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6057B - Disk recording medium,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Disk recording medium,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6057B
TWI226057B TW092106500A TW92106500A TWI226057B TW I226057 B TWI226057 B TW I226057B TW 092106500 A TW092106500 A TW 092106500A TW 92106500 A TW92106500 A TW 92106500A TW I226057 B TWI226057 B TW I2260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recording
data
generation
clus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06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2708A (en
Inventor
Minoru Tobit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2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2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6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60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8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 G11B11/1058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comprising mechanical protection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8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95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9Zoned data area, e.g. having different data structures or formats for the user data within data layer, 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ZCLV], Zone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ZCAV], carriers with RAM and ROM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82Meande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cord carriers
    • G11B7/261Preparing a master, e.g. exposing photoresist, electroform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02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to be executed
    • G11B11/10504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Description

1226057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料-種具備對應位址資訊而擺動之記錄軌的 碟狀記錄媒體、其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以及資料記錄方法。 本申請案係以2002年3月29日在日本提出申請之日本專 利申請第20()2·()98()44號案為基礎並主張優先權者,並參照 該申請案藉以援用於本申請案中。 二目前係採用將直徑形成大致64mm’且具有例如能以音樂 信號記錄74分以上之記憶容量的小徑光碟1小徑光碟, :被稱為小型光碟_ (註冊商標),其有依凹坑㈣而記錄 資料的播放專用型及利用光磁記錄(MQ)方式記錄資料且可 播放的記錄播放型之二種類。以下之說明’係關於記錄播 =之小徑光碟(以下稱為光碟上述光碟為了要提高記錄 容量’而開始改善記錄軌間距及記錄雷射光之記錄波長或 物鏡之NA等。 以下之說明中,係將記錄軌間距設為16 μηι進行導溝記 錄,且將調變万式作為EFM之初期的光碟稱為第1世代 。該第1世代MD之實體格式,係規定如下。記錄軌間距, 係L6 _,位元長度,係〇,59 。又,雷射波長λ,係 又=780 nm,光學頭之開口率,係ΝΑ=〇45。記錄方式,係 採用將導溝(碟片面上的溝)#作記錄軌而用於記錄播放的 導溝記錄方式。又,位址方 <,係採用在碟片面上形成單 螺旋(single spiral)之導溝’且對該導溝之兩側形成作為位址 82832.doc 1226057 資訊之擺動(Wobble)的擺動導溝之方式。另外,在本說明書中 ,亦將利用擺動來記錄的絕對位址稱為ADIP (Address in Pregroove) 〇 以往之小型光碟,在記錄資料之調變方式方面,係採用 EFM (8-14轉換)調變方式。又,作為錯誤訂正方式,係採用 ACIRC (Advanced Cross Interleave Reed_Solomon Code) 〇 又 ,在資料交錯中,採用摺疊型。藉此,資料之冗餘度,係 為 46.3%。 第1世代MD中之資料的檢測方式,係位元對位元方式, 而作為碟片驅動方式,係採用CLV (Constant Linear Verocity) 。CLV之線速度,係1·2 m/s。 記錄播放時之標準的資料速率,係133 kB/s,記錄容量係 164 MB (MD-DATA中,為140 MB)。又,資料之最小改寫單 位(叢集),係由32個之主磁區與4個之連結磁區(link sector) 的36個磁區所構成。 近年來,已開發一種比第1世代MD更提高記錄容量的次 世代MD。該情況’可看做以往之媒體(碟片或卡匣)係直接 變更調變方式及邏輯構造等並將使用者區域等形成一倍密 度,且將記錄容量增加例如3⑼MB的MD (以下稱為次世代 MD1)。記錄媒體之實體規格,係相同’記錄軌間距’係丨·6 ,雷射波長λ,係又=780 nm,光學頭之開口率,係ΝΑ=0·45 。作為記錄方式’係採用導溝記錄方式。位址方式’係利 用ADIP。如此’碟片驅動裝置中之光學系的構成或ADIP位 址讀出方式、伺服處理’係與以往之小型光碟相同。 82832.doc -6- 1226057 比起次世代MD1更增加記錄容量的MD (次世代MD2),係 藉由其外形、光學系一邊保持互換性,而一邊將記錄軌間 距縮窄成1.25 μιη,且例如從上述導溝利用磁壁移動檢測 (Domain Wall Displacement Detection : DWDD)而檢測記錄標 記來開發。 然而,當將與利用D WDD而增加記錄容量之次世代MD2 、或次世代MD1相同的方式以一定線速度(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 CLV)旋轉驅動而予以播放時,由於播放光點大於 標記,所以記錄軌偏置所帶來的影響較大。換言之,當記 錄軌偏置即使發生很少時,由於記錄軌間距較窄所以有拾 取讀出始自鄰接記錄軌之標記的特性會變得非常差之虞。 亦即,在更縮窄如次世代MD2之記錄軌間距,且利用 DWDD進行超解像播放之光碟中,必須對偏記錄軌(detrack) 進行非常嚴密的對應。 次世代MD2亦為ADIP位址方式,且當利用CLV於記錄軌 每1圈而如圖1所示記錄軌之載波頻率偏移時,ADIP之相位 亦會偏移。次世代MD2,係與其他的MD同樣雖係檢測出以 1光點所檢測的推挽信號PP以作為記錄軌錯誤信號,但是如 圖2所示,會在推挽信號中出現數赫茲之低頻成分以作為差 頻(beat)成分。該推挽信號,係當作擺動推挽信號WPP且如 圖3所示地變大。次世代MD2會因圖3所示之大的WPP信號 而變成無法避免偏記錄軌的狀態。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碟狀記錄媒體,其係以上 82832.doc 1226057 面所述之次世代MD2之記錄軌間距設為125μιη的方式,即 使是比第1世代MD之§己錄軌間距更窄,且進而從導溝 (groove)利用DWDD檢測出標記的型式,亦可獲得推挽信號 不會載送低頻成分者。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碟狀記錄媒體之製造 方法及製造裝置。 本發明之更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對碟狀記錄媒體記 錄資料的方法。 為了達成上面所述之目的所提案的碟狀記錄媒體,係使 其信號記錄面於徑方向分割成複數個區域,且以各區域中 所鄰接之記錄軌的擺動波數於每丨圈成為同數的方式,將記 錄軌形成螺旋狀或同心狀。 本發明之碟狀記錄媒體製造方法,係使信號記錄面於徑 方向分割成複數個區域之碟狀記錄媒體進行旋轉的速度於 每1區域作變化,且在上述各區域内以所鄰接的記錄軌之擺 動波數於每1圈成為同數的方式來控制擺動頻率。 本發明之碟狀記錄媒體製造裝置,係包含有··碟片旋轉 機構’使信號記錄面於徑方向分割成複數個區域之碟狀記 錄媒體旋轉;驅動機構,用以驅動碟片旋轉機構;相位同 步電路’用以生成任意的塊;以及控制機構,於碟狀記錄 媒體之每1區域以使碟狀記錄媒體旋轉的旋轉速度作變化 的方式來控制驅動機構,同時在各區域内,以所鄰接之記 錄軌的擺動波數於每1圈成為同數的方式來控制相位同步 電路。 82832.doc 1226057 本發明之資料記錄方法,係在其信號記錄面於徑方向分 刻成複數個區域,且在各區域以所鄰接之記錄軌的擺動波 數於每1圈成為同數的方式將記錄軌形成螺旋狀或是同心 狀的碟狀記錄媒體上記錄資料時,在各區域所鄰接的邊界 附近禁止資料之記錄者。 本發明之更其他的目的、依本發明所得的具體優點,在 以下參照圖式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可更加明白。 【實施方式】 以下,係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圖4係顯示如次世代MD2之光碟2〇〇的區域(z〇ne)化格式 。在孩光碟200中,係將光碟分成區域至區域2^之28個區 域。在區域内之鄰接記錄軌間使擺動之波數(相位)一致。例 如,在放大區域Zl與區域&所示的圖5中,如在區域&内以 由區域Ai包圍的方式使擺動的波數(相位)一致。在區域心 内亦以由區域Ai包圍的方式使擺動的波數(相位)一致。圖6 係顯7F取出區域八1及區域八2内之擺動。波數,係一致。此 係將ADIP之載波的波數形成相同。藉此即可平均地使同相 (Inphase)與異相(〇utphase) —致,且wpp信號如圖7所示成為 小於圖3者。另外,在所鄰接的區域Ζι與區域I之間,亦可 以由區域A;包圍的方式不使擺動的波數(相位)一致。 该光碟200,雖係在相同的區域内,變成CAV播放,但是 在圮錄/播放裝置中,可見與如以往般控制心轴馬達並利用 CLV旋轉驅動碟片者相同。將該碟片驅動方式稱為zCAv* 式0 82832.doc 1226057 在此,先就次世代MD2加以說明。次世代MD2,例如係 一種適用磁壁移動檢測方式(DWDD : Domain Wall Displacement Detection)等的高密度化記錄技術之記錄媒體 ,且上面所述之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代MD1,係實體格式 不同。次世代MD2,係記錄軌間距為1.25 μιη,位元長度為 0.16 μηι/bit,且於線方向高密度化。 為了採取與習知小型光碟次世代MD1間之互換,光學系 、讀出方式、伺服處理等,係以習知之規格為標準,雷射 波長;I,係又=780 nm,光學頭之開口率,係ΝΑ=0.45。記 錄方式,係導溝記錄方式,而位址方式係利用ADIP的方式 。又,框體外形亦形成與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代MD1相同 的規格。 但是,使用與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代MD1同等的光學系 ,而在如上面所述地讀取窄於習知之記錄軌間距及線密度( 位元長度)時,有必要消除始自偏記錄軌邊限、陸面(land) 及導溝之串擾、擺動之串擾、焦點洩漏、CT信號等的限制 條件。因此,在次世代MD2中,其特徵點在於變更導溝之 溝深、傾斜及寬度等。具體而言,將導溝之溝深規定在160 nm〜180 nm,將傾斜規定在60°〜70°,將寬度規定在600 nm〜800 nm之範圍。 '次世代MD2,其記錄資料之調變方式,係採用適於高密 度記錄的 RLL (1-7) PP調變方式(RLL : Run Length Limited ,PP : Parity preserve/Prohibit rmtr (repeated minimum transition runlength))。作為錯誤訂正方式,係採用具有訂 82832.doc -10- 1226057 正能力更高之 BIS (Burst Indicator Subcode)的 RS-LDC (Reed Solomon-Long Distance Code)方式。資料交錯(data interleave) ,係形成塊完結型。藉此,資料之冗餘度,係變成2〇·5〇% 。資料之檢測方式,係採用PR (1,_υ 乂乙之維他比(viterM) 解碼方式。作為資料之最小改窝單位的叢集,係由丨6磁區 、64 kB所構成。 在碟片驅動方式中,使用本發明之ZCAV方式,其線速度 為2.0m/s。記錄播放時之標準資料速率為98MB/s。因而, 在次世代MD2中,藉由採用DWDD方式及該驅動方式,即 可將總記錄容量設為1 GB。 圖8係顯示區域之接缝附近的記錄軌構造。在區域心之最 終記錄軌TZ〇L與區域Zl之開端記錄軌TZiS之間***2條虛 設記錄軌。其係與區域z〇之記錄軌同等的載波頻率之虚設 記錄軌TZ〇D及與區域匕之記錄軌同等的載波頻率之虛設記 錄軌TZlD之合計2條。該最低2記錄軌之虛設區域係在最内 圈有2叢集份,而在最外圈有4叢集份。接缝係形成不連續 ,邊不連續邵分係不用於記錄播放。亦即,在圖8所示之A區 域内接之1磁區雖有ADERyfs是由於其係虛設叢集所以沒 有問題。接縫,係在箭號輯示的位置並排成同一放射狀。 就區域之分割的具體例加以說明。在此,係就區 域内密度比固^方式加以說明。該方式係設為各區域之内 側與外側之比全部相同。例如’如圖9所示,將區域^之内 側及外側為止的半徑設為⑽以,同樣地將區域4之内側及 外側為止的半彼設為d3Q其次,將區域之内側及外側 82832.doc 1226057 為止的半徑設為r22及r32。各區域之密度比中,成立 r2/rl=r3/r2=…r23/r22之式子,且以各區域内之密度比大致 均等的方式來分割。該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係以RF特 性為優先者。 當將次世代MD2之記錄軌間距設為1.25 μιη,將最大線密 度設為0.16 μηι/bit時,例如將區域數設為27時,記錄執數/ 區域就成為268〜576,且叢集數/區域成為297〜975。線密度 成為0.1602〜0.1667 μηι/bit,該等的結果,記錄容量就會成 為1.025G (109)。另外,在區域數27時的區域間速度偏差為 2.54%。叢集數/區域,係除去4叢集縫隙、4叢集交換的數 字。記錄容量係除去交換記錄單元的值。 圖10係顯示區域數與容量、密度比或區域間速度偏差的 關係。可知係適合區域數23〜28位的範圍。 在該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時,由於當跨越區域與區域 之間時區域間速度偏差會成為3%以下的小值,所以心軸之 旋轉數可順利地作變化。亦即,在區域之中係心軸作一定 旋轉的狀態,若從旋轉驅動控制部側來看,則在區域内沒 有依CAV而旋轉驅動碟片的意識,而是單純地將ADIP之載 波設為一定來旋轉驅動。 圖11係顯示在製造依ZCAV所旋轉驅動之次世代MD2的 工序中所用的格式器300之構成。通常,在製作碟片時,係 利用CAV來旋轉碟片,且一邊改變頻率而一邊製作擺動。 因此,格式器300,係將區域用PLL分為2電路,即具備有 PL1303及ΡΙΧ304,藉由切換該等ΡΙΧ303、304而毫無缝隙 82832.doc -12- 1226057 地改變區域切斷用的時脈。 PLL3(H,係在以900 rpm對碟片進行CAV切斷的情況,從 主時脈(33.8688 MHz),生成使心軸之FG同步用的15.75 kHz 並供至心軸驅動器302。心軸驅動器302,係將其15.75 kHz 送至切斷機。 PLL303及PLL304,係用於從主時脈(33.8688 MHz)製作 ADIP擺動頻率。 叢集計數器區域切換M/N表306,係儲存著M/N=35/35〜 67/35。為了在區域間無缝隙地製作ADIP擺動頻率,而對 PLL304供給 M2/N,對 PLL303供給 M1/N。 切換開關305,係按照叢集計數器區域切換M/N表306之控 制而切換始自PLL303或PLL304的時脈。 位址計數器307,係對内側區域之位址進行往上計數。 BCH編碼器308,係對計數輸出附加ECC。雙相編碼器309 ,係對ECC附加輸出進行雙相編碼。FM轉換器310,係將對 雙相輸出進行FM調變並形成正弦波的信號送至驅動器3 11 。驅動器311,係將正弦波之信號送至擺動切斷邊限。 擺動切斷邊限之光學頭,係按照被供給的FM信號,一邊 擺動雷射光,而一邊照射在光阻塗敷於其表面的毛胚碟片 上。此時,上述毛胚碟片,就可利用心軸馬達於每1區域依 CAV而旋轉驅動,且當跨越區域時能以區域間速度偏差以 3%以下的小值利用上述PLL303及PLL304來切換。然後,毛 胚碟片之表面,在感光成對應位址資訊之擺動導溝的形狀 之後’可顯影。在被顯影的毛胚碟片上形成有擺動導溝, 82832.doc -13- 1226057 且在導溝與導溝之間形成有陸面。從該毛胚碟片製作打印 器(stamper),進而使用該打印器,製作次世代MD2之光碟 以作為多數個拷貝(replica)碟片。此係本發明之光碟的製造 裝置及方法之具體例。 另外,圖12係顯示PLL301、PLL303及PLL304中之頻率算 出的構成。形成1圈取得1次時脈之同步的構成。換句話說 ,若設為如將區域切換形成與該位置相同的格式,則能進 行無相位偏移的切換。因此,PLL301將33.8688 MHz作為 25/105,進而利用分解能力3 =分解能力1 X分解能力2 (均於 後述)作為1/5 12以生成15.75 kHz並供至切斷機。 PLL303,係將33.8688 MHz進行M1/N。此時的驅動器之 條件,係將區域Z0之M/N設為1,將相位比較頻率設為1 MHz 以上,將主時脈抑制在50 MHz以下。將區域Z0之M/N設為1 ,係表示N=M,且在CLV模式中使用時不具有PLL亦可完成 所致。將相位比較頻率設為1 MHz以上,係由於從頻道時脈 決定所以亦可與主時脈不同所致。 PLL304,係將 33.8688MHz 設為 M2/N。但是,只有以 ADIPU 所表現的PTOC部分,係藉由設為16/15而於正好1圈加入1 叢集。 切換開關305中之分解能力1,係將所切換的時脈設為 1/16,以生成2.1168 MHz〜4.05216 MHz之系統時脈。再者, 將此除以載波數,且藉由利用分解能力2進行1/32以生成1 旋轉頻率的15 Hz。該1旋轉頻率,係藉由即使將15.75 kHz 進行1/1050即可生成。分解能力2,係生成擺動用的分解能 82832.doc -14- 1226057 力。在1/64之情況將前段之ι/16分頻變更為1/8。該時的系 統時脈,會變成2倍。 然而,PLL之構成,係將來在驅動器以CAV使用時而具備 者。為了對第1世代MD、次世代MD1考慮互換性,次世代 MD2雖亦可依CLV而使用,但是形成對於原來依CAV而旋轉 驅動控制的裝置容易使用的構成。 為了滿足圖12所示之構成的條件,而有必要於每丨各區域 滿足以下的條件。 條件1·Μ/ΝΧ(1/(每1記錄軌之載波數))==1/1〇5〇 藉由於每1圈取得時脈同步及具有能進行Μ/Ν倍之pll即 可製作時脈。此不僅當作格式器,亦可以驅動器使之進行 CAV旋轉,且在採用切換時脈之方式的情況亦能以簡單的 構成對應。藉由在右邊1/1050之部分加入B/A之pLL即可進 而擴大選擇肢。 條件2·(每1記錄軌之載波數乂每!區域之記錄軌數)/(每1 記錄單元之載波數)==整數 換句話說,藉由每1區域份的載波總數以作為記錄播放之 單位的記錄單元來完全除盡,即可連續地切換至下一個區 域。該具體例的格式中每1記錄單元的載波數係成為47〇4。 圖13及圖14係顯示依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所形成的區 域佈局例之第一具體例。又,圖15及圖16係顯示第二具體 例。區域Z-1之載波數係為4704。將每J圈之載波數以正好工 圈除盡於1叢集。此藉由固定圖案畫在區域2_丨上則即使碟 片因擾動等而歪斜,藉由回到該區域Z-1則無論何時均可修 82832.doc -15- 1226057 正成正確的載波數所致。 另外,將跨越區域時之密度比設為3%以下,係PLL之引 入範圍範圍為±4%,若小於此則會一邊連續地切換PLL而 一邊使之動作之固。 圖17係顯示按照圖15及圖16所示之區域佈局的碟片上之 資料格式。從内圈至半徑15.7 mm中MO記錄有唯一 ID,從 此至16.0 mm之間記錄有引入/PTOP (區域Z-1)。BRU,係緩 衝記錄單元(Buffer Recording Unit)。LPCA,係雷射功率校 準區域(Laser Power Calibration Area)。DDT (Disc description track) &SecureArea中記載有碟片之種類、規格種類及保密 管理所需的資訊。之後,區域Z0、區域Z1···區域Z26係伴隨 備用記錄單元(Spare Recording Unit : SRU)與BRU而接績, 而在最後的區域Z27與引出之間有加入SRU與LPCA。 其次,有關對前述之ZCAV方式之次世代MD2記錄/播放資 訊信號的光碟記錄播放裝置,係一邊參照圖18而一邊加以 說明。 該光碟記錄播放裝置,係具備有執行次世代MD2之記錄 用的RLL (1-7) PP調變及RS-LDC編碼的構成,更具備有根 據次世代MD2播放時使用PR (1,-1) ML及維他比(Viterbi)解 碼的資料檢測以執行RLL (1-7) PP解調及RS-LDC解碼的構 成。 該光碟記錄播放裝置,係利用心軸馬達401而以前述之 ZCAV方式旋轉驅動被裝填的次世代MD2 (200)。於記錄播 放時,可對該次世代MD2(200),從光學頭402照射雷射光。 82832.doc -16- 1226057 光學頭402,係於記錄時進 度的高位準雷射輸 B •彔兄錄軌加熱至居禮溫 田对%出,於播放時,進 應從反射光檢測出資料用μ J用卡而(Ken·)磁效 U出貝科用的較低位準雷 頭•搭載有作為雷射輸出機構的雷 口=予 分路器及物鏡等所媸:从+姐/ 版偏尤光束 哭。作為光、、予系及檢測出反射光用的偵測 抑作為先予頭402所備有的物鏡,係例如利用 以可移位的方式保料碟片半徑方向及與碟片接離的方向 〇 在夾住次世代MD2並與光學頭402相對的位置上,配置有 磁頭403。磁頭彻,係將由記錄資料所調變的磁場施加在 次世代MD2上。雖未圖示,但是具備有使光學頭術全體及 磁頭403朝碟片半徑方向移動用的緒馬達及緒機構。 在Μ光磁記錄播放裝置中,除了光學頭4〇2、磁頭4〇3所 構成的記錄播放頭系、心軸馬達4〇1所構成的碟片旋轉驅動 系,迖$又有1己錄處理系、播放處理系、伺服系等。作為記 錄處理系,係設有對次世代訄!)2記錄時進行RLL (1_乃卯調 變及RS-LDC編碼的電路部。 作為播放處理系,係設有次世代MD2之播放時進行對應 RLL (1-7) PP調變之解調(根據PR (丨,])ML及使用維他比解 碼之資料檢測所進行的RLL (1-7)解碼)、RS-LDC解碼的部 位。 利用對光學頭402之次世代MD2的雷射照射而檢測出當 作其反射光的資訊(利用光偵測器檢測出雷射反射光所得 的光電流),係供至RF放大器404。在RF放大器404中,係對 82832.doc -17- 1226057 被輸入的檢測資訊進行電流-電壓轉換、放大、矩陣演算等 ,並抽出作為播放資訊之播放RF信號、記錄軌錯誤信號TE 、聚焦錯誤信號FE、導溝資訊(在次世代MD2上利用記錄軌 之擺動而記錄的ADIP資訊)等。 在次世代MD2之播放時,以RF放大器所得的播放RF信號 ,係介以A/D轉換電路405、等化器406、PLL電路407、PRML 電路408,在RLL (1-7) PP解調部409及RS-LDC解碼器410進 行信號處理。播放RF信號,係在RLL (1-7) PP解調部409中 利用PR (1,-1) ML及使用維他比解碼的資料檢測而獲得作 為RLL (1-7)符號串的播放資料,並對該RLL.(1-7)符號串進 行RLL (1-7)解調處理。再者,在RS-LDC解碼器410上進行 錯誤訂正及解交錯(deinterleave)處理。然後,被解調的資料 會當作始自次世代MD2之播放資料而輸出至資料緩衝器 415 中。 從RF放大器404輸出的記錄軌錯誤信號TE、聚焦錯誤信號 FE,係供至伺服電路411,導溝資訊,係供至ADIP解碼器 413 ° ADIP解碼器413,係在對導溝資訊利用帶通濾波器作帶通 限制並抽出擺動成分之後,進行FM解調、二相解調以抽出 ADIP位址。被抽出之作為碟片上之絕對位置資訊的ADIP位 址,係當作次世代MD2位址而供至系統控制器414。 系統控制器414,係根據ADIP位址,執行特定的控制處理 。又導溝資訊係為了進行心軸伺服控制而會回到伺服電路 411 ° 82832.doc -18- 1226057 飼服電路411,係根據例如對導溝資訊積分與播放時脈(解 碼時之PLL系時脈)之相位誤差所得的誤差信號,以生成 ZCAV伺服控制用的心軸錯誤信號。 伺服電路411,係根據心軸錯誤信號、及如上所述從rf 放大器404供給之記錄軌錯誤信號、聚焦錯誤信號、或始自 系統控制器414之記錄軌跳躍指令、存取指令等而生成各種 伺服控制信號(記錄軌控制信號、聚焦控制信號、绪控制信 號、心軸控制信號等),且對馬達驅動器412輸出。亦即, 對伺服錯誤信號或指令進行相位補償處理、增益處理、目 標值設定處理等的必要處理以生成各種伺服控制信號。 在馬達驅動器412中,係根據從伺服電路411供給的伺服 控制信號而生成特定的伺服驅動信號。作為在此的伺服驅 動信號,係有驅動2軸機構的2軸驅動信號(聚焦方向、記錄 軌方向< 2種)、驅動緒機構的緒馬達驅動信號、驅動心軸 馬達4〇1的心軸馬達驅動信號。利用該種的伺服驅動信號, 可對次世代MD2進行聚焦控制、記錄軌控制及對心軸馬達 401進行ZCAV控制。 在對次世代MD2執行記錄動作時,可從未圖示之記憶體 傳輸控制器供給高密度資料、或是始自音頻處理部之通常 的ATRAC壓縮資料。 在對次世代MD2進行記錄時,具有rs_lcd編碼器4丨6及 RLL (W) PP調變部417的功能。該情況,高密度資料,係 在RS-LCD編碼器416進行交錯及RS_LCD方式之錯誤訂正碼 附加之後,利用RLL(1-7)PP調變部417進行Rll(i々調變。 82832.doc -19- 1226057 調變成RLL (1-7)符號串的記錄資料,係供至磁頭驅動器 418,且藉由磁頭403對次世代MD2進行根據調變資料之磁 場施加以記錄資料。 雷射驅動器/APC419,雖係在如上所述之播放時及記錄時 使雷射二極體執行雷射發光動作,但是亦進行所謂的APC (Automatic Laser Power Control)動作。具體而言,雖未圖示 ,但是在光學頭402内,因設有雷射功率監視用的偵測器, 而該監視信號會回授至雷射驅動器/APC419。雷射驅動器 /APC419,與預設其以監視信號方式所得之現在的雷射功率 比較,藉由使其誤差份反映至雷射驅動信號,即可控制從 雷射二極體輸出的雷射功率穩定化於設定值内。在此,雷 射功率,係可依系統控制器414,將作為播放雷射功率及記 錄雷射功率之值設定在雷射驅動器/APC419内部之暫存器。 系統控制器414,係控制各構成以執行以上的各動作(存 取、各種伺服、資料寫入、資料讀出之各動作)。 如以上說明,若依據以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分配區域 的次世代MD2,則可在光碟記錄播放裝置中以ZCAV方式進 行旋轉驅動。 因此,為了將始自ADIP擺動之低頻差頻成分抑制在最小 限,而使ADIP之載波的波數在區域内對準,且在驅動側, 可判斷宛如係利用CLV方式來旋轉碟片。 因而,即使在原來利用CLV方式驅動第1世代MD或次世 代MD1的型式之光時記錄播放裝置中,亦可旋轉驅動次世 代MD2且可記錄播放資訊。 82832.doc -20- 1226057 圖19係顯示用以記錄播放習知小型光碟(第1世代MD)、次 世代MD1及次世代MD2之光碟記錄播放裝置11的構成。該 光碟記錄播放裝置11,係判別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之 種類。又,亦有判別第1世代MD及次世代MD2的情況。 光碟記錄播放裝置11,係為了記錄播放習知小型光碟、 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其特徵點係特別具備有執行習 知小型光碟之記錄用的EFM調變及ACIRC編碼的構成、及 執行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之記錄用的RLL (1-7) PP調 k及RS-LDC編碼的構成。作為播放處理系,其特徵點係具 備有執行習知小型光碟之播放用的EFM解調及ACIRC編碼 的構成、及根據於次世代MD1及次世rMD2之播放時使用 PR (1,2,1) ML、PR (l,_i) ML及使用維他比解碼的資料檢測 而執行RLL (1-7)解調及RS-LDC解碼的構成。 光碟圮錄播放裝置11,係將被裝填的碟片9〇利用心軸馬 達21以CLV方式或ZCAV方式旋轉驅動。在記錄播放時,可 對該碟片90從光學頭22照射雷射光。 光學頭22 ,係在記錄時進行將記錄記錄軌上之記錄層加 熱至居禮溫度的高位準雷射輸出,於播放時,進行利用卡 而磁效應從反射光檢測出資料用的較低位準雷射光。因此 ’光學頭22,搭載有作Aj 1.
方式保持於碟片半徑方向及與碟片接離的方 接離的方 向。在該光學頭22上, 具備有對内設之光碟判別裝置供給 82832.doc -21- 1226057 受光信號A'受光信號3的光制器pD。物鏡、或光學頭22 全體’係在制光碟時,由於有需要決定行進方向所以使 其以-定的速度内圈移動至外圈。能以可克服偏心之 移動量的速度來檢測出上述受光信號A、b。 在本具體例中,4 了獲得相對於媒體表面之實體規格不 同的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代MD1、和次世代廳2最大限的 播放特性,而在光學頭22之讀取光光學路徑中設置相位補 償板。可利用該相位補償板,使讀料之纟元錯誤率最適 當化。 在夾住碟片90並與光學頭22相對的位置上,配置有磁頭 23。磁頭23,係將由記錄資料所調變的磁場施加在碟片9〇 上。雖未圖示,但是具備有使光學頭22全體及磁頭23朝碟 片半徑万向移動用的緒馬達及緒機構。該緒馬達及緒機構 ,係在内設之光碟判別裝置中判別光碟時,將光學頭22從 内圈移動至外圈。 在該光磁記錄播放裝置丨丨中,除了光學頭22、磁頭23所 構成的記錄播放頭系、心軸馬達21所構成的碟片旋轉驅動 系,還設有記錄處理系、播放處理系、伺服系等。作為記 錄處理系,係設有對習知小型光碟記錄時進行efm調變、 ACIRC編碼的電路部以及對次世代MD1&次世代md2記錄 時進行RLL (1·7) PP調變及rs-LDC編碼的電路部。 作為播放處理系,係設有習知小型光碟之播放時進行 EFM調變之解調及ACIRC解碼的部位以及次世代MD丨及次 世代MD2之播放時進行對應RLL (1_7) pp調變之解調(根據 82832.doc •22- 1226057 PR (1,2,1) ML·及使用維他比解碼之資料檢測所進行的RLL (1-7)解碼)、RS-LDC解碼的電路部。 利用對光學頭22之碟片90的雷射照射而檢測出當作其反 射光的資訊(利用光偵測器檢測出雷射反射光所得的光電 流),係供至RF放大器24。在RF放大器24中,係對被輸入的 檢測資訊進行電流-電壓轉換、放大、矩陣演算等,並抽出 作為播放資訊之播放RF信號、記錄軌錯誤信號TE、聚焦錯 誤信號FE、導溝資訊(在碟片90上利用記錄軌之擺動而記錄 的ADIP資訊)等。 在該RF放大器24中,内設有構成光碟判別裝置22的記錄 軌錯誤信號演算器、引入信號演算器、比較器、比較器。 在習知小型光碟之播放時,以RF放大器所得的播放RF信 號,係介以比較器25、PLL電路26,在EFM解調部27及ACIRC 解碼器28處理。播放RF信號,係在EFM解調部27被2值化並 當作EFM信號串之後,進行EFM解調,進而在ACIRC解碼器 28進行錯誤訂正及解交錯處理。若為音頻資料,則在該時 間點上成為ATRAC壓縮資料之狀態。此時,選擇器29,係 選擇習知小型光碟信號側,且被解調的ATRAC壓縮資料會 當作始自碟片90的播放資料而輸出至資料緩衝器30。該情 況,可對未圖示之音頻處理部供給壓縮資料。
另一方面,在次世代MD1或次世代MD2之播放時,在RF 放大器所得的播放RF信號,可介以A/D轉換電路3 1、等化 器 32、PLL電路 33、PRML電路 34,在 RLL (1-7) PP解調部 35 及RS-LDC編碼器36進行信號處理。播放RF信號,係在RLL 82832.doc -23 - 1226057 (1-7)PP解調部35中,利用prq^OML及使用維他比解碼 之資料檢測獲得作為RLL (1-7)符號串的播放資料,並對該 RLL (1-7)符號串進行rll (1-7)解調處理。再者,在RS-LDC 解碼器36進行錯誤訂正及解交錯處理。 該情況,選擇器29,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被選擇, 且被解碉的資料會當作始自碟片9〇的播放資料而輸出至資 料緩衝器30。此時’可對未圖示之記憶體傳輸控制器供給 解調資料。 從RF放大器24輸出的記錄軌錯誤信號te、聚焦錯誤信號 FE ’係供至祠服電路37,導溝資訊,係供至ADIp解碼器38。 ADIP解碼器38,係在對導溝資訊利用帶通濾波器作帶通 限制並抽出擺動成分之後,進行FM解調、二相解調以抽出 ADIP位址。被抽出之作為碟片上之絕對位置資訊的ADip位 址,若為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代旭〇1的情況,則介以md位 址解碼器39,若為次世代撾!^的情況,則介以次世代md2 位址解碼器40而供至系統控制器41。 系統控制器41 ,係根據ADIp位址,執行特定的控制處理 。又導溝資訊係為了進行心軸伺服控制而會回到伺服電路 37 ° 系統控制器41中,具備有構成光碟判別裝置之〇型正反器 判別電路的功能。系統控制器41,係根據該d型正反器判別 電路的判別結果來判別上述MD的種類。 飼服電路37,係根據例如對導溝資訊積分與播放時脈(解 碼時之PLL系時脈)之相位誤差所得的誤差信冑,以生成 82832.doc -24- 1226057 CLV词服控制及上述ZCAV伺服控制用的心軸錯誤信號。 伺服私路37,係根據心軸錯誤信號、及如上所述從RF放 大器24供給之記綠軌錯誤信號、聚焦錯誤信號、或始自系 統控制器41之記錄軌跳躍指令、存取指令等而生成各種伺 服控制信號(記綠軌控制信號、$焦控制信?虎、緒控制信號 、心軸控制信號等),1肖馬達驅動器42輸出。㈣,對上 述伺服m虓或指令進行相位補償處理、增益處理、目 標值設足處理等的必要處理以生成各㈣服控制信號。 在馬達驅動器42中,係根據從伺服電路37供給的飼服控 制L號而生成特定的词服驅動信號。作為在此的伺服驅動 信號’係有驅動2轴機構的2轴驅動信號(聚焦方肖、記錄軌 方向之2種)、驅動緒機構的緒馬達驅動信號、驅動心軸馬 達21的心軸馬達驅動信號。利用該種的伺服驅動信號,可 對碟片⑽進行聚焦控制、記錄軌控制及對心軸馬達21進行 CLV控制或ZCAV控制。 光碟判別裝置,係在刻則水 ' 货在列別先碟時,利用系統控制器41來 控制伺服電路37、馬逵嗯翻哭^ ^ 運驅動為42,並使光學頭22之物鏡的 雷射光之聚焦導通。又,ip絲批/ 尤綠軌伺服係呈未施加的狀態。又 ,有關緒柄服,係使光聲sg 0 0 />u上、 尤予顽22攸内圈以某速度移動至外圈。 在對碟片90執行記綠動作每 勒作時’可從未圖示之記憶體傳輸 控制器供給高密度資料、七β 十 或疋始自音頻處理部之通常的 ATRAC壓縮資料。 在對習知小型光碟進杆+ 丁口己綠時,選擇器43係連接在習知 小型光碟側,且具有ACIRC飨腺口口, 扁碼洛44及EFM調變部45的功能 82832.doc •25- 1226057 。該情況,若為音頻信號,則始自音頻處理部19的壓縮資 料,係在ACIRC編碼器44進行交錯及錯誤訂正碼附加之後 ,在EFM調變部45中進行EFM調變。藉由EFM調變資料係介 以選擇器43供至磁頭驅動器46,且磁頭23對碟片90進行根 據EFM調變資料的磁場施加而記錄有經調變的資料。 在對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進行記錄時,選擇器43係 連接在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側,且具有RS-LCD編碼器 47及RLL (1-7) PP調變部48的功能。該情況,從記憶體傳輸 控制器12送出的高密度資料,係在RS-LCD編碼器47進行交 錯及RS-LDC方式之錯誤訂正碼附加之後,在RLL (1-7) PP 調變部48中進行RLL (1-7)調變。 調變成RLL (1-7)符號串的記錄資料,選擇器43係供至磁 頭驅動器46,且藉由磁頭23對碟片90進行根據調變資料之 磁場施加以記錄資料。 雷射驅動器/APC49,雖係在如上所述之播放時及記錄時 使雷射二極體執行雷射發光動作,但是亦進行所謂的APC (Automatic Laser Power Control)動作。具體而言,雖未圖示 ,但是在光學頭22内,設有雷射功率監視用的偵測器,且 該監視信號會回授至雷射驅動器/APC49。雷射驅動器 /APC49,與預設其以監視信號方式所得之現在的雷射功率 比較,藉由使其誤差份反映至雷射驅動信號,即可控制從 雷射二極體輸出的雷射功率穩定化於設定值内。在此,雷 射功率,係可依系統控制器41,將作為播放雷射功率及記錄 雷射功率之值設定在雷射驅動器/APC49内部之暫存器中。 82832.doc -26- 1226057 系統控制器41,係根據始自系統控制器18之指示,控制 各構成以執行以上的各動作(存取、各種伺服、資料窝入、 貝料蕷出之各動作)。又,於圖19中,以丨點鏈所包圍之各 邵份,可以1晶片之電路構成。 因而,光碟記錄播放裝置11,雖可利用ZCAV方式來旋轉 驅動次世代MD2,但是此時並無須特別變更第丨世代MD或 次世代MD1中所用的CLV方式,只要以追蹤pDIpi載波頻 率的控制即可實現上述ZCAV方式。亦即,在區域之中係呈 心軸作一定旋轉的狀態,且從旋轉驅動控制部侧來看,則 在區域内並無以CAV來旋轉驅動碟片之意識,而只是以一 定速度來旋轉驅動ADIP之載波。 在跨越區域間時,由於區域間速度偏差為3%以下的小值 ’所以可順利地改變心軸的旋轉數。
另外,有關區域之分配,除了前面所述之區域内密度比 固定方式以外,亦可採用記錄單元均等分配方式。此係以 作為記錄播放—之單位的記錄單元之數來決定區域數的方式 。例如’當將區域數設為23時,記錄軌數/區域就成為284〜W ,且叢集數(圮錄單元數)/區域成為5〇4。又,線密度係成為 0.16〜0.1691 μιη/bit,該等的結果,記錄容量成 〇25G (109)。另外,叢集數/區域,係除去4叢集縫隙、4叢集交換 的數字。又,在線密度中密度比成為152〜5 65%。又,記 錄容量,為除去交換記錄單元的值。由於可明白決定每躍 域之容量的情形,及幾個記錄單元成為相鄰的區域,所以 在應用上係一種很容易使用的方式。 82832.doc -27- 1226057 亦可採用記錄軌均等分配方式。此係以記錄軌之數來決 定區域數的方式。例如,當將區域數設為23時’記錄軌數/ 區域就成為504,且叢集數(記錄單元數)/區域成為352〜658 。又,線密度係成為0.16〜0.1663 μπι/bit,該等的結果’記 錄容量成為1.023G (109)。另外,叢集數/區域’係除去4叢 集缝隙、4叢集交換的數字。又,在線密度中密度比成為 2.05〜3.94%。記錄容量,為除去交換記錄單元的值。由於 可算出走幾個記錄軌可走至哪一個區域,所以具有容易存 取的特徵。 另外,為了比較起見,亦事先顯示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 式的區域數23之情況的例子。當將區域數設為23時’記錄 軌數/區域就成為364〜660,且叢集數(記錄單元數)/區域成 為338〜1158。線密度係成為0.16〜0.1646 μηι/bit,該等的結 果,記錄容量成為1.023G (109)。在此,區域間速度偏差(密 度比)為2.72%。叢集數/區域,係除去4叢集缝隙、4叢集交 換的數字。記錄容量,為除去交換記錄單元的值。該方式 ,如前面所述,由於只要各區域之内側與外側的比全邵一 樣即可,所以適於想以RF特性為優先者。 另外,以下係就次世代MD2之邏輯格式、實體格式加以 說明。 次世代MD2,係與次世代MD1同樣,作為記錄資料的調 變方式,係採用適合高密度記錄的RLL (1-7) PP調變方式 (RLL · Run Length Limited , PP · Parity preserve/Prohibit rmtr(repeated minimum transition runlength))。又,作為錯誤 82832.doc -28- 1226057 訂正方式,係採用具有訂正能力更高之BIS (Burst Indicator Subcode)的 RS-LDC (Reed Solomon-Long Distance Code)方 式。 具體而言,將從主電腦應用程式等所供給的使用者資料 之2048位元組附加4位元組之EDC (Error Detection Code)的 2052位元組當作1磁區(資料磁區,與後述之碟片上的實體 磁區不同),且如圖21所示,將SectorO〜Sector3 1之32磁區歸 納為304行X 216列的塊。在此,係對各磁區之2052位元組 ,施予取得與特定之虛擬亂數的互斥或閘(EX-OR)的打散處 理。對於該經打散處理的塊之各行附加32位元组的同位元 ,以構成 304 行 X 248 列之 LDC (Long Distance Code)塊。對 該LDC塊施予交錯處理,並當作152行X 496列之塊 (Interleaved LDC Block),且藉由將此如圖20所示地每次38 行介以1行之上述BIS排列以形成155行X496列的構造,進 而在開端位置附加2.5位元組份的訊框同步碼(Frame Sync) ,使1列對應1訊框,以形成157.5位元組X496訊框的構造。 該圖20之各列,係相當於後述之圖23所示的1記錄塊(叢集) 内之資料區之尸以11^10〜卩1^11^505的496訊框。 在以上之資料構造中,資料交錯,係形成塊完結型。藉 此資料之冗餘度,就會成為20.50%。又,作為資料之檢測 方式,係採用PR (1,2,1) ML之維他比解碼方式。 碟片驅動方式中,係採用CLV方式,其線速度為2.4 m/s 。記錄播放時的標準資料速率係4.4 MB/s。藉由採用該方式 ,即可將總記錄容量設在300 MB。藉由將調變方式從EFm 82832.doc -29- 1226057 改採用RLL (1-7) PP調變方式,由於視窗邊限會從0.5變成 0.666,所以可實現1.33倍的高密度化。又,作為資料之最 小改寫單位的叢集,係由16磁區、64 kB所構成。如此藉由 將記錄調變方式從CIRC方式改採用具有BIS之RS-LDC方式 及使用磁區構造之差異與維他比解碼的方式,由於資料效 率可從53.7%變成79.5%,所以可實現1.48倍的高密度化。 當综合該等時,次世代MD1,可將記錄容量設為習知小 型光碟之約2倍的300 MB。 另一方面,次世代MD2,例如係適用磁壁移動檢測方式 (DWDD : Domain Wall Displacement Detection)等的高密度化 記錄技術之記錄媒體,與上述之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代 、 MD1,在實體格式上有所差異。次世代MD2,其記錄軌間隙 為1.25 μιη,位元長度為0.16 μιη/bit,可在線方向高密度化。 又,由於係採取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代MD1之互換,所 以光學系、讀出方式、伺服處理等,均以習知之規格為標 準,雷射波長又,係又=780 nm,而光學頭之開口率,為 ΝΑ=0.45。記錄方式,係導溝記錄方式,位址方式,係利用 ADIP的方式。又,框體外形亦設為與習知小型光碟及次世 代MD1相同的規格。
如圖22所示,次世代MD2,為了謀求高密度化而沒有使 用前置格式凹坑(pre-pit)。因而,在次世代MD2中,沒有前 置格式凹坑的PTOC區域。在次世代MD2中,係於可記錄區 之更内圈區域,設有保護著作權用的資訊、核對資料竄改 用的資訊或記錄成為其他非公開資訊之基礎的唯一 ID 82832.doc -30- 1226057 (Unique ID : UID)的UID區域。該UID區域,係以與適用於 次世代MD2之DWDD方式不同的記錄方式來記錄。 接著,有關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之ADIP磁區構造與 資料塊的關係,係使用圖23加以說明。在習知小型光碟(MD) 系統中,係採用與以ADIP之方式記錄的實體位址對應的叢 集/磁區構造。在本具體例中,為了說明方便起見,將根據 ADIP位址的叢集記為「ADIP叢集」。又,將根據次世代MD1 及次世代MD2之位址的叢集記為「記錄塊(Recording Block)」 或「次世代MD叢集」。 在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中,資料記錄軌,係如圖23 所示當作依位址之最小單位的叢集之連續而記錄的資料流 來處理,1記錄塊(1次世代MD叢集),係如圖23所示由16磁 區或是1/2ADIP叢集所構成。 圖23所示之1記錄塊(1次世代MD叢集)的資料構造,係由 10訊框之前置標記(preamble)、6訊框之後端標記(postamble) 、496訊框之f料部組成的512訊框所構成。再者,該記錄 塊内之1訊框,係包含同步信號區域、資料、BIS及DSV。 又,1記錄塊之5 12訊框之中,係將記錄有意義的資料之 496訊框作16等份的各3 1訊框稱為位址單元(Address Unit) 。又,將該位址單元之號碼稱為位址單元號碼(Address Unit Number ·· AUN)。該AUN,係附在全部的位址單元上的號碼 ,其用在記錄信號之位址管理中。 如次世代MD 1,在對於具有ADIP中記載之實體的叢集/ 磁區構造的習知小型光碟,記錄以1-7PP調變方式做調變的 82832.doc -31- 1226057 高密度資料之情況,會發生原來記錄於碟片中的ADIP位址 、與實際記錄之資料塊的位址不一致的問題。隨機存取, 雖係以ADIP位址為標準來進行,但是在隨機存取中,於讀 出資料時,即使在記錄有特定資料之位置附近存取,雖然 能讀出被記錄的資料,但是在寫入資料時,就有必要在正 確的位置上進行存取以免已記錄之資料被覆蓋抹除。因此 ,從對應ADIP位址之次世代MD叢集/次世代MD磁區中正確 地把握存取位置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次世代MD1的情況,係依以特定規則轉換以擺 動方式記錄於媒體表面上的ADIP位址所得的資料單位來把 握高密度資料叢集。該情況,ADIP磁區之整數倍係成為高 密度資料叢集。根據該思考方法,則在對記錄於習知小型 光碟上的1ADIP叢集記載次世代MD叢集時,將各次世代MD 叢集形成於1/2ADIP叢集區間。 因而,在次世代MD1中,上述之次世代MD叢集的2叢集 係當作最小贫錄單位(記錄塊(Recording Block))來對應 1ADIP叢集。 另一方面,在次世代MD2中,1從係當作1記錄塊來處理。 另外,在本具體例中,係將從主電腦應用程式所供給之 2048位元組單位的資料塊當作1邏輯資料磁區(Logical Data Sector: LDS),此時將記錄於同一記錄塊中的32個邏輯資料 磁區之集合當作邏輯資料叢集(Logical Data Cluster : LDC)。 藉由採用以上所說明的資料構造,即可在將UMD資料記 錄於任意位置時,時序佳地對媒體記錄。又,藉由在作為 82832.doc -32- 1226057 ADIP位址單位的ADIP叢集内包含有整數個之次世代MD叢 集,即可使從ADIP叢集位址朝UMD資料叢集位址的位址轉 換規則單純化,且可簡化換算用的電路或軟體構成。 另外,在圖23中,雖係在1個ADIP叢集中對應2個次世代 MD叢集的例子,但是亦可在1個ADIP叢集中配設3個以上的 次世代MD叢集。此時,1個次世代MD叢集,並未被限定於 由16個ADIP磁區所構成,亦可按照EFM調變方式及RLL (1-7) PP調變方式中之資料記錄密度的差或構成次世代MD 叢集的磁區數、或1磁區的尺寸等來設定。 接著,就ADIP之資料構造加以說明。圖24A係顯示次世 代MD2之ADIP的資料構造,圖24B係為了比較起見而顯示 次世代MD1之ADIP的資料構造。 在次世代MD1中,係記載有同步信號、顯示碟片中之叢 集號碼等的叢集H(Cluster H)資訊及叢集L(Cluster L)資訊 以及包含叢集内之磁區號碼等的磁區資訊(Secter)。同步信 號係以4位元鲜載,叢集Η係以位址資訊之上階8位元來記載 ,叢集L係以位址資訊之下階8位元來記載,磁區資訊係以4 位元來記載。在後半段之14位元中,附加有CRC。以上, 42位元之ADIP信號係記錄在各ADIP磁區之標頭部中。 在次世代MD2中,記載有4位元之同步信號資料、4位元 之叢集H (Cluster H)資訊、8位元之叢集M (Cluster M)資訊 及4位元之叢集L (Cluster L)資訊以及4位元之磁區資訊。在 後半段之18位元中,附加有BCH之同位元。在次世代MD2 中亦同樣地42位元之ADIP信號係記錄在各ADIP磁區之標 82832.doc -33- 1226057 頭部中。 在ADIP之資料構造中,上述之叢集H (Cluster H)資訊、 叢㈣⑹祕…及叢紅⑹㈣叫資訊的構成’係可任 意決定。X ’在此亦可記載其他的附加資訊。例如,如圖 25所示,在次世代MD2之Amp信號中,亦可以上階8位元之 叢集H (Cluster H)及下階8位元之叢集L (⑽咖l)來表示 叢集資訊’而替換以下階8位元所表示的叢集l,以記載碟 片控制資m。作為碟片控m,㈣舉舰信號校正值 、播放雷射功率上限值、播放雷射功率線速校正係數、記 錄雷射功率上限值、記錄雷射功率線速校正係數、記錄磁 性s敏度、磁性雷射脈衝相位差、同位元等。 其次,就對於在光碟判別裝置中所判別之次世代肘〇1或 次世代MD2的碟片驅動裝置之播放處理、記錄處理加以詳 細說明。 圖26係顯示具備光碟記錄播放裝置丨丨以作為媒體驅動部 11的碟片驅動_裝置10之構成。碟片驅動裝置1〇,係可與個 人電腦(以下,記為PC) 1〇〇連接,且除了可將次世代MD1及 /人世代MD2當作音頻資料來使用,亦可當作pC等之外部儲 存來使用。 如圖2 6所示’碟片驅動裝置1 〇 ’係包含有内設光碟判別 裝置的媒體驅動部11、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叢集緩衝記 憶體13、輔助記憶體14、USB介面15、16、USB集線器17 、系統控制器18及音頻處理部19。 媒體驅動部11,係對被裝填之習知小型光碟、次世代Md 1 82832.doc -34- 1226057 及次世代MD2等之各個碟片9〇進行記錄/播放。媒體驅動部( 光碟記錄播放裝置)n之内部構成,係使用圖19加以說明。 圮憶體傳輸控制器12,係進行始自媒體驅動部u之播放 貝料或供至媒體驅動部丨丨之記錄資料的送受控制叢集緩衝 记U把13,係根據圮憶體傳輸控制器丨2之控制而緩衝依媒 體驅動部11從碟片90之資料記錄軌以高密度資料叢集單位 讀出的資料。輔助記憶體14,係根據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 之控制而圮憶依媒體驅動部丨丨從碟片9〇讀出的ut〇c資料 AT>料隹ID、散列值(hash vaive)等的各種管理資 訊或特殊資訊。 系統控制器18,係可在與介以USB介面16、USB集線器17 而連接的pcioo之間通信,且進行與該pci〇〇之間的通信控 制’並進行寫入要求、讀出要求等的指令之接收或狀態資 Λ其他的必要資訊之發送等,同時統轄控制碟片驅動裝 置10全體。 系統控制器—18,係例如在碟片90裝填於媒體驅動部 ’將始自碟片90之管理資訊等的讀出對媒體驅動㈣指示 ,且使依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而讀出的pT〇c、ut〇c等之 管理資訊等儲存在輔助記憶體14中。 系統控制器18,係藉由讀人該等的管理資訊,即可把握 碟片90的記錄軌記錄狀態。又,藉由讀人cat,即可把握資 料記錄軌内之高密度資料叢集構造,且成為可與對始自 PC1001資料記錄軌的存取要求對應的狀態。 利用隹-ID或散列值,執行碟片認證處理及其他的處理 82832.doc -35- 1226057 ,或將蔹等的值發送至PC100,且使之在PC100上執行碟片 #忍澄處理及其他的處理。 系統控制器18,係在從PC 100,有某一 FAT磁區之讀出要 求的h況’會對媒體驅動部丨丨,提供執行其包含該FAT磁區 之咼密度資料叢集之讀出意旨的信號。被讀出的高密度資 料叢集’係可依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而寫入叢集緩衝記憶 體13中。但是,在FAT磁區之資料已儲存在叢集緩衝記憶體 13中的情況’沒有必要進行媒體驅動部丨丨之讀出。 此時’系統控制器18,係從寫入叢集緩衝記憶體13的高 企度資料叢集之資料中,提供讀出被要求之FAT磁區之資料 的信號,且介以USB介面15、USB集線器17,進行發送至 PC100用的控制。 系統控制器18,係在從PC 100,有某一 FAT磁區之寫入要 求的情況,會對媒體驅動部U,執行其包含該FAT磁區之高 密度資料叢集之讀出。被讀出的高密度資料叢集,係可依 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而寫入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中。但是, 在該FAT磁區之資料已儲存在叢集緩衝記憶體丨3中的情況 ,沒有必要進行媒體驅動部11之讀出。 又,系統控制器18,係將從PC 100發送出之FAT磁區的資 料(記錄資料)介以USB介面15供至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 ,且 在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上執行該FAT磁區之資料的改寫。 系統控制器18,係指示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將在必要 的FAT磁區被改寫的狀態下記憶於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中的 南密度資料叢集之資料當作記錄資料而傳輸至媒體驅動部 82832.doc -36- 1226057 π °此時,媒體驅動部u,其被裝設的媒體若為習知小型 光碟的話則以EFM調變方式,而為次世代MD1或次世代 MD2的話則以RLL(1-7)PP調變方式,來調變高密度資料叢 集之記錄資料並予以寫入。 另外,在碟片驅動裝置1〇中,上述的記錄播放控制,係記 錄播放資料記錄軌時的控制,且記錄播放%^^音頻資料(音 頻Z錄軌)時的資料傳輸,係介以音頻處理部19而進行。 音頻處理部19,係具備有例如線路輸入電路/麥克風輸入 電路等的類比聲音信號輸入部、A/D轉換器及數位音頻資料 如入部以作為輸人系。又,音頻處理部19,係具備有atrac 壓縮編碼器/解碼器、及壓縮資料之緩衝記憶體。再者,音 頻處理部19’係具備有數位音頻資料輸出部、㈣轉換器集 線路輸出電路/耳機輸出電路等的類比聲音信號輸出部以 作為輸出系。 對碟片90記錄有音頻記錄軌者,係在對音頻處理部_ 入數位音頻資料(或是類比聲音信號)的情況。在以被輸入之 線性PCM數位音頻資料或類比聲
^ 。卓音耗唬輸入之後,以A/D 轉換器轉換所得的線性PCM音韻 曰肩貪枓,係經ATRAC壓縮編 碼’且蓄積在緩衝記憶體中。之德,
♦括、、 俊以特疋時序(相當於ADIP 叢集之資料單位)從緩衝記憶體讀 U。 --出,且傳輸至媒體驅動部 在媒體驅動部1 1中,係以第 禾“周麦万式EFM調變方式或 p U-7) PP調變方式來調變被傳輸來的壓縮資料並當作 曰頻圮錄軌寫入碟片90中。 82832.doc -37 - 1226057 媒體驅動部11,係在從碟片90播放音頻記錄軌的情況, 將播放資料解調成ATRAC壓縮資料狀態並傳輸至音頻處理 部19。音頻處理部19,係進行ATRAC壓縮解碼並當作線性 PCM音頻資料,而從數位音頻資料輸出部輸出。或是,利 用D/A轉換器當作類比聲音信號進行線路輸出/耳機輸出。 另外,該圖26所示的構成,其一例係例如在將碟片驅動 裝置1連接在PC100並當作只有資料記錄軌進行記錄播放的 外部儲存機器來使用的情況,音頻處理部19,就不需要。 另一方面,在以對音頻信號進行記錄播放為主要目的之情 況,較佳者係具備有音頻處理部19,更具備有操作部或顯 示部以作為使用者介面。與PC 100之連接,並不限於USB, 例如除了以 IEEE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nc.:美國電氣電子技術者協會)所規定之規格為 基礎之所謂的IEEE1394介面,亦可適用通用的連接介面。 在對資料區進行存取方面,例如從外部之PC100對碟片驅 動裝置10之系_統控制器18,經由USB介面16而提供以「邏輯 磁區(以下,記為FAT磁區)」單位進行記錄或播放的指示。 資料叢集,若從PC 100來看,則區劃成2048位元組單元並以 USN之上升順序根據FAT檔案系統來管理。另一方面,碟片 90之資料記錄軌的最小改寫單位,係分別具有65,536位元 組之大小的次世代MD叢集,且在該次世代MD叢集中,提供 LCN。 由FAT所參照的資料磁區之尺寸,係小於次世代MD叢集 。因此,在碟片驅動裝置10中,有需要將由FAT所參照的使 82832.doc -38- 1226057 用者磁區轉換成實體的ADIP位址,同時有需要使用叢集緩 衝記憶體13將由FAT所參照的資料磁區單位所進行的讀寫 ,轉換乘以次世代MD叢集單位所進行的讀寫。 圖27係顯示在從PC 100有某一FAT磁區之讀出要求時的碟 片驅動裝置10之系統控制器18的處理。 系統控制器18,係當經由USB介面16接收始自PC 100之 FAT磁區#n的讀出命令時,進行求出其含有被特定之FAT磁 區號碼#n之FAT磁區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之處理。 決定臨時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u0。由於次世代MD叢集 之大小,係65536位元組,且FAT磁區之大小為2048位元組 ,所以在1次世代MD叢集之中,FAT磁區存在有32個。因而 ,FAT磁區號碼(η)整數除以32 (餘數捨去)者(uO)係成為臨時 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 接著,從碟片90讀入輔助記憶體14中並參照某一碟片資 訊,以求出資料記錄用以外的次世代MD叢集數ux。亦即, 安全區域之次^世代MD叢集數。 如上所述,在資料記錄軌内之次世代MD叢集之中,,亦 有以可記錄播放資料的區域而未公開的叢集。因此,根據 事先讀入輔助記憶體14中的碟片資訊,求出非公開之叢集 數ux。之後,將非公開之叢集數ux加在次世代MD叢集號碼uO 上,並將其加算結果u當作實際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u。 當求得包含FAT磁區號碼#n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u時, 系統控制器18,係判別叢集後碼#u之次世代MD叢集是否已 從碟片90讀出並儲存在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中。若未儲存, 82832.doc -39- 1226057 就從碟片90將之讀出。 系統控器18,係藉由從已讀出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u求 出ADIP位址#&以從碟片90讀出次世代MD叢集。 次世代MD叢集,亦有時在碟片90上分成複數個部分來記 錄。因而,為了求出實際記錄的ADIP位址,有需要依序檢 索該等的部分。因此,首先從讀出至輔助記憶體14的碟片 資訊中求出已記錄於資料記錄軌之開端部分的次世代MD 叢集數p與開端之次世代MD叢集號碼px。 在各部分中,由於依ADIP位址而記錄有開始位址/結束位 址,所以可從ADIP叢集位址及部分長度,求出次世代MD 叢集數p與開端之次世代MD叢集號碼px。接著,判別是否 在該部分包含有成為目的之叢集號碼#u的次世代MD叢集。 若未包含,則移至下一個部分。亦即,由受到注目的部分 之連結資訊所示的部分。依以上,依序檢索記載於碟片資 訊中的部分,且判別包含有目的之次世代MD叢集的部分。 若發現記緣有目標之次世代MD叢集(#u)的部分,則藉由 求出記錄於該部分之開端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px及目標 之次世代MD叢集號碼#u的差,以獲得從該部分開端至目標 之次世代MD叢集(#u)的偏置。 該情況,由於在1個ADIP叢集上,寫入2個次世代MD叢集 ,所以藉由將該偏置除以2,即可將偏置轉換成ADIP位址偏 置 f (f=(u-px)/2) 0 但是,在輸出0.5之端數的情況,就會從叢集f之中央部寫 入。最後,藉由在該部分之開端ADIP位址,即部分之開始 82832.doc -40- 1226057 位址中之叢集位址邵分加上偏置f,即可求出實際寫入次世 代MD叢集(#u)之記錄目的地的ADIP位址#a。以上相當於在 步騾S1中設定播放開始位址及叢集長度的處理。另外,在 此,習知小型光碟、次世代MD1或次世代MD2之媒體的判 別,係利用其他的手法,可立即完成。 當求得ADIP位址#a時,系統控制器18,係對媒體驅動部 11命令朝ADIP位址#a存取。藉此在媒體驅動部1丨中,可利 用系統控制器41之控制而執行朝ADIP位址知之存取。 系統控制器18,係在步騾S2中,待機存取完成,當存取 冗成時’在步驟S3中,待機光學頭22到達作為目標之播放 開始位址為止’在步驟S4中,當確認已到達播放開始位址 時’就會在步驟S5中,對媒體驅動部丨丨指示次世代MD叢集 之1叢集份的資料讀取開始。 在媒體驅動部11中,可依此而利用系統控制器41之控制 ’而開始讀出始自碟片9〇的資料。輸出在光學頭22、RF放 大器24、RLL— (1-7) PP解調部35、RS_LDC解碼器36之播放 系讀出的資料,且供至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 此時,系統控制器18,係在步驟S6中,判別是否取得與 碟片9〇間的同#。在未取得與碟片90間的同步之情況,會 在步驟S7中,生成資料讀取錯誤發生之意旨的信號。在步 驟S8中’在判別再次執行讀取的情況,就會重複始自步驟 S2的工序。 田取知1叢术份的資料時,系統控制器Μ,係在步驟 中開士口已取#之資料的錯誤訂正。在步驟§ i工中,若取得 82832.doc 1226057 的資料中有錯誤的話’則回到步驟S7並生成資料讀取錯誤 發生之意旨的信號。又,若取得的資料中沒有錯誤的話, 則在步驟S12中,判別是否已取得特定的叢集。若已取得特 定的叢集,則結束一系列的處理,系統控制器丨8,將待機 該媒體驅動邵11之讀出動作,且使被讀出並供至記憶體傳 輸控制器12的資料儲存在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中。在未取得 的情況,將重複進行始自步驟S6的工序。 讀入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中的次世代MD叢集之丨叢集份的 ^料’係包含有複數個FAT磁區。因此,會求出其中所要求 的FAT磁區之資料儲存位址,且將1FAT磁區(2〇48位元組)份 的資料從USB介面15送至外部的PC100。具體而言,系統控 制器18,係從被要求的FAT磁區號碼#n中,求出含有該磁區 之次世代MD叢集内的位元組偏置#b。然後,使之從叢集緩 衝1己憶體13内之位元組偏置#b的位置讀出1FAT磁區(2048 位元組)份的資料,且介以USB介面15傳輸至PC100。 利用以上之處理,即可按照始自PC 1〇〇之1FAT磁區之讀 出要求而實現次世代MD磁區之讀出及傳輸。 其次,根據圖28說明在從PC100有某一 FAT磁區之窝入要 求時的碟片驅動裝置1〇中之系統控制器18的處理。 系統控制器18,係當經由USB介面16而接收始自PC100之 FAT磁區#n的寫入命令時,就求出包含有如上述被特定之 FAT磁區號碼#n之FAT磁區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 當求得含有FAT磁區號碼#n的次世代MD叢集號碼#u時, 接著,系統控制器18,就會判別所求得的叢集號碼#u之次 82832.doc -42- Ϊ226057 世代MD叢集疋否已從磲片9()讀出並儲存在叢集緩衝記憶 缸13中。右未被儲存,就進行從碟片9〇讀出叢集號碼如之 /人世代MD叢集的處理。亦即,對媒體驅動部η指示叢集號 碼如之次世代㈣叢集的心,且將被讀出的次世代md叢 集儲存在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中。 如上所述系統控制器18 ,係從關於寫入要求的FAT磁區 號碼如中,求出含有該磁區之次世代MD叢集内的位元組偏 置朴。接者,將成為窝入從pci〇〇傳輸而的該fat磁區(#n) 之’貝料的2048位元組的資料介以USB介面15來接收,且從叢 集緩衝1己憶體13内之位元組偏置朴的位置,寫入1FAT磁區 (2048位元組)份的資料。 藉此’儲存於叢集緩衝記憶體13中的該次世代MD叢集 (#u)之資料,就會成為只有改寫pc丨〇〇所特定之FAT磁區(#n) 的狀態。因此系統控制器丨8,會進行將儲存於叢集緩衝記 憶體13中的次世代MD叢集(#u)窝入碟片90的處理。以上係 步驟S21中之$己錄資料準備工序。該情況亦同樣,媒體之判 別,係依其他的手法來立即完成。 接者’系統控制益18 ’係在步驟S 2 2中,從進行寫入之次 世代MD叢集號碼如,設定記錄開始位置之adip位址#a。若 已求得ADIP位址#a,則系統控制器18,會對媒體驅動部i j 下達向ADIP位址#&進行存取的命令。藉此在媒體驅動部j j 中,就可依系統控制器41之控制而對ADIP位址#a執行存取。 在步驟S23中,當確認存取已完成時,就在步驟824中, 系統控制器18,會待機到光學頭22到達作為目標的播放開 82832.doc -43- 1226057 始位址為止,且在步驟S25中,當確認已到達資料之編碼位 址時,就在步驟S26中,系統控制器18,會指示記憶體傳輸 控制器12 ’開始將儲存於叢集緩衝記憶體丨3中的次世代M 〇 叢集(#u)之資料傳輸至媒體驅動部11。 接著,系統控制器18,在步騾S27中,確認已到達記錄開 士口位址時’就會對媒體驅動部丨丨,在步驟S28中,指示開始 將该次世代MD叢集之資料寫入碟片90中。此時,在媒體驅 動4 11中’係依此而利用係控制器4丨之控制,而開始將資 料寫入碟片90。亦即,有關從記憶體傳輸控制器12傳輸而 來的貝料,係在RS_LDC編碼器47、RLL (1-7) PP調變部48 磁頭驅動器46、磁頭23及光學頭22之記錄系進行資料記 錄。 匕寺系統控制器18,會在步驟$29中,判別是否取得與 碟片90<同步。在未取得與碟片9〇之同步的情況,會在步 :S30中’生成資料讀取錯誤發生之意旨的信號。在步驟S31 、 判別畏’人執行讀取的情況,會重複始自步驟S2的工 序。 寻叢集岛的資料時,系統控制器丨8,會在步驟832 判另J疋否已取得特定的叢集。若取得特定的叢集,則 結束一系列的處理。 利用以上之# ?田 里’可按照始自PC100之1FAT叢集的寫入 ^而實現對磲片90寫入FAT磁區資料。換句話說,FAT 磁區早位之宜λ ,. ”、、’可對碟片90,執行次世代MD叢集單位之 82832.doc 1226057 另外,本發明並非限定於參照圖式而說明的上述實施例 者’只要沒有脫離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主旨,自可明 白對於熟習該項技術者可進行各式各樣的變更、置換或其 同等者。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若依據本發明,則藉由在區域内將ADIP之載波的波數形 成相同,即可平均地使同相(Inphase)與異相(〇utphase) 一致 ,且可防止WPP信號中載送低通雜訊成分。又,雖藉由將 該光碟用在記錄/播放裝置中,即可在相同的區域内,變成 CAV播放,但是在記錄/播放時,可與如以往般地控制心軸 馬達並利用CLV來旋轉驅動碟片者同樣地使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顯示記錄軌之載波頻率偏移之樣態的示意圖。 圖2係顯示推挽信號所乘之數赫茲的低頻成分(差頻成分) 的·意圖。 圖3係WPP信號之波形圖。 圖 4 4系顧不'朵^ > 1¾ 祕 士.t / ^ i
的示意圖。
的示意圖。 圖7係顯示WPP信號之波形圖。
圖9係顯示各區域内之密度比 ?己綠軌構造的示意圖。 大致均等的示意圖。 82832.doc -45. 1226057 圖10係顯示區域數與容量、與密户士七序# &日+ * /1:比或區域間速度偏差 之關係的示意圖。 圖u係在製造依ZCAV而旋轉驅冑之次世代MD2的工序 中所用的格式器之方塊圖。 圖12係顯示上述格式器之PLL中之頻率算出構成的示意 圖。 圖13係顯示依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所形成之區域佈局 之第一具體例前半段的示意圖。 圖14係顯示依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所形成之區域佈局 之第一具體例後半段的示意圖。 圖15係顯示依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所形成之區域佈局 之第二具體例前半段的示意圖。 圖16係顯示依區域内密度比固定方式所形成之區域佈局 之第二具體例後半段的示意圖。 圖17係顯示按照圖15及圖16所示之區域佈局的碟片上之 資料格式的示意圖。 圖18係對ZCAV方式之次世代MD2記錄/播放資訊信號之 光碟記錄播放裝置的方塊圖。 圖19係顯示記錄播放小型光碟(第1世代MD)、次世代MD1 及次世代MD2用之光碟記錄播放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0係顯示包含次世代MD1及2之BIS之資料塊構成的示 意圖。 圖21係顯示對次世代MD1及2之資料塊之ECC格式的示 意圖。 82832.doc -46- 1226057 圖22係次世代MD2之碟面上之區域構造例的模式圖。 圖23係顯示次世代MD1及次世代MD2之ADIP磁區構造與 資料塊之關係的示意圖。 圖24A及圖24B係顯示ADIP之資料構造的示意圖。 圖25係在次世代MD2之ADIP信號中加入碟片控制信號之 處理的說明圖。 圖26係顯示碟片驅動裝置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 7係顯示從p c有某一 FAT磁區之讀出要求時之碟片裝 置中之系統控制器的處理流程圖。 圖28係顯示從Pc有某一 FAT磁區之寫入要求時之碟片裝 置中之系統控制器的處理流程圖。 【圖式代表符號說明】 10 碟片驅動裝置 11 媒體驅動部(光碟記錄播放裝 12 記憶體傳輸控制器 13 叢集緩衝記憶體 14 輔助記憶體 15、16 USB介面 17 USB集線器 18 、 41 、 414 系統控制器 19 音頻處理 21 、 4〇1 心軸馬達 22 、 402 光學頭 23 、 403 磁頭 82832.doc 1226057 24 ^ 404 RF放大器、 25 比較器 26 、 33 、 301 、 303 、 304 、 407 PLL電路 27 EFM解調部 28 ACIRC解碼器 29 ^ 43 UMD1/UMD3選擇器 30 、 415 資料緩衝器 31 、 405 A/D轉換器 32 、 406 等化器 34 ^ 408 PRML電路 35 、 409 1-7PP解調部 36 、 410 RS-LDC解碼器 37 ^ 411 伺服電路 38 、 413 ADIP解碼器 39 _ MD位址解碼器 40 UMD3位址解碼器 42 、 412 馬達驅動器 44 ACIRC編碼器 45 EFM調變部 46 、 418 磁頭驅動器 47 、 416 RS-LDC編碼器 48 、 417 1-7PP調變部 49 、 419 雷射驅動杰· -48- 82832.doc 1226057 90 - 200 碟片 100 個人電腦 300 格式器 302 心轴驅動器 305 切換開關 306 叢集計數器區域切換M/N表 307 位址計數器 308 BCH編碼器 309 雙相編碼器 310 FM轉換部 311 驅動器 82832.doc -49-

Claims (1)

1226057 拾、申請專利範園: h —種碟狀記錄媒體,其特徵為: 使其仏號元錄面於徑方向分割成複數個區域,且以各 區域中鄰接之記錄軌的擺動波數於每1圈成為同數的方 式’將記錄軌形成螺旋狀或同心狀。 •如申請專利範固第1項之碟狀記錄媒體,其中,在上述複 數個之各區域中,使鄰接之記錄軌的擺動相位一致。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碟狀記錄媒體,其中,從上述碟 狀記錄媒體之中心至各區域之最外圈的距離變化率,係 在鄰接之區域間為3〇/〇以内。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碟狀記錄媒體,其中,上述各區 域所鄰接之邊界附近,至少配置2圈份之無法進行記錄播 放的虛設記錄軌。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碟狀記錄媒體,其中,資料係以 任思的塊單位來記錄,且將上述各區域之最内圈附近的 2塊單位及—最外圈附近的2塊單位當作無法進行記錄播放 的虛設記錄軌來構成。 6· —種碟狀記錄媒體製造方法,其特徵為: 使信號記錄面於徑方向分割成複數個區域之碟狀記 錄媒體進行旋轉的速度於每丨區域作變化,且在各區域内 以鄰接的記錄軌之擺動波數於每丨圈成為同數的方式來 控制擺動頻率。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碟狀記錄媒體製造方法,其中, 於每【區域,以滿足從可作剛倍之相位同步電路輸出的 82832.doc 1226057 時脈值除以記錄軌每1圈之擺動波數的值為特定值,且乘 上記錄軌每1圈之擺動波數及區域内之記錄軌圈數,並將 該乘法結果再除以作為資料記錄單位之每i記錄單元的 擺動波數之值為整數值之條件的方式,來控制擺動頻率 者。 8· —種碟狀記錄媒體製造裝置,其包含有: 碟片旋轉機構,使信號記錄面於徑方向分割成複數個 區域之碟狀記錄媒體旋轉; 驅動機構,用以驅動上述碟片旋轉機構; 相位同步電路,用以生成任意的時脈;以及 控制機構,於上述碟狀記錄媒體之每i區域以使上述 碟狀記錄媒體旋轉的旋轉速度作變化的方式來控制上 述驅動機構,同時在各區域内,以鄰接之記錄軌的擺動 波數於每1圈成為同數的方式來控制上述相位同步電路。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碟狀記錄媒體製造裝置,其中上 述控制機構,係於每丨區域,以滿足從可作M/N倍之相位 同步電路輸出的時脈值除以記錄軌每丨圈之擺動波數的 值為特定值,且乘上記錄軌每丨圈之擺動波數及每1區域 之記錄執圈數的值除以每1資料記錄單位之擺動波數的 值為整數之條件的方式,來控制上述相位同步電路者。 10· —種資料記錄方法,其特徵為: 在其信號記錄面於徑方向分割成複數個區域,且在各 區域以所鄰接之記錄軌的擺動波數於每丨圈成為同數的 方式將记錄軌形成螺旋狀或是同心狀的碟狀記錄媒體 82832.doc 1226057 上記錄資科時,在上述各區域鄭接的邊界附近禁止資科 之錄者。 u·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之資料記錄方法,其中,在上述 碟狀記錄媒體上記錄資料時,在上述各區域鄰接的邊= 附近,禁止至少2圈份之記錄軌的記錄者。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G項之資料記錄方法,其中,在上述碟 狀記錄媒體上記錄資料時,對上述各區域之最内圈附近 的2塊單位及最外圈附近的2塊單位禁止資料之記錄者。 82832.doc
TW092106500A 2002-03-29 2003-03-24 Disk recording medium,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TWI22605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98044A JP2003296942A (ja) 2002-03-29 2002-03-29 光ディスク、光ディ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2708A TW200402708A (en) 2004-02-16
TWI226057B true TWI226057B (en) 2005-01-01

Family

ID=2867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06500A TWI226057B (en) 2002-03-29 2003-03-24 Disk recording medium,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002894B2 (zh)
EP (1) EP1492096A4 (zh)
JP (1) JP2003296942A (zh)
KR (1) KR20040090397A (zh)
CN (1) CN1323388C (zh)
TW (1) TWI226057B (zh)
WO (1) WO20030838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5366A1 (en) * 2002-09-11 2004-06-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data recording, reproducing, detecting and/or evalu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TWI258137B (en) * 2003-04-10 2006-07-11 Via Optical Solution Inc Method and related optical disk accessing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optical disk tilt servo system according to non-constant relation between locations and tilt angles of optical disk
KR100734262B1 (ko) * 2004-12-07 2007-07-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저장 매체의 최적화된 결함 처리를 위한 결함 판단 장치
WO2006112351A1 (ja) * 2005-04-13 2006-10-26 Pioneer Corporation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0027128A (ja) * 2008-07-17 2010-02-04 Sony Corp 駆動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6390B2 (ja) * 1996-07-26 1999-02-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再生方法
JPH103667A (ja) 1996-06-13 1998-01-06 Sony Corp 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
DE69725810T2 (de) * 1996-08-30 2004-08-12 Sharp K.K. Plattenförmiges Aufzeichnungsmedium und Vorrichtung zur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einer Platte
JPH10124878A (ja) 1996-10-14 1998-05-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10134357A (ja) * 1996-10-30 1998-05-2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
US6172952B1 (en) * 1997-06-11 2001-0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device with abnormal jump detection
JP3276892B2 (ja) * 1997-07-25 2002-04-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原盤製造装置
JPH11176095A (ja) * 1997-12-05 1999-07-02 Sony Corp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方法
US6473377B2 (en) * 1998-02-26 2002-10-29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Optical disc record carrier with wobbled grooves that permit recording on the grooves and lands,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record carrier, and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such a record carrier
DE69928372T2 (de) * 1998-08-04 2006-08-1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sche platte und abtastgerät dafür
JP2000113453A (ja) * 1998-10-08 2000-04-21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US6538965B2 (en) * 2000-03-06 2003-03-25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Optical disc,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therefor
JP2001250239A (ja) 2000-03-06 2001-09-1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光ディスク並びにその記録装置及び再生装置
US7002895B1 (en) * 2000-11-18 2006-02-2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Optical disk having zone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wobble
JP2002319195A (ja) * 2001-04-19 2002-10-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トラック間の磁気的遮断処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3296942A (ja) 2003-10-17
US7002894B2 (en) 2006-02-21
KR20040090397A (ko) 2004-10-22
CN1323388C (zh) 2007-06-27
EP1492096A1 (en) 2004-12-29
TW200402708A (en) 2004-02-16
EP1492096A4 (en) 2005-06-15
US20060109776A1 (en) 2006-05-25
WO2003083846A1 (fr) 2003-10-09
US7554900B2 (en) 2009-06-30
CN1515001A (zh) 2004-07-21
US20050073923A1 (en) 2005-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55936B2 (en) Disc recording medium, disc drive apparatus,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KR20040039185A (ko) 디스크 기록 매체, 디스크 드라이브 장치, 재생 방법,디스크 제조 방법
JP4079090B2 (ja) 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JP3861878B2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US7554900B2 (en) Disc-shaped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ata recording method
JPWO2003088228A1 (ja)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並びに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4265527B2 (ja) 再生装置及び再生方法、並びにコンテンツ記録方法
JP3873805B2 (ja) サーボ制御装置、サーボ制御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5078212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テンツ識別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識別方法、並びにコンテンツ識別システム
KR20040099105A (ko) 광자기 디스크
JP3918627B2 (ja) サーボ制御装置、サーボ制御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4292988B2 (ja) 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US20050163029A1 (e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unique identific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vice
KR20050012215A (ko) 디스크형 기록 매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크 드라이브장치
JP2007012274A (ja) サーボ制御装置、サーボ制御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2007059059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4039110A (ja)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記録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5216439A (ja) 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JP2004039111A (ja)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方法、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3323722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
JP2005216438A (ja)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6134575A (ja)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再生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5243190A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