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1050B - 半導體記憶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記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1050B
TWI691050B TW107142517A TW107142517A TWI691050B TW I691050 B TWI691050 B TW I691050B TW 107142517 A TW107142517 A TW 107142517A TW 107142517 A TW107142517 A TW 107142517A TW I691050 B TWI691050 B TW I6910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ayer
semiconductor
wiring
wir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559A (zh
Inventor
下城義朗
佐貫朋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8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1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105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3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3/35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cell select transistors,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4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 G11C16/0483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comprising cells having several storage transistors connected in s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有:第1配線層,其包含於第1方向延伸之第1電極、及於第2方向延伸且與第1電極之一端相接之第2電極;第2配線層,其包含與第1電極於第2方向相鄰地配置且於第1方向延伸之第3電極、及於第2方向延伸且與第3電極之一端相接之第4電極;第1半導體層,其設置於第1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且於與半導體基板垂直之第3方向延伸;第1記憶部,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與第1電極之間;第2記憶部,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與第3電極之間;及第1位元線,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之上方,沿第1方向延伸,且與第1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Description

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形態主要關於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
作為半導體記憶裝置,已知有NAND(Not AND,反及)型快閃記憶體。
實施形態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可靠性之半導體記憶裝置。
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具有:半導體基板;第1配線層,其於半導體基板上方,包含第1電極及第2電極,上述第1電極於與半導體基板平行之第1方向延伸,上述第2電極於與第1方向交叉且與半導體基板平行之第2方向延伸,並且與第1電極之一端相接;第2配線層,其包含第3電極及第4電極,上述第3電極與第1電極於第2方向相鄰地配置,與上述第1電極非電性連接且沿第1方向延伸,上述第4電極於第2方向延伸且與第3電極之一端相接;第1半導體層,其設置於第1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且於與半導體基板垂直之第3方向延伸;第1記憶部,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與第1電極之間;第2記憶部,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與第3電極之間;及第1位元線,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之上方,於第1方向延伸,且與第1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享有以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62/712,573號(申請日:2018年7月31日)為基礎申請案之優先權。本申請案係藉由參照該基礎申請案而包含基礎申請案之全部內容。
1.第1實施形態 對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進行說明。以下,作為半導體記憶裝置,列舉於半導體基板上方三維地積層記憶胞電晶體而成之三維積層型NAND型快閃記憶體為例進行說明。
1.1構成 1.1.1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整體構成 首先,利用圖1對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整體構成進行說明。圖1係表示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整體構成之方塊圖。再者,圖1中,利用箭頭線表示各區塊間之連接之一部分,但區塊間之連接並不限定於其等。
如圖1所示,半導體記憶裝置1大致包含記憶體核心部10及周邊電路部20。
記憶體核心部10包含記憶胞陣列11、列解碼器12及感測放大器13。
記憶胞陣列11具備複數個區塊BLK。於圖1之例中,表示3個區塊BLK0~BLK2,但其數量不受限定。區塊BLK與分別沿列方向及行方向延伸之配線建立關聯,且包含三維地配置之複數個記憶胞電晶體。
列解碼器12將自未圖示之外部控制器接收到之列位址解碼。然後,列解碼器12基於解碼結果選擇記憶胞陣列11之列方向。更具體而言,對用以選擇列方向之各種配線賦予電壓。
感測放大器13於資料之讀出時,感測自任一區塊BLK讀出之資料。又,於資料之寫入時,將與寫入資料對應之電壓賦予至記憶胞陣列11。
周邊電路部20包含定序器21及電壓產生電路22。
定序器21控制半導體記憶裝置1整體之動作。更具體而言,定序器21當基於來自外部控制器之命令執行寫入動作、讀出動作、及刪除動作時,控制電壓產生電路22、列解碼器12、及感測放大器13等。
電壓產生電路22產生寫入動作、讀出動作、及刪除動作所需之各種電壓,並供給至列解碼器12及感測放大器13等。
1.1.2記憶胞陣列之電路構成 其次,利用圖2對記憶胞陣列11之電路構成進行說明。圖2表示1個區塊BLK中之記憶胞陣列11之電路圖。
如圖2所示,區塊BLK包含複數個串單元SU(SU0、SU1、…)。又,各串單元SU包含複數個記憶體組MG。各記憶體組MG包含並聯連接之2個記憶體串MSa及MSb。以下,於不限定記憶體串MSa及MSb之情形時,記載為記憶體串MS。
記憶體串MSa包含例如8個記憶胞電晶體MCa0~MCa7、以及選擇電晶體STa1及STa2。同樣地,記憶體串MSb包含例如8個記憶胞電晶體MCb0~MCb7、以及選擇電晶體STb1及STb2。以下,於不限定記憶胞電晶體MCa0~MCa7及MCb0~MCb7之情形時,記載為記憶胞電晶體MC。又,於不限定選擇電晶體STa1及STb1之情形時,記載為選擇電晶體ST1,於不限定選擇電晶體STa2及STb2之情形時,記載為選擇電晶體ST2。
記憶胞電晶體MC包含控制閘極及電荷儲存層,將資料非揮發地保持。再者,記憶胞電晶體MC可為對電荷儲存層使用絕緣層之MONOS(Metal-Oxide-Nitride-Oxide-Silicon,金屬-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矽)型,亦可為對電荷儲存層使用導電層之FG(Floating Gate,浮閘)型。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以MONOS型為例進行說明。又,各個記憶體串MS中包含之記憶胞電晶體MC之個數可為16個或32個、48個、64個、96個、128個等,其數量不受限定。進而,各個記憶體串MS中包含之選擇電晶體ST1及ST2之個數為任意,只要分別有1個以上即可。
記憶體串MS中包含之記憶胞電晶體MC以及選擇電晶體ST1及ST2分別串聯連接。更具體而言,記憶體串MSa中,按照選擇電晶體STa2、記憶胞電晶體MCa0~MCa7、及選擇電晶體STa1之順序將各自之電流路徑串聯連接。記憶體串MSb亦同樣地,按照選擇電晶體STb2、記憶胞電晶體MCb0~MCb7、及選擇電晶體STb1之順序將各自之電流路徑串聯連接。而且,1個記憶體組MG中包含之選擇電晶體STa1之汲極與選擇電晶體STb1之汲極共通連接於複數條位元線BL(BL0、…、BL(N-1),其中,(N-1)為2以上之整數)中之任一條。複數條位元線BL由感測放大器13獨立地控制。又,1個記憶體組MG中包含之選擇電晶體STa2之源極與選擇電晶體STb2之源極共通連接於源極線SL。
串單元SU內之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a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a,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b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b。更具體而言,串單元SU0內之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a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a0,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b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b0。同樣地,串單元SU1內之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a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a1,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b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b1。以下,於不限定選擇閘極線SGDa及SGDb之情形時,記載為選擇閘極線SGD。各選擇閘極線SGD由列解碼器12獨立地控制。
同一區塊BLK內之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a2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Sa,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b2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Sb。選擇閘極線SGSa及SGSb例如可共通連接於列解碼器12,亦可由列解碼器12獨立地控制。以下,於不限定選擇閘極線SGSa及SGSb之情形時,記載為選擇閘極線SGS。
同一區塊BLK內之複數個記憶胞電晶體MCa0~MCa7及MCb0~MCb7之控制閘極分別共通連接於針對每一區塊BLK所設置之字元線WLa0~WLa7及WLb0~WLb7。字元線WLa0~WLa7及WLb0~WLb7由列解碼器12獨立地控制。以下,於不限定字元線WLa及WLb之情形時,記載為字元線WL。
區塊BLK例如為資料之刪除單位,同一區塊BLK內包含之記憶胞電晶體MC所保持之資料被一次性刪除。又,寫入動作及讀出動作係對1個串單元SU之共通連接於1條字元線WL之複數個記憶胞電晶體MC一次性進行。
於記憶胞陣列11內,配置於同一行之複數個記憶體組MG之選擇電晶體STa1之汲極及STb1之汲極共通連接於任一位元線BL。即,位元線BL於複數個串單元SU間將各串單元SU之1個記憶體組MG共通連接。串單元SU包含連接於不同之位元線BL且連接於同一選擇閘極線SGD之複數個記憶體組MG。又,區塊BLK包含使字元線WL共通之複數個串單元SU。而且,記憶胞陣列11包含使位元線BL共通之複數個區塊BLK。於記憶胞陣列11內,於半導體基板上方積層選擇閘極線SGS、字元線WL、及選擇閘極線SGD,藉此三維地積層記憶胞電晶體MC。
1.1.3記憶胞陣列之平面構成 其次,利用圖3及4對記憶胞陣列11之平面構成進行說明。圖3係表示串單元SU0之一部分之俯視圖。圖4係圖3中之區域RA之放大圖。再者,於圖3之例中,省略位元線BL之一部分及層間絕緣膜,於圖4之例中,省略層間絕緣膜。
如圖3所示,串單元SU0包含設置有於單元陣列內將單元陣列上配線層與單元陣列下配線層接線之接點CP1之區域(以下,記載為插塞區域)、單元區域及階梯區域。更具體而言,沿與半導體基板平行之X方向,自串單元SU0之一端朝向另一端依序配置有階梯區域、單元區域、及插塞區域。再者,階梯區域可設置於串單元SU之兩端,單元區域及插塞區域可沿X方向設置複數個。
於記憶胞陣列11中,於與半導體基板垂直之Z方向上積層有作為選擇閘極線SGS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3、作為字元線WL0~WL7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4-0~34-7、及作為選擇閘極線SGD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5。而且,各配線層由利用絕緣材料填埋之記憶體溝槽MT分離為2個。更具體而言,例如,配線層35由記憶體溝槽MT分離為2個,且各自作為選擇閘極線SGDa0及SGDb0發揮功能。同樣地,配線層34-0~34-7由記憶體溝槽MT分離為2個,且各自作為字元線WLa0~WLa7及WLb0~WLb7發揮功能。配線層33由記憶體溝槽MT分離為2個,且各自作為選擇閘極線SGSa及SGSb發揮功能。
配線層33、34-0~34-7、及35分別包含夾於劃分區塊之狹縫SLT與記憶體溝槽MT之間且沿X方向延伸之電極HW、及與半導體基板平行且與X方向正交之Y方向之夾於記憶體溝槽MT之間之複數個電極FNG。
電極HW設置於沿X方向延伸之串單元SU之側面。更具體而言,於圖3之例中,例如選擇閘極線SGDa0之電極HW設置於沿X方向延伸之串單元SU0之一側面(紙面上側),選擇閘極線SGDb0之電極HW設置於沿X方向延伸之串單元SU0之對向之側面(紙面下側)。
複數個電極FNG設置於單元區域。電極FNG係與半導體基板平行之板,且Y方向上之一端部與電極HW連接,另一端部藉由記憶體溝槽MT與附近之電極HW分斷。更具體而言,與選擇閘極線SGDa0對應之複數個電極FNG、及與選擇閘極線SGDb0對應之複數個電極FNG沿X方向由記憶體溝槽MT分斷,交替地連接於紙面上側及下側之電極HW。即,選擇閘極線SGDa0之電極FNG與選擇閘極線SGDb0之電極FNG沿X方向交替地配置。配線層33及34-0~34-7、即選擇閘極線SGS及字元線WL0~WL7亦同樣。因此,記憶體溝槽MT於單元區域中具有沿X方向延伸之矩形之波型形狀。
於單元區域中,以將記憶體溝槽MT分離之方式形成有複數個與記憶體組MG對應之記憶體柱MP。關於記憶體柱MP之構造之詳情,將於下文進行敍述。於圖3之例中,橢圓形之記憶體柱MP之長軸方向與記憶體溝槽MT正交,且由記憶體溝槽MT分斷。記憶體柱MP沿Y方向配置成8行。而且,與記憶體溝槽MT直行之8個記憶體柱MP沿X方向交錯排列地配置。
於各記憶體柱MP之上方,形成有與記憶體柱MP電性連接之配線層VL。於配線層VL之上方,設置有沿Y方向延伸之複數條位元線BL,配線層VL經由接觸插塞CP2電性連接於任一位元線BL。更具體而言,於沿Y方向配置之8個記憶體柱MP、即8個配線層VL之上方,配置有同樣沿Y方向延伸之8條位元線BL。而且,8個配線層VL經由接觸插塞CP2連接於互不相同之位元線BL。
於插塞區域中,於由記憶體溝槽MT包圍之內部區域形成有複數個接觸插塞CP1。而且,接觸插塞CP1之側面由絕緣層43覆蓋。接觸插塞CP1貫通記憶胞陣列11,將設置於記憶胞陣列11之上方之未圖示之配線與設置於記憶胞陣列11之下方之未圖示之電路(例如,列解碼器12或感測放大器13等)電性連接。插塞區域藉由被記憶體溝槽MT包圍而與狹縫SLT絕緣,因此不會被金屬置換。由此,即便於該區域形成接觸插塞CP1,亦不會與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電性連接。再者,配置於內部區域內之接觸插塞CP1之個數為任意。而且,於插塞區域中未被記憶體溝槽MT包圍之外側之區域、即沿X方向延伸之串單元SU0之側面之配線層32、以及配線層33、34-0~34-7、及35係由下述之置換步驟而自狹縫SLT側被導電化,成為電極HW。
於階梯區域中,將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端部沿X方向呈階梯狀地引出(以下,將引出部稱為「階面」)。各階面連接於對應之電極HW。即,電極HW連接階面與電極FNG。圖3之例表示以下情形:於串單元SU0之一端部形成有與選擇閘極線SGSa、字元線WLa0~WLa7、及選擇閘極線SGDa0對應之階面,於未圖示之另一端部形成與選擇閘極線SGSb、字元線WLb0~WLb7、及選擇閘極線SGDb0對應之階面。於各階面上形成有接觸插塞CP3。即,階面作為與接觸插塞CP3之連接部發揮功能。接觸插塞CP3將階面與未圖示之上層之配線電性連接。例如,接觸插塞CP3之上端經由形成於記憶胞陣列11之上方之配線層及接觸插塞CP1而連接於形成在記憶胞陣列11之下方之列解碼器12。
又,以與沿X方向延伸之串單元SU0之2個側面分別相接之方式,設置有沿X方向延伸之2個狹縫SLT。狹縫SLT由絕緣材料填埋,狹縫SLT之側面與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側面相接。
其次,對記憶體柱MP及配線層VL之詳情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於沿Y方向延伸之選擇閘極線SGDa0與選擇閘極線SGDb0之間,形成有記憶體溝槽MT及記憶體柱MP。於記憶體柱MP之側面,依序形成有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隧道絕緣膜38、半導體層39,記憶體柱MP之內部由核心層40填埋。於記憶體柱MP之上方,形成有與半導體層39電性連接之配線層VL。於配線層VL上形成有接觸插塞CP2,配線層VL經由接觸插塞CP2而連接於任一位元線BL。
沿Y方向配置之複數個記憶體柱MP連接於互不相同之位元線BL。因此,於例如沿Y方向配置有8個記憶體柱MP之情形時,於記憶體柱MP上配置至少8條位元線BL。因此,記憶體柱MP之X方向上之直徑依存於位元線BL之配線寬度及配線間隔。與此相對,記憶體柱MP之Y方向上之直徑越小越佳,以抑制串單元SU之面積增加。因此,較佳為記憶體柱MP呈位元線BL延伸之Y方向之直徑短於X方向之直徑之橢圓形狀。又,於X方向上之記憶體柱MP之端部,為了充分確保配線層VL與接觸插塞CP2之連接區域,亦較佳為配線層VL之X方向之長度設為記憶體柱MP之X方向之直徑以上。
例如,包含選擇閘極線SGDa0以及與其相接之記憶體柱MP之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隧道絕緣膜38、及半導體層39之一部分的區域作為選擇電晶體STa1發揮功能。包含選擇閘極線SGDb0以及與其相接之記憶體柱MP之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隧道絕緣膜38、及半導體層39之一部分的區域作為選擇電晶體STb1發揮功能。配置於選擇閘極線SGD之下層之字元線WL及選擇閘極線SGS亦同樣。又,包含配置於選擇閘極線SGDa0之下層之字元線WLa7以及與其相接之記憶體柱MP之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隧道絕緣膜38、及半導體層39之一部分的區域作為記憶胞電晶體MCa7、即1個記憶部發揮功能。同樣地,包含配置於選擇閘極線SGDb0之下層之字元線WLb7以及與其相接之記憶體柱MP之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隧道絕緣膜38、及半導體層39之一部分的區域作為記憶胞電晶體MCb7發揮功能。其他字元線(WLa0~WLa6、WLb0~WLb6)亦同樣。
1.1.4記憶胞陣列之剖面構成 其次,利用圖5及6對記憶胞陣列11之剖面構成進行說明。圖5係沿著圖3所示之A1-A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圖6係沿著圖3所示之B1-B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再者,為了簡化說明,於圖5及6之例中,省略接觸插塞CP2及位元線BL。
如圖5所示,於半導體基板30上形成有絕緣層31。絕緣層31例如使用氧化矽膜(SiO 2)。絕緣層31中包含形成於半導體基板30上之電晶體(未圖示)及複數個配線層(未圖示)。配線層41係該等複數個配線層之最上層之配線層。於絕緣層31上形成有記憶胞陣列11。更具體而言,於圖5之例中,於單元區域及階梯區域中,於絕緣層31上形成有作為源極線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2。配線層32包含導電材料,例如可使用鎢(W)或氮化鈦(TiN)等金屬材料、或Si等半導體。於配線層32上,於各個層間介置絕緣層31積層有作為選擇閘極線SGS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3、作為字元線WL0~WL7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4-0~34-7、及作為選擇閘極線SGD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5。即,配線層33、34-0~34-7、及35於Z方向上分開地配置。配線層33、34-0~34-7、及35包含導電材料,例如可使用W或TiN等金屬材料、或Si等半導體。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對配線層33、34-0~34-7、及35使用W及TiN之情形進行說明。TiN作為形成W時之障壁層或密接層發揮功能。
於單元區域中,沿X方向交替地形成有貫通配線層33、34-0~34-7、及35且底面與配線層32相接之記憶體柱MP及記憶體溝槽MT。記憶體柱MP形成於孔AH內。更具體而言,於單元區域中,為了形成記憶體柱MP而形成有貫通配線層33、34-0~34-7、及35且底面到達至配線層32之孔AH。於孔AH之側面依序積層有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及隧道絕緣膜38。於孔AH內,形成有側面與隧道絕緣膜38相接且底面與配線層32相接之半導體層39,半導體層39之內部由核心層40填埋。進而,於核心層40上形成有半導體層39B作為頂蓋層。阻擋絕緣膜36、隧道絕緣膜38、及核心層40例如使用SiO 2。電荷儲存層37例如使用氮化矽膜(SiN)。半導體層39及39B例如使用多晶矽(多晶Si)。
於記憶體柱MP上,形成有與半導體層39B電性連接之接觸插塞CP4,進而,於接觸插塞CP4上形成有配線層VL。接觸插塞CP4及配線層VL包含導電材料。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對利用鈦(Ti)、TiN、及W一併形成接觸插塞CP4及配線層VL之情形進行說明。例如,Ti於與半導體層39B之界面形成矽化物層,用以降低與半導體層39B之界面處之電阻值。
記憶體溝槽MT沿Y方向延伸,內部例如由SiO 2填埋。
於插塞區域中,形成配線層33、34-0~34-7、35、及42時使用之10層犧牲層50於第Z方向上分開地積層。而且,於插塞區域中,形成有貫通該等10層犧牲層50之接觸插塞CP1。接觸插塞CP1之底面與形成於配線層32之下層之配線層41相接,接觸插塞CP1之側面由絕緣層43覆蓋。絕緣層43例如使用SiO 2等。犧牲層50例如使用SiN等。用於犧牲層50之SiN於下述置換步驟中亦不被蝕刻。
再者,亦可置換插塞區域之犧牲層50。於該情形時,藉由絕緣層43,而接觸插塞CP1不與所置換之配線層電性連接。
配線層41連接於未圖示之電路、例如列解碼器12或感測放大器13等。如上所述,配線層41係位於記憶胞陣列11之下且形成於半導體基板30上之周邊電路(未圖示)之最上層之配線層。接觸插塞CP1之底面之高度位置低於配線層32之底面,接觸插塞CP1之上表面之高度位置高於配線層35之上表面。接觸插塞CP1包含導電材料,例如可使用W、Ti、或TiN等金屬材料、或Si等半導體等。於接觸插塞CP1上,形成有用以與未圖示之上層之配線連接之接觸插塞V0。接觸插塞V0包含導電材料。以下,本實施形態中,對接觸插塞V0使用Ti、TiN、及W之情形進行說明。
於階梯區域中,配線層33、34-0~34-7、及35沿X方向呈階梯狀地引出而形成階面。於各階面上形成有接觸插塞CP3。接觸插塞CP3包含導電材料。以下,本實施形態中,對接觸插塞CP3使用W及TiN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於單元區域中,沿Y方向延伸之記憶體溝槽MT由記憶體柱MP分離。於圖6之例中,相對於記憶體溝槽MT配置於紙面左側之配線層33、34-0~34-7、及35分別作為選擇閘極線SGSa、字元線WLa0~WLa7、及選擇閘極線SGDa0發揮功能。另一方面,相對於記憶體溝槽MT配置於紙面右側之配線層33、34-0~34-7、及35分別作為選擇閘極線SGSb、字元線WLb0~WLb7、及選擇閘極線SGDb0發揮功能。
於串單元SU之Y方向上之側面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之狹縫SLT。狹縫SLT之底面到達至配線層32之上表面。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側面分別與狹縫SLT之側面相接。狹縫SLT之內部例如由SiO 2填埋。
1.2記憶胞陣列之形成方法 其次,利用圖7~15對記憶胞陣列11之形成方法進行說明。圖7~15分別表示利用圖3、5、及6說明之串單元SU0之平面、沿著A1-A2線之剖面(以下,稱為「A1-A2剖面」)、及沿著B1-B2之剖面(以下,稱為「B1-B2剖面」)。
以下,本實施形態中,對以犧牲層50形成相當於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構造之後,利用導電材料填埋將犧牲層50去除所形成之空隙而形成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方法(以下,稱為「置換」)進行說明。以下,對使用SiN作為犧牲層50且使用W及TiN之積層膜作為導電材料之情形進行說明。再者,犧牲層50並不限定於SiN。例如亦可為氮氧化矽膜(SiON),只要為能夠充分獲得與絕緣層31(例如SiO 2)之濕式蝕刻之選擇比之材料即可。進而,亦可於階梯區域配置複數個未圖示之虛設柱HR。虛設柱HR處於電性地非導通狀態,係作為支撐物而形成以使得將犧牲層50去除而形成空隙時空隙不被壓壞之柱。
如圖7所示,於半導體基板30之上方,介置絕緣層31而形成配線層41。於在配線層41之上層形成絕緣層31之後,形成配線層32。其次,於配線層32之上方,於各個層間介置絕緣層31而形成與配線層33、34-0~34-7、及35對應之10層犧牲層50。此時,於階梯區域中,以10層犧牲層50成為階梯狀之方式進行加工。然後,於最上層之犧牲層50上進而形成絕緣層31,並藉由例如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拋光)使表面平坦化。
如圖8所示,形成底面到達至配線層32之記憶體溝槽MT之後,利用SiO 2填埋記憶體溝槽MT之內部。
如圖9所示,形成記憶體柱MP。更具體而言,首先,加工底面到達至配線層32之孔AH。其次,依序積層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及隧道絕緣膜38。繼而,將孔AH之底面及絕緣層31(即表面)上之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及隧道絕緣膜38藉由乾式蝕刻去除,於孔AH之側面形成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及隧道絕緣膜38之積層構造。繼而,依序積層半導體層39及核心層40,將孔AH內暫且填埋。繼而,將表面及孔AH內之一部分核心層40去除。此處,於AH內形成凹處。繼而,沈積半導體層39B而將凹處填埋,再次將表面之多餘之半導體層39B去除,僅於核心層40上形成半導體層39B之頂蓋層。再者,亦可不形成頂蓋層。又,記憶體溝槽MT及孔AH之形成並不限於上述方法,亦考慮如下方法:先形成孔AH之後,以將孔AH分斷之方式形成記憶體溝槽MT。
如圖10所示,形成接觸插塞CP1。更具體而言,藉由乾式蝕刻形成與接觸插塞CP1對應之孔之後,藉由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層沈積)將SiO 2成膜,將孔AH底部之SiO 2藉由RIE(reactive ion etching,反應離子蝕刻)去除之後,藉由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依序積層TiN及W,而將孔內填埋。其次,將絕緣層31上之TiN及W去除。
如圖11所示,形成絕緣層31將記憶體柱MP、記憶體溝槽MT及接觸插塞CP1之上表面被覆之後,形成底面到達至配線層32之狹縫SLT。此處,各犧牲層50之側面露出於狹縫SLT內。
如圖12所示,進行置換,形成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後,利用SiO 2填埋狹縫SLT。更具體而言,首先,進行例如使用磷酸(H 3PO 4)之濕式蝕刻。藉此,自狹縫SLT蝕刻犧牲層50(SiN),形成空隙。其次,依序形成TiN及W而將空隙填埋。繼而,將狹縫SLT之側面及表面之絕緣層31上之TiN及W去除,形成配線層33、34-0~34-7、及35。繼而,利用SiO 2填埋狹縫SLT。
如圖13所示,加工與接觸插塞V0、CP4、及CP3對應之孔。再者,加工各孔之順序不受限定。各孔可一併地加工,亦可個別地加工。
如圖14所示,形成與配線層VL對應之槽圖案。
如圖15所示,積層障壁層(例如Ti或TiN)及W之後,將絕緣層31上之障壁層及W去除,一併形成接觸插塞V0、CP4、及CP3、以及配線層VL。
1.3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能夠提高可靠性。對本效果進行詳細敍述。
例如,於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各者分離為沿X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配線層之情形時,即於形成沿X方向延伸之複數個記憶體溝槽MT之情形時,插塞區域中之記憶體溝槽MT寬度及記憶體溝槽MT間距離由於必須確保接觸插塞CP1形成區域、及必須於隔著插塞區域之2個單元區域間將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分別連接,故而較單元區域中之記憶體溝槽MT寬度及記憶體溝槽MT間距離窄。因此,於插塞區域中,配線層(犧牲層50)之圖案於記憶體溝槽MT形成時倒塌之可能性變高。又,於形成沿X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配線層之情形時,於記憶體溝槽MT上形成孔形狀之狹縫SLT而進行犧牲層50之置換。因此,犧牲層50之蝕刻、以及利用TiN及W進行之空隙之填埋變得不充分,產生配線層之形成不良之可能性變高。進而,因沿著記憶體溝槽MT配置之複數個記憶體柱MP而各配線層之有效配線寬度變窄,因此有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之配線電阻變高之傾向。
與此相對,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中,配線層33、34-0~34-7、及35分別包含沿X方向延伸之電極HW及沿Y方向延伸之複數個電極FNG。而且,可於單元區域中將同層之2個配線層之電極FNG沿X方向交替地配置,於2個電極FNG間沿Y方向配置複數個記憶體柱MP。由此,無需於插塞區域中將配線層33、34-0~34-7、及35藉由記憶體溝槽MT分離為複數個,因此,能夠抑制配線寬度及配線間距離變窄,而能夠降低圖案倒塌之可能性。
進而,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能夠於與電極HW對應之犧牲層50之側面形成狹縫SLT而實施置換,因此,能夠自並非孔而呈線形狀之大面積供給濕式蝕刻用之溶液(H 3PO 4),故而能夠抑制因犧牲層50之去除及空隙之填埋不足引起之配線層之形成不良。
進而,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於電極HW上不形成記憶體柱MP,而能夠確保電極HW之配線寬度,因此能夠抑制配線電阻增加。
進而,由於能夠抑制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配線電阻增加,故而能夠抑制配線層33、34-0~34-7、及35中之電壓施加時之升壓期間增加。因此,能夠抑制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處理速度降低。
2.第2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2實施形態中,對形成與2個串單元SU對應之記憶體溝槽MT之情形進行說明。以下,僅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進行說明。
2.1記憶胞陣列之電路構成 首先,使用圖16對記憶胞陣列11之電路構成進行說明。圖16表示1個區塊BLK中之記憶胞陣列11之電路圖。
如圖16所示,記憶體組MG包含2個記憶體串MSa及MTb與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更具體而言,記憶體串MSa及MSb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2相同。選擇電晶體STa1之汲極與選擇電晶體STb1之汲極共通連接於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之源極。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之汲極連接於任一位元線BL。
串單元SU內之複數個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更具體而言,串單元SU0內之複數個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0。同樣地,串單元SU1內之複數個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1。各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由列解碼器12獨立地控制。
串單元SU0及SU1內之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a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a0。同樣地,串單元SU0及SU1內之複數個選擇電晶體STb1之閘極共通連接於選擇閘極線SGDb0。
因此,於選擇串單元SU0之記憶體串MSa之情形時,對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0及選擇閘極線SGDa0施加高位準之電壓。藉此,將串單元SU0之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及選擇電晶體STa1設為接通狀態。於選擇串單元SU0之記憶體串MSb之情形時,對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0及選擇閘極線SGDb0施加高位準之電壓。藉此,將串單元SU0之全域選擇電晶體GST1及選擇電晶體STb1設為接通狀態。同樣地,於選擇串單元SU1之記憶體串MSa之情形時,對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1及選擇閘極線SGDa0施加高位準之電壓,於選擇串單元SU1之記憶體串MSb之情形時,對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1及選擇閘極線SGDb0施加高位準之電壓。
2.2記憶胞陣列之平面構成 其次,使用圖17對記憶胞陣列11之平面構成進行說明。圖17係表示串單元SU0及SU1之一部分之俯視圖。再者,於圖17之例中,省略位元線BL之一部分及層間絕緣膜。
如圖17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串單元SU0與SU1共有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相對於串單元SU0及SU1設置有1個記憶體溝槽MT。記憶體溝槽MT將作為選擇閘極線SGS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3、作為字元線WL0~WL7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4-0~34-7、及作為選擇閘極線SGD發揮功能之配線層35分離為二。配線層33、34-0~34-7、及35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各自包含電極HW及複數個電極FNG。又,記憶體溝槽MT以於單元區域中將複數個電極FNG分別分離之方式具有矩形之波型形狀。
於配線層35之上方,形成有作為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發揮功能之配線層42。配線層42由沿X方向延伸之狹縫GST及狹縫SLT分離為2個,且各自作為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0及GSGD1發揮功能。
於單元區域中,於沿Y方向延伸之電極FNG之間形成有貫通配線層33、34-0~34-7、35、及42之記憶體柱MP。更具體而言,沿Y方向配置有與串單元SU0對應之8個記憶體柱MP及與串單元SU1對應之8個記憶體柱MP,且各自沿X方向交錯排列地配置。
本實施形態中,於插塞區域整體形成有配線層33、34-0~34-7、35、及42。而且,接觸插塞CP1之側面由絕緣層43覆蓋,以使配線層33、34-0~34-7、35、及42與接觸插塞CP1不相接。
於階梯區域,分別設置有與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字元線WL、以及選擇閘極線SGD及SGS對應之階面。
於串單元SU0及SU1中,於沿X方向延伸且不與狹縫GST相接之側面設置有狹縫SLT。
2.3記憶胞陣列之剖面構成 其次,利用圖18及19對記憶胞陣列11之剖面構成進行說明。圖18係沿著圖17所示之A1-A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圖19係沿著圖17所示之B1-B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再者,為了簡化說明,於圖18及19之例中,省略接觸插塞CP2及位元線BL。
如圖18所示,於記憶體溝槽MT上形成有配線層42。配線層42包含導電材料,例如可使用W或TiN等金屬材料、或Si等半導體。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與配線層33、34-0~34-7、及35同樣地配線層42使用W及TiN之情形進行說明。配線層42與配線層33、34-0~34-7、及35同樣地,例如藉由置換形成。
於單元區域中,形成有貫通配線層33、34-0~34-7、35、及42且底面與配線層32相接之記憶體柱MP。
於插塞區域中,形成有貫通配線層33、34-0~34-7、35、及42且底面與配線層41相接之接觸插塞CP1,接觸插塞CP1之側面由絕緣層43覆蓋。絕緣層43例如使用SiO 2。再者,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配線層41成為包含形成於半導體基板30上之電晶體之周邊電路之最上配線層。
於階梯區域中,配線層33、34-0~34-7、35、及42沿X方向呈階梯狀地引出而形成階面。於各階面上形成有接觸插塞CP3。
如圖19所示,配線層42由狹縫GST分離。於圖19之例中,相對於狹縫GST配置於紙面左側之配線層42作為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0發揮功能。另一方面,相對於狹縫GST配置於紙面右側之配線層42作為全域選擇閘極線GSGD1發揮功能。
於紙面左側之串單元SU0之側面、及紙面右側之串單元SU1之側面形成有沿X方向延伸之狹縫SLT。配線層33、34-0~34-7、35、及42分別與狹縫SLT之側面相接。
2.4記憶胞陣列之形成方法 其次,利用圖20~25對記憶胞陣列11之形成方法進行說明。圖20~25分別表示利用圖17~19說明之串單元SU0及SU1之平面、A1-A2剖面、及B1-B2剖面。
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對藉由置換形成配線層33、34-0~34-7、35、及42之情形進行說明。
如圖20所示,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7及8同樣地,形成與配線層33、34-0~34-7、及35對應之10層犧牲層50之後,形成記憶體溝槽MT。
如圖21所示,形成與配線層42對應之犧牲層50之後,形成絕緣層31。此時,於階梯區域中,11層犧牲層50呈階梯狀地引出。
如圖22所示,形成記憶體柱MP及接觸插塞CP1。更具體而言,首先,如利用第1實施形態之圖9所說明般形成記憶體柱MP。其次,加工與接觸插塞CP1對應之孔,於孔之側面形成絕緣層43。然後,將孔內利用TiN與W填埋而形成接觸插塞CP1。
如圖23所示,形成絕緣層31將記憶體柱MP及接觸插塞CP1之上表面被覆之後,加工形成底面到達至配線層32之狹縫SLT。其次,進行置換,形成配線層33、34-0~34-7、35、及42。繼而,利用例如SiO 2填埋狹縫SLT。
如圖24所示,加工形成狹縫GST,將配線層42分離之後,利用例如SiO 2填埋狹縫GST內部。
如圖25所示,如利用第1實施形態之圖13~15所說明般,一併形成接觸插塞V0、CP4、及CP3、以及配線層VL。
2.5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進而,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針對複數個串單元SU形成2個狹縫SLT,因此能夠抑制記憶胞陣列11中之狹縫SLT之面積增加。因此,能夠抑制晶片面積之增加。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對2個串單元SU共有選擇閘極線SGD之構成進行了說明,但亦可為3個以上之串單元SU共有選擇閘極線SGD。
3.第3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3實施形態中,對利用不同材料形成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電極HW與電極FNG之情形進行說明。以下,僅對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進行說明。
3.1記憶胞陣列之平面構成 首先,利用圖26對記憶胞陣列11之平面構成進行說明。圖26係表示串單元SU0之一部分之俯視圖。再者,於圖26之例中,省略位元線BL及層間絕緣膜。
如圖26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電極HW與電極FNG之導電材料不同。配線層53、54-0~54-7、及55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電極HW,配線層63、64-0~64-7、及65相當於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之配線層33、34-0~34-7、及35之電極FNG及階面。
3.2記憶胞陣列之剖面構成 其次,利用圖27及28對記憶胞陣列11之剖面構成進行說明。圖27係沿著圖26所示之A1-A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圖28係圖26所示之沿Y方向延伸之記憶體溝槽MT上未配置之沿著D1-D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再者,為了簡化說明,於圖28及圖29之例中,省略接觸插塞CP2及位元線BL。
如圖27所示,於配線層32上,於Z方向上分開地積層有作為選擇閘極線SGS之電極FNG發揮功能之配線層63、作為字元線WL0~WL7之電極FNG發揮功能之配線層64-0~64-7、及作為選擇閘極線SGD之電極FNG發揮功能之配線層65。配線層63、64-0~64-7、及65包含導電材料,例如使用多晶Si。
本實施形態之記憶體柱MP包含絕緣層52、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隧道絕緣膜38、半導體層39及39B、以及核心層40。絕緣層52例如使用氧化鋁(AlO X)。更具體而言,於孔AH之側面依序積層有絕緣層52、阻擋絕緣膜36、電荷儲存層37、隧道絕緣膜38。於孔AH內,形成有側面與隧道絕緣膜38相接且底面與配線層32相接之半導體層39,半導體層39之內部由核心層40填埋。進而,於核心層40上形成有半導體層39B作為頂蓋層。
於插塞區域中,形成有貫通配線層63、64-0~64-7、及65且底面與配線層41相接之接觸插塞CP1,接觸插塞CP1之側面由絕緣層43覆蓋。
如圖28所示,於Z方向上分開地積層有作為選擇閘極線SGS之電極HW發揮功能之配線層53、作為字元線WL0~WL7之電極HW發揮功能之配線層54-0~54-7、及作為選擇閘極線SGD之電極HW發揮功能之配線層55。配線層53、54-0~54-7、及55分別與配線層63、64-0~64-7、及65之側面相接。配線層53、54-0~54-7、及55包含導電材料,使用例如Ti、TiN、及W之積層膜。
3.3記憶胞陣列之形成方法 其次,利用圖29~33對記憶胞陣列11之形成方法進行說明。圖29~33分別表示利用圖26~28說明之串單元SU0之平面、A1-A2剖面、及沿著D1-D2之剖面(以下,稱為「D1-D2剖面」)。
如圖29所示,於配線層32之上方,於各個層間介置絕緣層31而形成配線層63、64-0~64-7、及65。此時,於階梯區域中,以配線層63、64-0~64-7、及65成為階梯狀之方式進行加工。然後,於配線層65上進而形成絕緣層31,並使表面平坦化。其次,加工記憶體溝槽MT,利用例如SiO 2填埋記憶體溝槽MT之內部。
如圖30所示,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9~11同樣地,形成記憶體柱MP及接觸插塞CP1。其次,形成絕緣層31之後,加工底面到達至配線層32之狹縫SLT。此時,配線層63、64-0~64-7、及65之側面露出於狹縫SLT內。
如圖31所示,藉由濕式蝕刻,自狹縫SLT蝕刻配線層63、64-0~64-7、及65之端部,而於形成電極HW之區域形成空隙GP。
如圖32所示,依序形成Ti、TiN、及W而填埋空隙GP。其次,將狹縫SLT之側面及表面之絕緣層31上之Ti、TiN、及W去除,形成配線層53、54-0~54-7、及55。
如圖33所示,利用SiO 2填埋狹縫SLT。其次,與第1實施形態之圖13~15同樣地,形成接觸插塞V0、CP4、及CP3、以及配線層VL。
3.4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進而,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藉由對電極HW使用低電阻之材料,能夠抑制配線電阻增加。更具體而言,例如即便於對電極FNG使用電阻高於W之多晶Si之情形時,藉由對電極HW使用低電阻之W等金屬材料,亦能夠抑制自階面至記憶體柱MP為止之配線電阻之增加。
再者,亦可將第2實施形態與第3實施形態組合。
4.第4實施形態 其次,對第4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第4實施形態中,對在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之記憶胞陣列11中於配線間形成氣隙之情形進行說明。以下,對與第3實施形態不同之方面進行說明。
4.1記憶胞陣列之剖面構成 首先,利用圖34~36對記憶胞陣列11之剖面構成進行說明。圖34係沿著圖26所示之A1-A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圖35係沿著圖26所示之D1-D2線之記憶胞陣列11之剖視圖。圖36係圖35之區域RB中之記憶體柱MP之放大圖。再者,為了簡化說明,於圖34及35之例中,省略接觸插塞CP2及位元線BL。
如圖34及35所示,於配線層63、64-0~64-7、及65之層間、及配線層53、54-0~54-7、及55之層間形成有氣隙AG。
於插塞區域中,交替地積層有10層配線層63、64-0~64-7、及65、及形成氣隙AG時使用之9層犧牲層73。插塞區域之犧牲層73於下述氣隙AG之形成步驟中亦不被蝕刻。再者,亦可將插塞區域之犧牲層73去除而於插塞區域形成氣隙AG。
而且,形成有貫通配線層63、64-0~64-7、及65及9層犧牲層73且底面與配線層41相接之接觸插塞CP1,接觸插塞CP1之側面由絕緣層43覆蓋。
其他構成與第3實施形態之圖27及28相同。
如圖36所示,配線層54-6、54-7、及55中,上表面、底面、及與配線層64-6、64-7、及65分別相接之側面由障壁層70被覆,且內部由導電層71填埋。例如,障壁層70使用Ti及TiN,導電層71使用W。配線層64-6、64-7、及65沿Y方向延伸,且與記憶體柱MP之絕緣層52分別相接。而且,以被覆記憶體柱MP、配線層64-6、64-7、及65、以及配線層54-6、54-7、及55之方式形成絕緣層72,於由絕緣層72及狹縫SLT包圍之區域形成有氣隙AG。絕緣層72例如使用SiO 2
4.2記憶胞陣列之形成方法 其次,利用圖37~39對記憶胞陣列11之形成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37所示,於配線層32上形成絕緣層31之後,交替地積層10層配線層63、64-0~64-7、及65與9層犧牲層73。犧牲層73例如使用SiN。然後,於階梯區域中,以配線層63、64-0~64-7、及65成為階梯狀之方式進行加工。繼而,於配線層65上進而形成絕緣層31之後,加工記憶體溝槽MT,利用例如SiO 2填埋記憶體溝槽MT之內部。
如圖38所示,與第3實施形態之圖32同樣地,形成配線層53、54-0~54-7、及55之後,將犧牲層73藉由濕式蝕刻去除而形成氣隙AG。
如圖39所示,形成未圖示之絕緣層72之後,利用SiO 2填埋狹縫SLT。
4.3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進而,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能夠於選擇閘極線SGS與字元線WL之間、字元線WL間、字元線WL與選擇閘極線SGD之間形成氣隙。藉此,可降低字元線WL之配線間電容而減少RC(Resistor-Capacitor,電阻-電容)延遲。因此,可提高半導體記憶裝置之處理能力。
進而,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藉由形成氣隙,可減少字元線WL間之漏電流而提高耐壓。因此,可提高半導體記憶裝置之可靠性。
進而,若為本實施形態之構成,則可降低字元線WL之配線間電容,因此,可減小Z方向上之字元線WL之間隔。藉此,可使半導體記憶裝置高積體化。
再者,亦可將第1及第2實施形態與第4實施形態組合。即,於第1及第2實施形態中亦可形成氣隙。
5變化例等 上述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包含:半導體基板(30);第1配線層(WLa7),其於半導體基板上方,包含第1電極(FNG)及第2電極(HW),上述第1電極(FNG)沿與半導體基板平行之第1方向(Y方向)延伸,上述第2電極(HW)沿與第1方向交叉且與半導體基板平行之第2方向(X方向)延伸,並且與第1電極之一端相接;第2配線層(WLb7),其包含第3電極(FNG)及第4電極(HW),上述第3電極(FNG)與第1電極於第2方向上相鄰地配置且沿第1方向延伸,上述第4電極(HW)沿第2方向延伸且與第3電極之一端相接;第1半導體層(39),其設置於第1電極與第3電極之間且沿與半導體基板垂直之第3方向(Z方向)延伸;第1記憶部(MCa7),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與第1電極之間;第2記憶部(MCb7),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與第3電極之間;及第1位元線(BL),其設置於第1半導體層之上方,沿第1方向延伸且與第1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藉由應用上述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可靠性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再者,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上述說明之形態,可進行各種變化。
進而,第1至第4實施形態能夠於可能之範圍內進行組合。
進而,上述實施形態中之「連接」亦包含中間介置例如電晶體或電阻等其他某個構件而間接地連接之狀態。
已對本發明之若干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等實施形態係作為示例而提出者,並不意圖限定發明之範圍。該等新穎之實施形態能以其他多種形態實施,能夠於不脫離發明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替換及變更。該等實施形態或其變化包含於發明之範圍或主旨中,並且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及其均等之範圍內。
1                     半導體記憶裝置 10                   記憶體核心部 11                    記憶胞陣列 12                   列解碼器 13                   感測放大器 20                   周邊電路部 21                   定序器 22                   電壓產生電路 30                   半導體基板 31                   絕緣層 32                   配線層 33                   配線層 34-0~34-7       配線層 35                   配線層 36                   阻擋絕緣膜 37                   電荷儲存層 38                   隧道絕緣膜 39                   半導體層 39B                 半導體層 40                   核心層 41                   配線層 42                   配線層 43                   絕緣層 50                   犧牲層 52                   絕緣層 53                   配線層 54-0~54-7       配線層 55                   配線層 63                   配線層 64-0~64-7       配線層 65                   配線層 70                   障壁層 71                   導電層 72                   絕緣層 73                   犧牲層 AG                  氣隙 AH                  孔 BL                   位元線 BL0~BL(N-1)     位元線 BLK0~BLK2    區塊 CP1                 接觸插塞 CP2                 接觸插塞 CP3                 接觸插塞 CP4                 接觸插塞 FNG                電極 GP                   空隙 GSGD0            全域選擇閘極線 GSGD1            全域選擇閘極線 GST                 狹縫 GST1                    全域選擇電晶體 HW                  電極 MCa0~MCa7    記憶胞電晶體 MCb0~MCb7   記憶胞電晶體 MG                  記憶體組 MP                  記憶體柱 MSa                 記憶體串 MSb                 記憶體串 MT                  記憶體溝槽 RA                  區域 RB                   區域 SGDa0             選擇閘極線 SGDa1             選擇閘極線 SGDb0             選擇閘極線 SGDb1             選擇閘極線 SGSa               選擇閘極線 SGSb                    選擇閘極線 SL                   源極線 SLT                 狹縫 STa1                選擇電晶體 STa2                選擇電晶體 STb1                選擇電晶體 STb2                選擇電晶體 SU0                 串單元 SU1                 串單元 V0                   接觸插塞 VL                   配線層 WLa0~WLa7   字元線 WLb0~WLb7   字元線 X                     方向 Y                     方向 Z                     方向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之方塊圖。 圖2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電路圖。 圖3係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俯視圖。 圖4係圖3之區域RA之俯視圖。 圖5係沿著圖3之A1-A2線之記憶胞陣列之剖視圖。 圖6係沿著圖3之B1-B2線之記憶胞陣列之剖視圖。 圖7~15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製造步驟之圖。 圖16係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電路圖。 圖17係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俯視圖。 圖18係沿著圖17之A1-A2線之記憶胞陣列之剖視圖。 圖19係沿著圖17之B1-B2線之記憶胞陣列之剖視圖。 圖20~25係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製造步驟之圖。 圖26係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俯視圖。 圖27係沿著圖26之A1-A2線之記憶胞陣列之剖視圖。 圖28係沿著圖26之D1-D2線之記憶胞陣列之剖視圖。 圖29~33係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製造步驟之圖。 圖34係第4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沿著A1-A2線之剖視圖。 圖35係第4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沿著D1-D2線之剖視圖。 圖36係第4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中之記憶體柱之剖視圖。 圖37~39係表示第4實施形態之半導體記憶裝置所具備之記憶胞陣列之製造步驟之圖。
33                   配線層 34-0~34-7       配線層 35                   配線層 43                   絕緣層 BL                   位元線 CP1                 接觸插塞 CP2                 接觸插塞 CP3                 接觸插塞 FNG                電極 HW                  電極 MP                  記憶體柱 MT                  記憶體溝槽 RA                  區域 SGDa0             選擇閘極線 SGDb0             選擇閘極線 SGSa               選擇閘極線 SGSb                    選擇閘極線 SLT                 狹縫 SU0                 串單元 VL                   配線層 WLa0~WLa7   字元線 WLb0~WLb7   字元線 X                     方向 Y                     方向 Z                     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半導體記憶裝置,其具有: 半導體基板; 第1配線層,其於半導體基板上方,包含第1電極及第2電極,上述第1電極於與上述半導體基板平行之第1方向延伸,上述第2電極於與上述第1方向交叉且與上述半導體基板平行之第2方向延伸,並且與上述第1電極之一端相接; 第2配線層,其包含第3電極及第4電極,上述第3電極與上述第1電極於上述第2方向相鄰地配置,與上述第1電極非電性連接,且於上述第1方向延伸,上述第4電極於上述第2方向延伸,且與上述第3電極之一端相接; 第1半導體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3電極之間,且沿與上述半導體基板垂直之第3方向延伸; 第1記憶部,其設置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與上述第1電極之間; 第2記憶部,其設置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與上述第3電極之間;及 第1位元線,其設置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上方,於上述第1方向延伸,且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有: 第2半導體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3電極之間,且沿上述第3方向延伸; 第3記憶部,其設置於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間; 第4記憶部,其設置於上述第3電極與上述第3半導體層之間;及 第2位元線,其設置於上述第1及第2半導體層之上方,與上述第1位元線相鄰,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且與上述第2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3.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配線層進而包含第5電極,上述第5電極與上述第3電極於上述第2方向相鄰地配置,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且一端與上述第2電極相接, 上述第2配線層進而包含第6電極,上述第6電極與上述第5電極於上述第2方向相鄰地配置,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且一端與上述第4電極相接。
  4. 如請求項3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有: 複數個第3半導體層,其等設置於上述第3電極與上述第5電極之間,沿上述第3方向延伸,且沿上述第1方向配置;及 複數個第4半導體層,其等設置於上述第5電極與上述第6電極之間,沿上述第3方向延伸,且沿上述第1方向配置。
  5.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2記憶部各自包含第1絕緣層、電荷儲存層、及第2絕緣層。
  6.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有第3配線層,上述第3配線層設置於上述半導體基板與上述第1及第2配線層之間,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且於上表面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底面相接。
  7.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半導體層具有上述第1方向上之直徑較上述第2方向上之直徑更長之圓筒形狀。
  8.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有: 第1插塞,其設置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上;及 第3配線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插塞上,與上述第1位元線電性連接,且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
  9. 如請求項8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3配線層之上述第1方向上之長度較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上述第1方向上之長度更長。
  10.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 上述第1配線層進而包含第1連接部,上述第1連接部於上述第1方向延伸,端部連接於上述第2電極之端部,且於上表面連接第1插塞, 上述第2配線層進而包含第2連接部,上述第2連接部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端部連接於上述第4電極之端部,且於上表面連接第2插塞。
  11. 如請求項6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有: 複數個第1絕緣層,其等分開地積層於上述半導體基板上方; 第1插塞,其貫通上述複數個第1絕緣層,於上述第1方向上設置於上述第2電極與上述第1電極之間,上表面位於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上表面相同之高度,且底面位於上述第3配線層之下層;及 第2絕緣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插塞之側面。
  12. 如請求項6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有第1插塞,上述第1插塞貫通上述第1電極,側面由第1絕緣層覆蓋,上表面位於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上表面相同之高度,且底面位於上述第3配線層之下層。
  13. 如請求項2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進而具有: 第3配線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配線層之上方,且包含設置於上述第1電極之上方之第5電極及設置於上述第2電極之上方之第6電極; 第4配線層,其設置於上述第2配線層之上方,且包含設置於上述第3電極之上方之第7電極及設置於上述第4電極之上方之第8電極; 第5配線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及第2配線層之上方,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且貫通於上述第1半導體層; 第6配線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及第2配線層之上方,於上述第1方向延伸,與上述第3配線層於上述第2方向相鄰,且貫通於上述第2半導體層; 第1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5電極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間; 第2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5電極與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間; 第3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6電極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間; 第4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6電極與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間; 第3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5配線層與上述第1半導體層之間;及 第4電晶體,其設置於上述第6配線層與上述第2半導體層之間。
  14. 如請求項13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 於選擇上述第1記憶部之情形時,對上述第3及第5配線層施加第1邏輯位準之電壓,對上述第4及第6配線層施加第2邏輯位準之電壓, 於選擇上述第2記憶部之情形時,對上述第4及第5配線層施加上述第1邏輯位準之電壓,對上述第3及第6配線層施加上述第2邏輯位準之電壓, 於選擇上述第3記憶部之情形時,對上述第3及第6配線層施加上述第1邏輯位準之電壓,對上述第4及第5配線層施加上述第2邏輯位準之電壓, 於選擇上述第4記憶部之情形時,對上述第4及第6配線層施加上述第1邏輯位準之電壓,對上述第3及第5配線層施加上述第2邏輯位準之電壓。
  15. 如請求項14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至第4電晶體當被施加上述第1邏輯位準之電壓時設為接通狀態,當被施加上述第2邏輯位準之電壓時設為斷開狀態。
  16.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及第3電極使用第1導電材料,上述第2及第4電極使用與上述第1導電材料不同之第2導電材料。
  17. 如請求項16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導電材料包含矽,上述第2導電材料包含鎢。
  18. 如請求項1之半導體記憶裝置,其中上述第1配線層包含於上述第3方向分開地積層之複數個第3配線層,且於上述複數個第3配線層之間設置有氣隙。
TW107142517A 2018-07-31 2018-11-28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691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12573P 2018-07-31 2018-07-31
US62/712,573 201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559A TW202008559A (zh) 2020-02-16
TWI691050B true TWI691050B (zh) 2020-04-11

Family

ID=6922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2517A TWI691050B (zh) 2018-07-31 2018-11-28 半導體記憶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2900B2 (zh)
CN (1) CN110838319B (zh)
TW (1) TWI6910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47810A (ja) * 2018-09-20 2020-03-26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36644A (ja) * 2019-02-26 2020-08-31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2050076A (ja) * 2020-09-17 2022-03-30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56243A1 (en) * 2011-04-11 2012-10-11 Elpida Memory,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reducing interconnect pitch
US20140175563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705376A (zh) * 2015-03-26 2017-02-0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裝置
TW201738965A (zh) * 2016-01-13 2017-11-01 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2708A (ja) 2007-02-01 2008-08-21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0192569A (ja) 2009-02-17 2010-09-02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87094B2 (en) * 2012-04-18 2014-07-22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Soft erase operation for 3D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selective inhibiting of passed bits
KR102078597B1 (ko) 2013-06-27 2020-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US9721668B2 (en) * 2015-08-06 2017-08-01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3D non-volatile memory array with sub-block erase architecture
JP6495838B2 (ja) * 2016-01-27 2019-04-03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22131B (zh) 2016-03-18 2018-04-21 Toshiba Memory Corp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KR101940374B1 (ko) 2016-05-19 2019-04-11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3 차원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56243A1 (en) * 2011-04-11 2012-10-11 Elpida Memory,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reducing interconnect pitch
US20140175563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201705376A (zh) * 2015-03-26 2017-02-01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裝置
TW201738965A (zh) * 2016-01-13 2017-11-01 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559A (zh) 2020-02-16
CN110838319B (zh) 2023-11-17
CN110838319A (zh) 2020-02-25
US11222900B2 (en) 2022-01-11
US20200043942A1 (en)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8821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819090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US10020319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pillars on a peripheral regio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416220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10875326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TWI728875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13994B (zh) 半導體記憶體
JP2020107673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TWI777089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05559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691050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202032770A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14211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TWI751631B (zh) 半導體裝置
JP202104000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32707B (zh) 半導體裝置
TWI821718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JP202404400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TW202415241A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
JP202313276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