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7365B -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detector - Google Patents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det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7365B
TWI657365B TW106145973A TW106145973A TWI657365B TW I657365 B TWI657365 B TW I657365B TW 106145973 A TW106145973 A TW 106145973A TW 106145973 A TW106145973 A TW 106145973A TW I657365 B TWI657365 B TW I6573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rtion
thin line
lattice
thi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5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7678A (zh
Inventor
小椋真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藤倉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7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7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36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96Conductive pattern lay-out details not covered by sub groups H05K1/02 - H05K1/029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提高視認性的同時,提供可以提高偵知感度的配線體。
配線體40,包括第2樹脂部70;第1導體部60,設置在第2樹脂部的一側,包含第1電極部61;以及第2導體部80,設置在第2樹脂部的另一側,包含第2電極部81;第1電極部,具有互相交叉的複數的第1細線611,包含以第1細線形成的至少一第1格子612,第2電極部,具有互相交叉的複數的第2細線811,包含以第2細線形成的至少一第2格子812,由於第1電極部與第2電極部對向配置,透視平面中,存在第1電極部與第2電極部部分重疊的重複區域41以及重複區域以外的非重複區域42,透視平面中,第1電極部或第2電極部中重複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第1細線以及第2細線的占有面積比非重複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第1細線以及第2細線的占有面積大,第1導體部,位於與第1電極部同一平面上,包含與第1電極部電性絕緣的第1虛擬電極部63,第1虛擬電極部在非重複區域中,至少存在於1個第1格子內。

Description

配線體、配線基板以及碰觸偵知器
本發明係關於配線體、配線基板以及碰觸偵知器。
碰觸面板中,具有2以上的大格子以及電性連接鄰接的大格子間之連接部,組合2以上的小格子構成大格子,配置具有上述小格子的n倍間距之1以上的中格子構成連接部係眾所周知的(例如參照專利文件1)。此碰觸面板中,從上面看積層的2層導電片時,以對向的連接部之間的組合排列複數的小格子,變得與構成周圍的大格子之小格子無法區分,藉此使碰觸面板的視認性提高。
又,碰觸面板中,眾所周知具有第1導電部,具有連接複數的第1電極的第1導電圖案;虛擬電極,排列在與第1導電圖案的排列方向直交的方向上,使複數的第2電極連接並與具有第2導電圖案的第2導電部對向配置,第1導電部及/或第2導電部配置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以及另外的虛擬電極,包含在第1導電部內,配置在對應第2電極的部分(例如參照專利文件2)。此碰觸面板中,從上面看積層的2層導電片時,以另外的虛擬電極,使對應第1電極的部分的光透過率與對應第2電極的部分的光透過率均等,提高碰觸面板的視認性。
[先行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專利文件1]日本專利第4820451號公開公報
[專利文件2]日本專利第5615856號公開公報
但是,上述專利文件1中記載的習知技術,由於連接部中的導通路徑減少,電阻上升,碰觸面板的偵知感度恐怕有下降的問題。
又,上述專利文件2中記載的習知技術中,因為另外的虛擬電極與第2電極對向配置,指尖接觸或接近保護層之際,另外的虛擬電極會位於指尖與第2電極之間,本來,從第2電極應到達手指的電力線,進入虛擬電極內。因此,上述另外的虛擬電極與第2電極產生寄生電容,碰觸面板的偵知感度恐怕有下降的問題。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提高視認性的同時,提供可以提高偵知感度的配線體、配線基板以及碰觸偵知器。
[1]根據本發明的配線體,包括絕緣部;第1導體部,設置在上述絕緣部的一側,包含第1電極部;以及第2導體部,設置在上述絕緣部的另一側,包含第2電極部;其中,上述第1電極部,具有互相交叉的複數的第1細線,包含以上述第1細線形成的至少一第1格子,上述第2電極部,具有互相交叉的複數的第2細線,包含以上述第2細線形成的至少一 第2格子,由於上述第1電極部與上述第2電極部對向配置,透視平面中,存在上述第1電極部與上述第2電極部部分重疊的重複區域以及上述重複區域以外的非重複區域,透視平面中,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電極部中上述重複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上述第1細線以及上述第2細線的占有面積比上述非重複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上述第1細線以及上述第2細線的占有面積大,上述第1導體部,位於與上述第1電極部同一平面上,包含與上述第1電極部電性絕緣的第1虛擬電極部,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在上述非重複區域中,至少存在於1個上述第1格子內。
[2]上述發明中,上述第1導體部或上述第2導體部,位於與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電極部同一平面上,包含與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電極部電性絕緣的第2虛擬電極部,透視平面中,上述第2虛擬電極部,在上述非重複區域中,至少存在於1個上述第2格子內也可以。
[3]上述發明中,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具有往互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複數的第3細線,上述重複區域內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2細線重疊,形成複數的第3格子,組合上述非重複區域內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形成複數的第4格子,上述第4格子與上述第3格子大體上相同形狀也可以。
[4]上述發明中,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包含在上述第3細線之間的交點上形成的至少1個第1斷線部也可以。
[5]上述發明中,上述第1電極部中,往第1格子內突出的上述第1細線不存在,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包含在 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全部交點上形成的第2斷線部也可以。
[6]上述發明中,滿足下列(1)式也可以。
S1≦L/10...(1)
但,上述(1)式中,S1係上述第2斷線部中的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間隔,L係上述第4格子的一邊的長度。
[7]上述發明中,滿足下列(2)式及(3)式也可以。
(S2-S3)×0.5/H≦1...(2)
S3<50μm...(3)
其中,上述(2)式及(3)式中,S2係上述第2斷線部中的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最大間隔,S3係上述第2斷線中的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最小間隔,H係上述第3細線的高度。
[8]上述發明中,上述非重複區域,在透視平面中,包含上述第1電極部與上述第2電極部兩方不重疊之縫隙區域,上述第1導體部與上述第2導體部的至少一方,位於與上述第1電極或上述第2電極同一平面上,包含與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電極部電性絕緣的第3虛擬電極部,上述第3虛擬電極部存在於上述縫隙區域內也可以。
[9]上述發明中,上述第3虛擬電極部,具有往互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複數的第5細線,包含以上述第5細線形成的至少1個第5格子,上述第5格子與上述第3格子大體上相同形狀也可以。
[10]上述發明中,上述第1電極部,包含複數的第 1檢知部,平面視中具有略菱形形狀,往上述第1電極部的延伸方向排列;以及第1連接部,連接相鄰的上述第1檢知部之間;上述第2電極部,包含複數的第2檢知部,平面視中具有略菱形形狀,往上述第2電極部的延伸方向排列;以及第2連接部,連接相鄰的上述第2檢知部之間;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配置在上述重複區域內,上述第1檢知部以及上述第2檢知部,配置在上述非重複區域內也可以。
[11]根據本發明的配線基板,包括上述配線體以及支持上述配線體的支持體。
[12]根據本發明的碰觸偵知器,係檢出外部導體的碰觸位置的碰觸偵知器,包括上述本發明的配線基板,上述第2導體部,介於上述外部導體與上述第1導體部之間配置。
根據本發明,隨著重複區域以及非重複區域間的遮光率差變小,連接部中電阻難以上升,而且電極部以及虛擬電極部間難以產生寄生電容。因此,達到提高視認性的同時,可以達到提高偵知感度。
10‧‧‧碰觸偵知器
20‧‧‧配線基板
30‧‧‧支持體
40、40B、40C、400‧‧‧配線體
41、410‧‧‧重複區域
42、420‧‧‧非重複區域
43‧‧‧縫隙區域
44‧‧‧第3格子
45‧‧‧第7格子
50‧‧‧第1樹脂部
60、60B、60C、60D‧‧‧第1導體部
601‧‧‧交點
602‧‧‧第4格子
61、610‧‧‧第1電極部
611、6110、611a、611b‧‧‧第1細線
612‧‧‧第1格子
613、6130‧‧‧第1檢知部
614、6140‧‧‧第1連接部
62‧‧‧第1引線配線
63、63B‧‧‧第1虛擬電極部
631、631a、631b‧‧‧第3細線
6311‧‧‧端面
632‧‧‧交點
633‧‧‧第1斷線部
634‧‧‧第2斷線部
64、64C‧‧‧第3虛擬電極部
641、641a、641b‧‧‧第5細線
642‧‧‧第5格子
70‧‧‧第2樹脂部
71‧‧‧開口部
80、80B、80C、80D‧‧‧第2導體部
801‧‧‧交點
802‧‧‧第6格子
81、81D‧‧‧第2電極部
810‧‧‧第2電極部
811、811a、811b、8110‧‧‧第2細線
812‧‧‧第2格子
813、8130‧‧‧第2檢知部
814、8140‧‧‧第2連接部
82‧‧‧第2引線配線
83、83B、83D‧‧‧第2虛擬電極部
831、831a、831b‧‧‧第4細線
832‧‧‧交點
833‧‧‧第3斷線部
834‧‧‧第4斷線部
84‧‧‧第4虛擬電極部
841‧‧‧第6細線
90‧‧‧第3樹脂部
91‧‧‧開口部
F‧‧‧外部導體
L‧‧‧長度
P‧‧‧間距
S1‧‧‧間隔
S2‧‧‧最大間隔
S3‧‧‧最小間隔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碰觸偵知器的平面圖;[第2圖]係顯示其碰觸偵知器的分解立體圖;[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與第2電極部的透視平面圖;[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之平 面圖;[第5圖]係沿著第4圖的V-V線的剖面圖;[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2電極部之平面圖;[第7圖]係放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與第2電極部的重複區域之透視平面圖;[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之平面圖;[第9圖]係第8圖的IX部的部分放大圖;[第10圖]係沿著第9圖的X-X線的剖面圖;[第11圖]係放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與第1虛擬電極部之平面圖;[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2導體部之平面圖;[第13圖]係第12圖的XIII部的部分放大圖;[第14圖]係顯示比較例的第1導體部與第2導體部之透視平面圖;[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與第2導體部之透視平面圖;[第1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與第1虛擬電極部之平面圖;[第1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之平面圖;[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2導體部之平面圖;[第1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與第2 導體部之透視平面圖;[第2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之平面圖;以及[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的第2導體部之平面圖。
以下,根據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第一實施形態]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碰觸偵知器的平面圖,第2圖係顯示其碰觸偵知器的分解立體圖。又,為了容易了解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碰觸偵知器10,第1圖中,以實線表示第1導體部60。
第1圖所示的碰觸偵知器10,係投影型的電容方式的碰觸偵知器,例如與顯示裝置(不圖示)等組合,用作具有檢出碰觸位置的機能之輸入裝置。作為顯示裝置,不特別限定,可以使用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電子紙等。此碰觸偵知器10,配置在碰觸偵知器10的顯示區域內,具有互相對向的檢出電極與驅動電極(後述的第1電極部61及第2電極部81),此2電極之間,從外部電路(不圖示)周期性施加既定電壓。
如此的碰觸偵知器10,例如,操作者的手指F(外部導體F)一接近碰觸偵知器10,此外部導體F與碰觸偵知器10之間就形成電容器(condenser),2個電極間的電性狀態改變。碰觸偵知器10,根據2個電極間的電性改變,可以檢出操作者的操作位置。
此碰觸偵知器10,包括配線基板20,配線基板20 如第2圖所示,包括支持體30以及配線體40。本實施例的配線基板20,為了確保上述顯示裝置的視認性,構成為全體具有透明性(透光性)。
支持體30,具有矩形的外形,以具有透明性的材料構成。作為構成此支持體30的材料,可以使用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醯亞胺樹脂(PI)、聚醚酰亞胺(PEI)、聚碳酸酯(PC)、聚二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環烯烴聚合物(COP)、矽氧樹脂(SI)、丙烯樹脂(acrylic resin)、酚樹脂(Phenol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綠片(greensheet)、玻璃等。此支持體30上黏貼配線體40,以支持體30支持配線體40。在此情況下,支持體30最好具有可以支持配線體40的程度的剛性。
配線體40,如第2圖所示,包括第1樹脂部50、第1導體部60、第2樹脂部70、第2導體部80以及第3樹脂部90。此配線體40,為了確保上述顯示裝置的視認性,構成為全體具有透明性(透光性)。
第1樹脂部50,具有矩形的外形,以具有透明性的樹脂材料構成。作為具有此透明性的樹脂材料,例如可以例示環氧樹脂、丙烯樹脂、聚酯樹脂(polyester resin)、聚氨甲酸酯樹脂(urethane resin)、乙烯基樹脂(vinyl resin)、矽氧樹脂、酚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等的UV硬化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或熱可塑性樹脂等。此第1樹脂部50的下面,黏貼至支持體30。
第1導體部60,設置在第1樹脂部50的上面,以第1樹脂部50保持。此第1導體部60,包含複數的第1電極 部61以及複數的第1引線配線62。
各個第1電極部61,往圖中X方向延伸,複數的第1電極部61,往圖中的Y方向排列。各個第1電極部61,包含複數的第1檢知部613以及複數的第1連接部614。第1檢知部613,在平面視中具有略菱形形狀。複數的第1檢知部613,往第1電極部61的延伸方向排列。第1連接部614,電性連接相鄰的第1檢知部613、613之間。
各個第1電極部61的長邊方向一端連接第1引線配線62的一端。各個第1引線配線62的另一端,延伸至配線體40的緣部。此第1引線配線62的另一端,與外部電路連接。又,第1電極部61的數量,不特別限定,可以任意設定。又,第1引線配線62的數量,根據第1電極部61的數量設定。
第1導體部60,由導電性材料(導電性粒子)、黏合樹脂構成。作為導電性材料,可以舉出銀或銅、鎳、錫、鉍、鋅、銦、鈀等的金屬材料、或石墨、碳黑(爐黑、乙炔黑、超導電碳黑)、碳奈米管、碳奈米纖維等的碳基材料。又,作為導電性材料,使用金屬鹽也可以。作為金屬鹽,可上舉出上述金屬的鹽。作為黏合樹脂,可以例示丙烯樹脂、聚酯樹脂、環氧樹脂、乙烯基樹脂、聚氨甲酸酯樹脂、酚樹脂、聚醯亞胺樹脂、矽氧樹脂、氟樹脂等。如此的第1導體部60,以塗佈導電性膏材再硬化而形成。作為如此的導電性膏材的具體例,可以例示混合上述導電性材料以及黏合樹脂至水或溶劑及各種添加劑而構成的導電性膏材。作為導電性膏材內包含的溶劑,可以例示α-松油醇(terpineol)、二甘醇丁醚醋酸酯(Butyl carbitol acetate)、二甘醇一丁醚(butylcarbitol)、1-癸醇(1-Decanol)、丁氧基乙醇(butyl cellosolve)、二乙二醇單***醋酸酯(Diethylene Glycol Monoethyl Ether Acetate)、十四烷(tetradecane)等。又,從構成第1導體部60的材料省略黏合樹脂也可以。
第2樹脂部70,具有矩形的外形,以具有透明性的樹脂材料構成。作為具有此透明性的樹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與構成上述第1樹脂部50的樹脂材料同樣的材料。
第2樹脂部70,覆蓋第1導體部60設置在第1樹脂部50上。此第2樹脂部70中,形成開口部71,從此開口部71,露出第1引線配線62的另一端。
第2導體部80,設置在第2樹脂部70的上面。此第2導體部80,包含複數的第2電極部81以及複數的第2引線配線82。各個第2電極部81,往圖中Y方向延伸,複數的第2電極部81,往圖中X方向排列。各個第2電極部81,包含複數的第2檢知部813以及複數的第2連接部814。第2檢知部813,在平面視中具有略菱形形狀。複數的第2檢知部813,往第2電極部81的延伸方向排列。此第2連接部814,電性連接相鄰的第2檢知部813、813之間。
各個第2電極部81的長邊方向一端連接第2引線配線82的一端。各個第2引線配線82的另一端,延伸至配線體40的緣部。此第2引線配線82的另一端,與外部電路連接。又,第2電極部81的數量,不特別限定,可以任意設定。又,第2引線配線82的數量,根據第2電極部81的數量設定。
第2導體部80,與第1導體部60相同,由導電性 材料(導電性粒子)、黏合樹脂構成。如此的第2導體部80也與第1導體部60相同,以塗佈導電性膏材再硬化而形成。
第3樹脂部90,具有矩形的外形,以具有透明性的樹脂材料構成。作為具有此透明性的樹脂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與構成上述第1樹脂部50的樹脂材料同樣的樹脂材料。
此第3樹脂部90,覆蓋第2導體部80設置在第2樹脂部70。此第3樹脂部90中,形成開口部91,從此開口部91露出第2引線配線82的另一端。又,開口部91,與開口部71重疊,在此情況下,從開口部91,也露出第1引線配線62的另一端。本實施形態中,如第2圖所示,此第3樹脂部90,接觸外部導體F(手指F),但不特別限定於此,碰觸偵知器10只要包括外部導體F接觸的面即可。例如,第3樹脂部90上積層覆蓋玻璃,手指接觸此覆蓋玻璃也可以。
其次關於第1導體部60以及第2導體部80的構成,參照第3~11圖的同時,更詳細說明。第3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與第2電極部的透視平面圖,第4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之平面圖,第5圖係沿著第4圖的V-V線的剖面圖,第6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2電極部之平面圖,第7圖係放大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與第2電極部的重複區域之透視平面圖,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之平面圖,第9圖係第8圖的IX部的部分放大圖,第10圖係沿著第9圖的X-X線的剖面圖,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與第1虛擬電極部之平面圖,第12圖 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的第2導體部之平面圖,第13圖係第12圖的XIII部的部分放大圖。又,第9及11圖中,一點虛線的圓圍繞之處顯示第2斷線部634(後述)。又,第13圖中,一點虛線的矩形框圍繞之處顯示第4斷線部834(後述)。
如第1及2圖所示,配線體40中,在第2樹脂部70的一側配置第1導體部60,在第2樹脂部70的另一側配置第2導體部80。第2導體部80,比第1導體部60,配置在更接近外部導體F接觸側的位置。即,第1導體部60位於顯示裝置側,第2導體部80位於操作者側(外部導體F接觸的面側)。又,第1電極部61與第2電極部81,經由第2樹脂部70對向。在此情況下,配線體40中,如第3圖所示,在透視平面中,存在第1電極部61與第2電極部81部分重疊的區域(以下,也稱作「重複區域41」)。
本實施形態中,第1連接部614以及第2連接部814配置在重複區域41(即,第1連接部614以及第2連接部814,在透視平面中重疊)。又,第1檢知部613以及第2檢知部813是配置在第1電極部61或第2電極部81的重複區域41以外的區域(以下,也稱作「非重複區域42」)(即,第1檢知部613以及第2檢知部813在透視平面中不重疊。)
第1電極部61,如第4圖所示,具有複數的直線狀的第1細線611a、611b。以下的說明中,根據需要,第1細線611a、611b總稱為第1細線611。
此第1細線611,如第5圖所示,從第1樹脂部50的上面突出。此第1細線611,注視往上述第1細線611的 橫向方向切斷的剖面時,隨著與第1樹脂部50分離,具有逐漸寬度變窄的錐形。此第1細線611中,與第1樹脂部50接觸的部分,對於與第2樹脂部70接觸的部分相對變粗。具體而言,相對於與第1樹脂部50接觸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a是0.1μm~3μm,與第2樹脂部70接觸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a是0.001μm~1.0μm(微米)。又,如此的表面粗糙度Ra,係指根據JIS法(JIS B0601(2013年3月21日訂正))定義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
回到第4圖,複數的第1細線611a,往對第1電極部6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也稱「第1方向」)延伸,對於此第1方向往直交方向(以下,也稱「第2方向」)以間距P排列。複數的第1細線611b,往第2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往第1方向排列。由於此複數的第1細線611a、611b互相直交,以複數的第1細線611a、611b形成的菱形的第1格子612在第1電極部61的全體重複排列。又,本說明書中,所謂細線的間距,係指相鄰的細線之間的中心間距離。
本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61中,不存在往第1格子612內突出的第1細線611。又,也不存在從第1電極部61的輪廓突出的第1細線611。在此情況下,全部的第1細線611的端部,由於與其它的第1細線611的端部相接閉合,全部的第1細線611,至少形成第1格子612的一部分。又,第1電極部61中,第1細線611的寬度以及間距一樣。因此,第1檢知部613以及第1連接部614間,構成這些的第1細線611的寬度以及間距不變。
第2電極部81,如第6圖所示,具有複數的直線狀的第2細線811a、811b。此第2細線811a、811b,形成與第1細線611相同的形狀。複數的第2細線811a,與第1細線611a相同往第1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往第2方向排列。複數的第2細線811b,與第1細線611b相同往第2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往第1方向排列。由於此複數的第2細線811a、、811b互相直交,複數的第2細線811a、811b形成的菱形的第2格子812在第2電極部81的全體重複排列。此第2格子812,與第1格子612大體上形成相同形狀。又,以下的說明中,根據需要,總稱第2細線811a、811b為第2細線811。
本實施形態的第2電極部81中,不存在往第2格子812內突出的第2細線811。又,也不存在從第2電極部81的輪廓突出的第2細線811。在此情況下,全部的第2細線811的端部,由於與其它的第2細線811的端部相接閉合,全部的第2細線811,至少形成第2格子812的一部分。又,第2電極部81中,第2細線811的寬度以及間距一樣。因此,第2檢知部813以及第2連接部814間,構成這些的第2細線811的寬度以及間距不變。
各個第2細線811a,如第7圖所示,在透視平面中,對於鄰接的第1細線611a往第2方向只以間距P的一半錯開配置。又,各個第2細線811b,在透視平面中,對於鄰接的第1細線611b往第1方向只以間距P的一半錯開配置。藉此,在透視平面中,由於重複區域41內第1細線611與第2 細線811交叉重疊,形成與第1格子612以及第2格子812形狀相似的複數的菱形的第3格子44。
在此情況下,如第7圖所示,在透視平面中,第1電極部61中在重複區域41的每單位面積的第1細線611以及第2細線811的占有面積,比在非重複區域42的第1細線611的占有面積大。同樣地,在透視平面中,第2電極部81中在重複區域41的每單位面積的第1細線611以及第2細線811的占有面積,比在非重複區域42的第2細線811的占有面積大。
第1導體部60,如第8及9圖所示,包含第1虛擬電極部63。第1虛擬電極部63,與第1電極部61位於同一平面上。此第1虛擬電極部63,具有複數的直線狀的第3細線631a、631b。此第3細線631a、631b形成與第1細線611相同的形狀。第3細線631a與第1細線611a相同往第1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往第2方向排列。第3細線631b,與第1細線611b相同往第2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往第1方向排列。又,以下的說明中,根據需要,總稱第3細線631a、631b為第3細線631。
第1虛擬電極部63,在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全部交點601(嚴格說來,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延長線之交點601),包含未形成上述第3細線631的第2斷線部634。以此第2斷線部634,電性絕緣第1電極部61與第1虛擬電極部63。
如第10圖所示,第3細線631的端面6311,經由第2斷線部634面向第1細線611。此端面6311,隨著遠離第 1樹脂部50,傾斜遠離第1細線611。在此情況下,第2斷線部634中,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間隔,在這些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下端(最靠近第1樹脂部50側)變得最小,在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上端(離第1樹脂部50最遠側)變得最大。
本實施形態中,一第2斷線部634中,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最大間隔S2、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最小間隔S3以及第3細線631的高度H之間的關係,最好滿足下列(4)式以及(5)式。
(S2-S3)×0.5/H≦1...(4)
S3<50μm...(5)
第1虛擬電極部63,如第9圖所示,非重複區域42中,存在於第1電極部61的第1格子612內。本實施形態中,由第2斷線部634切斷的每條第3細線631a、631b形成的十字狀圖案,作為第1虛擬電極部63,存在於構成第1檢知部613的全部第1格子612內。又,位於第1檢知部613與第1連接部614邊界上的第1格子612內,作為第1虛擬電極部63,存在由第2斷線部634切斷的每條第3細線631a、631b形成的L字狀圖案。
每條第3細線631a,在平面視中,對於鄰接的第1細線611a往第2方向只以間距P的一半錯開配置。又,每條第3細線631b,在平面視中,對於鄰接的第1細線611b往第1方向只以間距P的一半錯開配置。藉此,在平面視中,非重複區域42內經由組合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嚴格說來, 第3細線631的延長線),形成與第1格子612形狀相似的複數的菱形的第4格子602。此第4格子602,與第3格子44(參照第7圖)形成大體上相同的形狀。
又,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1圖所示,第2斷線部634中的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間隔S1、與第4格子602的一邊長L的關係,最好滿足下列(6)式。又,間隔S1,係指一第2斷線部634中的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間隔的平均值。又,長度L係指第1細線與相鄰上述第1細線的第3細線的中心間距離。
S1≦L/10...(6)
第2導體部80,如第12及13圖所示,包含第2虛擬電極部83。第2虛擬電極部83,位於與第2電極部81同一平面上。此第2虛擬電極部83,具有複數直線狀的第4細線831a、831b。此第4細線831a、831b,形成與第2細線811相同的形狀。第4細線831a,與第1細線611a相同往第1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往第2方向排列。第4細線831b,與第1細線611b相同往第2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往第1方向排列。又,以下的說明中,根據需要,總稱第4細線831a、831b為第4細線831。
第2虛擬電極部83,在第2細線811與第4細線831的全部交點801(嚴格說來,第2細線811與第4細線831的延長線之交點801),包含未形成上述第4細線831的第4斷線部834。以此第4斷線部834,電性絕緣第2電極部81與第2虛擬電極部83。
第2虛擬電極部83,在非重複區域42中,存在於第2電極部81的第2格子812內。本實施形態中,由第4斷線部834切斷的每條第4細線831a、831b形成的十字狀圖案,作為第2虛擬電極部83,存在於構成第2檢知部813的全部第2格子812內。又,位於第2檢知部813與第2連接部814邊界上的第2格子812內,作為第2虛擬電極部83,存在由第4斷線部834切斷的每條第4細線831a、831b形成的L字狀圖案。
每條第4細線831a,在平面視中,對於鄰接的第2細線811a往第2方向只以間距P的一半錯開配置。又,每條第4細線831b,在平面視中,對於鄰接的第2細線811b往第1方向只以間距P的一半錯開配置。藉此,在平面視中,非重複區域42內經由組合第2細線811與第4細線831(嚴格說來,第4細線831的延長線),形成與第2格子812形狀相似的複數的菱形的第6格子802。此第6格子802,與第3格子44(參照第7圖)形成大體上相同的形狀。
非重複區域42,如第3圖所示,在透視平面中,第1電極部61與第2電極部81之間,包含這些第1電極部61與第2電極部81兩方不重疊的區域(以下,也稱作縫隙區域43)。此縫隙區域43內,存在第3虛擬電極部64。
本實施形態的第3虛擬電極部64,如第8及9圖所示,包含在第1導體部60內。在此情況下,第3虛擬電極部64,位於與第1電極部61同一平面上。第1電極部61與第3虛擬電極部64互相離間,藉此,電性絕緣第1電極部61與第3虛擬電極部64。
此第3虛擬電極部64,具有複數直線狀的第5細線641a、641b。此第5細線641a、641b,形成與第1細線611相同的形狀。第5細線641a,與第1細線611a相同往第1方向延伸,以間距P的一半的間距往第2方向排列。第5細線641b,與第1細線611b相同往第2方向延伸,以間距P的一半的間距往第1方向排列。此複數的第5細線641a、641b互相直交,複數的第5細線641a、641b形成的菱形的第5格子642在第3虛擬電極部64全體重複排列。此第5格子642,形成與第3格子44(參照第7圖)大體上相同的形狀。以下的說明中,根據需要,總稱第5細線641a、641b為第5細線641。
本實施形態的配線體40,達到以下的效果。第14圖係顯示比較例的第1導體部與第2導體部之透視平面圖,第15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一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與第2導體部之透視平面圖。
第14圖所示的比較例的配線體400,在第1電極部610中,第1檢知部6130以及第1連接部6140間,構成這些的第1細線6110的寬度以及間距不變。又,在第2電極部810中,第2檢知部8130以及第2連接部8140間,構成這些的第2細線8110的寬度以及間距不變。因此,透視平面中,第1電極部610中重複區域410中的每單位面積的第1細線6110及第2細線8110的占有面積變得比非重複區域420中的第1細線6110的占有面積大。在此情況下,因為重複區域410以及非重複區域420間遮光率產生差異,配線體400的視認性恐怕下降。
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中,使第1虛擬電極部63位於與第1電極部61同一平面上,此第1虛擬電極部63,存在於非重複區域42中第1格子612內。藉此,因為重複區域41以及非重複區域42間的遮光率差變小,配線體40的視認性提高。又,本實施形態中,第1檢知部613以及第1連接部614之間,因為第1細線611的寬度以及間距不變,第1連接部614中的導通路徑不易發生減少。又,由於第1虛擬電極部63位於與第1電極部61同一平面上,這些第1電極部61與第1虛擬電極部63之間不易發生寄生電容。藉此,可以使配線體40的偵知感度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第2導體部80,也位於與第2電極部81同一平面上,包含非重複區域42中存在於第2格子812內的第2虛擬電極部83。藉此,第2導體部80中,也可以得到與上述第1導體部60中得到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作用、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中,重複區域41內第1細線611與第2細線811重疊,形成複數的第3格子44,非重複區域42內的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組合,形成複數的第4格子602,此第4格子602與第3格子44大體上成為相同形狀。藉此,第1電極部61中,從重複區域41到非重複區域42,外觀上,形成相同形狀的第3格子44以及第4格子602重複排列的均等的導體圖案。結果,可以使配線體40的視認性更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非重複區域42內第2細線811與第4細線831組合,形成複數的第6格子802,此第6格子802與第3格子44大體上成為相同形狀。藉此,第2電極部81中,從重複區域41到非重複區域42,外觀上,形成相同形狀的第3格子44以及第6格子802重複排列的均等的導體圖案。結果,可以使配線體40的視認性更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全部的第1細線611,至少形成一部分的第1格子612,第1虛擬電極部63,包含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的全部交點601中形成的第2斷線部634,上述(6)式成立。藉此,可以更確實電性絕緣第1電極部61與第1虛擬電極部63的同時,可以使第2斷線部634不明顯。結果,更提高配線體40的視認性的同時,可以使配線體40的偵知感度更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還有由於上述(4)式以及(5)式成立,因為端面6311成為陡峭的形狀,第3細線631的端面6311變得難以誘發電荷。藉此,可以抑制第1電極部61與第1虛擬電極部63短路。又,可以使第2斷線部634更不明顯。結果,更提高配線體40的視認性的同時,可以使配線體40的偵知感度更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位於與第1電極部61同一平面上,與第1電極部61電性絕緣的第3虛擬電極部64,由於存在於縫隙區域43,因為第1電極部61以及第2電極部81的至少一方存在的區域與1電極部61以及第2電極部81的任一方都不存在的區域(即,縫隙區域43)之間的遮光率差變小,可以使配線體40的視認性更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第3虛擬電極部64內包含的第 5格子642,由於與第3格子44大體上形成相同形狀,如第15圖所示,遍及配線體40全體,外觀上,形成相同形狀的第3格子44、第4格子602、第5格子642以及第6格子802重複排列的均等的導體圖案。藉此,可以使配線體40的視認性更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第1導體部60以及第2導體部80內包含的第1細線611、第2細線811、第3細線631、第4細線831以及第5細線641形成同一形狀,這些細線較粗的部分,配置在配線體40的同側。因此,碰觸偵知器10的顯示區域中,因為導體圖案的色調齊全,碰觸偵知器10的視認性更提高。
又,本實施形態中,從第1電極部61的輪廓突出的第1細線611不存在。在此情況下,全部的第1細線611的端部,與其它第1細線611的端部相接閉合。因此,第1電極部61的輪廓變得明確,平面視中,因為與第2電極部81之間明確形成空間,可以使配線體40的偵知感度提高。又,本實施形態中,從第2電極部81的輪廓突出的第2細線811也不存在。在此情況下,全部的第2細線811的端部,與其它第2細線811的端部相接閉合。因此,第2電極部81的輪廓變得明確,平面視中,因為與第1電極部61之間明確形成空間,可以使配線體40的偵知感度提高。
本實施形態中的「碰觸偵知器10」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碰觸偵知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配線基板20」相當於本發明中的「配線基板」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支持體30」相當於本發明中的「支持體」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配線體40」相當於本發明中的「配線體」的一例,本實施 形態中的「第2樹脂部70」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絕緣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導體部60」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導體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導體部80」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導體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電極部6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電極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檢知部613」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檢知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連接部614」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連接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細線61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細線」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格子612」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格子」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電極部8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電極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檢知部813」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檢知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連接部814」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連接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細線81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細線」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格子812」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格子」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3格子44」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3格子」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重複區域4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重複區域」的一例,以及本實施形態中的「非重複區域42」相當於本發明中的「非重複區域」的一例。
又,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虛擬電極部63」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虛擬電極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3細線63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3細線」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斷線部634」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斷線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4格子602」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4格子」的一例,以及本實施形態中的「第2虛擬電極部83」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2虛擬電極部」的一例。
又,本實施形態中的「縫隙區域43」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縫隙區域」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3虛擬電極部64」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3虛擬電極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5細線64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5細線」的一例,以及本實施形態中的「第5格子642」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5格子」的一例。
[第二實施形態]
第16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與第1虛擬電極部之平面圖。又,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附上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引用上述實施例中的說明。又,第16圖中,一點虛線的菱形框圍繞之處顯示第1斷線部633(後述)。
根據第16圖的第1導體部60B中,第1虛擬電極部63B包含第3細線631之間的交點632(嚴格說來,第3細線631a的延長線與第3細線631b的延長線之交點632)上形成的第1斷線部633。由於此第1斷線部633,因為第3細線631分別被分割變小,第3細線631變得難以誘發電荷。藉此,可以使配線體40B的偵知感度更提高。又,由於第3細線631變得難以誘發電荷,可以抑制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短路。結果,可以使配線體40B的偵知感度更提高。
又,第2虛擬電極部83B中,也與第1虛擬電極部63B同樣,包含第4細線831之間的交點832上形成的第3斷線部833。藉此,可以使配線體40B的偵知感度更提高。又,第1導體部60B與第2導體部80B,稍微不同,但因為基本構成相同,第16圖中圖示第1導體部60B,關於第2導體部80B,附上括弧內對應的符號,省略圖示。
本實施形態中的「第1斷線部633」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1斷線部」的一例。
第17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之平面圖,第18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2導體部之平面圖,以及第19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二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與第2導體部之透視平面圖。又,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附上相同的符號,省略重複的說明,引用上述實施例中的說明。又,第17圖中,為了容易了解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第3虛擬電極部64C,只圖示第1電極部61的輪廓,省略第1電極部61以及第1虛擬電極部63的詳細圖示。同樣地,第18圖中,為了容易了解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第4虛擬電極部84,只圖示第2電極部81的輪廓,省略第2電極部81以及第2虛擬電極部83的詳細圖示。
根據第17圖的第1導體部60C,包含第3虛擬電極部64C。此第3虛擬電極部64C,具有複數直線狀的第5細線641。又,根據第18圖的第2導體部80C,包含與第2電極部81電性絕緣的第4虛擬電極部84。第4虛擬電極部84,位於與第2電極部81同一平面上,存在於縫隙區域43內。此第4虛擬電極部84,具有複數直線狀的第6細線841。
複數的第5細線641,往第1方向及第2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排列。複數的第6細線841,也往第1 方向及第2方向延伸,以與間距P相同的間距排列。第5細線641以及第6細線841,在透視平面中,互相不重疊配置。
本實施形態中,如第19圖所示,在透視平面中,由於組合縫隙區域43內第5細線641(嚴格說來,第5細線641的延長線)與第6細線841(嚴格說來,第6細線841的延長線),形成與第3格子44大體上相同形狀的複數的菱形的第7格子45。
以此方式,本實施形態中,也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因為第1電極部61以及第2電極部81中的至少一方存在的區域與第1電極部61以及第2電極部81的任一方都不存在的區域(即,縫隙區域43)之間的遮光率差變小,可以使配線體40C的視認性更提高。藉此,遍及配線體40C的顯示區域全體,外觀上,因為形成相同形狀的第3格子44、第4格子602、第6格子802以及第7格子45重複排列的均等的導體圖案,可以使配線體40C的視認性更提高。
本實施形態中的「第3虛擬電極部64」以及「第4虛擬電極部84」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3虛擬電極部」的一例,本實施形態中的「第5細線641」以及「第6細線841」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5細線」的一例,以及本實施形態中的「第7格子45」相當於本發明中的「第5格子」的一例。
[第三實施形態]
第20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的第1導體部之平面圖,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三實施形態的第2導體部之平面圖。本實施例中,第1導體部60D以及第2導體部80D的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不同,但除此以外的構成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以下,關於第三實施形態中的第1導體部60D只說明與第一實施形態相異的點,關於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構成的部分,附上相同的符號省略說明。
如第20圖所示,第1導體部60D,除了第1電極部61、第1虛擬電極部63、第3虛擬電極部64之外,還包括第2虛擬電極部83D。即,第三實施形態中,第1導體部60D,包括全部的虛擬電極部(第1~第3虛擬電極部63、83D、64),換言之,全部的虛擬電極部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以此方式,第1~第3虛擬電極部63、83D、64,由於包含在位於比第2導體部80D更接近顯示裝置側的第1導體部60D內,因為可以以第1~第3虛擬電極部63、83D、64防止來自顯示裝置的雜訊,偵知感度更提高。
又,第2虛擬電極部83D的形狀,與第13圖所示的第一實施形態中的第2虛擬電極部83相同,是十字形狀或L字形狀,鄰接第1連接部614的部分是L字形狀,除此以外為十字形狀。另一方面,第2電極部81D,與其它實施形態相同,包括第2檢知部813、第2連接部814,但與其它實施例不同,如第21圖所示,第2細線811a、811b形成的第2格子812的內側,不包括虛擬電極。結果,上述第1導體部60D內包括的第2虛擬電極部83D,在透視平面中,將會存在於第2格子812的內側。
此第三實施形態中,也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可以使配線體的認視性提高。又,此第三實施形態中,也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相同,因為第1~第3虛擬電極部63、83D、64不位於手指等的外部導體F與第1、第2電極部61、81之間,偵知感度提高。
又,以上說明的實施形態,為了容易理解本發明而記載,並非為了限定本發明而記載。因此,上述實施形態中揭示的各要素,也包含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的全部設計變更或均等物的主旨。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導體部60以及第2導體部80內包含的各細線為直線狀,但不特別限定於此,例如曲線、虛線、鋸齒線等也可以。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虛擬電極部63,存在於構成第1檢知部613的全部的第1格子612內,但非重複區域42中,如果存在於至少一個第1格子612內的話,不特別限定於上述。同樣地,上述實施形態中,第2虛擬電極部83,存在於構成第2檢知部813的全部的第2格子812內,但非重複區域42中,如果存在於至少一個第2格子812內的話,不特別限定於上述。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細線611的間距與第3細線631的間距相同,但第1細線611與第3細線631不接觸的話,使這些不同也可以。同樣地,使第2細線811的間距與第4細線831的間距不同也可以。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第1電極部61,作為電極圖案,採用包含第1檢知部613與第1連接部614的圖案(所謂的鑽石圖案),但不特別限定於此,沿著第1電極部的延伸方向具有略均等寬度的帶狀的電極圖案也可以。又,關於第2電極部 81,使用對應第1電極部61中採用的電極圖案之電極圖案。
又,上述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61中,不存在往第1格子612內突出的第1細線611,但不特別限定於此,存在往第1格子612內突出的第1細線611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往第1格子612內突出的第1細線611與第1虛擬電極部63的第3細線631,由於在平面視中位於同一假想直線狀,形成第1格子612的第1細線611、往第1格子612內突出的第1細線611以及第3細線631組合,形成第4格子602。
又,上述實施形態的第1電極部61中,從第1電極部61的輪廓突出的第1細線611不存在,但不特別限定於此,從第1電極部61的輪廓突出的第1細線611存在也可以。
又,例如,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構成第1及第2導體部60、80的導電性材料(導電性粒子),使用金屬材料或碳基材料,但不特別限定於此,使用混合金屬材料與碳基材料的材料也可以。在此情況下,例如,以第1細線611為例說明的話,上述第1細線611的較粗側配置碳基材料,較平坦側配置金屬材料也可以。又,相反地,第1細線611的較粗側配置金屬材料,較平坦側配置碳基材料也可以。
又,例如,第1樹脂部50的下面接合至組裝對象(膜、表面玻璃、偏光板、顯示玻璃等),作為配線體40由組裝對象支持的形態構成配線體時,第1樹脂部50的下面設置剝離片,組裝時剝下上述剝離片接合至組裝對象組裝的形態也可以。又,更設置從第1樹脂部50側覆蓋配線體40之樹脂部,經由上述樹脂部,接合至上述組裝對象組裝的形態也可以。又,接合第 3樹脂部90側至上述組裝對象組裝的形態也可以。這些情況下,組裝配線體的組裝對象相當於本發明的「支持體」的一例。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說明配線體或配線基板為用於碰觸偵知器,但不特別限定於此。例如,藉由配線體中通電以電阻加熱等發熱,上述配線體用作加熱器也可以。在此情況下,作為導電性粒子,理想是使用較高電阻值的碳基材料。又,藉由配線體的導體部的一部分接地,上述配線體用作電磁遮蔽屏蔽也可以。又,配線體用作天線也可以。在此情況下,組裝配線體的組裝對象相當於本發明的「支持體」的一例。

Claims (12)

  1. 一種配線體,包括:絕緣部;第1導體部,設置在上述絕緣部的一側,包含第1電極部;以及第2導體部,設置在上述絕緣部的另一側,包含第2電極部;上述第1電極部,具有互相交叉的複數的第1細線,包含以上述第1細線形成的至少一第1格子;上述第2電極部,具有互相交叉的複數的第2細線,包含以上述第2細線形成的至少一第2格子;由於上述第1電極部與上述第2電極部對向配置,透視平面中,存在上述第1電極部與上述第2電極部部分重疊的重複區域以及上述重複區域以外的非重複區域;透視平面中,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電極部中上述重複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上述第1細線以及上述第2細線的占有面積比上述非重複區域中的每單位面積的上述第1細線以及上述第2細線的占有面積大;其中,上述第1導體部,位於與上述第1電極部同一平面上,包含與上述第1電極部電性絕緣的第1虛擬電極部;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在上述非重複區域中,至少存在於1個上述第1格子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體,其中,上述第1導體部或上述第2導體部,位於與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 電極部同一平面上,包含與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電極部電性絕緣的第2虛擬電極部;透視平面中,上述第2虛擬電極部,在上述非重複區域中,至少存在於1個上述第2格子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體,其中,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具有往互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複數的第3細線;上述重複區域內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2細線重疊,形成複數的第3格子;組合上述非重複區域內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形成複數的第4格子,上述第4格子與上述第3格子大體上相同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配線體,其中,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包含在上述第3細線之間的交點上形成的至少1個第1斷線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配線體,其中,上述第1電極部中,往上述第1格子內突出的上述第1細線不存在;上述第1虛擬電極部,包含在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全部交點上形成的第2斷線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配線體,滿足下列(1)式:S 1≦L/10…(1)但,上述(1)式中,S 1係上述第2斷線部中的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間隔,L係上述第4格子的一邊的長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配線體,滿足下列(2)式及(3)式: (S 2-S 3)×0.5/H≦1…(2) S 3<50μm…(3)其中,上述(2)式及(3)式中,S 2係上述第2斷線部中的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最大間隔,S 3係上述第2斷線中的上述第1細線與上述第3細線的最小間隔,H係上述第3細線的高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體,其中,上述非重複區域,在透視平面中,包含上述第1電極部與上述第2電極部兩方不重疊之縫隙區域;上述第1導體部與上述第2導體部的至少一方,位於與上述第1電極或上述第2電極同一平面上,包含與上述第1電極部或上述第2電極部電性絕緣的第3虛擬電極部;上述第3虛擬電極部存在於上述縫隙區域內。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配線體,其中,上述第3虛擬電極部,具有往互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複數的第5細線,包含以上述第5細線形成的至少1個第5格子;上述第5格子與上述第3格子大體上相同形狀。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配線體,其中,上述第1電極部,包含:複數的第1檢知部,平面視中具有略菱形形狀,往上述第1電極部的延伸方向排列;以及第1連接部,連接相鄰的上述第1檢知部之間;上述第2電極部,包含:複數的第2檢知部,平面視中具有略菱形形狀,往上述第2 電極部的延伸方向排列;以及第2連接部,連接相鄰的上述第2檢知部之間;其中,上述第1連接部及上述第2連接部,配置在上述重複區域內;上述第1檢知部以及上述第2檢知部,配置在上述非重複區域內。
  11. 一種配線基板,包括:配線體,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以及支持體,支持上述配線體。
  12. 一種碰觸偵知器,檢出外部導體的碰觸位置,包括:配線基板,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其中,上述第2導體部,介於上述外部導體與上述第1導體部之間配置。
TW106145973A 2016-12-28 2017-12-27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detector TWI6573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6468 2016-12-28
JP2016256468 2016-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7678A TW201837678A (zh) 2018-10-16
TWI657365B true TWI657365B (zh) 2019-04-21

Family

ID=62710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5973A TWI657365B (zh) 2016-12-28 2017-12-27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detector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92506A1 (zh)
EP (1) EP3564800A1 (zh)
JP (1) JPWO2018123974A1 (zh)
KR (1) KR20190037298A (zh)
CN (1) CN109844699A (zh)
TW (1) TWI657365B (zh)
WO (1) WO20181239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68345U (zh) * 2015-10-29 2016-03-0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CN110764636B (zh) * 2018-07-25 2021-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0097763A1 (zh) * 2018-11-12 2020-05-2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与终端
CN109656407B (zh) * 2018-11-28 2020-08-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金属网格触控电极组件
JP7425584B2 (ja) * 2019-11-20 2024-01-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CN114237412B (zh) * 2020-09-09 2023-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7501216A (zh) * 2022-05-27 2024-02-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1635A (zh) * 2011-12-22 2014-08-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
CN104885139A (zh) * 2012-12-18 2015-09-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膜、具备该导电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膜的图案的决定方法
TW201607386A (zh) * 2014-04-08 2016-02-16 Fujikura Ltd 配線體及配線基板
WO2016136971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タッチセンサ用配線体、タッチセンサ用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WO2016136967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20451B1 (zh) 1970-07-10 1973-06-21
US4294411A (en) 1979-07-05 1981-10-13 Nordson Corporation Electrostatic spray gun
WO2008029813A1 (fr) * 2006-09-04 2008-03-13 Nec Corporation Corps composite de plaque de connexion, dispositif semi-conducteur et procédé pour fabriquer le corps composite de plaque de connexion et le dispositif semi-conducteur
JP5275001B2 (ja) * 2008-12-10 2013-08-28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多層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4934166B2 (ja) * 2009-05-25 2012-05-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極の接着剤接続構造、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TWI567912B (zh) * 2011-02-18 2017-01-21 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片以及觸控面板
JP5777094B2 (ja) * 2011-07-14 2015-09-09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センサおよび位置検出装置
KR102033614B1 (ko) * 2012-12-13 2019-10-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센서 일체형 표시장치
WO2014119231A1 (ja) * 2013-01-29 2014-08-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情報機器
US20140333555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6068322B2 (ja) * 2013-12-03 2017-01-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EP3082023A4 (en) * 2013-12-13 2017-08-23 LG Chem, Ltd. Touch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5813831B1 (ja) * 2014-07-02 2015-11-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JP6383914B2 (ja) * 2014-08-07 2018-09-05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1635A (zh) * 2011-12-22 2014-08-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片和触摸面板
CN104885139A (zh) * 2012-12-18 2015-09-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膜、具备该导电膜的显示装置以及导电膜的图案的决定方法
TW201607386A (zh) * 2014-04-08 2016-02-16 Fujikura Ltd 配線體及配線基板
WO2016136971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タッチセンサ用配線体、タッチセンサ用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WO2016136967A1 (ja) * 2015-02-27 2016-09-0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37298A (ko) 2019-04-05
EP3564800A1 (en) 2019-11-06
TW201837678A (zh) 2018-10-16
JPWO2018123974A1 (ja) 2019-06-27
WO2018123974A1 (ja) 2018-07-05
US20200192506A1 (en) 2020-06-18
CN109844699A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7365B (zh) Wiring bod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detector
TWI610600B (zh) 配線體及配線基板
KR102262548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102119600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50069950A (ko) 터치 패널
US20150109247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359890B2 (en) Touch screen,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6155411B (zh)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170277308A1 (en)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control device
JP2014071863A (ja) タッチパネル
KR101241469B1 (ko) 터치 패널
CN110275650B (zh) 触摸感应装置、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母板
US20200064971A1 (en) Wiring body assembly, wiring board, and touch sensor
WO2018181175A1 (ja)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US20200053879A1 (en) Wiring body and wiring body assembly
JP2021002274A (ja) 配線体、配線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JP2020064403A (ja) 配線体、配線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KR102093940B1 (ko) 터치 패널
JP2018124615A (ja)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JP2020047172A (ja) 配線体、配線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JP2018120530A (ja) 配線体、配線基板、タッチセンサ、及び配線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212214A (ja) 配線体、配線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WO2020022108A1 (ja) タッチセンサ
JP2020091582A (ja) 配線体、配線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JP2020027393A (ja) 配線体、配線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