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2641B - 緩衝材用基材、其製造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緩衝材用基材、其製造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2641B
TWI412641B TW97133061A TW97133061A TWI412641B TW I412641 B TWI412641 B TW I412641B TW 97133061 A TW97133061 A TW 97133061A TW 97133061 A TW97133061 A TW 97133061A TW I412641 B TWI412641 B TW I4126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ibers
substrate
cushioning material
rat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33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3154A (en
Inventor
Tomoaki Kimura
Toru Ochiai
Sumito Kiyooka
Satoshi Koizumi
Kazuhiro Muraki
Original Assignee
Kurara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aray Co filed Critical Kuraray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23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31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2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26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005Making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by consolid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2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sheath-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41C3/122Stay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41C3/122Stay means
    • A41C3/124Stay means with an articulated or bridge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41C3/122Stay means
    • A41C3/126Stay means with additional means provided at the ends, e.g. for prot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 A41C3/12Component parts
    • A41C3/122Stay means
    • A41C3/128Stay means using specific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7/00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 A43B17/003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7/00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 A43B17/003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7/006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ultilayer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02Cotton wool; Wadd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5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treatment to produce shrinking, swelling, crimping or curling of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0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at spaced points or lo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4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side-by-sid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8Mixed fibres, e.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fibres or fibre blen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44Olefin se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45Polyvinyl alcoho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in combination with mechan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s other than embos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orientated, e.g. in parallel (anisotropic flee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3/00Other non-woven fabrics
    • D04H13/001Making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to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e.g. woven, knitted non-woven fabric, paper, leather, during consolidation
    • D04H13/007Making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to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e.g. woven, knitted non-woven fabric, paper, leather, during consolidation strengthened or consolidated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various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Description

緩衝材用基材、其製造方法及其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具有高透氣性、緩衝性及柔軟性均優的緩衝材用基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其用途(家具、寢具、車輛、被服、鞋類等的緩衝材)。
歷來,在作為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以及被服、鞋類等的緩衝材(胸罩罩杯或其基材、肩墊、鞋的中底基材等)上,均是使用發泡聚胺甲酸酯(PU)或纖維集合體。發泡聚胺甲酸酯依據用途而彈性過強,質感不足,透氣性也低。尤其在作為身體上的穿著用途上,會產生令人不舒適的悶熱感。所以,在重視質感或透氣性時,可使用纖維集合體。然而,纖維集合體的緩衝性或形態安定性並不充分,也有所謂纖維脫落的問題。因此,為了改善此等缺點而開發出緩衝材等,其是從表面加熱已混合熱接著成分的纖維網後,使纖維間相互固定成各種的纖維集合體所組成。
例如,在日本特開平5-161765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說明的墊材,是由含有捲縮數為50凸起/25mm以上且捲縮度為40%以上的高捲縮纖維與芯鞘型熱接著性纖維而成的纖維集合體形成,藉由前述芯鞘型熱接著性纖維而形成纖維相互間部份接合的結構,其厚度為5mm以上,單位面積重量為200g/m2 以上。此文獻中說明,芯鞘型熱接著性纖維的鞘成分,是使用能以低於芯成分的溫度熔融之樹脂,例如聚酯共聚合物、聚醯胺、聚烯烴等樹脂成分。 在實施例中,是使用以異酞酸改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作為鞘成分的芯鞘型纖維,並以155℃熱處理3分鐘。
同時,在日本特開平8-851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說明的纖維系填充材料(wadding material),是使熱可塑性非彈性樹脂所成之纖度為1至10丹尼之捲縮纖維,其是因潛在的捲縮性而呈現出立體捲縮,與以1至6丹尼的熱可塑性彈性樹脂作為熱接著成分的熱接著複合纖維經開纖混合後,藉由立體捲縮而使前述捲縮纖維間或捲縮纖維與熱接著纖維交纒成三維結構,再使熱接著纖維間或熱接著纖維與捲縮纖維之間的大部份接觸點熔融而形成一體的結構體,前述結構體之兩面實質上為平面(flat)化,其厚度為1至30mm,總體密度(apparent density,一般亦有稱為表觀密度之情形)為0.01至0.10g/cm3 ,其熱可塑性彈性樹脂成分,在以示差掃描型熱量計測定時的熔解曲線中,於室溫以上熔點以下的範圍內具有吸熱峰。此文獻中說明,以高出熱接著成分的熔點10至40℃的溫度進行熱處理時,於昇溫過程中可在未呈現捲縮的捲縮纖維內呈現出細小的立體捲縮,並藉由立體捲縮而交纒成三維結構之後,可使與熱接著纖維的接觸部位之大部份在熱接著成分熔融後形成由熱可塑性彈性樹脂組成的熱接著點。具體上,在實施例中是以200℃的熱風進行5分鐘的熱處理。
不過,在此等墊材或緩衝用填充材料中,由於其所混合的網之隔熱性大,而未能使熱均勻地傳送到內部,故在厚度方向上的捲縮纖維之捲縮率及芯鞘型熱接著性纖維的接著率都不均勻,緩衝性及形態保持性不足,也不能有效 地抑制纖維的脫落。
日本特開2003-293255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說明的針刺(needle punch)不織布,其特徵是:以短纖組成的針刺不織布中,是以含有可使具有0.05至0.4(dl/g)之固有黏度差的二種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之前述短纖(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PTT)相互複合而成並肩(side by side)型的潛在捲縮呈現性聚酯纖維。不過,由於此針刺不織布的纖維相互間未以接著成分固定,而使形態保持性低,纖維也嚴重脫落。
並且,在日本特開2003-342864號公報(專利文獻4)中說明的緩衝結構體,是由熱可塑性彈性體與纖維形成性聚酯聚合物形成,前者是至少以露出在纖維表面的複合短纖組成,為密度0.005至0.15g/cm3 、厚度5mm以上的緩衝結構體,散布著由前述複合短纖間以交叉狀態相互熱接著而形成的熱固著點,且反彈彈性為50%以上,25%壓縮硬度為300N以下,壓縮耐久性變形(distortion)為13%以下。此文獻中也說明,以乾式的熱處理為佳,是以高出熱可塑性彈性體的熔點10至80℃之溫度進行熱處理使之熱熔融。不過,即便是此緩衝結構體,其緩衝性及形態保持性並不充分,也未能有效抑制纖維的脫落。
同時,有關使用於汽車、電車、飛機等座墊的墊材,在日本特開2003-250666號公報(專利文獻5)中說明的彈簧結構樹脂成形品,是將至少由熱可塑性樹脂形成的實心及/或中空的連續線條及/或短線條之無規捲圈或捲曲 隣接的線條,相互接觸交纒集合而成具備預定之總體密度(bulk density)之空隙的立體結構體而形成,其具備至少二層以上相同或不同彈簧特性的薄片。至於此成形品的線條,是由聚烯烴系樹脂與醋酸乙烯樹脂、醋酸乙烯-乙烯共聚合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之混合物成形為線徑0.3至3.0mm之線條,再形成直徑1至10mm的捲圈後,使其於水中接觸纒合。然而,此緩衝材不僅因圈徑太大,以致彈性不足,且因線條的線徑太大,而難以敏銳地控制彈性。
並且,在國際公開WO 91/19032號公報(專利文獻6)中說明的緩衝結構體,是將非彈性多醇系捲縮短纖集合體作為母體(matrix),並在密度為0.005至0.10g/cm3 、厚度為5mm以上的緩衝結構體之前述短纖集合體中,分散混入彈性複合纖維,其是由熔點比構成短纖的聚酯聚合物之熔點還低40℃以上之熱可塑性彈性體與非彈性聚酯所形成,而前者是至少露出在纖維表面上,各纖維是以交錯的狀態熱熔融。此文獻中,在以95℃的溫水處理複合纖維而呈現出捲縮之後,再使含有此捲縮纖維的網,於模中以200℃熱處理10分鐘後使之熔融。然而,此緩衝結構體除了以低溫變形、容易使交點疏離之外,且在厚度方向上的捲縮及接著也都不均勻,彈性或形態保持性也低。
另外,胸罩罩杯是為保持胸罩的形態或保持胸形而可嵌入胸罩中的緩衝材,廣泛使用縫製型或成形型的罩杯。此胸罩罩杯中,除了要求柔軟性及彈性、形態保持性之外, 也有質感及不悶熱的透氣性等要求。
至於可滿足如此要求的胸罩罩杯,則有例如在日本特開2004-124266號公報(專利文獻7)中提議的胸罩罩杯用基材,其是使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樹脂成分、與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成分形成的複合纖維,在至少含有30質量%的纖維網之組成纖維間藉由熱硬化性樹脂而結合,相對於前述纖維網的質量,前述熱硬化性樹脂的質量為其之0.25至2倍。此文獻中說明,使前述複合纖維經針刺處理而纒合之後,用噴霧、浸漬、塗布而附與作為黏合劑的熱硬化性樹脂,再以使黏合劑硬化的方法或使捲縮成螺旋狀的纖維以針刺處理纒合後,應用噴霧、浸漬、塗布以附與熱硬化性樹脂而硬化的方法。
然而,在已噴霧或塗布上黏合劑的基材中,其接著部份容易集中在基材表面上,而使基材的形態保持性不足。另一方面,藉由含浸而附上黏合劑的基材,將因纖維間的接著面積變得太大,而使緩衝性降低。並且,此基材中,在使黏合劑硬化之際,因是以一般的方法加熱潛在的捲縮性纖維以呈現出捲縮,將使表面與內部中的捲縮不均,而降低緩衝性。另一方面,在使用捲縮纖維時,將因捲縮纖維的交纒少,而以針刺處理纒合,因而使回復性或形態保持性降低。
並且,在日本特開2004-300593號公報(專利文獻8)中提議的胸罩罩杯用基材,是使至少由己內醯胺共聚合聚酯為組成成分的熱接著性纖維10至50質量%、與具有高 於前述熱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溫度之熔點的潛在的捲縮性纖維20至90質量%,與屬於該纖維以外之纖維的具有高於前述熱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溫度之熔點的纖維20至90質量%而形成的纖維網,經針刺纒合而形成。此基材中,熱接著性纖維經熔融後而失去纖維的形狀,潛在的捲縮性纖維則是於170℃中加熱(即,乾熱)而呈現出捲縮。
然而,在此基材中,纖維的捲縮在基材內部並不均勻,且緩衝性不足。並且,在基材內部,因藉由乾熱而使熱接著性纖維之熔融及藉由針刺而使纖維之纒合都不均勻,而降低基材的形態保持性及緩衝性。
另外,通常鞋之中底是具有貼合單層或多層片狀物而成的結構。例如,在日本特開2004-41384號公報(專利文獻9)中說明的鞋之中底,是在鞋面及內裏與此等之間,使單層或多層的中間薄片積層後,將所得的該積層體經高頻電流的通電而熔斷成鞋中底形狀,同時也使其周圍部份經接著而作成。如此而知鞋之中底係將單層或多層的織物等組成之充填材,以布等表皮材包入後再固定其周圍者。由於這種鞋之中底通常是以纖維構成,而具有透氣性,不易使腳掌悶熱。同時,因緩衝性高,故也可將熱收縮纖維使用於充填材。
然而,由於此等中底僅是將充填材固定其周圍,強度並不充分,同時不易賦與吻合腳掌的形狀。另外,若欲提高強度時,雖然也可用接著劑貼合充填材,但是會使透氣性下降。
所以,為能達成透氣性、緩衝性、合適性,在日本特開2002-223807號公報(專利文獻10)中提議的鞋中底用纖維結構體,是由支撐層與設立在其一表面上的纖維層形成之鞋中底用纖維結構體,其中含有捲縮率5%以上的接著性捲縮纖維20質量%以上,且纖維層係藉由前述接著性捲縮纖維間的熱接著之融著層以及比前述融著層更接近表面側之總體性高的大體積層所形成。在此文獻中,將水噴灑在由含有含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的接著性捲縮纖維之纖維結構體的支撐面後,可應用熱處理使大體積纖維的下方以熔融性纖維形成的熔融層固定後,形成豎立的大體積層。
然而,此纖維結構體中,為保持其豎立的結構,即必須使大體積層變薄,同時由熔融層豎立的纖維因容易脫落,而易使緩衝性或強度降低。
為提高對腳掌的合適性及透氣性,也有加強中底結構的方法之提議,在鞋裏裝設空氣幫浦以使空氣導入內部的機制,或在日本特開2000-166606號公報(專利文獻11)中所提議的鞋底用透氣構件,其是在高分子彈性體形成的薄片之單面上的周圍,設置同樣高度之收納框的鞋底用透氣構件中,除了在前述收納框內的薄片面上設計數個通孔之外,也同時在前述收納框內依序嵌入網狀薄片與防水性透氣薄片,並且密封前述收納框內的邊緣部份。
然而,因具有這種機制或結構的中底很複雜,而使製程繁瑣,且容易破損。同時,因中底的透氣性低,即使導 入空氣,也容易使腳掌產生悶熱。
同時,在日本特開昭63-235558號公報(專利文獻12)中說明的濕熱接著不織布,是在含有以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與其他的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的複合纖維之網上,藉由使水噴霧後再以加熱滾輪加熱而得。
然而,纖維在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上之接著不均,故此不織布的緩衝性亦低。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161765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段落[0011],實施例)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8-851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及6項,實施例)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3-293255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3-342864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段落[0033][0034],實施例)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3-25066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段落[0001][0012]至[0015]、[0046]至[0048])專利文獻6:國際公開WO91/19032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6頁右上欄24至26行,實施例)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4-12426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段落[0027],實施例)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04-300593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段落[0044],實施例)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4-41384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2002-223807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專利文獻11:日本特開2000-16660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專利文獻12:日本特開昭63-235558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實施例)
所以,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高透氣性、緩衝性及柔軟性優異的緩衝材用基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其用途(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被服、鞋類等的緩衝材等)。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可抑制纖維的脫落、形態安定性(保持性)亦優的緩衝材用基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並且本發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緩衝性及透氣性優異,且具有高壓縮回復率,適用於汽車等車輛的座墊用墊材之緩衝材用基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緩衝材。
本發明之別的目的,是提供質感優、皮膚刺激性小、吸水性及耐洗性亦高,可適用於胸罩罩杯用基材的緩衝材用基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以此基材構成的胸罩罩杯。
本發明還有別的目的,是提供兼具強度與輕量性,對於腳的合適性亦優,可適用於鞋之中底用基材的緩衝材用 基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以此基材構成的鞋之中底。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是提供成形性高、對於模具之迎合性高,可適於胸罩罩杯或鞋之中底用基材等緩衝材之基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緩衝材。
本發明人等為達成前述問題而深入探討的結果,發現可將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纖維交纒成的網,以高溫水蒸氣處理後,以濕熱接著性纖維使網適度地熔融之後,即可得具有高透氣性,緩衝性及柔軟性亦優的緩衝材用基材,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是以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纖維交纒之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組成,而且在此集合體內部中,大略均勻地分布著由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所熔融之纖維的接著點。此緩衝材用基材又含有數種不同熱收縮率的樹脂形成相分離結構的複合纖維,此複合纖維也能以20至200 μm的平均曲率半徑大略均勻地捲縮而交纒。本發明中,纖維的接著點之分布中所謂的「大略均勻」,是指在厚度方向的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皆為1至45%,且相對於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的最大值,其最小值的比例為50%以上。同時,所謂複合纖維的捲縮中之「大略均勻」,是指在厚度方向的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各領域中之複合纖維的纖維彎曲率均在1.3以上,且相對於各領域中複合纖維的纖維彎曲率之最大值,其最小值的比例為75%以上。前述濕熱接著 性纖維,也可以是以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所組成的鞘部與以聚酯系樹脂所組成的芯部所形成的芯鞘型複合纖維。前述複合纖維是以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與改質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組成,而且也可為並列型或偏芯芯鞘型結構。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前述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大約是前者/後者=90/10至10/90。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的總體密度可大約為0.01至0.2g/cm3 。同時,應用弗雷澤型(Frazier Type)法的透氣度可為0.1至300cm3 /(cm2 .秒)。同時,在依照JIS K6400-2壓縮到50%後又使其回復的動作中,回復動作中之25%壓縮應力相對於壓縮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的比例可為10%以上。同時,可為薄片狀或板狀,且厚度也是大致均勻。並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也可使纖維相對於面方向呈大略平行的配向。同時,具有這種纖維配向的集合體,有數個領域之在厚度方向配向的纖維之比例較多,且此數個領域可在面方向規則性的排列。在前述各領域中,也可形成孔部。具有如此規則的纖維配向之集合體,適於提供作為各種緩衝材的二次成形上之基材。
本發明中也包含前述緩衝材用基材的製造方法,其中包括使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纖維網化之步驟,與將所生成的纖維網以高溫水蒸氣加熱加濕處理而熔融的步驟。在此製造方法中,也可對於纖維網表面的規則之數個領域進行使纖維的配向方向變化的處理步驟之後,再以高溫水蒸氣進行加熱加濕處理。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也可以是包括 將含有濕熱著性纖維與數種不同熱收縮率的樹脂形成相分離結構的複合纖維之纖維進行網化的步驟,與以高溫水蒸氣進行加熱加濕處理所生成的纖維網而使其熔融及捲縮的步驟之製造方法。
同時,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也可以是墊材用的基材。此基材是具有0.02至0.2g/cm3 的總體密度及60%以上的壓縮回復率之車輛的座墊用墊材,其中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含有複合纖維,濕熱接著性纖維與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為前者/後者=90/10至40/60,且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厚度方向之切面上,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也可均為3至30%。
同時,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也可以是胸罩罩杯用的基材。此基材是具有0.01至0.15g/cm3 的總體密度,回復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相對於壓縮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之比率為20%以上,在厚度方向之切面上,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均為1至25%,而且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含有複合纖維,濕熱接著性纖維與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大約為前者/後者=40/60至10/90。本發明中,也包括以此基材形成的胸罩罩杯。
同時,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也可以是鞋之中底用的基材。此基材是具有0.03至0.20g/cm3 的總體密度,回復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相對於壓縮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之比率為15%以上,在厚度方向之切面上,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別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也可均為4至35 %。具有如此特性的基材,在一面確保迎合強力衝擊之緩衝性外,也可存在柔軟性,藉由與複合纖維的捲縮之組合,對於較弱之衝擊具有可敏感且柔軟地吸收衝擊之緩衝性。本發明中,也包括以此基材形成的鞋之中底。
並且,本發明中也包含將前述緩衝材用基材進行熱成形以製造緩衝材的方法。而此方法中,最好可一邊供應高溫水蒸氣一邊使緩衝材用基材加壓成形。
同時,在本案說明書中,所謂緩衝材是指以保護對象物(身體、機材、建築物等)為目的,可吸收因衝擊或負荷等而產生的能量而予以緩和的材料或構件之意,也包含墊材或保護材的概念。並且,緩衝材通常是將緩衝材用基材經機械加工或熱成形等之二次成形而形成,可以其自身構成成形品,也可予以組入為成形品的一部份。
本發明的緩衝用基材中,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內部中,由於濕熱接著性纖維而呈均勻熔融,故不論其為具有不織布結構的纖維集合體,也可具有緩衝性。並且,含有具相分離結構的特定複合纖維,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內部中,當此複合纖維均勻捲縮而使纖維交纒時,可具有高透氣性,且緩衝性及柔軟性亦優。並且,此緩衝材用基材由於複合纖維的交纒與濕熱接著性纖維的均勻熔融,故儘管纖維的熔融面積小,也可因效率良好地固定纖維,而抑制纖維的脫落,形態安定性(保持性)亦優。所以,可適於家具、寢具、車輛、被服、鞋類等的緩衝材。
尤其在增加濕熱接著性纖維的比例後,除了緩衝性及透氣性優異之外,也因可達成較高的壓縮回復率,而適於作為汽車等車輛的座墊用墊材。同時,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由於其成形性亦優,故也可利用作為各種保護材之基材。尤其是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因質感優異、皮膚刺激性小、吸水性及耐洗性亦高,故可適於作為與人體接觸或近距離使用的胸罩罩杯之材料。同時,因兼具強度與輕量性,對於足部的合適性亦優,故可適於作為鞋之中底(insole)材料。並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由於伸展度及柔軟性高,成形性上亦優,對於模具之迎合性也良好。
[緩衝材用基材]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且具有不織布纖維結構。尤其是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係藉由在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的內部之大略均勻的熔融而使前述不織布纖維結構固定,纖維結構中不僅具有特有的高透氣性及吸水性,也因將構成不織布纖維結構的纖維之排列、與此纖維間的接著狀態設在預定的範圍內,而呈現出一般的不織布中不可能獲得的緩衝性。
尤其是,除了濕熱接著性纖維之外,在含有使數種不同熱收縮率(或熱膨脹率)的樹脂形成相分離結構的複合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之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中,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在此集合體內部大略均勻地熔融,且 前述複合纖維是以平均曲率半徑20至200 μm略為均勻地捲縮,而使各纖維充分地交纒。此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如後又詳述,其是使含有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與複合纖維的網經高溫(過熱或加熱)水蒸氣作用後,於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點以下之溫度中呈現接著作用,而使纖維間部份接著,並且在前述複合纖維呈現捲縮後,藉由纖維間的機械性纒合而得之。即,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除了因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而呈現出集合體的強度之外,同時也可因複合纖維的捲縮交纒,而呈現出集合體的伸縮性、緩衝性、柔軟性。並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可藉由濕熱接著性纖維的點接融或部份接著,而可一面適度地保持小空隙,一面以少量的接著點接著,同時也可因複合纖維的捲縮而使纖維間相互交纒,而可抑制纖維的脫落,且具有高柔軟性及形態保持性。
(濕熱接著性纖維)
本發明中,由於因濕熱而軟化的濕熱接著性纖維與交錯的纖維之間是以點接著,故儘管接著面積小,也可藉由捲縮的複合纖維之有效固定,而可兼具柔軟性與形態安定性。
濕熱接著性纖維至少是以濕熱接著性樹脂組成。濕熱接著性樹脂,只要是在可經高溫水蒸氣而容易實現的溫度中產生流動或容易變形而呈現出接著機能者即可。具體上,是可以熱水(例如80至120℃,尤其是95至100℃左右)軟化後自行接著或可接著在其他纖維上的熱可塑性樹 脂,可舉例如纖維素系樹脂(甲基纖維素等C1-3 烷基纖維素、羥基甲基纖維素等羥基C1-3 烷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等羧基C1-3 烷基纖維素或其鹽等)、聚烷二醇樹脂(聚環氧乙烷、聚環氧丙烷等聚C2-4 環氧烷類等)、聚乙烯系樹脂(聚乙烯吡咯酮、聚乙烯醚、乙烯醇系聚合物、聚乙烯醇縮醛等)、丙烯酸系共聚合物及其鹽[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醯胺等丙烯酸系單體組成的共聚合物或其鹼金屬鹽等]、改質乙烯系共聚合物(異丁烯、苯乙烯、乙烯、乙烯醚等乙烯系單體與順丁烯二酐等不飽和羧酸或其酸酐的共聚合物或其鹽等)、已導入親水性取代基的聚合物(已導入磺酸基或羧基、羥基等的聚酯、聚醯胺、聚苯乙烯或其鹽等)、脂肪族聚酯系樹脂(聚乳酸系樹脂等)等。並且,在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胺甲酸酯系樹脂、熱可塑性彈性體或橡膠(苯乙烯系彈性體等)等中,也包含可以熱水(高溫水蒸氣)的溫度軟化而呈現出接著機能的樹脂。
此等濕熱接著性樹脂,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後使用。濕熱接著性樹脂通常是以親水性高分子或水溶性樹脂組成。在此等濕熱接著性樹脂之中,是以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等乙烯醇系聚合物、聚乳酸等聚乳酸系樹脂、含有(甲基)丙烯醯胺單位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為佳,尤其以含有乙烯或丙烯等α-C2-10 烯烴單位的乙烯醇系聚合物為佳,尤其是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更佳。
在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中,乙烯單位的含有量 (共聚合比例)是例如10至60莫耳%,並以20至55莫耳%為佳,而以大約為30至50莫耳%時更佳。由於乙烯單位在此範圍內時,具有濕熱接著性,而可得無熱水溶解性之特異性質。當乙烯單位的比例太少時,容易使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以低溫蒸氣(水)膨脹或凝膠化,只要受到一次水的沾濕,即容易使形態變化。另一方面,當乙烯單位的比例過多時,由於吸濕性降低,而難以呈現出因濕熱的纖維熔融,以致難以確保實用性的強度。乙烯單位的比例尤其以在30至50莫耳%的範圍內時,可使成為薄片或板狀的加工性特別優異。
在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中,乙烯醇單位的皂化度例如大約為90至99.99莫耳%,並以95至99.98莫耳%為佳,而以大約96至99.97莫耳%時更佳。當其皂化度太小時,將使熱安定性降低,因熱分解或凝膠化而降低安定性。另一方面,當其皂化度太大時,將使纖維自身的製造困難。
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的黏度平均聚合度,可配合必要性而選曎,例如為200至2,500,並以300至2,000為佳,而以大約為400至1,500時更佳。當聚合度在此範圍內時,可使紡絲性與濕熱接著性之平衡優異。
濕熱接著性纖維的橫切面形狀(垂直於纖維的長度方向之切面形狀),並不侷限於一般實心的截面形狀之圓形切面或異形切面[扁平狀、橢圓狀、多角形狀、3至14葉狀、T字狀、H字狀、V字狀、狗骨頭(I字狀)等],也可以是 中空的切面狀等。
濕熱接著性纖維也可為至少是由含有濕熱接著性樹脂的數種樹脂組成的複合纖維。複合纖維雖然只要至少在纖維的部份表面上具有濕熱接著性樹脂即可,但是就接著性而言,是以表面的至少一部份在長度方向上由濕熱接著性樹脂連續構成者為佳。
至於表面由濕熱接著性纖維構成的複合纖維之橫切面結構,可舉例如芯鞘型、海島型、並肩型或多層貼合型、放射狀貼合型、無規複合型等。在此等橫切面結構之中,就具有高接著性的結構而言,是以全部表面之長度方向上由濕熱接著性樹脂連續構成的結構之芯鞘型結構(即,鞘部為濕熱接著性樹脂組成的芯鞘型結構)為佳。
在為複合纖維時,雖然可以使濕熱接著性樹脂相互組合,但也可以與非濕熱接著性樹脂組合。至於非濕熱接著性樹脂,是非水溶性或疏水性樹脂,可舉例如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氯乙烯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聚胺甲酸酯系樹脂、熱可塑性彈性體等。此等非濕熱接著性樹脂,可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後使用。
在此等非濕熱接著性樹脂之中,就耐熱性及尺寸安定性而言,是以熔點高於濕熱接著性樹脂的樹脂為佳,例如聚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尤其就耐熱性或纖維成形性等的優異平衡而言,是以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為佳。
至於聚酯系樹脂,宜為聚C2-4 伸烷基芳酯系樹脂等芳香族聚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酯等),尤其是以PET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為佳。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除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單位之外,也可以大約20莫耳%以下的比例含有其他的二羧酸(例如異酞酸、伸萘-2,6-二羧酸、酞酸、4,4’-二苯基二羧酸、雙(羧基苯基)乙烷、5-磺酸異酞酸鈉等)或二醇(例如二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環己烷-1,4-二甲醇、聚乙二醇、聚四亞甲基二醇等)構成的單位。
至於聚醯胺系樹脂,是以聚醯胺6、聚醯胺66、聚醯胺610、聚醯胺10、聚醯胺12、聚醯胺6-12等脂肪族聚醯胺及其共聚合物、由芳香族二羧酸與脂肪族二胺合成的半芳香族聚醯胺等為佳。在此等聚醯胺系樹脂中,也可含有可共聚合的其他單位。
在以濕熱接著性樹脂與非濕熱接著性樹脂(纖維形成性聚合物)組成的複合纖維時,兩者的比例(質量比)可配合結構(例如芯鞘型結構)而選擇,只要濕熱接著性樹脂存在於表面上即無特別的限定,例如,濕熱接著性樹脂/非濕熱接著性樹脂=90/10至10/90,並以80/20至15/85為佳,而以大約為60/40至20/80時更佳。當濕熱接著性樹脂的比例過多時,將難以確保纖維的強度,當濕熱接著性樹脂的比例太少時,則欲使濕熱接著性樹脂連 續構成於纖維表面的長度方向上有所困難,而使濕熱接著性降低。即使將濕熱接著性樹脂塗布在非濕熱接著性纖維表面上時,也一樣是這種傾向。
濕熱接著性纖維的平均纖度,可依用途而從例如大約0.01至100dtex的範圍中選擇,並以0.1至50dtex為佳,而以大約為0.5至30dtex時(尤其是1至10dtex)更佳。當平均纖度在此範圍內時,可使纖維強度與呈現濕熱接著性之平衡優異。
濕熱接著性纖維的平均纖維長度,例如可在大約10至100mm的範圍中選擇,並以20至80mm為佳,而以大約為25至75mm(尤其是35至55mm)時更佳。當平均纖維長度在此範圍內時,因可使纖維充分纒合,而提高纖維集合體的機械強度。
濕熱接著性纖維的捲縮率,例如為1至50%,並以3至40%為佳,而以大約5至30%(尤其是10至20%)時更佳。同時,捲縮數例如為1至100個/25mm,並以5至50個/25mm為佳,而以大約為10至30個/25mm時更佳。
(其他纖維)
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也可含有非濕熱接著性纖維。在非濕熱接著性纖維中,含有有機纖維及無機纖維。至於有機纖維,可舉例如聚酯系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纖維、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等芳香族聚酯纖維等)、聚醯胺系纖維(脂肪族聚醯胺系纖維、半芳香族聚醯胺系纖維、芳香 族聚醯胺系纖維等)、聚烯烴系纖維(聚乙烯、聚丙烯等聚C2-4 烯烴纖維等)、丙烯酸系纖維(丙烯腈-氯乙烯共聚合物等具有丙烯腈單位的丙烯腈系纖維等)、聚乙烯系纖維(聚乙烯醇縮醛或聚乙烯醇縮丁醛等聚乙烯醇縮醛系纖維、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物的纖維等聚氯乙烯纖維等)、聚偏氯乙烯系纖維(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合物、偏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等的纖維)、聚對苯撐苯並二唑纖維、聚苯硫醚(PPS)纖維、纖維素系纖維(例如天然纖維、縲縈纖維、醋酸酯纖維等)等。至於無機纖維,可舉例如碳纖維、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等。此等非濕熱接著性纖維,可以單獨或組合二種以上後使用。
當此等非濕熱接著性纖維在作為鞋的中底等而必須達到其預定之強度時,宜使用吸濕性高的親水性纖維,例如聚乙烯系纖維或纖維素系纖維,尤其是纖維素系纖維。纖維素系纖維中,含有天然纖維(木棉、羊毛、蠶絲、麻等)、半合成纖維(三醋酸酯纖維等醋酸酯纖維等)、再生纖維(縲縈、高濕模量纖維素纖維(polynosic)、銅銨纖維(Cupro)、綠賽兒(Lyocell)(例如註冊商標名:「Tencel(天絲)」等)等。在此等纖維素系纖維之中,例如以縲縈等半合成纖維為適用,在使其與濕熱接著性纖維組合時,由於與濕熱接著性纖維的親和性高,除可改進收縮,也同時可提高接著性,本發明中則相對的可得到高密度且機械特性高的緩衝材。
另一方面,在重視柔軟性等時,宜使用吸濕性低的疏水性纖維,例如聚烯烴系纖維、聚酯系纖維、聚醯胺系纖維,尤其是諸特性的平衡優異之聚酯系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纖維等)。當將此等疏水性纖維與濕熱接著性纖維組合時,可減少纖維的熔融點,而得柔軟性優異的緩衝材用基材。
此等非濕熱接著性纖維的平均纖維度及平均纖維長度,是與濕熱接著性纖維相同。
並且,為提高緩衝材用基材的柔軟性(尤其是緩衝性),在疏水性纖維之中,也宜使用尤其是以不同熱收縮率(或熱膨脹率)的數種樹脂形成相結構的複合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
(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
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係具有源自數種樹脂的熱收縮率(或熱膨脹率)之不同而因加熱產生捲縮的非對稱或層狀(所謂雙金屬)結構的纖維潛在的捲縮纖維。數種的樹脂,通常其軟化點或熔點不同。數種的樹脂,可為例如選自聚烯烴系樹脂(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聚C2-4 烯烴系樹脂等)、丙烯酸系樹脂(丙烯腈-氯乙烯共聚合物等具有丙烯腈單位的丙烯腈系樹脂等)、聚乙烯醇縮醛系樹脂(聚乙烯醇縮醛樹脂等)、聚氯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合物等)、聚偏氯乙烯系樹脂(偏氯乙烯-氯乙烯共聚合物、偏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等)、苯乙烯 系樹脂(耐熱聚苯乙烯等)、聚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聚對萘二甲酸乙二酯樹脂等聚C2-4 伸烷基芳酯系樹脂等)、聚醯胺系樹脂(聚醯胺6、聚醯胺66、聚醯胺11、聚醯胺12、聚醯胺610、聚醯胺612等脂肪族聚醯胺系樹脂、半芳香族聚醯胺系樹脂、聚間苯二甲醯苯二胺、聚對苯二甲醯己二胺、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等芳香族聚醯胺系樹脂等)、聚碳酸酯系樹脂(雙酚A型聚碳酸酯等)、聚對苯撐苯並二唑樹脂、聚苯硫醚樹脂、聚胺甲酸酯樹脂、纖維素系樹脂(纖維素酯等)等熱可塑性樹脂中者。
就本發明中即使以高溫水蒸氣進行加熱加濕處理以熔融或軟化也不會使纖維熔融而言,此等樹脂之中,是以軟化點或熔點在100℃以上的非濕熱接著性樹脂(或耐熱性疏水性樹脂或非水性樹脂)為佳,例如聚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尤其就耐熱性或纖維形成性等間的平衡優異而言,是以芳香族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為佳。本發明中,則是如同以高溫水蒸氣處理也不因複合纖維而引起熔融者,露出在複合纖維的表面之樹脂則以非濕熱接著性纖維為佳。
可構成複合纖維的數種纖維,只要是不同熱收縮率者即可,可為同系統的樹脂之組合,也可為異種樹脂之組合。
在本發明中,就密著性而言,是以同系統的樹脂組合成者為佳。在以同系統的樹脂組合時,通常可使用形成單獨聚合物(必需成分)的成分(A)與形成改質聚合物(共 聚合物)的成分(B)之組合。即,對於屬於必需成分的單獨聚合物,例如使可降低結晶度、熔點或軟化點等的共聚合性單體共聚合而使其改質,藉此使結晶度比單獨聚合物更為下降,或設為非晶性而使熔點或軟化點等比單獨聚合物更為下降。因此,也可藉由改變結晶性、熔點或軟化點,而設計熱收縮率之差異。熔點或軟化點之差,例如可為5至150℃,並以50至130℃為佳,而以大約70至120℃時更佳。使用於改質的共聚合性單體相對於全單體之比例,例如為1至50莫耳%,並以2至40莫耳%為佳,而以大約3至30莫耳%(尤其是5至20莫耳%)時更佳。形成單獨聚合物的成分與形成改質聚合物的成分之複合比率(質量比),雖然可配合纖維的結構而選擇,但例如可為單獨聚合物成分(A)/改質性聚合物成分(B)=90/10至10/90,並以70/30至30/70為佳,而以大約為60/40至40/60時更佳。
本發明中,就容易製造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而言,複合纖維可為芳香族聚酯系樹脂的組合,尤其是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a)與改質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b)的組合。而本發明中,尤其是以形成網後可呈現出捲縮的形態為佳,就此點而言,也是以前述組合為佳。由於形成網後呈現出捲縮而可有效地使纖維相互間交纒,得以較少的熔融點數保持網之形態,而達成適度的柔軟性。
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a)也可以是芳香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伸萘-2,6-二羧酸等對稱型芳香族二羧酸等) 與烷二醇成分(乙二醇或丁二醇等C3-6 烷二醇等)的單獨聚合物。具體上,可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聚C2-4 對苯二甲酸烷二酯系樹脂等,通常可使用在固有黏度大約0.6至0.7的一般PET纖維中所使用的PET。
另一方面,在改質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b)中,是使用可降低必需成分的前述伸烷基芳酯系樹脂(a)之熔點及軟化點、結晶化度的共聚合成分,例如非對稱型芳香族二羧酸、脂環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等二羧酸成分,或含有鏈長度比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a)的烷二醇之長度更長的烷二醇成分及/或醚鍵的二醇成分。此等共聚合成分,可單獨使用或二種以上組合後使用。此等成分之中,在作為二羧酸上,可廣泛使用非對稱型芳香族二羧酸(異酞酸、酞酸、異酞酸5-磺酸鈉等)、脂肪族二羧酸(己二酸等C6-12 脂肪族二羧酸)等,在作為二醇成分上,可廣泛使用烷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等C3-6 烷二醇等)、(聚)氧烷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四亞甲二醇等聚氧C2-4 烷二醇等)等。此等化合物之中,是以異酞酸等非對稱型芳香族二羧酸、二乙二醇等聚氧C2-4 烷二醇等為佳。另外,改質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b),也可以是使C2-4 伸烷基芳酯(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作為硬鏈段,而(聚)氧烷二醇等作為軟鏈段的彈性體。
改質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b)中,就二羧酸成分而 言,用以降低熔點或軟化點的二羧酸成分(例如異酞酸等)相對於二羧酸成分的全量之比例係例如為1至50莫耳%,並以5至50莫耳%為佳,而以大約為15至40莫耳%時更佳。就二醇成分而言,用以降低熔點或軟化點的二醇成分(例如二乙二醇等)相對於二醇成分的全量之比例係例如為30莫耳%以下,並以10莫耳%以下(例如大約為0.1至10莫耳%)為佳。當共聚合成分的比例太低時,將不能呈現出充分的捲縮,而呈現捲縮後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形態安定性與伸縮性降低。另一方面,當共聚合成分的比例太高時,將使呈現捲縮的性能過高,而不易安定地進行紡絲。
改質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b),可配合必要性而併用1,2,4-苯三甲酸、苯四甲酸(pyromellitic acid)等多元羧酸成分、甘油、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異戊四醇等多元醇成分等並使其分枝。
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橫切面形狀(垂直於纖維長度方向的切面形狀),雖然並未限定在一般實心切面形狀之圓型切面或異型切面[扁平狀、橢圓狀、多角形狀、3至14葉狀、T字狀、H字狀、V字狀、狗骨頭(I字狀)等],也可為中空截面狀等,但通常是圓型切面。
至於複合纖維的橫切面結構,可舉例如組成為數種樹脂的相分離結構,例如芯鞘型、海島型、摻雜型、並列型(並肩型或多層貼合型)、放射型(放射狀貼合型)、中空放射型、塊狀型、無規複合型等結構。在此等橫切面結構 之中,就因加熱而容易呈現出自發捲縮而言,是以相部份為相隣貼合結構(即雙金屬結構)、或相分離結構為非對稱的結構,例如偏芯芯鞘型、並列型結構為佳。
同時,當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為偏芯芯鞘型等芯鞘型結構時,只要與位在表面上的鞘部之非濕熱性接著性樹脂具有熱收縮差而可捲縮,芯部也可以濕熱接著性樹脂(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或聚乙烯醇等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或具有低熔點或軟化點的熱可塑性樹脂(例如聚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等)組成。
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平均纖度,例如可在大約0.1至50dtex的範圍中選擇,並以0.5至10dtex為佳,以1至5 dtex更佳,更以大約1.5至3 dtex時為特佳。當纖度太細時,除了使纖維本身的製造困難之外,也難以確保纖維強度。同時,在使捲縮呈現的步驟中,也難以呈現出美麗的圈狀捲縮。另一方面,纖度過粗時,因纖維變剛硬而不易呈現充分的捲縮。
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平均長度,例如可在大約10至100mm的範圍中選擇,並以20至80mm為佳,而以大約25至75mm時(尤其是40至60mm)更佳。如纖維長度太短時,除了使纖維網的形成困難之外,在使捲縮呈現的步驟中,也將使纖維相互間的交纒不充分,而難以確保強度及伸縮性。同時,如纖維長度太長時,不但難以形成單位面積重量均勻的纖維網,也在形成網的時點上呈現出較多纖維相互間的交纒,以致在呈現捲縮之際因彼此間的阻礙而 不易呈現柔軟性及緩衝性。
此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可因熱處理的施行而呈現出捲縮(顯現化),而形成具有略呈圈狀(螺旋狀或懸吊彈簧狀)之立體捲縮的纖維。
加熱前的捲縮數(機械捲縮數),例如為0至30個/25mm,並以1至25個/25mm為佳,而以大約5至20個/25mm時更佳。加熱後的捲縮數,例如為30個/25mm以上(例如30至200個/25mm),並以35至150個/25mm為佳,而以大約40至120個/25mm時更佳,也可約為45至120個/25mm(尤其是50至100個/25mm)。
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由於是以高溫水蒸氣捲縮,故在集合體的內部中具有略為均勻的呈現複合纖維的捲縮之特徵。具體上,例如在厚度方向的切面中,於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自領域中,在中央部份(內層)形成1圈以上的捲圈形捲縮(coil crimp)之纖維數,例如為5至50支/5mm(面方向的長度)×0.2mm(厚度),並以5至40支/5mm(面方向的長度)×0.2mm(厚度)為佳,而以10至40支/5mm(面方向的長度)×0.2mm(厚度)時更佳。本發明中,由於大部份的捲縮纖維在集合體內部中(包括集合體的表面附近至中心部份)的捲縮數均勻,即使不含橡膠或彈性體,也具有高柔軟性及緩衝性,同時即使不含黏著劑,也具有實用上的強度。同時,在本案說明書中,所謂「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領域」,是指與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厚度方向正交(orthogonal)之 方向切成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之意。
並且,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內部中之捲縮均勻性,例如可依照厚度的方向上的纖維彎曲率之均勻性進行評估。所謂纖維彎曲率,是指纖維長(L2)相對於纖維(捲縮狀態的纖維)的兩端之距離(L1)之比(L2/L1),纖維彎曲率(尤其是厚度方向的中央領域之纖維彎曲率)例如大約為1.3以上(例如1.35至5),並以1.4至4(例如1.5至3.5)為佳,而以1.6至3(尤其是1.8至2.5)時更佳。同時,在本發明中,如同後述,由於是依據纖維集合體切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以測定纖維彎曲率,故前述纖維長(L2)並不是將捲縮成三維的纖維延伸成直線狀後的纖維長(實長),而是指將照片中照出捲縮成二維的纖維延伸成直線狀的纖維長(照片上的纖維長)之意。即,所量測的本發明之纖維長(照片上的纖維長)是比實際的纖維長還短。
並且,本發明中,由於集合體之內部是呈現出大略均勻的捲縮,故纖維彎曲率是均勻的。本發明中,纖維彎曲率的均勻性,例如可在集合體的厚度方向之切面上,依據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層中之纖維彎曲率的比較而評估。即,在厚度方向之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每一領域中之纖維彎曲率均在前述範圍內,且各領域的纖維彎曲率之最小值相對於最大值的比例(纖維彎曲率最小的領域相對最大的領域之比率),例如為75%以上(例如75至100%),並以80至99%為佳,而以大約82至98%(尤 其是85至97%)時更佳。
至於測定纖維彎曲率及其均勻性之具體方法,可使用以電子顯微鏡攝影將纖維集合體的切面照相後,針對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中所選擇的領域,測定纖維彎曲率的方法。測定的領域是針對經三等分的表層(表面區域)、內層(中央區域)、裏層(內面區域)之各層,在長度方向2mm以上之領域中進行測定。同時,對於各測定領域的厚度方向,是在各層的中心附近,使個別的測定領域設定成具有同樣的厚度。並且,各測定領域在厚度方向中是平行的,且各測定領域內設定成可含有測定纖維彎曲率之纖維片為100支以上(以300支以上為佳,並以大約500至1,000支時更佳)。將此等各測定領域設定之後,測定領域內的所有纖維之纖維彎曲率,計算出各測定領域之平均值後,即可由顯示最大平均值的領域與顯示最小平均值領域之比較,計算出纖維彎曲率的均勻性。
可組成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捲縮纖維,如同前述,是在呈現捲縮後具有略呈圈狀的捲縮。以此捲縮纖維的捲圈形成圓之平均曲率半徑,例如可在大約10至250 μm的範圍中選擇,例如20至200 μm(例如50至200 μm),並以50至160 μm(例如60至160 μm)為佳,而以大約70至130 μm時更佳,通常大約是20至150 μm(例如30至100 μm)。此時,平均曲率半徑是表示由捲縮纖維的捲圈形成的圓之平均大小的指標,當此值大時,表示所形成之捲圈具有疏鬆形狀,換言之,是具有較少捲縮數的形狀。另外, 當捲縮數較少時,將因纖維相互間的交纒變少,而不利於呈現出充分的緩衝性及柔軟性。反之,在使其呈現平均曲率半徑過小的捲圈狀捲縮時,不能充分進行纖維相互間的交纒,不僅難以確保網強度,而且也非常不容易製造可呈現出這種捲縮之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
捲縮成捲圈狀的複合纖維之捲圈的平均間距(pitch),例如為0.03至0.5mm,並以0.03至0.3mm為佳,而以大約0.05至0.2mm時更佳。
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其他纖維(尤其是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可配合用途而選擇,例如為前者/後者=100/0至1/99,並以99/1至1/99為佳,而以大約95/5至5/95(尤其是90/10至10/90)的範圍時更佳。
在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時,可藉由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其他纖維(尤其是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之調整,控制與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之平衡,而可提高緩衝性及柔軟性。兩者之比例(質量比),例如可在濕熱接著性纖維/其他纖維=99/1至1/99(例如90/10至1/99)的範圍中選擇,例如80/20至3/97,並以70/30至5/95為佳,而以大約60/40至10/90(尤其是50/50至15/85)時更佳。並且,在墊材之中,使用於汽車等車輛的座位用墊材時,就提高柔軟性與壓縮回復性而言,兩者的比例(質量比),例如也可為濕熱接著性纖維/其他 纖維=95/5至50/50,並以90/10至60/40為佳,而以大約85/15至70/30時更佳。
在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身體的保護材(例如胸罩罩杯、鞋之中底等)時,藉由調整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其他纖維(尤其是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因不僅提高緩衝性及柔軟性,同時也使密度適度地降低,故可得柔軟的觸感。作為胸罩罩杯用基材時,兩者的比例(質量比)雖然可在前者/後者=90/10至1/99的範圍中選擇,例如為40/60至10/90,並以40/60至15/85為佳,而以大約35/65至20/80(尤其是35/65至25/75)時更佳。
作為鞋之中底用基材時,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其他纖維(尤其是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為前者/後者=100/0至20/80,並以90/10至20/80為佳,而以大約85/15至30/70時更佳。並且,在使用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作為鞋之中底時,宜配合鞋之種類而適宜地選擇兩種纖維的比例(尤其是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比例)。
例如,有意藉由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而呈現出大體積性、緩衝性、柔軟性等的效果時,在相對於可形成基材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整體,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含有比例宜為10質量%以上,並以20質量%以上(例如20至80質量%)較佳。同時,雖然也取決於中底的厚度,但通常在相對於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整體,以40質量%以上 (例如40至80質量%)的比例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時,可使其對於腳掌動作的迎合性高,合適感優異且不易疲累。並且,相對於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整體,以50質量%以上(以60質量%以上為佳,例如40至80質量%)的比例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時,可得緩衝性高、對關節的保護性等較高之中底。
另一方面,相對於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整體,在以40質量%以下(例如10至40質量%)的比例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時,可使其對於中底的鞋底動作之迎合性高,使用此中底的鞋子也容易使腳掌捕捉到地面的感覺。並且,在以30質量%以下,並以20質量%以下(例如10至20質量%)的比例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時,因使用時可減少腳掌心之能量損失,而適於高級跑步鞋之用途等。
同時,相對於可形成中底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在以50質量%以上,(以60質量%以上為佳,例如60至90質量%)的比例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時,因可提高纖維接著率而提高中底的耐久性。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中,除了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之外,在不損及前述纖維特性的範圍內,也可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外的其他纖維。至於其他纖維,是以嫘縈等再生纖維、醋酸酯等半合成纖維、聚丙烯纖維或聚乙烯纖維等聚烯烴系纖維、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等為佳。尤其就混紡性等而言,也可以是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 同種類的纖維,例如,當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為聚酯系纖維時,其他纖維也可以是聚酯系纖維。
相對於濕熱接著性纖維及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合計量,除去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其他纖維之比例,例如為20質量%以下,並以10質量%以下為佳,而以大約5質量%以下(例如0.1至5質量%)時更佳。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並且可含有慣用的添加劑,例如安定劑(銅化合物等熱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抗氧化劑等)、抗菌劑、除臭劑、香料、著色劑(染料等)、充填劑、抗靜電劑、難燃劑、增塑劑、潤滑劑、結晶速度延緩劑等。此等添加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二種以上後使用。此等添加劑可承載在纖維表面上,也可含在纖維中。
(緩衝材用基材的特性)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具有由前述纖維組成的網而得的不織布纖維結構,雖然其外部形狀可配合用途而選擇,但通常是薄片狀或板狀。平面形狀並無特別的限定,例如可為圓形或橢圓形、多角形狀等,也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等四方形狀。
並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中,在為能具有纖維結構的同時也具有緩衝性時,就必須適度地調整組成前述不織布纖維的網之纖維的排列狀態及接著狀態。
詳言之,即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是以在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捲縮的複合纖維或其他 的濕熱接著性纖維交錯的交點(即,濕熱接著性纖維相互間的交點、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捲縮的複合纖維的交點)上熔融者為佳。本發明中,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中可組成不織布纖維結構的纖維,雖然可因濕熱接著性纖維而以每個纖維的接點接著,但為能以最少的接點數保持纖維集合體之形態時,則以使此接著點從集合體的表面附近延伸至內部大略均勻的分布者為佳。例如,當集合體為板狀時,是以沿著面方向及厚度方向(尤其是不易均勻化的厚度方向),從集合體表面至內部(中央),而且直至內面,呈均勻的分布者為佳。當接著點集中在表面或內部等時,將使緩衝性降低,接著點較少的部份之形態安定性降低。例如,以歷來的方法,為能充分呈現出接著與捲縮,當以高溫進行長時間處理時,將使接近熱源的部份因過量接著而使緩衝性(尤其是相對於初期應力的柔軟性)降低。並且,使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例如低熔點樹脂部份)熔融而接著後,將使緩衝性及柔軟性降低。
相對於此,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由於是從集合體的表面附近延伸至內部略為均勻的分布,可有效的固定纖維,所以因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點數變少,雖然未使用彈性體,但也仍可呈現形態安定性,使耐熱性及耐鬆弛性並存。並且,因濕熱接著性纖維而使各纖維熔融,故可抑制纖維的脫落,例如,即使將纖維集合體切成目的大小而使用時,也可從切面抑制纖維的脫落,也不易引起結構的破壞。
具體上,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是藉由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而使組成不織布纖維的纖維大約以45%以下(例如1至45%)之纖維接著率接著,纖維接著率可配合用途而適當的選擇。本發明中的纖維接著率,雖然可以後述實施例的方法測定,但在相對於不織布纖維切面中的全纖維之切面數,可顯示是接著二支以上纖維的切面數之比例。所以,纖維接著率較低時,是表示數種纖維相互間熔融的比例較小之意。在本發明中,由於是如此低的接著率,故與後述的複合纖維之捲圈狀捲縮之相輔下,而可在纖維集合體中呈現出良好的緩衝性。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時,就緩衝性而言,其纖維接著率例如為30%以下(例如3至30%),並以4至25%為佳,而以大約5至20%時更佳。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身體的保護材(例如胸罩罩杯、鞋的中底等)時,可藉由調整纖維接著率而提高緩衝性及柔軟性,也可提高與肌膚的觸感。所以,可適用於胸罩罩杯、鞋的中底等、身體的穿著之用途上。在為胸罩罩杯用基材時,其纖維接著率例如為25%以下(例如1至25%),並以2至23%為佳,而以大約3至20%時(尤其是4至18%)更佳。
在為鞋之中底用基材時,其纖維的接著率例如為45%以下(例如4至45%),並以4至35%為佳,而以大約5至30%時(尤其是10至20%)更佳。其中,更以纖維 接著率為10至20%的基材形成的中底,其柔軟性、緩衝性、對於弱衝擊的吸收性優異。同時,以纖維接著率為15至35%的基材形成的中底,其耐久性、對於強衝擊的吸收性均優。
由於熔融的均勻性,例如當集合為薄片狀或板狀時,在集合體的厚度方向之切面,使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每一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以均在前述範圍中者為佳。並且,在各領域的纖維彎曲率之最小值相對於最大值的比例(纖維彎曲率為最小的領域相對於最大的領域之比率)例如為50%以上(例如50至100%),以55至99%(例如60至99%)為佳,並以60至98%(尤其是70至98%)時更佳,而以大約70至97%(尤其是75至97%)時尤佳。本發明中,由於纖維接著率在厚度方向中均具有如此的均勻性,即使熔融點少,也可保持形態,可提高緩衝性及透氣性,也可同時使柔軟性及形態安定性並存。
同時,本發明中,所謂「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領域」,是指在與板狀集合體的厚度方向正交之方向切成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之意。
顯示熔融程度的纖維接著率,是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攝下已將纖維集合體的切面擴大後之照片,即可在預定領域中,依據已接著的纖維切面之數而簡易的測定。然而,在濕熱接著性纖維的比例較多時等,當纖維熔融成束狀時,由於各纖維是成束狀或以交點熔融,而會有難以觀察到纖維單體的情形。此時,例如可以熔解或洗淨 去除等方式解除接著部份的熔融,再藉由與解除前的切面之比較,即可測定出纖維接著率。
就這樣,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藉由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不只是以均勻分散的點接著,而是使這些點接著以短的熔融點距離(例如數十至數百μm),緻密地圍滿網絡結構。由於有這樣的結構,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即使受到外力的作用,推測不僅可藉由纖維結構所具有的柔軟性,提高對於變形的迎合性,同時也可因細分散的纖維之各熔融點,而使外力分散而變小,進而呈現出高的形態安定性。相對於此,歷來的多孔質成形體或發泡體等,由於空孔的周圍是以壁狀界面組成,故透氣性低。
尤其是,在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中,為能具備透氣性與緩衝性非常平衡的不織布纖維結構,是以在纖維集合體的內部形狀中,不只藉由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以適度地調整纖維的接著狀態,同時也藉由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捲縮,而使相隣或交錯的纖維在捲縮圈部份相互交纒者為佳。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內部形狀,是藉由複合纖維的捲縮之呈現而使形狀變化成捲圈狀,使各纖維因捲縮圈部份,而具有使相隣或交錯的纖維(捲縮纖維間,或捲縮纖維與濕熱接著性纖維)相互纒合成受束縛或鈎掛固定住的結構。
對於各纖維的配向並無特別的限定,例如在為薄片狀或板狀時,也可適度的調整組成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纖維之排列狀態。即,使組成纖維集合體的纖維(為圈狀捲縮 纖維時,是捲圈的軸芯方向)與薄片面略呈平行的排列,同時也可使其相互交錯的排列。同時,本案說明書中的「與面方向略呈平行的排列」,是指不反覆存在下述部分之狀態之意:例如如同一般的針刺不織布,用以局部地以使多數的纖維在厚度方向貫穿不織布之方式進行配向,使纖維相互間互受束縛從而維持住不織布的形態,同時也對為了達成較大強度使有貢獻的部份。所以,就使纖維平行的排列而言,是以減少因針刺而使纖維交錯的程度,或不交錯者為佳。
並且,在這樣的板狀集合體中,當纖維相對於薄片面平行排列時,雖然相鄰或交錯的纖維是在捲縮圈部中相互交纒,但在纖維集合體的厚度方向(或斜向)上,也有輕度的纖維交纒。尤其是,在本發明的纖維集合體中形成網後,在收縮成圈狀的步驟而使纖維交纒後,藉由交纒的捲圈部份而使纖維適度地束縛。並且,由於交纒的纖維因濕熱接著性纖維而熔融,故可呈現出緩衝性。
另一方面,在纖維集合體中,當配向在厚度方向上的纖維存在較多時,由於此纖維也將形成捲圈狀的捲縮,而使纖維相互間形成極為複雜的纒合。其結果是,使其他纖維受到必要以上的束縛或固定,並且因阻礙到可組成纖維的捲圈之伸縮,而減低纖維集合體的柔軟性甚至緩衝性。所以,期望儘可能使纖維相對於薄片面呈平行配向。
同時,捲縮成捲圈狀的複合纖維,雖然相對於其長度方向上所負荷的施力,容易變形、難以回復到原來形狀, 但對於來自捲圈側面方向的施力則不易變形,而即使變形亦容易回復成原來形狀。因此,儘管本發明之緩衝材用基材之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點較少,也可使形態維持性及緩衝性並存。
尚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也可部份性的具有在厚度方向上配向較多纖維的領域。這樣的多數領域,在板狀集合體的面方向(或長度方向)中,是以規則或週期性的排列為佳。具有這種領域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除了在厚度方向的壓力上具有高緩衝性,同時對於彎曲或變形也具有較高的形態安定性。
本發明中,所謂「在厚度方向配向的纖維」,是指在厚度方向與纖維的軸芯方向(在為捲縮成圈狀的複合纖維時,是捲圈的軸芯方向)形成的角中,銳角者的角度為大約0至450 (例如0至300 ,尤其是0至150 )的範圍內之纖維。纖維在厚度方向的配向,是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攝下已將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切面擴大後之照片後,在預定領域中,計算部份或全部在厚度方向平行配向的軸芯方向之支數後,即可簡易的確認。
所以,本發明中,所謂「在厚度方向配向較多纖維的領域」,是指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厚度方向之切面中,於厚度方向配向的纖維支數較多之領域,即纖維支數密度大的領域(高密度領域)之意。這樣的領域,可如同後述,是經由對網表面施予部份性的壓力而形成。
這樣的領域,也可在纖維集合體的面方向規則性的排 列。所謂規則性的排列,是指在面方向(面的縱及/或橫方向,尤其是縱及橫方向)中,依照一定的規則以連續性或間歇性的重複存在之意,例如縱條紋型、橫條紋型、斑紋型、格紋型(蜂巢格紋型)等網目或格子型、點型等。此等排列之中,例如當不織布纖維集合體是條狀或帶狀時,雖然可以是沿著長度方向交互形成的條狀圖案,但以排列成網目狀或格子狀(方格型)、點狀者為佳。在面方向的各領域大小(平均寬度),例如為0.1至50mm,並以0.5至10mm為佳,而以大約0.5至5mm(尤其是1至3mm)時更佳。各領域的纖維支數密度,例如為10至100支/mm2 ,並以20至80支/mm2 為佳,而以大約30至70支/mm2 時更佳。低密度領域與高密度領域之面積比,例如低密度領域/高密度領域(%)=60/40至5/95,並以50/50至10/90為佳,而以大約40/60至20/80時更佳。同時,高密度領域的面積,在具有孔部時,也包括孔部的面積。配向在厚度方向的纖維之纖維支數密度為規則性不同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可同時兼具高緩衝性與形態安定性,耐洗性亦優。
這樣的高密度領域,也可具有孔部。如同後述,孔部是因加大所提供壓力時等而形成。孔部可以是貫穿厚度方向上的貫穿孔,也可以是凹部。孔部的形狀(在面方向上的形狀)可以是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矩形、多角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孔部也可與前述領域同樣的有規則的形成,其大小(平均孔徑)例如為0.1至50mm,並 以0.5至10mm為佳,而以大約0.5至5mm(尤其是1至3mm)時更佳。
具有孔部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在孔的部份將變形吸收後,成形時(特別在二次成形時)較容易迎合模具之形狀。所以,當纖維集合體遇上成形的模具時,可使應力或變形局部性地集中而減少皺摺的產生。並且,當受到應力時,在孔部吸收變形後,除了可得到高緩衝性之外,同時在以洗衣機洗滌時,也因可將受到來自水流等的應力分散到孔部,而使洗滌後的形態安定性亦優。所以,具有孔部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適於作為供熱成形時的各種緩衝材之基材(胸罩罩杯或鞋之中底用基材等)。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不只是面方向與厚度方向的各向異性(anisotropy)不同,通常在製程的流動方向(MD方向)與寬度方向(CD方向)之間也有各向異性。即,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在製造的過程中,不僅使纖維(圈狀捲縮纖維時,捲圈的軸芯方向)與面方向略呈平行,而且與面方向略為平行配向的纖維相對於流動方向上也有略為平行之傾向。其結果是,在製造矩狀纖維集合體時,可在纖維集合體的製造之流動方向與寬度方向之間呈現各向異性。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由於具有不織布纖維結構,而具有產生在纖維間的空隙。此等空隙,由於不同於海綿般的樹脂發泡體,各各並非獨立的空隙,而是連續的空隙,故具有透氣性。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之透氣度,在應用 弗雷澤型(Frazier Type)法的透氣度可為0.1cm3 /(cm2 .秒)以上(例如0.1至300 cm3 /(cm2 .秒)),並以0.5至250cm3 /(cm2 .秒)(例如1至250 cm3 /(cm2 .秒))為佳,而以大約5至200cm3 /(cm2 .秒)時更佳,通常大約為1至100cm3 /(cm2 .秒)。當透氣度太小時,則必須從外部施加壓力以使空氣通過纖維集合體,而使空氣自然的出入有所困難。另一方面,當透氣度過大時,雖然透氣性增高,但使纖維集合體內的纖維空隙變得太大,而降低緩衝性。而本發明因具有這樣高的透氣性,故即使作為與人體接觸的緩衝材等,也可不悶熱而舒適的利用。
本發明之緩衝材用基材的總體密度可依用途需要而在例如:約0.01至0.2g/cm3 之範圍內選擇,以0.02至0.18g/cm3 為佳,以0.03至0.15g/cm3 左右更佳。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時,總體密度例如可為0.02至0.2g/cm3 (例如0.03至0.18g/cm3 ),並以0.05至0.15g/cm3 為佳,而以大約0.1至0.13g/cm3 時更佳。當總體密度太低時,雖然可提高透氣性,但使形態安定性下降;相反的當其太高時,則雖可保持形態安定性,但卻使透氣性或緩衝性下降。本發明中,在使用濕熱接著性纖維及捲縮纖維時,可藉由高均勻性的熔融與捲縮之組合後,儘管其為較低的密度,也可一面保持纖維集合體的形態,一面呈現出緩衝性。總體密度例如為0.05至0.2g/cm3 ,並以0.07至0.2g/cm3 為佳,而以大約0.1至0.2g/cm3 時更佳。具 有這樣密度的緩衝材用基材,即不論其比歷來的座位用墊材有較高的密度,也可呈現出優異的緩衝性,而適於作為車輛的座墊用墊材。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身體的保護材時(例如胸罩罩杯、鞋的中底等),藉由總體密度的調整後,可確保基材的形態安定性及成形性之外,也同時可提高透氣性及成形後的緩衝性。在為胸罩罩杯用基材時,其總體密度例如可在約0.01至0.15g/cm3 的範圍內選擇,並以0.02至0.1g/cm3 為佳,而以大約0.03至0.08g/cm3 時更佳。當總體密度過低時,雖然可提高透氣性,但形態安定性下降,將使成形時拉伸較大的部份之纖維密度變稀薄,或提高斷裂的可能性。同時,當其相反的過高時,雖然可確保形態安定性及成形性,但卻使透氣性或成形後的緩衝性降低。本發明中,在使用濕熱接著性纖維及捲縮纖維時,藉由高均勻性的熔融與捲縮之組合後,即不論其為比較低的密度,也可保持二次成形後的罩杯形態,且呈現出緩衝性。其二次成形後之胸罩罩杯的總體密度,例如可在約0.05至0.2g/cm3 的範圍內選擇,並以0.07至0.18g/cm3 為佳,而以大約0.09至0.15g/cm3 時更佳。
在為鞋之中底用基材時,也與前述胸罩罩杯用基材的理由相同,其總體密度例如可在0.03至0.20g/cm3 的範圍內選擇,並以0.04至0.15g/cm3 為佳,而以大約為0.05至0.12g/cm3 時更佳。至於作為鞋之中底的二次成形(熱成形)後的總體密度,例如可在0.05至0.25g/cm3 的範 圍內選擇,並以0.06至0.20g/cm3 為佳,而以大約為0.07至0.15g/cm3 時更佳。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的單位面積重量(加熱後的單位面積重量),可配合用途而在例如約50至10,000g/m2 的範圍內選擇,並以150至5,000g/m2 為佳,而以大約為200至3,000g/m2 (尤其是300至1,000g/m2 )時更佳。同時,在使用作為車輛座墊的墊材時,例如可為500至10,000g/m2 ,並以1,000至8,000g/m2 為佳,而以大約1,500至6,000g/m2 時更佳。當單位面積重量太小時,不易確保緩衝性或形態安定性,同時,當單位面積重量太大時,將因太厚而在濕熱加工中,高溫水蒸氣不會充分進入網的內部,而難以形成在厚度方向熔融或捲縮為均勻的集合體。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其緩衝性優異,尤其是初期應力低,有柔軟的觸感。並且,在人體穿著的用途上,可使穿著時的壓迫感小,而有舒適的穿著。關於這樣的緩衝性,可藉由在依照JIS K6400-2將其壓縮至50%後再使其回復的動作(50%壓縮回復動作)之滯後迴線(hysteresis loop)中之最初的50%壓縮動作中的25%壓縮時之應力[壓縮應力(X)]、與50%壓縮後的回復動作中的25%壓縮時的應力[回復應力(Y)]之比(Y/X)來表示。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例如在至少一個方向(厚度方向等)的前述比可為10%以上,例如為15%以上(例如大約為15至90%),並以20%以上(例如大約為20至 80%)為佳,而以大約為20至60%時更佳。此比率(Y/X)可配合用途而在這樣的範圍中選擇。此比率越大時緩衝性越優,而本發明中,由於此比率高,而有柔軟的觸感,故不論其是緩慢地提高對應於荷重之反彈力,在解除荷重後也可使形態恢復。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等)時,前述比(Y/X)可例如為15%以上(例如大約為15至60%),並以18%以上為佳,而以20%以上(例如大約為20至50%)時更佳。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身體的保護材(例如胸罩罩杯、鞋之中底等)時,也可在前述範圍中選擇比(Y/X)。例如使用於胸罩罩杯用基材時,前述比(Y/X)可例如為20%以上,並以25%以上為佳,而以30%以上(例如大約為35至60%)時更佳。二次成形後的胸罩罩杯之比(Y/X),也是例如20%以上,並以25%以上為佳,而以30%以上(例如大約為35至60%)時更佳。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為鞋之中底用基材時,前述比(Y/X)是例如15%以上,並以20%以上為佳,而以25%以上(例如大約25至80%)時更佳。二次成形後的鞋中底之(Y/X),也例如為15%以上,並以20%以上為佳,而以25%以上(例如大約25至80%)時更佳。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由於可具有柔軟的觸感,同時緩衝性亦優,因此使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壓縮25%時的必要壓縮應力,例如大約為0.1至70N/30mm,相對 於此,在壓縮50%時的必要壓縮應力,則例如大約為2至200N/30mm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於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等)時,壓縮25%時的必要壓縮應力,例如大約為5至50N/30mm(尤其是10至30 N/30mm),相對於此,在壓縮50%時的必要壓縮應力,則例如大約為20至150N/30mm(並以30至120N/30mm為佳,而以40至80N/30mm時更佳),其緩衝性亦優。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為身體的保護材(例如胸罩罩杯、鞋之中底等)之基材時,因可提高緩衝性,故也可在前述範圍內選擇壓縮應力。例如在使用於胸罩罩杯用基材時,壓縮25%時的必要壓縮應力,例如大約為0.1至3N/30mm(尤其是0.5至2N/30mm),相對於此,在壓縮50%時的必要壓縮應力,則例如大約為2至7N/30mm(尤其是3至6N/30mm)。另一方面,關於將此胸罩罩杯用基材二次成形後而得的胸罩罩杯之壓縮反彈性的評估,將胸罩罩杯壓縮7.5mm時的必要壓縮應力,例如大約為0.1至3.0N/30mm(尤其是0.2至2.0N/30mm),相對於此,在壓縮15mm時的必要壓縮應力,則例如大約為0.2至8N/30mm(尤其是0.5至5N/30mm)。
作為鞋之中底用基材時,壓縮25%時的必要壓縮應力,例如大約為1至70N/30mm(尤其是5至50N/30mm),相對於此,在壓縮50%時的必要壓縮應力,則例如大約為25至200N/30mm(尤其是30至150N/30mm)。 對於熱成形後之中底,壓縮25%時的必要壓縮應力,例如大約為3至100N/30mm(尤其是5至80N/30mm),相對於此,在壓縮50%時的必要壓縮應力,則例如大約為10至250N/30mm(尤其是30至220N/30mm)。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在25%的壓縮應力的隨時間變化之保持率亦優,30分鐘後的保持率,例如為50%以上,並以55至99%為佳,而以大約60至95%(尤其是65至90%)時更佳。並且,2小時後的保持率,例如可為30%以上,並以40至90%為佳,而以大約50至85%(尤其是55至80%)時更佳,具有高壓縮應力的保持率。本發明中的壓縮應力之保持率,可如同後述的實施例,以25%壓縮的狀態保持在預定時間時的前後壓縮應力之比率求得。
同時,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之壓縮率,可配合用途而在例如大約1至95%的範圍中選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在使用為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等)時,其壓縮率可在例如大約1至50%的範圍內選擇,例如3至40%,並以5至30%為佳,而以大約7至20%(尤其是10至20%)時更佳。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在使用為身體的保護材(例如胸罩罩杯、鞋之中底等)之基材時,其壓縮率可在例如大約30至95%的範圍內選擇,例如35至90%,並以40至85%為佳,而以大約45至80%(尤其是50至78%)時更佳。本發明中,在作為緩衝材用基材時,不論其緩衝性的優異,由於柔軟性亦高,故即使是 受到低負荷,也可使基材大為的壓縮。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可因濕熱接著性纖維的比例增加,而提高壓縮回復性。其壓縮回復率可為60%以上(例如60至100%),例如80%以上(例如80至99.9%),並以90%以上(例如90至99.5%)為佳,而以95%以上(例如95至99%)時更佳。本發明中的壓縮回復率,在50%壓縮回復動作中,是顯示壓縮後的回復應力成為「0」時的回復率。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其形態安定性亦優,至少在一個方向(例如,板狀集合體時的長度方向等)的斷裂強度可為20%以上。斷裂強度可配合用途而選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在使用於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等)時,其可為30%以上,並以50%以上(例如50至250%)為佳,而以大約80%以上(例如80至200%)時更佳。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在使用作為身體的保護材(例如胸罩罩杯、鞋之中底等)之基材時,其斷裂強度可為20%以上,例如30%以上(例如30至300%),並以40%以上(例如40至250%)為佳,而以大約50%以上(例如50至200%)時更佳。當斷裂強度在此範圍內時,緩衝材用基材的形態安定性即高。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可配合用途而使至少在一個方向的30%拉伸應力,在例如大約1至100N/mm的範圍內選擇。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為墊材(例如家具、寢具、車輛等的墊材等)時,其30%拉伸應力例如為3至 80N/30mm,並以5至70N/30mm為佳,而以大約10至50N/30mm時更佳。
將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使用為身體的保護材(例如胸罩罩杯、鞋之中底等)之基材時,也可配合用途而選擇30%拉伸應力。在使用於胸罩罩杯用基材時,其30%拉伸應力為30N/30mm以下(例如1至25N/30mm),並以3至20N/30mm為佳,而以大約5至15N/30mm時更佳。當30%拉伸應力在此範圍中時,成形時的變形容易,在加工成複雜形態的胸罩罩杯時,可顯示優良的形狀迎合性。並且,即使是伴隨著大幅變形的形狀之成形時,也可抑制網經局部性的拉伸而產生極薄的部份。
在使用於鞋之中底用基材時,其30%拉伸應力例如為5N/30mm以上(例如10至100N/30mm),並以15至80N/30mm為佳,而以大約20至70N/30mm時更佳。當30%拉伸應力在此範圍中時,成形時的變形容易,在加工成複雜形態的鞋之中底時,可顯示優良的形狀迎合性。並且,即使是伴隨著大幅變形的形狀之成形時,也可抑制網經局部性的拉伸而產生極薄的部份。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至少在一個方向上,於拉伸30%後的變形率(30%回復變形),例如為20%以下(例如3至20%),並以15%以下(例如5至15%)為佳,而以10%以下(例如5至10%)時更佳。當在此範圍內變形時,對於變形的形態安定性高。同時,在作為緩衝材用基材上,即使在成形後的加工時經變形,也不產生變形而可回復到 原來的形狀,故可得美麗的加工。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為板狀或薄片狀時,並未特別的限定厚度,可從大約1至500mm的範圍中選擇,例如2至300mm,並以3至200mm為佳,而以大約5至150mm(尤其是10至100mm)時更佳。在為鞋之中底用基材時,其厚度可在1至30mm的範圍中選擇,例如2至25mm,並以3至20mm為佳,而以大約4至15mm(尤其是5至10mm)時更佳。當厚度太薄時,不易呈現出緩衝性。同時,也可將薄片狀纖維集合體積層後使用。
並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即使是板狀或薄片狀時,其厚度不均(厚度斑)也少,是大致均勻的厚度。具體上,在板的面方向3至100mm的長度中,板厚度的最小值相對於最大值之比例(最小值/最大值)為90%以上(例如90至99.9%),並以93%以上(例如93至99%)為佳,而以95%以上(例如95至98%)時更佳。因此,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不論是否為不織布纖維結構,因其厚度均勻,而可有效的利用作為各種的緩衝材。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由於纖維的毛細管效應與濕熱接著性樹脂之親和性,而使吸水性(及保水性)與透濕度高,可使適度的濕度留在與人體(胸部或腳底等)接觸的表面上,並將過量的汗散發至外部,而可防止乾燥引起的皮膚刺激性及汗引起的悶熱。例如,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之吸水速度,例如為10秒以下,並以5秒以下為佳,而以1秒以下時更佳。
同時,吸水率(保水率)例如為100質量%以上,並以200質量%以上(例如200至5,000質量%),而以500質量%以上(例如500至3,000質量%)時更佳。
並且,透濕度例如為100g/cm2 .hr以上,並以150至400g/cm2 .hr為佳,而以大約200至350g/cm2 .hr時更佳。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之吸水速度,由於是以如同前述的高吸水速度,顯示出這樣的透濕度,故容易吸汗且可排放至外部,另一方面則因濕熱接著性纖維的適度保水性,而可得到良好的肌膚觸感,故在使用作為身體穿著用的基材(胸罩罩杯或鞋之中底)時,有良好的穿著感(穿衣或穿鞋的舒適性等)。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具有良好的撥水性,撥水性的呈現,在後述的製造步驟中,是將纖維曝露於水或水蒸氣中後,可使附著在纖維上具有親水性的物質洗出,而在纖維的表面上呈現出樹脂原有的特質。具體上,此撥水度在JIS L1092噴霧試驗中,表示3分以上(並以3至5分為佳,而以4至5分時更佳)時為佳。並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經由此水或水蒸氣的清洗效果,也可洗掉纖維所附著的纖維油劑,而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性,進而可有效的應用在寢具的墊材等、與人體接觸的用途上。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也可具有適度的表面硬度,應用FO型硬度計(依據JIS K6253的「硫化橡膠及熱可塑性橡膠的硬度試驗法」之試驗)硬度試驗的硬度,例如為40以上,並以50以上為佳,而以大約為60至100(尤其是 70至100)時更佳。具有如此硬度的緩衝材用基材,在緩衝材之中,也是適用於車輛的座位用墊材。
(緩衝材用基材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之製造方法,包括將含有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纖維予以網化的步驟,與使所生成的纖維網以高溫水蒸氣進行加熱加濕處理以熔融的步驟。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之製造方法中,首先是使含有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纖維予以網化。至於形成網的方法,可利用慣常使用的方法,例如紡黏法、熔噴法等直接法、使用熔噴纖維或短纖(staple fiber)等的梳理法、氣流成網法等乾式法等。此等方法之中,較常用的是熔噴纖維或短纖的梳理法,尤其大多使用短纖的梳理法。至於使用短纖而得的網,可舉例如無規網、半無規網、平行網、十字接網(cross lap web)等。
同時,在形成於厚度方向上配向的纖維之比例較多的數種領域時,在網表面的規則性之位置中,進行可使纖維的配向方向變化之處理。至於此種處理,可舉例如在網的厚度方向進行流體(空氣或水流)作用的方式(尤其是,使用流體在網的厚度方向上施予壓力的方式)、針刺等機械的方式等。經由此等處理,即可使配向在主要面向上的網內纖維之配向方向轉向到厚度方向。並且,藉由施予高壓力或利用針刺,可使纖維的方向轉向到厚度方向,也同時可使該領域中形成孔部。在此等處理之中,就確實形成孔部而可獲得高纖維的配向而言,雖然是以針刺為佳,但就 應用加壓條件之調整等以易於控制纖維的配向而言,則是以利用水流的方式尤佳。
在利用水流的方式中,對纖維網的水(水流)之噴霧,雖然可以連續性的進行,但以間歇性或規則性的噴霧為佳。將水間歇性或規則性的向纖維網噴霧後,即可使數個低密度領域與數個高密度領域(在厚度方向配向的纖維較多之領域)規則性或週期性的交互形成。對於纖維網產生這樣的纖維分布偏離時,除了二次成形中的效果之外,也可抑制下個步驟中使用高溫高壓的水蒸氣之噴霧而引起的纖維飛散。
此步驟中水的噴出壓力,是可在例如大約0.1至2MPa的範圍中選擇,例如0.1至1.5MPa,並以0.3至1.2MPa為佳,而以大約0.5至1.0MPa時更佳。在形成孔部時,水的噴出壓力例如為0.5MPa以上(例如0.5至2MPa),並以大約0.6MPa以上(例如0.6至1.5MPa)為佳。同時,水的溫度是例如5至50℃,並以10至40℃為佳,例如大約15至35℃(常溫)。
至於使水以間歇性或規則性的噴霧方法,只要是可使密度梯度(gradient)在纖維網內規則性或週期性的交互形成之方法,即無特別的限制,但就簡便性而言,則以數個孔形成具有規則性的噴霧區或噴霧圖案之板狀物(多孔板等)介入下,藉由噴霧等而將水噴射的方法為佳。
接著,利用輸送帶將所得的纖維網送入下一個步驟,經高溫水蒸氣加熱加濕處理後,藉由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 融,而使纖維相互間形成三維的接著。本發明中的加熱方法,是藉由以高溫水蒸氣的處理方法之使用,而可從纖維集合體的表面一直到內部呈現出均勻的熔融。
具體上,是利用輸送帶將所得的纖維網送入下一個步驟,接著藉由曝露在過熱或高溫蒸氣(高溫水蒸氣)流中,可得以具有不織布纖維結構的纖維集合體組成的本發明之基材。即,經輸送帶輸送的纖維網,在通過由蒸氣噴射裝置的噴嘴噴出的高速高溫水蒸氣流中時,藉由吹送出的高溫水蒸氣而使濕熱接著性纖維熔融後,即可使纖維相互間(濕熱接著性纖維之間,或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其他纖維之間)形成三維的接著。
尚且,在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時,除了因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熔融,而使纖維相互間以三維接著之外,也可因潛在的捲縮性纖維呈現捲縮,而使纖維相互間交纒。同時,在纖維集合體的內部,除了均勻的熔者之外,從纖維集合體的表面直到內部也可呈現均勻的捲縮。即,由於潛在的捲縮性纖維呈現捲縮,可使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在一面變形為具有特定的曲率半徑之捲圈狀時,一面移動,而呈現出纖維相互間的三維交纒。尤其是因本發明中的纖維網具有透氣性,可使高溫水蒸氣滲透到內部,而可得具有組織或結構大致均勻的(濕熱接著性纖維的接著點及複合纖維的捲縮、交纒之均勻性)纖維集合體。
纖維網(尤其是含有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纖維網)是以輸送帶供應到高溫水蒸氣處理,而纖維網也在高 溫水蒸氣處理的同時收縮。所以,期望所供應的纖維網在即將曝露於高溫水蒸氣內之前,才配合做為目的之纖維集合體的大小而過量地被進料。相對於目的纖維集合體的長度,過量進料的比例為110至300%,並以大約120至250%為佳。
基本上,所使用的輸送帶只要不弄亂使用於加工的纖維網之形態而可以高溫水蒸氣處理,即無特別的限制,並以無端輸送帶(endless conveyor)為適用。而且,可以是一般性的單獨輸送帶,也可配合必要性而再多組合一台,使纖維網挾在兩台輸送帶間搬運。藉由如此的搬運後,即可在處理纖維網之際,抑制因處理中所使用的水、高溫水蒸氣、輸送帶振動等外力,而使運送過來的纖維網之形態變形。同時,可藉由此輸送帶的間隔調整,控制處理後的不織布纖維之密度或厚度。
可使用平常慣用的水蒸氣噴射裝置,以將水蒸氣供應到纖維網內。至於此水蒸氣噴射裝置,是以所要求的壓力與量,可將水蒸氣大致均勻的吹送全網面之裝置為佳。在為二台輸送帶的組合時,是使水蒸氣通過裝置在一方的輸送帶上之透水性輸送帶、或承載在輸送帶上方的輸送網,而供應到網內。另一個輸送帶中,也可裝上吸水箱。可應用吸水箱,將通過纖維網的過量水蒸氣吸出排放。同時,為了一次對纖維網的表裏兩邊進行水蒸氣的處理,可進一步再於裝設有前述水蒸氣噴射裝置的輸送帶之相反邊的輸送帶上,將另一個水蒸氣噴射裝置設在前述水蒸氣噴射裝 置所設部位之下游部的輸送帶內。在無下游部的蒸氣噴射裝置及吸水箱時,若欲使纖維網的表裏進行蒸氣處理時,可將經處理一次的纖維網之表裏翻轉後,再次通過處理裝置,作為替代。
輸送帶內所使用的無端帶,只要不妨礙纖維網的搬運或水蒸氣處理,即無特別的限制。但是,在高溫水蒸氣處理時,由於會有依其條件而使帶子的表面形狀轉印到纖維網的表面上之情形,故宜配合用途而適當的選擇。尤其是欲得到表面平坦的纖維集合體時,只要使用網目較細的網即可。同時,其上限大約為90網目(mesh),並以大約比90網目(例如大約10至50網目)還粗的網為佳。網目為此以上之細網,其透氣性低,不易使水蒸氣通過。網目帶的材質,就相對於水蒸氣處理的耐熱性等而言,是以金屬、耐熱處理過的聚酯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全芳香族系聚酯系樹脂)、芳香族聚醯胺系樹脂等耐熱性樹脂等為佳。
由水蒸氣噴射裝置噴射出的水蒸氣,由於其為氣流,與水流纒合處理或針刺處理不同,並非使被處理物的纖維網中的纖維進行大移動,而是進入纖維網的內部。應當是因水蒸氣氣流進入此纖維網中之作用及濕熱作用,而使水蒸氣氣流有效地將存在纖維網內的各纖維之表面濕熱狀態予以覆蓋,而可進行均勻的熱接著(及熱捲縮)。同時,此處理是以高速氣流下在極短的時間內進行,雖然水蒸氣對纖維表面可充分的熱傳導,但是對纖維內部尚未達到充分 的熱傳導之前即結束處理,因此不易因高溫水蒸氣的壓力或熱使處理後的纖維網之整體崩壞,或使其厚度受損般的變形。其結果是,以使纖維網中不至產生大的變形、並使表面及厚度方向的接著程度呈大致均勻之方式結束濕熱接著。並且,即使與乾熱處理比較時,由於可對纖維內部充分地熱傳導,而可使表面及厚度方向上的熔融(及捲縮)程度大致均勻。
用以噴射高溫水蒸氣的噴嘴,只要使用預定的孔口在寛度方向上連續並排之盤或小方塊,並使孔口與供應此的纖維網之寬度方向呈並列地配置即可。孔口列是一列以上即可,也可以數列並行排列。同時,也可並排設置數台具有一列孔口列的噴嘴模具(nozzle die)。
在使用盤上開孔型的噴嘴時,盤之厚度大約可為0.5至1mm。關於孔口徑或間距,只要為可有效達成做為目標之纖維固定度與伴隨捲縮之呈現的纖維交纒度之條件,即無特別的限制,但是孔口的直徑通常為0.05至2mm,並以0.1至1mm為佳,而以大約0.2至0.5mm時更佳。孔口的間距通常為0.5至3mm,並以1至2.5mm為佳,而以大約為1至1.5mm時更佳。當孔口徑太小時,噴嘴的加工精度會降低,在設備上有加工困難的問題,與操作上容易引起網目阻塞的問題。反之,當孔口徑過大時,則不易獲得充分的水蒸氣噴射力。另一方面,當間距太小時,將因噴嘴孔過密,而降低噴嘴自身的強度。另一方面,當間距太大時,將因發生高溫水蒸氣不能充分達到纖維網的情形,而 難以確保網之強度。
對於所使用的高溫水蒸氣,也是只要可有效達成做為目的之纖維固定度與伴隨捲縮之呈現的纖維適度交纒度,即無特別的限制,雖然只要依所使用纖維的材質或形態設定即可,但壓力例如為0.1至2MPa,並以0.2至1.5MPa為佳,而以大約0.3至1MPa時更佳。水蒸氣的壓力太高或太強時,將使形成網的纖維發生不必要的移動而使質地紊亂,或使纖維過度熔融而使部份的纖維無法維持形狀,或可能有不必要的交纒。同時,當壓力太弱時,無法將用以使纖維熔融或呈現捲縮的必需熱量供應到屬於被處理物的纖維網上,或不能使水蒸氣貫穿網,而在厚度方向產生纖維熔融不均或捲縮不勻的情形。同時,有可能不易控制水蒸氣從噴嘴均勻地噴出。
高溫水蒸氣的溫度是例如70至150℃,並以80至120℃為佳,而以大約90至110℃時更佳。高溫水蒸氣的處理速度是例如200m/分鐘以下,並以0.1至100 m/分鐘以下為佳,而以大約1至50 m/分鐘以下時更佳。
必要時,也可將數片板狀纖維集合體重疊成為積層體,也可與其他材質積層而形成積層體。並且,也可藉由成形加工而加工成為所要求的形態(圓柱狀、方柱狀、球狀、橢圓體狀等各種形狀)。
如此地使纖維網的纖維部分濕熱接著之後,由於水分可能殘留在所得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中,故也可配合需求而使纖維集合體予以乾燥。關於乾燥,是使與乾燥用加熱 體接觸的纖維集合體表面的纖維,在藉由乾燥的熱使纖維熔融時,以不消失纖維形態為必要,故在維持纖維形態的範圍下,即可利用慣用的方法。例如,雖然可使用如乾燥不織布時的乾燥筒或拉幅機(tenter)等大型乾燥設備,但因微量水分的殘留,或因應用比較輕度的乾燥方式而使可乾燥的程度較多,故以遠紅外線照射、微波照射、電子束照射等非接觸法或吹送熱風以使其穿透的方法等為佳。
並且,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係如前述,是可應用高溫水蒸氣使濕熱接著性纖維接著而得,但是也可應用部份性的(所得的纖維集合體相互間之接著等)其他方法接著,例如應用部份性的熱壓熔融(熱模壓(embossing)加工等)、機械性壓縮(針刺等)等處理方法。
[緩衝材]
因本發明的緩衝材具有高透氣性,且緩衝性及形態安定性(保持性)亦優,而可利用作為工業、農業、生活資材等各種領域的緩衝材,例如家具(沙發、床等)、寢具(棉被等)、衣服、日用品(片狀墊、墊物等)、包裝材料、車輛等的緩衝材之基材等。並且,利用其柔軟的質感或對皮膚的低刺激性,也可使用作為與人體接觸或穿著用的緩衝材之基材,例如胸罩罩杯、肩墊、鞋之中底等保護材(或墊材)。
雖然本發明的緩衝材可直接利用前述緩衝材用基材,但也可藉由機械性加工(切斷加工等)或熱成形等而進行二次成形。至於熱成形,例如可利用壓空成形(押出 壓空成形、熱板壓空成形、真空壓空成形等)、自由吹送成形、真空成形、彎曲加工、對模成形(matched mould)、熱板成形、濕熱壓製成形等。尤其,因本發明的基材之模具再現性高,故可使用模具加壓成形,例如在100至150℃(尤其是大約120至140℃)的溫度中,以0.05至2MPa(尤其是大約0.1至1MPa)的壓力成形。
(墊材)
前述墊材之中,尤其是濕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之比例(質量比)為前者/後者=95/5至50/50的緩衝材用基材,具有優異的壓縮回復性,而可利用作為汽車、機車、自行車、電車等車輛、飛機、船舶等運輸機等,可隨著長時間的移動等而有高度座墊質地(緩衝性、耐久性、透氣性等)要求的座位用墊材(臀部接觸的部位、或後背接觸之支撐背部的部位等)。
墊材的製造方法,雖然無特別的限制,但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成形為板狀或薄片狀時,可將板狀集合體(配合必要性而積層成所要求厚度的積層體)切成所利用的形狀後加工,也可使板狀集合體藉由熱成形而進行二次成形。尤其是在座位用墊材方面,欲使其配合人體形狀而彎曲時等,以利用二次成形者較為有效。
(胸罩罩杯)
在前述保護材中,例如胸罩罩杯,可配合胸罩罩杯的種類而單獨以前述基材形成,也可與布料等組合後形成。在與其他的布料組合時,可因纖維組成的布料而將本發明 的基材之至少一邊的表面罩住,尤其也可以是使全面罩住的形態。
胸罩罩杯的形狀,通常是可覆蓋女性胸部的碗(杯)狀(內空的略半球狀)或其部份形狀。基材並不須非成形為該形狀不可,雖然可依胸罩的形狀而彎曲縫製或製成可拆式(貼合或魔術貼等),但為了維持胸部的形狀之目的等,基材也以成形為前述杯狀者為佳。至於使基材成形為杯狀的方法,雖然可以切斷加工等,但是以應用慣用的熱成形方法而使板狀或薄片狀基材二次成形者為佳。即使於熱成形中,亦以可一邊供應高溫水蒸氣一邊加壓成形的濕熱壓製成形為佳。
在濕熱壓製成形方面,是以基材挾在預定位置上形成具有許多貫通孔的模具中,使高溫的高溫水蒸氣由前述貫通孔的一邊噴出的方法為特佳。模具中的貫通孔尺寸,例如大約為0.5至3mm(尤其是1至2.5mm)。當貫通孔的尺寸太小時,將因水蒸氣中所含的不純物等而易使貫通孔阻塞。另一方面,當貫通孔的尺寸過大時,使噴出的水蒸氣量變多,將因水蒸氣之勢而容易在胸罩罩杯的表面附上痕跡。此外,所噴出之水蒸氣亦可由另一方之模具所吸取。貫通孔的形狀並無特別的限制,其可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矩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在此等形狀之中,就水蒸氣的壓力損失或均勻性、貫通孔的耐久性而言,是以圓形為佳。同時,模具表面的貫通孔之密度,就提高胸罩罩杯表面的均勻性而言,例如大約為0.05至2個/cm2 (尤其是0.1至1個/cm2 )。水蒸氣的溫度,例如大約為100至200℃,並以大約110至150℃為佳;水蒸氣的壓力,例如大約為0.05至1MPa,並以0.07至1MPa(尤其是0.1至1MPa)為佳,而以大約0.08至0.5MPa(尤其是0.2至0.5MPa)時更佳。此等水蒸氣,對於基材係以無壓力或溫度之損失的噴射為佳。
(鞋之中底)
前述保護材之中,例如,關於鞋之中底用基材,係因應鞋之用途或所要求之性能,而可單獨以前述基材形成中底,也可以與以橡膠等形成的其他構件(例如片狀構件)組合形成。與其他的構件組合時,係從作為鞋底之以慣用的發泡彈性體或合成橡膠所形成的鞋底部之內部包覆除去穿用者的腳套入之鞋之內部以外的其他全面之形態(穿用者的腳所接觸的鞋之內壁或鞋底至少是以本發明的基材所形成的形態)即可,但以不過於損及透氣性的形態者為佳。
就賦與中底所要求的各種機能而言,是以使用積層數種不同組成的不織布纖維之本發明的基材者為佳。例如,使濕熱接著性纖維或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的比例、纖維集合體之密度、單位面積重量等不同的板狀纖維集合體積層後,即可適宜的控制緩衝性。積層體中,是以層相互接著者為佳。至於層間的接著方法,例如,雖然可使用熱接著、化學接著等既有的方法,但就不使透氣性下降而言,是以利用熱接著(尤其是使濕熱接著性纖維間經熱而相互接著的方法)為佳。同時,在將本發明的中底用基材積層 而形成中底時,因可同時使層間接著,故就生產性而言亦佳。
由於本發明的基材之成形性優良,故以此基材形成的中底適宜地形成凹凸後,可提高對腳掌的合適性。同時,在以腳掌的指壓效果為目的時,也可在中底的表面上形成凹凸結構。尤其是與穿用者的腳接觸之面,為確保穿用者舒適感或對腳掌的合適性,是以迎合腳掌整體形狀的形狀、使碰到腳趾或腳跟的部份成為凹陷形狀、提高不著地部份的高度以撐住不著地的形狀等,成形為可配合目的形狀者為佳。至於將基材成形為可配合人腳形狀的方法,雖然可以切斷加工等,但是經慣用的熱成形而使板狀或薄片狀基材進行二次成形者為佳。至於二次成形(熱成形)的方法,可使用與前述胸罩罩杯同樣的方法。
本發明的鞋之中底,由於具有均勻的纖維接著及交纒狀態,故儘管纖維大致配向在面的方向,但也呈現出優異的緩衝性及透氣性。並且,使用時可隨著穿鞋者的動作,當體重落到中底上時,即可使存在中底內的空氣宛如利用幫浦(泵)的擠壓而排放出來,當重力解除時,則在回復中底的形狀的同時也有吸氣的動作而反複進行。由於組成本發明的中底之纖維主要配向在中底的面方向,而使此中底中的空氣因吸放動作而排放的空氣,容易從中底的旁邊排出。並且,從中底排出的空氣並非充滿於鞋中,而是沿著鞋殼的形成材料與腳的表面傳送後,有效地排出外部。即,本發明的鞋之中底,具有可隨著穿鞋者的動作,而使 含有來自穿鞋者的腳所排出的汗水之空氣排出外部的效果。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緩衝材用基材,可利用作為例如緩衝材或保護材用的各種緩衝材之基材。具體上,可有效利用作為家具、寢具、車輛等的緩衝材(汽車用構件、家具裝潢用構件等)、或被服、鞋類等的身體保護材(縫製型或成形型的各種胸罩罩杯或其基材、肩墊、鞋的中底基材等)。
(實施例)
以下,雖然可藉由實施例更加具體的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等實施例。實施例中的各物性值,係依下述的方法測定。實施例中的「份」及「%」在無預設限制時,為質量基準。
(1)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的固有黏度
使用以等質量混合酚與四氯乙烷的溶劑,對於以1g/0.1L的濃度溶解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試料的溶液,利用黏度計測定30℃中的溶劑及溶液之流下時間後,由下述式(1)計算出固有黏度[η]。
其中,t:溶液的流下時間(秒) t0 :溶劑的流下時間(秒)C:試料的濃度(g/L)
(2)單位面積重量(g/m2 )
依照JIS L1913「一般短纖不織布試驗方法」測定。
(3)厚度(mm)、總體密度(g/cm3 )
依照JIS L1913「一般短纖不織布試驗方法」測定厚度後,再由此值與單位面積重量值計算出總體密度。
(4)捲縮數
依照JIS L1015「化學纖維短纖試驗方法」(8.12.1)評估。
(5)平均曲率半徑
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攝下已將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切面擴大100倍的照片。在所攝下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切面照片中之纖維中,針對形成一圈以上螺旋(捲圈)的纖維,求得沿其螺旋而描繪出圓時的圓之半徑(由捲圈軸方向觀察捲縮纖維時的圓之半徑),將此作為曲率半徑。同時,當纖維螺旋描成橢圓狀時,則以橢圓的長徑與短徑之和的1/2作為曲率半徑。但是,為了排除捲縮纖維並未呈現出充分的捲圈捲縮之情形,或因是從斜面觀察纖維的螺旋形狀而描繪成橢圓之情形,就只將橢圓的長徑與短徑之比為0.8至1.2的範圍內之橢圓,作為測定對象。而且,是對任意的切面所攝影的SEM畫像進行測定,並以n數=100的平均值表示。
(6)纖維彎曲率及其均勻性
將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切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倍率×100倍)攝影後,在所攝下纖維的照出部份中,於厚度方向中分成表層、內層、裏層之三等份的三個領域,在各層的中心附近中,設定長度方向2mm以上且含有500支以上可測定的纖維片之測定領域。針對此等領域測定其纖維的一端頭與另一端頭之間的端頭間距離(最短距離),再測定該纖維之纖維長度(照片中的纖維長度)。即,當纖維的端頭露出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之表面時,可將其端頭作為直接測定端頭間距離的端頭,當端頭是埋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內部時,是將埋沒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內部的邊界部份(照片上的端頭)作為測定端頭間距離的端部。此時,在所照攝的纖維之中,關於不可確認其延長連續至100 μm以上的纖維像則作為非測定對象。然後,可從該纖維之纖維長(L2)相對於端頭間距離(L1)的比(L2/L1),計算出纖維彎曲率。而且,纖維彎曲率之測定,是計算厚度方向中三等分的表層、內層、裏層之平均值。並且,從各層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比例,計算出纖維彎曲率在厚度方向的均勻性。
第1圖中,顯示關於所攝影的纖維之測定方法的示意圖。第1圖(a)是表示一端頭露出表面而另一端頭埋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內部的纖維,在此纖維時,端頭間距離L1是從纖維的端頭至埋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內部的邊界部份之距離。另一方面,纖維長L2是將纖維的可觀察部份(從纖維的端頭至埋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內部的部份)之纖維,在照片上以二維拉長的長度。
第1圖(b)是表示兩端頭都埋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內部之纖維,在此纖維時,端頭間距離L1是露出不織布纖維集合體表面的部份之兩端頭(照片上的兩端頭)的距離。另一方面,纖維長L2是將露出不織布纖維集合體表面的部份之纖維,在照片上以二維拉長的長度。
(7)纖維接著率
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攝下已將纖維集合體切面擴大100倍的照片。將所攝下纖維集合體的厚度方向之切面照片,在厚度方向予以三等份,在三等份後的各領域(表面、內部(中央)、裏面)中,可求得纖維相互間接著的切面數相對於出現在其中的纖維切面(纖維切面)數的比例。在出現於各領域中的全纖維切面數之中,將接著2支以上纖維的狀態之切面的數所佔有的比例,依照下述式以百分率表示。再者,在使纖維相互接觸的部份中,有未熔融而單獨接觸的部份與經熔融而接著的部份。但是,由於為了顯微鏡攝影而切斷纖維集合體,而在纖維集合體的切斷面中,各纖維可因其具有的應力,而使單獨接觸的纖維之間分離。所以,可判定切面照片中相接觸纖維間,是呈接著狀態。
纖維接著率(%)=(接著2支以上纖維的切面數)/(全纖維切面數)×100
但是,對於各照片,計算全部可見切面的纖維後,當纖維切面數在100以下時,追加可觀察的照片至可使全纖 維切面數超過100。而且,對三等份之各領域求出各個纖維接著率,並由其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比例,計算出厚度方向上的均勻性。
(8)25%應力、50%應力、25%回復/壓縮應力比、壓縮回復率
從依照JIS K6400-2「7.3壓縮撓度測定B法」以100mm/分鐘的速度移動40mm的圓形加壓板擠壓30mm的圓柱狀試料直至成為最初厚度的50%後、迅速以同樣速度回復(以同樣的速度解除負荷時)時之力-撓度曲線(deflection curve),讀取25%壓縮時的應力、50%壓縮時的應力之值,分別予以設為25%壓縮應力、50%壓縮應力,也同時讀取回復到25%時的25%壓縮時的應力(25%回復應力),而計算出與25%壓縮應力的比率後,作為25%回復/壓縮應力之比率。同時,測得壓縮後回復應力成為「0」時的壓縮回復率。
(9)25%壓縮應力保持率
依照前述25%壓縮應力的測定方法,在壓縮至目的壓縮率(25%壓縮)時,當停止測定的壓縮子之同時,也記錄下此時的應力後,讀取在保持此狀態下經過預定時間(30分鐘、1小時、2小時)之後的應力。經過各時間後的應力相對於壓縮子停止時的應力之比,以百分率表示的值即為應力保持率。
(10)壓縮率
使用不織布厚度測定器,測定纖維集合體上受到0.5g /m2 負荷時的厚度(A1)。其次,測定受到35g/m2 負荷時的厚度(A2)後,應用下述式計算出壓縮率。
壓縮率(%)=100×(A1-A2)/A1
(11)斷裂伸長(elongation at break)及30%拉伸應力
依照JIS L1913「一般短纖不織布試驗方法」測定後,由此時所得的抗張試驗機之測定圖,讀取拉伸30%時的應力,作為30%拉伸應力。再者,也一起測定在不織布的流動(MD)方向及寛度(CD)方向的斷裂強度及30%拉伸應力。
(12)30%拉伸後的回復變形
依照JIS L1096「一般織物試驗方法8.13拉伸彈性率」,準備寬5cm×長20cm的試料,將其抓住而以間隔10cm、1cm/分鐘的速度拉伸30%之後,即刻以同樣的速度回復(以同樣的速度解除負荷)時,以應力成為0時的伸長作為30%拉伸後的回復變形。
(13)裁切機切斷後的形狀安定性
將試料裁切成5mm見方的方形立方體,投入已裝有50cm3 水的三角燒瓶(100 cm3 )中。將此燒瓶裝置在振盪器(Yamato科學社製,「MK160型」)中,以振幅30mm的旋轉方式、60rpm的速度振盪30分鐘。振盪後,以目測確認其形態變化及形態保持狀態。
(14)厚度不均
應用JIS L1913「一般短纖不織布試驗方法6.3厚度C法」,測定任意10個點的厚度後,以百分率表示最大值 與最小值之差相對於平均值的比率。
(15)透氣度
依照JIS L1096,以弗雷澤型法測定。
(16)保水率(吸水率)
依照JIS L1907「吸水率」測定。準備5cm×5cm大小的方形試料,測定其重量(基材重量)。將此試料沉入水中30秒,之後拉起,以一角在上方的狀態垂吊在空氣中1分鐘以去除表面的水分後,測定其重量(吸水後的重量),再依照下式計算。
吸水率=(吸水後的重量-基材重量)/基材重量×100(%)
(17)吸水速度
依照JIS L1907「纖維製品的吸水性試驗法」,測定吸水速度。在作為試料的基材上,從10mm的高度滴下1滴0.05g/滴的水滴後,測定該水滴被吸入到基材內的時間。
(18)透濕度
依照JIS L1099「纖維製品的透濕度試驗方法A-1氯化鈣法」測定透濕度。
(19)表面硬度
依照FO型的硬度計硬度試驗(根據JIS K6253「硫化橡膠及熱可塑性橡膠的硬度試驗法」的試驗)測定。
(20)作為汽車的座墊之評估
在汽車駕駛座旁的(助手席)座墊中,以將座著的部位中與臀部接觸的部份包含在大略中央部之方式,將墊子 部份(厚度約3cm)切除30cm的正方形狀,並***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得的不織纖合體,以替代切除後的墊子。對於***後的助手席座墊,以下述基準評估坐著的感覺。其中,切除後的墊子依臀部的形狀,使中央部份成為底部中心的彎曲形狀。
(彈性)
◎:彈性優異而舒適○:柔軟但彈性不足△:幾乎無彈性感×:完全無彈性
(壓扁)
◎:幾乎不壓扁○:多少有壓扁△:部份回復但明顯壓扁×:極扁而無法回復
(悶熱感)
◎:幾乎無悶熱感○:感到些微悶熱△:感到悶熱×:極為悶熱
(21)成形品的擠壓反彈性
將利用模具成形為胸罩罩杯狀的基材(成形物),以凸部朝上(如同朝向與重力相反的方向)而套戴座台上。此座台是凸部朝上,在將罩杯狀基材置戴在平面上時,使 其平面與基材底部的全周連接而作成。其次,使此杯狀基材以其頂點為中心,藉由40mm的圓形平面,從其頂點的高度以100mm/分鐘的速度擠壓15mm之後,測定以同樣的速度回復時的應力,同時以目測觀察其回復時的動作後,以下述基準進行評估。並且,依照JIS K6400-2「7.3壓縮撓度測定B法」,從此壓縮回復動作中應力的變化所記錄的圖中,讀取壓縮15mm時之7.5mm壓縮時的應力、15mm壓縮時的應力,並分別設為7.5mm壓縮應力、15mm壓縮應力,同時也讀取在壓縮15mm後,回復到7.5mm時的7.5mm壓縮時之應力(7.5mm回復應力),計算出與7.5mm壓縮應力之比,作為7.5mm回復/壓縮應力的比率。
○:充分地回復到擠壓前的狀態△:並未充分地回復到擠壓前的狀態×:維持在擠壓時的狀態
(22)耐洗性(高度保持率)
依照JIS L0844「對於洗滌的染色堅牢度試驗法」進行洗滌試驗。對於耐洗性的評估,是將利用模具而成形為胸罩罩杯狀的基材(成形物),使凸部朝上(如同朝向與重力相反的方向)戴置在座台上,測定由座台至罩杯頂部的高度。計算出洗滌後的高度相對於洗滌前的高度之比(%),即為耐洗性。
[實施例1]
準備芯成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鞘成分為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乙烯含量44 mol%、皂化度98.4 mol%) 的芯鞘型複合短纖(Kuraray(股)製,「Sofista」,纖度3dtex、纖維長51mm、芯鞘質量比=50/50、捲縮數21個/25mm、捲縮率13.5%),作為濕熱接著性纖維。
另一方面,準備以固有黏度0.65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A成分)與20莫耳%的異酞酸及5莫耳%的二乙二醇共聚合成的改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成分)組成的並肩型複合短纖(Kuraray(股)製,「PN-780」,1.7dtex×51mm長、機械捲縮數12個/25mm、130℃×1分鐘熱處理後的捲縮數62個/25mm),作為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
使前述芯鞘型複合短纖(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前述並肩型複合短纖(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質量比為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20/80的比例混棉後,應用梳理法製作單位面積重量約100g/m2 的梳理網,再將此網以7片重疊成為單位面積重量共約700 g/m2 的梳理網。
將此梳理網移送至已裝備50網目、寬500mm的不鏽鋼製無端金屬網的輸送帶上。而且,使用在此輸送帶的金屬網上方裝備具有同樣金屬網的輸送帶、且各自以同樣速度同方向旋轉、並可任意調整此等金屬網的間隔之輸送帶。
接著,將梳理網導入裝設在下方輸送帶中的水蒸氣噴射裝置,由此裝置使0.4MPa的高溫水蒸氣朝梳理網的厚度方向通過並垂直噴出,而施予水蒸氣處理之後,藉由120℃的熱風乾燥1分鐘後,即得不織布纖維集合體。此水蒸 氣噴射裝置是在下方的輸送帶中設置噴嘴,而隔介輸送帶網使高溫水蒸氣對著網吹送,並在上方的輸送帶中設有吸水裝置。同時,在此噴射裝置的網進行方向之下游處,也設置一台噴嘴與吸水裝置是逆向配置組合的噴射裝置,而對著網的表裏兩面施予水蒸氣處理。
再者,是使用水蒸氣噴射噴嘴的孔徑為0.3mm、噴嘴是沿著輸送帶的寬度方向以1mm之間距排成一列的水蒸氣噴射裝置。加工速度為3m/分鐘,噴嘴旁與吸水旁的上下輸送帶間之間隔(距離)為10mm。噴嘴係配置成在輸送帶的裏側幾乎是與帶子相接。
結果如表1中所示。
以電子顯微鏡拍攝所得的纖維集合體之表面,並將攝得的結果顯示於第2圖及第3圖(將第2圖擴大2倍後的照片)中。其中,照片中的比例尺(scale bar)在第2圖是表示100 μm的長度,第3圖是表示50 μm的長度。
並且,以電子顯微鏡拍攝厚度方向的切面,攝得的結果如第4圖及第5圖(第4圖為擴大5倍後的照片)中所示。其中,照片中的比例尺在第4圖是表示500 μm的長度,第5圖是表示100 μm的長度。
由第2圖至第5圖的結果,可明顯地觀察到實施例1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各纖維在厚度方向均勻捲縮而成略為捲圈狀,同時纖維在濕熱接著性的交點熔融後,相對於緩衝材用基材的面方向大略平行地配向。
[實施例2]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10/9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而得纖維集合體(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1中所示。
[實施例3]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60/4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而得纖維集合體(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1中所示。
[實施例4]
除了使用並肩型複合短纖(Kuraray(股)製,「PN-780」,3.3dtex×51mm長、機械捲縮數12個/25mm、130℃×1分鐘熱處理後的捲縮數62個/25mm)作為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而得纖維集合體(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1中所示。
[比較例1]
除了使梳理網在150℃的熱風機內熱處理3分鐘,以取代水蒸氣處理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而得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1中所示。
[比較例2]
對於市售的發泡聚乙烯(Lion(股)製,Lionboard,厚5mm)評估的結果如表1中所示。以電子顯微鏡拍攝所得的發泡聚乙烯板的表面,攝得的結果如第6圖中所示。其中,照片中的比例尺是表示500 μm的長度。
由表1的結果可知,實施例中所得的纖維集合體,是具有優異的緩衝性及高透氣度,同時也可抑制纖維的脫落,形態安定性亦優的緩衝材。
[實施例5]
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質量比為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80/20的比例混棉後,應用梳理法製作單位面積重量約500g/m2 的梳理網,將此網以6片重疊成為單位面積重量共3,240g/m2 的梳理網,並且除了使噴嘴旁與吸水旁的上下輸送帶間之間隔為30mm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可得厚度27.9mm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此纖維集合體是具有優異緩衝性及高透氣性,同時纖維的脫落少,形態安定 性亦優的緩衝材用基材。並且,使此緩衝材用基材以120℃的熱風乾燥1分鐘之後,以具有配合座位上臀部形狀之彎曲面的模具,於135℃、0.5MPa的壓力條件下加壓成形120秒後,可得碗形(直徑:150mm、高度:60mm)的座墊用墊材。將所得的座墊用墊材進行汽車的座墊用墊材之評估試驗。結果如表2中所示。
[實施例6]
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質量比為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55/45的比例混棉後,應用梳理法製作單位面積重量約500g/m2 的梳理網,除了將此網以10片重疊成為單位面積重量共5,123g/m2 的梳理網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5同樣的步驟,可得厚度31.3mm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此纖維集合體具有優異緩衝性及高透氣性,同時纖維的脫落少,形態安定性亦優的緩衝材用基材。並且,利用此緩衝材用基材,以實施例5同樣的方法作成座墊用墊材。結果如表2中所示。
[實施例7]
除了將約500g/m2 的梳理網4片重疊成為單位面積重量共2,137g/m2 的梳理網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5同樣的步驟,可得厚度31.4mm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此纖維集合體具有優異緩衝性及高透氣性,同時纖維的脫落少,形態安定性亦優的緩衝材用基材。並且,利用此緩衝材用基材,以實施例5同樣的方法作成座墊用墊材。結果如表2 中所示。
[比較例3]
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質量比為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80/20的比例混棉後,應用梳理法製作單位面積重量約500g/m2 的梳理網,除了一邊就直接使其通過帶子間隔被調整為3mm的2台輸送帶間、一邊取代高溫水蒸氣而在150℃的熱風乾燥機內進行加熱處理3分鐘之外,其餘以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可得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將所得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重疊10片,作為厚度33.7mm、單位面積重量4,977g/m2 的緩衝材用基材。並且,使用此緩衝材用基材,以實施例5同樣的方法成形為座墊用墊材。結果如表2中所示。
由表2的結果可知,實施例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壓縮回復率高,並具有優異緩衝性及高透氣度,作為汽車的座墊之墊材的坐感良好。尤其是,實施例7的墊材與其他的墊材比較時,由於壓縮應力低而容易變形,故易與身體密著。另一方面,比較例中所得的墊材,因是以熱風處理,在坐著時,非常柔軟而容易深陷其中,故坐感不佳。推測此乃因熱風而呈現出纖維的熔融,使熱不能充分傳送到各層的內部之故。即,推測是在熱風處理中,儘管表面部份的接著率充分,也因各層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份之纖 維接著率低,故在受到負荷時,容易使中央部份塌陷。並且,比較例中所得的墊材,其壓縮回復率低,在作為汽車座墊的墊材時,坐感亦不佳。
[實施例8]
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質量比為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30/70的比例混棉後,應用梳理法製作單位面積重量約100g/m2 的梳理網,除了將此網以4片重疊成為單位面積重量共400g/m2 的梳理網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厚度9.5mm)。結果如表3中所示。
並且,以具有胸罩罩杯形狀的金屬模在135℃、0.5MPa的壓力條件下加壓成形120秒後,可得碗形(直徑:150mm、高度:60mm)的胸罩罩杯。所得的胸罩罩杯,可使模具的形態以精細的形狀再現,故為良好的成形狀態。針對成形品進行評估的結果,如表4中所示。
並且,對於所得的胸罩罩杯,進行與基材同樣的透氣性、保水性、吸水速度、透濕度之評估時,未見其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在評估市售的胸罩(媚登峰公司製,胸罩34B,型號No.7959)罩杯(發泡聚胺基甲酸酯製)之吸水速度時,幾乎未能見到其吸水。
[實施例9]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10/9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步驟, 可得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3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4中所示。
[實施例10]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40/6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3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4中所示。
[實施例11]
將實施例8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載置於具有胸罩罩杯形狀之模具上,其中直徑1.6mm的圓形貫穿孔是以0.3個/cm2 的比例配備,使0.1MPa的水蒸氣噴出5秒予以預熱後,就在水蒸氣噴出狀態中,以105℃、0.5MPa的壓力條件下開始加壓成形,20秒後就在加壓中停止水蒸氣之後,再以20秒從噴出水蒸氣的面進行吸引後,可得碗形(直徑:150mm,高度:60mm)的胸罩罩杯。所得的胸罩罩杯可使模具的形態以精細的形狀再現,故為良好的成形狀態。針對成形品進行評估的結果,如表4中所示。
[比較例4]
使用芯成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鞘成分為低密度聚乙烯(MI=11g/10分鐘)的芯鞘型複合短纖(纖度2.2dtex、纖維長51mm、芯鞘質量比=50/50、捲縮率13.5%)作為熱熔融性纖維,以取代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實施例1同樣的步驟作成梳理綱。雖然也將此網與實施例8同 樣的4片重疊以使其一體化,但並未能在保持柔軟的質感之狀態下使網相互間熔融。另一方面,在使其熔融至可處理的程度時,表面的熔融就變得很激烈,以致不能維持柔軟的質感。所以,藉由使每個網在130℃的熱風中曝露30秒後,可得熔融熱熔融纖維的不織布。此不織布的評估結果如表3中所示。
接著,以重疊此不織布4片的狀態下使用,除了設定120℃的成形溫度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的條件下成形為胸罩罩杯的形狀後,即得胸罩罩杯。此胸罩罩杯的壓縮試驗結果如表4中所示,但此罩杯的表面變得非常的硬,整體顯示出高壓縮應力。並且,就成為擠壓到大約原來高度的50%之凹陷狀態,已不能回復到原來形狀,而是維持在凹陷狀態。
由表3及表4的結果可知,實施例中所得的基材及胸罩罩杯,具有優異的彈性,也同時具有高透氣度及保水量,形態安定性亦優。
[實施例12]
在將單位面積重量共400g/m2 的梳理網移送到已裝備環型金屬網的輸送帶之前,先以輸送帶網移動此梳理網,除了使其通過以1mm、2mm間距開孔成方格狀的多孔板鼓之間,由此多孔板鼓的內部向著網及輸送帶網,將以0.8MPa噴霧狀的水流噴出之外,進行與實施例8同樣的步驟後,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厚度8.0mm)。在所得的基材中, 是以2mm的間距交互形成高密度領域與低密度領域。並且,高密度領域中配向在厚度方向上的纖維之比例較多,在其中央部份中有孔徑約0.1至1.0mm的孔部形成。結果如表5中所示。
並且,以實施例11同樣的方法將所得的基材加壓成形後,可得碗狀(直徑:150mm、高度:60mm)的胸罩罩杯。所得的胸罩罩杯可使模具以精細的形狀再現,是良好的成形狀態。評估成形品的結果如表6中所示。並且,對於胸罩罩杯,也進行與基材同樣的透氣性、保水率、吸水速度、透濕度之評估,但未見到性能下降。
[實施例13]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10/9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2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在所得的基材中,與實施例12同樣的形成孔部。結果如表5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6中所示。
[實施例14]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40/6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2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在所得的基材中,與實施例12同樣的形成孔部。結果如表5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6中所示。
[實施例15]
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30/7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應用梳理法製作成單位面積重量大約250g/m2 的梳理網後,除了不使用此網的重疊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2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在所得的基材中,與實施例12同樣的形成孔部。結果如表5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6中所示。
[實施例16]
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30/7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應用梳理法製作成單位面積重量大約500g/m2 的梳理網後,除了不使用此網的重疊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2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在所得的基材中,與實施例12同樣的形成孔部。結果如表5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6中所示。
[實施例17]
使用以實施例12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除了不噴出水蒸氣,而是以135℃的成形溫度進行120秒的加壓成形之外,其餘與實施例12同樣的條件下成形為胸罩罩杯的形狀後,可得胸罩罩杯。此罩杯的壓縮試驗結果如表8中所示,但此罩杯的表面變得非常的硬,整體而言也顯示出高 壓縮應力。
[實施例18]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5/95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2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在所得的基材中,與實施例12同樣的形成孔部。結果如表7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8中所示。
[實施例19]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5/95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12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在所得的基材中,與實施例12同樣的形成孔部。結果如表7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之胸罩罩杯的結果,如表8中所示。
[比較例5]
使用市售的軟質聚胺甲酸酯(PU)發泡體((股)Inoac Corporation製,「EFF」20 mm厚),以具有胸罩罩杯形狀的模具,於180℃、0.5MPa的條件下進行180秒鐘的加壓成形後,可得碗狀(直徑:150mm、高度:60mm)的胸罩罩杯。對所得的胸罩罩杯進行評估的結果,如表7及表8中所示。
[比較例6]
使用比比較例5的聚胺甲酸酯(PU)發泡體更硬質的 市售軟質聚胺甲酸酯發泡體((股)Inoac Corporation製,「SC」20 mm厚),以比較例5同樣的條件下製得。對所得的胸罩罩杯進行評估的結果,如表7及表8中所示。
由表5至表8的結果可知,實施例中所得的基材及胸罩罩杯,具有優異的緩衝性,也同時具有高透氣度及保水量,形態安定性亦優。
[實施例20]
準備芯成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鞘成分為乙烯-乙烯醇共聚合物(乙烯含量44莫耳%,皂化度98.4莫耳%)的芯鞘型複合短纖(Kuraray(股)製,「Sofista」,纖度3dtex、纖維長51mm、芯鞘質量比=50/50、捲縮數21個/25mm、捲縮率13.5%),作為濕熱接著性纖維。
使用此芯鞘型複合短纖(濕熱接著性纖維),應用梳理法製作單位面積重量約100g/m2 的梳理網,將這種梳理網重疊4片成為單位面積重量共約400g/m2 的梳理網。將此梳理網移送至已裝備50網目、寬500mm的不鏽鋼製無端金屬網的輸送帶上,其是使用可分別以同樣速度同方向旋轉、可任意調整此二金屬網的間隔之輸送帶。
接著,將梳理網導入裝備在下方輸送帶中的水蒸氣噴射裝置,由此裝置以將0.4MPa的高溫水蒸氣朝梳理網的厚度方向通過之方式設置噴嘴,上方的輸送帶中則設有吸水裝置。同時,在此噴射裝置的網進行方向之下游處,也設置一台噴嘴與吸水裝置是逆向配置組合的噴射裝置,而對著網的表裏兩面施予水蒸氣處理。
再者,使用水蒸氣噴射噴嘴的孔徑為0.3mm、噴嘴沿著輸送帶的寬度方向以1mm之間距排成一列的水蒸氣噴射裝置。加工速度為3m/分鐘,噴嘴旁與吸水箱旁的上下輸送帶間之間隔(距離)為6mm。噴嘴係配置成在輸送帶的裏側中與帶子幾乎相接。結果如表9中所示。
並且,將所得鞋子的緩衝材用基材載置於具有走路鞋(walking shoes)底部之橡膠部份的形狀之模具(直徑1.6mm的圓形貫穿孔是以0.3個/cm2 的比例配備)上,使0.1MPa的水蒸氣噴出5秒予以預熱後,就在噴出水蒸氣的狀態中,以105℃、0.5MPa的壓力條件下開始加壓成形,30秒後就在加壓中停止水蒸氣之後,再以30秒從噴出水蒸氣的面進行吸引後,可成形為鞋之中底形狀。所得鞋中 底係將模具形態以精細形狀再現而為良好的成形狀態。將此成形品的周圍裁切成鞋之中底形狀。對於所得的鞋之中底,進行穿著走路鞋8小時後時的穿著感覺、緩衝性、悶熱感的官能評估,結果非常良好。所得鞋之中底的評估結果如表10中所示。
[實施例21]
準備以固有黏度0.65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A成分)與20莫耳%的異酞酸及5莫耳%的二乙二醇共聚合成的改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B成分)組成的並肩型複合短纖(Kuraray(股)製,「PN-780」,1.7dtex×51mm長、機械捲縮數12個/25mm、130℃×1分鐘熱處理後的捲縮數62個/25mm),作為具有潛在的捲縮性之複合纖維。
將實施例20的芯鞘型複合短纖(濕熱接著性纖維)與前述並肩型複合短纖(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質量比為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30/70的比例混棉之後,除了應用梳理法製作成梳理網,同時使高溫水蒸氣中的噴嘴旁與吸水箱旁的上下輸送帶間之間隔(距離)為10mm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20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9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的鞋之中底的結果如表10中所示。進行與實施例20同樣的評估,結果非常良好。
[實施例22]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10/90的比 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21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9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的鞋之中底的結果如表10中所示。進行與實施例20同樣的評估,結果非常良好。
[實施例23]
除了使濕熱接著性纖維與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以濕熱接著性纖維/潛在的捲縮性複合纖維=40/60的比例(質量比)混棉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21同樣的步驟,可得緩衝材用基材。結果如表9中所示。並且,使用所得的基材成形的鞋之中底的結果如表10中所示。進行與實施例20同樣的評估,結果非常良好。
[比較例7]
除了使用以重疊4片的比較例4中所得的不織布之狀態,並以120℃的成形溫度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21同樣的成形條件,成形、裁切成鞋之中底的形狀,而作成鞋之中底,但是未能得到充分的緩衝性。結果如如表10中所示。
由表9及表10之結果可知,實施例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及鞋之中底,具有優異的緩衝性,也同時具有高透氣度及透濕度,形態安定性亦優。
第1圖(a)及(b)是表示本發明的纖維彎曲率之測定方法的示意圖。
第2圖是實施例1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之表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第3圖是實施例1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之表面的電子顯微鏡照片。
第4圖是實施例1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在厚度方向的切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第5圖是實施例1中所得的緩衝材用基材在厚度方向的切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第6圖是比較例2中的市售發泡聚乙烯板的表面之電子顯微鏡照片。

Claims (27)

  1. 一種緩衝材用基材,其是以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之纖維交纒的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組成,且在此集合體內部,大略均勻地分布著由前述濕熱接著性纖維所熔融之纖維的接著點,且在厚度方向的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皆為1至45%,且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的最小值相對於最大值的比例為50%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緩衝材用基材,其中,另含有使數種不同熱收縮率的樹脂形成相分離結構的複合纖維,此複合纖維是以平均曲率半徑20至200μm大略均勻地捲縮而交纒。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緩衝材用基材,其中,在厚度方向的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中之複合纖維的纖維彎曲率均在1.3以上,且各領域中複合纖維的纖維彎曲率之最小值相對於最大值的比例為75%以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中,濕熱接著性纖維是以乙烯-乙烯醇系共聚合物所構成的鞘部、與以聚酯系樹脂所構成的芯部形成之芯鞘型複合纖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中,複合纖維是以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與改質聚伸烷基芳酯系樹脂所構成,而且是並列型或偏芯芯鞘型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中,濕熱接著性纖維與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為前者/後者=90/10至10/9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中,總體密度(apparent density,一般亦有稱為表觀密度之情形)為0.01至0.2g/cm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中,應用弗雷澤型(Frazier Type)法的透氣度為0.1至300cm3 /(cm2 .秒),而且在依照JIS K6400-2壓縮到50%後使其回復的動作中,回復動作的25%壓縮應力相對於壓縮動作的25%壓縮應力之比例為10%以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為薄片狀或板狀,且厚度大致均勻。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中,纖維是對於面方向呈大略平行的配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中,有數個領域在厚度方向配向的纖維之比例較多,且此數個領域是在面方向呈規則性排列。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的緩衝材用基材,其中,各領域中具有孔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為墊材用的基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的緩衝材用基材,其為具有0.02至0.2g/cm3 的總體密度及60%以上的壓縮回復 率之用於車輛用墊材之基材,其中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含有複合纖維,濕熱接著性纖維與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為前者/後者=90/10至40/60,且在不織布纖維集合體的厚度方向之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均為3至30%。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為胸罩罩杯用的基材。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的緩衝材用基材,其具有0.01至0.15g/cm3 的總體密度,在依照JIS K6400-2壓縮到50%再使其回復之動作中,回復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相對於壓縮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之比率為20%以上,在厚度方向之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均為1至25%,而且不織布纖維集合體含有複合纖維,濕熱接著性纖維與複合纖維的比例(質量比)為前者/後者=40/60至10/90。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緩衝材用基材,其為鞋之中底用的基材。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的緩衝材用基材,其具有0.03至0.20g/cm3 的總體密度,在依照JIS K6400-2壓縮到50%再使其回復之動作中,回復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相對於壓縮動作中的25%壓縮應力之比率為15%以上,在厚度方向之切面中,厚度方向經三等分後的各領域中之纖維接著率均為4至35%。
  19. 一種胸罩罩杯,其是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的 緩衝材用基材形成者。
  20. 一種鞋之中底,其是以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8項的緩衝材用基材所形成者。
  21.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緩衝材用基材之製造方法,係包括使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的纖維網化之網化步驟,與將所生成的纖維網以高溫水蒸氣加熱加濕處理而熔融的熔融步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的製造方法,其中,不織布纖維集合體係含有數種不同熱收縮率的樹脂形成相分離結構的複合纖維,在網化步驟中,使含有濕熱接著性纖維及前述複合纖維之纖維網化,在熔融步驟中,使前述複合纖維捲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的製造方法,其中,在對纖維網表面的規則之數個領域進行過用以使纖維的配向方向變化的處理之步驟後,以高溫水蒸氣進行加熱加濕處理。
  24. 一種製造緩衝材的方法,其是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緩衝材用基材進行熱成形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的方法,其係一邊供應高溫水蒸氣,一邊將緩衝材用基材加壓成形者。
  26. 一種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任一項之緩衝材用基材之用途,係將其作為緩衝材使用。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的用途,其中,該緩衝材為墊材、胸罩罩杯或鞋之中底用之緩衝材。
TW97133061A 2007-08-31 2008-08-29 緩衝材用基材、其製造方法及其用途 TWI4126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26556 2007-08-31
JP2007226555 2007-08-31
JP2007330170 2007-12-21
JP2008050238 2008-02-29
JP2008088622 200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3154A TW200923154A (en) 2009-06-01
TWI412641B true TWI412641B (zh) 2013-10-21

Family

ID=40387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33061A TWI412641B (zh) 2007-08-31 2008-08-29 緩衝材用基材、其製造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200390B2 (zh)
EP (1) EP2184391B1 (zh)
JP (1) JP5399907B2 (zh)
KR (1) KR101551507B1 (zh)
CN (1) CN101842528B (zh)
AU (1) AU2008292450B2 (zh)
ES (1) ES2605569T3 (zh)
TW (1) TWI412641B (zh)
WO (1) WO200902856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8876B2 (en) * 2017-01-16 2021-04-27 Tomoegawa Co., Ltd Cushion pap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2993B2 (en) 2003-06-19 2011-02-22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Water-dispersible and multicomponent fibers from sulfopolyesters
US8513147B2 (en) 2003-06-19 2013-08-20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Nonwovens produced from multicomponent fibers
US20040260034A1 (en) 2003-06-19 2004-12-23 Haile William Alston Water-dispersible fibers and fibrous articles
US11690746B2 (en) 2004-04-02 2023-07-04 Applied Biokinetics Llc Pre-cut adhesive supports for anatomical support, pain reduction,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JP5180020B2 (ja) * 2008-09-30 2013-04-10 株式会社クラレ 嵩高繊維構造体及びクッション材
US8512519B2 (en) 2009-04-24 2013-08-20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Sulfopolyesters for paper strength and process
US9273417B2 (en) 2010-10-21 2016-03-0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Wet-Laid process to produce a bound nonwoven article
EP3885480A1 (en) * 2010-10-25 2021-09-29 SWM Luxembourg Sarl Filtration material using fiber blends that contain strategically shaped fibers and/or charge control agents
WO2012077232A1 (ja) * 2010-12-10 2012-06-14 株式会社ヤギ ブラジャー
WO2012108374A1 (ja) * 2011-02-10 2012-08-16 株式会社クラレ 植物栽培用培地
JP5956785B2 (ja) * 2011-03-07 2016-07-27 株式会社クラレ 桟材並びに遮音パネル及び遮音方法
CN102425036A (zh) * 2011-09-30 2012-04-25 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到汽车内饰件中的无纺布
CN102501519A (zh) * 2011-09-30 2012-06-20 苏州摩维天然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板材
KR102069225B1 (ko) * 2012-01-20 2020-01-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시마세이키 세이사쿠쇼 풋웨어 및 풋웨어의 제조방법
US8840758B2 (en) 2012-01-31 2014-09-23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es to produce short cut microfibers
TWI597232B (zh) * 2012-05-07 2017-09-01 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消音性與硬度優異之彈性網狀構造體
US10113045B2 (en) 2012-05-31 2018-10-30 Asics Corporation Molded foam article, foamed sole, and shoe
JP6047428B2 (ja) * 2012-06-07 2016-12-21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
JP6072497B2 (ja) * 2012-10-16 2017-02-01 帝人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材およびマットレス
CN105051278A (zh) * 2012-12-11 2015-11-11 罗克伍尔国际公司 形成固化矿物纤维产品的方法
US9663315B2 (en) * 2013-02-06 2017-05-30 Jdc, Inc. Suction roll device
US9494474B2 (en) * 2013-04-03 2016-11-15 Texavie Technologies Inc. Core-shell nanofiber textiles for strain sensing, and methods of their manufacture
US9303357B2 (en) 2013-04-19 2016-04-05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aper and nonwoven articles comprising synthetic microfiber binders
JP6091313B2 (ja) * 2013-04-24 2017-03-08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成形用表皮材
JP5569641B1 (ja) * 2013-10-28 2014-08-13 東洋紡株式会社 静粛性と軽量性に優れた弾性網状構造体
US9605126B2 (en) 2013-12-17 2017-03-28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Ultrafiltration process for the recovery of concentrated sulfopolyester dispersion
US9598802B2 (en) 2013-12-17 2017-03-2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Ultrafiltr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sulfopolyester concentrate
JP6560683B2 (ja) * 2014-08-27 2019-08-14 株式会社クラレ 繰り返し耐久性に優れた伸縮性不織布
US11144891B1 (en) 2015-04-12 2021-10-12 Purlin, Llc Closed-loop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utilization of recycled polyester fabric products
JP5909581B1 (ja) * 2015-05-28 2016-04-26 株式会社シーエンジ 三次元桟構造体
TWI551455B (zh) * 2015-12-24 2016-10-01 M.p. using different fibers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shaped fabric
CN106087254A (zh) * 2016-06-27 2016-11-09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抗菌防螨磁疗功能填充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8884A (zh) * 2016-06-27 2016-10-2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多功能填充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92203A (zh) * 2016-06-27 2016-12-07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多功能寝具用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12287A (zh) * 2016-06-27 2016-10-12 李恒同 一种多功能蜂巢棉保暖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87256A (zh) * 2016-06-27 2016-11-09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抗菌防螨功能填充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US11248323B2 (en) 2017-03-24 2022-02-15 Purlin, Llc Method for forming a non-woven recyclable fabric
IT201700051624A1 (it) * 2017-05-12 2018-11-12 U Invest S R L Scarpa di sicurezza defaticante.
WO2019026730A1 (ja) * 2017-07-31 2019-02-07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インナー及びブラジャー
US11364690B2 (en) 2018-02-08 2022-06-21 Giant Manufacturing Co., Ltd. Resin-based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resin-based composite structure
CN108771303B (zh) * 2018-06-21 2023-09-05 福建贵人鸟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溯溪鞋鞋底
US11813833B2 (en) 2019-12-09 2023-11-14 Owens Corn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Llc Fiberglass insulation product
KR102131606B1 (ko) * 2020-02-19 2020-07-08 박희대 소수성 나노실리카가 배합된 접착수지를 이용한 도트합포 신발 인솔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5176051A (zh) * 2020-02-28 2022-10-1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纤维成型体的制造方法、纤维成型体、吸音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和超细纤维
JP2023529310A (ja) * 2020-06-03 2023-07-10 オーツー・パートナーズ・エルエルシー 繊維を基材とした靴中敷き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37369B (zh) * 2020-06-30 2021-08-21 世大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具內嵌式溫度調節單元之透氣載體及其製程
US20220098770A1 (en) * 2020-09-25 2022-03-31 Piana Nonwovens, LLC. Cushion or pad device formed from vertically lapped nonwoven
KR102582374B1 (ko) * 2020-12-18 2023-09-26 한화솔루션 주식회사 지오셀용 또는 코랄셀용 복합 수지 조성물
CN113540699A (zh) * 2021-07-20 2021-10-2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23153459A1 (ja) * 2022-02-14 2023-08-17 東レ株式会社 捲縮繊維
CN115093599B (zh) * 2022-07-05 2023-06-30 安徽玉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发泡拖鞋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35558A (ja) * 1987-03-24 1988-09-30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湿熱接着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161765A (ja) * 1991-12-19 1993-06-29 Toray Ind Inc クッション材
JPH08851A (ja) * 1994-06-17 1996-01-09 Toyobo Co Ltd 繊維系ワディング材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4300593A (ja) * 2003-03-28 2004-10-28 Japan Vilene Co Ltd ブラジャーカップ用基材およびブラジャーカップ用成形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2664A (ja) * 1984-11-27 1986-06-20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ル系繊維を含む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H02154050A (ja) 1988-12-01 1990-06-13 Kanebo Ltd クッション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CA2063732C (en) 1990-05-28 1995-01-17 Makoto Yoshida Cush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601751B2 (ja) * 1992-11-02 1997-04-16 鐘紡株式会社 超嵩高繊維集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74468B2 (ja) 1998-12-10 2003-12-08 月星化成株式会社 靴底用通気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通気靴
JP4647111B2 (ja) 2001-02-07 2011-03-09 株式会社クラレ 靴中敷用繊維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468615B2 (en) * 2001-02-16 2002-10-22 Johns Manville International, Inc. Pre-cut fibrous insulation blanket
JP2003293255A (ja) 2002-02-04 2003-10-15 Asahi Kasei Corp ニードルパンチ不織布
JP2003250666A (ja) 2002-02-27 2003-09-09 Ain Kk Sogo Kenkyusho スプリング構造樹脂成形品から成るクッション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35776B2 (ja) 2002-05-22 2007-06-27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クッショ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041384A (ja) 2002-07-10 2004-02-12 Kihara Sangyo Kk 靴中敷
JP4256656B2 (ja) 2002-09-30 2009-04-22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ブラジャーカップ用基材
KR101065094B1 (ko) * 2002-11-21 2011-09-16 인비스타 테크놀러지스 에스.에이.알.엘 높은 신장회복률을 갖는 부직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20040254555A1 (en) * 2003-06-10 2004-12-16 Wang James Hongxue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a heterogeneous absorbent core for fecal fluid and urine containment
KR101303421B1 (ko) * 2006-03-31 2013-09-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라레 부직 섬유 구조를 갖는 성형체
ES2446246T3 (es) * 2006-08-04 2014-03-06 Kuraray Co., Ltd. Material textil no tejido estirable y bandas
WO2008108295A1 (ja) * 2007-03-08 2008-09-12 Kuraray Kuraflex Co., Ltd. 不織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35558A (ja) * 1987-03-24 1988-09-30 大和紡績株式会社 湿熱接着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5161765A (ja) * 1991-12-19 1993-06-29 Toray Ind Inc クッション材
JPH08851A (ja) * 1994-06-17 1996-01-09 Toyobo Co Ltd 繊維系ワディング材およびその製法
JP2004300593A (ja) * 2003-03-28 2004-10-28 Japan Vilene Co Ltd ブラジャーカップ用基材およびブラジャーカップ用成形体、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8876B2 (en) * 2017-01-16 2021-04-27 Tomoegawa Co., Ltd Cushion pap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00390B2 (en) 2015-12-01
KR101551507B1 (ko) 2015-09-08
AU2008292450A1 (en) 2009-03-05
ES2605569T3 (es) 2017-03-15
EP2184391A4 (en) 2011-03-30
EP2184391B1 (en) 2016-10-12
JP5399907B2 (ja) 2014-01-29
CN101842528B (zh) 2012-09-26
WO2009028564A1 (ja) 2009-03-05
CN101842528A (zh) 2010-09-22
EP2184391A1 (en) 2010-05-12
JPWO2009028564A1 (ja) 2010-12-02
US20100203788A1 (en) 2010-08-12
TW200923154A (en) 2009-06-01
KR20100064374A (ko) 2010-06-14
AU2008292450B2 (en) 201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2641B (zh) 緩衝材用基材、其製造方法及其用途
JP6630271B2 (ja) 吸水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518196B (zh) 发泡成型用非织造布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氨基甲酸酯发泡成型体复合物、车用座椅及椅子
JP4980941B2 (ja) 伸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07479B2 (ja) 布帛帯及び補助布帛帯
JP5613095B2 (ja) 熱膨張性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嵩高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KR20090023342A (ko) 부직포
JP6560683B2 (ja) 繰り返し耐久性に優れた伸縮性不織布
CN104540988B (zh) 无纺织物、用于吸收制品的片材和使用其的吸收制品
JP6778308B2 (ja) 親水性嵩高不織布
TW201623720A (zh) 起毛皮革調薄片及其製造方法
JP5180020B2 (ja) 嵩高繊維構造体及びクッション材
JP5399095B2 (ja) 不織繊維集合体及びクッション材
JP5719834B2 (ja) 不織繊維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24217B2 (ja) 成形カーペット
JP2009082235A (ja) 止血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29530A (ja) 中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繊維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