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3085B - Clothes dryer - Google Patents

Clothes dry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3085B
TWI493085B TW101108319A TW101108319A TWI493085B TW I493085 B TWI493085 B TW I493085B TW 101108319 A TW101108319 A TW 101108319A TW 101108319 A TW101108319 A TW 101108319A TW I493085 B TWI493085 B TW I4930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hot air
duct
supply port
dr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8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3109A (zh
Inventor
Kiyoteru Umakoshi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Toshiba Consumer Elect Holding,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0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3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3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30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10Drying cabinets or drying chambers having heating or ventilat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67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 D06F37/268Tub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thereto components or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subgroups for suspension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06F58/06Mountings for the rotating drum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30Drying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28Air properties
    • D06F2103/36Flow or velocit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56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related to air ducts, e.g. position of flow diver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16Air properties
    • D06F2105/20Tempera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30Bl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Description

衣物烘乾機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係關於衣物烘乾機。
一種衣物烘乾機,例如在專利文獻1的滾筒式洗衣乾衣機中,係設有:對內部具有滾筒的槽供給熱風的熱風供給口、以及從槽將熱風排出的熱風排出口。
甚至,還設有連結熱風供給口與熱風排出口的送風導管,並設置使該送風導管與槽內部的空氣循環而形成循環風的送風機、以及將該循環風除濕加熱的熱風生成裝置。
這種滾筒式洗衣乾衣機係在槽的前面部上部設有複數個熱風供給口,又在槽的後面部上部設置複數個熱風排出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實開平04-108086號公報
上述滾筒式洗衣乾衣機,雖然分別設置了複數個熱風供給口以及熱風排出口,但是,複數個熱風供給口係分別在槽之前面部的相同面靠近設置,並且,複數個熱風排出 口也分別在槽之後面部的相同面靠近設置,所以,熱風只能從槽的前面部上部被供給,通過槽的上部,從槽的後面部上部排出,雖然分別設置了複數個熱風供給口以及熱風排出口,但反而衣物與熱風的接觸率變差,衣物會產生乾燥皺褶。
雖然加長乾燥時間可做為消除該乾燥皺褶的對策,但是,一直到乾燥完成為止的時間也會變長。此時,一部份的衣物在已乾燥的狀態下又被烘乾,就有產生皺褶的可能。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為提供一種可謀求提昇熱風對於衣物之接觸率的衣物烘乾機。
實施形態的衣物烘乾機係設有:朝向在內部具有滾筒的槽供給熱風的熱風供給口、以及從上述槽排出熱風的熱風排出口;設有連結上述熱風供給口與熱風排出口的送風導管;設有藉由該送風導管使上述槽內部的空氣循環,而形成循環風的送風手段;設有將該循環風除濕加熱的熱風生成手段,其特徵為:將上述的熱風供給口、或者是熱風排出口之任一方的口設成第1口以及第2口的二個口;又,將另一方的口設成一個口,上述第1口相對於另一方的口,係被設置在:從正面看上述槽時為上下方向、或是從正面看上述槽時為左右方向、又或者是從側面看上述槽時為前後方向之任一方向上為分開的位置;且上述的第2口 是以上述第1口與上述另一方之口的位置關係以外的位置關係,設置在從上述另一方之口分開的位置。
藉由如此,即可獲得謀求提昇熱風對於衣物之接觸率的衣物烘乾機。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圖1係顯示做為第1實施形態之衣物烘乾機的滾筒式洗衣乾衣機。在形成外筐的筐體1內配設有做為槽體的水槽2,在水槽2的內部設有滾筒3。
水槽2以及滾筒3都是呈後面閉塞,前面開口的圓筒狀,其中,水槽2的前面開口係藉由伸縮囊4與筐體1的前面開口對應,而形成洗滌物的投入口5。
在成為該投入口5之筐體1的前面開口部係以可轉動的方式設有開閉該開口部的門6。又,水槽2內,於乾燥運轉時連同滾筒3內部構成乾燥室。
在滾筒3的前面開口端係具備:例如封入了鹽水的液體平衡器7,在呈圓筒狀的滾筒3之周側壁(筒體部)3a的大約全區域係形成有透孔8(僅圖示一部份)。該透孔8通常在洗衣運轉或脫水運轉時具有做為通水孔的功能,在乾燥運轉時,則具有成為乾燥風之熱風之通風孔的功能。
此外,在滾筒3之周側壁3a的內面側係裝設了複數個朝向內方突出,且朝著滾筒3之軸方向延伸的擋板9,在滾筒3之後面的圓盤狀的端面部3b,形成有複數個環 狀配置成與該旋轉軸心呈同心狀的熱風導入口10。
另一方面,在水槽2之前面板部2a的下部係裝設有:在與前面板部2a之間形成空間部的外殼板2b,在該前面板部2a形成有熱風排出口11。該熱風排出口11係連通於朝向下方延伸出去的排氣導管12。
相對於此,在水槽2之後面的圓盤狀之端面部2c的上部,係設有形成熱風供給口之第1口的第1供給口13A,又,在水槽2的前面上部係設有形成熱風供給口之第2口的第2供給口13B。
第1供給口13A係具有例如風向付予部13Aa,根據該風向付予部13Aa,可使熱風朝向水槽2內的大略中央部,乃至於滾筒3之大約中央部(以符號3p表示)的方向吹出。再者,風向付予部也可以形成在滾筒3之端面部3b背面的熱風導入口10的緣部。
此外,第2供給口13B係由供氣導管14的前端部開口所構成,且朝著指向滾筒3的大約中央部3p的方向,形成為略噴嘴狀。
該供氣導管14係被配設成從水槽2的外部上面一直到後面,在該供氣導管14之中間部的水槽2之後面部上部係形成有第1供給口13A。當滾筒3轉動時,複數個熱風導入口10中的任一個熱風導入口10會與該第1供給口13A對向。
在此,參照圖2來說明第1供給口13A、第2供給口13B、以及熱風排出口11的位置關係。此外,從滾筒式洗 衣乾衣機的正面來看水槽2(圖2(a)),以通過其大約中心的虛擬水平線P為上下的基準線,同樣地,從正面來看水槽2,以通過其大約中心的虛擬垂直線S為左右的基準線,進一步從側面來看水槽2(圖2(b)),以通過該水槽2側面形狀的大約中心,與旋轉軸線K直交的線R為前後的基準線。
相當於另一方之口的熱風排出口11係位在水槽2之下部的左部,且為前部的位置。
第1供給口13A係位在水槽2之上部的右部且為後部的位置,又,第2供給口13B係位在水槽2之上部的右部且為前部的位置。
亦即,第1供給口13A對於相當於另一方之口的熱風排出口11的位置關係為:在上下方向為分開的位置,且在左右方向也分開(圖2(a)),甚至在前後方向也是分開的位置(圖2(b))。
再者,第2供給口13B對於熱風排出口11的位置關係為:在與熱風排出口11相同的前側,且在上下方向為分開的位置,甚至在左右方向也為分開的位置。
如此一來,熱風排出口11與第2供給口13B的位置關係就不同於第1供給口13A對於相當於另一方之口的熱風排出口11的位置關係。
亦即,第2供給口13B是以熱風排出口11與第1供給口13A之位置關係以外的位置關係,被設置在從熱風排出口11分開的位置。
然後,將這些第1供給口13A與第2供給口13B中,離熱風排出口11較近之口的第2供給口13B的開口面積,設定為小於離熱風排出口11較遠之口的第1供給口13A的開口面積。
另一方面,在水槽2之底部的最低部位的後方部係設有排水口15,經過排水閥16將排水管17連接於該排水口15,而構成排水路徑,可將水槽2內的水朝機外排出。
在水槽2之背面部的端面部2c的背面側係裝設有旋轉驅動滾筒3的馬達18。該馬達18的旋轉軸19係貫通水槽2,並與滾筒3之後面側的端面部3b的中心部連結,也具有直接連結於滾筒3之旋轉軸的功能。
藉由如此,滾筒3即可以同軸狀旋轉的方式被水槽2所支持。又,水槽2係被複數個懸吊裝置20(在圖1中只顯示1個)等,彈性支持在筐體1內。該支持形態係為:如做為旋轉軸19所揭示般,水槽2的軸方向呈現成為前後的橫軸狀,並且呈稍微朝向上前方傾斜的狀態。
因此,以上述方式被水槽2所支持的滾筒3,也被支持成傾斜的形態,在傾斜的橫軸周圍旋轉。此外,馬達18例如為外轉子形,並且為薄形的無電刷式DC馬達,藉由根據換流器控制而直接連結的旋轉軸19,具有直接使滾筒3旋轉的驅動裝置之功能。
筐體1的底部係由座板21所構成,在該座板21上配置有朝水平方向延伸之矩形筒狀的通風導管22。該通風 導管22的前端部係藉由伸縮管45連通接續於排氣導管12的下端部,其後端部係藉由做為送風手段的送風裝置23(詳細於後述)以及伸縮管44,連通接續於供氣導管14的下端部。
這些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通風導管22、伸縮管44、供氣導管14係透過送風裝置23連通於中間部,這些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通風導管22、送風裝置23的風扇外殼25(於後述)、伸縮管44、以及供氣導管14係構成了送風導管31。
在此針對構成送風手段的送風裝置23來加以說明,送風裝置23係被配置在通風導管22的後端部,具備:風扇24、風扇外殼25、以及風扇馬達26,風扇外殼25係連接通風導管22與供氣導管14之間。
一旦使風扇24轉動,即形成循環風(參照箭頭),該循環風係通過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通風導管22吸入水槽2內的空氣,再通過伸縮管44、供氣導管14朝水槽2內供給,再次將水槽2內的空氣從排氣導管12排出。
接下來,說明做為熱風生成手段的加熱泵機構27。亦即,在通風導管22內的前方側配置蒸發器28,在後方側配置凝縮器29。不管是蒸發器28或凝縮器29均無詳細圖示,但是,上述兩者皆為:以小間距將多數的傳熱散熱片配設在冷媒流通管所形成之具散熱片的管狀者,具優異的熱交換性,使上述通風導管22內的風在這些傳熱散熱片之間朝向箭頭方向流動通過,此時,即進行熱交換作 用。
上述的蒸發器28以及凝縮器29,係和壓縮機30以及無圖示的節流閥(例如為電子式的節流閥)共同構成了加熱泵機構27,在該加熱泵機構27係利用可供冷媒流通的管部,以封閉迴路的方式依壓縮機30、凝縮器29、節流閥(無圖示)、蒸發器28的順序予以連接(冷凍循環),藉由壓縮機30的作動而使冷媒循環。
再者,於圖1中,在筐體1的上部前面具備設定各種運轉行程等的操作部39,在其背面側的筐體1內部具備控制裝置40。該控制裝置40係以由無圖示的CPU、ROM、RAM等所構成的微電腦做為主體,擔任控制滾筒式洗衣乾衣機之所有作動的功能。
因此,將來自操作部39的各種操作訊號、無圖示的洗滌物量檢測訊號、水位檢測訊號、乾燥溫度感測器等的檢測訊號分別輸入至控制裝置40,並根據事先記憶的控制程式來控制各種動作。此外,在筐體1內的上部還配設有用來朝水槽2內供水的供水閥41供水盒42以及供水管43。
此外,通常這種洗衣乾衣機都是根據控制裝置40的控制程式等來自動進行洗衣、清洗、脫水、以及乾燥運轉。
接下來說明上述實施形態之滾筒式洗衣乾衣機的作用。
根據操作部39的設定操作,例如選擇「從標準的洗 滌運轉一直到乾燥運轉為止自動執行」的運轉行程的話,控制裝置40即開始作為最初之洗滌運轉的洗衣及清洗運轉。
在該洗滌運轉中,進行「從供水閥41經過供水盒42以及供水管43,朝向水槽2內供水」的動作,一直供水至預定的水位為止後,驅動馬達18,而以較慢的速度(例如為30~60rpm驅動滾筒3正反旋轉,依序進行洗滌物的洗衣及清洗動作。
這種洗滌運轉完成後即開始脫水運轉。在該脫水運轉中,水槽2內的水被排出後,進行使滾筒3以高速(例如為1700rpm)朝單方向旋轉的脫水動作。如此一來,將滾筒3內的洗滌物離心脫水。
該脫水運轉後移行至乾燥運轉。在該乾燥運轉中,使滾筒3進行低速旋轉(例如為50rpm)的正反旋轉,並通電驅動加熱泵機構27以及送風裝置23。
亦即,利用根據送風裝置23之作動的送風作用,使水槽2內(滾筒3內)的空氣以經過熱風排出口11、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通風導管22、伸縮管44、供氣導管14,再從第1供給口13A與第2供給口13B重返至滾筒3內的方式循環。即成為循環風。
此時,在加熱泵機構27,冷媒因為壓縮機30的作動而被壓縮,成為高溫高壓的冷媒(氣體),該高溫高壓的冷媒流向凝縮器29,與通風導管22內的空氣熱交換。
如此一來,通風導管22的空氣(循環風)被加熱,相 反地,冷媒的溫度降低而被液化。該被液化的冷媒通過節流閥被減壓後,流入蒸發器28,氣化後,蒸發器28將通風導管22內的空氣冷卻。然後,通過蒸發器28的冷媒返回壓縮機30。
如此一來,從滾筒3內,經過熱風排出口11、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而流入通風導管22內的空氣在蒸發器28被冷卻除濕,之後在凝縮器29被加熱予以熱風化。然後,該熱風經過伸縮管44、供氣導管14,朝滾筒3內供給。
朝滾筒3內供給的熱風使水份從衣物蒸發,在去除水份後經過熱風排出口11、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流入通風導管22內。
如此一來,因為空氣在配置了蒸發器28與凝縮器29的通風導管22、與滾筒3之間循環,滾筒3內的衣物可逐漸被烘乾。
在該乾燥運轉時,從熱風供給口之較小的那個口,也就是指從第2供給口13B朝向滾筒3內供給的熱風,係如圖2(a)與(b)中之箭頭所示,因為口較小所以風速較快,首先朝向該吐出方向的滾筒之中央部3p方向,然後碰到該滾筒3內壁等,變成轉向熱風排出口11,從熱風排出口11被排出。
另一方面,從熱風供給口之較大的那個口,也就是指從第1供給口13A朝向滾筒3內供給的熱風,係以風量大來取代風速慢,所以如圖2(a)以及(b)的箭頭所示,在 滾筒3內雖是朝向該吐出方向的中央部3p部份,但因流速較慢,所以受到來自略對向流且流速較快之第2供給口13B的熱風之影響,即如圖2(a)所示,流域逐漸變寬,通過中央部3p周圍部份,朝向熱風排氣口11,從熱風排氣口11被排出。
像這樣由第1供給口13A以及第2供給口13B所供給的熱風,因為各供給口13A與13B的位置不同或風速的差異,係以填補各自的非流通區域的方式來流動。如此一來,熱風就可吹到滾筒3內的大範圍。
在第1實施形態中,將熱風供給口與熱風排出口中之一方的口,也就是指將熱風供給口設為第1供給口13A與第2供給口13B的二個口,將第1供給口13A設定為相對於另一方之口的熱風排出口11,為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甚至是在前後方向為分開的位置關係。
此外,第2供給口13B係以熱風排出口11與第1供給口13A之位置關係以外的位置關係,設置在從熱風供給口11分開的位置,也就是說,是設置在和熱風排出口11相同的前側,並且是在上下方向上為分開的位置。
因此,從第1供給口13A朝向滾筒3內供給的熱風、以及從第2供給口13B朝向滾筒內供給的熱風,以填補彼此的非流通區域之方式來流動,熱風在滾筒3內的大範圍區域與全部衣物接觸,意即,熱風對衣物的接觸率變高,可無皺褶地將全部衣物烘乾。
如此一來,部份衣物不會被過度烘乾,可防止皺褶的 發生。
再者,於該第1實施形態中,來自第1供給口13A以及第2供給口13B的熱風係構成朝向滾筒3內部之大約中央部3p方向,甚至,這些第1供給口13A以及第2供給口13B中,離熱風排出口11較近的那個口,也就是指第2供給口13B的開口面積係小於離熱風排出口11較遠的那個口,也就是指第1供給口13A的開口面積。
根據上述的說明,特別是從離熱風排出口11較近之第2供給口13B朝向滾筒3內供給的熱風,在暫時流向從溫風排口11遠離的方向後,也會向溫風排出口11流動,所以可增長滾筒3內的熱風流路,這和「從第2供給口13B直接朝向熱風排出口11方向流動,而從熱風排出口11排出」之所謂的短路線相較,可提高熱風對於衣物的接觸率。
又,從開口面積較大的那個口,也就是指從第1供給口13A所供給的熱風雖也是朝向滾筒3的大約略中央部3p,但是因為口的開口面積較大,風量也較多,所以熱風流域可有某種程度的擴大,且又因為原本就設置在距離熱風排出口11較遠的位置,所以熱風流路較長,對衣物的接觸率也較高。
甚至,由該第1供給口13A所供給的熱風,因為該口的開口面積較大,因此流速較慢,所以對於由第2供給口13B所供給之熱風的流動阻礙較小,也不會破壞由第2供給口13B所形成之較長的熱風流路,總而言之,可提高 對於衣物的接觸率。
特別是,當由第2供給口13B以較快速度所供給的熱風、以及由第1供給口13A以較慢速度所供給的熱風成為略相對狀的流動時,可藉由來自第2供給口13B的熱風,使來自第1供給口13A的熱風在滾筒3的中央部3p部份分歧或擴散。
如此一來,全部的熱風可在滾筒3內擴散,可進一步提昇對於衣物的接觸率。
再者,距離熱風排出口11較遠且開口面積較大的那個口,也就是指第1供給口13A,其朝向滾筒3內之熱風的流勢不強(流速較弱),並且距離熱風排出口11較遠,於滾筒3內的熱風流路也較長,所以,對於第1供給口13A本身的指向性沒有太多期待。此時,可以設置風向付予部13Aa。
又,在本第1實施形態中,藉由將熱風供給口分成二個口(第1供給口13A以及第2供給口13B),利用從第1供給口13A與第2供給口13B吹出熱風,可有效防止衣物貼附在滾筒3內面。也就是說,與熱風供給口只有1個的情況相較,可提昇防止衣物貼附的效果。
此外,如果熱風排出口也分成2個口以上,熱風供給口也分成2個口以上的構成時,因為口的數目多達4個以上,製作上更為麻煩,會導致成本提高。再者,即使熱風排出口以及熱風供給口的數目太多,形成在滾筒3內的熱風流路因為風阻不一致等,也必須統合成2個熱風流路左 右,所以增加口的數目並沒有太多好處。
此點,若根據第1實施形態的話,因為熱風供給口、熱風排出口的數目合計為3個,製作簡單且可控制成本,甚至,只要有必要之最小數量的熱風流路口的數量即可在滾筒3內形成有效的熱風流路。
<第2實施形態>
圖3係顯示第2實施形態,針對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的部份加以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中,送風導管31係具備:通往第1供給口13A的第1導管部50A、通往第2供給口13B的第2導管部50B、以及通往熱風排出口11的共通導管部51。
第1導管部50A係由:第1通風導管22A、第1伸縮管44A、以及第1供氣導管14A所構成,又,第2導管部50B係由:第2通風導管22B、第1伸縮管44B、以及第1供氣導管14B所構成。
此外,共通導管部51係由: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以及連接導管46所構成,該連接導管46係連接於第1通風導管22A與第2通風導管22B。
在該共通導管部51的連接導管46係設有送風裝置23。在第1導管部50A的第1通風導管22A係設有:做為熱風生成手段的加熱泵機構27A的蒸發器28A、以及凝縮器29A,在第2導管部50B的第2通風導管22B則設有:做為其他熱風生成手段的加熱泵機構27B的蒸發器 28B、以及凝縮器29B。
此種情形下的加熱泵機構27A的冷凍循環係以:壓縮機30、凝縮器29A、第1節流閥(無圖示)、蒸發器28A、再度回到壓縮機30的順序,以封閉迴路的方式串聯。
其他的加熱泵機構27B的冷凍循環係共用壓縮機30,相對於凝縮器29A、第1節流閥(無圖示)、蒸發器28A的串聯通路,將凝縮器29B、第2節流閥(無圖示)、蒸發器28B的串聯通路連接成並聯。
無圖示的第1節流閥以及第2節流閥係可分別被控制裝置40所獨立控制,可分別獨立控制:加熱泵機構27A之蒸發器28A的除濕性能與凝縮器29A的加熱性能、以及加熱泵機構27B的蒸發器28B之除濕性能與凝縮器29B的加熱性能。
根據該第2實施形態,由第1供給口13A所供給的熱風、以及由第2供給口13B所供給的熱風之除濕度與加熱溫度,係可分別事先加以設定,可進一步有效防止衣物產生皺褶。
又,藉由獨立控制加熱泵機構27A、27B,可因應使用狀況等,分別改變送往第1供給口13A、第2供給口13B之熱風的濕度程度以及加熱溫度,可進行更細膩的乾燥控制。
再者,各個加熱泵機構27A、27B也可分別設有壓縮機。
<第3實施形態>
圖4係顯示第3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來比較說明。在第3實施形態中,送風導管31係具備:通往第1供給口13A的第1導管部52A、通往第2供給口13B的第2導管部52A、以及通往熱風排出口11的共通導管部53,此構成係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
第1導管部52A係連接了第1風扇用導管55A、伸縮管44A、以及第1供氣導管14A所構成。又,第2導管部52B係連接了第2風扇用導管55B、伸縮管44B、以及第1供氣導管14B所構成,此點係不同於第2實施形態。
共通導管部53係由:排氣導管12、伸縮管45、以及通風導管22所構成。在通風導管22係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也設有加熱泵機構27的上述蒸發器28、以及凝縮器29。
此外,該通風導管22的吐出側部份為分岔,分別連接於第1風扇用導管55A以及第2風扇用導管55B。
第1風扇用導管55A又兼做為風扇外殼,在該第1風扇用導管55A係設有送風裝置23A。該第1送風裝置23A係由:第1風扇用導管55A、風扇24A、以及風扇馬達26A所構成。
又,第2風扇用導管55B也兼做為風扇外殼,在該第2風扇用導管55B係設有第2送風裝置23B。該第2送風裝置23B係由:第2風扇用導管55B、風扇24B、以及風扇馬達26B所構成。
風扇馬達26A、26B係可分別被控制裝置40所獨立控制。
根據此第3實施形態,從第1供給口13A朝向滾筒3內供給之熱風的風量與風速、以及從第2供給口13B朝向滾筒3內供給之熱風的風量與風速可被分別控制,故可進行更細膩的乾燥控制。
<第4實施形態>
在前述的各實施形態中,係將熱風排出口11的位置設為水槽2的下部且為左側前部,將熱風供給口的第1供給口13A的位置設為上部且為右側後部,將第2供給口13B設為上部且為右側前部,但如圖5所示般,也可以將熱風排出口11的位置設為下部且為左側前部,將第1供給口13A的位置設為上部右側後部,將第2供給口13B的位置設為上部左側前部。
根據本實施形態,係將第1供給口13A相對於熱風排出口11,設在不論在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後方向中之任一方向均為分開的位置,且將第2供給口13B以「第1供給口13A與熱風排出口11之位置關係」以外的位置關係(左右、前後),設置在從熱風排出口11分開的位置。即使如此也可以得到同於第1實施形態的效果。
<第5實施形態>
此外,在顯示第5實施形態的圖6中,熱風排出口 11的位置相對於水槽2係為上部左側前部,第1供給口13A為上部右側後部,第2供給口13B為下部右側前部。
將第1供給口13A相對於熱風排出口11,設在不論在左右方向或前後方向都為分開的位置,將第2供給口13B以「第1供給口13A與熱風排出口11之位置關係」以外的位置關係(上下、前後),設置在從熱風排出口11分開的位置。
此時,第1供給口13A靠近熱風排出口11,第2供給口13B則距離熱風排出口11較遠。並且,距離熱風排出口11較近的那個口,也就是指第1供給口13A的開口面積係小於距離較遠的那個口,也就是指第2供給口13B的開口面積。
即便如此,仍可得到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各實施形態中雖將熱風供給口分成二個,但也可將熱風供給口設為一個,將熱風排出口分成二個口。此時,在圖2、圖5、圖6中所表示之熱風流動的箭頭變成逆向,來自熱風供給口的熱風在中途分歧,變成從二個熱風排出口吐出。然後,熱風的流動變成朝向吐出方向呈稍微膨脹的路徑。
即使是像這樣的熱風流動,也可以謀求和上述所說明之各實施形態相同的良好接觸率之提昇。
根據上述之本實施形態的衣物烘乾機,因為是將朝向槽供給熱風的熱風供給口、或者是從槽將熱風排出的熱風排出口之任一方的口設成第1口以及第2口的二個口;又 ,將另一方的口設成一個口,上述一方的口之第1口相對於另一方的口,係被設置在:從正面看上述槽時為上下方向、或是從正面看上述槽時為左右方向、又或者是從側面看上述槽時為前後方向之任一方向上為分開的位置;且上述一方之口的第2口是以上述一方之口的第1口與上述另一方之口的位置關係以外的位置關係,設置在從上述另一方之口分開的位置,所以可謀求熱風對於衣物之接觸率的提昇。
以上所說明的衣物烘乾機並非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只要是在不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可做適當變更而可適用於各種實施形態。
2‧‧‧水槽
3‧‧‧滾筒
11‧‧‧熱風排出口
13A‧‧‧第1供給口(第1口)
13B‧‧‧第2供給口(第2口)
23‧‧‧送風裝置(送風手段)
27‧‧‧加熱泵機構(熱風生成手段)
28‧‧‧蒸發器
29‧‧‧凝縮器
31‧‧‧送風導管
50A‧‧‧第1導管部
50B‧‧‧第2導管部
51‧‧‧共通導管部
52A‧‧‧第1導管部
52B‧‧‧第2導管部
53‧‧‧共通導管部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滾筒式洗衣乾衣機的縱剖側面圖。
[圖2]係概略顯示第1供給口、第2供給口、熱風排出口的位置,(a)為槽的概略正面圖,(b)為概略側面圖。
[圖3]係第2實施形態之滾筒式洗衣乾衣機的縱剖側面圖。
[圖4]係第3實施形態之滾筒式洗衣乾衣機的縱剖側面圖。
[圖5]係相當於圖2的第4實施形態。
[圖6]係相當於圖2的第5實施形態。
1‧‧‧筐體
2‧‧‧水槽
2a‧‧‧前面板部
2b‧‧‧外殼板
2c‧‧‧端面部
3‧‧‧滾筒
3a‧‧‧周側壁
3b‧‧‧端面部
4‧‧‧伸縮囊
5‧‧‧投入口
6‧‧‧門
7‧‧‧液體平衡器
8‧‧‧透孔
9‧‧‧擋板(baffle)
10‧‧‧熱風導入孔
11‧‧‧熱風排出口
12‧‧‧排氣導管
13A‧‧‧第1供給口
13B‧‧‧第2供給口
13Aa‧‧‧風向付予部
14‧‧‧供氣導管
15‧‧‧排水口
16‧‧‧排水閥
17‧‧‧排水管
18‧‧‧馬達
19‧‧‧旋轉軸
20‧‧‧懸吊裝置
21‧‧‧座板
22‧‧‧通風導管
23‧‧‧送風裝置
24‧‧‧風扇
25‧‧‧風扇外殼
26‧‧‧風扇馬達
27‧‧‧加熱泵機構
28‧‧‧蒸發器
29‧‧‧凝縮器
30‧‧‧壓縮機
31‧‧‧送風導管
39‧‧‧操作部
40‧‧‧控制裝置
41‧‧‧供水閥
42‧‧‧供水盒
43‧‧‧供水管
44‧‧‧伸縮管
45‧‧‧伸縮管

Claims (4)

  1. 一種衣物烘乾機,係設有:朝向在內部具有滾筒的槽供給熱風的熱風供給口、以及從上述槽排出熱風的熱風排出口;並設有連結上述熱風供給口與熱風排出口的送風導管;設有藉由該送風導管使上述槽內部的空氣循環,形成循環風的送風手段;設有將該循環風除濕加熱的熱風生成手段,其特徵為:將上述熱風供給口與熱風排出口之任一方的口設成第1口以及第2口的二個口;又,將另一方的口設成一個口,上述一方的口之第1口相對於上述另一方的口,係被設置在:從正面看上述槽時為上下方向、或是從正面看上述槽時為左右方向、又或者是從側面看上述槽時為前後方向之任一方向上為分開的位置;且上述一方之口的第2口是以上述一方之口的第1口與上述另一方之口的位置關係以外的前述位置關係,設置在從上述另一方之口分開的位置,上述送風導管係具備:分別通往上述一方之口的第1口與第2口的第1導管部與第2導管部;以及通往上述另一方之口的共通導管部,藉由上述送風手段的作動,而形成上述循環風循環於構成上述送風導管之第1導管部、第2導管部及共通導管部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衣物烘乾機,其中,在上述共通導管部係設有上述送風手段,並在上述第1導管部以及第2導管部係分別設有其他的熱風生成手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衣物烘乾機,其中,在上述共通導管部係設有上述熱風生成手段,並在上述第1導管部以及第2導管部係分別設有上述送風手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衣物烘乾機,其中,將上述熱風供給口設成第1口以及第2口的二個口;並將上述熱風排出口設成一個口,由上述熱風供給口之一方的第1口以及第2口所供給的熱風係為朝向上述滾筒內部之中央部方向的構成,在上述熱風供給口的第1口以及第2口中,被配置在靠近做為上述熱風排出口之上述另一方之口的位置側的上述熱風供給口之開口面積,係被設定為小於被配置在較遠位置側之上述熱風供給口的開口面積。
TW101108319A 2011-06-30 2012-03-12 Clothes dryer TWI493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5743A JP2013009904A (ja) 2011-06-30 2011-06-30 衣類乾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109A TW201303109A (zh) 2013-01-16
TWI493085B true TWI493085B (zh) 2015-07-21

Family

ID=47398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8319A TWI493085B (zh) 2011-06-30 2012-03-12 Clothes drye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009904A (zh)
KR (1) KR101291427B1 (zh)
CN (1) CN102851925B (zh)
TW (1) TWI4930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0858B2 (ja) * 2014-08-01 2020-06-17 青島海爾滾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および衣類乾燥方法
JP6700675B2 (ja) * 2015-05-28 2020-05-2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CN108677492A (zh) * 2018-05-21 2018-10-19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干衣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6816A (en) * 2005-09-22 2007-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clothes drying machine (1)
JP2010104487A (ja) * 2008-10-29 2010-05-13 Panasonic Corp 洗濯乾燥機
JP2011083457A (ja) * 2009-10-16 2011-04-28 Panasonic Corp 衣類乾燥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6758B1 (ko) * 2001-08-22 2004-09-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 건조기
KR20060018731A (ko) * 2004-08-25 2006-03-02 주식회사 클라인 의류 건조기
JP4676291B2 (ja) * 2005-09-22 2011-04-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装置
JP4679384B2 (ja) * 2006-02-10 2011-04-27 株式会社東芝 洗濯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16816A (en) * 2005-09-22 2007-05-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clothes drying machine (1)
JP2010104487A (ja) * 2008-10-29 2010-05-13 Panasonic Corp 洗濯乾燥機
JP2011083457A (ja) * 2009-10-16 2011-04-28 Panasonic Corp 衣類乾燥機および洗濯乾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109A (zh) 2013-01-16
JP2013009904A (ja) 2013-01-17
CN102851925A (zh) 2013-01-02
CN102851925B (zh) 2014-12-03
KR101291427B1 (ko) 2013-07-30
KR20130004049A (ko)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88088B2 (ja) 衣類乾燥機
JP4550747B2 (ja) 衣類乾燥機
CN105544161B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2008048810A (ja) 衣類乾燥装置
EP3798354B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liance with a condenser
TWI493085B (zh) Clothes dryer
JP2008173330A (ja) 衣類乾燥機
CN113718499A (zh) 一种烘干装置及烘干方法
JP4690936B2 (ja) 衣類乾燥機
JP2010088659A (ja) 洗濯乾燥機
JP2020010959A (ja) 衣類乾燥機
JP4791881B2 (ja) 衣類乾燥機
JP2019136287A (ja) 衣類乾燥機
JP2009240737A (ja) 衣類乾燥機
JP2006075417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JP2007325838A (ja) 洗濯乾燥機
JP2017144341A (ja) 乾燥装置
JP2023019646A (ja) 衣類乾燥機
JP6175654B2 (ja) 乾燥装置
JP7457492B2 (ja) 衣類乾燥機
JP5873979B2 (ja) 乾燥装置
JP4693686B2 (ja) 洗濯乾燥機
JP4777094B2 (ja) 洗濯乾燥機
JP6007415B2 (ja) 乾燥装置
JP2021045331A (ja) 衣類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