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1577U - 交直流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直流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1577U
CN212811577U CN202021584505.4U CN202021584505U CN212811577U CN 212811577 U CN212811577 U CN 212811577U CN 202021584505 U CN202021584505 U CN 202021584505U CN 212811577 U CN212811577 U CN 212811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transformer
switch tube
winding
comm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845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hai Times Electron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hai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hai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hai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845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1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1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1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包括整流逆变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整流逆变电路执行将第一交流电转变为第一直流电,及执行将第二直流电转变为第二交流电;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压变换电路执行升高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电压,及执行降低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通过该交直流变换装置可以提高功率利用率及效率。

Description

交直流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变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交直流变换广泛应用于储能***的逆变器、混合供电离并网逆变器、锂电池电池厂化成分容、老化检测等环节。然而目前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存在功率利用率低及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旨在提高交直流变换装置的功率利用率及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包括整流逆变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整流逆变电路执行将第一交流电转变为第一直流电,及执行将第二直流电转变为第二交流电;
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压变换电路执行升高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电压,及执行降低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DC/DC单元和谐振隔离电压变换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逆变电路中的开关管为IGB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电解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共接,并作为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共接,并作为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所述第二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共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C/DC单元包括:第三电容、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四电感、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共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谐振隔离电压变换电路单元:第五电容、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九开关管、第十开关管、第十一开关管、第十二开关管、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五电感、第六电感、第七电感、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第二变压器原边、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第三变压器原边、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第十三开关管、第十四开关管、第十五开关管、第十六开关管、第十七开关管、第十八开关管和第九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漏极共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源极共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共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四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源极共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共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六电容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七电容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八电容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源极、所述第十七电容的源极、所述第十八电容的源极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共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硬件故障信号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包括整流逆变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整流逆变电路执行将第一交流电转变为第一直流电,及执行将第二直流电转变为第二交流电;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压变换电路执行升高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电压,及执行降低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通过该交直流变换装置可以提高功率利用率及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整流逆变电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DC/DC单元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谐振隔离电压变换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交直流变换装置包括:整流逆变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整流逆变电路执行将第一交流电转变为第一直流电,及执行将第二直流电转变为第二交流电;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压变换电路执行升高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电压,及执行降低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
具体地,整流逆变电路是可以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也可以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双向变换电路。第一控制器控制整流逆变电路在充电阶段执行整流模式,在放电阶段执行逆变模式。电压变换电路是可以执行升压,也可以执行降压的电路。第二控制器控制电压变换电路在充电阶段执行降压模式,在放电阶段执行升压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可以实现整流和逆变并网双向工作,提高了交直流变换装置的功率利用率及效率。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DC/DC单元和谐振隔离电压变换单元。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整流逆变电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流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Q1、第二开关管Q2、第三开关管Q3、第四开关管Q4和电解电容EC1;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集电极共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集电极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和所述电解电容EC1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发射极、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发射极和所述电解电容EC1的第二端共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直流变换装置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设置在所述交流电网和所述整流逆变电路之间,用于过滤电路中的纹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DC/DC单元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C/DC单元包括:第三电容C3、第五开关管Q5、第六开关管Q6、第四电感L4、第四电容C4;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源极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源极、所述第四电感L4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Q6的漏极共接,所述第四电感L4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变换装置的谐振隔离电压变换单元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谐振隔离电压变换电路单元包括:第五电容C5、第七开关管Q7、第八开关管Q8、第九开关管Q9、第十开关管Q10、第十一开关管Q11、第十二开关管Q12、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和第七电感L7、第一变压器T1原边、第一变压器T1副边第一绕组、第一变压器T1副边第二绕组、第二变压器T2原边、第二变压器T2副边第一绕组、第二变压器T2副边第二绕组、第三变压器T3原边、第三变压器T3副边第一绕组、第三变压器T3副边第二绕组、第十三开关管Q13、第十四开关管Q14、第十五开关管Q15、第十六开关管Q16、第十七开关管Q17、第十八开关管Q18和第九电容C9;
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漏极、所述第八开关管Q8的漏极和所述第九开关管Q9的漏极共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开关管Q10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开关管Q11的源极和所述第十二开关管Q12的源极共接,所述第七开关管Q7的源极、所述第十开关管Q10的漏极和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感L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Q8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开关管Q11的漏极和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感L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管Q9的源极、所述第十二开关管Q12的漏极和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感L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T1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感L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感L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T3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感L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原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变压器T2原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变压器T3原边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三开关管Q1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四开关管Q1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T3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五开关管Q1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开关管Q13的源极、所述第十四开关管Q14的源极和所述第十五开关管Q15的源极共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变压器T2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变压器T3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T1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变压器T2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变压器T3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六开关管Q1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T2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七开关管Q17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T3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八开关管Q18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六开关管Q16的源极、所述第十七开关管Q17的源极、所述第十八开关管Q18的源极和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共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LC拓扑能够实现ZVS软开,有利于降低损耗。三相LLC通过相位交错120°,实现了低输出纹波,器件利用率也很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硬件故障信号通信。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具体可以是通过CAN总线实现信息通信连接,在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硬件故障信号,当所述单相交直流变换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电路发生故障时,所述第一控制器或所述第二控制器,向对方发出故障指令,保护各电路的器件不受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可以实现整流和逆变并网双向工作,提高交直流变换装置的功率利用率及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逆变电路、电压变换电路、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
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整流逆变电路执行将第一交流电转变为第一直流电,及执行将第二直流电转变为第二交流电;
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压变换电路执行升高所述第一直流电的电压,及执行降低所述第二直流电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DC/DC单元和谐振隔离电压变换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逆变电路中的开关管为IGB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逆变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和电解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集电极共接,并作为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集电极共接,并作为所述整流逆变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入交流电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发射极、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解电容的第二端共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单元包括:第三电容、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四电感、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漏极共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谐振隔离电压变换电路单元:第五电容、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九开关管、第十开关管、第十一开关管、第十二开关管、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五电感、第六电感、第七电感、第一变压器原边、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第二变压器原边、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第三变压器原边、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第十三开关管、第十四开关管、第十五开关管、第十六开关管、第十七开关管、第十八开关管和第九电容;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漏极共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源极共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原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变压器原边的第二端共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第十四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十五开关管的源极共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一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共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第十六电容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第十七电容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变压器副边第二绕组的第二端和第十八电容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六电容的源极、所述第十七电容的源极、所述第十八电容的源极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共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之间设置硬件故障信号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分别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CN202021584505.4U 2020-08-03 2020-08-03 交直流变换装置 Active CN212811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4505.4U CN212811577U (zh) 2020-08-03 2020-08-03 交直流变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84505.4U CN212811577U (zh) 2020-08-03 2020-08-03 交直流变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1577U true CN212811577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10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84505.4U Active CN212811577U (zh) 2020-08-03 2020-08-03 交直流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1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an et al. Top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bidirectional 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JP6590911B2 (ja) 3層−単層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フルブリッジac/dcコンバータ及びhf変成器を備えたac/dcコンバータ
US11418125B2 (en) Three phase bidirectional AC-DC converter with bipolar voltage fed resonant stages
CN103441691B (zh) 一种谐振型电力电子变流器及变流器装置
EP3790155A1 (en) On-board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system
EP2424100A2 (e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US20210194356A1 (en) High power density power converter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methods
CN101166001A (zh) 有源双向电力调节器
US11518246B2 (en) Electric drive system, powertrain,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7888073B (zh) 一种全方位软开关的交直流混合能量路由器
JP2011522511A (ja) 可変速駆動装置のエネルギー回収装置
CN112224061B (zh) 能量转换装置、动力***及车辆
CN111600499A (zh) 交直流双向变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42182B (zh) 供电***
Hou et al. Family of hybrid dc-dc converters for connecting dc current bus and dc voltage bus
Burlaka et al. Bidirectional single stage isolated DC-AC converter
EP3916975A2 (en) Conversion device
Lee et al. Three-phase single-stage bidirectional CCM soft-switching AC–DC converter with minimum switch count
CN212115182U (zh) 交直流双向变换装置
CN206790354U (zh) 高频隔离串联谐振多电平双向充电装置
KR101030632B1 (ko) 고주파 변압기를 이용한 전력 변환기 및 전력 변환 시스템
CN109905035B (zh) 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超低纹波电动汽车充电电源
CN205646960U (zh) 一种整流充电装置
CN107222111A (zh) 高频隔离串联谐振多电平双向充电装置
CN212811577U (zh) 交直流变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3

Address after: 518000 Room 203, building B, weihuada Industrial Park, No. 5, Lirong Road,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Fuhai Times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1309, Pioneer Park, Lishan road University Town,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uhai times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