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6762B - 積層薄膜 - Google Patents

積層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6762B
TWI406762B TW95133464A TW95133464A TWI406762B TW I406762 B TWI406762 B TW I406762B TW 95133464 A TW95133464 A TW 95133464A TW 95133464 A TW95133464 A TW 95133464A TW I406762 B TWI406762 B TW I4067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liquid
laminated film
film
weight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33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20078A (en
Inventor
Yasushi Takada
Masato Yanagibashi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0720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20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6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67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0804Manufacture of polymers containing ionic or ionogenic groups
    • C08G18/0819Manufacture of polymers containing ionic or ionogenic groups containing anionic or anionogenic groups
    • C08G18/0823Manufacture of polymers containing ionic or ionogenic groups containing anionic or anionogenic groups containing carboxylate salt groups or groups form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08Processes
    • C08G18/0838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 C08G18/0842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liquid diluents
    • C08G18/0861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liquid dilu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dispersing phase for the polymers or a phase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s
    • C08G18/0866Manufacture of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non-reactive compounds in the presence of liquid diluents in the presence of a dispersing phase for the polymers or a phase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s the dispersing or dispersed phase being an aqueous med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266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prepar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and/or lactones
    • C08G18/4269Lactones
    • C08G18/4277Caprolactone and/or substituted caprolact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42Polycondensates having carboxylic or carbonic ester group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18/44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03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transformed in a latent form by physical means
    • C08G18/705Dispersion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in a liquid medium
    • C08G18/706Dispersion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in a liquid medium the liquid medium being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7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used
    • C08G18/72Polyisocyanates or polyisothiocyanates
    • C08G18/80Masked polyisocyanates
    • C08G18/8061Masked polyisocyanates masked with compounds having only one group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09D1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D175/16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having terminal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51Of polyamidoester [polyurethane, polyisocyanate, polycarbamat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51Of polyamidoester [polyurethane, polyisocyanate, polycarbamate, etc.]
    • Y10T428/31565Next to polyeste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et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Description

積層薄膜
本發明係有關於設置有由特定樹脂及交聯劑所構成的積層膜之積層薄膜,更詳言之,係有關於一種液晶電視、電漿顯示器、背投影電視等顯示器用途之光學用易接著薄膜、或與各種覆蓋物的接著性優良之易接著薄膜。
熱塑性樹脂薄膜中,雙軸配向聚酯薄膜因為具有優良的機械性質、電性質、尺寸安定性、耐熱性、透明性、耐藥品性等,被廣泛地使用於磁記錄材料、包裝材料、電絕緣材料、各種照相材料、感熱材料、圖畫藝術材料等廣濶的用途作為基材薄膜。特別是隨著近年來IT技術的進步,以顯示器相關的顯示用構件為主之作為各種光學薄膜的使用頻率增加。
聚酯薄膜因為其優良的機械性質、尺寸安定性、透明性等,特別是被使用於液晶電視(LCD)、電漿電視(PDP)、背投影電視(RP-TV)等之硬塗膜、防止反射薄膜、稜鏡薄片、雙凸型透鏡薄膜、光擴散薄膜、聚光薄膜等作為基材薄膜。多半的情況係使用50微米以上之較厚的薄膜,用於上述用途等時,例如要求與硬塗層的接著性、與稜鏡層的接著性、與雙凸型透鏡薄膜的接著性、與光擴散層的接著性。此等層多半的情況係使用紫外線(UV)硬化型樹脂,要求與該層之接著性。
另一方面,因為通常雙軸配向的聚酯薄膜表面係高度結晶配向,而有與各種塗料、接著劑、油墨等缺乏接著性的缺點,使用於上述光學用途時亦未例外,例如因為與構成硬層或稜鏡層之UV硬化型樹脂等未完全黏接,在該功能層形成後的加工製程、或實際使用時會產生該功能層會從基材薄膜剝離等的問題。因此以往檢討在聚酯薄膜表面藉由各種方法來賦與易接著性之方法,例如有提案揭示在薄膜表面設置丙烯酸改性聚胺基甲酸酯作為底漆層之方法(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設置共聚合聚酯作為底漆之方法(專利文獻3)、設置共聚合聚酯樹脂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作為底漆層之方法(專利文獻4、專利文獻5、專利文獻6)、使用交聯劑之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作為底漆層之方法(專利文獻7)。特別是藉由塗布設置上述底漆層來賦與易接著性之方法,其中以對有結晶配向完成前的聚酯薄膜,按照必要施行電暈放電處理、塗布含有上述樹脂成分的塗液,乾燥後施行延伸、熱處理來完成結晶配向的方法(聯機塗布法)在該業界被廣為採用。
專利文獻1:特開平6-346019號公報(第1頁、申請專利範圍)專利文獻2:特開2000-229394號公報(第1頁、申請專利範圍)專利文獻3:特開2001-138465號公報(第1頁、申請專利範圍)專利文獻4:特開平9-11423號公報(第1頁、申請專利範圍)專利文獻5:特開2002-53687號公報(第1頁、申請專利範圍)專利文獻6:特開2003-49135號公報(第1頁、申請專利範圍)專利文獻7:特開2001-79994號公報(第1頁、申請專利範圍)
但是,前述先前技術有以下的問題。
關於賦與接著性,例如在薄膜表面設置丙烯酸改性聚胺基甲酸酯作為底漆層之方法等,容易產生與UV硬化型樹脂之接著性不充分、未使用交聯劑等時、特別是在濕熱環境下保管後的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完全無法得到等問題。又,使用交聯劑之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作為底漆層之方法等積極性使用交聯劑之物,雖然認定具有提高上述耐濕熱接著性的效果,但是多半的情形係與UV硬化型樹脂、特別是與構成稜鏡層之無溶劑型UV硬化型樹脂等之接著性仍然不充分。
而且,賦與稜鏡層、雙凸透鏡層、光擴散層等特殊異表面形狀之功能薄膜等,其製造時,多半的情形係從PET薄膜側照射UV來使該無溶劑型UV硬化型樹脂硬化。特別是在兩邊設置時等,對一側的面賦與硬化時,因照射UV會使在PET薄膜所設置的易接著性層會產生UV劣化,隨後無法得到與設置在相反面的無溶劑型UV硬化型樹脂黏接之接著性等原來易接著功能未顯現的重大問題。當然,不只是在兩面同時設置UV硬化型樹脂之情形,在相反面例如設置有黏著劑等之情況,亦會因為易接著層的UV劣化現象,可能造成製品特性上、特別是耐久性方面的重大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解除上述缺點,係以提供不只是初期的接著性、且特別是耐濕熱接著性或UV照射後的接著性亦優良、而且透明性或塗布外觀亦極為優良的積層膜為目的。
亦即,本發明係由以下構成。
(1)在熱塑性樹脂薄膜的至少一面,設置含有由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聚酯樹脂(B)、交聯劑(C)所構成的積層膜,且該交聯劑(C)係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及/或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而且相對於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合計100重量份,交聯劑(C)為5~70重量份。
(2)如(1)之積層薄膜,其中該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係使用聚己內酯系胺基甲酸酯所構成。
(3)如(1)或(2)之積層薄膜,其係使該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之丙烯酸樹脂成分,與作為交聯官能基之0.5~5重量%N-羥甲基丙烯醯胺共聚合而構成。
(4)如(1)至(3)中任一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交聯劑(C)係與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及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並用之交聯劑。
(5)如(1)至(4)中任一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交聯劑(C)係高分子型交聯劑。
(6)如(1)至(5)中任一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聚酯樹脂(B)係在側鏈具有羧基。
(7)如(1)至(6)中任一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丙烯酸-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係將丙烯酸作為皮層、將胺基甲酸酯作為芯層。
(8)如(1)至(7)中任一項之積層薄膜,其中在該積層膜中,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95/5~60/40。
(9)如(4)至(8)中任一項之積層薄膜,其中相對於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合計100重量份,該交聯劑(C)係並用10~40重量份異氰酸酯系交聯劑,5~30重量份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而成。
(10)如(1)至(9)中任一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熱塑性樹脂薄膜係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不只是初期接著性,且特別是耐濕熱接著性或UV照射後的接著性亦優良、而且透明性及塗布外觀亦極為優良。
本發明之熱塑性樹脂薄膜係指藉由熱能夠熔融或軟化之薄膜的總稱,沒有特別限定,代表性之物可使用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等聚烯烴薄膜、聚乳酸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或聚苯乙烯薄膜等丙烯酸系薄膜、耐綸等聚醯胺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胺基甲酸酯薄膜、氟系薄膜、及聚苯硫薄膜等。
此等可以是同元聚合物或共聚物。此等之中,從機械特性、尺寸安定性、透明性等而言,以聚酯薄膜、聚丙烯薄膜、及聚醯胺薄膜等為佳,而且,從機械強度、泛用性等而言,以聚酯薄膜為佳。
以下以聚酯薄膜為代表例來說明本發明之積層薄膜,但是本發明未限定於此等。
適合使用作為本發明的積層薄膜之聚酯薄膜,聚酯係以酯鍵作為主鏈的主要結合鏈之高分子的總稱,以使用選自對酞酸乙二酯、對酞酸丙二酯、2,6-萘二酸乙二酯、對酞酸丁二酯、2,6-萘二甲酸丙二酯、伸乙基-α,β-雙(2-氯苯氧基)乙烷-4,4’-二羧酸酯等其中至少1種構成成分作為主要構成成分為佳。此等構成成分可使用1種,亦可並用2種以上,特別是從品質、經濟性等綜合判斷時,以使用對酞酸乙二酯為主要構成分之聚酯,亦即,使用聚對酞酸乙二酯為特佳。又,在基材有熱或收縮應力等作用的情況,以耐熱性或剛性優良之聚2,6-萘二酸乙二酯為更佳。此等聚酯亦可更與小部分、較佳是與20莫耳%以下之其他二酸酯成分或二醇成分共聚合。
又,此等聚酯中,在不使其特性變差的程度,亦可以添加各種添加劑、例如抗氧化劑、耐熱安定劑、耐候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有機易滑劑、顏料、染料、有機或無機微粒子、填料、抗靜電劑、核劑等。
上述聚酯的固有黏度(在25℃的鄰氯苯酚中測定)較佳是0.4~1.2dl/g為佳,更佳是0.5~0.8dl/g的範圍之物,在實施本發明上係適合的。
使用上述聚酯之聚酯薄膜,在設置有積層膜的狀態係以雙軸配向而成之物為佳。雙軸配向聚酯薄膜通常係指將未延伸狀態的聚酯薄片或聚酯薄膜,在長度方向或寬度方向各自延伸2.5~5倍左右,隨後施行熱處理、完成結晶配向之物,在廣角X射線繞射顯示雙軸配向的圖案之物。
聚酯薄膜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定,可按照本發明之積層薄膜所使用的用途或種類而適當選擇,從機械強度、處理性等而言,通常以1~500微米為佳,以5~250微米為更佳,以25~200微米為最佳。又,聚酯薄膜基材可以是藉由共擠壓之複合薄膜。特別是2層以上的複合薄膜,例如,在皮層添加易滑性的微粒子,芯層係無粒子等,在保持透明性狀態,容易兼具易滑性及平滑性。另一方面,所得到的薄膜亦可以使用各種方法貼合而使用。
在本發明,積層膜係指在基材之熱塑性樹脂薄膜的表面,以積層結構的方式形成而存在之膜狀物。該膜本身可以是單層亦可以是由複數層所構成之物。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積層膜係含有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聚酯樹脂(B)、交聯劑(C)之組成物、且該交聯劑(C)係由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及/或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所構成之組成物。在本發明,上述組成物,以積層膜整體的50重量%以上為佳,以70重量%以上為更佳,以80重量%以上為最佳。
在本發明,從接著性、耐UV性(UV照射後的接著性)的觀點,可以使用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而構成之物。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積層膜所使用的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係若是由丙烯酸成分與胺基甲酸酯成分共聚合而構成的樹脂時,沒有特別限定,特別是以丙烯酸作為皮層、胺基甲酸酯成分作為芯層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為佳。此時,芯層並非完全被皮層包入的狀態,而是具有芯層露出的形態為佳。亦即,該芯層被皮層完全包入狀態時,塗布該樹脂、乾燥形成覆膜時,會成為只有具有丙烯酸的特徵之表面狀態,不容易得到具有來自芯層的胺基甲酸酯的特徵之表面狀態。另一方面,若該芯層係未被皮層包入之狀態,亦即,兩者分離的狀態時,係只是混合丙烯酸與胺基甲酸酯而成的狀態,通常樹脂的表面能量較小的丙烯酸會選擇性地配位在表面側,將該樹脂塗布、乾燥、形成覆膜時,會成為只有具有丙烯酸的特徵之表面狀態。
芯-皮結構之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係例如首先,使用形成聚合物樹脂的芯部之單體、乳化劑、聚合引發劑及水的系統進行第一階段乳化聚合,聚合實質上結束後,添加形成殼部之單體與聚合引發劑,進行第二階段聚合而得到。此時,為了使生成的共聚合樹脂成為2層結構,在第二階段的乳化聚合時未添加乳化劑、或使添加量止於不形成新的芯之程度,在第一階段聚合所形成的共聚合樹脂芯表面進行聚合係有效的。特別是本發明之較佳態樣的芯層並不是完全被皮層包入的狀態,芯層露出的形態例如在上述製法時,藉由調整第二階段乳化聚合時之乳化劑的添加、或先另外製好供給第二階段乳化聚合之皮層相當部分,進而在芯表面進行該第二階段乳化聚合的方法能夠製得。
上述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可藉由以下方法得到,例如能夠藉由在水性胺基甲酸酯的存在下與構成丙烯酸之丙烯酸單體共聚合而得到;使水性胺基甲酸酯與水性丙烯酸、特別是與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水性丙烯酸共聚合而得到;或是使水性胺基甲酸酯和水性丙烯酸各自共聚合而構成之物藉由與各樹脂的交聯性官能基等共聚合而得到。此等水性胺基甲酸酯能夠例示的有在通常的胺基甲酸酯中,導入為提高對水的親和性之官能基例如羧酸鹽基、磺酸鹽基、硫酸半酯鹽基等陰離子性官能基、第4級銨鹽基等陽離子性官能基而成之物。此等官能基之中,因為在水中的分散性、合成時的反應控制容易,以陰離子性官能基為佳,以為羧酸鹽基或磺酸鹽基更佳。
導入羧酸鹽基係例如在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時,使用含有羧酸基的多羥基化合物作為多羥基化合物(原料)的1成分、或在具有未反應異氰酸酯基之胺基甲酸酯的該異氰酸酯基上,使含有羥基的羧酸或含有胺基的羧酸反應,隨後在高速攪拌下將反應生成物添加在鹼水溶液中、藉由中和等來進行。
又,導入磺酸鹽基或硫酸半酯鹽基係例如從多羥基化合物、聚異氰酸酯及鏈延長劑生成預聚物,對此添加能夠與末端異氰酸酯基反應之分子內具有胺基或羥基及磺酸鹽基或硫酸半酯鹽基的化合物並使其反應,最後得到在分子內具有磺酸鹽基或硫酸半酯鹽基的水性胺基甲酸酯等來進行。此時,生成反應係在有機溶劑中進行,隨後添加水後除去該有機溶劑為佳。又,其他方法可舉出的有使用具有磺酸基的化合物作為原料之一來聚合具有磺酸基的胺基甲酸酯,隨後在高速攪拌下將該胺基甲酸酯添加在鹼水溶液中來進行中和之方法;在鹼的存在下將磺酸鹼鹽(例如磺化鈉鹽基等)導入胺基甲酸酯的主鏈或側鏈的第一級或第二級胺基之方法等。鹼水溶液以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氨、烷基胺等水溶液為佳,其中以在塗布乾燥後該鹼不會殘餘在塗布膜中之氨、在乾固條件能夠揮發之胺為特佳。羧酸鹽基、磺酸鹽基、硫酸半酯鹽基等鹽基的量以0.5×10 4 ~20×10 4 當量/克為佳,以1×10 4 ~10×10 4 當量/克為更佳。鹽基的比例太少時胺基甲酸酯對水之親和性不足,不容易調製水分散液,又,太多時因為會損害胺基甲酸酯原來的特性,乃是不佳。當然,該水性胺基甲酸酯係按照必要使用散助劑而形成安定的水分散液、或是形成水溶液。
胺基甲酸酯的合成所使用多羥基化合物,例如可使用聚伸乙甘醇、聚丙二醇、聚乙烯-丙二醇、聚丁二醇、己二醇、丁二醇、1,5-戊二醇、二伸乙甘醇、三伸乙甘醇、聚己內酯、聚己二酸己二酯、聚癸二酸己二酯、聚己二酸丁二酯、聚癸二酸丁二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新戊四醇、甘油等。
特別是在本發明,多羥基化合物以使用聚己內酯為佳,此時,特別是從塗布於薄膜上時的塗布外觀而言係優良的。聚氰酸酯化合物可使用例如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與三羥甲基丙烷的加成物、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與三羥甲基乙烷的加成物等。含有羧酸之多元醇可使用例如二羥甲基丙酸、二羥甲基丁酸、二羥甲基戊酸、1,2,4-苯三甲酸雙(乙二醇)酯等。
含有胺基之羧酸可以使用例如β -胺基丙酸、γ-胺基丁酸、P-胺基苯由酸等。含有羥基之羧酸可使用例如3-羥基丙酸、γ-羥基丁酸、P-(2-羥基乙基)苯甲酸、蘋果酸等。
具有胺基或羥基及磺酸基之化合物可使用例如胺基甲磺酸、2-胺基乙磺酸、2-胺基-5-甲基苯-2-磺酸、β -羥基乙磺酸鈉、脂肪族二第1級胺基化合物的丙磺酸內酯、丁磺酸內酯加成生成物等,以脂肪族二第1級胺基化合物的丙磺酸內酯加成物為佳。
而且,含有胺基或羥基及硫酸半酯之化合物可使用例如胺基乙醇硫酸、乙二胺乙醇硫酸、胺基丁醇硫酸、羥基乙醇硫酸、γ-羥基丙醇硫酸、α -羥基丁醇硫酸等。
聚合此等化合物所使用的胺甲酸酯,可用以往所使用的方法聚合。
在本發明所使用的丙烯酸-胺甲酸酯(A)所使用的丙烯酸系單體,可使用例如丙烯酸烷基酯(烷基有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2-乙基己基、環己基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烷基有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三丁基、2-乙基己基、環己基等)、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等含有羥基之單體、丙烯酸醯胺、甲基丙烯酸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羥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丙烯醯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苯基丙烯醯胺等含有胺基單體、丙烯酸N,N-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乙基胺基乙酯等含有胺基之單體、丙烯酸環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等含有環氧丙基之單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及其等的鹽(鈉鹽、鉀鹽、銨鹽等)等含有羧基或其等的鹽之單體等。在本發明,以共聚合交聯性官能基為佳,特別是與N-羥甲基丙烯醯胺共聚合,從提高自己交聯性及交聯密度而言,乃是特佳。N-羥甲基-丙烯醯胺的共聚合比率,從共聚合性或交聯度而言,以0.5~5重量%為佳,特別是考慮塗布外觀時,以1~3重量%為更佳。少於0.5重量%時,例如耐濕接著性會有變差的傾向、大於5重量%時,例如會有樹脂的水分散體之安定性變差、塗布外觀變差的傾向。
此等亦可並用其他單體。其他單體可使用例如烯丙基環丙基醚等含有環氧丙基之單體、苯乙烯磺酸、乙烯基磺酸及其等的鹽(鈉鹽、鉀鹽、銨鹽等)等含有磺酸基或其等的鹽之單體、巴豆酸、衣康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及其等的鹽(鈉鹽、鉀鹽、銨鹽等)等含有羧酸基或其等的鹽之單體、順丁烯二酸酐、衣康酸配等含有酸酐基之單體、異氰酸乙烯酯、異氰酸烯丙酯、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三烷氧基矽烷、烷基順丁烯二酸單酯、烷基反丁烯二酸單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烷基衣康酸單酯、偏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烯基吡咯啶酮等。
丙烯酸系單體可使用1種或2種以上,並用其他單體時,總單體中丙烯酸系單體的比率為50重量%以上,以70重量%以上為佳。
構成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之丙烯酸系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Tg)以20℃以上為佳,以40℃以上為更佳。該玻璃轉移溫度小於20℃時耐熱性不足,例如,即使在室溫亦有容易產生黏結的傾向。
又,在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中之「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的比例係重量比以「10/90」~「70/30」為佳,以「20/80」~「50/50」為更佳。丙烯酸系樹脂的比例小於10/90時,塗布乾燥後所得到的積層膜的UV劣化後的接著性有變差的傾向,又,大於70/30時,因為該積層膜的表面被丙烯酸覆蓋的比增加,初期接著性有變差的傾向。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的重量比可藉由在製造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時調整原料的調配量來達成所需要的值。
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之製造方法,可舉出的有例如在前述的水性胺基甲酸酯的水分散液中添加少量的分散劑及聚合引發劑,邊保持在一定溫度邊攪拌前述丙烯酸系單體邊慢慢地添加,隨後按照必要,上升溫度繼續反應一定時間,結束丙烯酸系單體之聚合,得到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的水分散體之方法,但未限定於此。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積層膜可使用的聚酯樹脂(B),可在主鏈或側鏈具有酯鍵之物,使二羧酸與二醇聚縮合而得到。
構成該聚酯樹脂之羧酸成分可使用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之二羧酸或3價以上的多元羧酸。
芳香族二羧酸可使用酞酸、異酞酸、鄰酞酸、酞酸、2,5-二甲基對酞酸、1,4-萘二羧酸、聯苯基二羧酸、2,6-萘二羧酸、1,2雙苯氧基乙烷-對,對’-二羧酸、苯基茚滿二羧酸等。從積層膜的強度或耐熱性而言,所使用聚酯樹脂之該等芳香族二羧酸以佔有總二羧酸成分的30莫耳%以上為佳,以35莫耳%以上為更佳,以40莫耳%以上為最佳。
又,脂肪族及脂環族的二羧酸可使用琉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酮酸、二聚酸、1,3-環戊烷二羧酸、1,2-環己烷二羧酸、1,4-環己烷二羧酸等,及其等之酯形成性衍生物。
聚酯樹脂的二醇成分可使用乙二醇、二伸乙甘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4-二甲基-2-乙基己烷-1,3-二醇、新戊二醇、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2-乙基-2-異丁基-1,3-丙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2,4-三甲基-1,6-己二醇、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1,4-環己烷二甲醇、2,2,4,4-四甲基-1,3-環丁二醇、4,4’-硫二苯酚、雙酚A、4,4’-亞甲基二苯酚、4,4’-(2-亞降基)二苯酚、4,4’-二羥基雙苯酚、鄰,間,及對二羥基苯、4,4’異亞丙基苯酚、4,4’-異亞丙基二醇、環戊烷-1,2-二醇、環己烷-1,2-二醇、環己烷-1,4-二醇等。
又,聚酯樹脂製成水系液體作為塗液使用時,為了使聚酯樹脂的水溶性化或水分散化容易,以與含有磺酸鹽基之化合物或羧酸鹽基之化合物共聚合為佳。
含有羧酸鹽基之化合物可舉出的有例如1,2,4-苯三甲酸、1,2,4-苯三甲酸酐、焦蜜石酸、焦蜜石酸酐、4-甲基環己烯-1,2,3-三羧酸、1,3,5-苯三甲酸、1,2,3,4-丁烷四羧酸、1,2,3,4-戊烷四羧酸、3,3’4,4’-二苯基酮四羧酸、5-(2,5-二酮基四氫糠基)-3-甲基-3-環己烯-1,2-二羧酸、5-(2,5-二酮基四氫糠基)-3-環己烯-1,2-二羧酸、環戊烷四羧酸、2,3,6,7-萘四羧酸、1,2,5,6-萘四羧酸、乙二醇雙(1,2,4-苯三甲酸酯)、2,2’,3,3’-二苯基四羧酸、噻吩-2,3,4,5-四羧酸、乙烯四羧酸等、或是此等的鹼金屬、鹼土金屬鹽、銨鹽等,但是未限定於此等。特別是使用1,2,4-苯三甲酸,在側鏈導入羧基的方法為佳,其共聚合比率沒有特別限定,以5~30莫耳%為佳,以5~20莫耳%為更佳。藉由在此範圍,不只是從聚酯樹脂的水分散化而言,從成為與其他交聯劑之交聯點、抑制耐加水分解而言,亦能顯現優良的效果。
含有磺酸鹽基之化合物可舉出的有例如磺酸基對酞酸、5-磺酸基異酞酸、4-磺酸基異酞酸、4-磺酸基萘-2,7-二羧酸、磺酸基-對苯二甲基二醇、2-磺酸基-1,4-雙(羥基乙氧基)苯等、或是此等的鹼金屬、鹼土金屬鹽、銨鹽等,但是未限定於此等。
較佳之聚酯樹脂可舉出的有酸成分係使用選自對酞酸、異酞酸、癸二酸、5-鈉磺酸基異酞酸,二醇成分係使用選自乙二醇、二伸乙甘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之共聚物。必須具有濕熱接著性或耐水性時,以使用1,2,4-苯三甲酸代替5-鈉磺酸基異酞酸作為共聚合成分之共聚物為佳。
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在積層膜所使用的聚酯樹脂可用以下製造方法製造。例如,說明二羧酸成分係使用對酞酸、異酞酸、5-鈉磺酸基異酞酸,二醇成分係使用乙二醇、新戊二分所構成的聚酯樹脂時,可使用以下的方法等來製造,包含第一階段製程及第二階段製程,該第一階段製程係使對酞酸、異酞酸、5-鈉磺酸基異酞酸與乙二醇、新戊二醇進行直接酯化反應、或是使對酞酸、異酞酸、5-鈉磺酸基異酞酸及乙二醇、新戊二醇進行酯交換反應;而該第二階段製程係該第一階段的反應生成物進行聚縮合反應。
此時,反應觸媒可使用例如鹼金屬、鹼土金屬、錳、鈷、鋅、銻、鍺、鈦化合物等。
又,得到在末端及/或側鏈具有許多羧酸之聚酯樹脂之方法,可藉由特開昭54-46294號公報、特開昭60-209073號公報、特開昭62-240318號公報、特開昭53-26828號公報、特開昭53-26829號公報、特開昭53-98336號公報、特開昭56-116718號公報、特開昭61-124684號公報、特開昭62-240318號公報等所記載與3價以上的多元羧酸共聚合而構成的樹脂來製造,當然亦可以是該等以外的方法。
又,本發明之積層膜所使用的聚酯樹脂的固有黏度沒有特別限定,從接著性而言,以0.3dl/g以上為佳,以0.35dl/g以上為更佳,以0.4dl/g以上為最佳。聚酯樹脂的玻璃轉移點(以下稱為「Tg」)以0~130℃為佳,以10~85℃為更佳。Tg小於0℃時,例如耐熱接著變差、積層膜之間固著而產生黏結現象,相反地,大於130℃時,會有樹脂安定性或水分散性變差之情形,乃是不佳。
在本發明,構成積層膜之樹脂除了上述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聚酯樹脂(B)以外,亦可並用與丙烯酸樹脂、聚酯樹脂(B)不同的聚酯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等,亦可並用3種類或4種類以上。
能夠使用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積層膜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可使用例如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間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1,6-二異氰酸酯、己烷-1,6-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己三醇之加成物、甲苯二異氰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之加成物、多元醇改性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碳化二亞胺改性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5-萘二異氰酸酯、3,3’-雙甲基-4,4’-二異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間苯二異氰酸酯等。特別是在聚酯樹脂或丙烯酸樹脂等聚合物的末端或側鏈,使用具有複數個異氰酸酯基之高分子型的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時,能夠提高積層膜的可撓性或強韌性,乃是較佳。
而且,使用水性塗液作為形成積層膜之塗液時等,從異氰酸酯基容易與該水反應、塗劑的適用期等而言,以使用嵌段劑等遮蔽而成的嵌段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等為佳。嵌段劑之代表性系統,係藉由塗布後之加熱、乾燥製程的熱量,使該嵌段劑揮發、使異氰酸酯基露出、產生交聯反應。又,該異氰酸酯基可以是單官能型亦可以是多官能型,從容易提高交聯密度等而言,以使用多官能型嵌段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為佳。
嵌段異氰酸酯系化合物可用下述通式(1)所示具有嵌段異氰酸酯基2基以上之低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
在上述式(I),-R0 係表示-OR1 、-N=CR2 R3 、-NR4 R5 、-SR6 R7 R8 及SiR9 R1 0 R1 1 之基。R係有機殘基,n 係2~4的整數。式(I)的[ ]所示之嵌段異氰酸酯基係藉由加熱分解成下述式(II)所示之異氰酸酯基,該異氰酸酯基藉由與構成積層膜之其他樹脂成分的活性氫結合,而進行交聯,例如能夠提高接著性、耐濕接著性等。又,上述活性氫係包含羥基(-OH)、羧基(-COOH)等。
上述嵌段異氰酸酯基的例係如下述式(I-1)~式(I-5)所示。
在上述式(I-1),R1 係表示碳數1~20之脂肪族烴基、脂環族烴基、或芳香族烴基。
在上述式(I-2),R2 、R3 係表示碳數1~7之脂肪族烴基或亞磺酸鹽基(-SO2 M、M係鹼金屬)。
在上述式(I-3),R4 、R5 係表示氫元素、或碳數1~20之脂肪族烴基、脂環族烴基、或芳香族烴基,R4 ~R5 亦可以在此結合之內醯胺環。
在上述式(I-4),R6 、R7 、R8 係表示氫元素、或碳數1~20之脂肪族烴基、脂環族烴基、或芳香族烴基,R6 ~R7 亦可以在此結合之環狀硫醇環。
在上述式(I-5),R9 、R1 0 、R1 1 係表示氫元素、或碳數1~5之脂肪族烴基或是-OR1 2 所示之基(R1 2 係碳數1~4的脂環族烴基)。
上述具有嵌段異氰酸酯基2基以上之低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可使用例如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三羥基丙烷之3莫耳甲苯二異氰酸酯加成物、聚乙烯基二異氰酸酯、乙烯基異氰酸酯共聚物、聚胺基甲酸酯末端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之甲基乙基酮肟嵌段體、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的次亞硫鈉嵌段物、聚胺基甲酸酯末端二異氰酸酯之甲基乙基酮肟嵌段體、對三羥基丙烷之3莫耳甲苯二異氰酸酯加成物的苯酚嵌段物。
在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積層膜可使用的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例如平均1分子至少具有1個以上下述式(1)所示碳化二亞胺結構時,沒有特別限定,從耐濕熱接著性等而言,以1分子具有2個以上之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為特佳。特別是若使用在聚酯樹脂或丙烯酸樹脂等的聚合物末端或側鏈上,具有複數個碳化二亞胺基之高分子型異氰酸酯系交聯劑時,能夠提高積層膜的可撓性或強韌性,乃是較佳。
-N=C=N- (1)
製造聚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可應用眾所周知的技術,例如可使用特公昭47-33279號公報、特開平09-235508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等,通常係在觸媒的存在下藉由使二異氰酸酯化合物進行聚縮合而得到。該聚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的起啟原料之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可用芳香族、脂肪族、脂環族二異氰酸酯等,具體上,可使用甲苯二異氰酸酯、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等。而且,在不會使本發明效果消失的範圍,為了提高聚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亦可添加界面活性劑、或聚氧化烯、二烷基胺基醇等四級銨鹽、羥基烷基磺酸鹽等親水性單體而使用。
又,在本發明,交聯劑(C)係使用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及/或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除了該交聯劑以外並且亦可使用其他交聯劑,例如三聚氰胺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吖環丙烷系交聯劑、醯胺環氧化合物、鈦鉗合物等鈦酸酯系偶合劑、唑啉系交聯劑、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羥甲基化或烷基醇化之尿素系、丙烯醯胺系等。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積層膜係在積層膜中的固體成分重量比,「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聚酯樹脂(B)」為「95/5」~「60/40」,從接著性、特別是照射UV後的接著性而言,以「90/10」~「60/40」為更佳,以「80/20」~「70/30」為最佳。
本發明之積層薄膜的積層膜係在積層膜中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相對於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合計100重量份,交聯劑(C)必須為5~70重量份。該交聯劑(C)的添加量小於5重量份或大於70重量份時,耐濕熱接著性或UV照射後接著性變差。
在本發明,該交聯劑(C)的添加量以15~70重量份為佳,以25~45重量份為更佳。在添加量時,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或UV照射後接著性、塗布外觀極良好。
而且,在本發明,交聯劑(C)係使用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及/或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特別是以並用兩者為佳,其合計添加量如上述,各自係相對於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合計100重量份,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以10~40重量份、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為5~30重量份為佳,從照射UV後的接著性而言,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以15~30重量份、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為5~20重量份為更佳。特別是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為5~20重量份、最佳為10~20重量份時,能夠製成除了上述接著性以外,並且透明性亦極為優良的積層薄膜。
而且,在積層膜中,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亦可以調配各種添加劑,例如抗氧化劑、耐熱安定劑、耐候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有機易滑劑、顏料、染料、有機或無機微粒子、填料、防靜電劑、核劑等。
特別是在實施本發明時,在塗液中添加調配無機粒子、經雙軸延伸過之物,因為能夠提高易滑性,乃是更佳。
所添加的無機粒子代表性能夠使用的有二氧化矽、膠體二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鋁溶膠、高嶺土、滑石粉、雲母、碳酸鈣等。所使用的無機粒徑係若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時即可。在積層膜添加的粒子,平均粒徑以0.005~0.3微米為佳,以0.02~0.15微米為更佳,以0.04~0.1微米為最佳,相對於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合計100重量份,固體成分調配比沒有特別限定,重量比以0.05~20重量份為佳,以0.1~10重量份為更佳。
在本發明,積層薄膜的霧度以3%以下為佳,以2%以下為更佳,以1%以下為最佳。大於3%時,使用作為顯示器用等的光學用薄膜時,積層薄膜的濁度變大,例如會有顯示器變為白濁、解像度降低等情形,乃是不佳。另一方面,使用作為擴散薄膜時,未特別限定上述霧度而可以使用。
又,實施本發明時,塗布水系樹脂的方法,可使用例如逆輥、噴霧法、棒塗布法、凹版塗布法、桿塗布法、模頭塗布法。
積層膜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定,通常以0.005~0.2微米的範圍為佳,以0.01~0.1微米的範圍為更佳,以0.01~0.08微米的範圍為最佳。積層膜的厚度太薄時,會有接著性不良的情形。
製造本發明之積層薄膜時,設置積層膜之較佳方法,以在製造聚酯薄膜的製程中進行塗布,與基材薄膜一同延伸之方法為最佳。例如,將熔融擠出之結晶配向前的聚酯薄膜,在長度方向延伸2.5~5倍左右,將塗布液連續地塗布在單軸延伸過的薄膜上。已塗布的薄膜係邊階段地通過經加熱過的區域、邊進行乾燥,在寬度方向延伸2.5~5倍左右。進而藉由連續地在150~250℃的加熱區域被引導而使其完成結晶配向之方法(聯機塗布法)而得到。此時所使用的塗布液從環境污染或防爆性而言,以水系之物為佳。又,亦可採用將塗布液連續地塗布在未延伸薄膜上,在縱橫方向同時延伸之同時雙軸延伸法等,因為與輥之接觸較少、不容易在薄膜產生傷痕等,乃是優越的方法。
在本發明,在塗布塗液前,在基材薄膜的表面(上述例時,係單輪延伸薄膜或未延伸薄膜)上,施行電暉放電處理,使該表面的濕潤張力為47mN/m以上為佳,50mN/m以上更佳,因為能夠提升積層膜與基材薄膜的接著性,乃是較佳。又,使塗液中含有若干量的異丙醇、丁基賽路蘇、N-甲基-2-吡咯啶酮等有機溶劑,因為能夠提高濕潤性或與基材薄膜的接著性,亦是較佳。
接著,以聚對酞酸乙二酯(以下簡稱為「PET」)作為基材薄膜之例子,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未限定於此。
更具體地例示來說明本發明的積層薄膜。將固有黏度0.5~0.8dl/g的PET顆粒真空乾燥後,供給至擠壓機,在260~300℃熔融、從T字型噴嘴以片狀的方式擠出,使用施加靜電鑄塑法,纏繞在表面溫度10~60℃的鏡面鑄塑滾筒上,使其冷卻固化,來製造未延伸PET薄膜。藉由加熱至70~120℃之輥之間將該未延伸薄膜往縱方向(薄膜的進行方向)延伸2.5~5倍。對該薄膜的至少一面施行電暈電處理,使該表面的濕潤張力為47mN/m以上,在該處理面塗布本發明水性塗液。以夾子把持該經塗布之薄膜,引導至加熱至70~150℃之熱風區域,乾燥後,往寬度方向延伸2.5~5倍,接著引導至160~250℃的熱處理區域,進行熱處理1~30秒,完成結晶配向。在該熱處理製程中,亦可按照必要往寬度方向或長度方向施行1~10%的鬆弛處理。雙軸延伸係依次縱橫向延伸、或同時雙軸延伸都可以。又,聚酯薄膜的厚度沒有特別限定,以1~500微米為佳。
又,藉由使設置有積層膜之基材薄膜中含有選自形成積層膜的組成物、或形成積層膜的組成物之反應生成物中至少1種物質,能夠提高積層膜與基材薄膜的接著性,能夠提高易滑性。形成積層膜的組成物、或該等的反應生成物之添加量,係其添加量的合計為0.0005重量%以上小於20重量%,從接著性、易滑性而言,乃是較佳。特別是考慮環境保護、生產力時,以使用含有該形成積層膜的組成物之再生顆粒之方法為佳。
如此進行所得到之本發明的積層薄膜,不僅是初期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UV照射後的接著性亦優良、且透明性亦優良,特別適合作為液晶電視、電漿顯示器、背投影電視等顯示器用途之光學用易接著薄膜、或與各種覆蓋物的接著性優良之易接著薄膜。
實施例 [特性的測定方法及效果的評價方法]
本發明之特性的測定方法及效果的評價方法如下。
(1)積層膜的厚度試樣係例如藉由對本發明聚酯薄膜的剖面切取超薄切片,藉由使用RuO4 染色、OsO4 染色、或兩者的雙重染色之染色超薄切片法得到,使用TEM(透射型電子顯微鏡)觀察,進行照片攝影。從其剖面照片測定積層膜的厚度。又,使用測定視野中的10處的平均值。
觀察方法.裝置:透射型電子顯微鏡(日立(股)製H-7100FA製).測定條件:加速電壓100kV.試樣調整:超薄切片法.觀察倍率:20萬倍
(2)接著性(常態下的接著性)為了評價在常態下本發明的積層薄膜之廣泛的油墨接著性,使用各式各樣的類型的油墨或塗料進行評價。首先,使用紫外線硬化型油墨(油墨A)或氧化聚合型油墨(油墨B)作為印刷油墨,又,使用有機溶劑塗料系之紫外線硬化型硬塗劑(油墨C)、或無溶劑型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油墨D)(下述4種油墨)。
油墨A:“BESTCURE”161墨(T&K東華(股))油墨B:KUBOIINK(股)製HS INK(HS-OS)油墨C:硬塗劑(以下述組成比進行調整).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70重量份.N-乙烯基吡咯啶酮:30重量份.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4重量份油墨D:無溶劑型透明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以下述組成比進行調整).三洋化成(股)製“SANRAT”RC-610:60重量份.MITSUBISHI RAYON(股)製“DAIYABEAM”UR-6530:20重量份.日本化藥(股)製DPHA:20重量份
在此,油墨A係使用輥塗布法,在積層膜上以約1.5微米厚度的方式塗布油墨。隨後,使用照射強度120W/cm的紫外線燈,以照射距離(燈與油墨面的距離)12公分、輸送帶速度6公尺/分鐘、累積強度約200mJ/cm2 照射UV,來使該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硬化。接著性評價係使用以下方法進行。
在紫外線硬化型油墨的硬化膜施行100個1平方毫米切割(crosscut),將NICHIBAN(股)製CELLOPANE-TAPE(註冊商標)貼於其上面,使用橡膠輥,以負荷19.6N進行3次往復來加壓後,在90度方向剝離,依據該硬化膜殘留個數來進行4階段評價(優:100、良:80~99、可:50~79、不可:0~49)。將(優)及(良)視為接著性良好。
關於油墨B,係使用輥塗布法,在積層膜上以約1.5微米厚度的方式塗布油墨。隨後,在常態下放置24小時,來使其硬化。又,接著性評價係如前述方法進行。
關於油墨C,係使用棒塗布器以硬化後的膜厚度為5微米之方式塗布,隨後,使用照射強度120 W/cm的紫外線燈,以照射距離(燈與油墨面的距離)12公分、輸送帶速度2公尺/分鐘、累積強度約550 mJ/cm2 照射UV,來使該硬塗層硬化。接著性評價係使用前述方法進行。
關於油墨D,係使用繞線棒法以厚度約為25微米之方式塗布,隨後,使用照射強度120W/cm的紫外線燈,以照射距離(燈與油墨面的距離)12公分、輸送帶速度2公尺/分鐘、累積強度約550mJ/cm2 照射UV,來使該無溶劑型透明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硬化。接著性評價係使用前述方法進行。
(3)耐濕熱接著性對塗布有上述(2)的油墨D之物,在70℃、相對濕度90%、放置240小時之物,進行述接著性評價。
(4)UV照射後的接著性除了在塗布上述(2)的油墨D之前,使用與塗布後的硬塗布油墨D以外,同樣地進行接著性評價。
(5)UV照射後的耐濕熱接著性對(4)所得到的評價試樣,與上述(3)同樣的條件評價耐濕熱接著性。
(6)透明性使用霧度及總光線穿透率作為透明性指標。霧度及總光線穿透率之測定係在常態(23℃、相對濕度65%),放置積層薄膜2小時後,使用SUGA試驗機(股)製全自動直讀式霧度電腦「HGM-2DP」來進行。將測定3次的平均值作為該試樣的霧度值。
(7)玻璃轉移溫度(Tg)將SEIKO電子工業(股)製SSC5200 DISKSTATION(圓盤台)連接於SEIKO電子工業(股)製ROBOT DSC(微差掃描熱量計)RDC220)而進行測定。DSC的測定條件如下,亦即,在鋁平盤調整試料10毫克後,安裝在DSC裝置(參照:未放有試樣之相同型的鋁平盤)、在300℃的溫度加熱5分鐘後,在液體氮中進行急冷處理。將該試料以10℃/分鐘升溫,從該DSC圖檢查玻璃轉移點(Tg)。又,玻璃轉溫度(Tg)係採用JIS K7121-1987之中間點玻璃轉移溫度(Tmg)。
(8)塗布外觀在暗室中使用3波長型螢光燈作為光源,對本發明的積層薄膜的塗布面,進行塗布外觀檢查。若評價「3」以上時判斷能夠使用。又,塗布層的不均係檢查認定有起因於塗布層厚度少許的差異所產生的條紋狀不規則花紋,將其作為「不均」。特別是因為藉由透射光檢查、使用反射光檢查能夠更鮮明地觀察,所以使用該方法。
<使用反射光之塗布層的不均>
5:完全無不均4:僅微量不均3:少量不均2:整體不均1:整體有強烈的不均
[實施例]
接著,基於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將未含有外部粒子之PET顆粒(固有黏度0.63dl/g)充分地真空乾燥後,供給擠壓機,在285℃的溫度熔融,從T字型噴嘴以片狀的方式擠出,使用施加靜電鑄造法纏繞在表面溫度25℃的鏡面鑄造滾筒上使其冷卻固化。將如此進行所得到之未延伸薄膜,在88℃的溫度加熱,往長度方向延伸3.3倍,作為單軸延伸薄膜。將該單軸延伸薄膜在空氣中施行電暈放電處理,在該處理面塗布下述之形成積層膜的塗布液。將該塗布有積層膜的塗布液之單軸延伸薄膜,邊以夾子把持引導至預熱區域,邊在95℃的溫度乾燥後,接著連續性地在溫度110℃的加熱區域往寬度方向延伸3.4倍,進而在溫度235℃的加熱區域施行熱處理,得到完成結晶配向之積層PET薄膜。所得到的PET薄膜之厚度為100微米,積層膜的厚度為0.07微米。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或總光線穿透率等透明性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UV照射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陰離子性水分散體(山南合成化學(股)製“SANNARON”WG-353(試製品))。又,丙烯酸樹脂成分/胺基甲酸酯樹脂成分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12/23,使用2重量份三乙胺進行水分散體化。
.塗液B1:由下述的共聚合組成所形成的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38℃)的水分散體。
<共聚合成分>
異酞酸 90莫耳% 5-Na磺酸基異酞酸 10莫耳%乙二醇 2莫耳%二伸乙甘醇 78莫耳%環己烷二甲醇 20莫耳%
.塗液C1:嵌段異氰酸酯水分散體(第一工業製藥(股)製“ERASTRON”E-37)。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1以固體成分重量比係塗液A1/塗液B1=95/5混合,將相對於100重量份該混合液,添加5重量份塗液C1而成之物作當作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塗液C1=95/5/5。
(實施例2)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塗液B1、及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1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95/5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30重量份塗液C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塗液C1=95/5/30。
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稍高但是透明性優良、且接著性極為優良,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3)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塗液B1、及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1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90/1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70重量份塗液C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塗液C1=90/10/70。
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稍高但是透明性優良、且接著性極或耐濕熱接著性極為優良、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4)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2:由下述的共聚合組成所形成的聚酯樹脂(玻璃轉移溫度:37℃)的銨鹽型水分散體。
<共聚合成分>
對酞酸 30莫耳%異酞酸 60莫耳%1,2,4-苯三甲酸 10莫耳%乙二醇 50莫耳%新戊二醇 50莫耳%
.塗液C2:多元碳化二亞胺的水溶液(日清紡(股)製“CARBODIRAIT”V-04、碳化二亞胺當量334)。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係塗液A1/塗液B2=70/30混合,相對於100重量份該混合液,添加5重量份塗液C2而成之物作當作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2=70/30/5。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等的透明性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5)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塗液B2、及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3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2=70/30/20。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等的透明性極為優良、且接著性亦極為優良、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6)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2:相對於將含有羧基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大日本油墨工業(股)製“HAIDRAN”AP-40)的水分散體更添加水稀釋成10重量%的液體90重量份,溶解0.1重量分聚合引發劑之偶氮異丁腈,更添加下述的丙烯酸單體(最後調整為丙烯酸樹脂成分/胺基甲酸酯樹脂成分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50/50),在80~82℃的溫度聚合反應2小時,得到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的水分散體。
<共聚合成分>
甲基丙烯酸甲酯 61莫耳%丙烯酸乙酯 35莫耳%丙烯酸 2莫耳% N-羥甲基丙烯醯胺 2莫耳%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2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2/塗液B2=60/4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2/塗液B2/塗液C1=60/40/25。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稍高但是透明性優良、且接著性亦極為優良、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7)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80/2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10重量份塗液C1、5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80/20/l0/5。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極為優良、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8)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80/2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30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80/20/30/10。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極為優良。
(實施例9)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70/30/25/10。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極為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極為優良。
(實施例10)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3:對酞酸 60莫耳%異酞酸 14莫耳%癸二酸 6莫耳% 1,2,4-苯三甲酸 20莫耳%乙二醇 28莫耳%新戊二醇 38莫耳% 1,4-丁二醇 34莫耳%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3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3=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3/塗液C1/塗液C2=70/30/25/10。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極為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極為優良。
(實施例11)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30/7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30/70/25/10。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極為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優良。
(實施例12)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3:嵌段異氰酸酯的水分散體(武田藥品工業(股)製“PROMINATE”XC-915)。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90/1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30重量份塗液C3、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3/塗液C2=90/10/30/10。
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稍高但透明性優、且接著性極為優良、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13)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4:多元碳化二亞胺的水溶液(日清紡(股)製“CARBODIRAIT”V-02、碳化二亞胺當量590)。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係塗液A1/塗液B2=90/10混合,相對於100重量份該混合液,添加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4而成之物作當作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4=90/10/25/10。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等的透明性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極為優良、照射UV後的接著性亦優良。
(實施例14)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9相同之物。
.塗液Z1:平均粒徑為80奈米之膠體二氧化矽的水性塗液(觸媒化成工業(股)製“KATAROID”SI-80P)。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3重量份塗液Z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 A1/塗液 B2/塗液 C1/塗液 C2/塗液Z1=70/30/25/10/3。結果如表1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極為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極為優良。
(實施例15)
除了使用含有0.2重量%平均粒徑1.5微米的膠體二氧化矽之PET顆粒(固有黏度0.63dl/g)作為實施例9所使用的PET顆粒、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9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9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70/30/25/10。結果如表1所示。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極為優良。因為總光線穿透率高、霧度高,例如能夠適合使用於光擴散薄膜等。
(實施例16)
將含有10重量%聚甲基戊烯之PET顆粒(固有黏度0.60dl/g)充分地真空乾燥後,供給至已加熱至280℃之擠壓機A。又,將含有0.002重量%平均粒徑1.5微米的膠體二氧化矽之PET顆粒(固有黏度0.63dl/g)充分地真空乾燥後,供給至已加熱至285℃之擠壓機B。將藉由擠壓機A及B擠出之聚合物以成為B/A/B的3層結構之方式共擠壓來層積,從T字型噴嘴以片狀的方式擠出,使用施加靜電鑄造法纏繞在表面溫度25℃的鏡面鑄造滾筒上使其冷卻固化,得到未延伸薄膜。將如此進行所得到之未延伸薄膜,在90℃的溫度加熱,往長度方向延伸3.2倍,作為單軸延伸薄膜。將該單軸延伸薄膜在空氣中施行電暈放電處理,在該處理面塗布下述之形成積層膜的塗布液。將該塗布有積層膜的塗布液之單軸延伸薄膜,邊以夾子把持該經塗布之薄膜,邊在95℃的溫度乾燥後,接著連續性地在溫度110℃的加熱區域往寬度方向延伸3.3倍,進而在溫度210℃的加熱區域施行熱處理,得到完成結晶配向之積層PET薄膜。所得到的PET薄膜之厚度為125微米(厚度比為B/A/B=5/90/5)、積層膜的厚度為0.1微米。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9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70/30/25/10。結果如表1所示。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極為優良。因為總光線穿透率高、霧度高,例如能夠適合使用於光擴散薄膜等。
(比較例1)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使相對於100重量份上述塗液B2,10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B2/塗液C1/塗液C2=100/10/10。結果如表1所示。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2)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使相對於100重量份上述塗液A1,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C1/塗液C2=100/5/10。結果如表1所示。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3)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D1:使用述丙烯酸單體共聚合而構成的水性乳液。
<共聚合成分>
甲基丙烯酸甲酯 65重量%丙烯酸乙酯 32重量%丙烯酸 2重量%N-羥甲基丙烯醯胺 1重量%
.塗液D2:胺基甲酸酯樹脂水分散體(大日本油墨工業(股)製“HAIDRAN”AP-20)。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D1及塗液D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D1/塗液D2=40/6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D1/塗液D2/塗液C1/塗液C2=40/60/5/10。結果如表1所示。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4)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D1係使用與比較例3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D1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D1/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D1/塗液B2/塗液C1/塗液C2=70/30/5/10。結果如表1所示。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5)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E1:將羥甲基化三聚氰胺系交聯劑(SANWA CHEMICAL(股)“NIKARAK”MW-12LF),稀釋於異丙醇與水的混合溶劑(10/90(重量比))而成的塗液。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1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60/4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E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塗液E1/=60/40/25。結果如表1所示。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6)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E2:將聚甘油聚環氧丙基醚系環氧交聯劑(NAGASE CHEMTEX(股)製“DENACOL”EX-512(分子量約630、環氧當量168),溶解於水之水性塗液。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1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60/4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40重量份塗液E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塗液E2=60/40/40。結果如表1所示。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極差。
(比較例7)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1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80重量份塗液C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塗液C1=70/30/80。結果如表1所示。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8)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B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1及塗液B1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3重量份塗液C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1/塗液B1/塗液C1=70/30/3。結果如表1所示。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實施例17)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3:多元醇成分使用聚己內酯、二異氰酸酯成分使用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製成聚己內酯骨架之聚胺基甲酸酯水分散體,更對90重量份添加水稀釋成10重量%之液體,溶解0.1重量份偶氮異丁腈作為聚合引發劑,更添加下述丙烯酸單體(最後調製成丙烯酸樹脂成分/胺基甲酸酯樹脂成分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50/50),在溫度80~82℃聚合反應2小時,得到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的水分散體。
<共聚合成分>
甲基丙烯酸甲酯 62重量%丙烯酸乙酯 35重量%丙烯酸 2重量% N-羥甲基丙烯醯胺 1重量%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3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3/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3/塗液B2/塗液C1/塗液C2=70/30/25/10。結果如表2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極為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塗布外觀極為優良。
(實施例18)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4:除了在實施例17所使用的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將丙烯酸單體變更為下述之物以外,同樣地進行,得到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的水分散體。
<共聚合成分>
甲基丙烯酸甲酯 60重量%丙烯酸乙酯 35重量%丙烯酸 2重量%N-羥甲基丙烯醯胺 3重量%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4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4/塗液B2=70/30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4/塗液B2/塗液C1/塗液C2=70/30/25/10。結果如表2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極為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塗布外觀極為優良。
(實施例19)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4係使用與實施例18相同之物。
.塗液B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塗液C2係使用與實施例4相同之物。
將上述塗液A4及塗液B2以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4/塗液B2=75/25混合,使相對於該100重量份,25重量份塗液C1、10重量份塗液C2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4/塗液B2/塗液C1/塗液C2=70/25/25/10。結果如表2所示。霧度、總光線穿透率極為優良、且接著性、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塗布外觀極為優良。
(比較例9)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5:具有聚碳酸酯骨架之水性聚胺基甲酸酯(武田藥品工業(股)製“TAKERAK”W-6010)的水分散體。
將上述塗液A5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結果如表2所示。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10)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A5係使用與比較例9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使100重量份相對於上述塗液A5,25重量份塗液C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A5/塗液C1=100/25。結果如表2所示。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比較例11)
除了使用下述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來代替在實施例1所使用之形成積層膜的塗液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積層PET薄膜。
「形成積層膜的塗液」
.塗液D2係使用與比較例3相同之物。
.塗液C1係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物。
使100重量份相對於上述塗液D2,10重量份塗液C1混合而成之物,作為形成積層膜的塗液。又,此時,各塗液的固體成分重量比為塗液D2/塗液C1=100/10。結果如表2所示。耐濕熱接著性、照射UV後的接著性差。

Claims (9)

  1. 一種積層薄膜,係在熱塑性樹脂薄膜的至少一面,設置含有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聚酯樹脂(B)、交聯劑(C)的積層膜,且該交聯劑(C)係併用異氰酸酯系交聯劑與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之交聯劑,而且相對於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之合計100重量份,交聯劑(C)為5~70重量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係使用聚己內酯系胺基甲酸酯而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係使該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之丙烯酸樹脂成分、與作為交聯性官能基之N-羥甲基丙烯醯胺0.5~5重量%共聚合而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交聯劑(C)係高分子型交聯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聚酯樹脂(B)係在側鏈具有羧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係將丙烯酸作為皮層、將胺基甲酸酯作為芯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中在該積層膜中,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的固體 成分重量比為95/5~60/4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中相對於丙烯酸-胺基甲酸酯共聚合樹脂(A)與聚酯樹脂(B)之合計100重量份,該交聯劑(C)係併用10~40重量份異氰酸酯系交聯劑與5~30重量份碳化二亞胺系交聯劑而成。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積層薄膜,其中該熱塑性樹脂薄膜係聚對酞酸乙二酯薄膜或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薄膜。
TW95133464A 2005-09-12 2006-09-11 積層薄膜 TWI406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3422 2005-09-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0078A TW200720078A (en) 2007-06-01
TWI406762B true TWI406762B (zh) 2013-09-01

Family

ID=37864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33464A TWI406762B (zh) 2005-09-12 2006-09-11 積層薄膜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972700B2 (zh)
EP (1) EP1942132B1 (zh)
JP (1) JP4973187B2 (zh)
KR (1) KR101244471B1 (zh)
CN (1) CN101300294B (zh)
AT (1) ATE523549T1 (zh)
TW (1) TWI406762B (zh)
WO (1) WO2007032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5010B2 (ja) * 2007-04-06 2013-01-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プライマー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
JP2009234009A (ja) * 2008-03-27 2009-10-15 Toray Ind Inc 積層フィルム
JP5593627B2 (ja) * 2009-03-31 2014-09-24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877343B2 (en) * 2009-06-12 2014-11-04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JP5594019B2 (ja) * 2009-09-29 2014-09-24 東レ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および積層フィルム
TWI494397B (zh) * 2009-11-30 2015-08-01 Arakawa Chem Ind A plastic primer for an inorganic film, a plastic film containing an inorganic film, and a decorative film for molding or insert molding
KR101404875B1 (ko) * 2009-12-04 2014-06-09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접착성 열가소성 수지 필름
JP4780245B2 (ja) * 2009-12-07 2011-09-2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易接着性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5370124B2 (ja) * 2009-12-18 2013-12-18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成型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5720205B2 (ja) * 2009-12-28 2015-05-20 東洋紡株式会社 易接着性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
JP2011140156A (ja) * 2010-01-07 2011-07-21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輝度向上部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645455B2 (ja) * 2010-04-22 2014-12-24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844182B (zh) * 2010-04-27 2015-03-25 东丽株式会社 叠层膜和成型体
EP2578399B1 (en) * 2010-05-29 2019-12-0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Multilayer polyester film
JP2011245809A (ja) 2010-05-29 2011-12-08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460481B2 (ja) * 2010-06-22 2014-04-0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924261B2 (ja) * 2011-01-18 2016-05-25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EP2684694B1 (en) * 2011-03-08 2016-03-02 Toray Industries, Inc.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molding member, compac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12121042A1 (ja) * 2011-03-09 2012-09-1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550605B2 (ja) * 2011-06-22 2014-07-1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9109138B2 (en) 2011-08-02 2015-08-18 Toray Plastics (America), Inc. Optically clear biaxially oriented polyester film with anti-iridescent primer layer
US20130089721A1 (en) 2011-08-02 2013-04-11 Tracy Paolilli Non-iridescent film with polymeric particles in primer layer
JP5914393B2 (ja) * 2012-03-26 2016-05-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バックシート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4014437A2 (en) * 2012-07-16 2014-01-23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Self-renewing hydrophilic organic coatings
CN104245806B (zh) * 2012-08-10 2016-08-17 东丽株式会社 层合聚酯膜
EP2925521A1 (en) * 2012-11-28 2015-10-07 Toray, Plastics (America), Inc. Non-iridescent film with polymeric particles in primer layer
JP5826161B2 (ja) * 2012-12-28 2015-12-0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458188B1 (ko) * 2012-12-31 2014-11-05 주식회사 효성 잉크 접착성이 향상된 포장필름
KR20140089676A (ko) * 2013-01-04 2014-07-16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6375946B2 (ja) * 2013-01-09 2018-08-22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JP6341086B2 (ja) * 2013-03-26 2018-06-13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1549791B1 (ko) * 2013-09-30 2015-09-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아크릴계 광학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KR20150037541A (ko) 2013-09-30 2015-04-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용제성이 우수한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CN105829104B (zh) 2013-12-27 2018-05-11 东丽株式会社 层叠聚酯膜
JP5755769B2 (ja) * 2014-02-03 2015-07-29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755768B2 (ja) * 2014-02-03 2015-07-29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888619B2 (ja) * 2017-03-07 2021-06-16 東レ株式会社 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印刷機
CN112646223A (zh) * 2019-12-27 2021-04-13 富维薄膜(山东)有限公司 高阻隔聚脂薄膜及生产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4061B1 (en) * 1998-05-25 2001-02-27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Thermoplastic laminate film
TW200504107A (en) * 2003-05-28 2005-02-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Aqueous coating ag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6829A (en) 1976-08-24 1978-03-13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Polyester resin coating
JPS5326828A (en) 1976-08-24 1978-03-13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JPS5398336A (en) 1977-02-08 1978-08-28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Thermosetting polyester resin paint
JPS5446294A (en) 1977-09-20 1979-04-12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Preparation of water-soluble coating resin
JPS56116718A (en) 1980-02-19 1981-09-12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Preparation of carboxyl group-type polyester resin for powder paint
JPS60209073A (ja) 1984-03-27 1985-10-21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繊維糊剤
JPS61124684A (ja) 1984-11-16 1986-06-12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繊維用糊剤
JPH062811B2 (ja) 1986-04-10 1994-01-12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ルボキシル基を有するポリエステル樹脂の製法
JPH04345634A (ja) 1991-05-24 1992-12-01 Teijin Ltd 両面塗布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6346019A (ja) 1993-06-08 1994-12-20 Teijin Ltd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1423A (ja) 1995-06-27 1997-01-14 Teijin Ltd 積層フイルム
JP3518149B2 (ja) 1996-02-29 2004-04-12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水性プレコートメタル用塗料
JP3630527B2 (ja) * 1997-05-16 2005-03-16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カルボジイミド系架橋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コーティング材
JPH11227090A (ja) * 1998-02-19 1999-08-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とレトルト食品
JP4792614B2 (ja) 1999-11-16 2011-10-12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学用易接着フィルム
JP2000229394A (ja) 1999-02-10 2000-08-22 Unitika Ltd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1079994A (ja) 1999-09-10 2001-03-27 Unitika Ltd 易接着性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5844B2 (ja) * 2000-01-12 2011-0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床材用化粧材の製造方法
JP2001200075A (ja) 2000-01-18 2001-07-24 Teijin Ltd 再生フィルム
JP2002053687A (ja) * 2000-08-09 2002-02-19 Teijin Ltd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712944B2 (ja) * 2000-08-09 2011-06-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3049135A (ja) 2001-08-09 2003-02-21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Ito膜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7192680B2 (en) * 2003-10-17 2007-03-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coating a multilayered 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4061B1 (en) * 1998-05-25 2001-02-27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Thermoplastic laminate film
TW200504107A (en) * 2003-05-28 2005-02-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Aqueous coating ag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0078A (en) 2007-06-01
CN101300294B (zh) 2011-09-07
JP4973187B2 (ja) 2012-07-11
US20100239868A1 (en) 2010-09-23
EP1942132B1 (en) 2011-09-07
CN101300294A (zh) 2008-11-05
EP1942132A1 (en) 2008-07-09
KR101244471B1 (ko) 2013-03-18
WO2007032295A1 (ja) 2007-03-22
EP1942132A4 (en) 2010-06-02
KR20080050484A (ko) 2008-06-05
ATE523549T1 (de) 2011-09-15
JPWO2007032295A1 (ja) 2009-03-19
US7972700B2 (en) 2011-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6762B (zh) 積層薄膜
JP2009234009A (ja) 積層フィルム
US20110045288A1 (en) Easy-adhesive film
KR101777579B1 (ko) 이형 필름
TW200810924A (en) Hard-coated film and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TWI573688B (zh)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JP5594019B2 (ja) 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および積層フィルム
JP6507544B2 (ja) 積層フィルム
TWI628244B (zh) Laminated polyester film
JP2011156687A (ja) 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JP4419254B2 (ja)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積層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磁気カードおよびicカード
JPH10286921A (ja) 離型フィルム
JP5295822B2 (ja) 帯電防止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6194617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161251B2 (ja) 白色被覆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22176744A1 (ja) 空洞含有ポリエステル系フィルム
JPH10316783A (ja) フィルム
JP6780738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0208060A (ja) 帯電防止性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12223926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H08187822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H08325400A (ja) フィルム
JP2022135888A (ja) 水系フレキソインキ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WO2024042879A1 (ja) 空洞含有ポリエステル系易接着フィルム
TW202248376A (zh) 印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