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30882B - Zipper slid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slid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30882B
TWI630882B TW106128725A TW106128725A TWI630882B TW I630882 B TWI630882 B TW I630882B TW 106128725 A TW106128725 A TW 106128725A TW 106128725 A TW106128725 A TW 106128725A TW I630882 B TWI630882 B TW I6308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closing member
engaged
portions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36507A (zh
Inventor
賴俊俊
本田真也
Original Assignee
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Ykk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0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088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36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650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26Slider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滑件(1、1a)具有滑件主體(10、10a)、及將滑件主體(10、10a)之拉片插通間隙(19)封閉之封閉構件(40、40a)。於上翼板(11)及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配置用以使封閉構件(40、40a)卡合之第1被卡合部(20)及第2被卡合部(30、30a),於該等第1被卡合部(20)及第2被卡合部(30、30a)之至少一者配置將封閉構件(40、40a)卡止之卡止限制部(33)。第1被卡合部(20)具有沿著滑件長度方向配置且剖面呈T字狀之構件保持部(21),該構件保持部(21)之伸出片部(23)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後端位置(L2)更靠前方。藉此,可穩定地確保上翼板(11)之強度。又,可使成形滑件主體(10、10a)之模具之構造簡化。進而,可容易將拉片(50)或封閉構件(40、40a)安裝於滑件主體(10、10a)。

Description

拉鏈用滑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拉鏈之滑件。
用於拉鏈之滑件一般而言具有滑件主體、及於滑動操作滑件主體時用手指捏住之拉片。滑件主體通常係上翼板與下翼板藉由連結柱連結而形成。於滑件主體中之上翼板與下翼板之間形成引導左右之鏈齒排之大致Y字狀之鏈齒引導路徑。又,於上翼板之上表面一體地形成用以安裝拉片之拉片安裝部。 拉片安裝部多數情況下呈懸臂狀形成於上翼板之上表面。於此情形時,拉片安裝部具有:固定端部,其固定於上翼板;自由端部,其配置於與固定端部相反之側;及安裝本體部,其自固定端部形成至自由端部。又,於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之間,形成有於將拉片安裝於滑件主體時能夠供拉片之安裝軸部插通之拉片插通間隙。 作為如上所述之於設置有拉片插通間隙之滑件主體安裝拉片而形成之滑件,已知有如下者:於將拉片安裝於滑件主體之拉片安裝部之後,於滑件主體中之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之間安裝封閉構件而利用封閉構件將拉片插通間隙封閉。 此種使用封閉構件之滑件例如揭示於國際公開第2014/073111號(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051538號(專利文獻2)、及中國實用新型公告第203087779號說明書(專利文獻3)等。 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滑件60如圖16所示般具有:滑件主體61;拉片63,其安裝於滑件主體61之拉片安裝部62;及封閉構件64,其將滑件主體61中之拉片安裝部62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65之間之間隙封閉。於此情形時,於滑件主體61中之上翼板65之後端部,形成有用以將封閉構件64嵌入並安裝之凹槽狀之構件嵌入部66。又,於拉片安裝部62之自由端部,配置有為了使封閉構件64卡合而形成為凹狀之左右之被卡合部67。藉由將該等構件嵌入部66與左右之被卡合部67設置於滑件主體61,可將封閉構件64穩定地安裝於上翼板65之特定之位置。 又,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滑件70如圖17所示般具有:滑件主體71;拉片73,其安裝於滑件主體71之拉片安裝部72;及封閉構件74,其將滑件主體71中之拉片安裝部72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75之間之間隙封閉。於此情形時,於滑件主體71中之上翼板75之後端部,形成有載置封閉構件74之載置部76、及供封閉構件74之一部分***之***開口部77。又,於拉片安裝部72之自由端部設置有使封閉構件74卡合之被卡合部78。 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滑件80如圖18及圖19所示般具有:滑件主體81;拉片83,其安裝於滑件主體81之拉片安裝部82;及封閉構件84,其將滑件主體81中之拉片安裝部82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85之間之間隙封閉。於此情形時,於上翼板85之後端部設置有使封閉構件84之下端部卡合之第1被卡合部86。又,於拉片安裝部82之自由端部設置有使封閉構件84之上端部卡合之第2被卡合部87。藉此,可將封閉構件84安裝於滑件主體8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073111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6/051538號 專利文獻3:中國實用新型公告第203087779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專利文獻1或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滑件60、70中,必須於滑件主體61、71中之上翼板65、75之後端部形成用以安裝封閉構件64、74之凹槽狀之構件嵌入部66或***開口部77。於此種構件嵌入部66或***開口部77設置於上翼板65、75之滑件主體61、71中,有時會為了適當地確保上翼板65、75之強度而限制滑件主體61、71之材質,其結果,存在妨礙成本削減之情況。 又,於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之情形時,用於滑件主體61、71之成形之模具之構造變得複雜。例如,於利用模具成形具有懸臂狀之拉片安裝部之滑件主體之情形時,存在使用於滑件寬度方向進行開模之模具之情況。然而,於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之滑件主體61、71之成形中使用於滑件寬度方向進行開模之模具之情形時,必須使用於滑件長度方向移動之複數個滑件心。認為其結果會導致模具所需之費用增大或模具之壽命縮短。 於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滑件主體81之情形時,於上翼板85之後端部及拉片安裝部82之自由端部設置有用以使封閉構件84卡合之第1被卡合部86及第2被卡合部87。又,封閉構件84***至滑件主體81中之拉片安裝部82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85之間,因此,一般而言係以較小之尺寸形成。並且,專利文獻3之封閉構件84形成為滑件長度方向之尺寸亦較小之較薄之形狀。 如此般較小且較薄之封閉構件84於安裝於滑件主體81時不易抓持。又,於使封閉構件84卡合於滑件主體81之情形時,必須如圖19所示般將封閉構件84以沿著滑件高度方向之特定之姿勢保持並朝向滑件主體81筆直地***。因此,封閉構件84之安裝作業容易變得細緻且繁雜。因此,於專利文獻3之滑件80中,於組裝作業性方面存在改善之餘地。 進而,由於專利文獻3之封閉構件84較小且較薄,故而於封閉構件84之卡合於滑件主體81之部分容易產生彈性變形。例如,於藉由捏住並拉拽拉片83而使所組裝之專利文獻3之滑件80向鏈齒排之分離方向(後方)滑動之情形時,有向後方被拉拽之拉片83之安裝軸部抵接於封閉構件84,而封閉構件84由拉片83之安裝軸部向後方推壓之情況。此時,考慮封閉構件84因進行彈性變形而變得容易自滑件主體81之第1被卡合部86及第2被卡合部87偏離而脫落。 又,於專利文獻3之滑件80中,於滑件主體81之拉片安裝部82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85之間形成之拉片插通間隙容易變窄。因此,有能夠安裝於滑件主體81之拉片之種類受到限定之情況。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先前之課題而完成者,具體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用滑件,該拉鏈用滑件之滑件主體具備能夠使用於其成形之模具之構造簡化之形狀,並且能夠將封閉構件容易地安裝於滑件主體,進而,即便拉片被拉拽,亦可穩定地維持封閉構件相對於滑件主體之卡合狀態。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而提供之拉鏈用滑件之最主要之特徵在於具有:滑件主體,其係上翼板及下翼板藉由前方連結柱而連結,且安裝拉片之拉片安裝部呈懸臂狀配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上表面;及封閉構件,其卡合於上述滑件主體而將設置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與上述上翼板之間之拉片插通間隙封閉;且於上述上翼板配置使上述封閉構件卡合之第1被卡合部,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之上述自由端部配置使上述封閉構件卡合之第2被卡合部,於上述第1被卡合部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至少一者配置卡止上述封閉構件而限制上述封閉構件向後方移動之卡止限制部,且上述封閉構件具有分別卡合於上述第1被卡合部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之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以及被上述卡止限制部卡止之卡止爪部;且上述第1被卡合部具有沿著滑件長度方向配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上表面之構件保持部,上述構件保持部具有自上述上翼板立起之保持柱部、及自上述保持柱部之上端部於滑件寬度方向伸出之左右之伸出片部,左右之上述伸出片部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上述拉片安裝部之上述自由端部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更靠前方,上述封閉構件具有作為上述第1卡合部之***至上述構件保持部之左右之上述伸出片部與上述上翼板之間之左右之***部。 尤其是,較佳為於滑件長度方向上,上述構件保持部之前端位置配置於較上述拉片安裝部之上述自由端部之前端位置更靠前方,且左右之上述伸出片部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上述自由端部之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中間位置更靠前方。 於本發明之滑件中,較佳為上述第1被卡合部具有:構件抵接部,其係使滑件寬度方向之尺寸較上述保持柱部更大地形成於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前端部;及構件引導部,其自上述構件保持部朝向後方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呈突條狀延出;且上述封閉構件具有收容凹槽部,該收容凹槽部自左右之上述***部間之間隙朝向後方連續地形成,且收容上述第1被卡合部之上述構件引導部。 於此情形時,較佳為上述構件引導部形成為使自上述上翼板起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尺寸較上述構件保持部更小。又,較佳為於滑件長度方向上,上述構件引導部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與上述拉片安裝部之上述自由端部之後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較上述後端位置更靠後方。 於本發明中,較佳為上述卡止限制部以左右一對設置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之上述第2被卡合部,上述封閉構件具有:基底部,其載置於上述上翼板;左右一對縱壁部,其豎立設置於上述基底部;及中央基台部,其豎立設置於上述基底部並且配置於左右之上述縱壁部間;且上述卡止爪部作為上述第2卡合部於左右之上述縱壁部之上端部自上述縱壁部之內壁面朝向滑件寬度方向之內側突出地配置。 於此情形時,較佳為上述拉片安裝部之上述第2被卡合部具有:間隔部,其沿著滑件長度方向配置於上述自由端部之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及左右之前側鼓出部,其等配置於上述間隔部之前端部並且自上述間隔部於滑件寬度方向鼓出;且於上述間隔部之後端部配置左右之上述卡止限制部,於上述前側鼓出部與上述卡止限制部之間設置收容上述封閉構件之上述卡止爪部之左右之收容凹部。 又,較佳為上述封閉構件具有:左右之傾斜壁部,其等自左右之上述縱壁部向前方延出,且滑件高度方向之尺寸朝向前方漸減;及中央突出部,其自上述中央基台部向前方突出;且凹設於上述基底部之下端部之收容凹槽部與設置於左右之上述***部間之間隙於前後方向連續地配置,左右之上述傾斜壁部之內壁面自左右之上述縱壁部之內壁面連續地形成,且上述中央突出部具有與上述構件保持部之上表面接觸之平坦之下表面、及朝向前方向下傾斜之傾斜上表面。 於此情形時,較佳為於上述封閉構件之側視下,上述中央突出部較左右之上述傾斜壁部更朝上方突出。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滑件具有:滑件主體,其具備呈懸臂狀配置於上翼板之拉片安裝部;封閉構件,其卡合於滑件主體而將設置於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之間之拉片插通間隙封閉;及拉片,其安裝並支持於拉片安裝部。 於此情形時,滑件主體具有:上翼板;下翼板,其與上翼板大致平行地配置;前方連結柱,其將上翼板之前端部及下翼板之前端部間連結;及拉片安裝部,其一端部連結於上翼板之上表面並且另一端部遠離上翼板而作為自由端部配置;且該滑件主體藉由成形而整體一體地形成。 又,於滑件主體之上翼板,配置使封閉構件卡合之第1被卡合部,並且於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配置使封閉構件卡合之第2被卡合部。於該等第1被卡合部及第2被卡合部之至少一者配置卡止爪部,該卡止爪部將封閉構件卡止而限制封閉構件向後方移動。 設置於上翼板之第1被卡合部具有沿著滑件長度方向豎立設置於上翼板並且與滑件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呈T字狀之構件保持部。該構件保持部具有自上翼板立起之保持柱部、及自保持柱部之上端部於滑件寬度方向伸出之左右之伸出片部。進而,左右之伸出片部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更靠前方。 本發明之封閉構件具有:第1卡合部,其卡合於上翼板之第1被卡合部;第2卡合部,其卡合於配置於拉片安裝部之第2被卡合部;及卡止爪部,其卡止於卡止保持部。又,該封閉構件之第1卡合部具有***至構件保持部中之左右之伸出片部與上翼板之間之左右之***部。 若為此種本發明之滑件,則於滑件主體之上翼板未形成例如如上述專利文獻1之凹槽狀之構件嵌入部66(參照圖16)或如專利文獻2之***開口部77(參照圖17),因此,容易穩定地確保上翼板之強度。又,能夠將配置於滑件主體之上翼板之第1被卡合部及配置於自由端部之第2被卡合部形成為能夠使用於滑件寬度方向進行開模之模具而成形之形狀(相對於該模具之非底切之形狀)。因此,例如,相較於成形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之滑件主體61、71之情形,可使模具之構造簡化,因此,可期待削減模具所需之費用或延長模具之壽命。 進而,根據本發明之滑件,第1被卡合部之左右之伸出片部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更靠前方。藉此,容易確保形成於滑件主體之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與上翼板之間之拉片插通間隙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尺寸(高度尺寸)更大,因此,於將拉片或封閉構件安裝於滑件主體時,可容易將拉片之安裝軸部或封閉構件***至上翼板與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間。因此,可謀求滑件之組裝作業性之提昇。又,相較於例如拉片插通間隙較窄之上述專利文獻3之滑件主體81,可增加能夠安裝之拉片之種類。 尤其是,於此情形時,於滑件長度方向上,構件保持部之前端位置配置於較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前端位置更靠前方。藉此,可利用構件保持部更穩定地保持封閉構件,從而穩定地維持封閉構件卡合於滑件主體之狀態。又,於滑件長度方向上,左右之伸出片部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自由端部之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中間位置更靠前方。藉此,容易確保拉片插通間隙之高度尺寸更大,從而可將拉片之安裝軸部及封閉構件更容易地***至上翼板與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間。 於本發明之滑件中,配置於上翼板之第1被卡合部具有:構件抵接部,其使封閉構件之左右之***部抵接;及構件引導部,其呈突條狀配置於上翼板並且自構件保持部朝向後方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延出。於此情形時,構件抵接部使滑件寬度方向之尺寸較保持柱部更大地形成於第1被卡合部之前端部。又,封閉構件具有自形成於左右之***部間之間隙連續地形成之收容凹槽部,能夠於該收容凹槽部收容第1被卡合部之構件引導部。 藉由如上述般形成上翼板之第1被卡合部及封閉構件,於將封閉構件安裝於滑件主體時,可沿著第1被卡合部之構件引導部引導封閉構件,而使封閉構件卡合於第1被卡合部。因此,可進一步提高滑件之組裝作業性。又,藉由於第1被卡合部設置上述構件抵接部,可使封閉構件穩定地卡合於滑件主體之特定位置,並且可使封閉構件之卡合狀態更穩定。 於此情形時,第1被卡合部之構件引導部之自上翼板起之滑件高度方向之尺寸設定為較該第1被卡合部之構件保持部之自上翼板起之滑件高度方向之尺寸更小。藉此,可穩定地進行利用構件引導部進行之封閉構件之引導。又,即便於上翼板之上表面突出設置構件引導部,亦容易適當地確保拉片插通間隙之高度尺寸。因此,可抑制因構件引導部之形成導致將拉片之安裝軸部或封閉構件***時之***容易性降低。 又,於滑件長度方向上,第1被卡合部中之構件引導部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與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後端位置相同之位置、或較該自由端部之後端位置更靠後方。藉此,於將封閉構件安裝於滑件主體時,可自更後方側之位置引導封閉構件,因此,能夠更順利地安裝封閉構件。又,較佳為,若構件引導部與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後端位置相同,則可防止因構件引導部之形成導致滑件之表觀(外觀品質)或肌膚觸感降低。 進而,於本發明之滑件中,將封閉構件卡止之卡止限制部以左右一對設置於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第2被卡合部。又,封閉構件具有:基底部,其載置於上翼板;左右一對縱壁部,其等豎立設置於基底部;中央基台部,其豎立設置於基底部並且配置於左右之縱壁部間;及左右之卡止爪部,其等作為第2卡合部配置於左右之縱壁部之上端部。左右之卡止爪部自左右之縱壁部之內壁面朝向滑件寬度方向之內側突出配置。 具備此種構造之封閉構件可形成為能夠使用於滑件長度方向進行開模之模具而成形之形狀(相對於該模具之非底切之形狀)。又,此種封閉構件具有容易用手指等抓持之形狀,因此,可順利地***至滑件主體之上翼板與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間,又,可牢固地卡合並安裝於滑件主體。進而,藉此,於例如拉拽拉片而使本發明之滑件向鏈齒排之分離方向(後方)滑動之情形時,即便拉片之安裝軸部抵接於封閉構件而封閉構件向後方被推壓,亦可穩定地維持封閉構件相對於滑件主體之卡合狀態。 於此情形時,配置於拉片安裝部之第2被卡合部具有:間隔部,其沿著滑件長度方向配置於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中之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左右之前側鼓出部,其配置於該間隔部之前端部並且自間隔部於滑件寬度方向鼓出;及左右之卡止限制部,其等配置於間隔部之後端部。又,於第2被卡合部中之前側鼓出部與後端側之卡止爪部之間,設置有收容封閉構件之卡止爪部之左右之收容凹部。藉此,於將封閉構件***並安裝於滑件主體之上翼板與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間時,可將封閉構件更牢固地安裝於特定之位置。又,藉此,可更有效地防止封閉構件自滑件主體偏離而脫落。 又,本發明之封閉構件具有:左右之傾斜壁部,其等自左右之縱壁部向前方延出且滑件高度方向之尺寸向前方漸減;及中央突出部,其自中央基台部向前方突出。進而,凹設於封閉構件之基底部之下端部之收容凹槽部與設置於左右之***部間之間隙於前後方向相互連續地配置。於此情形時,封閉構件中之左右之傾斜壁部之內壁面自左右之縱壁部之內壁面連續地形成。又,封閉構件中之中央突出部具有與構件保持部之上表面接觸之平坦之下表面、及朝向前方向下傾斜之傾斜上表面。 此種封閉構件成為用手指等更容易抓持之形狀,因此,可將封閉構件順利地安裝於滑件主體,並且牢固而穩定地使之卡合。又,於例如拉拽拉片而使本發明之滑件向鏈齒排之分離方向(後方)滑動之情形時,即便拉片之安裝軸部抵接於封閉構件,亦可藉由封閉構件之左右之傾斜壁部或中央突出部之傾斜上表面而使該拉片之安裝軸部容易地向上方移動。藉此,封閉構件變得不易由拉片之安裝軸部向後方推壓,可進而有效地防止封閉構件自滑件主體偏離而脫落。 尤其是,於此情形時,於封閉構件之側視下,封閉構件之中央突出部較封閉構件中之左右之傾斜壁部更向上方突出地設置。藉此,於拉片之安裝軸部向後方移動而抵接於封閉構件時,可使該拉片之安裝軸部朝向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有效地向上方移動。其結果,可利用滑件主體之拉片安裝部(尤其是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支持拉片之安裝軸部,因此,可使得封閉構件更不易由拉片之安裝軸部推壓。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且發揮同樣之作用效果,便能夠進行多種變更。 例如,於以下之實施形態中說明之滑件係如具備複數個拉鏈鏈齒呈環扣狀連續之鏈齒排之拉鏈所使用的將凸緣部僅配置於上翼板之類型的滑件。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同樣地應用於如合成樹脂製之複數個獨立之拉鏈鏈齒藉由射出成形而安裝於拉鏈鏈布之拉鏈所使用的將凸緣部配置於上翼板與下翼板之兩者的滑件等。又,本發明之滑件不僅可用於具有合成樹脂製之拉鏈鏈齒之拉鏈,亦可應用於具有金屬製之拉鏈鏈齒之拉鏈。 此處,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立體圖。圖2~圖4係表示滑件之側視圖及剖視圖。再者,於圖3及圖4之剖視圖中,為了容易理解地表示滑件主體及封閉構件之形狀,而省略拉片之圖示。 圖5係滑件之分解立體圖。圖6~圖8係模式性地表示滑件之滑件主體之模式圖,圖9~圖13係模式性地表示滑件之封閉構件之模式圖。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將滑件滑動方向規定為前後方向,尤其是,將滑件為了使拉鏈之鏈齒排嚙合而移動之方向設為前方,將為了使鏈齒排分離而移動之方向設為後方。又,將滑件之高度方向規定為上下方向,尤其是,將相對於滑件主體安裝拉片之側之方向設為上方,將其相反側之方向設為下方。進而,將滑件之寬度方向規定為左右方向。 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1具備:滑件主體10;封閉構件40,其將形成於滑件主體10之下述拉片插通間隙19封閉;及拉片50,其安裝並支持於滑件主體10之下述拉片安裝部15。 於此情形時,拉片50具有能夠用手指捏住之平板狀之拉片本體部51、及一體地配置於該拉片本體部51之一端部之環狀之安裝軸部52,且於安裝軸部52之內側,形成有供滑件主體10之拉片安裝部15插通之圓形之開口窗部53。 再者,於本發明中,拉片並無特別限定,只要係能夠安裝於滑件主體10之拉片安裝部15且拉片之安裝軸部能夠通過滑件主體10之拉片插通間隙19之拉片,則可用於本發明之滑件。 於本實施形態中,滑件主體10及拉片50係藉由對鋁合金、鋅合金等金屬材料進行壓鑄成形而形成。於此情形時,滑件主體10之壓鑄成形係使用於滑件寬度方向進行開模並且具備用以形成下述鏈齒引導路徑之滑件心之模具進行,且滑件主體10之整體一體地成形。 又,封閉構件40係藉由對聚縮醛、聚醯胺、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熱塑性樹脂材料進行射出成形而形成。於此情形時,封閉構件40之射出成形僅使用於滑件長度方向進行開模之模具進行。再者,於本發明中,滑件主體10、封閉構件40、以及拉片50之材質及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視需要任意變更。 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主體10具有:上翼板11;下翼板12,其與上翼板11大致平行地配置;前方連結柱13,其將上翼板11之前端部(導入口側端部)與下翼板12之前端部(導入口側端部)連結;左右之凸緣部14,其等自上翼板11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下方延出;拉片安裝部15,其豎立設置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並且呈懸臂狀配置;鎖孔形成部16,其自拉片安裝部15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第1被卡合部20,其設置於上翼板11之後端部上表面並且使封閉構件40卡合;及第2被卡合部30,其設置於拉片安裝部15之下述自由端部15b並且使封閉構件40卡合。 於滑件主體10之前端部中之前方連結柱13之左右兩側形成左右之導入口。於滑件主體10之後端部形成嚙合口。滑件主體10中之左右之導入口與嚙合口藉由形成於上翼板11與下翼板12之間之Y字狀之鏈齒引導路徑而相互連通。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主體10中,下翼板12、前方連結柱13、左右之凸緣部14係與自先前以來相對於環扣狀之鏈齒排使用之通常之滑件主體之情形實質上同樣地形成。因此,將關於該等部位之詳細之說明省略。 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11具有具備特定之大小以上之滑件高度方向之尺寸(以下簡寫為高度尺寸)之薄板形狀。於該上翼板11,未設置例如如專利文獻1之自上翼板之上表面向下方凹陷而形成之被卡合部、或如專利文獻2之以被切開之方式形成於上翼板之***開口部。又,上翼板11之上表面除配置有拉片安裝部15、鎖孔形成部16、及第1被卡合部20之部分以外,形成為平滑之平面或略微彎曲之彎曲面。 於該上翼板11之後端部,使封閉構件40之下端部卡合之第1被卡合部20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第1被卡合部20具有以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左右對稱之形狀。又,第1被卡合部20形成為,第1被卡合部20之滑件寬度方向上之尺寸(以下簡寫為寬度尺寸)之最大值例如如圖7所示般較拉片安裝部15之固定端部15a之寬度尺寸之最大值更小,進而較前方連結柱13中之寬度尺寸之最大值更小。 本實施形態之第1被卡合部20具有:構件保持部21,其沿著滑件長度方向配置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並且保持封閉構件40;構件抵接部24,其配置於第1被卡合部20之前端部並且使封閉構件40之前端部抵接;及構件引導部25,其自構件保持部21朝向後方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延出。 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保持部21具有:保持柱部22,其自上翼板11朝向上方筆直地立起;及左右之伸出片部23,其等自保持柱部22之上端部於滑件寬度方向伸出;且構件保持部21之與滑件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呈T字狀。於此情形時,構件保持部21之與滑件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遍及構件保持部21之滑件長度方向之整體而具有固定之形狀。 於該保持柱部22之左右兩側,形成夾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與伸出片部23之下表面之間之左右之收容空間部。於第1被卡合部20中之該等左右之收容空間部收容並保持封閉構件40之下述左右之***部42。 於本實施形態之構件保持部21中,於滑件主體10之側視(圖6)下,構件保持部21之前端位置在滑件長度方向上配置於較拉片安裝部15之下述自由端部15b之前端(尤其是,自由端部15b之第2被卡合部30之前端)之位置L1更靠前方。又,構件保持部21之後端位置(尤其是,構件保持部21中之左右之伸出片部23之後端位置)在滑件長度方向上配置於較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後端之位置L2更靠前方,較佳為配置於較自由端部15b中之前端位置L1與後端位置L2之中間之位置L3更靠前方。 藉由將構件保持部21之前端位置如上述般配置,於將封閉構件40自滑件主體10之後側***至形成於上翼板11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間之拉片插通間隙19而使之卡合於滑件主體10時,可利用構件保持部21牢固地保持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因此,可防止以左右之***部42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抬升之方式使封閉構件40之姿勢傾斜,從而可將封閉構件40以特定之姿勢穩定地安裝於滑件主體10。進而,可穩定地維持封閉構件40卡合於滑件主體10之狀態。 又,藉由將構件保持部21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上述中間位置L3更靠前方,可使第1被卡合部20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間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間隔因構件保持部21而受到限制的區域變小。因此,相較於例如構件保持部21連續形成至上翼板11之嚙合口側端緣之情形,可於滑件長度方向之更寬之範圍內較大地確保供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或封閉構件40***之拉片插通間隙19之高度尺寸。其結果,可將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或封閉構件40容易又順利地***至上翼板11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間。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構件保持部21中,保持柱部22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與封閉構件40之***部42之高度尺寸對應地設定。具體而言,保持柱部22之上述高度尺寸設定為較封閉構件40之***部42之高度尺寸更大。又,如圖7所示,保持柱部22之滑件寬度方向上之尺寸(寬度尺寸)較拉片安裝部15之寬度尺寸更小。又,保持柱部22之寬度尺寸設定為與配置於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第2被卡合部30之下述間隔部31之寬度尺寸相同之大小或略小於間隔部31之寬度尺寸。 該構件保持部21中之左右之各伸出片部23係將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至伸出片部23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設為與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至保持柱部22之上端之高度尺寸相同之大小而形成。又,各伸出片部23係形成為該伸出片部23之上表面與下表面之間之高度尺寸小於保持柱部22中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進而,自左側之伸出片部23之左側端緣至右側之伸出片部23之右側端緣之寬度尺寸較拉片安裝部15之寬度尺寸更小。又,自左側之伸出片部23之左側端緣至右側之伸出片部23之右側端緣之寬度尺寸設定為較保持柱部22之寬度尺寸大。於此情形時,左右之各個伸出片部23之寬度尺寸設定為與保持柱部22之寬度尺寸相同之大小或略大於保持柱部22之寬度尺寸。此處,例如,所謂左側之伸出片部23之寬度尺寸係指自左側之伸出片部23之左側端緣至左側之伸出片部23與保持柱部22之交界位置之滑件寬度方向上之尺寸。 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抵接部24於第1被卡合部20之前端部連結於構件保持部21之前端而形成。該構件抵接部24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立起而配置。又,構件抵接部24中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設定為與構件保持部21之保持柱部22中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及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至左右之伸出片部23之上表面之高度尺寸相同之大小。 構件抵接部24之寬度尺寸設定為較構件保持部21之保持柱部22之寬度尺寸更大,較佳為設定為與構件保持部21中之自左側之伸出片部23之側端緣至右側之伸出片部23之側端緣之寬度尺寸相同之大小。 進而,本實施形態之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於滑件主體10之側視(圖6)下,形成為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朝向後方向上傾斜之傾斜面。又,如圖2所示,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之相對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傾斜角度設定為較封閉構件40之下述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之相對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傾斜角度更大。 藉由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如上述般傾斜地形成,例如,於拉拽滑件1之拉片50而使滑件1向後方(鏈齒排之分離方向)滑動時,可使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如圖2中假想線(二點鏈線)所示般沿著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向上方移動,從而可容易將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引導至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藉此,卡合於滑件主體10之封閉構件40不易由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向後方推壓,其結果,可使封閉構件40自滑件主體10偏離而脫落之故障不易產生。 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引導部25作為呈突條狀突出設置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且自構件保持部21朝向後方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呈直線狀筆直地延伸之襯墊部而形成。該構件引導部25未設置如構件保持部21之左右之伸出片部23,且自構件保持部21之保持柱部22向後方連續地形成。構件引導部25之寬度尺寸設定為與構件保持部21之保持柱部22之寬度尺寸相同之大小。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之構件引導部25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至特定之高度位置具有固定之寬度尺寸而形成,又,構件引導部25中之較特定之高度位置更靠上之部分係使寬度尺寸漸減而形成。 本實施形態之構件引導部25之上端位置如圖6所示般相對於構件保持部21之上端位置較低地配置。於此情形時,構件引導部25中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設定為較構件保持部21中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更小。若進而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構件引導部25中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設定為構件保持部21中之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起之高度尺寸之20%以上且80%以下,較佳為設定為40%以上且60%以下。 藉由構件引導部25之上述高度尺寸為構件保持部21之上述高度尺寸之20%以上,於將封閉構件40自滑件主體10之後側***至拉片插通間隙19時,構件引導部25容易進入至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間,從而可藉由構件引導部25而順利地引導封閉構件40。又,藉由構件引導部25之上述高度尺寸為構件保持部21之上述高度尺寸之80%以下,可確保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與構件引導部25之間之間隔較寬,從而可使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或封閉構件40容易***至第1被卡合部20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間。 又,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滑件主體10之側視(圖6)下,構件引導部25之後端位置在滑件長度方向上配置於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後端位置L2相同之位置。藉此,於將封閉構件40安裝於滑件主體10時,可自更後方側之位置順利地引導封閉構件40。又,例如,如圖1所示,可使構件引導部25之後端面之位置、封閉構件40之後端面之位置、及拉片安裝部15之後端面之位置於大致相同之平面上對齊,因此,可抑制因構件引導部25之形成導致滑件1之表觀(外觀品質)或肌膚觸感降低。 再者,於另一實施形態中,於滑件主體10之側視下,構件引導部25之後端位置亦可在滑件長度方向上形成於較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後端位置L2更靠後端側。於此情形時,可使封閉構件40容易向構件引導部25***。 滑件主體10之拉片安裝部15具有:固定端部15a,其配置於拉片安裝部15之前端部,且固定於上翼板11;安裝本體部15c,其一面自固定端部15a呈大致C字狀彎曲,一面向後方延伸,且插通於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之開口窗部53;及自由端部15b,其自安裝本體部15c之後端部朝向上翼板11向下方彎曲而形成,並且遠離上翼板11而配置。 拉片安裝部15之固定端部15a自上翼板11之上表面立起而形成,換言之,與上翼板11之上表面連結而形成。該固定端部15a之寬度尺寸設定為較前方連結柱13之寬度尺寸更大。拉片安裝部15之安裝本體部15c自固定端部15a連續地形成,並且朝向後方延伸。本實施形態之安裝本體部15c使其寬度尺寸朝向後方略微漸減而形成。 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自安裝本體部15c朝向下方連續地形成。該自由端部15b之末端面(下端面)例如如圖6所示般,與上翼板11之上表面對向。該自由端部15b具有以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左右對稱之形狀。 又,本實施形態之自由端部15b具有與安裝本體部15c連結之基端部35、及自基端部35向下方突出而形成並且使封閉構件40之上端部卡合之第2被卡合部30。自由端部15b之基端部35具有自安裝本體部15c連續地形成之左右之外側面,且該基端部35之左右之外側面間之寬度尺寸設定為較前方連結柱13之寬度尺寸更大。 設置於自由端部15b之第2被卡合部30如圖3或圖8等所示般具有:間隔部31,其配置於自由端部15b之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左右之前側鼓出部32,其等配置於間隔部31之前端部;及左右之卡止限制部33,其等配置於間隔部31之後端部。 又,於該第2被卡合部30中,如圖8所示,於左右之前側鼓出部32與左右之卡止限制部33之間形成收容封閉構件40之下述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之收容凹部34。於此情形時,收容凹部34於與滑件高度方向正交之剖面觀察(圖3)下,形成為與封閉構件40之卡止爪部44之形狀對應之形狀。 第2被卡合部30之間隔部31從自由端部15b之基端部35向下方延出,並且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呈直線狀配置。該間隔部31中之滑件長度方向之中央部配置於前側鼓出部32與卡止限制部33之間,且顯露於外側。因此,於將封閉構件40之卡止爪部44收容於第2被卡合部30之收容凹部34而使封閉構件40卡止於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時,間隔部31之中央部成為被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夾持之狀態,較佳為成為被左右之卡止爪部44夾持並且接觸之狀態。 第2被卡合部30中之左右之前側鼓出部32自間隔部31之前端部向滑件寬度方向之外側鼓出而形成。於此情形時,前側鼓出部32係使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尺寸(以下簡寫為長度尺寸)隨著遠離間隔部31漸減而形成。 左右之前側鼓出部32係使封閉構件40之卡止爪部44能夠與該前側鼓出部32之後側傾斜面接觸而形成,且藉由使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抵接於左右之前側鼓出部32,可防止封閉構件40進而向前方移動(被壓入)。 第2被卡合部30中之左右之卡止限制部33自間隔部31之後端部向滑件寬度方向之外側鼓出而形成,且左右之卡止限制部33於與滑件高度方向正交之剖面觀察下,與間隔部31一併具備如朝向後方之箭頭之形狀。於此情形時,卡止限制部33具有:前側卡止面,其與滑件長度方向正交而配置並且使封閉構件40之卡止爪部44抵接而將其卡止;及後側傾斜面,其以使卡止限制部33之長度尺寸隨著遠離間隔部31而漸減之方式傾斜。 於此種具有後側傾斜面之卡止限制部33中,於將封閉構件40自滑件主體10之後方側***至拉片插通間隙19而使之卡合於滑件主體10時,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與配置於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之後側傾斜面滑動接觸。藉此,能以將左右之卡止爪部44間擴開之方式促進封閉構件40之下述之左右之縱壁部43之彈性變形。藉此,左右之卡止爪部44順利地越過第2被卡合部30之左右之卡止限制部33而收容於收容凹部34,並被卡止於卡止限制部33之前側卡止面。 又,於滑件主體10之側視(圖6)下,配置於自由端部15b之末端之下端面以使與上翼板11之間之間隔朝向前方漸增之方式向上傾斜地配置。藉此,即便於上翼板11設置有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保持部21,亦容易更大地確保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與構件保持部21之間之間隔,從而可使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或封閉構件40更容易***。 滑件主體10之鎖孔形成部16連結於上翼板11,並且自拉片安裝部15之前端部向前方突出而形成。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之鎖孔形成部16例如於自上側觀察滑件主體10時,自拉片安裝部15中之左側之橫半部朝向前方突出。又,鎖孔形成部16形成為環狀,於滑件主體10之側視(圖6)下之鎖孔形成部16之中央部分,形成有於滑件寬度方向貫通之圓形狀之鎖孔16a。 具有此種鎖孔形成部16之滑件1與具有相同形狀之另一滑件1組合而以2個一組使用。此種2個一組之滑件1以導入口側端部相互相向之方式可滑動地安裝於拉鏈之左右之鏈齒排。藉此,形成能夠利用掛鎖等1個鎖構件將2個滑件1連結之拉鏈。 於此種拉鏈中,可藉由將2個滑件1保持為各自之鎖孔形成部16抵接於對象側之滑件1之拉片安裝部15之位置關係而使各自之鎖孔形成部16相互於滑件寬度方向上重疊,從而使2個滑件1之鎖孔形成部16之圓形之鎖孔16a彼此相互連通。 因此,藉由使鎖構件之鎖銷插通於2個滑件1之相互連通之鎖孔16a,可將2個滑件1之相對之位置關係固定,藉此,可使得拉鏈不會因滑件1之滑動操作而打開。再者,於本發明中,亦可未設置如上所述之鎖孔形成部16而形成滑件主體。 安裝於如上所述之滑件主體10之封閉構件40如圖9~圖13所示般形成為以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心位置為基準而左右對稱之形狀。 該封閉構件40具有:基底部41;左右一對***部42,其等自基底部41分支並向前方延出;左右一對縱壁部43,其等豎立設置於基底部41之左右側緣部;左右之卡止爪部44,其等配置於左右之縱壁部43之上端部;左右一對傾斜壁部45,其等自左右之縱壁部43向前方延出;中央基台部46,其豎立設置於基底部41中之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及中央突出部47,其自中央基台部46向前方突出。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之封閉構件40中,封閉構件40之各稜線部形成為如經實施倒角般之彎曲面狀。 封閉構件40之基底部41係作為封閉構件40之基礎具有適當之高度尺寸而形成,且於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引導部25之左右兩側載置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因此,基底部41之下端面係與上翼板11之上表面相接之面。該基底部41之下端面與左右之***部42之下端面連續地形成,藉由基底部41之下端面及左右之***部42之下端面而形成單個平面。 於該基底部41之下端部,形成自左右之***部42間之間隙朝向後方連續地形成之收容凹槽部48。該收容凹槽部48係於基底部41之下端部自基底部41之下端面朝向上方呈凹槽狀凹設,並且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形成。即,收容凹槽部48與設置於左右之***部42間之間隙沿著滑件長度方向於前後連續地形成。於該收容凹槽部48,於使封閉構件40卡合並安裝於滑件主體10時收容呈突條狀形成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引導部25。 封閉構件40中之左右之***部42作為卡合於滑件主體10之第1被卡合部20之第1卡合部自基底部41之前端部向前方分支而延伸。左右之各***部42之高度尺寸設定為能夠***至滑件主體10中之上翼板11與構件保持部21之伸出片部23之間之大小。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之***部42具有使***部42之高度尺寸朝向前方漸減之形狀。又,左右之***部42於滑件長度方向上以於將封閉構件40卡合並安裝於滑件主體10時***部42之前端部恰好地抵接於滑件主體10之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抵接部24之長度形成。 進而,於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間,形成能夠供構件保持部21之保持柱部22***之間隙。於將封閉構件40安裝於滑件主體10時,將構件保持部21之保持柱部22***至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間之間隙。此時,左右之***部42之內側緣部與保持柱部22之左右側壁面相接,並且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引導部25***至基底部41之收容凹槽部48。藉此,限制安裝於滑件主體10之封閉構件40之滑件寬度方向上之移動。 封閉構件40中之左右之縱壁部43具有特定之寬度尺寸,自基底部41之左右側緣部朝向上方延伸。左右之縱壁部43形成為能夠以縱壁部43之上端部於滑件寬度方向上擺動之方式彈性變形。又,左右之縱壁部43中之滑件寬度方向之外側之外壁面與後端面自基底部41之左右側面及後端面分別連續地形成。 左右之縱壁部43之上端面於如圖2所示般將封閉構件40安裝於滑件主體10之狀態下,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基端部35相接。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封閉構件40中,於將封閉構件40安裝於滑件主體10時,不僅將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至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11與構件保持部21之伸出片部23之間,而且基底部41之下端面與上翼板11之上表面相接並且縱壁部43之上端面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相接,藉此可穩定地限制封閉構件40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移動。藉此,封閉構件40相對於滑件主體10穩定地安裝於滑件高度方向之特定之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之封閉構件40中,左右之縱壁部43之外壁面間之滑件寬度方向上之間隔例如如圖4所示般設定為與滑件主體10之拉片安裝部15中之自由端部15b之基端部35之外側面間之寬度尺寸大致相同之大小,或設定為略小於該間隔。又,左右之縱壁部43之內壁面間之滑件寬度方向上之間隔設定為較滑件主體10之構件保持部21中之自左側之伸出片部23之左側端緣至右側之伸出片部23之右側端緣之寬度尺寸更大。 封閉構件40中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作為卡合於滑件主體10之第2被卡合部30之第2卡合部於左右之縱壁部43之上端部且前端部自縱壁部43之內壁面朝向滑件寬度方向之內側突出配置。左右之卡止爪部44具有朝向相對於縱壁部43之內壁面正交之方向之卡止面。左右之卡止爪部44之卡止面如圖3所示般與滑件主體10之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面接觸,藉此,封閉構件40被滑件主體10之第2被卡合部30卡止,而以無法向後方移動之方式被保持。 左右之卡止爪部44中之前端部以其寬度尺寸朝向前方漸減之方式,與滑件高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具有呈大致三角形狀之形狀。配置於左右之卡止爪部44之前端部之內壁面相對於滑件長度方向朝向前方並向外側傾斜而配置。 由於卡止爪部44之前端部以如上所述之形狀形成,故而於將封閉構件40自滑件主體10之後方***至拉片插通間隙19時,藉由使卡止爪部44之前端部與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滑動接觸,能以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縱壁部43朝外側打開之方式有效地促進縱壁部43之彈性變形。 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則於封閉構件40之***時,卡止爪部44中之大致三角形狀之前端部與滑件主體10之第2被卡合部30中之卡止限制部33之後側傾斜面接觸並滑動接觸,藉此,可使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縱壁部43以朝向外側撐開之方式彈性變形。藉此,可使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順利地越過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而如圖3所示般卡止於左右之卡止限制部33,即,收容於第2被卡合部30之收容凹部34並且使左右之卡止爪部44之卡止面抵接於卡止限制部33之前側卡止面。進而,於使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卡止於第2被卡合部30之左右之卡止限制部33時,可使卡止爪部44之大致三角形狀之前端部與第2被卡合部30之前側鼓出部32接觸。藉此,可使封閉構件40於特定之位置穩定地停止。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之封閉構件40中,於將封閉構件40安裝於滑件主體10時,左右之卡止爪部44收容於第2被卡合部30之收容凹部34,並且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之前端部與滑件主體10之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抵接部24接觸。藉此,限制封閉構件40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移動。其結果,封閉構件40無法相對於滑件主體10移動地完全被固定,從而穩定地安裝於滑件長度方向之特定之位置。 封閉構件40中之左右之傾斜壁部45自左右之縱壁部43朝向前方連續地形成。即,傾斜壁部45之內壁面及外壁面自左右之縱壁部43之內壁面及外壁面以形成平面之方式分別連續地形成。又,左右之傾斜壁部45分別豎立設置於左右之***部42之外側側緣部。進而,傾斜壁部45係以使高度尺寸朝向前方漸減之方式使傾斜壁部45之上表面朝向前方向下傾斜而形成。又,左右之傾斜壁部45之前端緣在滑件長度方向上配置於與左右之***部42之前端緣相同之位置。 藉由設置此種左右之傾斜壁部45,可增大封閉構件40之滑件長度方向之尺寸,而將封閉構件40形成為容易用手指等自左右捏住之形狀。又,藉由左右之傾斜壁部45,可自左右外側將配置於滑件主體10之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保持部21遮蓋而使其不易自外部觀察到。因此,可提高滑件1之外觀品質。 封閉構件40中之中央基台部46自基底部41朝向上方豎立設置,並且被左右之縱壁部43夾持而配置。又,中央基台部46之外側面與左右之縱壁部43相隔,且形成有容許縱壁部43之彈性變形之間隙。該中央基台部46之上表面之高度位置例如如圖11所示般設定為較左右之卡止爪部44之下表面之高度位置更低,又,中央基台部46之上表面形成為如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凹陷的凹狀之面形狀。 藉由設置有此種中央基台部46,可穩定地形成封閉構件40之中央突出部47,並且可適當地確保中央突出部47之強度。又,藉由中央基台部46,例如即便滑件主體10之拉片安裝部15受到如向下方被按壓之外力,亦可利用封閉構件40之中央基台部46支持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因此,可抑制拉片安裝部15變形。進而,藉由配置有中央基台部46,亦可防止異物侵入並夾於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縱壁部43間。 封閉構件40中之中央突出部47自中央基台部46向前方延出。於此情形時,中央突出部47之前端緣在滑件長度方向上如圖12所示般配置於與左右之***部42之前端緣及左右之傾斜壁部45之前端緣相同之位置。本實施形態之中央突出部47具有:基端部,其具有固定之高度尺寸;及末端部,其使高度尺寸朝向前方漸減。 於此情形時,中央突出部47之基端部之下端面與末端部之下端面形成為與滑件高度方向正交之單個平面。又,中央突出部47之末端部之下端面以於將封閉構件40安裝於滑件主體10時與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保持部21之上表面接觸之方式形成。藉此,如圖4所示,可藉由封閉構件40中之左右之***部42及中央突出部47以將滑件主體10之第1被卡合部20之左右之伸出片部23夾入之方式予以支持。 中央突出部47中之基端部之上表面與中央基台部46之上表面同樣地形成為如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凹陷之凹狀之面形狀。 中央突出部47之末端部之上表面形成為朝向前方向下傾斜之傾斜上表面。於此情形時,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中之相對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傾斜角度設定為與傾斜壁部45之上表面中之相對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傾斜角度相同之大小,且設定為較第1被卡合部20中之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之相對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傾斜角度更小。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封閉構件40之側視(圖13)下,中央突出部47較左右之傾斜壁部45更向上方突出地配置。 藉由如上述般形成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例如,於將拉片50向後方拉拽而使其安裝軸部52碰觸封閉構件40時,可將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朝向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沿著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向上方引導,而使之與自由端部15b接觸(參照圖2)。藉此,可利用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支持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其結果,於拉片50被強力地拉拽之方向上,安裝軸部52變得不易與封閉構件40接觸,並且可使封閉構件40更不易由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向後方推壓。 其次,使用上述滑件主體10、拉片50、及封閉構件40對組裝本實施形態之滑件1之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進行於滑件主體10之拉片安裝部15安裝拉片50並使之保持之作業。具體而言,將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自滑件主體10之後方側***至配置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間之拉片插通間隙19。 此時,於上翼板11如上述般設置有第1被卡合部20,該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保持部21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自由端部15b之前端位置L1與後端位置L2之中間位置L3更靠前方。又,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引導部25使高度尺寸較構件保持部21更小地配置。 藉此,即便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突出設置有第1被卡合部20,亦適當地確保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與第1被卡合部20之間之間隔之高度尺寸。因此,可將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順利地***至拉片插通間隙19,又,可使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經由拉片插通間隙19而順利地移動至拉片安裝部15之安裝本體部15c與上翼板11之間之空間部,並將其收容保持於該空間部內。 其次,進行於保持有拉片50之滑件主體10組裝封閉構件40之作業。於該作業中,如圖14所示,將封閉構件40自滑件主體10之後方側***至上翼板11之上表面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間。此時,以將封閉構件40之基底部41載置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方式將封閉構件40***,並且將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引導部25***至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間。 繼而,將封閉構件40沿著滑件長度方向朝前方壓入。此時,藉由將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引導部25依序***至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間之間隙及基底部41之收容凹槽部48,可使封閉構件40沿著構件引導部25穩定地前進。藉此,可將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至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保持部21中之左右之伸出片部23與上翼板11之間,又,可使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抵接於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 進而,藉由將封閉構件40向前方壓入,而使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與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滑動接觸。藉此,如上述般,封閉構件40一面前進,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縱壁部43一面以朝向滑件寬度方向之外側擴開之方式彈性變形,從而可擴大左右之卡止爪部44間之間隔。 然後,藉由封閉構件40之前進,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移動至較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更前方,藉此,左右之縱壁部43彈性恢復,並且左右之卡止爪部44收容於第2被卡合部30之收容凹部34。藉此,封閉構件40卡止於第2被卡合部30之卡止限制部33。又,同時,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抵接於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抵接部24。 如此,藉由封閉構件40卡止於拉片安裝部15之第2被卡合部30,並且封閉構件40抵接於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抵接部24並卡合於構件保持部21,而使封閉構件40相對於滑件主體10以不會於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移動之方式被牢固地安裝。藉此,滑件主體10之拉片插通間隙19成為由封閉構件40封閉之狀態,從而完成滑件1之組裝作業。 藉由進行如上所述之組裝作業,而獲得相對於一體地形成有拉片安裝部15之滑件主體10自後方安裝拉片50而成的如圖1之本實施形態之滑件1。 於如上所述之本實施形態之滑件1中,於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11未形成例如如上述專利文獻1之凹槽狀之構件嵌入部66(參照圖16)或如專利文獻2之***開口部77(參照圖17),因此,可穩定地確保上翼板11之強度。 又,可使用於滑件寬度方向進行開模之模具來成形設置於滑件主體10之第1被卡合部20及第2被卡合部30。因此,相較於成形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之滑件主體61、71之情形,可使成形用之模具之構造簡化。因此,可期待削減模具之成本或延長模具之壽命,又,亦可期待提高滑件主體10之生產性。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1中,即便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上設置有第1被卡合部20,亦如上述般適當地確保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與第1被卡合部20之間之間隔(高度尺寸)。因此,可順利且相對較容易地進行於滑件主體10安裝拉片50之作業、或於滑件主體10安裝封閉構件40之作業。 而且,於本實施形態之滑件1中,如圖2所示,滑件主體10之第1被卡合部20中之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朝向後方向上傾斜地形成,並且封閉構件40之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朝向後方向上傾斜地形成。藉此,於如上述般拉拽拉片50而使滑件1向後方(鏈齒排之分離方向)滑動時,可藉由第1被卡合部20之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及封閉構件40之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將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容易地引導至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 其結果,可藉由牢固地形成之拉片安裝部15穩定地支持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與此同時,可使得安裝於滑件主體10之封閉構件40不易由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向後方推壓。因此,可穩定地維持封閉構件40相對於滑件主體10之卡合狀態,從而不易產生因拉片50之操作導致封閉構件40自滑件主體10偏離之情況。 尤其是,於本實施形態中,使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之傾斜角度與封閉構件40之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之傾斜角度不同。進而,使中央突出部47之傾斜上表面相對於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傾斜角度較構件抵接部24之前表面之傾斜角度更小。藉此,可於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之前方適當地確保能夠保持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之空間部。與此同時,可容易藉由上述向上傾斜面而將拉片50之安裝軸部52朝向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引導。 再者,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滑件1中,藉由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部42***至滑件主體10之上翼板11與構件保持部21之伸出片部23之間、封閉構件40之基底部41之下端面與上翼板11之上表面接觸、以及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縱壁部43之上端面與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相接,而限制封閉構件40相對於滑件主體10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移動,從而可使封閉構件40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位置穩定。 然而,於本發明中,例如,如於圖15中表示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滑件1a之剖視圖般,除如上所述之實施形態之構成以外,亦可於滑件主體10a之第2被卡合部30a形成沿著滑件長度方向之嵌入凹槽部37,並且於封閉構件40a之左右之卡止爪部44a形成要嵌入至第2被卡合部30a之嵌入凹槽部37之嵌入片部49。 藉由使如上所述之嵌入凹槽部37與嵌入片部49對應地形成,可更有效地限制封閉構件40a相對於滑件主體10a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移動,從而可使封閉構件40a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位置更穩定。 再者,該變化例之滑件1a關於除追加形成上述嵌入凹槽部37及嵌入片部49以外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滑件1同樣地形成。因此,於圖15所示之滑件1a中,於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滑件1實質上相同之形態或構成之部分使用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 進而,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滑件1中,將安裝於滑件主體10之封閉構件40卡止而限制向後方移動之卡止限制部33設置於滑件主體10之第2被卡合部30(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又,卡止於滑件主體10之卡止限制部33之封閉構件40之卡止爪部44設置於封閉構件40之左右之縱壁部43之上端部。 然而,於本發明中,將封閉構件卡止而限制向後方移動之滑件主體之卡止限制部亦可未設置於如上述實施形態之滑件主體10之第2被卡合部30,而是設置於形成在滑件主體之上翼板上之第1被卡合部。又,配置於滑件主體之卡止限制部亦可設置於形成在滑件主體之上翼板上之第1被卡合部、及形成在滑件主體之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第2被卡合部之兩者。再者,於將滑件主體之卡止限制部設置於滑件主體之第1被卡合部之情形時,卡止於該卡止限制部之封閉構件之卡止爪部可與卡止限制部之設置位置對應地設置於封閉構件之基底部或左右之***部。
1‧‧‧滑件
1a‧‧‧滑件
10‧‧‧滑件主體
10a‧‧‧滑件主體
11‧‧‧上翼板
12‧‧‧下翼板
13‧‧‧前方連結柱
14‧‧‧凸緣部
15‧‧‧拉片安裝部
15a‧‧‧固定端部
15b‧‧‧自由端部
15c‧‧‧安裝本體部
16‧‧‧鎖孔形成部
16a‧‧‧鎖孔
19‧‧‧拉片插通間隙
20‧‧‧第1被卡合部
21‧‧‧構件保持部
22‧‧‧保持柱部
23‧‧‧伸出片部
24‧‧‧構件抵接部
25‧‧‧構件引導部
30‧‧‧第2被卡合部
30a‧‧‧第2被卡合部
31‧‧‧間隔部
32‧‧‧前側鼓出部
33‧‧‧卡止限制部
34‧‧‧收容凹部
35‧‧‧基端部
37‧‧‧嵌入凹槽部
40‧‧‧封閉構件
40a‧‧‧封閉構件
41‧‧‧基底部
42‧‧‧***部
43‧‧‧縱壁部
44‧‧‧卡止爪部
44a‧‧‧卡止爪部
45‧‧‧傾斜壁部
46‧‧‧中央基台部
47‧‧‧中央突出部
48‧‧‧收容凹槽部
49‧‧‧嵌入片部
50‧‧‧拉片
51‧‧‧拉片本體部
52‧‧‧安裝軸部
53‧‧‧開口窗部
60‧‧‧滑件
61‧‧‧滑件主體
62‧‧‧拉片安裝部
63‧‧‧拉片
64‧‧‧封閉構件
65‧‧‧上翼板
66‧‧‧構件嵌入部
67‧‧‧被卡合部
70‧‧‧滑件
71‧‧‧滑件主體
72‧‧‧拉片安裝部
73‧‧‧拉片
74‧‧‧封閉構件
75‧‧‧上翼板
76‧‧‧載置部
77‧‧‧***開口部
78‧‧‧被卡合部
80‧‧‧滑件
81‧‧‧滑件主體
82‧‧‧拉片安裝部
83‧‧‧拉片
84‧‧‧封閉構件
85‧‧‧上翼板
86‧‧‧第1被卡合部
87‧‧‧第2被卡合部
L1‧‧‧自由端部之前端位置
L2‧‧‧自由端部之後端位置
L3‧‧‧自由端部中之前端位置與後端位置之中間之位置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滑件之立體圖。 圖2係將滑件之主要部分放大表示之側視圖。 圖3係圖2所示之III-III線上之剖視圖。 圖4係圖2所示之IV-IV線上之剖視圖。 圖5係表示滑件被分解之狀態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表示滑件之滑件主體之側視圖。 圖7係自嚙合口側觀察滑件主體之後視圖。 圖8係自斜下方側觀察滑件主體之拉片安裝部之自由端部之立體圖。 圖9係自斜上方側觀察滑件之封閉構件之立體圖。 圖10係自斜下方側觀察封閉構件之立體圖。 圖11係自前側觀察封閉構件之前視圖。 圖12係自上側觀察封閉構件之俯視圖。 圖13係封閉構件之側視圖。 圖14係對封閉構件相對於滑件主體之安裝模式性地進行說明之說明圖。 圖15係表示變化例之滑件主體之剖視圖。 圖16係表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先前之滑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7係表示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先前之滑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8係表示專利文獻3所記載之先前之滑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9係對專利文獻3之封閉構件相對於滑件主體之安裝模式性地進行說明之說明圖。

Claims (10)

  1. 一種滑件,其特徵在於:其係拉鏈用滑件(1、1a),具有:滑件主體(10、10a),其上翼板(11)及下翼板(12)藉由前方連結柱(13)而連結,且安裝拉片(50)之拉片安裝部(15)呈懸臂狀配置於上述上翼板(11)之上表面;及封閉構件(40、40a),其卡合於上述滑件主體(10、10a)而將設置於上述拉片安裝部(15)之自由端部(15b)與上述上翼板(11)之間之拉片插通間隙(19)封閉;且於上述上翼板(11)配置使上述封閉構件(40、40a)卡合之第1被卡合部(20),於上述拉片安裝部(15)之上述自由端部(15b)配置使上述封閉構件(40、40a)卡合之第2被卡合部(30、30a),於上述第1被卡合部(20)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30、30a)之至少一者配置將上述封閉構件(40、40a)卡止而限制上述封閉構件(40、40a)向後方移動之卡止限制部(33),上述封閉構件(40、40a)具有分別卡合於上述第1被卡合部(20)及上述第2被卡合部(30、30a)之第1卡合部及第2卡合部、以及卡止於上述卡止限制部(33)之卡止爪部(44、44a),且上述第1被卡合部(20)具有沿著滑件長度方向配置於上述上翼板(11)之上表面之構件保持部(21),上述構件保持部(21)具有自上述上翼板(11)立起之保持柱部(22)、及自上述保持柱部(22)之上端部於滑件寬度方向伸出之左右之伸出片部(23),左右之上述伸出片部(23)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上述拉片安裝部(15)之上述自由端部(15b)之滑件長度方向上之後端位置(L2)更靠前方, 上述封閉構件(40、40a)具有作為上述第1卡合部之***至上述構件保持部(21)之左右之上述伸出片部(23)與上述上翼板(11)之間之左右之***部(42)。
  2. 如請求項1之滑件,其中於滑件長度方向上,上述構件保持部(21)之前端位置配置於較上述拉片安裝部(15)之上述自由端部(15b)之前端位置(L1)更靠前方,且左右之上述伸出片部(23)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較上述自由端部(15b)之前端位置(L1)與後端位置(L2)之中間位置(L3)更靠前方。
  3. 如請求項1之滑件,其中上述第1被卡合部(20)具有:構件抵接部(24),其使滑件寬度方向之尺寸較上述保持柱部(22)更大地形成於上述第1被卡合部(20)之前端部;及構件引導部(25),其自上述構件保持部(21)朝向後方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呈突條狀延出;且上述封閉構件(40、40a)具有收容凹槽部(48),該收容凹槽部(48)自左右之上述***部(42)間之間隙朝向後方連續地形成,且收容上述第1被卡合部(20)之上述構件引導部(25)。
  4. 如請求項2之滑件,其中上述第1被卡合部(20)具有:構件抵接部(24),其使滑件寬度方向之尺寸較上述保持柱部(22)更大地形成於上述第1被卡合部(20)之前端部;及構件引導部(25),其自上述構件保持部(21)朝向後方沿著滑件長度方向呈突條狀延出;且 上述封閉構件(40、40a)具有收容凹槽部(48),該收容凹槽部(48)自左右之上述***部(42)間之間隙朝向後方連續地形成,且收容上述第1被卡合部(20)之上述構件引導部(25)。
  5. 如請求項3或4之滑件,其中上述構件引導部(25)係形成為自上述上翼板(11)起之滑件高度方向上之尺寸小於上述構件保持部(21)。
  6. 如請求項3或4之滑件,其中於滑件長度方向上,上述構件引導部(25)之後端位置配置於與上述拉片安裝部(15)之上述自由端部(15b)之後端位置(L2)相同之位置或較上述後端位置(L2)更靠後方。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滑件,其中上述卡止限制部(33)以左右一對設置於上述拉片安裝部(15)之上述第2被卡合部(30、30a),上述封閉構件(40、40a)具有:基底部(41),其載置於上述上翼板(11);左右一對縱壁部(43),其等豎立設置於上述基底部(41);及中央基台部(46),其豎立設置於上述基底部(41)並且配置於左右之上述縱壁部(43)間;且上述卡止爪部(44、44a)作為上述第2卡合部於左右之上述縱壁部(43)之上端部自上述縱壁部(43)之內壁面朝向滑件寬度方向之內側突出配置。
  8. 如請求項7之滑件,其中上述拉片安裝部(15)之上述第2被卡合部(30、30a)具有:間隔部 (31),其沿著滑件長度方向配置於上述自由端部(15b)之滑件寬度方向之中央部;及左右之前側鼓出部(32),其等配置於上述間隔部(31)之前端部並且自上述間隔部(31)於滑件寬度方向鼓出;於上述間隔部(31)之後端部配置左右之上述卡止限制部(33),且於上述前側鼓出部(32)與上述卡止限制部(33)之間設置有收容上述封閉構件(40、40a)之上述卡止爪部(44、44a)之左右之收容凹部(34)。
  9. 如請求項7之滑件,其中上述封閉構件(40、40a)具有:左右之傾斜壁部(45),其等自左右之上述縱壁部(43)向前方延出,且滑件高度方向之尺寸朝向前方漸減;及中央突出部(47),其自上述中央基台部(46)向前方突出;凹設於上述基底部(41)之下端部之收容凹槽部(48)、及設置於左右之上述***部(42)間之間隙於前後方向連續地配置,左右之上述傾斜壁部(45)之內壁面自左右之上述縱壁部(43)之內壁面連續地形成,且上述中央突出部(47)具有與上述構件保持部(21)之上表面接觸之平坦之下表面、及朝向前方向下傾斜之傾斜上表面。
  10. 如請求項9之滑件,其中於上述封閉構件(40、40a)之側視下,上述中央突出部(47)較左右之上述傾斜壁部(45)更朝上方突出。
TW106128725A 2017-04-07 2017-08-24 Zipper slider TWI630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4499 2017-04-07
PCT/JP2017/014499 WO2018185928A1 (ja) 2017-04-07 2017-04-07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0882B true TWI630882B (zh) 2018-08-01
TW201836507A TW201836507A (zh) 2018-10-16

Family

ID=63712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725A TWI630882B (zh) 2017-04-07 2017-08-24 Zipper slid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6622B (zh)
TW (1) TWI630882B (zh)
WO (1) WO20181859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764B (zh) * 2022-02-25 2023-12-1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用滑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6629B (zh) * 2020-06-16 2024-06-21 台湾华可贵股份有限公司 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7954A (en) * 2007-02-20 2008-12-16 Ykk Corp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6346B2 (ja) * 1995-01-31 2003-04-1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JPH10179216A (ja) * 1996-12-27 1998-07-07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とその成形金型
JP3560118B2 (ja) * 1997-09-19 2004-09-02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およびその成形金型
CN201384131Y (zh) * 2009-01-23 2010-01-20 鸿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以方便安装拉片的拉链头
JP6021936B2 (ja) * 2012-11-12 2016-11-09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引手後付けスライダー
CN203087779U (zh) * 2013-01-31 2013-07-31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203828209U (zh) * 2014-05-23 2014-09-17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换拉片的象鼻头
US10212992B2 (en) * 2014-09-19 2019-02-26 Ykk Corporatio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WO2016051538A1 (ja) * 2014-09-30 2016-04-07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スライダー
CN106560108B (zh) * 2016-04-11 2019-07-02 福建晋江浔兴拉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组合式拉链头
CN106360889A (zh) * 2016-08-30 2017-02-01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链用拉头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7954A (en) * 2007-02-20 2008-12-16 Ykk Corp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764B (zh) * 2022-02-25 2023-12-11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拉鏈用滑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5928A1 (ja) 2018-10-11
TW201836507A (zh) 2018-10-16
CN110536622A (zh) 2019-12-03
CN110536622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6220B (zh) Zipper pull with the back of the slider
TWI243657B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US7073233B2 (en) Slide fastener
US8844101B2 (en) Reverse opening slide fastener
TWI384958B (zh) zipper
JP5220117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EP2904922B1 (en) Slide fastener
TWI421040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KR20080084691A (ko) 은폐형 슬라이드 파스너
TWI630882B (zh) Zipper slider
JP2000232908A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開離嵌挿具
TWI583322B (zh) Zipper with slider
WO2010073362A1 (ja) 開離嵌挿具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TWI440437B (zh) Zipper with the slider
TWI544880B (zh) The slide fastener with
TWI528913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I510201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201304706A (zh) 拉鏈用之滑件
EP1300094A1 (en) A slide fastener
JP7394237B2 (ja) 逆開き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開離嵌挿具
TWI743359B (zh) 拉鏈用滑件
TWI814420B (zh) 滑件及拉鏈
WO2018207922A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止具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13796629A (zh) 拉链用拉头及具有其的拉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