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0728A -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0728A
CN101630728A CN200910061624A CN200910061624A CN101630728A CN 101630728 A CN101630728 A CN 101630728A CN 200910061624 A CN200910061624 A CN 200910061624A CN 200910061624 A CN200910061624 A CN 200910061624A CN 101630728 A CN101630728 A CN 101630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e material
secondary battery
lithium secondary
conductive
lith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61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云辉
袁利霞
张五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0910061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072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0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07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极由集流体以及粘接在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构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由储锂活性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组成,储锂活性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100∶0.1~40。本发明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作为主要的导电剂和粘接剂,由于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电化学掺杂和脱掺杂反应为电池提供一定的可逆容量,故与采用传统导电剂和粘接剂的电极相比,该电极具有高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材料化学和化学电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锂二次电池在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摄象机等便携式电子领域的日益广泛应用,其显示出来的高电压、高比能量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吸引了军事、航天、电动汽车等高技术应用领域的青睐。无论是对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小功率应用领域,还是对电动汽车等大功率应用场合,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始终是锂二次电池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之一。
从根本上说,电池能量密度取决于电极材料,但是电池制备工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对于基于LiCoO2/石墨材料体系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其放电容量从约10年前的1A·h提高到了现在的2.2~2.5Ah,相应的电池比能量从110~120W·h/kg,210W·h/L提高到了190~200W·h/kg和>500W·h/L,这些能量密度上的巨大进步主要是通过改进电池的制备工艺,比如改进设计、提高电极活性材料的压实密度以及减少负极剩余容量等取得的。由此可见,对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来说,改进电极制备工艺取得的效果有时并不亚于选用新的材料体系。
从近年来人们为提高锂二次电池能量密度所作研究来看,绝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电极材料方面,比如通过表面包覆(如碳包覆,纳米金属或/和纳米金属氧化物包覆)和元素掺杂(如LiFePO4的Li位、Fe位、P位、O位掺杂)来改善材料的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通过降低材料的粒径,制备亚微米或者纳米材料以减少锂离子的扩散距离,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实际比能量。而在电极的制备工艺方面则多年来缺乏创新,仍基于传统的制备方法,通过加入碳黑、乙炔黑等导电剂来改善电极的导电性,通过加入PVDF、PTFE等粘接剂来满足加工成型的需要。由于这些传统的导电剂和粘接剂均属于电化学惰性物质,他们的加入必定降低电化学活性材料在电极中的相对含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降低了电池的实际比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比传统电极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由集流体以及粘接在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由储锂活性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组成,储锂活性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100∶0.1~40。
所述储锂活性材料为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2O4、三元复合材料LiCoxNiyMnzO2,其中x+y+z=1、磷酸铁锂LiFePO4、石墨、MCMB、金属锡、锡基复合材料、单质硅和硅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对上述任意一种材料进行元素掺杂或者表面包覆所得到的复合材料。
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为聚吡咯PPy或聚苯胺PANI或聚噻吩PTh或聚对苯PPP或聚对苯撑乙烯PPV或上述任意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衍生物。
作为改进,所述活性物质层还含有导电助剂和粘接助剂,导电助剂和粘接助剂分别占整个活性物质层质量的0~30%和0~10%。
所述导电助剂为碳基导电剂、石墨基导电剂、金属基导电剂和金属化合物导电剂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所述粘接助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氨酯、聚乙烯醇、氟化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上述锂二次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导电高分子单体溶解在良溶剂中制得导电高分子单体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储锂活性材料粉末以及支持电解质,搅拌得到悬浊液;将集流体和对电极置于该悬浊液中,以集流体为工作电极进行电化学聚合反应,得到锂二次电池电极。
作为改进,还向所述导电高分子单体溶液中加入导电助剂。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向所述导电高分子单体溶液中加入粘接助剂。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采用导电高分子材料来制备电极,由于导电高分子兼具金属的导电性和聚合物的粘接性,可以同时起到导电剂和粘接剂的作用,因而该电极可以不使用或者较少量使用电化学惰性的粘接剂和导电剂,同时导电高分子通过掺杂和脱掺杂的反应还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这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实际比能量。
(2)导电高分子材料易成膜的特性使其与储锂活性物质以及集流体之间具有良好接触,极大地提高了电极的电子导电性,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大功率放电能力。
(3)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使得电极能够承受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的极片膨胀和收缩冲击的影响,具有更长的寿命。
综上所述,这种以导电高分子取代传统粘接剂和导电剂的电极适合用于高比能量,大功率,长循环寿命的锂二次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能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比例1按质量百分比84∶12∶4将碳包覆磷酸铁锂C-LiFePO4、乙炔黑AB与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混合均匀后,辊压成厚约100μm的薄膜,然后压在不锈钢网集流体上组成电池工作电极,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以1mol/L LiPF6/EC-DMC(1∶1)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扣式电池并在4.1~2.5V的电压范围,0.1C到20C的电流密度下放电,实验结果在表1给出。该电极在0.1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142mAh/g,5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60mAh/g,在20C电流密度下基本不能放电。
对比例2  按质量百分比90∶5∶5将钛酸锂Li4Ti5O12、碳黑CB与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混合均匀后,辊压成厚约100μm的薄膜,然后压在泡沫镍集流体上组成电池工作电极,以金属锂片为对电极,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以1mol/L LiPF6/EC-DMC(1∶1)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扣式电池并在0.2~2.5V的电压范围,0.2C电流密度下进行恒流充放电实验,测得该电极的可逆比容量约为147mAh/g。
实施例1首先配制100ml 0.1mol/L吡咯Py的乙腈溶液,加入1g碳包覆磷酸铁锂C-LiFePO4粉末和0.2g支持电解质LiClO4,超声震荡半小时得到均匀的悬浊液,然后将不锈钢网作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置于该悬浊液中,向该工作电极上施加0.1mA/cm2的电流密度进行恒电流电化学聚合,聚合1小时后工作电极上得到一层均匀的PPy包覆C-LiFePO4的复合膜,通过差热分析得知C-LiFePO4∶PPy=84∶16,直接以该工作电极为电池正极,以金属锂片为负极,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以1mol/L LiPF6/EC-DMC(1∶1)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扣式电池并在4.1~2.5V的电压范围,0.1C到20C的电流密度下放电,实验结果在表1中给出。为了对比起见,对比例1中传统磷酸铁锂电极(C-LiFePO4∶AB∶PTFE=75∶20∶5)的放电曲线也在表中给出(二者所用C-LiFePO4材料是完全相同的材料)。从表中可以看到,C-LiFePO4/PPy电极在0.1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158mAh/g,在5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111mAh/g,20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仍可达到87mAh/g,远高于传统的C-LiFePO4电极,显示出突出的高能量密度和大电流放电能力。
表1充放电比容量结果对比表
Figure G2009100616243D00061
实施例2首先配制100ml 0.01mol/L苯胺的乙腈溶液,然后加入2g钛酸锂Li4Ti5O12粉末、0.5g支持电解质LiPF6、0.02g导电助剂碳黑CB和0.02g导电助剂石墨、0.01g粘接助剂聚四氟乙烯PTFE,超声分散2小时得均匀的悬浊液,然后将泡沫镍作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置于该悬浊液中,在1.3V~0.1V的电位区间(相对于Ag/AgCl参比电极)进行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反应1.2小时后在工作电极均匀沉积了一层聚苯胺包覆Li4Ti5O12的膜,通过差热分析得知Li4Ti5O12∶PPy∶PTFE∶(CB+石墨)=93∶2∶2∶3,直接以该电极为电池工作电极,以金属锂片为电池对电极,以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以1mol/L LiPF6/EC-DMC(1∶1)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扣式电池,并在0.2~2.5V的电压范围,0.2C电流密度下进行恒流充放电实验,测得该电极的可逆比容量约为175mAh/g。与对比例2相比,Li4Ti5O12/PANI电极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因而具有高的能量密度。
实施例3首先配制100ml 0.2mol/L对苯PP的乙腈溶液,加入1gLiMn2O4粉末、0.2g支持电解质LiClO4和0.1g粘接助剂聚四氟乙烯PTFE,超声震荡1小时得到均匀的悬浊液,然后将铝网作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置于该悬浊液中,向该工作电极上施加1.2V(相对于Ag/AlCl参比电极)的电位进行恒电位电化学聚合,聚合0.5小时后工作电极上得到一层均匀的聚吡咯包覆LiMn2O4的复合膜,通过差热分析得知LiMn2O4∶PPy∶PTFE=70∶22∶8,直接以该工作电极为电池工作电极,锂片为负极,以聚丙烯微孔膜为隔膜,以1mol/L LiPF6/EC-DMC(1∶1)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扣式电池,在4.3~2.5V的电压范围,2C到20C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循环,该电极在2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可以卡到约130mAh/g,在10C电流密度下仍可以保持放电比容量95mAh/g。

Claims (9)

1、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由集流体以及粘接在集流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由储锂活性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组成,储锂活性材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为100∶0.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锂活性材料为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2O4、三元复合材料LiCoxNiyMnzO2,其中x+y+z=1、磷酸铁锂LiFePO4、石墨、MCMB、金属锡、锡基复合材料、单质硅和硅合金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对上述任意一种材料进行元素掺杂或者表面包覆所得到的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高分子材料为聚吡咯PPy或聚苯胺PANI或聚噻吩PTh或聚对苯PPP或聚对苯撑乙烯PPV或上述任意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衍生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层还含有导电助剂和粘接助剂,导电助剂和粘接助剂分别占整个活性物质层质量的0~30%和0~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助剂为碳基导电剂、石墨基导电剂、金属基导电剂和金属化合物导电剂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助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氨酯、聚乙烯醇、氟化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
7、权利要求1所述锂二次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导电高分子单体溶解在良溶剂中制得导电高分子单体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储锂活性材料粉末以及支持电解质,超声波分散或搅拌得到悬浊液;将集流体和对电极置于该悬浊液中,以集流体为工作电极进行电化学聚合反应,得到锂二次电池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向所述导电高分子单体溶液中加入导电助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向所述导电高分子单体溶液中加入粘接助剂。
CN200910061624A 2009-04-16 2009-04-16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6307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1624A CN101630728A (zh) 2009-04-16 2009-04-16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61624A CN101630728A (zh) 2009-04-16 2009-04-16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0728A true CN101630728A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75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61624A Pending CN101630728A (zh) 2009-04-16 2009-04-16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0728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141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
CN102522529A (zh) * 2011-12-30 2012-06-27 美美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导电高分子极板的制造方法
CN102544432A (zh) * 2010-12-13 2012-07-04 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 一种正电极以及具有该正电极的电池
CN104393299A (zh) * 2014-09-23 2015-03-04 西北师范大学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硅-聚噻吩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0314A (zh) * 2015-01-04 2015-05-0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6058151A (zh) * 2016-08-12 2016-10-26 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碳纳米管/纳米硫/聚苯胺复合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784735A (zh) * 2017-02-06 2017-05-31 安徽鹰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10438A (zh) * 2015-09-14 2017-09-26 株式会社东芝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
CN108390093A (zh) * 2018-04-14 2018-08-10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化学修饰的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CN109103441A (zh) * 2018-09-10 2018-12-28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硅基材料的改性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CN114649509A (zh) * 2022-04-07 2022-06-21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141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
CN102487141B (zh) * 2010-12-02 2014-08-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
CN102544432A (zh) * 2010-12-13 2012-07-04 依诺特生物能量控股公司 一种正电极以及具有该正电极的电池
CN102522529A (zh) * 2011-12-30 2012-06-27 美美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导电高分子极板的制造方法
CN102522529B (zh) * 2011-12-30 2014-09-17 美美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铅酸蓄电池导电高分子极板的制造方法
CN104393299A (zh) * 2014-09-23 2015-03-04 西北师范大学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纳米硅-聚噻吩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0314A (zh) * 2015-01-04 2015-05-0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4600314B (zh) * 2015-01-04 2017-05-0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07210438A (zh) * 2015-09-14 2017-09-26 株式会社东芝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电池包
CN106058151A (zh) * 2016-08-12 2016-10-26 深圳博磊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碳纳米管/纳米硫/聚苯胺复合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784735A (zh) * 2017-02-06 2017-05-31 安徽鹰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0093A (zh) * 2018-04-14 2018-08-10 齐鲁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化学修饰的正极材料的锂电池
CN109103441A (zh) * 2018-09-10 2018-12-28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硅基材料的改性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的用途
CN114649509A (zh) * 2022-04-07 2022-06-21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0729B (zh) 用于大功率锂二次电池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9186B (zh) 一种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0728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二次电池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JP3736045B2 (ja) 全固体リチウム電池
CN101111954A (zh) 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材料
JPWO2011052533A1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2088086A (zh) 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使用其的锂离子电池以及制备方法
CN103119773A (zh) 使用离子液体的锂二次电池
CN105826558A (zh) 一种柔性可穿戴水系锂离子电池
CN104009215B (zh) 一种二氧化钒-石墨烯复合物及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用途
CN105703003A (zh) 一种锂电池用梳状聚合物、电解质、复合电极及其应用
CN103855401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04201000A (zh) 一种高功率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59180A1 (zh) 一种高功率高能量化学电源及其制备方法
Yamano et al. High-capacity Li-ion batteries using SiO-Si composite anode and Li-rich layered oxide cathode: cell design and its safety evaluation
CN105355903A (zh) 一种基于镍锰酸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57466A (zh) 超级锂离子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13285B1 (ko) 양면에 서로 다른 전극 활물질이 도포된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CN107069075A (zh) 一种普鲁士蓝/氮化磷酸锂/锂全固态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54950A (zh) 一种箔材、其制备方法和电芯、电池模组以及储能设备
CN105493319B (zh) 负极活性物质、使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JP2001052746A (ja)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KR101748914B1 (ko) 리튬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전지
JPH0928902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5185999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