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2245U -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2245U
CN218472245U CN202222298730.7U CN202222298730U CN218472245U CN 218472245 U CN218472245 U CN 218472245U CN 202222298730 U CN202222298730 U CN 202222298730U CN 218472245 U CN218472245 U CN 218472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lastic
electrolyte
electric core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87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毅滨
常嵩
仲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ipe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987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2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2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2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所述电池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有至少两个注液孔;第一下塑胶,所述第一下塑胶安装于所述第一盖板朝向电芯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下塑胶设有朝向所述第一盖板敞开的导流槽,所述第一下塑胶设有在所述导流槽的底壁贯通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多个且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第一下塑胶。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能够通过至少两个注液孔同时进行注液,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注液量,也使电池内部不同位置的受液量保持均衡,且电解液能够沿导流槽快速流动且沿导流孔直接流向电芯内部以实现对电芯的浸润,利于缩短注液时间,实现对电芯的快速浸润,且利于容纳更多游离电解液。

Description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常规方壳电池(长度L≤300mm,卷绕极组)一般通过盖板上的单一注液孔进行注液,即电池盖板面朝上,注液***先通过注液孔对电池内部抽真空,再利用压差向电池内部注入电解液。电解液在气压差及重力的双重作用下从注液孔流向电池底部,逐渐填充极组与壳体及结构件之间的内部空隙。经过一定时间的静置,电解液充分浸润极片和隔膜,最终填满电芯内部孔隙。
但是,对于极柱位于电池的两端的方壳长电池(长度L>300mm,叠片极组),在沿用上述方壳电池的注液方法时,由于长电池的体积较常规方壳电池大,电解液注入量增加,导致注液时间大大增加,且电解液在电池内部的流动路径变长,进一步增大注液时间及静置浸润时间,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的壳体组件,能够提高注液速度,利于缩短注液时间,实现对电芯的快速浸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有至少两个注液孔;第一下塑胶,所述第一下塑胶安装于所述第一盖板朝向电芯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下塑胶设有朝向所述第一盖板敞开的导流槽,所述第一下塑胶设有在所述导流槽的底壁贯通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为多个且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第一下塑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通过在第一盖板上设置至少两个注液孔,以便通过至少两个注液孔同时进行注液,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注液量,也使电池内部不同位置的受液量保持均衡,利于提高注液速度,减少注液时间,且通过在第一下塑胶上设置导流槽和导流孔,便于部分电解液能够沿导流槽快速流动,且另一部分电解液可沿导流孔直接流向电芯内部以实现对电芯的浸润,利于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且利于缩短电解液的流动路径,进而缩短注液时间,利于实现对电芯的快速浸润,且在导流槽和导流孔处能够容纳更多游离电解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还包括:侧支架,所述侧支架支撑于所述第一下塑胶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电芯的侧方,所述第一下塑胶的端部设有在所述导流槽的底壁贯通的导流口,所述侧支架在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流口连通的引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所述导流槽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流槽均形成有所述导流口,所述引流槽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导流口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所述侧支架包括板体部和多个引流凸筋,多个所述引流凸筋间隔开分布于所述板体部,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引流凸筋与所述板体部限定出所述引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所述侧支架包括板体部,所述板体部在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形成有波浪面,且在任意相邻两个波峰之间限定出所述引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所述第一下塑胶包括下板体、侧边框和导流筋,所述侧边框环绕所述下板体分布且将所述下板体与所述第一盖板间隔开,所述侧边框与所述下板体限定出导流空间,所述导流筋设于所述导流空间内且限定出所述导流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所述导流筋为多个且将所述导流空间限定出多个所述导流槽,每个所述导流槽内对应设有多个所述导流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所述第一下塑胶设有用于避让极耳的避让口,多个所述导流槽分布于所述避让口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盖板和第二下塑胶,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一下塑胶均安装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盖板和所述第二下塑胶均位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下塑胶设有朝向所述电芯敞开的沉液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设置有电芯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所述电芯外缠绕有绝缘膜,且所述绝缘膜设有导液孔。
所述电池与上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的电池的A-A处的电芯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的电池的第一盖板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电池的第一下塑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第一下塑胶的前视图;
图6是图4中的第一下塑胶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侧支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侧支架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侧支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侧支架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的绝缘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1000,
壳体组件100,外壳101,电芯200,绝缘膜300,导液孔301,
第一盖板10,注液孔11,开口12,
第一下塑胶20,下板体21,侧边框22,导流筋23,导流槽24,导流孔25,导流口26,避让口27,
侧支架30,引流槽31,板体部32,引流凸筋33,
第二盖板40,
第二下塑胶50,
防爆阀60,
注液***70,
极耳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盖板10和第一下塑胶20。
具体地,第一盖板10设有至少两个注液孔11,第一下塑胶20安装于第一盖板10朝向电芯200的一侧,且第一下塑胶20设有朝向第一盖板10敞开的导流槽24,第一下塑胶20设有在导流槽24的底壁贯通的导流孔25,导流孔25为多个且间隔开分布于第一下塑胶20。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盖板10位于第一下塑胶20背离电芯200的一侧,导流槽24朝向第一盖板10的方向敞开,以使导流槽24与注液孔11连通,从而在通过注液孔11对电池1000进行注液时,电解液沿注液孔11进入导流槽24内,且沿导流槽24流向电芯200,以实现对电芯200的浸润,其中,注液孔11设有至少两个,以便于通过至少两个注液孔11进行注液,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注液量,也使电池1000内部不同位置的受液量保持均衡,利于提高注液速度,减少注液时间。
进一步地,导流孔25设于导流槽24的底壁上,以使导流槽24内的部分电解液能够沿导流槽24流向电芯200时,另一部分电解液可直接沿导流孔25流向电芯200,以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便于缩短注液时间和浸润时间。
同时,通过设置导流槽24和导流孔25,使得在第一下塑胶20在导流槽24和导流孔25处形成中空结构,便于降低第一下塑胶20的重量和体积,利于实现第一下塑胶20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且利于在导流槽24和导流孔25处容纳更多的游离电解液。
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组件100包括外壳101,外壳101内形成有安装空间,电芯200适于安装于安装空间内,且该壳体组件100为两端设有极柱的方壳长电池的壳体,该方壳长电池的长度(如图1中的高度)L>300mm,如方壳长电池的长度(如图1中的高度)L=600mm,且如图2所示,其内部的电芯200为叠片极组。
例如,如图1所示,外壳101的一端设有第一盖板10和第一下塑胶20,第一盖板10位于第一下塑胶20背离电芯200的一侧,且如图3所示,第一盖板10上设有两个注液孔11和一个开口12,开口12用于避让电池1000的极耳80,其中,极耳80可为正极极耳80或者负极极耳80,即注液孔11可设于电池1000的正极端或负极端,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两个注液孔11分别位于开口12的两侧,且两个注液孔11沿第一盖板10的长度方向分布,如图4所示,第一下塑胶20上设有四个导流槽24,导流槽24的延伸方向与注液孔11的分布方向相同,且导流槽24的分布方向与两个注液孔11的分布方向垂直,其中,每个导流槽24的底壁均设有多个导流孔25,每个导流槽24对应的多个导流孔25均沿导流槽24的延伸方向间隔开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注液孔11也可设有三个,导流槽24也可设有五个,即上述的注液孔11的数量、导流槽24的数量,以及注液孔11的分布方向和导流槽24的分布方向,仅用于举例说明,并不代表对此的限定。
在实际注液时,如图1所示,两个注液孔11处均安装有注液***70,注液***70用于将电解液沿注液孔11朝向电芯200的方向注入,注液***70内的电解液沿注液孔11进入导流槽24内,然后电解液沿导流槽24的延伸方向流动,在电解液的流动过程中,部分电解液直接沿导流孔25流向电芯200。
由此,通过设置两个注液孔11,能够通过两个注液孔11同时进行注液,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注液量,也使电池1000内部不同位置的受液量保持均衡,利于提高注液速度,减少注液时间,通过设置多个导流槽24,利于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且通过设置导流孔25,利于缩短电解液的流动路径,进而缩短注液时间,利于实现对电芯200的快速浸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壳体组件100,通过在第一盖板10上设置至少两个注液孔11,以便通过至少两个注液孔11同时进行注液,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注液量,也使电池1000内部不同位置的受液量保持均衡,利于提高注液速度,减少注液时间,且通过在第一下塑胶20上设置导流槽24和导流孔25,便于部分电解液能够沿导流槽24快速流动,且另一部分电解液可沿导流孔25直接流向电芯200内部以实现对电芯200的浸润,利于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且利于缩短电解液的流动路径,进而缩短注液时间,实现对电芯200的快速浸润,且在导流槽24和导流孔25处能够容纳更多游离电解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组件100还包括:侧支架30。
侧支架30支撑于第一下塑胶20的端部且位于电芯200的侧方,第一下塑胶20的端部设有在导流槽24的底壁贯通的导流口26,侧支架30在朝向电芯200的一侧设有与导流口26连通的引流槽31。
由此,电解液由注液孔11进入导流槽24后,部分电解液沿导流孔25流向电芯200,另一部分电解液沿导流槽24的延伸方向流动,且沿导流口26进入引流槽31,使得电解液能够沿引流槽31在电芯20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高度方向)上快速流动,进而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以提高电解液对电芯200的浸润效率,实现对电芯200的快速浸润。
例如,侧支架30设有两个,如图1所示,两个侧支架30分别与第一下塑胶20的两端相抵,且两个侧支架30分别位于电芯200的两侧(如图1中的左侧和右侧),其中,引流槽31沿侧支架3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引流槽31朝向电芯200的方向敞开。
由此,导流槽24内的电解液可沿导流口26分别进入两个侧支架30对应的引流槽31内,从而沿两个侧支架30对应的引流槽31分别在电芯200的左侧和右侧快速流动,一方面,引流槽31能够对电解液起到引流的作用,利于提高电解液的流动速度,另一方面,便于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以提高电解液对电芯200的浸润效率,缩短浸润时间。
当然,侧支架30也可设有多个,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侧支架30可为相对于外壳101的单独的结构件,即侧支架30与外壳101可为分体件,便于侧支架30的单独设计以及成型,或者侧支架30可直接形成为外壳101的一部分,即侧支架30与外壳101可为一体件,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导流槽24为多个,且多个导流槽24均形成有导流口26,引流槽31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导流口26一一对应。
也就是说,每个导流槽24均对应有一个引流槽31,例如,导流槽24设有四个,每个导流槽24的端部均形成有导流口26,且每个侧支架30上均设有四个引流槽31,四个引流槽31与四个导流槽24一一对应。
由此,使得每个导流槽24内的电解液均可沿对应的引流槽31流向电芯200内部,从而通过设置多个引流槽31,以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利于提高电解液对电芯200的浸润效率,缩短浸润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侧支架30包括板体部32和多个引流凸筋33,多个引流凸筋33间隔开分布于板体部32,且任意相邻两个引流凸筋33与板体部32限定出引流槽31。
由此,如图8所示,使得引流槽31形成为截面为方形的凹槽,便于通过引流凸筋33形成为引流槽31的侧壁,以对电解液起到导向和引流的作用,保证电解液能够顺利地沿引流槽31流向电池1000的侧边以及底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侧支架30包括板体部32,且如图10所示,板体部32在朝向电芯200的一侧形成有波浪面,且在任意相邻两个波峰之间限定出引流槽31。
由此,如图8所示,使得引流槽31由任意相邻两个波峰限定出,便于通过引流槽31对电解液起到导向和引流的作用,且利于降低引流槽31的设计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引流槽31的截面也可构造为其它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第一下塑胶20包括下板体21、侧边框22和导流筋23,侧边框22环绕下板体21分布且将下板体21与第一盖板10间隔开,侧边框22与下板体21限定出导流空间,导流筋23设于导流空间内且限定出导流槽24。
可以理解的是,侧边框22用于将下板体21与第一盖板10间隔开,使得侧边框22、第一盖板10和下板体21共同限定出导流空间,且导流空间与注液孔11导通,其中,导流筋23设于导流空间内,例如,导流筋23设于下板体21朝向第一盖板10的一侧,以将导流空间分隔形成多个导流槽24。
由此,电解液由注液孔11进入导流槽24后,电解液可分别沿多个导流槽24流动,以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利于缩短注液时间。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导流筋23为多个且将导流空间限定出多个导流槽24,每个导流槽24内对应设有多个导流孔25。
由此,当电解液在导流槽24内流动时,部分电解液可沿相应的导流孔25流向电芯200,以实现对电芯200的浸润,从而通过设置导流孔25,以将导流槽24内的部分电解液直接导向电芯200,便于缩短电解液的流动路径,进而缩短注液时间,且利于实现对电芯200的快速浸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下塑胶20设有用于避让极耳80的避让口27,多个导流槽24分布于避让口27的两侧。
由此,便于降低导流槽24的加工难度,且使得电解液能够在极耳80的两侧快速流动,以使极耳80两侧的电解液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的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盖板40和第二下塑胶50。
具体地,第一盖板10和第一下塑胶20均安装于电芯2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如图1中的上端),第二盖板40和第二下塑胶50均位于电芯2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下端),且第二下塑胶50设有朝向电芯200敞开的沉液槽。
由此,通过在第二下塑胶50上设置沉液槽,以便于在电解液沿注液孔11进入电池1000内部时,沉液槽能够容纳部分游离电解液,以增强对电芯200的底部的浸润效果,且利于在电芯200内部电解液出现损耗时,能够利用沉液槽内的游离电解液进行补充。
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盖板10和第一下塑胶20均安装于电池1000的上端,第二盖板40和第二下塑胶50均安装于电池1000的下端,且第二下塑胶50位于第二盖板40朝向电芯200的一侧,第二盖板40上还设有防爆阀60,以利于对电池1000起到保护的作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下塑胶50的具体结构可与第一下塑胶20的具体结构相同,即第二下塑胶50的沉液槽可与第一下塑胶20的导流槽24的结构相同,从而便于降低第二下塑胶50的生产难度,当然,沉液槽的结构也可与导流槽24的结构不同,即沉液槽的结构可单独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10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0,设置有电芯200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池的壳体组件100,电芯200外缠绕有绝缘膜300,且如图11所示,绝缘膜300设有导液孔301。
也就是说,绝缘膜300包覆在电芯200的外侧,且在绝缘膜300上设有导液孔301,从而在向电池1000内部注液时,电解液可沿绝缘膜300上的导液孔301进入电芯200内部,从而实现对电芯200的浸润,利于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进而缩短浸润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池1000为方壳长电池,该方壳长电池的长度(如图1中的高度)L>300mm,如方壳长电池的长度(如图1中的高度)L=600mm,且如图2所示,其内部的电芯200为叠片极组,由于叠片极组相对卷绕极组,使得极组与壳体的侧部之间的空隙被压缩,导致电解液的流动通道变少。
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绝缘膜300上设置导液孔301,使得电解液在进入导液槽后,部分电解液可沿导流孔25直接流向电芯200内部以实现对电芯200的浸润,另一部分电解液能够沿导流槽24快速流动至引流槽31,且当电解液在引流槽31内流动时,引流槽31内的部分电解液可沿绝缘膜300的导液孔301直接进入电芯200内部,从而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以实现对电芯200的浸润。
由此,通过在绝缘膜300上设置导液孔301,能够充分利用绝缘膜300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且增加了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使得部分电解液能够直接沿绝缘膜300的导液孔301进入电芯200内部,从而利于缩短注液时间,且利于实现对电芯200的快速浸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其壳体组件100通过在第一盖板10上设置至少两个注液孔11,以便通过至少两个注液孔11同时进行注液,从而增大单位时间的注液量,也使电池1000内部不同位置的受液量保持均衡,利于提高注液速度,减少注液时间,且通过在第一下塑胶20上设置导流槽24和导流孔25,便于部分电解液能够沿导流槽24快速流动,且另一部分电解液可沿导流孔25直接流向电芯200内部以实现对电芯200的浸润,利于增加电解液的流动路径,且利于缩短电解液的流动路径,进而缩短注液时间,实现对电芯200的快速浸润,且在导流槽24和导流孔25处能够容纳更多游离电解液。
下面,结合图1、图7和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1000的一个实施例:
电池1000构造为方壳电池,且方壳电池的长度(如图1中高度)L=600mm,正极柱(极耳80)和负极柱(极耳80)分别位于电池1000长度方向两侧的盖板上,其中一侧盖板(第一盖板10)具有2个注液孔11。在方壳电池生产后的工序中,注液***70同时通过2个注液孔11对电池1000进行抽真空及注液,其中,电解液经注液孔11进入电池1000内部,在第一下塑胶20的导流槽24的作用下,一部分电解液通过导流孔25进入电芯200内部,另一部分电解液通过导流槽24的导流口26进入侧支架30的引流槽31,且沿矩形的引流槽31直达电芯200侧边各边缘及电池1000底部,迅速润湿电芯200四周。
由于注液速度大于电芯200润湿速度,随着注液的进行,壳体与电芯200之间的空隙逐渐充盈游离电解液,此时,游离电解液通过绝缘膜300上的导液孔301,能够在不同方向进一步润湿电芯200,最终大大缩短了注液和浸润时间。
结合图1、图9和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1000的另一个实施例:
电池1000构造为方壳电池,且方壳电池的长度(如图1中高度)L=600mm,正极柱(极耳80)、负极柱(极耳80)分别位于电池1000长度方向两侧的盖板上,其中一侧盖板(第一盖板10)具有2个注液孔11。在方壳电池生产的后工序中,注液***70同时通过2个注液孔11对电池1000进行抽真空及注液。电解液经注液孔11进入电池1000内部,在第一下塑胶20的导流槽24的作用下,一部分电解液通过导流孔25进入电芯200内部,另一部分电解液通过导流槽24的导流口26进入侧支架30的引流槽31,且沿波浪形的导流槽24直达电芯200侧边各边缘及电池1000底部,迅速润湿电芯200四周。
由于注液速度大于电芯200润湿速度,随着注液的进行,壳体与电芯200之间的空隙逐渐充盈游离电解液,游离电解液通过绝缘膜300上的导液孔301,能够在不同方向进一步润湿电芯200,最终大大缩短了注液和浸润时间。
当然,电池1000也可为常规方壳电池或其它类型的电池,且引流槽31的截面形状也并不限于上述两种实施例,例如引流槽31的截面形状还可为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盖板(10),所述第一盖板(10)设有至少两个注液孔(11);
第一下塑胶(20),所述第一下塑胶(20)安装于所述第一盖板(10)朝向电芯(200)的一侧,且所述第一下塑胶(20)设有朝向所述第一盖板(10)敞开的导流槽(24),所述第一下塑胶(20)设有在所述导流槽(24)的底壁贯通的导流孔(25),所述导流孔(25)为多个且间隔开分布于所述第一下塑胶(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支架(30),所述侧支架(30)支撑于所述第一下塑胶(20)的端部且位于所述电芯(200)的侧方,所述第一下塑胶(20)的端部设有在所述导流槽(24)的底壁贯通的导流口(26),所述侧支架(30)在朝向所述电芯(20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导流口(26)连通的引流槽(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24)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导流槽(24)均形成有所述导流口(26),所述引流槽(31)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导流口(26)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30)包括板体部(32)和多个引流凸筋(33),多个所述引流凸筋(33)间隔开分布于所述板体部(32),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引流凸筋(33)与所述板体部(32)限定出所述引流槽(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架(30)包括板体部(32),所述板体部(32)在朝向所述电芯(200)的一侧形成有波浪面,且在任意相邻两个波峰之间限定出所述引流槽(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20)包括下板体(21)、侧边框(22)和导流筋(23),所述侧边框(22)环绕所述下板体(21)分布且将所述下板体(21)与所述第一盖板(10)间隔开,所述侧边框(22)与所述下板体(21)限定出导流空间,所述导流筋(23)设于所述导流空间内且限定出所述导流槽(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23)为多个且将所述导流空间限定出多个所述导流槽(24),每个所述导流槽(24)内对应设有多个所述导流孔(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塑胶(20)设有用于避让极耳(80)的避让口(27),多个所述导流槽(24)分布于所述避让口(27)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盖板(40)和第二下塑胶(50),所述第一盖板(10)和所述第一下塑胶(20)均安装于所述电芯(20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盖板(40)和所述第二下塑胶(50)均位于所述电芯(2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下塑胶(50)设有朝向所述电芯(200)敞开的沉液槽。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芯(200)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壳体组件(100),所述电芯(200)外缠绕有绝缘膜(300),且所述绝缘膜(300)设有导液孔(301)。
CN202222298730.7U 2022-08-30 2022-08-30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Active CN218472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8730.7U CN218472245U (zh) 2022-08-30 2022-08-30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98730.7U CN218472245U (zh) 2022-08-30 2022-08-30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2245U true CN218472245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9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8730.7U Active CN218472245U (zh) 2022-08-30 2022-08-30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22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026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塑胶、顶盖组件及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37026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塑胶、顶盖组件及电池
CN116937026B (zh) * 2023-09-15 2023-12-29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下塑胶、顶盖组件及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472245U (zh) 电池的壳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CN216354676U (zh) 一种电芯
CN115632208A (zh) 电池的下塑胶、电池的顶盖组件和电池
CN210576090U (zh) 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
CN102470321B (zh) 水分交换用空心丝膜模块
CN102361091B (zh) 一体化电极集流板,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液流电池
CN218731346U (zh) 顶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CN116315508A (zh) 下塑胶板、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841478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086795U (zh) 排气装置及化成设备
CN214043803U (zh) 电池的盖板组件及电池
CN213920025U (zh) 一种复合式固态硅胶泡棉
CN115810855A (zh) 电池总成、车辆及电池总成的补液方法
CN216928890U (zh) 一种锂电池盖板及锂电池
US2004003114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tal air cell system
CN219892375U (zh) 顶盖的塑胶结构、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09389139U (zh) 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一体化端框板
CN221126213U (zh) 一种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06766609B (zh) 组装式内胆组件、制冷设备用箱体及制冷设备
CN219321479U (zh) 盖板组件及电池
CN112290044B (zh) 用于液流电池的负极流体板框和电池单元
CN219892278U (zh) 端盖组件及其电池
CN212517382U (zh) 电池封装结构及锂电池包
CN218783214U (zh) 止动架及动力电池
CN112421155A (zh) 电池及其盖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1

Address after: Room 482, room 406, No. 1, Yichuang street, Zhongxin Guangzhou Knowledge City,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510000,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Zhipeng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No.8 Songgang street, Cencu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