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3901B - 具改良驅動系統之小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具改良驅動系統之小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3901B
TWI383901B TW098101702A TW98101702A TWI383901B TW I383901 B TWI383901 B TW I383901B TW 098101702 A TW098101702 A TW 098101702A TW 98101702 A TW98101702 A TW 98101702A TW I383901 B TWI383901 B TW I3839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ortion
differential
output shaft
gea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1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6377A (en
Inventor
Shigehiro Mochizuki
Kazuhiko Izumi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6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6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3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39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B60K17/16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provided between independent half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3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 B60K17/34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for driving both front and rear wheels, e.g. four wheel drive vehicles having a transfer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K23/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or par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differential ge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具改良驅動系統之小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小型車輛,且更特定言之,係關於一種具備一具有供後輪輪軸進行差動移動的低構形之差動單元之小型車輛。
按照慣例,已知具備一供輪軸進行差動移動的差動單元之小型車輛。此小型車輛揭示於(例如)JP-A-2002-059754中。
上述JP-A-2002-059754揭示一種多輪驅動車輛,其具備一藉由連接至引擎之傳輸齒輪機構旋轉之差動部分以達成後輪之差動移動。JP-A-2002-059754中所揭示的多輪驅動車輛之差動部分具備一輸入齒輪,其與傳輸齒輪機構之輸出齒輪嚙合,且直接藉由傳輸齒輪機構驅動(旋轉)。
然而,在差動部分直接藉由傳輸齒輪機構驅動之情況下(如在於JP-A-2002-059754中所揭示之多輪驅動車輛中),有必要增加輸出齒輪與輸入齒輪之減速比。因此,由於與輸出齒輪之直徑相比,輸入齒輪之直徑變大,所以引起差動部分在垂直方向上變大之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標為提供一種具有減小之高度的差動單元之小型車輛。
為了達到該目標,在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中的一種小型車輛包含:一引擎;一後輸出軸部分,其經配置以自該引擎向後延伸且用以向後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一中間軸部分,其藉由該後輸出軸部分旋轉且在一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一後輪差動單元,其藉由該中間軸部分旋轉且用於連接至一對後輪的一對後輪輪軸之差動移動。較佳地,該車輛亦包括一後致動器,其能夠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該後輪差動單元。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態樣中之小型車輛中,提供:該後輸出軸部分,其用以向後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該中間軸部分,其藉由該後輸出軸部分旋轉且在該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及該後輪差動單元,其藉由該中間軸部分旋轉且用於連接至一對後輪的一對後輪輪軸之差動移動。以此方式,藉由經由中間軸部分將引擎之驅動力傳輸至後輪差動單元,有可能歸因於在中間軸部分上的中間齒輪之提供來抑制用於後輪差動單元之旋轉的齒輪變大,此與將引擎之驅動力自後輸出軸部分直接傳輸至後輪差動單元之情況不同。藉此,有可能抑制後輪差動單元在垂直方向上變大。
在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中之一種小型車輛包含:一引擎;一後輸出軸部分,其經配置以自該引擎向後延伸且用以向後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一中間軸部分,其藉由該後輸出軸部分旋轉且在一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一後輪差動單元,其藉由該中間軸部分旋轉且用於連接至一對後輪的一對後輪輪軸之差動移動,且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旋轉軸可經配置於該後輸出軸部分之一延伸上或下,如自該車輛之側向觀看時。
在如上所述的第二態樣中之小型車輛中,可將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旋轉軸配置於如自該車輛之側向觀看時的該後輸出軸部分之一延伸上或下,藉此有可能抑制該後輪差動單元在適當位置中變得過高,即使在該後輸出軸部分經配置於向後向上傾斜之一狀態下的情況下亦如此,且有可能抑制該後輪差動單元在適當位置中變得過低,即使在該後輸出軸部分經配置於向後向下傾斜之一狀態下的情況下亦如此。
下文將參看圖式描述本發明之一實施例。
將參看圖1至圖9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SSV之構造。另外,將描述關於作為本發明之小型車輛之一實例的SSV(並坐車輛,side-by-side vehicle)之實施例。在圖式中,箭頭FWD指示在SSV之行進方向上的前部。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SSV中,主車架2經配置以自如圖1中展示之車輛主體之前部延伸至後部。前車架部分3經固定至主車架2之前端。前車架部分3包含一前車架3a、一上部車架3b及一拉條3c,且形成SSV之前車架結構。又,以覆蓋前排座位4及後排座位5之方式將上部車架部分6提供於前車架部分3之後部分上。上部車架部分6經固定至主車架2且連接至前車架部分3之上部車架3b的後部分。又,將中央支柱7連接於上部車架部分6之上部分與主車架2之間。另外,前排座位4及後排座位5分別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兩個兩個地排列,且根據該實施例之SSV為四乘客SSV。
主體蓋8經提供於前車架部分3上。又,駕駛盤9提供於主體蓋8後方並朝向前排座位4突出。又,提供於主體蓋8之區域附近(駕駛盤9經提供於其中)的為旋轉開關10,其致動稍後描述之伺服馬達70及伺服馬達120以切換驅動狀態。又,變速桿11經提供於兩個前排座位4之間。
引擎20經配置於兩個前排座位4下及之間。引擎20主要由曲軸箱部分20a、汽缸部分20b、汽缸頭部分20c及汽缸頭蓋20d構成。傳輸機構(未圖示)、稍後描述之輸出軸21(見圖2)等經配置於曲軸箱部分20a中。又,進氣管(未圖示)及排氣管22連接至汽缸頭部分20c。
如在圖2中所示,輸出軸21經配置於引擎20之曲軸箱部分20a中以在車輛寬度方向(箭頭X1方向及箭頭X2方向)上延伸。輸出軸21將一包含一正齒輪(將一驅動力自傳輸機構(未圖示)傳輸至該正齒輪)之輸入齒輪21a安裝至其一側,且將一包含一斜齒輪之輸出齒輪21b安裝至其另一側。又,包含一斜齒輪之輸入齒輪23與輸出軸21之輸出齒輪21b嚙合,且縱向延伸的輸出軸24之前端24a經配合至輸入齒輪23之後端23a中。又,輸入齒輪23之前端23b經結構設計以致能安裝至稍後描述之前軸30,且輸出軸24之後端24b經結構設計以致能安裝至稍後描述之後軸80。
此處,根據該實施例,前軸30之後端30a經安裝至輸入齒輪23之前端23b。另外,前軸30為本發明之「前輸出軸部分」之一實例。前軸30經配置於相對於車輛中心線L1之箭頭X1方向上,其縱向延伸(如自上面的SSV觀看時)且向後向下傾斜。如圖3中所示,連接部件31之後部分經安裝至前軸30之前端30b,且包含一傘齒輪的輸出齒輪32之旋轉軸部分32a經安裝至連接部件31之前部分。軸承33之內周表面經配合至輸出齒輪32之旋轉軸部分32a上,且軸承33之外周表面經配合至前齒輪箱40之***孔部分40a中。輸出齒輪32之齒輪部分32b與提供於前齒輪箱40中的前差動單元50之環形齒輪51嚙合。另外,前差動單元50為本發明之「前輪差動齒輪」之一實例。
環形齒輪51經安裝至差動箱52。差動箱52視情況經建構用於隨著環形齒輪51旋轉而相對於前齒輪箱40旋轉。小齒輪53經提供於差動箱52之內部。右前輪輪軸60(稍後描述)之右差動齒輪61及左前輪輪軸62(稍後描述)之左差動齒輪63與小齒輪53嚙合。凹座52a在箭頭X2方向上向外形成於差動箱52上,且複數個鍵槽(spline groove)52b形成於凹座52a之內周表面上。
右前輪輪軸60之右差動齒輪61包括一包含一斜齒輪之齒輪部分61a、一軸***部分61b及一花鍵部分61c。齒輪部分61a與小齒輪53嚙合且軸***部分61b經配置使得其內周表面可相對於右前輪輪軸60之外周表面空轉(idle)。花鍵部分61c形成於軸***部分61b之外周表面上。
複數個鍵槽60a在箭頭X2方向上向外形成於右前輪輪軸60之外周表面上,該複數個鍵槽60a與形成於固持部件64之內周表面上的內部鍵槽64a嚙合。外部鍵槽64b形成於固持部件64之外周表面上,外部鍵槽64b可滑動地與稍後描述的滑動部件73之內部鍵槽73b嚙合。
根據較佳實施例,伺服馬達70在箭頭X2方向上安裝至前齒輪箱40之***孔部分40a。伺服馬達70在箭頭X2方向上(在另一側上)相對於車輛中心線L1配置。另外,伺服馬達70為本發明之「前致動器」之一實例。另外,伺服馬達70相對於前差動單元50在驅動力之下游的位置處致動。具體言之,小齒輪71經安裝至伺服馬達70,小齒輪71由伺服馬達70致能在兩個方向上旋轉。支架72與小齒輪71嚙合,支架72致能隨著小齒輪71旋轉而在箭頭X1方向上及在箭頭X2方向上移動。又,向前突出(箭頭FWD方向)之突出物72a在箭頭X2方向上提供於支架72上,突出物72a與滑動部件73之嚙合凹槽部分73a嚙合。如上所述,在滑動部件73之內部鍵槽73b可滑動地與固持部件64之外部鍵槽64b嚙合的情況下,伺服馬達70可在箭頭X1方向上及在箭頭X2方向上相對於固持部件64移動滑動部件73。
在較佳實施例中,當滑動部件73在箭頭X1方向上滑動時,內部鍵槽73b可與右差動齒輪61之花鍵部分61c嚙合。亦即,內部鍵槽73b同時嚙合固持部件64之外部鍵槽64b及右差動齒輪61之花鍵部分61c以致能抑制右差動齒輪61相對於右前輪輪軸60空轉。藉此,可經由固持部件64將自小齒輪53傳輸的右差動齒輪61之驅動力傳輸至右前輪輪軸60。
在較佳實施例中,複數個外部鍵槽73c可朝向差動箱52形成於滑動部件73之外周表面上。該複數個外部鍵槽73c可與形成於差動箱52之凹座52a之內周表面上的複數個鍵槽52b嚙合。藉此,經由滑動部件73與右前輪輪軸60一起旋轉差動箱52變得可能。
又,在較佳實施例中,左前輪輪軸62之左差動齒輪63包括一包含一斜齒輪之齒輪部分63a,及一軸***部分63b。齒輪部分63a與小齒輪53嚙合,且軸***部分63b之內周表面經花鍵配合至左前輪輪軸62之外周表面上。亦即,左差動齒輪63與左前輪輪軸62一起旋轉。又,左前輪輪軸62經配置以致能相對於差動箱52空轉。因此,左前輪輪軸62可在小齒輪53之旋轉後即旋轉。
又,前輪65(見圖1)分別在箭頭X2方向上安裝至右前輪輪軸60之一端及在箭頭X1方向上安裝至左前輪輪軸62之一端。
以此方式,在前差動單元50經安裝於根據較佳實施例之SSV上的情況下,滑動部件73之內部鍵槽73b大多數在箭頭X2方向上配置,而不與右差動齒輪61之花鍵部分61c。齒合,藉此將引擎20之驅動力釋放至右差動齒輪61,右差動齒輪61可相對於右前輪輪軸60空轉。因此,將根據該實施例之SSV置於不將引擎20之驅動力傳輸至右邊一對前輪65的狀態下。
又,使滑動部件73之內部鍵槽73b與右差動齒輪61之花鍵部分61c嚙合,藉此差動箱52之小齒輪53使右前輪輪軸60及左前輪輪軸62能夠在相互獨立的狀態下旋轉。藉此,由於引擎20之驅動力經適當地分配至右前輪輪軸60及左前輪輪軸62,所以根據該實施例的SSV之前輪65(見圖1)經置於差動自由狀態(差動狀態)下。
又,使在滑動部件73上之複數個外部鍵槽73c與在差動箱52上之複數個鍵槽52b嚙合,藉此差動箱52可與右前輪輪軸60一起旋轉。藉此,由於差動箱52之小齒輪53不旋轉,所以左前輪輪軸62與右前輪輪軸60一起旋轉。亦即,由於引擎20之驅動力經直接傳輸至右前輪輪軸60及左前輪輪軸62,所以根據該實施例的SSV之前輪65(見圖1)經置於差動-鎖定狀態(差動鎖定狀態)下。
又,如圖2中所示,根據較佳實施例,後軸80之前端80a經安裝至輸入齒輪23之後端23a。另外,後軸80為本發明之「後輸出軸部分」之一實例。後軸80經配置於相對於車輛中心線L1之箭頭X1方向上,其縱向延伸(如自上面的SSV觀看時)且向後向下傾斜(見圖1)。又,與停車煞車盤81a一起的連接部件82之前部分經安裝至後軸80之後端80b。
如圖4中所示,包含傘齒輪的輸出齒輪83之旋轉軸部分83a經安裝至連接部件82之後部分。又,輸出齒輪83之旋轉軸部分83a由軸承84a、84b支撐,軸承84a、84b分別經配置於後齒輪箱90之內部。
又,如圖4中所示,輸出齒輪83之齒輪部分83b與提供於後齒輪箱90中之第一中間齒輪85嚙合。第一中間齒輪85由軸承86a、86b支撐且經安裝至在車輛寬度方向上延伸之中間軸87(箭頭X1方向及箭頭X2方向)。亦即,中間軸87可藉由後軸80旋轉。另外,中間軸87為本發明之「中間軸部分」之一實例。又,第二中間齒輪88形成於中間軸87上,使該第二中間齒輪88與中間軸87成為整體,第二中間齒輪88與後差動單元100之環形齒輪101嚙合。後差動單元100為本發明之「後輪差動單元」之一實例。
環形齒輪101經安裝至差動箱102,差動箱102經建構以能夠隨著環形齒輪101旋轉而相對於後齒輪箱90旋轉。又,一對小齒輪103經提供於差動箱102之內部,且稍後描述的右後輪輪軸110之右差動齒輪111及稍後描述的左後輪輪軸112之左差動齒輪113與該對小齒輪103嚙合。另外,右後輪輪軸110及左後輪輪軸112為本發明之「一對後輪輪軸」之一實例。又,開口102a在箭頭X2方向上向外形成於差動箱102上,且複數個鍵槽102b形成於開口102a之內周表面上。
右後輪輪軸110之右差動齒輪111包括一包含一傘齒輪之齒輪部分111a、一軸***部分111b及一花鍵部分111c。齒輪部分111a與上述小齒輪103嚙合,且軸***部分111b經配置使得其內周表面可相對於右後輪輪軸110之外周表面空轉。又,花鍵部分111c形成於軸***部分111b之外周表面上,花鍵部分111c可滑動地與稍後描述的滑動部件123之內部鍵槽123b嚙合。
複數個鍵槽110a在箭頭X2方向上形成於右後輪輪軸110之外周表面上,該複數個鍵槽110a與形成於固持部件114之內周表面上的內部鍵槽114a嚙合。外部鍵槽114b形成於固持部件114之外周表面上,外部鍵槽114b可滑動地與稍後描述的滑動部件123之內部鍵槽123b嚙合。
根據較佳實施例,伺服馬達120在箭頭X2方向上(在車輛寬度方向上之一側上)安裝於後齒輪箱90之外部且鄰近於中間軸87經配置之一區域。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相對於後差動單元100之旋轉中心(旋轉軸L2),伺服馬達120經配置於與中間軸87相同的側上(在箭頭FWD方向上之一側上)。具體言之,伺服馬達120經配置為與中間軸87重疊(如側向觀看時)。又,伺服馬達120在箭頭X2方向上(在另一側上)相對於車輛中心線L1配置。另外,伺服馬達120為本發明之「後致動器」之一實例。
此外,如圖5中所示,伺服馬達120相對於後差動單元100在驅動力之下游的位置處致動。具體言之,小齒輪121經安裝至伺服馬達120。小齒輪121藉由伺服馬達120致能在順時針及逆時針兩個方向上旋轉。又,支架122與小齒輪121嚙合。允許支架122隨著小齒輪121旋轉而處於箭頭X1方向上及箭頭X2方向上,如圖5及圖6上所示。在箭頭X2方向上將向後突出之突出物122a提供於支架122上。突出物122a與滑動部件123之嚙合凹槽部分123a嚙合。藉此,由於滑動部件123之內部鍵槽123b可滑動地與固持部件114之外部鍵槽114b嚙合(如上所述),所以伺服馬達120可在箭頭X1方向上及在箭頭X2方向上相對於固持部件114移動滑動部件123。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複數個外部鍵槽123c朝向差動箱102形成於滑動部件123之外周表面上。該複數個外部鍵槽123c可與形成於差動箱102之開口102a之內周表面上的複數個鍵槽102b嚙合。藉此,差動箱102可經由滑動部件123與右後輪輪軸110一起旋轉。
又,左後輪輪軸112之左差動齒輪113包括一包含一傘齒輪之齒輪部分113a,及一軸***部分113b。齒輪部分113a與上述小齒輪103嚙合,且軸***部分113b之內周表面經花鍵配合至左後輪輪軸112之外周表面上。亦即,左差動齒輪113與左後輪輪軸112一起旋轉。又,左後輪輪軸112經配置以致能相對於差動箱102空轉,且左後輪輪軸112隨著小齒輪103旋轉而旋轉。
又,後輪115(見圖1)分別在箭頭X2方向上安裝至右後輪輪軸110之一端及在箭頭X1方向上安裝至左後輪輪軸112之一端。
如圖5中所示,以此方式,在後差動單元100經安裝於根據該實施例之SSV上的情況下,由於滑動部件123之內部鍵槽123b與右差動齒輪111之花鍵部分111c嚙合,所以差動箱102之小齒輪103使右後輪輪軸110及左後輪輪軸112能夠在相互獨立的狀態下旋轉。又,由於差動箱102之鍵槽102b與滑動部件123之外部鍵槽123c不相互嚙合,所以差動箱102及左後輪輪軸112可在相互獨立的狀態下旋轉。藉此,由於引擎20之驅動力經適當地分配至右後輪輪軸110及左後輪輪軸112,所以根據該實施例的SSV之後輪115(見圖1)經置於差動自由狀態(差動狀態)下。
如圖6中所示,使滑動部件123之複數個外部鍵槽123c與差動箱102之複數個鍵槽102b嚙合,藉此差動箱102可與右後輪輪軸110一起旋轉。藉此,由於差動箱102之小齒輪103不旋轉,所以左後輪輪軸112與右後輪輪軸110一起旋轉。亦即,引擎20之驅動力經直接傳輸至右後輪輪軸110及左後輪輪軸112,藉此根據此實施例的SSV之後輪115經置於差動-鎖定狀態(差動鎖定狀態)下。
另外,根據較佳實施例之SSV經建構使得旋轉開關10經操作至預定控制盤位置,藉此伺服馬達70及伺服馬達120經致動,且使得前差動單元50及後差動單元100可經切換至來自前差動單元50之三種狀態與後差動單元100之兩種狀態的組合之一預定狀態之組合。
又,根據較佳實施例,後差動單元100經配置於後排座位5下且在主車架2之下端上,如圖1中所示。後差動單元100(差動箱102)之旋轉軸(旋轉中心)L2經配置於如圖1及圖7中所示的後軸80之中心線L3的延伸上,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見圖1)。亦即,根據該實施例的SSV之後差動單元100經建構以致能抑制後齒輪箱90之下端經配置於主車架2之下端下(見圖1)。
又,如圖1中所示,排氣管22可連接至汽缸頭部分20c且經配置以沿著後軸80向後延伸。排氣管22自停車煞車盤81a附近自後齒輪箱90向上彎曲,且經延伸至後齒輪箱90(後差動單元100)的後部。
如圖1及圖8中所示,消音器25連接至排氣管22之後端。消音器25經配置以在車輛寬度方向(箭頭X1方向及箭頭X2方向)上延伸,且自後齒輪箱90(後差動單元100)向後連接至排氣管22。又,在箭頭X1方向上將排氣埠25a提供於消音器25上,使得在引擎20中燃燒之燃燒氣體自排氣埠25a排出。
如圖1及圖9中所示,將能夠制動停車煞車盤81a之測徑規81b提供於停車煞車盤81a上。如自SSV向後觀看時,測徑規81b經配置於關於後軸80之旋轉角度位置中,該位置與伺服馬達120之位置不同。具體言之,測徑規81b經配置於後軸80上,且伺服馬達120在箭頭X2方向上配置於後軸80之一側上。另外,停車煞車盤81a及測徑規81b構成停車煞車81。
根據該實施例,如上所述,提供:後軸80,藉由後軸80向後傳輸引擎20之驅動力;中間軸87,其由後軸80旋轉且在車輛寬度方向(箭頭X1方向及箭頭X2方向)上延伸;及後差動單元100,其供右後輪輪軸110及左後輪輪軸112進行差動移動,右後輪輪軸110及左後輪輪軸112由中間軸87旋轉且連接至該對後輪115。
以此方式,與引擎20之驅動力自後軸80直接傳輸至後差動單元100的情況不同,中間齒輪總成提供類似的垂直構形(將第一中間齒輪85及第二中間齒輪88提供於中間軸87上,使得不使用於後差動單元100之旋轉的齒輪在直徑上大)。藉此,由於有可能抑制使用於後差動單元100之旋轉的齒輪大,所以有可能抑制後差動單元100在垂直方向上變大。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可將後差動單元100之旋轉中心(旋轉軸L2)定位於中間軸87之旋轉中心上(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藉此可將後差動單元100之下端的位置配置於上部區域中。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後軸80可經配置以向後向下傾斜,藉此可抑制後齒輪箱90之位置經配置於上部區域中。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相對於後差動單元之旋轉中心(旋轉軸L2),將伺服馬達120配置於與中間軸87相同的側上(在箭頭FWD方向上之一側上),藉此與將該伺服馬達配置於後差動單元之旋轉中心(旋轉軸L2)之與中間軸87相對的側上(在箭頭FWD方向上之一側上)(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之情況相比,可朝向SSV之車輛主體的中心配置為相對重的部分之伺服馬達120。藉此,有可能抑制SSV之車輛主體的重心朝向SSV之車輛主體的後部移位。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伺服馬達120經配置為與中間軸87重疊,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如自SSV上部觀看時,伺服馬達120(在箭頭X2方向上)鄰近於中間軸87在車輛寬度方向上之一端而配置。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可切換前差動單元50之差動狀態及差動鎖定狀態,且致能用於右前輪輪軸60及左前輪輪軸62之驅動力中斷。以此方式,有可能不僅獲得可切換前差動單元50之差動狀態及差動鎖定狀態的SSV,而且獲得可藉由致能用於右前輪輪軸60及左前輪輪軸62之驅動力中斷而自四輪驅動切換至兩輪驅動的SSV。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如自SSV上部觀看時,將前伺服馬達70及後伺服馬達120朝向車輛中心線L1配置於後軸80及前軸30之側上。藉此,有可能抑制為重的部分之伺服馬達70及伺服馬達120,以及後軸80及前軸30經配置偏移至車輛中心線L1之一側。因此,有可能抑制SSV在重量上失衡。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藉由在箭頭X2方向上將伺服馬達70及伺服馬達120配置於車輛中心線L1之側(另一側)上,對應於在箭頭X1方向上配置於車輛中心線L1之側(一側)上之前軸30及後軸80,有可能抑制在車輛寬度方向上的車輛平衡在箭頭X1方向及箭頭X2方向中之任一者上偏移。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將後差動單元100配置於後排座位5下,藉此有可能有效地使用後排座位5下之空間。
又,根據如上所述之一實施例,可將後差動單元100之旋轉軸(旋轉中心)L2配置於後軸80之中心線L3的延伸上(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藉此有可能抑制後差動單元100在適當位置中變得過低,即使在後軸80經配置於向後向下傾斜之狀態下的情況下亦如此。
另外,應理解,本文中描述之一實施例在所有方面為說明性的且非限制性的。本發明之範疇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而非該實施例之前述描述來指示,且在其等效之意義及範圍內的所有改變意欲包含於其中。
舉例而言,儘管該實施例將SSV(並坐車輛)展示為小型車輛之一實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而適用於其他小型車輛,諸如,CCV(越野車輛)、ATV(全地形車輛)等,其限制條件為提供用於後輪輪軸之差動移動的差動單元。
又,儘管該實施例展示後螺旋軸向後向下傾斜且後差動單元之旋轉中心經配置於中間軸之旋轉中心上(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的一實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而後螺旋軸可係向後向上傾斜的,且後差動單元之旋轉中心可經配置於中間軸之旋轉中心下(如自SSV之側向觀看時)。
又,儘管該實施例展示伺服馬達在箭頭X2方向上配置於中間軸之一側上(如自SSV上部觀看時)的一實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而除了在箭頭X2方向上的中間軸之一側,可在箭頭X1方向上將伺服馬達配置於中間軸之一側上的一位置中。
又,儘管該實施例將伺服馬達展示為本發明之後致動器及前致動器之實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而可應用諸如螺線管、步進馬達等之其他致動器,其限制條件為可切換後差動單元及前差動單元之差動狀態及差動鎖定狀態。
又,儘管該實施例展示將後差動單元之旋轉軸配置於後 螺旋軸之延伸上的一實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而可將後差動單元之旋轉軸配置於後螺旋軸之延伸下。
2‧‧‧主車架
3‧‧‧前車架部分
3a...前車架
3b...上部車架
3c...拉條
4...前排座位
5...後排座位
6...上部車架部分
7...中央支柱
8...主體蓋
9...駕駛盤
10...旋轉開關
11...變速桿
20...引擎
20a...曲軸箱部分
20b...汽缸部分
20c...汽缸頭部分
20d...汽缸頭蓋
21...輸出軸
21a...輸入齒輪
21b...輸出齒輪
22...排氣管
23...輸入齒輪
23a...輸入齒輪之後端
23b...輸入齒輪之前端
24...輸出軸
24a...輸出軸之前端
24b...輸出軸之後端
25...消音器
25a...排氣埠
30...前軸
30a...前軸之後端
30b...前軸之前端
31...連接部件
32...輸出齒輪
32a...旋轉軸部分
32b...齒輪部分
33...軸承
40...前齒輪箱
40a...***孔部分
50...前差動單元
51...環形齒輪
52...差動箱
52a...凹座
52b...鍵槽
53...小齒輪
60...右前輪輪軸
60a...鍵槽
61...右差動齒輪
61a...齒輪部分
61b...軸***部分
61c...花鍵部分
62...左前輪輪軸
63...左差動齒輪
63a...齒輪部分
63b...軸***部分
64...固持部件
64a...內部鍵槽
64b...外部鍵槽
65...前輪
70...伺服馬達
71...小齒輪
72...支架
72a...突出物
73...滑動部件
73a...嚙合凹槽部分
73b...內部鍵槽
73c...外部鍵槽
80...後軸
80a...後軸之前端
80b...後軸之後端
81...停車煞車
81a...停車煞車盤
81b...測徑規
82...連接部件
83...輸出齒輪
83a...旋轉軸部分
83b...齒輪部分
84a...軸承
84b...軸承
85...第一中間齒輪
86a...軸承
86b...軸承
87...中間軸
88...第二中間齒輪
90...後齒輪箱
100...後差動單元
101...環形齒輪
102...差動箱
102a...開口
102b...鍵槽
103...小齒輪
110...右後輪輪軸
110a...鍵槽
111...右差動齒輪
111a...齒輪部分
111b...軸***部分
111c...花鍵部分
112...左後輪輪軸
113...左差動齒輪
113a...齒輪部分
113b...軸***部分
114...固持部件
114a...內部鍵槽
114b...外部鍵槽
115...後輪
120...伺服馬達
121...小齒輪
122...支架
122a...突出物
123...滑動部件
123a...嚙合凹槽部分
123b...內部鍵槽
123c...外部鍵槽
FWD...箭頭
L1...車輛中心線
L2...旋轉軸(旋轉中心)
L3...後軸之中心線
X1...箭頭
X2...箭頭
圖1為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SSV(並坐車輛)之整個構造之側視圖。
圖2為展示經展示用於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驅動之構造的橫截面圖。
圖3為展示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前差動單元之周邊的構造之橫截面圖。
圖4為展示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後差動單元之周邊的構造之橫截面圖。
圖5為展示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後差動單元之周邊的構造之橫截面圖。
圖6為展示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後差動單元之周邊的構造之橫截面圖。
圖7為展示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後齒輪箱的構造之側視圖。
圖8為展示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消音器之周邊的構造之後視圖。
圖9為說明根據圖1中展示之實施例的SSV之測徑規與伺服馬達之間的位置關係之後視圖。
20...引擎
20a...曲軸箱部分
21...輸出軸
21a...輸入齒輪
21b...輸出齒輪
23...輸入齒輪
23a...輸入齒輪之後端
23b...輸入齒輪之前端
24...輸出軸
24a...輸出軸之前端
24b...輸出軸之後端
30...前軸
30a...前軸之後端
30b...前軸之前端
31...連接部件
32...輸出齒輪
50...前差動單元
51...環形齒輪
52...差動箱
53...小齒輪
60...右前輪輪軸
61...右差動齒輪
62...左前輪輪軸
63...左差動齒輪
64...固持部件
70...伺服馬達
71...小齒輪
72...支架
72a...突出物
73...滑動部件
80...後軸
80a...後軸之前端
80b...後軸之後端
81a...停車煞車盤
82...連接部件
83...輸出齒輪
83a...旋轉軸部分
83b...齒輪部分
84a...軸承
84b...軸承
85...第一中間齒輪
86a...軸承
86b...軸承
87...中間軸
88...第二中間齒輪
90...後齒輪箱
100...後差動單元
101...環形齒輪
102...差動箱
102a...開口
102b...鍵槽
103...小齒輪
110...右後輪輪軸
111...右差動齒輪
112...左後輪輪軸
113...左差動齒輪
114...固持部件
120...伺服馬達
121...小齒輪
122...支架
122a...突出物
123...滑動部件
FWD...箭頭
L1...車輛中心線
X1...箭頭
X2...箭頭

Claims (23)

  1. 一種小型車輛,其包含一引擎,一後輸出軸部分,其配置為向後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一中間軸部分,其與該後輸出軸部分連通而配置為繞著一在一車輛寬度方向上對準之軸線旋轉;及一後輪差動單元,其配置為藉由該中間軸部分旋轉,且供連接至一對後輪的一對後輪輪軸進行差動移動,其中自該車輛之側向觀看時,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旋轉中心位於該中間軸部分之一旋轉中心之上方,該後輸出軸部分向後向下傾斜。
  2. 如請求項1之小型車輛,其進一步包括一後致動器,其配置為能夠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該後輪差動單元。
  3. 如請求項4之小型車輛,其中自該車輛之側向觀看時,相對於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旋轉中心,該後致動器配置於與該中間軸部分相同之側。
  4. 如請求項2之小型車輛,其中自該車輛之側向觀看時,該後致動器配置為與該中間軸部分重疊。
  5. 如請求項2之小型車輛,其中自該車輛上方觀看時,該後致動器鄰近於該中間軸部分在該車輛寬度方向上之一端而配置。
  6. 如請求項2之小型車輛,其進一步包含一前輸出軸部分,其配置為自該引擎向前延伸且向前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及一前輪差動單元,其藉由該前輸出軸部分旋轉,且供連接至一對前輪的一對前輪輪軸進行差動移動,且其中該前輪差動單元配置為可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且一驅動力斷續地傳輸至該對前輪輪軸。
  7. 如請求項6之小型車輛,其進一步包含一前致動器,其配置為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該前輪差動單元,且使一驅動力斷續地傳輸至該對前輪輪軸,其中該後輸出軸部分及該前輸出軸部分配置於一車輛中心線之一側,自該車輛上方觀看時,該中心線縱向延伸,且自該車輛上方觀看時,該前致動器及該後致動器分別朝向該車輛中心線而配置於該後輸出軸部分及該前輸出軸部分之一側。
  8. 如請求項7之小型車輛,其中該前致動器及該後致動器中之至少一者配置於與該車輛中心線相對之側。
  9. 如請求項2之小型車輛,其中該後致動器相對於該後輪差動單元在一驅動力之下游的一位置處致動。
  10. 如請求項2之小型車輛,其中該後致動器包含一伺服馬達。
  11. 如請求項1之小型車輛,其進一步包含一前排座位,及一後排座位,其配置於該前排座位後方,且其中該後輪差動單元配置於該後排座位下。
  12. 如請求項1之小型車輛,其進一步包含一輸出齒輪,其配置為繞著該後輸出軸部分之一軸線旋轉,其中該中間軸部分包含一配置於該後輸出軸部分與該後輪差動單元之間的單一中間軸部分,且該單一中間軸部分包含一配置為與該輸出齒輪直接嚙合之第一中間齒輪、及一配置為與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齒輪直接嚙合之第二中間齒輪。
  13. 一種驅動系統,其係用於小型車輛者,該驅動系統包含:一引擎,一後輸出軸部分,其配置為自該引擎向後延伸且向後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該後輸出軸部分配置為繞著該車輛之一縱向軸旋轉,一中間軸部分,其與該後輸出軸部分連通而配置為繞著該車輛之一側向軸旋轉,一後輪差動單元,其配置為藉由該中間軸部分旋轉,且供連接至一對後輪的一對後輪輪軸進行差動移動,其中該後輪差動單元配置為繞著一不與該後輸出軸之縱向 旋轉軸位於同一平面的軸線旋轉,自該車輛之側向觀看時,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旋轉中心位於該中間軸部分之一旋轉中心之上方,該後輸出軸部分向後向下傾斜。
  14. 如請求項13之驅動系統,其中沿著該後輸出軸部分之該旋轉軸觀看時,相對於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旋轉中心,該後致動器配置於與該中間軸部分相同之側。
  15. 如請求項14之驅動系統,其中該後致動器自該中間軸部分側向地平面偏移。
  16. 如請求項13之驅動系統,其中該後致動器鄰近於該中間軸部分在車輛寬度方向上之一端而配置。
  17. 如請求項13之驅動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前輸出軸部分,其配置為自該引擎向前延伸且向前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及一前輪差動單元,其藉由該前輸出軸部分旋轉,且供可連接至一對前輪的一對前輪輪軸進行差動移動,且其中該前輪差動單元配置為可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且一驅動力斷續地傳輸至該對前輪輪軸。
  18. 如請求項17之驅動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前致動器,其配置為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該前輪差動單元,且使一驅動力斷續地傳輸至該對前輪輪軸,其中該後輸出軸部分及該前輸出軸部分配置於該車輛 之一縱向中心線之一側,且該前致動器及該後致動器係分別經配置,使得該前或該後致動器中之至少一者存在於該車輛中心線之與該後及該前輸出軸部分存在之側相對之側。
  19. 如請求項13之驅動系統,其中該後致動器相對於該後輪差動單元在一驅動力之下游的一位置處致動。
  20. 如請求項13之驅動系統,其中該後致動器包含一伺服馬達。
  21. 如請求項13之驅動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輸出齒輪,其配置為繞著該後輸出軸部分之一軸線旋轉,其中該中間軸部分包含一配置於該後輸出軸部分與該後輪差動單元之間的單一中間軸部分,且該單一中間軸部分包含一配置為與該輸出齒輪直接嚙合之第一中間齒輪、及一配置為與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齒輪直接嚙合之第二中間齒輪。
  22. 一種小型車輛,其包含一引擎,一後輸出軸部分,其配置為向後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一中間軸部分,其與該後輸出軸部分連通而配置為繞著一在一車輛寬度方向上對準之軸線旋轉,一後輪差動單元,其配置為藉由該中間軸部分旋轉,且供連接至一對後輪的一對後輪輪軸進行差動移動, 一後致動器,其配置為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該後輪差動單元,一前輸出軸部分,其配置為自該引擎向前延伸且向前傳輸該引擎之一驅動力,一前輪差動單元,其藉由該前輸出軸部分旋轉,且供連接至一對前輪的一對前輪輪軸進行差動移動,其中該前輪差動單元配置為可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且一驅動力斷續地傳輸至該對前輪輪軸,一前致動器,其配置為在一差動狀態與一差動鎖定狀態之間切換該前輪差動單元,且使一驅動力斷續地傳輸至該對前輪輪軸,該後輸出軸部分及該前輸出軸部分配置於一車輛中心線之一側,自該車輛上方觀看時,該中心線縱向延伸,及至少一開關,其配置為控制該前致動器及該後致動器之位置以決定該前差動及該後差動之差動操作,自該車輛之側向觀看時,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旋轉中心位於該中間軸部分之一旋轉中心之上方,該後輸出軸部分向後向下傾斜。
  23. 如請求項22之小型車輛,其進一步包含一輸出齒輪,其配置為繞著該後輸出軸部分之一軸線旋轉,其中該中間軸部分包含一配置於該後輸出軸部分與該後輪 差動單元之間的單一中間軸部分,且該單一中間軸部分包含一配置為與該輸出齒輪直接嚙合之第一中間齒輪、及一配置為與該後輪差動單元之一齒輪直接嚙合之第二中間齒輪。
TW098101702A 2008-04-02 2009-01-16 具改良驅動系統之小型車輛 TWI3839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060,974 US7896120B2 (en) 2008-04-02 2008-04-02 Small-sized vehicle with improved drivetra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377A TW200946377A (en) 2009-11-16
TWI383901B true TWI383901B (zh) 2013-02-01

Family

ID=41132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1702A TWI383901B (zh) 2008-04-02 2009-01-16 具改良驅動系統之小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96120B2 (zh)
CN (1) CN101559722B (zh)
TW (1) TWI3839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5603B (en) * 2006-04-17 2007-08-21 Aeon Motor Co Ltd Brake device for parking a beach buggy
US10415681B2 (en) 2017-01-06 2019-09-17 Team Industries, Inc. Linear actuator
JP2020060991A (ja) * 2018-10-11 2020-04-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6932B (en) * 2000-03-30 2002-08-01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small-sized vehicle
US6835155B2 (en) * 2002-12-11 2004-12-28 Dana Corporation Position 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 locking mechanism
TW200512125A (en) * 2003-09-29 2005-04-01 Honda Motor Co Ltd Hybrid vehicle
US6883630B2 (en) * 2000-11-29 2005-04-2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Inboard brake system for a straddle-type all-terrain vehicle
TWM299086U (en) * 2004-12-02 2006-10-11 Italdesign Giugiaro Spa Four-seat small-size motor vehicle
TWI274006B (en) * 2002-07-31 2007-02-21 Honda Motor Co Ltd Straddle-seat four-wheele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60295A (en) * 1944-03-11 1949-02-01 Timken Axle Co Detroit Drive axle
US2521730A (en) * 1944-03-11 1950-09-12 Timken Axle Co Detroit Shift mechanism
US5181893A (en) * 1990-11-30 1993-01-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US6634446B2 (en) * 2000-06-08 2003-10-21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Multi-wheel-drive vehicle with a front transaxle device
JP2002059754A (ja) 2000-06-08 2002-02-26 Kanzaki Kokyukoki Mfg Co Ltd 多輪駆動車両の前車軸駆動装置
US6503167B1 (en) * 2000-09-28 2003-01-07 Spicer Technology, Inc. Externally actuated locking differential assembly
JP2002264685A (ja) * 2001-03-07 2002-09-18 Kawasaki Heavy Ind Ltd 不整地走行車の二駆四駆切換制御方法
GB2384540B (en) * 2001-11-26 2005-07-13 Worrall Trevor James Automotive transmissions
KR100617464B1 (ko) * 2002-08-06 2006-09-01 도치기 후지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력 단속 장치
US6766889B1 (en) * 2003-02-11 2004-07-27 New Venture Gear, Inc. Wedge fork clutch actuator for driveline clutches
EP1481835A1 (en) * 2003-05-27 2004-12-01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Forward carrier assembly for tandem axle
CN100395469C (zh) * 2005-03-26 2008-06-18 曹相照 不停车强制锁止式差速器
CN100467303C (zh) * 2006-07-10 2009-03-11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沙滩车差速后桥总成
CN100484795C (zh) * 2007-05-14 2009-05-06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装载机的行走制动装置
US7735896B2 (en) * 2008-01-22 2010-06-15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All terrain vehicle with folding rear seat and enclosed container compartm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6932B (en) * 2000-03-30 2002-08-01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small-sized vehicle
US6883630B2 (en) * 2000-11-29 2005-04-26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Inboard brake system for a straddle-type all-terrain vehicle
TWI274006B (en) * 2002-07-31 2007-02-21 Honda Motor Co Ltd Straddle-seat four-wheeled vehicle
US6835155B2 (en) * 2002-12-11 2004-12-28 Dana Corporation Position 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 locking mechanism
TW200512125A (en) * 2003-09-29 2005-04-01 Honda Motor Co Ltd Hybrid vehicle
TWM299086U (en) * 2004-12-02 2006-10-11 Italdesign Giugiaro Spa Four-seat small-size motor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377A (en) 2009-11-16
CN101559722A (zh) 2009-10-21
CN101559722B (zh) 2013-11-20
US7896120B2 (en) 2011-03-01
US20090250284A1 (en) 200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24665B2 (ja) 作業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5345569B2 (ja) 車両の差動装置
JP2009073371A (ja) 車両の伝動装置
JP2010247671A (ja) 多輪駆動車両の動力ユニット
KR20100002788A (ko) 승용형 수전작업기
WO2019176771A1 (ja) 車両駆動装置のパークロック装置及び車両駆動装置
CN101423101A (zh) 机动车辆的倒档锁定机构
TWI383901B (zh) 具改良驅動系統之小型車輛
JP2006248341A (ja) 車両用走行伝動装置
JP3100402U (ja) ケース無し差動機構を持つ変速機構
JPH0517049B2 (zh)
US8419583B2 (en) Front differential for a vehicle
JP2002533637A (ja) 自動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2011117511A (ja) 車両の差動装置及び車両
JP5400639B2 (ja) 車両用最終減速装置
JP2014070649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7404530B2 (ja) トラック用電動アクスルのための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ギヤボックス
JP7420021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3507446B2 (ja) 作業車両の走行装置
WO2024142519A1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H111131A (ja) 車両における2輪、4輪駆動切換装置
JP3811267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3621403B2 (ja) 作業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JPH0523966B2 (zh)
JP2609904B2 (ja) 農用トラクタにおける伝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