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7040B -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of which reliability of interconnections is improv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of which reliability of interconnections is improv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7040B
TWI227040B TW092117594A TW92117594A TWI227040B TW I227040 B TWI227040 B TW I227040B TW 092117594 A TW092117594 A TW 092117594A TW 92117594 A TW92117594 A TW 92117594A TW I227040 B TWI227040 B TW I2270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device
copper
alloy
metal film
aluminu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7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1375A (en
Inventor
Yoshihisa Matsubara
Masahiro Komuro
Manabu Iguchi
Takahiro Onodera
Norio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Nec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1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1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7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704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lead-in layers inseparably applied to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48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lead-in layers inseparably applied to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onsisting of layered constructions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and insulating layers, e.g. planar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09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 H01L23/53228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the principal metal being copper
    • H01L23/53233Coppe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09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 H01L23/53228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the principal metal being copper
    • H01L23/53238Additional layers associated with copper layers, e.g. adhesion, barrier, cladd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9Insulating materials
    • H01L23/53295Stacked insula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1227040
五、發明說明(1) 一、【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一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有關;更特別 地’具有可靠性提升之互連線的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 法’該互連線係以鑲嵌程序形成。 二、【先前技術】 近年來,互連線之微小化及多層互連線係根據半導體 裝置之高度積體化及半導體晶片之微小化而製成;該程 序’即所謂的鑲嵌法(程序),通常用以形成該互連線結 構。此形成互連線及通孔之鑲嵌程序包含三步驟:第一步 ,在一絕緣薄膜上形成一通孔或渠溝;第二步為在該絕緣 薄膜表面、該通孔或渠溝之上内面形成一導電薄膜;第三 步則為利用化學機械拋光法(CMp ··化學機械拋光)以拋 光在該絕緣薄膜表面及該通孔或渠溝上方之該導電薄膜。 即使難以對銅進行蝕刻,此方法仍適合形成由含銅之導電 材料所製成之該多層互連線。 傳統鑲嵌程序將參照附圖說明如後。圖丨A至丨C係表該 傳統鑲嵌程序之部分截面圖。 首先,如圖1A所示,如SiN之一第一蝕刻停止膜1〇2及 > 如Si〇2之第一層間介電質1〇3係依此序形成於一基板丨〇ι 上’該基板101上則有M〇s電晶體等形成;其次,將一光阻 圖案形成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丨〇3上,以作為傳統乾蝕刻 法之光罩;接著,利用該傳統乾蝕刻法,以蝕刻該第一層 · 間介電質1 0 3及該第一蝕刻停止膜丨〇 2而形成一第一渠溝 ·
第10頁 1227040 五、發明說明(2) 103a ;接著,將一TiN之第一屏蔽金屬薄膜1〇4形成於該第 一層間介電質103及該第一渠溝1〇3 a。
wV 在圖1A所示之情況中,以濺鍍法將一銅之種金屬層 (未顯示)形成於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丨〇4上,該第一屏 蔽金屬薄膜104可避免該互連線材料擴散,而該種金屬則 可促進用於互連線之銅的電鍍生長;接著,以電解電鍍法 將一銅1 0 5形成於該種金屬上,此狀況表示於圖丨B。 在此狀況下,以CMP法將該第一層間介電質1 〇3上之該 銅105及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1〇4移除,故即可在該第一渠 溝1 0 3 a上形成一第一銅互連線,此狀況表示於圖1 c。
其後’重複相同上述程序,即可得一具令人滿意之多 層互連線的半導體裝置。該銅之多層互連線可以上述鑲嵌 去形成,然而,在此方法中,」乍為該互連線材料的銅與作 、為該屏蔽金屬薄膜的li.N遇並直存在良好黏著性,故 將ϋ耐電遷移性方面之劣Γ問‘題。— —一 ••….... ........ ·» •,•,‘、•^、.,,.•‘八.'·-々—., ν ^ 與此問題每關之一半導體裝置之技術及其製造方法已 ^表於日本公開專利申請案(jp — A,2〇〇〇一7741 3 )令。在 _ ^專利申請案中,提出了在銅與T i Ν間***由鋁組成之屏 暖金屬結肖,可解決此問題。 「上以下’將具體說明上述傳統專利申請案(以下稱為 程4專利申請案」)之技術。圖2A至2C為表示該傳統鑲嵌 〜序之部分截面圖。如圖2A所示,第一,由TiN所組成之 第下層屏蔽金屬薄膜H8a形成於一第一層間介電質1〇3及 —渠溝103a上,而該第一渠溝103&則形成於該第一層間
第11頁 1227040
案號 92117594 五、發明說明(4) 另外,隨著該互連線微小化的發展,除了被埋入之互 連線性質劣化之外,亦產生該互連線可靠性之另一問題; 換吕^,因為在形成該互連線後產生空隙缺陷, 互連線之可靠性。 — 通常,銅之粒徑與該互連線寬度及該通孔直徑有關。 在Ϊ的二連線中,其粒徑易變大;反 <,在微細的互連線 及礒小直徑的通孔中,其粒徑易變小;粒徑大小之差異即 為,之差異;《著,當對各具不同粒徑大小之該互連線及 熱處理’材料將產生移動以平衡熵,因此將發 施:Ϊ ί I亦即在微細互連線及微小通孔中之鋼將被低 熵值之寬互連線吸入。 一該輸送現象將參照圖3Β說明之。就通孔中之粒徑大小 :二:,其粒徑尺寸小’故其熵值大;反之,京尤互連線中 m'而言’因其粒徑尺寸大,故其熵值小。因此在 連線後進行熱處理,該通孔令之銅原子將移動至該 以平杈熵值,故在該通孔内將產生空隙缺陷1 1 9, 且该互連線之連接可靠性降低。 綠_在Γ用法形成銅互連線之鑲嵌法中,冑形成互連 节*隙Ϊ ϋ伴隨埋入渠溝中之互連線性質之劣化而產生的 』:j =便極重要。在上述該專利申請案中, 並未獲得解決。 三 實施内容】
1227040 曰 案號 92117594 五、發明說明(5) 因此,本發明一目的為提供一半導 銅原子之輸送現象所引起如該空隙缺置,以抑制由 提供可抑制埋入於該渠溝或爷通孔之f狀况的發生,·並 之半導體裝置之製造;亥通孔之互連線性質產生劣化 置及目的為提供-具有可靠性提升之半導體裝 =:本,目的’本發明提供一半 3 下層、一第一絕緣層、及一第一道带如、 形成於-基板上;該第一絕緣層形成於該;丨:該下層 導電部分則形成於穿越該第一絕緣層至=:,該第一 形部分上。該第一導電部分包含一第一^^第凹 一金屬部分;該第一屏蔽金屬層形成第:第 ::壁及-底自上;肖第一金屬部分形成於該第一屏蔽金 =^使2,該第一凹!:分為該第一金屬部分所 填滿,该第一金屬部分包含一含有鋼及鋁之第一合金。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中,第一合金之 為〇. 1至10原子%。 a刀千 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更包含〜第二絕緣層及一第二 導電部分,該第二絕緣層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導 電部分上;該第二導電部分形成於〜通過該第絕緣層至該 第一導電部分之一第二凹形部分上。該第二導電部分包含 一第二屏^金屬層及一第二金屬部分;該第二屏蔽金屬層 形成於該第,凹形部分之一側壁及〜底面上;該第二金屬 部分形成於該第二屏蔽金屬層上,以使其餘之該第二凹形 篦14頁 1227040
部分為該第二金屬部分所填 有銅及鋁之第二合金。該第 孔其中之一;該第二導電部 中之一,該第二合金之含鋁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裳 二導電部分中較大者之面積 於20 〇 滿;該第二金屬部分包含一含 導電部分為一互連線及一通 分為一互連線及一通孔兩者其 百分率為0.1至10原子%。 置中’該第一導電部分及該第 與另一者之面積比係大於或等 在本發明 低於當該第一 在本發明 比係大於或等 在本發明 小於或等於〇. 3 /zm ;該第一 該第 為 金屬部 達本發 一半導體襞置 埋入形成於一 該第一導電部 理以於 薄膜中 上之材 其中之 該第一 製造鋁 料,以 之該半導體裝置中,該第一導電部分之電阻 金屬部分含鋁時之該第一導電部分者。 之。亥半導體裝置中,該第一凹形部分之深寬 於2。 之該半導體裝置中,該第一導電部分之寬度 18 f1";該第一導電部分之深度大於或等於〇. 屏蔽金屬層之厚度大於或等於0.01//m,以使 为形成於該第一凹形部分上。 明之另一目的’本發明提供包含以下步驟之 之一製造方法:(a)將含銅之一第一導電部分 基板上之一下層上之一第一絕緣層中;在 分形成一含麵之額外金屬薄膜;((})進行熱處 導電部分中製造一銅合金,並於該額外金屬 ,及(d)移除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一導電部分 使該第一導電部分為一互連線及一通孔兩者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肖步驟⑷
第15頁 1227040 __案號 92117594_ 年月曰_修正_ 一 五、發明說明(7) 包含:(a 1)形成通過該第一絕緣層而至該第一絕緣層之該 下層之一第一凹形部分;(a2)在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凹 形部分之一側壁及一底面上形成一第一屏蔽金屬薄膜; (a3)在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上形成一第一金屬薄膜,以使 其餘之該第一凹形部分為該第一金屬薄膜所填滿。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步驟(b) 包含:(bl)在該第一金屬薄膜上形成該額外金屬薄膜;該 步驟(d)包含:(dl)移除於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導電部分 上已經過熱處理之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該第一金屬薄 膜、及該額外金屬薄膜。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合金之 含銘百分率為〇 . 1至丨〇原子%。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步驟(C) 中進行熱處理之溫度範圍為2〇〇 °c至270。(:。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合金之 電阻係低於當該合金含紹時之電阻。 ^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第一凹 形部分之深寬比係大於或等於2。 立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第一導 電°卩刀之寬度小於或等於〇·18//ιη ;該第一導電部分之深度 大於或等於〇·3//ιη ;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之厚度大於或等X 於0· 〇1 ,以使該第一金屬薄膜形成於該第一凹形部分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步驟(a)
第16頁 1227040 92117594 ____案號 五、發明說明(8) 包含:U4)形成通過該第一絕緣層而至該第一絕緣層之該 下層之一第一凹形部分;(a5)在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凹 形部分之一側壁及一底面上形成一第一屏蔽金屬薄膜; (a6)在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上形成一第一金屬薄膜,以使 其餘之該第一凹形部分為該第一金屬薄膜所填滿。(&7)移 除在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及一導電部分之該第一金屬薄 膜;該導電部分包含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及該第一金屬薄 膜。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步驟(b) 包含:(b2j在該第一金屬薄膜及該第一導電部分上形成該 額外金屬薄膜;該步驟(d )包含:(d2 )移除在該第一絕緣層 及該第一導電部分上已經過熱處理之該屏蔽金屬薄膜及該 額外金屬薄膜。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合金之 含紹百分率為0·1至10原子%。 ^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步驟(c) 中進行熱處理之溫度範圍為20(TC至270 °C。 ,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合金之 電阻係低於當該合金含銅時之電阻。 在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第一 形部分之深寬比係大於或等於2。 凹 泣^本發明之該半導體裝置之該製造方法中,該第一導 電F刀,寬度小於或等於〇.18//m ;該第一導電部分之深度 大於或等於;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之厚度大於或等
第17頁 皇號92117_ 1227040 修正 曰 五、發明說明(9) Γ:01…以使該第-金屬薄膜形成於該第一凹形部分 *,=生Lt進:二T嵌/法之該半導⑽ 料;其次,在預定严声推—勒\,氣成鋁或銅上含鋁之材 成全固體溶液之合::因:,使銘可擴散入銅以製 金)之擴散係數、抑制一互低H線材料(合 -含紹材料』;===:通孔缺陷之產生… 入該渠溝或該通孔該通孔上’而是形成於埋 寬比增加,亦可抑制因銅原子===;該通孔之深 陷等之產±。 幻原子輸送現象所引起如該通孔缺 四、【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t一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之實施例將 參照附圖說明於下。 圖4A至5D為表示本發明該實施例之截面圖,各圖均說 明本發明料㈣裝置之^法部分程彳;㈣㈣為 表示本發明之效應圖,·圖10為表示在銅互連線内之鋁濃度 與熱處理溫度間之關係圖。 如「先前技術」部分所述,提高鋼與該屏蔽金屬間之 黏著性、及形成該微細的銅互連線時所需之耐電遷移性極 為重要;因此,有在下層屏蔽金屬薄膜i 8a如TiN上形成該 上層屏蔽金屬薄膜18b如銅之方法,其已發表於上述專利申 第18頁 1227040 修正 曰 案號 92117M4 五、發明說明(10) 请案。藉由此法可提高銅與一屏蔽金屬間之黏著性;另一 方面可增加該渠溝及該通孔之深寬比,故即產生如前述銅 難以埋入該渠溝及該通孔中之問題。 具體說明於下。圖^及⑽為表示深寬比變化之示音 圖。如圖6A所示,該深寬比為γ/χ,此處χ表在形成之 該屏蔽金屬(4,14,其並未標示於圖6人中)後,鋼可被埋 入之該渠溝及該通孔之面積寬度;而¥表在形成TiN之該屏 蔽金屬後,鋼可被埋入之該渠溝及該通孔之面積深度。然 ^如圖所示:在該屏蔽金屬⑴8a,其並未標示於圖 6B中)上形成厚度B之該鋁製屏蔽金屬(U8b)後該深寬比 即增加至Y/(X-2B),此處銅(105)可被埋入之面積深度並未 改變,然而其寬度減少至x — 2b。 ^丨通Λ梦銅可被埋入之深寬比約為2。假設該互連線寬度 (X)小於或荨於〇. 18以出且該互連線厚度(γ)大於或等於〇 3 ,该上層屏蔽金屬薄膜丨丨扑之厚度並不大於或等於 Γ於Λ上於ΐ,專利申請案之技術無法應用於製造最小寬度 小於或4於〇 · 1 8 # m之該微細互連線。 、鱼始ΐί 1即使銅可被埋入,基於銅在寬互連線與微細互 性之差異’將發生網差;因此,為平衡熵值, 連線後進行熱處⑨,銅原子即自該微細互連 ϊ = 孔移動至該寬互連線(輸送現象),故在該 试、、、田互連線或該微小通孔即產生空隙丨9。 為抑制輸送現象問題,須使該互連線 小;因此’本發明者測試可使互連線材料合:之=數 第19頁 1227040 ------ 92117594__年月曰 條正_____ 五、發明說明(11) 變小之方法。 若連接至合金銅之互連線材料含有其他金屬材料,則 較具優勢;然而,提供至銅之該材料須為於一低溫下形成 之銅合金材料。藉於低溫下形成該合金,可避免由低於包 含該互連線之該層所形成之M0S電晶體因該合金形成程序而 產生熱損害;另外,若該材料在合金形成程序期間產生沉 積’將降低該互連線之可靠性,故該材料應與銅以任何比 例形成合金,換言之,該材料須與銅以任一比例形成固態 =液;再者,當該金屬與其他金屬形成合金時,其強度通 ^會提升但導電度卻下降,因此,在不影響銅導電度下提 鬲LSI所需之機械強度極為重要。吾人發現鋁為適合與銅鑄 成合金之材料,因其可與銅於低溫下形成合金,且其可與 鋼以任一比例形成固態溶液。 若以上述該專利申請案中所採用之結構作為提供含鋁 之銅的方法’以於該屏蔽金屬如T i N上形成鋁薄膜,則如上 述即4渠溝與該通孔之深寬比將增加且變得難以埋入銅; 另外’當進行製成合金所用之熱處理時,通孔部分的銅將 自具有大互連線面積(或大互連線區域之體積)之該互連 線部分被拉出。因此,吾人發現利用上述該專利申請案中 之方法無法獲致具性質均勻之銅銘合金。 故在本發明中’在提供銘至銅之方法中,銘既非形成 於該渠溝亦非形成於該通孔上,而是形成於埋入於該渠溝 或該通孔之銅上;接著,藉進行熱處理,可同時達到製成 銅紹合金並避免被埋入銅之性質劣化的兩目的,如圖4A至
第20頁 1227040 _—案號 92117594 _年月日_修正__ 五、發明說明(12) 5D中所示。其後,吾人將參照該附圖詳細說明之。 圖4為表示在本發明該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該實施 例中’於形成合金後進rCMP之方法的截面圖。 首先,如圖4A所示,將該第一蝕刻停止薄膜2及該第一 層間介電質3依序形成於該基板i上;此處就該基板1而言, 半導體裝置如M0S電晶體係形成於該半導體基板及一可能形 成於該半導體裝置與該基板上之一絕緣層上,具有半導體 裝置之該層及/或其上之該絕緣層即稱為一下層。 該第一蝕刻停止薄膜2為一如SiN的薄膜,其可在形成 一渠溝時令蝕刻停止;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為一如Si〇2的薄 膜其具備進行CMP之機械強度。該第一餘刻停止薄膜2及 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即稱為一第一絕緣層。 其次’將該光阻圖案形成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上,以 作為傳統乾蝕刻之光罩;蝕刻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及該第一 蝕刻停止薄膜2,以形成該第一渠溝3a。該第一渠溝3a即稱 為一第一凹形部分。 其次’以濺鍍法將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及該種金屬 (未顯示)形成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上及該第一渠溝3& 内;此處,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為一可防止該互連線材料 擴散之屏蔽金屬薄膜,如Ta/TaN及TiN。該種金屬(未顯示 )為一促進成為互連線材料之銅的電鍍生長之薄膜。其 次,以該電解電鍍法在該種金屬上形成該銅5 ;接著,將該 鋁6或含鋁之該材料(例如含銅約〇 · 5 %之銅化鋁等)形 於該銅5上。
第21頁 1227040 修正 曰 案號 92117594 五、發明說明(13) 就圖4 A之情形而言,該熱處理係在預定溫度下進行, 故該銅5與該鋁6可完全形成合金,以成為如銅一紹合金7之 固態溶液,此情形示於圖4B。 接著,以CM P法移除該銅一紹合金7及在該第一層間介 電質3上之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故該第一銅一鋁】連^ 7a形成於該第一渠溝3a内。該第一銅一鋁互連線7&即稱為 一第一導電部分;而無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之該第一銅'一 鋁互連線7a部分稱為一第一金屬部分,此情形示於圖代。 之後,重複相同程序,即可形成所欲之具多層互連線 結構之一半導體裝置。 " 圖5為表示在本發明該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之該實施 例中,於進行CMP後形成合金之該方法截面圖。 首先,如圖5A所示,將該第一蝕刻停止薄膜2 wSiN及 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如Si〇2依序形成於該基板1上;其次, 將該光阻圖案形成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上,以作為乾蝕刻 之,:,對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及該第一银刻停止薄膜2進 =Ιΐϊ屈以形成該第一渠溝3a;接著,以濺鍍法將 上及薄Λ4及該種金屬(未顯示)形成於該第-上:二渠溝33内;接著,以該電㈣ 以該接言著在在該第-屏蔽金屬薄膜4上之銅係 鬼h除,接者,在預定溫度進行熱處理,結果該 之固之 =該銘6可完全形成合金,以成為如銅 ' 固L /谷液,此情形示於圖5C。 第22頁 1227040 銮號 92117594 ±_Ά 曰 修正 五、發明說明(14) 接著,以C Μ P法移除該銅一銘合金7及在該第一層間介 電質3上之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故該第一銅_鋁互連線 7a形成於該第一渠溝3a内,此情形示於圖μ。 之後,重複相同程序,即可形成所欲之具多層互連線 結構之一半導體裝置。 藉由此些方法,在不使被埋入之銅性質劣化的情況 下’可簡易且確實地形成該銅鋁合金;而該銅鋁合金可避 免由該空隙缺陷所引起之可靠性降低。 然而,與該鋁6之厚度或包含形成於該銅5上之鋁的該 $枓有關之合金中鋁含量、及該熱處理條件,均將影響本 ,,效應。因此,吾人將進行下列測試以設定所欲之鋁 S置與熱處理條件。 少並ίίϊ鋁含量比例,當該鋁含量太低時,擴散係數減 制效庫Ϊ,故此例中並未能得到對該輸送現象充分的抑 之電之,當該銘含量過高時,其電阻實質上即為銘 ’故此例中使用銅互連線之價值將消失。 係圖。此為,表:„主含量、該產率及該熱處理時間之間的關 趣品質ΪΪ =表;含量互異之各樣品,而縱軸代表-示之熱處』時門納Ϊ f圖對應如該圖右侧方塊中所標 與銘形成小==度為7°〇⑽。如圖7所示:當銅 不造成im2面:銘薄膜厚度之合金時,對產率並 薄膜厚声當鋼與銘形成大於或等於4〇⑽銘 的鋼(;7之中、金時铭,夂使產率提高。在此例中,含4。⑽銘 圖7中銅-銘(紹:40 nm))之含銘百
IH
第23頁 翻
案號92117RQ」 1227040 五、發明說明(15) 子%,故合金中之含銘百分於 此外,當製造鋁合+拄原子/ v 金時’機械強度增加,曰莫雷许隊 低;因此,由抑制該互遠 二刀^導電度降 更進一步遠到LST路/線4在縱方向上導電度降低及 含量。 *之機械強度的觀點,吾人必須規定鋁 為測試該鋁含量,Μ 丁糾士、+ _ I w 來考槐α 。f春 以下列方法製備樣品(編號1至7及 膜考::):先’以電解電鍍法形成該0 膜鑄成人金,以成A婵…處將其與60至100 nm的鋁薄 及薄板電阻,其結果如圖8A、8BA18所示。 係數 ’為表示鋁薄膜厚度、電阻係數及熱處理條件間之 j糸圖。此處’該橫軸為鋁薄膜厚度,而縱軸 電阻係數;空心圓形砉蟑I去掸σ ^ 门々分银。口之 # Λ °γ ί μ ^ ^ 考樣σπ,實心圓形表熱處理條 件為在350 C (攝氏度數)進行3〇分鐘之樣品,實心 熱處理條件為在350 t進行}小時之樣品,實心三 曼*表 處理條件為在3 3 5 °C進行1小時之樣品,實心方彡: 條件為在3G(TC進行H、時之樣品。f Μ表熱處理 圖8Β為表示鋁薄膜厚度、薄板電阻係數及熱處理條 間之關係圖,圖8Β中之符號意義與圖8Α中者相同。 圖18為說明圖8Α及8Β中各樣品之熱處理條件及特性 表0 _ 通常,較高的熱處理溫度有助於製造合金;然而,卷 該熱處理温度過高時,可預期如此將對形成於該互連線; 下之裝置如M0S電晶體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如圖8Α、、 及
五、發明說明(16) 18所示,吾人發現當熱處理溫度高阻 此,該熱處理溫度須限制於低溫。 P日加。因 在圖8A、8B及18中,, 办 °C。 u ”、、外理溫度係小於或等於3 〇0 再者’若該銅一 I呂合合$ 電阻之1 5仵,則兮鈉4 ^電阻因該熱處理而變成純銅 之薄膜厚呂度合其⑵=…薄板 或等於1〇〇“,而由導電;之觀VA人Λ厚度係小於 公査* 藏又之觀點來看,合金中的含|呂百 原子%’因為在合金(互連線)中1_Α: 4膜厚度相當於1〇原子%含鋁百分率。 送規ί者’在溫度高於或等於270。。下’銅將軟化且出現運 、 ’故合意之熱處理溫度小於或等於2 7 0 °C。。 圖1 0為表示熱處理溫度與銅互連線内之鋁濃度間的關 扃刼i橫軸表該熱處理溫度,而縱轴表鋁濃度。吾人發現 原=广理溫度高於或等於2〇〇 〇c下,銅互連線含有大於〇· ι 27η。%之鋁濃度,如圖1〇所示。因此,溫度範圍200 °c至 C為適當之熱處理溫度。 f# 1為貫在上述實驗中銅與鋁確形成合金,將該樣品編 、、2、5中之銅鋁深度曲線以SIMS測量之。此處樣品編號 1227040 案號 92117594 五、發明說明(17) 曰 修正 、處理條件在35〇t持續6〇分鐘者; 熱處理條件在350 °C持續60 熱處理條件在350
1為鋁薄膜厚度600A 樣品編5虎2為紹薄膜厚度人 分鐘者;樣品編號5為鋁薄膜厚度8〇〇 A : °C持續30分鐘者’其結果示於圖9。 圖9A、9B及9C為表示分別矣—笨 刀別表不樣品編號1、2、5 Φ夕钮 t: 及銅的深度曲線圖,橫轴表自各樣品該表中之銘 而縱軸表各元件之濃度。#瞻至9(:所示,各樣品2銘 係均勻分佈於該深度方向,故吾人發現:以本發明之該方 法,不僅可在該表面將合金製成該互連線,亦可在整個互 連線及整個通孔内進行。 藉由對銅及鋁(或含鋁之材料)進行熱處理,銅可於 低溫下與鋁鑄成合金,此處,鋼係以電鍍法形成於該渠溝 或該通孔;而链則以濺鍍法形成於銅上。因此,可藉降低 该互連線材料之擴散係數以抑制材料移動,如此可避免於 進行形成該互連線後之熱處理時,伴隨熵平衡而產生之空 隙缺陷,故可提升該互連線之可靠性。此外,未於該銅互 連線下反而於其上形成鋁或含鋁之材料,可增加該渠溝或 該通孔之深寬比;換言之,被埋入之銅的性質將永不劣 化,且可避免因被埋入銅之損耗所產生之空隙缺陷。再 者,因鋁或含鋁之材料係形成於銅上,其乃位於鋁所形成 之層之較低層中,故吾人不需使用具有良好性質埋入銅之 設備;繼之,本發明此法即可應用於製造尺寸小於或等於 0.2/zm之該互連線或該通孔方面。 圖19為表示當進行如圖4B或5C之銅一鋁合金製造程序 第26頁 1227040
案號 92117501 五、發明說明(18) 中,在該銅一銘合金内熱處理時間與㉟反應厚度間之關係 ,命橫軸表熱處s時p曰1,而縱軸表該銅互連線内之銘反庳 =。此處,該「純叙」曲線(空心圓形者)顯示如祕 及5B之該銅鋁合金内之鋁6類的鋁源為純鋁;而該「銅—〇 =」曲線(空心方形者)顯示該銅鋁合金内之鋁源為含 0.5%鋁之銅。如圖19所示:當使用為含〇 5%鋁之銅而非 圖4A及5B中所示之純鋼時,含0.5 %紹之銅之銘反應厚度較 純鋁者為薄;因此,當鋁中含鋁以外之金屬時,其在銅互 連線内對銅的反應將較純鋁緩慢,且令該銅一鋁合金均句 陡變差。因此,权合意的鋁源為純鋁而非鋁與其他金屬之 合金。 、 上述實施例之範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之。 【第一範例】 圖11至1 4為上述實施例中第一範例之截面圖。在此例 中’本發明之合金製造程序將應用於該單一鑲嵌程序。 ^ 首先,如圖11A所示,以該CVD程序將該第一蝕刻停止 薄膜2及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依序形成於該基板丨,此處, M^S電晶體等形成於該基板1上;其次,將抑制暴露反射之 抗^射薄膜及化學增強阻劑塗佈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上; 接著’利用KrF光钱刻進行曝光及顯影,以形成該第一渠溝 3a之光阻圖案(未顯示);接著,(乾)蝕刻該第一渠溝 3a及該第一蝕刻停止薄膜2以形成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該 第一渠溝3a穿過該第一蝕刻停止薄膜2及該第一層間介電質 3,之後,以氧氣電漿灰化法及使用有機移除劑以期消弭該
第27頁 1227040 --Ά, 92117594 年曰日 铬心 五、發瓶明(19) ' _ ' -- 乾蝕刻殘留物之溼處理法,以移除該光阻圖案及該抗反射 薄膜。順道一提,該第一蝕刻停止薄膜2及該第一層間介電 質3之材料並未限定於特殊材料,其可選自對乾蝕刻具有充 分選擇比例之材料組合,這些材料係選自s i 〇2、s丨Ν、 S i ON、S i C及該低介電性薄膜等。 對於圖11 A之情況,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係以濺鍍法 而形成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上及該第一渠溝仏内;該第一 屏蔽金屬薄膜4係由Ti、TiN、Ta、TaN、WN等之該單一層薄 膜或結合此些之雙層或多層薄膜所組成,例如··該第一屏 蔽金屬薄膜4為薄膜厚度約20 nm/20 nm之Ta/TaN ;其次, 將100 nm之種金屬以濺鍍法形成於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 上,接著’以電解電鑛法形成6〇〇 nm之銅5以將銅埋入該第 一渠溝3a内。此情況示於圖11B。 其次,進行製造合金程序;如上所述,鋁為適合與銅 禱成合金之材料’此處’該紹6或該含6 0 n in紹之材料係形 成於該銅5上,此情況示於圖11 c。 之後’進行該熱處理以形成合金。如前所述,較佳熱 處理溫度為自200 °C至270 °C,若在250 t至270 °C更佳,故 該銅5可與該鋁6完全鑄成合金,而成為該銅一鋁合金7形式 之固態溶液,此情況示於圖11D。 接著,以CMP法移除該銅一鋁合金7及該第一層間介電 質3上之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因此,即在該第一渠溝3a 内形成該第一銅一鋁互連線7a,此情況示於圖11E。
順便一提,進行CMP後之合金形成方法亦可用於如圖5A
第28頁 1227040 _ 案號92117594_年月 日修正 > 五、發明說明(20) 至5D中。首先,關於圖11B之情況,以該CMP法移除該第, 屏蔽金屬薄膜4上之銅5 ;其次,將該鋁6或該含鋁材料形成 於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4上;接著,進行該熱處理以形成合 金,故在該第一渠溝3a内之該銅5可與該鋁6完全鑄成合 金,而成為一銅一鋁合金7形式之固態溶液;之後,以該 CMP法移除該鋁6及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上之該第一屏蔽金屬 薄膜4,因此,即在該第一渠溝3a内形成該第一銅一鋁互連 線7a。此情況亦同於圖11E所示者。 如圖11E所示,利用該CVD法將該第二蝕刻停止薄膜8及 該第二層間介電質9依序形成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及該第 一銅一紹互連線7a上;其次,將該抗反射薄膜及該化學增 強阻劑塗佈於該第二層間介電質9 ;接著,進行藉該KrF光 餘刻法之顯影及曝光’以形成該通孔9a之該光阻圖案(未 顯示);接著,(乾)蝕刻該第二層間介電質g及該第二蝕 刻停止薄膜8,以形成該通孔9a,該通孔9a穿越該第二層間 介電質9及該第二蝕刻停止薄膜8 ;之後,以氧氣電漿灰化 法及使用有機移除劑以期消弭該乾餘刻殘留物之溼處理 法’以移除該光阻圖案及該抗反射薄膜。順便一提,該第 一蝕刻停止薄膜2及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之材料並未限^於 特殊材料,其可選自對乾蝕刻具有充分選擇比例之材料组 合,這些材料係選自s%、SiN、Si0N、Sic及該低介電性 薄膜等。此情況示於圖12A。 關於圖1 2 A之情況,該第二屏蔽金屬薄膜丨〇係以濺铲法 形成於該第二層間介電質9上與該通孔9&内,而該第二^蔽
第29頁 1227040 修正 案號 92117594 五、發明說明(21) 金屬薄膜10係由Ti、TiN、Ta、TaN、WN等之該單一層薄膜 或結合此些之雙層或多層薄膜所組成,例如:該第二屏蔽 金屬薄膜10為薄膜厚度約2〇 nm/2〇 nm iTa/TaN,此情況示 於圖12B。 /其次’以該濺鑛法將厚度1〇〇 nm之該種金屬(未顯示 )形成於該第二屏蔽金屬薄膜丨〇上;接著,以電解電鍍法 形成600 nm之銅U以期將鋼埋入該通孔仏内。此情況示於 之後,可如圖11所說明之方式進行該合金製造程序; d而,為抑制互連線間之材料運輸,將任一彼此相鄰之該 j線鑄成口金即已足夠;此匕外,為抑制該互連線與該通 Λ i ί材料運輸’將任一該互連線及與其相鄰之該通孔鑄 口即已足夠。故將所有互連線與通孔製成合金並非必 例 或更大 銅鑄成 為 2 0 : 1 該通孔 然 之材料 係數增 形成該 計及其 如:當 )彼此 合金; 或更大 中所包而,當 運輸極 加時, 互連線 更可取 该寬互連線與該細互連線( 連接時 此外, )彼此 含之鋼 該互連 不易發 並不希 合金。 之特性 ,希望 當該寬 連接時 鱗成合 線間之 生。在 望形成 因此, 等,接 如面積比為2 0 : 1 能將至少一互連線中所包含之 通孔(如面積比 少該互連線及至 互連線與該細 ,希望能將至 金。 面積比例不夠 此例中,當吾 該合金;故吾 最好考慮整個 著再決定哪些 大時,該互連線 人應避免該電阻 人並非一直希望 半導體裝置之設 互連線或通孔須
第30頁 1227040 _案號__9jl 17594_年月日 你不_ 五、發明說明(22) 鱗成合金。 關於圖1 2C之情況,利用CMP法將該銅11及該第二層間 介電質9上之該第二屏蔽金屬薄膜1〇移除;接著,將連接至 該第一銅一鋁合金互連線7 a之該通孔11 a形成於該第二層間 介電質9上,此情況示於圖12D。 其次’利用該CVD法將該第三餘刻停止薄膜1 2及該第三 層間介電質13依序形成於該第二層間介電質9及該通孔na 上;接著,將該抗反射薄膜及該化學增強阻劑塗佈於該第 三層間介電質1 3 ;之後,進行藉該KrF光蝕刻法之顯影及曝 光’以形成該第二渠溝1 3a之該光阻圖案(未顯示);接 著,(乾)蝕刻該第三層間介電質1 3及該第三蝕刻停止薄 膜12,以形成該第二渠溝13a,該第二渠溝13a穿越該第三 層間介電質1 3及該第三蝕刻停止薄膜1 2 ;之後,以氧氣電 槳灰化法及使用有機移除劑以期消弭該乾蝕刻殘留物之澄 處理法,以移除該光阻圖案及該抗反射薄膜。順便一提, 該第三餘刻停止薄膜丨2及該第三層間介電質丨3之材料並未 限疋於特殊材料,其可選自對乾蝕刻具有充分選擇比例之 材料組合,這些材料係選自s i〇2、si N、si 0N、s i C及該低 介電性薄膜等。此情況示於圖1 3 A。 一 其次,以濺鍍法將該第三屏蔽金屬薄膜14形成於該第 二層間介電質13上與該第二渠溝i3a内,而該第三屏蔽金屬 薄膜14係由Ti、TiN、Ta、TaN、WN等之該單一層薄膜或結 合此些之雙層或多層薄膜所組成,例如:該第三屏蔽金屬 薄膜14為薄膜厚度約20 nm/20 nm之Ta/TaN ;其次,將1〇〇
第31頁 1227040 五、發明說明(23) 咖之種金屬(未顯示)以賤錢法形成於該第三 膜14上。此情況示於圖13B。 一 wm獨符 之後進行合金製造程序。將該鋁16或含6〇㈣鋁之該材 料形成於該銅1 5上,此情況示於圖1 3 C。 其次則進行熱處理以形成合金。如圖丨丨所說明者,較 佳熱處理溫度為自20(TC至27(TC,若在25(rc至27〇^更 故該銅15可與該紹16完全鑄成合金,而成為該銅一鋁 合金17形式之該固態溶液,此情況示於圖14八。 接著,以該CMP法移除該銅一鋁合金17及該第三層間介 電質13上之該第三屏蔽金屬薄膜14,因此, 溝13a内形成該第二銅一鋁互連線17a,此情況示^圖 其後,藉重複相同程序,即可形成一具令人滿意之多 層互連線結構的半導體裝置。 如此’根據本發明該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該銅一 ^合金係於形成該鋁或在銅埋入之該渠溝或該通孔内包含 、呂t之熱處,而形成;因此,抑制傳統技術中該空隙缺陷 =1生及可靠性之降低,可由抑制互連線彼此間及該互連 命i ί通孔間之移動而達成。鋁或一含鋁材料並非形成於 :乂溝或該通孔内,而是形成於埋入該渠溝或該通孔内之 二;f ’因此’可抑制被埋入銅性質之劣化;此外,亦可抑 二0由鋼原子之輸送現象所引起的該空隙缺陷之發生。 【第二範例】 ^ 1 5至1 7為表示該上述實施例之第二範例的部分截面 此例中’本發明之合金製造程序係應用於該通第一
麵 第32頁 1227040 修正 案號 92117594 五、發明說明(24) 雙重鑲嵌程序 圖15A至15E中程序之說明將省略,因圖15A至15E中之 程序與圖11A至11E中者相同。 如圖15E所示,利用該CVD法將該第二蝕刻停止膜8、該 第二層間介電質9、該第三蝕刻停止膜丨2、該第三層間介電 質13依序形成於該第一層間介電質3及該第一銅—鋁互連線 7a上’該第三餘刻停止膜12係用以停止該第二渠溝13a之乾 姓巧;其次’(乾)蝕刻該第三層間介電質13 ;該第三蝕 刻停止薄膜1 2及該第二層間介電質9,以形成該通孔9 a,該 通孔9a穿越該第三層間介電質13、該第三蝕刻停止薄膜12 及該第二層間介電質9。此情況示於圖丨6A。 順便一提’該第二餘刻停止薄膜8、該第二層間介電質 9、該第三敍刻停止薄膜丨2及該第三層間介電質丨3之材料並 未限定於特殊材料,其可選自對乾蝕刻具有充分選擇比例 之材料組合,這些材料係選自Si〇2、SiN、Si〇N、siC及該 低介電性薄膜等。 ,關於圖1 6A之情形,將光阻圖案(未顯示)形成於用以 形成該第二渠溝1 3a之該第三層間介電質1 3上;其次,(乾 )餘刻該第三層間介電質1 3至作為蝕刻停止器之及該第三 #刻停止薄膜12,以形成該第二渠溝丨3a ;其後,除去已經 過曝光之該第三蝕刻停止薄膜丨2及該第二蝕刻停止薄膜8。 此情況示於圖1 6B。 、 接著,以濺鍍法將該第三屏蔽金屬薄膜14形成於該第 二層間介電質13上與該通孔9a内,而該第三屏蔽金屬薄膜 第33頁 1227040
案號 92117594 五、發明說明(25) 2係ri二iN:Ja、TaN、WN等之該單一層薄膜或結合此 些之j層或多層薄膜所組成,例如:該第三屏蔽金屬薄膜 14為薄膜厚度約20 nm/20 nm<Ta/TaN ;其後,將1〇〇 nm之 種金屬(^顯示)以該㈣法形成於該第三屏蔽金屬薄膜 14上,接者,以電解電鍍法形成6〇〇 nm之銅15以期將銅埋 入該第=渠溝13a與該通孔9a内。此情況示於圖16C。 接著’可如圖11C所說明之方式進行該合金製造程序。 將该鋁16或含60 nm鋁之該材料形成於該銅15上,此情況示 於圖16D ;其後,進行熱處理以形成合金,較佳熱處理溫度 為自20 至27 0 °C,若在2 50 t至2 70 °C更佳,故該銅15可 與該鋁16完全鑄成合金,而成為該銅一鋁合金17形式之該 固態溶液,此情況示於圖1 7A。 接著’以該CMP法移除該銅一鋁合金17及該第三層間介 電質13上之該第三屏蔽金屬薄膜14,因此,該第二銅一鋁 互連線1 7a與連接至該第一銅_鋁互連線7a之該通孔即分別 形成於該第二渠溝13a與該通孔9a内,此情況示於圖17B。 其後,藉重複相同程序,即可形成一具令人滿意之多 層互連線結構的半導體裝置。 如此,根據本發明該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該銅一 紹合金係於形成該鋁或在銅埋入之該渠溝或該通孔内包含 鋁後之熱處理而形成;因此,抑制傳統技術中該空隙缺陷 之發生及可靠性之降低,可由抑制互連線彼此間及該互連 線與該通孔間之移動而達成;特別地,該第二範例之該結 構、a亥互連線及該通孔係同時形成,故前熱處理易使銅原
第34頁 1227040 顧92117遍 曰 修正 五、發明說明(26) __ 子之該運輸(移動)發生’在此 陷。然而,因該通孔與該互連線兩^ 2易產生空隙缺 可確實抑制該材料移動(運輪);二由合金所製成,故 埋入銅前所用之形成鋁薄膜的方法 三在圖2A至3B所示 及該互連線埋人極為困冑H =要同時將該通孔 僅可抑制被埋入鋼性質之劣化,發明之方法中,不 生。 買之劣化亦可抑制該空隙缺陷之產 該通:二例係基於雙重金屬鑲嵌程序之-的 冑重金屬鑲嵌程序而說明之;然而,吾人可將關 方法^硬光罩程序及其餘雙重金屬鎮嵌程序者應用於相同 本發明可避免因形成互連線後之熱處理而產生銅原子 移動所引起之缺陷,故可提高該互連線之可靠性。 理由如下。 藉銘或於銅的電鑛生長或銅的CMP程序後所形成之含紹 金屬材料之熱處理,銅與鋁之合金可於低溫下形成;因 此即使於形成4互連線後進行該熱處理,亦可避免伴隨 熵平衡而發生之銅移動,故可抑制空隙缺陷之產生。 此外,本發明可避免被埋入銅性質之劣化。 理由如下。 用以形成合金之鋁或含鋁材料係形成於埋入該渠溝或 该通孔之銅上,而非在該渠溝或該通孔内,因此決不會增 加該渠溝或該通孔之深寬比;此外,吾人在將銘或含銘材 料形成於銅上時,並不需要使用具有良妤性質埋入銅之設
第35頁 1227040 案號 92117594 Λ_η 曰 修正 五、發明說明(27) // m之該微細互 備;其次,本發明可應用於小於或等於0 連線及該通孔上。 iiii 第36頁 1227040
圖7為表示鋁含量、產率及熱處理時間之間的關係 圖8 A為表示鋁薄膜厚度、電阻係數及熱處理條件間之 關係圖; 圖8B為表示鋁薄膜厚度、薄板電阻係數及熱處理條件 間之關係圖; 圖9A、9B及9C為表示分別表示樣品編號1、2、5中之 I呂及銅之深度曲線圖; 圖1 0為表示熱處理溫度與銅互連線内之鋁濃度間的關 係圖; % 圖11 A至11E為表示該實施例之第一範例的部分截面 圖1 2 A至1 2 D為表示該實施例之弟一乾例的部分截面 圖; 圖1 3 A至1 3 C為表示該實施例之第一範例的部分截面 圖;
1227040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4A至1 4B為表示該實施例之第一範例的部分截面 圖, 圖15A至15E為表示該實施例之第二範例的部分截面 圖, 圖1 6A至1 6D為表示該實施例之第二範例的部分截面 圖, 圖1 7A至1 7B為表示該實施例之第二範例的部分截面 圖; 圖18為說明圖8A及8B中各樣品之熱處理條件及特性 Ο表 圖1 9為表示在銅互連線内之熱處理時間與鋁反應厚度 間之關係圖。 元件符號說明: 1〜基板 2〜第一钱刻停止薄膜 3〜第一層間介電質 3a〜第一渠溝
第38頁

Claims (1)

12270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半導體裝置,包含: 一下層,其形成於一基板之上; 一第一絕緣層,其形成於該下層上;及 一第一導電部分,其形成於穿越該第一絕緣層而至該 下層之一第一凹形部分; 其中該第一導電部分包含: 一第一屏蔽金屬層,其形成於該第一凹形部分之一側 壁及一底面上;及 一第一金屬部分,其係形成於該第一屏蔽金屬層上, 使得其餘之該第一凹形部分為該第一金屬’部分所填滿;且 該第一金屬部分包含由銅及铭所組成之一第一合金。 2.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裝置,其 中該第一合金中之含鋁百分率為0.1至10原子%。 3.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裝置,更 包含: 一第二絕緣層,其形成於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導電 部分上;及
一第二導電部分,其形成於穿越該第二絕緣層而至該 第一導電部分之一第二凹形部分; 其中該第二導電部分包含: 一第二屏蔽金屬層,其形成於該第二凹形部分之一侧 壁及一底面上;及 一第二金屬部分,其係形成於該第二屏蔽金屬層上, 使得其餘之該第二凹形部分為該第二金屬部分所填滿;且
第39頁 12270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第二金屬部分包含由銅及鋁所組成之一第二合金; 該第二導電部分為一互連線及一通孔其中之一;且 該第二合金中之含鋁百分率為0.1至10原子%。 4 ·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半導體裝置,其 中該第一導電部分及該第二導電部分中較大者與另一者之 面積比係大於或等於20。 5.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裝置,其 中該第一導電部分之電阻係低於當該第一金屬部分含鋁時 之該第一導電部分者。 6.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半導體裝置,其 中該第一凹形部分之深寬比大於或等於2。 7·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半導體裝置,其 中該第一導電部分之寬度小於或等於0.18/zm, 該第一導電部分之深度大於或等於0.3/zm, 該第一屏蔽金屬層之厚度大於或等於0.01 //in,以期 使該第一金屬部分形成於該第一凹形部分内。 8. 一種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步驟:
(a) 將含銅之一第一導電部分埋入形成於一基板上方 之一下層上之一第一絕緣層; (b) 在該第一導電部分形成一含銅之額外金屬薄膜; (c) 進行熱處理,以製造該第一導電部分上之銅及該 額外金屬薄膜上之鋁兩者之合金;以及 (d )移除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導電部分上之材料, 使得該第一部分為一互連線及一通孔其中之一。
第40頁 12270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9·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半導體裝置之製 造方法,其中該步驟(a )包含步驟: (al)形成一第一凹形部分,其穿越該第一絕緣層而 至該第一絕緣層上之該下層; (a2) 在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凹形部分之一側壁及 一底面上形成一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以及 (a3)在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上形成一第一金屬薄 膜,以使其餘之該第一凹形部分為該第一金屬薄膜所填 滿。 10·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b)包含步驟: (b 1)在該第一金屬薄膜上形成該額外金屬薄膜; 該步驟(d )包含: (dl)移除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該第一金屬薄膜、 及該額外金屬薄膜,其均於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導電部 分上經過熱處理。 11.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合金之含鋁百分率為0. 1至1 0原子%。 12.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中之該熱處理係於20 0 °C至270 °C溫度範圍内進行。 13.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合金之電阻係低於當該合金含鋁時之該 合金者。
第41頁 12270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14·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凹形部分之深寬比係大於或等於 15. 製造方法 μ m, 該第 該第 期使該第 16. 製造方法 (a4) 至該第一 (a5) 一底面上 (a6) 膜,以使 滿;以及 (a7) 之該第一 17. 製造方法 (b2) 額外金屬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其中該第一導電部分之寬度係小於或等於〇. 1 8 一導電部分之深度大於或等於0.3#m, 一屏蔽金屬薄膜之厚度大於或等於0.01 /zm,以 一金屬部分形成於該第一凹形部分内。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其中該步驟(a )包含步驟: 形成一第一凹形部分,其穿越該第一絕緣層而 絕緣層上之該下層; 在該第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凹形部分之一側壁及 形成一第一屏蔽金屬薄膜; 在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上形成一第一金屬薄 其餘之該第一凹形部分為該第一金屬薄膜所填 移除在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及該一導電部分上 金屬薄膜。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其中該步驟(b )包含步驟: 在該第一金屬薄膜及該第一導電部分上形成該 薄膜;
第42頁 1227040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步驟(d)包含: (d2)移除該第一屏蔽全屬望 a^^^^ 專膜及該額外金屬薄膜, 八Θ於该弟一絕緣層及該第一導 1n 禾 等冤部分上經過埶處理。 製、Λ:ί ί μ w11 ^16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u方法,其中該合金之含鋁百分率為〇1至1〇原子%。 ,19·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c)中之該熱處理係於2〇(rc至270 °C溫度範圍内進行。 、2 0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合金之電阻係低於當該合金含鋁時之該 合金者。 21 ·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凹形部分之深寬比係大於或等於 2 〇 22·根據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半導體裝置之 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導電部分之寬度係小於或等於〇 · 1 8 u m ^ 該第一導電部分之深度大於或等於〇,3//m, 該第一屏蔽金屬薄膜之厚度大於或等於0.01 /zm,以 期使該第一金屬薄膜形成於該第一凹形部分内。
第43頁
TW092117594A 2002-06-28 2003-06-27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of which reliability of interconnections is improv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TWI22704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88927A JP3623491B2 (ja) 2002-06-28 2002-06-28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1375A TW200401375A (en) 2004-01-16
TWI227040B true TWI227040B (en) 2005-01-21

Family

ID=2977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7594A TWI227040B (en) 2002-06-28 2003-06-27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of which reliability of interconnections is improv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61759B2 (zh)
JP (1) JP3623491B2 (zh)
TW (1) TWI2270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9440B2 (en) * 2004-03-30 2006-10-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Back end IC wiring with improved electro-migration resistance
US7259090B2 (en) * 2004-04-28 2007-08-2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Copper damascene integration scheme for improved barrier layers
WO2006016678A1 (ja) * 2004-08-12 2006-02-16 Nec Corporation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80838B2 (ja) * 2005-06-22 2014-01-0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216867A (ja) * 2010-03-17 2011-10-27 Tokyo Electron Ltd 薄膜の形成方法
JP6068918B2 (ja) * 2012-10-15 2017-01-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1026B2 (ja) 1992-09-11 2000-09-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の配線
JPH06177128A (ja) 1992-12-07 1994-06-24 Japan Ener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02909A (ja) 1997-09-29 1999-04-13 Sony Corp 銅合金配線の形成方法
US6720654B2 (en) * 1998-08-20 2004-04-1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esium barrier film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JP2000077413A (ja) 1998-09-02 2000-03-14 Nec Corp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75995A (ja) 2000-08-24 2002-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861759B2 (en) 2005-03-01
JP2004031847A (ja) 2004-01-29
JP3623491B2 (ja) 2005-02-23
US20040000719A1 (en) 2004-01-01
TW200401375A (en) 200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606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lin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7851924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439624B2 (en) Enhanced mechanical strength via contacts
TWI298510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819873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04000428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874906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lin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TWI244722B (en)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JP2004063556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7011036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07258457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400590A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pper metal line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816267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inlaid interconnect
TWI227040B (en) Semiconductor apparatus of which reliability of interconnections is improv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0225682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21807A (ja) 半導体配線の製造方法
JP2007180313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040771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33557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70665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080606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0040772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H07122639A (ja) 多層配線構造の形成方法
JP2005072228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20727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半導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