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6788U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6788U
CN217306788U CN202220363375.4U CN202220363375U CN217306788U CN 217306788 U CN217306788 U CN 217306788U CN 202220363375 U CN202220363375 U CN 202220363375U CN 217306788 U CN217306788 U CN 217306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ignal
grounding
insulat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33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侑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633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6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6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6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设于绝缘座体的信号触头及屏蔽件,信号触头设有平板状的导接部,屏蔽件具有与导接部左右对应设置的弹臂;对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的信号端子,信号端子设有平板状的接触部,接触部沿前后方向***导接部与弹臂之间,并在左右方向与导接部接触,使接触部与导接部形成平板对平板的面接触,减少天线效应,有利于高频信号传输;对接连接器与电连接器两者中的一者设有绝缘件,绝缘件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位于弹臂与导接部之间,弹臂带动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朝向接触部的力,使接触部与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稳固接触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稳固接触且可传输高频信号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匹配连接的背板连接器与子板连接器,背板连接器包括外壳及设于外壳的多个端子模组,外壳设有自其前表面向后凹设的多个接触口,每一端子模组包括固定框架及设于固定框架的一排导电端子,相邻的两个端子模组设为一组且一组中的两排导电端子设于接触口的相对两侧,一排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均包括显露于接触口的接触部,接触部包括朝向接触口弯曲延伸且具有弹性的前接触部及位于前接触部后方的平板状的后接触部,子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座及设于所述插座的多个插接模组,插座设有基座及自基座向后凸伸形成多个舌板,舌板的相对两侧设有两排导电元件,导电元件包括信号元件和接地元件,信号元件和接地元件均包括与接触部电性接触的导接部,导接部包括朝远离舌板弯曲延伸且具有弹性的后导接部及位于后导接部前方的平板状的前导接部,舌板***接触口,前接触部与前导接部弹性接触,后接触部与后导接部弹性接触。
由于接触部包括位于前接触部的前端但未与前导接部接触的无效末端,导接部包括位于后导接部的后端但未与后接触部接触的无用末端,电流通过接触部与导接部,无效末端与无用末端堆积的电力会产生天线效应(open stub),从而对信号端子与信号元件之间的信号传输产生干扰,不利于连接器组件传输高频信号。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open stub、可传输高频信号,同时实现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稳固接触的连接器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一电连接器和一对接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设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至少一端子模组及至少一屏蔽件,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信号触头,所述信号触头设有平板状的一第一导接部,所述屏蔽件具有至少一弹臂,所述弹臂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设置;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至少一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有平板状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弹臂之间,并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接触,从而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对接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两者中的一者设有至少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所述弹臂带动所述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力,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稳固接触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在左右方向面向所述第一导接部的一接触面,定义一中心面,所述中心面将所述接触面在前后方向上以所述接触面的中心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所述绝缘件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接部凸伸形成的两个凸部,两个所述凸部位于所述中心面的前后两侧。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多个接地端子,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的多个接地触头,相邻两个所述接地触头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触头,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前***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方且与所述接地触头弹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后方且呈平板状的一第三接触部,所述接地触头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导接部与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前方且呈平板状的一第三导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三导接部弹性接触,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接部弹性接触,从而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触头形成两个位置的接触。
进一步,沿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接触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界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触头的两个接触位置之间。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多个接地触头,相邻两个所述接地触头之间设有两个相邻的所述信号触头,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所述接地触头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导接部,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多个接地端子,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有两个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前***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二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后方且与所述接地端子弹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绝缘件固定于所述弹臂。
进一步,所述绝缘件通过镶埋成型于所述弹臂上,所述绝缘件设有至少一凹孔,供一模具的顶针在镶埋成型中定位所述弹臂。
进一步,所述绝缘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件为自所述绝缘本体向前延伸形成的悬臂结构。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在左右方向对应所述绝缘件的位置设有一遮蔽部,所述遮蔽部与所述绝缘件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弹臂凸伸入所述容纳空间。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至少一插槽,所述对接连接器在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设有两排所述信号端子,所述绝缘座体包括一基部及所述基部向后凸伸形成的至少一舌板部,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舌板部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两排所述信号触头及对应设有两排所述弹臂,所述舌板部同一侧的一排所述弹臂相对于一排所述信号触头在左右方向远离所述舌板部,所述弹臂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基部的后表面但未超出所述舌板部的后表面,所述弹臂在左右方向与所述舌板部间隔设置,所述舌板部向后***所述插槽,使得所述舌板部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触头与所述插槽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端子对应导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于所述插槽左右两侧的两排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向后凹设形成,所述舌板部向后***所述插槽,所述弹臂携带所述绝缘件***所述凹槽。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端子模组、多个所述屏蔽件与至少一中间屏蔽片,多个所述端子模组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每一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一接地片,每一所述端子模组配置有一个所述屏蔽件,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片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块上的所述信号触头的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模组之间配置有一个所述中间屏蔽片,共同构成一个模组单元,所述中间屏蔽片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片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接地片接触,两个所述屏蔽件设于对应的所述模组单元的相对两外侧。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一接地片以及自所述接地片一体弯折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触头,多个所述接地触头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片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块上的所述信号触头的左右两侧,所述信号触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信号触头至少部分成对设置,且每一对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触头的相对两侧各分布有一个所述接地触头,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片两者中的一者凸设有至少一凸包与另一者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凸包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触头之间。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块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一屏蔽板,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一接地板及自所述接地板一体弯折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端子,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接地板与所述屏蔽板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左右两侧,所述信号端子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信号端子至少部分成对设置,且每一对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端子的相对两侧各分布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屏蔽板与所述接地板两者中的一者凸设有至少一突包与另一者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突包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端子之间。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插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至少一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信号触头,所述信号触头设有平板状的一第一导接部;至少一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具有至少一弹臂,所述弹臂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设置;至少一绝缘件,设于所述弹臂,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当所述第一接触部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弹臂之间,所述弹臂带动所述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力,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稳固接触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件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接部凸伸形成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多个凸部。
进一步,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多个接地触头,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多个接地端子对应导接,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前***所述电连接器,所述接地触头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后方,所述第二导接部用以与所述接地端子弹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接地触头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前方且呈平板状的一第三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与所述第三导接部用以导接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界于所述第二导接部与所述第三导接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绝缘件通过镶埋成型于所述弹臂。
进一步,所述绝缘座体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后凸伸形成的至少一舌板部,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舌板部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两排所述信号触头及对应设有两排所述弹臂,所述舌板部同一侧的一排所述弹臂相对于一排所述信号触头在左右方向远离所述舌板部,所述弹臂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基部的后表面但未超出所述舌板部的后表面,所述弹臂及对应的所述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与所述舌板部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第一接触部设为平板状,所述信号触头的所述第一导接部设为平板状,所述屏蔽件延伸形成的所述弹臂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设置,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弹臂之间,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平板对平板的面接触,减少天线效应,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同时,所述弹臂带动所述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所述第一导接部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力,增加了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的正向力,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稳固接触,从而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避免所述连接器组件受外力或在震动的环境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脱离彼此,造成断路的情况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且与电路板及基板连接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前的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为图3中一个模组单元及对应的两个屏蔽件、一个中间屏蔽片和多个绝缘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隐藏绝缘块后从后往前看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隐藏绝缘块的一个端子模组及对应的一个屏蔽件和多个绝缘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组合后的仰视图;
图8为图7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2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为图2中对接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11为图10中的一个模块单元及对应的两个屏蔽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1中的一个端子模块及对应的一个屏蔽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0中的一个端子模块及对应的一个屏蔽板且隐藏塑胶块后的俯视图;
图14为图1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5为图2中对接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6为图9的电连接器与图15的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在C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7与图13对接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且与电路板及基板连接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9中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1为图19中对接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0的电连接器与图21的对接连接器对接后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在D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连接器组件1000 电连接器100 绝缘座体1 基部11
舌板部12 容置槽13 模组单元2 端子模组2a
绝缘块21 信号触头22 主体部221 第一导接部222
第一焊接部223 接地触头23 第二导接部231 第三导接部232
接地片24 第二焊接部241 中间屏蔽片2b 抵接臂25
屏蔽件3 片体部31 弹臂32 凸包33
对接连接器200 绝缘本体4 插槽41 收容槽42
凹槽43 遮蔽部44 容纳空间45 模块单元5
端子模块5a 塑胶块51 信号端子52 本体部521
第一接触部522 接触面5221 第一焊脚523 中心面P1
接地端子53 第二接触部531 第三接触部532 接地板54
第二焊脚541 屏蔽板6 突包61 绝缘件M
凸部M1 凹孔M2 电路板2000 基板3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定义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与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中向前为X轴的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左为Y轴的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为Z轴的正方向。
如图1至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000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器组件1000用以电性连接一电路板2000至一基板3000,所述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相互插接配合的一电连接器100与一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100为直立式连接器,向前连接至所述电路板20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为直角连接器,向下连接至所述基板3000,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在前后方向上向前与所述电连接器100插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座体1、多个模组单元2及多个屏蔽件3,所述模组单元2与所述屏蔽件3均设于所述绝缘座体1,多个所述模组单元2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每一个所述模组单元2对应配置两个所述屏蔽件3,两个所述屏蔽件3位于所述模组单元2的左右两外侧,每个所述模组单元2包括在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端子模组2a及位于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a之间的一中间屏蔽片2b。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模组单元2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屏蔽件3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每个所述模组单元2可以仅包括一个端子模组2a。
如图3和图9所示,所述绝缘座体1包括一基部11、多个舌板部12及多个容置槽13,多个所述舌板部12沿左右方向并列间隔设置。每一个所述舌板部12自所述基部11向后凸伸形成,所述舌板部12用以向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每一所述容置槽13自所述基部11的前表面向后凹设形成,多个所述容置槽13同样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容置槽13通过一隔栏(未图示)隔开,多个所述容置槽13与多个所述舌板部12前后一一对应设置,每一个所述容置槽13收容一个所述模组单元2及对应的两个所述屏蔽件3,所述容置槽13位于对应的所述舌板部12的前方,每一个所述模组单元2中的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a向后显露于所述舌板部12的左右两个表面,所述中间屏蔽片2b向后延伸入所述舌板部12内,且在左右方向均未显露于所述舌板部12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3可以仅设有一个,用以收容多个所述模组单元2及对应的多个所述屏蔽件3。
如图3、图4、图9所示,每一所述端子模组2a包括一绝缘块21、多个信号触头22、多个接地触头23及一接地片24,所述信号触头22、所述接地触头23及所述接地片24均固定于所述绝缘块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触头22、所述接地触头23及所述接地片24通过insert-molding的方式成型于所述绝缘块21。多个所述信号触头22在上下方向排列成一排,多个所述信号触头22中有成对设置的,也有单个设置的,且每一个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触头22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多个所述接地触头23自所述接地片24向后一体弯折延伸形成,多个所述接地触头23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沿左右方向上看,多个所述信号触头22与多个所述接地触头23在上下方向呈一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触头23之间设有一对所述信号触头22,即每一个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触头22的上下两侧各分布有一个所述接地触头23。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接地片24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组2a上的所述信号触头22的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接地触头23之间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信号触头22,多个所述信号触头22可以全部成对设置。
如图3、图5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模组单元2中对应的两排所述信号触头22位于所述舌板部12的左右两侧,两排所述接地触头23位于所述舌板部12的左右两侧,在一个所述模组单元2中,两个所述接地片24位于两排所述信号触头22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2b位于同一所述模组单元2的两个所述接地片24之间。
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所述信号触头22包括一主体部221、一第一导接部222及一第一焊接部223,所述主体部221埋设成型于对应的所述绝缘块21,所述接地片24及所述屏蔽件3位于所述主体部2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导接部222自所述主体部221向后延伸形成且呈平板状,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所述第一焊接部223自所述主体部221向前延伸形成,用以焊接至所述电路板2000。
如图6、图7、图9所示,所述接地触头23包括一第二导接部231及一第三导接部232,所述第二导接部231呈弯曲状且位于所述第三导接部232的后方,所述第三导接部232呈平板状,所述第二导接部231相对于所述第三导接部232在左右方向远离所述舌板部12,所述第二导接部231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的后方,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在左右方向界于所述第二导接部231与所述第三导接部232之间。
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接地片24包括向前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二焊接部241,多个所述第二焊接部241沿上下方向排列,用以焊接至所述电路板2000。
如图3、图5和图9所示,所述中间屏蔽片2b包括自其左右两侧凸伸形成的多个抵接臂25,多个所述抵接臂25在左右方向弹性抵接至对应的所述模组单元2中的两个所述接地片24。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所述屏蔽件3包括一片体部31、多个弹臂32及多个凸包33。所述片体部31位于相应排所述信号端子52的所述主体部221一侧,如此可以对所述信号端子52进行屏蔽,所述片体部31通过孔与凸柱(未图示)跟对应的所述绝缘块21进行配合,使得所述屏蔽件3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端子模块5a。
如图3、图7和图9所示,所述弹臂32自所述片体部31的后端一体弯折延伸形成,所述弹臂32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基部11的后表面但未超出所述舌板部12的后表面,所述弹臂32在左右方向与所述舌板部12间隔设置,在所述舌板部12的左右两侧对应两排所述信号触头22设有两排所述弹臂32,所述舌板部12同一侧的一排所述弹臂32与一排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左右对应设置,所述舌板部12同一侧的所述弹臂32相对于所述信号触头22在左右方向远离所述舌板部12,且所述舌板部12同一侧的所述弹臂32与所述信号触头22在左右方向存在间隔。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所述凸包33自所述片体部31朝向所述接地片24凸伸形成,且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凸包33穿过对应的所述绝缘块21与对应的所述接地片24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凸包33在上下方向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触头2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对所述信号触头22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所述凸包3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包33可以自所述接地片24朝向所述屏蔽件3凸伸形成,所述凸包33穿过对应的所述绝缘块21与对应的所述屏蔽件3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如图3、图7和图9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多个绝缘件M,每一所述绝缘件M固设于对应的一个所述弹臂32,所述绝缘件M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弹臂3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之间。所述绝缘件M设有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凸伸形成的多个凸部M1,多个所述凸部M1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M通过镶埋成型的方式固定至对应的所述弹臂32,所述绝缘件M设有多个凹孔M2,所述凹孔M2为供一模具的顶针在镶埋成型中定位所述弹臂32所形成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M可以通过组装的方式固定至所述弹臂32,或者其他的方式,所述凹孔M2也可以仅设置一个。
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包括一绝缘本体4、多个模块单元5及多个屏蔽板6,所述模块单元5与所述屏蔽板6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4,多个所述模块单元5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每一个所述模块单元5包括在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端子模块5a,每一所述端子模块5a在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一个所述屏蔽板6,所述模块单元5配置的两个所述屏蔽板6位于对应的所述模块单元5中的两个所述端子模块5a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模块单元5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屏蔽板6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每个所述模块单元5可以仅包括一个端子模块5a。
如图10、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4包括多个插槽41、多个收容槽42及多个凹槽43。所述插槽41自所述绝缘本体4的前表面向后凹设形成,用以供所述舌板部12向后***,每一个所述收容槽42自所述绝缘本体4的后表面向前凹设形成,多个所述收容槽42同样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每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42通过一隔板(未图示)隔开,多个所述收容槽42与多个所述插槽41前后一一对应设置,每一个所述收容槽42用以容纳所述模块单元5及对应的两个所述屏蔽板6,所述收容槽42位于对应的所述插槽41的后方。在所述插槽41的左右两侧设有两排所述凹槽43,所述凹槽43与所述插槽41在左右方向上相互连通,所述凹槽43向前贯穿所述绝缘本体4的前表面,一个所述模块单元5中的两个所述端子模块5a向前显露于对应的所述插槽41的左右两侧。在本实施例中,每排所述凹槽43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且该排所述凹槽43用以供一排所述弹臂32一一对应***。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求,每排所述凹槽43可仅设有一个,一排中的多个所述弹臂32对应***一个所述凹槽43;所述收容槽42也可以仅设有一个,用以收容多个所述模块单元5及多个所述屏蔽板6。
如图10、图11和图14所示,每一所述端子模块5a包括一塑胶块51、多个信号端子52、多个接地端子53及一接地板54,所述信号端子52、所述接地端子53及所述接地板54均固定于所述塑胶块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端子52、所述接地端子53及所述接地板54通过insert-molding的方式成型于所述塑胶块51。多个所述信号端子52在上下方向排列成一排,多个所述信号端子52中有成对设置的,也有单个设置的,且每一个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端子52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多个所述接地端子53自所述接地板54向前一体弯折延伸形成,多个所述接地端子53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成一排,沿左右方向上看,多个所述信号端子52与多个所述接地端子53在上下方向呈一排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接地端子53之间设有一对所述信号端子52,即每一个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端子52的上下两侧各分布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53。所述接地板54与所述屏蔽板6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块5a上的所述信号端子52的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53之间可以仅设有一个所述信号端子52,多个所述信号端子52可以全部成对设置。
如图10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模块单元5中对应的两排所述信号端子52位于所述插槽41的左右两侧,两排所述接地端子53位于所述插槽41的左右两侧,一个所述模块单元5中的两个所述接地板54位于对应的两排所述信号端子52的左右两外侧,位于所述插槽41同一侧的一排所述凹槽43与一排所述信号端子52在左右方向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1、图10和图12所示,所述信号端子52包括一本体部521、一第一接触部522及一第一焊脚523,所述本体部521埋设成型于对应的所述塑胶块51,所述接地板54及所述屏蔽板6位于所述本体部52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接触部522自所述本体部521向前延伸形成且呈平板状,所述第一焊脚523自所述主体部221向下延伸形成,用以向下焊接至所述基板3000。
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接触部522在左右方向上面向所述第一导接部222的一侧设有一接触面5221,定义一中心面P1,所述中心面P1将所述接触面5221在前后方向上分成前后两个部分。
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所述接地端子53设有一第二接触部531及一第三接触部532,所述第二接触部531呈弯曲状,所述第三接触部532呈平板状,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位于所述第三接触部532的前方,所述第二接触部531相对于所述第三接触部532朝向所述插槽41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522的前方,针对所述插槽41同一侧的所述信号端子52与所述接地端子53而言,所述接触面5221在左右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与所述第三接触部532之间。
如图2及图12所示,所述接地板54包括向下延伸形成的多个第二焊脚541,多个所述第二焊脚541沿前后方向排列,用以焊接至所述基板3000。
如图10、图12和图14所示,所述屏蔽板6设有多个突包61,所述突包61在左右方向朝向所述接地板54凸伸形成,且穿过对应的所述塑胶块51与对应的所述接地板54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从左右方向看,每一个所述突包61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端子52之间,即每对所述信号端子52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突包6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突包61可以自所述接地板54朝向所述屏蔽板6凸伸形成,所述突包61穿过对应的所述塑胶块51与对应的所述屏蔽件3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突包6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也可以设置一个。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向前***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舌板部12向后***所述插槽41,所述舌板部12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接地触头23与所述插槽41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接地端子53对应导接,所述舌板部12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触头22与所述插槽41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端子52对应导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部522向前***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与对应的所述弹臂32之间,而所述弹臂32携带其上的所述绝缘件M向后***对应的所述凹槽43,所述弹臂32带动所述绝缘件M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522的力,即所述弹臂32带动其上的所述绝缘件M的所述凸部M1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且两个所述凸部M1位于所述中心线的前后两侧,如此,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522的所述接触面5221在左右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之间形成稳定的板对板的面接触,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同时,弯曲状的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与平板状的所述第三导接部232在左右方向弹性接触,平板状的所述第三接触部532与弯曲状的所述第二导接部231在左右方向弹性接触,从而所述接地端子53与所述接地触头23形成两个位置的线性接触。沿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接触的位置在左右方向界于所述接地端子53与所述接地触头23的两个接触位置之间,即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接触的位置在左右方向界于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与所述第三导接部232的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三接触部532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31的接触位置之间。
如图19至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弹臂32上未固设有所述绝缘件M,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另设有多个绝缘件M、多个遮蔽部44及多个容纳空间45,多个所述绝缘件M、多个所述遮蔽部44以及多个所述容纳空间45各自的数量与多个所述信号端子52的数量均相同,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522在左右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即在所述插槽41的左右两侧对应两排所述第一接触部522设有两排所述绝缘件M与两排所述容纳空间45,每排所述绝缘件M设有多个,位于所述插槽41同一侧的一排所述第一接触部522分别与一排所述绝缘件M、一排所述容纳空间45在左右方向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绝缘件M为自所述绝缘本体4向前延伸形成的悬臂结构,所述绝缘件M未向前超出所述绝缘本体4的前端面,所述绝缘件M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部522远离所述插槽41设置,所述遮蔽部44相对于所述绝缘件M远离所述插槽41设置,所述遮蔽部44与所述绝缘件M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4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如图19至图23,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向前***所述电连接器100,所述舌板部12向后***所述插槽41,所述舌板部12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接地触头23与所述插槽41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接地端子53对应导接,所述舌板部12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触头22与所述插槽41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端子52对应导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接触部522向前***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与对应的所述弹臂32之间,而所述弹臂32向后***对应的所述容纳空间45,所述弹臂32带动所述绝缘件M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接触部522的力,使平板状的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平板状的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在左右方向上形成稳固的板对板的面接触,即所述弹臂32顶推对应的所述绝缘件M,使得所述绝缘件M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522,所述第一接触部522在左右方向稳定接触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同时,弯曲状的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与平板状的所述第三导接部232在左右方向弹性接触,平板状的所述第三接触部532与弯曲状的所述第二导接部231在左右方向弹性接触,从而所述接地端子53与所述接地触头23形成两个位置的线性接触。沿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接触的位置在左右方向界于所述接地端子53与所述接地触头23的两个接触位置之间,即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接触的位置在左右方向界于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与所述第三导接部232的接触位置和所述第三接触部532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31的接触位置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所述绝缘件M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4;位于所述插槽41一侧的所述遮蔽部44可仅设有一个,一排所述绝缘件M与所述遮蔽部44形成一个所述容纳空间45,一排所述弹臂32对应***一个所述容纳空间45,且分别抵压一排所述绝缘件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及连接器组件10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信号端子5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522设为平板状,所述信号触头22的所述第一导接部222设为平板状,所述屏蔽件3延伸形成的所述弹臂32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对应设置,所述绝缘件M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弹臂3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522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与所述弹臂32之间,使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平板对平板的面接触,减少天线效应,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同时,所述弹臂32带动所述绝缘件M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所述第一导接部222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522的力,增加了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之间的正向力,使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在左右方向上稳固接触,从而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避免所述连接器组件1000受外力或在震动的环境中,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脱离彼此,造成断路的情况产生。
2.所述绝缘件M朝向所述第一导接部222凸伸形成两个所述凸部M1,防止所述绝缘件M缩水导致所述信号端子52与所述信号触头22之间的接触效果不好,增加了所述第一接触部522对应所述凸部M1位置处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之间的正向力,且两个所述凸部M1位于所述中心线的前后两侧,使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与所述第一接触部522之间正向力受力均衡,有利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22与所述第一接触部522的稳固接触。
3.所述接地端子53的所述第二接触部531位于所述信号端子5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522的前方,所述接地触头23的所述第二导接部231位于所述信号触头22的所述第一导接部222的后方,使所述接地端子53与所述接地触头23先于所述信号端子52与所述信号触头22接触,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4.所述屏蔽件3与所述接地片24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块5a上的所述信号触头22的左右两侧,且两者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以屏蔽相邻的两列所述信号触头22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5.所述模组单元2包括位于两个所述端子模组2a之间的一中间屏蔽片2b,所述中间屏蔽片2b位于对应的所述模组单元2中两个所述接地片24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接地片24接触,以屏蔽同一所述模组单元2中的两列所述信号触头22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6.所述屏蔽件3凸伸形成的所述凸包33与所述接地片24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凸包33在上下方向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触头22之间,以屏蔽同排所述信号触头22中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触头22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7.所述接地板54与所述屏蔽板6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组2a上的所述信号端子52的左右两侧,且两者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以屏蔽相邻的两列所述信号端子52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8.所述屏蔽板6凸伸形成的所述突包61与所述接地板54接触形成电性连接,从左右方向看,所述突包61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端子52之间,以屏蔽同排所述信号端子52中相邻的两排所述信号端子52之间的信号干扰,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一电连接器和一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座体、设于所述绝缘座体的至少一端子模组及至少一屏蔽件,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信号触头,所述信号触头设有平板状的一第一导接部,所述屏蔽件具有至少一弹臂,所述弹臂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设置;
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至少一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有平板状的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弹臂之间,并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接触,从而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对接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两者中的一者设有至少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所述弹臂带动所述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力,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稳固接触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在左右方向面向所述第一导接部的一接触面,定义一中心面,所述中心面将所述接触面在前后方向上以所述接触面的中心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所述绝缘件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接部凸伸形成的两个凸部,两个所述凸部位于所述中心面的前后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多个接地端子,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的多个接地触头,相邻两个所述接地触头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信号触头,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前***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前方且与所述接地触头弹性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设有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后方且呈平板状的一第三接触部,所述接地触头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导接部与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前方且呈平板状的一第三导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三导接部弹性接触,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导接部弹性接触,从而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触头形成两个位置的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沿上下方向看,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接触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界于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触头的两个接触位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多个接地触头,相邻两个所述接地触头之间设有两个相邻的所述信号触头,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所述接地触头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导接部,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多个接地端子,相邻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之间设有两个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用以传输差分信号,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前***所述电连接器,所述第二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后方且与所述接地端子弹性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固定于所述弹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通过镶埋成型于所述弹臂上,所述绝缘件设有至少一凹孔,供一模具的顶针在镶埋成型中定位所述弹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绝缘件为自所述绝缘本体向前延伸形成的悬臂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左右方向对应所述绝缘件的位置设有一遮蔽部,所述遮蔽部与所述绝缘件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弹臂凸伸入所述容纳空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至少一插槽,所述对接连接器在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设有两排所述信号端子,所述绝缘座体包括一基部及所述基部向后凸伸形成的至少一舌板部,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舌板部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两排所述信号触头及对应设有两排所述弹臂,所述舌板部同一侧的一排所述弹臂相对于一排所述信号触头在左右方向远离所述舌板部,所述弹臂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基部的后表面但未超出所述舌板部的后表面,所述弹臂在左右方向与所述舌板部间隔设置,所述舌板部向后***所述插槽,使得所述舌板部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触头与所述插槽左右两侧的两排所述信号端子对应导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设于所述插槽左右两侧的两排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绝缘本体的前表面向后凹设形成,所述舌板部向后***所述插槽,所述弹臂携带所述绝缘件***所述凹槽。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端子模组、多个所述屏蔽件与至少一中间屏蔽片,多个所述端子模组在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每一所述端子模组包括一接地片,每一所述端子模组配置有一个所述屏蔽件,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片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块上的所述信号触头的左右两侧,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模组之间配置有一个所述中间屏蔽片,共同构成一个模组单元,所述中间屏蔽片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片之间,且分别与两个所述接地片接触,两个所述屏蔽件设于对应的所述模组单元的相对两外侧。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一接地片以及自所述接地片一体弯折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触头,多个所述接地触头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片位于对应所述端子模块上的所述信号触头的左右两侧,所述信号触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信号触头至少部分成对设置,且每一对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触头的相对两侧各分布有一个所述接地触头,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接地片两者中的一者凸设有至少一凸包与另一者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凸包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触头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块在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一屏蔽板,所述端子模块还包括一接地板及自所述接地板一体弯折延伸形成的多个接地端子,多个所述接地端子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接地板与所述屏蔽板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左右两侧,所述信号端子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信号端子至少部分成对设置,且每一对用以传输差分信号,成对设置的所述信号端子的相对两侧各分布有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屏蔽板与所述接地板两者中的一者凸设有至少一突包与另一者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突包位于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端子之间。
16.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插接,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一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座体;
至少一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至少一信号触头,所述信号触头设有平板状的一第一导接部;
至少一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具有至少一弹臂,所述弹臂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设置;
至少一绝缘件,设于所述弹臂,所述绝缘件至少部分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弹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
当所述第一接触部沿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弹臂之间,所述弹臂带动所述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上给予朝向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力,使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上稳固接触形成稳定的电性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设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接部凸伸形成且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多个凸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多个接地触头,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多个接地端子对应导接,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前***所述电连接器,所述接地触头设有弯曲状的一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后方,所述第二导接部用以与所述接地端子弹性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触头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前方且呈平板状的一第三导接部,所述第二导接部与所述第三导接部用以导接同一个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一导接部在左右方向界于所述第二导接部与所述第三导接部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通过镶埋成型于所述弹臂。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包括一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后凸伸形成的至少一舌板部,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舌板部的左右两侧对应设有两排所述信号触头及对应设有两排所述弹臂,所述舌板部同一侧的一排所述弹臂相对于一排所述信号触头在左右方向远离所述舌板部,所述弹臂向后延伸超出所述基部的后表面但未超出所述舌板部的后表面,所述弹臂及对应的所述绝缘件在左右方向与所述舌板部间隔设置。
CN202220363375.4U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7306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3375.4U CN217306788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3375.4U CN217306788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6788U true CN217306788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3375.4U Active CN217306788U (zh) 2022-02-22 2022-02-22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6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367B (zh) 背板连接器
CN107871987B (zh) 电连接器
US101035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better ant-EMI effect
CN109193193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12260010B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CN110854572B (zh) 连接器
CN109390803B (zh) 电连接器
CN110190432B (zh) 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模组、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534739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3036538B (zh) 电连接器
CN113328296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9880871U (zh) 第一端子组、第一端子模组、第一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09119842B (zh) 电连接器
CN217306788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4254809U (zh) 连接器组合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CN211981052U (zh) 电连接器
CN109301544B (zh) 电连接器
CN219892465U (zh)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15221060U (zh) 电连接器
CN211829286U (zh) 电连接器
CN218548992U (zh) 电连接器
CN217691951U (zh) 卡缘连接器
CN221150359U (zh) 电连接器
CN21560059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