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7329B - 電連接器組裝體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組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7329B
TWI837329B TW109109366A TW109109366A TWI837329B TW I837329 B TWI837329 B TW I837329B TW 109109366 A TW109109366 A TW 109109366A TW 109109366 A TW109109366 A TW 109109366A TW I837329 B TWI837329 B TW I8373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wall
plug
connector
end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9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6571A (zh
Inventor
緑川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027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246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廣瀨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6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3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329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課題] 提供電連接器組裝體,即使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及連接器拔出時之任一者,均可防止插頭端壁及插座突壁的損傷。 [解決手段] 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時,在任意的上下方向位置,從插座外殼(10)之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到另一端側之插座端壁(15)之內面為止的距離(R)、從插頭外殼(30)之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到另一端側之插頭端壁(35)之外面(35D)為止的距離(P),成為相等。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組裝體
本發明,關於電連接器組裝體,其具有配置在電路基板之實裝面上的插座連接器與配置在其他電路基板的插頭連接器,將電路基板彼此對面的上下方向作為連接器插拔方向,使插頭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於插座連接器。
該電連接器組裝體,例如揭示於專利文獻1。構成專利文獻1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插座連接器與插頭連接器之中,插座連接器的外殼(插座外殼),是使在內面與外面之間朝向上方開口的環狀空間,成為用來接收插頭連接器之嵌入部的接收部,該內面是從面對於電路基板之實裝面的底壁之周圍部豎立的插座周壁之內面,該外面是在該插座周壁內從上述底壁豎立起來的插座突壁之外面。另一方面,插頭外殼的外殼(插頭外殼),是使從對其他電路基板之實裝面呈直角的底壁豎立的插頭周壁,形成為從上方嵌入至上述插座外殼之上述接收部的嵌入部。
在插座外殼之長邊方向,位在插座突壁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的外面(端面),是在遍及上下方向之全域的範圍成為隨著往下方而朝向插座外殼的插座端壁(形成插座周壁的壁部之中,位在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的壁部)傾斜的傾斜面。且,在上述長邊方向與上述傾斜面對向的上述插座端壁之內面,沒有對上下方向傾斜,而是成為直立的平坦面(對上述長邊方向呈直角的面)。
另一方面,在形成插頭外殼之插頭端壁(插頭周壁(嵌入部)的壁部之中,位在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的壁部)的內面,在與插座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中,是在遍及上下方向之全域的範圍成為以與上述插座端壁之外面相同的傾斜角度來沿著該外面延伸的傾斜面。且,插頭端壁的外面,沒有對上下方向傾斜,成為直立的平坦面(對上述長邊方向呈直角的面)。
在專利文獻1,如上述般,插座突壁的外面與插頭端壁的內面,成為互相以相同角度傾斜的傾斜面。也就是說,該插座突壁的外面及該插頭端壁的內面,就傾斜的分量,在與作為對上下方向平行且沒有傾斜的面來形成的情況相較之下面積較大。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使插頭連接器從正規位置在上述長邊方向朝向另一端側偏移時,使一端側之插頭端壁的內面以較大的抵接面積抵接(面接)於插座突壁之一端側的外面,藉此可使對該插頭端壁及插座突壁產生的抵接力(面壓力)變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012567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在上述長邊方向的一端側使插頭端壁的內面抵接於插座突壁的外面時,不知道在另一端側是不是也會使插頭端壁的外面抵接於插座端壁的內面。若,在另一端側沒有使插頭端壁的外面抵接於插座端壁的內面的情況時,會只有在一端側之插頭端壁的內面與插座突壁的外面之抵接位置承受外殼彼此的抵接力,無法分散抵接力而使該抵接力變大。其結果,有一端側之插頭端壁及插座突壁損傷之虞。
且,在專利文獻1,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使插頭端壁的內面與插座突壁的外面,成為可在該插頭端壁及該插座突壁之遍及上下方向全域的範圍面接。於是,在連接器拔出時,使插頭連接器在上述長邊方向被拉動時,每次拉動都會使插頭端壁的下部抵接於插座突壁的下部。其結果,因上述下部之抵接力的集中,而在連接器拔出時也有著插頭端壁及插座突壁損傷之虞。
本發明,有鑑於該情事,而以提供電連接器組裝體為課題,其即使在連接器嵌合狀態及連接器拔出時之任一者,均可防止插頭端壁及插座突壁的損傷。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組裝體,具有配置在電路基板之實裝面上的插座連接器與配置在其他電路基板的插頭連接器,將電路基板彼此對面的上下方向作為連接器插拔方向,使插頭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於插座連接器,插座連接器的插座外殼,具有:周壁,其由一對插座側壁與一對插座端壁來形成,該插座側壁從面對於電路基板之實裝面的底壁之周圍部往上方豎立且往插座外殼的長邊方向延伸,該插座端壁是將該一對插座側壁之上述長邊方向的端部彼此在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呈直角的短邊方向連結;以及插座突壁,其在該周壁內從底壁往上方豎立,以該周壁的內周面與該插座突壁的外周面所包圍的空間是作為用來從上方接收插頭連接器的接收部而形成,上述插頭連接器的上述插頭外殼,具有從上方嵌入至上述插座連接器之上述接收部的嵌入部,該嵌入部,具有一對插頭側壁與一對插頭端壁,該插頭側壁於上述長邊方向延伸,該插頭端壁是將該一對插頭側壁之上述長邊方向的端部彼此在上述短邊方向連結。
該電連接器組裝體中,在本發明,上述插座突壁之位在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的外面,在位於上端側的範圍具有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在比該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還下方的位置具有插座突壁第二端面,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隨著朝向下方而朝向插座端壁的內面側對上下方向傾斜,上述插座突壁第二端面,以比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還小的傾斜角度傾斜或是對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上述插頭端壁的內面,在與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具有:位在與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對應之範圍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位在與上述插座突壁第二端面對應之範圍的插頭端壁第二內面,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傾斜成沿著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延伸,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傾斜成隨著朝向下方而從上述插座突壁第二端面分離,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時,在任意的上下方向位置,從上述插座外殼之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到另一端側之上述插座端壁之內面為止的距離、從上述插頭外殼之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到另一端側之上述插頭端壁之外面為止的距離,成為相等。
本發明,在連接器彼此為嵌合狀態時,在任意的上下方向位置,從插座外殼之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到另一端側之上述插座端壁之內面為止的距離、從插頭外殼之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到另一端側之上述插頭端壁之外面為止的距離,成為相等。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上述長邊方向使插頭連接器對插座連接器的位置從正規位置往另一端側偏移時,在一端側使插頭端壁第一內面抵接於插座突壁第一端面的同時,在另一端側也會使插頭端壁的外面抵接於插座端壁的內面。其結果,插頭外殼與插座外殼的抵接力會在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雙方的位置分擔承受。於是,在本發明,與以往那般在一個位置承受外殼彼此之抵接力的情況相較之下,各位置所承受的力變小,故上述插頭端壁及上述插座突壁難以損傷。
且,在本發明,插座突壁第二端面,是對於上下方向以比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還小的傾斜角度傾斜,或是對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且,插頭端壁第二內面,是傾斜成隨著朝向下方而從插座突壁第二端面於上述長邊方向分離。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插座突壁第二端面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之間,形成有隨著朝向下方而變大的間隙。在連接器拔出時,插頭連接器被拉動時,插頭端壁的下部會在上述長邊方向大幅位移(移動),但即使是該情況,在本發明,由於上述間隙較大,故插座突壁第二端面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難以抵接。於是,上述插頭端壁及上述插座突壁難以損傷。
本發明中,上述插頭端壁,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之上述短邊方向之插座外殼之上述插座突壁的中間區域所對應的範圍具有朝向上述插座突壁突出的上述突條部,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及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形成在上述突條部亦可。
如上述般,若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及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形成在上述突條部,則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使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抵接於插座突壁第一端面,亦能在上述短邊方向之上述突條部的兩側,在插頭端壁的內面與插座突壁的外面之間形成間隙。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即使繞著於上下方向延伸的軸線旋轉的外力作用於插頭連接器,亦難以在上述突條部的兩側使插頭端壁的內面抵接於插座突壁的外面,故上述插頭端壁及上述插座突壁難以損傷。
本發明中,上述突條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是以比上述插座突壁的上述外面還小的尺寸形成亦可。且,本發明中,上述插頭端壁的內面,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上述突條部的兩側具有插頭端壁第三內面,該插頭端壁第三內面,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比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及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還位在上述長邊方向外側亦可。且,本發明中,上述插頭端壁第三內面,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設置成使上述插座突壁對上述外面在上述長邊方向具有間隙亦可。形成這種間隙,藉此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下即使繞著於連接器插拔方向延伸的軸線旋轉的外力作用於插頭連接器,亦難以使上述插頭端壁第三內面抵接於上述插座突壁的上述外面,良好地防止插座突壁的變形。 [發明之效果]
在本發明,如上述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連接器的長邊方向使插頭連接器對插座連接器的位置從正規位置往另一端側偏移時,在一端側使插頭端壁第一內面抵接於插座突壁第一端面的同時,在另一端側也會使插頭端壁的外面抵接於插座端壁的內面,故可將插頭外殼與插座外殼的抵接力在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雙方的位置分擔承受。於是,與以往那般在一個位置承受上述抵接力的情況相較之下,在各位置產生的抵接應力變小,故上述插頭端壁及上述插座突壁難以損傷。
且,本發明,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於上述插座突壁第二端面與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之間在上述長邊方向形成有間隙,故在連接器拔出時,插頭連接器即使被拉動,亦難以使插座突壁第二端面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抵接,其結果,上述插頭端壁及上述插座突壁難以損傷。
以下,根據附加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圖1,是將構成本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插座連接器1及插座連接器1之對象連接器的插頭連接器2以嵌合之前的狀態來表示的立體圖。圖2(A),是將圖1的電連接器組裝體予以上下反轉表示的立體圖,圖2(B),是僅表示圖2(A)之插頭連接器2之一部分的立體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是各自配置在不同電路基板(圖1的電路基板B1及圖2的電路基板B2)之實裝面上的電路基板用電連接器,將對於各電路基板的面呈直角的上下方向(圖1及圖2的Z軸方向)作為連接器插拔方向而構成電連接器組裝體。該連接器插拔方向中,Z2方向,是插頭連接器2對插座連接器1的嵌合方向,Z1方向,是插頭連接器2的拔出方向。
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在端子配列方向及連接器寬度方向之各自的方向中,成為對中心位置對稱的形狀。
插座連接器1與插頭連接器2之中,首先,針對插座連接器1來說明。插座連接器1,如圖1及圖2(A)所示般,具有:呈大致長方體外形的插座外殼10、將插座外殼10的長邊方向(X軸方向)作為端子配列方向且藉由插座外殼10配列保持有二列的複數個插座端子20。插座連接器1,如圖1所示般,配置實裝在電路基板B1上。
插座外殼10,例如以樹脂等之電性絕緣材料來製作,如圖1所示般,在與電路基板B1的實裝面呈平行的面(X-Y平面)內,以X軸方向作為長邊方向,以與長邊方向呈直角的Y軸方向作為短邊方向。以下,將X軸方向稱為「端子配列方向」,將Y軸方向稱為「連接器寬度方向」。插座外殼10,具有:對面於電路基板B1之實裝面的插座底壁11、從插座底壁11朝向圖1之上方(Z1方向)豎立且於端子配列方向延伸的插座突壁12、從插座底壁11的周圍部朝向上方豎立且包圍插座突壁12之框狀的插座周壁13。
圖3,是對於圖1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端子配列方向呈直角之面(Y-Z平面)的剖面圖,表示端子配列方向之插座端子20及後述之插頭端子40之位置的剖面。插座底壁11,如圖3所示般,以在上下方向遍及插座外殼10之大致下半部之範圍的尺寸來形成。
插座突壁12,如圖1所示般,在插座周壁13內呈島狀而往端子配列方向延伸。插座周壁13,具有:於端子配列方向延伸的一對插座側壁14、將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的一對插座側壁14之端部彼此予以連結的一對插座端壁15。以插座突壁12的外周面與將之包圍的插座周壁13的內周面之間所構成的環狀空間,是朝向上方開口,作為將插頭連接器2之對應的嵌入部(後述的插頭周壁33)從上方接受用的接收部16而形成。
形成接收部16的插座突壁12之外周面,具有: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且對於端子配列方向延伸的一對側面12A、位在端子配列方向兩端側的一對端面12B。
圖4(A),是對於圖1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之面(X-Z平面)的剖面圖,表示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中央位置的剖面。在本實施形態,為了方便說明,針對電連接器組裝體,亦即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是將端子配列方向(X軸方向)的X2側稱為「一端側」,將X1側稱為「另一端側」。又,在本實施形態,雖將X2側稱為「一端側」,將X1側稱為「另一端側」,但取代此來將X1側稱為「一端側」的情況時,X2側會成為「另一端側」。圖4(B),是將位於圖4(A)之電連接器組裝體之端子配列方向之一端側的端部予以擴大表示的剖面圖。
且,圖5(A),是圖4(A)之電連接器組裝體成為連接器嵌合狀態的剖面圖,圖5(B)是將圖5(A)之連接器組裝體之端子配列方向的一端側予以擴大表示的剖面圖。圖6,是將對於連接器嵌合狀態之連接器組裝體的上下方向呈直角之面(X-Y平面)的剖面從上方觀看的剖面圖,表示插座連接器之插座突壁12之上下方向中間位置的剖面。
接著,針對插座突壁12的端面來說明,但插座連接器1是對於端子配列方向的中心位置呈對稱的形狀,且一端側與另一端側為相同形狀,故在此參照圖4(B),僅說明一端側,針對另一端側則省略說明。如圖4(B)所示般,插座突壁12的端面12B,具有:位於上端側的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位在比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還下方的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如圖4(B)所示般,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隨著朝向下方(Z2方向),以朝向位於一端側之插座端壁15之內面15B側的方式,亦即朝向X2側,來對上下方向傾斜。且,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沒有傾斜且對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
插座側壁14,如圖1、圖3及圖4(A)、(B)所示般,在端子配列方向的端子配列範圍外,換言之,在插座突壁12之範圍外的兩端位置,形成有比插座突壁12的上面還往上方延伸的側方導引部14A。側方導引部14A,具有:隨著朝向下方而往連接器寬度方向內方(朝向接收部16的方向)傾斜的側方導引面14A-1。側方導引部14A,在連接器嵌合開始時,藉由側方導引面14A-1來將插頭連接器2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朝向接收部16導引。
插座端壁15,如圖1、圖3及圖4(A)、(B)所示般,形成有比插座突壁12之上面還往上方延伸的端導引部15A。端導引部15A,具有:隨著朝向下方而往端子配列方向內方(朝向接收部16的方向)傾斜的端導引面15A-1。端導引部15A,在連接器嵌合開始時,藉由端導引面15A-1來將插頭連接器2在端子配列方向朝向接收部16導引。且,插座端壁15,如圖4(B)所示般,形成接收部16的內面15B及位在與內面15B相反之側的外面15C之兩面,是對於上下方向平行,換言之,成為對於端子配列方向呈直角的面。
於插座外殼10,使收容並保持插座端子20用的端子保持溝17在端子配列方向以等間隔來形成。端子保持溝17,如圖3所示般,由形成在插座底壁11的下溝17A、形成在插座突壁12的內溝17B、形成在插座側壁14的外溝17C所成。下溝17A,在從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之插座突壁12之中間位置到遍及插座側壁14之中間位置的範圍,於上下方向貫通插座底壁11而延伸。內溝17B,從插座突壁12的側面(對Y軸方向呈直角的面)陷入且於上下方向延伸。內溝17B,上端為封閉,另一方面,下端為開放且與下溝17A連通。外溝17C,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亦即插座側壁14之厚度方向的中間位置,於上下方向貫通插座側壁14,且在其下端與下溝17A連通。端子保持溝17,供插座端子20從下方壓入,並保持插座端子20。
插座端子20,是將金屬板構件維持其平坦的板面來在板厚方向擊穿來製作。插座端子20,是使其板厚方向與端子配列方向(X軸方向)以成為一致的方式來配列,在插座外殼10的端子保持溝17壓入保持。如圖3所示般,插座端子20,具有:在上下方向直線地延伸的基部21、寬度尺寸(Y軸方向的尺寸)比基部21還小且從基部21的上端朝向上方直線地延伸的被保持部22、位在比被保持部22還靠連接器寬度方向內側且於上下方向延伸的彈性腕部23、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且將基部21的上端與彈性腕部23的下端予以連結的連結腕部24、從基部21的下端往連接器寬度方向外方延伸成大致曲柄狀的連接部25。
插座端子20,是往插座外殼10的端子保持溝17從下方壓入來保持。在被端子保持溝17保持的狀態下,基部21,收容在下溝17A內之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外側的溝部分。被保持部22,在外溝17C內於上下方向延伸,從被保持部22的側緣部(於上下方向延伸的緣部)突出的壓入突起22A會咬入至外溝17C的內面,藉此壓入保持於外溝17C。
彈性腕部23,在內溝17B內於上下方向延伸,可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彈性位移。在彈性腕部23的上端形成有朝向連接器寬度方向外方突出的接觸部23A。接觸部23A,從內溝17B突出而位在接收部16內,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成為可與插頭連接器2之後述的插頭端子40接觸。連結腕部24,收容在位於下溝17A內之上側的溝部分,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連接部25,其下部從下溝17A往下方及連接器寬度方向外方延伸,位於插座外殼10外。連接部25,在比插座外殼10的底面還位於下方的下緣處焊錫連接於電路基板B1(參照圖1)的對應電路部(未圖示)。
接著說明插頭連接器2的構造。插頭連接器2,如圖1及圖2(A)所示般,具有:呈大致長方體外形的插頭外殼30、將插頭外殼30的長邊方向作為端子配列方向且藉由插頭外殼30配列保持有二列的複數個插頭端子40。插頭連接器2,如圖2所示般,配置實裝在電路基板B2上。
插頭外殼30,例如以樹脂等之電性絕緣材料來製作,在與電路基板B2的實裝面呈平行的面(X-Y平面)內,以X軸方向作為長邊方向(端子配列方向),以對長邊方向呈直角的Y軸方向作為短邊方向(連接器寬度方向)。插頭外殼30,具有:面對於電路基板B2之實裝面的插頭底壁31(參照圖1)、從插頭底壁31的周圍部朝向圖2(A)、(B)的上方(圖1的下方)亦即Z2方向豎立的插頭周壁33。
插頭周壁33,具有:於端子配列方向延伸的一對插頭側壁34、將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的一對插頭側壁34之端部彼此予以連結的一對插頭端壁35。插頭周壁33,成為嵌入至插座連接器1之接收部16的嵌入部。且,藉由插頭周壁33的內周面所包圍之朝向圖2(A)、(B)的上方(圖1的下方)開口的空間,是作為用來接受插座外殼10之插座突壁12的凹部36來形成。
插頭側壁34,是將複數個插頭端子40藉由一體模塑成形來配列保持。插頭端壁35,位在與其內面(形成凹部36的面)之端子配列方向相反側的外面35D,是成為對端子配列方向呈直角的平坦面。且,插頭端壁35,在其內面具有:在連接器寬度方向的中央區域朝向端子配列方向內方突出且於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條部35A。突條部35A,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位在與插座外殼10之插座突壁12的中間區域對應的範圍。且,突條部35A,如圖2(B)所示般,在從插頭端壁35的下端位置(Z1側的端位置)遍及至插頭端壁35的偏上端位置(靠近Z2側之端部的位置)為止的範圍於上下方向延伸。且,突條部35A,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是以比插座突壁12的端面12B還小的尺寸形成。
突條部35A,如圖2(B)所示般,作為形成插頭端壁35之內面的面,具有: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比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還位於上方(Z2側)的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亦參照使插頭連接器2上下反轉表示的圖3)。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的邊界,是如圖2(B)所示般,位在突條部35A的偏上端(圖3的偏下端)。
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如圖5(B)所示般,在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1的狀態下,位在與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對應的範圍,具體來說,是在上下方向位在與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幾乎相同的範圍,成為傾斜成沿著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延伸的傾斜面。也就是說,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時,隨著朝向下方(Z2方向),以與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相同的傾斜角度朝向端子配列方向外方傾斜。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與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可互相面接地面對。
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如圖5(B)所示般,在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1的狀態下,位在與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對應的範圍,成為傾斜成隨著朝向下方(Z2方向)而從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分離的傾斜面。也就是說,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時,隨著朝向下方,以比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還大的傾斜角度朝向端子配列方向外方傾斜。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之間,形成有朝向下方變大的間隙。
且,插頭端壁35的內面,如圖2(B)所示般,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之突條部35A的兩側,具有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是以與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幾乎相同的傾斜角度來傾斜。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是比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及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還位在端子配列方向的外側(亦參照圖6)。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即使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抵接於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亦能在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與插座突壁12的端面12B之間形成有間隙δ(參照圖6)。
且,如圖2(B)所示般,在插頭端壁35的內面,形成有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其在上下方向從突條部35A的上端位置(Z2側的端位置)遍及至插頭端壁35的上端位置(Z2側的端位置)之範圍,於連接器寬度方向延伸。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在連接器寬度方向形成為比突條部35A還大。
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如圖5(B)所示般,在插頭連接器2嵌合於插座連接器1的狀態下,位在與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對應的範圍,成為傾斜成隨著朝向下方(Z2方向)而從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分離的傾斜面。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的傾斜角度,比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的傾斜角度還大。於是,如圖5(B)所示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與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之間,形成有朝向下方變大的間隙,該間隙,比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之間的間隙還大。
插頭端子40,是將金屬帶狀構件往板厚方向撓曲加工而製作出來,如圖1及圖2(A)所示般,其板面(對板厚面呈直角的面)以與端子配列方向平行的姿勢,藉由一體模塑成形而被保持在插頭外殼30的插頭側壁34。如圖3所示般,插頭端子40,具有:由插頭側壁34來保持的被保持部41、從插頭外殼30的插頭底壁31往連接器寬度方向外方延伸成曲柄狀且與電路基板B2(參照圖2(A))的對應電路部(未圖示)焊錫連接的連接部42。
被保持部41,如圖3所示般,使互相呈平行且於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側腳部41A與內側腳部41B的下端彼此藉由連結部41C來連結,全體形狀呈U字狀。被保持部41的外側腳部41A、內側腳部41B及連結部41C,如圖3所示般,分別沿著插頭側壁34的外面、內面及下面來延伸,被保持部41的板面從插頭側壁34之各自的面露出。
內側腳部41B,作為與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端子20之間的接觸部而形成,從插頭側壁34的內面露出的板面(接觸面)可與插座端子20的接觸部23A接觸。且,內側腳部41B的接觸面,陷入而形成有於上下方向延伸的鎖定凹部41B-1。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插座端子20的接觸部23A在鎖定凹部41B-1內位在可與鎖定凹部41B-1之段狀的緣部卡止的位置,藉此確保防止連接器彼此不小心拔出的鎖定狀態。
基於圖5(A),針對插座連接器1與插頭連接器2在端子配列方向的尺寸關係來說明。本實施形態,如圖5(A)所示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任意的上下方向位置,從插座外殼10之端子配列方向之一端側的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到另一端側之插座端壁15之內面15B為止的距離R、從插頭外殼30之端子配列方向之一端側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到另一端側之插頭端壁35之外面35D為止的距離P,成為相等。
接著,針對插座連接器1與插頭連接器2的連接器嵌合動作來說明。
首先,將插座連接器1藉由焊錫連接而實裝於電路基板B1,並將插頭連接器2藉由焊錫連接而實裝於電路基板B2。接著,使插頭連接器2以凹部36朝向下方開口的姿勢,位在插座連接器1的上方,藉此使插座連接器1及插頭連接器2成為即將嵌合的狀態。
圖1之即將嵌合之姿勢的插頭連接器2,就這樣朝向插座連接器1下降。互相在正規位置開始嵌合的情況時,使插頭連接器2之作為嵌入部的插頭周壁33從上方嵌入至插座連接器1之環狀的接收部16,並且使連接器1的插座突壁12從下方進入至插頭連接器2的凹部36,而使兩連接器1、2嵌合(參照圖5(A)、(B))。嵌合結束時,在插座連接器1之插座端子20的彈性腕部23往連接器寬度方向內方彈性位移的狀態下,使插座端子20的接觸部23A帶有接觸壓力地接觸於插頭連接器2之插頭端子40之作為接觸部的內側腳部41B。其結果,使插座連接器1與插頭連接器2電性導通。且,此時,插座端子20的接觸部23A位在內側腳部41B的鎖定凹部41B-1內,藉此使連接器彼此成為鎖定狀態。
但是,插頭連接器2,對於插座連接器1,即使在即將嵌合時為正規的位置及姿勢,但不一定會就這樣子嵌合。反而,實際上會有位置往任一方向稍微偏移,而傾斜地嵌合的情況較多。插頭連接器2的插頭底壁31,在圖1的姿勢是在插頭底壁31的上面使電路基板B2(參照圖2)在插頭連接器2的周圍伸出,故以目視來確認嵌合狀態是否為正規狀態多為困難。於是,進行連接器嵌合的作業員,通常是將端子配列方向之插頭連接器2的一端側抬起成比另一端側還高的傾斜狀態,在另一端側開始確實地嵌合,之後再使一端側下降來嵌合,藉此嵌合全體。其結果,使連接器嵌合動作結束,電連接器組裝體成為連接器嵌合狀態。
且,在即將嵌合時,插頭連接器2在上述的傾斜狀態中,對於插座連接器1往端子配列方向或連接器寬度方向偏移的情況時,插頭連接器2之另一端側的部分,會藉由插座連接器1的端導引面15A-1來在端子配列方向,或是藉由插座連接器1的側方導引面14A-1來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朝向接收部16導引。
如圖5(B)所示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之間,形成有朝向下方變大的間隙。且,在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與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之間,亦形成有朝向下方變大的間隙,如圖5(B)所示般,該間隙,比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之間的間隙還大。
且,如圖6所示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連接器寬度方向(Y軸方向)之插頭端壁35之突條部35A的兩側,在插頭端壁35的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與插座突壁12的端面12B之間形成有間隙δ。
在本實施形態,在端子配列方向的一端側,形成在插座突壁12的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與形成在插頭端壁35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成為傾斜面。於是,在另一端側的嵌合進展到某程度之後,以另一端側為中心來旋轉地使插頭連接器2的一端側下降之際,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與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會圓滑地加深嵌合度。
且,在本實施形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使用時,亦即連接器1、2彼此為嵌合狀態時,在任意的上下方向位置,從插座外殼10之端子配列方向之一端側的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到另一端側之插座端壁15之內面15B為止的距離R、從插頭外殼30之端子配列方向之一端側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到另一端側之插頭端壁35之外面35D為止的距離P,成為相等(參照圖5(A))。
於是,例如,若電連接器組裝體不小心掉落,而因此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端子配列方向使插座連接器1對插頭連接器2的位置從正規位置往另一端側偏移時,在一端側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35A-1會抵接(面接)於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並同時地在另一端側的插頭端壁35之外面35D會抵接(面接)於插座端壁15的內面15B。其結果,插頭外殼30與插座外殼10的抵接力會在一端側與另一端側之雙方的位置分擔承受。於是,在本實施形態,與以往那般在一個位置承受外殼彼此之抵接力的情況相較之下,各位置所承受的力變小,故插頭端壁35及插座突壁12難以損傷。
且,本實施形態,如上述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在插座連接器1的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插頭連接器2的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及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之間,形成有朝向下方變大的間隙。於是,在連接器拔出時,插頭連接器2在端子配列方向被拉動時,插頭端壁35的下部雖會在端子配列方向大幅位移(移動),但即使是該情況,在本實施形態,由於間隙形成為較大,故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及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難以抵接。於是,插頭端壁35及插座突壁12難以損傷。又,在本實施形態,插頭端壁35除了插頭端壁第二內面35A-2以外還具有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但並不一定要在插頭端壁35形成插頭端壁第四內面35C。
且,本實施形態,如上述般,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連接器寬度方向之插頭端壁35之突條部35A的兩側,在插頭端壁35的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與插座突壁12的端面12B(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及插座突壁第二端面12B-2)之間形成有間隙δ。於是,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即使繞著於上下方向延伸的軸線旋轉的外力作用於插頭連接器2,亦難以使插頭端壁35的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抵接於插座突壁12的端面12B,故插頭端壁35及插座突壁12難以損傷。
如上述般,在本實施形態,在插座突壁12的側面12A,使收容插座端子20之彈性腕部23用的內溝17B在端子配列方向配列而形成,如圖6所示般,位在端子配列方向之最外端的內溝17B,形成在插座突壁12之端面12B的附近。於是,位在該最外端的內溝17B與插座突壁12的端面12B之間的壁部(以下稱「角壁部12C」(參照圖6))的厚度尺寸S(端子配列方向的尺寸),並沒有很大。
若沒有在插頭端壁35設置突條部35A的話,插頭端壁35的內面與插座突壁第一端面12B-1,在互相抵接時,會在遍及連接器寬度方向全域的範圍面接。而且,若在這種範圍面接的狀態下,使繞著於上下方向延伸的軸線旋轉的外力作用於插頭連接器2的話,會在角壁部12C作用有:帶著來自插頭端壁35之內面之朝向端子配列方向內方之成分的外力。於是,角壁部12C會朝向端子配列方向內方變形,使得位於最外端的內溝17B之溝寬變窄。其結果,收容在內溝17B的插座端子20之彈性腕部23會被內溝17B的內壁面給擠壓,彈性腕部23的自由彈性位移受到阻礙,有對插座端子20與插頭端子40的接觸狀態造成不良影響之虞。
對此,在本實施形態,在插頭端壁35設有突條部35A,在突條部35A的兩側於插頭端壁35的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與插座突壁12之角壁部12C的端面12B之間形成有間隙δ。於是,即使繞著於上下方向延伸的軸線旋轉的外力作用於插頭連接器2,亦難以使插頭端壁第三內面35B抵接於角壁部12C的端面12B,可防止角壁部12C的變形,甚至確保插座端子20與插頭端子40之良好的接觸狀態。
在本實施形態,插座連接器的插座突壁第二端面,是對上下方向呈平行的面,雖設置成沒有傾斜,但亦可取代此,而成為對於上下方向傾斜的傾斜面。此時,插座突壁第二端面,是形成為以比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還小的傾斜角度,隨著朝向下方而往插座端壁的內面側傾斜的傾斜面。即使是插座突壁第二端面為這種傾斜面的情況,亦可在插座突壁第二端面與插頭端壁第二內面之間形成間隙,故可防止插頭端壁35及插座突壁12的損傷。
1:插座連接器 2:插頭連接器 10:插座外殼 11:插座底壁 12:插座突壁 12B:端面(外面) 12B-1:插座突壁第一端面 12B-2:插座突壁第二端面 13:插座周壁 14:插座側壁 15:插座端壁 16:接收部 30:插頭外殼 31:插頭底壁 33:插頭周壁(嵌入部) 34:插頭側壁 35:插頭端壁 35A:突條部 35A-1:插頭端壁第一內面 35A-2:插頭端壁第二內面 35B:插頭端壁第三內面
[圖1]將構成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以嵌合之前的狀態來表示的立體圖。 [圖2](A),是將圖1的電連接器組裝體予以上下反轉表示的立體圖,(B),是僅表示(A)所示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部分的立體剖面圖。 [圖3]對圖1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端子配列方向呈直角之面的剖面圖,表示端子配列方向之端子的位置的剖面。 [圖4](A),是對圖1之電連接器組裝體的連接器寬度方向呈直角之面的剖面圖,表示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中央位置的剖面,(B),是將(A)之連接器組裝體之端子配列方向的一端側予以擴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5](A),是圖4(A)之電連接器組裝體成為連接器嵌合狀態時的剖面圖,(B)是將(A)之連接器組裝體之端子配列方向的一端側予以擴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6]將對於連接器嵌合狀態之連接器組裝體的上下方向呈直角之面的剖面從上方觀看的剖面圖,表示插座連接器之插座突壁之上下方向中間位置的剖面。
1:插座連接器
2:插頭連接器
10:插座外殼
12:插座突壁
12B-1:插座突壁第一端面
12B-2:插座突壁第二端面
15:插座端壁
15B:內面
16:接收部
30:插頭外殼
31:插頭底壁
35:插頭端壁
35A-1:插頭端壁第一內面
35A-2:插頭端壁第二內面
35C:插頭端壁第四內面
35D:外面
36:凹部
P:距離
R:距離

Claims (5)

  1. 一種電連接器組裝體,其具有配置在電路基板之實裝面上的插座連接器與配置在其他電路基板的插頭連接器,將電路基板彼此對面的上下方向作為連接器插拔方向,使插頭連接器從上方嵌合連接於插座連接器,上述插座連接器,具有插座外殼,上述插座外殼,具有:周壁,其由一對插座側壁與一對插座端壁來形成,該插座側壁從面對於電路基板之實裝面的底壁之周圍部往上方豎立且往插座外殼的長邊方向延伸,該插座端壁是將該一對插座側壁之上述長邊方向的端部彼此在對於上述長邊方向呈直角的短邊方向連結;以及插座突壁,其在該周壁內從底壁往上方豎立,以該周壁的內周面與該插座突壁的外周面所包圍的空間是作為用來從上方接收插頭連接器的接收部而形成,上述插頭連接器,具有插頭外殼,上述插頭外殼,具有從上方嵌入至上述插座連接器之上述接收部的嵌入部,該嵌入部,具有一對插頭側壁與一對插頭端壁,該插頭側壁於上述長邊方向延伸,該插頭端壁是將該一對插頭側壁之上述長邊方向的端部彼此在上述短邊方向連結,其特徵為,上述插座突壁之位在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及另一端側的外面,在位於上端側的範圍具有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在從該插座突壁第一端面的下端延伸且比該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還下方的位置具有插座突壁第二端面, 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隨著朝向下方而朝向插座端壁的內面側對上下方向傾斜,上述插座突壁第二端面,以比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還小的傾斜角度傾斜或是對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上述插頭端壁的內面,在與上述插座連接器嵌合的狀態下,具有:位在與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對應之範圍的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從該插頭端壁第一內面的下端延伸且位在與上述插座突壁第二端面對應之範圍的插頭端壁第二內面,上下方向之遍及上述插頭端壁的全範圍,是對於上下方向呈傾斜,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傾斜成沿著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延伸,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傾斜成隨著朝向下方而從上述插座突壁第二端面分離,在連接器嵌合狀態時,在任意的上下方向位置,從上述插座外殼之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上述插座突壁第一端面到另一端側之上述插座端壁之內面為止的距離、從上述插頭外殼之上述長邊方向之一端側的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到另一端側之上述插頭端壁之外面為止的距離,成為相等。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連接器組裝體,其中,上述插頭端壁,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之上述短邊方向之插座外殼之上述插座突壁的中間區域所對應的範圍具有朝向上述插座突壁突出的突條部,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及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形成在上述突條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連接器組裝體,其中,上述突條部,在連接器寬度方向是以比上述插座突壁的上述外面還小的尺寸形成。
  4.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電連接器組裝體,其中,上述插頭端壁的內面,在連接器寬度方向之上述突條部的兩側具有插頭端壁第三內面,該插頭端壁第三內面,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比上述插頭端壁第一內面及上述插頭端壁第二內面還位在上述長邊方向外側。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連接器組裝體,其中,上述插頭端壁第三內面,在連接器嵌合狀態中,設置成使上述插座突壁對上述外面在上述長邊方向具有間隙。
TW109109366A 2019-05-31 2020-03-20 電連接器組裝體 TWI8373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2780A JP7282464B2 (ja) 2019-05-31 2019-05-31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9-102780 2019-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571A TW202046571A (zh) 2020-12-16
TWI837329B true TWI837329B (zh) 2024-04-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45679A1 (en) 2009-08-19 2011-02-24 Sheng-Nan Yu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the electrical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45679A1 (en) 2009-08-19 2011-02-24 Sheng-Nan Yu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the electrical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121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component, plug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connector
JP485151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535861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22179756A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7338303B1 (en)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arriage component
TWI667849B (zh) 連接器
TW201401661A (zh) 電連接器組裝體及插頭連接器
KR101255371B1 (ko)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JP5444285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51765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203029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8092780A (ja) 抜け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コネクタ装置
JP728246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8500460B2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s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contact-mounting wall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US726159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ow profile
JP5444284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438076B2 (ja) 相手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44428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20230246366A1 (en) Circuit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837329B (zh) 電連接器組裝體
JP7341651B2 (ja)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装置
JP5659212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6839472B1 (ja) 電気接続構造
TWI744577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系統
JP2015028953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