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40707A - 加熱調理器 - Google Patents

加熱調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40707A
TW201440707A TW102137454A TW102137454A TW201440707A TW 201440707 A TW201440707 A TW 201440707A TW 102137454 A TW102137454 A TW 102137454A TW 102137454 A TW102137454 A TW 102137454A TW 201440707 A TW201440707 A TW 2014407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x
air
burner
heating
hot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7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oshiaki Tanaka
Tomoya Asakawa
Yasushi Nagoya
Yuichiro Nakata
Original Assignee
Shinp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p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np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40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4070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0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 F24C3/08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burners on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3/00Stoves or ranges for gaseous fuels
    • F24C3/1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C3/12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n r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改變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之加熱之強弱的加熱調理器。尤其是,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調降火力之情形,可使中央部之鍋之加熱變弱,另一方面,維持外周部之網體之加熱的加熱調理器。其解決手段為:配置有箱體,且於該箱體載置有將中央設為鍋載置部、將鍋載置部之周圍設為網體而構成之調理部。於調理部之下方,配置有熱板;於熱板之下方,配置有燃燒器,該燃燒器係具備:以內筒部及外筒部構成之雙層圓筒部、及與形成於圓筒部與外筒部之間之空間連通且具有主空氣之流入口的供給管。而且,燃燒器之內筒部內側形成有次空氣之流路,藉由送風手段供給主空氣及次空氣。

Description

加熱調理器
【1】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可改變加熱之強弱的加熱調理器。尤其是關於一種構成為在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可進行不同調理之加熱調理器中,在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可改變加熱之強弱的加熱調理器。
【2】 習知作為可以一台同時進行2種類以上之調理的加熱調理器,例如有專利文獻1之加熱調理器。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具備燒成板與鍋、且於燒成板之一部分設置有嵌裝孔而於該嵌裝孔將鍋嵌裝成裝卸自如之附鍋燒成板。於該附鍋燒成板,可同時調理燒肉與涮涮鍋(火鍋)。【3】 此外,作為一般使用於烤爐(roaster)之加熱源,例如有專利文獻2之本生燈(bunsen burner)。專利文獻2之本生燈,具備有於環狀部之頂部壁與外周壁及內周壁之連接部形成多個的火焰孔、以及將氣體(gas)與主空氣(primaryair)一起導入環狀部內的氣體導入部。而且,於氣體導入部之一端,連接有與氣體源連接之氣體噴嘴,而以圍繞該氣體噴嘴之周圍的方式設置有主空氣吸引口(專利文獻2之段落[0002]及圖3)。【4】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2-11913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27415號公報
【5】 在利用如專利文獻1之加熱調理器進行調理之情形,一般而言,首先,為了使鍋內之液體沸騰而以強火進行加熱。然後,在鍋內之液體沸騰後,為了防止鍋內之液體早期蒸發、或鍋底燒焦等情況,而將火力調降至中火。【6】 於專利文獻2記載之燃燒器中,在將火力從強火調降至中火的情形,存在有如下之傾向:從燃燒器之內周壁火焰孔噴出之火焰並未如此程度變小,而另一方面,從燃燒器之外周壁火焰孔噴出之火焰變小。因此,存在有如下之傾向:在載置於燃燒器上部之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溫度未如此程度下降,而另一方面,在加熱對象物之外周部溫度變低。【7】 因此,在使用以專利文獻2之燃燒器作為專利文獻1之加熱調理器之加熱源的情形,恐存在有如下之情況:即使將火力從強火調降至中火,亦由於構成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的鍋之溫度未如此程度下降,因此使鍋內之液體持續沸騰且鍋內之液體早期蒸發、或鍋底燒焦等。另一方面,恐存在有如下之情況:由於構成加熱對象物之外周部的燒成板之溫度下降,因此使燒成板上之燒肉難以燒烤。【8】 如此般,在習知的加熱源中,並未被想到如下所述般之在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改變加熱之強弱,亦即,例如在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使加熱變弱,另一方面,在加熱對象物之外周部維持加熱狀態。【9】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新穎之課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改變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之加熱強弱的加熱調理器。尤其是,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調降火力之情形,可使中央部之鍋的加熱變弱,另一方面,維持外周部之網體的加熱之加熱調理器。【10】 本發明之第一特徵,係具備燃燒器、及送風手段;該燃燒器,具備:上方開口狀之箱體;調理部,係載置於箱體,且將中央設為鍋載置部、將鍋載置部之周圍設為網體而構成;熱板,係配置於調理部之下方,且具有中央開口部;雙層圓筒部,係配置於熱板之下方,且以內筒部及外筒部構成;以及供給管,係與形成於圓筒部與外筒部之間之空間連通,且具有主空氣之流入口;於內筒部及外筒部,將供給於供給管之燃料氣體與主空氣之混合氣體噴出之內周火焰孔及外周火焰孔以朝向斜上方之狀態分別設置複數個,且內筒部內側形成有次空氣之流路,而藉由送風手段供給主空氣及次空氣。【11】 藉由從送風手段強制性地將主空氣與燃料氣體一起供給於供給管,使得燃燒速度之一方相較於混合氣體之噴出速度更快,因此從內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產生返回燃燒器內部之現象。其結果為,從內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之火力範圍變小。而且,藉由從內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之火力範圍變小,減少與從其他內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之碰撞而不會有火焰之火力範圍變大之情況,且不直接使火焰接觸鍋載置部。進一步地,藉由供給於圓筒部內側之次空氣之上升,熱氣流從熱板內與熱板之中央開口部往上部之鍋載置部進行分流,因此使熱分散。其結果為,可藉由使鍋載置部之加熱變弱而使鍋載置部之溫度降低。藉此,可抑制載置於鍋載置部之鍋之過熱、抑制鍋內液體之過度沸騰。【12】 此外,藉由從送風手段強制性地將次空氣供給於燃燒器之圓筒部內側,使得從內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藉由熱板分流,傳遞於熱板之下面而往熱板之外周流動。而且,由從內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加熱過之熱氣流,傳遞於熱板之下面而從熱板之外周緣部往上方噴出,對網體進行加熱。其結果為,設置於中央部之鍋載置部的加熱變弱而溫度下降,另一方面,維持設置於鍋載置部之周圍之網體的加熱。【13】 本發明之第二特徵,係進一步具備至少圍繞該外筒部之壁部,且外筒部與壁部之間隙形成有次空氣之流路。【14】 藉由強制性地將次空氣供給於燃燒器之外筒部與壁部之間隙,利用該上升之次空氣之吸引誘導而將熱板內之周圍之熱氣流導往熱板之外周緣部,並且從外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亦往熱板之外周流動。而且,由從外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加熱過之熱氣流,從熱板之外周緣部往上方噴出,對網體進行加熱。進一步地主要藉由主空氣之供給使燃燒狀態良好地進行,因此發熱量增加之狀態之熱氣流以於熱板內分流之狀態導往熱板之外周緣部。其結果為,可維持網體之加熱、防止網體之溫度下降。【15】 本發明之第三特徵,係於箱體內設置有較熱板更為大徑且圍繞外周火焰孔之環狀之引導壁。【16】 較熱板為大徑且圍繞外周火焰孔之環狀之引導壁,發揮將由從外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加熱過之熱氣流導往上方的功能。也就是,流往熱板之外周的熱氣流,藉由引導壁而改變方向往上方,且藉由從熱板之外周緣部與引導壁之間噴出而加熱網體。其結果為,可維持網體之加熱、防止網體之溫度下降。進一步地,藉由設置有引導壁,抑制從外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直接接觸箱體而使箱體過熱,藉此可防止從網體往箱體內壁滴下之肉汁等造成之污垢之燒焦。【17】 本發明之第四特徵,係進一步具備有用以調節送風手段之風量的風量調節手段。【18】 藉由具備有用以調節來自送風手段之風量的風量調節手段,可調節從內周火焰孔及外周火焰孔噴出之火力範圍之大小、或熱氣流之速度。其結果為,可調節鍋載置部及網體之加熱。【19】 本發明之第五特徵,係進一步具備平台、及收容箱體之第二箱體,且第一箱體及第二箱體配置於平台之下方,而於第一箱體與第二箱體之間形成吸引空間,於吸引空間設置排放氣體吸引口,並且於第二箱體形成有與排氣流路連通之排氣口。【20】 藉由設成為上述構成,可提供一種能夠吸引在調理時從鍋產生之湯氣、或於網體上燒烤食物時所產生之煙的無煙加熱調理器。【21】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改變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之加熱之強弱的加熱調理器。尤其是,可提供一種能夠抑制中央之鍋載置部之過熱並防止鍋內之液體之過度沸騰,另一方面,維持鍋載置部周圍之網體之加熱且防止網體之溫度下降的加熱調理器。
【23】  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進行說明。圖1,表示本發明之加熱調理器1整體之剖面圖。【24】 本發明之加熱調理器1,具備有平台2、配置於平台2之下方的外箱3(第二箱體)、及配置於外箱3內之上方開口狀的內箱4(箱體及第一箱體)。【25】 內箱4,由側壁4a、設置於側壁4a之上方的階差4b、與側壁4a連接的底壁4c、設置於底壁4c之中央的底部開口部4d、以及沿底部開口部4d與底壁4c連接且往上方延伸的周壁4e(壁部)構成。於內箱4之階差4b載置有調理部5。【26】 以內箱4之側壁4a、底壁4c及周壁4e所圍繞之空間形成排洩(drain)空間6,於排洩空間6注入水,且構成為承接從下述之網體5b上之食材落下之油或肉汁等。以如此方式,防止從網體5b上之食材落下之油或肉汁等附著於底壁4c等而燒焦且容易進行定期的清理。【27】 於外箱3之上方設置有階差3a,且於該階差3a載置有上環7。【28】 上環7,由具有較內箱4之上方開口徑更為小徑之開口部的內側環狀構件7a、一體安裝於內側環狀構件7a之外周的外側環狀構件7b、於外側環狀構件7b之上面沿圓周方向形成的複數個外氣吸引口7c、以及分隔形成於外箱3與內箱4之間之吸引空間8的分隔壁7d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雖藉由將外側環狀構件7b之內側環狀構件7a側往下方折彎而形成分隔壁7d,但亦可以與外側環狀構件7b為其他之構件構成分隔壁7d。【29】 將上環7載置於外箱3之階差3a時,於內箱4之上端與內側環狀構件7a之下面之間形成間隙。該間隙,形成用以吸引從載置於鍋載置部5a之鍋P所產生之湯氣或在網體5b上燒烤食物時所產生之煙(以下,統稱該等為「排放氣體」)的排放氣體吸引孔9。此外,如同上述,吸引空間8藉由分隔壁7d而分隔成2個空間;分隔壁7d與外箱3之間之空間,形成有外氣吸引流路10;分隔壁7d與內箱4之間之空間,形成有排放氣體吸引流路11。【30】 位於吸引空間8之下方的外箱3與內箱4之間之空間,構成有排氣流路12。於排氣流路12內,具備有圓筒狀之過濾器13,該過濾器13,安裝於形成於外箱3之底部的排氣口14。而且,排氣口14,與例如鼓風機(blower)等之排氣手段(未圖示)連接。【31】 由外氣吸引口7c吸引之外氣及由排放氣體吸引口9吸引之排放氣體,分別連通外氣吸引流路10及排放氣體吸引流路11,且到達形成於外箱3與內箱4之間的排氣流路12。而且,連通過濾器13而從排氣口14排出。【32】 圖2係表示調理部5整體之俯視圖。調理部5,以鍋載置部5構成中央,且以網體5b構成鍋載置部5a之周圍,而可在中央進行鍋料理、在其外周進行例如燒肉等之燒烤物料理。鍋載置部5a,由具有中央開口部5c之環部5d、及安裝於環部5d上且由較中央開口部5c更為大徑之環狀構件構成之支持壁5e構成。於環部5d上,安裝有由較環部5d之中央開口部5c更為大徑之環狀構件構成之支持壁5e,藉此於鍋載置部5a形成階差5f,於該階差5f載置鍋P。而且,藉由熱氣流從中央開口部5c接觸鍋底下面而加熱鍋P。【33】 另外,作為鍋P,除了一般之鍋以外,亦可利用例如如煎鍋等般具有深度且可使用於鍋物料理之調理器具。【34】 圖3係表示熱板15之俯視圖。於調理部5之下方,配置有穹丘(dome)狀之熱板15,而該熱板15,載置於下述之熱板承載件16之階差16e。該熱板15,藉由下述之燃燒器17噴出之火焰加熱,而藉由輻射熱加熱調理部5。熱板15,於中央設置有圓形之中央開口部15a,於穹丘斜面設置有複數個斜面開口部15b。斜面開口部15b之形狀,以圓形或狹縫狀長孔之開口構成。【35】 圖4(a)表示熱板承載件16之俯視圖,圖4(b)表示圖4(a)中之熱板承載件16之A-A箭頭剖面圖。熱板承載件16,具備有:具有較周壁4e更為小徑之中央開口部16a且圓錐形狀之載置台16b、由較載置台16b更為大徑之環狀構件構成之引導壁16c、以及於引導壁16c之圓周方向以等間隔設置且與載置台16b之上面與引導壁16c之內周面連接之複數個支持板16d。於支持板16d之上端設置有階差16e,於該階差16e載置熱板15。於載置台16b之背面,設置有內徑較周壁4e更為大徑之圓環部16f,而於周壁4e之上端嵌合圓環部16f,藉此將熱板承載件16載置於周壁4e上。將熱板承載件16載置於周壁4e上時,使下述之燃燒器17之外周火焰孔18d由引導壁16c圍繞。【36】 於周壁4e之內側,配置有燃燒器17。燃燒器17,由雙層圓筒部18、及與形成於雙層圓筒部18之內筒部18a與外筒部18b之間之空間19連通的供給管20構成。於內筒部18a及外筒部18b,將供給於供給管20之燃料氣體與主空氣之混合氣體噴出之內周火焰孔18c及外周火焰孔18d分別以朝向斜上方之狀態設置複數個。此外,於供給管20之底面,形成有導入主空氣之流入口20a。【37】 圖5係表示燃燒器本體21與燃燒器頭22之立體圖。在本實施形態中,燃燒器17,係由圖5所示之燃燒器本體21與燃燒器頭22構成,於燃燒器本體21上裝附燃燒器頭22,而藉此形成燃燒器17。【38】 雙層圓筒部18,與周壁4e隔著間隔由周壁4e圍繞,該外筒部18b與周壁4e之間隙、及內筒部18a內側,形成有由下述之風扇27送風之次空氣之流路23。此外,燃燒器17,以外周火焰孔18d位於較周壁4e更上方之方式配置;於周壁4e上設置有熱板承載件16之情形,燃燒器17,以外周火焰孔18d位於較熱板承載件16之載置台16a更上方之方式配置。也就是,周壁4e之上端或載置台16b之上端成為位於較外周火焰孔18d更下方。【39】 圖6(a)係表示燃燒器本體21之俯視圖,圖6(b)係表示圖6(a)中之燃燒器本體21之B-B箭頭剖面圖,圖6(c)係表示燃燒器本體21之仰視圖。由燃燒器本體內筒部21a、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形成於燃燒器本體內筒部21a與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之間的混合空間21c、以及具有與混合空間21c連通之連通部20b且設於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之外周面的供給管20構成。供給管20與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以偏心之方式設置,且供給管20從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之外周面往下方延伸。而且,於供給管20之與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外周面連接之連接部外面,形成有往下方傾斜之傾斜部21d。混合空間21c之供給管20側之上部以板狀構件21e閉塞,而其以外之混合空間21c上部開放。藉此,使得由供給管20供給之混合氣體,一邊於混合空間21c內往圓周方向回旋一邊上升。【40】 此外,燃燒器本體內筒部21a之上端面21f及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之上端面21g,分別具有往外周方向下方擴開之錐形(taper)面。此外,於燃燒器本體21底面之供給管20附近,形成有2個突起部21h。【41】 圖7(a)係表示燃燒器頭22之前視圖,圖7(b)係圖7(a)中之燃燒器頭22之C-C箭頭剖面圖。燃燒器頭22,具有燃燒器頭內筒部22a、燃燒器頭外筒部22b、以及形成於燃燒器頭內筒部22a與燃燒器頭外筒部22b之間的混合空間22c;於燃燒器頭外筒部22a之下端設置有缺欠部22d。於燃燒器頭外筒部22b之內壁,形成有朝向下方傾斜之階差22e。此外,混合空間22c之上部,由一體構成燃燒器頭內筒部22a及燃燒器頭外筒部22b之蓋部22f閉塞。於燃燒器頭外筒部22b上部,沿圓周方向形成有複數個朝向斜上方之外周火焰孔18d;於燃燒器頭內筒部22a之下端面22g,以朝向內側斜上方之狀態沿圓周方向設置有複數個溝槽22h。【42】 如同上述,燃燒器17,如圖5所示,以於燃燒器本體21上裝附燃燒器頭22之方式形成。具體而言,燃燒器頭22之缺欠部22d,位於燃燒器本體21之傾斜部21d上,而使燃燒器頭22嵌入於燃燒器本體21。此時,燃燒器本體內筒部21a之上端面21f與燃燒器頭內筒部22a之下端面22g、及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之上端面21g與燃燒器頭外筒部22b之設置於內壁之階差22e分別進行抵接。藉由將燃燒器本體內筒部21a之上端面21f抵接於燃燒器頭內筒部22a之下端面22g,使得形成於燃燒器頭內筒部22a之下端面22g之複數個溝槽22h構成為內周火焰孔18c。【43】 以如此方式,燃燒器本體內筒部21a與燃燒器頭內筒部22a,構成燃燒器17之雙層圓筒部18之內筒部18a;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b與燃燒器頭外筒部22b,構成燃燒器17之雙層圓筒部18之外筒部18b;燃燒器本體21之混合空間21c、與燃燒器頭22之混合空間22c,構成燃燒器17之空間19。【44】 如同上述,在本實施形態中,燃燒器17構成為可分解燃燒器本體21與燃燒器頭22,因此燃燒器17之清理變容易。另外,燃燒器17,亦可為非構成為可分解燃燒器本體21與燃燒器頭22者,而使燃燒器本體21與燃燒器頭22構成為一體。此外,供給管20,並不限於從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之外周面往下方延伸之構成,亦可為從燃燒器本體外筒部21往水平方向延伸之構成。【45】 如圖6(b)所示,燃燒器17之供給管20內部,於連通部20b與流入口20a之間具有窄縮部20c。具體而言,係構成為:從供給管20內部之連通部20b至窄縮部20c,內徑連續地縮徑;從窄縮部20c朝向流入口20a,內徑連續地擴徑。供給管20內部以上述之方式構成,藉此於供給管20內部供給燃料氣體時,藉由文土里效應(Venturieffect)將主空氣往供給管20內部吸引。【46】 如圖6(c)所示,形成於供給管20之底面的流入口20a,主要由用以導入燃料氣體之圓形狀開口的燃料氣體導入口20d、及形成於燃料氣體導入口20d之周圍之扇形狀開口的主空氣導入口20e構成。於燃料氣體導入口20d***氣體噴嘴24,從氣體噴嘴24將燃料氣體往供給管20內部供給。燃料氣體導入口20d,形成為較氣體噴嘴24之外徑更為大徑,因此,如圖1所示,於燃料氣體導入口20d與氣體噴嘴24之間形成間隙20f。因此,主空氣成為除了從主空氣導入口20e外,亦從間隙20f導入。【47】 圖8(a)係表示調節氣閘(damper)25之俯視圖,圖8(b)係表示圖8(a)中之調節氣閘25之D-D箭頭剖面圖。於供給管20之底面,安裝有用以調節從主空氣導入口20e導入之主空氣之供給量的調節氣閘25。調節氣閘25,構成為可繞供給管20之軸心旋轉。調節氣閘25,具有:由冠狀構件構成且與燃料氣體導入口20d大致同徑之圓形狀開口部25a、形成於圓形狀開口部25a之周圍的扇形狀開口部25b、以及形成於圓形狀開口部25a之周圍且不形成扇形狀開口部25b之區域即遮蔽區域25c。另外,圖8例示了形成有2個扇形狀開口25b之情形。調節氣閘25,以圓形狀開口部25a之軸心與燃料氣體導入口20d之軸心一致之方式安裝於供給管20之底面。而且,扇形狀開口25b,在已將調節氣閘25安裝於供給管20底面時,設置於在徑方向中與主空氣導入口20e對應之位置。【48】 主空氣之供給量,係藉由使調節氣閘25旋轉而調節主空氣導入口20e之開口度而進行。亦即,在主空氣導入口20e與扇形狀開口25b來到剛好重疊之位置時,主空氣導入口20e之開口度成為最大,主空氣之供給量亦成為最大。此外,在欲將主空氣之供給量變小之情形,使調節氣閘25旋轉而使遮蔽區域25c位於主空氣導入口20e上,也就是,以使遮蔽區域25c閉塞主空氣導入口20e,而使主空氣導入口20e之開口度變小之方式進行調節。若調節氣閘25之位置決定了,則例如藉由螺釘等之緊固手段將調節氣閘25固定於供給管20之底面。以如此方式,可對從主空氣導入口20e導入之主空氣之供給量進行調節。【49】 圖9(a)係表示殼體26之俯視圖,圖9(b)係表示殼體26之左側視圖。於內箱4之下方,配置有殼體26,於殼體26內設置有風扇27(送風手段之一例)。於殼體26外面之風扇27之風之取入口,設置有用以調節風量之風量調節手段28。本實施形態中之風量調節手段28,由設置有複數個長孔狀開口之板狀構件構成,而可藉由調節長孔狀開口之開口面積調節風量。另外,風量調節手段28,不限於上述般之將板狀構件安裝於風扇27之風之取入口的構成,亦可例如為改變風扇27之葉片之旋轉數般之電氣性的控制手段。此外,風扇27並不一定必需設於殼體26內,亦可例如於殼體26之外設置風扇27,以配管連接風扇27與殼體26而將風送往殼體26內。【50】 殼體26之上面,具有與內箱4之底部開口部4d連通之複數個開口26a。複數個開口26a之中的1個,係用以***燃燒器17之供給管20之開口26b,且形成為較供給管20之下端部之外徑更為大徑。【51】 圖10係表示承接皿29之俯視圖。於殼體26之上面,載置有承接皿29;承接皿29,具有與開口26b大致同徑之(亦即,較供給管20之下端部之外徑更為大徑之)供給管***口29a、圓弧狀開口29b、及供燃燒器17之突起部21h***之突起部***口29c。承接皿29,以供給管***口29a之軸心與開口26b之軸心一致之方式,載置於殼體26上面。而且,在將供給管20***於供給管***口29a時,燃燒器17之突起部21h嵌入於突起部***口29c,藉此將燃燒器17支持於承接皿29上。此時,於燃料氣體導入口20d,***設置於殼體26內之底部的氣體噴嘴24。【52】 開口26b係較供給管20之外徑更為大徑,因此於開口26b與供給管20之間形成間隙。因此,從風扇27送風之次空氣,於該間隙或開口26a上升。進一步地,供給管***口29a係較供給管20之外徑更為大徑,因此亦於供給管***口29a與供給管20之間形成有間隙。因此,次空氣通過該間隙或圓弧狀開口29b,然後,於雙層圓筒部18之內筒部18a內側、及外筒部18b與周壁4e之間隙上升。【53】 圖11,係表示有主空氣、燃料氣體、混合氣體、次空氣、火焰及熱氣流之流動的示意圖。一邊參照圖11,一邊對主空氣、燃料氣體、混合氣體、次空氣、火焰及熱氣流之流動進行說明。分別以箭頭U表示主空氣之流動,以箭頭V表示燃料氣體之流動,以箭頭W表示混合氣體之流動,以箭頭X表示次空氣之流動,以箭頭Y1表示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之流動,以箭頭Y2表示從外周火焰孔18d噴出之火焰之流動,以箭頭Z表示熱氣流之流動。【54】 從風扇27送風之空氣之一部分,作為主空氣U,而強制性地從燃燒器17之主空氣導入口20e、及燃料氣體導入口20d與氣體噴嘴24之間隙20f往供給管20內部導入。導入至供給管20內部之燃料氣體V與主空氣U,在供給管20內部混合且成為混合氣體W。然後,混合氣體W,於雙層圓筒部18內部之空間19上升,而從內周火焰孔18c及外周火焰孔18d噴出。【55】 從內周火焰孔18c及外周火焰孔18d噴出之混合氣體W,由點火源(未圖示)點火,且從內周火焰孔18c及外周火焰孔18d分別噴出火焰Y1及火焰Y2。【56】 此外,從風扇27送風之空氣之一部分,作為次空氣X,於次空氣流路23即燃燒器17之外筒部18b與周壁4e之間隙及內筒部18a內側上升。【57】 如同上述,使來自風扇27之送風,對供給管20內部強制性地導入來自風扇27之主空氣U,因此在內周火焰孔18c中,燃燒速度之一方較混合氣體W之噴出速度為快。其結果為,從複數個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各個火焰Y1之火力範圍,與未對供給管20內部強制性地導入主空氣U之情形相比較,變較小。一般而言,火焰具有一旦火焰彼此相碰撞則火力範圍將激烈地變大之性質。而且,於內筒部18a,由於在圓周方向設置有複數個內周火焰孔18c,因此從各個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Y1彼此處於容易碰撞之狀況。然而,在本發明中,由於使從各個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各個火焰Y1之火力範圍變較小,因此使火焰Y1彼此相互碰撞之情況變少。此外,藉由於內筒部18a內側上升之次空氣,使從各個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Y1改變方向往上方,使火焰Y1彼此相互碰撞之情況進一步變少。因此,不會有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Y1之火力範圍變大之情況,且使火焰Y1不會直接接觸直接設置於鍋載置部5a上之鍋P。【58】 進一步地,藉由往圓筒部18a內側供給之次空氣X,由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Y1加熱過之熱氣流Z,從熱板15內與熱板15之中央開口部15a往上部之鍋載置部5a進行分流,因此,使熱未集中於鍋載置部5a而分散。其結果為,藉由將鍋載置部5a之加熱變弱,可使鍋載置部5a之溫度下降。藉此,可抑制載置於鍋載置部5a之鍋P過熱、抑制鍋P內之液體過度沸騰。【59】 此外,藉由往圓筒部18a內側強制性地供給次空氣X,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Y1,促進燃燒,藉由熱板15分流,傳遞於熱板15之下面而往熱板15之外周流動。而且,由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Y1所產生之熱氣流Z,從熱板15之開口15b或熱板15之外周緣部往上方噴出,對網體5b進行加熱。其結果為,設置於中央部之鍋載置部5a之加熱變弱而溫度下降,另一方面,維持設置於鍋載置部5a之周圍之網體5b之加熱。【60】 此外,往外筒部18b與周壁4e之間隙強制性地供給次空氣X,藉此,藉由該上升之次空氣X之吸引誘導而將熱板15內之熱氣流Z導往熱板15之外周緣部,並且從外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Y2亦往熱板15之外周流動。此處,載置於周壁4e上之熱板承載件16之載置台16b,具有較周壁4e更為小徑之中央開口部16a,因此使外筒部18b與載置台16b之間隙,較外筒部18b與周壁4e之間隙狹小。因此,上升之次空氣X之吸引誘導作用變更強,加速熱氣流Z之往熱板15之外周緣部之流動。而且,熱氣流Z從熱板15之外周緣部往上方噴出,對網體5b進行加熱。進一步地,由於主要藉由主空氣U之供給而使燃燒狀態良好地進行,因此經增加發熱量之狀態之熱氣流Z以往熱板15內分流之狀態導往熱板15之外周緣部。其結果為,可維持網體5b之加熱、防止網體5b之溫度下降。【61】 主空氣或次空氣之供給量,藉由從風扇27送風之風量或利用調節氣閘25變更主空氣導入口20e之開口度,而可進行調節。而且,藉由調節主空氣或次空氣之供給量,而可調節從內周火焰孔18c及外周火焰孔18d噴出之火焰之火力範圍之大小、或熱氣流之流速等。其結果為,可調節鍋載置部5a或網體5b之溫度。【62】 另外,在未進行從風扇27之送風之情形,主空氣,藉由文土里效應,而僅由主空氣導入口20e、及燃料氣體導入口20d與氣體噴嘴24之間隙20f自然吸引(自然給氣)。此外,次空氣亦僅藉由從內周火焰孔18c及外周火焰孔18d噴出之火焰消耗周圍之空氣而產生自然吸引(自然給氣)。然而,在本發明中,藉由風扇27進行送風,藉此強制性地供給主空氣及次空氣,因此可得如上述般之效果。【63】 此外,在本發明中,熱板承載件16之引導壁16c,構成為圍繞外周火焰孔18d。因此,由從外周火焰孔18d噴出之火焰Y2加熱過之熱氣流Z,藉由引導壁16c導往上方,從熱板15之外周緣部與引導壁16c之間噴出,對網體5b進行加熱。其結果為,可防止網體5b之溫度下降。【64】 進一步地,引導壁16b,構成為圍繞外周火焰孔18d,藉此可抑制從外周火焰孔18d噴出之火焰Y2直接接觸側壁4a而使內箱4過熱。其結果為,亦可防止由從網體5b往側壁4a滴下之肉汁等造成之污垢燒焦。【實施例】【65】 [實施例1] 利用圖1所示之加熱調理器1,以進行了從風扇27送風之情形與未進行之情形,進行從燃燒器17噴出之火焰之火力範圍之大小的比較。另外,比較方法係以目視進行。【66】 其結果為,確認了如下情況:在未進行從風扇27送風之情形,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從熱板15之中央開口部15a噴出,該火焰接觸鍋P之鍋底下面,而且在火焰往左右分流之過程中火焰延伸。相對於此,在進行了從風扇27強制送風之情形,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未從熱板15之中央開口部15a噴出,而與未進行從風扇27送風之情形相比較,可知從內周火焰孔18c噴出之火焰之火力範圍明顯變小。【67】 [實施例2] 接著,在將注入有水之鍋P載置於調理部5之鍋載置部5a之狀態下進行加熱,比較從風扇27強制送風之與否導致的鍋載置部5a與網體5b之溫度變化、或鍋P內之水之沸騰狀態。溫度變化,係利用設置於鍋載置部5a及網體5b之熱電偶(thermocouple)進行溫度測定。鍋P內之水之沸騰狀態,係以目視進行觀察。【68】 首先,從加熱開始至10分為止以強火進行加熱,使鍋P內之水沸騰。之後,從10分至20分為止將火力降為中火,且不進行從風扇27送風而進行加熱。從20分至30分為止以維持中火之狀態,且一邊進行從風扇27送風一邊進行加熱。【69】 圖12係以橫軸為時間(分)、以縱軸為溫度(°C)之方式表示從加熱開始至30分為止之鍋載置部5a與網體5b之溫度變化之圖。圖中之30表示鍋載置部5a之溫度變化,31表示網體5b之溫度變化。(1)從加熱時間10分至20分為止之結果(火力:中火;從風扇送風:無):可知藉由將火力從強火降為中火,使鍋載置部5a及網體5b之溫度一起下降。但是,可確認鍋載置部5a之溫度並未如此程度降低,而鍋P內之水過度沸騰。此外,藉由將火力降為中火,網體5b之溫度較網體加熱適當溫度為低。(2)從加熱時間20分至30分為止之結果(火力:中火;從風扇送風:有):藉由在火力維持中火之狀態下進行從風扇27之送風,可使鍋載置部5a之溫度更下降,此時鍋P內之水並未有過度沸騰之情況。另一方面,網體5b之溫度相較於從加熱時間10分至20分為止之情形上升,可維持於網體加熱適當溫度附近。【70】 如此般,藉由從風扇27進行強制性地送風,即使是將火力降為中火之情形,亦可維持網體5b之溫度,同時使鍋載置部5a之溫度下降,因此可防止鍋P內之水過度沸騰。【71】 [其他之實施形態] 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已針對以鍋載置部5a構成中央部、以網體5b構成鍋載置部5a之外周部的調理部5進行了說明,但調理部5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在以調理部5之中央部設為第一調理部、以第一調理部之外周部設為第二調理部之情形,以鐵板載置部或烤爐載置部構成第一調理部、以網體構成第二調理部。此外,亦可以鍋載置部構成第一調理部、以鐵板或烤爐構成第二調理部。另外,亦可僅以鐵板、烤爐或網體構成調理部5。【72】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趣旨之範圍內適當地做變更。【73】 本發明不限於以鍋載置部構成中央部、以網體構成鍋載置部之周圍的加熱調理器般之可以一台同時進行2種類以上之調理的加熱調理器,例如,可廣泛地利用於使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之加熱變弱、且維持加熱對象物之外周部之加熱般之可改變加熱對象物之中央部與外周部之加熱之強弱的加熱調理器。
1...加熱調理器
2...平台
3...外箱(第二箱體)
3a...階差
4...內箱(箱體及第一箱體)
4a...側壁
4b...階差
4c...底壁
4d...底部開口部
4e...周壁(壁部)
5...調理部
5a...鍋載置部
5b...網體
5c...中央開口部
5d...環部
5e...支持壁
5f...階差
6...排洩空間
7...上環
7a...內側環狀構件
7b...外側環狀構件
7c...外氣吸引口
7d...分隔壁
8...吸引空間
9...排放氣體吸引口
10...外氣吸引流路
11...排放氣體吸引流路
12...排氣流路
13...過濾器
14...排氣口
15...熱板
15a...中央開口部
15b...斜面開口部
16...熱板承載件
16a...中央開口部
16b...載置部
16c...引導壁
16d...支持板
16e...階差
16f...圓環部
17...燃燒器
18...雙層圓筒部
18a...內筒部
18b...外筒部
18c...內周火焰孔
18d...外周火焰孔
19...空間
20...供給管
20a...流入口
20b...連通部
20c...窄縮部
20d...燃料氣體導入口
20e...主空氣導入口
20f...間隙
21...燃燒器本體
21a...燃燒器本體內筒部
21b...燃燒器本體外筒部
21c...混合空間
21d...傾斜部
21e...板狀構件
21f...燃燒器本體內筒部之上端面
21g...燃燒器本體外筒部之上端面
21h...突起部
22...燃燒器頭
22a...燃燒器頭內筒部
22b...燃燒器頭外筒部
22c...混合空間
22d...缺欠
22e...階差
22f...蓋部
22g...燃燒器頭內筒部之下端面
22h...溝槽
23...次空氣流路
24...氣體噴嘴
25...調節氣閘
25a...圓形狀開口部
25b...扇形狀開口部
25c...遮蔽區域
26...殼體
26a...開口
26b...開口
27...風扇(送風手段)
28...風量調節手段
29...承接皿
29a...供給管***口
29b...圓弧狀開口
29c...突起部***口
30...鍋載置部之溫度變化
31...網體之溫度變化
P...鍋
U...主空氣
V...燃料氣體
W...混合氣體
X...次空氣
Y1...從內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
Y2...從外周火焰孔噴出之火焰
Z...熱氣流
【22】  圖1,係本發明之加熱調理器整體之剖面圖。圖2,係調理部之俯視圖。圖3,係熱板之俯視圖。圖4,(a)係熱板承載件之俯視圖,(b)係熱板承載件之A-A箭頭剖面圖。圖5,係燃燒器本體與燃燒器頭之立體圖。圖6,(a)係燃燒器本體之俯視圖,(b)係燃燒器本體之B-B箭頭剖面圖,(c)係燃燒器本體之仰視圖。圖7,(a)係燃燒器頭之前視圖,(b)係燃燒器頭之C-C箭頭剖面圖。圖8,(a)係調節氣閘之俯視圖,(b)係調節氣閘之D-D箭頭剖面圖。圖9,(a)係殼體之俯視圖,(b)係殼體之左側視圖。圖10,係承接皿之俯視圖。圖11,係表示有主空氣、燃料氣體、混合氣體、次空氣、火焰及熱氣流之流動的示意圖。圖12,係表示實施例2中之鍋載置部與網體之溫度變化之圖。
1...加熱調理器
2...平台
3...外箱(第二箱體)
3a...階差
4...內箱(箱體及第一箱體)
4a...側壁
4b...階差
4c...底壁
4d...底部開口部
4e...周壁(壁部)
5...調理部
5a...鍋載置部
5b...網體
5f...階差
6...排洩空間
7...上環
7a...內側環狀構件
7b...外側環狀構件
7c...外氣吸引口
7d...分隔壁
8...吸引空間
9...排放氣體吸引口
10...外氣吸引流路
11...排放氣體吸引流路
12...排氣流路
13...過濾器
14...排氣口
15...熱板
16...熱板承載件
16c...引導壁
17...燃燒器
18...雙層圓筒部
18a...內筒部
18b...外筒部
18c...內周火焰孔
18d...外周火焰孔
19...空間
20...供給管
20f...間隙
23...次空氣流路
24...氣體噴嘴
25...調節氣閘
26...殼體
27...風扇(送風手段)
28...風量調節手段
29...承接皿
P...鍋

Claims (9)

  1. 一種加熱調理器,其特徵在於,具備燃燒器、及送風手段;該燃燒器具備:上方開口狀之箱體;調理部,係載置於該箱體,且將中央設為鍋載置部、將該鍋載置部之周圍設為網體而構成;熱板,係配置於該調理部之下方,且具有中央開口部;雙層圓筒部,係配置於該熱板之下方,且以內筒部及外筒部構成;及供給管,係與形成於該圓筒部與該外筒部之間之空間連通,且具有主空氣之流入口;於該內筒部及該外筒部,將供給於該供給管之燃料氣體與主空氣之混合氣體噴出之內周火焰孔及外周火焰孔以朝向斜上方之狀態分別設置複數個;該內筒部內側形成有次空氣之流路;藉由該送風手段供給該主空氣及該次空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進一步具備至少圍繞該外筒部之壁部;該外筒部與該壁部之間隙形成有次空氣之流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於該箱體內,設置有較該熱板更為大徑且圍繞該外周火焰孔之環狀之引導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用以調節該送風手段之風量的風量調節手段。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進一步具備有用以調節該送風手段之風量的風量調節手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進一步具備平台、及收容該箱體之第二箱體,且該第一箱體及該第二箱體配置於該平台之下方,而於該第一箱體與該第二箱體之間形成吸引空間,於該吸引空間設置排放氣體吸引口,並且於該第二箱體形成有與排氣流路連通之排氣口。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進一步具備平台、及收容該箱體之第二箱體,且該第一箱體及該第二箱體配置於該平台之下方,而於該第一箱體與該第二箱體之間形成吸引空間,於該吸引空間設置排放氣體吸引口,並且於該第二箱體形成有與排氣流路連通之排氣口。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進一步具備平台、及收容該箱體之第二箱體,且該第一箱體及該第二箱體配置於該平台之下方,而於該第一箱體與該第二箱體之間形成吸引空間,於該吸引空間設置排放氣體吸引口,並且於該第二箱體形成有與排氣流路連通之排氣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加熱調理器,其中,進一步具備平台、及收容該箱體之第二箱體,且該第一箱體及該第二箱體配置於該平台之下方,而於該第一箱體與該第二箱體之間形成吸引空間,於該吸引空間設置排放氣體吸引口,並且於該第二箱體形成有與排氣流路連通之排氣口。
TW102137454A 2013-04-25 2013-10-17 加熱調理器 TW2014407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2294A JP6069084B2 (ja) 2013-04-25 2013-04-25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40707A true TW201440707A (zh) 2014-11-01

Family

ID=5176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7454A TW201440707A (zh) 2013-04-25 2013-10-17 加熱調理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69084B2 (zh)
KR (1) KR20140127729A (zh)
CN (1) CN104116420B (zh)
TW (1) TW20144070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2760A (zh) * 2016-07-19 2016-09-28 天津市康利厨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奶酪锅组合
GB2567836B (en) * 2017-10-25 2019-12-04 Active Food Systems Ltd Cooking apparatus
JP7082514B2 (ja) * 2018-04-04 2022-06-08 株式会社Kelk 流体加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0626Y1 (zh) * 1968-10-23 1974-08-19
JPH01262812A (ja) * 1988-04-15 1989-10-19 Nippon Steel Corp 多目的調理装置
IT1271987B (it) * 1993-03-05 1997-06-10 Giorgio Scanferla Metodo per alimentare miscele aria/gas a portata variabile ad un bruciatore cosidetto a completa premiscelazione e dispositivo per la attuazione di esso
JP3258514B2 (ja) * 1995-02-28 2002-02-18 株式会社日立ホームテック ガス燃焼装置
JPH10227415A (ja) * 1997-02-14 1998-08-25 Taniguchi Kogyo Kk 内部炎孔式ガスバーナー
CN2407240Y (zh) * 1999-01-13 2000-11-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燃烧器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烹饪器
CN2456052Y (zh) * 2000-11-17 2001-10-24 郑少添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2465085Y (zh) * 2001-01-19 2001-12-12 郑少添 一种多火头燃气燃烧器
JP4188781B2 (ja) * 2003-08-26 2008-11-26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ガスコンロ
CN1219996C (zh) * 2003-12-06 2005-09-21 李进贤 贯通式环火缝隙燃烧器具
CN2672494Y (zh) * 2003-12-26 2005-01-19 王式兴 完全上进风双喷嘴燃烧器
JP4081061B2 (ja) * 2004-09-21 2008-04-23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コンロバーナの給気制御装置
JP2009000184A (ja) * 2007-06-20 2009-01-08 Yoshikazu Torigoe 蒸し野菜料理併用の焼肉用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69084B2 (ja) 2017-01-25
CN104116420B (zh) 2018-01-16
JP2014214957A (ja) 2014-11-17
CN104116420A (zh) 2014-10-29
KR20140127729A (ko) 201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6211B2 (ja) 加熱調理容器
KR100931277B1 (ko) 직화 오븐기
KR101965359B1 (ko) 화기조절판을 구비한 조리용기
KR20150000117A (ko) 휴대용 가스 겸용 숯불 바베큐 그릴
TW201440707A (zh) 加熱調理器
KR101993792B1 (ko) 열순환 및 냄새 제거 기능을 갖는 조리용기
KR101114290B1 (ko) 전기 로스터
KR101824736B1 (ko) 버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KR101035696B1 (ko) 고효율 가스 버너
KR101423187B1 (ko) 버너의 폐열회수장치
KR100796321B1 (ko) 구이 장치
JP5384854B2 (ja) こんろバーナ
KR20110002207A (ko) 숯과 가스를 열원으로 사용가능한 고기구이기
JP2010203632A (ja) バーナーカバ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熱調理器
US20170251875A1 (en) Convection barbeque cooking apparatus
TW201701810A (zh) 可攜式焙燒裝置及使用該焙燒裝置的焙燒方法
KR200459206Y1 (ko) 가스레인지의 그릴
JP2012125542A (ja) 直火加熱用調理器具
KR101935866B1 (ko) 열순환 및 냄새 제거 기능을 갖는 조리용기
KR101032528B1 (ko) 직화 가열용 조리기구
KR200289776Y1 (ko) 휴대용 직화구이 가스렌지
KR20140123238A (ko) 숯불 구이기
KR20190113168A (ko) 구이팬
CN215687093U (zh) 一种用于野营炉的烤盘
AU2018356929B2 (en) Grilling device with pressurised air su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