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60960U -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60960U
CN215360960U CN202120528340.7U CN202120528340U CN215360960U CN 215360960 U CN215360960 U CN 215360960U CN 202120528340 U CN202120528340 U CN 202120528340U CN 215360960 U CN215360960 U CN 2153609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harging assembly
charging
unit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834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魏海强
薛亚平
由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ingchong Infini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Linch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eli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Linch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eli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Xian Linch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eli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834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609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609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609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其中,交流充电组件,包括壳体、线路板以及功能机构;所述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线路板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功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且用于根据所述线路板的通电参数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通断。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能够减小交流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便于布设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其主要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为给新能源汽车补充燃料,通常需要给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目前,主要有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两种方式,其中,直流充电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一般用在公共充电站给运营车辆充电,而交流充电更适合在单位、园区、住宅停车位等适合长时间停车的场合大量部署,充电的便利性高于公共充电站;因此,交流充电越来越受到欢迎。
交流充电桩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功能电气元件(例如开关、控制器、计量电能表等),这些功能电气元件通过导线连接;充电桩与电网连接后,通过充电枪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对接,从而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但是,目前的交流充电桩,各功能器件通过导线连接,导致充电桩体积较大,接线复杂,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充电桩的布设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以解决目前的交流充电桩,各功能器件通过导线连接,导致充电桩体积较大,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充电桩的布设推广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包括壳体、线路板以及功能机构;所述线路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线路板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功能机构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且用于根据所述线路板的通电参数控制所述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的控制单元、第一漏电检测单元以及开关元件;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且用于检测流入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的电流的电流值;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包括漏电单元壳体,所述漏电单元壳体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流充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二漏电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与所述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流入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的电流的电流值控制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的通断;所述功能机构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的控制单元以及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通电参数控制所述开关元件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的电能计量单元,所述电能计量单元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单元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主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开口处的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主壳体围成所述壳体的壳腔;所述主壳体的所述开口处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一穿线孔,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相对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机构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交流充电组件的状态信息和所述电能计量单元的电能计量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包括第一线路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沿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二线路板,所述第二线路板与所述第一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之间,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能计量单元、所述显示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枪和第一方面中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所述线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枪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流充电设备还包括导轨,所述交流充电组件的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线路板,并且功能机构设置在线路板上,也就是将功能机构与线路板集成在一起,这样,能够节省连接功能机构的各个组成单元之间的导线所占用空间,使得交流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紧凑,能够减小交流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便于布设推广。并且,因为多个功能机构直接安装在线路板上,也能够方便功能机构的安装连接,提高安装效率,节省安装成本。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保证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原理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主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中线路板与功能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交流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拆去端子保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在一个视角下的***图;
图11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图;
图12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拆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交流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交流充电组件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交流充电组件的原理框图;
图16为图13中的交流充电组件在一个视角下的***图;
图17为图13中的交流充电组件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图;
图18为图13的交流充电组件拆去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交流充电组件;20-导轨;
100-壳体;200-线路板;300-功能机构;400-第二漏电检测单元;510-连接导线;520-绝缘套;101-主壳体;1011-第一穿线孔;1012-开口;102-盖体;1021-第二穿线孔;104-滑槽;201-输入端;202-输出端;203-第一线路板;204-第二线路板;205-支撑柱;206-排针;301-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1-检测本体;3012-开关手柄;3015-漏电单元壳体;302-控制单元;303-计量单元;304-扩展接口;305-开关元件;306-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参照图1b、图2以及图3所示,图1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原理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包括:壳体100、线路板200和功能机构300。
线路板200安装在壳体100内,且线路板200具有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2。可以理解的是:线路板200上可以集成、印制或者印刷连接线路,连接线路连接于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2之间。
如图2所示,输入端201被配置为与供电线路(例如市政电网或者国家电网)连接,输出端202被配置为与充电枪连接。
具体的,供电线路可以提供220V电压或者380V电压。
功能机构300设置在线路板200上,且用于根据线路板200的通电参数控制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2之间的通断。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机构300可以用于对线路板200上的连接线路的输出功率、流过的电量等通电参数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到的通电参数对连接线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例如,在充电枪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对接后,控制连接线路通路,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同时,记录充电时流过连接线路的电量,从而对电量进行计量等。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机构3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线路板200上。例如,通过波峰焊的方式将功能机构300与线路板200进行焊接。当然,功能机构300也可以是通过点焊、锡焊或者是钎焊的方式焊接在线路板200上。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也可以是在线路板200的连接线路上焊接连接触头(例如连接母头或者公头),而功能机构300通过连接公头或者连接母头与连接线路上的连接触头进行插接,然后通过螺钉、螺栓或者螺杆等固定件固定在线路板200上。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在线路板200上可以设有螺纹孔或者螺纹柱。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交流充电组件的工作功率可以是3kw、5kw、7kw等;当然,也可以是例如15kw、30kw等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是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硬质塑料。当然,壳体100也可以是其他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绝缘材料,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再一一列举。
进一步的,参照图3所示,壳体100包括一侧具有开口1012的主壳体101、以及盖设于主壳体101的开口1012处的盖体102,盖体102与主壳体101围成壳体100的壳腔。
在具体生产时,将安装有功能机构300的线路板200安装在主壳体101内,具体可以通过螺钉、螺栓或者螺杆等固定件将线路板200固定在主壳体101内。然后,将盖体102盖设在主壳体101的开口1012处,从而将线路板200和设置在线路板200上的功能机构300封装在壳体100内。这样,能够对安装腔室内的线路板200和功能机构300进行有效保护,延长交流充电组件10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壳体100内填充有绝缘导热材料。
其中,绝缘导热材料可以是导热胶或者导热硅胶,导热胶可以通过一体灌封的方式填充在主壳体101内,然后将盖体102盖设在主壳体101的开口处。这样,一体灌封的导热胶能够与盖体102形成良好的密封,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线路板200和功能机构300的保护。
通过在壳体100内填充绝缘导热材料,这样,绝缘导热材料能够迅速将功能机构300产生的热量导走,能够提高交流充电组件10的散热效率,避免功能机构300过热的情况发生。也就是说,通过填充绝缘导热材料后,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交流充电组件10的充电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线路板200,并且功能机构300设置在线路板200上,也就是将功能机构300与线路板200集成在一起,这样,能够节省连接功能机构300的各个组成单元之间的导线所占用空间,使得交流充电组件10的整体结构紧凑,能够减小交流充电组件10的整体结构,便于布设推广。并且,因为多个功能机构300直接安装在线路板200上,也能够方便功能机构300的安装连接,提高安装效率,节省安装成本。
参照图2-图6所示,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的主视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中线路板与功能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主视图。功能机构300包括均设置于线路板200上的控制单元302、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以及开关元件305。开关元件305连接于控制单元302和输出端202之间。
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与控制单元302相连接且用于检测流入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的电流值。控制单元302用于根据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开关元件305的通断。
其中,如图2所示,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可以连接于输入端201和控制单元302之间,也可以是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的单元输出端与控制单元302连接,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的单元输入端为线路板200的输入端201。
可以理解,为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通常布设在停车场或者车库等位置,在较多的情况下,为露天布设,因此,对电能的使用安全性需要特别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能够检测线路板200是否漏电或短路,并在检测到漏电或短路时,控制开关元件305断开,从而能够保证交流充电组件10使用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可以将所检测的流入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的电流的电流值转化成漏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302,控制单元302对漏电信号进行处理,将上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所检测的电流值与安全电流值上限(比如可以在30mA-100mA之间)进行比较,如果大于安全电流值上限则控制开关元件305断开。例如,在流入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的电流的电流值小于15mA时,可以不进行动作。在流入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的电流的电流值较大时,例如大于30mA时,控制单元302控制开关元件305断开,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
具体的,参照图1b、图3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包括:检测本体3011和开关手柄3012;检测本体3011设置在线路板200上;开关手柄3012与检测本体3011连接,并位于检测本体3011背离线路板200的一侧;开关手柄3012延伸至壳体100的外部。
这样,通过设置开关手柄3012,在交流充电组件10发生故障或者漏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对交流充电组件10进行急停,能够对整个设备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能够有效保护交流充电组件10和被充电的新能源汽车。避免危险情况发生。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可以是空气开关或者漏电保护开关。其中,开关手柄3012可以是D型手柄或者B型手柄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开关手柄3012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开关手柄3012,在充电完成后,可以通过开关手柄3012对整个交流充电组件10进行断电,这样,在交流充电组件10不使用时,也能够较好的对交流充电组件10进行保护,避免漏电的危险情况发生。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2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者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元件305可以是利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自动开关,例如继电器。继电器是当输入量(激励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和转换电路的作用。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电器可以是板载继电器。
板载继电器根据控制单元302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连接线路与充电枪之间的通断。例如,在用户刷卡或者扫描二维码后,控制单元302输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继电器控制连接线路与充电枪之间导通。在用户完成充电后,例如充电枪拔出时或者缴费后,控制单元302输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继电器切换至断开状态。
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与壳体100之间的关系不唯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包括漏电单元壳体3015,漏电单元壳体3015与壳体100分体设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2所示,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交流充电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10拆去端子保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10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0、图11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10在不同的视角下的***图,图12为图7的交流充电组件10拆去壳体100后的结构示意图。
漏电单元壳体3015与壳体100为一体结构。
通过将漏电单元壳体3015与壳体100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交流充电组件10的零件数目,从而可以方便交流充电组件10的组装,提高交流充电组件10的组装效率。
继续参照图2、图3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机构300还包括:电能计量单元303,电能计量单元303连接于输入端201和控制单元302之间电能计量单元303用于计量流过电能计量单元303的电量,从而在使用时方便用户获知所充电的电量。
具体的,如图2所示,电能计量单元303连接于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和控制单元302之间,这样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可以对电能计量单元30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以避免电流过大时损害电能计量单元303。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能计量单元303可以是电能计量芯片(例如,ADE7755、SA9904B、ATT7026A、CS5463、RN8290D等型号的计量芯片)。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电能计量芯片可以采用满足JJG 1148-2018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在国家计量鉴定规程要求的计量芯片。这样,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10不仅仅可以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还可以作为普通电表使用,扩展了交流充电组件10的使用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0所示,主壳体101的开口1012处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一穿线孔1011,盖体102上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二穿线孔1021,第一穿线孔1011与第二穿线孔1021相对设置。这样,当盖体102盖在主壳体101的开口上之后,可以将连接线穿在第一穿线孔1011与第二穿线孔1021中,然后再对第一穿线孔1011与第二穿线孔1021进行铅封。在铅封之后,主壳体101和盖体102不容易被打开,从而防止用户对位于壳体100内的电能计量单元303进行篡改,以影响电能计量单元303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通常,在使用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可能会用到一些通讯功能。例如,通过扫描二维码消费、通过***或者通过蓝牙绑定新能源汽车等。为此,参照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机构300还包括:通信接口304,通信接口304与控制单元302相连接,通信接口304被配置为与通信单元连接。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单元可以是射频识别电子标签(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可以通过RFID刷卡对充电枪进行解锁等,从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当然,也可以通过RFID进行***,例如根据充电时间长度进行收费。
可以理解,上述RFID仅作为一种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单元还可以是蓝牙、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移动通信技术(the4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5G)或者是刷卡器等。
通过功能通信接口304,能够有效扩展交流充电组件10的各项通信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通信接口304也可以是与功能扩展板相连接,在功能扩展板上可以同时集成上述通信单元。
进一步的,参照图1和图6所示,图6是图5的主视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能机构300还包括显示器306,显示器306与控制单元302相连接,显示器306用于显示交流充电组件10的状态信息以及电能计量单元303的电能计量信息。
具体的,交流充电组件10的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充电量、当前充电状态以及故障代码。可以理解的是,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充电时长,费用信息等等。
这样,一方面能够方便用户了解充电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方便调试人员对交流充电组件10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提高了故障排查效率。
可选的,显示器306可以是触摸屏或者触控屏,在触摸屏或者触控屏上可以设置虚拟交互按键;通过虚拟交互按键可以对交流充电组件10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显示器306也可以是普通的液晶显示屏,而交互按键可以是设置在显示器306的一侧的物理按键。
当然,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控制单元302上还可以连接有多个指示灯,多个指示灯可以延伸到壳体100的外部,或者在壳体100上设置透明罩,指示灯可以延伸到透明罩内。指示灯可以是工作状态指示灯、电源状态指示灯或者故障报警指示灯中的一种或多种。
如图13~图18所示,图13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的交流充电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交流充电组件10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3中的交流充电组件10的原理框图,图16、图17为图13中的交流充电组件10在不同视角下的***图,图18为图13的交流充电组件10拆去壳体100后的结构示意图。
交流充电组件10还包括位于壳体100外的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与输入端201电连接,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用于根据流入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的电流的电流值控制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的通断。
功能机构300包括均设置于线路板200上的控制单元302以及开关元件305,开关元件305连接于控制单元302和输出端202之间,控制单元302用于根据线路板200的通电参数控制开关元件305的通断。其中,上述通电参数可以是输出功率、线路板200上流过的电量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设置于壳体100之外,这样就可以采用现有的漏电检测器件,比如空气开关等,作为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那么就可以降低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的设计成本,从而降低了交流充电组件10的设计和制作成本。
其中,如图13和图18所示,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可以与壳体100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壳体100与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形成一个整体,以方便交流充电组件10的移动和安装。
如图13和图18所示,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包括输入接线端和输出接线端,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的输出接线端与输入端201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导线510电连接。具体地,连接导线510的一端与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的输出接线端连接,另一端伸入壳体100中与线路板200的输入端201电连接。
为了避免两个连接导线510之间发生短路,如图18所示,每个连接导线510外套设有绝缘套520,这样可以将两个连接导线510之间绝缘,以避免两个连接导线510相接触时出现短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8所示,线路板200包括第一线路板203、以及位于第一线路板203沿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二线路板204,第二线路板204与第一线路板203电连接。
开关元件305设置于第一线路板203上,且位于第一线路板203和第二线路板204之间,控制单元302、电能计量单元303、显示器306设置于第二线路板204上。
通过这样设置,开关元件305就可以充分利用第一线路板203和第二线路板204之间的空间,从而提高了壳体100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将开关元件305、控制单元302、电能计量单元303、显示器306分别设置在第一线路板203和第二线路板204上,这样可以使得功能机构在线路板200上的布置更加紧凑,进而有利于缩小壳体100体积,以减小该交流充电组件10的占用空间。
其中,第二线路板204可以是双层线路板,这样控制单元302、电能计量单元303、显示器306就可以分别布置于第二线路板204的两侧,比如图10和图11所示,显示器306设置于第二线路板204的一侧,控制单元302、电能计量单元303设置于第二线路板204的另一侧,从而可以优化控制单元302、电能计量单元303、显示器306在第二线路板204上的布置,以进一步提高壳体100内的空间利用率。
如图12和图18所示,第一线路板203和第二线路板204之间可以设置支撑柱205,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线路板203和第二线路板204之间形成放置开关元件305的空间。
如图12和图18所示,第一线路板203和第二线路板204之间可以通过排针206电连接,由于排针206属于刚性体不易产生晃动,这样可以保证第一线路板203和第二线路板204之间电连接的可靠性。
参照图1a和图2所示,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交流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交流充电设备,包括本申请第一个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交流充电组件10和充电枪。在充电枪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接口对接后,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2所示,交流充电设备还包括导轨20,壳体100上开设有滑槽104,滑槽104与导轨20滑动配合。其中,滑槽104可以设置在盖体102上。
在具体实施时,导轨20可以是随停车场、地下车库或者是立体车库等的建立一起布设在停车场内。在布设交流充电组件10时,通过滑槽与导轨20滑动配合,这样,不但能够方便交流充电组件10的安装和布设,提高安装布设效率,而且交流充电组件10也可以沿着导轨20移动,这样,可以和旁边的车位共享一个交流充电组件10,能够节省成本。
并且,在交流充电组件10发生故障时,能够方便的将交流充电组件10从导轨20上拆卸下来,直接更换,而故障的交流充电组件10可以返回厂家进行检修或者故障排查。这样,能够提高交流充电组件10故障时的更换效率,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导轨20可以是宽度为30mm-40mm的卡轨,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导轨20可以是宽度为35mm的标准卡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
线路板(200),所述线路板(200)安装在所述壳体(100)内,且所述线路板(200)具有输入端(201)和输出端(202);
功能机构(300),所述功能机构(300)设置在所述线路板(200)上,且用于根据所述线路板(200)的通电参数控制所述输入端(201)与所述输出端(202)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机构(300)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00)上的控制单元(302)、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以及开关元件(305);
开关元件(305)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302)和所述输出端(202)之间;
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与所述控制单元(302)连接,且用于检测流入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的电流的电流值;
所述控制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检测到的电流值控制所述开关元件(305)的通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漏电检测单元(301)包括漏电单元壳体(3015),所述漏电单元壳体(3015)与所述壳体(100)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流充电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0)外的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与所述输入端(201)电连接,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用于根据流入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的电流的电流值控制所述第二漏电检测单元(400)的通断;
所述功能机构(300)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00)上的控制单元(302)以及开关元件(305),所述开关元件(305)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302)和所述输出端(202)之间;
所述控制单元(302)用于根据所述通电参数控制所述开关元件(305)的通断。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机构(3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00)上的电能计量单元(303),所述电能计量单元(303)连接于所述输入端(201)和所述控制单元(30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一侧具有开口(1012)的主壳体(101)以及盖设于所述开口(1012)处的盖体(102),所述盖体(102)与所述主壳体(101)围成所述壳体(100)的壳腔;
所述主壳体(101)的所述开口(1012)处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一穿线孔(1011),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铅封的第二穿线孔(1021),所述第一穿线孔(1011)与所述第二穿线孔(1021)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机构(300)还包括显示器(306),所述显示器(306)与所述控制单元(302)相连接,所述显示器(306)用于显示所述交流充电组件的状态信息和所述电能计量单元(303)的电能计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路板(200)包括第一线路板(20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203)沿厚度方向一侧的第二线路板(204),所述第二线路板(204)与所述第一线路板(203)电连接;
所述开关元件(305)设置于所述第一线路板(203)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线路板(203)和所述第二线路板(204)之间,所述控制单元(302)、所述电能计量单元(303)、所述显示器(306)设置于所述第二线路板(204)上。
9.一种交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枪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交流充电组件(10),所述线路板(200)的输出端(202)与所述充电枪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流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充电设备还包括导轨(20),所述交流充电组件的壳体(100)上开设有滑槽(104),所述滑槽(104)与所述导轨(20)滑动配合。
CN202120528340.7U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Active CN2153609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8340.7U CN21536096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8340.7U CN21536096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60960U true CN215360960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24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8340.7U Active CN215360960U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609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517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517A1 (zh) * 2021-03-12 2022-09-15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4264B (zh) 送电控制装置
CN113022345A (zh)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CN215360960U (zh) 一种交流充电组件及交流充电设备
CN110209219A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的抗冻型无线网络设备
CN205853914U (zh) 一种一体式直流充电机
CN206012516U (zh) 一种电池控制电路、汽车电池装置及管理***
CN201294336Y (zh) 一种集成式配电盒总成
CN205863084U (zh) 一种计量型真空断路器
CN213109050U (zh) 一种多端口智能交流充电桩
CN210174666U (zh) 一种带有警示功能的智能充电桩
CN106114423A (zh) 一种电池控制电路、汽车电池装置及管理***
CN204425008U (zh) 一种可换电式充电桩
CN211195876U (zh) 配电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820530U (zh) 智能断电装置及手机充电器
CN106410917A (zh) 充电***及移动终端
CN210174646U (zh) 一种可远程操控的模式二控制盒
CN218228679U (zh) 一种塑壳电瓶车充电装置
CN220963965U (zh) 一种带过热保护的充电插座
CN212979952U (zh) 具备多种安全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桩
CN214583459U (zh) 4g智能燃气表带燃气泄漏检测器
CN217957238U (zh) 一种M-Bus抄表设备
WO2017185821A1 (zh) 助力自行车租赁***及控制方法、***采用的锁车器、助力自行车及其联接器
CN213125605U (zh) 移动电源
CN218867962U (zh) 锂电池并联充放电电路
CN21282793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机的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301-05b14, block a, Xi'an 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base, No. 996, tianguqi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after: Xi'an lingchong chuangx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Xi'an Lingchong Infinit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301-05b14, block a, Xi'an 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base, No. 996, tianguqi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00

Patentee before: Xi'an lingchong chuangxi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Xi'an teling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