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1533B - 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1533B
TWI651533B TW104110152A TW104110152A TWI651533B TW I651533 B TWI651533 B TW I651533B TW 104110152 A TW104110152 A TW 104110152A TW 104110152 A TW104110152 A TW 104110152A TW I651533 B TWI651533 B TW I6515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vent
aforementioned
recovered
compone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0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37170A (zh
Inventor
杉山茂久
水島康博
岸野伸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7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7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1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153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02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41/12Spreading-out the material on a substrate, e.g. on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01N30/12Preparation by evapo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75Evaluation, i.e. decoding of the signal into analytica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Vaporization, Distillation, Condensation, Sublimation, And Cold Tra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抑制誤差來求出回收溶劑中所包含之複數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之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分析單元對所回收之液體的混合物亦即回收溶劑求出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分析單元具備恆溫室、測量器、氣化室、分離部、檢測器及比率計算部。測量器從回收溶劑中採樣在氣化室中氣化之樣品。恆溫室藉由加熱使由測量器測量之回收溶劑升溫而調節為特定溫度。

Description

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 膜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在液晶顯示器等顯示裝置的面板上層疊複數個聚合物薄膜而進行使用。例如,在液晶顯示器中使用偏光板,偏光板由偏光膜和配置於偏光膜的兩面之保護膜構成。有時光學補償膜用作保護膜。作為保護膜和光學補償膜的代表性者有以三醋酸纖維素(以下稱為TAC)作為聚合物成份之TAC薄膜,作為偏光膜有以聚乙烯醇(以下稱為PVA)和改性PVA為聚合物成份之PVA薄膜。
TAC薄膜藉由溶液製膜方法進行製造,在該溶液製膜方法中,使TAC溶解於溶劑之TAC溶液在支撐體上流延後剝下並進行乾燥。並且,根據作為目的之質量和用途等,例如選擇單層流延、共流延等流延方式,藉此製造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的TAC薄膜。並且,考慮到TAC的溶解性和製膜過程的諸多條件等,TAC溶液的溶劑設為混合有作為複數個溶劑成份之化合物之混合物,作為一例,有二氯甲烷與甲醇的混合物。共流延時,使用複數種TAC溶液。作為複數種TAC溶液,例如可以舉出在混合物亦即溶劑中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互相不同者。
隨著面板質量的提高,對TAC薄膜等各種聚合物薄膜、及聚合物薄膜層疊而成之偏光板等層疊構件亦要求提高質量。例如,對於偏光板要求提高TAC薄膜與偏光膜之間的粘附力,以使它們不易剝下。對於該粘附力的提高,已知在藉由溶液製膜方法製造TAC薄膜時,藉由使複數個TAC溶液共流延來進行改善。具體而言,藉由共流延,將形成與偏光膜 粘附之薄膜面之表層形成於薄膜主體上。用於形成薄膜主體之第1TAC溶液和用於形成表層之第2TAC溶液的各溶劑設為含有二氯甲烷之混合物。並且,用於製作第2TAC溶液之溶劑設為二氯甲烷的質量比率高於用於製作第1TAC溶液之溶劑者。藉此改善前述粘附力。並且,此時,第1TAC溶液和第2TAC溶液的各溶劑可以分別獨立製作,但製備第1TAC溶液的溶劑後將其作為基準溶劑,並在該基準溶劑中加入二氯甲烷而製備第2TAC溶液的溶劑為較佳。這是因為具有確保能夠為了製造性狀不同之複數種薄膜而共同使用之基準溶劑該種巨大優點。
在藉由溶液製膜方法製造聚合物薄膜時,溶劑被回收而再利用。在再利用時,溶劑在製造薄膜之製膜裝置、及製備用於從製膜裝置回收後製造新的濃液(dope)之溶劑之回收製備裝置中循環。在製膜裝置中之乾燥過程中,溶劑蒸發而成為氣體,藉由回收該氣體並冷凝而成為液體。因此,在薄膜的製造中使用之溶劑只有基準溶劑時,被回收之回收溶劑中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與基準溶劑中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大致相同。但是,在改換所製造之薄膜時,存在從將所使用之溶劑僅設為基準溶劑之情況改換成設為基準溶劑和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與基準溶劑不同之溶劑該兩種之情況等。在該種情況下,回收溶劑中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發生變動,並且,回收溶劑中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變為與基準溶劑中者的質量比率不同者。例如為將溶液製膜製程從僅使用前述第1TAC溶液製造薄膜之情況改換成使用第1TAC溶液和第2TAC溶液製造薄膜之情況之情形。如此,當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發生變動,或者再利用該質量比率與基準溶劑不同之回收溶劑製備基準溶劑時,在品質管理方面要求在使用前確認好基準溶劑中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並且,該基準溶劑對許多薄膜的性狀帶來影響,因此關於質量,尤其有關溶劑成份的質量比例,必須以嚴格的基準進行管理。
但是,作為用於液體的精製和製備、品質管理之方法,一直以來使用著氣相色譜儀(GC,Gas Chromatography),且在線進行分析之在線氣相色譜儀亦正在普及。例如,如日本專利公開平06-166640號公報、日本專利公開平07-178301號公報所記載,提出了在苯的蒸餾、及由複數個成份構成之液體的混合物的蒸餾中,使用在線氣相色譜儀進行苯和混合物的分 析之方法。並且,如日本專利公開2005-199188號公報、日本專利公開2007-196171號公報所記載,提出了設有作為能夠進行遠距離操作的分析裝置之在線氣相色譜儀之蒸餾塔,還提出了為了減小誤差而使用聚結器之方法。
但是,即使對基準溶劑求出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亦存在質量不一致的情況。這依據於對於為了製備基準溶劑而再利用之回收溶劑求出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時誤差較大。即使使用日本專利公開2007-196171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從基準溶劑的品質管理該種觀點考慮,該回收溶劑的誤差還是過大,導致超出品質管理上的容許範圍。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於混合物亦即回收溶劑抑制誤差來求出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之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本發明的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具備溫度調節步驟(A步驟)、採樣步驟(B步驟)、氣化步驟(C步驟)、分離步驟(D步驟)、檢測步驟(E步驟)及比率計算步驟(F步驟)。在A步驟中,藉由加熱使作為液體的混合物而回收之回收溶劑升溫而調節為特定溫度。在B步驟中,以維持上述特定溫度之狀態,從回收溶劑中採樣特定量。在C步驟中,藉由加熱使在B步驟中採樣之樣品氣化。在D步驟中,將氣化之樣品分離成各溶劑成份。樣品被引導至色譜柱並利用載氣在色譜柱中通過而被分離。色譜柱具備固定相。載氣為移動相。在E步驟中,分別檢測已分離之溶劑成份的量。在F步驟中,依據檢測出之各量,計算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
在將回收溶劑的沸點設為TL℃時,前述特定溫度在(TL-30)℃以上且小於TL℃的範圍內為較佳。
當複數次計算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時,反復進行A步驟、B步驟、C步驟、D步驟、E步驟及F步驟該一系列的製程,且每次的A步驟中之前述特定溫度相同為較佳。
在A步驟中,使回收溶劑通過恆溫室的管,藉此將回收溶劑調節為特定溫度為較佳,前述恆溫室具備:管,引導回收溶劑;腔室,收容管並將包圍管之空間和外部空間隔開;及溫度控制機構,控制腔室的 內部溫度。
本發明的回收溶劑分析單元具備溫度調節機構、採樣部、氣化機構、色譜柱、檢測器及比率計算部。溫度調節機構藉由加熱將作為液體的混合物而回收之回收溶劑調節為特定溫度。採樣部從回收溶劑中採樣特定量。採樣部一邊將從調節機構引導過來之回收溶劑的溫度維持為上述特定溫度,一邊進行採樣。氣化機構藉由加熱使採樣之樣品氣化。色譜柱在內部設有固定相且載氣被引導至該色譜柱中。氣化之樣品被引導至固定相中。載氣為用於使樣品通過固定相之移動相。檢測器分別檢測在色譜柱中分離之溶劑成份的量。比率計算部依據由檢測部檢測出之各量,計算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
本發明的溶劑回收製備方法具備回收步驟(G步驟)、第1蒸餾步驟(H步驟)、溫度調節步驟(I步驟)、採樣步驟(J步驟)、氣化步驟(K步驟)、分離步驟(L步驟)、檢測步驟(M步驟)、比率計算步驟(N步驟)、第2蒸餾步驟(O步驟)、第1溶劑製備步驟(P步驟)及第2溶劑製備步驟(Q步驟)。在G步驟中,藉由將在溶液製膜中蒸發之溶劑以氣體的狀態回收並冷凝來作成液體的回收溶劑。溶液製膜由在溶劑中溶解有聚合物之聚合物溶液製造薄膜。前述溶劑為第1溶劑成份與第2溶劑成份的混合物。在H步驟中,藉由蒸餾回收溶劑來去除雜質,從而作成第1溶劑成份與第2溶劑成份的混合物亦即已蒸餾溶劑。在I步驟中,藉由加熱使將已蒸餾溶劑劃分為第1已蒸餾溶劑、第2已蒸餾溶劑及第3已蒸餾溶劑之其中的前述第1已蒸餾溶劑升溫而調節為特定溫度。在J步驟中,以維持前述特定溫度之狀態,從第1已蒸餾溶劑中採樣特定量。在K步驟中,藉由加熱使在J步驟中採樣之樣品氣化。在L步驟中,將在K步驟中氣化之樣品分離成第1溶劑成份和第2溶劑成份。樣品被引導至色譜柱並利用載氣在色譜柱中通過而被分離。色譜柱具備固定相。載氣為移動相。在M步驟中,檢測在L步驟中分離之第1溶劑成份和第2溶劑成份的各量。在N步驟中,依據在M步驟中檢測出之各量,計算第1溶劑成份與第2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在O步驟中,將第2已蒸餾溶劑藉由蒸餾來分離成第1溶劑成份和第2溶劑成份。在P步驟中,藉由將在O步驟中得到之第1溶劑成份和第2溶劑成份加入到第3已蒸餾溶劑中來製備用於供給至之後的溶液 製膜之第1新溶劑。依據在N步驟中計算出之前述質量比率,決定加入到第3已蒸餾溶劑中之第1溶劑成份和第2溶劑成份的各添加量。在Q步驟中,製備第1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高於第1新溶劑的第2新溶劑。第2新溶劑藉由在從第1新溶劑中分取之一部份中加入在O步驟中得到之第1溶劑成份而製備。
當溶液製膜由在第1溶劑中溶解有聚合物之第1聚合物溶液、和在第1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高於第1溶劑的第2溶劑中溶解有聚合物之第2聚合物溶液製造多層結構的薄膜時,上述溶劑回收製備方法尤其有效。
本發明的溶液製膜方法具備流延步驟(R步驟)、乾燥步驟(S步驟)、回收步驟(T步驟)、H步驟、I步驟、J步驟、K步驟、L步驟、M步驟、N步驟、O步驟、第1溶劑製備步驟(U步驟)、Q步驟及聚合物溶液製備步驟(V步驟)。在R步驟中,藉由使聚合物溶液從流延模向移動之流延支撐體連續流出來形成流延膜。聚合物溶液係聚合物溶解於溶劑者。溶劑為第1溶劑成份與第2溶劑成份的混合物。在S步驟中,藉由從流延支撐體連續剝下流延膜並進行乾燥來作成薄膜。在T步驟中,藉由將在R步驟和S步驟中蒸發之溶劑以氣體的狀態回收並冷凝來作成液體的回收溶劑。在U步驟中,藉由將在O步驟中得到之第1溶劑成份和第2溶劑成份加入到第3已蒸餾溶劑中來製備第1新溶劑。依據在N步驟中計算出之前述質量比率,決定加入到第3已蒸餾溶劑中之第1溶劑成份和第2溶劑成份的各添加量。在V步驟中,製備供給至之後的R步驟之第1新聚合物溶液和第2新聚合物溶液。第1新聚合物溶液在第1新溶劑中溶解新聚合物而製備。第2新聚合物溶液在第2新溶劑中溶解新聚合物而製備。第1新聚合物溶液和第2新聚合物溶液從流延模連續流出。
依本發明,對於混合物亦即回收溶劑,能夠抑制誤差來求出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
10‧‧‧回收溶劑分析單元
13‧‧‧恆溫室
14‧‧‧測量器
15‧‧‧定量部
16‧‧‧氣化室
17‧‧‧分離部
18‧‧‧檢測器
19‧‧‧組成運算器
19a‧‧‧鑑別部
19b‧‧‧比率計算部
26‧‧‧管
27‧‧‧腔室
28‧‧‧第1溫度控制機構
31‧‧‧第2溫度控制機構
32‧‧‧色譜柱
32a‧‧‧色譜柱管
32b‧‧‧固定相
33‧‧‧恆溫室
34‧‧‧載氣供給部
35‧‧‧載氣
50‧‧‧薄膜
50a‧‧‧薄膜面
52‧‧‧薄膜主體
53‧‧‧表層
56‧‧‧偏光板
57‧‧‧偏光膜
60‧‧‧溶液製膜設備
61‧‧‧濃液製備裝置
62‧‧‧溶液製膜裝置
63‧‧‧溶劑回收製備裝置
66‧‧‧第1濃液
67‧‧‧第2濃液
68‧‧‧第1溶劑
69‧‧‧第2溶劑
72、73‧‧‧溶解部
74‧‧‧混合分散部
77‧‧‧TAC
78‧‧‧微粒
79‧‧‧微粒分散液
80‧‧‧添加劑
81‧‧‧流延模
82‧‧‧傳送帶
83、84‧‧‧輥
85‧‧‧拉幅機
85a‧‧‧夾子
85b‧‧‧氣體供給部
86‧‧‧輥乾燥部
86a‧‧‧複數個輥
87‧‧‧捲取部
88‧‧‧流延膜
89‧‧‧剝取輥
91‧‧‧冷凝器
92‧‧‧第1蒸餾塔
93‧‧‧第2蒸餾塔
101‧‧‧第1分析單元
102‧‧‧第2分析單元
103‧‧‧第3分析單元
105、106、107、108‧‧‧流量計
111‧‧‧萃取器
112‧‧‧製備運算器
121‧‧‧第1罐體
122‧‧‧第2罐體
123‧‧‧第3罐體
124‧‧‧第4罐體
125‧‧‧第5罐體
126‧‧‧第6罐體
131‧‧‧回收溶劑
132‧‧‧已蒸餾溶劑
133‧‧‧二氯甲烷
134‧‧‧甲醇
T10、T12、T13‧‧‧厚度
圖1係實施了本發明之回收溶劑分析單元的概略圖。
圖2係藉由實施本發明而得到之薄膜的剖面圖。
圖3係偏光板的剖面圖。
圖4係溶液製膜設備的概略圖。
圖5係溶劑回收製備裝置的概略圖。
如圖1所示,回收溶劑分析單元(以下稱為分析單元)10係用於對從後述的溶液製膜裝置62(參閱圖4)中回收之回收溶劑進行分析者。具體而言,分析單元10係用於在線求出混合物亦即液體的回收溶劑中所包含之複數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者,且用於根據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分別鑑別作為溶劑成份的化合物者。在本實施形態中,從溶液製膜裝置62(參閱圖4)中回收之回收溶劑並不是全部供給至分析單元10,而是如後述例如將從回收溶劑中分取之一部份供給至分析單元10。關於溶液製膜裝置的詳細內容將利用另一附圖進行後述。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溶液製膜裝置62中使用二氯甲烷和甲醇作為第1溶劑68及第2溶劑69(參閱圖4)的溶劑成份,因此回收溶劑中之溶劑成份為二氯甲烷和甲醇。但是,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的各溶劑成份並不限定於此,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亦可以係由3種以上的溶劑成份構成者。例如,第1溶劑68、第2溶劑69可以分別係由二氯甲烷、甲醇及1-丁醇構成之3成份系、或由二氯甲烷、甲醇、1-丁醇及少量的水構成之4成份系等。
分析單元10具備由恆溫室13及測量器14構成之定量部15、氣化室16、分離部17、檢測器18及組成運算器19。由氣化室16、分離部17、檢測器18及組成運算器19的後述之鑑別部19a構成之結構與所謂的在線氣相色譜儀相同。定量部15係用於從引導過來之回收溶劑中採樣向氣化室16供給之特定量作為樣品者。
恆溫室13為用於使回收溶劑升溫而調節為特定溫度之溫度調節機構,且具備管26、腔室27及第1溫度控制機構28。為了抑制蒸發,回收溶劑以盡量抑制在較低溫度之狀態被引導至恆溫室13為較佳。在本實施形態中,以抑制在0℃以上40℃以下範圍的較低溫度之狀態,將回收溶劑引導至恆溫室13。管26的各端配置於設置在腔室27之開口,一端設為供給回收溶劑之入口,另一端設為回收溶劑流出之出口。該出口與測量器14連接。腔室27收容引導回收溶劑之管26,且將管26周圍的空間與外部 空間隔開。第1溫度控制機構28藉由對腔室27的內部進行加熱來控制內部的溫度,藉由該控制使通過管26內之回收溶劑升溫而調節為比被導入到管26之前更高的特定溫度(溫度調節製程)。其中,該特定溫度設為能夠抑制回收溶劑的氣化之溫度。在管26中設有加壓機構(未圖示),但亦無需一定要設置該加壓機構。加壓機構對管26的內部進行加壓,藉此回收溶劑以加壓狀態在管26內被引導。如此,在管26中對回收溶劑進行加壓之狀態下,前述特定溫度設定為在加壓狀態下抑制氣化之溫度即可。
管26的材質設為作為不銹鋼的SUS316。但是,並不限於SUS316,只要係在前述特定溫度下不會因與回收溶劑的接觸而劣化且不會使回收溶劑變質者即可。另外,材質的傳熱系數越高,越能夠縮短管26的長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回收溶劑成為特定溫度,因此為較佳。管26在腔室27內之長度設為35m。但是,並不限於35m,根據材質、管26的壁面厚度及直徑以及前述特定溫度進行改變即可。
可以代替腔室27或與腔室27一同使用例如水槽等。當設為水槽時,在積存於水槽中之水中配置管26,對經由已調節溫度之水在管26內通過之回收溶劑進行加熱而調節為抑制氣化之範圍內的特定溫度。
作為採樣部之測量器14對從恆溫室13引導過來之回收溶劑進行測量並從中採樣(採樣製程)。採樣中,如後述測量供給至氣化室之特定量。在本實施形態中,所測量之量設在0.33~1微升(0.33×10-9m3~1×10-9m3)的範圍內,該量由所測量之樣品所進入之例如測量管的容積決定,因此並不限定於上述範圍的量。第1溫度控制機構28不僅與腔室27連接,還與測量器14連接,且將所測量之回收溶劑維持為在恆溫室13中調節之特定溫度。亦即,第1溫度控制機構28將測量器14中之回收溶劑的溫度維持為藉由在恆溫室13中的升溫而達到之溫度。
氣化室16係用於藉由加熱使在測量器14中測量而引導過來之樣品氣化之氣化製程者。在氣化室16的內部配置有收容部(未圖示),氣化室16具有加熱機構(未圖示)。收容部形成為管狀,且使來自測量器14的樣品通過。加熱機構對氣化室16內部進行加熱,以使收容部的溫度成為樣品氣化之溫度以上。在本實施形態中,為了將收容部加熱至85℃而將氣化室16內部加熱至85℃以上。
如本實施形態,氣化室16具備前述收容部及加熱機構,分析單元10具備第2溫度控制機構31,該第2溫度控制機構31為了控制氣化室16內的溫度而控制氣化室16的加熱機構為較佳。第2溫度控制機構31藉由控制氣化室16的加熱機構來將氣化室16內部的溫度保持為恆定。在本實施形態中,將氣化室16內的溫度保持為恆定的85℃,但並不限定於該溫度。另外,分析單元10所具備之電子設備均置於恆定的溫度環境下為較佳,該溫度在10℃以上20℃以下的範圍內恆定為較佳。該溫度控制利用例如空調設備(未圖示)等進行即可。
分離部17係用於將混合物亦即氣體的狀態的樣品分離成所含有之溶劑成份之分離製程者,且具備色譜柱32、恆溫室33及載氣供給部34。當在回收溶劑中含有不含於第1溶劑68及第2溶劑69(參閱圖4)中之物質時,該物質亦分離。色譜柱32如後述係利用供給過來之載氣35使樣品通過而分離成各溶劑成份者,且由色譜柱管32a及固定相32b構成。色譜柱32為在色譜柱管32a的內壁塗佈固定相32b而形成之所謂的毛細管柱。色譜柱管32a的材質設為SUS。固定相32b為了分離樣品中所包含之第1溶劑成份、第2溶劑成份等各化合物而進行保持。載氣供給部34以恆定的流量向色譜柱32供給作為移動相的載氣35。載氣35根據分離之溶劑成份等化合物的種類和固定相選擇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氦(He)、氮(N2)、氫(H2)等,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H2
前述第2溫度控制機構31不僅與氣化室16的加熱機構連接,還與恆溫室33連接。第2溫度控制機構31藉由將恆溫室33的內部亦即包圍色譜柱32之氣氛的溫度保持為恆定,以此來經由色譜柱管32a控制固定相32b和在色譜柱32中通過之樣品的溫度。
色譜柱管32a的材質可以設為玻璃來代替SUS。固定相32b根據樣品中所包含之溶劑成份和雜質的種類選擇即可。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的色譜柱32為毛細管柱,但亦可以代替此,為在色譜柱筒中填充有固定相之所謂的填充柱。從每單位長度的分離級數的觀點考慮,毛細管柱為較佳。另外,在圖1中僅分別圖示出一個色譜柱32和檢測器18,但亦可以使用固定相32b相互不同之複數個色譜柱32和複數個檢測器18,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分別將色譜柱32和檢測器18設為複數個。
檢測器18係用於檢測在色譜柱32中分離之溶劑成份的量之檢測製程者。檢測器18具備以從色譜柱32引導過來之順序檢測各溶劑成份並輸出檢測訊號之感測器(未圖示)。檢測訊號的訊號電平係與引導過來之溶劑成份的每單位時間的量相對應者,亦即每單位時間的量越多越升高。檢測器18按由感測器檢測出之每一溶劑成份,按照對檢測訊號進行積分而得到之峰值面積分別求出溶劑成份的量。檢測器18將檢測訊號和所求出之各溶劑成份的量送至組成運算器19。
組成運算器19具備鑑別部19a和比率計算部19b。鑑別部19a係用於鑑別分離之各溶劑成份者。該鑑別部19a按由檢測器18檢測出之每一溶劑成份,測定從樣品開始導入到色譜柱32時至檢測訊號顯示出峰值為止的保留時間(Retention Time,保持時間),並進行依據保留時間而檢測出之作為溶劑成份的化合物的鑑別。在進行該鑑別時,例如與分別對所鑑別之各溶劑成份預先測定了固有的保留時間之基準保留時間進行比較,藉此決定與保留時間對應之溶劑成份。比率計算部19b根據由檢測器18求出之各溶劑成份的量來計算檢測出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比率計算製程)。
在本實施形態中,檢測器18將質量作為前述量而檢測,但亦可以使用將體積作為量而檢測者。此時,根據檢測出之體積,例如藉由比率計算部19b求出質量來計算質量比率即可。當根據體積求出質量時,依據在鑑別部19a中鑑別之作為溶劑成份的化合物的種類,例如由藉由檢測器18進行檢測時的溫度和壓力等求出質量。並且,在後述的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參閱圖5)中使用該分析單元10,若該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的製備運算器112(參閱圖5)係能夠根據體積求出質量者,則可以使用將體積作為量而檢測者來作為檢測器18,並且使用求出體積比率者來作為比率計算部19b。
若預先可知回收溶劑中所包含之溶劑成份和從色譜柱32被引導至檢測器18中之溶劑成份的順序,則不需要鑑別部19a,因此設為比率計算部19b來代替組成運算器19即可。
對上述結構的作用進行說明。回收溶劑依次被引導至恆溫室13、測量器14、氣化室16、分離部17及檢測器18中。回收溶劑被引導至 設置於定量部15的恆溫室13之管26中,並朝向測量器14流過管26的內部。管26內的回收溶劑藉由前述加壓機構而被加壓,在本實施形態中,加壓至0.3MPa[gauge]。另外,如該壓力值那樣在末尾標註有“[gauge]”的標記表示從絕對壓減去大氣壓之表壓。管26收容於腔室27中,第1溫度控制機構28藉由對腔室27的內部進行加熱來進行溫度控制。因此,管26的由腔室27外部的氣溫引起之溫度變化得到抑制,在通過該管26之期間,回收溶劑的溫度成為特定溫度。並且,即使供給至恆溫室13之回收溶劑的溫度發生變化,回收溶劑亦會藉由恆溫室13中的加熱而成為特定溫度。如此,藉由第1溫度控制機構28,經由腔室27和管26,回收溶劑的溫度調節為特定溫度。例如,藉由將腔室27內部的溫度調節為50℃來將回收溶劑調節為50℃。藉由該溫度調節,與未實施溫度調節製程的情況相比,可以將在後製程的採樣製程中採樣之量的誤差抑制為較小,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精確度得到提高。並且,即使反復進行複數次採樣亦可以抑制誤差,從而可以準確地採樣一定的量。
在此,將回收溶劑的沸點設為TL(單位:℃)。並且,在對回收溶劑進行加熱而使其升溫時,將不出現氣相的上限的溫度,亦即回收溶劑僅被液相保持之上限的溫度(稱為液相保持上限溫度)設為TV(單位:℃)。液相保持上限溫度TV通常高於(TL-30)℃且低於TL。恆溫室13中的前述特定溫度設在(TL-30)℃以上且小於TL℃的範圍內為較佳,TV℃以下更為佳。這基於只有在抑制氣化之範圍內亦即保持液體狀態之範圍內才能設為較高溫度之觀點。藉由將前述特定溫度設在該範圍,可以將在後製程的採樣製程中採樣之量的誤差抑制為更小,並且,由於樣品全部在氣化室16中更迅速且可靠地成為氣體,因此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精確度進一步得到提高。就加壓狀態時的前述特定溫度而言,將該壓力下的沸點作為上述TL而求出,並將該壓力下的液相保持上限溫度作為上述TV而求出即可。沸點TL和液相保持上限溫度TV在設定前述特定溫度之前例如藉由對作為液體之回收溶劑進行加熱而使其升溫來求出即可。在本實施形態中,從回收溶劑中另行採樣,並對所採樣之樣品進行加熱而使其升溫,藉此求出沸點TL和液相保持上限溫度TV。
當回收溶劑中所包含之複數個溶劑成份為共沸物質時,將共 沸點設為上述TL,不是共沸物質時,將沸點較低的溶劑成份的沸點設為上述TL。本實施形態的回收溶劑中之二氯甲烷和甲醇為共沸物質,其共沸點在0.3MPa[gauge]下為79.6℃,將其設為TL。並且,藉由將前述特定溫度調節為(TL-30)℃以上且小於TL的範圍內的恆定溫度,與設為小於(TL-30)℃且TL以上的溫度之各情況相比,確認到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精確度進一步得到提高。具體而言,確認到在0.3MPa[gauge]下調節為49.6℃、65℃、79.5℃之各個情況下,與低於49.6℃的情況和調節為79.6℃之各個情況相比,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精確度得到可靠地提高,且與未實施溫度調節之情況相比,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精確度得到更可靠地提高。
本實施形態中之回收溶劑的液相保持上限溫度TV在0.3MPa[gauge]下為65℃,將前述特定溫度在0.3MPa[gauge]下調節為50℃以上65℃以下範圍內的恆定的溫度。藉此,確認到與未實施溫度調節製程之情況相比,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精確度得到大幅提高。具體而言,確認到在0.3MPa[gauge]下調節為(TV-15)℃亦即50℃、58℃、TV℃亦即65℃之各個情況下,與未進行溫度調節之情況相比,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精確度提高至約5倍。
調節為特定溫度之回收溶劑從恆溫室13被引導至測量器14中,作為樣品而採樣用於供給至氣化室16之特定量。被引導至測量器14中之回收溶劑預先在恆溫室13中成為特定溫度,以維持該溫度之狀態進行測量,因此可以抑制誤差來準確地進行測量,從而可以準確地採樣特定量。並且,即使反復進行複數次採樣,亦可以抑制誤差,從而可以準確地採樣一定的量。
樣品藉由氣化室16被加熱而全部被氣化。被引導至氣化室16中之樣品預先藉由定量部15調節為特定溫度,因此容易設定氣化室16中的溫度條件,藉由氣化室16的加熱機構以特定的氣化速度成為氣體。
藉由第2溫度控制機構31,氣化室16內的溫度保持為恆定的溫度,因此樣品的氣化速度恆定,因此檢測器18更準確地檢測各溶劑成份的量。
在氣化室16中氣化之樣品以氣體的狀態被引導至色譜柱32 中,利用載氣35在色譜柱32內部通過。樣品藉由色譜儀的機理,以保持於固定相32b之狀態一邊在色譜柱管32a中向下游移動,一邊被分離成各溶劑成份。該些各溶劑成份以移動速度較快的順序從色譜柱32流出並被送向檢測器18。
藉由檢測器18開始進行檢測,對應於溶劑成份的每單位時間的量而發生變化之檢測訊號被送至組成運算器19。並且,由檢測器18對檢測訊號進行積分,藉此依次求出檢測出之每一溶劑成份的峰值面積。並且,每當求出峰值面積時,峰值面積轉換為溶劑成份的量而被送至組成運算器19。另外,由檢測器18檢測出之各溶劑成份從檢測器18排出而被廢棄。
在鑑別部19a中,依據檢測訊號的變化而進行保留時間的測定,並依據測定出之保留時間,鑑別作為各溶劑成份的化合物。並且,對於鑑別出之各溶劑成份,藉由比率計算部19b依據來自檢測器18的各溶劑成份的量計算質量比率。藉此,可以得到回收溶劑中所包含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藉由經由前述溫度調節製程,可以將所得到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誤差抑制為較小。
當複數次計算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時,反復進行溫度調節製程、採樣製程、氣化製程、分離製程、檢測製程及比率計算製程該一系列製程。此時,將每次的溫度調節製程中之特定溫度設為相同。亦即,將第2次之後的溫度調節製程中之特定溫度設為與第1次溫度調節製程中之特定溫度相同。藉此,求出每次的誤差得到抑制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另外,若與上述特定溫度相關之“相同”為嚴格相同,則從抑制誤差之觀點來看最佳,但亦可以不嚴格地相同。
分析單元10例如配置於後述的溶液製膜設備60(參閱圖4)的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參閱圖4)中來進行使用。圖2所示之薄膜50為藉由實施了本發明之溶液製膜設備60製造之一例。薄膜50為3層結構,且具備薄膜主體52、及配置於薄膜主體52的表面之1對表層53。雖然並非觀察得到薄膜主體52與表層53之間的邊界者,但在圖2中為了方便說明而描繪出它們的邊界。在本實施形態中,製造具備薄膜主體52和1對表層53之3層結構的薄膜50,但所製造之薄膜並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以是具備 薄膜主體52且僅在薄膜主體52的其中一方的表面具備表層53之2層結構的薄膜、和薄膜主體為多層結構者。
薄膜主體52由纖維素酰化物和添加劑構成,但亦可以不包含添加劑。1對表層53由彼此相同的成份構成,具體而言,任一表層53均由纖維素酰化物、微粒及添加劑構成,它們的比率亦可以設為彼此不同。表層53亦可以不包含微粒和添加劑中之至少任一方。添加劑為可塑劑、紫外線吸收劑及控制薄膜50的延遲之延遲抑制劑等。微粒作為提高薄膜50的耐劃擦性和滑動性或者防止薄膜50重疊時的貼附之所謂的去光劑發揮作用。微粒設置為從薄膜面50a突出,藉此使薄膜面50a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形成微小的凹凸,但在圖2中省略圖示。藉由該凹凸,即使薄膜50彼此重疊亦不會相互貼附,確保薄膜50彼此的滑動,並且顯現一定的耐劃擦性。作為微粒,例如使用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SiO2)。
薄膜主體52及表層53的纖維素酰化物設為TAC。但是,薄膜主體52和表層53的各纖維素酰化物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以將薄膜主體52的纖維素酰化物設為二醋酸纖維素(DAC),將表層53的纖維素酰化物設為TAC。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薄膜主體52和表層53的各聚合物成份均設為纖維素酰化物,但只要是能夠藉由溶液製膜方法來作成薄膜之聚合物即可。作為其他聚合物,例如有環狀聚烯烴、丙烯酸等。
可以由彼此相同的成份構成兩個表層53,且其比率相互不同。並且,亦可以是兩個表層53中只有其中一方表層包含微粒之態樣。
薄膜50的厚度T10設為60μm,薄膜主體52的厚度T12設為54μm,表層53的厚度T13設為3μm。但是,各厚度並不限於此,只要厚度T10在10μm以上80μm以下的範圍內,厚度T12在9μm以上70μm以下的範圍內,厚度T13在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範圍內即可。
該薄膜50可以用於偏光板。如圖3所示,偏光板56具備偏光膜57、及配置於偏光膜57的兩個膜面上之薄膜50。薄膜50作為用於保護偏光膜57之保護膜發揮作用。薄膜50在具有光學補償功能時作為具有光學補償功能之保護膜發揮作用。薄膜50藉由後述的溶液製膜設備60(參閱圖4),由第2濃液67(參閱圖4)形成表層53,前述第2濃液67中使用了二氯甲烷的質量比率高於用於形成薄膜主體52之第1濃液66(參閱圖4) 的溶劑。因此,與僅由第1濃液66製造之單層結構的薄膜、和未使用第2濃液67而形成表層之多層結構的薄膜相比,薄膜50係與偏光膜57的粘附力較強者。
如圖4所示,實施了本發明之溶液製膜設備60具備濃液製備裝置61、溶液製膜裝置62及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濃液製備裝置61係用於製備TAC77為聚合物成份之作為第1聚合物溶液之第1濃液66、及作為第2聚合物溶液之第2濃液67者。亦即,濃液製備裝置61係用於製備用於製作薄膜50之各聚合物溶液之聚合物溶液製備製程者。濃液製備裝置61具備溶解部72、73及混合分散部74。
若供給TAC77和第1溶劑68,則溶解部72對該些混合物進行加熱和攪拌中的至少任一方。藉此,溶解部72使TAC77溶解於第1溶劑68中。溶解部73設為與溶解部72相同的結構,若供給TAC77和第2溶劑69,則藉由加熱和攪拌中的至少任一方,使TAC77溶解於第2溶劑69中。
在本實施形態中,將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分別設為二氯甲烷與甲醇的混合物。第1溶劑68為在第2溶劑69、及製造其他薄膜之濃液的各種溶劑的各製備中使用之基準溶劑。如後述,第2溶劑69藉由在第1溶劑68中加入二氯甲烷而二氯甲烷相對於甲醇之質量比率變得高於第1溶劑68。第1溶劑68中之質量比率亦即二氯甲烷:甲醇具體設為833:155,第2溶劑中之該質量比率設為870:130。但是,第1溶劑68及第2溶劑69中之二氯甲烷:甲醇並不限於此,若設在833:155~900:100的範圍內且使第2溶劑69中之二氯甲烷的質量比率高於第1溶劑68中之二氯甲烷的質量比率,則可以可靠地得到前述粘附力的提高效果。另外,上述質量比率的範圍包含下限和上限的各質量比率。並且,亦存在將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設為還加入1-丁醇之3成份系之情況、和設為在該3成份系中加入微量水之4成份系之情況。
若供給TAC77、第2溶劑69及微粒78,則混合分散部74將它們的混合物例如進行攪拌,藉此使TAC77溶解於第2溶劑69中,並使微粒78分散。為了使微粒78有效且可靠地分散,在混合分散部74設置超音波振蕩器,並藉由該超音波振蕩器對TAC77、第2溶劑69及微粒78的混合物施加超音波。所得到之微粒分散液79添加到在溶解部73中得到之 TAC溶液中,藉由攪拌機(未圖示)進行攪拌,直至微粒78分散至均勻的狀態。在藉由溶解部72得到之TAC溶液和均勻地分散有微粒78之TAC溶液中分別添加添加劑80,從而成為使用第1溶劑68之第1濃液66和使用第2溶劑69之第2濃液67。另外,所製備之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可以暫時分別保存於保存容器等中。
溶液製膜裝置62係用於由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製造薄膜50之溶液製膜製程者,且由流延模81、傳送帶82、輥83、84、拉幅機85、輥乾燥部86、捲取部87及剝取輥89等構成。
流延模81、傳送帶82及輥83、84係用於連續形成由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重疊而成之流延膜88者。傳送帶82為形成為環狀之循環的流延支撐體。傳送帶82捲繞於輥83與輥84之間的周面。輥83和輥84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驅動部(未圖示),藉由驅動部沿周向旋轉。藉由該旋轉,與周面接觸之傳送帶82沿長度方向移動。配置於傳送帶82上之流延模81以藉由第2濃液67夾住第1濃液66而重疊之狀態,連續流出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與傳送帶82的形成流延膜88之流延面對向地設有供氣部(未圖示)。該供氣部噴出氣體來促進所通過之流延膜88的乾燥。剝取輥89係用於剝取乾燥至可傳送程度之流延膜88者。在進行剝取時,利用剝取輥89支撐薄膜50,以將流延膜88從傳送帶82剝下之剝取位置保持為固定。另外,亦可以使用滾筒(未圖示)來代替傳送帶82和輥83、84。
拉幅機85一邊利用作為保持構件之夾子85a保持薄膜50的各側部,一邊促進薄膜50的乾燥。拉幅機85一邊利用夾子85a保持薄膜50的各側部來沿長度方向傳送,一邊賦予寬度方向上的張力,使薄膜50的寬度擴寬。該拉幅機85中具備使乾燥氣體流向薄膜50附近來進行供給之氣體供給部85b。亦可以使用銷來代替夾子85a。夾子85a藉由夾持薄膜50,而銷藉由沿厚度方向貫穿薄膜50來分別保持薄膜50。
輥乾燥部86係用於一邊傳送薄膜50一邊促進乾燥者。輥乾燥部86具備沿薄膜50的傳送方向排列有複數個之複數個輥86a、空調機(未圖示)及腔室(未圖示)。在複數個輥86a中有沿周向旋轉之驅動輥,薄膜50藉由該驅動輥的旋轉而傳送至下游。空調機與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的冷 凝器91(參閱圖5)連接,且吸引輥乾燥部86的腔室內部的氣氛,並將所吸引之氣體送至冷凝器91。若從冷凝器91供給被去除第1溶劑68、第2溶劑69及水份之氣體,則將該氣體調節為作為目的的溫度後再次送入腔室內部。藉此,將腔室內部的溫度和濕度保持為恆定。在拉幅機85與輥乾燥部86之間可以設置具有與拉幅機85相同結構之拉幅機(未圖示)。
捲取部87將從輥乾燥部86供給過來之長形的薄膜50捲取成卷狀。另外,在輥乾燥部86與捲取部87之間可以設置冷卻室(未圖示)。該冷卻室在捲取通過內部之薄膜50之前將其冷卻至室溫。
在溶液製膜裝置62中,由於對流延膜88及薄膜50進行乾燥,因此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作為溶劑氣體而氣化。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係將在溶液製膜裝置62中氣化之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作為溶劑氣體而回收,且用於製備向溶液製膜裝置62新供給之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者。另外,關於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的詳細內容,將利用另一附圖進行後述。
對上述結構的作用進行說明。第1濃液66用的TAC77被送向溶解部72,第2濃液67用的TAC77被送向溶解部73和混合分散部74。在溶解部72中,TAC77溶解於第1溶劑68而成為TAC溶液。藉由在該TAC溶液中加入添加劑80而得到第1濃液66。並且,在溶解部73中,TAC77溶解於第2溶劑69而成為TAC溶液。在混合分散部74中,TAC77溶解於第2溶劑69且微粒78分散而成為微粒分散液79。在來自溶解部73的TAC溶液中加入微粒分散液79之後,加入添加劑80,藉此可以得到第2濃液67。
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被連續送向流延模81。從流延模81向移動中的傳送帶82連續流出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藉此在傳送帶82上連續形成以第2濃液67、第1濃液66、第2濃液的順序重疊而成之3層結構的流延膜88(流延製程)。流延膜88藉由送風機進行乾燥,並以包含第1溶劑68及第2溶劑69之狀態藉由剝取輥89從傳送帶82剝取,從而作成薄膜50。另外,剝取時之薄膜50為殘留有第1溶劑68及第2溶劑69之所謂的濕潤膜。若傳送帶82進行循環而從剝取位置返回至流延第1濃液66、第2濃液67之流延位置,則再次流延新的第1濃液66及第2濃液67。
利用剝取輥89剝取之流延膜88亦即薄膜50被引導至拉幅 機85。在拉幅機85中,薄膜50一邊被傳送,一邊藉由來自氣體供給部85b的乾燥氣體促進乾燥,並且藉由夾子85a在規定的時刻改變寬度。
薄膜50從拉幅機85被引導至輥乾燥部86,在通過該輥乾燥部86的腔室(未圖示)內部期間被乾燥。如上,從傳送帶82連續剝下流延膜88而形成之長形的薄膜50藉由拉幅機85和輥乾燥部86被乾燥(乾燥製程)。已乾燥之薄膜50被引導至捲取部87,捲取成卷狀。並且,溶液製膜裝置62內的氣氛以包含由從流延膜88及薄膜50中蒸發之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構成之溶劑氣體之狀態被送向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並被去除溶劑氣體。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包圍流延模81及傳送帶82之腔室(未圖示)、和覆蓋拉幅機85中之薄膜50的傳送路之腔室(未圖示)中設有如上所述的輥乾燥部86的腔室等,該些腔室的氣氛以包含溶劑氣體之狀態被送向回收製備裝置63並被去除溶劑氣體。被去除溶劑氣體之氣體再次被送向溶液製膜裝置62。溶劑氣體藉由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被回收,並作成新的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後供給至濃液製備裝置61。
上述例子係藉由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的共流延來製造薄膜50者,但亦可以以使用複數個流延模之逐次流延來代替。
如圖5所示,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由冷凝器91、第1蒸餾塔92、第2蒸餾塔93、第1~第3分析單元101~103、流量計105~108、萃取器111、製備運算器112及第1~第6罐體121~126等構成。冷凝器91係用於將溶劑氣體作成液體的回收溶劑131者,溶液製膜裝置62的氣氛被送至該冷凝器91中。在該氣氛中含有溶劑氣體,冷凝器91將該氣氛以氣體的狀態回收並進行冷卻,藉此使氣體中所包含之溶劑氣體冷凝來作成液體的回收溶劑131(回收製程)。
第1罐體121及第2罐體122係用於積存回收溶劑131者。第1罐體121積存從冷凝器91連續送過來之回收溶劑131。例如特定量的回收溶劑131在特定的時刻從第1罐體121被送至第2罐體122中。另外,可以從第1罐體121向第2罐體122連續送出回收溶劑131。第2罐體122的回收溶劑131被送向第1蒸餾塔92。
第1蒸餾塔92係用於藉由蒸餾回收溶劑131來去除雜質之第1蒸餾製程者。雜質係在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各自的成份中使用之 各溶劑成份以外者。本實施形態中,該雜質為水。在本實施形態中,該第1蒸餾塔92中未分離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中所包含之溶劑成份,因此藉由該蒸餾而得到之已蒸餾溶劑132為第1溶劑68與第2溶劑69的混合物。因此,已蒸餾溶劑132為二氯甲烷與甲醇的混合物,二氯甲烷與甲醇的質量比率不同於第1溶劑68,並且,亦不同於第2溶劑69。另外,如上所述,當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為還包含1-丁醇之3成份系時,第1蒸餾塔92將1-丁醇與水的混合物和二氯甲烷與甲醇的混合物區分。此時,1-丁醇與水的混合物可以被引導至精製裝置(未圖示)並分離出1-丁醇,已分離的1-丁醇供給至第3罐體123和第4罐體124進行使用。並且,如上所述,當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為還包含1-丁醇和水之4成份系時,可以利用同樣的精製裝置分離1-丁醇與水的混合物,並供給至第3罐體123和第4罐體124進行使用。利用後述的製備運算器112計算1-丁醇和水的供給至第3罐體123和第4罐體124的供給量。
已蒸餾溶劑132劃分為第1~第3已蒸餾溶劑該3種。第1已蒸餾溶劑被送向第1分析單元101,第2已蒸餾溶劑被送向第2蒸餾塔93,第3已蒸餾溶劑被送向第4罐體124。具體而言,首先,從已蒸餾溶劑132中分取第2已蒸餾溶劑,分取第2已蒸餾溶劑後之余量被送至第3罐體123而被積存。積存於第3罐體123中之其中一部份作為第1已蒸餾溶劑而被送向第1分析單元101。分取第1已蒸餾溶劑後之第3罐體123內的余量作為第3已蒸餾溶劑而送向用於製備第1溶劑68之第4罐體124。
第1分析單元101係具有與圖1所示之分析單元10相同的結構,且用於對經由第1蒸餾製程後之回收溶劑亦即已蒸餾溶劑132進行作為所包含之溶劑成份的各化合物的鑑別,並求出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者。當包含雜質時,還進行該雜質的鑑別且求出相對於溶劑成份之質量比率。積存於第3罐體123中之其中一部份作為第1已蒸餾溶劑而送向第1分析單元101,在通過檢測器18(參閱圖1)之後被廢棄。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第1分析單元101可以鑑別出已蒸餾溶劑132由兩種溶劑成份構成,作為第1溶劑成份的第1化合物是二氯甲烷,作為第2溶劑成份的第2化合物是甲醇。並且,計算出二氯甲烷:甲醇的質量比率為838:150。第1分析單元101將該計算結果作為檢測訊號而向製備運算器112輸出,並且將鑑別結果作 為檢測訊號而向第2蒸餾塔93輸出。
製備運算器112依據第1分析單元101的檢測訊號,藉由流量計105計算流量,並依據該計算結果控制經由流量計105從第3已蒸餾溶劑的第3罐體123流向第4罐體124的流量。
第2蒸餾塔93係用於藉由蒸餾第2已蒸餾溶劑來按所包含之每一溶劑成份進行分離之第2蒸餾製程者。第2蒸餾塔93具備記錄部、運算部及蒸餾塔主體(均未圖示),在記錄部中預先記錄有與各化合物的沸點和量相對應之複數個蒸餾條件(蒸餾模式)。考慮應分離之化合物的蒸發潛熱和比熱等而決定蒸餾條件。若輸入來自第1分析單元101的檢測訊號,則運算部依據該檢測訊號對用於按每一溶劑成份進行分離之蒸餾條件進行特定。運算部將蒸餾塔控制為特定的蒸餾條件,蒸餾塔主體對第2已蒸餾溶劑進行蒸餾。但是,當所包含之溶劑成份已知時,亦可以沒有記錄部,只要將蒸餾塔主體控制為與所包含之溶劑成份相對應之蒸餾條件即可。藉由該蒸餾,第2已蒸餾溶劑被分離成所包含之溶劑成份亦即二氯甲烷133和甲醇134。該二氯甲烷133和甲醇134分別以製備第1溶劑68時的成份微調用途進行使用,二氯甲烷133還以製備第2溶劑69時的添加用途進行使用。
萃取器111係用於精製二氯甲烷133者。二氯甲烷133和甲醇134為共沸物質,因此在第2蒸餾塔93中得到之二氯甲烷133中含有甲醇。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甲醇以甲醇的質量相對於二氯甲烷的質量為92:8的比例包含於二氯甲烷中。因此,如本實施形態,二氯甲烷133使用萃取器111進行精製來去除甲醇。萃取器111藉由水相和油相的2相分離來從油相側的二氯甲烷中分離出水相側的甲醇。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己烷作為油相的萃取液。已分離之二氯甲烷被送向第5罐體125而被積存。另外,萃取器111係可以根據化合物的種類等適當設置者。
在第1溶劑68的成份微調及製備第2溶劑69時的添加中所使用之二氯甲烷133使用經由基於萃取器111之萃取製程後之該第5罐體125內者。該第5罐體125內的二氯甲烷133在第1溶劑68的微調中使用時,藉由流量計106控制流量並供給至前述第4罐體124,在製備第2溶劑69時的添加中使用時,藉由流量計108控制流量並與從第1溶劑68中分取之 一部份混合。藉由流量計106、108進行之流量的控制將後述。
另外,第5罐體125內的二氯甲烷133供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的製備,因此盡量準確地掌握好純度為較佳。因此,如本實施形態,將第2分析單元102設置於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並藉由該第2分析單元102求出二氯甲烷的純度為較佳。第2分析單元102具有與圖1所示之分析單元10相同的結構,且將與雜質的質量比率作為二氯甲烷133的純度而計算。第2分析單元102將該計算結果作為檢測訊號而向製備運算器112輸出。製備運算器112依據該檢測訊號,藉由流量計106和流量計108計算各流量,並依據該計算結果分別控制流量計106和流量計108。藉此,控制從二氯甲烷133的第5罐體125流向第4罐體124的流量、及如後述流向從第1溶劑68中分取之一部份中的流量。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計算出二氯甲烷133的純度為99質量%以上。
藉由基於第2蒸餾塔93的蒸餾而得到之甲醇134積存於第6罐體126中,藉由流量計107控制流量並供給至前述第4罐體124。該甲醇134在製備作為基準溶劑之第1溶劑68時以微調用途進行使用,因此盡量準確地掌握好純度為較佳。因此,如本實施形態,將第3分析單元103設置於溶劑回收製備裝置63,並藉由該第3分析單元103求出甲醇的純度為較佳。第3分析單元103具有與圖1所示之分析單元10相同的結構,且將與雜質的質量比率作為甲醇134的純度而計算。第3分析單元103將該計算結果作為檢測訊號而向製備運算器112輸出。製備運算器112依據該檢測訊號,藉由流量計107計算流量,並依據該計算結果控制經由流量計107從甲醇134的第6罐體126流向第4罐體124的流量。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計算出甲醇134的純度為99質量%以上。
如上所述,第3已蒸餾溶劑被送至第4罐體124中,並在該第3已蒸餾溶劑中,以確定之添加量添加二氯甲烷133和甲醇134。另外,當第1溶劑68係二氯甲烷133、甲醇及水的3成份系者時和係二氯甲烷133、甲醇、1-丁醇及水的4成份系者時,1-丁醇和水亦以確定之添加量添加至第3已蒸餾溶劑中。如此,可以得到第1溶劑68(第1溶劑製備製程)。製備運算器112計算並確定第3已蒸餾溶劑的輸送量和二氯甲烷133及甲醇134的各添加量。在製備運算器112中預先記錄有所製備之第1溶劑的二氯甲烷 133與甲醇134的質量比率。如上所述,製備運算器112若分別輸入來自第1~第3分析單元101~103的檢測訊號,則將其與已記錄之前述質量比率進行對比,並計算向第4罐體124輸送之第3已蒸餾溶劑的輸送量及二氯甲烷133和甲醇134的各添加量。另外,亦存在計算出二氯甲烷133和甲醇134的各添加量為零之情況。例如,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溶劑68的已記錄之二氯甲烷:甲醇的質量比率為833:155,且計算出第3已蒸餾溶劑的輸送量為70kg/min,二氯甲烷133的添加量為1.7kg/min,甲醇134的添加量為0.25kg/min。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亦存在除了第3已蒸餾溶劑、二氯甲烷133及甲醇134以外,還將第1罐體121內的回收溶劑131供給至第4罐體124之情況。例如為使第1溶劑68含特定量的水之情況。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將從第1罐體121內的回收溶劑131中分取之一部份供給至第1分析單元101,進行各溶劑成份的鑑別和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的計算。第1分析單元101將該計算結果作為檢測訊號而輸出至製備運算器112,製備運算器112依據該檢測訊號控制流向第4罐體124中的回收溶劑131的流量。
並且,從第4罐體124內的溶劑中分取一部份,該一部份供給至第1分析單元101,進行所包含之二氯甲烷、甲醇、水的質量比率的計算。若從第1分析單元101輸入計算結果的檢測訊號,則製備運算器112進行如下控制:依據該檢測訊號計算為了作成第1溶劑68而進一步加入到第4罐體124內的溶劑中之第3已蒸餾溶劑、二氯甲烷133、甲醇134、回收溶劑131的流量,並將該些送向第4罐體124。如此,第4罐體124內的溶劑藉由反復檢測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而被微調,因此可以得到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恆定之第1溶劑68。亦可以以微調用途向第4罐體124中添加例如購入之新的二氯甲烷、甲醇、丁醇及純水。藉由製備運算器112計算此時的各添加量。
從所得到之第1溶劑68中分取一部份,分取後之剩余部份供給至濃液製備裝置61。並且,以如上所述藉由流量計108控制之流量,從第5罐體125送來二氯甲烷133並添加至從第1溶劑68分取之一部份中,藉此,可以得到第2溶劑69(第2溶劑製備製程)。所得到之第2溶劑69供給至濃液製備裝置61。
藉由以上方法,即使是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與第1溶劑68及第2溶劑69不同之回收溶劑131,新的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亦可以製備成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分別保持恆定。並且,即使將薄膜的製造製程從由僅使用第1溶劑68的濃液製造薄膜之情況改換成由分別使用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之濃液製造薄膜之情況,新的第1溶劑68亦可以製備成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保持恆定。並且,即使回收溶劑131中之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隨時間發生變化,新的第1溶劑68亦可以製備成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保持恆定。
上述例子係回收第1溶劑68和第2溶劑69並將其再次用於供給至流延模81之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中者,但新的第1溶劑68和新的第2溶劑69亦可以用於供給至與流延模81不同之其他流延模之第1濃液66和第2濃液67中。上述例子為用於再利用從溶液製膜製程中回收之回收溶劑者,但本發明中的回收溶劑並不限於來自溶液製膜製程者。例如亦可以係再利用由複數個液體的有機化合物構成之混合物之情況、和再利用液體的有機化合物與水的混合物之情況等。並且,溶劑並不限於用於溶解聚合物之溶劑,亦可以係用於溶解低聚物和單體之溶劑。

Claims (9)

  1. 一種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其具備以下步驟:(A)藉由加熱使作為液體的混合物而回收之回收溶劑升溫而調節為特定溫度,其中前述特定溫度為能夠抑制回收溶劑的氣化之溫度;(B)以維持前述特定溫度之狀態,從前述回收溶劑中採樣特定量,其中前述特定量由進行採樣的採樣部的測量管的容積決定;(C)藉由加熱使在前述B步驟中採樣之樣品氣化;(D)將氣化之前述樣品分離成各溶劑成份,前述樣品被引導至色譜柱並利用載氣在前述色譜柱中通過而被分離,前述色譜柱具備固定相,前述載氣為移動相;(E)分別檢測已分離之前述溶劑成份的量;及(F)依據檢測出之各量,計算前述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其中,在將前述回收溶劑的沸點設為TL℃時,前述特定溫度在(TL-30)℃以上且小於TL℃的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其中,當複數次計算前述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時,反復進行前述A步驟、前述B步驟、前述C步驟、前述D步驟、前述E步驟及前述F步驟該一系列的製程,且每次的前述A步驟中之前述特定溫度相同。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其中,在前述A步驟中,使前述回收溶劑通過恆溫室所具備的引導前述回收溶劑的管,藉此將前述回收溶劑調節為前述特定溫度,前述恆溫室還具備:腔室,收容前述管並將包圍前述管之空間和外部空間隔開;及溫度控制機構,控制前述腔室的內部溫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其中,在前述A步驟中,使前述回收溶劑通過恆溫室所具備的引導前述回收溶劑的管,藉此將前述回收溶劑調節為前述特定溫度,前述恆溫室還具備:腔室,收容前述管並將包圍前述管之空間和外部空間隔開;及溫度控制機構,控制前述腔室的內部溫度。
  6. 一種回收溶劑分析單元,其具備以下:溫度調節機構,藉由加熱將作為液體的混合物而回收之回收溶劑調節為特定溫度,其中前述特定溫度為能夠抑制回收溶劑的氣化之溫度;採樣部,從前述回收溶劑中採樣特定量,前述採樣部一邊將從前述調節機構引導過來之前述回收溶劑的溫度維持為前述特定溫度,一邊進行採樣,其中前述特定量由前述採樣部的測量管的容積決定;氣化機構,藉由加熱使採樣之樣品氣化;色譜柱,內部設有固定相且載氣被引導至前述色譜柱中,氣化之前述樣品被引導至前述固定相中,前述載氣為用於使前述樣品通過前述固定相之移動相;檢測器,分別檢測在前述色譜柱中分離之溶劑成份的量;及比率計算部,依據由前述檢測部檢測出之各量,計算前述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
  7. 一種溶劑回收製備方法,其具備以下步驟:(G)藉由將在溶液製膜中蒸發之溶劑以氣體的狀態回收並冷凝來作成液體的回收溶劑,前述溶液製膜由在溶劑中溶解有聚合物之聚合物溶液製造薄膜,前述溶劑為第1溶劑成份與第2溶劑成份的混合物;(H)藉由蒸餾前述回收溶劑來去除雜質,從而作成前述第1溶劑成份與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混合物亦即已蒸餾溶劑;(I)藉由加熱使將前述已蒸餾溶劑劃分為第1已蒸餾溶劑、第2已蒸餾溶劑及第3已蒸餾溶劑之其中的前述第1已蒸餾溶劑升溫而調節為特定溫度,其中前述特定溫度為能夠抑制前述第1已蒸餾溶劑的氣化之溫度;(J)以維持前述特定溫度之狀態,從前述第1已蒸餾溶劑中採樣特定量,其中前述特定量由進行採樣的採樣部的測量管的容積決定;(K)藉由加熱使在前述J步驟中採樣之樣品氣化;(L)將在前述K步驟中氣化之前述樣品分離成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前述樣品被引導至色譜柱並利用載氣在前述色譜柱中通過而被分離,前述色譜柱具備固定相,前述載氣為移動相;(M)檢測在前述L步驟中分離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各量;(N)依據在前述M步驟中檢測出之各量,計算前述第1溶劑成份與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O)將前述第2已蒸餾溶劑藉由蒸餾來分離成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P)藉由將在前述O步驟中得到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加入到前述第3已蒸餾溶劑中來製備用於供給至之後的前述溶液製膜之第1已製備溶劑,依據在前述N步驟中計算出之前述質量比率,決定加入到前述第3已蒸餾溶劑中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各添加量;及(Q)製備前述第1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高於前述第1已製備溶劑的第2已製備溶劑,前述第2已製備溶劑藉由在從前述第1已製備溶劑中分取之一部份中加入在前述O步驟中得到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而製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溶劑回收製備方法,其中,前述溶液製膜由在前述第1溶劑中溶解有前述聚合物之第1聚合物溶液、和在前述第1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高於前述第1溶劑的前述第2溶劑中溶解有前述聚合物之第2聚合物溶液製造多層結構的前述薄膜。
  9. 一種溶液製膜方法,其具備以下步驟:(R)藉由使聚合物溶液從流延模向移動之流延支撐體連續流出來形成流延膜,前述聚合物溶液係聚合物溶解於溶劑者,前述溶劑為第1溶劑成份與第2溶劑成份的混合物;(S)藉由從前述流延支撐體連續剝下前述流延膜並進行乾燥來作成薄膜;(T)藉由將在前述R步驟和前述S步驟中蒸發之前述溶劑以氣體的狀態回收並冷凝來作成液體的回收溶劑;(H)藉由蒸餾前述回收溶劑來去除雜質,從而作成前述第1溶劑成份與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混合物亦即已蒸餾溶劑;(I)藉由加熱使將前述已蒸餾溶劑劃分為第1已蒸餾溶劑、第2已蒸餾溶劑及第3已蒸餾溶劑之其中的前述第1已蒸餾溶劑升溫而調節為特定溫度,其中前述特定溫度為能夠抑制前述第1已蒸餾溶劑的氣化之溫度;(J)以維持前述特定溫度之狀態,從前述第1已蒸餾溶劑中採樣特定量,其中前述特定量由進行採樣的採樣部的測量管的容積決定;(K)藉由加熱使在前述J步驟中採樣之樣品氣化;(L)將在前述K步驟中氣化之前述樣品分離成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前述樣品被引導至色譜柱並利用載氣在前述色譜柱中通過而被分離,前述色譜柱具備固定相,前述載氣為移動相;(M)檢測在前述L步驟中分離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各量;(N)依據在前述M步驟中檢測出之各量,計算前述第1溶劑成份與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O)將前述第2已蒸餾溶劑藉由蒸餾來分離成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U)藉由將在前述O步驟中得到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加入到前述第3已蒸餾溶劑中來製備第1已製備溶劑,依據在前述N步驟中計算出之前述質量比率,決定加入到前述第3已蒸餾溶劑中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和前述第2溶劑成份的各添加量;(Q)製備前述第1溶劑成份的質量比率高於前述第1已製備溶劑的第2已製備溶劑,前述第2已製備溶劑藉由在從前述第1已製備溶劑中分取之一部份中加入在前述O步驟中得到之前述第1溶劑成份而製備;及(V)製備供給至之後的前述R步驟之第1聚合物溶液和第2聚合物溶液,前述第1聚合物溶液在前述第1已製備溶劑中溶解第1聚合物而製備,前述第2聚合物溶液在前述第2已製備溶劑中溶解第2聚合物而製備,前述第1聚合物溶液和前述第2聚合物溶液從流延模連續流出。
TW104110152A 2014-03-31 2015-03-30 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TWI651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4266 2014-03-31
JP2014074266 2014-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7170A TW201537170A (zh) 2015-10-01
TWI651533B true TWI651533B (zh) 2019-02-21

Family

ID=5416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0152A TWI651533B (zh) 2014-03-31 2015-03-30 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75460B2 (zh)
KR (1) KR20150113856A (zh)
CN (1) CN104950050B (zh)
TW (1) TWI6515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3654A (ja) * 1989-06-30 1991-02-1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プロセス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CN101229449A (zh) * 2007-10-31 2008-07-30 大连理工大学 有机溶剂回收用的多效逆流降膜蒸发***
CN101382526A (zh) * 2007-09-05 2009-03-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直热式快速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柱
CN103266015A (zh) * 2013-04-27 2013-08-2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天然花香精油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3465125U (zh) * 2013-07-29 2014-03-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有机氚的氧化取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8969A (ja) * 1995-08-03 1997-02-10 Asahi Chem Ind Co Ltd ポリマー溶液から溶媒を回収する方法
WO2004009653A1 (ja) * 2002-07-24 2004-01-2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連続式樹脂回収装置および回収方法
JP4208517B2 (ja) * 2002-08-07 2009-01-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溶液濃縮方法及び装置
JP4022450B2 (ja) * 2002-08-07 2007-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マー溶液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4390247B2 (ja) * 2003-04-25 2009-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4547141B2 (ja) * 2003-10-29 2010-09-22 株式会社創造化学研究所 液状の媒体の回収装置
JP4515297B2 (ja) * 2004-08-12 2010-07-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JP5064690B2 (ja) * 2006-01-27 2012-10-3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フェノール含有水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設備
JP5339679B2 (ja) * 2006-09-28 2013-11-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高融点化合物の除去方法及び設備、溶媒回収方法及び設備、溶液製膜方法及び設備
JP2008162278A (ja) * 2006-12-06 2008-07-17 Fujifilm Corp 溶剤回収設備の添加剤除去方法及び、添加剤除去装置
JP2008265293A (ja) * 2007-03-29 2008-11-06 Fujifilm Corp フィルム乾燥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JP2009072698A (ja) * 2007-09-20 2009-04-09 Toyo Ink Mfg Co Ltd 有機溶剤の回収方法および回収溶剤の再利用方法
CN101781403B (zh) * 2008-12-25 2013-07-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溶液制膜方法及溶液制膜设备
CN101544775A (zh) * 2009-04-10 2009-09-30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 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的溶剂低温回收风循环工艺及***
JP5404497B2 (ja) * 2010-03-30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溶液製膜方法
CN103313962B (zh) * 2010-12-06 2014-12-24 巴斯夫欧洲公司 制备芳胺的方法
JP5329590B2 (ja) * 2011-03-22 2013-10-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流延膜の形成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溶液製膜方法
KR101945536B1 (ko) * 2011-03-29 2019-02-0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용액 제막 방법
JP5982977B2 (ja) * 2012-04-13 2016-08-3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溶媒回収方法及び塗工乾燥設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33654A (ja) * 1989-06-30 1991-02-13 Yokogawa Electric Corp プロセスガスクロマトグラフ
CN101382526A (zh) * 2007-09-05 2009-03-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直热式快速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柱
CN101229449A (zh) * 2007-10-31 2008-07-30 大连理工大学 有机溶剂回收用的多效逆流降膜蒸发***
CN103266015A (zh) * 2013-04-27 2013-08-2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天然花香精油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3465125U (zh) * 2013-07-29 2014-03-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一种有机氚的氧化取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0050B (zh) 2018-12-07
CN104950050A (zh) 2015-09-30
JP6175460B2 (ja) 2017-08-02
KR20150113856A (ko) 2015-10-08
TW201537170A (zh) 2015-10-01
JP2015200637A (ja) 2015-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99954A1 (en)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US20090108487A1 (en) Producing method of polymer film
JPH01237434A (ja) 圧縮ガスから痕跡量の凝縮性ガスを検出する方法
JP2007118580A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20090126601A1 (en) Polymer film and produc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mer film
TWI651533B (zh) 回收溶劑分析方法及單元、溶劑回收製備方法、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Chen et al. Mass transport study of PVA membranes for the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water/ethanol mixtures
JP4562562B2 (ja) テンター装置、乾燥方法、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Kravanja et al.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water and propylene glycol in supercritical CO2 from pendant drop tensiometry
JP4880363B2 (ja) 防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製造装置及び方法
JP4652895B2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装置及び溶剤組成調整装置
US20060197255A1 (en) Dope estimation method and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JP4562561B2 (ja) 溶液製膜設備及び濾過装置のフィルタ交換方法
CN101267929A (zh) 溶液流延方法
US8357321B2 (en) Producing method of polymer film
JP2007260570A (ja) 塗布膜の乾燥方法及び平版印刷版の製造方法
EP1666877B1 (en) Vacuum solvent evaporator
KR101050414B1 (ko) 셀룰로오스 필름의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TWI568657B (zh) 環狀帶移動方向控制裝置及方法、流延設備及溶液製膜法
JP7312603B2 (ja) 塗布膜形成方法及び塗布膜形成装置
EP3377880B1 (en) Apparatus for vapour-liquid-equilibrium (vle) data measurement
TW201412489A (zh) 溶液製膜方法
TW201536509A (zh) 溶液製膜方法及設備
Li et al.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for solubility of 3-nitro-o-toluic acid in nine organic solvents from T=(283.15 to 318.15) K and apparent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solutions
JP2008173589A (ja) 塗布膜の形成方法及び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