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0276A -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0276A
TW202320276A TW111138748A TW111138748A TW202320276A TW 202320276 A TW202320276 A TW 202320276A TW 111138748 A TW111138748 A TW 111138748A TW 111138748 A TW111138748 A TW 111138748A TW 202320276 A TW202320276 A TW 2023202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structures
conductive
circuit
lay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8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迪群
Original Assignee
胡迪群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胡迪群 filed Critical 胡迪群
Priority to US17/979,79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94889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320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0276A/zh
Priority to US18/587,993 priority patent/US20240203921A1/e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Production Of Multi-Layered Print Wiring Board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包括第一組線路結構以及第二組線路結構。第一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一線路層與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且每一第一導電連接件包括導電蓋。第二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第一組線路結構與第二組線路結構藉由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的接合形成電性連接且構成多層重佈線結構。另提供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的製造方法。

Description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在積體電路應用中,重佈線路層(RDL)是由導電材料與介電材料所形成的多層結構,且重佈線路層常會於臨時載板上製作,然而,前述多層結構使用的材料與臨時載板使用的材料會有熱膨脹係數(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失配(mismatch)的情形,因此在臨時載板上連續形成前述多層結構(連續形成至少四層)的過程中容易導致翹曲問題,且層數越多時翹曲問題會更加明顯,如此一來,會對半導體基板結構的良率與電氣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其可以在具有多層重佈線結構的同時維持較佳的良率與電氣性能。
本發明的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包括第一組線路結構以及第二組線路結構。第一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一線路層與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且每一第一導電連接件包括導電蓋。第二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第一組線路結構與第二組線路結構藉由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的接合形成電性連接且構成多層重佈線結構。
本發明的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的製造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驟。形成第一組線路結構於第一臨時載板上,其中第一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一線路層與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且每一第一導電連接件包括導電蓋。形成第二組線路結構於第二臨時載板上,其中第二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第一組線路結構的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接合於第二組線路結構的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以形成電性連接且構成多層重佈線結構。
基於上述,本發明先將多組線路結構分別單獨製作於臨時載板上,再將前述多組線路結構直接接合組裝成多層重佈線結構,如此一來,相較於一次性連續製作的多層重佈線結構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翹曲程度,使半導體基板結構可以在具有多層重佈線結構的同時維持較佳的良率與電氣性能。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將參考圖式來全面地描述本發明的例示性實施例,但本發明還可按照多種不同形式來實施,且不應解釋為限於本文所述的實施例。在圖式中,為了清楚起見,各區域、部位及層的大小與厚度可不按實際比例繪製。為了方便理解,下述說明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之符號標示來說明。
參照本實施例之圖式以更全面地闡述本發明。然而,本發明亦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體現,而不應限於本文中所述之實施例。圖式中的層或區域的厚度、尺寸或大小會為了清楚起見而放大。相同或相似之參考號碼表示相同或相似之元件,以下段落將不再一一贅述。
本文所使用之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右、左、前、後、頂部、底部)僅作為參看所繪圖式使用且不意欲暗示絕對定向。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及/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及/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部分區分開。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
圖1A至圖1C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基板結構的製造方法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圖1D是示出圖1C的其他替代性實施例的導電連接件的接合示意圖。圖1E、圖1F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基板結構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請參考圖1A,於第一臨時載板10上形成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其中第一臨時載體10可以由玻璃、塑料、矽、金屬或其他合適的材料製成,只要該材料能夠承受後續製程並同時承載在其上形成的結構即可。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地可以在第一臨時載體10與第一組線路結構110之間塗敷第一離型層12(例如光熱轉換膜或其他合適的離型層),以增強在後續過程中第一臨時載體10與第一組線路結構110之間的可剝離性且可以改善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平面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可以在第一臨時載體10上形成包括多層第一線路層111(圖1A示意地繪示出三層)與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其中每一第一線路層111可以包括第一導電圖案111a、第一介電層111b及/或第一導電通孔111c,而每一第一導電連接件112可以包括導電柱112a與導電蓋112b。在此,第一導電圖案111a與第一導電通孔111c可以是嵌設於第一介電層111b內,且導電蓋112b可以是位於導電柱112a上,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導電柱112a可以被省略,亦即導電蓋112b可以直接形成於第一線路層111上,以直接作為第一導電連接件112。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沉積製程、微影製程和蝕刻製程或其他合適的製程在第一臨時載體10上形成第一導電圖案111a。接下來,可使用例如塗覆製程、微影蝕刻製程或其他合適的製程在第一臨時載體10上形成包括多個開口的第一介電層111b,其中開口暴露出第一導電圖案111a的至少一部分以用於電性連接。然後,可在第一介電層111b的開口內形成導電材料,以使用合適的沉積製程形成第一導電通孔111c。然後,多次執行上述步驟,以形成多層第一線路層111。應當注意的是,圖1A中所示的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僅為示例性的,可以根據電路設計要求形成更多層或更少層的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只要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包括至少二層的第一線路層111與多個導電連接件112皆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圖案111a、第一導電通孔111c的材料可以包括銅、金、鎳、鋁、鉑、錫、其組合、其合金或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而第一介電層111b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亞胺(polyimide, PI)、苯並環丁烯(benzocyclobutene, BCB)、聚苯並噁唑(polybenzoxazole, PBO)、無機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等)或其他合適的電性絕緣材料,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柱112a的材料可以包括銅,且導電蓋112b的材料可以包括焊料(solder),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導電柱112a與導電蓋112b可以是其他適宜的導電材料。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包括靠近第一臨時載體10的底表面110b,其中在底表面110b處的第一導電圖案111a和第一介電層111b可基本上為齊平的。此外,第一導電通孔111c朝向所述多個導電連接件112的方向上逐漸變粗(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粗),換句話說,第一導電通孔111c朝向第一臨時載體10的方向上逐漸變細(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底表面110b的第一導電圖案111a的分布密度須足以用於後續安裝半導體晶片(chip),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選地可以對導電柱112a上的導電蓋112b的頂表面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研磨製程、飛刀加工(fly cutting)、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或其組合),以確保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頂部平面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參考圖1B,於第二臨時載板20上形成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其中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121(圖1B示意地繪示出三層)與第二導電連接件122,且每一第二線路層121可以包括第二導電圖案121a、第二介電層121b及/或第二導電通孔121c。在此,第二導電圖案121a與第二導電通孔121c可以是嵌設於第二介電層121b內,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包括靠近第二臨時載板20的底表面120b,其中在底表面120b處的第二導電圖案121a和第二介電層121b可基本上為齊平的。此外,第二導電通孔121c朝向所述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方向上逐漸變粗(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粗),換句話說,第二導電通孔121c朝向第二臨時載體20的方向上逐漸變細(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連接件122可以是接墊形式(pad form)、導電柱形式(pillar form)或其他適宜的形式,本發明不加以限制。此外,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連接件122可以是由第一晶種層、第二晶種層(材料例如是鈦/銅(Ti/Cu))與電鍍層 (材料例如是銅)依序堆疊所形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連接件122可以包括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如銀、金、鎳或其合金,舉例而言,可以是Cu、Cu/Ni/Au、Cu/Ti、Cu/Ag或其類似者,舉例而言,可以在導電墊(材料例如是銅)上形成黏著層(材料例如是鈦),再藉由電鍍、濺鍍或其他合適的沉積方式於黏著層上形成金屬層(材料例如是銀),其中黏著層的厚度可以小於金屬層的厚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形式皆可以視實際設計上的需求進行選擇。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底表面120b的第二導電圖案121a可以是用於後續安裝基板(substrate)或外部端子(terminal),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應說明的是,形成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其他具體細節(如材料、形成方法及第二離型層22的設置)皆類似於形成第一組線路結構110,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考圖1C,將圖1B所繪示的結構上下翻面(flipped upside down),直接接合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以使第一導電連接件112接合至第二導電連接件122構成多層重佈線結構RDL。此外,可選地,可以於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之間設置底膠101,且底膠101可以填入第一導電連接件112與第二導電連接件122之間的間隙,因此底膠101可以圍繞第一導電連接件112與第二導電連接件122,以進一步提升接合可靠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經由上述製作已經大致完成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基板結構100。
在本實施例中,半導體基板結構100包括第一組線路結構110以及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包括多層第一線路層111與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121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藉由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112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接合形成電性連接且構成多層重佈線結構RDL。據此,本實施例先將多組線路結構(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分別單獨製作於臨時載板(第一臨時載體10與第二臨時載體20)上,再將多組線路結構直接接合組裝成多層重佈線結構(多層重佈線結構RDL),如此一來,相較於一次性連續製作多層重佈線結構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翹曲程度,使半導體基板結構100可以在具有多層重佈線結構RDL的同時維持較佳的良率與電氣性能。
進一步而言,由於製程上的限制,困難度與製作的層數會呈正相關,因此當要製作越多層時,在製造過程中使整個重佈線結構受到損壞的機率就越高,進而無法有效控管良率與成本的問題,而本實施例將多層重佈線結構RDL拆分成多組較少層數的線路結構分別單獨製作,因此可以避免連續堆疊多層無法有效控管良率與成本的問題,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組線路結構110以及第二組線路結構120之間具有由包括焊料的導電蓋112b所形成的接合介面,因此多層重佈線結構RDL的連接可以視為包括焊料(solder-containing)連接,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可以是相互對齊接合的,因此第一導電連接件112與第二導電連接件122可以是以一對一的方式對應接合,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導電柱112a的高度可以大於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高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替代性的實施例中,如圖1D所示,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導電柱112a的高度可以實質上等於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高度,也就是說,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導電柱112a的高度與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高度可以視實際設計上的需求進行調整,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對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導電蓋112b進行回焊製程(reflow process),以使第二導電連接件122電性耦合至導電柱112a,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線路的線距/間距(L/S)(例如是線寬)越細的時候,製程的要求會更加嚴苛,因此欲形成多層重佈線結構會遭遇到更多困難,而本實施例使用接合組裝多組線路結構的方式製作精細線距/間距結構相較於連續形成的結構在良率與電氣性能上可以具有更大的優勢,舉例而言,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可以皆具有至少小於7微米的精細線距/間距,因此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接合組裝後可以為精細線距/間距的多層重佈線結構RDL,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C所示,每一第一線路層111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一線路,相鄰的二個第一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一間距111s,每一第二線路層121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二線路,相鄰的二個第二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二間距121s,每一第一線路層111的第一間距111s皆小於每一第二線路層121的第二間距121s,且各層間距從第一組線路結構110朝向第二組線路結構120逐漸變大。在此,第一間距111s與第二間距121s為各層之最小間距,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間距111s與第二間距121s可以為各層之平均間距。
圖5A是示出線路結構的間距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圖5B是對應圖5A的部分示意性俯視圖。進一步而言,如圖5A與圖5B所示,線路層中可以具有細間距F與粗間距C,且間距可以例如是相鄰的二個線路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如相鄰的二個線路L1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為細間距F,相鄰的二個線路L2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為粗間距C,或者是相鄰的二個接墊之間的距離,如相鄰的二個接墊P1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為細間距F,相鄰的二個接墊P2的中心點之間的距離為粗間距C,因此前述第一間距111s與第二間距121s可以依照實際設計上的需求使用該些設計,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通孔111c朝向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方向上逐漸變粗(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粗),且第二導電通孔121c朝向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方向上逐漸變粗(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粗),換句話說,第一導電通孔111c朝向第一臨時載體10的方向上逐漸變細(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細),且第二導電通孔121c朝向第二臨時載體20的方向上逐漸變細(如寬度或直徑逐漸變細),也就是說,在接合製程之後,第一導電通孔111c逐漸變細的方向與第二導電通孔121c逐漸變細的方向相反。
應說明的是,依照實際應用上的需求,可以可選地移除第一臨時載體10及/或第二臨時載體20,以暴露出第一導電圖案111a及/或第二導電圖案121a並與其他元件進行電性連接。在此,可以藉由在線路結構的底表面和臨時載體之間施加外部能量以剝離離型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線路結構的組數也可以不限制於二組,舉例而言,如圖1E所示的半導體結構100A的多層重佈線結構RDL1可以更包括第三組線路結構130,其中第三組線路結構130包括多層第三線路層131與第三導電連接件132。進一步而言,第二組線路結構120設置在第一組線路結構110與第三組線路結構130之間且彼此相互電性連接,第二組線路結構120具有相對於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另一導電連接件123,且另一導電連接件接合至第三導電連接件132,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此外,亦可以於第二組線路結構120與第三組線路結構130之間設置另一底膠102,且底膠102可以填入第四導電連接件123與第三導電連接件132之間的間隙,因此底膠102可以圍繞第四導電連接件123與第三導電連接件132,以進一步提升接合可靠度,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結構100A例如是藉由下述步驟完成。半導體結構100A可以是接續圖1C,移除第二臨時載體20,於第二組線路結構110上形成第四導電連接件123,且於形成有第三離型層32的第三臨時載體30上形成第三組線路結構130,接著,再接合第四導電連接件123與第三導電連接件132,以形成多層重佈線結構RDL1,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第一線路層111的數量(六層結構)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第二線路層121的數量(六層結構)相同,如圖1C所示,但也可以具有不同實施態樣,舉例而言,如圖1E所示的半導體基板結構100A,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第一線路層111的數量(六層結構)不同於第三組線路結構130的數量(四層結構),而前述數量差可以為一層或兩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第三線路層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三線路,相鄰的二個第三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三間距131s,每一第二線路層121的第二間距121s皆小於每一第三線路層131的第三間距131s,且各層間距從第一組線路結構110朝向第三組線路結構130逐漸變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第一線路層111的厚度(六層結構)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第二線路層121的厚度(六層結構)相同,但也可以具有不同實施態樣,舉例而言,如圖1F所示的半導體基板結構100B,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第一線路層111的厚度與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第二線路層121的厚度不同於第三組線路結構130的厚度,以形成多層重佈線結構RDL2,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沿用上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又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請參考圖2,本實施例的半導體基板結構200與圖1C的半導體結構100差異在於:第二組線路結構220具有至少大於7微米的粗線距/間距,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多層重佈線結構RDL3可以是粗線距/間距線路結構與精細線距/間距線路結構的組合,而具有更多應用彈性。此外,本實施例中可以省略底膠101,但亦可以進一步配置底膠101。
進一步而言,第二組線路結構220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221(圖2示意地繪示出三層)與第二導電連接件222,且每一第二線路層221可以包括第二導電圖案221a、第二介電層221b及/或第二導電通孔221c。在此,第二導電圖案221a與第二導電通孔221c可以是嵌設於第二介電層221b內,於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靠近第二導電連接件222的第二線路層221的第二導電圖案221a密度可以比遠離第二導電連接件222的第二線路層221的第二導電圖案221a的密度還密,也就是說,在第二組線路結構220中的導電圖案密度從第二臨時載板20往第二導電連接件222方向會呈現疏到密的線路分布,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圖案221a及/或第二導電通孔221c的材料與形成方法類似於第二導電圖案121a及/或第二導電通孔121,但第二介電層221b的材料不同於第二介電層121b,舉例而言,第二介電層221b的材料可以是ABF(Ajinomoto Build-up Film)、PP(Polypropylene)或其類似者,且第二介電層221b可以藉由適宜的沉積製程所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組線路結構220的總厚度T2會大於圖1C的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總厚度T1,因此多層重佈線結構RDL3可以是為厚膜RDL,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圖3A至圖3E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再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請參考圖3A,接續圖1C,移除第二臨時載體20與第二離型層22,以暴露出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底表面120b的第二導電圖案121a與第二介電層121b(可以視為多層重佈線結構RDL的端子端)。在此,可以選擇如圖1D所示的第一導電連接件112的導電柱112a的高度實質上等於第二導電連接件122的高度。
接著,可以於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底表面120b的第二導電圖案121a上形成多個第五導電連接件340,其中第五導電連接件340包括導電柱341以及形成於其上的導電蓋342。在此,導電柱341可以由銅所製成,而導電蓋342可以由焊料所製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導電柱341與導電蓋342也可以是使用其他合適的材料所製成。
請參考圖3B,藉由第五導電連接件340將多層重佈線結構RDL接合至基板350。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對第五導電連接件340的導電蓋342進行回焊製程(reflow process),以使多層重佈線結構RDL電性耦合至基板35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此,基板350可以是陶瓷基板、層壓有機基板、封裝基板、積體基板或其類似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板350包括核心層(core layer)351、增層結構352與多個穿孔351a,其中增層結構352分別形成在增層結構352的二側,且多個穿孔351a貫穿核心層351以電性連接兩側的增層結構352,其中增層結構352包括嵌設於介電層中的導電圖案352a,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基板350也可以不具有核心層351。
請參考圖3C,移除第一臨時載體10與第一離型層12,以暴露出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底表面110b的第一導電圖案111a與第一介電層111b(可以視為多層重佈線結構RDL的晶片端)。此外,在圖3C中多層重佈線結構RDL與基板350之間的間隙可以選擇性地填入底膠103。
請參考圖3D,於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底表面110b的第一導電圖案111a上形成多個晶片連接件360,其中晶片連接件360包括導電柱361以及形成於其上的導電蓋362。在此,導電柱361可以由銅所製成,而導電蓋362可以由焊料所製成,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導電柱361與導電蓋362也可以是使用其他合適的材料所製成。此外,可以於基板350上形成多個外部端子370,其中多層重佈線結構RDL藉由基板350與外部端子260電性連接。在此,多個晶片連接件360的分布密度可以大於多個第五導電連接件340的分布密度。
請參考圖3E,半導體晶片40可使用例如覆晶接合以連接到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底表面110b。舉例來說,半導體晶片40的導電凸塊42可以接合到晶片連接件360的導電蓋362上,換句話說,半導體晶片40的導電凸塊42可以與晶片連接件360的導電蓋362直接接觸,以形成異質整合模組(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module)或系統。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晶片40例如是邏輯晶片(logic chip)、記憶體晶片(memory chip)、三維積體電路(3DIC)晶片(如高頻寬記憶體晶片(high bandwidth memory chip))及/或其類似者,其中3DIC晶片包括相互堆疊的多個層,且形成有矽穿孔(TSVs)以提供各層之間的垂直電性連接,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凸塊42的高度42h可以大於對應的晶片連接件360的高度360h,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導電凸塊42的高度42h與晶片連接件360的高度360h可以依照實際設計上的需求而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底膠104可形成在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底表面110b上,以填充底表面110b和半導體晶片40之間的間隙,從而增強覆晶接合的可靠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組線路結構110上設置多於一個執行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半導體晶片40。在這種情況下,多個半導體晶片40可以與第一組線路結構110電性連接且藉由第一組線路結構110彼此電性連接。設置在第一組線路結構110上的半導體晶片40的數量不構成本公開的限制。經由上述製作已經大致完成本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3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外部端子370可以是焊球,並可使用植球製程形成以放置在第二組線路結構120的第二導電圖案121a上,且可選擇性地執行焊接製程和回焊(reflow)製程,以增強外部端子370與第二導電圖案121a之間的黏附,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可以進一步將半導體結構200設置在電路載體(例如印刷電路板(PCB)、系統板、母板等)、封裝體及/或其他元件上,以形成電子裝置。舉例來說,外部端子370設置在電路載體上,且半導體晶片40藉由多層重佈線結構RDL電性連接到電路載體上或電路載體中的其他元件,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結構300為晶圓級半導體封裝結構(wafer level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structure),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又再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請參考圖4,本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400與圖3E的半導體結構300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400更包括模組框架480與散熱元件490,其中模組框架480設置於第一組線路結構110的底表面110b上且圍繞半導體晶片40,而散熱元件490設置於半導體晶片40上且與模組框架480共同形成框住半導體晶片40的空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此,模組框架480與散熱元件490可以依照實際設計上的需求進行選擇與組裝,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綜上所述,本發明先將多組線路結構分別單獨製作於臨時載板上,再將前述多組線路結構直接接合組裝成多層重佈線結構,如此一來,相較於一次性連續製作的多層重佈線結構而言,可以有效地降低翹曲程度,使半導體結構可以在具有多層重佈線結構的同時維持較佳的良率與電氣性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30:臨時載板 12、22、32:離型層 40:半導體晶片 42:導電凸塊 42h、360h:導電凸塊 100、100A、100B、200、300、400:半導體結構 101、102、103、104:底膠 110、120、120A、130、220:線路結構 110b、120b:底表面 111、121、131、221:線路層 111s、121s、131s、F、C:間距 111a、121a、221a、352a:導電圖案 111b、121b、221b:介電層 111c、121c、221c:導電通孔 112、122、123、132、222、340:導電連接件 112a、341、361:導電柱 112b、342、362:導電蓋 350:基板 351:核心層 351a:穿孔 352:增層結構 360:晶片連接件 370:外部端子 480:模組框架 490:散熱元件 L1、L2:線路 P1、P2:接墊 RDL、RDL1、RDL2、RDL3:多層重佈線結構 T1、T2:厚度
圖1A至圖1C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基板結構的製造方法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 圖1D是示出圖1C的其他替代性實施例的導電連接件的接合示意圖。 圖1E、圖1F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基板結構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 圖2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又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基板結構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 圖3A至圖3E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再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 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又再一些實施例的半導體結構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 圖5A是示出線路結構的間距的部分示意性剖視圖。 圖5B是對應圖5A的部分示意性俯視圖。
10、20:臨時載板
12、22:離型層
100:半導體結構
101:底膠
110、120:線路結構
111s、121s:間距
111c、121c:導電通孔
112、122:導電連接件
112a:導電柱
112b:導電蓋
RDL:多層重佈線結構
T1:厚度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包括: 第一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一線路層與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且每一所述第一導電連接件包括導電蓋;以及 第二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與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藉由所述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與所述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的接合形成電性連接且構成多層重佈線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線路層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一線路,所述相鄰的二個第一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一間距,每一所述第二線路層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二線路,所述相鄰的二個第二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二間距,每一所述第一線路層的所述第一間距皆大於每一所述第二線路層的所述第二間距,且各層間距從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朝向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逐漸變大。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間距與所述第二間距為各層之最小間距。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的所述第一線路層的數量與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的所述第二線路層的數量相同。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的所述第一線路層的數量與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的所述第二線路層的數量不同。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其中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的所述第一線路層的數量與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的所述第二線路層的數量的數量差為一層或兩層。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其中所述多層重佈線結構更包括: 第三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三線路層與多個第三導電連接件,其中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設置在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與所述第三組線路結構之間且彼此相互電性連接,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具有相對於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的另一導電連接件,且所述另一導電連接件接合至所述第三導電連接件。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其中每一所述第一線路層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一線路,所述相鄰的二個第一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一間距,每一所述第二線路層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二線路,所述相鄰的二個第二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二間距,每一所述第三線路層包括相鄰的二個第三線路,所述相鄰的二個第三線路的中心點之間具有第三間距,每一所述第一線路層的所述第一間距皆大於每一所述第二線路層的所述第二間距,每一所述第二線路層的所述第二間距皆小於每一所述第三線路層的所述第三間距,且各層間距從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朝向所述第三組線路結構逐漸變大。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基板結構,更包括底膠,設置於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與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之間並填入所述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與所述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之間的間隙。
  10. 一種半導體基板結構的製造方法,包括: 形成第一組線路結構於第一臨時載板上,其中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一線路層與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且每一所述第一導電連接件包括導電蓋; 形成第二組線路結構於第二臨時載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包括多層第二線路層與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以及 所述第一組線路結構的所述多個第一導電連接件接合於所述第二組線路結構的所述多個第二導電連接件以形成電性連接且構成多層重佈線結構。
TW111138748A 2021-11-04 2022-10-13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202320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979,793 US11948899B2 (en) 2021-11-04 2022-11-03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8/587,993 US20240203921A1 (en) 2021-11-04 2024-02-27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structur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75914P 2021-11-04 2021-11-04
US63/275,914 2021-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0276A true TW202320276A (zh) 2023-05-16

Family

ID=8737905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8748A TW202320276A (zh) 2021-11-04 2022-10-13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111140307A TW202349517A (zh) 2021-11-04 2022-10-24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111141455A TWI820992B (zh) 2021-11-04 2022-10-31 毫米波天線模組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307A TW202349517A (zh) 2021-11-04 2022-10-24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111141455A TWI820992B (zh) 2021-11-04 2022-10-31 毫米波天線模組封裝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3) TW202320276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7090B2 (en) * 2015-07-28 2019-01-08 Bridg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Package-on-package semiconductor assembly having bottom device confined by dielectric recess
US9899342B2 (en) * 2016-03-15 2018-02-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Integrated fan-out package, redistribution circui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7216443A (ja) * 2016-05-20 2017-12-07 ラム リサーチ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再配線層における均一性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731270B1 (en) * 2016-07-01 2023-09-27 INTEL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packages with antennas
TWI630665B (zh) * 2017-06-20 2018-07-21 恆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晶片封裝結構之方法
CN110729272A (zh) * 2019-03-04 2020-01-24 Pep创新私人有限公司 芯片封装方法及封装结构
KR102499038B1 (ko) * 2018-12-06 2023-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
US10727083B1 (en) * 2019-02-25 2020-07-28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for via formation in flowable epoxy materials by micro-imprint
TWI753291B (zh) * 2019-04-17 2022-01-21 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堆疊式晶片封裝
US11088125B2 (en) * 2019-09-17 2021-08-1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IPD modules with flexible connection scheme in packaging
US11515173B2 (en) * 2019-12-27 2022-11-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11452246B2 (en) * 2020-03-25 2022-09-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tch substrate configured as a shield located over a cavity of a boar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9517A (zh) 2023-12-16
TW202320251A (zh) 2023-05-16
TWI820992B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6266B (zh) 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形成方法
TWI683378B (zh) 半導體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CN108122861B (zh) 具有虚设管芯的封装结构、半导体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TWI573224B (zh) 堆疊晶粒積體電路裝置及製造方法
TWI536526B (zh) 用於一積體電路封裝之電氣互連及其製造方法
US20130161814A1 (en) Semiconductor chip with offset pads
TWI740219B (zh) 載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739579B (zh) 封裝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201417235A (zh) 封裝結構及其製法
KR102331050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형성 방법
TW202133282A (zh) 半導體封裝
US1184830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9263376B2 (en) Chip interpos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948899B2 (e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802167B (zh) 半導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115527972A (zh) 高密度互联三维集成器件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23662A (zh) 扇出型封装结构
TW202320276A (zh) 半導體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12014934B2 (e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40203921A1 (e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structure,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20191323A (ja)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用配線基板及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TWI810948B (zh) 基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219917164U (zh) 半导体封装装置
US20220328389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CN117276236A (zh) 半导体装置与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