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691B - Electrical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691B
TWI384691B TW098106207A TW98106207A TWI384691B TW I384691 B TWI384691 B TW I384691B TW 098106207 A TW098106207 A TW 098106207A TW 98106207 A TW98106207 A TW 98106207A TW I384691 B TWI384691 B TW I38469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fitting
wall
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6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5683A (en
Inventor
Kazuya Midorikawa
Tetsuya Ooi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5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5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6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是關於電連接器,尤其是關於,將帶狀金屬片朝板厚方向彎曲所形成且可朝同方向彈性移位的端子,是以殼體的端子保持壁予以保持的電連接器。
在這種電連接器(僅稱作「連接器」),端子經常是從與對象連接器嵌合的方向安裝於殼體的端子保持壁。當該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嵌合時,該連接器的端子,與作為對象連接器的端子的對象端子接觸,並且被該對象端子推動而彈性移位,具有接觸壓力而維持與該對象端子接觸的狀態。藉由當上述連接器端子與對象端子接觸時所產生的接觸壓力,則當將對象連接器拔出時,在上述連接器端子與對象端子接觸的部分會產生在連接器插拔方向上的摩擦。結果,該摩擦所造成的朝向連接器拔出方向的力量會作用於上述連接器端子的接觸部分,而會產生讓該端子從殼體的端子保持壁脫落的問題。
對於這種問題,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在端子及殼體以階段狀部分形成有:當對象連接器拔出時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互相面接觸而卡合的卡止面,藉由將當對象連接器拔出時朝上述端子的同方向移位予以限制,來限制該端子的脫落的方法。
具體來說,在專利文獻1的連接器,長方體外型的殼體,是藉由該殼體的周壁來形成用來從上方收容對象連接器的收容凹部,在朝向作為端子排列方向的殼體長軸方向延伸的側壁,在該長軸方向以預定間隔形成有複數個用來收容保持端子的保持溝。
端子是將帶狀的金屬片朝板厚方向彎曲形成而作成橫S字型,在其中一方的自由端側,形成為可彈性移位的接觸腕部,該接觸腕部形成有與對象端子接觸的接觸部,另一方的自由端側,形成為被殼體所保持的被保持部。
端子在安裝時,保持橫S字型的姿勢,在將對象連接器嵌入的方向,從被保持部的前端側壓入到上述保持溝,藉由該保持溝的內面所保持。收容於該保持溝內的接觸腕部,朝上方延伸,只有其接觸部朝向收容凹部內從保持溝突出。
該端子的接觸腕部,在收容於上述保持溝的部分,形成有朝端子的寬度方向突出的卡止突部。該卡止突部的作為卡止面的上面部,是與連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其面積是根據該卡止突部的板厚方向及端子的寬度方向的尺寸所決定。對應於上述卡止突部,在殼體的保持溝的內面,當對象連接器拔出時與該卡止突部的上面面接觸而卡止且具有與連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下面部的限制段部,是在卡止前的狀態的上述卡止突部的附近,從上述內面突出形成到較該卡止突部更上方且更在保持溝內側的位置。
當連接器與對象連接器嵌合,該連接器的端子的接觸部與對象端子的接觸部具有接觸壓力地接觸時,該端子的接觸腕部,朝向保持溝內彈性移位,卡止突部的上面的一部分位於與限制段部的下面相面對的位置,也就是位於限制段部的正下方。
當對象連接器拔出時,會因為在連接器的端子與對象端子接觸的部分會產生摩擦,而讓連接器拔出方向也就是上方的力量作用於連接器的接觸部的話,則藉由該力量,會讓端子朝上方移位而讓該端子的卡止突部的上面與殼體的限制段部的下面面接觸而卡止。專利文獻1,端子的卡止突部與殼體的限制段部在連接器拔出方向卡止,而限制該端子進一步移位,而限制該端子脫落。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7-134091
可是在專利文獻1的電連接器,當對象連接器拔出時,決定端子的卡止突部與殼體的限制段部卡止的卡止面的面積的該卡止突部的板厚方向的尺寸非常小,最大也只能確保該卡止突部的板厚度的尺寸。於是如果在端子產生製造誤差或組裝誤差等,則連接器嵌合時即使端子彈性移位,有時該卡止突部也不會到達限制段部的正下方。在該情況,當對象連接器拔出時,卡止突部與限制段部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不會卡止,端子可能會脫落。
如上述,與卡止段部的上面面接觸而卡止的限制段部的下面部,是與連接器嵌合方向成直角的面,為了形成該限制段部,在成型後需要將殼體成型模具從下方抽出,必須形成有貫穿連接器底壁部的窗狀的孔部。藉由形成該孔部,則連接器底壁部的強度會降低,當將連接器實裝於電路基板時,該連接器與電路基板的間隙較小,所以會導致兩者導通等的電路特性較不良好的結果。
本發明鑑於該情形,其課題是要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在對象連接器拔出時能確實防止端子脫落,且在連接器底壁部沒有形成孔部。
本發明的電連接器,是具備有:將帶狀的金屬片朝板厚方向彎曲所形成的端子、以及具有用來保持上述端子的端子保持壁的殼體,之電連接器,端子,是具有:作成在與對象連接器嵌合側開啟的大致U字型,用來與上述對象連接器嵌合且在板厚方向可彈性移位的嵌合部、以及與該嵌合部連結而被上述端子保持壁所保持的被保持部。
在該電連接器,在本發明,上述端子的嵌合部,在該嵌合部的側緣部具有卡止部,殼體,形成有:將上述嵌合部的局部收容且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收容溝,該收容溝的內面的局部形成有:較端子的寬度方向上的卡止部的端面位置更位於該收容溝的內側,並且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限制壁部,該限制壁部,具有朝端子的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限制面,當從連接器嵌合狀態將對象連接器拔出時,藉由以該限制面來與上述嵌合部的卡止部抵接,來與該卡止部卡止而限制該嵌合部的彈性位移量。
在具有該構造的電連接器,當對象連接器從連接器嵌合狀態拔出時,嵌合部藉由與對象端子的摩擦而將端子的局部作為支點而彈性移位。殼體的限制壁部,具有朝端子的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限制面,具有相對於該限制面成直角的部分,藉由與嵌合部的卡止突部的面之中朝端子的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面抵接,來與該面卡止,來限制該嵌合部的彈性位移量。即使持續進行對象連接器的拔出動作,也能維持限制嵌合部的彈性位移量的狀態。
被保持部,沿著該端子保持壁的壁面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在位於與對象連接器嵌合側的該端子保持壁的端部附近,與嵌合部連結,該嵌合部,將從該嵌合部到被保持部的過渡部分當作支點而可彈性移位。
被保持部,沿著該端子保持壁的壁面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在位於與對象連接器嵌合側的該端子保持壁的端部附近,與嵌合部連結,該嵌合部,將位於與上述對象連接器嵌合側遠離的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部附近當作支點而可彈性移位。
卡止部形成在:嵌合部上的,相對於限制壁部的限制面位於端子保持壁側的部分、以及相對於該限制面位於端子保持壁側的相反側的部分的至少其中一方。在該位置形成有卡止部的電連接器,在相對於限制壁部的限制面位於端子保持壁側的部分的位置的卡止部,當嵌合部彈性移位時,從端子保持壁側卡止於上述限制面,相對於限制壁部的限制面位於端子保持壁側的相反側的卡止部,當嵌合部彈性移位時,從端子保持壁側的相反側卡止於上述限制面。
在本發明,如上述,在對象連接器拔出時,藉由讓端子的卡止部抵接卡止於殼體的限制壁部的限制面,來限制嵌合部的彈性位移量,該卡止狀態維持到對象連接器完成拔出動作,所以能防止連接器的端子脫落。
上述限制壁部,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不會使連接器變大,而可將同方向的尺寸設定得較大,能確保有夠大的與卡止部卡止的限制面的面積。於是,即使因為製造誤差或組裝誤差,讓卡止部的位置產生誤差的情況,也不容易產生該卡止部不卡止於限制壁部的情形,當對象連接器拔出時能良好地防止連接器的端子脫落。
在本發明,殼體的限制壁部是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所以該限制壁部形成為可從與對象連接器嵌合側的開口側將成型模具抽出。也就是說,在連接器的底壁部不需要形成孔部,所以能充分確保底壁部的強度,而當將連接器實裝於電路基板上時,由於存在有底壁部而讓端子與電路基板之間並不導通,而可防止電路特性降低。
<第一實施方式>
第1圖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電連接器及與該電連接器對應的對象連接器的全體立體圖。電連接器1(以下僅稱為「連接器1」),具有:作成長方體外型且合成樹脂製的殼體10、及排列於該殼體10的複數金屬製的端子20。殼體10,在周壁內形成有用來與對象連接器2嵌合用的收容凹部11,在該收容凹部11的中央部塊狀地形成長方體外型的中央壁12。也就是說,收容凹部11,是藉由:上述周壁的內周面、中央壁12的外周面、及殼體10的底壁的內面所形成。該殼體10的周壁之中互相相對向朝長軸方向延伸的兩個壁部,形成為用來保持端子20的端子保持壁13。
複數的端子20,是藉由上述殼體10的兩端子保持壁13,隔著預定間隔複數排列保持在殼體10的長軸方向,被兩端子保持壁13所保持的端子20彼此是位於互相相對向。
對象連接器2,作成具有與連接器1的周壁的內周面大致一致的外周面的長方體外型,在第1圖中的該對象連接器2的下面側,在與連接器1的中央壁12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用來收容該中央壁12的凹部(沒有圖示)。當連接器嵌合時,連接器1的收容凹部11會收容對象連接器2,並且對象連接器2的上述凹部收容連接器1的中央壁12,藉此讓該連接器1與對象連接器2嵌合。
第2圖是針對第1圖所示的連接器1來顯示上述長軸方向的一部分的II-II剖面圖。在該圖,是顯示將互相相對向的一組端子20從殼體10卸下。
在本實施方式,所有端子20是形成為同一形狀,該各端子20,將帶狀的金屬片朝板厚方向彎曲而形成為橫S字型。端子20,是具有:作成朝第2圖的上方開口的大致U字型的嵌合部21、經由該嵌合部21的其中一方的上端與過渡部23所連結,且作成朝下方延伸的大致長條狀而被端子保持壁13所保持的被保持部22、從該嵌合部21朝向被保持部22的過渡部分的上述過渡部23、以及與被保持部22的下端連結,朝遠離上述嵌合部21的方向朝水平方向延伸,而與電路基板的對應電路部(沒有圖示)連接的連接部24。
嵌合部21,在其上方開口的空間,收容對象連接器2的端子也就是對象端子部分(沒有圖示),並且與該對象端子部分接觸。該嵌合部21,具有:朝連接器嵌合方向也就是朝上下方向延伸而彎曲的接觸腕部21A、與該接觸腕部21A相對向而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相對向腕部21B、以及將接觸腕部21A的下端與相對向腕部21B的下端部予以連結而朝水平方向延伸的連結部21C;該嵌合部21可在板厚方向彈性移位。
接觸腕部21A,其自由端側的一部分朝相對向腕部21B側在板厚方向彎曲而形成了接觸部21A-1。該接觸腕部21A,在連接器嵌合時,當上述嵌合部21收容對象端子時,具有彈性與該對象端子接觸。
相對向腕部21B,藉由壓紋加工而在其上部側形成有朝向接觸腕部21A側突出形成的鎖定部21B-1。在對象連接器的對象端子,在與上述鎖定部21B-1對應的位置,將該鎖定部21B-1可進入的被鎖定部形成為凹部也可以,藉由形成該被鎖定部,則當連接器嵌合時,藉由讓該鎖定部21B-1與該被鎖定部在連接器嵌合方向卡合,則能防止對象連接器不預期地脫落。連結部21C,形成有從其兩側端緣(端子的寬度方向兩側的端緣)朝端子20的寬度方向突出的後述的卡止部21C-1,該卡止部21C-1,在靠近接觸腕部21A的位置,形成了朝端子20的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後述的被限制面21C-2。
被保持部22,其下側部分形成有較其他部分形成得較寬的寬幅部22A,如後述,該寬幅部22A在其側端面,也就是在側端緣的板厚面,被殼體10的端子保持壁13所壓接保持。
殼體10的兩端子保持壁13的端子保持溝13A,具有相對於該端子保持壁13的長軸方向也就是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內面,且該端子保持溝13A在該端子排列方向以預定間隔形成複數個。在各端子保持溝13A互相相對向的上述內面,從該內面的局部突出,並且藉由第2圖的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連結壁部13B所連結。在該端子保持溝13A的內面,相對於收容凹部11在較上述連結壁部13B更外側的位置形成有貫穿上下方向而延伸的支承溝13A-1。該支承溝13A-1的內面的一部分也就是朝端子排列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面之中位於連接器內側的面、與在連結壁部13B的外面也就是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面之中位於連接器外側的面,如第2圖所示,是形成連續的平坦面。
殼體10的中央壁12,在與端子保持壁13相對向而朝端子排列方向延伸的面,在與該端子保持壁13的端子保持溝13A相對向的位置,朝上下方向直線狀地連續延伸形成有:將端子20的接觸腕部21予以收容的收容溝12A。鄰接的收容溝12A彼此,如第2圖所示,是藉由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隔壁部12B所分隔。在該隔壁部12B,在靠近端子保持壁13的位置在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角部附近,如後述形成為用來與端子20的卡止部21C-1卡止的限制壁部12B-1。該限制壁部12B-1,其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及端子排列方向延伸而與端子保持壁13相對向的面,形成為與上述卡止部21C-1的被限制面21C-2抵接的限制面12B-2。
端子20,該端子20的嵌合部21作成朝上方開口的橫s字型,並且該端子20的寬度方向與端子排列方向一致,且維持連接部24朝連接器外側延伸的姿勢,從殼體10的上方,也就是在將對象連接器2嵌入的方向,***於該殼體10的收容凹部11而組裝於殼體10。具體來說,被保持部22是從上方被壓入到殼體10的支承溝13A-1,藉由朝向與該支承溝13A-1的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延伸的內面,來支承該被保持部22的寬幅部22A的側端面,以上述端子保持壁13所保持。
在本實施方式,在將端子20安裝於殼體10的狀態,端子20的被保持部22的靠近連接器內側的板面也就是內側板面22B,是與支承溝13A-1的靠近連接器內側的內面面接觸,靠近連接器外側的板面也就是外側板面22C,是與該支承溝13A-1的靠近連接器外側的內面面接觸(參考第4圖(A))。
在以該端子保持壁13保持端子20的狀態,端子保持壁13的連結壁部13B,從下方進入到藉由端子20的相對向腕部21B、過渡部23及該被保持部22所形成的倒U字型部分(參考第4圖(A))。端子20的被保持部22沿著上述連結壁部13B延伸,該連結壁部13B的靠近連接器外側的外面部是與被保持部22的內側板面22B面接觸(參考第4圖(A))。而接觸腕部21A,如第2圖所示,是收容於收容溝12A內,該接觸腕部21A的接觸部21A-1朝向收容凹部11內突出。
第3圖是顯示第2圖的連接器1的局部的局部剖面俯視圖。在該圖,顯示有三組分別具有收容溝12A及位於與該收容溝12A相對向的端子保持溝13A的構造,為了容易了解收容溝12A及端子保持溝13A的形狀,從該圖的左側開始依序顯示,安裝有端子20的狀態、沒有安裝端子20的狀態、以及沒有安裝端子20而在連接器嵌合方向的中間位置形成剖面的狀態。
如該圖所示,端子20的卡止部21C-1上的被限制面21C-2,在上述收容溝12A與該端子保持溝13A的相對向方向位於該收容溝12A外。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相較於端子20的寬度方向的卡止部21C-1的突出端面21C-3的位置,位於更靠上述寬度方向的該收容溝12A的內側,上述限制面12B-2是與上述卡止部21C-1的被限制面21C-2相對向。
第4圖是顯示對象連接器2拔出的過程,(A)是連接器嵌合狀態,(B)是對象連接器拔出中,(C)是顯示在對象連接器拔出後與連接器1及對象連接器2的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在該圖,只有殼體是以剖面顯示,端子並未以剖面顯示。在該圖,互相相對向的一組端子之中只顯示其中一方的端子。針對另一方端子雖然也可與該一方的端子同樣地說明,而在本實施方式,省略該另一方端子的說明。
當連接器嵌合時,如第4圖(A)所示,端子20的接觸部21A-1,藉由以對象端子3推動,讓接觸腕部21A朝該圖的左方彈性移位。藉由該彈性移位,該接觸部21A-1,在朝向收容溝12A內側移位的位置具有接觸壓力而維持與對象端子3的接觸狀態。端子20的卡止部21C-1的被限制面21C-2,其位置是在與殼體10的限制面12B-2之間隔著間隔。
如上述,端子20的接觸部21A-1及對象端子3是具有接觸壓力而接觸,所以當對象連接器2被直直朝上方抽起開始將對象連接器2拔出時,則在該接觸部21A-1與對象端子3之間會產生摩擦。在本實施方式,如第4圖(A)~(C)所示,端子20的被保持部22,其內側板面22B及外側板面22C與支承溝13A-1的內面面接觸,限制該被保持部22在板厚方向的移動移位。於是,當上述摩擦所造成的朝連接器拔出方向也就是朝上方的力量作用於上述接觸部21A-1時,嵌合部21朝連接器拔出方向移位,並且將過渡部23作為支點以如第4圖(B)所示朝順時鐘方向旋轉地彈性移位。而端子20的鎖定部21B-1與對象端子3的被鎖定部的卡止力,其程度是用來防止連接器不經意脫落,所以該卡止力不會妨礙對象連接器的拔出動作。
當對象連接器2進行拔出動作時,在端子20的連結部21C的兩側端緣之中,在沒有圖示的側端緣處形成的卡止部21C-1的被限制部21C-2,具有:與殼體10的限制面12B-2成直角的成分,也就是第4圖(B)的橫方向的成分,藉由從該圖的右方與該限制面12B-2抵接而卡止,如第4圖(B)所示,限制嵌合部21的進一步的彈性移位。藉由讓上述限制面12B-2限制嵌合部21的彈性位移量,則即使持續對象連接器2的拔出動作,上述限制面12B-2與上述卡止部21C-1卡止的狀態也會維持到對象連接器2的拔出完成,所以能防止端子20脫落。
如在第4圖(B)的一點鏈線所示,即使當該對象連接器2拔出時有扭動的情況,而端子20的嵌合部21,會與將對象連接器2直直地朝上方抽起的情況一樣地彈性移位,藉由殼體10的限制面12B-2限制其彈性位移量。於是,即使對象連接器2在拔出時扭動,也能防止端子20脫落。
當對象連接器2完成拔出時,上述摩擦所造成的朝連接器拔出方向的力量就不會作用在端子20的接觸部21A-1,嵌合部21從彈性移位的狀態解除,如第4圖(C)所示,回到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藉由將連接器嵌合方向的尺寸設定得較大,則能確保與端子20的卡止部21C-1卡止的限制面12B-2的面積夠大。在該方向不會使連接器變大,而可增大上述限制壁部12B-1的尺寸。藉由將限制面12B-2的面積增大,則即使因為製造誤差或組裝誤差,導致在連接器嵌合方向在卡止部21C-1的位置產生誤差的情況,也不容易產生該卡止部21C-1沒有與上述限制面12B-2卡止的情形,能良好地防止在對象連接器2拔出時的連接器1的端子20的脫落情形。
在本實施方式,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由於不具有朝連接器嵌合方向直線狀連續延伸的段部,所以能作成從收容凹部11的開口側將模具拔出。也就是說,不需要如習知在連接器1的底壁部形成用來將模具拔出用的孔部,而能充分確保底壁部的強度,當將連接器1實裝於電路基板上時,端子20與電路基板之間沒有導通而能防止電路特性降低。
在本實施方式,雖然針對被保持部22的兩板面與支承溝13A-1的內面面接觸而限制該被保持部22的彈性移位的型態加以說明,而即使因為殼體10的製造誤差等,而在被保持部22的板面與支承溝13A-1的內面之間形成間隙、或形成該支承溝13A-1的殼體部分的強度稍微降低,沒有限制該被保持部22的彈性移位的情況,也能防止端子10脫落。也就是說,在沒有限制被保持部22彈性移位的情況,端子20,是朝上方移位並且以將被保持部22的下端部附近為支點旋轉的方式彈性移位。而卡止部21C-1,藉由讓被限制面21C-2與限制壁部12B-1的限制面12B-2抵接而與該限制面12B-2卡止,結果能防止端子20脫落。
<第二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基本構造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相同,所以在本實施方式,以與第一實施方式差異點為中心來說明,針對相同部分使用相同圖號而省略說明。
第5圖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1的端子排列方向的一部分,是與該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圖。在該圖,是顯示將互相相對向的一組端子20從殼體10卸下。
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端子,卡止部不是在連結部21C而是形成在接觸腕部21A這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端子不同。如第5圖所示,接觸腕部21A的卡止部21A-2,是形成在接觸部21A-1的下方位置,在朝端子20的寬度方向及嵌合方向延伸的面之中,位於靠連接器內側的面是形成為後述的被限制面21A-3。
本實施方式的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在殼體10的收容溝12A的內面之中與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也就是在隔壁部12B的外面之中與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靠近端子保持壁13的端緣在上下方向直線狀地延伸,而朝收容溝12A的內側突出,這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限制壁部不同。在限制壁部12B-1,朝端子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面之中,位於靠近收容溝12A內側的面,如後述,形成為與端子20的卡止部21A-2上的限制面21A-3抵接的限制面12B-2。
在本實施方式,殼體10的支承溝13A-1的第7圖(A)~(C)上的左右方向的寬度尺寸,與第一實施方式的支承溝13A-1的寬度尺寸比較起來稍大,在被保持部22的外側板面22C、以及與該外側板面22C相對向的支承溝13A-1的內面之間產生有間隙(參考第7圖(A)~(C))。
第6圖是顯示第5圖的局部連接器1的局部剖面俯視圖。與第一實施方式的第3圖同樣的,在第6圖,顯示有三組分別具有收容溝12A、及位於與該收容溝12A相對向的端子保持溝13A的組合,為了更容易了解收容溝12A及端子保持溝13A的形狀,從該圖的左側依序顯示:安裝著端子20的狀態、沒有安裝端子20的狀態、以及沒有安裝端子20而在連接器嵌合方向的中間位置形成有剖面的狀態。
如該圖所示,端子20的卡止部21A-2上的被限制面21A-3,在上述收容溝12A與該端子保持溝13A的相對向方向位於收容溝12A內。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相較於端子20的寬度方向上的卡止部21A-2的突出端面21A-4的位置,位於更靠在上述寬度方向的該收容溝12A的內側,上述限制面12B-2是與上述卡止部21A-2的被限制面21A-3相對向。
第7圖是對象連接器2的拔出過程的顯示圖,(A)是連接器嵌合時,(B)是對象連接器拔出中,(C)是顯示在對象連接器拔出後與連接器1及對象連接器2的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在該圖,只有殼體以剖面顯示,端子沒有以剖面顯示。
在連接器嵌合時,如第7圖(A)所示,端子20的接觸部21A-1,藉由被對象端子3推動,讓接觸腕部21A朝該圖左方彈性移位。藉由該彈性移位,該接觸部21A-1,在朝向收容溝12A內側移位的位置具有接觸壓力而維持與對象端子3接觸的狀態。端子20的卡止部21A-2的被限制面21A-3其位置與殼體10的限制面12B-2之間隔著間隔。
如上述,在本實施方式,支承溝13A-1的寬度尺寸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形成為稍大,如第7圖(A)~(C)所示,在端子20的被保持部22上的外側板面22C、以及與該外側板面22C相對向的支承溝13A-1的內面之間形成有間隙。於是,被保持部22,可朝連接器外側進行在該被保持部22的板厚方向的彈性移位。
將對象連接器2直直地朝上方拉起進行該對象連接器2的拔出動作,在該接觸部21A-1與對象端子3之間的摩擦導致的朝上方的力量作用於該接觸部21A-1的話,端子20、嵌合部21、過渡部23及被保持部22連續的部分,朝連接器拔出方向移動移位,並且以被保持部22的下端附近為支點,如第7圖(B)所是以朝順時鐘方向旋轉的方式彈性移位。
對象連接器2的拔出動作進行時,在端子20的接觸腕部21A的兩側端緣之中,在沒有圖示的側端緣處形成的卡止部21A-2的被限制面21A-3,具有與殼體10的限制面12B-2成直角的成分,也就是第7圖(B)的橫方向的成分,藉由從該圖左方與該限制面12B-2抵接而卡止,如該圖所示,限制端子20的進一步的彈性移位。藉由讓上述限制面12B-2與上述卡止部21A-2卡止來限制端子20的彈性移位量,則即使持續進行對象連接器2的拔出,在上述限制面12B-2與上述卡止部21A-2卡止的狀態,會維持到對象連接器2的拔出結束,所以能防止端子20脫落。
如在第7圖(B)的一點鏈線所示,即使當該對象連接器2拔出時有扭動的情況,而端子20,會與將對象連接器2直直地朝上方抽起的情況一樣地彈性移位,藉由殼體10的限制面12B-2限制其彈性位移量。於是,即使對象連接器2在拔出時扭動,也能防止端子20脫落。
當對象連接器2完成拔出時,上述摩擦所造成的朝連接器拔出方向的力量就不會作用在端子20的接觸部21A-1,端子20從彈性移位的狀態解除,如第7圖(C)所示,回到連接器嵌合前的狀態。
在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的,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藉由將連接器嵌合方向的尺寸設定得較大,則能確保與卡止部21C-1卡止的限制面12B-2的面積夠大。在該方向不會使連接器變大,而可增大上述限制壁部12B-1的尺寸。藉由將限制面12B-2的面積增大,則即使因為製造誤差或組裝誤差,導致在連接器嵌合方向在卡止部21A-2的位置產生誤差的情況,也不容易產生該卡止部21A-2沒有與上述限制面12B-2卡止的情形,能良好地防止在對象連接器2拔出時的連接器1的端子20的脫落情形。
在本實施方式,卡止部21A-2,藉由將連接器嵌合方向的尺寸,也就是不是在端子20的板厚方向而是在沿著接觸腕部21A的側端緣的方向將尺寸設定得較大,則能確保被限制面21A-3的面積夠大。在連接器嵌合方向不會使連接器變大,而可在沿著上述接觸腕部21A的側端緣的方向將上述卡止部21A-2的尺寸作大。藉由增大被限制面21A-3的面積,則不容易產生該卡止部21A-2沒有卡止於上述限制面12B-2的情形,讓對象連接器2拔出時的防止端子20脫落的效果提升。
在本實施方式,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不具有朝連接器嵌合方向直線狀連續延伸的段部,所以該限制壁部12B-1形成為可從收容凹部11的開口側將模具抽出這方面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如習知方式,藉由在連接器1的底壁部不需要形成用來抽出模具的孔部,則能確保底壁部有充分強度,而當將連接器1實裝於電路基板上時,端子20與電路基板之間沒有導通,而能防止電路特性降低。
在本實施方式,在被保持部22的板面與支承溝13A-1之間形成有間隙,雖然針對沒有限制該被保持部22的彈性移位的方式加以說明,而如第一實施方式,即使被保持部22的兩板面與支承溝13A-1的內面面接觸而限制該被保持部22的彈性移位的情況,能達成防止端子10脫落。也就是說,在限制被保持部22彈性移位的情況,端子20,嵌合部21會朝上方移位並且以將過渡部23為支點旋轉的方式彈性移位。而就由讓卡止部21A-2的被限制面21A-3與限制壁部12B-1的限制面12B-2抵接而卡止,結果能防止端子20脫落。
<第三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基本構造,與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連接器構造相同,所以這裡以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差異為中心來說明,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構造則用相同圖號而省略說明。
第8圖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端子的立體圖。如該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端子20,其基本構造與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端子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卡止部形成在端子的側端緣的兩處位置。具體來說,端子20,在連結部21C的側端緣形成有卡止部21C-1,並且在接觸腕部21A的側端緣形成有卡止部21A-2,是作成具有第一實施方式的端子的卡止部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端子的卡止部兩種的型態。
第9圖是顯示本實施方式的局部連接器1的局部剖面俯視圖。在該圖,是顯示:端子20的卡止部21A-2、卡止部21C-1、及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附近,殼體10顯示為連接器嵌合方向的中間位置的剖面。如該圖所示,卡止部21A-2的被限制面21A-3,在收容溝12A與端子保持溝(沒有圖示)的相對向方向,位於該收容溝12A內,卡止部21C-1的被限制面21C-2,在該方向位於收容溝12A外。
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本實施方式的殼體10的限制壁部12B-1,如第9圖所示,在殼體10的收容溝12A的內面之中與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也就是在隔壁部12B的外面之中與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靠近端子保持壁(沒有圖示)的端緣直線狀在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為突出到收容溝12A的內側。在限制壁部12B-1,在朝端子20的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面之中靠近收容溝12A內側,也就是位於第9圖的上側的面,形成為與卡止部21A-2的限制面21A-3抵接的限制面12B-2,則靠近收容溝外側也就是位於第9圖的下側的面,形成為與卡止部21C-1的限制面21C-2抵接的限制面12B-3。
上述限制壁部12B-1,相較於端子20的寬度方向的卡止部21A-2的突出端面21A-4的位置、及卡止部21C-1的突出端面21C-3的位置,位於更靠該收容溝12A的內側,該限制壁部12B-1的限制面12B-2,與上述卡止部21A-2的被限制面21A-3相對向,限制面12B-3與上述卡止部21C-1的被限制面21C-2相對向。
當從本實施方式連接器1與對象連接器2嵌合的狀態,將該對象連接器2拔出時,與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與對象連接器2的對象端子3摩擦所導致的力量會朝該對象連接器的拔出方向作用在端子20的接觸部21A-1。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在藉由支承溝13A-1的內面限制該被保持部22彈性移位時,嵌合部21以過渡部23為支點彈性移位。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在沒有限制被保持部22朝連接器外側彈性移位時,則嵌合部21、過渡部23、及被保持部22連續的部分會以該被保持部22的下端附近為支點而彈性移位。
若端子20彈性移位的話,限制壁部12B-1,會與端子的卡止部21A-2及卡止部21C-1之中較早抵接的卡止部卡止,而限制端子20的進一步的彈性移位。例如,在卡止部21C-1的被限制面21C-2與限制壁部12B-1的限制面12B-3抵接之前,在卡止部21A-2的被限制面21A-3與該限制壁部12B-1的限制面12B-2抵接的情況,藉由該限制面12B-2與該卡止部21A-2的卡止,而限制端子20的彈性位移量。
藉由本實施方式,由於較早限制了端子20的彈性移位,所以能夠確實防止因為彈性移位所造成的端子20的疲勞或損傷。藉由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能夠達到防止端子脫落、或確保殼體底壁部的強度。
1...連接器
2...對象連接器
10...殼體
11...收容凹部
12A...收容溝
12B-1...限制壁部
12B-2...限制面
13...端子保持壁
20...端子
21...嵌合部
21A-2...卡止部
21A-3...被限制面
21A-4...突出端面
21C-1...卡止部
21C-2...被限制面
21C-3...突出端面
22...被保持部
23...過渡部
第1圖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器及與該連接器對應的對象連接器的全體立體圖。
第2圖是針對第1圖所示的連接器來顯示該連接器的長軸方向的一部分的II-II剖面圖。
第3圖是顯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局部的局部剖面俯視圖。
第4圖是顯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對象連接器拔出的過程,(A)是連接器嵌合時,(B)是對象連接器拔出中,(C)是顯示在對象連接器拔出後與連接器及對象連接器的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圖。
第5圖是顯示第二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端子排列方向的一部分,是與該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圖。
第6圖是顯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局部連接器的局部剖面俯視圖。
第7圖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對象連接器的拔出過程的顯示圖,(A)是連接器嵌合時,(B)是對象連接器拔出中,(C)是顯示在對象連接器拔出後與連接器及對象連接器的端子排列方向成直角的面的剖面圖。
第8圖是顯示第三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端子的立體圖。
第9圖是顯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局部連接器的局部剖面俯視圖。
2...對象連接器
3...對象端子
10...殼體
12A...收容溝
12B-1...限制壁部
12B-2...限制面
13...端子保持壁
13A-1...支承溝
13B...連結壁部
20...端子
21...嵌合部
21A...接觸腕部
21A-1...接觸部
21B...相對向腕部
21B-1...鎖定部
21C...連結部
21C-1...卡止部
21C-2...被限制面
22...被保持部
22B...內側板面
22C...外側板面
23...過渡部

Claims (4)

  1. 一種電連接器,是具備有:將帶狀的金屬片朝板厚方向彎曲所形成的端子、以及具有用來保持上述端子的端子保持壁的殼體;端子,是具有:作成在與對象連接器嵌合側開啟的大致U字型,用來與上述對象連接器嵌合且在板厚方向可彈性移位的嵌合部、以及與該嵌合部連結而被上述端子保持壁所保持的被保持部,之電連接器,其特徵為:上述端子的嵌合部,在該嵌合部的側緣部具有卡止部,殼體,形成有:將上述嵌合部的局部收容且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收容溝,該收容溝的內面的局部形成有:較端子的寬度方向上的卡止部的端面位置更位於該收容溝的內側,並且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限制壁部,該限制壁部,具有朝端子的寬度方向及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的限制面,當從連接器嵌合狀態將對象連接器拔出時,藉由以該限制面來與上述嵌合部的卡止部抵接,來與該卡止部卡止而限制該嵌合部的彈性位移量,當連接器嵌合時,端子的卡止部的被限制面,其位置是在與殼體的限制面之間隔著間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連接器,其中被保持部,沿著該端子保持壁的壁面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在 位於與對象連接器嵌合側的該端子保持壁的端部附近,與嵌合部連結,該嵌合部,將從該嵌合部到被保持部的過渡部分當作支點而可彈性移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電連接器,其中被保持部,沿著該端子保持壁的壁面朝連接器嵌合方向延伸,在位於與對象連接器嵌合側的該端子保持壁的端部附近,與嵌合部連結,該嵌合部,將位於與上述對象連接器嵌合側遠離的上述被保持部的端部附近當作支點而可彈性移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的電連接器,其中卡止部形成在:嵌合部上的,相對於限制壁部的限制面而位於端子保持壁側的部分、以及相對於該限制面而位於端子保持壁側的相反側的部分的至少其中一方。
TW098106207A 2008-02-29 2009-02-26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384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0123A JP4574692B2 (ja) 2008-02-29 2008-02-29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5683A TW200945683A (en) 2009-11-01
TWI384691B true TWI384691B (zh) 2013-02-01

Family

ID=41013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6207A TWI384691B (zh) 2008-02-29 2009-02-26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48993B2 (zh)
JP (1) JP4574692B2 (zh)
CN (1) CN101521325B (zh)
TW (1) TWI3846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7811B2 (ja) * 2008-07-07 2012-12-2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基板コネクタ
JP4911735B2 (ja) * 2009-08-18 2012-04-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557518B2 (ja) * 2009-12-18 2014-07-23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端子
JP5112494B2 (ja) * 2010-10-19 2013-01-0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70703B2 (ja) * 2011-02-17 2013-08-2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183155B1 (en) * 2011-03-30 2012-05-2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Lower 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JP5358615B2 (ja) * 2011-04-19 2013-12-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8469722B2 (en) * 2011-11-24 2013-06-25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5369207B2 (ja) * 2012-03-13 2013-12-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638026B2 (ja) * 2012-05-01 2014-12-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8858239B2 (en) * 2012-06-19 2014-10-1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blind mating for board to board use
JP5408815B2 (ja) * 2012-11-20 2014-02-0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8888506B2 (en) * 2013-01-29 2014-11-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JP2014170726A (ja) * 2013-02-05 2014-09-18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電気コネクタ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8025875A1 (ja) * 2016-08-04 2018-02-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ンタクト
JP6797677B2 (ja) * 2016-12-28 2020-12-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気コネクタ
CN107658654B (zh) * 2017-08-23 2019-04-3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835687B2 (ja) * 2017-08-29 2021-02-2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959802B2 (ja) 2017-09-04 2021-11-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9192527A (ja) * 2018-04-26 2019-10-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20013647A (ja) * 2018-07-13 2020-01-2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7341651B2 (ja) * 2018-10-24 2023-09-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CN113492396B (zh) * 2020-03-19 2022-09-06 深圳迎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抓取装置
JP7366844B2 (ja) 2020-06-12 2023-10-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2105811A (ja) * 2021-01-05 2022-07-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444082B2 (ja) * 2021-01-08 2024-03-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66336B (en) * 1994-12-09 1995-12-2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2061Y (zh) * 2005-02-04 2006-04-12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JP4034801B2 (ja) 2005-11-08 2008-01-16 エフシーアイ アジ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
JP4969838B2 (ja) * 2005-11-28 2012-07-0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フローティングタイプコネクタ
JP4207952B2 (ja) * 2005-12-15 2009-01-14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7165195A (ja) * 2005-12-15 2007-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4303259B2 (ja) * 2006-05-15 2009-07-29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4802959B2 (ja) * 2006-09-29 2011-10-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8270085A (ja) * 2007-04-24 2008-11-0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4978313B2 (ja) * 2007-05-31 2012-07-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66336B (en) * 1994-12-09 1995-12-2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onnector
US5695353A (en) * 1994-12-09 1997-12-09 Hirose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48993B2 (en) 2010-07-06
US20090221157A1 (en) 2009-09-03
CN101521325B (zh) 2011-10-05
CN101521325A (zh) 2009-09-02
TW200945683A (en) 2009-11-01
JP4574692B2 (ja) 2010-11-04
JP2009206059A (ja) 200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4691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42936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845958B2 (en) Connector
TWI569519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plug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US7559808B2 (en) Connector
TWI394327B (zh) 電連接器
US9577371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portion having reinforcing portion
TWI475756B (zh) 電線對基板連接器
JP5647434B2 (ja) 嵌合完了検知スイッチ付きコネクタ
TWI595707B (zh) 連接器
JP2009218221A (ja) 基板対基板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0112678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2226951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523346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118141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TWI837329B (zh) 電連接器組裝體
WO2011031715A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JP42676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3402435B2 (ja)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4975708B2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JP4960324B2 (ja) 嵌合型コネクタ
JP4338084B2 (ja) ロックアーム付電気コネクタ
JP3666087B2 (ja) 半嵌合検知機能付きコネクタ
JP5737446B1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KR20230028413A (ko) 강화된 전기 단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