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12896A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 Google Patent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12896A
TW201012896A TW098117457A TW98117457A TW201012896A TW 201012896 A TW201012896 A TW 201012896A TW 098117457 A TW098117457 A TW 098117457A TW 98117457 A TW98117457 A TW 98117457A TW 201012896 A TW201012896 A TW 2010128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groups
atoms
ligand
substitu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17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hilipp Stoessel
Dominik Joosten
Esther Breuning
Hartmut Yersin
Uwe Monkowius
Original Assignee
Merck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908510&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012896(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ck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Merck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1012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28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6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platin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61Polynuclear complexes, i.e. complex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metal cent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71Metal complexes comprising a group IB metal element, e.g. comprising copper, gold or silv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S428/917Electroluminesc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101289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發光金屬錯合物的有機電致發 光裝置,且關於發光金屬錯合物。 裝 光 發 致 電 機 有 構 I 0 來 料 材 匕匕 會 機 爲 作 澧 flB 導 半 ]機 術有 技用 前採 先 g 置(OLED)的技術述於例如 US 4539507、US 5151629、EP 067646 1及WO 98/27 1 36。其中所用的發光材料越來越多 是展現磷光而非螢光的有機金屬錯合物(請參見Μ. A. Baldo 等人之 Appl. Phys. Lett· 1 999, 75,4-6)。基於量子 力學,利用有機金屬化合物作爲磷光發光物是可能達到高 達四倍的能量與功率效率的增加。依照先前技術,在磷光 OLED中所用的三重態發光物通常是單環銥或鉑錯合物。 對於這些化合物的改善有著持續的需求,尤其是對這些錯 φ 合物的使用壽命、效率、操作電壓及穩定性的改善,以便 能夠將它們用於使用壽命長的電致發光裝置,例如電視機 或電腦監視器。 本發明之目的因此爲提供一種包含金屬錯合物的新穎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尤其是,該等金屬錯合物係用作發光 層中的發光物。現在尤其是對於綠和藍磷光金屬錯合物的 改善仍然有需求。 現已令人驚異地發現,某些包含下文中將詳述之二聚 物型金屬錯合物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可達成此目的。這& -5- 201012896 金屬錯合物極適合用作發光層中的發光物且導致有機電致 發光裝置的改善,尤其是在使用壽命及效率上的改善。這 尤其適用於綠和藍磷光電致發光裝置。本發明因此係關於 包含這些錯合物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本發明還關於可用 於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金屬錯合物。 先前技術已有揭示二聚物型金屬錯合物。Che等人 (請參見 Inorg. Chem. 2002,41,3 866-3 875)揭示雙環鉑和 鎳錯合物,其中金靥原子係藉由P-C-P配位基橋聯。然 而,其中沒有任何跡象顯示此類型金屬錯合物適合用於有 機電致發光裝置。 D. R. Striplin等人述及其他的此類型金屬錯合物(請 參見 J. Phys. Chem. 1995,99,7977-7984),他們硏究了這 些錯合物的一般物理性質。然而,其中沒有任何跡象顯示 此類型金屬錯合物適合用於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因此係關於包含至少一種下式(1)化合物的有 機電致發光裝置:
式⑴ 201012896 其中下述適用於所用的代號及下標: Μ1,M2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選自由下列所 組成之群組中的金屬:Pt、Pd、Ni、Ir、Rh、Mo、W、 Re、Ru 或 O s ; X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p、As、Sb或 Bi ; Y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C(R9h、Si(R9)2、 B(R9)、N(R9)、P(R9)、Ο、S、Se、C( = 0)、 C( = S)、C( = NR9)或 C( = C(R9)2); L1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配位至金屬原子 M1或M2其中之一的單牙配位基或雙牙配位 基;L1在此亦可連接至基團R1至R8其中的一 個; L2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同時配位至金屬原 子M1和M2兩者的雙牙配位基; R1至R8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F、Cl、Br、 I、N(R10)2、CN、Si(R10)3、C( = 0)R10、 P(R1())2、具有1至40個C原子的直鏈烷基、烷 氧基或硫烷氧基或具有2至40個C原子的直鏈 烯基或炔基或具有3至40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 狀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或硫烷氧基(其中 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0所取代,其中不直 接與X鍵結的一或多個不相鄰CH2基團可被 R10C = CR10 ' C = C ' Si(R10)2、Ge(R10)2、 201012896
Sn(R10)2、C = 0、C = S ' C = Se、C=NR10、 P( = 0)(R10)、SO、S02、NR10、〇、s 或 CONR10 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可被D、F、Cl、
Br、I、CN或Ν02Κ置換),或具有5至60個芳 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其中每一個可 經一或多個基團R1G所取代),或具有5至40個 芳族環原子的芳烷基或雜芳烷基(其中每一個可 . 經一或多個基團Rie所取代),或具有5至40個 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 ® 個基團R1Q所取代),或具有10至40個芳族環 原子的二芳基胺基、二雜芳基胺基或芳基雜芳基 胺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G所取代);R1與 R2、R3與R4、R5與r6及/或r7與r8在此亦可 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芳族及/或苯並稠合 環系統;此外,一或多個基團R1至R8可連接至 一或多個配位基L1或L2且因此形成多牙配位 | 基; R9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H、D、F、C1、
Br、I、N(R10)2、CN、N〇2、Si(R10)3、 B(OR10)2、C( = 0)R10、p( = 〇)(R10)2、S( = 0)R10、 S( = 0)2R1()、OS02R1Q、具有 1 至 40 個 C 原子的 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硫烷氧基或具有2至40個 C原子的直鏈烯基或炔基或具有3至40個C原 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或硫 • 8 - 201012896 烷氧基(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 代’其中—或多個不相鄰(^2基團可被 R10C = CR10、(:三 C、Si(R10)2、Ge(R10h、 Sn(R10)2、c = 0、C = S、C = Se、C = NR10、 P( = 〇)(R10)、SO、S〇2、NR10、O、S 或 CONR10 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可被D、F、Cl、 Br、I、CN或N02所置換),或具有5至60個芳 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其中每一個可 經一或多個基團R1Q所取代),或具有5至40個 芳族環原子的芳烷基或雜芳烷基(其中每一個可 經一或多個基團R1G所取代),或具有5至40個 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 個基團R1Q所取代),或具有10至40個芳族環 原子的二芳基胺基、二雜芳基胺基或芳基雜芳基 胺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ie所取代);在此鍵 結至同一個C或Si原子的兩個基團R9亦可彼此 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芳族及/或苯並稠合環系 統; R10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H、D、F、C1、 Br、I、N(Rw)2 ' CN ' N〇2 ' Si(RM)3 , B(ORm)2 ' C( = 0)Ru ^ P( = 〇)(R11)2 ' S( = 0)Rn . S( = 0)2Rn、0S02Ru、具有i至20個C原子的 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硫烷氧基或具有2至20個 C原子的直鏈烯基或炔基或具有3至20個C原 -9- 201012896 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或硫 烷氧基(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1所取 代,其中一或多個不相鄰 CH2基團可被 RnC = CRM、(:三 C、Si(R")2、Ge(R")2、 SnCR1 *)2 、 C = 0 、 C = S 、 C = Se 、 C = NRU 、
PpOKR11)、SO、S02、NR11、O、S 或 CONR11 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可被D、F、Cl、 Br、I、CN或N〇2所置換),或具有5至60個芳 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其中每一個可 經一或多個基團R11所取代),或具有5至40個 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 個基團R11所取代),或具有10至40個芳族環 原子的二芳基胺基、二雜芳基胺基或芳基雜芳基 胺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1所取代);二或多 個相鄰的基團R11在此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 族或芳族環系統; R11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H、D、F或具有1 至20個C原子的脂族、芳族及/或雜芳族烴基 (此外,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被F置換);二或 多個取代基R11在此亦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 族或芳族環系統; m,η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〇、1、2或3; Ρ 爲 〇、1、2 或 3 ; 先決條件爲下標〇1、!1及ρ係經選擇使得在各個金屬 -10- 201012896 Μ1及Μ2上的配位數爲四或五。
熟習有機金屬化學技藝之人仕已知何種金屬通常具有 多少的配位數。配位數係指配位於金屬的原子數目。這些 原子一方面是配位原子X,而另一方面是配位基L1和L2 的配位原子。在 Pt(II)、Pd(II)、Ni(II)、Ir(I)和 Rh(I)周 圍的一般配位數在此爲四,但亦可爲五。再者,在 Mo(0)、W(0)、Re(I)、Ru(II)和 Os(II)周圍的一般配位數 爲五。在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例中,m,η及p因此係經 選擇使得在Pt、Pd、Ni、Ir和Rh周圍的配位數爲四且在 Mo、W、Re、Ru和Os周圍的配位數爲五。 配位基L2總是透過一個原子配位於金屬原子M1且透 過一個原子配位於金屬原子M2,其中配位基L2的該等配 位原子可爲同時配位於M1和M2的同一原子,或爲不同 原子。若配位基L1爲單牙配位基,則其係透過一個原子 配位於金屬M1或M2。若配位基L1爲雙牙配位基,則其 係透過兩個原子配位於金屬M1或M2其中之一者。 爲了達成配位數四的配位基L1和L2的適當組合爲, 例如: P = :0,η =0 且m =3 :或 P = =0,η -1 其中 L1 =單牙配位基且m =2 ; 或 P = =0,η =2 其中 L1 =單牙配位基且m =1 ; 或 P = =0,η =1 其中 L1 =雙牙配位基且m =1 ; 或 P = =0,η =3 其中 L1 =單牙配位基且m =0 ; 或 P = =0,η =2 其中 L1 =單牙配位基+雙牙配位基且 -11 - 201012896 〇 ;或 P = =1 > r 1 = 0 且 m =2 :或 P = =1,n L = 1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1 ; 或 P : =1 > r 1 = 2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P = =1,η ι=1 其 中 L1 = =雙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P = =2,n ι=1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P = =2 > η L = 0 且 m =1 :或 P = =3,η 1 = 0 且 m =0 〇 爲了達成配位數五的配位基L1和L2的適當組合爲, 例如: p = 0,n = 1其中L1 =單牙配位基且m = 3;或 p = 0,n = 2其中L1=單牙配位基且m = 2;或 p = 0,n = 1其中L1:雙牙配位基且m = 3;或 p = 0,n = 3其中L1=單牙配位基且m = 3;或 p = 0,n = 2其中單牙配位基+雙牙配位基且m = 21 _ p = 0,n = 4其中L1 =雙牙配位基且m = 0;或 p = 0,n = 2其中L1=雙牙配位基且m = 0;或 p = 1,n = 1其中L1=單牙配位基且m = 2;或 p = l,n = 2其中L1=單牙配位基且m=l;或 p=l,n=l其中L1=雙牙配位基且m=l;或 p = 1,n = 3其中L1=單牙配位基且m = 0;或 p = 1,n = 2其中L1 =單牙配位基+雙牙配位基且m = 〇 ;或 -12- 201012896 P = =2,11 =1其中 L1 =單牙配位基且m = =1 ;或 P = =2,η =2其中 L1 =單牙配位基且m = :0 ;或 P = =2,η =0且 m =2。 若下標P = 1,錯合物中的配位基R2X-Y-XR2可排列 在順式位或反式位,如下槪略顯示的錯合物,其中這些錯 合物各另具有四個單牙配位基L1,且其中配位基R2X-Y-XR2在各情況中以ΧΓΊΧ表示:
若這些配位基L1或至少一個配位基L1表示雙牙配位 基,則配位基r2x-y-xr2必須排列在順式位。若這些配 位基L1爲單牙配位基,則錯合物較佳爲具有在反式位之 配位基者。 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係意指包含 陽極、陰極和至少一個發光層且其中配置於陽極與陰極之 間的至少一層包含至少一種有機或有機金屬化合物或至少 一種金屬配位化合物的電致發光裝置。本發明的有機電致 發光裝置因此包含陽極、陰極和至少一個發光層,其中至 少一層包含至少一種前文所示之式(1)化合物。 而且下述定義適用於本申請案中: 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芳基含有6至40個C原子; -13- 201012896 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雜芳基含有2至39個C原子和至 少一個雜原子,先決條件爲C原子與雜原子的總和爲至少 5且最多40。雜原子較佳爲選自Ν、Ο及/或S。在此芳基 或雜芳基係意指單純芳族環,即苯,或單純雜芳族環,例 如吡啶、嘧啶、噻吩、等等,或稠合芳基或雜芳基,例如 萘、蒽、菲、喹啉、異喹啉、等等。就本發明之目的而 言,環狀碳烯爲透過中性C原子與金屬鍵結之環狀基團。 該環狀基團在此可爲飽和或不飽和。在此較佳的是阿頓苟 (Arduengo)碳嫌,即其中兩個氮原子與碳嫌C原子鍵結的 碳烯。五員阿頓苟碳烯環或另一種不飽和五員碳烯環同樣 被視爲是符合本發明目的之芳基。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 芳烷基係意指經芳基或雜芳基(尤其是下文所述芳基或雜 芳基中之一者)取代之烷基(尤其是下文所述烷基中之一 者)。 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芳族環系統在其環系統中含有 6至60個C原子。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雜芳族環系統 在其環系統中含有2至59個C原子及至少一個雜原子, 先決條件爲C原子與雜原子的總和爲至少5且最多60。 雜原子較佳爲選自N、0及/或S。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 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係意指並非必需僅含有芳基或雜芳基 的系統,而是其中複數個芳基或雜芳基可另外被非芳族單 元(諸如,舉例而言,sp3-混成的C、N或〇原子)所中 斷。因此〃諸如9,9’-螺·雙莽、9,9-二芳基蒹、三芳基 胺、二芳基醚、芪、等等的系統亦爲符合本發明目的之芳 -14- 201012896 族環系統,同樣的,其中二或多個芳基被例如直鏈或環狀 烷基或矽基所中斷的系統亦然。 就本發明之目的而言,其中各別的Η原子或(:112基 團可另外被上述基團取代的〇1-至_ C4G -垸基或Cl -至C20-烷基係意指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 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2-甲基丁基、正戊基、第 二戊基、第三戊基、2 -戊基、環戊基、正己基、第二己 基、第三己基、2-己基、3-己基、環己基、2-甲基戊基、 正庚基、2-庚基、3-庚基、4-庚基、環庚基、1-甲基環己 基、正辛基、2-乙基己基、環辛基、1-雙環[2.2.2]辛基、 2-雙環[2.2.2]辛基、2·(2,6-二甲基)辛基、3-(3,7-二甲基) 辛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或2,2,2-三氟乙基。烯基係意 指例如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環戊烯基、己 烯基、環己烯基、庚烯基、環庚烯基、辛烯基或環辛烯 基。炔基係意指例如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戊炔基、 己炔基、庚炔基或辛炔基。-至C4()-烷氧基係意指例如 甲氧基、三氟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異丙氧基、正 丁氧基、異丁氧基、第二丁氧基、第三丁氧基或2-甲基 丁氧基。具有5至6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族環系 統(其亦可在各情況中經上述基團R取代且可透過任何所 欲之位置連接至芳族或雜芳族基團)係意指例如衍生自下 列的基團:苯、萘、蒽、菲、苯并蒽、芘、筷、茈、螢蒽 (fluoranthene)、稠四苯、稠五苯、苯并IE、聯苯、亞聯 苯基、三苯、亞三苯基、弗、螺雙莽、二氫菲、二氫芘、 -15- 201012896 四氫芘、順-或反-茚并弗、參茚并苯、異參茚并苯、螺參 茚并苯、螺異參茚并苯、呋喃、苯并呋喃、異苯并呋喃、 二苯并呋喃、噻吩、苯并噻吩、異苯并噻吩、二苯并噻 吩、吡咯、吲哚、異吲哚、咔唑、吡啶、嗤啉、異喹啉、 吖啶、啡啶、苯并-5,6-唾啉、苯并-6,7-喹啉、苯并-7,8-喹啉、啡噻哄、啡Of哄、吡唑、吲唑、咪唑、苯并咪唑、 萘 并咪哩 (naphthimidazole) 、菲 并咪哩 (phenanthrimidazole)、D比陡并咪哩(pyridimidazole)、口比 哄并味哩 (pyrazinimidazole)、 唾曙啉并味唾 (quinoxalinimidazole)、噚唑、苯并鸣唑、萘并噚唑 (naphthoxazole)、蒽并鸣哩(anthroxazole)、菲并曙哩 (phenanthroxazole)、異噚唑、1,2-噻唑、1,3-噻唑、苯并 唾唑、嗒哄、苯并嗒哄、嘧啶、苯并嘧啶、唼噚啉、1,5-二氮雜蒽、2,7-二氮雜芘、2,3-二氮雜芘、1,6-二氮雜 芘、1,8-二氮雜芘、4,5-二氮雜芘、4,5,9,10-四氮雜茈、 吡哄、啡哄、啡噚哄、啡噻哄、螢紅環(fluorubin)、α奈 啶、氮雜咔唑、苯并咔啉、啡啉、1,2,3-***、1,2,4-三 唑、苯并***、1,2,3 -噚二唑、1,2,4 -噚二唑、1,2,5 -卩辱二 唑、1,3,4-噚二唑、1,2,3-噻二唑、1,2,4-噻二唑、1,2,5_ 噻二唑、1,3,4-噻二唑、1,3,5-三哄、1,2,4-三哄、i,2,3· 三哄、四唑、1,2,4,5-四哄、1,2,3,4-四哄、1,2,3,5-四哄、 嘌呤、喋啶、吲呻及苯并噻二唑。 用於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之較佳式(1)化合物@胃胃® 施例說明如下。 -16- 201012896 式(1)化合物可帶電或不帶電。在本發明的較佳具體 實施例中,式(1)化合物不帶電,亦即爲電中性。這可經 由選擇配位基L1和L2使得它們抵銷金屬原子M1和M2的 電荷的簡單方式而達成。
若式(1)化合物帶電,則它們還含有一或多個相對離 子。若式(1)化合物帶負電,帶正電之相對離子的實例有 鹼金屬離子、鹼土金屬離子、四烷基銨離子或四烷基鋳離 子,其中在各情況中的烷基較佳爲含有1至4個C原子。 若式(1)化合物帶正電,帶負電之相對離子的實例有F、 Cl、Br、I、氰化物離子、六氟磷酸根、四氟硼酸根、四 苯基硼酸根、硫酸根、磷酸根或草酸根。 式(1)化合物中的金屬Μ1和Μ2較佳爲在各出現場合 相同或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的群組:Pt(II)、Pd(II)、 Ni(II)、Ir(I)、Rh(I)、Mo(0)、W(0)、Re(I)、Ru(II)或 〇s(II),其中括弧內的數字在各情況中係有關該金靥的氧 化態。 金屬M1和M2的適當組合因此爲Pt(II) + Pt(II)、
Pt(II) + Pd(II) 、 Pt(II) + Ni(II) Pt(II) + Rh(I)、Pt(II) + Mo(0)、Pt(II)
Pt(II) + Ru(II) Pd(II) + Ni(II) Pd(II) + Mo(0) Pd(II) + Ru(II) Ni(II) + Ir(I)
Pt(II) + Os(II) Pd(II) + Ir(I) Pd(II) + W(0) Pd(II) + 0s(II) Ni(II) + Rh(I) 、 Pt(II)+Ir(I) 、 + W(〇)、Pt(II) + Re(I)、 、 Pd(II) + Pd(II) 、 、 Pd(II) + Rh(I) 、 、 Pd(II) + Re(I) 、 、 Ni(II) + Ni(II) 、 、 Ni(II) + Mo(0) 、 -17 201012896
Ni(II) + W(0) 、 Ni(II) + Re(I) 、 N i (11) + Ru (11) 、
Ni(II) + Os(II)、Ir(I) + Ir(I)、Ir(I) + Rh(I)、Ir(I) + Mo(0)、 Ir(I) + W(0)、Ir(I) + Re(I)、Ir(I) + Ru(II)、Ir(I) + Os(II)、 Rh(I) + Rh(I)、Rh(I) + Mo(0)、Rh(I) + W(0)、Rh(I) + Re(I)、 Rh(I) + Ru(II) 、 Rh(I) + Os(II) 、 Mo(0) + Mo(0) 、 M〇(0) + W(0) 、 Mo(0) + Re(I) 、 Mo(0) + Ru(II) 、
Mo(0) + Os(II)、W(0) + W(0)、W(0) + Re(I)、W(0) + Ru(II)、 W(0) + Os(II)、Re(I) + Re(I)、Re(I) + Ru(II)、Re(I) + 〇s(II)、
Ru(II) + Ru(II)、Ru(II) + Os(II)及 Os(II) + Os(II)。 在本發明的特佳具體實施例中,M^PUII)且M2係選 自 Pt(II)、Pd(II)、Ni(II)、Ir(I)、Rh(I)、Mo(0)、W(0)、 Re(I)、Ru(II)或 Os(II)。M1 和 M2 尤佳爲 Pt(II)。 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配位原子X爲 磷或砷,特佳爲磷。 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因此爲包含至少一種下式(2) 化合物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P" P—R
I
[]π R—/P-R8 式⑵ 其中M2、L1、L2、Y、R1至R8、m、η及p具有前述 之定義。P在此較佳爲表示1。 -18- 201012896 在本發明的較隹具體實施例中,基團R1至R8不代表 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 在式(1)或式(2)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基團R1至R8 係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 F、Si(R9)3、具有1至10個C原子的直鏈烷基或烷氧基 或具有3至10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或烷氧基(其中 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代,其中不直接與X鍵 0 結的一或多個不相鄰 CH2基團可被 C = 0、Ο、S或 CONR10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被D或F所置 換)、或具有2至10個C原子的烯基、或具有5至20個 芳族環原子的芳烷基或雜芳烷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G 所取代)、或具有5至2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芳氧 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0所取代);R1與R2、R3與 R4、R5與R6及/或R7與R8在此亦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 環系統。在本發明的特佳具體實施例中,基團R1至R8係 Q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F 或具有1至5個C原子的直鏈烷基或具有3至6個C原 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被D或F所 置換)、或具有2至5個C原子的烯基、或具有7至15個 C原子的芳烷基;R1與R2、R3與R4、R5與R6及/或R7 與R8在此亦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環系統。特佳的基團 R1至R8爲F、Si(CH3)3、甲基、三氟甲基、乙基、乙烯 基、正丙基、烯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 基、第三丁基、第三戊基、環戊基、環己基或苄基,其中 -19- 201012896 每一個亦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環系統。 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配位基L1係與 基團R1至R8其中一個鍵結。在此適合的配位基L1爲下 述之基團。較佳者爲其中金屬與配位基團X、在此基團上 的R基團及配位基L1形成四員環、五員環或六員環(較佳 爲五員環或六員環)的具體實施例。 而且配位基團及若存在的XR5R6和 XR7R8較佳係在各情況中爲相同配位基團,亦即基團R1、 R3、R5和R7較佳爲選擇相同基團且基團R2、R4、R6和 R8較佳爲選擇相同基團。換言之,這意謂與同一原子X 鍵結的基團可以不同,但配位基兩側的R2X在各情況中 則爲相同者。這種較佳情況係源自於錯合物的較佳合成易 得性。特佳的是所有基團R1至R8係均選擇相同基團。 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式(1)或(2)化合 物中的基團Y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C(R9)2、〇或 N(R9)。特佳的是Y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 C(R9)2。尤佳的是所有基團γ表示相同的基團c(R9)2。 在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在Y = C(r9)2中的R9 係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的群組: H、D、F、具有1至1〇個C原子的直鏈烷基或烷氧基或 具有3至10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或烷氧基(其中每 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代,其中一或多個不相鄰 CH2基團可被c = o、〇、S或c〇NRlQ所置換且其中—或多 個Η原子可被D或F所置換)、或具有5至20個芳族環 201012896 原子的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 團R1G所取代)、或具有5至2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 雜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代);在此鍵結至 同一原子的兩個基團R9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芳 族及/或苯並稠合環系統。在本發明的特佳具體實施例 中,R9係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 的群組:H、D、F、具有1至5個C原子的直鏈烷基或具 _ 有3至6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其中一或多個η原 子可被D或F所置換)、或具有5至1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 基或雜芳基;在此鍵結至同一原子的兩個基團R9可彼此 形成單或多環之環系統。在此可能的環系統實例,在兩個 基團R9均表示彼此形成環系統的苯基時爲弗類基團、或 在兩個基團R9均表示彼此形成環系統的烷氧基時爲1,3-二嗶戊烷、或在兩個基團R9均表示彼此形成環系統的烷 基時爲環烷基。 φ 若Υ含有作爲橋聯原子的雜原子,例如B、Si或Ν, 則鍵結至此雜原子的R9較佳爲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 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的群組:F、具有1至10個C原子 的直鏈烷基或烷氧基或具有3至10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 狀烷基或烷氧基(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G所取 • 代,其中一或多個不相鄰CH2基團可被c = 0、0、S或 CONR1Q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被D或F所置 換)、或具有5至2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 (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D所取代)、或具有5至 -21 - 201012896 2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 團R1()所取代);在此鍵結至同一原子的兩個基團R9可彼 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芳族及/或苯並稠合環系統。在 本發明的特佳具體實施例中,R9係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 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組成的群組:F、具有1至5個C原 子的直鏈烷基或具有3至6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 (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被D或F所置換)、或具有5至 1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基或雜芳基;在此鍵結至同一原子 的兩個基團R9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環系統。 特別理想的是包含至少一種下式(3)化合物的有機電 致發光裝置:
其中Μ2、!/、!^2、!^1至R9、m、n及Ρ具有前述之 定義。R1至R9在此尤其具有前述之較佳定義。P較佳爲 表示1。 尤其理想的是包含至少一種下式(4)化合物的有機電 致發光裝置: -22- 201012896
❹ 其中L1、L2、R1至R9、m、η及p具有前述之定義。 R1至R9在此尤其具有前述之較佳定義。P較佳爲表示 1 ° 配位基L1和L2較佳爲中性、單陰離子、二陰離子或 三陰離子配位基,特佳爲中性或單陰離子配位基,或對配 位基L2而言,特佳者亦包括二陰離子配位基。配位基L1 爲單牙或雙牙,亦即具有一或兩個配位位置,且配位基 q L2爲雙牙,亦即具有兩個同時配位至M1和M2的配位位 置。若配位基L1爲雙牙,則其同時以兩個配位位置配位 至同一金屬M1或M2» 適合的中性、單牙配位基L1係選自一氧化碳;一氧 化氮;異腈類例如第三丁基異腈、環己基異腈、金剛烷基 異腈、苯基異腈、来基異腈、2,6-二甲基苯基異腈、2,6· 二異丙基苯基異腈、2,6·二第三丁基苯基異腈;胺類例如 三甲胺、三乙胺、味啉;鱗類例如三氟膦、三甲膦、三環 己基膦、三第三丁基膦、三苯膦、三(五氟苯基)膦;亞磷 -23- 201012896 酸酯類例如亞磷酸三甲酯、亞磷酸三乙酯;胂類例如三氟 胂、三甲基胂、三環己基胂、三第三丁基胂、三苯基胂、 二(五氟苯基)胂;銻化氫類例如三氟銻化氫、三甲基鍊化 氫、三環己基銻化氫、三第三丁基銻化氫、三苯基銻化 氫、二(五氧苯基)銻化氫;含氮雜環類例如啦陡、塔明:、 吡畊、嘧啶、三哄;醚類例如二甲醚、二***;脂族或芳 族硫化物例如二甲基硫、二乙基硫;或脂族或芳族硒化物 例如二甲基硒、二乙基硒。 適合的單陰離子、單牙配位基L1係選自氫化物離 子;氘化物離子;鹵化物F、Cl、Br和I離子;疊氮化物 離子;烷基炔化物離子例如甲基-C三c-、第三丁基-C三C 芳基或雜芳基炔化物離子例如苯基-CeC—;烷基例如 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 丁基;芳基例如苯基、萘基;雜芳基例如吡啶基;氫氧化 物離子;氰化物離子;氰酸根;異氰酸根;硫氰酸根;異 硫氰酸根;脂族或芳族醇化物離子例如甲醇化物離子、乙 醇化物離子、丙醇化物離子、異丙醇化物離子、第三丁醇 化物離子、酚化物離子;脂族或芳族硫醇化物離子例如甲 烷硫醇化物離子、乙烷硫醇化物離子、丙烷硫醇化物離 子、異丙烷硫醇化物離子、第三丁烷硫醇化物離子、硫酚 化物離子;醯胺類離子例如二甲基醯胺離子、二乙基醯胺 離子、二異丙基醯胺離子、醯基味啉離子;羧酸根例如乙 酸根、三氟乙酸根、丙酸根、苯甲酸根;陰離子性含氮雜 環類例如吡咯化物離子、咪唑化物離子、吡唑化物離子; -24- 201012896 脂族或芳族磷化物離子PR2 ~或脂族或芳族硒化物離子 SeR—。在這些基團中的烷基較佳爲CrCu烷基,特佳爲 C^-Cu烷基,尤佳爲CrG烷基。芳基亦意指雜芳基。這 些基團係如前述所定義。 適合的二或三陰離子配位基L1爲02_、S2·、產生 R-N = M(其中R通常表示取代基)配位形式之氮烯類離子、 或 N3·。 適合的中性或單或二陰離子雙牙配位基L1係選自二 胺類例如乙二胺、N,N,N’,N’-四甲基乙二胺、丙二胺、 N,N,N’,N’-四甲基丙二胺、順或反-二胺基環己烷、順或 反-!^,:^,:^’,:^’-四甲基二胺基環己烷;亞胺類例如2-[1-(苯 基亞胺基)乙基]吡啶、2-[1-(2·甲基苯基亞胺基)乙基]吡 啶、2-[1-(2,6-二異丙基苯基亞胺基)乙基]吡啶、2-[1-(甲 基亞胺基)乙基]吡啶、2-[1-(乙基亞胺基)乙基]吡啶、2-[1-(異丙基亞胺基)乙基]吡啶、2-[1-(第三丁基亞胺基)乙 基]吡啶;二亞胺類例如1,2-雙(甲基亞胺基)乙烷、1,2_雙 (乙基亞胺基)乙烷、1,2·雙(異丙基亞胺基)乙烷、1,2-雙 (第三丁基亞胺基)乙烷、2,3-雙(甲基亞胺基)丁烷、2,3-雙 (乙基亞胺基)丁烷、2,3-雙(異丙基亞胺基)丁烷、2,3-雙 (第三丁基亞胺基)丁烷、1,2-雙(苯基亞胺基)乙烷、1,2-雙 (2-甲基苯基亞胺基)乙烷、l,2-雙(2,6-二異丙基苯基亞胺 基)乙烷、1,2·雙(2,6-二第三丁基苯基亞胺基)乙烷、2,3-雙(苯基亞胺基)丁烷、2,3-雙(2-甲基苯基亞胺基)丁烷、 2,3-雙(2,6-二異丙基苯基亞胺基)丁烷、2,3-雙(2,6-二第三 -25- 201012896 丁基苯基亞胺基)丁烷;含有兩個氮原子的雜環類例如 2,2’-聯吡啶、鄰-啡啉;雙膦類例如雙(二苯基膦基)甲 烷、雙(二苯基膦基)乙烷、雙(二苯基膦基)丙烷、雙(二苯 基膦基)丁烷、雙(二甲基膦基)甲烷、雙(二甲基膦基)乙 烷、雙(二甲基膦基)丙烷、雙(二甲基膦基)丁烷、雙(二乙 基膦基)甲烷、雙(二乙基膦基)乙烷、雙(二乙基膦基)丙 烷、雙(二乙基膦基)丁烷、雙(二第三丁基膦基)甲烷、雙 (二第三丁基膦基)乙烷、雙(第三丁基膦基)丙烷、雙(第三 丁基膦基)丁烷;衍生自1,3-二酮類之1,3-二酮化物例如 乙醯丙酮、苯甲醯丙酮、1,5-二苯基乙醯丙酮、二苯甲醯 甲烷、雙(1,1,1-三氟乙醯)甲烷;衍生自3-酮酯類之3-酮 化物例如乙醯乙酸乙酯;衍生自胺基羧酸的羧酸酯類例如 吡啶-2-羧酸、喹啉-2-羧酸、甘胺酸、N,N-二甲基甘胺 酸、丙胺酸、N,N-二甲基胺基丙胺酸;衍生自柳亞胺的柳 亞胺化物例如甲基柳亞胺、乙基柳亞胺、苯基柳亞胺;衍 生自二醇類的二醇化物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及衍生 自二硫醇類的二硫醇化物例如1,2-乙二硫醇、1,3-丙二硫 醇。 而且較佳的是與金屬形成具有至少一個金屬-碳鍵之 環金靥化五或六員環(尤其是環金屬化五員環)的雙牙單陰 離子配位基L1。這些尤其是一般用於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用磷光金屬錯合物領域中的配位基,亦即苯基吡啶、萘基 吡啶、苯基喹啉、苯基異唾啉、等等(其中每一個可經一 或多個基團R1取代)類型的配位基。此類配位基的多重性 -26- 201012896 係爲熟習磷光電致發光裝置領域之技 些人仕將能在不需發明性步驟的情況 配位基作爲式(1)化合物的配位基L1 之其中兩種基團的組合一般而言特別 過中性氮原子或碳烯原子和透過帶負 原子鍵結的組合,以及其中例如兩個 負電氮原子或兩個帶負電碳原子與金 用於這個目的。配位基L1因此可藉 團在各情況中於#所示之位置彼此爱 成。該等基團配位至金屬的位置係以 至(32)的基團也可在#所示之位置與 團R1至R8,或者它們可在此位置與 鍵結。 術人仕所習知的,這 下選擇此類型的其他 。下式(5)至(32)所示 適合於這個目的。透 電碳原子或帶負電氮 中性氮原子或兩個帶 屬鍵結的組合一般適 由將式(5)至(32)的基 !結而由這些基團形 *表示。此外,式(5) ^鍵結,亦即代表基 R1至R8之其中一個
-27- 201012896
# X^N* II Ix、x, 式⑼
式(10>
# X^N*
II I #
式(13) 式(11) # 式(12)
#
#
ο x=x #
As-x ώ·V/ 式 <16> #
Ο X-S 式(17) 式(18) 式(20) r9、n'"S* x=x 式P1)
X-N 、R9 式(25) 式(19)
-28- 201012896 # ΓΥ X、〆 #("9 #N 式 <29) 式(30) 式(31) 式(32) 其中所用的代號具有與前述相同的定義,且X在各 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代表CR9或N,先決條件爲在各基 團中最多三個代號X代表N。較佳爲在各基團中最多兩個 Q 代號X代表N,特佳的是在各基團中最多一個代號X代 表N,極佳的是所有代號X代表CR9。 上述的這些配位基L1也可連接至基團R1至R8其中 —個。 較佳的配位基L1爲具有強配位場的配位基,尤其是 CN、CO、NO、膦類例如前述之膦、炔化物類及異腈類。 適合的雙牙配位基L2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的群組: H、〇、S、Se、CO、CeN、NO、烷基(尤其是具有1至 @ 10 個 C 原子者)、C( = C(R9)2)、-CR9 = CR9-、鄰-伸苯基、 二磷化物、二硫化物、雙膦類、二胺類、二醯胺類、碳酸 酯、硫碳酸酯、異腈、炔化物或硫羰基。在此適合的雙膦 類和二胺類係爲前文對L1所述之相應配位基。 此外適合的配位基L2爲下式(33)至(37)所示者:
式(33) 式 <34) 式(35) -29 201012896
其中所用的代號和下標具有前述之定義。 在此較佳的配位基L2爲異腈類、炔化物、二硫化物 及CO。 式(1)錯合物的合成係述於文獻中且爲熟習此技藝者 所習知。因此,此類型的錯合物可例如以類似於B. -H. Xia 等人(Inorg. Chem. 2002,41,3 866-3875)或下文實施例 中所提及之其他文獻所述之方式合成。 式(1)至(4)錯合物也可用作樹枝狀聚合物的核心。此 外,這些錯合物可鍵結至聚合物中。與聚合物的連接可透 過該等錯合物上的反應性基團來實施,例如烯丙基或矽氧 烷基團。 較佳的式(1)化合物之實例爲下示之化合物1至127。 這些錯合物可尤其利用前文說明的合成方法製備。 H CN Η Η少〕〆一。^Η H CN H H〇p_R/_p^H CNV H CN H h7>—-r-p^h (NC7 cn) CN V \ p/ / hnc h H,p-7RsP'、H hnc h H,P / P'、H hNC h 1 2 3 -30- 201012896 F CN F F、'P—-P^—P’,F 〈N(/ ,〉 p\ pCprp fnc f F CN F F-^p—p(-P-F f/"7R、p'、f fnc f F CN F F、'P〜〆一‘F ^NC7 /CN^)< RsP\、f fnc f 4 5 6 F CN F F^P—pr-P^F 0=\ NC cn )=0 \ p/ / H、F fnc f \ CN / ~^P—pf — P/ 〈NC cn〉 X NC ' ^p-pK \r3^Pt~^p y/ \NC / 7 8 9 R--prx/ 〈NC cn〉 (NC cn ) 〈NC cn〉 10 11 12 务7寺 〈NC CN〉 (NC cn〉 ^7ρ{Λ< 〈NC’ c 心 14 15 16 -31 - 201012896
-32- 201012896
-33- 201012896 F CN , (NC CN ) ’NC F 场 \ CN / \ C p/CN/ ,。N7 p\、 38 39 40 、〇 / / \ 〇 NC cn 0 F CN F Ft〜/KF Q NC cn 0 \ p{ / ’NC \ \ / / F/,RsP'、F fnc f O'NC cn 0 4雄 41 42 43 \ CN / 7/- ΡΓ Η—N NC cn N—H 7nc \ F CN F w h\NC /CN NH fnc f Hls^NC yCN ^IH 44 45 46 \ CN / 7^p{LpC ——N NC cn N— \ p/ / V7Pt、p\、 7nc ' F CN F f7-/Kf ——N NC CN N—— 本弟 ♦一AC fnc f —N NC cn N— ^NC 47 48 49
-34- 201012896
-35- 201012896
-36- 201012896
-37- 201012896
-38- 201012896
-39- 201012896 -Pt- 0( _ 」2 :A1 ) -P\、」2 4+ "\ Ί S——Pt— ( /S—-Pt— _ 」2 - > ,\、丄 4+ s—-pt- s—-Pt-_ 」2 t] 2+ 107 108 109 s——Pt-N Y NCX NC 人。 S—Pt-NC {7; ) tp\' 2 NYsy NC\-Pt- NC —F _ ) 2 S-Pt~" N Y NC" NC\-Pt- NC i° 2 110 111 112 V CN / 今;- (NC cn ) p^Ptsp XNC \ \ CN / 'y-^pd-p^ 〈nc〆 /CN > ,p,Pt、P、 NC 、 \ CN / 7~7n-p\ NC ' 113 114 115 —pd-P·^ <->) p^Pd^-p 7NC ' F CN F 〈NC〆,> p一Pd〜p/ f/ / fnc f \ CN / ^P—Pd-P^ Xnc7 /CN 如Pd〜p ’NC '
-40- 201012896
\ ,ci 〈。%〉 〈。%〉 n、 4冷 116 117 118 (〇C ,N) ,Pn?R、P\、 、WNP/〆 <°V) (〇C CN ) w 119 120 121 P Λ^/ρ7- <°v) /NC \ CO 〈C ,cn〉 今·4¾^ 〈二,。〉 ^/PNC" P\、 122 123 124 r~* 一 s— 0=( s— -R- -Pt- 2 ) _p\、- 2 s— s— ~P\r -Pt- 2 .) _p\、_ 2 a N=<^ s— -Pt— -R- 2 fAl ) -P\、」2 125 126 127 -41 - 201012896 上述式(1)至(4)錯合物和前文所提及之較佳具體實施 例係用作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中的活性組份。活性組份一般 是引入陽極與陰極之間的有機、有機金屬或無機材料,例 如電荷注入、電荷傳輸或電荷阻擋材料,發光材料及基質 材料。如下文中將詳細說明的,本發明化合物尤其展現作 爲發光材料的特佳性質。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因此爲 在發光層中包含至少一種式(1)至(4)化合物的有機電致發 光裝置。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包含陰極、陽極和至少一個發光 層。除了這些層之外,也可包含其他層,例如在各情況中 的一或多個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洞阻擋層、電子 傳輸層、電子注入層、激子阻擋層、電荷產生層及/或有 機或無機p/n接面。也可將具有例如激子阻擋功能的中間 層引入兩層發光層之間。然而,應指明的是每一個這些層 都並非必須存在。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在此可包含一個發光 層或複數個發光層,其中至少一個發光層包含至少一種式 (1)至(4)化合物。若存在有複數個發光層,它們較佳爲總 體具有複數個介於_.3 80 nm與75 0 nm之間的發光最大値, 而整體產生白色發光,亦即在發光層中使用多種能發螢光 或磷光的發光化合物。特佳的是三層系統,其中該等三層 展現藍、綠及橙或紅色發光(其基本結構可參見例如WO 05/011013)。 若將式(1)至(4)化合物用作發光層中的發光化合物, 其較佳爲與一或多種基質材料組合使用。該式(1)至(4)化 201012896 合物與基質材料的混合物包含以發光物與基質材料之全體 混合物計,介於1與99體積%之間,較佳爲介於2與90 體積%之間,特佳爲介於3與40體積%之間,尤其是介於 5與15體積%之間的式(1)至(4)化合物。該混合物相應地 包含以發光物與基質材料之全體混合物計,介於99與1 體積%之間,較佳爲介於98與10體積%之間,特佳爲介 於97與60體積%之間,尤其是介於95與85體積%之間 Q 的基質材料。 由於式(1)至(4)化合物一般具有高玻璃轉移溫度,所 以它們也適合用作純層而無需使用基質材料。 適合的基質材料爲酮類;膦氧化物;亞楓類及碾類, 例如根據 WO 04/01 3080、WO 04/093027、WO 06/005627 或未公開申請案DE 102008033943.1所述者;三芳基胺 類;咔唑衍生物,例如CBP(N,N-雙咔唑聯苯)或揭示於 WO 05/039246、US 2005/0069729 > JP 2004/28 83 8 1、EP Q 丨2〇5527或WO 08/086851中的咔唑衍生物;吲哚並咔唑 衍生物,例如根據WO 07/063754或WO 08/056746所述 者;氮雜咔唑類,例如根據EP 1617710、EP 1617711、 EP 1 73 1 584、JP 2005/3471 60所述者;雙極性基質材料, 例如根據WO 07/1 37725所述者;矽烷類,例如根據w〇 05/111172所述者;氮雜硼略(azaborole)或砸醋類,例如 根據WO 06/1 1 7025所述者;三哄衍生物,例如根據未公 開申請案 DE 1 0200803 6982.9、WO 07/063754 或 WO 08/056746所述者;或鋅錯合物,例如根據EP 652273所 -43- 201012896 述者或根據未公開申請案DE 102007053771.0所述者。 也較佳的是使用多種基質材料所成之混合物作爲式(1) 至(4)化合物的混合基質。特佳的是,該基質的其中一種 成分具有電子傳導性質,亦即其例如爲芳族酮或三哄衍生 物’且該基質的另一成分具有電洞傳導性質,亦即其例如 爲咔唑衍生物或芳基胺。 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式(1)至(4)化合 物係用作在較長波長發光之另一磷光化合物的共主體。該 在較長波長發光之磷光化合物一般可爲任何由先前技術所 習知的磷光材料。因此,在藍色區發光的式(1)至(4)化合 物可用作綠磷光化合物的共主體,而在綠色區發光的化合 物可用作紅磷光化合物的共主體。就本發明目的而言,所 有的發光銥及鉑錯合物均視爲磷光化合物。特佳爲採用電 子傳導性基質材料作爲另一共主體。此類型裝置結構廣泛 揭示於例如未公開申請案DE 102008063470.0中。 此外,較佳的是一種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利用昇華法施加一或多層,其中於真空昇華單元中在低於 W5 mbar(較佳爲低於10_6 mbar)的初始壓力下蒸氣沉積 各材料。初始壓力也可更低,例如低於1〇·7 mbar » 同樣較佳的是一種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利 M OVPD(有機氣相沉積)法或借助於載體氣體昇華而施加 —或多層,其中在介於iO-5 mbar與1 bar之間的壓力下 施加各材料。此方法的特定實例爲〇VJP(有機蒸氣噴射印 刷J)法’其中直接透過噴嘴施加各材料並因此予以結構化 201012896 (請參見例如 M. S· Arnold et al·,Appl. Phys. Lett· 2008, 92,053301)°
還有較佳的是一種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特徵在於由 溶液藉由例如旋轉塗佈製得一或多層,或利用任何所欲之 印刷法例如網板印刷、快乾印刷或平板印刷,但特佳爲 LITI(光引發熱成像、熱轉印印刷)或噴墨印刷,而製得一 或多層。由於式(1)至(4)化合物通常具有在一般有機溶劑 中的良好溶解性,所以它們非常適合以溶液處理。 這些方法一般係爲熟習此技藝者所習知且可經此等人 仕毫無問題地應用於包含式(1)至(4)化合物或前述較佳具 體實施例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前述的較佳金屬錯合物係爲新穎的,因此同樣爲本發 明之標的。 本發明因此關於下式(38)之錯合物:
r5-L - l6\ R6 L4r『t+L4rM2-fL1
式(38) 其中 M2、x、Y、r1 至 11*、[1、[2、111、11及 p 具有 前述之定義; 本發明排除其中至少一個配位基L1表示OH、甲基或 苯基的化合物; -45- 201012896 本發明還排除下列化合物:
在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中,M2表示Pt。而且, 前文對電致發光裝置所述之X、Y及R1至R9的較佳具體 實施例同樣適用於式(38)化合物。特佳的化合物爲其中所 有前述較佳具體實施例同時應用的化合物。在本發明的較 佳具體實施例中,p=l、2或3,特佳爲=1。 在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所有配位基L1均非 鹵素。在本發明的另一較佳具體實施例中,所有配位基 L1均非芳基或烷基。 較佳的配位基L1和L2爲前述已對電致發光裝置提及 之配位基。 本發明此外還關於製備式(3 8)化合物的方法,其係藉 由令鉛鹽(較佳爲K2[PtCl4]或類似Pt鹽類)與雙膦反應獲 得錯合物(雙膦)PtCl2,然後令該錯合物與如上述定義之其 他配位基L1或L2反應,而得式(38)化合物。 式(3 8)化合物的實例爲如前文所示之結構。 本發明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係以下列出乎預料之優點 而與先前技術區別: 1. 式(1)至(4)及(38)化合物具有高熱安定性,因此 -46- 201012896 極適合以氣相處理,而且也具有在廣範圍有機溶 劑中之高溶解性,因此也極適合以溶液處理。 2. 包含式(1)至(4)及(3 8)化合物作爲發光材料的有 機電致發光裝置具有極佳的使用壽命。 3- 可使用藍磷光錯合物,這些錯合物在用於有機電 致發光裝置時具有深藍的發光顏色及長使用壽 命。這是超過先前技術的進步,因爲迄今對於藍 磷光裝置仍需要在色座標及特別是使用壽命上的 改善。尤其是式(1)至(4)及(3 8)化合物的沒有或 實質上沒有振動結構的清晰發光帶產生了極佳且 純的色座標。 4- 本發明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展現高效率及陡峭的 電流-電壓曲線。 上述這些優點並未伴隨對其他電子性質的損害。 【實施方式】 現將以下列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並非藉 以限制本發明。熟習此技藝者將不需發明性便可在所揭示 的全部範圍實施本發明,且因此製得其他本發明的有機電 致發光裝置或製備其他本發明的錯合物。 實施例:
下列合成係在無水溶劑中惰性氣體下且排除光之下進 行’除非另有指明。溶劑和試劑可由ALDRICH或ABCR -47- 201012896 公司獲得。 前驅物: 前驅物可依據 J. Chem. Soc·, Dalton Trans. 1985, 279-28 3藉由令K2PtCl4與一當量之相應膦反應而合成。 某些產物顯示在有機溶劑中的極低溶解性。這些產物可能 呈寡聚或聚合形式。 實施例 滕 Η Η Η〆 V、Η 5518-61-6 產物 產率 Η、Λ 厂、 、/Cl ,Pt、 Η-Ρ 、CI Η 76.4% 2 F F F〆 V、F 60839-30-7
FTx -χι F 一〒 F
Cl 61.0% 64065-08-3 I 尸\ /Cl^0, 88.1% 4 75668-08-5 3^1 84.3% 5 30-0 686353-
84.0% -48- 201012896
6 丫丫 63366-53-0 v?< 89.5% 7 十十 γρ—ργ: 87648-10-0 94.9% 8 "V I 64065-09-4 《Cl --P Cl 76.3% 9 ΐΡ3 ?F3 CF3/PVP、CF3 116531-61-4 cf3 F3C〈xci F气3 Cl 54.8% 10 I I /pxp\ F F 68982-66-1 65.4% 11 94478-08-7 O^rO <;xc, ㈣ 45.2% -49- 201012896 12
43.6% 13 CF3 cf3 I 3 I 3 cf/p、o’p、cf, 2728-67-8 CF, f3c、> a〇、八 f3c-p ci CF, 75.5% 14
1010117-75-5
80.0% 5 1 .p
NIH
Ip 、尸\ /c丨 H-K八 66.5%
98023-09-7 —P CI
實施例:CN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41,3866- -50 - 201012896 3 875的方式藉由在沸騰EtOH中令相應之Pt前驅物與2 當量之NaCN反應而合成。
實施例 Pt前驅物 產物 產率 18 Η Η^ρ n\ Λ〆 H CN H H〇p_pt^p^H 89.4% Cl U (NC cn ) π \ Q+ / hnc h 19 F、/、r/CI F CN F F〇p_pt^p^F 80.4% F-《f〆、。丨 (NC CN〉 F F)p-/-prF fnc f 20 Cl 〈X —P Cl \ CN y 乂7飞、 91.3% 21 —/xcl Cl 〈NC cn〉 卞/P 丫 85.5% -51 - 201012896 22 今(: 〈NC CN〉 65.0% 23 §<: ατ-ρ^ρΛ 〈NC cn〉 77.1% 24 (NC CN> 83.4% 25 ^ Cl (NC ,CN 丨 76.6% 26 cf3 f3c4、/Cl FA八a cf3 F3°X CN /CF3 f3c—P-r-p—cf3 \NC /V f3c—P^-P—cf3 f3c nc xcf3 79.0%
-52- 201012896
27 令< \ CN / 7—P(—P〆 ρ>(Ν〇/ rr^ 81.8% 28 Ο^Ό <ρχα 99 α±-/-^ο 〇4-/扣 占6 56.1% 28 /"Λ (八 0 0 °^rjy〇 o o 53.0% 29 ^ .〇, .cV'i cf3 F3C\ CN /CF3 f3c—p—Pt-P—cf3 O'NC /N /O f3c p^Ptsp cf3 f3c nc Ncf3 81.9% 30 聲:; /—N NC CN N—' 83.0% -53- 201012896 31 H、p>(1 ^ CI %與 H-'NC ,cn Ν-Η 85.4% 32 H-N NC CN N-H 91.5% 33 \\!/ /S,(P )p(C, 二 pr? 、ci Μ丨、 \ \ // / 90.2%
實施例:OCN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4 1, 3 866-3 875的方式藉由在沸騰EtOH中令相應之Pt前驅物與2 當量之NaOCN反應而合成。
-54- 201012896
實施例:ONC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 41, 3866-3 875的方式藉由在沸騰EtOH中令相應之Pt前驅物與2 當量之NaONC反應而合成。 實施例 Pt前躍物 產物 產率 38 1 〈八 Cl CNO 、vy-^ 令NC /CN今 ONC 86.3% -55- 201012896
實施例:SCN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4 1 , 3 866-3875的方式藉由在沸騰EtOH中令相應之Pt前驅物與2 當量之NaSCN反應而合成。 實施例 產物 產率 40 <x: NCS (SCN 严s〉 SCN 61.8% 41 Λ /C 欢'1 (SCN mCS> SCN 72.0%
實施例:疊氮化物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 4 1,3 866-3 8 75的方式藉由在沸騰EtOH中令相應之Pt前驅物與2 當量之NaN3反應而合成。 -56- 201012896 實施例 Pt前篇物 產物 產率 42 〜P CI ipX〇, 88.4% 43 玫' 91.2% Ο 實施例:炔化物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J. Chem. Soc·,Dalton Trans., 1983,2487的方式藉由在80°C下甲苯中令相應之Pt前驅 物與2當量之相應的鋰炔化物反應24小時而合成。1-丙
炔鋰可依據 Toussaint, D. et al.,Organic Synthesis, 1 999, 76來合成。苯基乙炔鋰(在THF (四氫呋喃)中1 M)可得自 Aldrich 公司。
-57- 201012896 45 (.Pt U、CI 72.0% 46 、/、 ip-%, 79.1%
實施例:芳基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藉由在室溫下於THF中令相應之Pt前 驅物與2當量之相應芳基鋰反應而合成。苯基鋰(在二正 丁基醚中1.8 M)可得自Aldrich公司。 實施例 Pt前職 產物 牽率 47 I 、/\ /Cl (。八 Cl 、\ R (3p) 66.4% -58- 201012896
實施例:烷基錯合物 ❹ 下列實施例可藉由在室溫下於THF中令相應之Pt前 驅物與2當量之相應烷基鋰反應而合成。甲基鋰(在*** 中1.6 M)可得自Aldrich公司。
實施例:羰基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 4 1,3 866- 3 8 75的方式藉由在一氧化碳氣氛及室溫下於EtOH中令相 應之Pt前驅物反應48小時而合成。 -59- 201012896 實施例 Pt前腰物 產物 產率 51 Cl V<〇, _ ρ\、J Cl 98.3% 52 ΔΫ (〇c CO〉 4 Cl 91.1%
實施例:膦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 41,3866-3875的方式藉由在三氟膦氣氛及室溫下於EtOH中令相應 之Pt前驅物反應48小時而合成,或在室溫及攪拌下於 MeOH中加入2當量之相應單膦或1當量之相應雙膦及2 當量之六氟磷酸銀而令相應之Pt前驅物反應而合成。 實施例 Pt前篇物 產物 產率 53 :(χ: 40 90.9% -60- 201012896
54 u \p3p /F3) 叙会_ 4 Cl 94.3% 55 I 、Λ, < /Pts Cl 、 PMe,, 〈Me3p /PMe3〉 —乂;TP'、_ 4PF6 90.0% 56 、人 /Cl 〈八 Cl - \ / -购 一八\ _ 4PF6 77.4% 57 、人,丨 w F F 4PF6 78.8%
-61 - 201012896 實施例:異腈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41,3 866-3 87 5的方式藉由在沸騰EtOH中令相應之Pt前驅物與2 當量之相應異腈反應而合成。
❿ 實施例:硫醇化物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Inorg. Chem. 2002,41,3 866-3875的方式藉由在沸騰EtOH中令相應之Pt前驅物與2 當量之相應硫醇的鈉鹽或1當量之相應二硫醇的二鈉鹽反 應而合成 -62- 201012896
實施例 Pt前篇物 產物 產率 61 、/、。,丨 ^ CI t/f) V7Pt、pr J 56.7% 62 、/vcl 〈。八 ^ CI ¥ 72.0% 63 、人/C丨 〈八 Cl CN CN 91.3% 實施例:與混合金屬所成之錯合物 下列實施例可以類似於J. Chem. Soc.,Dalton Trans., 1 985,279的方式藉由在室溫下甲醇中令 Pt前驅物 [Pt(dmpm)2]Cl2與2當量之NaCN反應,將攪拌5小時後 所形成的沉澱物濾出,以甲醇清洗該沉澱物並於抽真空中 乾燥該產物,而得產率91%之Pt(dmpm)2(CN)2。將其與下 示之相應的Rh、Ir、Mo或W前驅物反應’而得與混合金 屬所成之相應錯合物。 -63- 201012896 實施例 錢前驅物 產物 產率 64 Rh2CI2(CO)4 Rh^P^ ,ρν7ρ〜\、 75.0% 65 lr(CO)CI(PPh3)2 (C,;cN) n、 77.4% 66 Mo(C7He)(CO)3 CO (。%〉 〇 70.7% 67 W(NCMe)3(CO)3 CO 、\Ρ_4Ά (°>) ,pppt、p\、 87.4% 實施例68:由氣相製造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及其特徵 化 本發明的電致發光裝置可例如以WO 05/003 253中所 述的方式製造。在此比較各種〇 LED的結果。它們的基本 結構、所用材料、摻雜程度及層厚度均相同以獲得較佳的 比較性。 在此係使用下述裝置結構: 電洞注入層(HIL) 20 nm的2,2’,7,7’-肆(二對甲苯基 胺基)螺-9,9’-雙莽 -64 - 201012896 電洞傳輸層(HTL1)5 nm的NPB(N-萘基-N-苯基- 4,4’- 二胺基聯苯) 電子阻擋層(EBL) 15 nm的EBL1或15 nm的EBL2 發光層(EML)基質Ml或M2或M3或M4或它們的組 合,結構:如下示;40 nm發光物:10 體積%摻雜量
電子傳導物層(ETL) 20 nm的BAlq 陰極 lnm的LiF,其上有100nm的A1。 EBL和Μ的結構明確顯示如下
(DE10200817591.9)
(DE10200856688.8)
-65 201012896
(DE102008033943.1)
以標準方法將這些尙未經最佳化的OLED特徵化;爲 此目的測定電致發光光譜,由電流-電壓-亮度特徵線(IUL 特徵線)計算而得作爲亮度之函數的外部量子效率(以%計 量)。
-66- 201012896 表1 :裝置之結果 實施例 EBL 基質 發光物 100〇(1/1112下的£(及 (外部量子效率) r%i 100 cd/m2 下的電壓 m CIE x/y 69 EBL1 M3 實施例19 0.7 7.4 0.09/0.05 70 EBL2 M3 實施例20 1.0 6.9 0.14/0.06 71 EBL2 Ml (30%) M3(60%) 實施例20 4.6 6.0 0.13/0.07 72 EBL2 M3 實施例24 2.2 7.1 0.14/0.09 73 EBL2 M3 實施例26 1.3 8.2 0.14/0.27 74 EBL2 M3 實施例27 0.9 7.1 0.09/0.05 75 EBL2 M3(50%) M4(40%) 實施例33 3.8 6.7 0.14/0.10 76 EBL2 M3 實施例34 1.6 7.2 0.15/0.11 77 EBL2 M3 實施例44 1.5 7.4 0.15/0.17 78 EBL2 M3 實施例49 2.1 6.9 0.17/0.22 79 EBL2 M3 實施例65 6.3 7.0 0.35/0.55 80 EBL1 M2 實施例65 5.5 5.9 0.37/0.59 實施例81:由溶液製造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及其特徵 化 -67- 201012896 以下述的一般方法製造LED。該方法係在個案中調整 至適合各別的情況(例如改變層厚度以達到最佳效率或顏 色)。 製造OLED的一般方法: 這些組件的製造係以已多次述於文獻中(例如 WO 2004/037887 A2)的聚合型發光二極體(PLED)的製造爲基 礎。在本發明的情況中,係將本發明化合物與所提及之基 質材料或基質材料組合溶於甲苯、氯苯或DMF中。若在 此欲利用旋轉塗佈達成裝置的80 urn典型層厚度,則此類 溶液的典型固體含量爲介於10與25 g/Ι之間。以類似於 上述一般方法的方式製造具有下述結構的OLED : PEDOT 20 nm(以水進行旋轉塗佈;由 BAYER AG 購得之PEDOT:聚[3,4-伸乙二氧基-2,5-噻 吩]) 基質+發光物 80 nm,5重量%發光物濃度(以甲苯、 氯苯或DMF進行旋轉塗佈)
Ba/Ag 10nm 的 Ba/150 nm 的 Ag 作爲陰極。 結構化的ITO基板和用於所謂緩衝層的材料 (PEDOT .實際上爲PEDOT:PSS)可由市售獲得(ITO可得 自 Technoprint 及其他公司,PEDOT:PSS 可以 Clevios Baytron P水性分散液形式得自H.C. Starck公司)。發光 層係在惰性氣體氣氛中(在此情況中爲氬)旋轉塗佈’並藉 由120 °C下加熱1〇分鐘而予以乾燥。最後,在抽真空中 氣相沉積包含鋇和銀的陰極。以標準方法將該由溶液處理 -68- 201012896 所得之裝置特徵化;所述之該等OLED實施例係未經最佳 化。 表2顯示在100 cd/m2下的效率和電壓以及顏色。 表2 :裝置之結果 實施例 基質 發光物 100 cd/m2 下的 EQE Γ°/〇1 100 cd/m2下的電壓 m QE x/y 82 Ml (45%) M4(45%) 實施例28 2.3 8.6 0.10/0.06 83 M3 實施例47 2.2 9.4 0.11/0.06 84 M3(45%) M4(45°/〇) 實施例52 1.7 8.5 0.09/0.05 85 Ml (20%) M4(70%) 實施例58 0.5 8.6 0.09/0.05 86 Ml (20%) M4(70%) 實施例63 4.5 6.8 0.19/0.36 87 Ml (20%) M4(70%) 實施例67 0.9 7.2 0.41/0.46 -69-

Claims (1)

  1. 20101289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包含至少一種下式(1)化合物的有機電致發光裝 置 ,丫、 R2 R—X 、X-R1_ R~X\ ^X-R8 Ύ 一 式(1) 其中下述適用於所用的代號及下標: Μ1’ Μ2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選自由下列所 組成之群組中的金屬:Pt、Pd、Ni、Ir、Rh、 Mo、W、Re、Ru 或 Os ; x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P、As、Sb或Bi; Y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C(R9)2、Si(R9)2、 B(R9)、N(R9)、P(R9)、〇、S、Se、C( = 0)、 C( = S)、C( = NR9)或 C( = C(R9)2); L1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配位至金屬原子 M1或M2其中之一的單牙配位基或雙牙配位基; L1在此亦可連接至基團R1至R8其中的一個; L2 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同時配位至金屬原 子M1和M2兩者的雙牙配位基; R1至R8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F、Cl、Br、 I、N(R10)2、CN、Si(R10)3、C( = 0)R10、P(R10)2、 具有1至40個C原子的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硫 -70- 201012896 烷氧基或具有2至40個C原子的直鏈烯基或炔 基或具有3至40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 烯基、炔基、烷氧基或硫烷氧基(其中每一個可經 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代,其中不直接與X鍵結 的一或多個不相鄰CH2基團可被R10C = CR10、C = C、Si(R10)2、Qe(R10)2、Sn(R10h、C = 0、C = S、 C = Se ' C = NR10、p( = 〇)(R10)、SO、S02、NR10、 O、S或C〇NRie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H原子可 被D、F、Cl、Br、I、CN或N02所置換),或具 有5至6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族環系統 (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D所取代),或 具有5至4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烷基或雜芳烷基 (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代),或 具有5至4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芳氧基 (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代),或具有10至 40個芳族環原子的二芳基胺基、二雜芳基胺基或 芳基雜芳基胺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G所取 代);R1與R2、R3與R4、R5與R6及/或R7與R8 在此亦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芳族及/或苯 並稠合環系統;此外,一或多個基團R1至R8可 連接至一或多個配位基L1或L2且因此形成多牙 配位基; R9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H、D、F、C1、 Βγ 、 I 、 N(R10)2 、 CN 、 N〇2 、 Si(R10)3 、 -71 - 201012896 B(OR10)2、C( = 0)R10、P( = 0)(R,2、S( = 0)Ri〇、 S( = 0)2R1Q、0S02R1Q、具有1至40個c原子的直 鏈院基、院氧基或硫院氧基或具有2至40個C 原子的直鏈烯基或炔基或具有3至40個C原子 的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或硫烷 氧基(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代, 其中—或多個不相鄰CH2基團可被Ri〇C = CRi»、c 三 C、Si(R10)2、Ge(R10)2、Sn(R10)2、C = 0、 C = S ' C = Se、C=NR10、P( = 〇)(R10)、SO、S02、 NR1()、0、S或CONR1()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H 原子可被 D、F、Cl、Br、I、CN或N〇2所置 換),或具有5至6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 族環系統(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 代),或具有5至4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烷基或雜 芳烷基(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所取 代),或具有5至4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 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G所取代),或具 有10至40個芳族環原子的二芳基胺基、二雜芳 基胺基或芳基雜芳基胺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 R1Q所取代);在此鍵結至同一個C或Si原子的兩 個基團R9亦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芳族及 /或苯並稠合環系統; Rie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H、D、F、C1、 Br 、 I 、 N(Rn)2 、 CN 、 N02 、 Si(R")3 、 -72- 201012896 B(ORm)2 ' C( = 0)R11 > P( = 0)(Rm)2 ' S( = 0)Rn > S( = 0)2R"、0S02Rn、具有1至20個C原子的 直鏈烷基、烷氧基或硫烷氧基或具有2至20個C 原子的直鏈烯基或炔基或具有3至20個C原子 的支鏈或環狀烷基、烯基、炔基、烷氧基或硫烷 氧基(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1所取代, 其中一或多個不相鄰CH2基團可被rHcscr11、C 三 C、Si(R")2、Ge(RM)2 ' Sr^R11。、C = 0、 C = S ' C = Se、C=NRm > P( = 0)(Rn) ^ SO、S02、 NR11、〇、S或CONR11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H 原子可被D、F、Cl、Br、I、CN或N02所置 換),或具有5至6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族或雜芳 族環系統(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1所取 代),或具有5至4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氧基或雜 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11所取代),或具 有10至40個芳族環原子的二芳基胺基、二雜芳 基胺基或芳基雜芳基胺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 R11所取代);二或多個相鄰的基團R11在此可彼 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或芳族環系統; R11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H、D、F或具有1 至20個C原子的脂族、芳族及/或雜芳族烴基(此 外,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被F置換);二或多 個取代基R11在此亦可彼此形成單或多環之脂族 或芳族環系統; -73- 201012896 m,η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爲〇、1、2或3; ρ 爲 0、1、2 或 3 ; 先決條件爲下標m、η及ρ係經選擇使得在各個金屬 Μ1及Μ2上的配位數爲四或五。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中 下述適用於下標m、η及ρ: Ρ = :0, η = 0 且 m =3 :或 Ρ = =0, η = 1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2 ; 或 Ρ = :0, η = 2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1 ; 或 Ρ = =0, η = 1 其 中 L1 = =雙牙 配 位 基 且m =1 ; 或 Ρ = =0, η = 3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Ρ = =0, η = 2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雙牙配位 基 0 ;或 Ρ = =1, η = 0 且 m =2 ,或 Ρ = =1, η = 1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1 ; 或 Ρ = =1, η = 2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Ρ = =1, η = 1 其 中 L1 = =雙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Ρ = =2, η = 1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Ρ = =2, η = 0 且 m =1 :或 Ρ = =3, η = 0 且 m =0 :或 Ρ = =0, η = 1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3 ; 或 Ρ = =0, η = 2 其 中 L1 :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2 ; 或 Ρ : =0, η = 1 其 中 L1 =雙牙 配 位 基 且m =3 ; 或 ρ = 0, η = 3 其 中 L1 =單牙 配 位 基 且m =3 ; 或
    -74- 201012896 p = 0,n = 2其中L1 =單牙配位基+雙牙配位基且m 2 ;或 P = =0,n =4 其 中 L1 =雙 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P : =0,n =2 其 中 L1 =雙 牙 配 位 基 且m =0 ; 或 P = =1,n =1 其 中 L1 =單 牙 配 位 基 且m =2 ; 或 P = =1,n =2 其 中 L1 =單 牙 配 位 基 且m =1 ; 或 P = =1,n =1 其 中 L1 =雙 牙 配 位 基 且m : =1 ; 或 P = =1,n =3 其 中 L1 =單 牙 配 位 基 且m = =0 ; 或 P = =1,n =2 其 中 L1 =單 牙 配 位 基 +雙牙 配位 基 〇 ;或 P = :2,n =1 其 中 L1 : =單 牙 配 位 基 且m = =1 ; 或 P = :2,n =2 其 中 L1 = =單 牙 配位 基 且m = =0 ; 或 P = =2,n =0 且 m =2 〇 ❹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中 金屬M1和M2係選自下列組合: Pt(II) + Pt(II)、Pt(II) + Pd(II)、Pt(II) + Ni(II)、 Pt(II) + Ir(I)、Pt(II) + Rh(I)、Pt(II) + Mo(0)、Pt(II) + W(0)、 Pt(II) + Re(I) 、 Pt(II) + Ru(II) 、 Pt(II) + Os(II) 、 Pd(II) + Pd(II) 、 Pd(II)+Ni(II) 、 Pd(II) + Ir(I) 、 Pd(II) + Rh(I) 、 Pd(II) + Mo(0) 、 Pd(II) + W(0) 、 Pd(II) + Re(I) 、 Pd(II) + Ru(II) 、 Pd(II) + Os(II) 、 Ni(II) + Ni(II) 、 Ni(II) + Ir(I) 、 Ni(II) + Rh(I) 、 Ni(II) + Mo(0) 、 Ni(II) + W(0) 、 Ni(II) + Re(I) 、 Ni(II) + Ru(II)、Ni(II) + Os(II)、Ir(I) + Ir(I)、Ir(I) + Rh(I)、 -75- 201012896 Ir(I) + Mo(0)、Ir(I) + W(0)、Ir(I) + Re(I)、Ir(I) + Ru(II)、 Ir(I) + Os(II)、Rh(I) + Rh(I)、Rh(I) + Mo(0)、Rh(I) + W(0)、 Rh(I) + Re(I) 、 Rh(I) + Ru(II) 、 Rh(I) + Os(II) 、 Mo(0) + Mo(0) 、 M〇(0) + W(0) 、 Mo(0) + Re(I) 、 Mo(0) + Ru(II) ' Mo(0) + Os(II)、W(0) + W(0)、W(0) + Re(I)、 W(0) + Ru(II)、W(0) + Os(II)、Re(I) + Re(I)、Re(I) + Ru(II)、 Re(I) + Os(II) 、 Ru(II) + Ru(II) 、 Ru(II) + Os(II)及 Os(II) + Os(II)。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中 配位原子X爲磷或砷,較佳爲磷。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包 含至少一種下式(2)化合物: Ύ、 、P-R1 -Ρ γΡ-R8 式⑵ 其中M2、L1、L2、Y、R1至R*、m、η及ρ具有申請 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述之定義。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中 基團R1至R8係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 組成之群組:F、Si(R9)3、具有1至1 〇個C原子的直鏈 烷基或烷氧基或具有3至10個C原子的支鏈或環狀烷基 -76- 201012896 或院氧基(其中每一個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ifl所取代,其 中不直接與X鍵結的—或多個不相鄰ch2基團可被 c = 0、Ο、S或C〇NR1Q所置換且其中一或多個Η原子可 被D或F所置換)、或具有2至10個C原子的烯基、或 具有5至20個芳族環原子的芳烷基或雜芳烷基(其可經一 或多個基團R1C所取代)、或具有5至20個芳族環原子的 芳氧基或雜芳氧基(其可經一或多個基團rig所取代);Ri ❺ 與r2、r3與R4、R5與R6及/或R7與R8在此亦可彼此形 成單或多環之環系統;而且,配位基L1可與基團R1至R8 其中一個鍵結。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包 含至少一種下式(3)化合物:
    其中M2、L1、L2、R1至R9、^、η及p具有申請專 利範圍第1項中所述之定義。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中 配位基L1係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選自一氧化碳; 一氧化氮;異腈類;胺類;膦類;亞磷酸酯類;胂類;銻 -77- 201012896 化氫類;含氮雜環類;醚類;脂族或芳族硫化物;脂族或 芳族硒化物;氫化物離子;氘化物離子;F、Cl、Br和I 離子;疊氮化物離子;烷基炔化物離子;芳基或雜芳基炔 化物離子;烷基;芳基;雜芳基;氫氧化物離子;氰化物 離子;氰酸根;異氰酸根;硫氰酸根;異硫氰酸根;脂族 或芳族醇化物離子;脂族或芳族硫醇化物離子;醯胺類; 羧酸根;陰離子性含氮雜環類;脂族或芳族磷化物離子 PR2_ ;脂族或芳族硒化物離子SeR- ; O2·; S2·;產生R-N = M(其中R通常表示取代基)配位形式之氮烯類離子; N3_;二胺類;亞胺類;含有兩個氮原子的雜環類;雙膦 類;衍生自1,3-二酮類之1,3-二酮化物;衍生自3-酮酯類 之3-嗣化物;衍生自胺基羧酸的羧酸酯類;衍生自柳亞 胺的柳亞胺化物;衍生自二醇類的二醇化物;衍生自二硫 醇類的二硫醇化物;及與金屬形成具有至少一個金屬-碳 鍵之環金靥化五或六員環的雙牙單陰離子配位基,其中這 些配位基L1也可連接至基團R1至R8其中的一個。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中 配位基L2係在各出現場合相同或不同地選自由下列所組 成的群組:H、0、S、Se、CO、CsN、NO、烷基(尤其是 具有 1 至 10 個 C 原子者)、C( = C(R9)2)、-CR9 = CR9-、鄰· 伸苯基、二磷化物、二硫化物、雙膦類、二胺類、二醯胺 類、碳酸酯、硫碳酸酯、異腈、炔化物、硫羰基、及下式 (33)至(37)的配位基: 201012896
    式(36J
    其中R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述之定義且 X在各出現場口相同或不同地爲CR9或N。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 中式(1)至(4)錯合物係用作樹枝狀聚合物的核心或鍵結至 聚合物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 中式(1)至(4)化合物係用作發光層中之發光材料,其中其 係用作純層或與基質材料組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有機電致發光裝置,其 中用於式(1)化合物的基質材料係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 組:酮類、膦氧化物、亞楓類、颯類、三芳基胺類、咔唑 衍生物、吲哚並咔唑衍生物、氮雜咔唑類、雙極性基質材 料、矽烷類、氮雜硼咯(azaborole)類、硼酯類、三哄衍生 物或鋅錯合物。 13. —種製造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2項中一或多項之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利用昇華法施加一 或多層,或利用OVPD(有機氣相沉積)法或借助於載體氣 體昇華而施加一或多層’或由溶液或利用任何所欲之印刷 -79- 201012896 法製得一或多層。 14.一種下式(38)之化合物:
    [L 1 1 Γ 51 -*2 Γ^]η
    其中 Μ2、X、Y、Ri 至 R8、L1、L2、m、11及 Ρ 具有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述之定義; 在此排除其中至少一個配位基L1表示0Η、甲基或苯 基的化合物; 在此還排除下列化合物:
    15.—種製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化合物的方法, 其係藉由令鉑鹽(較佳爲K2[PtCl4]或類似Pt鹽)與雙膦反 應獲得錯合物(雙膦)PtCl2,然後令該錯合物與配位基L1 或L2反應,而得式(38)化合物。 201012896 四、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無
    201012896 五、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的化學 式:式(1) IX,J ilxcR 2 I 2- I 7 R—x·-M·-x·—R P R1J βρ D却 ® -4-
TW098117457A 2008-07-17 2009-05-26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20101289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3563A DE102008033563A1 (de) 2008-07-17 2008-07-17 Komplexe mit kleinen Singulett-Triplett-Energie-Abständen zur Verwendung in opto-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Singulett-Harvesting-Effek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2896A true TW201012896A (en) 2010-04-01

Family

ID=409085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17457A TW201012896A (en) 2008-07-17 2009-05-26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098123748A TWI632221B (zh) 2008-07-17 2009-07-14 應用錯合物的有機電子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3748A TWI632221B (zh) 2008-07-17 2009-07-14 應用錯合物的有機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2) US8618317B2 (zh)
EP (2) EP2297275B1 (zh)
JP (2) JP5661623B2 (zh)
KR (2) KR101640954B1 (zh)
CN (2) CN102076817B (zh)
AT (1) ATE534718T1 (zh)
DE (1) DE102008033563A1 (zh)
TW (2) TW201012896A (zh)
WO (2) WO20100066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33563A1 (de) * 2008-07-17 2010-01-21 Merck Patent Gmbh Komplexe mit kleinen Singulett-Triplett-Energie-Abständen zur Verwendung in opto-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Singulett-Harvesting-Effekt)
DE102009030475A1 (de) * 2009-06-24 2011-01-05 Hartmut Prof. Dr. Yersin Kupfer-Komplexe für optoelektronische Anwendungen
DE102010007825A1 (de) * 2010-02-11 2011-08-11 cynora GmbH, 76344 Verwendung von Gold-Komplexen in opto-elektronischen Vorrichtungen
DE102010025547B4 (de) * 2010-06-29 2023-05-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Verwendung einer Zusammensetzung in einer Emitterschicht in einer optoelektronischen Vorrichtung zum Singulett-Harvesting mit organischen Molekülen,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DE102010027319A1 (de) * 2010-07-16 2012-01-19 Merck Patent Gmbh Metallkomplexe
JP2014527550A (ja) 2011-07-25 2014-10-16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機能性側鎖基を有するポリマーおよびオリゴマー
JP6174024B2 (ja) 2011-07-25 2017-08-02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機能性側鎖を有するコポリマー
DE102011079847A1 (de) 2011-07-26 2013-01-31 Eberhard-Karls-Universität Tübingen Komplexverbindungen mit anionischen Liganden mit zwei P-Donoren und ihre Verwendung im opto-elektronischen Bereich
DE102011079857B4 (de) 2011-07-26 2013-03-21 Eberhard-Karls-Universität Tübingen Komplexverbindungen mit vierzähnigen Liganden und ihre Verwendung im opto-elektronischen Bereich
DE102011079846B4 (de) 2011-07-26 2014-02-06 Merck Patent Gmbh Komplexverbindungen mit einem mehrzähnigen, asymmetrischen Liganden und ihre Verwendung im opto-elektronischen Bereich
DE102011079856A1 (de) 2011-07-26 2013-01-31 Eberhard-Karls-Universität Tübingen Komplexverbindungen mit einem Liganden mit einem N- und einem P-Donor und ihre Verwendung im opto-elektronischen Bereich
DE102011080240A1 (de) * 2011-08-02 2013-02-07 Cynora Gmbh Singulett-Harvesting mit zweikernigen Kupfer(I)-Komplexen für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DE102011089687A1 (de) 2011-12-22 2013-06-27 Hartmut Yersin Singulett-Harvesting mit speziellen organischen Molekülen ohne Metallzentren für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en
KR20140117440A (ko) * 2011-12-27 2014-10-07 메르크 파텐트 게엠베하 1,2,3-트리아졸을 포함하는 금속 착물
JP6115395B2 (ja) * 2013-08-14 2017-04-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金属錯体、並びに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KR20160100961A (ko) 2013-12-20 2016-08-24 바스프 에스이 매우 짧은 감쇠 시간을 갖는 고효율 oled 장치
DE102015006708A1 (de) 2014-06-12 2015-12-17 Merck Patent Gmbh Metallkomplexe
DE102014012818A1 (de) 2014-08-28 2016-03-03 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 Metallkomplexe
KR20240058993A (ko) 2015-06-03 2024-05-07 유디씨 아일랜드 리미티드 매우 짧은 붕괴 시간을 갖는 고효율 oled 소자
WO2017194435A1 (de) * 2016-05-11 2017-11-16 Merck Patent Gmbh Zusammensetzungen für elektrochemische zellen
CN106632514B (zh) * 2016-12-14 2019-10-29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磷光PtAg2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799571B (zh) * 2017-10-12 2020-10-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8440609B (zh) * 2018-04-19 2020-02-21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一种磷光PtM3异四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20210065258A (ko) 2019-11-26 2021-06-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소자
WO2021151922A1 (de) * 2020-01-29 2021-08-05 Merck Patent Gmbh Benzimidazol-derivate
DE102020103268B8 (de) 2020-02-10 2023-04-20 Sichuan Knowledge Express Institute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Co., Ltd. Ce(III)-Komplexe, Zusammensetzung aufweisend Ce(III)-Komplexe, opto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Verfahren zum Dublett-Harvesting und Verfahren für Hyperfluoreszenz mit sehr kurzer Abklingze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9507A (en) 1983-03-25 1985-09-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US5151629A (en) 1991-08-01 1992-09-29 Eastman Kodak Company Blue emitting internal junc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
JPH07133483A (ja) 1993-11-09 1995-05-23 Shinko Electric Ind Co Ltd El素子用有機発光材料及びel素子
DE59510315D1 (de) 1994-04-07 2002-09-19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Spiroverbindungen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Elektrolumineszenzmaterialien
DE19652261A1 (de) 1996-12-16 1998-06-18 Hoechst Ag Arylsubstituierte Poly(p-arylenvinylen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Elektroluminszenzbauelementen
US6660410B2 (en) 2000-03-27 2003-12-09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US6939624B2 (en) * 2000-08-11 2005-09-0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nd emission-shifting organic electrophosphorescence
EP2566302B1 (en) 2000-08-11 2015-12-1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nd emission-shifting organic electrophosphorence
JP4067286B2 (ja) 2000-09-21 2008-03-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イリジウム錯体
ITRM20020411A1 (it) 2002-08-01 2004-02-02 Univ Roma La Sapienza Derivati dello spirobifluorene, loro preparazione e loro uso.
DE10249723A1 (de) 2002-10-25 2004-05-06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Arylamin-Einheiten enthaltende konjugierte Polymere, deren Da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JP2004158297A (ja) * 2002-11-06 2004-06-03 Canon Inc 金属配位化合物を用いた電界発光素子
US20060078757A1 (en) * 2002-12-13 2006-04-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nent with triplet emitter complex
JP2004241374A (ja) 2003-01-17 2004-08-26 Sogo Pharmaceutical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411851B2 (ja) 2003-03-19 2010-02-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7090928B2 (en) 2003-04-01 2006-08-15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Binuclear compounds
US7345301B2 (en) 2003-04-15 2008-03-18 Merck Patent Gmbh Mixtures of matrix materials and organic semiconductors capable of emission, use of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components containing said mixtures
JP4635869B2 (ja) 2003-04-23 2011-0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
JP4666338B2 (ja) 2003-04-30 2011-04-06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金錯体構造を有する有機高分子発光素子材料および有機高分子発光素子
CN100513514C (zh) * 2003-04-30 2009-07-15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具有金络合物结构的有机聚合物发光元件材料和有机聚合物发光元件
EP1644459B1 (de) 2003-07-07 2017-08-23 Merck Patent GmbH Mischungen von organischen zur emission befähigten halbleitern und matrixmaterialien,sowie elektronikbauteile diese enthaltend
DE10333232A1 (de) 2003-07-21 2007-10-11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s Elektrolumineszenzelement
DE10338550A1 (de) * 2003-08-19 2005-03-31 Basf Ag Übergangsmetallkomplexe mit Carbenliganden als Emitter für organische Licht-emittierende Dioden (OLEDs)
KR100718100B1 (ko) * 2003-09-06 2007-05-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핵 유기금속 착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7795801B2 (en) 2003-09-30 2010-09-1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illuminator, display and compound
JP4557651B2 (ja) * 2003-10-01 2010-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発光性銅配位化合物及び有機発光素子
DE10358665A1 (de) * 2003-12-12 2005-07-07 Basf Ag Verwendung von Platin(II)-Komplexen als lumineszierende Materialien in organischen Licht-emittierenden Dioden (OLEDs)
US20050211974A1 (en) * 2004-03-26 2005-09-29 Thompson Mark E Organic photosensitive devices
US7790890B2 (en) 2004-03-31 2010-09-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materia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display devic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DE102004023277A1 (de) 2004-05-11 2005-12-01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Neue Materialmischungen für die Elektrolumineszenz
GB0411582D0 (en) * 2004-05-24 2004-06-23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Metal complex
JP4862248B2 (ja) 2004-06-04 2012-0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4496357B2 (ja) 2004-06-04 2010-07-07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フッ素置換イリジウム錯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発光材料
JP2006024830A (ja) 2004-07-09 2006-01-26 Sogo Pharmaceutical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ITRM20040352A1 (it) 2004-07-15 2004-10-15 Univ Roma La Sapienza Derivati oligomerici dello spirobifluorene, loro preparazione e loro uso.
JP2006228936A (ja) * 2005-02-17 2006-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5125502B2 (ja) 2005-03-16 2013-01-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7683536B2 (en) 2005-03-31 2010-03-23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LEDs utilizing direct injection to the triplet state
CN101171320B (zh) 2005-05-03 2013-04-10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080043841A (ko) * 2005-08-15 2008-05-19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금속 착체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재료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광전소자
EP1932851B1 (en) * 2005-09-09 2013-06-12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Metal complex, light-emitting material,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JP5208391B2 (ja) * 2005-09-09 2013-06-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金属錯体、発光材料及び発光素子
DE102005043165A1 (de) 2005-09-12 2007-03-22 Merck Patent Gmbh Metallkomplexe
EP1956022B1 (en) 2005-12-01 2012-07-25 Nippon Steel Chemical Co., Ltd. Compoun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KR102103062B1 (ko) 2006-02-10 2020-04-22 유니버셜 디스플레이 코포레이션 시클로금속화 이미다조[1,2-f]페난트리딘 및 디이미다조[1,2-a:1',2'-c]퀴나졸린 리간드, 및 이의 등전자성 및 벤즈고리화된 유사체의 금속 착체
JP2009532549A (ja) * 2006-04-04 2009-09-10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1つの非カルベン配位子と1もしくは2つのカルベン配位子を有する遷移金属錯体並びにoledにおけるその使用
ATE550342T1 (de) * 2006-04-05 2012-04-15 Basf Se Heteroleptische übergangsmetall-carben-komplexe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organischen leuchtdioden (oleds)
DE102006017485B4 (de) 2006-04-13 2014-06-05 Merck Patent Gmbh Biphenyl-Metallkomplexe - Monomere und Oligomere Triplett-Emitter für OLED-Anwendungen
DE102006025777A1 (de) 2006-05-31 2007-12-06 Merck Patent Gmbh Neue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CN101511834B (zh) 2006-11-09 2013-03-27 新日铁化学株式会社 有机场致发光元件用化合物及有机场致发光元件
DE102007002714A1 (de) 2007-01-18 2008-07-31 Merck Patent Gmbh Neue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DE102007031261A1 (de) 2007-07-05 2009-01-08 Universtität Regensburg Lumineszierende Metallkomplexe mit sperrigen Hilfsliganden
DE102007053771A1 (de) 2007-11-12 2009-05-14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DE102008017591A1 (de) 2008-04-07 2009-10-08 Merck Patent Gmbh Neue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DE102008033563A1 (de) 2008-07-17 2010-01-21 Merck Patent Gmbh Komplexe mit kleinen Singulett-Triplett-Energie-Abständen zur Verwendung in opto-elektronischen Bauteilen (Singulett-Harvesting-Effekt)
DE102008033943A1 (de) 2008-07-18 2010-01-21 Merck Patent Gmbh Neue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DE102008036982A1 (de) 2008-08-08 2010-02-11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
JP2010114070A (ja) 2008-10-10 2010-05-20 Canon Inc 白色有機el素子
JP2010114425A (ja) 2008-10-10 2010-05-20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0114428A (ja) 2008-10-10 2010-05-20 Canon Inc 有機el表示装置
JP5448680B2 (ja) 2008-10-10 2014-03-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DE102008056688A1 (de) 2008-11-11 2010-05-12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ien für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en
DE102008063470A1 (de) 2008-12-17 2010-07-01 Merck Patent Gmbh Organisch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1075B2 (ja) 2014-08-13
JP5661623B2 (ja) 2015-01-28
TW201020309A (en) 2010-06-01
KR20110028455A (ko) 2011-03-18
EP2297276A1 (de) 2011-03-23
KR20110030465A (ko) 2011-03-23
CN102076812A (zh) 2011-05-25
US20110108769A1 (en) 2011-05-12
EP2297276B1 (de) 2012-09-05
CN102076817B (zh) 2014-10-01
ATE534718T1 (de) 2011-12-15
WO2010006666A1 (de) 2010-01-21
US8618317B2 (en) 2013-12-31
DE102008033563A1 (de) 2010-01-21
CN102076817A (zh) 2011-05-25
US20110144366A1 (en) 2011-06-16
EP2297275A1 (de) 2011-03-23
KR101640954B1 (ko) 2016-07-19
EP2297275B1 (de) 2011-11-23
JP2011528172A (ja) 2011-11-10
TWI632221B (zh) 2018-08-11
JP2011528044A (ja) 2011-11-10
WO2010006681A1 (de) 2010-01-21
US9252372B2 (en) 201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2896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I568741B (zh) 金屬錯合物
KR101658679B1 (ko) 이소니트릴 리간드를 갖는 금속 착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소자
TWI568739B (zh) 金屬錯合物
TWI520958B (zh) 金屬錯合物
JP5539194B2 (ja) 有機電子素子のためのルミネッセンス金属錯体
TWI638819B (zh) 金屬錯合物
KR101677305B1 (ko) 금속 착물을 포함하는 전자 디바이스
JP6434035B2 (ja) Oledのための多環式フェニルピリジンイリジウム錯体およびその誘導体
JP5868971B2 (ja) 金属錯体
JP5897565B2 (ja) 金属錯体
Jiang et al. Deep-red iridium (III) complexes cyclometalated by phenanthridine derivatives for highly efficient solution-process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KR101555728B1 (ko) 중성 전이 금속 착체를 포함하는 광전자 콤포넌트
TW201012897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201031733A (en)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Au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based on luminescent self-assembled materials of copper (I)
WO2011116857A1 (en)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TW201718613A (zh) 金屬錯合物
CN111278836B (zh) 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JP2015535296A (ja) Oled等の電子素子のためのib属およびiva属の元素を含む2,3または4核混合金属錯体
CN110698501A (zh) 一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