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686B - 加濕裝置 - Google Patents

加濕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1686B
TWI691686B TW107104056A TW107104056A TWI691686B TW I691686 B TWI691686 B TW I691686B TW 107104056 A TW107104056 A TW 107104056A TW 107104056 A TW107104056 A TW 107104056A TW I691686 B TWI691686 B TW I6916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ication
tray
storage space
water level
antibac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3010A (zh
Inventor
坂下和也
佐野弘明
花井孝広
田中宏明
鈴木康昌
濱野拓巳
上林弘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3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3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6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作為加濕裝置的加濕空氣清淨機,具備:加濕托盤(30),可貯留水;加濕過濾器(41),設置於加濕托盤(30),且對空氣進行加濕;以及抗菌單元(71),具有抗菌劑,且設置於加濕托盤(30)。加濕托盤(30)形成第一貯留空間(220)、和藉由加濕過濾器(41)而與第一貯留空間(220)劃分開的第二貯留空間(230)。加濕空氣清淨機進一步具備從第一貯留空間(220)側朝向第二貯留空間(230)側送出空氣的送風機。抗菌單元(71),配置於第一貯留空間(220)。根據如此的構成,提供能夠提升已貯留在加濕托盤中的水的抗菌效果的加濕裝置。

Description

加濕裝置
本揭示關於加濕裝置。本申請係主張基於2017年8月22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即特願2017-159371號的優先權。記載於該日本專利申請的全部的記載內容,藉由參照而被援用於本說明書。
關於現有的加濕裝置,例如在日本特開2013-155958號公報(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加濕機,其目的在於提升往加濕機進行給水的水的抗菌功能,並且長期間穩定地維持其抗菌功能。
被揭示於專利文獻1的加濕機,具備將吸氣口及吹出口連通的風路、送風機、對空氣進行加濕的加濕過濾器、往加濕過濾器進行給水的加濕托盤、貯留往加濕托盤進行給水的水的給水槽。給水槽具有水槽本體、於水槽本體拆裝自如的蓋體、於蓋體拆裝自如的抗菌單元。
其他,作為揭示現有加濕裝置的文獻,有日本特開2008-25899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32866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2-109296號公報(專利文獻4)、及日本特開2002-74098號公報(專利文獻5)。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5595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2589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3-32866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2-109296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2-74098號公報
如上述的專利文獻1所揭示,已知有用以對室內等的空氣進行加濕的加濕裝置。在如此的加濕裝置中,存在有在加濕托盤設置抗菌單元的情形,上述抗菌單元,係用以防止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中產生細菌或黴菌等。在此情形下,根據加濕托盤中的抗菌單元之配置位置,而恐有無法獲得充分的抗菌效果之虞。
因此,本揭示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的課題,且提供一種能提高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抗菌效果的加濕裝置。
依據本揭示的加濕裝置,具備:加濕托盤,可貯留水;加濕過濾器,設置於加濕托盤,且對空氣進行加濕;以及抗菌單元,具有抗菌劑,且設置於加濕托盤。加濕托盤形成第一貯留空間、和藉由加濕過濾器而與第一貯留空間劃分開的第二貯留空間。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從第一貯留空間側朝向第二貯留空間側送出空氣的送風機。抗菌單元,配置於第一貯留空間。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對空氣從第一貯留空間的正上方,朝向已貯留於第一貯留空間的水進行引導的導管。
又,較佳為將與第一貯留空間及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在此情形下,抗菌單元配置於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一貯留空間的中央。
又,較佳為抗菌單元進一步具有盒體,該盒體沿著第一貯留空間及該第二貯留空間的排列方向筒狀地延伸,在其兩端開口,且收容該抗菌劑。
又,較佳為將與該第一貯留空間及該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在此情形下,抗菌單元進一步具有盒體,該盒體沿著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筒狀地延伸,在其兩端開口,且收容該抗菌劑。
又,較佳為加濕托盤,具有可拆裝地保持該抗菌單元的肋狀部。
較佳為加濕托盤具有托盤底部。於托盤底部,設置第一凹部,該第一凹部朝向下方凹陷,且被配置抗菌單元。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該水位偵測部設置於加濕托盤,且對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進行偵測的水位偵測部。水位偵測部,配置於第二貯留空間。
又,較佳為在將與第一貯留空間及第二貯留空間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在此情形下,水位偵測部配置於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二貯留空間的中央。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該水位偵測部設置於加濕托盤,且對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進行偵測的水位偵測部。加濕托盤具有托盤底部。於托盤底部,設置第二凹部,該第二凹部朝向下方凹陷且被配置水位偵測部。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設置於該加濕托盤,且對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進行偵測;以及控制裝置,藉由對由該水位 偵測部偵測出的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變化的資訊進行儲存,確定該加濕過濾器或該抗菌單元的更換時期。
根據本揭示,能夠提供一種加濕裝置,其可提升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抗菌效果。
1:加濕空氣清淨機
2:箱體
2A:前面
2B:背面
2C:右側面
2D:左側面
2E:上面
3:前吹出口
4:後吹出口
5:操作部
7:前百葉窗
8:後百葉窗
10:前面板
12、252:裝置本體
13:托盤***口
18:過濾器
20:後面板
21:通氣口
22、24、25:凹部
26:蓋體
30、254:加濕托盤
31:托盤本體部
32:托盤底部
33、33A、33B、33C、33D:托盤側部
33j:抵接部
34:第一凹部
35p、35q、36p、36q、37p、37q:肋狀部
38:第二凹部
41、253:加濕過濾器
42:手柄部
50:送風機
52:風扇
53:風扇馬達
54:風扇外殼
56:對向面
71、171、271:抗菌單元
72:收容部
72s、73s:底部
72t:卡合孔
73:腳部
74:抗菌劑
75:狹縫
76:開口端
77、260、261:螺紋部
78:孔
79:卡合部
79t:卡合突起
80:盒體
81:水位偵測部
82:旋動軸
83:磁鐵
84:電路基板
85:霍爾IC
86:倒角部
87:浮筒部
100:高壓產生單元
150:下降風路
160:上游風路
170:下游風路
180:分歧部
183:前方風路
184:後方風路
216:最上水位
220:第一貯留空間
230:第二貯留空間
241:中心軸
251:加濕裝置
255:貯水部
256:給水部
257:給水槽
258:水槽部
259:蓋部
262:給水口
281:導引構件
282:浮具
291:控制裝置
292:控制部
293:計數部
294:通知部
圖1係表示本揭示實施方式一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正面圖。
圖2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左側面圖。
圖3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背面圖。
圖4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俯視圖。
圖5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內部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6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內部結構的另外的縱剖面圖。
圖7係表示加濕托盤安裝時之加濕空氣清淨機的正面圖。
圖8係表示加濕托盤安裝時之加濕空氣清淨機的縱剖面圖。
圖9係表示圖5中的以兩點鏈線IX已包圍的範圍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縱剖面圖。
圖10係表示圖9中的加濕托盤的上面圖。
圖11係表示圖9中的加濕托盤的側面圖。
圖12係表示圖9中的加濕托盤的立體圖。
圖13係表示沿圖10中的XIII-XIII線上的加濕托盤及抗菌單元的側面圖。
圖14係表示將抗菌單元及水位偵測部從圖12中的加濕托盤取出後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5係表示抗菌單元的剖面圖。
圖16係表示從圖15中的箭號XVI所示的方向觀看的抗菌單元的端面圖。
圖17係表示具備加濕托盤及給水槽的類型的加濕裝置的分解組裝圖。
圖18係表示被設置於圖17中的給水槽的蓋構件、與被安裝於蓋構件的抗菌單元的立體圖。
圖19係表示加濕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一變形例的俯視圖。
圖20係表示加濕托盤中的水的流動、與銀離子濃度的關係的表。
圖21係示意性地表示試驗用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條件(條件A)的圖。
圖22係示意性地表示試驗用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條件(條件B)的圖。
圖23係示意性地表示試驗用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條件(條件C)的圖。
圖24係表示從圖21至圖23中的各配置條件中的托盤內的水的銀離子濃度的表。
圖25係表示加濕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二變形例的側面圖。
圖26係表示加濕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二變形例的側面圖。
圖27係表示沿圖10中的XXVII-XXVII線上的加濕托盤及水位偵測部的剖面圖。
圖28係表示沿圖10中的XXVII-XXVII線上的加濕托盤及水位偵測部的剖面圖。
圖29係表示用以確定加濕過濾器或抗菌單元的更換時期的構成的框圖。
關於本揭示的實施方式,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再者,在以下進行參照的圖式,在相同或與其相當的構件,標註相同的號碼。
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作為加濕裝置的一例,對加濕空氣清淨機1進行說明。加濕裝置不限於加濕空氣清淨機1,例如,也可以係具有加濕功能的離子產生機、空器調和機、風扇加熱器或其他的機器。加濕裝置能夠適合用於對房屋的室內、大廈的一個房間或醫院的病房等的空氣進行加濕。加濕裝置被放置於室內的適當位置的地板上而被使用。
(實施方式一)
圖1係表示本揭示實施方式一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正面圖。圖2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左側面圖。圖3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背面圖。圖4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俯視圖。首先,對本實施方式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全體構成進行說明。
參照圖1至圖4,加濕空氣清淨機1具有成為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外殼的箱體2。箱體2具有前面2A、配置於與前面2A相反側的背面2B、連接前面2A及背面2B的右側面2C、連接前面2A及背面2B並且配置於與右側面2C相反側的左側面2D、及與被設置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地面相對向的上面2E。箱體2,作為全體而具有在垂直方向成為縱長的大致長方體形狀。
於前面2A的上部,設置前吹出口3。於上面2E後,設置後吹出口4。前吹出口3及後吹出口4,係被設置在箱體2的開口,用以將來自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空氣吹出至外部空間。該用以將來自該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空氣吹出至外部空間的開口,設置於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上部。
於前吹出口3,設置前百葉窗7。前百葉窗7設置成可以手動或自動移動。前百葉窗7設置成可藉由改變其位置,而變更(調整)從前吹出口3吹出的空氣的流動方向。
於後吹出口4,設置後百葉窗8。後百葉窗8設置成可以手動或自動移動。後百葉窗8可配置於關閉後吹出口4的位置。後百葉窗8可以於從關閉後吹出口4的位置打開任意角度的狀態下停止。後百葉窗8設置成可開閉後吹出口4,及變更(調整)從後吹出口4吹出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在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停止中,能夠以關閉向上方開口的後吹出口4的方式使後百葉窗8進行移動,由此,從後吹出口4向箱體2內部的塵埃及異物的侵入被抑制。
於上面2E,設置操作部5。操作部5具有多個操作按鈕。使用者藉由適宜地按壓操作部5的操作按鈕,能夠進行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運轉、停止、風量切換等的操作。
操作部5具有用以將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運轉狀態向使用者通知的通知部。通知部例如具有多個顯示燈,能夠藉由顯示燈的點亮或熄滅而將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運轉狀態視覺性地向使用者通知。通知部也可以具有通知後述的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已到達最下水位的顯示燈(給水燈)。通知部也可以進一步具有通知後述的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的顯示燈。
前面2A藉由前面板10構成。前面板10構成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外殼的一部分。
於背面2B,設置開口,後面板20以堵塞該開口的方式安裝。於後面板20,形成多個通氣口21。通氣口21對大致平板狀的後面板20在其厚度方向上貫通。通氣口21係用以將外部空間的空氣導入至箱體2的內部的小 孔。於後面板20,設置凹部22。使用者藉由將手指***至凹部22,且將後面板20拉向後方,能夠將後面板20從背面2B取出。
於右側面2C,形成凹部24。於左側面2D,形成凹部25。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使用者,將單手的手指***至凹部24,同時將另一隻單手的手指***至凹部25,能夠將箱體2向上提。由此,使加濕空氣清淨機1移動到已遠離地板的位置,能夠容易地移動加濕空氣清淨機1至室內的適當位置。
於左側面2D,設置蓋體26。蓋體26被設置成可相對於左側面2D拆裝。在將蓋體26取出的狀態下,可將後述的高壓產生單元100自加濕空氣清淨機1取出或往加濕空氣清淨機1安裝。於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下部,設置加濕托盤30。加濕托盤30被設置成可從左側面2D拆裝。
圖5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內部結構的縱剖面圖。在圖5中,表示從左側方觀看的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剖面。
參照圖1至圖5,於後面板20的前方,設置過濾器18。過濾器18係捕集細微的灰塵並且吸附空氣中的臭的成分的集塵、除臭一體型的過濾器。也可以取代一體型的過濾器18,將集塵過濾器與除臭過濾器互相重合而設置。
過濾器18被收容於箱體2的內部,且藉由後面板20從後方覆蓋。成為藉由取出後面板20而可容易存取(acccss)過濾器18的配置。由此,過濾器18的清潔或更換等的維護作業變容易。
在過濾器18的前方、即較過濾器18靠近箱體2的內部,形成中空的下降風路150。
於加濕托盤30,貯留有水。於加濕托盤30,設置加濕過濾器41、抗菌單元71及水位偵測部81。
加濕過濾器41局部地浸在已貯留於加濕托盤30的水中。加濕過濾器41構成為對通過加濕過濾器41的空氣進行加濕。抗菌單元71浸在已貯留於加濕托盤30的水中。抗菌單元71具有包含抗菌成分的抗菌劑,且抑制已貯留於加濕托盤30的水中產生細菌或黴菌。
水位偵測部81構成為偵測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水位偵測部81構成為偵測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在藉由水位偵測部81偵測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已到達最下水位的情形時,控制裝置(不圖示)使加濕空氣清淨機1之加濕運轉停止,並且使操作部5之給水燈點亮。
再者,關於加濕托盤30、與設置於加濕托盤30的加濕過濾器41、抗菌單元71及水位偵測部81,在之後詳細地進行說明。
於箱體2內,配置送風機50。加濕托盤30配置於送風機50的下方。送風機50與過濾器18分離,且配置於過濾器18的前方。下降風路150,於前後方向上,設置於送風機50與過濾器18之間。
送風機50具有送出空氣的風扇52、作為對風扇52進行旋轉驅動的電動機的風扇馬達53、收容風扇52及風扇馬達53的風扇外殼54。風扇外殼54具有與前面板10對向的對向面56。對向面56與前面板10分開地配置。
在前面板10與對向面56之間,設置有空氣朝向風扇52而流動的通路即中空的上游風路160。上游風路160構成為在藉由風扇52而被送出的空氣流動的通路中,較風扇52靠近上游側的通路的一部分。前面板10構成藉由風扇52而被送出的氣體的送風路即上游風路160的壁面的一部分。
在風扇52的上方,設置從風扇52流出的空氣流過的通路即下游風路170。下游風路170構成為在藉由風扇52而被送出的空氣流動的通路中,較風扇52靠近下游側的通路的一部分。在分歧部180中,空氣的通路分歧成 連接於前吹出口3的前方風路183、與連接於後吹出口4的後方風路184的兩個通路。前吹出口3設置於前方風路183的上端。後吹出口4設置於後方風路184的上端。前吹出口3與後吹出口4,設置於藉由風扇52被送出的空氣的流動的下游端。
於下游風路170,設置高壓產生單元100。高壓產生單元100從下游風路170的壁面突出至下游風路170內。高壓產生單元100藉由放電產生離子等的活性種。由此,通過高壓產生單元100而流動的空氣中,包含活性種。
通過過濾器18而流入到箱體2的內部的空氣,經由下降風路150,往設置於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下方的加濕托盤30送出。藉由空氣通過已吸水的加濕過濾器41,將空氣加濕。其後,已被加濕的空氣通過上游風路160往送風機50送出。藉由風扇52的旋轉而空氣流通。在下游風路170中,於空氣中包含活性種。而且,從前吹出口3及後吹出口4被加濕且包含活性種的空氣被放出到外部空間(室內)。
接著,對加濕托盤30、與設置於加濕托盤30的加濕過濾器41及抗菌單元71,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6係表示圖1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內部結構的另外的縱剖面圖。圖7係表示加濕托盤安裝時之加濕空氣清淨機的正面圖。圖8表示加濕托盤安裝時之加濕空氣清淨機的縱剖面圖。在圖6及圖8中,表示從前方觀看的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剖面。
參照圖6至圖8,加濕空氣清淨機1具有裝置本體12、及加濕托盤30。裝置本體12成為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主要部分,且由前述的箱體2、前面板10、後面板20、過濾器18、送風機50及高壓產生單元100等構成。加濕托盤30設置成可相對於裝置本體12拆裝。
裝置本體12具有托盤***口13。托盤***口13朝向水平方向開口。托盤***口13,往左側面2D開口。在加濕托盤30相對於裝置本體12的安裝時,加濕托盤30通過托盤***口13而***到一方向(圖7及圖8中的箭頭301所示的方向,在以下也稱為「加濕托盤30的***方向」)。
圖9係表示圖5中的以兩點鏈線IX包圍的範圍的加濕空氣清淨機的縱剖面圖。圖10係表示圖9中的加濕托盤的上面圖。圖11係表示圖9中的加濕托盤的側面圖。圖12係表示圖9中的加濕托盤的立體圖。
參照圖9至圖12,加濕托盤30具有托盤本體部31、及手柄部42。托盤本體部31構成為於其內部可貯留水。手柄部42具有使用者可把持的手柄形狀,主要在搬運加濕托盤30時被使用。
托盤本體部31朝向上方開口,且由淺底的容器構成。托盤本體部31,作為其構成部位,具有托盤底部32、及托盤側部33(33A、33B、33C、33D)。
托盤底部32成為托盤本體部31的底部。托盤側部33成為托盤本體部31的側部。托盤側部33設置成從托盤底部32的周緣立起,且包圍托盤本體部31中的水的貯留空間。
托盤側部33A及托盤側部33B,在加濕托盤30的***方向中,互相對向地配置。在加濕托盤30已安裝於裝置本體12的狀態中,托盤側部33A成為箱體2的左側面2D的一部分(參照圖2)。托盤側部33C及托盤側部33D,在與加濕托盤30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互相對向地配置。在托盤底部32的上方即被托盤側部33A、托盤側部33B、托盤側部33C及托盤側部33D包圍的位置,形成有貯留水的空間。
加濕托盤30(托盤本體部31)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加濕托盤30具有托盤側部33A及托盤側部33B對向的方向為長邊方向、且托盤側部33C及托盤側部33D對向的方向為短邊方向的俯視大致矩形形狀。
如圖12中所示,在加濕托盤30(托盤本體部31)的內壁,示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最上水位216。使用者以最上水位216作為基準而對加濕托盤30補給水。
加濕空氣清淨機1具有加濕過濾器41。加濕過濾器41設置於加濕托盤30之中的托盤本體部31。
加濕過濾器41具有平板形狀。加濕過濾器41具有在與箱體2的前面2A及背面2B對向的方向正交的平面上擴展的平板形狀。加濕過濾器41具有在與托盤側部33C及托盤側部33D對向的方向正交的平面上擴展的平板形狀。加濕過濾器41在高度方向上與托盤底部32抵接而設置。
加濕托盤41具有吸水性及通氣性。加濕托盤41設置成其下部浸漬在已貯留於加濕托盤30的水中。加濕過濾器41設置成其上部從水面往上方突出,且配置於空氣中。加濕過濾器41在下部具有浸漬於加濕托盤30內的水的浸水部,且在上部具有不浸漬於水中的非浸水部。
加濕過濾器41藉由毛細管現象吸起加濕托盤30內的水,全體成為含有水分的狀態。加濕過濾器41的上部的非浸水部,雖然不浸漬於水中,但是藉由從下部的浸水部吸起水,無關加濕托盤30內的貯水量,水分遍布包含非浸水部的加濕過濾器41的全體。
加濕過濾器41,在箱體2的內部,對藉由送風機50(風扇52)送出的空氣進行加濕。加濕過濾器41在箱體2的內部中,對從下降風路150朝向 上游風路160流動的空氣(在圖9及圖10中的箭號201所示的方向流動的空氣)進行加濕。
加濕托盤30形成有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係托盤本體部31形成的貯留水的空間。第一貯留空間220、與第二貯留空間230藉由加濕過濾器41劃分。第一貯留空間220、與第二貯留空間230,於從下降風路150朝向上游風路160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圖9及圖10中箭號201所示的方向)排列而設置。
送風機50(風扇52),從第一貯留空間220側朝向第二貯留空間230側送出空氣。第一貯留空間220較第二貯留空間230,位於更靠近形成在加濕托盤30上的空氣流動的上游側。下降風路150連接於第一貯留空間220,且上游風路160連接於第二貯留空間230。下降風路150位於第一貯留空間220的正上方,上游風路160位於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正上方。
加濕空氣清淨機1具有抗菌單元71。抗菌單元71設置於加濕托盤30之中的托盤本體部31。
抗菌單元71具有抗菌劑74(參照圖15)。在本實施方式,使用已使攜帶銀離子的沸石粉末成型為顆粒或圓柱體的抗菌劑,作為抗菌劑74。抗菌劑74包含作為抗菌成分的銀離子。作為銀離子的載體,除了沸石以外,也可以使用矽膠、玻璃或活性碳等。又,也可以取代含有銀離子的無機系抗菌劑,而使用有機系抗菌劑。
抗菌單元71配置於第一貯留空間220。抗菌單元71僅配置於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之中的第一貯留空間220。抗菌單元71浸漬在已貯留於第一貯留空間220的水中。
為了充分獲得藉由抗菌單元71所產生的水的抗菌效果,加濕托盤30(托盤本體部31)中的抗菌單元71的配置位置很重要。藉由將抗菌單元71配置於第一貯留空間220,可使加濕托盤20內的水中的抗菌成分(銀離子)的濃度,穩定在可充分獲得抗菌效果的值以上,其結果,能夠將加濕托盤20內的水保持在清淨狀態。
若針對其理由做說明,由於第一貯留空間220位於通過加濕過濾器41的空氣流動的上游側,因此在加濕托盤30被加濕的空氣,首先朝向第一貯留空間220導入。此時,朝向第一貯留空間220導入的空氣,使貯留在第一貯留空間220的水產生運動。由此,由於與抗菌劑74接觸的水活躍地替換,因此能夠更提升藉由抗菌單元71所產生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下降風路150成為對空氣從第一貯留空間220的正上方朝向已貯留於第一貯留空間220的水進行引導的導管。藉由如此的構成,由於流過下降風路150的空氣與已貯留於第一貯留空間220的水從正面進行碰撞,因此能夠使貯留於第一貯留空間220的水產生更大的運動。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藉由抗菌單元71所產生的水的抗菌效果。
將與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兩方正交的方向(圖10中的箭號202所示的方向),稱為「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抗菌單元71,配置於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一貯留空間220的中央。更具體而言,在假定有於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上通過托盤側部33A及托盤側部33B之間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線的情形下,抗菌單元71配置成與該假想線相交。
根據如此的構成,由於抗菌單元71也在第一貯留空間220之中配置於水的運動變得更大的位置,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藉由抗菌單元71所產生的水的抗菌效果。
圖13係表示沿圖10中的XIII-XIII線上的加濕托盤及抗菌單元的側面圖。圖14係表示抗菌單元及水位偵測部從圖12中的加濕托盤取出的狀態的立體圖。
參照圖9至圖14,於托盤底部32,設置第一凹部34。第一凹部34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狀。在從正面觀看托盤底部32的情形下,第一凹部34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第一凹部34的側壁,由與托盤底部32傾斜相交的錐形面構成。在將第一凹部34藉由水平面切斷的情形下所獲得的開口面,在高度方向上越遠離托盤底部32(越接近第一凹部34的底面)越小。
抗菌單元71配置於第一凹部34。抗菌單元71以其一部分突出於托盤底部32上的方式,配置於第一凹部34。抗菌單元71的最下位置,位於較加濕過濾器41的最下位置低的位置。
作為加濕裝置,有以下類型:具備被設置加濕過濾器的加濕托盤、及貯留對該加濕托盤供給的水的給水槽的類型;以及如本實施方式中的加濕空氣清淨機1,僅具備被設置加濕過濾器的加濕托盤的類型。僅具備加濕托盤的類型的加濕裝置,有能夠實現裝置的小型化或降低成本的優點,另一方面,與具備加濕托盤及給水槽的類型的加濕裝置進行比較,有可貯留的水的容量少的缺點。為了消除如此的缺點,存在有欲將藉由水位偵測部81進行偵測的加濕托盤303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設定成盡可能地低的期望。
在本實施方式中,抗菌單元71配置於第一凹部34。藉由如此的構成,也在將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設定低的情形下,由於可獲得抗菌單元71浸在水中的狀態,因此能夠確保穩定且充分的抗菌效果。又,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已成為最下水位時,由於水存在於抗菌單元71的周圍,因此抗菌成分的濃度提高。因此,從開始對加濕托盤30補給水時,就能夠對加濕托盤30內的水進行清淨。
圖15係表示抗菌單元的剖面圖。圖16係表示從圖15中的箭號XVI所示的方向觀看的抗菌單元的端面圖。
參照圖15及圖16,抗菌單元71具有盒體80、及抗菌劑74。盒體80具有筒形狀,在其兩端開口。盒體80具有沿著中心軸241且圓筒狀地延伸的形狀。抗菌劑74被收容在盒體80。
盒體80具有收容部72、及腳部73。收容部72具有有底的圓筒形狀。收容部72在其軸方向上之一側端開口,且在該軸方向上之另一側端具有底部72s。於底部72s,設置有多個狹縫75。多個狹縫75成為盒體80的其一側端的開口。於收容部72,設置有多個卡合孔72t。多個卡合孔72t設置於收容部72的開口端側。多個卡合孔72t與後述的多個卡合突起79t對應而設置。
腳部73具有有底的圓筒形狀。腳部73在該軸方向上的一側端具有開口端76,在該軸方向上的另一側端具有底部73s。腳部73的開口端76,成為盒體80的其另一側端的開口。在底部73s設置有多個孔78。多個孔78貫通底部73s。
於底部73s,設置有卡合部79。卡合部79具有圓筒形狀,從底部73s向腳部73的軸方向突出而設置。於卡合部79,設置有多個卡合突起79t。多個卡合突起79t從卡合部79的外周面,朝向腳部73的徑方向外側突出而設 置。多個卡合突起79t在腳部73的周方向上互相隔著間隔而設置。於腳部73,設置有螺紋部77。螺紋部77設置於腳部73的開口端76側的內周面。
藉由將腳部73組裝於收容部72,構成盒體80。此時,卡合部79從收容部72的開口端之側***到收容部72內,多個卡合突起79t分別卡合於多個卡合孔72t。抗菌劑74被收容於收容部72。抗菌劑74被收容於由收容部72、與腳部73的底部73s所包圍的空間內。
參照圖9至圖16,抗菌單元71設置成盒體80沿著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圖10中的箭號202所示的方向)筒狀地延伸。抗菌單元71以盒體80的中心軸241與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成為平行的方式,設置於加濕托盤30。
多個狹縫75,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中,與托盤側部33A對向而開口。腳部73的開口端76,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中,與托盤側部33B對向而開口。抗菌單元71,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中,從托盤側部33A及托盤側部33B的兩方隔開距離而配置。
盒體80具有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成為長邊方向的細長形狀。藉由將抗菌單元71以盒體80沿著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延伸成筒狀的方式設置,而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在本實施方式,箱體2的前面2A與背面2B對向的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深度方向)中,能夠緊密地構成加濕托盤30。
抗菌單元71,設置成可相對於加濕托盤30(托盤本體部31)拆裝。
加濕托盤30(托盤本體部31)具有肋狀部35p及肋狀部35q、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與肋狀部37p及肋狀部37q。
肋狀部35p及肋狀部35q,具有從第一凹部34的底面立起的肋形狀。肋狀部35p及肋狀部35q,具有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成為厚度方向,沿著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薄板形狀。肋狀部35p及肋狀部35q,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位於第一凹部34的中央。肋狀部35p及肋狀部35q,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中互相對向而設置。
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具有從第一凹部34的底面立起的肋形狀。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具有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成為厚度方向,沿著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薄板形狀。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互相對向而設置。
肋狀部37p及肋狀部37q,具有從第一凹部34的底面立起的肋形狀。肋狀部37p及肋狀部37q,具有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成為厚度方向,沿著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薄板形狀。肋狀部37p及肋狀部37q,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互相對向而設置。肋狀部37p,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中,與肋狀部36p隔開距離而設置。肋狀部37q,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中,與肋狀部36q隔開距離而設置。
在抗菌單元71已安裝於加濕托盤30的狀態中,抗菌單元71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中,配置於肋狀部35p與肋狀部35q之間。肋狀部35p與收容部72抵接,且肋狀部35q與腳部73抵接。抗菌單元71藉由肋狀部35p及肋狀部35q,被定位在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上的規定的安裝位置。
在抗菌單元71已安裝於加濕托盤30的狀態中,抗菌單元71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配置於肋狀部37p及肋狀部37q之間。肋狀部37p及肋狀部37q,與收容部72抵接。抗菌單元71藉由肋狀部37p及肋狀部37q,被定位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上的規定的安裝位置。
在抗菌單元71已安裝於加濕托盤30的狀態中,抗菌單元71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配置於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之間。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與腳部73抵接。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藉由以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互相分離的方式彈性變形,而產生夾持抗菌單元71的彈性力。抗菌單元71藉由肋狀部36p及肋狀部36q,而被保持於加濕托盤30上。
根據如此的構成,能夠藉由簡易的構成將抗菌單元71保持於加濕托盤30上。又,藉由在適當的時期更換抗菌單元71,能夠持續地獲得藉由抗菌單元71產生的水的抗菌效果。
圖17係表示具備加濕托盤及給水槽的類型的加濕裝置的分解組裝圖。圖18係表示被設置於圖17中的給水槽的蓋構件、與被安裝於蓋構件的抗菌單元的立體圖。
參照圖17及圖18,加濕裝置251具有裝置本體252、加濕托盤254、加濕過濾器253、給水槽257、與抗菌單元71。
加濕托盤254設置成可相對於裝置本體252拆裝。加濕托盤254具有貯水部255、與給水部256。貯水部255及給水部256具有可貯留水的托盤形狀,互相連接而設置。給水槽257由儲存對加濕托盤254進行供給的水的容器構成。給水槽257設置於給水部256。加濕過濾器253設置於貯水部255。
給水槽257具有水槽部258、蓋部259。於水槽部258的底部,設置有開口部,且蓋部259以堵塞該開口部的方式安裝於水槽部258。蓋部259具有給水口262。於給水口262設置有閥門機構(不圖示),該閥門機構在給水槽257為單獨的狀態時成為閉狀態,且在給水槽257被設置於加濕托盤254的給水部256時成為開狀態。
抗菌單元71具有與圖15中所示的抗菌單元71相同的結構。抗菌單元71設置成可相對於蓋部259拆裝。在蓋部259已安裝於水槽部258的狀態中,抗菌單元71配置於水槽部258的內側。
於蓋部259設置有螺紋部260、螺紋部261。螺紋部260設置於蓋部259的內周面。在蓋部259的相對於水槽部258的安裝時,螺紋部260與設置於水槽部258的開口部的螺紋部(不圖示)螺合。螺紋部261設置於給水口262的外周面。在抗菌單元71的相對於蓋部259的安裝時,螺紋部261與抗菌單元71的螺紋部77螺合。
儲存於給水槽257的水,通過給水口262而被供給於給水部256。此時,藉由水通過抗菌單元71,抗菌成分(銀離子)溶出於被供給於給水部256的水中。已被供給於給水部256的水,移動到貯水部255而浸泡加濕過濾器253。
參照圖9至圖18,抗菌單元71在本實施方式之加濕空氣清淨機1、與具備加濕托盤254及給水槽257的類型的加濕裝置251之間被兼用。由此,能夠謀求因零件共通化而產生的成本降低。作為表示兼用的構成,抗菌單元71(盒體80),具有未用於抗菌單元71的相對於加濕托盤30的安裝的螺紋部77。
圖19係表示加濕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一變形例的俯視圖。
參照圖15及圖19,在本變形例中,抗菌單元71以盒體80沿著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圖19中的箭號201所示的方向)筒狀地延伸的方式設置。抗菌單元71以盒體80的中心軸241與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成為平行的方式,設置於加濕托盤30。
多個狹縫75,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與加濕過濾器41對向而開口。腳部73的開口端76,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與托盤側部33C對向而開口。抗菌單元71,在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中,從加濕過濾器41及托盤側部33的兩方隔開距離而配置。
藉由將抗菌單元71以盒體80沿著第一貯留空間220及第二貯留空間230的排列方向筒狀地延伸的方式設置,已貯留於加濕托盤30的水效率佳地通過盒體80內。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藉由抗菌單元71產生的水的抗菌效果。
圖20係表示加濕托盤中的水的運動、與銀離子濃度的關係的表。參照圖20,準備抗菌單元,該抗菌單元係於兩端開口的圓筒形狀的盒體內收容20g的抗菌劑,將該抗菌單元配置於試驗用托盤。於試驗用托盤倒入2000mL的純水。藉由切換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送風模式,做出未有水的運動、水的運動(弱)、水的運動(中)及水的運動(強)的狀態。測定在各狀態中的托盤內的水的銀離子濃度。
如圖20中所示,托盤內的水的運動越強,越能夠獲得穩定且高的銀離子濃度。
圖21至圖23,係示意性地表示試驗用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條件的圖。圖24係表示從圖21至圖23中的各配置條件中的托盤內的水的銀離子濃度的表。
參照圖21及圖22,將使用了圓筒形狀的盒體的抗菌單元171,配置於試驗用托盤。此時,在圖21中的條件A,將抗菌單元171的一側的開口端安裝於托盤的內壁,在圖22中的條件B,將抗菌單元171的圓筒外周面安裝於托盤的內壁。參照圖23,在條件C,取代圓筒形狀的盒體,將使用了網孔狀的袋子的抗菌單元271,配置於試驗用托盤的適當位置。在各條件中,對未有水的運動時的托盤內的水的銀離子濃度進行了測定。
如圖24中所示,在盒體的兩端開口的圖22中的條件B中,銀離子的濃度最高。在作為收容抗菌劑的盒體而使用了網孔狀的袋子的圖23中的條件C,無關乎抗菌單元與托盤內壁之間的位置關係,能夠獲得較高的銀離子濃度。
圖25及圖26,係表示加濕托盤中的抗菌單元的配置方法的第二變形例的側面圖。在圖25中,表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高的情形,在圖26中,表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低的情形。
參照圖25及圖26,在本變形例,於抗菌單元71設置有浮具282。抗菌單元71藉由浮具282,而配置於加濕托盤30中的水面的正下方。在加濕托盤30,設置導引構件281。導引構件281從托盤底部32朝向上方突出。導引構件281,配合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變動,而將抗菌單元71在上下方向引導。
加濕托盤30中的水的運動,在水面附近的位置變得較大。因此,藉由配合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變動,使抗菌單元71在水面的正下方移動,能夠進一步提高藉由抗菌單元71產生的水的抗菌效果。
(實施方式二)
在本實施方式中,針對設置於加濕托盤30的水位偵測部81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27及圖28,係表示沿圖10中的XXVII-XXVII線上的加濕托盤及水位偵測部的剖面圖。於圖27中,示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高的情形,於圖28中,示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已到達最下水位的情形。
參照圖10、圖27及圖28,作為水位偵測部81,係使用浮筒式水位感測器,該浮筒式水位感測器使用有浮筒,該浮筒根據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變動而進行浮動。
更具體而言,水位偵測部81具有浮筒部87、磁鐵83、電路基板84、及霍爾IC85。在浮筒部87內設有發泡聚苯乙烯等浮具,且浮筒部87可漂浮在水上。浮筒部87,相對於加濕托盤30,被設置成可以旋動軸82為中心旋動。於浮筒部87,設置倒角部86。倒角部86,設置於自旋動軸82遠離至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即與後述的第二凹部38的底面對向的角部。磁鐵83設置於浮筒部87。磁鐵83與托盤側部33D對向而設置。
托盤側部33D具有抵接部33j。抵接部33j具有朝向加濕托盤30的內側突出的凸形狀。抵接部33j設置成在俯視加濕托盤30的情形下與浮筒部87重疊。電路基板84及霍爾IC85設置在加濕托盤30的外側。霍爾IC85構裝於電路基板84。霍爾IC85設置於與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高的情形的磁鐵83對向的位置。
如圖27中所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高時,浮筒部87因自身浮力,與抵接部33j抵接而成為大致水平的姿勢。此時,藉由磁鐵83與霍爾IC85對向,已被設置在電路基板84上的水位偵測電路輸出導通信號。
如圖28中所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到達最下水位時,浮筒部87因自身重量,成為從旋動軸82往斜下方向傾斜的姿勢。此時,藉由磁鐵83遠離霍爾IC85,設置在電路基板84上的水位偵測電路輸出遮斷信號。控制部(不圖示),接受來自水位偵測電路的遮斷信號,使加濕運轉停止,並且使通知部中的給水燈點亮。
水位偵測部81,設置於第二貯留空間230。伴隨於送風機50的運轉,在第二貯留空間230產生負壓,因此第二貯留空間230中的水位,變得高於第一貯留空間220中的水位。藉由將水位偵測部81設置於該第二貯留空間230,能夠使藉由水位偵測部81偵測到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且加濕運轉已被停止時的加濕托盤30中的剩餘水量變少。由此,在僅具備加濕托盤的類型,即可貯留的水的容量少的加濕空氣清淨機1中,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已貯留於加濕托盤30的水。
水位偵測部81,配置於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二貯留空間230的中央。更具體而言,在假定有通過加濕托盤30的寬度方向上的托盤側部33A及托盤側部33B之間的中心位置的假想線的情形下,水位偵測部81配置成與該假想線相交。
根據如此的構成,由於水位偵測部81也在第二貯留空間230之中配置於水位較高的位置,因此能夠使藉由水位偵測部81偵測出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且加濕運轉已被停止時的加濕托盤30中的剩餘水量進一步變少。
於托盤底部32,設置第二凹部38。第二凹部38,具有朝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狀。於第二凹部38,配置水位偵測部81。
根據如此的構成,藉由水位偵測部81,可對加濕托盤30中的較低的水位進行偵測。因此,能夠將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設定更低。再者,藉由於浮筒部87設置倒角部86,能夠在水位偵測電路中的導通信號輸出時與遮斷信號輸出時之間,於磁鐵83的高度設置更大的差。
(實施方式三)
在本實施方式中,針對使用水位偵測部81,確定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的方法進行說明。
圖29係表示用以確定加濕過濾器或抗菌單元的更換時期的構成的框圖。
參照圖29,加濕空氣清淨機1具有控制裝置291,該控制裝置291藉由對由水位偵測部81偵測出的加濕托盤30中的水位變化的資訊進行儲存,確定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
更具體而言,控制裝置291具有控制部292、與計數部293。計數部293伴隨於藉由水位偵測部81進行的加濕托盤30內的水位的偵測,對來自水位偵測電路的輸出從遮斷轉為導通的次數進行計數。控制部292將由計數部293計數出的次數到達規定次數時,確定作為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此時,控制部292使通知部294中的通知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的顯示燈點亮。
作為加濕裝置中的未通電的需要使用水的消耗品,有加濕過濾器及抗菌單元。以往,如此的消耗品的更換時期的確定,係藉由製造商標記 基準的使用時間來進行。因此,即使消耗品實際上到達更換時期,也會有使用者忘記更換的情況,存在有未能獲得期待的效果的課題。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來自水位偵測電路的輸出從遮斷轉為導通的次數,視為使用者已對加濕托盤30補給水的次數,藉由對該補給次數乘上加濕托盤30的容量,能夠進行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壽命計算。進而,從該壽命計算確定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向使用者通知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到達更換時期。
藉由將以往由使用者本身進行的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的確定,由加濕空氣清淨機1的裝置側進行,能夠避免以下事態:使用者未察覺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性能低落。
再者,通知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的方法,不限於上述的顯示燈。例如,也可以將Wi-Fi等的通信技術搭載於加濕空氣清淨機1,通過使用者的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來向使用者通知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又,也可以於事前預先登錄使用者資訊,從而接受加濕過濾器41或抗菌單元71的更換時期的確定,對所需的消耗品進行自動訂購。
在以下,針對本揭示的構成及作用效果進行總結。
依據本揭示的加濕裝置,具備:加濕托盤,可貯留水;加濕過濾器,設置於加濕托盤,且對空氣進行加濕;以及抗菌單元,具有抗菌劑,且設置於加濕托盤。加濕托盤形成第一貯留空間、與藉由加濕過濾器而與第一貯留空間劃分開的第二貯留空間。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從第一貯留空間側朝向第二貯留空間側送出空氣的送風機。抗菌單元,配置於第一貯留空間。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在加濕托盤中的較空氣流動的下游側的第二貯留空間靠近上游側的第一貯留空間中,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運動變大。因此,藉由將抗菌單元配置於水的運動變更大的第一貯留空間,能夠提高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對空氣從第一貯留空間的正上方,朝向已貯留於第一貯留空間的水進行引導的導管。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由於第一貯留空間中的水的運動變較大,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較佳為在將第一貯留空間及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在此情形下,抗菌單元配置於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一貯留空間的中央。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由於抗菌單元也在第一貯留空間中配置於水的運動變較大的位置,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較佳為抗菌單元進一步具有盒體,該盒體沿著第一貯留空間及第二貯留空間的排列方向筒狀地延伸,在其兩端開口,且收容抗菌劑。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由於水效率佳地通過收容抗菌劑的盒體內,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抗菌效果。
又,較佳為在將與第一貯留空間及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在此情形下,抗菌單元進一步具有盒體,該盒體沿著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筒狀地延伸,在其兩端開口,且收容抗菌劑。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在第一貯留空間及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中,能夠緊密地構成加濕托盤。
又,較佳為加濕托盤包含可拆裝地保持抗菌單元的肋狀部。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藉由更換抗菌單元,能夠持續獲得高的抗菌效果。
又,較佳為加濕托盤具有托盤底部。於托盤底部,設置第一凹部,該第一凹部朝向下方凹陷且被配置抗菌單元。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即使在貯留托盤中的水位低的情形下,也能夠獲得藉由抗菌單元產生的抗菌效果。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該水位偵測部設置於加濕托盤,且對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進行偵測的水位偵測部。水位偵測部,配置於第二貯留空間。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在較加濕托盤中的空氣流動的上游側的第一貯留空間靠近下游側的第二貯留空間中,已貯留於加濕托盤的水的水位變高。因此,藉由將水位偵測部配置於水位更高的第二貯留空間,能夠使藉由水位偵測部偵測出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時的實際水位變得更低。
又,較佳為在將與第一貯留空間及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在此情形下,水位偵測部配置於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二貯留空間的中央。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由於水位偵測部也在第二貯留空間中配置於水位較高的位置,因此能夠使藉由水位偵測部偵測出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時的實際水位變得更低。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該水位偵測部設置於加濕托盤,且對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進行偵測。加濕托盤具有托盤底部。於托盤底部,設置第二凹部,該第二凹部朝向下方凹陷且被配置水位偵測部。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藉由水位偵測部,由於可偵測加濕托盤中的更低的水位,因此能夠將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設定成更低。
又,較佳為加濕裝置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設置於該加濕托盤,且對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進行偵測;以及控制裝置,藉由對於由該水位偵測部偵測出的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變化的資訊進行儲存,確定該加濕過濾器或該抗菌單元的更換時期。
根據如此構成的加濕裝置,能夠更正確地確定加濕過濾器或抗菌單元的更換時期。
本次已揭示的實施方式全部的方面均為例示,應被認為並非為限制性的內容。本發明的範圍並非上述之說明,而是藉由申請專利範圍來表示,且意圖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的意思及包含在範圍內所有的變更。
本揭示,適用於為了對例如房屋的室內、大廈的一個房間或醫院的病房等的空氣進行加濕的加濕裝置。
2:箱體
18:過濾器
30:加濕托盤
31:托盤本體部
32:托盤底部
33、33B、33C、33D:托盤側部
34:第一凹部
41:加濕過濾器
42:手柄部
54:風扇外殼
71:抗菌單元
81:水位偵測部
150:下降風路
160:上游風路
201:箭號
220:第一貯留空間
230:第二貯留空間

Claims (10)

  1. 一種加濕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加濕托盤,能夠貯留水;加濕過濾器,設置於該加濕托盤,且對空氣進行加濕;以及抗菌單元,具有抗菌劑,且設置於該加濕托盤,該抗菌劑包含可溶出至水的抗菌成分;該加濕托盤形成第一貯留空間、和藉由該加濕過濾器而與該第一貯留空間劃分開的第二貯留空間;進而,具備從該第一貯留空間側朝向該第二貯留空間側送出空氣的送風機;該抗菌單元,配置於該第一貯留空間;進而,具備導管,該導管設置在配置於該第一貯留空間的該抗菌單元的正上方,朝向已貯留於該第一貯留空間的水引導空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中,在將與該第一貯留空間及該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的情形下,該抗菌單元配置於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上的該第一貯留空間的中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中,該抗菌單元進一步具有盒體,該盒體沿著該第一貯留空間及該第二貯留空間的排列方向筒狀地延伸,在其兩端開口,且收容該抗菌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中,在將與該第一貯留空間及該第二貯留空間之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的情形下, 該抗菌單元進一步具有盒體,該盒體沿著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筒狀地延伸,在其兩端開口,且收容該抗菌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中,該加濕托盤,具有以能夠拆裝的方式保持該抗菌單元的肋狀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中,該加濕托盤具有托盤底部,於該托盤底部設置第一凹部,該第一凹部朝向下方凹陷且被配置該抗菌單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該水位偵測部設置於該加濕托盤,且對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進行偵測;該水位偵測部配置在該第二貯留空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的加濕裝置,其中,在將與該第一貯留空間及該第二貯留空間的排列方向、和高度方向這兩方正交的方向,稱為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的情形下,該水位偵測部配置於該加濕托盤的寬度方向上的該第二貯留空間的中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該水位偵測部設置於該加濕托盤,且對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的最下水位進行偵測,該加濕托盤具有托盤底部,於該托盤底部設置第二凹部,該第二凹部朝向下方凹陷且被配置該水位偵測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加濕裝置,其進一步具備:水位偵測部,設置於該加濕托盤,且對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進行偵測;以及控制裝置,藉由對由該水位偵測部偵測出的該加濕托盤中的水位變化的資訊進行儲存,確定該加濕過濾器或該抗菌單元的更換時期。
TW107104056A 2017-08-22 2018-02-05 加濕裝置 TWI691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9371 2017-08-22
JP2017159371 2017-08-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3010A TW201913010A (zh) 2019-04-01
TWI691686B true TWI691686B (zh) 2020-04-21

Family

ID=6543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056A TWI691686B (zh) 2017-08-22 2018-02-05 加濕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71985B2 (zh)
CN (1) CN110945294B (zh)
TW (1) TWI691686B (zh)
WO (1) WO201903894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6874A (ja) * 2001-08-09 2003-02-26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0514747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14031968A (ja) * 2012-08-03 2014-02-20 Sharp Corp 液体供給装置、加湿装置及び容器
TW201517943A (zh) * 2013-10-21 2015-05-16 Resmed Ltd 偵測增濕器水量之方法
JP2015148421A (ja) * 2014-02-10 2015-08-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CN104990153A (zh) * 2015-07-02 2015-10-21 陈华明 一种空气净化加湿方法和空气净化加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8783A (ja) * 2000-04-07 2001-10-19 Toto Ltd 洗浄タンク
JP2003035443A (ja) * 2001-07-24 2003-02-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湿機
JP3799606B2 (ja) * 2002-05-01 2006-07-19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加湿器
US7107838B2 (en) * 2004-04-19 2006-09-19 Fook Tin Technologies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water consumption and filter usage
JP4630245B2 (ja) * 2006-08-09 2011-02-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DE102009011137A1 (de) * 2009-03-03 2010-09-09 Seleon Gmbh Verdunstungskammer, Zwischenkammer sowie Verfahren
JP5396172B2 (ja) * 2009-06-30 2014-01-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加湿器
JP2011012857A (ja) * 2009-06-30 2011-01-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加湿器
CN201770513U (zh) * 2010-08-04 2011-03-23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超声波加湿器的杀菌装置
CN104234130A (zh) * 2013-06-06 2014-12-24 侯兆伟 一种制水机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CN203694182U (zh) * 2013-09-27 2014-07-09 何志明 一种紫外灭菌设备
CN203628914U (zh) * 2013-12-05 2014-06-04 宁波哲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装置
WO2015182713A1 (ja) * 2014-05-28 2015-12-03 株式会社メトラン 加湿装置
JP2016083600A (ja) * 2014-10-23 2016-05-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機能水生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6874A (ja) * 2001-08-09 2003-02-26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0514747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Hitachi Hometec Ltd 加湿器
JP2014031968A (ja) * 2012-08-03 2014-02-20 Sharp Corp 液体供給装置、加湿装置及び容器
TW201517943A (zh) * 2013-10-21 2015-05-16 Resmed Ltd 偵測增濕器水量之方法
JP2015148421A (ja) * 2014-02-10 2015-08-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CN104990153A (zh) * 2015-07-02 2015-10-21 陈华明 一种空气净化加湿方法和空气净化加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38947A1 (ja) 2020-07-30
TW201913010A (zh) 2019-04-01
CN110945294B (zh) 2021-11-02
CN110945294A (zh) 2020-03-31
JP7071985B2 (ja) 2022-05-19
WO2019038947A1 (ja) 2019-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0385B1 (ko) 가습기
CN210107589U (zh) 加湿空气净化器
KR20130003437A (ko) 물보충알림 기능을 구비한 가습기 및 상기 가습기의 물 보충 알림 방법
TWI682134B (zh) 加濕裝置
JP2012052700A (ja) 加湿器
TWI670420B (zh) 送風裝置
KR20120081900A (ko) 공기 조화기
TWI691686B (zh) 加濕裝置
JP6607807B2 (ja) 加湿器
JP3115357U (ja) 加湿装置
JP6105899B2 (ja) 加湿装置
JP4535803B2 (ja) 加湿器
JP2010266092A (ja) 加湿器
KR101826869B1 (ko) 캡-부레 일체형 구조의 물통을 포함하는 가습 장치
JP2014163520A (ja) 加湿器
JP2010007884A (ja)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KR20110021547A (ko) 가습기
TWI778379B (zh) 減量減容處理裝置
CN220083213U (zh) 除湿加湿一体机用分箱式储水结构
JP2010060155A (ja)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JP2012067961A (ja) 加湿器
JP2022183451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10060153A (ja)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JP2022001802A (ja) 加湿機及びろ過ユニット
CN114857699A (zh) 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