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1437A - 环状材料、制造内导体端子的方法以及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环状材料、制造内导体端子的方法以及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1437A
CN101971437A CN2009801087033A CN200980108703A CN101971437A CN 101971437 A CN101971437 A CN 101971437A CN 2009801087033 A CN2009801087033 A CN 2009801087033A CN 200980108703 A CN200980108703 A CN 200980108703A CN 101971437 A CN101971437 A CN 101971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lead
insulator
supporting plat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8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川大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71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14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率且可降低成本的、安装有电子元件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并且也提供具有该内导体端子的同轴连接器。本发明的环状材料(41)包括:第一托板(42);第二托板(44),其与所述第一托板(42)平行地设置并且间隔开预定的距离;多个内导体端子,每个内导体端子具有配对侧连接端子(14)和芯线连接端子(15),所述配对侧连接端子(14)包括通过第一连接部(43)连接到所述第一托板(42)的电接触部(48)以及第一引线连接部(49),所述芯线连接端子(15)包括通过第二连接部(45)连接到所述第二托板(44)的芯线压夹部(16)以及第二引线连接部(52),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49)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52)彼此相对且在它们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隔。

Description

环状材料、制造内导体端子的方法以及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被设置于同轴电缆末端处的同轴连接器以及用作为该同轴连接器的一个组成元件的内导体端子。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了关于在其上安装有电子元件的内导体端子的技术。内导体端子是被连接到同轴电缆的芯线的元件,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也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同轴连接器包括:在其上安装有电子元件的内导体端子;容纳***其中的内导体端子的绝缘体(电介体);以及设置于容纳内导体端子的绝缘体的外侧并且适合连接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的外导体端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1208A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当将电子元件安装到内导体端子的主体上时,需要进行焊接,而且,包括焊接在内,内导体端子的总的加工的步骤数很多,因此,这些是端子制造成本增加的原因。所以,具有这样的内导体端子的同轴连接器的成本变高。
鉴于上述状况而创造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率且能够降低成本的、安装有电子元件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并且也提供具有该内导体端子的同轴连接器。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环状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托板;
第二托板,该第二托板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托板平行且间隔开预定的距离;
多个内导体端子,每个内导体端子具有配对侧连接端子和芯线连接端子,
其中,所述配对侧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一托板的电接触部,以及第一引线连接部,并且
所述芯线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二托板的芯线压夹部,以及第二引线连接部,并且
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彼此相对且在它们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隔。
优选:本发明的上述环状材料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都具有用于与电子元件的引线连接的一对直立片。
优选:所述一对直立片的特征在于,它们包括:
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半圆柱的形状;
一对相对的第二部分,它们具有横截面呈S的形状并且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连续地延伸,并且
所述电子元件的引线被***所述一对第二部分之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作内导体端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环状材料的步骤,该环状材料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托板平行且间隔开预定的距离;以及多个内导体端子,每个内导体端子都具有配对侧连接端子和芯线连接端子,其中,所述配对侧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一托板的电接触部,以及第一引线连接部;并且所述芯线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二托板的芯线压夹部,以及第二引线连接部;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彼此相对且在它们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隔;
连接步骤,在该步骤中,将电子元件的引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以及
如下所述的步骤:使所述环状材料移动预定的量;以每当所述环状材料被移动,绝缘体就覆盖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连接的电子元件的周围的方式来环箍成型该绝缘体;以及至少切断所述第一连接部。
此外,本发明包括通过上述内导体端子制作方法来制作的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本发明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体组件,通过将利用上述内导体端子制作方法来制作的内导体端子连接到同轴电缆的芯线而形成;
外导体端子,与所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连接并且保持所述绝缘体组件。
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中,提供这样一种结构,其中使绝缘体环箍成型在具有配对侧连接端子和芯线连接端子的内导体端子的主体(金属的部分)上,因此电子元件可容纳于被环箍成型的部分。所以,通过制造该结构,形成了上面安装有电子元件并且还具有一体的绝缘体的内导体端子。形成之后,当将该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连接到同轴电缆的芯线时,形成绝缘体组件,并且当在将绝缘体组件保持在外导体端子中的同时将该外导体端子连接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时,在电缆末端形成了所述同轴连接器。在本发明中,不是通过焊接电子元件的引线,而是通过将引线***一对直立片之间并配合地连接于该对直立片的结构来安装该电子元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上面所述的本发明中,实现了与过去相比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率以及能够减少成本的优点。此外,在上面所述的本发明中,也实现这样的优点:通过使得电子部件的安装简便,本发明可以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以及包括该内导体端子的同轴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是包括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的绝缘体组件的透视图。
图3是从上侧开口部侧观看到的外导体端子的透视图。
图4是外导体端子的后视图。
图5是从下侧基部侧观看到的外导体端子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将绝缘体组件放置于外导体端子内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环状材料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即将放置电子元件前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已放置电子元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刚进行环状成型后的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的透视图。
符号说明
1  同轴连接器
2  同轴电缆
3  绝缘体组件
4  外导体端子
5  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
6  芯线
7  绝缘体
8  金属带导体
9  编织物
10  绝缘护套
11  内导体端子主体
12  电子元件
13  绝缘体
14  配对侧连接端子
15  芯线连接端子
16  芯线压夹部
17  保持部
18、19  凸缘部
20、21  抵靠面
25  接缝
26  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
27  护套固定用压紧片
30  上侧开口部
31  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
32  侧面部分
41  环状材料
42  第一托板
43  第一连接部
44  第二托板
45  第二连接部
46  间隔
47  对
48  电接触部
49  第一引线连接部
50  引线
51  第二引线连接部
52  管状部
53  托板互连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以及包括该内导体端子的同轴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2是包括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的绝缘体组件的透视图。图3是从上侧开口部侧观看到的外导体端子的透视图。图4是外导体端子的后视图。图5是从下侧基部侧观看到的外导体端子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了绝缘体组件被放置于外导体端子内的状态的透视图。
在图1中,同轴连接器1是适于设置在同轴电缆2的末端处的连接器,且包括绝缘体组件3和外导体端子4。绝缘体组件3通过将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连接到同轴电缆2的末端而形成。同轴连接器1通过将上述结构的绝缘体组件3和外导体端子4连接且固定在一起而形成。首先,对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
在图2、图3中,绝缘体组件3被构造成包括同轴电缆2的末端。同轴电缆2是已知的,并且按从中心向外的顺序包括:作为中心导体的芯线6、作为电介体的绝缘体7、作为外部导体的金属带导体8和编织物9,以及作为外皮的绝缘护套10。同轴电缆2被加工成使芯线6露出达预定的长度。编织物9被加工成这样的状态:该编织物9被折回到绝缘护套10上,以便能够连接到外导体端子4。
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包括: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内导体端子主体11、安装在该内导体端子主体11上的电子元件12、使用绝缘树脂材料(或灌封树脂材料)环箍成型且起电介体作用的绝缘体13(在后面,将参照图7至图10来说明制造该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的方法)。
内导体端子主体11由配对侧连接端子14和芯线连接端子15这两个元件构成。包括一对压紧片的芯线压夹部16形成在芯线连接端子15处。芯线压夹部16通过压紧能够连接且固定同轴电缆2的芯线6。电子元件12安装在配对侧连接端子14和芯线连接端子15之间。在后面会叙述,电子元件12具有引线,并且该电子元件12适合于不是通过焊接它的引线而是通过将引线***一对直立片之间并配合地连接于该对直立片的结构来安装。优选该直立片具有弹性。例如,将电容器列举为电子元件12的一个实例。
绝缘体13以覆盖电子元件12的外周的方式使内导体端子主体11和电子元件12相互集成,并且该绝缘体13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此外,该绝缘体形成为***外导体端子4和内导体端子主体11之间的形状,并且起电介体的作用。关于固定于外导体端子4的保持部17形成在绝缘体13的外周表面。此外,直径比保持部17的直径大的环形凸缘部18、19形成在所述外周表面并且分别设置在保持部17的前侧处和后侧处。因为形成在凸缘部18、19和保持部17之间的台阶,在该凸缘部18、19处分别形成了抵靠面20、21。
在图1、图3、图4和图5中,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而将外导体端子4形成为大致圆筒的形状。在这里,如果参考数字22表示外导体端子4的前部,参考数字23表示中间部,参考数字24表示后部(参照图3),则前部22及其附近部分形成为用于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的部分。前部22形成为圆筒(环形)形状。通过上述压力加工而产生的接缝25形成在前部22的上侧。
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和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形成在外导体端子4的后部24处。所述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和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相互并列地设置在前后方向上。此外,所述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以及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都形成为它们的顶部逐渐向外侧打开的形状。所述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形成为能够通过压紧而使同轴电缆2的编织物9连接和固定于该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并且所述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形成为能够固定绝缘护套10。使所述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形成为比所述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突出得更长。将所述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以及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形成为:在压紧前,用参考数字28表示的部分处于打开的状态(参照图4)。
半圆筒形状的下侧基部29形成于外导体端子4的中间部23处,该下侧基部29与前部22接续,也与后部24的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接续。此外,上侧开口部30以使中间部23的整个上侧开口的方式形成在该中间部23处。用于通过压紧来保持绝缘体组件3的绝缘体13的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分别形成在上侧开口部30的开口缘处。所述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设置且形成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所述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形成为向内侧倾斜的形状,以使得它们的顶部之间的间隙A与绝缘体组件3的保持部17的直径B一致(例如,A≈B)并且侧面部分32能紧靠绝缘体组件3的凸缘部18、19的抵靠面20、21。
用于连接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的多个弹簧结构部形成在下侧基部29上。弹簧结构部设置且形成在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的位置的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结构部29被设置且形成为遍布前部22。弹簧结构部包括:第一接触弹簧34,通过在下侧基部29中形成U形的缝隙33(参照图5)来设置;一对第二接触弹簧35,由于在前部22中的接缝25的设置,该对第二接触弹簧35可以在所述第一接触弹簧34的两侧向外侧打开(这是一个例子)。接点凹槽36被形成在第二接触弹簧35上。考虑到抗噪声性能,弹簧结构部具有涉及与配对连接器(未图示)的连接的多接点结构。此外,通过按图示的形状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弹簧结构部,它们具有能够实现小型设计的结构。
在下侧基部29的参考数字37表示用于被尖杆等卡止的卡止孔。卡止37也起到用于避免与绝缘体组件3的芯线连接端子15接触的部分的作用。
下面,将基于上述构成与结构来说明装配同轴连接器1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装配同轴连接器1的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该步骤中,形成绝缘体组件3;第二步骤,在该步骤中,通过外导体端子4的上侧开口部30从垂直于端子轴的方向将绝缘体组件3放置到外导体端子4中;以及第三步骤,在该步骤中,通过压紧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来保持绝缘体组件3的绝缘体13,并且通过压紧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和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来实现绝缘体组件3与同轴电缆2的连接和固定。下面,再稍微详细地说明该装配方法。
在图2中,将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连接到同轴电缆2的末端,以形成绝缘体组件3(在后面,将说明生产该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的方法),然后当只是通过上侧开口部30将该绝缘体组件3从外导体端子4的上侧放下且放置在外该导体端子4内时,形成如图6所示的放置状态。此时,因为绝缘体组件3的保持部17的直径B(参照图2)和外导体端子4的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的顶部间隙A被调节成大体相同的尺寸,所以绝缘体组件3只可能被放置在预定的位置处。
此外,在图6所示的放置状态中,通过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和凸缘部18、19来约束绝缘体组件3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放置位置是稳定的。具体地说,通过保持部17的侧面部分32与抵靠面20、21的抵靠接合来约束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绝缘体组件3的放置位置是稳定的。
在绝缘体组件3被放置在外导体端子4内之后,当将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31压紧时,绝缘体组件3的绝缘体13的保持部17被保持。此外,当将一对护套固定用压紧片27压紧时,绝缘体组件3的同轴电缆2的绝缘护套10被保持。绝缘体组件3在这两个部分处被保持,使得完成该绝缘体组件3与外导体端子4的固定。而且,当将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压紧时,绝缘体组件3的同轴电缆2的编织物9与该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26接触,使得完成该绝缘体组件3与外导体端子4的连接。根据以上所述,完成装配,且形成如图1所示的同轴连接器1。
下面,参照图7至图10来说明上述的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的制造方法。图7是环状材料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即将放置电子元件前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已放置电子元件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0是刚进行环状成型后的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的透视图。
在图7中,配对侧连接端子14通过第一连接部43而一体地形成在带状的环状材料41的第一托板42处,该环状材料4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的。此外,芯线连接端子15通过第二连接部45而一体地形成在第二托板44处,该第二托板44被配置为与第一托板42平行且间隔预定的距离。配对侧连接端子14形成为在垂直于第一托板42的方向上延伸。芯线连接端子15形成为在垂直于第二托板44的方向上延伸。配对侧连接端子14和芯线连接端子15被配置成彼此相对的关系且在它们之间形成间隔46。配对侧连接端子14和芯线连接端子15配成对47。间隔46根据电子元件12(参照图8)的尺寸来确定。
配对侧连接端子14具有形成在其一端处的电接触部48(虽然电接触部48被形成为如图所示的类似销的形状,但是不局限于该形状,当然也可具有如图2所示的形状)。用于与电子元件的引线连接的第一引线连接部49形成在配对侧连接端子14的另一端处。第一引线连接部49形成为这样的形状:该第一引线连接部49具有一对直立片,电子元件12的引线50(参照图8)能够***到该一对直立片之间而配合地连接于该对直立片。电接触部48被形成为与第一连接部43接续。
芯线连接端子15具有形成在其一端处的芯线压夹部16。此外,用于与电子元件的引线连接的第二引线连接部51形成在芯线连接端子15的另一端处。第二引线连接部51形成为与上述第一引线连接部49相同的形状。管状部52被形成于芯线压夹部16和第二引线连接部51之间。芯线压夹部16形成为可压紧同轴电缆2的芯线6的形状。芯线压夹部16被形成为与第二连接部45接续。
使第一托板42和第二托板44相互连接的多个托板互连部53形成于环状材料41。由配对侧连接端子14和芯线连接端子15配成的对被设置为与托板互连部53平行。虽然没有图示,但存在有多个由配对侧连接端子14和芯线连接端子15配成的对47,并且这些对与托板互连部53被交替地排列。环状材料41适于在它的纵向方向上每次被移动预定的量。
在图8和图9中,电子元件12通过引线50与第一引线连接部49和第二引线连接部52连接,随后,当以覆盖电子元件12的外周的方式来实现环箍成型时,如图10所示,绝缘体13被形成在电子元件12的外周,使得形成了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环箍成型的同时,将第一连接部43和设置在该第一连接部43两侧的托板互连部53切断。当切断第二连接部45时,将同轴电缆2的芯线6放置于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的芯线压夹部16中,并且压紧该芯线压夹部16,形成了如图2所示绝缘体组件3。
如上面参照图1至图10所进行的说明,在本发明中,能够提供一种上面安装有电子元件并且还具有一体化的绝缘体的内导体端子,即,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此外,也提供包括所述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的同轴连接器1。如从上面的说明所了解的,在所述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5和同轴连接器1中,不进行如过去那样的用于电子元件的焊接,结果,可以容易地形成内导体端子和同轴连接器,因此,实现了与过去现比,更加提高了生产率的优点。此外,也实现了减少成本的优点。
只要不改变本发明的主题,当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各种变更。
在此,列举同轴连接器1的其它特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体组件,包括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具有安装在该内导体端子上的电子元件也具有一体化的绝缘体)和同轴电缆;大致圆筒状的外导体端子,该外导体端子保持所述绝缘体且具有一对用于与同轴电缆的编织物连接的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其中,该外导体端子具有上侧开口部,该上侧开口部被配置于在压紧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之前该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的开口侧处并且在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的位置的前方,而且提供该上侧开口部的目的在于从该开口侧放置所述绝缘体组件,该外导体端子也具有一对分别形成于上侧开口部的开口缘处的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以便保持绝缘体。
(2)如上述(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具有分别形成于保持部的前侧处和后侧处的环形凸缘部,该保持部是将被所述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保持的部分,并且所述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形成为向内倾斜的形状,以便在该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与保持部的直径一致并且该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的侧部能紧靠前凸缘部和后凸缘部。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导体端子具有多个用于连接于配对连接器的弹簧结构部,所述弹簧结构部形成在设置于与上侧开口部相反的那侧处的下侧基部处,并且所述弹簧结构部设置在所述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的位置的前方。
(4)一种装配同轴连接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该步骤中,将安装有电子元件且与绝缘体一体化的内导体端子(具有安装在其上的电子元件也具有一体化的绝缘体)和同轴电缆的芯线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绝缘体组件;第二步骤,在该步骤中,通过大致管状的外导体端子的上侧开口部从垂直于端子轴的方向放置所述绝缘体组件;第三步骤,在该步骤中,通过压紧分别被形成于上侧开口部的开口缘处的一对绝缘体保持用压紧片来保持绝缘体组件的绝缘体,并且通过压紧设置于所述上侧开口部后方的一对编织物连接用压紧片来实现绝缘体组件与同轴电缆的连接。
根据上述(1)至(4)的特征,绝缘体组件相对于外导体端子的放置是仅是从上侧放下的简单且容易看见的操作,此外,在放置后,仅通过压紧操作来完成装配,因此实现操作效率非常好的优点。
上述特征(1)至(4)对于解决在“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专利文献1的公开技术中所产生的下列问题是有效的。所述问题是:相对于外导体端子***绝缘体的操作以及相对于连接于外导体端子的绝缘体***内导体端子的操作是沿着外导体端子的轴方向来实现的,因此,尤其在小尺寸元件的情况下很难观察,也很难知道***的量,所以存在影响操作效率的问题。
只要没有改变本发明的主题,当然可以对本发明实施各种变更。虽然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或预定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各种改变和修改,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以2008年3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2008-063956)为基础,在此引入其内容以作为参考。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中,与过去相比,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能够减少成本。此外,本发明通过容易地安装电子元件,有助于提高生产率。

Claims (6)

1.一种环状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环状材料包括:
第一托板;
第二托板,该第二托板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托板平行并且从所述第一托板间隔开预定的距离;以及
多个内导体端子,每个内导体端子都具有配对侧连接端子和芯线连接端子,
其中,所述配对侧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一托板的电接触部,以及第一引线连接部,
其中,所述芯线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二托板的芯线压夹部,以及第二引线连接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彼此相对,且在该第一引线连接部和该第二引线连接部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状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都具有与电子元件的引线相配合的一对直立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状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立片包括:
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具有半圆柱的形状;以及
一对相对的第二部分,该对相对的第二部分具有横截面呈S的形状并且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连续地延伸,并且
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被***所述一对第二部分之间。
4.一种制作内导体端子的方法,该内导体端子以能够连接到同轴电缆的末端的状态形成,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步骤,在该步骤中,制备环状材料,该环状材料包括:第一托板;第二托板,设置为与所述第一托板平行且间隔开预定的距离;多个内导体端子,每个内导体端子具有配对侧连接端子和芯线连接端子,其中,所述配对侧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一托板的电接触部,以及第一引线连接部,而所述芯线连接端子包括: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二托板的芯线压夹部,以及第二引线连接部,并且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彼此相对且在它们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隔;
连接步骤,在该步骤中,将电子元件的引线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以及
如下所述的步骤:使所述环状材料移动预定的量,每当所述环状材料移动就以绝缘体覆盖与所述第一引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引线连接部连接的所述电子元件的外周的方式来环箍成型该绝缘体,并且至少切断所述第一互连部。
5.一种内导体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内导体端子通过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导体端子的制作方法来制作。
6.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同轴连接器包括:
绝缘体组件,该绝缘体组件通过将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导体端子连接到同轴电缆的芯线来形成;
外导体端子,该外导体端子连接于所述同轴电缆的编织物并且保持所述绝缘体组件。
CN2009801087033A 2008-03-13 2009-03-13 环状材料、制造内导体端子的方法以及同轴连接器 Pending CN1019714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3956A JP5244427B2 (ja) 2008-03-13 2008-03-13 電子部品実装・絶縁体一体型内導体端子、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JP2008-063956 2008-03-13
PCT/JP2009/054956 WO2009113686A1 (ja) 2008-03-13 2009-03-13 フープ材、内導体端子の作成方法、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1437A true CN101971437A (zh) 2011-02-09

Family

ID=41065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87033A Pending CN101971437A (zh) 2008-03-13 2009-03-13 环状材料、制造内导体端子的方法以及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8034A1 (zh)
JP (1) JP5244427B2 (zh)
KR (1) KR20100129739A (zh)
CN (1) CN101971437A (zh)
DE (1) DE112009000600T5 (zh)
WO (1) WO200911368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5253A (zh) * 2016-07-01 2018-01-09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内部端子
CN108886223A (zh) * 2016-03-23 2018-11-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CN109728458A (zh) * 2018-07-13 2019-05-07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 混合式射频连接器
CN110600953A (zh) * 2018-06-13 2019-12-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内导体端子和使用内导体端子的同轴线缆端子单元
CN112072446A (zh) * 2020-08-27 2020-12-11 深圳市君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载具及组装工艺
CN113196589A (zh) * 2018-12-21 2021-07-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结构体及连接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3660B2 (ja) * 2008-01-30 2012-09-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JP5578980B2 (ja) * 2009-11-06 2014-08-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5467916B2 (ja) * 2010-04-22 2014-04-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コネクタ付ケーブル、及び、取付方法
JP5565954B2 (ja) * 2010-09-06 2014-08-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の中心ターミナル、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US9601891B2 (en) 2012-06-29 2017-03-21 Yazaki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able
DE102012025344A1 (de) * 2012-12-22 2014-06-26 Leoni Bordnetz-Systeme Gmbh Elektrische Kontaktverbind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Kontaktverbindung sowie Kontaktelement für eine solche Kontaktverbindung
CN203553415U (zh) * 2013-10-28 2014-04-16 康舒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具有稳压功能的直流接头
CN105938942B (zh) * 2016-06-20 2023-12-08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一种管型母线中间接头的夹装工具
JP7152207B2 (ja) 2018-07-09 2022-10-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及び、同軸線用の端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7129010B2 (ja) * 2018-12-21 2022-09-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構造体
JP2023004645A (ja) * 2021-06-28 2023-01-1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0751A (en) * 1977-01-12 1978-01-31 Amp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coaxial connector
JP2003288964A (ja) * 2002-03-27 2003-10-1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同軸コネクタ
JP2004055426A (ja) * 2002-07-23 2004-02-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子素子内蔵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の同軸線への接続方法
JP2004071208A (ja) * 2002-08-02 2004-03-0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内導体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同軸コネクタ用の端子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4867U (zh) * 1990-11-07 1992-06-30
JPH0736389U (ja) * 1993-12-10 1995-07-04 第一電装部品株式会社 挾支接続片
JPH08105819A (ja) * 1994-10-04 1996-04-2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内燃機関点火系試験装置の放電管取付け構造
JP2697656B2 (ja) * 1995-02-08 1998-01-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チップ部品立体実装用ソケット
JP3682837B2 (ja) * 1998-12-14 2005-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カバー付コネクタ組立装置及びカバー付コネクタ組立方法
JP2008063956A (ja) 2006-09-05 2008-03-21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748112B2 (ja) * 2007-05-31 2011-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のリード部寸法調整方法、圧着端子組付け方法および端子圧着方法、並びに電気部品のリード部寸法調整装置および端子圧着設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0751A (en) * 1977-01-12 1978-01-31 Amp Incorporated Method of making a coaxial connector
JP2003288964A (ja) * 2002-03-27 2003-10-1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同軸コネクタ
JP2004055426A (ja) * 2002-07-23 2004-02-1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子素子内蔵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の同軸線への接続方法
JP2004071208A (ja) * 2002-08-02 2004-03-04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内導体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同軸コネクタ用の端子ユニット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223A (zh) * 2016-03-23 2018-11-2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零件
CN107565253A (zh) * 2016-07-01 2018-01-09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Rf线端连接器与同轴线缆的连接方法及其使用的内部端子
CN110600953A (zh) * 2018-06-13 2019-12-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内导体端子和使用内导体端子的同轴线缆端子单元
CN109728458A (zh) * 2018-07-13 2019-05-07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 混合式射频连接器
CN109728458B (zh) * 2018-07-13 2023-09-26 上海雷迪埃电子有限公司 混合式射频连接器
CN113196589A (zh) * 2018-12-21 2021-07-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结构体及连接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113196589B (zh) * 2018-12-21 2023-08-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结构体及连接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CN112072446A (zh) * 2020-08-27 2020-12-11 深圳市君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载具及组装工艺
CN112072446B (zh) * 2020-08-27 2021-10-29 深圳市君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载具及组装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29739A (ko) 2010-12-09
JP5244427B2 (ja) 2013-07-24
WO2009113686A1 (ja) 2009-09-17
DE112009000600T5 (de) 2011-04-21
US20110028034A1 (en) 2011-02-03
JP2009224033A (ja) 2009-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1437A (zh) 环状材料、制造内导体端子的方法以及同轴连接器
US8872028B2 (en) Braided wir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ing members
JP4274381B2 (ja) 極細同軸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方法
US8882543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device
US781969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816204B2 (en) Wire connecting method and wiring harness
WO2015061390A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CN103296494A (zh) 同轴连接器
CN112242633B (zh) 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形成方法及连接结构的电缆
CN111628366A (zh) 套管及屏蔽端子的制造方法
EP2266167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system
US11764519B2 (en) Wire including terminal provided with insulating barrel pieces
US11799226B2 (en) Wire including conductor exposed portion connected with wire barrel of terminal
JP5298934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266805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098081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CN115700950A (zh) 连接器
CN107689507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JPWO2020153347A1 (ja) 信号ケーブル
CN219040948U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CN102801060A (zh) 磁性模组的制造方法及利用此种磁性模组制造的电连接器
JP5561970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9129866A (ja) 突き当てシールドコネクタ組立キット及び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CN117981177A (zh) 连接导体、端子连接结构以及端子的连接方法
JP2021057345A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コネクタユニット、並びにコネクタ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