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7690A -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7690A
CN101087690A CN 200580044516 CN200580044516A CN101087690A CN 101087690 A CN101087690 A CN 101087690A CN 200580044516 CN200580044516 CN 200580044516 CN 200580044516 A CN200580044516 A CN 200580044516A CN 101087690 A CN101087690 A CN 101087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er
pipeline
side connector
waste liquid
j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445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弘人
中隆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7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7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废液罐(35)被配置于打印机(11)的外部。设置于从废液罐(35)延伸的管道(37)的上游端的连接口(37a)与中继器(31)连接。中继器(31)经由管道(34)连接在吸引泵(29)的排出侧,该吸引泵(29)用于从打印机(11)的记录头(18)的喷嘴吸引墨水。

Description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回收装置以及具有该废液回收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废液回收装置用于在具有喷射液体的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等中将从喷射头的喷嘴吸引的液体作为废液回收。本发明还涉及在液体喷射装置中用于连接喷射头和废液罐的中继器以及具有该中继器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废液罐将从喷射头的喷嘴吸引的液体作为废液贮存起来。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连接喷射头和罐的中继器以及具有该中继器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罐贮存供应给该喷射头的液体。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从喷射头的喷嘴以点状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机构的液体喷射装置,已知有喷墨式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分为具备将墨盒搭载在滑架上的载架式(on-carriage type)供墨***的打印机、和具备将墨盒搭载在滑架之外的位置、例如打印机主体上的离架式(off-carriage type)供墨***的打印机。具备离架式供墨***的打印机能够安装用于大量打印或大版打印的大容量墨盒,并且由于不搭载墨盒而能够将滑架做得小,从而可避免打印机整体的大型化。
但是,在具备离架式供墨***的打印机中,由于将墨盒搭载在打印机机架内有限的空间内,因而墨盒的容量受限制。因此,诸如在连续打印大量打印物的情况下,需要频繁更换墨盒,从而存在其作业繁琐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以往提出了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供墨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供墨装置中,将在台座上具有多个墨水供应盒的罐设置在打印机的外部,并在每个墨水供应盒上连接了供墨管。通过将这些供墨管连接在打印机的墨盒上,使得从墨水供应盒经由供墨管自动向打印机的墨盒中供应墨水。
在专利文献2的供墨装置中,代替墨盒而在打印机的滑架上安装附加装置,从外部的墨罐向该附加装置供应墨水。
但是,在这种打印机中,为了防止墨水在作为喷射头的记录头的喷嘴部分干燥和硬化,在机架一侧部分的打印范围外区域(与记录头的起始位置对应的位置)配置了用于吸引废墨的装置。该废墨吸引装置由吸引泵和通过管道与该吸引泵连接的废液罐构成。通过用吸引泵从记录头的喷嘴中吸引墨水,从而将该墨水作为废液而回收到废液罐中。
但是,在具备这种废液吸收装置的打印机中,由于将废液罐搭载在机架内有限的空间内,因而废液的回收容量受到限制。由此,即使在安装上述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以往的供墨装置而能够连续打印大量打印物的情况下,也会受回收废液的废液吸引装置的制约,因而存在难以进行大量打印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供墨装置中,由于如上所述需要将供墨管安装到打印机的墨盒上,因而存在以下的问题。
即,当供墨***为离架式时,需要将各个供墨管的顶端直接连接到打印机上的对应的墨盒上,但墨盒并没有被构成为与这种连接相对应。为此,例如需要由用户自己对墨盒进行加工,以便能够连接供墨管,因此用于连接的前序加工变得极其复杂。
当将专利文献1的供墨装置用于具备载架式供墨***的打印机中时,也需要将供墨管连接到滑架上的墨盒上,因此,与离架式的时候相比,连接之前的前序加工极其复杂的问题并没有改变。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供墨***中,如上所述,代替墨盒而将附加装置安装在滑架上,并将从墨罐延伸的管连接到附加装置上。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2的供墨***中,滑架的搭载重量与搭载墨盒的时候相比差得很大,因此,有可能会对滑架的动作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打印质量下降。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将从打印机外部的墨罐延伸的管连接到滑架上的盒上,因而由于管的妨碍,无法关闭滑架移动区域上方的罩子。从而,灰尘容易进入打印机内,并且打印机的外观变差。特别是,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滑架在将管连接到滑架上的附加装置上的状态下往复移动,因而管随也着滑架的往复移动而移动。此时,如果外部墨罐的设置位置不合适,则由于滑架的移动,管会受到过度的牵引力或过度弯曲,从而滑架的移动将受到过度的负荷,或者给墨水的顺畅供应带来障碍,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妨碍高品质打印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授权公告第CN23558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3-326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废液罐大容量化的废液回收装置以及使用该废液回收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与废液罐连接的中继器以及使用该中继器的液体喷射装置。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中继器以及使用该中继器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中继器不会导致上述问题并能够容易可靠地将喷射头与贮存向喷射头供应的液体的罐连接起来。
为了达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被配置在液体喷射机构的外部来使用的废液回收装置。该废液回收装置包括废液罐,该废液罐具有可与吸引泵的排出侧连接的连接口,其中所述吸引泵用于从设置于液体喷射机构上的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包括液体喷射机构和上述废液回收装置,所述液体喷射机构具有从喷嘴喷射液体的喷射头、以及在喷射头不喷射液体的时期从所述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的吸引泵。
为了达到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上游端及下游端的废液中继通路的中继器。在废液中继通路的上游端设置了泵侧连接口,该泵侧连接口与用于从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的吸引泵的排出侧连接,在废液中继通路的下游端设置了排出口,从该排出口排出被吸引泵吸引的液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喷射液体的喷射头、和用于从该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的吸引泵。上述中继器的泵侧连接口经由管道而连接在吸引泵的排出侧。
为了达到第三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上游端及下游端的中继通路的中继器。在中继通路的上游端设置了罐侧连接口,该罐侧连接口与从贮存液体的罐延伸的管道连接,在中继通路的下游端设置了头侧连接口,该头侧连接口与从用于喷射从罐供应的液体的喷射头延伸的管道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该液体喷射装置包括向目标喷射液体的喷射头和具有安装部的装置机架。上述中继器安装在安装部上,喷射头经由管道而连接在该中继器的头侧连接口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放大示出图1的打印机***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3是放大示出图2的打印机的墨水吸引装置以及废液回收装置的要部截面图;
图4是放大示出图3的废液回收装置中的中继器的阀机构的要部截面图;
图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概要平面图;
图6是放大示出图5的打印机***的打印机中的中继器的的局部截面图;
图7是放大示出图6的中继器的阀机构的要部分解截面图;
图8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9是放大示出图8的打印机的废墨吸引装置的要部截面图;
图10是放大示出图9的废墨吸引装置中的中继器的阀机构的要部分解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局部平面图;
图12是放大示出图11的打印机中的中继器的阀机构的要部分解截面图;
图13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局部平面图;
图14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局部平面图;
图15是放大示出图14的打印机中的中继器的阀机构的要部分解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7是放大示出图16的打印机的中继器的要部截面图;
图18是放大示出图17的中继器的阀机构的要部分解截面图;
图19是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局部平面图;
图20是放大示出图19的打印机中的中继器的阀机构的要部分解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的打印机***中,并列设置了多个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在这些打印机11的后方配置了构成废液回收装置的一个废液罐35。从废液罐35延伸出多个第二废液管道37,各个第二废液管道37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在设置于对应的打印机11后部的废液用的中继器31上。
如图2所示,在各个打印机11中,压盘13架设在机架12上,从而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送纸机构,将作为打印介质的纸张P送到该压盘13上。导向部件14与压盘13平行地架设在机架12上,滑架15可移动地被支承在该导向部件14上。滑架15经由正时带16而与滑架用马达17联动。滑架15根据滑架用马达17的驱动,沿着导向部件14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
作为构成液体喷射机构的喷射头的记录头18搭载在滑架15的与压盘13相对的面上。在滑架15上搭载了六个用于向记录头18供应作为液体的墨水的阀单元19。这些阀单元19在内部临时贮存用于打印机11的六色(六种)墨水。在记录头18上朝下设置了图中没有示出的多个喷嘴,墨水经由阀单元19从这些喷嘴以点状被喷射到作为目标的纸张P上,由此进行打印。
如图2所示,在上述机架12的后部设置有凹形的第一安装部20∧和第二安装部20B。在第一安装部20A内的一个侧部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六个墨盒21,在这些墨盒21中贮存了颜色各不相同的墨水。在各个墨盒21上连接了由柔性管构成的供应管道22,各个供应管道22的顶端连接在记录头18的对应的阀机构19上。通过来自图中没有示出的加压泵的空气压,从各个墨盒21经由供应管道22向记录头18的阀单元19供应墨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机架12一侧部的打印范围外区域且与记录头18的起始位置对应的位置,配置了用于从记录头18的喷嘴吸引墨水的墨水吸引装置25。该墨水吸引装置25包括:在上面具有开口的大致成方形箱状的扁平的盖子26;从该盖子26的底部延伸的墨水管27;设置于该墨水管27的入口附近的止回阀28;以及吸引泵29,该吸引泵29由设置于墨水管27的出口附近的构成液体喷射装置的一部分的管泵构成。在盖子26内设置了含有墨水的吸收体(海绵)30。当不进行打印时滑架15移动到起始位置,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装置,使得盖子26上升并覆盖记录头18的喷嘴。其结果,抑制了残留在喷嘴中的墨水的干燥。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废液用的中继器31不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述机架12的第二安装部20B上。在中继器31的后面暴露在机架12的外部。该中继器31的主体32形成为方形块状,在该主体32内形成有废液中继通道33。在废液中继通道33的前端,以从主体3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泵侧连接口33a,并在废液中继通道33的后端,以从主体3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排出口33b。泵侧连接口33a经由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一废液管道34而连接在上述吸引泵29(更详细地说,是吸引泵29的排出侧)上。
构成废液回收装置的上述废液罐35配置在上述机架12外部的机架12的后方,墨水吸收体36层叠配置在该废液罐35的内部。从废液罐35延伸的上述第二废液管道37由柔性管构成,各个第二废液管道37的顶端的连接口37a(换句话说,是废液罐35的连接口37a)可拆卸地安装在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上。更详细地说,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的外周形成了螺纹部38,螺母39经由支承筒40可旋转地安装在作为第二废液管道37的头侧连接口的连接口37a上。通过将螺母39螺合到螺纹部38,将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可拆卸地连接到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上。
在上述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与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的连接部分设有作为封闭装置的阀机构41。该阀机构41包括:设置于支承筒40内的阀座42;与该阀座42可接离地相对配置的阀塞43;向阀座42弹压该阀塞43的弹簧44;以及开闭凸爪(開閉ドッグ)45,该开闭凸爪45为了移动阀塞43而突出设置在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上并具有通孔45a。如果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与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连接,则开闭凸爪45按压阀塞43,从而阀塞43离开阀座42。其结果,阀机构41成为开放状态。即,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被开放。相反地,如果从排出口33b分离连接口37a,则阀塞43通过弹簧4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42上,阀机构41成为封闭状态。即,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被封闭。
如果在上述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与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相连接的状态下,记录头18的喷嘴被盖子26覆盖,并驱动吸引泵29,则附着在记录头18的喷嘴附近的高粘度的墨水和尘埃等将经由墨水管27而被吸引到吸引泵29中。这些被吸引的墨水等作为废液而经由第一废液管道34、废液中继通路33以及第二废液管道37被排出到废液罐35中,并以被吸收体36吸收的状态贮存在废液罐35中。
接着,对具有如上结构的废液回收装置的打印机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2和图3所示的状态下,从配置于机架12后方的废液罐35延伸的第二废液管道37的顶端的连接口37a分别连接在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上。在此状态下,如果打印机11开始打印工作,则在滑架15沿着导向部件14移动的同时,贮存于各个墨盒21内的墨水经由供应管道22而被供应到阀单元19中,并且从记录头18的喷嘴向纸张P喷射墨水来进行打印。
如果停止打印机11的打印动作,则滑架15移动到与墨水吸引装置25的盖子26对应的起始位置上。于是,如图3所示,盖子26覆盖记录头18的喷嘴,抑制了喷嘴的干燥。
当操作了用于清洁记录头18的喷嘴的开关的时候、当在打印过程中达到规定的定时的时候、或者当更换墨盒21的时候,也与停止打印动作的时候一样,滑架15移动到起始位置,并且盖子26覆盖记录头18的喷嘴。
如果在喷嘴被盖子26覆盖的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9,则附着在喷嘴附近的高粘度的墨水和尘埃等被抽吸,所述被抽吸的墨水等经由第一废液管道34、废液中继通路33以及第二废液管道37而被排出到废液罐35中,并以被吸收体36吸收的状态贮存在废液罐35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废液罐35配置在打印机11的机架12的外部,因而废液罐35的容量不会因为机架12内的容纳空间而受限制。从而,通过使用大容量的废液罐35,能够将利用吸引泵29从记录头18的喷嘴吸收的废液连续回收到废液罐35内。
当废液罐35内回收的废液满罐时,需要更换废液罐35。此时,从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的螺纹部38卸下从该满罐的废液罐35延伸的第二废液通道37的顶端的螺母39,将第二废液通道37的顶端的连接口37a从排出口33b分离。之后,用空着的另一废液罐更换满罐的废液罐35,将从该空废液罐延伸的第二废液通道的顶端的螺母螺合到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的螺纹部38上,从而将第二废液通道37的连接口37a连接到排出口33b上。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废液罐35延伸的第二废液管道37通过中继器31而与吸引泵29的排出侧延伸的第一废液管道34分离和连接。因此,能够简单可靠地进行这些废液管道34、37之间的分离和连接,能够容易地进行废液罐35的更换作业。此外,由于第二废液管道37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即使废液罐35设置在机架12后方的任意的位置上,也能够相对于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简单地安装拆卸第二废液管道37,能够容易地进行废液罐35的更换作业。此外,由于在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和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的连接部分设置了阀机构41,因而在更换废液罐35时能够防止废液泄漏。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的优点。
在多个打印机11的外部配置大容量的废液罐35,并将该废液罐35连接到各个打印机11的吸引泵29。由此,能够将从记录头18的喷嘴吸引的墨水连续回收到废液罐35中,可持续进行大量的打印。此外,由于相对于多个打印机只设置一个废液罐35,所以能够使整个***紧凑,并能够简化其结构。此外,由于不需要在打印机11上安装废液罐35,因而能够将打印机11做得小型化。
由于废液泵35的第二废液管道27的连接口37a相对于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即吸引泵29的排出侧可装卸,因而能够相对于吸引泵29的排出侧简单地连接和分离废液罐35,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废液罐35的更换。
由于废液罐35的连接口37a设置在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二废液管道37的顶端(换句话说,由于第二废液管道37由柔性管构成),因而通过利用柔性管的变形,能够将废液罐35配置在打印机11外部的任意的位置上,并能够容易地将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连接到第二废液管道27的连接口37a上。
在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口37a上设置了阀机构41,从而在第二废液管道37与中继器31连接时开放连接口37a,并且在第二废液管道37与中继器31分离时封闭连接口37a。因此,当从中继器31的排出口33b分开连接口37a并更换废液罐35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接着,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作为重点,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中,如图5~图7所示,省略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21。此外,在机架12的后部,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安装部20A和第二安装部20B而设置了安装部20,在该安装部20上不可拆卸地安装了供应液和废液共用的中继器51,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废液用的中继器31。中继器51的后面暴露在机架12的外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一个废液中继通路33和多个供应液中继通路53相隔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形成在所述中继器51的主体52内。在上述废液中继通道33的前端,以从主体5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泵侧连接口33a,并且在废液中继通道33的后端,以从主体5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排出口33b。泵侧连接口33a经由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一废液管道34而连接在吸引泵29上。在各个供应液中继通道53的前端,以从主体5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头侧连接口53a,并在各个供应液中继通道53的后端,以从主体5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罐侧连接口53b。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一供应管道54的上游端连接固定在各个供应液中继通道53的头侧连接口53a上,各个第一供应管道54的下游端连接在记录头18的阀单元19上。
作为框体的罐保持架55配置在上述机架12的后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废液罐35和贮存有颜色各不相同的墨水的六个大容量的供应液罐56可分别独立取出地被容纳在罐保持架55内。即,这些罐35、56以容纳于罐保持架55内的状态被一体化。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二废液管道37的下游端连接固定在废液罐35上,各个第二废液管道37的上游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中继器51的废液中继通道33的排出口33b上。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二供应管道57的上游端连接固定在各个供应液罐56上,各个第二供应管道57的下游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中继器51的供应液中继通道53的罐侧连接口53b上。更详细地说,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中继器31和第二废液管道37的连接部分一样,通过分别形成在排出口33b以及罐侧连接口53b外周上的螺纹部38、58与螺母39、59之间的螺合,第二废液管道37以及第二供应管道57可拆卸地分别连接在排出口33b以及罐侧连接口53b上,其中,螺母39、59分别经由支承筒40、60而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废液管道37以及第二供应管道57的顶端上。
在第二供应管道57和罐侧连接口53的连接部分分别设置了作为封闭装置的阀机构61。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机构41一样,该阀机构61包括设置于第二供应管道57的支承筒60内的阀座62、阀塞63、弹簧64、以及开闭凸爪65,该开闭凸爪65突出设置在罐侧连接口53b上并具有通孔65a。如果第二供应管道57连接到罐侧连接口53b上(换句话说,供应液罐56连接到记录头18上),则开闭凸爪65按压阀塞63,从而阀塞63离开阀座62。其结果,阀机构61成为开放状态。即,第二供应管道57被开放。相反地,如果从罐侧连接口53b分离第二供应管道57(换句话说,从记录头18分离供应液罐56),则阀塞63通过弹簧6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62上,阀机构61成为封闭状态。即,第二供应管道57被封闭。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废液管道37与排出口33b的连接部分设置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阀机构41。
在各个罐侧连接口53b的内部配置了过滤器66,使其位于上述各个供应液中继通路53内。在各个第二供应管道57与中继器51的罐侧连接口53b连接的状态下,通过来自图中没有示出的加压泵的空气,从各个供应液罐56经由第二供应管道57、中继器51以及第一供应管道54而向记录头18的阀单元19供应墨水。此时,在中继器51的供应液中继通路53内,由过滤器66对墨水中含有的杂质等进行过滤。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供应液罐56配置在打印机11的机架12的外部,因而供应液罐56的容量不会因为机架12内的容纳空间而受限制。从而,通过使用大容量的供应液罐56,即便不频繁地更换供应液罐56,也能够向记录头18连续供应墨水,从而能够持续进行大量的打印作业。此外,由于第一供应管道54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当一边移动记录头18一边进行打印动作时,第一供应管道54容易跟随记录头18而变形。由此,能够避免第一供应管道54妨碍记录头18的移动以及妨碍墨水的供应的担心。
此外,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废液罐35和供应液罐56可取出地容纳并支承在罐保持架55中,废液罐35和供应液罐56通过被容纳在罐保持架55中而被一体化。因此,能够将废液罐35和供应液罐56集中配置在一个位置上,并能够容易地进行这些罐35、56的使用和装卸更换。
当供应液罐56内的墨水全被消耗时,需要更换供应液罐56。此时,从中继器51的罐侧连接口53b的螺纹部58卸下从供应液罐56延伸的第二供应通道57的顶端的螺母59,将第二供应通道57从中继器51分离。之后,将从装满墨水的另一供应液罐延伸的第二供应通道的顶端的螺母螺合到中继器51的罐侧连接口53b的螺纹部58上。如此,可简单地进行第二供应通道57与中继器51的罐侧连接口53b之间的连接以及分离,能够将空的供应液罐56容易地更换为装满墨水的另一供应液罐。此外,由于第二供应管道57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即使将供应液罐56设置到机架12后方的任意的位置上,也能够相对于罐侧连接口53b而简单地装卸第二供应管道57,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供应液罐56的更换作业。此外,由于在第二供应管道57的顶端与中继器51的罐侧连接口53b的连接部分设置了阀机构61,并在分离该连接部分时阀机构61成封闭状态,因而在更换供应液罐56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可获得如下的优点。
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由于具备可贮存供应给记录头18的墨水的供应液罐56,因而能够从供应液罐56向记录头18连续供应墨水,从而能够持续进行大量的打印。
由于供应液罐56与中继器51之间的第二供应管道57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利用柔性管的变形,可将供应液罐56配置在任意的位置上,并能够将供应液罐56容易地连接到中继器51上。
在第二供应管道57的上游端设置了在与中继器51连接时成开放状态并且在与中继器51分离时成封闭状态的阀机构61。因此,例如当更换供应液罐56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由于将废液罐35和供应液罐56可脱离地支承在一个罐保持架55内,因而能够使得罐整体结构紧凑,并能够容易地进行废液罐35和供应液罐56的更换作业等处理。
此外,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下述的改变来具体实现。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18上设置了六个阀单元19,并在机架12上安装了六个墨盒21,但所述阀单元19和墨盒21的个数可以是任意个。例如,如果是用于单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9和墨盒21的个数各为一个即可,如果是用于进行黑、青、品红、黄这四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9和墨盒21的个数各为四个即可。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18上设置了六个阀单元19,并在罐保持架55上安装了六个供应液罐56,但所述阀单元19和供应液罐56的个数可以是任意个。例如,如果是用于单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9和供应液罐56的个数各为一个即可,如果是用于进行黑、青、品红、黄这四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9和供应液罐56的个数各为四个即可。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中继器31构成为相对于机架12后部的安装部20A、20B可装卸。但是,此时,需使突出设置于中继器31前面的泵侧连接口33a相对于第一废液管道34可装卸。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中继器51构成为相对于机架12后部的安装部20可装卸。但是,此时,需使突出设置于中继器51前面的头侧连接口53a相对于第一供应管道54可装卸。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机架12后部的安装部20上,安装墨水用的中继器和废液用的中继器,以代替墨水和废液共用的中继器5 1。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供应液罐56和废液罐35可取出地容纳并支承在一个罐保持架55中。但是,也可以将这些罐56、35分别独立配置在打印机11的机架12的后方。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由独立的多个打印机11构成,并且各打印机11经由管道37而连接在废液罐35上。但是,打印机***也可以由多个打印机机构构成,所述多个打印机机构搭载在一个机架12上并分别具有打印头。各个打印机机构也可以连接在配置于机架后方的一个废液罐35上。
与废液罐35连接的打印机11的个数不必非得为多个,也可以仅为一个。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用于从供应液罐56供应墨水的加压泵,但也可以代替设置加压泵而利用水头差来供应墨水。
也可以将上述供应管道22、第一废液管道34、第二废液管道37、第一供应管道54或第二供应管道57的一部分用柔性管构成,并将剩余的部分用不锈钢等金属或硬质合成树脂等刚体构成。
也可以省略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阀机构41、61。此时,可以设置盖子,用于在供应管道22、第一废液管道34、第二废液管道37、第一供应管道54、第二供应管道57、废液中继通路33或供应液中继通路53的端部开口被暴露时,堵住该开口。此时,盖子起到封闭装置的功能。
也可以将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11替换为喷射墨水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以是用于喷射在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制造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染料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喷射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品喷射装置。
下面,基于图8~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1中,压盘113架设在机架112上,从而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送纸机构,将作为打印介质的纸张P送到该压盘113上。导向部件114与压盘113平行地架设在机架112上,滑架1 15可移动地支承在该导向部件114上。滑架115经由正时带116而与滑架用马达117联动。滑架115根据滑架用马达117的驱动,沿着导向部件114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
作为喷射头的记录头118搭载在滑架115的与压盘113相对的面上。在滑架115上搭载了六个用于向记录头118供应作为液体的墨水的阀单元119。这些阀单元119在内部临时贮存用于打印机111的六色(六种)墨水。在记录头118上朝下设置了多个喷嘴(图中没有示出),墨水从这些喷嘴以点状喷射到作为目标的纸张P上,由此来进行打印。
如图8所示,在上述机架112的后部设有凹形的第一安装部120A和第二安装部120B。在第一安装部120A内的一个侧部可拆卸地安装有六个墨盒121,在这些墨盒121中贮存了各不相同的六种颜色的墨水。在各个墨盒121上连接了由柔性管构成的供应管道122,各个供应管道122的顶端连接在记录头118的对应的阀单元119上。通过来自图中没有示出的加压泵的空气压,从各个墨盒121经由供应管道122向记录头118的阀单元119供应墨水。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机架112一侧部的打印范围外区域且与记录头118的起始位置对应的位置,配置了用于从记录头118的喷嘴吸引墨水的墨水吸引装置125。该墨水吸引装置125包括:在上面具有开口的大致成方形箱状的扁平并可升降的盖子126;从该盖子126的底部延伸的墨水管127;设置于该墨水管127的入口附近的止回阀128;以及吸引泵129,该吸引泵129由设置于墨水管127的出口附近的、构成液体喷射装置一部分的管泵构成。在盖子126内设置了含有墨水的吸收体(海绵)130。当不进行打印时,如果滑架115移动到起始位置,则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装置,盖子126上升并覆盖记录头118的喷嘴。其结果,抑制了残留在喷嘴中的墨水变干燥。
如图8和图9所示,废液用的中继器131不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述机架112的第二安装部120B上。中继器131的后面暴露在机架112的外部。该中继器131的主体132形成为方形块状,在该主体132内形成了废液中继通道133。在废液中继通道133的前端(上游端),以从主体13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泵侧连接口133a,并在废液中继通道133的后端(下游端),以从主体13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排出口133b。泵侧连接口133a经由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一废液管道134而连接在上述吸引泵129(更详细地说,是吸引泵129的排出侧)上。
废液罐135配置在上述机架112的后方,墨水吸收体136层叠配置在该废液罐135的内部。从废液罐135延伸的第二废液管道137由柔性管构成,第二废液管道137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在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上。更详细地说,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的外周形成了螺纹部138,螺母139经由支承筒140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废液管道137的顶端上。通过将该螺母139螺合到螺纹部138,将第二废液管道137可拆卸地连接到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上。
在上述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与第二废液管道137的连接部分设有阀机构141。该阀机构141包括:设置于支承筒140内的阀座142;与该阀座142可接离地相对配置的阀塞143;向阀座142弹压该阀塞143的弹簧144;以及开闭凸爪145,该开闭凸爪145为了移动阀塞143而突出设置在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上并具有通孔145a。如果第二废液管道137与排出口133b连接,则开闭凸爪145按压阀塞143,从而阀塞143离开阀座142。其结果,阀机构141成为开放状态。即,第二废液管道137被开放。相反地,如果从排出口133b分离第二废液管道137,则阀塞143通过弹簧14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142上,阀机构141成封闭状态。即,第二废液管道137被封闭。
如果在上述第二废液管道137与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连接的状态下,记录头118的喷嘴被盖子126覆盖,并驱动吸引泵129,则附着在记录头118的喷嘴附近的高粘度的墨水和尘埃等将经由墨水管127而被吸引到吸引泵129中。由此,能够良好地维持记录头118的墨水喷射功能。被吸引泵吸引的墨水等作为废液而经由第一废液管道134、废液中继通路133以及第二废液管道137被排出到废液罐135中,并以被吸收体136吸收的状态贮存在废液罐135中。
接着,对具有如上结构的中继器131的打印机1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8和图9所示的状态下,从配置于机架112后方的废液罐135延伸的第二废液管道137的顶端连接在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上。在此状态下,如果打印机111开始打印工作,则滑架115沿着导向部件114移动,并且贮存于各个墨盒112内的墨水经由供应管道122而被供应到阀单元119中,并且从记录头118的喷嘴向纸张P以点状喷射墨水来进行打印。
如果停止打印机111的打印动作,则滑架115移动到与墨水吸引装置125的盖子126对应的起始位置上。于是,如图9所示,盖子126上升并覆盖记录头118的喷嘴,从而通过盖子126内的吸收体130来抑制喷嘴的干燥。
当操作了用于清洁记录头118的喷嘴的开关(图中没有示出)的时候、当在打印过程中达到适当的定时的时候、或者当更换墨盒121的时候,也与停止打印动作的时候一样,滑架115移动到起始位置,并且盖子126覆盖记录头118的喷嘴。如果在此状态下驱动吸引泵129,则附着在喷嘴附近的高粘度的墨水和尘埃等被吸收,所述被吸收的墨水等经由第一废液管道134、废液中继通路133以及第二废液管道137而被排出到废液罐135中,并以被吸收体136吸收的状态贮存在废液罐135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废液罐135配置在机架112的外部,因而废液罐135的容量不会因为机架112内的容纳空间而受限。从而,通过使用大容量的废液罐135,能够将利用吸引泵129从记录头118的喷嘴吸收的废液连续回收到废液罐135内。
当废液罐135内回收的废液满罐时,需要更换废液罐135。此时,从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的螺纹部138卸下从该满罐的废液罐135延伸的第二废液通道137顶端的螺母139,将第二废液通道137从排出口133b分离。之后,用空的另一废液罐更换满罐的废液罐135,将从该空的废液罐延伸的第二废液通道的顶端的螺母螺合到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的螺纹部138上,从而将第二废液通道137连接到排出口133b上。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废液罐135延伸的第二废液管道137通过中继器131而与从吸引泵129的排出侧延伸的第一废液管道134分离和连接。因此,能够简单可靠地进行这些废液管道134、137之间的分离和连接,能够容易地进行废液罐135的更换作业。此外,由于第二废液管道137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可将废液罐135设置在机架112后方的任意的位置上。而且,即使如上所述将废液罐135设置在任意的位置上,也能够相对于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简单地安装拆卸第二废液管道137,能够容易地进行废液罐135的更换作业。此外,由于在第二废液管道137和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的连接部分设置了阀机构141,因而在更换废液罐135时能够防止废液泄漏。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优点。
由于将经由第二废液管道137而与中继器131的排出口133b相连接的废液罐135配置在打印机111的机架112的外部,因而废液罐135的容量不会因为机架112的容纳空间而受限制。由此,通过使用大容量的废液罐135,打印机111能够很好地应付大量打印。
当废液罐135内的废液满罐时,通过从中继器131的泵侧连接口133a卸下第二废液管道137,能够容易地更换废液罐135。因此,根据打印机111,能够持续进行大量打印。
在排出口133b上设置了阀机构141,从而在第二废液管道137与中继器131连接时开放第二废液管道137的顶端(上游侧),并在第二废液管道137与中继器131分离时封闭第二废液管道137的顶端。因此,例如当更换废液罐135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通过将中继器131设置在喷墨式打印机111上,能够将从记录头118的喷嘴吸收的废液大量回收到废液罐135中。因此,根据打印机111,能够适于进行大量打印。而且,由于将废液罐135设置在打印机111的机架112的外部,因而能够避免打印机111的大型化。
用于将中继器131安装到机架112上的安装部120A、120B呈凹形,而且这些安装部120A、120B被设置在机架112的后部。因此,中继器131不会暴露于打印机111的前方,能够将打印机111的外观保持良好。
接着,将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重点,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机架112后部的第一安装部120A上不可拆卸地安装了供应液用的中继器151,以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墨盒121。中继器151的后面暴露在机架112的外部。该中继器151的主体152形成为方形块状,多个供应液中继通路153相隔规定间隔而彼此平行地形成在该主体152内。在各个供应液中继通道153的前端(下游侧),以从主体15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头侧连接口153a,并在各个供应液中继通道153的后端(上游侧),以从主体15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罐侧连接 153b。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一供应管道154连接固定在各个供应液中继通道153的头侧连接口153a上,各个第一供应管道154的顶端(下游端)连接在记录头118的阀单元119上。
罐保持架155配置在上述机架112的后方。贮存有颜色各不相同的墨水的六个大容量的供应液罐156可取出地容纳在罐保持架155内。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二供应管道157的上游端连接固定在各个供应液罐156上,各个第二供应管道157的下游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中继器151的供应液中继通道153的罐侧连接口153b上。更详细地说,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中继器131和第二废液管道137的连接部分一样,通过形成在罐侧连接口153b的外周上的螺纹部158与螺母159之间的螺合,各个第二供应管道157可脱离地连接在罐侧连接口153b上,其中,螺母159经由支承筒160而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供应管道157的顶端上。
在第二供应管道157和罐侧连接口153b的连接部分分别设置了阀机构161。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阀机构141一样,该阀机构161包括设置于第二供应管道157的支承筒160内的阀座162、阀塞163、弹簧164、以及开闭凸爪165,该开闭凸爪165突出设置在罐侧连接口153b上并具有通孔165a。如果第二供应管道157连接到罐侧连接口253b上,则开闭凸爪165按压阀塞163,从而阀塞163离开阀座162。其结果,阀机构161成为开放状态。即,第二供应管道157被开放。相反地,如果从罐侧连接口153b分离第二供应管道157,则阀塞163通过弹簧16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162上,阀机构161成为封闭状态。即,第二供应管道157被封闭。
在各个罐侧连接口153b的内部配置了过滤器166,以使其位于上述各个供应液中继通路153内。在各个第二供应管道157与中继器151的罐侧连接口153b连接的状态下,通过来自图中没有示出的加压泵的空气压,从各个供应液罐156经由第二供应管道157、中继器151以及第一供应管道154而向记录头118的阀单元119供应墨水。此时,在中继器151的供应液中继通路153内,由过滤器166对墨水中含有的杂质等进行过滤。
废液用的中继器131及其相关的结构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相同。
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由于供应液罐156配置在机架112的外部,因而供应液罐156的容量不会因为机架112内的容纳空间而受限制。从而,通过使用大容量的供应液罐156,即便不频繁地更换供应液罐156,也能够向记录头118连续供应墨水。因此,与将废液罐135经由中继器131而设置在机架112外部的结构相结合,能够持续进行大量的打印作业。此外,由于第一供应管道154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当一边移动记录头118一边进行打印动作时,第一供应管道154容易跟随记录头118而变形。由此,能够避免第一供应管道154妨碍记录头118的移动和妨碍墨水的供应的担心。
当供应液罐156内的墨水全被消耗时,需要更换供应液罐156。此时,从中继器151的罐侧连接口153b的螺纹部158卸下从供应液罐156延伸的第二供应通道157的顶端的螺母159,将第二供应通道157从中继器151分离。之后,将从装满墨水的另一供应液罐延伸的第二供应通道的顶端的螺母螺合到中继器151的罐侧连接口153b的螺纹部158上。如此,可简单地进行第二供应通道157与罐侧连接口153b的连接以及分离,能够将空的供应液罐156容易地更换为装满墨水的另一供应液罐。此外,由于第二供应管道157由柔性管构成,因而能够将供应液罐156设置到机架112后方的任意的位置上,并且即便如此设置到任意的位置上,也能够相对于罐侧连接口153b而简单地装卸第二供应管道157,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供应液罐156的更换作业。此外,由于在第二供应管道157的顶端与中继器151的罐侧连接口153b的连接部分设置了阀机构161,并在分离该连接部分时阀机构161成封闭状态,因而在更换供应液罐156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根据本第四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可获得如下优点。
通过废液用的中继器131来进行从吸收泵129向废液罐135的废液中继,并通过供应液用的中继器151来进行从供应液罐156向记录头1185的墨水中继。由此,能够在较少部件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大量打印。
从供应液罐156延伸的第二供应管道157可拆卸地安装在中继器151的罐侧连接口153b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供应液罐156的更换操操作,非常适于持续进行大量打印。
在第二供应管道157的顶端(下游侧)上设置了阀机构161,从而在第二供应管道157与中继器131连接时开放第二供应管道157的顶端,在第二供应管道157的顶端与中继器131分离时封闭第二供应管道157的顶端。因此,例如当更换供应液罐156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由于通过中继器151的供应液中继通路153内的过滤器166来去除向记录头118输送的墨水中的杂质等,因而能够事前防止由墨水中的杂质等造成的记录头118的故障或墨水的喷射不良。
中继器151与记录头118之间的第一供应管道154由于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容易跟随记录头118而变形。因此,第一供应管道154不会妨碍记录头118的移动。
中继器151与供应液罐156之间的第二供应管道157由柔性管构成。因此,第二供应管道157相对于中继器151的装卸变得容易,并且供应液罐156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也变大。
在机架112的后部设置了中继器151的第一安装部120A。因此,中继器151不会暴露在打印机111的前方,能够将打印机111的外观保持良好。
接着,将与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作为重点,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机架112的后部,代替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安装部120A和第二安装部120B而设置了安装部120,在该安装部120上以不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了中继器171。与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废液中继通路133以及多个供应液中继通路153彼此平行地形成在所述中继器171的主体(框体)172上。即,中继器171起到废液用的中继器和供应液用的中继器这两种功用。
设置于中继器171前面的泵侧连接口133a经由第一废液管道134而连接在吸引泵129(更详细地说,是吸引泵129的排出侧)上。同样地设置于中继器171前面的多个头侧连接口153a分别经由第一供应管道154而连接在记录头118的阀单元119上。设置于中继器171后面的排出口133b经由第二废液管道137而连接在废液罐135上。同样地设置于中继器171后面的多个罐侧连接口153b分别经由第二供应管道157而连接在供应液罐156上。第一废液管道134及第二废液管道137与废液中继通路133的连接结构、以及第一供应管道154及第二供应管道157与供应液中继通路153的连接结构和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该第五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可获得如下优点。
从吸引泵129向废液罐135的废液中继以及从供应液罐156向记录头118的墨水中继均通过一个中继器171来进行。由此,可减少部件数量。此外,由于能够将第一废液管道134及第二废液管道137与废液中继通路133的连接、以及第一供应管道154及第二供应管道157与供应液中继通路153的连接集中在一个位置,因而能够提高打印机111的外观。
接着,将与上述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作为重点,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机架112的后部设置了凹形的安装部120,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中继器171结构大致相同的中继器171可装卸地安装在该安装部120上。中继器171的后面暴露在机架112的外部。以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嵌合孔175以及一个第二嵌合孔176设置在构成安装部120的长侧壁120a上。从记录头118的阀单元119延伸的第一供应管道154连接在各个第一嵌合孔175上,从吸引泵129的排出侧延伸的第一废液管道134连接在第二嵌合孔176上。如果将中继器171连接到机架112的安装部120上,则中继器171的头侧连接口153a嵌合连接到安装部120的第一嵌合孔175上,并且中继器171的泵侧连接口133a嵌合连接到安装部120的第二嵌合孔176上。
在中继器171的主体172的一对外侧面上设置了板簧171b,在构成安装部120的一对短侧壁上设置了凹进部120c。当将中继器171安装到安装部120上时,通过各个板簧171b卡合到凹进部120c中,中继器171被弹性支承在安装部120上。
在上述中继器171的头侧连接口153a和安装部120的第一嵌合孔175的连接部分,设置了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阀机构161结构大致相同的阀机构161。即,该阀机构161包括设置于头侧连接口153a内的阀座162、阀塞163、弹簧164、以及突出设置于第一嵌合孔175内的开闭凸爪165。如果头侧连接口153a与第一嵌合孔175嵌合连接,则开闭凸爪165按压阀塞163,从而阀塞163离开阀座162。其结果,阀机构161成为开放状态,头侧连接口153a被开放。相反地,如果从第一嵌合孔175分离头侧连接口153a,则阀塞163通过弹簧16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162上。其结果,阀机构161成为封闭状态,头侧连接口153a被封闭。此外,在供应液中继通路153内靠近上述阀机构161地配置了过滤器166。
在上述中继器171的泵侧连接口133a和安装部120的第二嵌合孔176的连接部分,设置了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阀机构141结构大致相同的阀机构141。即,该阀机构141包括设置于泵侧连接口133a内的阀座142、阀塞143、弹簧144、以及突出设置于第二嵌合孔176内的开闭凸爪145。如果泵侧连接口133a与第二嵌合孔176嵌合连接,则开闭凸爪145按压阀塞143,从而阀塞143离开阀座142。其结果,阀机构141成为开放状态,泵侧连接口133a被开放。相反地,如果从第二嵌合孔176分离头侧连接口133a,则阀塞143通过弹簧14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142上。其结果,阀机构141成为封闭状态,泵侧连接口133a被封闭。
根据本第六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优点。
通过将中继器171安装到机架112的安装部120上,能够连接从供应液罐156延伸的第二供应通道157与从记录头118延伸的第一供应通道154,同时能够连接从废液罐135延伸的第二废液通道137与从吸引泵129延伸的第一废液管道134。此外,通过从安装部120卸下中继器171,能够分离第二供应通道157与第一供应通道154,同时能够分离第二废液通道137与第一废液管道134。由此,能够容易地更换供应液罐156和废液罐135等。
如果从安装部120卸下中继器171并从嵌合孔175、176分离头侧连接口153a及泵侧连接口133a,则阀机构141、161成为封闭状态。因此,当更换供应液罐156、废液罐135等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废液泄漏。
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下述改变来具体实现。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118上设置了六个阀单元119,并在机架112上安装了六个墨盒121,但所述阀单元119和墨盒121的个数可以是任意个。例如,如果是用于单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19和墨盒121的个数各为一个即可,如果是用于进行黑、青、品红、黄这四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19和墨盒121的个数各为四个即可。在上述第四至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118上设置了六个阀单元119,并在罐保持架155中安装了六个供应液罐156,但所述阀单元119和供应液罐156的个数可以是任意个。例如,如果是用于单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19和供应液罐156的个数各为一个即可,如果是用于进行黑、青、品红、黄这四色打印的打印机,则阀单元119和供应液罐156的个数各为四个即可。
在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废液用的中继器131不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112后部的安装部120上,但也可以如第六实施方式的中继器171那样,将该中继器131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部120上。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将供应液用的中继器151不可拆卸地安装在机架112的安装部120上,但也可以如第六实施方式的中继器171那样,将该中继器151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部120上。
在上述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与中继器131、151、171连接的管道134、137、154、157中的一部分用柔性管构成,并将剩余的部分用柔性管以外的材料构成。例如,可以用不锈钢等金属或硬质合成树脂的刚体构成管道134、137、154、157的两个端部,并用柔性管构成这些两个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
在上述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阀机构141、161。此时,可以设置盖子,用于从中继器131、151、171拆下第二废液管道137或第二供应管道157时堵住第二废液管道137或第二供应管道157的端部开口。
也可以将通过外部操作而工作以便开闭中继器131、151、171内的中继通路133、153的阀设置在中继通路133、153内。如此,通过用阀开关中继通路133、153,能够在从中继器131、151、171拆下第二废液管道137或第二供应管道157时抑制墨水从连接  133a、133b、153a、153b等发生泄漏。
也可以将上述第三至第六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111替换为喷射墨水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以是用于喷射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制造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染料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喷射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品喷射装置。
下面,基于图16~图18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在作为第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211中,压盘213架设在装置机架212上,从而通过图中没有示出的送纸机构,将作为打印介质的纸张P送到该压盘213上。导向部件214与压盘213平行地架设在装置机架212上,滑架215可移动地支承在该导向部件214上。滑架215经由正时带216而与滑架用马达217联动。滑架215根据滑架用马达217的驱动,沿着导向部件214在规定范围内左右往复移动。此外,在装置机架212的上部设置了可开闭滑架215移动区域的上方的罩子(图中没有示出)。
作为喷射头的记录头218搭载在滑架215的与压盘213相对的面上。在滑架215上搭载了六个用于向记录头218供应作为液体的墨水的阀单元219。这些阀单元219在内部只临时贮存规定量的用于打印机211的六色(六种)墨水。在记录头218的下面设置了多个喷嘴(图中没有示出),墨水从这些喷嘴以点状喷射到作为目标的纸张P上,由此来进行打印。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上述装置机架212的后部设有凹形的安装部220。中继器221不可拆卸地安装在该安装部220上。中继器221的后面暴露在装置机架212的外部。多个中继通路223相隔规定间隔并彼此平行地形成在该中继器221的主体222内。在各个中继通道223的前端(下游端),以从主体22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头侧连接口223a,并在各个中继通道223的后端(上游端),以从主体222突出的方式形成了圆筒状的泵侧连接口223b。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一管道224连接固定在各个中继通路223的头侧连接口223a上,各个第一管道224的顶端(下游侧)连接在记录头218的阀单元219上。阀单元219也可以不具有贮存固定量墨水的功能,此时,将第一管道224连接在记录头218的喷嘴的墨水吸入侧。
在上述装置机架212的后方配置了罐225。六个大容量墨盒226可取出地容纳在罐225的罐外壳225a内。在这些墨盒226内贮存了颜色各不相同的墨水。由柔性管构成的第二管道227的上游端连接固定在各个墨盒226上,各个第二管道227的下游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中继器221的中继通路223的罐侧连接口223b上。
更详细地说,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上述中继器221的各个罐侧连接口223b的外周形成了螺纹部228,螺母229经由支承筒230可旋转地安装在各个第二管道227的顶端上。通过将该螺母229螺合到螺纹部228,将各个第二管道227可拆卸地连接到罐侧连接口223b上。
在第二管道227与罐侧连接口223b的连接部分分别设有阀机构231。该阀机构231包括:设置于第二管道227的支承筒230内的阀座232;与该阀座232可接离地相对配置的阀塞233;向阀座232推压该阀塞233的弹簧234;以及为了移动阀塞233而突出设置在罐侧连接口223b上的开闭凸爪235。在所述开闭凸爪235上形成了允许墨水通过的通孔235a。如果第二管道227与罐侧连接口223b连接,则开闭凸爪235按压阀塞233,从而阀塞233离开阀座232。其结果,阀机构231成为开放状态。即,第二管道227被开放。相反地,如果从罐侧连接口223b分离第二管道227,则阀塞233通过弹簧23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232上,阀机构23 1成为封闭状态。即,第二管道227被封闭。
在各个第二管道227连接在中继器221的罐侧连接口223b上的状态下,通过来自图中没有示出的加压泵的空气压,从各个墨盒226经由第二管道227、中继器221以及第一管道224而向记录头218的阀单元219供应墨水。
在各个罐侧连接口223b的内部配置了过滤器236,以使其位于上述各个中继通路223内,并用于对墨水中含有的杂质、墨块等进行过滤。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上述中继器221的主体222的外面安装有存储部237,在该存储部237中存储了中继器221自身的识别码、种类、可对应的墨水种类等属性数据。在打印机211的装置机架212上的安装部220上,与该存储部237相对应地设置了作为读取部件的读取元件238。在中继器221安装固定在安装部220上的状态下,该读取部件238从存储部237读取中继器221的属性数据,并将其存储到设置于装置机架212上的控制装置244的存储器中。控制装置244与读取元件238一起构成读取装置。控制装置244根据由读取元件238读取的属性数据来执行各种处理,例如判断所安装的中继器221的适当与否。
如图16所示,在上述装置机架212一侧部的打印范围外区域中的与记录头218的起始位置对应的位置上,配置了用于对记录头218的喷嘴的功能进行保护的喷嘴保护装置239。该喷嘴保护装置239包括:在上面具有开口的方形箱状的盖子240;从该盖子240的底部延伸的墨水管241;设置在该墨水管241的中途上的管泵242;以及与墨水管241的端部连接的废墨罐243。
当不进行打印时,如果滑架215移动到起始位置,则盖子240会覆盖记录头218的喷嘴,从而抑制了喷嘴的干燥。在废墨罐243内设置了墨水吸收体(省略图示)。如果在记录头218的喷嘴被盖子240覆盖的状态下,驱动管泵242,则附着在记录头218的喷嘴附近的高粘度的墨水和尘埃等将经由墨水管241而被排出到废墨罐243中,并以被吸收体吸收的状态贮存在废墨罐243中。
接着,对具有如上结构的中继器221的打印机21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状态下,从配置于装置机架212后方的罐外壳225a上的各个墨盒226延伸的第二管道227的顶端连接在中继器221的罐侧连接口223b上。在此状态下,如果打印机211进行打印工作,则滑架215沿着导向部件214移动,并且贮存于各个墨盒226内的墨水经由第二管道227、中继器221以及第一管道224而被供应到阀单元219中,并且从记录头218的喷嘴向纸张P喷射墨水来进行打印。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具有墨盒226的墨罐225配置在装置机架212的外部,因而墨盒226的容量不会因为装置机架212内的容纳空间而受限制。从而,通过使用大容量的墨盒226,即便不频繁地更换墨盒226,也能够向记录头218连续供应墨水,从而能够持续进行大量的打印作业。此外,由于第一管道224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当一边移动记录头218一边进行打印动作时,第一管道224容易跟随记录头218而变形。由此,能够避免第一管道224妨碍记录头218的移动和妨碍墨水的供应的担心。
当墨盒226内的墨水全被消耗掉时,需要更换墨盒226。此时,从中继器221的罐侧连接口223b的螺纹部228卸下从空的墨盒226延伸的第二通道227的顶端的螺母229,将第二通道227从罐侧连接口223b分离。之后,从罐外壳225a卸下空的墨盒226,将装满墨水的新墨盒226安装到罐外壳225a中,并将所述新墨盒226的第二通道227的顶端的螺母229螺合到中继器221的罐侧连接口223b的螺纹部228上,从而将第二通道227连接到罐侧连接口223b上。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简单地通过中继器221而将从墨盒226延伸的第二通道227连接到从记录头218延伸的第一管道224上或从该第一管道224分离。因此,能够简单可靠地进行管道224、227之间的分离及连接,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墨盒226的更换操作。此外,由于第二管道227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即使将墨盒226设置到装置机架212后方的任意的位置上,也能够相对于中继器221的罐侧连接口223b而简单地装卸第二管道227,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墨盒226的更换作业。此外,由于在第二管道227的顶端与中继器221的罐侧连接口223b的连接部分设置了阀机构231,并在分离该连接部分时阀机构231成封闭状态,因而在更换墨盒226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可获得如下优点。
设置于打印机211的装置机架212上的中继器221具有中继通路223,在该中继通路223的一端设置了头侧连接口223a,在另一端上设置了罐侧连接口223b。在该头侧连接口223a上连接记录头218,并在罐侧连接口223b上连接着罐225中的墨盒226。因此,能够将罐225和记录头218通过中继器221容易且可靠地连接起来,而不用对墨盒226进行加工、或制作连接用的接头。此外,能够在罐225和记录头218连接的状态下从罐225内经由中继通路223而向记录头218顺畅地供应墨水。从而,能够与打印机211的大小和形状等无关地使用大容量的罐225。此外,由于罐225不直接与记录头218连接,因而,不存在由于管道在罐225与记录头218之间延伸而不能关闭打印机21 1的上述罩子(图中没有示出)的问题。其结果,通过罩子能够有效地防止尘埃入侵到打印机211中、或外观变差。此外,如果将中继器221配置在安装部220内,则即使记录头218往复移动,也能够避免有过度的力作用在中继器221与记录头218之间的第一管道224等上。此外,由于不需要向打印机211的滑架215上搭载附加装置,因而滑架215的搭载重量不会因附加装置而变化很大,能够排除附加装置对滑架215的移动动作的坏影响。从而,可进行高质量的打印。
由于在中继器211上设置了多个中继通路223,因而能够应付向记录头218的多个喷嘴分别单独供应不同种类的墨水的情况。从而,能够将中继器221很好地用于喷墨式打印机221中。
由于在中继通路223的内部设置了过滤器236,因而能够在向记录头218供应的中途过滤掉墨水中含有的杂质等,从而能够事前防止记录头218的堵塞等事态的发生。
由于中继器221具有存储部237,因而,例如能够将中继器221的识别码、种类等属性预先设定在存储部237中来进行管理。因此,当将中继器221用于打印机211的墨水路径中时,能够有效地进行墨水种类等的管理。
在中继器221的罐侧连接口223b上设置了包含用于可装卸地安装到从罐225延伸的第二管道227上的螺母229等的结构。因此,能够简单地将第二管道227向罐侧连接口223b装卸,并能够良好地维持第二管道227连接在罐侧连接口223b上的状态。
在罐侧连接口223b上设置了在分离第二管道227时成封闭状态的阀机构231。因此,当进行伴随有第二管道227的分离的、罐225的更换等时候,能够防止墨水从罐侧连接口223b泄漏。
第一管道224及第二管道227由于由柔性管构成,因而容易跟随记录头218的移动而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管道224及第二管道227妨碍记录头218的移动和液体的供应。
在打印机211上设置了读取元件238和控制装置244,所述读取元件238和控制装置244构成了用于读取设置于中继器221上的存储部237的内容的读取装置。因此,通过使用读取元件238和控制装置244识别中继器221的属性,例如能够执行中继器221的安装状态的管理等。
用于安装中继器221的安装部220呈凹形,中继器221安装在该安装部220内。因此,中继器221不会过多地向装置机架212的外方突出,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打印机211的外观。
安装部220设置在打印机211的装置机架212的后部。因此,中继器221不会暴露在打印机211的前方,能够良好地保持打印机211的外观。
第二管道227由柔性管构成,并相对于罐侧连接口223b可装卸。因此,利用柔性管的弯曲或屈曲,可相对于罐侧连接口223b简单地装卸罐225,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罐225的更换作业,并能够将该罐225妥当地设置在打印机211外部的任意位置上。
接着,将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作为重点,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设置于装置机架212后部的凹形的安装部220中可拆卸地安装了中继器221。中继器221后面暴露在装置机架212的外部。在中继器221及安装部220上分别设置了彼此卡合的弹簧247及凹部246,以便将中继器221弹性支承在安装部220中。
具有开闭凸爪235的多个嵌合孔245相隔规定间隔而形成在安装部220中。从记录头218的阀单元219延伸的第一管道224连接在各个嵌合孔245上。如果将中继器221安装到装置机架212的安装部220中,则中继器221的各个头侧连接口223a与安装部220的嵌合孔245嵌合连接。即,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中继器221安装到安装部220中,头侧连接口223a嵌入所述嵌合孔245内并与第一管道224相连。在头侧连接口223a的外周面与嵌合孔245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图中没有示出的密封环等密封装置来防止墨水的泄漏。
在上述中继器221的头侧连接口223a与安装部220的嵌合孔245的连接部分,设置了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阀机构231结构大致相同的阀机构231。即,该阀机构231包括:形成在头侧连接口223a内的阀座232;与该阀座232可接离地相对配置的阀塞233;向阀座232弹压该阀塞233的弹簧234;以及为了移动阀塞233而设置在嵌合孔245内的开闭凸爪235。如果头侧连接口223a与嵌合孔245嵌合连接,则开闭凸爪235按压阀塞233,从而阀塞233离开阀座232。其结果,阀机构231成为开放状态。相反地,如果从嵌合孔245分离头侧连接口223a,则阀塞233通过弹簧234的弹压力而连接到阀座232上,阀机构231成为封闭状态。
如此,根据第八实施方式,通过相对于装置机架212的安装部220拆卸及安装中继器221,相对于从记录头218延伸的第一管道224能够简单地分离及连接从墨盒226延伸的第二管道227。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墨盒226的更换等。此外,当通过从安装部220拆下中继器221而从嵌合孔245分离头侧连接口223a时,由于阀机构231成封闭状态,因而能够防止更换墨盒226时墨水的泄漏。
因此,根据本第八实施方式,除了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优点之外,还可获得如下优点。
中继器221被构成为相对于安装部220可装卸,中继器221的头侧连接口223a被构成为相对于第一管道224可装卸。因此,通过相对于安装部220装卸中继器221,能够容易地进行罐225的更换等。
中继器221被构成为相对于打印机211的装置机架212可装卸,并在中继器221安装到装置机架212上的状态下,中继器221的头侧连接口223a与第一管道224连接。根据该结构,通过从装置机架212拆卸中继器221,能够简单地断开记录头218与罐225的连接,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罐225的更换等。
由于在中继器221安装到安装部220内的状态下中继器221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因而,通过握住中继器221的暴露部分,能够容易地装卸中继器221。
在第一管道224与中继器221的连接部分设置了当从中继器221分离第一管道224时成封闭状态的阀机构231。因此,当从装置机架211拆卸中继器221时,能够防止墨水泄漏。
此外,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下述的改变来具体实现。
在上述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中,在记录头218上设置了六个阀单元219,并在罐225中安装了六个墨盒226,但所述阀单元219和墨盒226的个数可以是任意个。
也可以将中继器221的安装部220从装置机架212的后部改到装置机架212的侧部或下部等其他位置上。
也可以用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上述第一管道224以及第二管道227的两端部分,并用柔性管形成这些两端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这样,能够加强第一管道224及第二管道227与中继器221的连接状态,并能够抑制由于气体透过柔性管而导致的墨水的变质。
也可以在墨盒226的出口部设置可在外部操作的阀机构。这样,例如当更换罐225时,能够封闭墨盒226的出口,防止墨水的泄漏。
代替加压泵的使用,也可以通过将墨盒226配置在比记录头218高的位置上,来利用水头差从墨盒226向记录头218供应墨水。
也可以将上述第七及第八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211替换为喷射墨水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以是用于喷射在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FED)等的制造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染料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用于喷射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的样品喷射装置。

Claims (43)

1.一种废液回收装置,被配置在液体喷射机构的外部来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液罐,该废液罐具有可与吸引泵的排出侧连接的连接口,其中所述吸引泵用于从设置于液体喷射机构上的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是多个连接口中的一个,所述吸引泵是多个吸引泵中的一个,废液罐的各个连接口可与吸引泵的排出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吸引泵的排出侧连接的所述连接口可从所述吸引泵的排出侧卸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设置在至少一部分由柔性管构成的管道的端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口上设置了封闭装置,该封闭装置在连接口与吸引泵的排出侧连接时开放连接口,并且在连接口从吸引泵的排出侧分离时封闭连接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装置由阀机构构成,该阀机构随着连接口与吸引泵的排出侧的连接及分离而开闭。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应液罐,在该供应液罐中贮存了供应给所述喷射头的供应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应液罐经由至少一部分由柔性管构成的另一管道而与所述喷射头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管道上设置了封闭装置,该封闭装置在供应液罐与喷射头相连时开放所述另一管道,并且在供应液罐与喷射头分离时封闭所述另一管道。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液罐和供应液罐被一体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液罐和供应液罐被可装卸地支承在一个框架上。
12.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体喷射机构,其具有从喷嘴喷射液体的喷射头、以及在喷射头不喷射液体的时期从该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的吸引泵;以及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液回收装置。
13.一种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游端及下游端的废液中继通路,在废液中继通路的上游端设置了泵侧连接口,该泵侧连接口与用于从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的吸引泵的排出侧连接,在废液中继通路的下游端设置了排出口,从该排出口排出被吸引泵吸引的液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口可装卸地与将被吸引泵吸引的液体作为废液回收的废液罐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上游端及下游端的供应液中继通路,在供应液中继通路的上游端设置了罐侧连接口,该罐侧连接口与贮存液体的供应液罐连接,在供应液中继通路的下游端设置了头侧连接口,该头侧连接口与用于喷射从供应液罐供应的液体的喷射头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从供应液罐延伸的管道可装卸地连接在所述罐侧连接口上。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侧连接口设置了阀机构,该阀机构在所述管道与罐侧连接口相连时开放该管道,并且在所述管道从罐侧连接口分离时封闭该管道。
18如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供应液中继通路内的过滤器。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废液中继通路和供应液中继通路设置在一个框架上。
20.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射液体的喷射头、和用于从该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的吸引泵,在所述吸引泵的排出侧经由管道而连接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中继器的泵侧连接口。
2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射液体的喷射头、和用于从该喷射头的喷嘴吸引液体的吸引泵,在所述吸引泵的排出侧经由管道而连接有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的泵侧连接口,在所述喷射头上经由管道而连接有所述中继器的头侧连接口。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头是用于一边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一边向打印介质喷射墨点的记录头。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的头侧连接口与喷射头之间的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由柔性管构成。
24.如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继器构成为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机架可装卸。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具有用于将中继器安装到机架上的凹形的安装部,在中继器安装到该安装部中的状态下,中继器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部。
27.如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继器的罐侧连接口设置了阀机构,该阀机构在从供应液罐延伸的管道与罐侧连接口相连时开放该管道,并且在所述管道从罐侧连接口分离时封闭该管道。
28.一种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游端及下游端的中继通路,在中继通路的上游端设置了罐侧连接口,该罐侧连接口与从贮存液体的罐延伸的管道连接,在中继通路的下游端设置了头侧连接口,该头侧连接口与从用于喷射由罐供应的液体的喷射头延伸的管道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通路是多个中继通路中的一个。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继通路内的过滤器。
31.如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与中继器的属性相关的数据的存储部。
32.如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侧连接口相对于从所述罐延伸的管道可装卸。
33.如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侧连接口设置了阀机构,该阀机构在从罐延伸的管道与罐侧连接口相连时开放该管道,并且在所述管道从罐侧连接口分离时封闭该管道。
34.如权利要求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侧连接口相对于从所述喷射头延伸的管道可装卸。
35.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目标喷射液体的喷射头和具有安装部的装置机架,在所述安装部上安装有权利要求28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器,在该中继器的头侧连接口上经由管道连接有喷射头。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喷射头连接到头侧连接口上的所述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由柔性管构成。
37.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读取装置,该读取装置用于读取设置于所述中继器上的存储部的内容。
38.如权利要求35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可装卸,当中继器安装在安装部上时,所述管道与中继器的头侧连接口连接。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呈凹形,在中继器安装到该安装部中的状态下,中继器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
40.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装置机架的后部。
41.如权利要求38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道与中继器的连接部分设置了阀机构,该阀机构在所述管道与中继器相连时开放头侧连接口,并且在所述管道从中继器分离时封闭头侧连接口。
42.如权利要求35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由管道而连接在所述中继器的罐侧连接口上的罐。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罐连接到罐侧连接口上的所述管道的至少一部分由柔性管构成,该管道相对于罐侧连接口可装卸。
CN 200580044516 2004-12-22 2005-12-20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Pending CN101087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2054A JP4400449B2 (ja) 2004-12-22 2004-12-22 廃液回収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372056/2004 2004-12-22
JP372055/2004 2004-12-22
JP372054/2004 2004-1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7690A true CN101087690A (zh) 2007-12-12

Family

ID=3673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44516 Pending CN101087690A (zh) 2004-12-22 2005-12-20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00449B2 (zh)
CN (1) CN101087690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069A (zh) * 2010-09-21 2012-05-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442070A (zh) * 2010-09-21 2012-05-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490464A (zh) * 2011-11-24 2012-06-13 富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字车机构
CN102555504A (zh) * 2012-02-28 2012-07-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打印机墨水回收装置及使用该回收装置的打印机
CN10299112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墨回收构件以及墨回收方法
CN105196706A (zh) * 2014-06-27 2015-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废液回收***
CN105980160A (zh) * 2014-02-07 2016-09-28 Sca纸巾法国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以及吸收性基片的制造方法
CN107042695A (zh) * 2016-01-14 2017-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667012A (zh) * 2015-04-30 2018-02-06 泛诺泰有限责任公司 在片材上定制印刷图像的喷墨印刷设备及有该设备的机器
CN107791701A (zh) * 2016-08-29 2018-03-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0744930A (zh) * 2019-11-12 2020-02-04 联想万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喷墨一体机
CN113226775A (zh) * 2018-12-28 2021-08-06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染色装置,刺绣机和维护设备
US11913152B2 (en) 2018-12-28 2024-02-27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dyeing apparatus, embroidery machine, and maintenance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6622B2 (ja) 2011-09-09 2016-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464338B2 (en) * 2016-10-17 2019-11-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leaning apparatus, and cleaning method
JP6834336B2 (ja) * 2016-10-17 2021-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洗浄装置および洗浄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2070B (zh) * 2010-09-21 2015-09-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442070A (zh) * 2010-09-21 2012-05-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442069A (zh) * 2010-09-21 2012-05-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442069B (zh) * 2010-09-21 2015-07-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回收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99112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墨回收构件以及墨回收方法
CN102991128B (zh) * 2011-09-09 2015-02-18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墨回收构件以及墨回收方法
CN102490464A (zh) * 2011-11-24 2012-06-13 富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字车机构
CN102555504A (zh) * 2012-02-28 2012-07-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打印机墨水回收装置及使用该回收装置的打印机
CN105980160A (zh) * 2014-02-07 2016-09-28 Sca纸巾法国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以及吸收性基片的制造方法
CN105196706A (zh) * 2014-06-27 2015-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废液回收***
CN105196706B (zh) * 2014-06-27 2018-07-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液体喷射装置以及废液回收***
CN107667012A (zh) * 2015-04-30 2018-02-06 泛诺泰有限责任公司 在片材上定制印刷图像的喷墨印刷设备及有该设备的机器
CN107667012B (zh) * 2015-04-30 2021-01-12 泛诺泰有限责任公司 在片材上定制印刷图像的喷墨印刷设备及其自动机器
CN107042695A (zh) * 2016-01-14 2017-08-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042695B (zh) * 2016-01-14 2018-11-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7791701A (zh) * 2016-08-29 2018-03-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3226775A (zh) * 2018-12-28 2021-08-06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染色装置,刺绣机和维护设备
CN113226775B (zh) * 2018-12-28 2022-11-22 株式会社理光 液体排出装置,染色装置,刺绣机和维护设备
US11913152B2 (en) 2018-12-28 2024-02-27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dyeing apparatus, embroidery machine, and maintenance device
CN110744930A (zh) * 2019-11-12 2020-02-04 联想万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喷墨一体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75747A (ja) 2006-07-06
JP4400449B2 (ja) 2010-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7690A (zh) 废液回收装置、中继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KR100923807B1 (ko) 폐액 회수 장치, 중계기 및 액체 분사 장치
CN102114732B (zh)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CN106604824B (zh) 用于喷墨打印的自密封过滤模块
JP441584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7097527B (zh) 记录装置
JP2007125825A (ja) 記録液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51158A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20200307244A1 (en)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CN209492293U (zh) 墨罐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JP4415848B2 (ja) 中継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483961B2 (ja) 記録装置
CN101151161A (zh) 液体容器
JP287852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312677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30258003A1 (en)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apparatus
CN1586893A (zh) 一种供墨器及打印机墨盒
JP2018065301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回収部
KR20060007968A (ko) 무전원 정압 대용량 잉크 공급장치
CN108778761A (zh) 具有可移除的双工装置的打印双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21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