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7018A - 液體注入器具 - Google Patents

液體注入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7018A
TW201317018A TW101132961A TW101132961A TW201317018A TW 201317018 A TW201317018 A TW 201317018A TW 101132961 A TW101132961 A TW 101132961A TW 101132961 A TW101132961 A TW 101132961A TW 201317018 A TW201317018 A TW 2013170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nner plug
protector
breaking
inje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2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nnosuke Otsu
Junichi Ogawa
Kouichi Tachikawa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17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701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129Syringe barrels
    • A61M5/3134Syringe barrel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distal end, i.e. end closest to the tip of the needle cannul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5/32Needles; Details of needles pertaining to their connection with syringe or hub; Accessories for bringing the needle into, or holding the needle on,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needles
    • A61M5/3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 A61M5/344Constructions for connecting the needle, e.g. to syringe nozzle or needle hub using additional parts, e.g. clamping rings or collets
    • A61M5/345Adaptors positioned between needle hub and syringe nozz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31Details
    • A61M2005/3128Incorporating one-way valves, e.g. pressure-relief or non-return valv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液體注入器具(1)係具備:外筒(3),具有液體收納空間(33);導液部(4),形成於外筒(3)之前端部,且於內部具有連通至液體收納空間(33)的流路(41);內栓(7),以能夠相對於導液部(4)位移的方式設置,具有與流路(41)連通、並可開放流路(41)的導液路(75),且能夠位移至流路(41)和導液路(75)被切斷的第1位置、及流路(41)與導液路(75)連通的第2位置;轂部(11),裝配於內栓(7);針管(12),由轂部(11)所支撐,且在內栓(7)位於第2位置時透過導液路(75)而與流路(41)連通;以及保護器(9),在固定於內栓(7)之裝配狀態下覆蓋針管(12);而內栓(7)係伴隨使針管(12)露出的保護器(9)之脫離操作,從第1位置位移至第2位置。

Description

液體注入器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液體注入器具。
已為人周知的有一種可適用於事先收納有藥液等之針筒裝注射劑(pre-filled syringe)的液體注入器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液體注入器具係具有:外筒,於內部具有液體收納空間;導液部,突出形成於外筒之前端部,且於內部具有連通至液體收納空間的流路;內栓,設置於導液部之外周,用以開閉流路;作為操作構件的轂部(hub),藉由以導液部之軸為中心的轉動而使內栓動作;以及針管,由轂部所支撐。又,內栓係藉由操作轂部,而可轉動至使流路成為閉合狀態的第1位置、及使流路成為開啟狀態的第2位置。又,該液體注入器具係將在未使用狀態下覆蓋針管之針頭的保護器(protector)裝配於轂部。
如此構成的液體注入器具之操作,係以如下之(1)至(3)來進行。
(1)首先,在未使用狀態下的液體注入器具,係裝配有保護器,且內栓位於第1位置。然後,從此狀態的液體注入器具卸下保護器。
(2)其次,操作轂部使內栓轉動至第2位置。藉此,能夠進行 液體之注入。
(3)其次,按壓操作柱塞(plunger,或稱推桿),可進行液體注入。
然而,在操作液體注入器具的操作者例如不知前述操作(2)的情況時,即便進行前述操作(1),接著欲進行前述操作(3),由於流路並未成為開啟狀態,所以無法進行該操作。在此情況下,操作者,有時會誤判液體注入器具為故障。
又,即便操作液體注入器具的操作者知道前述操作(1)至(3)之一連串的操作,在從未使用狀態直到成為能夠進行液體注入為止,由於必須至少經過二次對液體注入器具的操作、亦即必須經過使保護器脫離之操作和使內栓轉動之操作的二次操作,所以有時會覺得此等操作繁瑣。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第4598359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以簡單的操作就可確實地完成注入例如藥液等液體之準備的液體注入器具。
上述之目的係可藉由下述(1)至(9)之本發明來達成。
(1)一種液體注入器具,係具備:外筒,於內部具有液體收納空間;導液部,突出形成於前述外筒之前端部,且於內部具有連通至前述液體收納空間的流路;內栓,以能夠相對於前述導液部位移的方式設置,具有與前 述流路連通、並可開放該流路的導液路,且能夠位移至前述流路和前述導液路被切斷的第1位置、及前述流路與前述導液路連通的第2位置;針轂部(needle hub),裝配於前述內栓;針管,由前述針轂部之前端部所支撐,且在前述內栓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透過前述導液路而與前述流路連通;以及保護器,具有管狀之保護器本體、裝配部及破斷部,該保護器本體係覆蓋前述針管,該裝配部係設置於該保護器本體之基端側,且固定於前述內栓,該破斷部係連結前述保護器本體和前述裝配部,且藉由破斷來解除該連結,而且前述裝配部係固定於前述內栓,伴隨著將前述破斷部予以破斷並將前述保護器本體從前述裝配部分離,使前述針管露出的前述保護器之脫離操作,前述內栓係從前述第1位置位移至前述第2位置。
(2)如上述(1)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內栓係以能夠繞著前述外筒之中心軸轉動的方式設置,前述脫離操作係藉由依前述內栓來轉動操作前述保護器而進行。
(3)如上述(2)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具備:轉動限制手段,在前述內栓從前述第1位置朝向前述第2位置轉動時,限制位於該第2位置的前述內栓更進一步朝向該轉動方向轉動。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內栓係具有:形成筒狀的內栓本體;同心配置於該內栓本體之外側之形成環狀的外側環;以及連結前述內栓本體和前述外側環的 連結部,前述裝配部係固定於前述外側環。
(5)如上述(4)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裝配部係於其基端外周部具有外徑經擴徑後的凸緣,前述外側環係於其內周部之前端具有朝向內側突出的複數個爪部,藉由前述凸緣與前述爪部之卡合,將前述裝配部固定於前述外側環。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破斷部係藉由使前述保護器本體和前述裝配部繞著前述外筒之軸相對地朝向相反方向轉動而破斷。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使前述破斷部破斷的破斷力係設定為比使前述內栓位移的位移力更大。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針轂部係於基端側外周部具有凸緣,前述針轂部之前述凸緣係藉由前述裝配部和前述內栓所夾持,藉此防止前述針轂部從前述內栓脫離。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液體注入器具為針筒裝注射劑(pre-filed syringe)。
依據本發明,可利用對保護器之一次操作一次性地簡單進行下列操作:使保護器脫離的脫離操作、及將導液部之流路從閉合狀態切換至開啟狀態的切換操作。又,藉由該操作,可確實地完 成保護器脫離並注入例如藥液等之液體的準備。
又,由於構成為使保護器在破斷部被破斷,所以可確實地辨別液體注入器具是否為已開封過者。
1‧‧‧液體注入器具
2‧‧‧液體注入器具本體
3‧‧‧外筒(注射器外筒)
4‧‧‧導液部
7‧‧‧內栓
9‧‧‧保護器(蓋)
10‧‧‧注射針
11‧‧‧轂部(針轂部)
12‧‧‧針管
20‧‧‧轉動限制手段
29‧‧‧柱塞
30‧‧‧脫離防止手段
31‧‧‧底部
32、95、113‧‧‧凸緣
33‧‧‧液體收納空間
34‧‧‧段差部(擋止部)
41‧‧‧流路
42‧‧‧側孔
43、781‧‧‧凹部
44‧‧‧外周部(側面)
71‧‧‧內栓本體
72‧‧‧外側環
73‧‧‧連結部
74‧‧‧卡合部
75‧‧‧導液路
76‧‧‧突出部
77‧‧‧爪部(突部)
78、94‧‧‧突部
79‧‧‧貫通孔
91‧‧‧保護器本體
92‧‧‧裝配部
93‧‧‧破斷部
96‧‧‧腳部
97‧‧‧翼肋
98‧‧‧開縫
99‧‧‧凸部
111‧‧‧內腔部
112、711、721‧‧‧內周部
114、712‧‧‧外周部
122‧‧‧針頭
341、342、342’‧‧‧抵接面
343、343’、344、344’、722‧‧‧突起
345、345’、346、346’‧‧‧斜面
713‧‧‧前端面
731‧‧‧基端面
751‧‧‧橫向孔(貫通孔)
752‧‧‧縱向槽
761、762‧‧‧斜面
911‧‧‧前端
912‧‧‧突起
931‧‧‧破斷面
O‧‧‧中心軸
Q‧‧‧液體
第1圖係將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第1實施形態)適用於針筒裝注射劑,且顯示其未使用狀態(初始狀態)的斜視圖。
第2圖係第1圖所示的液體注入器具之分解斜視圖。
第3圖係第1圖中的A-A線剖視圖。
第4圖係第1圖中的B-B線剖視圖。
第5圖係第3圖中的C-C線剖視圖。
第6圖係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第1實施形態)之操作途中的縱剖視圖。
第7圖係第6圖中的D-D線剖視圖。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第1實施形態)中之保護器已脫離之狀態的斜視圖。
第9圖係第8圖中的E-E線剖視圖。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之第2實施形態的橫剖視圖。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之第3實施形態的縱剖視圖。
以下,根據附圖所示之較佳實施形態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之液體注入器具。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係將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第1實施形態)適用於針筒裝注射劑,且顯示其未使用狀態(初始狀態)的斜視圖;第2圖係第1圖所示的液體注入器具之分解斜視圖;第3圖係第1圖中的A-A線剖視圖;第4圖係第1圖中的B-B線剖視圖;第5圖係第3圖中的C-C線剖視圖;第6圖係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第1實施形態)之操作途中的縱剖視圖;第7圖係第6圖中的D-D線剖視圖;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第1實施形態)中之保護器已脫離之狀態的斜視圖;第9圖係第8圖中的E-E線剖視圖。另外,以下,為了方便說明起見,將第1圖至第6圖、第8圖及第9圖中的下側稱為「基端」,將上側稱為「前端」。
各圖所示的液體注入器具1,係事先填充有液體Q的針筒裝注射劑,且具備:液體注入器具本體2;設置於液體注入器具本體2之前端部的內栓7;透過內栓7而裝配於液體注入器具本體2的注射針10;以及覆蓋注射針10的保護器(蓋(cap))9。以下,就各部的構成加以說明。
液體注入器具本體2係具備:外筒(注射器外筒)3;突出形成於外筒3之前端部的導液部4;可在外筒3內液密地滑動的密合墊圈(gasket)(未圖示);以及連結於該密合墊圈且在外筒內移動操作該密合墊圈的柱塞(plunger)29。
外筒3係由具有底部31之有底筒狀的構件所構成,而在由前述密合墊圈所包圍的部分,係形成有液體收納空間33。然後,在該液體收納空間33內,係收納有液體Q。就被收納的液體Q而言,可列舉例如:抗體等的蛋白質性醫療品、荷爾蒙等的胜肽(peptide)性醫療品、核酸醫療品、細胞醫藥品、血液製劑、預防各種感染 症的疫苗(vaccine)、抗癌劑、***、醫療用麻藥、抗生物質、類固醇(steroid)劑、蛋白質分解酵素阻礙劑、肝素(heparin)、葡萄糖等的糖質注射液、氯化鈉或乳酸鉀等電解質補正用注射液、維他命劑、脂肪乳劑、顯影劑、興奮劑等。
外筒3係為了確保內部的辨視度,較佳為實質上透明者。藉此,可確認液體Q。
又,在外筒3之基端外周,係設置有板狀的凸緣(flange)32。在對外筒3相對地移動操作柱塞29時等,可將手指勾在該凸緣32進行操作。
在位於外筒3之前端部的底部31之中央部,係一體地形成有比外筒3還更縮徑且朝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導液部4。
導液部4係形成圓筒狀,且於其內部,形成有與液體收納空間33連通的流路41。該流路41之前端部(與液體收納空間33為相反側的端部),係形成朝向導液部4之外周部(側面)44開放的一對側孔42。此等的側孔42係透過導液部4之中心軸O而設置在大致相反側、即以180°之間隔繞著導液部4之中心軸O而設置。
又,在導液部4之外周部44、即比導液部4之側孔42還靠近前端側的部分,係形成有沿著其圓周方向的環狀凹部43。在該凹部43係可供內栓7卡合。藉此,可確實地防止內栓7從導液部4脫離。又,內栓7可如後述般繞著導液部4之中心軸O轉動,且其轉動可順利地進行。
如第2圖至第4圖、第6圖、第9圖所示,內栓7係包含:形成圓筒狀的內栓本體71;同心地配置於內栓本體71之外側之形成環狀的外側環72;以及在內栓本體71與外側環72之間連結 此等的連結部73。
在內栓本體71之內周部711,係形成有沿著其圓周方向突出成環狀的卡合部74。該卡合部74可卡合於導液部4之凹部43。
另外,就關於內栓7之其他的詳細構成,將於後述。
作為外筒3、柱塞29、導液部4、保護器9之各自的構成材料,雖然並未被特別限定,但可列舉例如:環狀聚烯烴(polyolefin)(例如,乙烯(ethylene)與四環(tetracyclo)[4.4.0.12.5.17.10]-3-十二烯(dodecen)共聚物等)、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苯乙烯(polystyrene)、聚(poly)-(4-甲基戊烯(methylpentene)-1)、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的聚酯(polyester)、丁二烯-苯乙烯(butadiene-styrene)共聚物、聚醯胺(polyamide)(例如,尼龍6、尼龍6˙6.尼龍6˙10、尼龍12)、聚醚碸(polyether sulfone)、聚碸(polysulfone)的各種樹脂。其中,從容易成形的觀點來看,亦以如下為佳:環狀聚烯烴(例如,乙烯(ethylene)與四環(tetracyclo)[4.4.0.12.5.17.10]-3-十二烯(dodecen)共聚物等)、聚丙烯、聚-(4-甲基戊烯-1)、聚醚碸、聚碸的樹脂。
又,作為內栓7的構成材料,雖然未被特別限定,但是例如除了上述樹脂以外,亦可為:HDPE(高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等的樹脂、如天然橡膠、丁酯橡膠(butyl rubber)、異戊二烯橡膠(isoprene rubber)、丁二烯橡膠(butadiene rubbe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矽酮橡膠(silicone rubber)的各種橡膠材料、或聚胺酯 (polyurethane)系、聚酯系、聚醯胺系、苯乙烯系等的各種熱塑性彈性物(elastmer)、或是其等之混合物等的彈性材料。另外,內栓7亦可為以僅由彈性材料形成與液體Q相接的部分且由樹脂形成除此以外的部分之方式來一體成形。
在內栓7的內栓本體71之外周部712,係裝配有注射針10。
注射針10係具有:轂部(針轂部)11;以及由轂部11之前端部所支撐並固定的針管12。
轂部11係由圓筒狀的構件所構成,且於其內腔部111之基端部***有內栓7。藉此,轂部11係裝配於內栓7之內栓本體71。又,此時,轂部11之內周部112與內栓本體71之外周部712之間,係保持液密性。
又,在轂部11之基端外周部,係設置有由板狀之外徑經擴徑後之擴徑部所構成的凸緣113。凸緣113係抵接於內栓7之連結部73。
該轂部11之構成材料雖然未被特別限定,但例如可使用與外筒3之構成材料同樣者。
在轂部11的內腔部111之前端部,係***有中空的針管12。該針管12係對轂部11以例如取決於接著(藉由接著劑或溶劑所進行之接著)的方法液密地固定。然後,如此固定後的針管12係使其內腔部與轂部11之內腔部111連通。
又,在針管12之前端,係形成有銳利的針頭122。藉此,可穿刺目的部位且在該狀態下注入液體Q。針頭122之形狀並未被特別限定,如第2圖所示,較佳為形成:具有相對於針管12之軸線傾斜預定角度之刃面的形狀。
針管12係由例如不銹鋼、鋁或鋁合金、鈦或鈦合金的金屬材料所構成。
而且,如前所述,內栓7係由內栓本體71、外側環72及連結部73所構成。該內栓7係以能夠對於導液部4繞著其(外筒3之)中心軸O轉動(能夠位移)的方式設置(參照第3圖、第6圖)。
如第2圖、第6圖、第9圖所示,在形成筒狀的內栓本體71,係形成有導液路75。導液路75係包含:作為貫通孔的橫向孔751,貫通內栓本體71之壁部(管壁)、亦即從內周部711貫通至外周部712而形成;以及縱向槽752,沿著中心軸O方向而形成於外周部712。縱向槽752係使其基端部朝向橫向孔751開放,並與該橫向孔711連通,且使前端部朝向內栓本體71之前端面713開放。
然後,內栓7係藉由相對於導液部4轉動,而取得二個位置、亦即第1位置(參照第3圖)及第2位置(參照第6圖、第9圖)。
如第3圖所示,在第1位置,係可利用內栓本體71之內周部711來封閉導液部4的流路41之各側孔42。藉此,液體注入器具1係成為內栓7之導液路75和導液部4之流路41被切斷的切斷狀態。
當從第3圖所示的切斷狀態使內栓7繞著中心軸O朝向逆時鐘方向轉動時,該內栓7就會位於第2位置。如第6圖(第9圖亦同)所示,在第2位置,導液路75之橫向孔751係面向流路41之二個側孔42中的一方之側孔42。藉此,液體注入器具1係成為內栓7之導液路75和導液部4之流路41連通,使得該流路41被開放的連通狀態。又,在該第2位置,注射針10之針管12係透過導液路75而與流路41連通。
因而,當內栓7位於第2位置時,在液體注入器具1,外筒3之液體注入器具1係從液體收納空間33連通至針管12。藉此,如第9圖所示,在將保護器9脫離後的狀態下,液體收納空間33內之液體Q,係依序通過導液部4之流路41、內栓7之導液路75、轂部11之內腔部111,並能夠從針管12排出。另外,如後述般,內栓7係伴隨保護器9之脫離操作(連動),而從第1位置轉動至第2位置。
又,如前述般,轂部11之內周部112與內栓本體71之外周部712之間,係保持液密性。內栓本體71之內周部711與導液部4之外周部44之間,亦保持液密性。如此藉由保持液密性,就可在第1位置確實地防止液體Q從導液部4的流路41之各側孔42漏出,又,可在第2位置,確實地使液體Q流下至針管12,此時,可防止液體Q不經意地漏出至內栓本體71之內周部711與導液部4之外周部44之間、或轂部11之內周部112與內栓本體71之外周部712之間。
如第7圖所示,液體注入器具1係成為限制轉動範圍以使內栓7轉動於第1位置與第2位置之間。就該轉動限制手段20加以說明。
在內栓7的連結部73之基端面731,係形成有朝向中心軸O側突出的突出部76。突出部76係使其橫剖面形狀形成山狀,且具有二個斜面761、762。
在外筒3的底部31之前端側的部分,係形成有***成板狀的段差部(止動部(stopper))34。在該段差部34之外周部係設置有:抵接面341,當內栓7位於第1位置時抵接於突出部76之斜面 761;以及抵接面342,當內栓7位於第2位置時抵接於突出部76之斜面762。
藉由突出部76之斜面761和段差部34之抵接面341相互抵接,內栓7可確實地限制從第1位置朝向第7圖中之順時鐘方向轉動。藉此,可確實地維持液體注入器具1的切斷狀態。又,此時,內栓7係使突出部76之斜面762抵接於突出形成於段差部34的突起343並暫時固定。藉此,限制內栓7不經意地從第1位置朝向第7圖中之逆時鐘方向轉動。另外,突起343係在突出部76之斜面762所抵接的部分,形成有朝向與該斜面762相同之方向傾斜的斜面345。藉此,當內栓7從第1位置朝向第7圖中之逆時鐘方向轉動時,突出部76可輕易地越過突起343。
然後,當內栓7從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在第7圖中朝向逆時鐘方向轉動90°時,突出部76之斜面762和段差部34之抵接面342會相互抵接。藉由該抵接,確實地限制位於第2位置的內栓7更進一步朝向該轉動方向、亦即第7圖中之逆時鐘方向轉動。藉此,可確實地維持液體注入器具1之連通狀態。又,此時,內栓7係使突出部76之斜面761抵接於突出形成於段差部34的突起344並暫時固定。藉此,限制內栓7不經意地從第2位置朝向第7圖中之順時鐘方向轉動。另外,在突起344係於與突出部76之斜面761所抵接的部分為相反側的部分,形成有朝與斜面762相同之方向傾斜的斜面346。藉此,當內栓7從第1位置到達第2位置時,突出部76可輕易地越過突起344。
如此,在液體注入器具1,係可由內栓7之突出部76、和外筒3之段差部34構成轉動限制手段20。
如第1圖至第6圖所示,在內栓7係裝配有保護器9。然後,在裝配狀態的保護器9之內側配設有注射針10(轂部11),且可由該保護器9來覆蓋外筒3之前端側、即至少覆蓋注射針10之針管12。又,前述的內栓7係在裝配狀態下位於第1位置。
液體注入器具1係藉由對裝配狀態的保護器9賦予旋轉力,亦可使保護器9脫離、亦即可卸下保護器9。在此脫離狀態下,注射針10之針管12會露出,且可利用針頭12來穿刺目的部位。又,當將裝配狀態的保護器9脫離時,隨著該脫離操作(連動),內栓7會轉動至第2位置。
如第3圖、第4圖、第6圖所示,保護器9係具有:保護器本體91;設置於保護器本體91之基端側的裝配部92;以及設置於保護器本體91與裝配部92之間的破斷部93。
保護器本體91係為形成前端911為閉塞狀態的管狀,且可覆蓋注射針10之針管12的部分。在保護器本體91之基端內周部,係突出形成有二個沿著其圓周方向之環狀的突部94。此等的突部94係相互離開地配置於中心軸O方向。然後,各突部94係在裝配狀態下,抵接於注射針10的轂部11之外周部114。藉此,保護器本體91可由轂部11所支撐,因而,可防止保護器本體91之傾倒。又,各突部94亦具有保持針管12之無菌性、亦即避免細菌進入針管12與保護器9之間的遮菌功能。
裝配部92係為使其整體形狀形成環狀,且固定於內栓7的外側環72之內周部721的部分。
又,在裝配部92之基端外周部,係設置有由外徑經擴徑後的擴徑部所構成的凸緣95。如第4圖、第9圖所示,在內栓7的外 側環72之內周部721之前端,係形成有朝向中心軸O側突出的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有四個)爪部(突部)77。此等的爪部77係繞著中心軸O以等角度間隔配置。裝配部92係可使凸緣95卡合於內栓7的外側環72之各爪部77,藉此,將裝配部92固定於內栓7的外側環72之內周部721、亦即維持被裝配於內栓7的狀態。另外,就裝配部92對於內周部721的固定方法而言,並不限於上述的構造,亦可利用接著、熔接、嵌合等。又,亦可從內栓7中省略外側環72,且亦可使裝配部92與連結部73直接固定。
如第2圖、第4圖、第5圖所示,在凸緣95係形成有朝向基端方向突出的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有四個)腳部96。又,如第5圖所示,在內栓7的外側環72之內周部721,係於與爪部77不同的位置、亦即比爪部77還靠近基端側的部分,形成有朝向中心軸O側突出的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係以中心軸O為對稱而有二個)突部78。裝配部92之各腳部96係分別配設於各突部78之兩側,且可卡合於突部78。藉此,當欲卸下保護器9,並對該保護器9賦予旋轉力時,該旋轉力亦會透過卡合於腳部96的突部78而傳遞至內栓7,因而,內栓7可從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轉動。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在突部78之兩側,係形成有四個貫通孔79,且在該各貫通孔79分別***有腳部96(參照第4圖)。藉此,賦予至保護器9的旋轉力,亦會透過卡合於腳部96的貫通孔79之內周部(緣部)而傳遞至內栓7,因而,內栓7可確實地從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轉動。
又,如第5圖所示,在二個突部78之一方係於其中央形成有凹部781,而如第2圖、第3圖、第5圖所示,在保護器9之凸緣 95,係於與腳部96不同的位置突出形成有凸部99。然後,如第3圖、第5圖所示,藉由將凸部99***凹部781,即可進行保護器9和內栓7之位置對準。
破斷部93係為連結保護器本體9和裝配部92,且藉由破斷來解除該連結的部分。如第3圖、第4圖、第6圖、第9圖所示,在保護器本體9與裝配部92之交界部附近,係以橫跨保護器本體91之內周部和裝配部92之內周部的方式突出形成有複數條翼肋(rib)97,另一方面,從外周側形成有沿著其圓周方向的開縫(slit)98。在形成有該開縫98的部分、各翼肋97之一部分形成有薄壁部,該薄壁部成為破斷部93。
為了使如此形成的破斷部93破斷,係在內栓7位於第2位置的狀態下,藉由使保護器本體91相對於裝配部92,以中心軸O為中心朝向逆時鐘方向轉動而進行。藉此,剪斷力會作用於破斷部93,當超過破斷界限時就會破斷。在破斷後的破斷部93,係殘留有破斷面931(參照第9圖中之交叉陰影線(cross hatching)的部分)。
又,使破斷部93破斷的破斷力係設定為比使內栓7旋轉的旋轉力(位移力)更大。藉由如此的力之大小關係,將破斷部予以破斷並將保護器本體91從裝配部92分離,內栓7就可伴隨使針管露出的破斷操作、亦即使保護器9脫離的脫離操作,從第1位置位移至第2位置。另外,就設定力之大小關係的方法而言,並未被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適當設定開縫98之深度的方法、適當選擇保護器9之構成材料的方法等。
然後,即便以曾一次被分離的保護器本體91再次覆蓋針管 12的方式來裝配,由於在使保護器9再次脫離時,並不需要使破斷部93破斷的破斷力,所以亦可讓使用者辨識保護器本體91曾一次被分離的事實。又,當破斷部93被破斷時,就會在保護器本體91側及裝配側92側之各側形成有破斷面931(保護器本體91側之破斷面931並未圖示),且當為了再次覆蓋針管12而裝配曾一次被分離的保護器本體91時,只要不將保護器本體91側與裝配側92側之破斷面931合在一起,由於會變成破斷面931彼此偏移的位置,所以可讓使用者辨識保護器本體91曾一次被分離的事實。藉此,就可確實地辨別針管12是否已一次露出,換句話說可確實地辨別液體注入器具1是否已開封過,且液體注入器具1係成為防破壞性(tamper proof)(可在事後確認曾一次成為使用狀態的事實)優異者。
如第9圖所示,液體注入器具1係構成為:當進行保護器9之脫離操作時,用以防止注射針10之轂部11從內栓7脫離。就該脫離防止手段30加以說明。
如前所述,裝配部92係可使凸緣95卡合於內栓7的外側環72之各爪部77,且可防止從內栓7脫離。然後,在防止從該內栓7脫離的裝配部92之基端側,卡合有注射針10的轂部11之凸緣113之前端側(參照第3圖、第6圖、第9圖)。藉此,確實地防止注射針10從內栓7脫離,因而,當正利用液體注入器具1注入液體Q時、亦即液體注入器具之使用中,可確實地防止注射針10因脫離而變成無法使用。
如此,在液體注入器具1中,可由裝配部92之凸緣95、內栓7之各爪部77及轂部11之凸緣113來構成脫離防止手段30。
其次,就液體注入器具1之操作方法加以說明。
[1]首先,準備第1圖所示之未使用狀態的液體注入器具1。如第3圖所示,該液體注入器具1係使內栓7位於第1位置,藉此,導液部4之流路41成為閉合狀態、亦即導液部4之流路41和內栓7之導液路75成為被切斷的切斷狀態。
又,如第7圖所示,藉由轉動限制手段20,內栓7往與朝向第2位置之方向為相反的方向之轉動係被限制。藉此,確實地維持液體注入器具1之切斷狀態。
[2]其次,用一隻手握持保護器9之保護器本體91,並用另一隻手握持外筒3。然後,保持此狀態,將保護器本體91朝向繞著中心軸O之預定方向轉動操作,並開始保護器本體91之脫離操作。對該保護器本體91的旋轉力(操作力),係如前所述傳遞至裝配部92,進而透過卡合於裝配部92之腳部96的突部78,亦傳遞至內栓7。如此,保護器本體91之脫離操作係可藉由每次針對內栓7轉動操作保護器9而進行。在此操作下,注射針10(轂部11)亦會與保護器9或內栓7同時轉動。
然後,當保護器9轉動預定角度(本實施形態中為90°)時,如第6圖所示,內栓7就位於第2位置。藉此,導液部4之流路41成為開啟狀態、亦即導液部4之流路41成為透過內栓7之導液路75而與注射針10之針管12連通的連通狀態。
另外,如前所述,使破斷部93破斷的破斷力係設定為比使內栓7旋轉的旋轉力更大。藉此,在內栓7朝向第2位置之轉動完成為止,確實地防止破斷部93破斷。
又,如第7圖所示,藉由轉動限制手段20,內栓7從第2位 置更進一步朝向其轉動方向之轉動係被限制。藉此,確實地維持液體注入器具1之連通狀態。
[3]然後,當更進一步對保護器本體91賦予旋轉力時,由於限制內栓7從第2位置朝向其轉動方向之轉動,所以裝配部92亦與保護器本體91一起被限制該轉動以上。藉此,剪斷力會作用於保護器9之破斷部93,而該破斷部93會破斷,可使保護器本體91脫離(參照第8圖、第9圖)。
[4]當使保護器本體91脫離時,注射針10之針頭122就會露出。之後,將該露出的針頭122穿刺於目的部位,且在保持該穿刺狀態下直接按壓操作柱塞29。藉此,可進行液體Q之注入。
如此,在液體注入器具1中,係可以旋轉操作保護器9之簡單的操作(單動作(one action))來進行以下操作:使保護器9脫離的脫離操作、及將導液部4之流路41從閉合狀態切換至開啟狀態的切換操作。又,藉由此操作,保護器本體91會脫離,且注射針10之針頭122會露出,結果,確實地完成注入液體Q的準備。因而,液體注入器具1可說是操作性優異者。
又,在液體注入器具1中,用以保護注射針10的針管12之針頭122者為保護器9,而非為橡膠栓。藉此,可防止以針頭122穿刺橡膠栓時所發生的刺通阻力或針割(coring),且液體注入器具1之製造(組裝)亦變得容易。又,在針管12為31G以上之細針管的情況時,當欲以橡膠栓來保護該針管12之針頭122時,恐有對橡膠栓進行穿刺時使針管12折彎、或使針頭12毀損等的不良情況之虞。在液體注入器具1中,亦可防止上述之不良情況。
<第2實施形態>
第1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之第2實施形態的橫剖視圖。
以下,雖然參照此圖就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之第2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是將以與前述的實施形態之差異點為中心而進行說明,且同樣的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係除了外筒及內栓之構成有所不同以外,其餘則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在第10圖所示的液體注入器具1中,位於第1位置的內栓7亦朝向順時鐘方向和逆時鐘方向之任一個方向轉動,並可位移至第2位置。
在外筒3的底部31之段差部34之外周部,係除了設置有當內栓7位於第1位置時抵接於突出部76之斜面762的突起343以外,還設置有與突起343相同構成(形狀)的突起343’。突起343’係具有抵接於斜面761的斜面345’。
內栓7係藉由突起343,而確實地限制從第1位置朝向第10圖中之逆時鐘方向轉動,且藉由突起343’,而確實地限制從第1位置朝向第10圖中之順時鐘方向轉動。藉此,可確實地維持液體注入器具1之切斷狀態。
又,在外筒3的段差部34之外周部,係除了設置有當內栓7位於第2位置時抵接於突出部76之斜面762的突起343以外,還設置有透過中心軸O來與抵接面342對稱配置的抵接面342’。
當內栓7從第1位置朝向第10圖中右側之第2位置在第10圖中朝向逆時鐘方向轉動90°時,突出部76之斜面762和段差部34之抵接面342就會相互抵接。藉由該抵接,確實地限制位於第 2位置的內栓7更進一步朝向其轉動方向、即朝向第10圖中之逆時鐘方向轉動。藉此,可確實地維持導液路75之橫向孔751面向流路41之二個側孔42中之一方側孔42的液體注入器具1之連通狀態。
另一方面,當內栓7從第1位置朝向第10圖中左側之第2位置在第10圖中朝向順時鐘方向轉動90°時,突出部76之斜面761與段差部34之抵接面342’就會相互抵接。藉由該抵接,確實地限制位於第2位置的內栓7更進一步朝向其轉動方向、亦即朝向第10圖中之順時鐘方向轉動。藉此,可確實地維持導液路75之橫向孔751面向流路41之二個側孔42中之另一方側孔42的液體注入器具1之連通狀態。
並且,在外筒3的底部31之段差部34之外周部,係除了突出形成有突起344以外,還突出形成有與突起344相同之構成(形狀)且具有斜面346’的突起344’。該突起344’係透過中心軸O而與突起344對稱地配置。在第10圖中之左側的第2位置,內栓7係使突出部76之斜面762抵接於突起344’並暫時固定。藉此,限制內栓7不經意地從該第2位置朝向第10圖中之順時鐘方向轉動。
<第3實施形態>
第11圖係顯示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之第3實施形態的縱剖視圖。
以下,雖然參照此圖就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之第3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是將以與前述的實施形態之差異點為中心而進行說明,且同樣的事項則省略其說明。
本實施形態係除了保護器及內栓之構成有所不同以外,其餘則與前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在第11圖所示的液體注入器具1中,係構成為防止保護器9(保護器本體91)之朝向第11圖中之順時鐘方向的旋轉。
保護器本體91係於比其外周部之破斷部93還靠近前端側的一部分突出形成有突起912。另外,突起912係配置於第11圖中之紙面內深側。
在內栓7,係於外側環72之前端的一部分突出形成有突起722。
然後,藉由突起912、722彼此卡合,可防止比保護器9之破斷部93還靠近前端側的部分、亦即保護器本體91朝向順時鐘方向旋轉。在假設使保護器本體91朝向順時鐘方向旋轉的情況時,雖然破斷部93被破斷,但是內栓7卻無法旋轉至第2位置。然而,由於防止保護器本體91之朝順時鐘方向的旋轉,所以可防止上述的不良情況。
以上,雖然已就圖示之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但是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此,構成液體注入器具的各部,係可與能夠發揮同樣功能的任意構成進行置換。此外,亦可附加任意的構成物。
又,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亦可為前述各實施形態中組合任意的2個以上之構成(特徵)者。
又,保護器雖然在前述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藉由轉動操作來脫離,但是並未被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構成為藉由拉伸操作來脫離。並且,在保護器係構成為藉由拉伸操作來脫離的情況時,藉 由將內栓構成為沿著導液部之軸方向而移動,就可與保護器之脫離操作連動,將導液部之流路從閉合狀態切換至開啟狀態。
又,針轂部雖然在本實施形態中係構成為在保護器之脫離操作中轉動,但是並未被限定於此,亦可構成為在保護器之脫離操作中限制轉動。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係具備:導液部,突出形成於前述外筒之前端部,且於內部具有連通至前述液體收納空間的流路;內栓,以能夠相對於前述導液部位移的方式設置,具有與前述流路連通、並可開放該流路的導液路,且能夠位移至前述流路和前述導液路被切斷的第1位置、及前述流路與前述導液路連通的第2位置;針轂部,裝配於前述內栓;針管,由前述針轂部之前端部所支撐,且在前述內栓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透過前述導液路而與前述流路連通;以及保護器,具有管狀之保護器本體、裝配部及破斷部,該保護器本體係覆蓋前述針管,該裝配部係設置於該保護器本體之基端側,且固定於前述內栓,該破斷部係連結前述保護器本體和前述裝配部,且藉由破斷來解除該連結,而且前述裝配部係固定於前述內栓,伴隨著將前述破斷部予以破斷並將前述保護器本體從前述裝配部分離,使前述針管露出的前述保護器之脫離操作,前述內栓係從前述第1位置位移至前述第2位置。
因此,可利用對保護器之一次操作一次性地簡單進行以下的操作:使保護器脫離的脫離操作、及將導液部之流路從閉合狀態切換至開啟狀態的切換操作。此外,藉由該操作,可確實地完成保護器脫離並注入例如藥液等之液體的準備。
因而,本發明的液體注入器具係具有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1‧‧‧液體注入器具
2‧‧‧液體注入器具本體
3‧‧‧外筒(注射器外筒)
4‧‧‧導液部
7‧‧‧內栓
9‧‧‧保護器(蓋)
10‧‧‧注射針
11‧‧‧轂部(針轂部)
12‧‧‧針管
20‧‧‧轉動限制手段
30‧‧‧脫離防止手段
31‧‧‧底部
32、95、113‧‧‧凸緣
33‧‧‧液體收納空間
34‧‧‧段差部(擋止部)
42‧‧‧側孔
43‧‧‧凹部
44‧‧‧外周部(側面)
71‧‧‧內栓本體
72‧‧‧外側環
75‧‧‧導液路
77‧‧‧爪部(突部)
91‧‧‧保護器本體
92‧‧‧裝配部
93‧‧‧破斷部
96‧‧‧腳部
98‧‧‧開縫
99‧‧‧凸部
111‧‧‧內腔部
114、712‧‧‧外周部
122‧‧‧針頭
713‧‧‧前端面
751‧‧‧橫向孔(貫通孔)
752‧‧‧縱向槽
911‧‧‧前端

Claims (9)

  1. 一種液體注入器具,係具備:外筒,於內部具有液體收納空間;導液部,突出形成於前述外筒之前端部,且於內部具有連通至前述液體收納空間的流路;內栓,以能夠相對於前述導液部位移的方式設置,具有與前述流路連通、並可開放該流路的導液路,且能夠位移至前述流路和前述導液路被切斷的第1位置、及前述流路與前述導液路連通的第2位置;針轂部,裝配於前述內栓;針管,由前述針轂部之前端部所支撐,且在前述內栓位於前述第2位置時,透過前述導液路而與前述流路連通;以及保護器,具有管狀之保護器本體、裝配部及破斷部,該保護器本體係覆蓋前述針管,該裝配部係設置於該保護器本體之基端側,且固定於前述內栓,該破斷部係連結前述保護器本體和前述裝配部,且藉由破斷來解除該連結,而且前述裝配部係固定於前述內栓,伴隨著將前述破斷部予以破斷並將前述保護器本體從前述裝配部分離,使前述針管露出的前述保護器之脫離操作,前述內栓係從前述第1位置位移至前述第2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內栓係以能夠繞著前述外筒之中心軸轉動的方式設置,前述脫離操作係藉由依前述內栓來轉動操作前述保護器而進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具備:轉動限制手段,在前述內栓從前述第1位置朝向前述第2位置轉動時,限制位於該第2位置的前述內栓更進一步朝向該轉動方向轉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內栓係具有:形成筒狀的內栓本體;同心配置於該內栓本體之外側之形成環狀的外側環;以及連結前述內栓本體和前述外側環的連結部,前述裝配部係固定於前述外側環。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裝配部係於其基端外周部具有外徑經擴徑後的凸緣,前述外側環係於其內周部之前端具有朝向內側突出的複數個爪部,藉由前述凸緣與前述爪部之卡合,將前述裝配部固定於前述外側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破斷部係藉由使前述保護器本體和前述裝配部繞著前述外筒之軸相對地朝向相反方向轉動而破斷。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使前述破斷部破斷的破斷力係設定為比使前述內栓位移的位移力更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針轂部係於基端側外周部具有凸緣,前述針轂部之前述凸緣係藉由前述裝配部和前述內栓所 夾持,藉此防止前述針轂部從前述內栓脫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液體注入器具,其中,前述液體注入器具為針筒裝注射劑。
TW101132961A 2011-09-14 2012-09-10 液體注入器具 TW2013170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0935 2011-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7018A true TW201317018A (zh) 2013-05-01

Family

ID=47883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2961A TW201317018A (zh) 2011-09-14 2012-09-10 液體注入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17018A (zh)
WO (1) WO20130388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645B (zh) * 2014-02-10 2018-12-1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器針筒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89443B2 (en) 2012-05-15 2018-10-02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Home medical de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rapy prescription and tracking, servicing and inventory
JP6718724B2 (ja) * 2016-03-30 2020-07-08 テルモ株式会社 液体注入器具
EP4098298A4 (en) * 2020-03-24 2023-07-19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SYRINGE BARREL HANDLE, CYLINDER ASSEMBLY AND SYRIN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95537B (en) * 1984-11-21 1989-08-16 Ewald Pickhard Injection syringe
AT404430B (de) * 1996-06-25 1998-11-25 Med Plastic Ag Injektionsspritzenkopf mit originalitätsverschluss
JP2001070445A (ja) * 1999-08-31 2001-03-21 Kojiro Matsushita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JP4598359B2 (ja) * 2000-07-17 2010-12-15 テルモ株式会社 液体注入器具
JP5256200B2 (ja) * 2007-07-23 2013-08-07 テルモ株式会社 薬液注入器具
WO2011108574A1 (ja) * 2010-03-03 2011-09-09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シリン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645B (zh) * 2014-02-10 2018-12-1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注射器針筒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38887A1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3461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875974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256200B2 (ja) 薬液注入器具
JP5361875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09133755A1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12002315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12002314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12117648A1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007183B2 (ja) 医療用容器
WO2012002316A1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TW201317018A (zh) 液體注入器具
JP6046721B2 (ja) 液体投与具
WO2015046170A1 (ja) 穿刺機能付シリンジ外筒、穿刺機能付シリンジおよび穿刺機能付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
JP2012010930A (ja) 薬剤投与具
JP5411729B2 (ja) 薬剤投与具
EA026420B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медицинской текучей среды
JP4598359B2 (ja) 液体注入器具
WO2014136652A1 (ja) 液体投与具
JP6633956B2 (ja) 液体注入器具
JP2012192047A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14115241A1 (ja) 液体投与具
JP6718724B2 (ja) 液体注入器具
JP6318691B2 (ja) 医療用栓体
JP2014200505A (ja) 薬剤調製用具
JP2015023978A (ja) 液体投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