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1382U - 电子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51382U
CN218451382U CN202222688888.5U CN202222688888U CN218451382U CN 218451382 U CN218451382 U CN 218451382U CN 202222688888 U CN202222688888 U CN 202222688888U CN 218451382 U CN218451382 U CN 2184513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heat
electronic atomizer
graphite shee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888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雨
刘亮
杨庆伟
陈祖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513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513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壳体、加热件和导热支架,加热件,设置在壳体内;导热支架,设置在壳体内以支撑加热件,导热支架包括导热件和支撑件,导热件用于接收加热件的热辐射并导出至壳体,支撑件与壳体固定连接;导热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主体部与支撑件固定连接,延伸部由主体部的表面朝向加热件一侧凸出。通过设置导热支架包括导热件和支撑件,导热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导热件能够接收加热件的热量并导出至壳体,使得导热支架既能支撑加热件,又能将加热件的热量导出至壳体,解决了目前的电子雾化器存在的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的问题,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雾化器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且喜欢上使用电子雾化器。目前电子雾化器的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解决加热件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的问题。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热支架,包括:壳体;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导热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支撑所述加热件,所述导热支架包括导热件和支撑件,所述导热件用于接收所述加热件的热辐射并导出至所述壳体,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热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由所述主体部的表面朝向所述加热件一侧凸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石墨片,所述石墨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导热件和所述壳体接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加热件、所述导热支架和所述石墨片均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石墨片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后壳接触,所述石墨片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延伸部接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后壳的接触面积大于与所述延伸部的接触面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延伸部的表面紧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后壳紧贴,并半包围所述导热支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朝向所述前壳的第一表面,所述延伸部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沿并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齐平,所述石墨片还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接触。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固定。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起、凹槽和通孔的任意一者或多者,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对应的凹槽、通孔和凸起的任意一者或多者,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时,凸起嵌入对应的凹槽或通孔中。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壳为塑料,所述后壳为金属材料。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为压铸铝,所述支撑件为塑料件,所述压铸铝和所述塑料件通过嵌入成型工艺形成一体。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和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设置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导热支架之间,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主板支架上,且所述主板位于所述主板支架背向所述加热件的一侧,所述主板支架上开设有镂空孔,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所述镂空孔处,所述加热件的热辐射透过所述镂空孔传递至所述延伸部。
通过设置导热支架包括导热件和支撑件,导热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导热件能够接收加热件的热量并导出至壳体,使得导热支架既能支撑加热件,又能将加热件的热量导出至壳体,解决了目前的电子雾化器存在的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的问题,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导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导热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实施例的导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导热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实施例的导热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导热支架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雾化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电子雾化器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Q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雾化器;
11-前壳,12-后壳;20-加热件,30-主板支架,31-镂空孔,40-主板,50-导热支架,60-电池,70-石墨片;
51-导热件,511-主体部,512-延伸部,513-第一表面,514-第二表面,515、516、517、518、519-第一配合部;
52-支撑件,521-连接部,522-安装部,523、524、525、526、527-第二配合部,528、529-减重孔;
531-侧面,532-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100,包括壳体、加热件20、主板支架30、主板40、导热支架50、电池60和石墨片70。当然,还可包括其他零部件,不做限制。
壳体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和后壳12对接形成封闭的壳体,并围合一容置空间,加热件20至石墨片70等结构均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前壳11和后壳12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壳11的材质为塑料,例如为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亚苯基硫醚(PPS)等。后壳12的材质为金属,例如为铝、铝合金、不锈钢等,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加热件20可为套筒状,壳体上可开设有与加热件20的套筒的中心孔对应的开口(图中未示出),该开口可通过可开合结构(图中未示出)打开或封闭。可通过打开壳体上的开口,将待加热物通过该开口***到加热件20的套筒的中心孔,待加热物例如为烟支、烟丝、药物等,加热件20发热对待加热物进行非燃烧型加热,产生供吸食的气溶胶。对待加热物为烟枝或烟丝的情况,此种电子雾化器100又称为加热不燃烧型电子烟。
主板支架30与壳体安装固定,安装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粘接、螺接等,不做限制。主板支架30用于支撑固定主板40,主板40用于控制加热件20的加热参数,如加热时间、温度等。
导热支架50与壳体安装固定,安装固定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粘接、螺接等,不做限制。导热支架50设置在壳体内以支撑加热件20,导热支架50用于接受加热件20的热辐射,并将热量导出石墨片70,石墨片70再将热量导出至壳体。
导热支架50还可用于安装固定电池60,电池60为需更换型或可充电型,电池60用于给主板40、加热件20等结构供电。
石墨片70将导热支架50传导的热量传导至壳体,可将局部较高的热量分散到较大面积上,以避免产生局部高温。
当壳体为导热性能较好的如铝材或铝合金等金属材质时,也可省去石墨片70,使导热支架50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壳体。
当壳体为导热性能一般或较差的金属材质时,导热支架50的热量传导到石墨片70,再传导到壳体。
电子雾化器100的一种组装步骤如下:将石墨片70安装到后壳12内;将电池60固定在导热支架50上,并整体安装到后壳12内;将主板40安装到主板支架30上,安装到后壳12内;安装加热件20;最后盖上前壳11。
可选的,加热件20可先安装在主板支架30上,且加热件20和主板40分别位于主板支架30相背的两侧,之后再将主板支架30、主板40和加热件20的整体安装到后壳12内。
可选的,加热件20、主板支架30、主板40、导热支架50和电池60可先组装在一起,再整体安装到后壳12内。
可选的,加热件20、主板支架30、主板40、导热支架50和电池60可先组装在一起,并贴上石墨片70后,再整体安装到后壳12内。
上述的零部件安装在一起的方式不做限制,包括卡接、螺接、粘接等任意可行的方式均可,不做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雾化器100的组装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根据需要采用任意可行的组装方式,均不做限制。
本申请的电子雾化器100主要改进在于导热支架50的结构设计,在后续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2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热支架50,包括导热件51和支撑件52,支撑件52与导热件51连接固定,支撑件52安装至壳体内。
可选的,导热件51为压铸铝,压铸铝为通过压铸工艺制作而成的铝合金,其上各处结构的强度、导热性等性能均一性好。具体的,导热件51可为Al-Si-Cu系合金,又称为12号铝料,日本牌号ADC12,对应中国合金代号YL113。相比于常规的铝片,导热件51的结构可做的更为复杂,可增大导热面积,对整机的散热效果改善效果好,另外,导热件51可采用废旧铝再生,可降低材料成本,目前的压铸工艺成熟,适合大批量生产。导热件51用于接收电子雾化器100的加热件20的热辐射,并将热量导出至电子雾化器100的壳体,具体是导出至后壳。导热件51接收热辐射,也即是导热件51和加热件20是具有间隔而不接触的。
支撑件52与导热件51的连接固定方式不做限定,如卡接、螺接等方式均可。支撑件52为塑料件,具体可为具有较高强度和耐热性的塑料材质,如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亚苯基硫醚(PPS)等。
可选的,导热件51和支撑件52通过嵌入成型工艺形成一体。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是把金属、塑胶半成品或其他物料嵌入与现制定好的模腔内,然后将熔融的塑胶材料注入的一种成型方法。本实施例中的导热支架50所采用的嵌入成型工艺是将导热件51放到模腔内,与塑料注塑成型。导热件51和支撑件52采用嵌入成型工艺制作形成一体的方式,其优点在于,导热件51能够提升整体的结构强度,并用于热量的传导,支撑件52的结构可以设计的更为复杂,满足定位、限位、固定等的需求,且嵌入成型的工艺是成熟工艺,工艺难度不高,成本较低。相比于本实施例的导热件51和支撑件52的嵌入成型的一体结构,常规的纯铝合金的导热支架50的结构若需要做的复杂,就会显著增加工艺制作难度,提升成本。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至图8,导热件51包括主体部511和延伸部512,主体部511与支撑件52固定连接,延伸部512由主体部511的表面朝向加热件20的一侧凸出而位于加热件20和壳体之间。
主体部51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513和第二表面514,延伸部512连接在第一表面513的边沿,并相对第一表面513凸出。
请参考图3,导热支架50具有厚度方向Y,宽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Z。主体部511在其高度方向Z大致沿直线延伸。请参考图5、图6和图8,第一表面513和第二表面514为其厚度方向Y上的两个表面。第一表面513可大致为平面,延伸部512可连接在主体部511的宽度方向X上的边沿。第二表面514可大致为圆柱面,在其高度方向Z上任意位置的横截面的轮廓线为圆弧形,请结合图2,第二表面514的圆柱面用于与电池60的外周面形状适配,使得电池60能安装到第二表面514处。
延伸部512大致呈块状或条状,其自身沿主体部511的高度方向Z延伸,即大致为直块或直条的形状。在主体部511的高度方向Z上,延伸部512的两端可与主体部511大致齐平,或者,也可略低一些。
主体部511和延伸部512为一体式结构,其采用嵌入成型工艺制作而成,故主体部511和延伸部512的热量传导能力相同,即延伸部512的热量能够传导到主体部511,主体部511的热量也能够传导到延伸部512。设置延伸部512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加靠近加热件20,以便更好的接收加热件20的热辐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器100,通过设置导热支架50包括导热件51和支撑件52,导热件51包括主体部511和延伸部512,导热件51能够接收加热件20的热量并导出至壳体,使得导热支架50既能支撑加热件20,又能将加热件20的热量导出至壳体,解决了目前的电子雾化器存在的加热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的问题,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至图8,延伸部512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地设置在第一表面513的宽度方向X上的两个边沿并与主体部511的侧面531齐平。参考图8,延伸部512包括外表面532,外表面532为与主体部511的侧面531对应的表面,外表面532和侧面531齐平,在未设置石墨片70的实施例中,侧面531和外表面532可与后壳12的内壁接触,进一步可为紧贴,使得加热件20的热量通过主体部511和延伸部512同时导出,能够加快导出速度。
设置两个延伸部512,能够在两个延伸部512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便于布置如主板40等结构,使得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两个延伸部512的导热效果比一个延伸部512的导热效果更佳,能够更快的将加热件20的热量导出,避免热量堆积不能快速导出的问题。
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6,第一表面513在两个延伸部512之间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支撑件52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固定。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可采用卡接、螺接等任意可行的方式连接固定。在采用嵌入成型工艺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模具的结构,使得支撑件52的部分结构嵌入到导热件51中,导热件51的部分结构嵌入到支撑件52中,形成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交叉嵌入的结构,类似卡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使得导热件51和支撑件52固定形成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的,第一配合部为凸起、凹槽和通孔的任意一者或多者,第二配合部为对应的凹槽、通孔和凸起的任意一者或多者,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时,凸起嵌入对应的凹槽或通孔中。
具体的,请参考图3至图6,在主体部511的高度方向Z上,可包括顶部的呈凸起的第一配合部515,对应的呈通孔的第二配合部523;中部的呈凸起的第一配合部516,对应的呈通孔的第二配合部524;底部的呈凸起的第一配合部517,对应的呈通孔的第二配合部525;上半部的呈通孔的第一配合部518,对应的呈凸起的第二配合部526;下半部的呈通孔的第一配合部519,对应的呈凸起的第二配合部527。可以理解的是,此处仅做示例,不能以此为限。
在支撑件52的上半部第二配合部526和下半部的第二配合部527上,还可分别开设减重孔528和减重孔529,以减轻整体结构的重量,利于电子雾化器100的轻量化设计。如此形成的第二配合部526和下半部的第二配合部527均呈首尾连接的环形,紧紧贴靠在第一配合部518和第一配合部519的通孔的四周侧壁上。
通过采用凹槽或通孔与凸起相配合的连接固定结构,不需要额外的如螺钉等紧固结构,能减少零部件,同时保证结构能够稳定的连接固定。
可选的,请参考图3、图4和图8,导热支架50在第一表面513一侧和第二表面514一侧均形成齐平的表面。在采用凹槽或通孔与凸起相配合的连接固定结构后,形成齐平的表面,能够方便进行其他结构的组装。如图2和图8所示,主板40可贴靠至第一表面513一侧的支撑件52,电池60可贴靠至第二表面514一侧导热件51。
可选的,请参考图3至图6,支撑件52包括连接部521和连接在连接部521高度方向Z上两端的两个安装部522。第二配合部设置在连接部521上,连接部521与主体部511连接。两个安装部522位于主体部511高度方向Z上相对的两端,且自第一表面513向第二表面514一侧伸出。
安装部522大致呈板状,其形状和结构不做过多限定,可根据需要设置。安装部522和连接部521为一体式结构。请结合图2,安装部522用于与后壳12连接固定,同时,两个安装部522用于安装电池60。安装部522上可设置与电池60连接的导线等结构,具体不做限制。
设置两个安装部522,可与壳体连接固定,同时能够安装电池60,结构简单。
请参考图2、图9至图11,将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导热支架50安装到壳体内后,主板支架30设置在加热件20和导热支架50之间,主板40固定在主板支架30上,且主板40位于主板支架30背向加热件20的一侧。在未设石墨片70的实施例中,导热支架50可直接与后壳12接触。在设置石墨片70的实施例中,导热支架50与石墨片70接触,石墨片70与后壳12接触。加热件20与导热支架50之间具有间隔距离,加热件20的热量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导热支架50的导热件51。为保护主板40,主板支架30可采用隔热材质或低热导率的材质,如塑料。
为提升热量的传递效率,减少中间隔档,主板支架30上开设有镂空孔31,导热件51的延伸部512延伸至镂空孔31处,加热件20的热辐射透过镂空孔31传递至延伸部512。主板支架30在其高度方向Z上的任意横截面的形状大致呈“U”型或“匚”型,镂空孔31的开设的位置与延伸部512对应,且结构上互相匹配,组装后,延伸部512伸入该镂空孔31中。
请参考图2、图10和图11,在设置石墨片70的实施例中,石墨片70与后壳12的内壁紧贴,且半包围导热支架50,导热件51与石墨片70接触。石墨片70在其高度方向Z上任意位置的横截面大致呈“U”型,开口一侧正对前壳11。石墨片70有着超高的导热性能和超高的散热效率,导热件51传导的热量能够快速的在石墨片70上分散开,使得传导到后壳12的热量较为均为,不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石墨片70半包围导热支架50,使得导热支架50传导的热量尽可能的都导出到石墨片70,能够加快热量的传导。
可选的,石墨片70与延伸部512的表面(即图8中的外表面532)接触。进一步的,接触可为紧贴,以提升导热效果。
可选的,石墨片70与后壳12的接触面积大于与延伸部512的接触面积。可使得延伸部512的形状和尺寸等可设计的小巧紧凑些,减小空间的占用,方便布置其他零部件。
可选的,石墨片70可为层叠的至少两层,多层的石墨片70的设计,能有更好的导热和散热效果。
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热支架50,使得电子雾化器100能将热量及时的导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导热支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支撑所述加热件,所述导热支架包括导热件和支撑件,所述导热件用于接收所述加热件的热辐射并导出至所述壳体,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导热件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由所述主体部的表面朝向所述加热件一侧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石墨片,所述石墨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导热件和所述壳体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围合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加热件、所述导热支架和所述石墨片均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石墨片的一侧表面与所述后壳接触,所述石墨片的另一侧表面与所述延伸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后壳的接触面积大于与所述延伸部的接触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延伸部的表面紧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片与所述后壳紧贴,并半包围所述导热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朝向所述前壳的第一表面,所述延伸部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沿并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齐平,所述石墨片还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在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凸起、凹槽和通孔的任意一者或多者,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对应的凹槽、通孔和凸起的任意一者或多者,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时,凸起嵌入对应的凹槽或通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为塑料,所述后壳为金属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压铸铝,所述支撑件为塑料件,所述压铸铝和所述塑料件通过嵌入成型工艺形成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器还包括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和主板支架,所述主板支架设置在所述加热件和所述导热支架之间,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主板支架上,且所述主板位于所述主板支架背向所述加热件的一侧,所述主板支架上开设有镂空孔,所述延伸部延伸至所述镂空孔处,所述加热件的热辐射透过所述镂空孔传递至所述延伸部。
CN202222688888.5U 2022-06-29 2022-10-12 电子雾化器 Active CN2184513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41604 2022-06-29
CN202221654160 2022-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51382U true CN218451382U (zh) 2023-02-07

Family

ID=85126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88888.5U Active CN218451382U (zh) 2022-06-29 2022-10-12 电子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513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75708B1 (en) Electronic module with heat sink
CN105072218A (zh) 显示屏结构及移动终端设备
WO2020258370A1 (zh) 电池模组
CN218451382U (zh) 电子雾化器
JP7100301B2 (ja) 回路構成体の製造方法
CN210670153U (zh) 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
CN217656838U (zh) 充电器
CN212488471U (zh) 加热组件、雾化控制组件、烟具以及电子烟
CN212488472U (zh) 加热组件、雾化控制组件、烟具以及电子烟
CN215979751U (zh) 充气泵
CN116172251A (zh) 电子烟
WO2021010119A1 (ja) 回路構成体
CN210093537U (zh) 电子设备
CN204375348U (zh) 显示屏结构及其移动终端设备
CN209747611U (zh) 电池模组
CN210629672U (zh) 壳体、激光电视机
CN210463218U (zh) 一种取暖器风机快速拆装结构
CN209375791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执法记录仪
CN207353352U (zh) 一种用于电动工具的电池包
CN212488470U (zh) 加热组件、雾化控制组件、烟具以及电子烟
CN219759837U (zh) 储能电源
CN213126503U (zh) Ptc加热器汇流板总成和ptc加热器
CN217607833U (zh) 无线路由器
CN210692620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高效能动力电池
CN21784980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塑胶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