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4239B - 硬幣輸送裝置及硬幣接收釋出裝置之硬幣輸送裝置 - Google Patents

硬幣輸送裝置及硬幣接收釋出裝置之硬幣輸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4239B
TWI734239B TW108139157A TW108139157A TWI734239B TW I734239 B TWI734239 B TW I734239B TW 108139157 A TW108139157 A TW 108139157A TW 108139157 A TW108139157 A TW 108139157A TW I734239 B TWI734239 B TW I7342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in
conveyor belt
coins
longitudinal direction
downstream si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9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2811A (zh
Inventor
梅田正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旭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2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4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423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使在多數硬幣集中時也不會發生硬幣阻塞而可進行輸送的硬幣輸送裝置。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硬幣輸送裝置,包含輸送帶、落下阻止裝置以及在輸送帶上突出設置的突起。輸送帶朝下一工點側向上傾斜配置,並以既定的速度移動。構成落下阻止裝置的落下阻止體,呈板狀,以可繞水平軸線轉動的方式受到支持,在相對於輸送帶為垂直立起的狀態下受到制止。從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落到輸送帶上,卡止於突起,而被輸送送往下一工點。並未卡止於突起的硬幣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卡止於落下阻止體,而不會落到下方的通路。落下阻止體因為突起而往下一工點側轉動。被阻止的硬幣,被落下阻止體的轉動撥往上方,分散並落到輸送帶上,卡止於突起而被輸送。

Description

硬幣輸送裝置及硬幣接收釋出裝置之硬幣輸送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硬幣接收裝置、硬幣釋出裝置、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等的硬幣處理裝置中,將硬幣從下方往上方利用輸送帶進行輸送用的硬幣輸送裝置。尤其,係關於一種當一次輸送多數硬幣時,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進行輸送的硬幣輸送裝置。再者,係關於一種當一次輸送多數硬幣時,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進行輸送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輸送裝置。另外,本說明書所使用的「硬幣」,係指除了具有既定厚度以及直徑的硬幣或代幣等的圓板形狀者之外,亦包含英國的20便士或50便士等各種變化八角形等形狀在內的概念。另外,所謂「硬幣阻塞」,係指除了硬幣完全阻塞而無法移動的狀態以外,亦包含相似的狀態在內的概念。再者,「第1」、「第2」等表示順位的用語,僅係用來區別相同零件的名稱,在權利的解釋中不予考慮。
作為第一習知技術,利用複數個突起構件以等間隔設置的無端狀皮帶,於一突起構件卡住1枚硬幣,藉此在搬運面上逐枚地搬運硬幣的皮帶式的硬幣輸送裝置,已為人所習知(專利文獻1)。作為第二習知技術,使用一邊將硬幣保持成立起態勢一邊在垂直方向上引導硬幣的垂直引導部,以及藉由旋轉其螺旋狀的突條將硬幣逐枚地往上推的螺旋構件,對硬幣進行輸送的硬幣輸送裝置,已為人所習知(專利文獻2)。作為第三習知技術,設置令複數個皮帶體以各皮帶 體之間互相接觸的方式運行的併行區間,並將所投入的硬幣收納在併行區間的皮帶體之間而進行輸送的硬幣輸送裝置,已為人所習知(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09113(圖1~圖2、段落0025、0031)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169891(圖1、段落0038~0042、0031)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2899563號(圖1、段落0011)
在第一習知技術中,由於係於一突起構件將硬幣逐枚地卡住並進行輸送,故在一次供給多數硬幣的情況下,會有在硬幣被卡住的部位,各硬幣之間取得平衡而處於靜止狀態,進而容易發生硬幣阻塞之虞。在第二習知技術中,由於係利用螺旋構件的螺旋狀突條的旋轉逐枚地進行輸送,故同樣會有在螺旋構件的入口容易發生硬幣阻塞之虞。在第三習知技術中,由於係在同步運行的一對皮帶之間夾住硬幣並進行輸送,故會有難以對一對皮帶的張力以及皮帶的引導部進行調整之虞。
本發明之第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即使在多數硬幣集中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進行輸送的硬幣輸送裝置。本發明之第二目的,係提供一種即使在多數硬幣集中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進行輸送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輸送裝置。
為了達成該目的,請求項1之第1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上,並藉由該輸送帶的運行將該硬幣送往該下一工點側,其特徵為至少包含:落下阻止體,其在該輸送帶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中心線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所制止的制止位置、和比該制止位置更靠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藉由該輸送帶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轉動;該落下阻止體在該制止位置以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並從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本發明之請求項2的第2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同時該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上,並藉由該輸送帶的運行將該硬幣送往該下一工點側,其特徵為至少包含:落下阻止體,其在該輸送帶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行進方向線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所制止的制止位置、和比該制止位置更靠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藉由該輸送帶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往該輸送帶的長邊 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轉動;該落下阻止體,在該制止位置以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並從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本發明之請求項3的第3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同時該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藉由釋出通路引導並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上,並藉由該輸送帶的運行將該硬幣送往該下一工點側,其特徵為至少包含:傾斜板,其在從該複數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的至少一部分落下之後,令該硬幣向該輸送帶滑落;落下阻止體,其在該傾斜板的下端的下方且該輸送帶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行進方向線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所制止的制止位置、和比該制止位置更靠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藉由該輸送帶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轉動;該落下阻止體,在該制止位置以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並從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本發明之請求項4的第4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同時該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上,並藉 由該輸送帶的運行將該硬幣送往該下一工點側,其特徵為至少包含:複數個傾斜板,其在從該複數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的一部分落下之後,令該硬幣向該輸送帶滑落,同時針對每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設置,或針對每複數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設置;複數個落下阻止體,其在該傾斜板之中的既定傾斜板的下端的下方且該輸送帶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行進方向線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所制止的制止位置、和比該制止位置更靠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藉由該輸送帶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轉動;該落下阻止體,在該制止位置以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並從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本發明之請求項5的第5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如第1至第4發明的硬幣輸送裝置,其中,更設置了限制部,其限制該落下阻止體的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轉動。
本發明之請求項6的第6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如第1至第4發明的硬幣輸送裝置,其中,該落下阻止體,於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中央部位形成了向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突出的撥分體。
本發明之請求項7的第7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如第1至第4發明的硬幣輸送裝置,其中,該突起為複數個,且配置成在該輸送帶的寬度方向以及長邊方向上錯開。
本發明之請求項8的第8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如第1至第4發明的硬幣輸送裝置,其中,在沿著該輸送帶的右側與左側配置了相對於該輸送帶分別垂直立起的右引導壁與左引導壁,並形成了從相對於該落下阻止體的制止位置在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該右引導壁以及該左引導壁各自之側向該輸送帶的中央側向下傾斜的右向下斜面以及左向下斜面,還有在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分別從該右引導壁以及左引導壁向該輸送帶的中央側同時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傾斜的右中央趨近斜面以及左中央趨近斜面。
本發明之請求項9的第9發明,以如下的方式構成。一種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輸送裝置,其利用硬幣識別裝置辨別投入接收口的硬幣,然後利用在離開該接收口的方向上直線延伸的硬幣搬運裝置逐一地搬運該硬幣同時利用硬幣分配裝置將該硬幣依照複數個面額種類別進行分配,然後利用配置在該硬幣搬運裝置的一側的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引導該硬幣並將該硬幣保留於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設置成複數段同時沿著該硬幣搬運裝置配置的複數個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並根據釋出指令從面額種類別的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的各自的送出口將該硬幣逐一地送出到配置在該硬幣搬運裝置的另一側的釋出通路,以令該硬幣落在沿著面額種類別的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列配置的輸送帶上,然後藉由該輸送帶的運行將該硬幣送出到釋出口或硬幣保留容器;其特徵為包含:複數個傾斜板,其在從該複數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的至少一部分落下之後,令該硬幣向該輸送帶滑落,同時針對每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設 置,或針對每複數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設置;複數個落下阻止體,其在該傾斜板之中的既定傾斜板的下端的下方且該輸送帶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行進方向線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所制止的制止位置、和比該制止位置更靠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藉由該輸送帶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轉動;該落下阻止體在該制止位置以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並從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若根據第1發明,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所保留的硬幣,會從該等裝置的送出口逐一地送出,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前高後低地傾斜配置的輸送帶上,並卡止於該輸送帶所突出設置的突起,而被送往斜上方,然後傳遞到下一工點。並未卡止於突起的硬幣,會因為自重而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然而,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會卡止於位在輸送帶的上側的落下阻止體。該落下阻止體,被與輸送帶一體移動的突起從背面側推動,其下端往下一工點側轉動。藉由該轉動,卡止於落下阻止體的硬幣,被彈飛而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分散。被彈飛而分散的硬幣,再度在輸送帶上往下滑落,卡止於突起,而被輸送帶送往下一工點。此次仍並未卡止於突起的硬幣,在輸送帶上因為自重而往下滑落,卡止於落下阻止體。硬幣,藉由被落下阻止體彈飛、卡止,最終卡止於突起,而被送到下一工點。因此,當硬幣卡止於落下阻止體時,即使形成與硬幣阻塞等同樣的狀態,仍會被突起所強制移動的落下阻止體 彈飛,故可強制性地解決硬幣阻塞等問題。在傾斜板上滑落的過程中不易發生硬幣阻塞。即使發生了硬幣阻塞等問題,也會因為輸送帶所搬運的硬幣而鬆動,故可立即解決該硬幣阻塞等問題。因此,具有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輸送硬幣,進而達到本發明之目的等優點。另外,在本發明中,係藉由突出設置於輸送帶的突起令落下阻止體轉動,故其驅動源可與輸送帶的驅動源共用,從裝置小型化、成本以及營運成本面來看具有優勢。
第2發明,相對於第1發明,除了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以外均相同,故實質上係與第1發明以同樣的方式發揮作用,而可達到本案發明之目的。在第2發明中,由於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列更進一步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故輸送的高低差較大。然而,由於係利用落下阻止體強制地解決硬幣阻塞等問題,故即使在輸送的高低差較大的情況下,仍具有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輸送硬幣的優點。
第3發明,相對於第1發明,除了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同時從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的至少一部分在傾斜板上向下滑落以外均相同,故實質上係與第1發明以同樣的方式發揮作用,而可達到本案發明之目的。在第3發明中,由於至少硬幣的一部分更進一步在傾斜板上滑落,故當送出多數硬幣時,在傾斜板上也會有硬幣滯留,因此滯留在輸送帶上的硬幣數受到限制,而具有可更進一步防止硬幣阻塞等問題的優點。
第4發明,相對於第1發明,除了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同時具備針對每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設置,或針對每複 數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設置的複數個傾斜板以外均相同,故實質上係與第1發明以同樣的方式發揮作用,而可達到本案發明之目的。再者,在第4發明中,由於從多達3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在傾斜板上滑落,故當送出多數硬幣時,在各傾斜板上也會有硬幣滯留,因此滯留在輸送帶上的硬幣數受到限制,而具有可更進一步防止硬幣阻塞等問題的優點。
第5發明,由於與第1發明的基本構造相同,故可達到本案發明之目的。再者,在第5發明中,設置了限制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轉動的限制部。藉此,即使因為突起而落下阻止體大幅轉動,仍可限制落下阻止體的轉動量,落下阻止體的下端與輸送帶的分開距離被限制部所限制,故具有因為自重而落下的硬幣不會通過落下阻止體的下端與輸送帶之間而落下的優點。
第6發明,由於與第1發明的基本構造相同,故可達成本案發明之目的。再者,在第6發明中,落下阻止體,在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形成了向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突出的撥分體,故當落下阻止體往下一工點側轉動時,該撥分體會進出密集的硬幣之中而令硬幣塊崩塌,因此具有可有效率地利用落下阻止體將硬幣撥散的優點。
第7發明,由於與第1的發明的基本構造相同,故可達到本案發明之目的。再者,在第7發明中,突起為複數個,並配置成在輸送帶的寬度方向以及長邊方向上錯開。藉此,由於落下阻止體的往下一工點側的轉動為二段,故藉由最初的往下一工點側的轉動,將多數硬幣撥散,並接著將剩下的硬幣撥散,因此具有可確實地將硬幣往下一工點彈飛的優點。
第8發明,由於與第1發明的基本構造相同,故可達到本案發明之目的。再者,在第8發明中,在沿著輸送帶的右側與左側配置了相對於該輸送帶分別垂直立起的右引導壁與左引導壁,並形成了相對於該落下阻止體的制止位置從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該右引導壁以及該左引導壁各自之側,向該輸送帶的中央側向下傾斜的右向下傾斜面、左向下傾斜面,還有,在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分別從該右引導壁以及左引導壁向該輸送帶的中央側,同時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傾斜的右中央趨近斜面,以及左中央趨近斜面。藉由該構造,落到落下阻止體的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硬幣,會被右向下斜面、左向下斜面、右中央趨近斜面以及左中央趨近斜面引導至落下阻止體的中央側,故硬幣不會被夾在左引導壁或右引導壁之間,而可被落下阻止體確實地撥開。其結果,便具有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將硬幣送到下一工點的優點。
在第9發明中,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所保留的硬幣,會從該等裝置的送出口逐一地送出,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前高後低地傾斜配置的輸送帶上,並卡止於該輸送帶所突出設置的突起,而被送往斜上方,然後傳遞到下一工點。從送出口落下的硬幣會從往輸送帶側向下傾斜的傾斜板滑落。從傾斜板滑落的硬幣,會落在往下一工點側向上傾斜且以既定的速度往下一工點側移動的輸送帶上,而被該輸送帶所輸送,然後送到下一工點。從複數個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所給付的硬幣的至少一部分,會各自分散於若干傾斜板並落下,故即使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亦為輕微之硬幣阻塞問題而已,可立即排除之。另外,落到傾斜板上的硬幣,在從傾斜板上滑落的過程中不易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即使發生了硬幣阻塞等問題,也會因為輸送帶所搬運的硬幣而鬆動,故可立即解決該硬幣阻塞等問題。因此,在到達輸送帶之前,可解決大部分的硬幣阻塞問題等。之後,硬幣被輸送帶搬往上方,釋放到釋出 口或回收金庫。並未卡止於突起的硬幣,會因為自重而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然而,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會卡止於位在輸送帶的上側的落下阻止體。該落下阻止體,其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被與輸送帶一體移動的突起所推動,而其下端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亦即往下一工點側)轉動。藉由該轉動,卡止於落下阻止體的硬幣,被彈飛而往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分散。被彈飛而分散的硬幣,再度在輸送帶上往下滑落,卡止於突起,而被輸送帶送往下一工點。此次仍並未卡止於突起的硬幣,在輸送帶上因為自重而往下滑落,卡止於落下阻止體。硬幣,藉由落下阻止體的彈飛與卡止,最終卡止於突起,而被送往下一工點。因此,當硬幣卡止於落下阻止體時,即使形成與硬幣阻塞等同樣的狀態,仍會被突起所強制移動的落下阻止體彈飛,故可強制性地解決硬幣阻塞等問題。因此,具有可達到「提供一種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輸送裝置,其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輸送硬幣,即使在多數硬幣集中的情況下也不會發生硬幣阻塞等問題,而可順利地進行輸送」此等本發明之第二目的之優點。另外,在本發明中,落下阻止體,係藉由突出設置於輸送帶的突起,而令該落下阻止體轉動,故其驅動源可與輸送帶的驅動源共用,從裝置小型化、成本以及營運成本面來看具有優勢。
100:硬幣輸送裝置
102:硬幣接收釋出裝置
104:接收口
106:硬幣分離送出裝置
108:硬幣識別裝置
10C:10分篩選孔
110:硬幣搬運裝置
112:硬幣分配裝置
11410C:10分保留遞出裝置
1141C:1分保留遞出裝置
1141E:1元保留遞出裝置
11420C:20分保留遞出裝置
1142C:2分保留遞出裝置
1142E:2元保留遞出裝置
11450C:50分保留遞出裝置
1145C:5分保留遞出裝置
114L:下段保留遞出裝置列
114M:中段保留遞出裝置列
114U:上段保留遞出裝置列
114:硬幣保留繰出裝置
11610C:10分落下通路
1161C:1分落下通路
1161E:1元落下通路
11620C:20分落下通路
1162C:2分落下通路
1162E:2元落下通路
11650C:50分落下通路
1165C:5分落下通路
116L10C:10分下側落下通路
116L1E:1元下側落下通路
116L20C:20分下側落下通路
116L2C:2分下側落下通路
116L5C:5分下側落下通路
116L:下側落下通路
116OF:溢流落下通路
116RJ:退還面額種類別落下通路
116U10C:10分上側落下通路
116U1E:1元上側落下通路
116U20C:20分上側落下通路
116U2C:2分上側落下通路
116U5C:5分上側落下通路
116UOF:溢流上側落下通路
116U:上側落下通路
116:落下通路
11810C:10分釋出通路
1181C:1分釋出通路
1181E:1元釋出通路
11820C:20分釋出通路
1182C:2分釋出通路
1182E:2元釋出通路
1182:第2釋出通路
11850C:50分釋出通路
1185C:5分釋出通路
118:釋出通路
122:釋出口
124:輸送帶
126:本體
1281:頂板
1282:上段底板
1283:中段底板
1284:下段底板
1285:內部底板
1286:底板
128B:後側板
128L:左側板
128R:右側板
128U:頂板
128:蓋部
130L:內部左側壁板
130R:內部右側壁板
132L:左側空間
132M:中央空間
132R:右側空間
132:空間
134:溢流金庫
138:硬幣容器
142:裝設孔
144B:底部空間
144L:下段空間
144M:中段空間
144U:上段空間
14610C:10分開口
1461C:1分開口
1461E:1元開口
14620C:20分開口
1462C:2分開口
1462E:2元開口
14650C:50分開口
1465C:5分開口
146OF:溢流開口
146:引導筒
148:硬幣保留容器
152:旋轉圓板
154:接收體
156:滿量感測器
162:凹部
164:平板
166:推出體
168:接收部
174:磁性感測器
176:旋轉體
178:基準引導部
182:硬幣接收部
184:推動桿
186:無端搬運體
188:滑動平板
192:引導軌
194:第1鏈輪
196:第2鏈輪
198:鏈條
1C:1分篩選孔
1E:1元篩選孔
202:推動銷
204:移送路徑
206:上側篩選部
208:下側篩選部
20C:20分篩選孔
236:斗狀缽
238:附孔旋轉體
242:滑動基部
244:送出口
246:後壁
25210C:10分落下口
2521C:1分落下口
2521E:1元落下口
25220C:20分落下口
2522C:2分落下口
2522E:2元落下口
25250C:50分落下口
2525C:5分落下口
252L:下段落下口列
252M:中段落下口列
252U:上段落下口列
252:落下口
25410C:10分傾斜板
2541C:1分傾斜板
2541E:1元傾斜板
2541EE:1元傾斜板的下端
25420C:20分傾斜板
25420CE:20分傾斜板的下端
2542C:2分傾斜板
2542CE:2分傾斜板的下端
2542E:2元傾斜板
2542EE:2元傾斜板的下端
25450C:50分傾斜板
25450CE:50分傾斜板的下端
2545C:5分傾斜板
254:傾斜板
256B:前輸送滾子
256F:後輸送滾子
256:輸送滾子
258:搬運部
262:搬運裝置
2641:第一落下阻止裝置
2642:第二落下阻止裝置
2643:第三落下阻止裝置
2644:第四落下阻止裝置
264L:左引導壁
264R:右引導壁
264:落下阻止裝置
2661:第一輸送通路
2662:第二輸送通路
2663:第三輸送通路
2664:第四輸送通路
266:輸送通路
272:釋出口通路
282DL:左向下斜面
282DR:右向下斜面
282LR:右離隔斜面
282L:左引導裝置
282RL:左腹脇面
282RR:右腹脇面
282R:右引導裝置
282UL:左中央趨近斜面
282UR:右中央趨近斜面
282:引導裝置
284L:左端部
284RL:左定位突起
284RR:右定位突起
284R:右端部
284T:落下阻止體下端
284:落下阻止體
286L:左突起
286R:右突起
286:突起
287:支軸
289L:左支持體
289R:右支持體
289:支持體
290L:左圓弧溝
291L:左阻止制動部
292LS:左轉動限制制動部
292L:左凸部
292RS:右轉動限制制動部
292R:右凸部
292:限制部
293L:左固定螺栓
293R:右固定螺栓
294:撥分體
2C:2分篩選孔
2E:2元篩選孔
50C:50分篩選孔
5C:5分篩選孔
A-A、B-B、C-C:剖面線
C:硬幣
LCL:長邊方向中心線
MP:最大移動位置
OF:溢流篩選孔
OP:制止位置
P1:垂直立起面1
P2:垂直立起面2
RJ:退還篩選孔
SL:軸線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附蓋)的從左上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2〕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無蓋)的從右上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3〕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識別裝置、硬幣搬運裝置以及硬幣分配裝置的概略說明圖。
〔圖4〕係沿著圖1的垂直立起面P2的縱剖面圖。
〔圖5〕係圖4的A-A線剖面圖。
〔圖6〕係圖4的B-B線剖面圖。
〔圖7〕係圖4的C-C線剖面圖。
〔圖8〕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從左後部上方觀察的立體圖。
〔圖9〕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與圖1的垂直立起面P1同一部位的縱剖面圖。
〔圖10〕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落下防止裝置的放大圖,(A)係立體圖,(B)係卡止時的說明圖,(C)係撥散時的說明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落下防止裝置的放大圖,(A)係從左側上方觀察的立體圖,(B)係從右側下方觀察的立體圖。
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係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送出的硬幣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上,並利用該輸送帶的運行將該硬幣送往該下一工點側,其特徵為至少包含:落下阻止體,其在該輸送帶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行進方向線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所制止的制止位置、和比該制止位置更靠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其突出 設置於該輸送帶,並藉由該輸送帶的往硬幣輸送方向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往該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轉動;該落下阻止體,在該制止位置以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輸送帶上向下滑落的硬幣,並從輸送帶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往輸送帶的向上方向撥散。藉此,當硬幣卡止於落下阻止體時,即使發生了硬幣阻塞問題,仍可被突起所強制移動的落下阻止體撥散而強制地解決硬幣阻塞問題。因此,不會發生硬幣阻塞問題而可順利地輸送硬幣。
〔實施例1〕
參照圖1至圖12說明具有實施例1的硬幣輸送裝置100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本實施例1,係歐元硬幣用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以2分硬幣、5分硬幣、10分硬幣、20分硬幣、1分硬幣、2元硬幣、50分硬幣以及1元硬幣作為處理對象,惟亦可對應日本硬幣、美國硬幣等世界中的硬幣。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係在銀行或小賣店等中,單獨作為硬幣C的自動接收裝置使用,或與紙幣接收釋出裝置還有***以及轉帳卡處理機等組合使用,而用於收受所投入的硬幣C作為價額,同時釋出所找零錢,並將所接收的硬幣C依照面額種類別保留,以及自動地釋出指定面額種類的硬幣C等用途。本實施例1之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至少包含: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其將在接收口104以成批狀態接收的硬幣C逐枚地分離並送出;硬幣識別裝置108,其識別硬幣C的真偽以及面額種類;硬幣搬運裝置110,其在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上直線地搬運被硬幣識別裝置108識別為真幣的硬幣C;硬幣分配裝置112,其將被該硬幣搬運裝置110在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上所搬運的硬幣C依照面額種類別進行分配;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其將硬幣分配裝置112所分配的硬幣C保留並逐一地送出;面額種類別落下通路116,其將硬幣分配裝置112所分配的硬幣C引導至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 出裝置114;釋出通路118,其引導從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逐一地送出的硬幣C;以及輸送帶124,其將落入釋出通路118的硬幣C搬往釋出口122。
首先,主要參照圖1以及圖8,說明實施例1的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的整體。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在圖1中,係由大略矩形的本體126,與分別以左側板128L、右側板128R、頂板128U以及後側板128B覆蓋本體126的外表面的的蓋部128,構成細長立方體形狀。在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的內部,如圖6所示的,在寬度方向上,藉由從前側觀察在寬度方向的右側垂直立起配置的內部右側壁板130R區劃出縱長的右側空間132R,藉由在左側垂直立起配置的內部左側壁板130L區劃出縱長的左側空間132L,並在中央區劃出比右側空間132R以及左側空間132L更寬的縱長的中央空間132M。於右側空間132R配置了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的一部分,於左側空間132L配置了釋出通路118,於中央空間132M配置了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於本體126的垂直立起的前面,在上下方向的中間部位形成了矩形的釋出口122。在釋出口122的下方,形成了可裝卸於本體126的下部的硬幣容器138用的裝設孔142。硬幣容器138,在回收全部的硬幣時,收納全部的硬幣C。於本體126的接近前面的頂面,向上地形成了矩形的硬幣C的接收口104。當在與其他處理裝置形成一體的框體內配置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時,便無覆蓋左側板128L之中的相對於硬幣搬運裝置110的左側上方部分以及頂板128U的必要性。
接著,主要參照圖4說明本體126。本體126,具有可內建或附設上述主要裝置的功能,係由金屬板構成大略縱型的立方體形狀,在內部,被大略水平設置的頂板1281、上段底板1282、中段底板1283、下段底板1284、內部底板1285以及底板1286在垂直方向上大略區分成4層。亦即,在頂板1281與上段底板1282之 間形成了上段空間144U,在上段底板1282與中段底板1283之間形成了中段空間144M,在中段底板1283與下段底板1284之間形成了下段空間144L。在內部底板1285與底板1286之間形成了底部空間144B。上段空間144U、中段空間144M以及下段空間144L,配置在接收口104的下方,在離開該接收口104的方向上直線地水平延伸,該等空間的高度以及寬度均相同。另外,在頂板1281上設置了形成一體的硬幣搬運裝置110與硬幣分配裝置112。另外,如圖7所示的,在頂板1281的寬度方向的中央的中央空間132M的上方,從接收口104側開始依序設置了大略形成正方形的1分硬幣落下用的1分開口1461C、2元硬幣落下用的2元開口1462E、50分硬幣落下用的50分開口14650C,以及於後壁246的附近在右側形成開口的溢流開口146OF、在左側形成開口的1元用的1元開口1461E。另外,在頂板1281的寬度方向的右側的右側空間132R的上方,從接收口104側開始依序設置了大略細長地形成在硬幣C的搬運方向上的2分硬幣落下用的2分開口1462C、5分硬幣落下用的5分開口1465C、10分硬幣落下用的10分開口14610C,以及20分硬幣落下用的20分開口14620C。
接著,主要參照圖2說明接收口104。接收口104具有一併接收複數個硬幣C,並將其引導至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接收口104係形成於本體126的前側的頂面的向上的矩形開口。與接收口104連接,形成了導向本體126的後方且導向斜下方向的引導筒146(圖3),其下端在構成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的碗狀的硬幣保留容器148的頂面開口上形成開口。因此,投入接收口104的複數個硬幣C,被引導筒146引導而落入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的硬幣保留容器148。
接著,主要參照圖3說明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具有將以成批堆積狀態保留且直徑相異的複數個面額種類的硬幣C逐一地分開並送出到下一工點(亦即硬幣識別裝置108)的功能,其使用習知的硬幣分離送出裝置。實施例1的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配置在接收口104的下方,包含旋轉圓板152、硬幣保留容器148、接收體154以及滿量感測器156。
旋轉圓板152,具有逐一地接收硬幣C的接收部168,其以既定的角度傾斜配置,且以既定的速度旋轉。接收部168,將等間隔地形成了3個凹部162的Y字形的平板164以與旋轉圓板152同心的方式固定於旋轉圓板152的頂面。於凹部162的一側配置了進行樞支運動的推出體166(參照例如專利第4997374號)。換言之,藉由推出體166與凹部162形成了大略半圓形的接收部168。接收部168,設定成無法接收二枚並排的半徑最小的硬幣而可接收一枚半徑最大的硬幣的大小。推出體166,通常係以形成接收部168的方式以靜止狀態位於靠近凹部162的一側的位置,當進行樞支運動而移動到既定位置時,便將所保持的硬幣C送出到旋轉圓板152的周圍方向。
接收部168,逐一地接收在硬幣保留容器148的下部以成批堆積狀態保留的硬幣C,推出體166在比旋轉圓板152的旋轉中心更靠上方的既定位置將接收部168的硬幣C推出到周圍方向,以傳遞到刀刃形狀的接取體154。旋轉圓板152藉由圖中未顯示的電動馬達透過減速機以既定的速度旋轉。
滿量感測器156,具有當硬幣保留容器148內的硬幣量在既定量以上時輸出滿量信號的功能,例如,係透光型的光電感測器。當滿量感測器156輸出滿量信 號時,從接收口104的硬幣C的接收會被圖中未顯示的機構所限制,當處於並未輸出滿量信號的狀態時,硬幣C的接收限制便會被解除。
接著說明硬幣識別裝置108。硬幣識別裝置108,具有利用感測器取得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所送出的硬幣C的物理性質資訊或表面花紋資訊等,並根據所取得的資訊判定真偽以及面額種類的功能,可使用習知的硬幣識別裝置。在本實施例1中,硬幣識別裝置108,包含磁性感測器174、與旋轉圓板152的頂面配置在同一平面內的滑動基部(圖中未顯示)、運送硬幣C用的旋轉體176,以及基準引導部178。滑動基部(圖中未顯示),具有引導旋轉體176所推動的硬幣C的一面的功能。旋轉體176,具有令從硬幣分離送出裝置106所接收到的硬幣C移動,以令其逐一地通過硬幣接收部182的功能。再者,旋轉體176具有將通過硬幣接收部182的硬幣C傳遞到硬幣搬運裝置110的功能。旋轉體176,可在與滑動基部平行且接近的平面內旋轉,並藉由與接收部168相同數目的等間隔配置的3支推動桿184形成硬幣接收部182,而設置成Y字型。基準引導部178,具有直線地引導相對通過硬幣接收部182的硬幣C,並令硬幣C相對於磁性感測器174的位置為固定的功能。關於習知的硬幣識別裝置108,宜使用專利第4997374號所揭示的硬幣辨別裝置,惟並非僅限於此。
接著說明硬幣搬運裝置110。硬幣搬運裝置110,具有將從硬幣識別裝置108逐一地送出的硬幣C往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直線地搬運的功能。本實施例1的硬幣搬運裝置110,與後述的硬幣分配裝置112形成一體而安裝在頂板1281上。在同一平面內包含:往離開接收口104的單一方向移動的無端搬運體186、被該無端搬運體186推動的硬幣C的一面所滑動的滑動平板188,以及引導該硬幣C的周圍面的一直線狀的引導軌192。無端搬運體186,在本實施例1中,係實質上水平 地掛設在隔著既定間隔配置的第1鏈輪194與第2鏈輪196之間的鏈條198。鏈條198,設置成扁平的運行軌道形狀,第1鏈輪194配置在硬幣識別裝置108的旋轉體176的正側邊。推動銷202以既定的間隔固定於鏈條198的側面。
複數個推動銷202,以與推動桿184的間隔對應的間隔安裝於鏈條198。第1鏈輪194以既定的速度旋轉,推動桿184與推動銷202,以被推動桿184推動到推動銷202的移送路徑204的硬幣C直接被推動銷202推動的方式設定。移送路徑204,係被引導軌192引導同時被推動銷202推動的硬幣C所移動的路徑。
引導軌192,具有引導硬幣C的下端周圍面以令推動銷202所推動的硬幣C在移送路徑204上移動的功能。引導軌192,沿著運行軌道形狀中的上側的直線狀的鏈條198配置在其些許下方。引導軌192,相對於該滑動平板188,比所處理的硬幣C的最大厚度更稍微地往正交方向突出。因此,被推動銷202推動的硬幣C,其底面被滑動平板188引導,且其下端周圍面被引導軌192引導。本實施例1中的引導軌192,如後所述的,亦兼作篩選部。硬幣搬運裝置110,例如,宜使用專利第4997374號所揭示的硬幣搬運裝置,惟並非僅限於此。
接著,說明硬幣分配裝置112。硬幣分配裝置112,具有令硬幣搬運裝置110所搬運的硬幣C根據硬幣識別裝置108的識別面額種類落入該當的面額種類的硬幣篩選孔而分配到各既定面額種類的功能。實施例1的硬幣分配裝置112,包含在引導軌192的上側沿著該引導軌192配置的上側篩選部206,以及沿著引導軌192配置在下側的下側篩選部208。
上側篩選部206,往硬幣搬運裝置110的行進方向,換言之,往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依序配置了2分篩選孔2C、5分篩選孔5C、10分篩選孔10C、20分篩選孔20C以及溢流篩選孔OF。下側篩選部208,往硬幣搬運裝置110的行進方向,換言之,往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依序配置了退還篩選孔RJ、1分篩選孔1C、2元篩選孔2E、50分篩選孔50C以及1元篩選孔1E。另外,對各硬幣篩選孔的面額種類配置僅為一例而已,可因應需要自由地配置。
於各硬幣篩選孔2C、5C、10C、20C、RJ、1C、2E、50C以及1E,配置了藉由電子致動器而作動的閘門裝置(圖中未顯示)。在本實施例1中,硬幣篩選孔RJ、1C、2E、50C以及1E的閘門裝置,亦兼作引導軌192。亦即,引導軌192,係由固定在硬幣篩選孔RJ、1C、2E、50C或1E之間的固定引導部以及可通電而移動的可動引導部所構成,通常呈1條直線狀。然後,在所搬運的硬幣C落入硬幣篩選孔RJ、1C、2E、50C或1E時,係令可動引導部從通常的位置移開,所移送的硬幣C便不會被可動引導部所引導,而會落入既定的硬幣篩選孔(參照專利第4997374)。
相對於各硬幣篩選孔2C、5C、10C、20C、OF、RJ、1C、2E、50C或1E的閘門裝置,根據來自時序感測器(圖中未顯示)的時序信號,還有硬幣識別裝置108所檢測到的硬幣資訊進而辨別的真偽以及面額種類,選擇性地開閉。其結果,硬幣搬運裝置110所搬運的硬幣C,落入各面額種類的既定硬幣篩選孔2C、5C、10C、20C、OF、RJ、1C、2E、50C或1E。
接著,主要參照圖5或圖6說明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具有依照面額種類別保留在硬幣分配裝置112中 被篩選為各面額種類的硬幣C的功能,以及根據來自上位裝置(例如銷售點收銀機)的指令逐一地付出既定數的既定面額種類的硬幣C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對象面額種類為1分硬幣~2元硬幣共8個面額種類,故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配置了8個,惟基本的構造均相同,故各部位的構造會附上相同的符號進行說明,當特別有必要說明面額種類別時,會在符號114之後附上面額種類記號進行說明。亦即,採用1分用的1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C、2分用的2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C、5分用的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10分用的1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0C、20分用的2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0C、50分用的5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0C、1元用的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以及2元用的2元保留遞出裝置1142E等符號。在本實施例1中,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大略係由斗狀缽236、附孔旋轉體238、滑動基部242、彈出裝置(圖中未顯示)所構成。斗狀缽236,係頂面開放的上部為矩形且下部為圓形的縱向筒狀體,其以成批堆積狀態保留硬幣C。附孔旋轉體238,其以可旋轉的方式配置在斗狀缽236的底部的圓形孔內,並於偏心位置形成了複數個硬幣C可落下的圓形孔。滑動基部242,引導落入附孔旋轉體238的硬幣C的底面。彈出裝置(圖中未顯示),係由相對於配置在附孔旋轉體238的側邊的固定滾子以接近的方式受到推壓的彈性滾子所構成,並以將附孔旋轉體238所推出的硬幣C用該等滾子夾住並從形成在附孔旋轉體238的側邊的送出口244(圖5)往橫方向彈出的方式構成。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宜使用習知的所謂硬幣料斗。
接著,主要參照圖4說明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的面額種類別的配置。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於上段空間144U配置3種面額種類,於中段空間144M配置3種面額種類,於下段空間144L配置2種面額種類。具體而言,在上段底板1282上,從接收口104側,依序配置1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C、 2元保留遞出裝置1142E以及5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0C,以在上段空間144U中構成沿著水平方向排列設置的上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U。在中段底板1283上,從接收口104側,依序配置2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C、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以及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構成沿著水平方向排列設置的中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M。在下段底板1284上,從接收口104側,依序配置1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0C、2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0C,構成沿著水平方向排列設置的下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L。中段空間144M中的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與下段空間144L中的2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0C,配置在後側板128B的附近,同時在上下方向上對齊排列。換言之,中段空間144M中的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與下段空間144L中的2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0C,配置在離接收口104最遠的中央空間132M,以在垂直方向上堆疊的方式配置。中段空間144M中的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與下段空間144L中的1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0C,在上下方向上對齊排列。換言之,中段空間144M中的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與下段空間144L中的1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0C,配置在離接收口104第二遠的中央空間132M,以在垂直方向上堆疊的方式配置。上段空間144U中的5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0C、2元保留遞出裝置1142E、1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C,相對於中段空間144M中的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2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C,往接收口104側偏移。這是因為在其與後側板128B之間配置了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的關係。
接著,主要參照圖4以及圖7說明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具有將被硬幣分配裝置112分配到各面額種類別的硬幣C引導至各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大略形成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筒型,並分成配置在頂板1281的上側的上側落下通路116U與配置在頂板1281的下側的下側落下通路116L。藉此,對 應形成於下側篩選部208的1分篩選孔1C、2元篩選孔2E、50分篩選孔50C以及1元篩選孔1E的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由頂板1281的上側的上側落下通路116U所構成。首先,說明相對於配置在上段空間144U的1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C、2元保留遞出裝置1142E以及5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0C的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如圖3所示的,在硬幣分配裝置112中的下側篩選部208的最接近接收口104的退還篩選孔RJ的下方,形成了退還面額種類別落下通路116RJ,引導退還的硬幣C滑落到釋出口122。從第二接近接收口104的1分篩選孔1C落下的1分硬幣C,在被1分落下通路1161C引導而落入圖7所示的1分開口1461C之後,被保留在配置於上段空間144U的1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C內。從第三接近接收口104的2元篩選孔2E落下的2元硬幣C,在被2元落下通路1162E引導而落入圖7所示的2元開口1462E之後,被保留在配置於上段空間144U的2元保留遞出裝置1142E內。從第四接近接收口104的50分篩選孔50C落下的50分硬幣C,在被50分落下通路11650C引導而落入50分開口14650C之後,被保留在配置於上段空間144U的5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0C內。從第五接近接收口104的1元篩選孔1E落下的1元硬幣C,在被1元落下通路1161E引導而落入1元開口1461E之後,被保留在配置於中段空間144M的離接收口104最遠的位置的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內。由於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配置於中段空間144M,故1元落下通路1161E分成1元上側落下通路116U1E與1元下側落下通路116L1E。1元下側落下通路116L1E相對於後述的溢流金庫134在本體126的橫寬方向上並排。
相對於配置在上側篩選部206的2分篩選孔2C、5分篩選孔5C、10分篩選孔10C、20分篩選孔20C以及溢流篩選孔OF的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分成比頂板1281更靠上側的上側落下通路116U與比頂板1281更靠下方的下側落下通路116L。從最接近接收口104的2分篩選孔2C落下的2分硬幣C,在被2分上側落下 通路116U2C引導而落入2分開口1462C之後,被2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C引導而被保留在配置於中段空間144M的2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C內。從第二接近接收口104的5分篩選孔5C落下的5分硬幣C,在被5分上側落下通路116U5C引導而落入5分開口1465C之後,被配置於中段空間144M的5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5C引導而被保留在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內。從第三接近接收口104的10分篩選孔10C落下的10分硬幣C,在被10分上側落下通路116U10C引導而落入10分開口14610C之後,被1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10C引導而被保留在配置於下段空間144L的1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0C內。從第四接近接收口104的20分篩選孔20C落下的20分硬幣C,在被20分上側落下通路116U20C引導而落入20分開口14620C之後,被2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0C引導而被保留在配置於下段空間144L的2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0C內。從第五接近接收口104的溢流篩選孔OF落下的溢流硬幣C,在被溢流上側落下通路116UOF引導而落入溢流開口146OF之後,被保留在配置於上段空間144U的溢流金庫134內。另外,溢流金庫134,亦可配置在蓋部128的外側。
2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C、5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5C、1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10C,以及2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0C,分別與2分開口1462C、5分開口1465C、10分開口14610C,以及20分開口14620C連接,在剖面中橫寬較窄,在硬幣C的搬運方向上形成較長的長方形,且在右側空間132R中沿著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並排。在本實施例1中,2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C、5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5C、1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10C,以及2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0C,與構成蓋部128的右側板128R形成一體。因此,當在該等通路中發生硬幣阻塞時,藉由實行將右側板128R拆卸取下的作業,便可輕易地解決硬幣阻塞的問題。另外藉由像這樣構成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便可在本體的寬度方向上將複數條硬幣落下通路配置於同一狹窄空間中,而具有可令裝置趨向小型化的優點。
如圖4所示的,2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C與5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5C,為了分別將硬幣C引導至沿著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依序配置於中段空間144M的2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C與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而形成曲柄形狀,其下端相對配置於對應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的斗狀缽236的左(前)側端部開口的上端部。同樣地,1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10C與20分下側落下通路116L20C,為了分別將硬幣C引導至沿著離開接收口104的方向依序配置於下段空間144L的1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0C、2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0C,而形成曲柄形狀,其下端相對配置於對應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的斗狀缽236的右(後)側端部開口的上端部。藉由像這樣配置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便可縮小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的彎曲程度,並可在狹窄的空間中構成硬幣C可平順地落下的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
接著,主要參照圖8~圖9說明釋出通路118。釋出通路118,具有引導從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同時令其落下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釋出通路118,如圖5、圖6所示的,設置於形成在左側板128L與內部左側壁板130L之間的左側空間132L。於構成釋出通路118的內部左側壁板130L,形成了複數個從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可通過的橫長的長方形的面額種類別的落下口252。在本實施例1中,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配置成3段,故面額種類別的落下口252亦分成3段而在水平方向上並排。如圖9所示的,對應上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U,1分落下口2521C、2元落下口2522E以及50分落下口25250C從接收口104側依序水平地沿著硬幣搬運裝置110形成,而構成上段落下口列252U。對應中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M,2分落下口2522C、5分落下口2525C以及1元落下口2521E從接收口104側依序水平地沿著 硬幣搬運裝置110形成,而構成中段落下口列252M。對應下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L,10分落下口25210C以及20分落下口25220C從接收口104側依序水平地沿著硬幣搬運裝置110形成,而構成下段落下口列252L。該等落下口252亦與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的配置同樣,中段落下口列252M與下段落下口列252L沿著上下方向對齊排列。中段落下口列252M與上段落下口列252U則在前後(深度)方向上錯開配置。
於左側空間132L,在面額種類別的落下口252的下方分別配置了傾斜板254,針對各面額種類形成了釋出通路118。相對於上段落下口列252U,配置了平板形狀的1分傾斜板2541C、2元傾斜板2542E,以及50分傾斜板25450C。具體而言,1分傾斜板2541C在將上端部配置於1分落下口2521C與2元落下口2522E之間後,向釋出口122側的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同樣地,2元傾斜板2542E在將上端部配置於2元落下口2522E與50分落下口25250C之間後,向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同樣地,50分傾斜板25450C在將上端部配置於50分落下口25250C的正下方後,向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藉此,在1分傾斜板2541C的上側形成了1分釋出通路1181C,在2元傾斜板2542E的上側形成了2元釋出通路1182E,在50分傾斜板25450C的上側形成了50分釋出通路11850C,該等釋出通路118向硬幣輸送裝置100形成前低後高的態樣。
相對於中段落下口列252M,配置了平板形狀的2分傾斜板2542C、5分傾斜板2545C,以及1元傾斜板2541E。具體而言,2分傾斜板2542C在將上端部配置於2分落下口2522C與5分落下口2525C之間後,向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同樣地,5分傾斜板2545C在將上端部配置於5分落下口2525C與1元落下口2521E之間後,向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同樣地,1元傾斜板2541E在將上端部 配置於1元落下口2521E的正下方之後,向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藉此,在2分傾斜板2542C的上側形成了2分釋出通路1182C,在5分傾斜板2545C的上側形成了5分釋出通路1185C,在1元傾斜板2541E的上側形成了1元釋出通路1181E,該等釋出通路118向硬幣輸送裝置100形成前低後高的態樣。
相對於下段落下口列252L,配置了平板形狀的10分傾斜板25410C,以及20分傾斜板25420C。具體而言,10分傾斜板25410C在將上端部配置於10分落下口25210C與20分落下口25220C之間後,向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同樣地,20分傾斜板25420C在將上端部配置於20分落下口25220C的正下方之後,向輸送通路266配置成前低後高。藉此,在10分傾斜板25410C的上側形成了10分釋出通路11810C,在20分傾斜板25420C的上側形成了20分釋出通路11820C,該等釋出通路118向硬幣輸送裝置100形成前低後高的態樣。
由上述構造可知,從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在從面額種類別的落下口252分別落入面額種類別的釋出通路118之後,會落到面額種類別的傾斜板254上,並從該等傾斜板254上滑落,然後會被硬幣輸送裝置100搬往下一工點(亦即釋出口122)側。
由上述說明可知,1分釋出通路1181C、2元釋出通路1182E、50分釋出通路11850C、2分釋出通路1182C、5分釋出通路1185C、1元釋出通路1181E、10分釋出通路11810C,以及20分釋出通路11820C,在左側空間132L中,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成堆疊狀態。藉由該構造,便可抑制本體126的寬度方向的大小,有助於本體126的寬度方向的小型化。另外,釋出通路118的寬度(左側板128L與內部左 側壁板130LL的間隔),宜為最大的硬幣的直徑的二倍左右。在本實施例1中,最大的直徑為2元硬幣的25.75mm,故宜為其二倍的50mm左右。
接著說明釋出通路118的作用。在本實施例1中,針對各面額種類別的保留遞出裝置114設置了釋出通路118。因此,從下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L的2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0C送出的20分硬幣,在通過20分落下口25220C並落入20分釋出通路11820C之後,從20分傾斜板25420C上滑落,然後落到構成輸送通路266的底面的輸送帶124上。從下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L的1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0C送出的10分硬幣,在通過10分落下口25210C並落入10分釋出通路11810C之後,從10分傾斜板25410C上滑落,然後落到輸送帶124上。從中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M的1元保留遞出裝置1141E送出的1元硬幣,在通過1元落下口2521E並落入1元釋出通路1181E之後,從1元傾斜板2541E上滑落,然後落到輸送帶124上。從中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M的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送出的5分硬幣,在通過5分落下口2525C並落入5分釋出通路1185C之後,從5分傾斜板2545C上滑落,然後落到輸送帶124上。從中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M的2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C送出的2分硬幣,在通過2分落下口2522C並落入2分釋出通路1182C之後,從2分傾斜板2542C上滑落,然後落到輸送帶124上。從上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U的50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0C送出的50分硬幣,在通過50分落下口25250C並落入50分釋出通路11850C之後,從50分傾斜板25450C上滑落,然後落到輸送帶124上。從上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U的2元保留遞出裝置1142E送出的2元硬幣,在通過2元落下口2522E並落入2元釋出通路1182E之後,從2元傾斜板2542E上滑落,落到輸送帶124上。從上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U的1分保留遞出裝置1141C送出的1分硬幣,在通過1分落下口2521C並落入1分釋出通路1181C之後,從1分傾斜板2541C上滑落,落到輸送帶124上。另外,釋出通路118,亦可並未針對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 構成,而係相對於複數個落下口114僅設置1個。例如,可針對上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U、中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M,以及下段保留遞出裝置列114L各別設置。
接著說明硬幣輸送裝置100。硬幣輸送裝置100,具有將從釋出通路118落下的硬幣C輸送到設置在上方的下一工點的功能,在本發明中,尤其具有阻止從既定的釋出通路118落下的硬幣往位於下方的釋出通路118側落下同時進行輸送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硬幣輸送裝置100,至少包含搬運裝置262與落下阻止裝置264。
首先說明搬運裝置262。搬運裝置262具有將硬幣C往斜上方的下一工點搬運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搬運裝置262包含輸送帶124、一對輸送滾子256F、256B、輸送通路266。
接著,主要參照圖8以及圖9說明輸送帶124。輸送帶124,具有將從複數個面額種類別的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並從釋出通路118(1分釋出通路1181C、2元釋出通路1182E、50分釋出通路11850C、2分釋出通路1182C、5分釋出通路1185C、1元釋出通路1181E、10分釋出通路11810C,以及20分釋出通路11820C)落下的硬幣C,搬往下一工點(亦即位於上方的釋出口122)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輸送帶124,繞掛在構成一對輸送滾子256的前輸送滾子256F與後輸送滾子256B之間而呈扁平軌域形狀,並往釋出口122側配置成向上傾斜。具體而言,後輸送滾子256B配置成比20分傾斜板25420C更下方且稍微更前側,前輸送滾子256F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與上段落下口列252U大略相同高度,且比前側的釋出口122更上方。藉此,輸送帶124的搬運部258,在各傾斜板254的下端的下方,與該等下端隔著相同的距離,直線狀地向前側(釋出口122側)延伸成向上傾斜 的狀態。該向上傾斜,宜相對於水平線傾斜45度以上,從設置面積與硬幣C的搬運能力的觀點來看更宜為大約60度左右。然而,輸送帶124往釋出口122側的向上傾斜角度,可考慮到對硬幣接收釋出裝置102的深度方向尺寸的影響而適當設定之。由於輸送帶124的搬運部258會與硬幣C摩擦接觸而將其往斜上方搬運,故宜由摩擦係數較高且耐磨特性較佳的材料(例如橡膠系的材質)所構成。另外,為了增大摩擦係數,可令表面形成粗糙肌理狀或形成複數個微小突起等。輸送帶124,如圖11所示的,具有將輸送帶124(搬運部258)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點連接的直線,亦即長邊方向中心線LCL。
接著,參照圖8以及圖9說明輸送通路266。輸送通路266,具有引導輸送帶124所搬運的硬幣C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輸送帶124(扁平帶)構成底面,左引導壁264L與右引導壁264R構成左右的引導壁。換言之,輸送通路266,以輸送帶124的搬運部258為底面,並利用相對於該底面垂直立起的左引導壁264L與右引導壁264R,構成剖面為矩形、細長且向斜上方延伸到下一工點(亦即釋出口122)的四角溝槽形狀。左引導壁264L以及右引導壁264R,整體為平滑的構件,不會卡住輸送帶124所搬運的硬幣C或落下的硬幣C。於輸送通路266,配置了落下阻止裝置264。第一輸送通路2661位於比後述的第一落下阻止裝置2641更上側(釋出口122側)之處,第二輸送通路2662位於第一落下阻止裝置2641與第二落下阻止裝置2642之間,第三輸送通路2663位於第二落下阻止裝置2642與第三落下阻止裝置2643之間,第四輸送通路2663位於第三落下阻止裝置2643與第四落下阻止裝置2644之間。因此,所謂不會落到下方的輸送裝置266,在第一輸送通路2661係指不會落到第二輸送通路2662,在第二輸送通路2662係指不會落到第三輸送通路2663,在第三輸送通路2663係指不會落到第四輸送通路2663,在第四輸送通路2663係指不會落到其下方。
接著,主要參照圖9~圖11說明落下阻止裝置264。落下阻止裝置264,具有阻止輸送帶124上的硬幣C落到比該落下阻止裝置264更下方的輸送通路266,同時將其往輸送通路266的下一工點(釋出口122)側撥散的功能。換言之,落下阻止裝置264,具有將落下被阻止的硬幣C往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的功能。因此,可採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裝置。在本實施例1中,落下阻止裝置264全部配置了4組。具體而言,相對於2元傾斜板2542E的下端2542EE配置了第一落下阻止裝置2641,相對於2分傾斜板2542C的下端2542CE配置了第二落下阻止裝置2642,相對於1元傾斜板2541E的下端2541EE配置了第三落下阻止裝置2643,相對於20分傾斜板25420C的下端25420CE配置了第四落下阻止裝置2644。本實施例1中的第一落下阻止裝置2641、第二落下阻止裝置2642、第三落下阻止裝置2643以及第四落下阻止裝置2644全部為相同的構造,故以在圖9中用鏈線圓所包圍的第二落下阻止裝置2642為代表進行說明,其他的落下阻止裝置的相同的部分會附上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二落下阻止裝置2642,係由引導裝置282、落下阻止體284以及突起286所構成。若概括說明各構成零件的功能,則係利用引導裝置282將在輸送帶124上向下滑落的硬幣C引導至落下阻止體284的前面側,並利用因為與輸送帶124一體移動的突起286而往下一工點側轉動的落下阻止體284,將其往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換言之,藉由將硬幣C往下一工點(亦即釋出口122)側撥散,而令硬幣C在輸送帶124上分散,硬幣C便比較容易卡止於突起286。
首先,主要參照圖10以及圖11說明引導裝置282。引導裝置282,具有將在輸送通路266中的輸送帶124上或從釋出通路118落下的硬幣C引導至落下阻止體 284的前面中央側,換言之,引導至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寬度方向的中央的功能。引導裝置282,係沿著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端部配置於其上側(亦即第2釋出通路1182側)的左右一對的棒狀引導體,由於形成左右對稱,故以右引導裝置282R為代表進行說明,對於左引導裝置282L的相同部位則係將名稱中的右變更為左,同時符號係將字母的R取代為L並附在相同的數字上,故省略說明。
右引導體282R,形成中間部位的橫剖面(輸送帶124的寬度方向剖面)為大略直角三角形的細長棒狀,於上側端部形成了往輸送帶124的中央側逐漸趨近的右中央趨近斜面282UR,中間部形成了往輸送帶124的頂面(搬運部258)逐漸趨近的右向下斜面282DR,下端部形成了從輸送帶124的中央往端部逐漸遠離的右離隔斜面282LR,右離隔斜面282LR的上側,形成了圓弧狀的右腹脇面282RR。藉由該構造,利用右中央趨近斜面282UR以及左中央趨近斜面282UL(看不見)令在輸送帶124上向下滑落的硬幣C趨近輸送帶124的寬度方向的中央,從輸送帶124的上方落下的硬幣C則被右向下斜面282DR以及左向下斜面282DL(看不見),同樣引導至輸送帶124的中央,藉此,將從上側落下的硬幣C引導至落下阻止體284中的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中央部位。
接著說明落下阻止體284。落下阻止體284,具有防止被引導裝置282或右引導壁264R與左引導壁264L所引導而落下的硬幣C,落到下方的輸送通路266,換言之,落到比落下阻止體284更下側的輸送通路266,同時將其往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的下游側,換言之,往作為下一工點的釋出口122撥散的功能。本實施例1的落下阻止體284,為大略正方形的板形形狀,該落下阻止體284的上端部,以隨意轉動的方式安裝於支軸287,該支軸287的左右端部固定於形成門型的支持 體289中的配置於落下阻止體284的右端部284R(看不見)的側邊的右支持體289R以及配置於左端部284L的側邊的左支持體289L。
支軸287的軸線SL,配置在輸送帶124的搬運面(從各傾斜板254的前端落下的硬幣C的承接面)的上方,從上方俯瞰時,相對於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中心線LCL垂直正交。在右支持體289R與左支持體289L的下一工點側,分別形成了高低差部,亦即右阻止制動部291R(看不見)、左阻止制動部291L,其以與落下阻止體284的背面抵接進而限制該落下阻止體284的往圖10中的順時鐘方向的轉動的方式構成。換言之,落下阻止體284,因為自重的轉動力矩而在圖10中往順時鐘方向轉動,轉動被右阻止制動部291R(看不見)以及左阻止制動部291L所阻止,大約在相對於輸送帶124的搬運面垂直立起的制止位置OP被制止。在制止位置OP,落下阻止體284的落下阻止體下端284T與輸送帶124的間隙,設定成實質上比最薄的硬幣C更窄。換言之,這是為了避免最薄的硬幣C在其平面與輸送帶124的搬運面互相面接觸的狀態下,通過落下阻止體下端284T與輸送帶124的間隙而落到下方的輸送通路118。從落下阻止體284的右端部284R、左端部284L的下端部側面往橫方向突出的圓柱形的右凸部292R,***形成於右引導壁264R的右圓弧溝290R,左凸部292L***形成於左引導壁264L(圖中未顯示)的左圓弧溝290L。落下阻止體284的該等右凸部292R、左凸部292L以卡止於分別限制各自的圖10(B)、(C)中的逆時鐘方向的轉動量的限制部292(亦即右轉動限制制動部292RS以及左轉動限制制動部292LS)的方式構成。當右凸部292R、左凸部292L分別卡止於右轉動限制制動部292RS、左轉動限制制動部292LS時,落下阻止體下端284T,設定成位於比突起286的上端稍微更上側之處,而該突起286可通過落下阻止體下端284T的下方。然而,落下阻止體下端284T與突起286的上端的間隔,若以最薄硬幣不會從該等構件之間落到下方的輸送通路266的方式設 定為較佳。換言之,落下阻止體下端284T與突起286的上端的間隔,可設定成比最薄的硬幣C的厚度更小。
從支持體289的上端部側面橫向突出的左定位突起284RL、右定位突起284RR,緊密地***分別穿通右引導壁264R以及左引導壁264L的定位孔(圖中未顯示),而用於支持體289乃至於落下阻止體284的定位。支持體289,藉由貫通形成於區劃出輸送通路266的右引導壁264R以及左引導壁264L的貫通孔(圖中未顯示)而鎖入的左固定螺栓293L、右固定螺栓293R,分別固定於右引導壁264R以及左引導壁264L。如圖11所示的,於落下阻止體284的下一工點(釋出口122)側的前面的中央,突出設置了突起,詳細而言係橫剖面為三角形的撥分體294。在撥分體294***硬幣C的密集堆塊,而令該密集堆塊崩塌之後,便利用落下阻止體284進行撥散,故可有效率地撥散硬幣C。落下阻止體284,通常係藉由自重而在圖10(B)中往順時鐘方向轉動,該落下阻止體284,其背面與右阻止制動部291R(看不見)以及左阻止制動部291L抵接而轉動被阻止,並在制止位置OP靜止。藉此,落入輸送通路266的硬幣C,被落下阻止體284阻止其落下,而不會落到下方的輸送通路266。
接著,主要參照圖10以及圖11說明突起286。突起286,具有推動落下阻止體284而強制令其繞支軸287轉動的功能。在本實施例1中,突起286,係由右突起286R與左突起286L所構成的一對小型片狀物,其形成相對於輸送帶124的頂面直角地突出的四角板狀,並以在輸送帶124的寬度方向上隔著既定的間隔,同時在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上稍微錯開的方式形成,而與輸送帶124由相同的材質形成為一體。藉由該構造,並藉由輸送帶124往硬幣C的搬運方向的移動,突起286便從背面側(相對於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為上游側)以既定的速度推動落 下阻止體284。藉此,如圖10(C)所示的,落下阻止體284以支軸287為支點往下一工點(釋出口122)側轉動。換言之,被落下阻止體284阻止其落下的硬幣C,藉由落下阻止體284的往釋出口122側的轉動,在輸送通路266中被撥往斜上方的釋出口122側,然後落到輸送帶124上。因此,被落下阻止體284阻止其移動的硬幣C,在被撥開而分散之後,落到輸送帶124上。藉由將硬幣C撥散,各硬幣C便容易卡止於突起286,硬幣C的搬運效率便提高。另外,藉由將右突起286R與左突起286L配置成在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上稍微錯開,落下阻止體284往釋出口122側轉動的時間便延長,如是便更容易利用該等右突起286R與左突起286L卡住硬幣C。落下阻止體284的往釋出口122側的轉動量,會因為右凸部292R、左凸部292L分別卡止於右轉動限制制動部292RS、左轉動限制制動部292LS而受到限制。在落下阻止體284的最大移動位置MP,落下阻止體下端284T與右突起286R、左突起286L的間隙,比最薄硬幣的厚度更窄,故硬幣C無法通過該間隙。因此,硬幣C被落下阻止體284、右突起286R以及左突起286L阻止其往下方的移動,故硬幣C不會落到下方的輸送通路266。另外,亦可令右突起286R與左突起286L形成為一體,惟突起286的厚度會增加,故宜像本實施例1這樣分開比較好。
如前所述的,落下阻止裝置264,令從釋出通路118落下的硬幣C不會落到下方的輸送通路266。具體而言,從20分釋出通路11820C或10分釋出通路11810C落到輸送帶124上的硬幣C,被第四落下阻止裝置2644阻止其從第四輸送通路2664落下。從1元釋出通路1181E或5分釋出通路1185C落到輸送帶124上的硬幣C,被第三落下阻止裝置2643阻止其從第三輸送通路2663落到第四輸送通路2664。從2分釋出通路1182C或50分釋出通路11850C落到輸送帶124上的硬幣C,被第二落下阻止裝置2642阻止其從第二輸送通路2662落到第三輸送通路2663。從2元釋出通路1182E或1分釋出通路1181C落到輸送帶124上的硬幣C,被第一落 下阻止裝置2641阻止其從第一輸送通路2661落到第二輸送裝置2662。輸送帶124上的硬幣C,卡止於右突起286R或左突起286L,經由輸送通路266被搬往斜上方的釋出口122。
接著,主要參照圖10說明釋出口122。釋出口122,係硬幣輸送裝置100的下一工點,具有為了傳遞而將輸送帶124所搬運的硬幣C釋出到外部裝置,或將其保留在本體126內的功能,可使用習知的釋出口122。在本實施例1中,釋出口122,係在本體126的前面的上下方向的中間位置,形成於偏左側之處的矩形開口。在本實施例1中,係接續相對於輸送帶124的輸送通路266構成向下往釋出口122的釋出口通路272,再於釋出口通路272的端部構成釋出口122,並從該釋出口122供給到外部的接收部。
接著,說明實施例1的硬幣輸送裝置100的作用。在找錢、兌換處理等中,當釋出硬幣時,從各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的數目並沒有那麼多。例如,在找錢處理中,當用5元紙幣購買1分的商品時,所找的零錢為4元9分。當給付該零錢時,係從2元保留遞出裝置1142E送出2個硬幣C,從5分保留遞出裝置1145C送出1個硬幣C,並從2分保留遞出裝置1142C送出2個硬幣C。所送出的2元硬幣,因為自重而落入2元釋出通路1182E並落到2元傾斜板2542E上,之後從該2元傾斜板2542E滑落,然後落入第一輸送通路2661。所送出的5分硬幣C,因為自重而落入5分釋出通路1185C並落到5分傾斜板2545C上,然後落入第三輸送通路2663。所送出的2分硬幣C,因為自重而落入2分釋出通路1182C並落到2分傾斜板2542C上,然後落入第二輸送通路2662。落入各輸送通路266的硬幣C,各自卡止於輸送帶124上的突起286,並從釋出口122釋出。並未卡止於突起286的硬幣C,被各落下阻止體284阻止其落下,而被保留在所落下的輸送通 路266中。落下阻止體284,因為突起286,而往作為下一工點的釋出口122(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藉由該轉動,落下被阻止的硬幣C,被撥往釋出口122側,再度落到輸送帶124上,卡止於突起286,而被送往釋出口122側。重複該動作,最終全部的硬幣C均被送往釋出口122側。
茲說明從各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回收全部的硬幣C時的運作。此時係從各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同時送出硬幣C。由於超出輸送帶124的釋出搬運能力,硬幣C會滯留於1分釋出通路1181C、2元釋出通路1182E、50分釋出通路11850C、2分釋出通路1182C、5分釋出通路1185C、1元釋出通路1181E、10分釋出通路11810C,或20分釋出通路11820C。此時,其會滯留在構成各釋出通路118的傾斜板254的上方,藉由硬幣C被輸送帶124的依序搬運,該等滯留的硬幣C,會從傾斜板254上緩慢滑落,然後被輸送帶124搬運。另外,被第一落下阻止裝置2641~第四落下阻止裝置2644阻止其落下的硬幣C,被突起286所推動的落下阻止體284如前所述的撥往釋出口122側,而在輸送帶124上分散。藉此,硬幣C便容易卡止於突起286,而順利地被搬往釋出口122側。
102:硬幣接收釋出裝置
104:接收口
122:釋出口
126:本體
128:蓋部
128B:後側板
128L:左側板
128U:頂板
138:硬幣容器
142:裝設孔
C:硬幣
P1:垂直立起面1
P2:垂直立起面2

Claims (9)

  1. 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的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124)上,並藉由該輸送帶(124)的運行將該硬幣(C)送往下一工點,其特徵為至少包含:落下阻止體(284),其在該輸送帶(124)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中心線(LCL)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SL)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291R、291L)所制止的制止位置(OP)、和比該制止位置(OP)更靠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286),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124),藉由該輸送帶(124)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284)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284)轉動;該落下阻止體(284)在該制止位置(OP)以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該輸送帶(124)上向下滑落的硬幣(C),並從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286)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C)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2. 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同時該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124)上,並藉由該輸送帶(124)的運行將該硬幣(C)送往下一工點,其特徵為至少包含: 落下阻止體(284),其在該輸送帶(124)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中心線(LCL)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SL)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291R、291L)所制止的制止位置(OP)、和比該制止位置(OP)更靠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286),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124),藉由該輸送帶(124)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284)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284)轉動;該落下阻止體(284)在該制止位置(OP)以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該輸送帶(124)上向下滑落的硬幣(C),並從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286)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C)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3. 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同時該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藉由釋出通路(118)引導並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124)上,並藉由該輸送帶(124)的運行將該硬幣(C)送往下一工點,其特徵為至少包含:傾斜板(254),其在從該複數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的至少一部分落下之後,令該硬幣(C)向該輸送帶(124)滑落;落下阻止體(284),其在該傾斜板(254)的下端的下方且該輸送帶(124)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中心線(LCL)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SL)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291R、291L) 所制止的制止位置(OP)、和比該制止位置(OP)更靠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286),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124),藉由該輸送帶(124)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284)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284)轉動;該落下阻止體(284)在該制止位置(OP)以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該輸送帶(124)上向下滑落的硬幣(C),並從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286)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C)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4. 一種硬幣輸送裝置,其令從在水平方向上設置成複數列同時該列在上下方向上堆疊成複數段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落在朝向下一工點側前高後低地傾斜的輸送帶(124)上,並藉由該輸送帶(124)的運行將該硬幣(C)送往下一工點,其特徵為至少包含:複數個傾斜板(254),其在從該複數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的一部分落下之後,令該硬幣(C)向該輸送帶(124)滑落,同時針對每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設置,或針對每複數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設置;複數個落下阻止體(284),其在該傾斜板(254)之中的既定傾斜板(254)的下端的下方且該輸送帶(124)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中心線(LCL)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SL)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291R、291L)所制止的制止位置(OP)、和比該制止位置(OP)更靠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 突起(286),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124),藉由該輸送帶(124)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284)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284)轉動;該落下阻止體(284)在該制止位置(OP)以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該輸送帶(124)上向下滑落的硬幣(C),並從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上游側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286)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C)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硬幣輸送裝置,其中,更設置了限制部(292),其限制該落下阻止體(284)的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轉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硬幣輸送裝置,其中,該落下阻止體(284),於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中央部位形成了向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突出的撥分體(294)。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硬幣輸送裝置,其中,該突起(286)為複數個,且配置成在該輸送帶(124)的寬度方向以及長邊方向上錯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硬幣輸送裝置,其中,在沿著該輸送帶(124)的右側與左側配置了相對於該輸送帶(124)分別垂直立起的右引導壁(264R)與左引導壁(264L), 並形成了從相對於該落下阻止體(284)的制止位置(OP)在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該右引導壁(264R)以及該左引導壁(264L)各自之側,往該輸送帶(124)的中央側向下傾斜的右向下斜面(282DR)以及左向下斜面(282DL),還有,在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分別從該右引導壁(264R)以及左引導壁(264L)往該輸送帶(124)的中央側同時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傾斜的右中央趨近斜面(282UR)以及左中央趨近斜面(282UR)。
  9. 一種硬幣接收釋出裝置的硬幣輸送裝置,其利用硬幣識別裝置(108)辨別投入接收口(104)的硬幣(C),然後利用在離開該接收口(104)的方向上直線延伸的硬幣搬運裝置(110)逐一地搬運該硬幣(C)同時利用硬幣分配裝置(112)將該硬幣(C)依照複數個面額種類別進行分配,然後利用配置在該硬幣搬運裝置(110)的一側的面額種類別的落下通路(116)引導該硬幣(C)並將該硬幣(C)保留於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設置成複數段同時沿著該硬幣搬運裝置(110)配置的複數個面額種類別的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並根據釋出指令從面額種類別的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的各自的送出口(244)將該硬幣(C)逐一地送出到配置在該硬幣搬運裝置(110)的另一側的釋出通路(118),以令該硬幣落在沿著面額種類別的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列配置的輸送帶(124)上,然後藉由該輸送帶(124)的運行將該硬幣(C)送出到釋出口(122)或硬幣保留容器(148);其特徵為包含:複數個傾斜板(254),其在從該複數個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送出的硬幣(C)落下之後,令該硬幣(C)向該輸送帶(124)滑落,同時針對每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設置,或針對每複數個該硬幣保留遞出裝置(114)設置; 複數個落下阻止體(284),其在該傾斜板(254)之中的既定傾斜板(254)的下端的下方且該輸送帶(124)的上方,上端部可繞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中心線(LCL)大略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軸線(SL)轉動,且下端部可往在相對於該輸送帶(124)的頂面的間隔小於最薄硬幣的厚度的位置轉動受到阻止制動部(291R、291L)所制止的制止位置(OP)、和比該制止位置(OP)更靠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轉動;以及突起(286),其突出設置於該輸送帶(124),藉由該輸送帶(124)的往長邊方向下游側的移動,將該落下阻止體(284)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推動而令該落下阻止體(284)轉動;該落下阻止體(284)在該制止位置(OP)以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的面阻止在該輸送帶(124)上向下滑落的硬幣(C),並從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上游的面的該側被該突起(286)推動而將該受到阻止的硬幣(C)往該輸送帶(124)的長邊方向下游側撥散。
TW108139157A 2018-11-28 2019-10-30 硬幣輸送裝置及硬幣接收釋出裝置之硬幣輸送裝置 TWI734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2163 2018-11-28
JP2018222163A JP6953017B2 (ja) 2018-11-28 2018-11-28 硬貨揚送装置、及び硬貨入出金装置の硬貨揚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2811A TW202022811A (zh) 2020-06-16
TWI734239B true TWI734239B (zh) 2021-07-21

Family

ID=7090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9157A TWI734239B (zh) 2018-11-28 2019-10-30 硬幣輸送裝置及硬幣接收釋出裝置之硬幣輸送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53017B2 (zh)
TW (1) TWI73423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2023A (ja) * 2002-03-12 2003-09-26 Asahi Seiko Kk コインの受入払出装置
JP2006190009A (ja) * 2005-01-05 2006-07-20 Asahi Seiko Kk 硬貨入出金装置
CN101383069A (zh) * 2007-09-03 2009-03-11 光荣株式会社 货币处理机
CN104794799A (zh) * 2014-01-17 2015-07-22 温科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硬币分离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72023A (ja) * 2002-03-12 2003-09-26 Asahi Seiko Kk コインの受入払出装置
JP2006190009A (ja) * 2005-01-05 2006-07-20 Asahi Seiko Kk 硬貨入出金装置
CN101383069A (zh) * 2007-09-03 2009-03-11 光荣株式会社 货币处理机
CN104794799A (zh) * 2014-01-17 2015-07-22 温科尼克斯多夫国际有限公司 硬币分离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87090A (ja) 2020-06-04
TW202022811A (zh) 2020-06-16
JP6953017B2 (ja) 202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0690B2 (ja) 硬貨入出金機
JP4665087B2 (ja) 硬貨入出金装置
JPWO2008093420A1 (ja) 硬貨入出金機
JP5560446B2 (ja) リサイクル式硬貨釣銭機
JPH0245233B2 (zh)
JP2011242894A5 (zh)
EP2026294B1 (en) Coin receiving/dispensing machine
JP2015097001A (ja) 硬貨入出金装置の硬貨投入口
TWI734239B (zh) 硬幣輸送裝置及硬幣接收釋出裝置之硬幣輸送裝置
TWI720672B (zh) 硬幣接收釋出裝置
JP4100504B2 (ja) コインの受入払出装置
WO2020090571A1 (ja) 硬貨入出金装置、硬貨揚送装置、及び硬貨入出金装置の硬貨揚送装置
JP4897457B2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4784807B2 (ja) コイン処理装置
JP6934678B2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3950949B2 (ja) コインの金種振り分け装置
JP2004302520A (ja) 硬貨入出金装置
JP2018092257A (ja) 硬貨繰出装置
JPH021647Y2 (zh)
JP4897828B2 (ja) 硬貨収納繰出装置
JP2017091183A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3552216B2 (ja) 硬貨搬送装置及び硬貨入出金装置
JP2513793Y2 (ja) 循環式硬貨入出金機
JP3647782B2 (ja) 硬貨払出装置
JP5073217B2 (ja) 硬貨入出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