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9733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9733U
TWM479733U TW102210879U TW102210879U TWM479733U TW M479733 U TWM479733 U TW M479733U TW 102210879 U TW102210879 U TW 102210879U TW 102210879 U TW102210879 U TW 102210879U TW M479733 U TWM479733 U TW M47973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bsorbent article
region
sk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10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tsuo Shimamoto
Tsuyoshi Kimura
Shinsuke Nagahar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M479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9733U/zh

Link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
先前,已知有如下情況:於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為了提高防漏性或穿戴性,而於其肌膚對向面側形成正面片材及吸收體朝向背面片材側一體地凹陷而成之槽。又,作為經期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具備包含液體保持性之吸收體之本體、及分別配置於該本體之沿著縱向之兩側部之一對立體褶皺者。又,亦已知有如下技術:以如上所述之槽為起點,或者利用立體褶皺之收縮力,使吸收性物品之一部分向肌膚對向面側彎曲,使其彎曲部貼合於穿著者之身體而實現防漏。
於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2-291806號公報中記載有如下內容:於吸收性物品之肌膚對向面且吸收性物品之縱向之前端部區域及/或後端部區域,跨過縱向中心線而於兩側分別形成隨著向吸收性物品之端緣側行進而逐漸向該縱向中心線接近之線狀壓紋(槽)。根據專利文獻1,藉由於穿著時自短褲側受到微小之擠壓力,而吸收性物品中之位於較上述線狀壓紋更為縱向外側之前端部及/或後端部以沿著短褲(穿著者之身體)之曲線形狀之形狀彎折,俯視時成為以沿著短褲形狀之方式彎曲之形狀,因此,與身體之密接度提高而可防止前後洩漏。
又,於日本專利特開2003-180734號公報中記載有如下內容:就提高對於身體之貼合性並且有效地防止前漏之觀點而言,於在肌膚對 向面側之兩側部沿著縱向之前後遍及特定區間具備藉由彈性伸縮構件之收縮力而向肌膚對向面側立起之立體褶皺的吸收性物品中,使該立體褶皺之立起區間之大致中心點位於較吸收性物品中之體液排出部位更為前方側,藉由該彈性伸縮構件之收縮力而使吸收性物品之前端部分呈曲線狀立起。
本創作係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具備形成肌膚對向面之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膚對向面之背面片材及介於兩片材間之吸收體的本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及與其正交之橫向,且於縱向上包含穿著時與穿著者之***部對向配置之***部對向部、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腹側之前方部、及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背側之後方部。於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本體之肌膚對向面,作為上述正面片材及上述吸收體朝向上述背面片材側一體地凹陷而成之線狀之槽,形成有於縱向上延伸之一對縱槽、及自該縱槽之縱向前端起連續地朝著橫向內側延伸之橫槽。於上述本體之沿著縱向之左右兩側部設置有至少於上述***部對向部中於穿著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立起之一對立體褶皺,該立體褶皺包含基壁部、及連接於該基壁部之上端部且彈性構件以伸長狀態沿著縱向配置之彈性伸縮部而構成。上述彈性伸縮部係自上述基壁部之上端部向橫向外側突出,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內側緣連接於該上端部,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外側緣未與上述吸收性物品之其他構成構件接合而形成自由側緣。於上述前方部及上述後方部分別存在上述立體褶皺之縱向之端部中之上述彈性伸縮部接合於上述本體而其伸縮性受到阻礙的非伸縮區域、及位於較該非伸縮區域更為縱向內側之該彈性伸縮部之伸縮性未受到阻礙的伸縮區域。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非伸縮區域與上述伸縮區域之邊界係於縱向上位於與上述橫槽之縱向前端相同之位置 或較該橫槽之縱向前端更為縱向後側之位置上。
1‧‧‧衛生棉
2‧‧‧正面片材
2a‧‧‧肌膚對向面
3‧‧‧背面片材
3b‧‧‧非肌膚對向面
4‧‧‧吸收體
4a‧‧‧肌膚對向面
5‧‧‧本體
6‧‧‧側翼部
7‧‧‧護翼部
8‧‧‧後方翼部
10‧‧‧立體褶皺
11‧‧‧基壁部
11a‧‧‧上端部
12‧‧‧彈性伸縮部
12A、12B‧‧‧非伸縮區域
12C‧‧‧伸縮區域
12D‧‧‧邊界
12E‧‧‧邊界
12p‧‧‧內側緣
12q‧‧‧外側緣
13‧‧‧接合部
14‧‧‧立起部
15‧‧‧彈性構件
16‧‧‧旁側片材
21‧‧‧凹部
41‧‧‧***部對向中高區域
41a‧‧‧***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前端
41b‧‧‧***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
42‧‧‧後方中高區域
45‧‧‧下層吸收體
46‧‧‧前側上層吸收體
47‧‧‧後側上層吸收體
48‧‧‧凹部
51‧‧‧縱槽
51a、52a‧‧‧縱向前端
52‧‧‧橫槽
52A‧‧‧橫槽
52B‧‧‧橫槽
53‧‧‧彎曲槽
53b‧‧‧頂部
54‧‧‧彎曲槽
54b‧‧‧頂部
55‧‧‧彎曲槽
55b‧‧‧頂部
A‧‧‧前方部
A1‧‧‧前端側區域
B‧‧‧***部對向部
C‧‧‧後方部
L1‧‧‧第1彎摺線
L2‧‧‧第2彎摺線
P‧‧‧分開距離
Q‧‧‧立起高度
S‧‧‧凹陷部
T‧‧‧虛擬延長線
W‧‧‧分開距離
X‧‧‧縱向
Y‧‧‧橫向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作為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之一實施形態之經期衛生棉之肌膚抵接面側(正面片材側)的平面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之I-I線剖面之剖面圖。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之II-II線剖面之剖面圖。
圖4(a)~圖4(e)分別為模式性地表示吸收性物品之前方部中之縱槽及橫槽之配置形態的平面圖。
圖5係模式性地表示圖1所示之衛生棉之自然狀態下之前方部的立體圖。
圖6係將圖1所示之衛生棉之前方部之一部分斷裂而模式性地表示之平面圖。
日本專利特開2002-291806號公報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中,除形成於前方部與***部對向部之邊界或其附近之作為所謂之防漏槽之弧狀壓紋(日本專利特開2002-291806號公報之圖1中符號8A所示之部分)以外,另外於較該壓紋8A更為縱向前側之部位形成俯視時字狀之上述線狀壓紋,藉由該線狀壓紋使吸收性物品之前端部於穿著時強制性地以沿著短褲形狀之方式彎曲,因此,上述彎曲之前端部整體上較硬而運動之自由度較低,不能認為對於身體之貼合性充分,其結果,於防前漏性之方面有改良之餘地。又,於日本專利特開2003-180734號公報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中,於呈曲線狀立起之該吸收性物品之前端部分之肌膚對向面形成有俯視時朝向該吸收性物品之縱向前端凸出之大致U字狀之壓紋(槽),但該壓紋之形成位置於與立體褶皺之關係中不恰當,因此,不能認為呈曲線狀立起之前端部分之對於身體之貼合性充分,很難認為可有效地防止前漏。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可有效地防止前漏之吸收性物品。
本創作係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具備形成肌膚對向面之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膚對向面之背面片材及介於兩片材間之吸收體的本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及與其正交之橫向,且於縱向上包含於穿著時與穿著者之***部對向配置之***部對向部、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腹側之前方部、及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背側之後方部,於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本體之肌膚對向面,作為上述正面片材及上述吸收體朝向上述背面片材側一體地凹陷而成之線狀之槽,形成有於縱向上延伸之一對縱槽、及自該縱槽之縱向前端起連續地朝著橫向內側延伸之橫槽,於上述本體之沿著縱向之左右兩側部設置有至少於上述***部對向部中於穿著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立起之一對立體褶皺,該立體褶皺包含基壁部、及連接於該基壁部之上端部且彈性構件以伸長狀態沿著縱向配置之彈性伸縮部而構成,上述彈性伸縮部自上述基壁部之上端部向橫向外側突出,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內側緣連接於該上端部,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外側緣未與上述吸收性物品之其他構成構件接合而形成自由側緣,於上述前方部及上述後方部分別存在上述立體褶皺之縱向之端部中之上述彈性伸縮部接合於上述本體而其伸縮性受到阻礙的非伸縮區域、及位於較該非伸縮區域更為縱向內側之該彈性伸縮部之伸縮性未受到阻礙的伸縮區域,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非伸縮區域與上述伸縮區域之邊界係於縱向上位於與上述橫槽之縱向前端相同之位置或較該橫槽之縱向前端更為縱向後側之位置上。
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可有效地防止前漏。
以下,針對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根據作為其較佳之一實施形態之經期衛生棉參照圖式而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係如圖1~圖3所示,包含具備形成肌膚對向面之正面片材2、形成非肌膚對向 面之背面片材3及介於兩片材2、3間之吸收體4的本體5,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X及與其正交之橫向Y。
若進一步進行說明,則衛生棉1係於縱向X上包含穿著時與穿著者之***部對向配置之***部對向部B、穿著時配置於較***部對向部B更靠穿著者之腹側(前側)之前方部A、及穿著時配置於較***部對向部B更靠穿著者之背側(後側)之後方部C。此處言及之「穿著時」係指維持通常之恰當之穿著位置(該吸收性物品之正確之穿著位置)之狀態,而不包括吸收性物品處於自該穿著位置偏移之狀態之情形。衛生棉1(本體5)係於如圖1所示之俯視時形成於一方向(縱向X)上較長之形狀而實質上為縱長。
再者,於本說明書中,肌膚對向面係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例如本體5)中之於吸收性物品之穿著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之面,非肌膚對向面係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中之於吸收性物品之穿著時朝向與肌膚側相反側(穿衣側)的面。又,縱向X與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之沿著長邊之方向(長度方向)一致,橫向Y與吸收性物品或其構成構件之寬度方向一致。
又,於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中,***部對向部係於如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般包含護翼部之情形時,通常為於吸收性物品之縱向(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圖中之X方向)上包含護翼部之區域(由護翼部之縱向一側之根部部分與另一側之根部部分夾住之區域)。不包含護翼部之吸收性物品中之***部對向部係與針對吸收性物品摺疊成單個包裝形態時產生之於橫向(吸收性物品之寬度方向、圖中之Y方向)上橫穿該吸收性物品之2根彎摺線(圖1中,符號L1所示之第1彎摺線及符號L2所示之第2彎摺線)自該吸收性物品之縱向之前端數起由第1彎摺線與第2彎摺線包圍之區域相同或較該區域窄的區域。又,於吸收性物品之縱向之長度較長而產生3根彎摺線之情形時,為與自吸收性物 品之縱向之前端數起由第1彎摺線與第2彎摺線包圍之區域或自該前端數起由第1摺線與第3彎摺線(未圖示)包圍之區域相同或較該區域窄的區域。
正面片材2之沿著縱向X之兩側緣係如圖2所示,位於與吸收體4之沿著縱向X之兩側緣於橫向Y上相同之位置或較吸收體4之沿著縱向X之兩側緣更為橫向Y之內側之位置上,正面片材2收納於由吸收體4之沿著縱向X之兩側緣夾著之區域內。吸收體4之沿著縱向X之側緣係吸收體4中於橫向Y上最突出之緣,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下述之下層吸收體45之沿著縱向X之側緣。另一方面,背面片材3係如圖2及圖3所示,被覆吸收體4之非肌膚對向面之整個區域,進而自吸收體4之沿著縱向X之兩側緣向橫向Y之外側延伸,而與下述之旁側片材16一併形成側翼部6。
側翼部6係如圖1所示,於***部對向部B中朝向橫向Y之外側大幅度突出,藉此,於本體5之沿著縱向X之左右兩側延伸設置有一對護翼部7、7。又,側翼部6於後方部C中亦朝向橫向Y之外側大幅度突出,藉此,於本體5之沿著縱向X之左右兩側延伸設置有一對後方翼部8、8。又,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係如圖1所示,自吸收體4之縱向X之前端及後端分別向縱向X之外側延伸,於其等之延伸部中,藉由接著劑、熱密封、超音波密封等公知之接合手段相互接合而形成端封部。
本體5之非肌膚對向面(背面片材3之非肌膚對向面3b)係於穿著時朝向短褲之褲襠部等穿衣側。於非肌膚對向面3b設置有用以將衛生棉1固定於短褲等穿衣之褲襠部之黏著部(未圖示)。又,於一對護翼部7、7之非肌膚對向面設置有用以將該護翼部7固定於短褲等穿衣之外表面(非肌膚對向面)之黏著部(未圖示)。又,一對後方翼部8、8係於衛生棉1之穿著時配置於穿衣之內表面(肌膚對向面)上者,且於其非 肌膚對向面設置有黏著部(未圖示)。該等黏著部係藉由於特定部位塗佈熱熔黏著劑而設置,於衛生棉1之使用前由包含薄膜、不織布、紙等之未圖示之剝離片材被覆。
吸收體4係如圖1及圖2所示,包含其橫向Y之中央部之厚度較其周圍區域厚且向肌膚對向面側(正面片材2側)突出之中高部,該中高部包含經過***部對向部B且於縱向X上延伸之***部對向中高區域41。本實施形態中之中高部除包含***部對向中高區域41以外,進而包含位於較該***部對向中高區域41更為縱向X之後側之後方中高區域42。後方中高區域42形成為面積小於***部對向中高區域41。
更具體而言,吸收體4包含如下各部:下層吸收體45,其於俯視時為角帶有弧度之大致矩形形狀且自前方部A經由***部對向部B遍及後方部C而延伸;前側上層吸收體46,其橫向Y之長度較下層吸收體45短而為所謂之窄幅且於***部對向部B中配置於下層吸收體45之橫向Y之中央部之肌膚對向面上;及後側上層吸收體47,其寬度較下層吸收體45窄且於後方部C中配置於下層吸收體45之橫向Y之中央部之肌膚對向面上。***部對向中高區域41係由前側上層吸收體46及下層吸收體45中之位於前側上層吸收體46之下方之部分所形成,後方中高區域42係由後側上層吸收體47及下層吸收體45中之位於後側上層吸收體47之下方之部分所形成。上層吸收體46、47各自於俯視時為角帶有弧度之大致矩形形狀,且使其長度方向與下層吸收體45之縱向X一致而配置於下層吸收體45上。形成***部對向中高區域41之2個吸收體45、46之間、形成後方中高區域42之2個吸收體45、47之間、以及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上層吸收體46、47)與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之間亦可分別藉由接著劑而接合。
如圖1~圖3所示,於本體5之沿著縱向X之左右兩側部設置有至少於***部對向部B中於穿著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立起的一對立體 褶皺10、10。各立體褶皺10包含基壁部11、及連接於該基壁部11之上端部11a且彈性構件15以伸長狀態沿著縱向X配置之彈性伸縮部12而構成。
若進一步對立體褶皺10進行說明,則立體褶皺10除包含彈性構件15以外,進而包含於縱向X上具有固定寬度之1片旁側片材16而構成,旁側片材16係如圖2及圖3所示,以具有於基壁部11及其上端部11a連設有彈性伸縮部12之形狀之方式翻折。因此,翻折旁側片材16而形成之立體褶皺10係如圖2及圖3所示,於基壁部11及彈性伸縮部12中成為雙層構造。構成該雙層構造之旁側片材16、16間藉由未圖示之接著劑而接合。
基壁部11包含立起部14,該立起部14於吸收體4之上方接合於本體5之肌膚對向面(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2a),且如圖2所示,以其接合部13為起點於穿著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立起。基壁部11中之立起部14以外之部分係沿著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之沿著縱向X之側緣捲下,進而自吸收體4之該側緣向橫向Y之外側延伸,其延伸部藉由接著劑或熱密封等公知之接合手段而接合於背面片材3中之自吸收體4之該側緣起之延伸部。基壁部11(立起部14)與正面片材2之接合部13係於俯視時為線狀,且沿著縱向X遍及立體褶皺10之大致全長而延伸。接合部13係塗佈熱熔接著劑等接著劑而形成。線狀之接合部13既可為沿著縱向X連續地塗佈接著劑而成之連續線,或者,亦可為不連續地塗佈接著劑而成之虛線,又,亦可為直線,亦可為曲線。本實施形態中之線狀之接合部13為直線且為連續線。
彈性伸縮部12係如圖2及圖3所示,自基壁部11(立起部14)之上端部11a向橫向Y之外側突出。彈性伸縮部12之沿著縱向X之內側緣12p連接於基壁部11之上端部11a,彈性伸縮部12之沿著縱向X之外側緣12q未與衛生棉1之其他構成構件接合而形成自由側緣。
藉由於縱向X上延伸之複數根(本實施形態中為4根)彈性構件15以伸長狀態接合固定於旁側片材16而對彈性伸縮部12賦予伸縮性,其伸縮方向與縱向X一致。彈性伸縮部12(下述之伸縮區域12C)係至少遍及***部對向部B之縱向X之全長,於本實施形態中,亦進一步遍及後方部C及前方部A各自之靠近***部對向部B之部分。彈性構件15係以伸長狀態配置於構成彈性伸縮部12之2片旁側片材16、16之間,且藉由未圖示之接著劑而接合於兩旁側片材16、16。彈性伸縮部12係藉由於縱向X上延伸之複數根彈性構件15於橫向Y上隔開特定間隔而配置,而如圖1~圖3所示形成為面狀,該面狀之部分(彈性伸縮部12之上表面)抵接於衛生棉1之穿著者之肌膚。
關於彈性伸縮部12之寬度(內側緣12p與外側緣12q之間之長度),就貼合性及防漏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mm以上,進而較佳為10mm以上,而且,較佳為25mm以下,進而較佳為2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5mm以上25mm以下,進而較佳為10mm以上20mm以下。又,關於彈性伸縮部12中之彈性構件15之根數,就能夠使彈性伸縮部12之上表面呈面狀抵接於穿著者之肌膚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根以上,進而較佳為2根以上6根以下。
如圖1所示,於前方部A及後方部C分別存在立體褶皺10之縱向X之端部中之彈性伸縮部12接合於本體5而其伸縮性受到阻礙的非伸縮區域(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後側之非伸縮區域12B)、及位於較該非伸縮區域12A、12B更為縱向內側的彈性伸縮部12之伸縮性未受到阻礙(彈性伸縮部12未接合於本體5)之伸縮區域12C。伸縮區域12C位於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與後側之非伸縮區域12B之間,且至少遍及***部對向部B之縱向X之全長而連續。於圖3中表示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之沿著橫向Y之模式性之剖面圖。如圖3所示,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係藉由接著劑或熱密封等公知之接合手段於構成本體5之正面片 材2上將彈性伸縮部12與基壁部11一併接合而形成。再者,雖未圖示,但後側之非伸縮區域12B亦與圖3所示之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同樣地構成。
衛生棉1係藉由本體5之沿著縱向X延伸之左右一對立體褶皺10之彈性伸縮部12、12分別於縱向X之前後端部接合於本體5而形成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及後側之非伸縮區域12B,而於自然狀態下於兩非伸縮區域12A、12B間彎曲。衛生棉1係藉由彈性伸縮部12之收縮而縱向X之整體形狀於自然狀態下向肌膚抵接面側(正面片材2側)呈凹狀彎曲。
如圖1所示,於本體5之肌膚對向面(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2a),作為正面片材2及吸收體4朝向背面片材3側一體地凹陷而成之線狀之槽,形成有於縱向X上延伸之一對縱槽51、51、及自該縱槽51之縱向前端51a起連續地朝著橫向內側延伸之橫槽52。此處,關於「線狀」,槽(凹陷部)之形狀於俯視時並不限定於直線,亦包括曲線,各線既可為連續線,亦可為虛線。橫槽52位於本體5(衛生棉1)之縱向X之最前方,於較橫槽52更為縱向X之前側之部位未形成上述線狀之槽(正面片材2及吸收體4朝向背面片材3側一體地凹陷而成之槽)。
此處,對於「橫槽自縱槽之縱向前端起連續」,包括下述形態I及Ⅱ兩種形態。本實施形態係如圖1所示,具備下述形態I,橫槽52係遍及一對縱槽51、51之縱向前端51a、51a間而連續。
.形態I:一對縱槽51、51與橫槽52於該縱槽51之縱向前端51a連接之形態。
.形態Ⅱ:一對縱槽51、51與橫槽52雖未連接,但使橫槽52朝著橫向Y之外側虛擬地延長之情形時其虛擬延長線通過一對縱槽51、51各自之縱向前端51a的形態。
於圖4(a)~圖4(e)中例示縱槽及橫槽之配置形態。圖4(a)~圖4(c) 所示之配置形態於一對縱槽51、51與橫槽52未連接之方面均共通。圖4(a)所示之形態係使橫槽52朝著橫向Y之外側虛擬地延長之情形時之其虛擬延長線T通過一對縱槽51、51各自之縱向前端51a,相當於上述形態Ⅱ而可包含於本創作中。相對於此,圖4(b)及圖4(c)所示之形態係橫槽52之虛擬延長線T均未通過一對縱槽51、51各自之縱向前端51a,不相當於上述形態Ⅱ而在本創作之範圍外。
於如圖4(a)所示般縱槽51、51與橫槽52未連接之情形時,就更確實地形成下述之凹陷部S之觀點而言,縱槽51之縱向前端51a與位於該縱向前端51a附近之橫槽52之端部(虛擬延長線T之起始點)於橫向Y上之分開距離W(參照圖4(a))較佳為50mm以內,進而較佳為10mm以內。
又,橫槽52並不限定於如圖1所示之1根連續線,亦可如圖4(d)所示包含左右一對橫槽52A、52A而構成,或者,亦可如圖4(e)所示之橫槽52B般為虛線狀。於圖4(d)所示之形態中,一對橫槽52A、52A中之一個與另一個未連接,於該一個與另一個之間形成有正面片材2及吸收體4未朝向背面片材3側一體地凹陷之非凹陷部。圖4(e)中如橫槽52B般之虛線狀之槽可藉由例如使複數個壓紋部於一方向(槽之線狀方向)上隔開特定間隔地配置而形成。
如圖1所示,一對縱槽51、51分別自前方部A經過***部對向部B遍及後方部C,沿著***部對向中高區域41及後方中高區域42而於縱向X上連續,除於前方部A與***部對向部B之邊界附近朝著橫向Y之內側變細之部分以外,形成連續之直線狀,縱槽51整體上為大致直線狀。橫槽52位於前方部A,且於俯視時朝向本體5(衛生棉1)之縱向X之前端呈凸狀彎曲。橫槽52之縱向前端(橫槽52之縱向X之前端)52a位於本體5之橫向Y之中央。橫槽52係其整體位於較一對縱槽51、51各自之縱向前端51a更為縱向X之前側。
又,如圖1所示,前方部A中之彈性伸縮部12之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與伸縮區域12C之邊界12D係於縱向X上位於與橫槽52之縱向前端52a相同之位置或較縱向前端52a更為縱向X之後側之位置上。即,橫槽52係於縱向X上位於與邊界12D相同之位置或較邊界12D更為縱向X之前側之位置上。再者,於一對立體褶皺10、10各自之邊界12D之縱向X之位置互不相同之情形時,兩邊界12D、12D中之相對地位於縱向X之前側之邊界12D於縱向X上位於與橫槽52之縱向前端52a相同之位置或較縱向前端52a更為縱向X之後側之位置上即可。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上述槽,如圖1所示,除縱槽51及橫槽52以外,進而自本體5之縱向X之前側朝向後側依序形成有俯視時朝向本體5(衛生棉1)之縱向X之後端呈凸狀彎曲之3個彎曲槽53、54、55。彎曲槽53、54、55係使其等之凸出之頂部53b、54b、55b與橫槽52之縱向前端52a(即本體5之橫向Y之中央)一致並於縱向X上隔開特定間隔而形成。彎曲槽53形成於***部對向中高區域41與後方中高區域42之間,彎曲槽54係以包圍後方中高區域42之縱向X之後端側之方式形成,彎曲槽55位於本體5(衛生棉1)之縱向X之最後方。***部對向中高區域41係由一對縱槽51、51、橫槽52及彎曲槽53包圍。彎曲槽53、54未與一對縱槽部51、51連接,相對於此,彎曲槽55與一對縱槽51、51分別連接,該等槽51、55及橫槽52係於其等之端部連接而形成環狀之槽,***部對向中高區域41(前側上層吸收體46)及後方中高區域42(後側上層吸收體47)位於上述環狀之槽中。
於上述之槽51~55中,正面片材2及吸收體4藉由熱熔合等而一體化。槽51~55可藉由伴隨熱或不伴隨熱之壓紋、或者超音波壓紋等壓紋加工按照常用方法而形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衛生棉1(本體5)係於自然狀態(未使配置於衛生棉1之彈性構件伸長之狀態)下,如圖5所示,於衛生棉1(本體5)中之 位於橫槽52至縱向X之前側之前端側區域A1之橫向Y之中央區域包含自肌膚對向面(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2a)朝向非肌膚對向面(背面片材3之非肌膚對向面3b)凹陷之凹陷部S。即,於衛生棉1(本體5)之前端側區域A1中,其橫向Y之左右兩側部側以相對於由其等左右兩側部夾著之靠近橫向Y之中央之區域(以下稱為中央區域)而位於肌膚對向面側(正面片材2側)之方式變形,作為其變形之結果,中央區域凹陷而形成凹陷部S。再者,於圖5中,如凹陷部S之邊界線般記載之大致八字狀之一對彎曲線係用以體現凹陷部S及其周邊之立體形狀之描線,其並非如本創作之線狀之槽般有意圖地形成者,且如上所述之彎曲線實際上不一定形成。前端側區域A1包含正面片材2、背面片材3及介於兩片材2、3間之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而構成,凹陷部S亦與之同樣地構成。該凹陷部S柔軟地貼合於穿著者之身體之前側(腹側),且形成袋狀之構造,藉此,可有效地防止前漏。
對於凹陷部S之形成,立體褶皺10(彈性伸縮部12)與形成於前方部A之作為線狀之槽之一對縱槽51、51及橫槽52如下所述發揮極大之作用。首先,於衛生棉1之穿著時,藉由於縱向X上具有伸縮性之彈性伸縮部12、12之縱向X之拉伸力,而至少於***部對向部B中,如圖2所示,基壁部11(立起部14)以接合部13為起點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立起。上述基壁部11立起時,橫槽52作為容易使本體5於該部分向正面片材2側彎折之可撓軸而發揮作用。又,如上所述,一對彈性伸縮部12、12分別具有自基壁部11之上端部11a向橫向Y之外側突出之形狀(構成彈性伸縮部12之旁側片材16向橫向Y之外側彎折之外折形狀),因此,基壁部11立起時,一對彈性伸縮部12、12各自之外側緣12q(自由側緣)朝著橫向Y之內側被有力地拉伸。藉此,一對縱槽51、51、尤其是縱向前端51a、51a及其附近朝著橫向Y之內側被拉伸,其拉伸力作用於橫槽52。如此般之彈性伸縮部12與縱槽51及橫槽52之朝 著橫向內側之連動動作係如下述般,橫槽52於與彈性伸縮部12之關係中恰當地配置之後才開始體現。如此般,立體褶皺10之基壁部11立起時,橫槽52作為可撓軸而發揮作用,並且對於位於該橫槽52之附近之一對縱槽51、51各者,因彈性伸縮部12之外折形狀而朝著橫向Y之內側拉伸該縱槽51之力發揮作用,因此,如圖5所示,本體5之前端側區域A1於前方橫槽52或其附近向正面片材2側彎折而彎曲,自一對縱槽之縱向前端51a、51a之頂端部起於縱向X之前側形成凹陷部S。
如上所述,對於凹陷部S之形成,一對彈性伸縮部12、12各自必需具有自基壁部11之上端部11a向橫向Y之外側突出之形狀(外折形狀),因此,於彈性伸縮部12具有外折形狀以外之其他形狀之情形時,難以形成凹陷部S。例如,於彈性伸縮部包含自基壁部之上端部向橫向之外側突出之外側彈性伸縮部及向內側突出之內側彈性伸縮部,且於如圖2所示之沿著橫向之剖面觀察時,以與基壁部之立起部相配合地形成T字狀之方式立起之情形時,難以產生上述之朝著橫向Y之內側拉伸縱槽51(橫槽52)之拉伸力,因此,難以形成凹陷部S。
又,如上所述,對於凹陷部S之形成,縱槽51及橫槽52亦必需於與彈性伸縮部12之關係中恰當地配置,具體而言,前方部A中之彈性伸縮部12之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與伸縮區域12C之邊界12D必需於縱向X上位於與橫槽52之縱向前端(橫槽52之凸出之頂部)52a相同之位置或較縱向前端52a更為縱向X之後側之位置上。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邊界12D係於縱向X上位於與橫槽52之縱向前端52a相同之位置上。若邊界12D於縱向X上位於較橫槽52之縱向前端52a更為縱向X之前側,則難以體現上述之彈性伸縮部12與縱槽51及橫槽52之朝著橫向Y之內側之連動動作,而難以形成凹陷部S。
於前側之非伸縮區域12A與伸縮區域12C之邊界12D於縱向X上位於較橫槽52之縱向前端52a更為縱向X之後側之情形時,邊界12D與橫 槽52之縱向前端52a之縱向X上之分開距離較佳為10mm以內,進而較佳為5mm以內。
於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中之位於前端側區域A1(位於橫槽52至縱向X之前側之區域)之部分形成有於橫向Y上延伸之可撓軸。於橫向Y上延伸之可撓軸係容易使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於該部分於縱向X上彎折而更確實地形成凹陷部S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中之橫槽52之形成部分(橫槽52)作為可撓軸而發揮功能。
再者,作為上述可撓軸之形成方法,如本實施形態般,可列舉i)藉由壓紋加工等於吸收體形成槽並將上述槽設為可撓軸之方法,除此以外,例如,可列舉ii)於吸收體形成狹縫或窄幅之缺損部、切痕等並將其等設為可撓軸之方法、iii)於吸收體呈連續線或斷續線狀形成使構成材料減少之部分並將上述部分設為可撓軸之方法等,於本創作中,可組合使用該等方法中之1個或2個以上。
作為可撓軸而發揮功能之橫槽52之深度較佳為1mm以上,進而較佳為2mm以上,而且,較佳為10mm以下,進而較佳為5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1mm以上10mm以下,進而較佳為2mm以上5mm以下。再者,橫槽52之深度係指自正面片材2中之未凹陷之肌膚抵接面2a起之橫槽52之凹陷深度。
再者,本創作之槽之各部之尺寸(寬度、深度等)亦可以肉眼使用規尺等進行測定,但較佳為使用設置有高速.高精度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雷射位移計之高精度形狀測定系統KS-1100(基恩斯公司製造)而進行測定。測定間距設為5μm且移動速度設為10cm/s,以包括正面片材中之未凹陷之肌膚對向面及測定對象之槽之全部之方式指定測定範圍而進行測定。使用上述KS-1100附屬之形狀解析應用程式KS-Analyzer(基恩斯公司製造)而對測定所得之 資料進行解析,藉此,可算出槽之各部之尺寸。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部對向中高區域41(前側上層吸收體46)之縱向後端41b位於較後方部C中之立體褶皺10(彈性伸縮部12)之非伸縮區域12B與伸縮區域12C之邊界12E更為縱向X之前側,且***部對向中高區域41之縱向後端41b與後方部C中之邊界12E之分開距離P(參照圖1)較立體褶皺10之立起高度Q(參照圖2)長。此處,所謂「立體褶皺之立起高度」,係指衛生棉1之自然狀態下之彈性伸縮部12之外側緣12q(自由側緣)距離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2a(形成有中高區域之情形時上述中高區域中之肌膚對向面)之高度。於立體褶皺10之立起高度局部不同之情形時,立起高度Q係該立起高度最大之部分中之其最大立起高度。藉由衛生棉1具備上述構成,而立體褶皺10容易立起,因此,可更確實地發揮立體褶皺10之防漏效果,並且凹陷部S之形成變得更容易。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所示,***部對向中高區域41(前側上層吸收體46)之縱向前端41a位於較前方部A中之立體褶皺10(彈性伸縮部12)之非伸縮區域12A與伸縮區域12C之邊界12D更為縱向X之後側。藉由衛生棉1具備上述構成,與上述之因採用***部對向中高區域41之縱向後端41b與邊界12E之特定之位置關係而產生之作用效果相結合,更確實地發揮立體褶皺10之立起性及由此產生之防漏效果,並且凹陷部S之形成變得更容易。
***部對向中高區域41之縱向後端41b與後方部C中之邊界12E之分開距離P(參照圖1)較佳為5mm以上,進而較佳為10mm以上,而且,較佳為100mm以下,進而較佳為6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5mm以上100mm以下,進而較佳為10mm以上60mm以下。
立體褶皺10之立起高度Q(參照圖2)較佳為1mm以上,進而較佳為2mm以上,而且,較佳為40mm以下,進而較佳為35mm以下,更 具體而言,較佳為1mm以上40mm以下,進而較佳為2mm以上30mm以下。
分開距離P與立起高度Q之差(P-Q)較佳為4mm以上60mm以下,進而較佳為8mm以上30mm以下。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於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中之位於凹陷部S(位於橫槽52至縱向X之前側之前端側區域A1)之部分之肌膚對向面4a散佈地形成有多個點狀之凹部48。點狀之凹部48係俯視時形成大致正圓狀,且均一地形成於下層吸收體45中之位於凹陷部S(前端側區域A1)之部分之整個區域。凹部48係於下層吸收體45之肌膚對向面4a與非肌膚對向面(未圖示)之間具有底部,並非於厚度方向上貫通下層吸收體45之貫通孔。凹部48僅形成於下層吸收體45,而未形成於正面片材2,因此,即便目視衛生棉1之肌膚對向面側,亦不易確認到凹部48。若如此般於下層吸收體45中之位於凹陷部S之部分散佈地形成有多個點狀之凹部48,則該部分之柔軟性提高,因此,凹陷部S之形成變得更容易。凹部48可藉由伴隨熱或不伴隨熱之壓紋、或者超音波壓紋等壓紋加工按照常用方法而形成。
點狀之凹部48之直徑較佳為0.1mm以上,進而較佳為0.2mm以上,而且,較佳為50mm以下,進而較佳為20mm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1mm以上50mm以下,進而較佳為0.2mm以上20mm以下。
點狀之凹部48之每單位面積(1cm2 )之個數較佳為0.01個以上,進而較佳為0.08個以上,而且,較佳為3185個以下,進而較佳為796個以下,更具體而言,較佳為0.01個以上3185個以下,進而較佳為0.08個以上796個以下。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1、圖5及圖6所示,於與縱向X及橫向Y各者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線狀之凹部21呈格子狀形成於正面片材2之肌 膚對向面2a,藉由凹部21而將正面片材2劃分為多個區域。凹部21係設置於正面片材2者,並非與吸收體4一體地設置,而與縱槽51、橫槽52、彎曲槽53、54、55不同。凹部21形成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2a之整個區域。由凹部21劃分之區域成為相較該凹部21而向穿著者之肌膚側突出之凸部。凹部21係將正面片材2之構成纖維壓接或接著而形成。作為將纖維壓接之手段,可列舉伴隨熱或不伴隨熱之壓紋加工、超音波壓紋加工等。
若如此般於與縱向X及橫向Y之兩方向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線狀之凹部21呈格子狀形成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2a,則於衛生棉1之自然狀態下或穿著時,沿著凹部21之線狀方向(與縱向X及橫向Y之兩方向交叉之方向)朝著衛生棉1之內側拉伸該前端側區域A1之拉伸力容易作用於衛生棉1(本體5)之前端側區域A1,因此,該前端側區域A1容易向正面片材2側彎曲,而凹陷部S之形成變得容易。而且,更容易形成藉由凹陷部S及位於其左右兩側之一對立體褶皺10、10而一體地構成之杯狀之構造,而貼合性與防漏性進一步提高。假設線狀之凹部21於縱向X或橫向Y上延伸之情形時,難以體現如上所述之凹部21對前端側區域A1之彎折誘導效果。又,作為線狀之凹部21呈格子狀形成於正面片材2之肌膚對向面2a之其他優點,可列舉如下方面:與於肌膚對向面2a完全未形成如此般之格子狀之花紋之情形相比,容易以目視確認凹陷部S之形狀或上述杯狀之構造之形成。
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係與此種經期衛生棉同樣地,使用前,於縱向X上摺疊而成為單個包裝體。於衛生棉1中,如上所述,橫槽52作為於橫向Y上延伸之可撓軸而發揮功能,因此,可於經過橫槽52且於橫向Y上延伸之第1彎摺線L1上容易地使衛生棉1(本體5)於縱向X上彎折。又,於衛生棉1中,較***部對向中高區域41(前側上層吸收體46)之縱向後端41b更為縱向後側、尤其是由***部對向中高區域41與 後方中高區域42(後側上層吸收體47)夾著之區域之剛性比該區域之縱向X之前後低,因此,經過該區域且於橫向Y上延伸之虛擬直線作為於橫向Y上延伸之可撓軸而發揮功能,因此,衛生棉1(本體5)除了可於第1彎摺線L1上容易地於縱向X上彎折以外,亦可於與該虛擬直線一致之第2彎摺線L2(參照圖1)上容易地於縱向X上彎折。本實施形態中之第2彎摺線L2係如圖1所示,經過形成於***部對向中高區域41與後方中高區域42之間之彎曲槽53之縱向X之後端而於橫向Y上延伸。
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係與包含護翼部及後方翼部之公知之經期衛生棉同樣地,穿戴於短褲等穿衣而使用。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具備如上所述之構成,穿著時於前方部A藉由左右一對立體褶皺10、10及凹陷部S而形成上述杯狀之構造,該杯狀之構造柔軟地貼合於穿著者之身體之前側(腹側),因此,即便於穿著者採取容易引起前漏之姿勢之情形(例如俯身或側身而臥之情形)時,經血等***液封入杯狀之構造內而不易漏出至外部,而可有效地防止前漏。
若對衛生棉1中之各部之形成材料進行說明,則作為正面片材2及背面片材3,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該技術領域中先前使用之各種材料。作為正面片材2,例如,可使用已實施親水化處理之各種不織布或開孔薄膜等液體透過性之片材。又,作為背面片材3,既可為液體不透過性,亦可為液體透過性,例如,可使用不具有透濕性之樹脂薄膜或具有微細孔且具有透濕性之樹脂薄膜、斥水不織布等不織布、該等與其他片材之層壓體等。
作為構成吸收體4(下層吸收體45、上層吸收體46、47)之材料,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該技術領域中先前使用之各種材料,例如,可使用包含木漿、合纖纖維等親水性纖維之纖維集合體、或使粒子狀之高吸水性樹脂保持於該纖維集合體中而成者等。又,吸收體4亦可包含含有該纖維集合體等之液體保持性之吸收性芯體(未圖示)及被覆該 吸收性芯體之液體透過性之包芯片材(未圖示)而構成,於上述情形時,吸收性芯體與包芯片材之間亦可於特定之部位藉由熱熔黏著劑等接合手段而接合。作為被覆吸收性芯體之包芯片材,例如,可使用衛生紙等紙或各種不織布、開孔薄膜等。
作為構成立體褶皺10之旁側片材16,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該技術領域中先前使用之各種材料,例如,可使用斥水性之不織布、樹脂薄膜製之片材、不織布與樹脂薄膜之層壓體等。就肌膚觸感之優異度與防側漏之方面而言,特佳為使用斥水性之熱風不織布。又,作為配置於彈性伸縮部12之彈性構件15,可並無特別限制地使用該技術領域中先前使用之各種材料,既可為線狀,亦可為帶狀。
以上,針對本創作,根據其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創作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亦可不存在彎曲槽53、54、55。又,本創作之經期衛生棉亦可為不包含護翼部者,亦可為不包含後方翼部者,亦可為不包含護翼部及後方翼部者。又,本創作之吸收性物品亦可為衛生護墊(***分泌物護墊)、失禁墊等。
又,關於本創作,具體之較佳之實施形態如下所述。
[1]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含具備形成肌膚對向面之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膚對向面之背面片材及介於兩片材間之吸收體的本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及與其正交之橫向,且於縱向上包含穿著時與穿著者之***部對向配置之***部對向部、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腹側之前方部、及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背側之後方部,於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本體之肌膚對向面,作為上述正面片材及上述吸收體朝向上述背面片材側一體地凹陷而成之線狀之槽,形成有於縱向上延伸之一對縱槽、及自該縱槽之縱向前端起連續地朝著橫向內側延伸之橫槽,於上述本體之沿著縱向之左右兩側部設置有至少於上述***部對向部中於穿著時朝向穿著者之 肌膚側立起的一對立體褶皺,該立體褶皺包含基壁部、及連接於該基壁部之上端部且彈性構件以伸長狀態沿著縱向配置之彈性伸縮部而構成,上述彈性伸縮部自上述基壁部之上端部向橫向外側突出,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內側緣連接於該上端部,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外側緣未與上述吸收性物品之其他構成構件接合而形成自由側緣,於上述前方部及上述後方部分別存在上述立體褶皺之縱向之端部中之上述彈性伸縮部接合於上述本體而其伸縮性受到阻礙的非伸縮區域、及位於較該非伸縮區域更為縱向內側的該彈性伸縮部之伸縮性未受到阻礙之伸縮區域,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非伸縮區域與上述伸縮區域之邊界係於縱向上位於與上述橫槽之縱向前端相同之位置或較該橫槽之縱向前端更為縱向後側之位置上。
[2]如上述[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自然狀態下,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之位於上述橫槽至縱向前側之前端側區域之橫向中央區域包含自上述肌膚對向面朝向非肌膚對向面凹陷之凹陷部。
[3]如上述[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吸收體中之位於上述前端側區域之部分形成有於橫向上延伸之可撓軸。
[4]如上述[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作為可撓軸而發揮作用。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橫槽之深度為1mm以上10mm以下。
[6]如上述[2]至[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吸收體中之位於上述凹陷部之部分之肌膚對向面散佈地形成有多個點狀之凹部。
[7]如上述[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點狀之凹部之直徑為0.1mm以上50mm以下。
[8]如上述[6]或[7]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點狀之凹部之每1cm2 之個數為0.01個以上3185個以下。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包含其橫向中央部之厚度較其周圍區域厚且向肌膚對向面側突出之中高部,該中高部包含經過上述***部對向部且於縱向上延伸之***部對向中高區域,上述***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位於較上述後方部中之上述非伸縮區域與上述伸縮區域之邊界更為縱向前側,且該***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與該後方部中之該邊界之分開距離較上述立體褶皺之立起高度長。
[10]如上述[9]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與上述後方部中之上述邊界之分開距離為5mm以100mm以下。
[11]如上述[9]或[10]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可於經過較上述***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更為縱向後側之部位且沿橫向延伸之虛擬直線上於縱向上彎折。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與上述縱向及上述橫向各者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線狀之凹部呈格子狀形成於上述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藉由該凹部而將該正面片材劃分為多個區域。
[13]如上述[9]至[12]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具備:下層吸收體,其自上述前方部起經由上述***部對向部遍及上述後方部而延伸;及上層吸收體(前側上層吸收體),其於該***部對向部配置於該下層吸收體之橫向之中央部之肌膚對向面上且橫向之長度較該下層吸收體短。
[14]如上述[1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進而具備於上述後方部配置於上述下層吸收體之橫向之中央部之肌膚對向面上且橫向之長度較該下層吸收體短的上層吸收體(後側上層吸收體)。
[15]如上述[9]至[14]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前端位於較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非伸縮區域與上述伸縮區域之邊界更為縱向後側。
[16]如上述[13]至[1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下層吸收體於俯視時為角帶有弧度之大致矩形形狀。
[17]如上述[13]至[16]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層吸收體係於俯視時為角帶有弧度之大致矩形形狀,且使其長度方向與上述下層吸收體之縱向一致而配置。
[18]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立體褶皺除包含上述彈性構件以外,進而包含於縱向X上具有固定寬度之旁側片材而構成,上述彈性伸縮部之彈性構件中之複數根以伸長狀態接合固定於上述旁側片材。
[19]如上述[18]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旁側片材係以具有於上述基壁部連接有上述彈性伸縮部之形狀之方式翻折,藉此,上述立體褶皺係於該基壁部及該彈性伸縮部中成為2層構造。
[20]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彈性伸縮部之寬度為5mm以上25mm以下。
[21]如上述[1]至[20]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彈性伸縮部之彈性構件之根數為2根以上6根以下。
[22]如上述[1]至[2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一對縱槽與上述橫槽於該縱槽之縱向前端連接。
[23]如上述[1]至[21]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一對縱槽與上述橫槽未連接,但使該橫槽朝著橫向之外側虛擬地延長之情形時之其虛擬延長線通過該一對縱槽各自之縱向前端。
[24]如上述[1]至[2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本體包含 自上述吸收體之沿著縱向之兩側緣向橫向之外側延伸之側翼部,該側翼部於上述***部對向部朝向橫向之外側突出,藉此,於上述本體之沿著縱向之左右兩側形成一對護翼部。
[25]如上述[24]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護翼部之非肌膚對向面設置有用以將該護翼部固定於穿衣之黏著部。
[26]如上述[1]至[25]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本體包含自上述吸收體之沿著縱向之兩側緣向橫向之外側延伸之側翼部,該側翼部於上述後方部朝向橫向之外側突出,藉此,於上述本體之沿著縱向之左右兩側形成一對後方翼部。
[27]如上述[26]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後方翼部之非肌膚對向面設置有用以將該後方翼部固定於穿衣之黏著部。
[28]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較上述橫槽更為縱向之前側之區域不存在上述線狀之槽。
[29]如上述[1]至[28]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為經期衛生棉。
1‧‧‧衛生棉
2‧‧‧正面片材
2a‧‧‧肌膚對向面
4‧‧‧吸收體
5‧‧‧本體
6‧‧‧側翼部
7‧‧‧護翼部
8‧‧‧後方翼部
10‧‧‧立體褶皺
12‧‧‧彈性伸縮部
12A、12B‧‧‧非伸縮區域
12C‧‧‧伸縮區域
12D‧‧‧邊界
12E‧‧‧邊界
12p‧‧‧內側緣
12q‧‧‧外側緣
16‧‧‧旁側片材
21‧‧‧凹部
41‧‧‧***部對向中高區域
41a‧‧‧***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前端
41b‧‧‧***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
42‧‧‧後方中高區域
45‧‧‧下層吸收體
46‧‧‧前側上層吸收體
47‧‧‧後側上層吸收體
51‧‧‧縱槽
51a、52a‧‧‧縱向前端
52‧‧‧橫槽
53‧‧‧彎曲槽
53b‧‧‧頂部
54‧‧‧彎曲槽
54b‧‧‧頂部
55‧‧‧彎曲槽
55b‧‧‧頂部
A‧‧‧前方部
A1‧‧‧前端側區域
B‧‧‧***部對向部
C‧‧‧後方部
L1‧‧‧第1彎摺線
L2‧‧‧第2彎摺線
P‧‧‧分開距離
X‧‧‧縱向
Y‧‧‧橫向

Claims (7)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包具備形成肌膚對向面之正面片材、形成非肌膚對向面之背面片材及介於兩片材間之吸收體的本體,具有相當於穿著者之前後方向之縱向及與其正交之橫向,且於縱向上包含穿著時與穿著者之***部對向配置之***部對向部、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腹側之前方部、及配置於較該***部對向部更靠穿著者之背側之後方部,於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本體之肌膚對向面,作為上述正面片材及上述吸收體朝向上述背面片材側一體地凹陷而成之線狀之槽,形成有於縱向上延伸之一對縱槽、及自該縱槽之縱向前端起連續地朝著橫向內側延伸之橫槽,於上述本體之沿著縱向之左右兩側部設置有至少於上述***部對向部於穿著時朝向穿著者之肌膚側立起的一對立體褶皺,該立體褶皺包含基壁部、及連接於該基壁部之上端部且彈性構件以伸長狀態沿著縱向配置之彈性伸縮部而構成,上述彈性伸縮部自上述基壁部之上端部向橫向外側突出,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內側緣連接於該上端部,該彈性伸縮部之沿著縱向之外側緣未與上述吸收性物品之其他構成構件接合而形成自由側緣,於上述前方部及上述後方部分別存在上述立體褶皺之縱向之端部中之上述彈性伸縮部接合於上述本體而其伸縮性受到阻礙的非伸縮區域、及位於較該非伸縮區域更為縱向內側的該彈性伸縮部之伸縮性未受到阻礙之伸縮區域,上述前方部中之上述非伸縮區域與上述伸縮區域之邊界係於縱向上位於與上述橫槽之縱向前端相同之位置或較該橫槽之縱 向前端更為縱向後側之位置上。
  2.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自然狀態下,於上述吸收性物品中之位於上述橫槽至縱向前側之前端側區域之橫向中央區域包含自上述肌膚對向面朝向非肌膚對向面凹陷之凹陷部。
  3.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吸收體中之位於上述前端側區域之部分形成有於橫向上延伸之可撓軸。
  4. 如請求項2或3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上述吸收體中之位於上述凹陷部之部分之肌膚對向面散佈地形成有多個點狀之凹部。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體包含其橫向中央部之厚度較其周圍區域厚且向肌膚對向面側突出之中高部,該中高部包含經過上述***部對向部且於縱向上延伸之***部對向中高區域,上述***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位於較上述後方部中之上述非伸縮區域與上述伸縮區域之邊界更為縱向前側,且該***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與該後方部中之該邊界之分開距離較上述立體褶皺之立起高度長。
  6. 如請求項5之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可於經過較上述***部對向中高區域之縱向後端更為縱向後側之部位且沿橫向延伸之虛擬直線上於縱向上彎折。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於與上述縱向及上述橫向各者交叉之方向上延伸之線狀之凹部呈格子狀形成於上述正面片材之肌膚對向面,藉由該凹部而將該正面片材劃分為多個區域。
TW102210879U 2012-06-11 2013-06-10 吸收性物品 TWM4797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793A JP6002456B2 (ja) 2012-06-11 2012-06-11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9733U true TWM479733U (zh) 2014-06-11

Family

ID=49952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10879U TWM479733U (zh) 2012-06-11 2013-06-10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02456B2 (zh)
CN (1) CN203483579U (zh)
TW (1) TWM47973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9242B1 (ja) * 2014-06-30 2015-04-0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457861B2 (ja) * 2015-03-30 2019-01-23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CN106361503A (zh) * 2015-07-21 2017-02-01 佛山市啟盛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压花锁水凹槽结构的婴儿纸尿裤
JP6232473B1 (ja) 2016-06-14 2017-11-15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06656B2 (ja) * 2016-09-28 2018-04-04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33911B2 (ja) * 2016-09-28 2018-05-3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311132B2 (ja) * 2018-05-16 2023-07-19 第一衛材株式会社 衛生吸収具
JP7362527B2 (ja) * 2020-03-25 2023-10-17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連結式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9638B2 (ja) * 2001-12-20 2007-05-3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198978B2 (ja) * 2002-12-05 2008-12-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縦長の吸収性物品
JP2008136738A (ja) * 2006-12-04 2008-06-19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5368961B2 (ja) * 2009-12-11 2013-12-18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2011125356A (ja) * 2009-12-15 2011-06-30 Kao Corp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5600539B2 (ja) * 2010-09-28 2014-10-0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3579U (zh) 2014-03-19
JP6002456B2 (ja) 2016-10-05
JP2013255551A (ja) 2013-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79733U (zh) 吸收性物品
JP5575496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519284B (zh) Wearing items
KR102569786B1 (ko) 흡수성 물품
JP6183804B2 (ja) 吸収性物品
KR20190089876A (ko) 흡수성 물품
JP4931556B2 (ja) 母乳パッド
JP725562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823076B1 (ja) 吸収パッド
JP2015008926A (ja) 吸収性物品
JP692224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75372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25728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194931U (ja) 吸収性物品
TWM473825U (zh) 吸收性物品
JP545135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38539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2008093128A (ja) 吸収性物品
JP4425038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118748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551424B2 (ja)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6901854B2 (ja) 男性用吸収性物品
JP2009118928A (ja) 吸収性物品
JP6607736B2 (ja) 吸収パッド
JP6285219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