度无关,能够始终将外套管的把持部配置在患者的嘴角附近。
图23是说明带弯曲部的外套管的结构的图。
如图23所示,带弯曲部的外套管140主要由管体142和带弯曲操作杆的把持部(以下简记为把持部)143构成。管体142在前端侧具有弯曲部141。把持部143配置在管体142的基端。
管体142例如是具有挠性的多腔管。管体142具有贯穿***有内窥镜130的***部131的大径的贯通孔、以及贯穿***有用于对弯曲部141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线144的小径的贯通孔。弯曲线144的前端部固定在弯曲部141的规定位置。
在管体142的基端部设有周状凸部142a即所谓的凸缘。周状凸部142a防止把持部143从管体142的基端侧脱落。
把持部143例如利用树脂部件形成为硬质的管形状。在把持部143的贯通孔内,以在轴方向上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管体142。即,把持部143相对于管体142的长度方向进退自如,并且在周方向上转动自如。
在把持部143上,经由销14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弯曲操作杆146。在弯曲操作杆146的一端部固定有弯曲线144的基端部。弯曲线144的基端侧从管体142的贯通孔中延伸出来。标号147是线外皮。在线外皮147的内部贯穿***有弯曲线144。线外皮147的前端部一体地固定设置在管体142的小径的贯通孔中。该外皮147的基端部一体固定在把持部143的规定位置。
弯曲操作杆146构成为,与把持部143的管体142的长度轴方向的位置无关,弯曲线144的牵引量恒定。而且,通过在图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对弯曲操作杆146进行转动操作,弯曲部141成为图示的最大弯曲状态。另外,在弯曲操作杆146位于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弯曲部141成为直线状态。
把持部143具有在外表面的规定位置形成的切口148和连通孔149。连通孔149连通把持部14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因此,管体142的外表面经由把持部143的切口148和连通孔149而露出到外部。
因此,手术医生能够与把持部143一起把持经由切口148和连通孔149而露出的管体142。在该把持状态下,把持部143相对于管体142一体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外套管140,能够按照***体内的管体142的***长度而使外套管140的把持部143的位置相对于管体142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管体142而一体配置能够移动的把持部143。
因此,手术医生能够始终将把持部143配置在患者的嘴角115附近的期望位置,能够进行内窥镜130和外套管140的近前操作。而且,在该操作状态下,能够防止外套管140的垂下。
另外,外套管140的结构不限于在把持部143上设置上述切口148和连通孔149的结构,也可以是图24-图26所示的结构的外套管150。
图24-图26涉及带弯曲部的外套管的另一结构例,图24是说明外套管所具有的把持部的结构的图,图25是图24的箭头Y25-Y25线剖视图,图26是说明外套管的作用的图。
如图2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套管150的把持部143A构成为具有第1把持部143f和第2把持部143r。第1把持部143f构成把持部143A的前端侧,第2把持部143r构成基端侧。
在第1把持部143f上,如图25所示,以对置的位置关系形成有使管体142的外表面露出的一对连通孔151。第2把持部143r是管形状部件。其他结构与图23所示的外套管相同,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外套管150,如图26所示,通过对把持部143A进行把持,能够同时进行握持弯曲操作杆146的动作、将内窥镜130的***部131***体内的近前操作、把持外套管150的动作。
其他作用和效果与上述图23的外套管相同。
但是,如图27所示,在内窥镜160的***部161中,弯曲部163的基端侧和挠性管部164的前端侧通过由硬质部件构成的连结管165连结。
在将***部161***胆道110的手术中,手术医生使弯曲部163弯曲,从十二指肠***112附近将前端部162***胆道110内。然后,手术医生向胆道110的深部推进***部161。此时,如图28的箭头Y28a所示,手术医生对***部161进行推入操作。
此时,如图28所示,在对作为硬质部的连结管165作用箭头Y28b所示的力的情况下,***部161向小肠113侧推进。其结果,***胆道110内的前端部162可能从胆道110内脱落。而且,在前端部162从胆道110内脱落的情况下,手术医生必须从头进行***部161向胆道110内的***手术。
因此,如图29所示,在***部161具有连结弯曲部163和挠性管部164的由硬质部件构成的连结管165的内窥镜160中,期望能够容易地将***部161导入胆道110内的内窥镜。
图30是说明具备具有处置器械通道的内窥镜和贯穿***该处置器械通道中的内窥镜***辅助器械的内窥镜***的图,图31-图34涉及说明将内窥镜的***部***胆道内的顺序的图,图31是说明将***部的前端部***胆道内的状态的图,图32是说明从内窥镜的处置器械导出孔向胆道内导出导管主体并在胆道深部配置收缩状态的球囊的状态的图,图33是说明将向球囊内进行送气而膨胀的球囊留置在胆道深部的状态的图,图34是说明在使推进管的前端面与通道孔的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进行***部的推入操作并使***部移动到留置的球囊附近的状态的图,图35A是说明使外装管的前端面从抵接面分离的状态下的处置器械的不良情况的图,图35B是说明通过使外装管的前端面与抵接面抵接而从处置器械导出孔中顺畅地导出的处置器械的图。
如图3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构成为具有内窥镜170、以及作为内窥镜***辅助器械的带推进器的球囊导管(以下简记为带推进器的导管)180。内窥镜170具有处置器械通道171。带推进器的导管180贯穿***在处置器械通道171内。
内窥镜170在构成***部前端的前端部172具有构成处置器械通道171的通道孔173。本实施方式的通道孔173具有处置器械贯穿***孔174和处置器械导出孔175。
处置器械导出孔175是连通处置器械贯穿***孔174和外部的贯通孔。处置器械导出孔175的内径比处置器械贯穿***孔174的内径细。因此,在处置器械导出孔175的周围设有由平面构成的抵接面176。构成带推进器的导管180的后述推进管181的前端面182与抵接面176抵接配置。
标号177是处置器械通道管,构成处置器械通道171。处置器械通道管177的前端部固定设置在设于前端部172的连结部179上。处置器械通道管177的基端部固定设置在操作部166上。标号163是弯曲部。
带推进器的导管180构成为具有推进管181和球囊导管183。
推进管181构成为具有外装管184和管侧把持部185,该外装管184具有轴方向的贯通孔。
外装管184具有弹性。外装管184构成为能够贯穿***在处置器械通道171内。管侧把持部185是由硬质部件构成的环状部件,在两端部具有凸缘。管侧把持部185在中央部具有长度方向的贯通孔186。外装管184的端部与贯通孔186的一侧开口连通并固定。
球囊导管183构成为具有导管主体187、膨胀收缩自如的球囊188、具有送气口189的导管侧把持部190。导管主体187具有轴方向贯通孔。在导管主体187的前端侧部设有球囊188,在基端侧部设有导管侧把持部190。如双点划线所示,在送气口189上连结有送气管191。
导管主体187构成为,通过管侧把持部185的贯通孔186、外装管184的贯通孔和处置器械导出孔175,从前端部172的前端面突出预先确定的长度。
并且,球囊188由于经由送气管191送入例如作为流体的空气而膨胀。经由送气管191送入的空气经由送气口189、导管主体187的贯通孔和在导管主体187上形成的送气孔192送入球囊188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管184所具有的贯通孔的内径尺寸预先设定为比处置器械导出孔175的内径尺寸小规定尺寸。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内窥镜***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内窥镜170的***部178中,弯曲部163的基端侧和挠性管部164的前端侧通过由硬质部件构成的连结管165连结。在将该***部178***胆道110的手术中,首先,如图31所示,手术医生使弯曲部163弯曲,从十二指肠***112附近将前端部172***胆道110内。
接着,手术医生向内窥镜操作部166推入导管侧把持部190。于是,如图32所示,在***部178的处置器械通道171内贯穿***的带推进器的导管180的导管主体187经由处置器械导出孔175导出到胆道110内。然后,手术医生使导管侧把持部190移动到与管侧把持部185抵接为止。其结果,如图所示,收缩状态的球囊188被配置在胆道110的深部。
接着,手术医生经由送气管191对球囊188内送气。于是,空气被送入球囊188内,球囊188逐渐膨胀。然后,如图33所示,膨胀的球囊188留置在胆道110深部。
接着,手术医生例如指示助手进行使推进管181前进的操作。如图34所示,前进的推进管181的前端面182与抵接面176抵接。在该抵接状态下,当推进管181进一步前进时,作用使***部178向箭头Y34方向移动的推进力。
这里,助手进行使推进管181前进的操作,并且,手术医生进行使***部178前进的近前操作。于是,***部178朝向留置的球囊188前进。然后,前端部172的前端面到达球囊188附近,由此,作为硬质部的连结管165被配置在胆道110内。
然后,手术医生进行使***部178前进的近前操作等,使前端部172到达目标部位。然后,手术医生经由送气管191进行球囊188内的吸气。于是,膨胀的球囊188内的空气被去除,球囊188成为收缩状态。
如果球囊188变化成规定收缩状态,则手术医生从外装管184的贯通孔拔出球囊导管183。然后,根据需要,手术医生经由管侧把持部185的贯通孔186、外装管184的贯通孔和处置器械导出孔175,从***部178的前端面向胆道110内导出把持钳子等处置器械,进行处置等。
另外,在将处置器械导出到胆道110内时,使外装管184的前端面182与抵接面176抵接。由此,如图35A所示,能够防止把持钳子195的把持部196等与抵接面176抵接而妨碍向胆道110内导出,如图35B所示,能够顺畅地向通道外导出。
这样,利用在构成处置器械通道171的前端部172的通道孔173中具有抵接面176的内窥镜、以及具有在该处置器械通道171内贯穿***的推进管181和球囊导管183的带推进器的导管180,构成内窥镜***。根据该结构,将球囊导管183的导管主体187导出到体内,使球囊188膨胀而留置在体内,然后,在使推进管181的前端面182与抵接面176抵接的状态下进行推入操作,能够对***部178赋予使该***部178向前端方向移动的推進力。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部178***胆道110等中。
另外,内窥镜***辅助器械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图36-图41所示的结构。
图36-图41涉及说明内窥镜***辅助器械的另一结构例的图,图36是说明另一结构的内窥镜***辅助器械的图,图37是说明球囊外皮的前端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8是图36的箭头Y38-Y38线剖视图,图39是图36的箭头Y39-Y39线剖视图,图40是说明向导出到胆道深部的球囊内进行送气并将球囊留置在胆道深部的状态的图,图41是说明在使推进部的按压环与通道孔的抵接面抵接的状态下进行推入操作并使***部移动到留置的球囊附近的状态的图。
如图3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辅助器械是带推进器的导管200。带推进器的导管200被***内窥镜170的处置器械通道171内。带推进器的导管200构成为具有推进部201和球囊导管210。
如图36-图39所示,推进部201由操作线圈202和按压部203构成。操作线圈202具有轴方向的贯通孔。按压部203固定设置在操作线圈202的前端部。
按压部203构成为具有固定环状部件204和按压环205。固定环状部件204为金属制。固定环状部件204具有线圈固定环206和例如4个支承柱207。支承柱207从该环206起呈放射状竖立设置,在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排列。
线圈固定环206配置在操作线圈202的前端部外周面,通过粘接或焊接等而一体固定。按压环205为金属制。按压环205配置在各支承柱207的前端面,通过粘接或焊接等而一体固定。
另一方面,球囊导管210构成为具有外皮211、前端帽212、球囊213、送气管214。外皮211贯穿***在处置器械通道171内。
外皮211是具有挠性的树脂性管体。在外皮211的前端部设有轴方向细长的狭缝215。在狭缝215中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配置有支承柱207。考虑***部178的前端部172的移动量来设定狭缝215的长度尺寸。即,使构成推进部201的操作线圈202相对于球囊导管210的外皮211前进。于是,按压部203的支承柱207在狭缝215内移动,按压环205前进。
前端帽212封闭外皮211的前端开口。前端帽212为圆柱状。在前端帽212的一面侧设有外皮固定凸部216和送气管固定凸部217。并且,在前端帽212上形成有作为流路的轴方向孔218和正交孔219。
轴方向孔218以送气管固定凸部217的长度轴为中心而形成为规定深度尺寸。另一方面,正交孔219以直角方式与轴方向孔218交叉,连通轴方向孔218和前端帽外周面侧的外部。
球囊213是膨胀收缩自如的管体。球囊213的前端侧一体固定在前端帽212的外周面上,基端侧一体固定在外皮211的前端侧外周面上。
送气管214是作为流体路的具有长度方向的贯通孔的管体。送气管214的前端部配置在送气管固定凸部217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粘接而一体固定。送气管214的基端侧通过操作线圈202的贯通孔而与送气口189连结。
另外,外皮211的前端部配置在外皮固定凸部216的外周面,例如通过粘接而一体固定。
对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带推进器的导管200的内窥镜***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内窥镜170的***部178***胆道110的手术中,如所述图31所示,手术医生使弯曲部163弯曲,从十二指肠***112附近将前端部172***胆道110内。
接着,如图40所示,手术医生经由处置器械导出孔175将在***部178的处置器械通道171内贯穿***的带推进器的导管200的球囊导管210导出到胆道110内。然后,手术医生将收缩状态的球囊213配置在胆道110的深部。
接着,手术医生经由送气管214对球囊213内送气。于是,空气被送入球囊213内,由此,球囊213逐渐膨胀而留置在胆道深部。
接着,手术医生例如指示助手进行使推进部201前进的操作。构成前进的推进部201的按压环205与处置器械导出孔175的周围的抵接面176抵接。在该抵接状态下,当推进部201进一步前进时,如图41所示,作用使***部178向箭头Y41方向移动的推进力。
这里,助手进行使推进部201前进的操作,并且,手术医生进行使***部178前进的近前操作。于是,***部178朝向留置的球囊213前进。然后,前端部172的前端面到达球囊213附近,由此,作为硬质部的连结管165被配置在胆道110内。
然后,如上所述,手术医生使***部178的前端部172到达目标部位。然后,手术医生使球囊213变化为收缩状态,从处置器械通道171拔出带推进器的导管200。然后,根据需要,手术医生经由处置器械通道171向胆道110内导出处置器械,进行处置等。
这样,利用在构成处置器械通道171的前端部172的通道孔173中具有抵接面176的内窥镜、以及具有在该处置器械通道171内贯穿***的推进部201和球囊导管210的带推进器的导管200,构成内窥镜***。根据该结构,将球囊导管210导出到体内,使球囊213膨胀而留置在体内,然后,在使推进部201的按压环205与抵接面176抵接的状态下进行推入操作,能够对***部178赋予使该***部178向前端方向移动的推進力。其结果,能够容易地将***部178***胆道110等中。
但是,近年来,提出了以球囊导管为引导而将细径的直视内窥镜***胆道内的手术。在该手术中,在将直视内窥镜***胆道内的情况下,首先,使用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进行切开十二指肠******的所谓的EST。接着,将球囊导管***胆道内,将球囊留置在胆道深部。接着,以球囊导管为引导,将直视内窥镜的***部推进到球囊留置的胆道深部。
但是,一般情况下以使用具有立起台的侧视内窥镜为前提来设计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因此,在直视内窥镜的处置器械通道中***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而进行EST的情况下,可能很难按照手术医生的想法进行EST。因此,要求适合于直视内窥镜中的使用的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
图42-图45D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结构和作用的图,图42是说明具有高频切开器械部和球囊导管部且将刀部收纳在外层外皮内的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图,图43是说明具有向外层外皮的外侧突出的刀部的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图,图44A是说明刀部的结构的图,图44B是图44A的箭头Y44B-Y44B线剖视图,图45A-图45D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作用的图,图45A是说明使内窥镜***部的弯曲部弯曲并使前端部与胆道开口部对置、在胆道内***球囊外皮后、留置在胆道内的球囊的图,图45B是说明在胆道内留置球囊的状态下进行的EST的图,图45C是说明在EST结束后将球囊外皮***胆道深部并留置在胆道深部的球囊的图,图45D是说明在胆道深部留置球囊的状态下以球囊外皮为引导进行***的内窥镜***部的图。
如图42、43所示,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以下简记为直视用高频刀)220具有高频切开部221和球囊导管部230。
高频切开部221构成为主要具有外层外皮222、操作线223、滑动环224、滑块225。操作线223兼作为刀部。
另一方面,球囊导管部230构成为主要具有球囊外皮231、球囊232、操作部主体233。操作部主体233例如是二体构造。操作部主体233构成为具有球囊结构部(以下记载为第1结构部)234和刀结构部(以下记载为第2结构部)235。
球囊外皮231是具有挠性的管体。球囊外皮231贯穿***在外层外皮222所具有的贯通孔内。在球囊外皮231的前端部,以膨胀收缩自如的方式固定设置有球囊232。另一方面,球囊外皮231的基端部一体安装在形成于第1结构部234的球囊外皮接头236上。球囊外皮231通过在滑块225上形成的球囊外皮贯穿***孔226内而到达第1结构部234。
在第1结构部234中,除了球囊外皮接头236以外,还形成有操作用孔237、送气口238、流体路239和卡合凸部240。
操作用孔237例如是供手术医生的拇指放置的钩指孔。送气口238是连接有从送气装置(未图示)延伸出的送气管的连接口。
流体路239是连通送气口238和球囊外皮接头236的管路。从送气装置经由送气管送来的空气经由流体路239而供给到球囊外皮231。
卡合凸部240是与第2结构部235卡合的卡合部。卡合凸部240配置在第2结构部235的后述卡合凹部内。
高频切开部221的外层外皮222是具有电绝缘性的挠性外皮。高频切开部221经由内窥镜的处置器械通道而导入体内。外层外皮222的长度尺寸形成为比球囊外皮231的长度短预先设定的尺寸。其结果,设置球囊232的球囊外皮231的前端侧部从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突出预先确定的距离。
外层外皮222的基端部一体安装在外层外皮接头241上。外层外皮接头241形成在第2结构部234上。
在第2结构部235中,除了外层外皮接头241以外,还形成有球囊外皮贯穿***孔242、滑块用狭缝243和卡合凹部244。
球囊外皮贯穿***孔242是贯穿***配置有球囊外皮231的贯通孔。滑块用狭缝243形成长度轴方向细长的滑块滑动用空间。在滑块用狭缝243中,以在长度轴方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滑块225。
卡合凹部244是供第1结构部234的卡合凸部240卡入的、与第1结构部234卡合的卡合部。
另外,在将卡合凸部240卡入到卡合凹部244中的状态下,一体固定第1结构部234和第2结构部235,构成操作部主体233。并且,第1结构部234和第2结构部235例如为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制。
操作线223是导电部件,具有规定弹性。操作线223的基端部与设于滑块225中的电连接部227电连接。在电连接部227上连接有从高频电源装置(未图示)延伸出的高频电源缆线(未图示)。从高频电源装置供给的高频电流经由高频电源缆线和电连接部227对操作线223进行通电。
操作线223的前端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外层外皮222的内表面与球囊外皮23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中,被导出到前端侧。操作线223的前端部为了形成刀部228而折返,固定在滑动环224上。
滑动环224是环状部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外层外皮222的贯通孔中。
如图44A、图44B所示,滑动环224具有球囊外皮贯穿***孔251、操作线固定孔252、253。孔251、252、253的中心和滑动环224的中心配置在一条直线上。第2操作线固定孔253形成在滑动环224的最外周面侧。
球囊外皮贯穿***孔251是用于贯穿***球囊外皮231的贯通孔。球囊外皮贯穿***孔251的内径比球囊外皮231的外径大预先确定的尺寸。即,滑动环224相对于球囊外皮231滑动自如。
在操作线固定孔252、253内固定设置有包覆操作线223的绝缘管255、256。具体而言,在第1操作线固定孔252中固定有第1绝缘管255和由该管255包覆的操作线223的前端部。
另一方面,在第2操作线固定孔253中固定有第2绝缘管256和由该管256包覆的操作线223的中途部。
第1绝缘管255和第2绝缘管256是在操作线223的前端侧形成刀部228的刀形成部件。第1绝缘管255和第2绝缘管256通过具有规定弹性的绝缘部件而设定为预先确定的长度尺寸。
第1绝缘管255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第2绝缘管256的长度长。在各管255、256中设有赋予了预先确定的形状的折痕的折曲部257、258。
滑动环224固定在操作线223的规定位置。
如图42所示,在滑块225位于狭缝243的基端侧时,滑动环224以预先确定的距离配置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的内侧。在该配置位置时,第1绝缘管255和第2绝缘管256均收纳在外层外皮222内。因此,刀部228折叠收纳在外层外皮222内。
另一方面,当使滑块225移动到狭缝243的前端侧时,滑动环224也向前端方向移动。然后,如图43所示,例如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和滑动环224的前端面成为面一致时,第1绝缘管255和第2绝缘管256均从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露出到外部。
于是,绝缘管255、256的折曲部257、258分别变形为预先确定的形状。其结果,折叠的操作线223扩径而在前端侧形成刀部228。此时,以相对于膨胀的球囊232的近前侧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刀部228的前端的方式,设定折曲部257、258的形状和刀部228的大小。
另外,标号229是钩指孔。在钩指孔229中放置手术医生的例如食指、中指或无名指、小指。
参照图45A-图45D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直视用高频刀220的作用进行说明。
直视内窥镜260的***部261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接前端部262、弯曲部263、挠性管部264。
在将***部261***胆道110的手术中,首先,如图45A所示,手术医生使弯曲部263弯曲,使前端部262的前端面与胆道开口部对置。然后,手术医生一边观察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内窥镜图像,一边从处置器械通道的前端开口向胆道110内***直视用高频刀220。
然后,如果手术医生通过内窥镜观察图像确认到直视用高频刀220的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相对于胆道开口部配置在期望位置,则停止向胆道110内的***。然后,经由未图示的送气管对球囊232内送气,使球囊232膨胀,将球囊232留置在胆道110内。
接着,手术医生使滑块225向狭缝243的前端侧移动,以进行EST。于是,如图45B所示,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前方形成有刀部228。此时,通过从高频电源装置对操作线223通电高频电流,手术医生能够进行EST。此时,由于膨胀的球囊232留置在胆道110内,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EST,能够良好地切开。
在EST结束后,手术医生将滑块225移动到狭缝243的基端侧,将刀部228收纳在外层外皮222内,并且,使球囊232临时收缩。然后,手术医生朝向胆道110的深部***直视用高频刀220。
在向深部***完成后,如图45C所示,手术医生再次使球囊232膨胀并将球囊留置在胆道深部。
接着,如图45D所示,手术医生以球囊外皮231为引导,将直视内窥镜260的***部261推进到球囊232留置的胆道深部。
这样,构成具有高频切开部221和球囊导管部230的直视用高频刀220。根据该结构,不用进行在处置器械通道中贯穿***的直视用高频刀220的更换作业,能够进行EST、以及直视内窥镜260的***部261向胆道深部的导入。
另外,直视用高频刀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图46-图48所示的结构。
图46-图49B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另一结构例和作用的图,图46是说明另一结构的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器械的图,图47是说明刀部的结构的图,图48是说明将刀部收纳在外层外皮内的状态的图,图49A和图49B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刀的作用的图,图49A是说明在胆道内留置球囊时的球囊与外层外皮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9B是说明在胆道内留置球囊的状态下进行的EST的图。
如图46所示,直视用高频刀220A具有高频切开部221A和球囊导管部230A。
高频切开部221A构成为主要具有外层外皮222、操作线223、滑动环224A、固定环271、滑块272。操作线223兼用作刀部。另一方面,球囊导管部230A构成为主要具有球囊外皮231、球囊232、操作部主体281。
本实施方式的滑块272构成为具有轴部273和环部274。在环部274中形成有操作用孔237。在轴部273形成有外皮配置孔275和线贯穿***孔(未图示)。在线贯穿***孔中贯穿***有操作线223。在外皮配置孔275中贯穿***配置有球囊外皮231。外皮配置孔275是有底的孔。在外皮配置孔275的底面设有球囊外皮接头236,该球囊外皮接头236固定设置有球囊外皮231的基端部。
在轴部273的侧面设置了设有电连接部227的第1突起276和作为第2突起的送气口238。在线贯穿***孔内贯穿***的操作线223与在第1突起276上配设的电连接部227电连接。
操作部主体281是由绝缘部件构成的环状部件。在操作部主体281的两端部设有一对凸缘。操作部主体281的凸缘与凸缘之间的槽282是放置手术医生的食指、中指等的钩指部。
在操作部主体281中形成有在长度轴方向上贯通的轴贯穿***孔283。在轴贯穿***孔283中,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轴部273。在操作部主体281中设有外层接头(未图示)。在外层接头上固定设置有外层外皮222的基端部。
基端部固定在电连接部227上的操作线223的前端部以滑动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外层外皮222的内表面与球囊外皮231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中,被导出到前端侧。
如图4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线223的前端部固定在设于固定环271的线固定孔278内。操作线223通过滑动环224A的操作线固定孔277而到达线固定孔278内。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环224A具有球囊外皮贯穿***孔251和操作线固定孔277。孔241、277的中心与滑动环224A的中心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在操作线固定孔277内固定设置有第2绝缘管279和操作线223的中途部。第2绝缘管279包覆操作线223,操作线223由该管279包覆。在线固定孔278中固定有第1绝缘管280和由该管280包覆的操作线223的前端部。
第1绝缘管280和第2绝缘管279是在操作线223的前端侧形成有刀部228A的刀形成部件。第1绝缘管280和第2绝缘管279通过具有规定弹性的绝缘部件而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尺寸。在各管279、280中设有赋予了预先确定的形状的折痕的折曲部285、286。
滑动环224A固定在操作线223的规定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6的实线所示,在滑块272与操作部主体281抵接时,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与滑动环224A的前端面成为面一致。
此时,固定环271、第1绝缘管280和第2绝缘管279均从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露出到外部。其结果,绝缘管280、279的折曲部285、286分别变形为预先确定的形状,在线前端侧扩径而形成有刀部228。
另一方面,在图46的虚线所示的位置配置有操作部主体281,在操作部主体281与滑块272分离的初始状态下,如图48所示,滑动环224A以预先确定的距离配置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的内侧。
此时,滑动环224A、第1绝缘管280和第2绝缘管279均收纳在外层外皮222内,并且,固定环271的基端部配置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部内。其结果,刀部228A不会在外层外皮222内折叠,而以直线状被收纳。
参照图49A、图49B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直视用高频刀220A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直视内窥镜260的***部261***胆道110的手术中,手术医生使弯曲部263弯曲,使前端部262的前端面与胆道开口部对置。接着,手术医生观察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内窥镜图像,并且将操作部主体281和滑块272处于初始状态的直视用高频刀220A***胆道110内。然后,手术医生经由未图示的送气管对球囊232内送气,如图49A所示,将膨胀的球囊232留置在胆道110内。
接着,手术医生使操作部主体281朝向滑块272移动,以进行EST。于是,伴随操作部主体281的移动,外层外皮222后退。然后,例如如图49B所示,固定环271和第1绝缘管280配置在胆道110内,另一方面,第2绝缘管279配置在胆道110的开口部附近,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面前方形成有扩径的刀部228。
这里,手术医生能够通过从高频电源装置对操作线223通电高频电流而进行EST。此时,由于膨胀的球囊232留置在胆道110内,所以刀部228的位置不会相对于球囊232而变化,能够进行稳定的切开。
另外,在EST结束后,在手术医生进行将刀部228收纳在外层外皮222内的近前操作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使球囊232临时收缩。然后,手术医生朝向胆道110的深部***直视用高频刀220A。然后,在向深部的***完成后,手术医生将球囊232留置在胆道的深部,以球囊外皮231为引导,向胆道深部推进直视内窥镜260的***部261。
这样,构成具有高频切开部221A和球囊导管部230A的直视用高频刀220A。根据该结构,不会使刀部228折叠,能够以直线状收纳在外层外皮222内。
并且,通过设置固定环271,能够将刀部228的前端侧与球囊232的基端侧的位置关系设定为一定间隔。其结果,能够进行稳定的切开。其他作用和效果与图42-图45D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但是,在切开十二指肠***和胆道的开口部进行扩大时,必须在胆道的延伸方向上切开十二指肠***。并且,为了抑制切开时的出血,必须适当设定切开方向和切开长度。一般根据解剖学的胆道方向及其周围的血管的位置来决定适当的切开方向和切开长度。
具体而言,关于切开方向,在从正面观察十二指肠***而设十二指肠的口侧为12点方向、***侧为6点方向时,切开方向以十二指肠***的开口为中心,成为11点~12点的方向。
在现有的高频刀中,在高频电流的输入中、即正在进行切开的过程中,必须微妙地操作内窥镜来调整切开的方向和长度。因此,切开十二指肠***和胆道的开口部的手术存在需要熟练技术的课题。
因此,期望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于经验较少的手术医生来说很困难的切开方向的设定的直视用高频刀。
图50-图52B涉及说明能够容易地设定切开方向的直视用高频刀的结构例及其作用的图,图50是说明在外层外皮的前端设置旋转方向限制部件的直视用高频刀的图,图51是图50的箭头Y51-Y51线剖视图,图52A和图52B涉及说明直视内窥镜用高频刀的作用的图,图52A是说明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胆道开口部与标记的最佳位置关系的图,图52B是说明在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显示的胆道开口部和向期望方向突出的刀部的图。
图50所示的直视用高频刀220B具有高频切开部221B和球囊导管部230。高频切开部221B构成为具有外层外皮222、旋转方向限制部件291、操作线223、滑动环224、未图示的滑块。另外,标号231是构成球囊导管部230的球囊外皮231。
如图50和图51所示,旋转方向限制部件291是环状部件,在内孔292内具有刀位置限制凹部293。刀位置限制凹部293构成为具有凹顶部294和引导面295。如图50所示,在旋转方向限制部件291中,形成有刀位置限制凹部293的部位的壁厚形成为,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而逐渐成为薄壁。
凹顶部294设置在与图中12点对应的位置。引导面295是在凹顶部294的两侧部形成的斜面。根据该结构,在伴随滑块的移动而使操作线223扩径时,由于从该线223产生的弹力,扩径的操作线223在引导面295上移动,并收纳在凹顶部294中。
标号296是标记。标记296设置在旋转方向限制部件291的外表面。标记296告知刀位置限制凹部293的位置。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直视用高频刀220B,在进行切开十二指肠***和胆道开口部并扩大的手术时,如图52A所示,在显示装置的画面297上显示胆道开口部图像298,并且,针对该胆道开口部图像298,如图所示显示标记图像299。然后,手术医生移动滑块并使刀部228突出。由此,如图52B所示,扩径的刀部的切开方向成为虚线所示的期望切开方向。
这样,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部设置具有刀位置限制凹部293的旋转方向限制部件291,并且,在旋转方向限制部件291的外表面设置用于告知刀位置限制凹部293的位置的标记296。而且,针对在画面297上显示的胆道开口部图像298,在预先确定的位置配置标记图像299。其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于经验较少的手术医生来说很困难的切开方向的设定。
另外,能够容易地设定切开方向的直视用高频刀的结构不限于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设置旋转方向限制部件291的结构,也可以是图53和图54所示的直视用高频刀。
图53所示的直视用高频刀220C具有高频切开部221C和球囊导管部230。高频切开部221C构成为具有外层外皮222、操作线223、滑动环224、薄板部件301、未图示的滑块。另外,标号231是球囊外皮231。
如图54所示,薄板部件301具有规定弹性,固定设置在滑动环224上。薄板部件301相对于滑动环224的固定位置被设定为规定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通过球囊外皮贯穿***孔251的中心、第1操作线固定孔252的中心和第2操作线固定孔253的中心的假想线L1与薄板部件301的法线L2以规定角度θ交叉。另外,角度θ在15度~30度的范围内。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固定有薄板部件301的滑动环224的直视用高频刀220C通过例如向上方向弯曲的弯曲部时,薄板部件301旋转,使该部件301的法线方向与上方向一致。由此,成为***部的上下位置关系与直视用高频刀220C的上下位置关系一致的状态。
因此,在该状态下,从外层外皮222突出的刀部228以规定倾斜的方式突出。
根据以规定位置关系将薄板部件301固定在滑动环224上的直视用高频刀220C,通过使其穿过弯曲状态的弯曲部,能够容易地进行对于经验较少的手术医生来说很困难的切开方向的设定。
但是,在上述结构的刀部228中,根据绝缘管的长度和设于绝缘管中的折曲部的形状来设定刀部228的形状。换言之,通过使收纳在外层外皮222内的绝缘管露出到外层外皮222的外部,操作线223扩径,形成规定形状的刀部228。
因此,期望采用能够按照***的形状等来改变刀部228的形状的直视用高频刀。
在图55所示的直视用高频刀220D中,在具有折曲部311的第2绝缘管312的折曲部311的前端侧设置有定位部313。定位部313构成为例如规则地排列多个凸部314。
根据该结构,如图56所示,通过在一对凸部314之间的槽315内挂住外层外皮222的前端,能够进行刀部228的角度调节。
这样,通过适当改变在外层外皮222的前端挂住的槽315的位置,得到适合于***的形状的刀部,能够进行稳定的切开手术。
另外,也可以代替在第2绝缘管312上设置定位部313,而在操作线223上设置锯刃形状的凹凸。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本申请以2010年5月21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117636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8)

1.一种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具有:第一弯曲部,其构成弯曲部的一侧,该弯曲部构成内窥镜的***部;第二弯曲部,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连续设置,构成所述弯曲部的另一侧;以及弯曲部操作装置,其设置在与***部的基端连续设置的操作部中,具有使所述第一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第一操作装置和使所述第二弯曲部进行弯曲动作的第二操作装置,该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操作装置具有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该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至少能够进行由所述第一操作装置实现的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弯曲动作、以及由所述第二操作装置实现的所述第二弯曲部和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连动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将通过所述第一操作装置的弯曲操作而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弯曲部,另一方面,将伴随所述第二操作装置的弯曲操作而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弯曲部,并且传递到所述第一弯曲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是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
所述独立/随动旋转机构部具有:
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第一旋转体,其一体地固定在构成所述第一操作装置的轴上;
第二旋转体,其一体地固定在构成所述第二装置的环形状部件上,具有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的第一旋转体配置用凹部和供所述轴通过的孔,所述第一旋转体配置用凹部中转动自如地配置有所述第一旋转体;
多个阶梯柱状部件,其具有配置在由所述第一旋转体配置用凹部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外侧面形成的间隙中的预定直径的球部、一体地固定有所述球部的小径部、和构成滑动部的粗径部;以及
旋转力传递切换部,其构成为具有供所述轴通过的贯通孔、朝向所述贯通孔的中心轴方向的细长的供所述阶梯柱状部件的小径部滑动自如的长孔、和具有空间部的壳体,在该空间部中滑动自如地配置有所述阶梯柱状部件的粗径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性动力传递机构部还具有第二操作装置动作切换部,该第二操作装置动作切换部具有:
卡入部,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操作装置的轴的外周面规定位置;以及
卡入部件,其以在从所述第二操作装置的环形状部件突出的杆部中滑动自如的方式卡入所述卡入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卡入部件配置在卡入部中的结构中,所述第二操作装置动作切换部将伴随所述第二操作装置的弯曲操作而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弯曲部,并且传递到所述第一弯曲部,
在将所述卡入部件配置在卡入部的外侧的结构中,所述第二操作装置动作切换部将伴随所述第二操作装置的弯曲操作而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二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弯曲部构成弯曲部的前端侧、所述第二弯曲部构成弯曲部的基端侧时,在从所述操作部侧观察所述弯曲部时,第一弯曲部相对于第二弯曲部在周向逆时针方向上具有相位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位差在5度~45度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弯曲部在至少两个以上的方向上弯曲,所述第二弯曲部在至少一个以上的方向上弯曲。
CN201180021789.3A 2010-05-21 2011-05-19 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92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7636 2010-05-21
JP2010-117636 2010-05-21
PCT/JP2011/061522 WO2011145681A1 (ja) 2010-05-21 2011-05-19 第二湾曲部付内視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9295A true CN102869295A (zh) 2013-01-09
CN102869295B CN102869295B (zh) 2015-09-09

Family

ID=44991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17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9295B (zh) 2010-05-21 2011-05-19 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52030B2 (zh)
EP (1) EP2537452B1 (zh)
JP (1) JP5080694B2 (zh)
CN (1) CN102869295B (zh)
WO (1) WO201114568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8746A (zh) * 2015-03-26 2017-03-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活检***及处置器具
CN106859736A (zh) * 2017-02-23 2017-06-2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可旋转十二指肠***切开刀
CN106943113A (zh) * 2017-04-20 2017-07-14 珠海嘉润医用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气管镜拉线控制机构
CN109875489A (zh) * 2019-03-26 2019-06-14 江阴市人民医院 一种支气管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4123B2 (en) 2009-04-29 2016-02-09 Hansen Medical, Inc. Flexible and steerable elongate instruments with shape control and support elements
US9314306B2 (en) 2010-09-17 2016-04-19 Hansen Medic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an elongate member
US9138166B2 (en) 2011-07-29 2015-09-22 Hansen Medic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iber integration and registration
CN104053393B (zh) 2012-04-12 2016-12-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US10149720B2 (en) 2013-03-08 2018-12-11 Auris Health,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a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bending of an instrument in a surgical or medical robotic environment
US10376672B2 (en) 2013-03-15 2019-08-13 Auris Health, Inc. Catheter inser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WO2014201165A1 (en) 2013-06-11 2014-12-18 Auris Surgical Robotics, Inc. System for robotic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US9561083B2 (en) 2014-07-01 2017-02-07 Auris Surgical Robotics, Inc. Articulating flexible endoscopic tool with roll capabilities
US10792464B2 (en) 2014-07-01 2020-10-06 Auris Health, Inc. Tool and method for using surgical endoscope with spiral lumens
US9744335B2 (en) 2014-07-01 2017-08-29 Auris Surgical Robotics,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tendons of steerable catheters
US11819636B2 (en) 2015-03-30 2023-11-21 Auris Health, Inc. Endoscope pull wire electrical circuit
US10463439B2 (en) 2016-08-26 2019-11-05 Auris Health, Inc.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shaft load distributions
DE102017103818A1 (de) * 2017-02-24 2018-08-30 Hoya Corporation Endoskop mit einem steuerbaren beweglichen Zwischenabschnitt proximal vom Biegeabschnitt
KR102576296B1 (ko) 2017-05-17 2023-09-08 아우리스 헬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교환 가능한 작업 채널
BR112020014449B1 (pt) 2018-01-17 2023-12-12 Auris Health, Inc Sistema de plataforma cirúrgica com suportes de braço ajustáveis
WO2019163787A1 (ja) * 2018-02-20 2019-08-2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7305668B2 (ja) 2018-03-28 2023-07-10 オーリス ヘル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可変曲げ剛性プロファイルを有する医療用器具
CN112804946A (zh) 2018-08-07 2021-05-14 奥瑞斯健康公司 将基于应变的形状感测与导管控制相结合
EP3813715A4 (en) 2018-09-17 2022-04-13 Auris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OMITANT MEDICAL INTERVENTIONS
US11179212B2 (en) 2018-09-26 2021-11-23 Auris Health, Inc. Articulating medical instruments
CN112788977B (zh) * 2018-10-04 2024-06-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弯曲部和内窥镜
WO2020131186A1 (en) 2018-12-20 2020-06-25 Auris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botic arm alignment and docking
EP3870023A4 (en) 2018-12-28 2022-07-27 Auris Health, Inc. MEDICAL INSTRUMENT WITH AN ARTICULABLE SEGMENT
EP3890644A4 (en) 2019-02-08 2022-11-16 Auris Health, Inc. MANIPULATION AND CLOT REMOVAL WITH ROBOTIC CONTROL
US11617627B2 (en) 2019-03-29 2023-04-04 Auris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strain sensing in medical instruments
EP3952779A4 (en) 2019-04-08 2023-01-18 Auris Health, Inc. SYSTEMS, PROCESSES AND WORKFLOW FOR CONCURRENT PROCEEDINGS
US11717147B2 (en) 2019-08-15 2023-08-08 Auris Health, Inc. Medical device having multiple bending sections
US11234780B2 (en) 2019-09-10 2022-02-01 Auris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kinematic optimization with shared robotic degrees-of-freedom
CN114502094A (zh) 2019-09-26 2022-05-13 奥瑞斯健康公司 用于碰撞检测和避免的***和方法
US11602372B2 (en) 2019-12-31 2023-03-14 Auris Health, Inc. Alignment interfaces for percutaneous access
JP2023508525A (ja) 2019-12-31 2023-03-02 オーリス ヘル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経皮的アクセスのための位置合わせ技術
WO2021137072A1 (en) 2019-12-31 2021-07-08 Auris Health, Inc. Anatomical feature identification and targeting
US11950872B2 (en) 2019-12-31 2024-04-09 Auris Health, Inc. Dynamic pulley system
CN111493795B (zh) * 2020-04-07 2023-07-04 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 分体式内窥镜装置
US11839969B2 (en) 2020-06-29 2023-12-12 Auris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contact between a link and an external object
US11357586B2 (en) 2020-06-30 2022-06-14 Auris Healt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turated robotic movement
WO2022003493A1 (en) 2020-06-30 2022-01-06 Auris Health, Inc. Robotic medical system with collision proximity indicators
WO2023191056A1 (ja) * 2022-03-31 2023-10-0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医療用デバイス
JP2024000193A (ja) * 2022-06-20 2024-01-05 学校法人東京理科大学 ダブルバルーン式内視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6118A (ja) * 1998-10-23 2000-05-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US20030023142A1 (en) * 1999-10-26 2003-01-30 Grabover Edward A. Flexible ureteropyeloscope
JP2003220022A (ja) * 2002-01-28 2003-08-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CN1826075A (zh) * 2003-07-28 2006-08-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968637A (zh) * 2004-06-17 2007-05-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内窥镜用弯曲操作辅助部件
JP2009160211A (ja) * 2008-01-07 2009-07-23 Fujifilm Corp 内視鏡湾曲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7333A (ja) 1985-08-26 1987-03-02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2段湾曲式湾曲装置
JPH06114000A (ja) 1992-09-30 1994-04-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医療用マニピュレータ
US5860953A (en) 1995-11-21 1999-01-19 Catheter Imaging Systems, Inc. Steerable catheter having disposable module and sterilizable handl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same
JP4362664B2 (ja) 1999-02-10 2009-11-11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アングル操作装置
US6074343A (en) 1999-04-16 2000-06-13 Nathanson; Michael Surgical tissue retractor
US6749560B1 (en) 1999-10-26 2004-06-15 Circon Corporation Endoscope shaft with slotted tube
JP2002177201A (ja) * 2000-10-02 2002-06-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6112524A (ja) 2004-10-14 2006-04-27 Ntn Corp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
US20060252993A1 (en) 2005-03-23 2006-11-09 Freed David I Medical devices and systems
JP4836674B2 (ja) * 2006-06-08 2011-12-14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湾曲操作機構
EP1929932B1 (en) * 2006-12-04 2010-01-20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Handle suitable for transmitting a torque between a rotation knob and a resprective output shaft connectable to cables, tubes, or the like
JP2007196017A (ja) 2007-04-20 2007-08-09 Olympus Corp 内視鏡
JP2010117636A (ja) 2008-11-14 2010-05-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6118A (ja) * 1998-10-23 2000-05-0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US20030023142A1 (en) * 1999-10-26 2003-01-30 Grabover Edward A. Flexible ureteropyeloscope
JP2003220022A (ja) * 2002-01-28 2003-08-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CN1826075A (zh) * 2003-07-28 2006-08-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968637A (zh) * 2004-06-17 2007-05-2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和内窥镜用弯曲操作辅助部件
JP2009160211A (ja) * 2008-01-07 2009-07-23 Fujifilm Corp 内視鏡湾曲操作装置及び内視鏡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8746A (zh) * 2015-03-26 2017-03-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活检***及处置器具
CN106488746B (zh) * 2015-03-26 2019-10-15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活检***及处置器具
CN106859736A (zh) * 2017-02-23 2017-06-2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可旋转十二指肠***切开刀
CN106859736B (zh) * 2017-02-23 2018-10-1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可旋转十二指肠***切开刀
CN106943113A (zh) * 2017-04-20 2017-07-14 珠海嘉润医用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气管镜拉线控制机构
CN109875489A (zh) * 2019-03-26 2019-06-14 江阴市人民医院 一种支气管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7452A1 (en) 2012-12-26
US20120116166A1 (en) 2012-05-10
EP2537452A4 (en) 2013-01-02
JP5080694B2 (ja) 2012-11-21
EP2537452B1 (en) 2014-02-26
JPWO2011145681A1 (ja) 2013-07-22
US8652030B2 (en) 2014-02-18
CN102869295B (zh) 2015-09-09
WO2011145681A1 (ja) 201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9295A (zh) 带第二弯曲部的内窥镜
EP1502537B1 (en) Adapter for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CN101610710B (zh) 多关节弯曲机构以及具备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械
CN101610724B (zh) 多关节弯曲机构和具有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具
CN102525659B (zh) 用于远程操纵外科或诊断工具的链节***和铰接机构
CN101048101B (zh) 具有柔性地铰连的链节的铰接机构
CN101610709B (zh) 多关节弯曲机构以及具备多关节弯曲机构的多关节医疗器械
US7938772B2 (en) Insertion apparatus
CN103025224A (zh) ***部硬度可变的带气球的导管和带第2弯曲部的内窥镜
EP2147630A2 (en)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
US20130225995A1 (en) Ultrasound observation apparatus
KR20140029487A (ko) 수술 장치
CN102871636A (zh) 具有柔性地铰连的链节的铰接机构
CN103327874A (zh) 内窥镜和医疗设备
CN105899116A (zh) 医疗用线和医疗设备
CN103764010A (zh) 内窥镜
JP7289335B2 (ja) 操縦可能カテーテル用のねじれ防止先端
CN103974654B (zh) 内窥镜处置器械的进退辅助器械
US20200329953A1 (en) Endoscope and method of use
CN106714654A (zh) 内窥镜
CN1933763B (zh) ***装置
CN107205619A (zh) ***辅助器具和医疗设备
CN105813539A (zh) 用于内窥镜用引导部件的保持机构和内窥镜
EP2703037B1 (en) Intracorporeal insertion instrument
CN212661780U (zh) 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