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37891U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37891U
CN213637891U CN202022407006.4U CN202022407006U CN213637891U CN 213637891 U CN213637891 U CN 213637891U CN 202022407006 U CN202022407006 U CN 202022407006U CN 213637891 U CN213637891 U CN 213637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opening
positioning
closing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070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山芳弘
冈本佳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37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37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5Feeding a sheet past a transparent plate;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在载置于主体部的第一读取面的原稿的一部分覆盖定位凸部的状态下关闭了开闭部时能够抑制该原稿的破损并且即使作用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横向偏移的力也能够抑制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的破损的图像读取装置。在主体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部,在开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凹部。定位凸部具有在从第二方向观察时一边从顶部向第一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延伸一边向下弯曲的弯曲面。定位凹部具有在关闭了开闭部的状态下从第二方向观察时一边向第一方向的一方延伸一边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弯曲面抵接的第一倾斜面和在关闭了开闭部的状态下从第二方向观察时一边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延伸一边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弯曲面抵接的第二倾斜面。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原稿读取装置。该原稿读取装置具备原稿读取部、原稿按压装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铰链。
原稿读取部在上表面设置有载置原稿的第一接触玻璃和原稿通过的第二接触玻璃。原稿按压装置设置于比原稿读取部靠上方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设置于原稿按压装置,以通过第二接触玻璃的方式运送原稿。铰链将原稿按压装置相对于原稿读取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
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未明确记载,但通常在原稿读取部内设置有能够读取载置于第一接触玻璃的原稿的图像及通过第二接触玻璃的原稿的图像的读取传感器。
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图示那样,在原稿读取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形状部。凸形状部相对于第一接触玻璃及第二接触玻璃配置于与铰链相反的一侧且第二接触玻璃的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向上突出。凸形状部构成为若按下则凹陷。在原稿按压装置的下表面设置有凹形状部。凹形状部配置于在关闭了原稿按压装置的状态下与凸形状部对向的位置,以能够与凸形状部嵌合的方式向上凹陷。
在上述结构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在将原稿按压装置关闭的状态下,利用铰链和互相嵌合的凸形状部及凹形状部,将原稿按压装置相对于原稿读取部定位。另外,在该原稿读取装置中,在以载置于第一接触玻璃的原稿的一部分覆盖凸形状部的状态关闭了原稿按压装置时,即使该原稿由凸形状部和凹形状部夹住,凸形状部也会凹陷,该原稿的破损被抑制。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往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另一例。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取代专利文献1的凸形状部及凹形状部,如专利文献2的图8及图10所图示那样,具备设置于读取器的上表面的定位销和设置于通过铰链而相对于读取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的自动原稿供纸装置的下表面的定位用的凸台孔。
定位销构成为定位销能够比读取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或者比读取器的上表面向下方退避。在使用自动原稿供纸装置的情况下,定位销比读取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且,在自动原稿供纸装置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定位销和定位用的凸台孔嵌合,将自动原稿供纸装置相对于设置于读取器内的图像读取单元定位。
另一方面,在不使用自动原稿供纸装置的情况下,定位销比读取器的上表面向下方退避。由此,在以载置于读取器的稿台玻璃的原稿的一部分覆盖定位销的状态关闭了自动原稿供纸装置时,该原稿不会由定位销和定位用的凸台孔夹住,因此该原稿的破损被抑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40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583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在原稿按压装置关闭的状态下,成为了凸形状部和凹形状部嵌合的状态,因此,若作用将原稿按压装置横向偏移的力,则在凸形状部作用剪切力,凸形状部或凹形状部可能会破损。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图像读取装置中也是,在使用自动原稿供纸装置的情况下,成为了自动原稿供纸装置关闭而定位销和定位用的凸台孔嵌合的状态,因此,若作用将自动原稿供纸装置横向偏移的力,则在定位销作用剪切力,定位销或定位用的凸台孔可能会破损。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以往的实情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以载置于主体部的第一读取面的原稿的一部分覆盖定位凸部的状态关闭了开闭部时能够抑制该原稿的破损并且即使作用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横向偏移的力也能够抑制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的破损的图像读取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主体部,在上表面设置有载置原稿的第一读取面、供原稿通过的第二读取面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读取面与所述第二读取面之间且将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原稿抬起的引导部;
开闭部,设置于比所述主体部靠上方处;
自动运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开闭部,以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及所述引导部的方式运送原稿;
读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能够读取载置于所述第一读取面的原稿的图像及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原稿的图像;及
铰链,将所述开闭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结,
其特征在于,
当将与原稿与所述第二读取面平行地被运送而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第二读取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读取面及所述第二读取面配置于与所述铰链相反的一侧且所述引导部的延长线上,并向上突出,
在所述开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凹部,该定位凹部配置于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定位凸部对向的位置,并向上凹陷,
所述定位凸部具有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从顶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延伸且向下弯曲的弯曲面,
所述定位凹部具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延伸且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所述弯曲面抵接,所述第二倾斜面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方延伸且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所述弯曲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开闭部关闭时,第一倾斜面与弯曲面中的从顶部向第一方向的一方离开的部分抵接,第二倾斜面与弯曲面中的从顶部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离开的部分抵接,由此,定位凹部相对于定位凸部的第一方向的位置确定。这样,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在关闭了开闭部的状态下,通过铰链和互相抵接的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将开闭部相对于主体部高精度地定位。
另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在载置于主体部的第一读取面的原稿的一部分覆盖定位凸部的状态下关闭了开闭部时,该原稿由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夹住。于是,该原稿沿着弯曲面的顶部弯曲,由弯曲面中的从顶部向第一方向的一方离开的部分和第一倾斜面夹住,由弯曲面中的从顶部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离开的部分和第二倾斜面夹住,其结果,以成为平缓的山形状的方式主要二维地进行形状变化。由此,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能够抑制该原稿的三维的形状变化,并且能够抑制在该原稿作用剪切力,其结果,难以在该原稿产生破裂、穿孔。
而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有时作用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横向偏移的力即在第一方向上偏移的力。并且,在通过该力而开闭部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偏移的情况下,定位凹部的第一倾斜面一边与弯曲面滑动接触一边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以向上升倾斜的方向退避的方式位移,根据此而开闭部也稍微向上且向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位移。另外,在通过该力而开闭部向第一方向的一方偏移的情况下,定位凹部的第二倾斜面一边与弯曲面滑动接触一边朝向第一方向的一方以向上升倾斜的方向退避的方式位移,根据此而开闭部也稍微向上且向第一方向的一方位移。其结果,难以在定位凸部作用剪切力。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在载置于主体部的第一读取面的原稿的一部分覆盖定位凸部的状态下关闭了开闭部时能够抑制该原稿的破损,并且即使作用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横向偏移的力也能够抑制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的破损。
另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中,通过铰链和互相抵接的1组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将开闭部相对于主体部定位,且通过定位凸部不位移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主体部及开闭部中的其他部件的配置空间的确保。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局部示意剖视图。
图3是主要示出第一引导部、定位凸部及第二引导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主要示出第一引导部及定位凸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定位凹部的第一倾斜面及第二倾斜面与定位凸部的弯曲面抵接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示出由定位凸部和定位凹部夹住的原稿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说明作用了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横向偏移的力时的定位凹部相对于定位凸部的行为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说明作用了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横向偏移的力时的定位凹部相对于定位凸部的行为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主要示出第二引导部及定位凸部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实施例1、2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是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具体形态的一例。在图1中,将配置操作面板8P的一侧规定为装置的前方且将在朝向操作面板8P的情况下成为左的一侧规定为左方来表示前后、左右及上下的各方向。并且,图2以后的各图所示的各方向全部与图1所示的各方向对应地表示。以下,基于图1等对图像读取装置1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具备主体部8和配置于主体部8的上侧的开闭部9。主体部8是扁平的大致箱状体。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8的前表面设置有作为触摸面板等的操作面板8P。在主体部8内设置有读取单元3。读取单元3在读取原稿SH1、SH2的图像时使用。
在主体部8的后端部以在左右方向上互相分离的方式配置有2个铰链70、70。铰链70、70将开闭部9相对于主体部8以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摆动轴心X9摆动的方式连结。开闭部9绕着摆动轴心X9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摆动。
如图1所示,开闭部9在打开的状态下使主体部8的上表面露出。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开闭部9在关闭的状态下覆盖主体部8的上表面。此外,在关于开闭部9的结构、内部构造等进行说明时,关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以关闭状态的开闭部9的姿势为基准。
在开闭部9设置有原稿托盘91、排出托盘96及自动运送机构4。原稿托盘91及排出托盘96设置于开闭部9的右部分。
原稿托盘91通过支承于在开闭部9的前端部侧及后端部侧分别配置的未图示的侧框架而在比排出托盘96靠上方的位置处以与排出托盘96重叠的方式设置。原稿托盘91从开闭部9的右端部侧向左平缓地下降倾斜。
原稿托盘91支承作为自动运送机构4的运送对象的片状的原稿SH2。自动运送机构4包括相对于原稿托盘91设置于原稿SH2的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的运送引导件30。由运送引导件30引导的原稿SH2的运送方向D1是以下方向:从原稿托盘91向左行进,在开闭部9的左端部侧向下进行U形转弯,直到排出托盘96为止向右行进。
自动运送机构4在将支承于原稿托盘91的原稿SH2沿着运送引导件30在运送方向D1上依次运送,一边向排出托盘96排出一边使读取单元3读取该运送中途的原稿SH2的图像时使用。
如图1所示,主体部8的上表面由框体8W、第一稿台玻璃8G1及第二稿台玻璃8G2构成。框体8W是形成有包围第一稿台玻璃8G1的矩形状的开口部和包围第二稿台玻璃8G2的另一个矩形状的开口部的树脂制构件。
由第一稿台玻璃8G1的从框体8W露出的上表面形成了大面积的第一读取面8A。第二稿台玻璃8G2配设于比第一稿台玻璃8G1靠左方处。由第二稿台玻璃8G2的从框体8W露出的上表面形成了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第二读取面8B。
第一读取面8A在读取单元3读取静止状态的原稿SH1的图像时,从下方支承该原稿SH1。载置于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包括纸张、OHP片、书籍、纸张由卡钉或夹子等汇总而成的小册子等。另外,原稿SH1包括从第一读取面8A突出的大尺寸的片材、海报等。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第一读取面8A来读取图像的对象记为原稿SH1,将一边由自动运送机构4运送一边读取图像的对象记为原稿SH2。原稿SH1和原稿SH2可以实质上相同。
如图2所示,由自动运送机构4一张一张地运送的原稿SH2一边从下方与第二读取面8B接触一边通过第二读取面8B。
将原稿SH2与第二读取面8B平行地被运送而通过第二读取面8B的方向设为DR1。方向DR1是从左向右水平前进的方向。与方向DR1平行的左右方向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的一例。左方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的一方”的一例。右方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向的另一方”的一例。与第二读取面8B平行且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向”的一例。
如图1~图4所示,在主体部8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引导部81及第二引导部82。
第一引导部81是配置于框体8W中的第一读取面8A与第二读取面8B之间且向上突出的截面为大致直角三角形状的凸部。第一引导部81在前后方向上从第二读取面8B的前端缘的附近延伸至后端缘的附近。
在第一引导部81形成有上升倾斜面81A及端面81E。上升倾斜面81A从与第二读取面8B的右端缘相邻的位置向右上升倾斜。如图5所示,端面81E是与上升倾斜面81A的右端缘连接且在第一读取面8A侧在上下方向且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平坦面。
如图2所示,自动运送机构4将原稿SH2在方向DR1上运送而使其通过第二读取面8B,而且使其通过第一引导部81。此时,第一引导部81利用上升倾斜面81A将该原稿SH2抬起。
在框体8W中的第一引导部81的下表面侧设置有加强板89及加强板***部87。
加强板89是截面大致W形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金属构件。加强板***部87以与加强板89的形状匹配的方式从第一引导部81的下表面向上凹陷,且沿着第一引导部81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加强板89的向上突出的部分向加强板***部87***而加强第一引导部81。
如图1~图3所示,第二引导部82是配置于框体8W中的相对于第二读取面8B而与第一读取面8A相反的一侧(即左侧)且向上突出的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凸部。第二引导部82在前后方向上从第二读取面8B的前端缘的附近延伸至后端缘的附近。
在第二引导部82形成有下降倾斜面82A。下降倾斜面82A朝向与第二读取面8B的左端缘相邻的位置而向右下降倾斜。
如图2所示,自动运送机构4运送原稿SH2而使其通过第二引导部82,而且使其通过第二读取面8B。此时,第二引导部82利用下降倾斜面82A将该原稿SH2向第二读取面8B引导。
读取单元3具有收容于主体部8内的第一读取传感器3A、未图示的扫描机构驱动源及由扫描机构驱动源驱动的未图示的扫描机构。第一读取传感器3A是本实用新型的“读取传感器”的一例。作为第一读取传感器3A,使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周知的图像读取传感器。
第一读取传感器3A位于第一读取面8A及第二读取面8B的下方。未图示的扫描机构在读取载置于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的图像时由未图示的扫描机构驱动源驱动,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在主体部8内的第一读取面8A的下方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另外,未图示的扫描机构在第一读取传感器3A读取由自动运送机构4运送的原稿SH2的图像时由未图示的扫描机构驱动源驱动,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在主体部8内的第二读取面8B的下方停止。第一读取传感器3A在第二读取面8B的下方停止的位置是预先确定的静止读取位置。
<基础构件、第一斜槽构件、第二斜槽构件及罩构件的结构>
开闭部9具备基础构件39、第一斜槽构件35、第二斜槽构件37及罩构件38。
基础构件39形成了开闭部9的底壁。基础构件39的下表面是开闭部9的下表面。在基础构件39的右部分形成有排出托盘96。另外,在基础构件39的左部分形成有与第二读取面8B、第一引导部81及第二引导部82对向的区域被切口成大致矩形状而成的读取开口39H。
在基础构件39的左端部形成有运送面39G1。运送面39G1以从向下改变朝向而向右下降倾斜的方式弯曲。
在基础构件39中的位于读取开口39H与运送面39G1之间的部分设置有第二按压构件保持部39F。在第二按压构件保持部39F以能够位移的方式保持有第二按压构件39P。第二按压构件39P用于将沿着运送引导件30运送的原稿SH2朝向后述的第二读取传感器3B按压。第二按压构件39P的上表面从运送面39G1的右端朝向主体部8的第二引导部82而向右下降倾斜。
在基础构件39中的位于比读取开口39H靠右方处的部分形成有运送面39G2。运送面39G2从与主体部8的第一引导部81相邻的位置向右上升倾斜。
第二斜槽构件37配设于基础构件39的左部分的上方。在第二斜槽构件37形成有第一按压构件保持部37F及引导面37G1、37G2。
第一按压构件保持部37F是在与第二读取面8B对向的位置处向上凹陷的凹部。在第一按压构件保持部37F以能够位移的方式保持有第一按压构件37P。第一按压构件37P从上方按压一边与第二读取面8B接触一边运送的原稿SH2,抑制该原稿SH2从第二读取面8B浮起。
引导面37G1位于比第一按压构件保持部37F靠左方处。引导面37G1沿着基础构件39的运送面39G1弯曲。并且,引导面37G1沿着第二按压构件39P和主体部8的第二引导部82而向右下降倾斜。
在引导面37G1中的运送方向D1的中间部配置有第二读取传感器3B。未图示的控制部在读取由自动运送机构4运送的原稿SH2的双面的图像时使第二读取传感器3B与第一读取传感器3A一起工作。
引导面37G2位于比第一按压构件保持部37F靠右方处。引导面37G2沿着主体部8的第一引导部81和基础构件39的运送面39G2而向右上升倾斜。
第一斜槽构件35配设于第二斜槽构件37的上方。在第一斜槽构件35形成有运送面36。运送面36相对于原稿托盘91位于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且以向左平缓地上升倾斜的方式延伸。运送面36的左端部以将朝向从向左改变成向下的方式弯曲。
罩构件38配设于第一斜槽构件35的上方。罩构件38从上方覆盖原稿托盘91的左部分。在罩构件38形成有由向下突出的多个肋38R的下端缘构成的引导面38G。引导面38G的右侧的部分沿着第一斜槽构件35的运送面36而以向左平缓地上升倾斜的方式延伸。引导面38G的左侧的部分沿着第一斜槽构件35的运送面36的左端部弯曲。
由第一斜槽构件35的运送面36、罩构件38的引导面38G、基础构件39的运送面39G1、39G2及第二斜槽构件27的引导面37G1、37G2构成了运送引导件30。
运送面36、39G1、39G2及引导面38G、37G1、37G2沿着运送方向D1延伸,规定了用于从原稿托盘91朝向排出托盘96运送原稿SH2的运送路径。主体部8的第二读取面8B、第一引导部81及第二引导部82也从下方规定了该运送路径的一部分。
<定位凸部及定位凹部的结构>
图像读取装置1为了相对于停止于主体部8中的静止读取位置的第一读取传感器3A、第二读取面8B、第一引导部81及第二引导部82将开闭部9的自动运送机构4中的运送引导件30及第二读取传感器3B高精度地定位而具备图1及图3~图5所示的定位凸部50和图1及图5所示的定位凹部60。
如图1所示,定位凸部50设置于主体部8的上表面。定位凸部50相对于框体8W中的第一读取面8A及第二读取面8B配置于与铰链70、70相反的一侧且第一引导部81的延长线L1上,从框体8W的上表面向上突出。
如图3及图4所示,定位凸部50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引导部81连续地设置。
定位凸部50具有弯曲面51。如图5所示,弯曲面51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边从顶部51T向左方和右方延伸一边向下弯曲。更详细而言,弯曲面51是以在顶部51T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CL1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上侧的一部分。
在第一引导部81的下表面侧设置的加强板***部87及加强板89延长至定位凸部50。由此,定位凸部50由加强板89加强。
如图4所示,定位凸部50中的在第一读取面8A侧在上下方向且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端面50E是与第一引导部81中的在第一读取面8A侧在上下方向且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端面81E共面的平坦面。
如图1所示,定位凹部60设置于开闭部9的下表面。定位凹部60相对于基础构件39中的读取开口39H配置于与铰链70、70相反的一侧。
如图5所示,定位凹部60配置于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与定位凸部50对向的位置,从基础构件39的下表面向上凹陷。
定位凹部60具有第一倾斜面61及第二倾斜面62。第一倾斜面61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边向左方延伸一边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另外,第一倾斜面61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其下端侧的角部以大的曲率圆化,不与第一引导部81的上升倾斜面81A重叠。第二倾斜面62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边向右方延伸一边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
将第一倾斜面61相对于左右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设为α1。将第二倾斜面62相对于左右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设为α2。角度α1、α2分别为45°以下。在本实施例中,角度α1、α2分别被设定为45°。也就是说,第一倾斜面61和第二倾斜面62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90°。
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第一倾斜面61与弯曲面51中的从顶部51T向左方离开的部分抵接,第二倾斜面62与弯曲面51中的从顶部51T向右方离开的部分抵接。由此,定位凹部60相对于定位凸部5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确定。这样,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通过铰链70、70和互相抵接的定位凸部50及定位凹部60,将开闭部9相对于主体部8高精度地定位。其结果,能够将开闭部9侧的运送引导件30及第二读取传感器3B相对于主体部8侧的第一读取传感器3A、第二读取面8B、第一引导部81及第二引导部82高精度地定位。
<供送辊、分离辊、第一、二运送辊及排出辊的结构>
自动运送机构4具有用于将原稿SH2沿着运送引导件30运送的供送辊41、分离辊42、分离垫42A、第一运送辊43、第一压紧辊43P、第二运送辊44、第二压紧辊44P、排出辊47及排出压紧辊47P。
分离辊42配置于第一斜槽构件35中的运送面36的上方。在分离辊42的旋转轴42S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有保持架42F。
供送辊4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保持架42F的右端部且从上方与原稿托盘91对向。供送辊41将支承于原稿托盘91的原稿SH2朝向运送引导件30的运送面36供送。
分离垫42A在分离辊42的正下方的位置处以从运送面36露出的方式支承于第一斜槽构件35。分离垫42A被朝向分离辊42按压。
分离辊42对到达了分离辊42与分离垫42A的夹压位置的原稿SH2施加朝向运送方向D1的下游侧的运送力。若到达了夹压位置的原稿SH2是多张,则分离垫42A对与分离辊42接触的原稿SH2以外的原稿SH2施加阻止该原稿SH2的运送的力。
第一运送辊43支承于第一斜槽构件35的运送面36中的运送方向D1的中间部。第一压紧辊43P支承于罩构件38的引导面38G侧,被朝向第一运送辊43按压。
第二运送辊44支承于第二斜槽构件37的引导面37G1中的比第二读取传感器3B靠运送方向D1的上游侧处。第二压紧辊44P支承于基础构件39的运送面39G1侧,被朝向第二运送辊44按压。
第一运送辊43、第一压紧辊43P、第二运送辊44及第二压紧辊44P将由分离辊42及分离垫42A一张一张地分离后的原稿SH2朝向第二读取面8B(即,朝向停止于静止读取位置的第一读取传感器3A)运送。
排出辊47支承于第二斜槽构件37的引导面37G2的右端部。排出压紧辊47P支承于基础构件39的运送面39G2的右端部,被朝向排出辊47按压。排出辊47及排出压紧辊47P将通过第二读取面8B而由运送面39G2及引导面37G2引导的原稿SH2朝向排出托盘96排出。
<图像读取动作>
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读取支承于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的图像的情况下,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读取单元3的未图示的扫描机构驱动源而使未图示的扫描机构工作,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在从第一读取面8A的左端缘的下方即读取开始位置到右端缘的下方即读取结束位置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第一读取传感器3A读取支承于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的图像。之后,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读取单元3的未图示的扫描机构驱动源而使未图示的扫描机构反向工作,使结束了读取的第一读取传感器3A从读取单元3内的右端向左端移动而返回待机位置。
另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将支承于原稿托盘91的原稿SH2利用自动运送机构4来运送并读取该原稿SH2的图像的情况下,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读取单元3的未图示的扫描机构驱动源而使未图示的扫描机构工作,使第一读取传感器3A停止于第二读取面8B的下方即静止读取位置。
接着,未图示的控制部使供送辊41、分离辊42、第一运送辊43、第二运送辊44及排出辊47工作,将支承于原稿托盘91的原稿SH2沿着运送引导件30依次运送。
并且,未图示的控制部在运送面36、39G1、39G2上运送的原稿SH2通过第二读取面8B时,利用停止于静止读取位置的第一读取传感器3A来读取该原稿SH2的图像。
此外,在读取被运送的原稿SH2的双面的图像的情况下,未图示的控制部使第二读取传感器3B与第一读取传感器3A一起工作,利用第二读取传感器3B来读取与第一读取传感器3A读取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的图像。
并且,未图示的控制部将被读取了图像的原稿SH2利用排出辊47及排出压紧辊47P朝向排出托盘96排出。
<作用效果>
在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5所示,在开闭部9关闭时,第一倾斜面61与弯曲面51中的从顶部51T向左方离开的部分抵接,第二倾斜面62与弯曲面51中的从顶部51T向右方离开的部分抵接,由此,定位凹部60相对于定位凸部50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确定。这样,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通过铰链70、70和互相抵接的定位凸部50及定位凹部60,将开闭部9相对于主体部8高精度地定位。
另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6所示,有时,因载置于主体部8的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例如相对于第一读取面8A偏离而配置或者是比第一读取面8A大的尺寸而成为该原稿SH1的一部覆盖定位凸部50的状态。
并且,在该状态下关闭开闭部9时,该原稿SH1由定位凸部50和定位凹部60夹住。于是,该原稿SH1沿着弯曲面51的顶部51T弯曲,由弯曲面51中的从顶部51T向左方离开的部分和第一倾斜面61夹住,由弯曲面51中的从顶部51T向右方离开的部分和第二倾斜面62夹住,其结果,以成为平缓的山形状的方式主要二维地进行形状变化。由此,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能够抑制该原稿SH1的三维的形状变化,并且能够抑制在该原稿SH1作用剪切力,其结果,难以在该原稿SH1产生破裂、穿孔等。
而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7及图8所示,有时作用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9横向偏移的力(即在左右方向上偏移的力F1、F2)。
并且,如图7所示,在通过向右的力F1而开闭部9向右方偏移的情况下,定位凹部60的第一倾斜面61一边与弯曲面51滑动接触一边朝向右上而斜着位移,根据此而开闭部9也稍微向上且向右位移。
另外,如图8所示,在通过向左的力F2而开闭部9向左方偏移的情况下,定位凹部60的第二倾斜面62一边与弯曲面51滑动接触一边朝向左上而斜着位移,根据此而开闭部9也稍微向上且向左位移。
其结果,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难以在定位凸部50作用剪切力。
因此,在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能够在载置于主体部8的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的一部分覆盖定位凸部50的状态下关闭了开闭部9时抑制该原稿SH1的破损,并且即使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9横向偏移的力作用于开闭部9也能够抑制定位凸部50及定位凹部60的破损。
另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1所示,通过铰链70、70和互相抵接的1组定位凸部50及定位凹部60,能够将开闭部9相对于主体部8定位,且通过定位凸部50不位移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主体部8及开闭部9中的其他部件的配置空间的确保。
而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3及图4所示,定位凸部50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一引导部81连续地设置。通过该结构,与第一引导部81和定位凸部50不连续而在双方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覆盖定位凸部50的原稿SH1的形状变化。因而,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能够分散向覆盖定位凸部50的原稿SH1作用的面压,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原稿SH1的破损。另外,由于定位凸部50通过与第一引导部81成为一体而被加强,所以定位凸部50自身也难以破损。
另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5所示,在第一引导部81的下表面侧设置的加强板***部87及加强板89延长至定位凸部50。通过该结构,加强第一引导部81的加强板89也兼作定位凸部50的加强。其结果,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7及图8所示,即使作用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9横向偏移的力F1、F2,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定位凸部50的破损。
而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4所示,定位凸部50中的在第一读取面8A侧在上下方向且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端面50E是与第一引导部81中的在第一读取面8A侧在上下方向且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端面81E共面的平坦面。通过该结构,能够使载置于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的端缘与由第一引导部81的端面81E和定位凸部50的端面50E形成的宽广的平坦面抵接,因此能够抑制该原稿SH1在左右方向上向第二读取面8B侧偏移而覆盖定位凸部50。
另外,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如图5所示,弯曲面51是以在顶部51T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CL1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上侧的一部分。通过该结构,弯曲面51适度地平缓地弯曲,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定位凸部50和定位凹部60夹住的原稿SH1的三维的形状变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在该原稿SH1作用剪切力。
而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1中,第一倾斜面61相对于左右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α1和第二倾斜面62相对于左右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α2分别为45°以下。通过该结构,第一倾斜面61及第二倾斜面62适度地平缓地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定位凸部50和定位凹部60夹住的原稿SH1的三维的形状变化,并且能够进一步抑制在该原稿SH1作用剪切力。
(实施例2)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实施例2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取代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定位凸部50和定位凹部60而采用了定位凸部250及定位凹部260。
实施例2的图像读取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因此,关于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或简化说明。
定位凸部250设置于主体部8的上表面。定位凸部250相对于框体8W中的第一读取面8A及第二读取面8B配置于与铰链70、70相反的一侧且第二引导部82的延长线L2上,从框体8W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定位凸部250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二引导部82连续地设置。
定位凸部250具有弯曲面251。弯曲面251在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边从顶部251T向左方和右方延伸一边向下弯曲。虽然图示省略,但弯曲面251与实施例1的弯曲面51同样,是以在顶部251T的下方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上侧的一部分。
如图9所示,定位凹部260设置于开闭部9的下表面。定位凹部260相对于基础构件39中的读取开口39H配置于与铰链70、70相反的一侧。
虽然图示省略,但定位凹部260与实施例1的定位凹部60同样,配置于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与定位凸部250对向的位置,从基础构件39的下表面向上凹陷。
定位凹部260具有第一倾斜面261及第二倾斜面262。虽然图示省略,但第一倾斜面261与实施例1的第一倾斜面61同样,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边向左方延伸一边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与弯曲面251中的从顶部251T向左方离开的部分抵接。第二倾斜面262与实施例1的第二倾斜面62同样,在关闭了开闭部9的状态下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一边向右方延伸一边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与弯曲面251中的从顶部251T向右方离开的部分抵接。
在上述结构的实施例2的图像读取装置1中,与实施例1的图像读取装置1同样,在载置于主体部8的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的一部分覆盖定位凸部250的状态下关闭了开闭部9时能够抑制该原稿SH1的破损,并且即使作用将关闭状态的开闭部9横向偏移的力也能够抑制定位凸部250及定位凹部260的破损。
另外,实施例2的定位凸部250及定位凹部260与实施例1的定位凸部50及定位凹部60相比远离第一读取面8A,因此能够降低载置于第一读取面8A的原稿SH1的一部分覆盖定位凸部250的可能性。
以上,结合实施例1、2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1、2,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应用。
在实施例1、2中,定位凸部50、250的弯曲面51、251是圆筒面的一部分,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关于定位凸部50的弯曲面51,左右方向上的从顶部51T起的距离越长则从轴线CL1到弯曲面51为止的距离越长的结构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例如能够对图像读取装置或复合机等利用。
标号说明
1…图像读取装置,SH1、SH2…原稿,8A…第一读取面,
8B…第二读取面,81…第一引导部,8…主体部,9…开闭部,
4…自动运送机构,3A…读取传感器(第一读取传感器)、70…铰链,
DR1…原稿与第二读取面平行地被运送而通过第二读取面的方向,
L1…第一引导部的延长线,50、250…定位凸部,
60、260…定位凹部,51T、251T…定位凸部的顶部,
51、251…弯曲面,61、261…第一倾斜面,
62、262…第二倾斜面,87…加强板***部,89…加强板,
50E…定位凸部中的在第一读取面侧在上下方向且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端面,
81E…第一引导部中的在第一读取面侧在上下方向且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端面,
CL1…在定位凸部的顶部的下方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线,
α1…第一倾斜面相对于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
α2…第二倾斜面相对于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
82…第二引导部,L2…第二引导部的延长线。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主体部,在上表面设置有载置原稿的第一读取面、供原稿通过的第二读取面及配置于所述第一读取面与所述第二读取面之间且将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原稿抬起的引导部;
开闭部,设置于比所述主体部靠上方处;
自动运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开闭部,以使原稿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及所述引导部的方式运送原稿;
读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能够读取载置于所述第一读取面的原稿的图像及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原稿的图像;及
铰链,以使所述开闭部能够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将所述开闭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连结,
其特征在于,
当将与原稿与所述第二读取面平行地被运送而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第二读取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读取面及所述第二读取面配置于与所述铰链相反的一侧且所述引导部的延长线上,并向上突出,
在所述开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凹部,该定位凹部配置于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定位凸部对向的位置,并向上凹陷,
所述定位凸部具有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从顶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延伸且向下弯曲的弯曲面,
所述定位凹部具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延伸且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所述弯曲面抵接,所述第二倾斜面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方延伸且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所述弯曲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凸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引导部连续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加强板***部,从所述引导部的下表面向上凹陷,且沿着所述引导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及
加强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向所述加强板***部***而加强所述引导部,
所述加强板***部及所述加强板延长至所述定位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凸部中的在所述第一读取面侧在上下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端面与所述引导部中的在所述第一读取面侧在上下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端面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面是以在所述顶部的下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面是以在所述顶部的下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分别为4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分别为4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下降倾斜的角度分别为45°以下。
10.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主体部,在上表面设置有载置原稿的第一读取面、供原稿通过的第二读取面及配置于相对于所述第二读取面而与所述第一读取面相反的一侧且将原稿向所述第二读取面引导的引导部;
开闭部,设置于比所述主体部靠上方处;
自动运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开闭部,以使原稿通过所述引导部及所述第二读取面的方式运送原稿;
读取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内,能够读取载置于所述第一读取面的原稿的图像及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原稿的图像;及
铰链,以使所述开闭部能够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将所述开闭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连结,
其特征在于,
当将与原稿与所述第二读取面平行地被运送而通过所述第二读取面的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第二读取面平行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读取面及所述第二读取面配置于与所述铰链相反的一侧且所述引导部的延长线上,并向上突出,
在所述开闭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凹部,该定位凹部配置于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定位凸部对向的位置,并向上凹陷,
所述定位凸部具有在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从顶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延伸且向下弯曲的弯曲面,
所述定位凹部具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方延伸且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所述弯曲面抵接,所述第二倾斜面在所述开闭部处于所述闭位置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另一方延伸且呈平面状地下降倾斜并与所述弯曲面抵接。
CN202022407006.4U 2019-10-28 2020-10-26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2136378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5430 2019-10-28
JP2019195430A JP7310540B2 (ja) 2019-10-28 2019-10-28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37891U true CN213637891U (zh) 2021-07-06

Family

ID=75586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07006.4U Active CN213637891U (zh) 2019-10-28 2020-10-26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6891B2 (zh)
JP (1) JP7310540B2 (zh)
CN (1) CN213637891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6148B2 (en) * 2004-03-19 2009-05-19 Murat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with a pivotable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JP4329585B2 (ja) * 2004-03-19 2009-09-09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74065A (ja) 2005-09-05 2007-03-22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15839A (ja) 2010-07-01 2012-01-19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357B2 (ja) * 2010-11-08 2015-08-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17120958A (ja)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09092B2 (ja) * 2016-09-29 2021-01-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838449B2 (ja) * 2017-03-23 2021-03-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69093A (ja) 2021-04-30
JP7310540B2 (ja) 2023-07-19
US11196891B2 (en) 2021-12-07
US20210127029A1 (en)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49505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01108700A (zh) 供纸盒
US931954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414837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9758336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US20110042888A1 (en) Automatic paper feed devic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13637891U (zh) 图像读取装置
US8967618B2 (en) Sheet transport device
JP2007223687A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623078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US9868608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US9025221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KR102001725B1 (ko) 책자 페이지 넘김 장치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책자 처리 장치 및 자동 거래 장치
US9783386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4330827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2007297198A (ja)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ローラ離間方法
CN106976736B (zh) 片状物传送设备
JP201606909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201218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9748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227456A (ja)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294969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40951A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1703092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3040477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