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3251B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3251B
TWI503251B TW101141947A TW101141947A TWI503251B TW I503251 B TWI503251 B TW I503251B TW 101141947 A TW101141947 A TW 101141947A TW 101141947 A TW101141947 A TW 101141947A TW I503251 B TWI503251 B TW I5032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headlight
straddle
rear end
illumina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5972A (zh
Inventor
Toshihiko Konno
Yasushi Aoki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25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3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325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6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e.g.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7Supporting means therefor, e.g. mounting brack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中之頭燈(head light)之安裝構造。
於跨坐型車輛中,例如有機器腳踏車(Motorcycle)。機器腳踏車包含頭燈。頭燈於例如日本專利第3020964號(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昭58-184346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有所揭示。
於專利文獻1、2中,機器腳踏車包含一對前叉(front fork)。一對前叉係藉由上下之托架而連結。於上下之托架之間且一對前叉之前方配置有頭燈。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日本專利第3020964號
[專利文獻]日本專利實開昭58-184346號公報
於機器腳踏車中,例如,為實現與其他機器腳踏車之差別化,而有時使頭燈大型化。然而,若使頭燈大型化,則變得難以支撐其重量。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於使頭燈大型化之情形時亦可將頭燈穩定地安裝於車架上之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包括:前輪;一對前輪支撐構件,其支撐上述前輪;托架,其支撐上述一對前輪支撐構件之上端部;轉向軸(steering shaft),其自上述托架朝向上方延伸;車把,其與上述轉向軸連接;車架,其包含可旋轉地支撐上述轉向軸之頭管(head pipe);頭燈,其配置於上述頭管之前方;及安裝構件,其將上述頭燈安裝於上述車架上;且上述頭燈包含: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其係上下排列而配置;以及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其相對於連結上述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之直線配置於左右兩側;上述安裝構件及上述頭燈配置於不與上述托架接觸之位置。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即便於使頭燈大型化之情形時亦可將頭燈穩定地安裝於車架上。
[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進行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跨坐型車輛,以速克達(scooter)式機器腳踏車為例進行說明。對圖中相同或相當部分標註相同符號而不重複關於該構件之說明。
[整體構成]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機器腳踏車10之左側視圖。圖2係機器腳踏車10之前視圖。
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左右係指由坐在機器腳踏車10之座部30上之乘坐者所觀察到之前後左右。於圖1中,箭頭F表示機器腳踏車10之前方,箭頭U表示機器腳踏 車10之上方。於圖2中,箭頭R表示機器腳踏車10之右方,箭頭U表示機器腳踏車10之上方。
機器腳踏車10包含車架12。於車架12之前端部設置有頭管14。
於頭管14中,可向左右方向旋轉地***有轉向軸16。於轉向軸16之上端安裝有車把18。藉由操作車把18,而使轉向軸16旋轉。
於轉向軸16之下端安裝有托架20。於托架20上安裝有一對前叉22、22(前輪支撐構件)之上端部。一對前叉22、22可旋轉地支撐前輪24。
於前輪24之上方配置有前擋泥板(front fender)26。一對前叉22、22支撐前擋泥板26。
車架12由車蓋28覆蓋。車蓋28例如由合成樹脂製造。
於車架12之後側之上方配置有座部30。於座部30之下方形成有收納空間。於收納空間內收納例如頭盔等。
於車架12之後側之下方配置有動力單元(power unit)32。車架12可於上下方向上晃動地支撐動力單元32。
於動力單元32之後端可旋轉地安裝有後輪34。藉由將動力單元32之動力傳遞至後輪34,而使後輪34旋轉。
[頭燈]
機器腳踏車10包含頭燈36。如圖1、2所示,頭燈36配置於前擋泥板26之上方且頭管14之前方。
一面參照圖3~6一面對頭燈36進行說明。圖3係頭燈36之分解立體圖。圖4係頭燈36之縱剖面圖,且係圖2之IV-IV 剖面圖。圖5係頭燈36之平面圖。圖6係頭燈36之前視圖。
如圖3~5所示,頭燈36包含頭燈本體38、及頭燈燈罩40。
如圖3、4所示,頭燈本體38包含投影燈單元(projector lamp unit)42、反射燈單元(reflector lamp unit)44、及支撐構件45。
於本實施形態中,選擇性地點亮投影燈單元42與反射燈單元44。投影燈單元42所發出之光用於近光燈(low beam)。反射燈單元44所發出之光用於遠光燈(high beam)。
[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
如圖3、4所示,投影燈單元42包含發光體46、及透鏡構件48。
發光體46例如為鹵素燈(halogen lamp)。發光體46位於投影燈單元42之後端。
透鏡構件48由玻璃製造。透鏡構件48之前表面為朝向前方形成凸起之半球狀之彎曲面。透鏡48之後表面為於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擴展之平坦面。透鏡構件48位於投影燈單元42之前端。透鏡構件48使發光體46之光透過。
如圖3、4所示,反射燈單元44包含發光體50、及反射器52。
發光體50例如為鹵素燈。發光體50位於反射燈單元44之後端。
反射器52具有朝向前方開口之凹部521。於凹部521內配 置發光體50。反射器52將發光體50所發出之光朝向前方反射。
如圖4所示,支撐構件45支撐投影燈單元42與反射燈單元44。亦即,支撐構件45支撐投影燈單元42所包含之發光體46、及反射燈單元44所包含之發光體50。
此處,如圖3、4所示,投影燈單元42配置於較反射燈單元44更下方。亦即,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為下側發光體,反射燈單元44之發光體50為上側發光體。
若自車輛之正面觀察,則如圖6所示,投影燈單元42所包含之發光體46、與反射燈單元44所包含之發光體50於與頭管14重疊之位置上上下排列而配置。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發光體46之後端位於較發光體50之後端更前方。
投影燈單元42之前後方向長度長於反射燈單元44之前後方向長度。此處,投影燈單元42之前端為透鏡48之前表面中央。投影燈單元42之後端為發光體46之後端。反射燈單元44之前端為反射器52所具有之凹部521之開口端。反射燈單元44之後端為發光體50之後端。
如圖4所示,投影燈單元42之前端位於較反射燈單元44之前端更前方。藉此,頭燈燈罩40可具備朝向前方下降之前表面。其結果,可減小頭燈36之空氣阻力。
[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
如圖3、6所示,頭燈本體38更包含左側發光體53及右側發光體54。左側發光體53及右側發光體54係安裝於支撐構 件45上。換言之,支撐構件45支撐左側發光體53及右側發光體54。左側發光體53及右側發光體54例如發揮作為指示燈、閃爍燈之功能。
如圖6所示,若自車輛之正面觀察,則左側發光體53及右側發光體54相對於連結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與反射燈單元44之發光體50之直線L1配置於左右兩側。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及反射燈單元44之發光體50相對於連結左側發光體53及右側發光體54之直線L2配置於上下兩側。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之下端位於較左側發光體53及右側發光體54之各者之下端更下方。
如圖2、6所示,若自車輛之正面觀察,則左側發光體53位於較左側之前叉22更左側,右側發光體54位於較右側之前叉22更右側。
[蓋板透鏡(cover lens)]
如圖3~6所示,頭燈燈罩40包含無色透明之合成樹脂製之蓋板透鏡56。蓋板透鏡56包含中央透鏡56C、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蓋板透鏡56配置於較透鏡構件48更前方。
如圖6所示,中央透鏡56C位於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及反射燈單元44之發光體50之前方,且使發光體46及發光體50所發出之光透過。亦即,中央透鏡56C係位於反射燈單元44之發光體50之前方之上透鏡與位於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之前方之下透鏡形成一體而成者。總而言之,中央透鏡56C係將位於反射燈單元44之發光體50之前方之上透鏡之下端與位於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之前方之下透 鏡之上端連結而成者。
如圖6所示,若自車輛之正面觀察,則中央透鏡56C大於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之各者。換言之,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之投影中,中央透鏡56C之投影面積大於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之各者之投影面積。
如圖3、4、6所示,中央透鏡56C之後端56Cr位於較前端56Cf更上方。與中央透鏡56C之前端56Cf相比,後端56Cr之車輛之左右方向之寬度更寬。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中央透鏡56C之後端56Cr係指中央透鏡56C之後方之端緣。
如圖6所示,左透鏡56L位於左側發光體53之前方。左透鏡56L使左側發光體53所發出之光透過。如圖3、6所示,左透鏡56L之後端56Lr位於較前端56Lf更上方。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左透鏡56L之前端56Lf係自上方觀察蓋板透鏡56之情形時之前端。
如圖3、5、6所示,左透鏡56L與中央透鏡56C形成為一體。於本實施形態中,左透鏡56L之前端及其附近於中央透鏡56C之前端近旁連結於中央透鏡56C。
如圖5所示,左透鏡56L之前端56Lf位於較中央透鏡56C之前端56Cf更後方。如圖6所示,左透鏡56L之前端56Lf位於較左側之前叉22更右側。
如圖5所示,左透鏡56L之後端56Lr位於較中央透鏡56C之後端56Cr更後方。如圖5、6所示,左透鏡56L之後端56Lr相較於左透鏡56L之前端56Lf,於車輛之左右方向上 更遠離中央透鏡56C。亦即,左透鏡56L之後端56Lr自中央透鏡56C之左側之端緣隔開距離。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中央透鏡56C之左側之端緣係自上方觀察蓋板透鏡56時之左側之端緣。如圖6所示,左透鏡56L之後端56Lr位於較左側之前叉22更左側。
如圖6所示,右透鏡56R位於右側發光體54之前方。右透鏡56R使右側發光體54所發出之光透過。如圖3、6所示,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位於較前端56Rf更上方。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右透鏡56R之前端56Rf係自上方觀察蓋板透鏡56之情形時之前端。
如圖3、5、6所示,右透鏡56R與中央透鏡56C形成為一體。於本實施形態中,右透鏡56R之前端及其附近於中央透鏡56C之前端近旁連結於中央透鏡56C。
如圖5所示,右透鏡56R之前端56Rf位於較中央透鏡56C之前端56Cf更後方。如圖6所示,右透鏡56R之前端56Rf位於較右側之前叉22更左側。
如圖5所示,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位於較中央透鏡56C之後端56Cr更後方。如圖5、6所示,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相較於右透鏡56R之前端56Rf,於車輛之左右方向上更遠離中央透鏡56C。亦即,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自中央透鏡56C之右側之端緣隔開距離。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謂中央透鏡56C之右側之端緣係自上方觀察蓋板透鏡56時之右側之端緣。如圖6所示,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位於較右側之前叉22更右側。
[安裝構件]
頭燈36係藉由安裝構件58而安裝於頭管14上。安裝構件58包含上側連結構件60與下側連結構件62。
上側連結構件60為金屬撐條。上側連結構件60連結頭燈36與頭管14。上側連結構件60包含安裝部64與延伸部66。
安裝部64例如為板狀構件。安裝部64安裝於頭燈36所具有之安裝片68上。
如圖3~5所示,安裝片68包含延伸部70與立壁部72。
延伸部70自頭燈本體38之後端朝向後方延伸。於圖3~5所示之例中,2個延伸部70、70形成於頭燈本體38之上緣。
立壁部72設置於延伸部70之後端。於圖3~5所示之例中,立壁部72連結各延伸部70之後端。立壁部72自延伸部70之後端朝向上方延伸。換言之,立壁部72於與延伸部70之延伸方向大致垂直之方向上延伸。如圖5所示,立壁部72之右端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右側,立壁部72之左端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左側。例如,以如下方式將安裝部64安裝於安裝片68上。首先,將安裝部64所具有之安裝面(安裝部64之前表面)疊置於安裝片68所具有之安裝面(立壁部72之後表面)。
於該狀態下,例如,使用螺釘與螺帽等,將安裝部64安裝於安裝片68上。
安裝部64亦可於其下端緣具有加強用之肋條。於該情形時,安裝部64之強度提高。
延伸部66為長條狀之構件。於圖4、5所示之例中,延伸部66包含上側延伸部661、下側延伸部662、及連結部663。上側延伸部661及下側延伸部662於前後方向上延伸。連結部663於上下方向上延伸,而連結上側延伸部661與下側延伸部662。
於延伸部66之前端設置有安裝部64。於本實施形態中,延伸部66之前端連結於安裝部64之右端。作為使安裝部64連結於延伸部66之方法,例如有將延伸部66與安裝部64焊接之方法等。
延伸部66之後端安裝於頭管14上。作為將延伸部66安裝於頭管14上之方法,例如有焊接、螺接固定等。
延伸部66亦可於其上端緣及下端緣中之至少一者具有加強用之肋條。於該情形時,延伸部66之強度提高。
下側連結構件62為金屬撐條。下側連結構件62連結頭燈36與頭管14。下側連結構件62包含延伸部74、第1安裝部76、及第2安裝部78。
延伸部74為長條狀之構件。延伸部74例如既可為棒,亦可為管,或者亦可為板狀。
第1安裝部76設置於延伸部74之前端。作為將第1安裝部76與延伸部74固定之方法,例如有焊接等。
第1安裝部76將延伸部74之前端固定於頭燈本體38之後端。作為第1安裝部76與頭燈本體38之固定方法,例如有螺接固定等。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安裝部76將延伸部74之前端固定於支撐構件45所包含之基座77上。基座77位於 較支撐構件45之後端下緣451更上方且後端下緣451之附近之位置。後端下緣451為支撐構件45所具有之下表面452之後端緣。基座77設置於支撐構件45所具有之安裝面453上。如圖5所示,基座77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左側。如圖5所示,基座77位於較立壁部72更前方。安裝面453與下表面452一併規定後端下緣451。於本實施形態中,安裝面453相當於頭燈36之後端面之下端部。
第2安裝部78設置於延伸部74之後端。作為固定第2安裝部78與延伸部74之方法,例如有焊接等。於圖4、5所示之例中,第2安裝部78具有2個固定片781、782。藉由該等固定片781、782,而將第2安裝部78固定於延伸部74之後端。固定片781於延伸部74之後端固定於延伸部74上。固定片782於較固定片781更前端側固定於延伸部74上。第2安裝部78與延伸部74之固定強度提高。
第2安裝部78將延伸部74之後端固定於頭管14上。作為固定第2安裝部78與頭管14之方法,例如有焊接、螺接固定等。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安裝構件58、亦即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位於較托架20更上方。因此,可縮短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之長度(車輛前後方向之長度)。其結果,可使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之構件強度提高。又,可使頭燈36靠近頭管14,故而亦可使例如對於行駛時等之振動的強度提高。因 此,例如,即便於採用如圖3~6所示之具備4個發光體46、50、53、54之大型頭燈36之情形時,亦可將頭燈36穩定地安裝於頭管14上。換言之,可使頭燈36之支撐狀態穩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於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連結頭燈36與頭管14之狀態下,托架20位於較下側連結構件62更下方。頭燈36之後端下緣451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安裝面453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基座77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亦即,托架20不與頭燈36及下側連結構件62接觸。
此處,圖4表示轉向軸16位於旋轉範圍之中心之狀態。如圖7所示,使車把18(轉向軸16)自圖4所示之狀態旋轉至向右方旋轉時之盡端。於該狀態下,托架20之左端(支撐左側之前叉22之部分)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左側。換言之,即便使車把18旋轉至向右方旋轉時之盡端,托架20之左端亦不會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右側。
又,於車把18位於向右方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如圖8所示,托架20位於較下側連結構件62更下方。頭燈36之後端下緣451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安裝面453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基座77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
亦即,即便使車把18旋轉至向右方旋轉時之盡端,托架20亦不會與頭燈36及下側連結構件62接觸。
又,如圖9所示,使車把18自圖4所示之狀態旋轉至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於該狀態下,托架20之右端(支撐右側 之前叉22之部分)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右側。換言之,即便使車把18旋轉至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托架20之右端亦不會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左側。
又,於車把18位於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如圖10所示,托架20位於較下側連結構件62更下方。頭燈36之後端下緣451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安裝面453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基座77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
亦即,即便使頭燈36旋轉至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托架20亦不會與頭燈36及下側連結構件62接觸。
於本實施形態中,安裝構件58包含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係上下隔離而配置。因此,可於上下支撐頭燈36。其結果,頭燈36之支撐狀態更穩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上側連結構件60於較頭管14之軸向中心C更上端側固定於頭管14上。又,下側連結構件62於較頭管14之軸向中心C更下端側固定於頭管14上。因此,可容易地使將上側連結構件60固定於頭管14上之位置與將下側連結構件62固定於頭管14上之位置於上下方向上分離。其結果,可實現頭燈36之支撐狀態之進一步穩定化。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上側連結構件60之頭燈36側之端部與下側連結構件62之頭燈36側之端部於車輛之左右方向上錯開。可實現頭燈36之支撐狀態之進一步穩定 化。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5所示,上側連結構件60之頭燈36側之端部與下側連結構件62之頭燈36側之端部於車輛之前後方向上錯開。可實現頭燈36之支撐狀態之進一步穩定化。
於本實施形態中,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分別直接固定於頭管14上。因此,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相對於頭管14之固定強度提高。其結果,可更穩定地支撐頭燈36。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4所示,於自正面觀察車輛時,投影燈單元42之發光體46及反射燈單元44之發光體50與頭管14重疊。換言之,於自正面觀察車輛時,投影燈單元42及反射燈單元44與頭管14重疊。
尤其是於本實施形態中,發光體46之後端位於較發光體50之後端更前方。
此外,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8所示,於車把18位於向右方旋轉時之盡端時,托架20之左端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左側。又,如圖9、10所示,於車把18位於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時,托架20之右端位於較頭管14之中心軸線L3更靠車輛之右側。
即便托架20旋轉,投影燈單元42及反射燈單元44亦難以與托架20接觸。易於使投影燈單元42及反射燈單元44接近於頭管14。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7、8所示,於車把18位於向右方 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支撐構件45之安裝面453位於托架20之前方。又,如圖9、10所示,於車把18位於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支撐構件45之安裝面453位於托架20之前方。可避免托架20與頭燈36接觸。
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投影燈單元42與反射燈單元44係上下配置,故而頭燈36之上下方向之尺寸變長。因此,難以使頭燈36向托架20之上方滑動。然而,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支撐構件45之安裝面453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因此,可避免托架20與頭燈36接觸。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上所述,支撐構件45之安裝面453位於較托架20更前方。因此,確保安裝構件58之強度變得較為重要。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安裝構件58包含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因此,易於確保安裝構件58之強度。頭燈36之支撐狀態穩定。
於本實施形態中,蓋板透鏡56包含中央透鏡56C、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中央透鏡56C、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係形成為一體。可實現1個大的頭燈36。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6所示,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50、46於與頭管14重疊之位置上上下排列而配置。下側之發光體46之下端位於較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53、54之各者之下端更下方。可使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53、54自托架20遠離。即便托架20旋轉,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53、54亦難以與托架20接觸。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6所示,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 時,左側發光體53位於較左側之前叉22更左側,右側發光體54位於較右側之前叉22更右側。頭燈36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較大。可使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53、54所發出之光較為醒目。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發光體50位於較連結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53、54之直線L2更上側,發光體46位於較該直線L2更下側。該等4個發光體46、50、53、54得以平衡性良好地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6所示,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中央透鏡56C大於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之各者。可使中央透鏡56C較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更醒目。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4、6所示,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中央透鏡56C之後端56Cr位於較前端56Cf更上方。易於減小空氣阻力。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6所示,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在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之各者中,後端56Lr、56Rr位於較前端56Lf、56Rf更上方。易於減小空氣阻力。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6所示,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之各者之前端56Lf、56Rf位於較中央透鏡56C之前端56Cf更後方。易於減小空氣阻力。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6所示,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之各者之後端56Lr、56Rr位於較中央透鏡56C之後端56Cr更後方。易於減小空氣阻力。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6所示,左透鏡56L之後端 56Lr較左透鏡56L之前端56Lf更遠離中央透鏡56C。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較右透鏡56R之前端56Rf更遠離中央透鏡56C。可使頭燈36之寬度變寬,從而使頭燈36較為醒目。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6所示,與中央透鏡56C之前端56Cf相比,後端56Cr之左右方向上之寬度更寬。可使中央透鏡56C較為醒目。
於本實施形態中,選擇性地點亮上側之發光體50與下側之發光體46。遠光燈與近光燈之切換變得較為容易。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6所示,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左透鏡56L之後端56Lr位於較左側之前叉22更左側,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位於較右側之前叉22更右側。由於頭燈36之寬度變寬,故而可使頭燈36較為醒目。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6所示,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左透鏡56L之前端56Lf位於較左側之前叉22更右側,並且左透鏡56L之後端56Lr位於較左側之前叉22更左側。又,右透鏡56R之前端56Rf位於較右側之前叉22更左側,並且右透鏡56R之後端56Rr位於較右側之前叉22更右側。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變寬。可使左透鏡56L及右透鏡56R較為醒目。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亦可在上側連結構件60及下側連結構件62中之至少一者與頭燈36之間存在例如樹脂製之構件等。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無需使左透鏡56L之前端56Lf與中央透鏡56C連結,又,亦無需使右透鏡56R之前端56Rf與 中央透鏡56C連結。若可將左透鏡56L、右透鏡56R及中央透鏡56C集中處理,則左透鏡56L、右透鏡56R及中央透鏡56C形成為一體。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雖然包含連結上透鏡之下端與下透鏡之上端之中央透鏡56C,但無需將上透鏡之下端與下透鏡之上端連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機器腳踏車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便為3或4輪之傾斜式(leaning)車輛等亦可應用。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上述實施形態僅為用以實施本發明之例示。因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於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適當變形而實施。
10‧‧‧機器腳踏車
12‧‧‧車架
14‧‧‧頭管
16‧‧‧轉向軸
18‧‧‧車把
20‧‧‧托架
22‧‧‧前叉(前輪支撐構件)
24‧‧‧前輪
26‧‧‧前擋泥板
28‧‧‧車蓋
30‧‧‧座部
32‧‧‧動力單元
34‧‧‧後輪
36‧‧‧頭燈
38‧‧‧頭燈本體
40‧‧‧頭燈燈罩
42‧‧‧投影燈單元
44‧‧‧反射燈單元
45‧‧‧支撐構件
46‧‧‧發光體(下側發光體)
48‧‧‧透鏡構件
50‧‧‧發光體(上側發光體)
52‧‧‧反射器
53‧‧‧左側發光體
54‧‧‧右側發光體
56‧‧‧蓋板透鏡
56C‧‧‧中央透鏡(上側及下側之透鏡)
56Cf‧‧‧中央透鏡之前端
56Cr‧‧‧中央透鏡之後端
56L‧‧‧左透鏡
56Lf‧‧‧左透鏡之前端
56Lr‧‧‧左透鏡之後端
56R‧‧‧右透鏡
56Rf‧‧‧右透鏡之前端
56Rr‧‧‧右透鏡之後端
58‧‧‧安裝構件
60‧‧‧上側連結構件
62‧‧‧下側連結構件
64‧‧‧安裝部
66‧‧‧延伸部
68‧‧‧安裝片
70‧‧‧延伸部
72‧‧‧立壁部
74‧‧‧延伸部
76‧‧‧第1安裝部
77‧‧‧基座
78‧‧‧第2安裝部
451‧‧‧支撐構件之後端下緣
452‧‧‧支撐構件之下表面
453‧‧‧支撐構件之安裝面
521‧‧‧凹部
661‧‧‧上側延伸部
662‧‧‧下側延伸部
663‧‧‧連結部
781‧‧‧固定片
782‧‧‧固定片
C‧‧‧頭管之軸向中心
F‧‧‧機器腳踏車之前方
L1‧‧‧連結發光體46與發光體50之直線
L2‧‧‧連結發光體53及發光體54之直線
L3‧‧‧頭管之中心軸線
R‧‧‧機器腳踏車之右方
U‧‧‧機器腳踏車之上方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機器腳踏車之整體構成之左側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機器腳踏車之前視圖。
圖3係頭燈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頭燈之縱剖面圖。
圖5係頭燈之平面圖。
圖6係頭燈之前視圖。
圖7係表示車把位於向右方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的頭燈與托架之關係之平面剖面圖。
圖8係表示車把位於向右方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的頭 燈與托架之關係之側視剖面圖。
圖9係表示車把位於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的頭燈與托架之關係之平面剖面圖。
圖10係表示車把位於向左方旋轉時之盡端之狀態下的頭燈與托架之關係之側視剖面圖。
10‧‧‧機器腳踏車
14‧‧‧頭管
16‧‧‧轉向軸
18‧‧‧車把
20‧‧‧托架
22‧‧‧前叉(前輪支撐構件)
24‧‧‧前輪
26‧‧‧前擋泥板
28‧‧‧車蓋
36‧‧‧頭燈
46‧‧‧發光體(下側發光體)
48‧‧‧透鏡構件
50‧‧‧發光體(上側發光體)
52‧‧‧反射器
53‧‧‧左側發光體
54‧‧‧右側發光體
56‧‧‧蓋板透鏡
56C‧‧‧中央透鏡(上側及下側之透鏡)
56L‧‧‧左透鏡
56R‧‧‧右透鏡
U‧‧‧機器腳踏車之上方
R‧‧‧機器腳踏車之右方

Claims (15)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包括:前輪;一對前輪支撐構件,其自左右兩側支撐上述前輪;托架,其支撐上述一對前輪支撐構件之上端部;轉向軸,其自上述托架朝向上方延伸;車把,其與上述轉向軸連接;車架,其包含可旋轉地支撐上述轉向軸之頭管;頭燈,其配置於上述頭管之前方;及安裝構件,其將上述頭燈安裝於上述車架上;且上述頭燈包含: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其係上下排列而配置;以及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其相對於連結上述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之直線配置於左右兩側;上述安裝構件及上述頭燈配置於不與上述托架接觸之位置;上述安裝構件包含連結上述頭燈與上述車架之連結構件;上述連結構件包含上側及下側之連結構件,其中該上側及下側之連結構件之上述頭燈側之端部係上下相隔而設置。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以上下排列配置於與上述頭管重疊之位置; 上述下側之發光體之下端較上述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之各者之下端位於更下方。
  3.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上述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之各者較上述一對前輪支撐構件於車輛左右方向上位於更外側。
  4.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相對於連結上述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之直線配置於上下兩側。
  5.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頭燈係支撐於上述頭管上;上述下側之發光體之後端較上述上側之發光體之後端位於更前方。
  6. 如請求項1或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頭燈包含:支撐構件,其支撐上述上側及下側之發光體、以及上述左側及右側之發光體;及蓋板透鏡,其配置於上述支撐構件之前方;且上述蓋板透鏡包含:上側之透鏡,其位於上述上側之發光體之前方;下側之透鏡,其位於上述下側之發光體之前方;左側之透鏡,其位於上述左側之發光體之前方;及右側之透鏡,其位於上述右側之發光體之前方;上述上側之透鏡、上述下側之透鏡、上述左側之透鏡及上述右側之透鏡係成形為一體。
  7. 如請求項6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蓋板透鏡包括中央 透鏡,該中央透鏡包含上述上側及下側之透鏡之中央透鏡。
  8.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之上述中央之透鏡之面積大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之上述左側之透鏡之面積,且大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之上述右側之透鏡之面積。
  9.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中央之透鏡之後端較前端位於更上方。
  10.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側及右側之透鏡之各者之前端較上述中央之透鏡之前端位於更後方。
  11.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側及右側之透鏡之各者之後端較上述中央之透鏡之後端位於更後方。
  12.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側之透鏡之前端與上述中央之透鏡連接;上述左側之透鏡之後端自上述中央之透鏡之左側之端緣分離;上述右側之透鏡之前端與上述中央之透鏡連接;上述右側之透鏡之後端自上述中央之透鏡之右側之端緣分離。
  13. 如請求項7或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中央之透鏡之後端相較於前端,左右方向之寬度更大。
  14. 如請求項6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側之透鏡之後端較前端位於更上方;上述右側之透鏡之後端較前端位於更上方。
  15. 如請求項6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自車輛之正面觀察時,上述左側及右側之透鏡之各者之後端較上述一對前輪支撐構件於車輛左右方向上位於更外側。
TW101141947A 2011-11-30 2012-11-09 跨坐型車輛 TWI503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2692A JP2013112295A (ja) 2011-11-30 2011-11-30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972A TW201325972A (zh) 2013-07-01
TWI503251B true TWI503251B (zh) 2015-10-11

Family

ID=4722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947A TWI503251B (zh) 2011-11-30 2012-11-09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599698B1 (zh)
JP (1) JP2013112295A (zh)
CN (1) CN103129653B (zh)
ES (1) ES2566766T3 (zh)
TW (1) TWI5032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83793A (ja) * 2013-10-25 2015-04-3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鞍乗型車両のパワ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JP2016016679A (ja) * 2014-07-04 2016-02-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05584566B (zh) 2014-10-24 2021-09-2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速克达型车辆
JP6105658B2 (ja) * 2015-03-11 2017-03-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火器
CN105539644A (zh) * 2016-02-15 2016-05-04 海安欣凯富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两轮载具
JP2018075972A (ja) * 2016-11-09 2018-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ー
CN109305261B (zh) * 2017-07-28 2020-07-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JP6858741B2 (ja) * 2017-12-27 2021-04-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照灯
WO2021199067A1 (en) * 2020-03-31 2021-10-07 Tvs Motor Company Limited Cowl assembly of a saddle type vehicl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0211A (zh) * 2002-09-13 2004-04-21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车体前部结构
US7674023B2 (en) * 2004-12-27 2010-03-0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Headlight assembly for a straddle-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4346U (ja) 1982-06-04 1983-1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トバイのヘツドランプ装置
JPS61196711A (ja) 1985-02-26 1986-08-30 北海道電力株式会社 多導体送電線路の着氷雪防除装置
JP3509457B2 (ja) * 1997-03-31 2004-03-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ブレース
JP4377460B2 (ja) * 1998-01-09 2009-12-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放電ランプ用点灯回路取付け構造
JP3663930B2 (ja) * 1998-08-20 2005-06-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JP3775073B2 (ja) * 1998-10-13 2006-05-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メータ取付構造
JP4385851B2 (ja) * 2004-05-14 2009-12-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および計器盤の取付構造
JP4438571B2 (ja) * 2004-08-27 2010-03-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JP2007283927A (ja) * 2006-04-18 2007-11-0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CN101801772B (zh) * 2007-09-18 2012-06-2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
JP5186469B2 (ja) * 2009-11-26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支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0211A (zh) * 2002-09-13 2004-04-21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车体前部结构
US7674023B2 (en) * 2004-12-27 2010-03-09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Headlight assembly for a straddle-type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12295A (ja) 2013-06-10
TW201325972A (zh) 2013-07-01
EP2599698A3 (en) 2014-12-31
EP2599698B1 (en) 2016-02-03
EP2599698A2 (en) 2013-06-05
ES2566766T3 (es) 2016-04-15
CN103129653B (zh) 2015-02-25
CN103129653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3251B (zh) 跨坐型車輛
JP553467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ポジションライトおよび灯火装置
JP5335760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灯火装置
JP476262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ランプユニット
CN101837808A (zh) 摩托车
JP2009181913A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TWI494239B (zh) 跨坐型車輛
JP2011207304A (ja) 自動二輪車
JP3585921B2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前照灯支持構造
JP2017019408A (ja) 鞍乗型車両
JP5624200B2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TWI644823B (zh) 速克達型機車
EP2610150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TWI435820B (zh) 二輪機車
JP7273089B2 (ja) 鞍乗型車両
CN217477457U (zh) 跨骑式车辆
JP6010079B2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2024000666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コーナリングライト構造
TWI644813B (zh) 跨坐型車輛之前照燈裝置
JP2021172164A (ja) 鞍乗型車両
TWI525010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17203119A (zh) 跨骑式车辆
TW201515911A (zh) 跨坐型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