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0282A -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防濕塗覆劑及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防濕塗覆劑及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0282A
TW202340282A TW112103314A TW112103314A TW202340282A TW 202340282 A TW202340282 A TW 202340282A TW 112103314 A TW112103314 A TW 112103314A TW 112103314 A TW112103314 A TW 112103314A TW 202340282 A TW202340282 A TW 2023402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ine
unit
fluoropolymer
group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3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島信哉
安祐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0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028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4/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214/18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D201/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 C09D201/04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specified groups, e.g. terminal or pendant functional group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2Secondary treatment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3/28Applying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的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及防濕塗覆劑、以及基材與塗膜之間之密著穩定性優異的物品。 本發明含氟聚合物具有:單元A,其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及,單元B,其係以具有密著性官能基之含氟單體b為主體。 本發明組成物包含前述含氟聚合物及液態介質。 本發明防濕塗覆劑包含前述含氟聚合物。 本發明物品係於基材上具有前述組成物之塗膜。

Description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防濕塗覆劑及物品
本發明涉及含氟聚合物、組成物、防濕塗覆劑及物品。
氟樹脂具有優異之低表面能、絕緣性、化學耐性等,可用於各種用途上。尤其於主鏈具有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之含氟聚合物,除了上述特性外,還因其為非晶質之故而可溶解於溶劑,從而其溶液可用於塗覆用途上。 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撥油劑組成物,其包含:於主鏈具有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之含氟聚合物、於主鏈不具有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之低分子量含氟聚合物、及溶劑。又,專利文獻1中記載,為了提高對基材之密著性而於含氟聚合物導入羧基等官能基,且在實施例中有使用主鏈之末端導入有羧基的含氟聚合物。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257329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撥油劑組成物其塗膜之密著穩定性差。例如,在將撥油劑組成物塗佈於複數個基材時,即便基材及塗佈條件相同,仍有每個基材上之塗膜密著性不同之情形。 本發明提供: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的含氟聚合物、組成物及防濕塗覆劑、以及基材與塗膜之間之密著穩定性優異的物品。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具有以下態樣。 [1]一種含氟聚合物,具有:單元A,其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及,單元B,其係以具有密著性官能基之含氟單體b為主體。 [2]如前述[1]之含氟聚合物,其中相對於構成前述含氟聚合物之全部單元,前述單元B之含量為0.1~20質量%。 [3]如前述[1]或[2]之含氟聚合物,其中前述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的單元係選自於由二烯系含氟單體經環化聚合而形成之單元及以環狀含氟單體為主體之單元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4]如前述[3]之含氟聚合物,其中前述含氟單體b係以下式b1表示: CX aX b=CX c-R 1-Z…式b1 式b1中,X a、X b及X c分別獨立為氟原子或氯原子,且X a、X b及X c中之至少1者為氟原子; R 1為2價全氟有機基,其可具有選自於由氧原子及硫原子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雜原子; Z為C aH 2aOH、COOH、COOR 2、SO 3H、C bH 2bNH 2或C dH 2dCO 2NH 2,a為0~6之整數,R 2為碳數1~12之烷基,b為0~6之整數,d為0~6之整數。 [5]如前述[1]至[4]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其更具有以下述含氟單體c為主體之單元C; 含氟單體c:具有選自於由氧原子及硫原子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雜原子、且不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及密著性官能基的含氟單體。 [6]如前述[5]之含氟聚合物,其中以前述單元A/前述單元C表示之質量比為25/75~80/20。 [7]如前述[5]或[6]之含氟聚合物,其中前述含氟單體c係以下式c1表示: CX dX e=CX f-C cF 2c-Y c-R F…式c1 式c1中,X d、X e及X f分別獨立為氟原子或氯原子,且X d、X e及X f中之至少1者為氟原子; c為0~4之整數,Y c為氧原子或硫原子; R F為碳數1~10之全氟烷基。 [8]一種組成物,包含如前述[1]至[7]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及液態介質。 [9]一種防濕塗覆劑,包含如前述[1]至[7]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 [10]一種防濕塗覆劑,係由如前述[8]之組成物構成。 [11]一種物品,係於基材上具有如前述[8]之組成物之塗膜。 [12]如前述[11]之物品,其中前述基材為印刷基板。
發明效果 本發明聚合物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 本發明組成物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 本發明防濕塗覆劑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 本發明物品其基材與塗膜之間之密著穩定性優異。
用語之意思、定義如下。 「脂肪族環結構」意指不具有芳香族性之飽和環結構或不飽和環結構。 「含氟脂肪族環結構」意指構成環之主骨架的碳原子之至少一部分鍵結氟原子或含氟基的脂肪族環結構。含氟基可舉全氟烷基、全氟烷氧基、=CF 2等。前述構成環之主骨架的碳原子之一部分亦可鍵結氟原子及含氟基以外之取代基。 「醚性氧原子」係於碳原子間存在1個的氧原子(-C-O-C-)。 「質量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術測定之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亦表記為「PMMA」)換算之值。 在本說明書中,以式2表示之基團亦表記為「基2」,以式ma1表示之化合物亦表記為「化合物ma1」。關於以其他式表示之基團、化合物、單體等亦以相同方式表記。 「單體」意指具有聚合性碳-碳雙鍵之化合物。 表示數值範圍之「~」意指將記載於其前後之數值作為下限值及上限值來包含。 本說明書中揭示之各種數值範圍可任意組合其下限值及上限值來做為新的數值範圍。
(含氟聚合物) 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含氟聚合物(以下亦表記為「本聚合物」)具有單元A與單元B。 本聚合物視需要亦可更具有單元C。 本聚合物視需要亦可更具有後述單元D。
<單元A> 單元A係具有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之單元。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係構成本聚合物之主鏈。單元A宜為全氟單元。
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可為環骨架僅由碳原子構成的碳環結構,亦可為於環骨架包含碳原子以外之原子(雜原子)的雜環結構。雜原子可舉氧原子、氮原子等。構成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之環骨架的原子數宜為4~7個,尤宜為5~6個。亦即,脂肪族環結構宜為4~7員環,尤宜為5~6員環。
由透明性與溶劑可溶性方面來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宜為於環骨架具有醚性氧原子之雜環結構的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尤宜為於環骨架具有1~2個醚性氧原子之雜環結構的含氟脂肪族環結構。
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可舉例如烴環結構或雜環結構中之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環結構。 其中,又宜為於環骨架具有醚性氧原子之雜環結構之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尤宜為於環骨架具有1~2個醚性氧原子之雜環結構之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含氟脂肪族環結構。 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宜為烴環結構或雜環結構中之全部氫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全氟脂肪族環結構。
所謂含氟脂肪族環結構「構成主鏈」,意指構成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之環骨架的碳原子中,至少1個為構成聚合物之主鏈的碳原子。換言之,意指源自聚合性雙鍵之2個碳原子係構成聚合物之主鏈,因而構成含氟脂肪族環結構之環的1個或相鄰2個碳原子為源自1個聚合性雙鍵的碳原子。 例如,當單元A為單烯系單體經加成聚合而形成時,源自聚合性雙鍵之2個碳原子會構成主鏈,而該2個碳原子為環骨架之相鄰2個碳原子、或該2個碳原子中之1個為環骨架之碳原子。又,當單元A為二烯系單體經環化聚合而形成時,源自2個聚合性雙鍵之合計4個碳原子會構成主鏈,而該4個碳原子中之2~4個為構成環骨架之碳原子。
單元A可列舉:二烯系含氟單體經環化聚合而形成之單元、以環狀含氟單體為主體之單元等。
二烯系含氟單體係具有2個聚合性雙鍵及氟原子之單體。為二烯系含氟單體之情形時,係經環化聚合而形成單元A。聚合性雙鍵無特別限定,宜為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醯基、甲基丙烯醯基。該等聚合性雙鍵中,鍵結於碳原子之氫原子的一部分或全部亦可被氟原子取代。 二烯系含氟單體宜為下述化合物ma1。 CF 2=CF-Q-CF=CF 2…式ma1 式ma1中,Q為碳數1~6之全氟伸烷基,其氟原子的一部分可被氟原子以外之鹵素原子取代,且可具有醚性氧原子。
式ma1中,Q中之全氟伸烷基的碳數為1~6,宜為1~5,尤宜為1~3。全氟伸烷基宜為直鏈狀、支鏈狀,尤宜為直鏈狀。 全氟伸烷基之氟原子的一部分亦可被氟原子以外之鹵素原子取代。氟原子以外之鹵素原子可舉氯原子、溴原子等。
全氟伸烷基亦可具有醚性氧原子。 Q宜為具有醚性氧原子之全氟伸烷基。此時,全氟伸烷基中之醚性氧原子可存在於全氟伸烷基之一末端,可存在於全氟伸烷基之兩末端,亦可存在於全氟伸烷基之碳原子間。由環化聚合性這點來看,宜存在於全氟伸烷基之一末端。
Q宜為下述基q1、基q2。 -(CR 11R 12) h-…式q1 -(CR 13R 14) iO(CR 15R 16) j-…式q2
各式中,R 11、R 12、R 13、R 14、R 15及R 16分別獨立為氟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三氟甲氧基。h為2~4之整數,複數個R 11及R 12可分別相同亦可互異。i及j分別為0~3之整數,且i+j為1~3之整數。i為2或3時,複數個R 13及R 14可分別相同亦可互異。j為2或3時,複數個R 15及R 16可分別相同亦可互異。 h宜為2或3。R 11及R 12宜全部為氟原子、或除1個或2個外全部為氟原子。i為0且j為1或2為佳。R 15及R 16宜全部為氟原子、或除1個或2個外全部為氟原子。
化合物ma1可舉例如下述化合物。 CF 2=CFOCF 2CF=CF 2、 CF 2=CFOCF(CF 3)CF=CF 2、 CF 2=CFOCF 2CF 2CF=CF 2、 CF 2=CFOCF 2CF(CF 3)CF=CF 2、 CF 2=CFOCF(CF 3)CF 2CF=CF 2、 CF 2=CFOCFClCF 2CF=CF 2、 CF 2=CFOCCl 2CF 2CF=CF 2、 CF 2=CFOCF 2OCF=CF 2、 CF 2=CFOC(CF 3) 2OCF=CF 2、 CF 2=CFOCF 2CF(OCF 3)CF=CF 2、 CF 2=CFCF 2CF=CF 2、 CF 2=CFCF 2CF 2CF=CF 2、 CF 2=CFCF 2OCF 2CF=CF 2
環狀含氟單體可舉:包含含氟脂肪族環,且於構成前述含氟脂肪族環之碳原子間具有聚合性雙鍵的單體;包含含氟脂肪族環,且於構成前述含氟脂肪族環之碳原子與含氟脂肪族環外之碳原子之間具有聚合性雙鍵的單體等。 環狀含氟單體宜為下述化合物ma2、化合物ma3。
[化學式1] 各式中,X 1、X 2、X 3、X 4、Y 1及Y 2分別獨立為氟原子、可具有醚性氧原子之全氟烷基或可具有醚性氧原子之全氟烷氧基。X 3及X 4亦可相互鍵結形成環。
式ma2及式ma3中,X 1、X 2、X 3、X 4、Y 1及Y 2中之全氟烷基的碳數宜為1~7,較宜為1~5,尤宜為1~4。全氟烷基宜為直鏈狀、支鏈狀,尤宜為直鏈狀。全氟烷基宜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等,尤宜為三氟甲基。 X 1、X 2、X 3、X 4、Y 1及Y 2中之全氟烷氧基可舉於前述全氟烷基鍵結有氧原子(-O-)者。尤宜為三氟甲氧基。 前述全氟烷基、前述全氟烷氧基之碳數為2以上時,於全氟烷基之碳原子間或於全氟烷氧基之碳原子間亦可中介醚性氧原子(-O-)。
式ma2中,X 1宜為氟原子。 X 2宜為氟原子、三氟甲基、碳數1~4之全氟烷氧基,尤宜為氟原子、三氟甲氧基。 X 3及X 4宜分別獨立為氟原子、碳數1~4之全氟烷基,尤宜為氟原子、三氟甲基。 X 3及X 4亦可相互鍵結形成環。構成前述環之環骨架的原子數宜為4~7個,較宜為5~6個。
式ma3中,Y 1及Y 2宜分別獨立為氟原子、碳數1~4之全氟烷基、碳數1~4之全氟烷氧基,尤宜為氟原子、三氟甲基。
化合物ma2之理想例可舉下述化合物ma21~化合物ma25。 化合物ma3之理想例可舉下述化合物ma31,化合物ma32。
[化學式2]
單元A宜為選自於由下述單元a11~單元a16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單元a11~單元a14係經由化合物ma1之環化聚合而形成之單元,且經由化合物ma1之環化聚合會生成單元a11~單元a14中之至少1種。此時,單元a11~單元a14之中,容易生成下述結構之單元:構成含氟脂肪族環之環骨架的原子數成為5或6個之結構。有時亦會生成包含2種以上該等單元之聚合物。 換言之,化合物ma1宜為:在下述單元a11~單元a14中,包含Q中之原子在內之構成環骨架的原子數成為5或6個之結構的化合物ma1。 下述單元a15係由化合物ma2形成之單元,下述單元a16係由化合物ma3形成之單元。
[化學式3]
以化學穩定性優異這點來看,單元A宜為二烯系含氟聚合物經環化聚合而形成之單元。 本聚合物具有之單元A可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單元B> 單元B係以具有密著性官能基之含氟單體b為主體的單元。 單元B有助於密著性及密著穩定性。 密著性官能基僅存在於聚合物之主鏈末端時,密著性雖優異,但密著穩定性差。吾等認為藉由本聚合物具有單元B,分子中之密著性官能基間的距離會變短,從而提升密著穩定性。
密著性官能基可舉例如羥基、羧基、其酯、磺酸基、胺基、醯胺基。 由金屬密著性優異這點來看,密著性官能基宜為選自於由羥基、羧基、其酯、磺酸基及胺基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尤宜為羥基。
由聚合反應性優異這點來看,含氟單體b宜為含氟單體b1。 CX aX b=CX c-R 1-Z…式b1 式b1中,X a、X b及X c分別獨立為氟原子或氯原子,且X a、X b及X c中之至少1者為氟原子。R 1為2價全氟有機基,其可具有選自於由氧原子及硫原子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雜原子。Z為C aH 2aOH、COOH、COOR 2、SO 3H、C bH 2bNH 2或C dH 2dCO 2NH 2,a為0~6之整數,R 2為碳數1~12之烷基,b為0~6之整數,d為0~6之整數。
CX aX b=CX c-可舉例如CF 2=CF-、CF 2=CCl-。該等中,由與形成單元A之單體的共聚反應性優異這點來看,又宜為CF 2=CF-。
R 1可舉例如:全氟伸烷基、於全氟伸烷基之CX aX b=CX c側之末端具有氧原子(-O-)或硫原子(-S-)之全氟伸烷基、2個以上全氟伸烷基透過氧原子或硫原子連結之基團。全氟伸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全氟伸烷基之碳數宜為14以下,較宜為10以下,尤宜為4以下。
在Z中,C aH 2aOH之a為0時,C aH 2aOH中之OH與R 1會直接鍵結。由該單體之取得容易度這點來看,a宜為1以上之整數;由對氟系溶劑之溶解性優異這點來看,則宜為4以下之整數。 a為2以上時,C aH 2aOH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宜為直鏈狀。 COOR 2中,R 2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R 2宜為碳數1~10之烷基,尤宜為甲基。 C bH 2bNH 2之b為0時,C bH 2bNH 2中之NH 2與R 1會直接鍵結。由該單體之取得容易度這點來看,b宜為1以上之整數;由對氟系溶劑之溶解性優異這點來看,則宜為4以下之整數。 b為2以上時,C bH 2bNH 2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宜為直鏈狀。 C dH 2dCO 2NH 2之d為0時,C dH 2dCO 2NH 2中之CO 2NH 2與R 1會直接鍵結。由該單體之取得容易度這點來看,d宜為1以上之整數;由對氟系溶劑之溶解性優異這點來看,則宜為4以下之整數。 由與形成單元A之單體的共聚反應性優異這點來看,Z宜為C aH 2aOH。
由聚合反應性優異這點來看,含氟單體b1尤宜為含氟單體b1-1。 CX aX b=CX c-C eF 2e-Y b-C fF 2f-Z…式b1-1 式b1-1中,X a、X b、X c及Z分別如式b1之X a、X b、X c及Z所定義,e為0~4之整數,Y b為氧原子或硫原子,f為2~10之整數。
e為0時,鍵結有X c之碳原子與Y b會直接鍵結。e為2以上時,C eF 2e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宜為直鏈狀。e宜為0或1,尤宜為0。 C fF 2f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宜為直鏈狀。f宜為10以下之整數,尤宜為4以下之整數。 e+f宜為10以下之整數,尤宜為4以下之整數。
含氟單體b1可舉例如下述化合物。 CF 2=CF-CF 2-Z、 CF 2=CF-(CF 2) 2-Z、 CF 2=CF-O-(CF 2) 2-Z、 CF 2=CF-O-(CF 2) 3-Z、 CF 2=CF-O-(CF 2) 4-Z、 CF 2=CF-O-CF 2CF(CF 3)O(CF 2) 2-Z、 CF 2=CF-O-CF 2CF(CF 3)O(CF 2) 3-Z、 CF 2=CF-O-(CF 2) 3O(CF 2) 2-Z、 CF 2=CF-O-(CF 2) 2O(CF 2) 2-Z、 CF 2=CF-CF 2-O-CF(CF 3)-Z、 CF 2=CF-CF 2-O-CF(CF 3)CF 2OCF(CF 3)-Z。 本聚合物具有之單元B可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單元C> 單元C係以以下所述含氟單體c為主體之單元。含氟單體c係具有選自於由氧原子及硫原子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雜原子、且不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及密著性官能基的含氟單體。 本聚合物若具有單元C,便有撥水撥油性更優異之傾向。
由撥水撥油性優異這點來看,含氟單體c宜具有全氟烷基。全氟烷基可為直鏈狀亦可為支鏈狀。由取得容易度這點來看,全氟烷基之碳數宜為10以下,較宜為4以下。 含氟單體c宜為全氟單體。
由撥水撥油性優異這點來看,含氟單體c宜為含氟單體c1。 CX dX e=CX f-C cF 2c-Y c-R F…式c1 式c1中,X d、X e及X f分別獨立為氟原子或氯原子,且X d、X e及X f中之至少1者為氟原子。c為0~4之整數,Y c為氧原子或硫原子。R F為碳數1~10之全氟烷基。
CX dX e=CX f-可舉例如與前述CX aX b=CX c-相同之物。 c為0時,鍵結有X f之碳原子與Y c會直接鍵結。c宜為0或1。 R F之全氟烷基係與前述相同。
含氟單體c1可列舉例如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全氟(丁基乙烯基醚)、全氟(戊基醚)。 本聚合物更具有單元C時,單元C可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單元D係單元A、單元B及單元C以外之其他單元。 單元D若為以可與形成單元A之單體及形成單元B之單體這兩者共聚的單體為主體者即可,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以四氟乙烯等含氟烯烴為主體之單元、二氯亞乙烯。 本聚合物更具有單元D時,單元D可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單元D宜為全氟單元。
在本聚合物中,相對於構成本聚合物之全部單元,單元B之含量宜為0.1質量%以上,較宜為0.2質量%以上,尤宜為0.5質量%以上,且宜為20質量%以下,較宜為10質量%以下,尤宜為8質量%以下。單元B之含量若為前述下限值以上,塗膜之密著性、密著穩定性便更優異。單元B之含量若為前述上限值以下,塗膜之可撓性、防濕性便更優異。
相對於構成本聚合物之全部單元,單元A及單元C之合計含量宜為10質量%以上,較宜為20質量%以上,更宜為40質量%以上,尤宜為80質量%以上,且宜為99.9質量%以下,較宜為99.8質量%以下,尤宜為99.5質量%以下。單元A及單元C之合計含量若為前述下限值以上,塗膜之可撓性、防濕性便更優異。單元A及單元C之合計含量若為前述上限值以下,塗膜之密著性、密著穩定性便更優異。 本聚合物不具有單元C時,單元A及單元C之合計含量為單元A之含量。
本聚合物具有單元C時,以單元A/單元C表示之質量比宜為25/75~80/20,較宜為35/65~80/20,尤宜為50/50~80/20。單元A/單位C若為前述下限值以上,塗膜之防濕性便更優異。單元A/單元C若為前述上限值以下,塗膜之撥水撥油性便更優異。
本聚合物具有單元A及單元B且不具有單元C時,相對於構成本聚合物之全部單元,以單元A為80~99.5質量%且單元B為0.5~20質量%為佳,以單元A為90~99質量%且單元B為1~10質量%較佳。相對於構成本聚合物之全部單元,單元A及單元B之合計含量宜為80.5質量%以上,較宜為91質量%以上,亦可為100質量%。
本聚合物具有單元A、單元B及單元C時,相對於構成本聚合物之全部單元,以單元A為10~75質量%、單元B為0.5~15質量%且單元C為10~75質量%為佳,以單元A為34.5~75質量%、單元B為0.5~10質量%且單元C為15~65質量%較佳。相對於構成本聚合物之全部單元,單元A、單元B及單元C之合計含量宜為20.5質量%以上,較宜為50質量%以上,亦可為100質量%。
本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Mw)宜為1萬~3萬,較宜為3萬~10萬。Mw若為前述下限值以上,含氟聚合物便不易變脆弱。Mw若為前述上限值以下,對液態介質之溶解性及成形性便優異。
(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聚合物例如可將包含形成單元A之含氟單體與含氟單體b的單體成分聚合來獲得。 單體成分視需要亦可更包含有含氟單體c。 單體成分視需要亦可更包含有形成單元D之單體。 形成單元A之含氟單體、含氟單體b、含氟單體c、形成單元D之單體各自可使用藉由公知之製造方法製得者。關於市售之單體可使用市售物。 各單體相對於單體成分整體之含量可因應各單元相對於構成本聚合物之全部單元的含量來設定。
單體成分之聚合宜在聚合引發劑存在下進行。視需要,亦可使鏈轉移劑、乳化劑、分散穩定劑等並存。 聚合法可舉溶液聚合法、懸濁聚合法、乳化聚合法、總體聚合法等各種聚合法。聚合溫度例如為20~80℃。 聚合後,視需要亦可將所生成之含氟聚合物的末端基轉換成密著性官能基(氟化醯基、羧基等)。轉換方法可舉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6-257329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國際公開第2014/156996號中記載之方法。
本聚合物之用途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防濕塗覆劑、緩衝塗覆劑。 本聚合物在上述中又適宜作為防濕塗覆劑。
為了防止電子零件因濕氣、灰塵造成配線金屬腐蝕、漏電流增大等,確保電子零件之長期可靠性,可對印刷配線板、印刷電路板等印刷基板、各種電子電路零件塗佈防濕塗覆劑。印刷基板、電子電路零件可列舉例如:混合積體電路、晶片接合基板、晶片接合玻璃、捲帶式自動接合、倒裝晶片、晶片尺寸封裝、其他各種多晶片模組。
(組成物) 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組成物(以下亦表記為「本組成物」)包含本聚合物及液態介質。 本組成物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視需要亦可更包含有本聚合物及液態介質以外之其他成分。
液態介質可舉質子性溶劑、非質子性溶劑等。「質子性溶劑」係具有質子供予性之溶劑。「非質子性溶劑」係不具有質子供予性之溶劑。 液態介質宜為至少可溶解本聚合物者。液態介質宜為含氟溶劑。
質子性含氟溶劑可列舉例如以下所示者。 三氟乙醇、2,2,3,3,3-五氟-1-丙醇、2-(全氟丁基)乙醇、2-(全氟己基)乙醇、2-(全氟辛基)乙醇、2-(全氟癸基)乙醇、2-(全氟-3-甲基丁基)乙醇、2,2,3,3-四氟-1-丙醇、2,2,3,3,4,4,5,5-八氟-1-戊醇、2,2,3,3,4,4,5,5,6,6,7,7-十二氟-1-庚醇、2,2,3,3,4,4,5,5,6,6,7,7,8,8-十六氟-1-壬醇、1,1,1,3,3,3-六氟-2-丙醇、1,3,3,4,4,4-六氟-2-丁醇等含氟醇;三氟乙酸、全氟丙酸、全氟丁酸、全氟戊酸、全氟己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壬酸、全氟癸酸、1,1,2,2-四氟丙酸、1,1,2,2,3,3,4,4-八氟戊酸、1,1,2,2,3,3,4,4,5,5-十二氟庚酸、1,1,2,2,3,3,4,4,5,5,6,6-十六氟壬酸等含氟羧酸;三氟甲烷磺酸、十七氟辛烷磺酸等含氟磺酸等。
非質子性含氟溶劑可列舉例如以下所示者。 1,4-雙(三氟甲基)苯等多氟芳香族化合物、全氟三丁胺等多氟三烷基胺化合物、全氟萘烷等多氟環烷化合物、全氟(2-丁基四氫呋喃)等多氟環狀醚化合物、全氟聚醚、聚氟烷烴化合物、氫氟醚(HFE)等。 HFE可列舉例如:CF 3CH 2OCF 2CF 2H(AE-3000:製品名,AGC公司製)、C 4F 9OCH 3(Novec-7100:製品名,3M公司製)、C 4F 9OC 2H 5(Novec-7200:製品名,3M公司製)、C 2F 5CF(OCH 3)C 3F 7(Novec-7300:製品名,3M公司製)。
液態介質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又,液態介質可使用除了該等外之廣泛的化合物。 以作為本聚合物之良溶劑這點來看,液態介質宜為非質子性含氟溶劑。亦可併用非質子性含氟溶劑與質子性非氟溶劑(甲醇等)。併用時,相對於全部溶劑,質子性非氟溶劑宜包含1~20質量%。 由在塗佈本組成物時容易形成均勻之塗膜來看,液態介質之沸點宜為65~220℃,尤宜為70~220℃。
相對於本組成物之固體成分整體,本組成物中之本聚合物的含量宜為3質量%以上,較宜為5質量%以上,亦可為100質量%。本聚合物的含量若為前述下限值以上,塗膜對基材之密著性便更優異。 固體成分係去除液態介質後之所有成分的合計。
液態介質之含量可因應本組成物之固體成分濃度來設定。 本組成物之固體成分濃度若係因應本組成物之塗佈方法、要形成之塗膜的厚度等來適當設定即可,例如相對於本組成物整體為0.1~10質量%。
本組成物例如可藉由混合本聚合物、液態介質及視需要之其他成分來獲得。在前述聚合物之製造方法中,將單體成分在液態介質(溶劑、分散介質等)存在下進行聚合時,所得反應液可直接成為本組成物。亦可取代該反應液之液態介質的一部分或全部,並視需要添加其他成分來獲得本組成物。
本組成物之用途無特別限定,可舉例如防濕塗覆劑、緩衝塗覆劑。 本組成物在上述中又適宜作為防濕塗覆劑。
(物品) 本發明一實施形態之物品(以下亦表記為「本物品」)係於基材上具有本組成物之塗膜。本物品具有基材與設於前述基材表面上之本組成物之塗膜。
本組成物之塗膜的厚度宜為1~100µm,較宜為1~50µm。塗膜的厚度若為前述下限值以上,塗膜之防濕性、撥水撥油性、耐熱性便更優異。塗膜的厚度若為前述上限值以下,塗膜之密著性、可撓性、耐裂性便更優異。
基材無特別限制,可列舉例如:玻璃基材;矽、不鏽鋼(SUS)、鋁、銅及其等之合金等金屬基材;聚醯亞胺、醯亞胺等塑膠基材;由在該等基材上層合1或2層以上金屬膜、薄膜而成之複數層構成的基材。 基材之形狀亦無特別限制,可舉例如片狀、碎片狀、薄膜狀、纖維、球狀、多角形等各種形狀。基材可為配線等經圖案化之基板、晶片,亦可為半導體器件。
基材宜為印刷配線板、印刷電路板等印刷基板。 本組成物之塗膜的密著性、防濕性、撥水撥油性優異,故藉由以本組成物之塗膜覆蓋印刷基板之配線、電子零件等,可防止電子零件因濕氣、灰塵造成配線金屬腐蝕、漏電流增大等,從而提升電子零件之長期可靠性。
本物品可藉由於基材上塗佈本組成物並使其乾燥來獲得。 塗佈方法無特別限制,可應用公知之濕式塗佈法、澆鑄法。 乾燥若可去除液態介質即可,可為加熱乾燥亦可為以非加熱之乾燥。乾燥溫度宜為20~40℃,較宜為30~40℃。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及比較例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便不受以下實施例所限。 例1~10為實施例,例11~16為比較例。
(簡稱之說明) MOL:2,2,3,3,4,4-六氟-4-[(1,2,2-三氟乙烯基)氧基]-1-丁醇。 BVE:全氟丁烯基乙烯基醚。 PPVE:全氟丙基乙烯基醚。 IPP-10AC:過氧二碳酸二異丙酯(日油公司製,製品名「PEROYL IPP」)之1H-全氟己烷(AGC公司製,製品名「AC-2000」)10%溶液。
(評估方法) <含氟聚合物之各單元的含有率> 含氟聚合物中之各單元的含有率係根據藉由核磁共振裝置(Bruker公司製,裝置名「AVABCE NEO400」)所得之 1H-NMR及 19F-NMR的測定結果來計算。 將預先測定質量後之含氟聚合物與1,4-雙(三氟甲基)苯溶解於全氟苯中做成測定試樣,測定 1H-NMR及 19F-NMR。 於後述各合成例中所得含氟聚合物中之MOL單元的含有率,係求出歸屬於含氟聚合物中之MOL單元之亞甲基的氫原子的波峰與歸屬於1,4-雙(三氟甲基)苯之芳香環的氫原子的波峰的積分比,並換算成質量比。 於後述各合成例中所得含氟聚合物中之PPVE單元的含有率,係求出歸屬於含氟聚合物中之PPVE單元之三氟甲基的氟原子的波峰與歸屬於1,4-雙(三氟甲基)苯的氟原子的波峰的積分比,並換算成質量比。 於後述各合成例中所得之僅含MOL單元、PPVE單元及BVE單元的3元系含氟聚合物中之BVE單元的含有率,係從100減去前述MOL單元及PPVE單元之含有率後算出之值。
<含氟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 含氟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係使用凝膠滲透層析術(GPC)來測定。使用二氯五氟丙烷作為溶劑,測定以標準PMMA換算之值。
<塗膜之銅板密著性> 將於各例中所得之組成物以棒塗機(Allgood公司製,製品名「棒塗機 200mm」)塗佈於銅板上,並在25℃下使其乾燥24小時,藉此形成厚度10µm之塗膜。針對形成有塗膜之銅板,遵循JIS K 5600-5-6進行交叉切割試驗。具體而言,係以切刀於塗膜上製作出百格,並在貼附透明膠帶後剝開其之後求出面剝離之值,依以下基準進行分類。面剝離係表示在交叉切割試驗後殘留於基板上之塗膜的面積相對於交叉切割試驗前之塗膜的總面積的比率。 分類0:面剝離小於1%。 分類1:面剝離為1%以上且小於5%。 分類2:面剝離為5%以上且小於15%。 分類3:面剝離為15%以上且小於35%。 分類4:面剝離為35%以上且小於100%。 分類5:面剝離為100%。
從上述分類之結果按以下基準判定密著性。 S:分類0或分類1。 A:分類2。 B:分類3。 C:分類4或分類5。
以與上述相同條件,進一步製作出2個形成有塗膜之銅板並對各自進行交叉切割試驗,將面剝離之值進行分類。從共計3次之交叉切割試驗的結果按以下基準評估密著穩定性。惟,在共計3次之交叉切割試驗中,將分類全部為5者評估為密著穩定性之評估對象外。 A:在共計3次之交叉切割試驗中,分類全部相同。 C:在共計3次之交叉切割試驗中,分類中有一個分類不同。
<塗膜之抗蝕板密著性> 除了變更成抗蝕板來取代銅板外,進行與上述銅板密著性之評估相同的評估。
<塗膜之可撓性> 將於各例中所得之組成物以棒塗機(Allgood公司製,製品名「棒塗機 200mm」)塗佈於銅板上,並在室溫下使其乾燥一晚,藉此形成厚度10µm之塗膜。 將形成有組成物之塗膜的銅板作為試驗板,遵循JIS K 5600-5-1進行心軸試驗。具體而言,係以本體夾具夾住試驗板並固定於安裝有心軸之試驗器(Allgood公司製,製品名「圓筒形心軸撓曲試驗器」)。使滾筒靠近試驗板,耗時1~2秒之時間將把手均等地轉動180°。其後,檢查塗膜之破裂及塗膜從基底之剝落。將心軸持續變更地更小至發生塗膜之破裂或剝落為止,並記錄開始發生破裂或剝落之心軸的直徑。從該值按以下基準評估塗膜之可撓性。 A:開始發生破裂或剝落之心軸的直徑小於2mm。 B:開始發生破裂或剝落之心軸的直徑為2mm以上且小於8mm。 C:開始發生破裂或剝落之心軸的直徑為10mm。
<塗膜之撥水撥油性> 利用旋塗對玻璃基板塗佈組成物,並在80℃下加熱乾燥10分鐘而形成厚度10µm之塗膜。於該塗膜滴下約1µL之水或正十六烷,使用接觸角計(協和界面科學公司製「SA-301」)測定其接觸角。
<塗膜之防濕性> 將於各例中所得之組成物以棒塗機(Allgood公司製,製品名「棒塗機 200mm」)塗佈於耐綸薄膜上,並在室溫下使其乾燥一晚,藉此形成厚度10µm之塗膜。 將形成有組成物之塗膜的尼龍薄膜作為試驗薄膜,遵循JIS Z0208進行透濕杯試驗。具體而言,係在滿足透過面積2.826×10 -3m 2(60mmΦ)之鋁材的透濕杯內,放入無水氯化鈣作為吸濕劑。以試驗薄膜覆蓋透濕杯之開口部,並以O形環與封蠟劑密封透濕杯。將其在設定成溫度40℃、相對濕度90%之恆溫恆濕槽(ESPEC公司製,製品名「ARS-1100-J」)中靜置96小時。每24小時反覆秤量操作,記錄試驗體之質量增加。從質量增加值減去參考值,算出含氟聚合物之水蒸氣透過率[g/(m 2・24h)]後,從該值按以下基準評估塗膜之防濕性。 S:水蒸氣透過率小於4.0。 A:水蒸氣透過率為4.0以上且小於7.0。 B:水蒸氣透過率為7.0以上且小於10.0。 C:水蒸氣透過率為10.0以上。
(合成例1) 於內容積為100mL之耐壓玻璃反應器中饋入BVE 39.0g、MOL 1.0g、IPP-10AC 3.1g,並預先放入磁性攪拌棒後將液相冷凍除氣。封入氮氣至反應器之內壓達0.05MPaG為止,並將內溫升溫至40℃。在維持住內溫的狀態下,以300rpm之速度攪拌6小時。排放氣相部之氮氣後,釋放反應器而獲得黏性液體。將該黏性液體以1,1,2,2-四氟乙基-2,2,2-三氟乙基醚(AGC公司製,製品名「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回收所凝集之固體成分並再溶解於1,1,1,2,2,3,4,5,5,5-十氟-3-甲氧基-4-(三氟甲基)戊烷(3M公司製,製品名「Novec-7300」)中後,再次以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使所得固體成分在50℃下真空乾燥而獲得8.8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1。「0.05MPaG」之「G」係表示錶壓(以下皆同)。 所得含氟聚合物1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MOL=99/1(質量比)、99/1(莫耳比)。該聚合物不溶解於二氯五氟丙烷,因此無法求出質量平均分子量。
(合成例2) 於內容積為100mL之耐壓玻璃反應器中饋入BVE 37.0g、MOL 3.0g、IPP-10AC 3.1g,並預先放入磁性攪拌棒後將液相冷凍除氣。封入氮氣至反應器之內壓達0.05MPaG為止,並將內溫升溫至40℃。在維持住內溫的狀態下,以300rpm之速度攪拌24小時。排放氣相部之氮氣後,釋放反應器而獲得黏性液體。將該黏性液體以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回收所凝集之固體成分並再溶解於Novec-7300中後,再次以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使所得固體成分在50℃下真空乾燥而獲得11.7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2。 所得含氟聚合物2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MOL=95/5(質量比)、95/5(莫耳比)。該聚合物不溶解於二氯五氟丙烷,因此無法求出質量平均分子量。
(合成例3) 除了將BVE設為34.0g、MOL設為6.0g外,依與合成例2相同方式而獲得10.4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3。 所得含氟聚合物3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MOL=90/10(質量比)、90/10(莫耳比)。該聚合物不溶解於二氯五氟丙烷,因此無法求出質量平均分子量。
(合成例4) 於內容積為100mL之耐壓玻璃反應器中饋入BVE 11.4g、PPVE 27.4g、MOL 1.2g、IPP-10AC 3.1g,並預先放入磁性攪拌棒後將液相冷凍除氣。封入氮氣至反應器之內壓達0.05MPaG為止,並將內溫升溫至30℃。在維持住內溫的狀態下,以300rpm之速度攪拌96小時。排放氣相部之氮氣後,釋放反應器而獲得黏性液體。將該黏性液體以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回收所凝集之固體成分並再溶解於乙基九氟異丁基醚與乙基九氟丁基醚的混合液(3M公司製,製品名「Novec-7200」)中後,再次以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使所得固體成分在50℃下真空乾燥而獲得4.8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4。 所得含氟聚合物4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MOL=39/60/1(質量比)、38/61/1(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4,000。
(合成例5) 除了將BVE設為19.4g、PPVE設為19.4g、MOL設為1.2g外,依與合成例4相同方式而獲得6.1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5。 所得含氟聚合物5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MOL=54/45/1(質量比)、53/46/1(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
(合成例6) 除了將BVE設為28.0g、PPVE設為11.6g、MOL設為0.4g外,依與合成例4相同方式而獲得11.2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6。 所得含氟聚合物6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MOL=69/30/1(質量比)、68/31/1(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38,000。
(合成例7) 除了將BVE設為28.0g、PPVE設為8.0g、MOL設為4.0g外,依與合成例4相同方式而獲得10.7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7。 所得含氟聚合物7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MOL=70/25/5(質量比)、71/24/5(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
(合成例8) 除了將BVE設為24.0g、PPVE設為12.0g、MOL設為4.0g外,依與合成例4相同方式而獲得13.3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8。 所得含氟聚合物8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MOL=66/29/5(質量比)、67/28/5(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8,000。
(合成例9) 除了將BVE設為22.0g、PPVE設為12.0g、MOL設為6.0g外,依與合成例4相同方式而獲得10.9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9。 所得含氟聚合物9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MOL=63/27/10(質量比)、64/26/10(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8,000。
(合成例10) 除了將BVE設為24.0g、PPVE設為10.0g、MOL設為6.0g外,依與合成例4相同方式而獲得15.6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10。 所得含氟聚合物10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MOL=70/20/10(質量比)、71/19/10(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6,000。
(合成例11) 於內容積為100mL之耐壓玻璃反應器中饋入BVE 12.0g、PPVE 28.0g、IPP-10AC 3.1g,並預先放入磁性攪拌棒後將液相冷凍除氣。封入氮氣至反應器之內壓達0.05MPaG為止,並將內溫升溫至30℃。在維持住內溫的狀態下,以300rpm之速度攪拌96小時。排放氣相部之氮氣後,釋放反應器而獲得黏性液體。將該黏性液體以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回收所凝集之固體成分並再溶解於乙基九氟異丁基醚與乙基九氟丁基醚的混合液(3M公司製,製品名「Novec-7200」)中後,再次以AE-3000使固體成分凝集。使所得固體成分在50℃下真空乾燥而獲得5.1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11。 所得含氟聚合物11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42/58(質量比)、41/59(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16,000。
(合成例12) 除了將BVE設為20.0g、PPVE設為20.0g外,依與合成例11相同方式而獲得10.4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12。 所得含氟聚合物12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56/44(質量比)、55/45(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24,000。
(合成例13) 除了將BVE設為28.0g、PPVE設為12.0g外,依與合成例11相同方式而獲得21.7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13。 所得含氟聚合物13之各單體之含有率的比為BVE/PPVE=70/30(質量比)、69/31(莫耳比)。該聚合物之質量平均分子量為37,000。
(合成例14) 於內容積為100mL之耐壓玻璃反應器中饋入BVE 40.0g、作為溶劑之Novec-7300 40.0g、作為鏈轉移劑之甲醇1.0g、作為聚合引發劑之IPP-10AC 3.1g,並預先放入磁性攪拌棒後將液相冷凍除氣。封入氮氣至反應器之內壓達0.05MPaG為止,並將內溫升溫至40℃。在維持住內溫的狀態下,以300rpm之速度攪拌48小時。排放氣相部之氮氣後,釋放反應器而獲得黏性液體。於該黏性液體中加入甲醇,使固體成分凝集。使固體成分在50℃下真空乾燥而獲得22.5g之白色含氟聚合物14。該聚合物不溶解於二氯五氟丙烷,因此無法求出質量平均分子量。
(合成例15) 藉由日本專利特開平04-189880號公報中記載之方法,將含氟聚合物14之源自聚合引發劑或鏈轉移劑之末端基轉換成具有酸基之末端。具體而言,係將含氟聚合物14在空氣中在300℃下熱處理8小時後浸漬於水中,而獲得於末端具有酸基之含氟聚合物15。
(例1~16) 使含氟聚合物1~13、15各自溶解於表1所示之氟系溶劑中,而調製出組成物1~16。含氟聚合物中之MOL單元若變多,便有發生無法完全溶解於氟系溶劑之情形。此時,係以表1所示比率適當混合甲醇(MeOH),使該聚合物溶解。針對組成物14~16,係將日本專利特開2006-257329號公報之「實施例1」中記載之全氟聚醚(PFPE)添加成表1所示之質量比。相對於各組成物之總質量,將含氟聚合物與PFPE之合計設為5質量%、液態介質設為95質量%。
[表1]
針對所得組成物,評估塗膜之銅板密著性、抗蝕板密著性、可撓性、撥水撥油性及防濕性。將結果顯示於表2、表3。 將含氟聚合物與PFPE之合計質量設為100時的BVE單元、PPVE單元、MOL單元及PFPE之質量比、聚合後有無末端燒結一併記於表2、表3中。
[表2]
[表3]
例1~10之組成物之塗膜分別對銅板、抗蝕板具有優異之密著性及密著穩定性。 另一方面,例11~13之組成物之塗膜係使用不具有單元B之含氟聚合物,該等塗膜之密著性及密著穩定性差。 例14~16之組成物之塗膜係不具有單元B且於主鏈末端導入有羧基之含氟聚合物與PFPE組合而成者,該等塗膜之密著性雖優異,但密著穩定性差。
以上,說明了數個實施形態及實施例,惟該等係作為代表例所提出者,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者。本說明書所記載之各實施形態及各實施例可在發揮發明效果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且可在可實施之範圍內與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特徵組合。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聚合物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 本發明組成物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藉由以本發明組成物之塗膜覆蓋印刷基板之配線、電子零件等,可防止電子零件因濕氣、灰塵造成配線金屬腐蝕、漏電流增大等,從而提升電子零件之長期可靠性。 本發明防濕塗覆劑可形成密著穩定性優異之塗膜。 本發明物品其基材與塗膜之間之密著穩定性優異。根據本發明之物品,可防止電子零件因濕氣、灰塵造成配線金屬腐蝕、漏電流增大等,從而提升電子零件之長期可靠性。
本案係基於已於2022年2月21日提申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22-024719號主張優先權,並藉由參照而援用該日本申請案之全部內容於本申請案中。
(無)

Claims (12)

  1. 一種含氟聚合物,具有:單元A,其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及,單元B,其係以具有密著性官能基之含氟單體b為主體。
  2. 如請求項1之含氟聚合物,其中相對於構成前述含氟聚合物之全部單元,前述單元B之含量為0.1~20質量%。
  3. 如請求項1或2之含氟聚合物,其中前述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的單元係選自於由二烯系含氟單體經環化聚合而形成之單元及以環狀含氟單體為主體之單元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其中前述含氟單體b係以下式b1表示: CX aX b=CX c-R 1-Z…式b1 式b1中,X a、X b及X c分別獨立為氟原子或氯原子,且X a、X b及X c中之至少1者為氟原子; R 1為2價全氟有機基,其可具有選自於由氧原子及硫原子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雜原子; Z為C aH 2aOH、COOH、COOR 2、SO 3H、C bH 2bNH 2或C dH 2dCO 2NH 2,a為0~6之整數,R 2為碳數1~12之烷基,b為0~6之整數,d為0~6之整數。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其更具有以下述含氟單體c為主體之單元C; 含氟單體c:具有選自於由氧原子及硫原子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雜原子、且不具有構成主鏈之含氟脂肪族環結構及密著性官能基的含氟單體。
  6. 如請求項5之含氟聚合物,其中以前述單元A/前述單元C表示之質量比為25/75~80/20。
  7. 如請求項5或6之含氟聚合物,其中前述含氟單體c係以下式c1表示: CX dX e=CX f-C cF 2c-Y c-R F…式c1 式c1中,X d、X e及X f分別獨立為氟原子或氯原子,且X d、X e及X f中之至少1者為氟原子; c為0~4之整數,Y c為氧原子或硫原子; R F為碳數1~10之全氟烷基。
  8. 一種組成物,包含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及液態介質。
  9. 一種防濕塗覆劑,包含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含氟聚合物。
  10. 一種防濕塗覆劑,係由如請求項8之組成物構成。
  11. 一種物品,係於基材上具有如請求項8之組成物之塗膜。
  12. 如請求項11之物品,其中前述基材為印刷基板。
TW112103314A 2022-02-21 2023-01-31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防濕塗覆劑及物品 TW2023402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4719 2022-02-21
JP2022-024719 2022-0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0282A true TW202340282A (zh) 2023-10-16

Family

ID=87578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3314A TW202340282A (zh) 2022-02-21 2023-01-31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防濕塗覆劑及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40282A (zh)
WO (1) WO20231575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0160B2 (ja) * 2002-03-04 2007-11-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組成物
ATE404597T1 (de) * 2002-12-19 2008-08-15 Asahi Glass Co Ltd Tetrafluorethylen-copolymer
JP2005015651A (ja) * 2003-06-26 2005-01-20 Asahi Glass Co Ltd 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およびレジスト組成物
JP2005097531A (ja) * 2003-08-21 2005-04-14 Asahi Glass Co Ltd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レジスト組成物
JP4407358B2 (ja) * 2004-04-14 2010-02-0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およびレジスト組成物
JP2006160988A (ja) * 2004-12-10 2006-06-22 Asahi Glass Co Ltd 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含有するレジスト保護膜組成物
JP7299788B2 (ja) * 2019-07-31 2023-06-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光学用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用樹脂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7591A1 (ja)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2272B2 (ja) 耐久型防水・防湿性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USRE37022E1 (en) Fluorine-containing polymer composition
Yang et al. The effect of molecular composition and crosslinking on adhesion of a bio-inspired adhesive
KR101729823B1 (ko) 방수·방습용 코팅 조성물
JP5995630B2 (ja) 非晶質含フッ素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薄膜製造方法
US8564310B2 (en) Capacitive oil quality monitoring sensor with fluorinated barrier coating
KR101808968B1 (ko) 중합성 관능기 및 가교성 관능기로 이루어지는 군에서 선택되는 적어도 1종의 기를 함유하는 불소 함유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및 도장물품
JPWO2011129407A1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塗膜を有する物品、および成形品
TWI504695B (zh)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harge holding medium
JP4162261B2 (ja) コーティング用テトラ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コポリマー組成物
JP5979005B2 (ja) 電荷保持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2129254A (ja) コーティング用含フッ素重合体組成物
CN114933768A (zh) 氟树脂膜
TW202340282A (zh) 含氟聚合物、組成物、防濕塗覆劑及物品
JPWO2018043165A1 (ja) 含フッ素重合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含フッ素重合体の硬化物を備える物品
JP6776508B2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WO2015080061A1 (ja) コーティング用組成物およびフォトレジス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244570B2 (ja) 撥水性コーティング膜、樹脂組成物溶液、及び塗料
WO2023157589A1 (ja) フッ素樹脂、その製造方法、組成物及び物品
JP2018059076A (ja) 架橋性基を有する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硬化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架橋性基を有する含フッ素ポリマーおよび硬化性組成物
WO2024009701A1 (ja) 含フッ素重合体、組成物、表面処理剤及び物品
CN112898470A (zh) 一种高粘结性的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涂层
JPH07224242A (ja) コーティング用含フッ素重合体組成物
EP3233942A1 (en) Fluorinated polymers comprising phosphonic moieties
US8007863B2 (en) Multi-layer article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release life of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