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2968A - 跨坐型車輛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2968A
TW201832968A TW107102171A TW107102171A TW201832968A TW 201832968 A TW201832968 A TW 201832968A TW 107102171 A TW107102171 A TW 107102171A TW 107102171 A TW107102171 A TW 107102171A TW 201832968 A TW201832968 A TW 2018329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ight
exit surface
light exit
vie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2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0875B (zh
Inventor
岡部俊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2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2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87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35Spatial arrangement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41Spatial arrangement of several lamp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408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built into the vehicle body, e.g. details concerning the mounting of the headlamps on the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2619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built in the vehicle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6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e.g.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中,車輛側視下之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之前緣係以於頭管之前方在車輛側視下沿著與頭管之中心軸平行之假想線的方式延伸。位置燈50a、50b之光出射面51a、51b係於車輛前視下在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左右隔開間隔地設置於前表面部31。當於相對於車輛前後方向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前表面部31時,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左右之光出射面51a、51b之各者的表觀上面積。於車輛左側視下,左光出射面51a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於車輛右側視下,右光出射面51b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頭燈及位置燈之跨坐型車輛。
於機車等跨坐型車輛之前部,設置有頭燈及位置燈。例如於臺灣專利申請公開第201625441號說明書中所記載之跨坐型車輛中,於頭管之前方設置有前外殼。於自車輛之側方位置視認車輛之情形時,前外殼具有如自前端部向後方朝斜上方及斜下方擴寬之外形。即,前外殼具有朝向前方變尖之形狀。頭燈設置於前外殼之前端部。一對位置燈分別設置於頭燈之左右。
為提高跨坐型車輛之被視認性,要求確保自前方之位置觀察車輛之情形時之頭燈的被視認性並且提高自側方位置觀察車輛之情形時之位置燈的被視認性。於上述跨坐型車輛中,前外殼具有朝向前方變尖之形狀,故而容易以分別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即於水平方向上延伸之方式於前外殼形成一對位置燈。藉此,可提高一對位置燈之被視認性。 另一方面,於跨坐型車輛中,有欲使前外殼小型化之期望。因此,例如藉由使前外殼之前表面形成為大致平坦,可使包含前外殼之車輛前部之尺寸於前後方向上小型化。藉此,可提高騎乘者之把手之操作感。然而,於此情形時,一對位置燈之前後方向之長度產生限制。因此,難以提高一對位置燈之被視認性。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提高車輛前部之前後方向上之小型化及車輛之被視認性之跨坐型車輛。 根據本發明,上述目的係藉由具有獨立請求項1之特徵之跨坐型車輛而得到解決。較佳之實施例係於附屬請求項中加以規定。 (1)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跨坐型車輛具備:頭管;前外殼;頭燈,其具有第1光出射面;及左右一對位置燈,其等分別具有第2光出射面;且前外殼具有前表面部,該前表面部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頭管之前方,車輛側視下之前表面部之前緣係以於頭管之前方在車輛側視下沿著與頭管之中心軸平行之第1假想線的方式延伸,頭燈之第1光出射面設置於前外殼之前表面部,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係於車輛前視下在第1光出射面之左方隔開間隔地設置於前外殼之前表面部,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係於車輛前視下在第1光出射面之右方隔開間隔地設置於前外殼之前表面部,各第2光出射面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較第1光出射面長,於車輛前視下,各第2光出射面之上下方向之長度較車輛左右方向之寬度長,當自車輛左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車輛前後方向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前表面部時,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當自車輛右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車輛前後方向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前表面部時,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於車輛左側視下,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於車輛右側視下,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 於該跨坐型車輛中,於車輛側視下前外殼之前表面部具有與頭管之中心軸大致平行且大致平坦之外形,故而可使前外殼之前後方向上之尺寸變小。 又,當自車輛左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前後方向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前表面部時,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當自車輛右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前後方向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前表面部時,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藉此,可確保朝車輛之前方出射光之頭燈之被視認性。 又,於車輛左側視下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意味著當自車輛之左方之位置視認車輛時,左位置燈之被視認性提高。於車輛右側視下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意味著當自車輛之右方之位置視認車輛時,右位置燈之被視認性提高。 因此,可實現車輛前部之前後方向上之小型化及車輛之被視認性之提高。 (2)亦可為於車輛左側視下,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大於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第1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於車輛右側視下,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大於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第1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於此情形時,車輛左側視下之左位置燈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並且車輛右側視下之右位置燈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 (3)亦可為於車輛左側視下,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第1光出射面與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之最小間隔大於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於車輛右側視下,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第1光出射面與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之最小間隔大於與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於此情形時,於車輛左側視下頭燈與左位置燈之識別變得容易,並且於車輛右側視下頭燈與右位置燈之識別變得容易。 (4)亦可為於車輛前視下,第1光出射面之車輛左右方向之最大寬度大於各第2光出射面之車輛左右方向之最大寬度。於此情形時,於車輛前視下可使頭燈較位置燈更醒目。又,可遍及車輛前方之較廣之範圍使光自頭燈出射。 (5)亦可為前外殼進而具有後表面部,該後表面部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頭管之後方,車輛側視下之後表面部之後緣係以於頭管之後方在車輛側視下沿著與頭管之中心軸平行之第2假想線的方式延伸,前表面部及後表面部係於車輛側視下隔著頭管相互對向。 於此情形時,於車輛側視下前外殼之後表面部具有與頭管之中心軸大致平行且大致平坦之外形,故而可使前外殼之前後方向上之尺寸更小。又,可實現前後方向上小型化之扁平之前外殼。 (6)亦可為前表面部包含:左右一對內側部分,其等於車輛前視下,分別位於第1光出射面與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及第1光出射面與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及左右一對外側部分,其等於車輛前視下,分別位於較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更靠左方及較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更靠右方;於通過一對內側部分及一對外側部分之車輛前部之水平剖面中,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較左外側部分之前端部更靠前方,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較右外側部分之前端部更靠前方。 於此情形時,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中之位於較左外側部分之前端部更靠前方的部分於車輛之左方露出。因此,自車輛之左斜前方或車輛之左方之位置視認車輛之情形時的左位置燈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又,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中之位於較右外側部分之前端部更靠前方之部分於車輛之右方露出。因此,自車輛之右斜前方或車輛之右方之位置視認車輛之情形時的右位置燈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 (7)亦可為跨坐型車輛進而具備前叉,該前叉可繞頭管之中心軸旋轉地由頭管支持,前外殼係以前叉可相對於前外殼旋轉之方式,與前叉分開地由頭管支持。 於此情形時,於由騎乘者進行把手之操作時,頭燈之第1光出射面及各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不繞頭管之中心軸旋轉。因此,可抑制車輛旋回時之頭燈及一對位置燈之被視認性之變動。 (8)亦可為一對位置燈之各者進而具有:光源;及導光體,其使由光源產生之光通過第2光出射面並朝車輛外側出射;且導光體係以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方式形成。 於使由光源產生之光通過導光體而出射之情形時,與使由光源產生之光不通過導光體而出射之情形相比,可出射之光之強度降低。即便於此種情形時,自車輛之左方之位置視認車輛之情形時的左位置燈之被視認性及自車輛之右方之位置視認車輛之情形時的右位置燈之被視認性亦分別提高,故而可確保一對位置燈點亮時之車輛之較高之被視認性。又,根據上述構成,可利用簡單且單純之構成使光自於上下方向上延伸之第2光出射面出射。 (9)亦可為光源係以使光入射至導光體之上端部之方式設置。於此情形時,可將光源配置於導光體之上方。藉此,可使位置燈之車輛前後方向之尺寸小型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進行說明。於以下之說明中,將機車作為跨坐型車輛之一例進行說明。 [1]機車之概略構成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機車之側視圖,圖2係圖1之機車100所具備之頭管及車體框架之外觀立體圖。圖3係圖1之機車100之俯視圖,圖4係圖1之機車100之前視圖。 於圖1、圖3及圖4中,表示機車100相對於路面垂直地立起之狀態。於圖1以後之圖式中,以箭頭適當表示出機車100之前後方向L、左右方向H及上下方向V。於以下之說明中,將於前後方向L上箭頭所朝向之方向稱為前方,將其相反方向稱為後方。又,將於左右方向H上箭頭所朝向之方向稱為左方,將其相反方向稱為右方。將於上下方向V上箭頭所朝向之方向稱為上方,將其相反方向稱為下方。 如圖1所示,機車100具備頭管10及車體框架11。如圖2所示,車體框架11主要包含1個下框架12、左右一對第1後框架13及左右一對第2後框架14。頭管10係以通過機車100之左右方向H之中心並且於在前後方向L上延伸之鉛垂面內自後方朝向前方朝斜下方延伸之方式設置。1個下框架12係以自頭管10之大致中央部朝向後方朝斜下方延伸之方式設置。如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僅將1個下框架12作為車體框架11接合於頭管10。 左右之第1後框架13一面自下框架12之下端部附近在左右方向H上擴寬一面彎曲,並朝向後方延伸。於左右之第1後框架13之後端部下端,設置有於左右方向H上延伸之樞軸13p。左右之第2後框架14係自左右之第1後框架13之後端部分別朝向後方朝斜上方延伸。以將左右之第2後框架14之中央部及後端部分別相連之方式,設置有2個連接片14a、14b。 如圖1所示,於頭管10,可繞頭管10之中心軸10a旋轉地支持有轉向軸15及前叉20。具體而言,於頭管10***有轉向軸15。轉向軸15係於頭管10之中心軸10a之方向上自較頭管10更靠下方之位置延伸至較頭管10更靠上方之位置為止。於轉向軸15之上端部,經由把手桿16安裝有把手17。 前叉20主要由左右一對叉管21a、21b(圖4)及底托架22構成。底托架22係於頭管10之下方位置連接於轉向軸15之下端部,且將左右之叉管21a、21b之上端連結。前輪1可旋轉地安裝於一對叉管21a、21b之下端。前輪1包含輪圈1W。 進而,於頭管10與轉向軸15及前叉20分開地支持有前外殼30。藉此,前叉20可相對於前外殼30旋轉。前外殼30具有前表面部31、後表面部35及左右一對側面部39a、39b(圖3及圖4)。 前表面部31於前後方向L上配置於頭管10之前方。車輛側視下之前表面部31之前緣係以於頭管10之前方在車輛側視下沿著與頭管10之中心軸10a平行之第1假想線VL1的方式延伸。此處,車輛側視下之前表面部31之前緣形成自機車100之側方位置視認前表面部31時的前表面部31之輪廓之一部分。又,所謂車輛側視下之前表面部31之前緣沿著第1假想線VL1意味著車輛側視下之前表面部31之前緣於車輛側視下相對於第1假想線VL1未相隔超過固定距離(例如10 cm),而與第1假想線VL1之方向平行地延伸或者未傾斜固定角度(例如15°)以上地與第1假想線VL1大致平行地延伸。再者,如圖1所示,第1假想線VL1係於車輛側視下與前輪1之輪圈1W交叉。 後表面部35於前後方向L上配置於頭管10之後方。車輛側視下之後表面部35之後緣係以於頭管10之後方在車輛側視下沿著與頭管10之中心軸10a平行之第2假想線VL2的方式延伸。此處,車輛側視下之後表面部35之後緣形成自機車100之側方位置視認前表面部31時的後表面部35之輪廓之一部分。又,所謂車輛側視下之後表面部35之後緣沿著第2假想線VL2意味著車輛側視下之後表面部35之後緣於車輛側視下相對於第2假想線VL2未相隔超過固定距離(例如10 cm),而與第2假想線VL2之方向平行地延伸或者未傾斜固定角度(例如15°)以上地與第2假想線VL2大致平行地延伸。再者,如圖1所示,第2假想線VL2係於車輛側視下與前輪1之輪圈1W交叉。 前表面部31及後表面部35隔著頭管10相互對向。左側面部39a配置於頭管10之左方,且將前表面部31之左側緣與後表面部35之左側緣連接。右側面部39b(圖3及圖4)配置於頭管10之右方,且將前表面部31之右側緣與後表面部35之右側緣連接。如圖4所示,於左右之側面部39a、39b之各者形成有狹縫狀開口SO。狹縫狀開口SO係於前後方向L上自前外殼30之前方貫通至前外殼30之後方。又,狹縫狀開口SO係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 如圖3及圖4所示,於前外殼30,設置有頭燈40、左右一對位置燈50a、50b及左右一對閃光燈60a、60b。頭燈40、左右之位置燈50a、50b及左右之閃光燈60a、60b分別具有使光朝機車100之至少前方出射之光出射面41、51a、51b、61a、61b(參照下述圖5)。前外殼30、頭燈40、位置燈50a、50b及閃光燈60a、60b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如圖1所示,於前外殼30之固定距離後方之位置設置有座部2。座部2係自機車100之大致中央上部至車輛後端於前後方向L上延伸。又,座部2由圖2之左右之第2後框架14支持。 於座部2及左右之第2後框架14之下方設置有引擎3。引擎3為單元擺動式引擎,且經由圖2之樞軸13p而支持於車體框架11。於該狀態下,引擎3可以樞軸13p為中心於上下方向V上擺動。後輪4可旋轉地安裝於引擎3之後端部。後輪4係利用由引擎3產生之動力而旋轉。 [2]前外殼及各燈之構成 圖5係圖1之前外殼30之前視圖。如圖5所示,於前表面部31,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係以位於前外殼30之左右方向H之大致中央之方式設置。光出射面41於車輛前視下具有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之大致長方形狀。車輛前視下之光出射面41之上下方向V之長度L41為光出射面41之左右方向H之最大寬度W41之約2倍。於頭燈40之內部,設置有2個上部光源42a、上部反光鏡43a、2個下部光源42b及下部反光鏡43b。頭燈40之內部構成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又,於前表面部31,於車輛前視下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隔開間隔而設置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左方。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於車輛前視下位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與左側面部39a之間。又,於車輛前視下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隔開間隔而設置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右方。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於車輛前視下位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與右側面部39b之間。 左右之位置燈50a、50b構成為相對於通過機車100之左右方向H之中心並且於前後方向L上延伸之鉛垂面對稱。各光出射面51a、51b於車輛前視下具有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之帶形狀。因此,車輛前視下之各光出射面51a、51b之上下方向V之長度L51遠大於各光出射面51a、51b之左右方向H之最大寬度W51。又,車輛前視下之各光出射面51a、51b之上下方向V的長度L51大於車輛前視下之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上下方向V的長度L41。於上下方向V上光出射面51a、51b之上端處於與光出射面41之上端大致相同之位置(高度)。另一方面,於上下方向V上光出射面51a、51b之下端處於較光出射面41之下端更靠下方。 如圖5中較粗之一點鏈線所示,於各位置燈50a、50b之內部設置有導光體53,該導光體53係以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之方式形成。關於各位置燈50a、50b,包含導光體53之內部構成之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 又,於前表面部31,左閃光燈60a之光出射面61a設置於較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更靠下方且左方之位置。光出射面51a、61a相互遠離。左右方向H上之光出射面41與左光出射面61a之間之距離β大於左右方向H上之光出射面41與左光出射面51a之間之距離α。又,上下方向V上之左光出射面51a與左光出射面61a之間之距離γ例如為數cm。 進而,於前表面部31中,右閃光燈60b之光出射面61b設置於較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更靠下方且右方之位置。光出射面51b、61b相互遠離。左右之閃光燈60a、60b構成為相對於通過車輛之中心之鉛垂面對稱。因此,與前外殼30之左部分之各光出射面之配置同樣地,左右方向H上之光出射面41與右光出射面61b之間之距離β大於左右方向H上之光出射面41與右光出射面51b之間之距離α。又,上下方向V上之右光出射面51b與右光出射面61b之間之距離γ例如為數cm。 圖6係圖5之頭燈40之模式性側視圖。於圖6中,自機車100之左方之位置視認頭燈40時之頭燈40之外形係利用較粗之一點鏈線表示。又,頭燈40之內部構成之一部分係利用與前後方向L平行之縱截面圖表示。進而,前外殼30之外形係利用虛線表示。 如圖5及圖6所示,頭燈40包含2個上部光源42a、2個下部光源42b、上部反光鏡43a、下部反光鏡43b、透鏡44及殼體45。於圖6中,僅表示出2個上部光源42a及2個下部光源42b中之右上部光源42a及右下部光源42b。2個上部光源42a及2個下部光源42b之各者例如為1個或複數個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如圖5所示,2個上部光源42a分別安裝於上部反光鏡43a之左右兩側部。又,2個下部光源42b分別安裝於下部反光鏡43b之左右兩側部。再者,亦可使用鹵素燈作為上部光源42a及下部光源42b。 上部反光鏡43a及下部反光鏡43b係以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V上並排之方式(圖5)且於車輛側視下與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平行地並排之方式收容於殼體45內。於殼體45之前端部安裝有透鏡44。 於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形成有對應於透鏡44之開口。自形成於前表面部31之開口露出至前表面部31之前方的透鏡44之部分相當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 於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0中,騎乘者對未圖示之操作部進行操作,藉此,可將頭燈40之點亮狀態切換為近光模式與遠光模式。 於近光模式下,自2個上部光源42a產生光,且不自2個下部光源42b產生光。由2個上部光源42a產生之光被上部反光鏡43a反射,而以近光之形式自光出射面41之上半部朝向機車100之前方且下方出射。 於遠光模式下,自2個上部光源42a及2個下部光源42b產生光。由2個上部光源42a及2個下部光源42b產生之光分別被上部反光鏡43a及下部反光鏡43b反射,而以遠光之形式自整個光出射面41朝向機車100之前方出射。 圖7係圖5之左位置燈50a之模式性側視圖。於圖7中,左位置燈50a之內部構成之一部分係利用與前後方向L平行之縱截面圖表示。進而,前外殼30之外形係利用虛線表示。 如圖7所示,位置燈50a包含光源52、導光體53、反光鏡54及透鏡55。光源52例如為1個或複數個LED。再者,亦可使用鹵素燈作為光源52。導光體53係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並且(參照圖5之較粗之一點鏈線)於車輛側視下與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之前緣大致平行地延伸。又,導光體53係以自下端部至上端部於車輛側視下朝前方鼓出之方式緩緩地彎曲。 光源52係以使光入射至導光體53之上端部之方式配置於導光體53之上方。反光鏡54係以將自導光體53朝車輛後方放射之光朝車輛前方反射之方式配置於導光體53之後方。於該狀態下,反光鏡54支持導光體53及光源52。於反光鏡54安裝有透鏡55。藉此,導光體53及光源52被收容於由反光鏡54及透鏡55形成之密閉空間內。 於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形成有對應於透鏡55之開口。於自形成於前表面部31之開口露出至前表面部31之前方的透鏡55之部分相當於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右位置燈50b之內部構成與左位置燈50a之內部構成基本上相同。 於左右之位置燈50a、50b點亮時,對於位置燈50a、50b之各者,藉由使由光源52產生之光入射至導光體53之上端部而自整個導光體53放射光。自導光體53放射之光之一部分與自導光體53放射並由反光鏡54反射之光係透過透鏡55朝向機車100之前方自光出射面51a、51b出射。 如上所述,對於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以光源52使光入射至導光體53之上端部之方式,將光源52配置於導光體53之上方。藉此,可使位置燈50a、50b之前後方向L之尺寸小型化。 [3]機車之被視認性 圖8係自車輛左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在前後方向L上延伸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所視認的前外殼30之外觀立體圖。於圖8中,為容易地理解頭燈40及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之光出射面41、51a、51b之形狀,而對光出射面41、51a、51b附上影線。 於以下之說明中,將如下之情形時之視線之方向稱為左傾斜方向IL,該情形係指自車輛左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在前後方向L上延伸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機車100。於圖3中,利用一點鏈線表示通過機車100之左右方向H之中心並且於前後方向L上延伸之鉛垂面,並且利用中空之箭頭表示左傾斜方向IL。 如圖8所示,於在左傾斜方向IL上視認前外殼30之情形時,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之光出射面51a、51b之各者的表觀上面積。 如上所述,於在左傾斜方向IL上視認前外殼30之情形時,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各光出射面51a、51b之表觀上面積意味著可確保自機車100之前方或左斜前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的頭燈40之被視認性。即,可確保頭燈40之被視認性。 此處,所謂於左傾斜方向IL上視認前外殼30之情形時之各光出射面41、51a、51b之表觀上面積係各光出射面41、51a、51b之左傾斜方向IL上之投影面積。即,相當於將各光出射面41、51a、51b沿著左傾斜方向IL投影至與左傾斜方向IL正交之面時之投影之面積。 圖9係自車輛右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在前後方向L上延伸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所視認的前外殼30之外觀立體圖。於圖9中,亦與圖8之例同樣地,對光出射面41、51a、51b附上影線。 於以下之說明中,將自車輛右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在前後方向L上延伸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之視線方向稱為右傾斜方向IR。於圖3中利用中空之箭頭表示右傾斜方向IR。 如圖9所示,於在右傾斜方向IR上視認前外殼30之情形時,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之光出射面51a、51b之各者的表觀上面積。 如上所述,於在右傾斜方向IR上視認前外殼30之情形時,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各光出射面51a、51b之表觀上面積意味著可確保自機車100之前方或右斜前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的頭燈40之被視認性。即,可確保頭燈40之被視認性。 此處,所謂於右傾斜方向IR上視認前外殼30之情形時之各光出射面41、51a、51b的表觀上面積係各光出射面41、51a、51b之右傾斜方向IR上之投影面積。即,相當於將各光出射面41、51a、51b沿著右傾斜方向IR投影至與右傾斜方向IR正交之面時之投影之面積。 關於頭燈40之視認性,如上述圖5所示,車輛前視下之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左右方向H的最大寬度W41大於各位置燈50a、50b之光出射面51a、51b之左右方向H的最大寬度W51。藉此,於車輛前視下可使頭燈40較各位置燈50a、50b更醒目。又,可自頭燈40遍及機車100之前方之較廣範圍出射光。 圖10係自機車100之左方之位置視認前外殼30時的前外殼30之側視圖。於圖10中,為容易地理解頭燈40及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41、51a之形狀,而對光出射面41、51a附上影線。 如圖10所示,於自機車100之左方之位置視認前外殼30時之車輛左側視下,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之表觀上面積大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如此,於車輛側視下光出射面51a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意味著於自機車100之左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左位置燈50a之被視認性提高。 於車輛側視下,將與頭管10之中心軸10a正交之方向稱為正交方向O。於此情形時,如圖10所示,於車輛左側視下,正交方向O上之光出射面51a之最大寬度W2大於正交方向O上之光出射面41之最大寬度W1。於此情形時,車輛左側視下之左位置燈50a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 進而,如圖10所示,於車輛左側視下,正交方向O上之光出射面41與光出射面51a之間之最小間隔S1大於正交方向O上之光出射面51a之最大寬度W2。於此情形時,於車輛左側視下,頭燈40與左位置燈50a之識別變得容易。 圖11係自機車100之右方之位置視認前外殼30時之前外殼30的側視圖。於圖11中,為容易地理解頭燈40及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41、51b之形狀,而對光出射面41、51b附上影線。 如圖11所示,於自機車100之右方之位置視認前外殼30時之車輛右側視下,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之表觀上面積大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如此,於車輛側視下光出射面51b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意味著於自機車100之右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右位置燈50b之被視認性提高。 如圖11所示,於車輛右側視下,正交方向O上之光出射面51b之最大寬度W2大於正交方向O上之光出射面41之最大寬度W1。於此情形時,車輛右側視下之右位置燈50b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 進而,如圖11所示,於車輛右側視下,正交方向O上之光出射面41與右光出射面51b之間之最小間隔S1大於正交方向O上之右光出射面51b之最大寬度W2。於此情形時,於車輛右側視下,頭燈40與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之識別變得容易。 再者,於圖10及圖11之說明中,所謂車輛左側視或車輛右側視下之各光出射面41、51a、51b之表觀上面積係各光出射面41、51a、51b之左右方向H上之投影面積。即,相當於將各光出射面41、51a、51b沿著左右方向H投影至與左右方向H正交之鉛垂面時之投影之面積。 圖12係將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頭燈40及位置燈50a、50b以包含圖5之Q-Q線之水平面切斷的情形時之切斷部剖面圖。此處,將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中之於左右方向H上位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與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之間的部分稱為內側部分32a,將於左右方向H上位於較光出射面51a更靠左方之部分稱為外側部分33a。又,將於左右方向H上位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與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之間的部分稱為內側部分32b,將於左右方向H上位於較光出射面51b更靠右方之部分稱為外側部分33b。於圖12中,為容易地區分內側部分32a、32b與外側部分33a、33b,對內側部分32a、32b附上顏色較深之影線,且對外側部分33a、33b附上點圖案。 如圖12所示,左外側部分33a係自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之附近朝向左方朝斜後方延伸。左外側部分33a之前端部33e近接於相鄰之左位置燈50a。又,左外側部分33a之前端部33e位於較左內側部分32a之後端部更靠後方。進而,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之一部分位於較左外側部分33a之前端部33e更靠前方。 於此情形時,左光出射面51a中之位於較左外側部分33a之前端部33e更靠前方之部分於機車100之左方露出。因此,自機車100之左斜前方或左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的左位置燈50a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 如圖12所示,右外側部分33b係自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之附近朝向右方朝斜後方延伸。右外側部分33b之前端部33f近接於相鄰之右位置燈50b。又,右外側部分33b之前端部33f位於較右內側部分32b之後端部更靠後方。進而,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之一部分位於較右外側部分33b之前端部33f更靠前方。 於此情形時,右光出射面51b中之位於較右外側部分33b之前端部33f更靠前方之部分於機車100之右方露出。因此,自機車100之右斜前方或右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的右位置燈50a之被視認性進一步提高。 [4]效果 (a)於本實施形態之機車100中,於車輛側視下,前外殼30之前表面部31具有與頭管10之中心軸10a大致平行且大致平坦之外形,故而可使前外殼30之前後方向L上之尺寸變小。又,於在左傾斜方向IL或右傾斜方向IR上視認前外殼30之情形時,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大於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之光出射面51a、51b之表觀上面積。藉此,可確保頭燈40之被視認性。進而,於車輛左側視下左位置燈50a之光出射面51a之表觀上面積大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於車輛右側視下右位置燈50b之光出射面51b之表觀上面積大於頭燈40之光出射面41之表觀上面積。藉此,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之被視認性提高。 結果,可實現機車100之前部之前後方向L上之小型化及機車100之被視認性之提高。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機車100之前部係指機車100中之較座部2更靠前方之部分。 (b)於車輛側視下,前外殼30之後表面部35具有與頭管10之中心軸10a大致平行且大致平坦之外形。藉此,可使前外殼30之前後方向L上之尺寸變得更小。又,可實現於前後方向L上小型化之扁平之前外殼30。 (c)前外殼30與前叉20分開地由頭管10支持。藉此,於由騎乘者進行把手17之操作時,頭燈40及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不旋轉。因此,可抑制車輛旋回時之頭燈40及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之被視認性之變動。 (d)左右之位置燈50a、50b之各者構成為使由光源52產生之光通過導光體53而出射。因此,與使由光源52產生之光不通過導光體53而出射之情形相比,可出射之光之強度降低。即便於此種情形時,自機車100之左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的左位置燈50a之被視認性亦提高。又,自機車100之右方之位置視認機車100之情形時的右位置燈50b之被視認性提高。藉此,可確保左右之位置燈50a、50b點亮時之機車100之較高之被視認性。又,根據上述構成,可利用簡單且單純之構成使光自於上下方向V上延伸之光出射面51a、51b出射。 [5]其他實施形態 (a)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前外殼30之後表面部35係以車輛側視下之後表面部35之後緣於車輛側視下沿著第2假想線VL2之方式延伸,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前外殼30之後表面部35亦可形成為車輛側視下之後表面部35之後緣於車輛側視下不沿著第2假想線VL2。即,於車輛側視下前外殼30之後表面部35亦可不具有大致平坦之外形。 (b)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於機車100之頭管10,僅接合有1個下框架12作為車體框架11,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於頭管10,亦可接合有2個以上之框架構件作為車體框架。於此情形時,可採用具有較高之剛性之大型之車體框架。藉此,於大型之跨坐型車輛中亦可應用本發明。 (c)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前外殼30由頭管10支持,但前外殼30亦可由前叉20或車體框架11支持。 (d)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頭燈40於車輛前視下具有長方形狀,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頭燈40亦可於車輛前視下具有圓、橢圓或五邊形以上之多邊形狀。 (e)上述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應用於機車之例,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對四輪機車、三輪機車或者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車輛)等其他車輛應用本發明。 (f)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位置燈50a、50b之光出射面51a、51b之各者包含使自光源52通過導光體53而出射之光透過之透鏡55,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光出射面51a、51b亦可包含形成為帶狀之光源。進而,作為本發明之光出射面,亦可使用複數個光源以於車輛前視下排列於上下方向V之方式配置而得之構成。 [6]請求項之各構成要素與實施形態之各部之對應關係 以下,對請求項之各構成要素與實施形態之各構成要素之對應之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下述之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機車100為跨坐型車輛之例,頭管10為頭管之例,中心軸10a為頭管之中心軸之例,前外殼30為前外殼之例,光出射面41為第1光出射面之例,頭燈40為頭燈之例,光出射面51a、51b為第2光出射面之例,左右之位置燈50a、50b為左右一對位置燈之例。 又,前表面部31為前表面部之例,第1假想線VL1為第1假想線之例,後表面部35為後表面部之例,第2假想線VL2為第2假想線之例,內側部分32a、32b為一對內側部分之例,外側部分33a、33b為一對外側部分之例,外側部分33a、33b之前端部33e、33f為一對外側部分之前端部之例,前叉20為前叉之例,光源52為光源之例,導光體53為導光體之例。 作為請求項之各構成要素,亦可使用具有請求項中所記載之構成或功能之其他各種構成要素。
1‧‧‧前輪
1W‧‧‧輪圈
2‧‧‧座部
3‧‧‧引擎
4‧‧‧後輪
10‧‧‧頭管
10a‧‧‧頭管之中心軸
11‧‧‧車體框架
12‧‧‧下框架
13‧‧‧第1後框架
13p‧‧‧樞軸
14‧‧‧第2後框架
14a、14b‧‧‧連接片
15‧‧‧轉向軸
16‧‧‧把手桿
17‧‧‧把手
20‧‧‧前叉
21a、21b‧‧‧叉管
22‧‧‧底托架
30‧‧‧前外殼
31‧‧‧前表面部
32a‧‧‧左內側部分
32b‧‧‧右內側部分
33a‧‧‧左外側部分
33b‧‧‧右外側部分
33e‧‧‧左外側部分之前端部
33f‧‧‧右外側部分之前端部
35‧‧‧後表面部
39a‧‧‧左側面部
39b‧‧‧右側面部
40‧‧‧頭燈
41、51a、51b、61a、61b‧‧‧光出射面
42a‧‧‧上部光源
42b‧‧‧下部光源
43a‧‧‧上部反光鏡
43b‧‧‧下部反光鏡
44‧‧‧透鏡
45‧‧‧殼體
50a、50b‧‧‧位置燈
52‧‧‧光源
53‧‧‧導光體
54‧‧‧反光鏡
55‧‧‧透鏡
60a、60b‧‧‧閃光燈
100‧‧‧機車
H‧‧‧左右方向
IL‧‧‧左傾斜方向
IR‧‧‧右傾斜方向
L‧‧‧前後方向
L41‧‧‧車輛前視下之光出射面之上下方向之長度
L51‧‧‧車輛前視下之各光出射面之上下方向之長度
O‧‧‧正交方向
S1‧‧‧正交方向上之光出射面與光出射面之間之最小間隔
SO‧‧‧狹縫狀開口
V‧‧‧上下方向
VL1‧‧‧第1假想線
VL2‧‧‧第2假想線
W1‧‧‧正交方向上之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
W2‧‧‧正交方向上之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
W41‧‧‧光出射面之左右方向之最大寬度
W51‧‧‧光出射面之左右方向之最大寬度
α‧‧‧距離
β‧‧‧距離
γ‧‧‧距離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機車之側視圖。 圖2係圖1之機車所具備之頭管及車體框架之外觀立體圖。 圖3係圖1之機車之俯視圖。 圖4係圖1之機車之前視圖。 圖5係圖1之前外殼之前視圖。 圖6係圖5之頭燈之模式性側視圖。 圖7係圖5之左位置燈之模式性側視圖。 圖8係自車輛左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在前後方向上延伸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所視認之前外殼的外觀立體圖。 圖9係自車輛右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在前後方向上延伸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所視認之前外殼的外觀立體圖。 圖10係自機車之左方之位置視認前外殼時的前外殼之側視圖。 圖11係自機車之右方之位置視認前外殼時的前外殼之側視圖。 圖12係將前外殼之前表面部、頭燈及位置燈以包含圖5之Q-Q線之水平面切斷之情形時的切斷部剖面圖。

Claims (9)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 頭管; 前外殼; 頭燈,其具有第1光出射面;及 左右一對位置燈,其等分別具有第2光出射面;且 上述前外殼具有前表面部,該前表面部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上述頭管之前方, 車輛側視下之上述前表面部之前緣係以於上述頭管之前方在車輛側視下沿著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平行之第1假想線的方式延伸, 上述頭燈之第1光出射面設置於上述前外殼之前表面部, 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係於車輛前視下在車輛左右方向上於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左方隔開間隔地設置於上述前外殼之前表面部, 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係於車輛前視下在車輛左右方向上於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右方隔開間隔地設置於上述前外殼之前表面部, 各第2光出射面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在上下方向上較上述第1光出射面長, 於車輛前視下,各第2光出射面之上下方向之長度較車輛左右方向之寬度長, 當自車輛左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車輛前後方向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上述前表面部時,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 當自車輛右斜前方之位置於相對於車輛前後方向之鉛垂面為45度之方向上視認上述前表面部時,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 於車輛左側視下,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 於車輛右側視下,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大於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表觀上面積。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左側視下,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大於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 於車輛右側視下,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大於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
  3.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左側視下,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第1光出射面與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之最小間隔大於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 於車輛右側視下,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第1光出射面與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之最小間隔大於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正交之方向上的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最大寬度。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前視下,上述第1光出射面之車輛左右方向之最大寬度大於各第2光出射面之車輛左右方向之最大寬度。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前外殼進而具有後表面部,該後表面部係於車輛前後方向上配置於上述頭管之後方, 車輛側視下之上述後表面部之後緣係以於上述頭管之後方在車輛側視下沿著與上述頭管之中心軸平行之第2假想線的方式延伸, 上述前表面部及上述後表面部係於車輛側視下隔著上述頭管相互對向。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前表面部包含: 左右一對內側部分,其等於車輛前視下,分別位於上述第1光出射面與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及上述第1光出射面與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間;及 左右一對外側部分,其等於車輛前視下,分別位於在車輛左右方向上較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更靠左方及較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更靠右方; 於通過上述一對內側部分及上述一對外側部分之車輛前部之水平剖面中,上述左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較上述左外側部分之前端部更靠前方,上述右位置燈之第2光出射面之至少一部分位於較上述右外側部分之前端部更靠前方。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進而具備前叉,該前叉可繞上述頭管之中心軸旋轉地由上述頭管支持, 上述前外殼係以上述前叉可相對於上述前外殼旋轉之方式,與上述前叉分開地由上述頭管支持。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一對位置燈之各者進而具有: 光源;及 導光體,其使由上述光源產生之光通過上述第2光出射面並朝車輛外側出射;且 上述導光體係以於車輛前視下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之方式形成。
  9. 如請求項8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光源係以使光入射至上述導光體之上端部之方式設置。
TW107102171A 2017-02-28 2018-01-22 跨坐型車輛 TWI660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6623 2017-02-28
JP2017036623A JP2018140731A (ja) 2017-02-28 2017-02-28 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2968A true TW201832968A (zh) 2018-09-16
TWI660875B TWI660875B (zh) 2019-06-01

Family

ID=61132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2171A TWI660875B (zh) 2017-02-28 2018-01-22 跨坐型車輛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366556B1 (zh)
JP (1) JP2018140731A (zh)
TW (1) TWI660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5566B (zh) * 2020-04-21 2022-06-0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骑乘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43708A (ja) * 1999-07-30 2001-02-16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
JP2006182124A (ja) * 2004-12-27 2006-07-1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005475B2 (ja) * 2007-08-28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ポジションランプ
TW201020153A (en) * 2008-11-28 2010-06-01 Yamaha Motor Co Ltd Motorcycle
JP2013244880A (ja) * 2012-05-28 2013-12-09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EP2925592B1 (en) * 2012-11-30 2019-11-06 Honda Motor Company Limited Additional light structure of projector light assembly for motorcycle
JP5525638B1 (ja) * 2013-04-17 2014-06-1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ーン姿勢で旋回する車両用の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調整方法、並びにリーン姿勢で旋回する車両及びその調整方法
TWI511899B (zh) * 2013-10-22 2015-12-11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16064805A (ja) * 2014-09-26 2016-04-2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506962B2 (ja) * 2014-12-24 2019-04-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TWI570009B (zh) 2015-01-09 2017-02-11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6356358B2 (ja) * 2015-03-31 2018-07-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のポジションライト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40731A (ja) 2018-09-13
TWI660875B (zh) 2019-06-01
EP3366556B1 (en) 2021-05-12
EP3366556A1 (en)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7736B2 (ja)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
JP574890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WO2016158889A1 (ja) ヘッドライト
TWI586913B (zh) 車輛用頭燈構造
WO2016158890A1 (ja) ヘッドライト
TWI660875B (zh) 跨坐型車輛
JP6293857B2 (ja) リーン車両
JP2010036802A (ja) 灯火装置一体式バックミラー
JP5624200B2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685874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照灯
JP6814193B2 (ja) 車両用灯火器
JP6702794B2 (ja) 鞍乗型乗物用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JP5504016B2 (ja) 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JP519030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照灯構造
TW201625441A (zh) 跨坐型車輛
BR112021011233A2 (pt)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para veículo de montar
TWI750581B (zh) 跨坐型車輛
JP688598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イト構造
TW201811600A (zh) 跨坐型車輛
WO2017169142A1 (ja) 鞍乗型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6010079B2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2021172164A (ja) 鞍乗型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