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8897A - 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8897A
CN102198897A CN201010608741XA CN201010608741A CN102198897A CN 102198897 A CN102198897 A CN 102198897A CN 201010608741X A CN201010608741X A CN 201010608741XA CN 201010608741 A CN201010608741 A CN 201010608741A CN 102198897 A CN102198897 A CN 102198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folding
roller
processing apparatus
fold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87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8897B (zh
Inventor
泉地祥男
宫崎昌彦
上野康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8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8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88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4Buckling folders
    • B65H45/142Pocket-typ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8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blade f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并可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第一折叠部具有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的第一折叠辊对和将片材送入第一辊隙的叶片部件,在第一辊隙将第一折痕形成在片材上。第二折叠部具有由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的第二折叠辊对,在第二辊隙将第二折痕形成在片材上。共用辊和第一辊在将片材引导到第一折叠部时的运送方向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叶片部件沿着相对于运送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动,共用辊相对第一辊配置在运送方向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10-070604(2010.3.2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形成图像的片材进行折叠处理等后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着对在复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形成图像的片材(或成叠片材)进行后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片材后处理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邻接而设置。后处理可以列举例如对片材的穿孔处理(打孔处理)、对成叠片材的装订处理和对片材(成叠片材)的二折(对折)或三折等折叠处理。
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具备例如:第一折叠部,具有在片材上形成第一折痕的、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的第一折叠辊对;第二折叠部,具有在形成有第一折痕的片材上形成第二折痕的、由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的第二折叠辊对;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形成有第一折痕的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第二折叠部或排出部,通过由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切换片材的运送目的地,从而能够选择二折或三折来实施折叠处理。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结构在空间上没有进行充分的最优化。因此,希望在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后处理装置中,可以改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的结构,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后处理装置,该片材后处理装置具备:在片材上形成第一折痕的第一折叠部;在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上形成第二折痕的第二折叠部;和将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或第一排出部的运送目的地切换部,该片材后处理装置能够选择第一折叠模式和第二折叠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排出部,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且不形成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进而使所述第二折叠部动作,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一折叠部具有:第一折叠辊对,该第一折叠辊对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与该第一辊之间的第一辊隙;和叶片部件,该叶片部件使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一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一辊隙将所述第一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所述第一排出部送出,所述第二折叠部具有:第二折叠辊对,该第二折叠辊对由所述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和该第二辊之间的第二辊隙;和送入部,该送入部使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二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二辊隙将所述第二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第二排出部送出,所述共用辊和所述第一辊在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折叠部时的所述片材的运送方向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所述共用辊的轴向和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平行于包含所述运送方向的运送面,所述叶片部件沿着相对于所述运送面正交的方向移动,所述共用辊相对所述第一辊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可以提供在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中,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提供具备上述片材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的复合机主体101和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概要的典型剖视图;
图2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结构的典型剖视图;
图3为表示在图2所示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中,在片材T上形成第一折痕的过程的示意剖视图;
图4为表示从图3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片材T上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5为表示从图4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上形成第二折痕的过程的示意剖视图;
图6为表示从图5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7为表示从图6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8为表示从图7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片材T上形成有第二折痕T2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9为表示片材T的挠曲的顶点抵接到第二辊273B的周面的上游侧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0为表示片材T的挠曲的顶点抵接到第二辊273B的周面的下游侧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1为表示在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上设置第二辅助辊对295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进行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的复合机主体101和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概要的典型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100具备:作为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未图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复合机主体101;和片材后处理装置1。
复合机主体101具备:在用纸等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未图示);和将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印刷)有图像的片材向片材后处理装置1等排出的主体排出部102。
如图1所示,片材后处理装置1将在复合机主体101中形成图像且从复合机主体101排出的片材T从设置在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右侧面的上部的运入部60运入到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箱体11的内部。然后,对该运入的片材T进行装订处理、折叠处理等规定的后处理。
片材后处理装置1具备片材折叠处理部2、装订处理部3、打孔部4、主排出托盘51和副排出托盘52。另外,片材后处理装置1具备运入部60、第一运送路径L1、第二运送路径L2、第三运送路径L3、第一分支部P1、第二分支部P2、第三分支部P3、第一合并部Q1、主排出部61、副排出部62、退避鼓71、各种切换部件和各种辊或辊对。
首先,对运送片材T的结构进行说明。
运入部60为从复合机主体101的主体排出部102排出的片材T被运入的部位。
第一运送路径L1将从运入部60运入的片材T运送到主排出部61。从主排出部61排出的片材T被排出到主排出托盘51。
第二运送路径L2从第一运送路径L1在第一分支部P1分支。第二运送路径L2将在第一分支部P1中运送的片材T运送到副排出部62。从副排出部62排出的片材T被排出到副排出托盘52。
第三运送路径L3从第一运送路径L1在第二分支部P2分支,并延伸至片材折叠处理部2。第二分支部P2与第一运送路径L1的第一分支部P1相比位于更下游侧。
第四运送路径L4从第三运送路径L3在第三分支部P3分支,沿着退避鼓71的周围弯曲,在第一合并部Q1与第一运送路径L1合并。第一合并部Q1位于第一运送路径L1的第一分支部P1与第二分支部P2之间。
第一中间辊对80配置在第一运送路径L1的第一分支部P1的近前。第一中间辊对80将在第一运送路径L1的第一分支部P1的近前运送的片材T向下游侧送出。
第一切换爪72设置在第一分支部P1。第一切换爪72将在第一运送路径L1运送的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在依旧设为第一运送路径L1或是设为第二运送路径L2之间切换。
第二切换爪73设置在第二分支部P2。第二切换爪73将在第一运送路径L1运送的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在依旧设为第一运送路径L1或是设为第三运送路径L3之间切换。
打孔部4与第一运送路径L1的运入部60和第一分支部P1之间的区域对向配置。打孔部4以规定的定时对片材T进行穿孔处理。
主排出部辊对81为第一运送路径L1的终端部且配置在主排出部61的近旁。主排出部辊对81将在第一运送路径L1的终端部运送的片材T向主排出托盘51送出。另外,将片材T向装订处理部3输出时,主排出部辊对81分离而解除辊隙。然后,片材通过片材输出机构(未图示)向装订处理部3送出。
主排出托盘51接收通过主排出部辊对81从主排出部61排出的片材T。
主排出托盘51主要接收在装订处理部3进行装订处理后从主排出部61排出的成叠的片材T。主排出托盘51随着排出的成叠的片材T的份数的增加,从最上方的位置依次下降。然后,当成叠的片材T从主排出托盘51移除时,主排出托盘51上升并回到基准位置。
另外,片材后处理装置1还可以构成为由主排出托盘51接收没有特别实施后处理而排出的片材T,或仅实施了打孔处理的片材T。
副排出部辊对82为第二运送路径L2的终端部且配置在副排出部62的近旁。副排出部辊对82将在第二运送路径L2的终端部运送的片材T向副排出托盘52送出。副排出托盘52接收通过副排出部辊对82从副排出部62排出的片材T。副排出托盘52主要接收在片材后处理装置1没有特别实施后处理而排出的片材T,或仅实施了穿孔处理的片材T。
片材折叠处理部2配置在箱体11的下部。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叙述。
装订处理部3进行堆积多张片材T而形成成叠的片材T的堆积处理。装订处理部3可以进行各种装订处理。作为装订处理,可以列举例如在堆积的成叠的片材T的前端用订书钉进行装订的前端装订,或在成叠的片材T的长度方向的中央沿着宽度方向用订书钉在两处进行装订的中央装订。前端装订包括在成叠的片材T的前端的中央附近沿着长度方向在两处进行装订的前端中央装订,以及在成叠的片材T的前端一侧的角部沿斜45°在一处进行装订的前端倾斜装订等。进行了堆积处理或前端装订的成叠的片材T通过主排出部辊对81从主排出部61排出。
退避鼓71使从第一运送路径L1分支且在第三运送路径L3运送的片材T向第四运送路径L4运送,通过第一运送路径L1而循环。由此,可以使片材T暂时退避。当对多份成叠的片材T连续实施装订处理时,在先前的成叠的片材T在装订处理部3进行装订处理期间,退避鼓71将下一个成叠的片材T的第一张卷绕在退避鼓71的表面而进行待机。通过该退避鼓71的作用,在进行装订处理期间,无需暂时停止片材T从复合机主体101的排出,提高生产率。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结构的概要进行说明。图2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结构的典型剖视图。图3为表示在图2所示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中在片材T上形成第一折痕的过程的示意剖视图。图4为表示从图3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片材T上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片材T”中包含成叠的片材T。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配置在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箱体11的最下部。片材折叠处理部2设置在第三运送路径L3的下游侧。片材折叠处理部2中导入例如一张片材T或进行了装订处理的成叠的片材T。片材折叠处理部2对片材T进行折叠处理。并且,当由用户选择折叠处理时,对片材T进行二折、三折等折叠处理,并将进行了折叠处理的片材T排出到设置在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箱体11的一侧面的下部的下部排出托盘224中。
片材折叠处理部2具备片材运入路径200、片材放置部件201(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校准部210、推出部件211、接受部件212、第一折叠部220、第二折叠部270、作为运送目的地切换部的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和排出部(第一排出部、第二排出部)230。
片材运入路径200为用于将在第三运送路径L3运送来的片材T运入到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运入路径。在图2中,片材运入路径200设置在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右方上部。片材运入路径200具备运入辊对202和运入导轨203、204。通过该运入辊对202和运入导轨203、204,在第三运送路径L3运送来的片材T运入到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内部。具体地,片材运入路径200向着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后述)运送片材T。
运入辊对202可以由驱动电动机构成。另外,若在第三运送路径L3的终端部近旁设置旋转驱动的运送辊对(未图示),则运入辊对202可以由从动辊构成。运入导轨203、204引导片材T以向着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准确地运送片材T。
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是为了对运入的片材T进行折叠处理而用于放置片材T的部件。如图2所示,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从片材折叠处理部2内部的右上方悬挂至左下方而设置,并以倾斜地分隔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内部的方式延伸。运入到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片材T被放置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上。
放置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上的片材T通过叶片部件222(详细说明在后面叙述)被送入到第一折叠辊对223的第一辊隙N1中。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以叶片部件222为界分离配置。即,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相对叶片部件222配置在片材运送方向D1的上游侧。并且,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与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夹着叶片部件222而分离,配置在片材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
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以板状部件构成,并在片材的运送方向D1上配置成一条直线状。并且,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还在片材T的宽度方向D2上延伸。
校准部210被设置为用于校准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中的片材T的位置,以能够对运入的片材T正确地进行折叠处理。校准部210在与片材T的运送方向D1平行的方向(图2中的左下方向)和与片材T的运送方向D1正交的方向D2上进行片材T的校准。
如图2所示,推出部件211和接受部件212为了校准片材T的运送方向D1上的片材T的前端和后端而设置。推出部件211配置在片材的运送方向D1的上游侧。接受部件212配置在片材的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
推出部件211形成为其截面大致成L字状。并且,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的下方配置有驱动轮213和被驱动轮214。驱动轮213和被驱动轮214上架设有环状带215。推出部件211安装在环状带215上。并且,推出部件211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的宽度方向D2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上,从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之上突出。
驱动轮213配置在对应于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的片材运送方向D1的大致中央部的位置。被驱动轮214配置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10A的上游侧端部的近旁。并且,来自电动机(未图示)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被传递给驱动轮213。驱动轮213和被驱动轮214自如进行正旋转或逆旋转。若驱动轮213旋转驱动,则通过环状带215,被驱动轮214从动旋转。由此,推出部件211从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之上突出的同时,在与片材的运送方向D1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接受部件212形成为其截面大致成L字状。并且,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下方配置有驱动轮216和被驱动轮217。驱动轮216和被驱动轮217上架设有环状带218。接受部件212安装在环状带218上。并且,接受部件212在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宽度方向D2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上,从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之上突出。
驱动轮216配置在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上游侧端部的近旁。被驱动轮217配置在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下游侧端部的近旁。并且,来自电动机(未图示)的旋转驱动力通过驱动机构(未图示)被传递给驱动轮216。驱动轮216和被驱动轮217自如进行正旋转或逆旋转。若驱动轮216旋转驱动,则通过环状带218,被驱动轮217从动旋转。由此,接受部件212从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之上突出的同时,在与片材的运送方向D1平行的方向上,在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全长上移动。
通过将推出部件211和接受部件212按照片材T的尺寸(运送方向D1的长度)移动,运入到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片材T的位置在与片材的运送方向D1平行的方向上,即在片材T的长度方向上校准。
宽度对齐部件219A、219B为在与片材T的运送方向D1正交的方向D2上,即在片材T的宽度方向D2上进行片材T的校准的部件。宽度对齐部件219A、219B在与片材T的运送方向D1平行的方向上设置有一对。一对宽度对齐部件219A、219B在片材的运送方向D1上夹着叶片部件222,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之上沿着宽度方向D2隔着间隔而配置。一对宽度对齐部件219A、219B进行片材T的宽度对齐和倾斜修正。设置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之上的一对宽度对齐部件219A具有齿条与齿轮机构(未图示)。该齿条与齿轮机构与自如进行正旋转和逆旋转的电动机(未图示)连接而被驱动。
通过齿条与齿轮机构和电动机,按照运入到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之上的片材T的尺寸(宽度方向D2的长度)移动宽度对齐部件219A,从而进行片材T的宽度对齐、倾斜修正等校准。另外,齿条与齿轮机构和电动机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在片材的运送方向D1上比叶片部件222更靠近下游侧的宽度对齐部件219B上,但通常仅设置在一侧的宽度对齐部件上便可以进行校准处理。
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的上方、第一折叠部220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二装订处理部205。第二装订处理部205对进行了装订处理后在第一折叠部220进行折叠处理的成叠的片材T进行装订处理。
接下来,对第一折叠部220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折叠部220在第一辊隙N1(后述)对片材T形成第一折痕T1。第一折叠部220将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向着排出部230送出。第一折叠部220具备曲柄机构(未图示)、叶片部件222、第一折叠辊对223和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
曲柄机构(未图示)配置在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内部的中央的下部。曲柄机构由电动机(未图示)通过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旋转驱动。在曲柄机构上安装有叶片部件222。
叶片部件222以推出片材T的方式抵接片材T,在使片材T挠曲的同时送入到第一辊隙N1(后述)。叶片部件222沿着相对于包含片材的运送方向D1和片材的宽度方向D2的运送面(D1-D2)大致正交的方向D3移动。
第一折叠辊对223由共用辊223A和第一辊223B构成。在共用辊223A和第一辊223B之间形成第一辊隙N1。
第一折叠辊对223配置在曲柄机构和叶片部件222的上方。构成第一折叠辊对223的共用辊223A和第一辊223B都由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通过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旋转驱动。
共用辊223A和第一辊223B在将片材T引导至第一折叠部220时的运送方向D1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共用辊223A的轴向和第一辊223B的轴向与正交于运送方向D1的方向D2,即包含运送方向D1的运送面(D1-D2)上大致平行。共用辊223A相对第一辊223B配置在片材的运送方向D1的上游侧。
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为用于从第一折叠部220向着排出部230运送片材T的运送路径。
排出部230用于将在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运送的片材T和在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运送的片材T从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内部排出。
另外,如后所述,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为用于从第二折叠部270向着排出部230运送片材T的运送路径。
接下来,对第二折叠部270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折叠部270对通过第一折叠部220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形成第二折痕T2。第二折叠部270将形成有第二折痕T2的片材T向着排出部230送出。第二折叠部270具备避让导引部271、第二折叠辊对273、第一辅助辊对274和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
避让导引部271为将通过第一折叠部220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导入而挠曲并使片材T避让的导引部。避让导引部271夹着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后述)配置在第二折叠辊对273的相反侧。避让导引部271沿着第一辊223B的周面的形状至少弯曲一次以上。本实施方式的避让导引部271具有弯曲一次的形状。
避让导引部271具有导入片材T的片材导入口272B和触碰部272A。
片材导入口272B为片材T导入到避让导引部271的部位。片材导入口272B位于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后述)的下方,并且比第二折叠辊对273的第二辊隙N2的辊隙平面N21位于更上方。
辊隙平面N21是指,第二辊隙N2的切线方向的平面。即,第二辊隙N2的辊隙平面N21是指,与通过共用辊223A和第二辊273B各自的中心轴的平面正交且通过第二辊隙N2的面。
触碰部272A为触碰在避让导引部271避让的片材T的第一折痕T1的部位。触碰部272A比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上游侧端部配置在更下方。
第二折叠辊对273由共用辊223A和第二辊273B构成。共用辊223A还是第一折叠辊对223中的一个辊。第二辊273B位于共用辊223A的上方。在共用辊223A和第二辊273B之间形成第二辊隙N2。
第二辊273B的周面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摩擦系数设定为容易产生片材T的滑动的程度的大小。作为摩擦系数小的材料,举出例如铝、POM(po1yaceta1)等。另外,摩擦系数的程度(大小)还与表面粗糙度有关。
第二折叠辊对273在第二辊隙N2对片材T形成第二折痕T2的同时,将形成有第一折痕T1和第二折痕T2的片材T向着排出部230送出。
第一辅助辊对274由第二辊273B和第三辊274B构成。第二辊273B还是第二折叠辊对273中的一个辊。第三辊274B位于第二辊273B的上方。
第二辊273B可以将通过了第二折叠辊对273的第二辊隙N2的片材T经过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向排出部230送出。因此,第二折叠部270可以将形成有第二折痕T2的片材T卷绕在共用辊223A的周面的同时,向排出部230(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送出。
构成第二折叠辊对273的共用辊223A和第二辊273B都由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通过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旋转驱动。构成第一辅助辊对274的第三辊274B由从动辊构成。
接下来,对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将通过第一折叠部220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第二折叠部270的避让导引部271或排出部230(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
在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运送的仅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和在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运送的形成有第一折痕T1和第二折痕T2的片材T都从排出部230排出到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外部。
第二折叠部270具备送入部,该送入部使通过第一折叠部220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在避让导引部271避让之后转向,挠曲的同时送入到第二辊隙N2。该送入部通过避让导引部271的形状、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的切换、第一折叠辊对223的旋转等的关联或联动而实现。
由共用辊223A、第一辊223B、第二辊273B、避让导引部271和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包围的空间被利用作为从避让导引部271转向的片材T挠曲的空间(在后叙述)。
片材后处理装置1通过具备上述结构,构成为能够选择第一折叠模式和第二折叠模式。
第一折叠模式为,使第一折叠部220动作且由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将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切换到排出部230,从而在片材T上形成第一折痕T1且不形成第二折痕T2的模式。第二折叠模式为,使第一折叠部220动作且由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将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切换到第二折叠部270,进而使第二折叠部270动作,从而在片材T上形成第一折痕T1和第二折痕T2的模式。
接下来,对排出部23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排出部230为将进行了折叠处理的片材T从片材折叠处理部2排出的部位。排出部230配置有下部排出辊对231。下部排出辊对231配置在下部排出托盘224的根端部的上方。下部排出辊对231由第一下部排出辊232和第二下部排出辊233构成。第一下部排出辊232和第二下部排出辊233,以第一下部排出辊232在上,上下相连且被可旋转地支撑。第一下部排出辊232由从动辊构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二下部排出辊233由驱动辊构成。
第一下部排出辊232根据导入到下部排出辊对231的已完成折叠处理的片材T的厚度或片材T所具有的硬度(刚性)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通过如此构成,还能应对每次折叠处理的片材T的厚度或硬度不同的情况,从而可以抑制片材T的堵塞或片材T的弯折。
接下来,对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为从第一折叠辊对223至下部排出辊对231运送仅形成第一折痕T1的片材T的运送路径。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由下方导引件241和上方导引件242这两个导引件构成。下方导引件241形成为使通过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的片材T运送到下部排出辊对231。上方导引件242在下方导引件241的上方具有间隔而配置。上方导引件242还起到作为隔开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和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后述)的部件的作用。
接下来,对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进行说明。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为从第二折叠辊对273至下部排出辊对231运送形成有第一折痕T1和第二折痕T2的片材T的运送路径。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具有上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1和下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2。上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1为从第二折叠辊对273的第二辊隙N2至第一辅助辊对274的运送路径。上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1利用第二辊273B的周面而形成。下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2为从第一辅助辊对274至排出部230的运送路径。下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2利用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的上方导引件242的上面而形成。
如图2所示,下部排出托盘224接受从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排出部230排出的片材T。下部排出托盘224与排出部230邻接而设置。在下部排出托盘224的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设置有垂直立起的壁部224A,以能够接受片材T。
如图2所示,按压部件225为用于将从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排出部230排出的片材T从上表面方向按压的部件。按压部件225与排出部230邻接且设置在下部排出托盘224的上方。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片材折叠处理部2进行的片材T的折叠处理(动作)进行说明。按照二折和三折的顺序进行说明。
对二折的折叠处理进行说明。二折的折叠处理在用户选择二折模式的情况下进行。
如图2所示,叶片部件222通过曲柄机构(未图示)在比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的片材放置面更下方的位置待机。在二折模式的情况下,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将通过第一折叠部220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朝向第一排出运送路径240。于是,片材T被运入片材折叠处理部2中,并被放置在上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A和下游侧片材放置部件201B之上,进而通过校准部210校准片材T的位置。
然后,如图3所示,曲柄机构旋转,叶片部件222突出,在相对于片材T垂直的方向D3上(像贯通片材T那样)将片材T向上方推出并送出。在叶片部件222对片材T的送出目的地存在第一折叠辊对223的第一辊隙N1。因此,片材T在挠曲的状态下进入到第一折叠辊对223的第一辊隙N1。其结果,如图4所示,在通过第一辊隙N1的片材T上形成第一折痕T1。然后,曲柄机构继续旋转使叶片部件222回到原来的待机位置。以下,同样地连续进行折叠处理。
接下来,对三折的折叠处理进行说明。三折的折叠处理在用户选择三折模式的情况下进行。图5为表示从图4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上形成第二折痕的过程的示意剖视图。图6为表示从图5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7为表示从图6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8为表示从图7所示的过程进一步继续,在片材T上形成有第二折痕T2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直至在第一折叠部220的第一辊隙N1处在片材T上形成第一折痕T1为止的过程与图3和图4所示的二折的折叠处理相同。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将通过第一折叠部220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的运送目的地朝向第二折叠部270的避让导引部271。
因此,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向着避让导引部271运送。片材T从避让导引部271的片材导入口272B导入,沿着避让导引部271的弯曲形状弯曲。因此,在避让导引部271运送的片材T在其第一折痕T1处与避让导引部271的触碰部272A触碰。
如图6所示,片材T的第一折痕T1触碰到避让导引部271的触碰部272A之后,第一折叠辊对223也继续旋转驱动。因此,片材T在与弯曲的避让导引部271的内表面、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等抵接的同时,向着第二折叠辊对273的第二辊隙N2凸起而挠曲。在此,可以将由共用辊223A、第一辊223B、第二辊273B、避让导引部271和运送目的地切换部件280包围的空间利用作为从避让导引部271转向的片材T挠曲的空间,因此片材T容易顺利地挠曲。
之后,如图7所示,片材T在挠曲的状态下进入到第二折叠辊对273的第二辊隙N2。进而,如图8所示,由于第二折叠辊对273旋转驱动,在通过第二辊隙N2的片材T上形成第二折痕T2。形成有第二折痕T2的片材T在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运送,进一步通过第一辅助辊对274和下部排出辊对231送出,从排出部230排出到片材后处理装置1的箱体11的外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例如可以具有如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中,共用辊223A和第一辊223B在将片材T引导到第一折叠部220时的运送方向D1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共用辊223A的轴向和第一辊223B的轴向大致平行于包含运送方向D1的运送面(D1-D2)。叶片部件222沿着相对于运送面(D1-D2)大致正交的方向D3移动。共用辊223A相对于第一辊223B配置在运送方向D1的上游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比第一辊223B更靠近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的空间。从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能够对片材进行二折和三折的折叠处理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中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中,排出仅形成有第一折痕T1的片材T的排出部和排出形成有第一折痕T1和第二折痕T2的片材T的排出部由同一排出部230构成。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使片材折叠处理部2的结构简化,并可以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后处理装置1中,第二辊273B的周面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容易滑动。因此,如图9所示,运送到第二折叠辊对273的共用辊223A和第二辊273B之间的片材T即使接触第二辊273B的周面也容易在第二辊273B的周面滑动。因此,如图10所示,片材T容易顺利地进入到第二辊隙N2,在第二辊隙N2容易在片材T上形成第二折痕T2。
另一方面,假设第二辊273B的周面由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形成,并变得难以滑动。此时,运送到第二折叠辊对273的共用辊223A和第二辊273B之间的片材T若接触第二辊273B的周面,则难以在第二辊273B的周面滑动。因此,片材T容易成为未进入第二辊隙N2的状态(例如,保持图9所示的状态而形成第二折痕T2)。在该状态下,继续进行折叠处理,则第二折痕T2所形成的位置(折叠位置)容易变化,容易变得不稳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各种方式。
图11为表示在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设置第二辅助辊对295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1所示,在运送形成有第二折痕T2的片材T的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0的上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1上除了第一辅助辊对274以外可以设置第二辅助辊对295。第二辅助辊对295由一对驱动辊构成,或者由驱动辊和从动辊的组合来构成。因此,上游侧第二排出运送路径291中,通过第二辅助辊对295将片材T送出,可以提高片材T的运送力。
对于片材后处理装置的种类,只要是对片材进行各种后处理的装置,则不特别限定。
图像形成装置的种类不特别限定,可以是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
在片材上形成四个以上折痕(四折)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本发明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片材不限于用纸,也可以是例如薄膜片材。

Claims (9)

1.一种片材后处理装置,具备:
在片材上形成第一折痕的第一折叠部;
在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上形成第二折痕的第二折叠部;和
将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或第一排出部的运送目的地切换部,
该片材后处理装置能够选择第一折叠模式和第二折叠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一排出部,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且不形成所述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叠模式使所述第一折叠部动作且通过所述运送目的地切换部将所述片材的运送目的地切换为所述第二折叠部,进而使所述第二折叠部动作,从而在所述片材上形成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
所述第一折叠部具有:第一折叠辊对,该第一折叠辊对由共用辊和第一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与该第一辊之间的第一辊隙;和叶片部件,该叶片部件使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一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一辊隙将所述第一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所述第一排出部送出,
所述第二折叠部具有:第二折叠辊对,该第二折叠辊对由所述共用辊和第二辊构成且形成有该共用辊和该第二辊之间的第二辊隙;和送入部,该送入部使通过所述第一折叠部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的所述片材挠曲的同时送入所述第二辊隙,并且,在所述第二辊隙将所述第二折痕形成在所述片材上,将形成有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的所述片材向着第二排出部送出,
所述共用辊和所述第一辊在将所述片材引导到所述第一折叠部时的所述片材的运送方向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所述共用辊的轴向和所述第一辊的轴向平行于包含所述运送方向的运送面,
所述叶片部件沿着相对于所述运送面正交的方向移动,
所述共用辊相对所述第一辊配置在所述运送方向的上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折叠部将形成有所述第二折痕的所述片材卷绕在所述共用辊的周面的同时向所述第二排出部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排出部和所述第二排出部由同一排出部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排出部和所述第二排出部由同一排出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辊的周面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辊的周面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辊的周面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辊的周面由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形成。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具有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片材后处理装置。
CN201010608741.XA 2010-03-25 2010-12-21 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8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0604A JP5114516B2 (ja) 2010-03-25 2010-03-25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0604 2010-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8897A true CN102198897A (zh) 2011-09-28
CN102198897B CN102198897B (zh) 2014-05-07

Family

ID=44657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874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8897B (zh) 2010-03-25 2010-12-21 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15149B2 (zh)
JP (1) JP5114516B2 (zh)
CN (1) CN10219889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1771A (zh) * 2014-10-29 2015-03-25 苏州仁捷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压迫式折纸机
CN106516856A (zh) * 2016-12-15 2017-03-22 江门市金伦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折叠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8997B2 (ja) * 2012-10-10 2015-10-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折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62577A (ja) * 2013-02-22 2014-09-08 Riso Kagaku Corp 用紙折り装置
US20150057140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T.S.D. Llc Folding machine as combined knife and buckle fold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4462A (ja) * 1993-02-07 1994-08-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出力紙処理装置
US6746390B2 (en) * 2001-08-21 2004-06-08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ing metho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use therewith
JP2005225675A (ja) * 2004-01-15 2005-08-25 Ricoh Co Ltd 複数折り処理制御装置、複数折り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90189326A1 (en) * 2008-01-28 2009-07-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1155A (en) * 1986-07-11 1987-10-20 R. Funk & Co., Inc. Buckle chute folder with clamp
US5037364A (en) * 1988-04-04 1991-08-06 Baumfolder Corporation Gatefold apparatus and method
DE19543152C2 (de) * 1995-11-18 1999-09-02 Kodak Ag Vorrichtung zum Falten von Blättern
JP2002029175A (ja) * 2000-07-14 2002-01-29 Kaneko:Kk 製本装置
JP4378317B2 (ja) * 2005-03-15 2009-12-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紙折り装置、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67537A (ja) * 2007-09-13 2009-04-02 Ricoh Co Ltd 用紙折り装置、用紙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4462A (ja) * 1993-02-07 1994-08-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出力紙処理装置
US6746390B2 (en) * 2001-08-21 2004-06-08 Konica Corporation Sheet finishing method, sheet finish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use therewith
JP2005225675A (ja) * 2004-01-15 2005-08-25 Ricoh Co Ltd 複数折り処理制御装置、複数折り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20090189326A1 (en) * 2008-01-28 2009-07-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1771A (zh) * 2014-10-29 2015-03-25 苏州仁捷瑞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压迫式折纸机
CN106516856A (zh) * 2016-12-15 2017-03-22 江门市金伦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折叠机构
CN106516856B (zh) * 2016-12-15 2018-06-19 江门市金伦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纸张折叠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37416A1 (en) 2011-09-29
US8715149B2 (en) 2014-05-06
JP5114516B2 (ja) 2013-01-09
JP2011201649A (ja) 2011-10-13
CN102198897B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40582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24084A (ja) シート綴じ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198897B (zh) 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224433A (ja) スキュー補正装置、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2198898B (zh) 片材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221125A1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3626316B2 (ja) フィニッシャ
JP4108218B2 (ja) 中綴折機
JP5287182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8515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361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後処理装置
JP6353011B2 (ja) シート集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087837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195339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169B2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1316033A (ja) ステープル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取り付けた装置
JP2003231092A (ja) 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056756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4951450B2 (ja) シート折り装置
JP42404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後処理装置
JP6163856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3864620B2 (ja) フィニッシャ
JP5747634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3926612B2 (ja) 用紙後処理装置
JP201900166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