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0413U -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0413U
CN210000413U CN201920698355.0U CN201920698355U CN210000413U CN 210000413 U CN210000413 U CN 210000413U CN 201920698355 U CN201920698355 U CN 201920698355U CN 210000413 U CN210000413 U CN 210000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hinge mounting
reinforcing plate
mounting plate
upper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83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超
桑兵兵
常同点
贺志杰
王红卫
王超
万劲
李开扉
申航
王磊磊
张磊
温旭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983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0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0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0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该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包括:传力组件,所述传力组件设置在车辆的A柱前方,所述传力组件至少包括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且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将车辆前方受到的碰撞载荷分散为第一传力路径和第二传力路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通过车身的传力组件将碰撞载荷有效传递分解,可减少碰撞力传递至驾驶舱,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身侧围A柱区域结构大多如下:前轮罩边梁加强板焊接于侧围总成上,前门上铰链安装板焊接于A柱下段加强板内部,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在同一条直线上,前门上铰链安装板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未能有效形成分解传力通道,前门上铰链安装板对前轮罩边梁加强板支撑效果薄弱,结构强度弱,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侧围A柱区域受力集中严重,不能将碰撞时产生的作用力有效地传递和分解,碰撞力易传递至驾驶舱,使乘员受伤害的风险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通过车身的传力组件将碰撞载荷有效传递分解,可减少碰撞力传递至驾驶舱,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包括:传力组件,所述传力组件设置在车辆的A柱前方,所述传力组件至少包括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且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将车辆前方受到的碰撞载荷分散为第一传力路径和第二传力路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力组件还包括:前门上铰链安装板,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的后方,且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形成所述第一传力路径;A柱下段加强板,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位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的下方,且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与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形成所述第二传力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位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和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的朝向车内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焊接固定。
更进一步地,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均焊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力组件还包括:前门上铰链安装板,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的后方,且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形成所述第一传力路径;前门下铰链安装板,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的下方,且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与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形成所述第二传力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侧围总成包括:A柱下段加强板,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具有朝向车内的容纳腔,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和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均与所述容纳腔的前腔壁、后腔壁固定,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与所述容纳腔的前腔壁通过侧围外板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所述第一传力路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传力路径的前端重合,所述第一传力路径的后端与所述第二传力路径的后端分离,且所述第一传力路径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力路径的后端的上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具有以下优势:通过车身的传力组件将碰撞载荷分解为第一传力路径和第二传力路径,可有效减少碰撞力传递至驾驶舱,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具有的优势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车辆的侧围总成的第一个实施例装配示意图;
图2是车辆的侧围总成的另一个实施例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侧围总成100、传力组件10、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A柱下段加强板3、容纳腔31、前腔壁311、后腔壁312、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侧围外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2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可以包括:传力组件10。传力组件10设置在车辆的A柱前方,传力组件10至少包括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且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将车辆前方受到的碰撞载荷分散为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
通过车身的传力组件10将碰撞载荷分解为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可提升车辆的碰撞性能,尤其是正面碰撞性能。具体来讲,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均向车辆后方延伸,当车辆前方受到碰撞力时,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将碰撞力的一部分经第一传力路径P向车辆后方传递,碰撞力的另一部分经第二传力路径Q向车辆后方传递,又由于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的后端分离,从而保证碰撞力至少分散为两路,每一路的碰撞力得以减小,这样,传递至车辆后方的经过分散之后的碰撞力不足以损坏车辆零部件,由此,传力组件10可有效减少碰撞力传递至驾驶舱,减轻零件变形损坏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传力组件10还可以包括: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A柱下段加强板3。
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位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的后方,且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形成第一传力路径P;
A柱下段加强板3位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下方,因此,A柱下段加强板3也位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的后方,且A柱下段加强板3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A柱下段加强板3形成第二传力路径Q。
也就是说,传力组件10可以包括: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A柱下段加强板3和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其中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后端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前端固定连接,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形成第一传力路径P。A柱下段加强板3位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下方,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后端与A柱下段加强板3前端固定连接,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A柱下段加强板3形成第二传力路径Q。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形成“>”形传力通道,从而有利于分散车辆A柱前方区域受力,同时有利于提升车辆A柱前方区域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A柱下段加强板3位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和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朝向车内的一侧。
换言之,A柱下段加强板3可以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和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不在同一平面内,也就是说,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可减少碰撞力在分解处应力集中,进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具体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可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固定。可选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焊接接头形式可以是对接接头,也可以是搭接接头。
进一步地,A柱下段加强板3可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均焊接固定,焊接方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以提升连接强度。
可选地,A柱下段加强板3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均搭接焊接,三者连接处可以形成多层加强板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连接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升侧碰性能。
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传力组件10可以包括: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
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位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的后方,且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形成第一传力路径P;
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位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下方,且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形成第二传力路径Q。
具体而言,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间接固定。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间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直接固定”指的是二者焊接固定或利用紧固件固定,“间接固定”指的是二者均与第三个零件固定,即二者通过第三个零件实现间接相连。
在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力路径P可将车辆前方的碰撞力沿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和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传递至车辆后方,第二传力路径Q可将车辆前方的碰撞力沿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和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传递至车辆后方,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形成“>”形传力通道,从而有利于分散车辆A柱前方区域受力,提升车辆A柱前方区域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在车辆高度方向上间隔开。
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不在同一直线上,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不在同一直线上,间隔开的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可以形成两条有效的传力路径,可减少碰撞力传递至驾驶舱,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侧围总成100包括:A柱下段加强板3和侧围外板20,A柱下段加强板3与侧围外板20固定相连,A柱下段加强板3具有朝向车内的容纳腔31,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均可位于容纳腔31内,且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和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均与容纳腔31的前腔壁311、后腔壁312固定,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容纳腔31的前腔壁311通过侧围外板20固定。
A柱下段加强板3可以通过前腔壁311与侧围外板20固定,A柱下段加强板3提高了侧围外板20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侧碰性能。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和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两端均可以与前腔壁311、后腔壁312固定,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和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在容纳腔31内形成了两个有效的传力结构,进而有利于提高A柱下段加强板3结构强度。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侧围外板20前端固定,前腔壁311与侧围外板20后端固定。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可以将碰撞载荷传递至A柱下段加强板3,A柱下段加强板3内的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和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进一步将碰撞力分解,可减少碰撞力传递至驾驶舱,减轻车辆零部件变形,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上述车辆的侧围总成100,第一传力路径P的前端与第二传力路径Q的前端重合,第一传力路径P的后端与第二传力路径Q的后端分离,且第一传力路径P的后端位于第二传力路径Q的后端的上方。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在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前端重合,在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后端分离,第一传力路径P将碰撞力向车辆后上方传递,第二传力路径Q将碰撞力向车辆后下方传递,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第一传力路径P和第二传力路径Q有效分解了碰撞力,且传力路径避开了驾驶舱,可有效降低汽车碰撞时A柱的变形量,降低对乘员空间的侵入,保护乘员安全,从而有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侧围总成100在满足整车密封性、防腐性及美观性要求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保证乘员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力组件(10),所述传力组件(10)设置在车辆的A柱前方,所述传力组件(10)至少包括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且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将车辆前方受到的碰撞载荷分散为第一传力路径和第二传力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组件(10)还包括:
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位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的后方,且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形成所述第一传力路径;
A柱下段加强板(3),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3)位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下方,且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3)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3)形成所述第二传力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3)位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和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朝向车内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3)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均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组件(10)还包括:
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位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的后方,且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形成所述第一传力路径;
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位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的下方,且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固定相连,以使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形成所述第二传力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总成(100)包括:A柱下段加强板(3),所述A柱下段加强板(3)具有朝向车内的容纳腔(31),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与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位于所述容纳腔(31)内,且所述前门下铰链安装板(4)和所述前门上铰链安装板(2)均与所述容纳腔(31)的前腔壁(311)、后腔壁(312)固定,所述前轮罩边梁加强板(1)与所述容纳腔(31)的前腔壁(311)通过侧围外板(20)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路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传力路径的前端重合,所述第一传力路径的后端与所述第二传力路径的后端分离,且所述第一传力路径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传力路径的后端的上方。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100)。
CN201920698355.0U 2019-05-16 2019-05-16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Active CN210000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355.0U CN210000413U (zh) 2019-05-16 2019-05-16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355.0U CN210000413U (zh) 2019-05-16 2019-05-16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0413U true CN210000413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8355.0U Active CN210000413U (zh) 2019-05-16 2019-05-16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0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71769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8585133B2 (en)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US8602483B2 (en) Vehicle door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US9849918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CN106347466B (zh) 车身组装结构
JP2008284936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KR102440606B1 (ko) 전방 차체 보강구조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US9758192B2 (en)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absorbing energy to improve roof structure integrity during side impact
JP2000318645A (ja) 車体構造
CN210000413U (zh) 用于车辆的侧围总成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4852186B (zh) 一种汽车乘员舱壳体结构及汽车
KR102567273B1 (ko) 차량의 차체구조물
CN211391455U (zh) 侧围内板总成、侧围结构及汽车框架结构
CN212500670U (zh) 车身结构及汽车
CN210310566U (zh) 用于车辆的挡板内基座及车辆
CN111376984B (zh)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CN221068231U (zh) 一种小偏置防护结构、车身前部组件及汽车
CN219406632U (zh) 车身前围加强结构及设有其的车辆
CN211308742U (zh) 机舱前围结构及车辆
CN115214790B (zh) 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219406602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0063137U (zh) 车顶框架和车辆
CN11160562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0391318U (zh) 前车身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