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0185U - 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0185U
CN208920185U CN201821503620.7U CN201821503620U CN208920185U CN 208920185 U CN208920185 U CN 208920185U CN 201821503620 U CN201821503620 U CN 201821503620U CN 208920185 U CN208920185 U CN 208920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opening
shell
air stream
stream drives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36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新艳
杨鑫
赵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036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0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0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0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取暖器包括:壳体,壳体上形成有连通壳体的内外空间的多个通风口,多个通风口包括位于壳体下部的第一通风口和位于壳体上部的第二通风口,且壳体内具有分别连通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的导流腔;换热器,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导流腔内,且换热器设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气流驱动件,气流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导流腔内,气流驱动件在第一状态时驱动导流腔内的气流从第一通风口在经过换热器后送往第二通风口,气流驱动件在第二状态时驱动导流腔内的气流从第二通风口在经过换热器后送往第一通风口。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该取暖器可以实现充分散热,从而提高取暖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取暖器,有的靠辐射散热,有的靠自然对流散热,有的靠风机强制对流散热,但它们的功能都较为单一。
例如专利号CN201720074249.6公开了一种带安全保护装置的双向风轮取暖器,该方案的发热器位于吹风口的前方,通过双向电机带动双向风轮,并通过蜗壳的导风作用,实现进出风口的双向切换。
然而上述方案存在技术缺陷:
(1)采用离心风道,噪音较大,且只能实现侧面出风;
(2)发热***置距离风轮较远,不利于充分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多方位加热的取暖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外空间的多个通风口,所述多个通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下部的第一通风口和位于所述壳体上部的第二通风口,且所述壳体内具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导流腔;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导流腔内,且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导流腔内,所述气流驱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转换,所述气流驱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导流腔内的气流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在经过所述换热器后送往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气流驱动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导流腔内的气流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在经过所述换热器后送往所述第一通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该取暖器可以实现多方位加热并可以充分散热,从而提高取暖器的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取暖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风口设于所述壳体下部的前壁,且所述第一通风口构造成向前向下倾斜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于所述导流腔内并具有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所述导流部的第一导流口的周沿连接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周沿,所述导流部的第二导流口向上并与所述换热器相对;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导流部内并驱动气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围绕出通孔的翻边部,所述气流驱动件的端部与所述翻边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所述边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轴流风轮、离心风轮或贯流风轮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流驱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周壁中的至少一处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通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通风口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下部的第三通风口,所述导流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流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风口,且所述导流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左侧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右侧与到所述壳体的右侧壁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前侧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周沿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后侧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后壳;前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前后拼接,且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所述导流腔,所述前壳的上边沿与所述后壳的上边沿之间以及所述前壳的下边沿与所述后壳的下边沿之间均形成有开口;底板,所述底板封盖所述导流腔的底部开口;顶板,所述顶板封盖所述导流腔的顶部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壳包括前侧板,所述前侧板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分别设有向后延伸的侧板,所述后壳包括后侧板,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分别设有向前延伸的筋条,对应的所述筋条和侧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板上设有后边沿敞开的安装槽,所述换热器上对应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换热器的端部***到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嵌入到对应的所述导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槽的前边沿设有折边部,所述换热器的端部的前侧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折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呈格栅型孔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暖器的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气流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取暖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取暖器100,
壳体10,前壁11,第一通风口111,顶壁12,第二通风口121,底板13,第三通风口131,左侧壁14,右侧壁15,通孔151,翻边部152,安装槽153,折边部154,后侧壁16,筋条161,
换热器20,
气流驱动件30,导流部31,风轮32,边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100,如图1和图3所示,该取暖器100大体可以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和气流驱动件30,其中,壳体10内具有导流腔。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0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10的内外空间的多个通风口,所述多个通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下部的第一通风口111和位于所述壳体10上部的第二通风口121,且所述壳体10内具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111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21的导流腔。
也就是说,多个通风口包括但不限于位于壳体10下部的第一通风口111和位于壳体10上部的第二通风口121,其中,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连通,第一通风孔和第二通风孔之间的风道位于导流腔内。
而且,所述换热器2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导流腔内,且所述换热器20设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11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21之间。换言之,换热器20可以是整体均设于导流腔内,也可以是仅部分设于导流腔内。且换热器20位于第一通风口111和第二通风口121之间,这样,换热器20产生的热量可以从第一通风口111或第二通风口121排出。
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导流腔内,所述气流驱动件3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转换,所述气流驱动件30在所述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导流腔内的气流从所述第一通风口111在经过所述换热器20后送往所述第二通风口121,所述气流驱动件30在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导流腔内的气流从所述第二通风口121在经过所述换热器20后送往所述第一通风口111。
也即,气流驱动件30可以是整体均设于导流腔内,也可以是仅部分设于导流腔内。且气流驱动件30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当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一状态时,气流从壳体10下方的第一通风口111进入取暖器100,在气流驱动件30的作用下,向上流动经过换热器20,并继续向上流动,直到气流从壳体10上方的第二通风口121排出。
当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气流从壳体10上方的第二通风口121进入取暖器100,在气流驱动件30的作用下,向下流动经过换热器20,并继续向下流动,直到气流从壳体10下方的第一通风口111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20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气流在经过换热器20时,会将部分热量或冷量带走,这样,在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一状态时,位于壳体10上方的第二通风口121吹出冷风或热风,在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位于壳体10下方的第一通风口111吹出冷风或热风。
这样,可以实现取暖器100的不同部位的吹风,例如,取暖器100位于下方的第一通风口111吹风时,可以用来暖脚,取暖器100位于上方的第二通风口121吹风时,可以用来烘干衣物等。
因而,取暖器100可以将换热器20产生的热量或冷量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100,通过设置双向风机以及第一通风口111和第二通风口121,可以实现多方位加热,且可以加快散热器的散热,提高取暖器100的能量利用率。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通风口111设于所述壳体10下部的前壁11,且所述第一通风口111构造成向前向下倾斜的形状。第一通风口111构造成向前向下倾斜的形状可以对气流进行导流。这样,当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一状态时,空气从壳体10下方向上流动,倾斜的第一通风口111起到导流的作用,使气流有序地进入气流驱动件30,提高气流驱动件30的工作效率;当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空气从壳体10上方向下流动,倾斜的第一通风口111同样起到导流的作用,使气流向地面吹出,起到暖脚或烘干地面的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结合图2所示,所述气流驱动件30包括导流部31和风轮32。所述导流部31设于所述导流腔内并具有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所述导流部31的第一导流口的周沿连接所述第一通风口111的周沿,所述导流部31的第二导流口向上并与所述换热器20相对。所述风轮32设于所述导流部31内并驱动气流。这样,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一状态时,风轮32运转,从第一通风口111进入取暖器100的气流首先经过第一导流口,在风轮32的带动下,气流转向并经过第二导流口,之后向上流经换热器20,最后由第二通风口121排出。气流驱动件30处于第二状态时,风轮32运转,从第二通风口121进入取暖器100的气流首先经过换热器20,并进入第二导流口,在风轮32的带动下,气流转向并经过第一导流口,之后由到达与第一导流口连通的第一通风口111,最后由第二通风口121排出。
有利地,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0的左侧壁14和右侧壁15上均设有围绕出通孔151的翻边部152,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端部与所述翻边部152相连。这样,气流驱动件30的两端与壳体10的两侧面连接,气流驱动件30的端部与翻边接触,翻边与气流驱动件30的接触面积大,且翻边可以提供支撑,使连接稳定。另外,也可以减少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33,所述边板33分别与所述壳体10的左右侧壁15相连。这样,可以提高壳体10的结构强度,也可以提高取暖器100的整体连接强度。
可选地,所述气流驱动件30包括轴流风轮32、离心风轮32或贯流风轮32中的至少一种。举例而言,气流驱动件30可以仅包括轴流风轮32;气流驱动件30也可以仅包括离心风轮32;气流驱动件30还可以仅包括贯流风轮32;气流驱动件30也可以包括轴流风轮32和离心风轮32;气流驱动件30也可以包括轴流风轮32和贯流风轮32;气流驱动件30还可以包括贯流风轮32和离心风轮32;气流驱动件30还可以都包括轴流风轮32、贯流风轮32和离心风轮32。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气流驱动件30设于所述换热器20的下方。这样,第一通风口111和第二通风口121间距较远,第一通风口111进风与第二通风口121出风或第一通风口111出风与第二通风口121进风之间不形成干涉。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例如,所述气流驱动件30也可以设于所述换热器20的上方,或者所述气流驱动件30与所述换热器20平齐。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驱动件30与所述壳体10的周壁中的至少一处间隔开。这样,气流不会被气流驱动件30挡住,可以方便气流进入壳体10内。优选地,气流驱动件30与壳体10的前壁11、壳体10的下壁间隔开。这样,气流不仅能从壳体10的前壁11进入壳体10,还能从壳体10的下壁进入壳体10。
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通风口121设于所述壳体10的顶壁12上。这样,取暖器100可以从顶部吹风。其中,第二通风口121还可以设于壳体10的前壁11、侧壁或后壁上。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多个通风口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10的下部的第三通风口131,所述导流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流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风口131,且所述导流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121。也即取暖器100还可以从壳体10的下部进风,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20在工作时,上方空气膨胀,气体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即使气流驱动件30不工作,空气从下方也能自然进入壳体10,并与换热器20处的热气流发生交汇,从而带动热气流向上流动,这样,可以节约能源。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左侧与所述壳体10的左侧壁14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右侧与到所述壳体10的右侧壁15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前侧与所述第一通风口111的周沿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后侧与所述壳体10的后侧壁16间隔开。这样,气流驱动件30被安装于壳体10内,气流驱动件30运转时,会发生震动,将所述气流驱动件30的后侧与所述壳体10的后侧壁16间隔开,可以减少壳体10的震动。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后壳、前壳、底板13和顶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前后拼接,且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所述导流腔,所述前壳的上边沿与所述后壳的上边沿之间以及所述前壳的下边沿与所述后壳的下边沿之间均形成有开口。所述底板13封盖所述导流腔的底部开口。所述顶板封盖所述导流腔的顶部开口。也即后壳、前壳、底板13和顶板之间限定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包括导流腔,换热器20和气流驱动组件均设于内部空间内。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前壳包括前侧板,所述前侧板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分别设有向后延伸的侧板,所述后壳包括后侧板,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分别设有向前延伸的筋条161,对应的所述筋条161和侧板相连。这样,前壳与后壳的连接稳定,增强了取暖器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侧板上设有后边沿敞开的安装槽153,所述换热器20上对应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换热器20的端部***到对应的所述安装槽153内,且所述安装槽153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嵌入到对应的所述导槽内。这样,换热器20的连接稳定,且减少了壳体10材料的使用,节约了成本。
有利地,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槽153的前边沿设有折边部154,所述换热器20的端部的前侧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折边部154。这样,换热器20的端部与折边抵接,接触面积较大,增强了换热器20与前壳的连接强度,使连接稳定。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通风口111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21均呈格栅型孔状。格栅型的第一通风口111和第二通风口121可以防止鼠虫等小动物进入取暖器100内,也可以减少灰尘的吸入,提高取暖器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外空间的多个通风口,所述多个通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下部的第一通风口和位于所述壳体上部的第二通风口,且所述壳体内具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导流腔;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导流腔内,且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之间;
气流驱动件,所述气流驱动件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导流腔内,所述气流驱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转换,所述气流驱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时驱动所述导流腔内的气流从所述第一通风口在经过所述换热器后送往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气流驱动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驱动所述导流腔内的气流从所述第二通风口在经过所述换热器后送往所述第一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设于所述壳体下部的前壁,且所述第一通风口构造成向前向下倾斜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
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于所述导流腔内并具有第一导流口和第二导流口,所述导流部的第一导流口的周沿连接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周沿,所述导流部的第二导流口向上并与所述换热器相对;
风轮,所述风轮设于所述导流部内并驱动气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有围绕出通孔的翻边部,所述气流驱动件的端部与所述翻边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边板,所述边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壁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件包括轴流风轮、离心风轮或贯流风轮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驱动件设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和/或
所述气流驱动件与所述壳体的周壁中的至少一处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口设于所述壳体的顶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风口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的下部的第三通风口,所述导流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流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通风口,且所述导流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左侧与所述壳体的左侧壁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右侧与到所述壳体的右侧壁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前侧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周沿相连,所述气流驱动件的后侧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后壳;和
前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前后拼接,且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之间形成所述导流腔,所述前壳的上边沿与所述后壳的上边沿之间以及所述前壳的下边沿与所述后壳的下边沿之间均形成有开口;
底板,所述底板封盖所述导流腔的底部开口;
顶板,所述顶板封盖所述导流腔的顶部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前侧板,所述前侧板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分别设有向后延伸的侧板,所述后壳包括后侧板,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分别设有向前延伸的筋条,对应的所述筋条和侧板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上设有后边沿敞开的安装槽,所述换热器上对应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换热器的端部***到对应的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的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嵌入到对应的所述导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前边沿设有折边部,所述换热器的端部的前侧抵接于对应的所述折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均呈格栅型孔状。
CN201821503620.7U 2018-09-13 2018-09-13 取暖器 Active CN208920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3620.7U CN208920185U (zh) 2018-09-13 2018-09-13 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3620.7U CN208920185U (zh) 2018-09-13 2018-09-13 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0185U true CN208920185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5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3620.7U Active CN208920185U (zh) 2018-09-13 2018-09-13 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01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9775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9775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
CN111219775B (zh) * 2018-11-26 2022-03-2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454B (zh) 空调器
CN104791914B (zh) 空调器
CN109724169A (zh) 窗式空调器
CN207815500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05890049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45364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1957029B (zh) 一体式空调器
CN208920185U (zh) 取暖器
CN205641043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205842987U (zh) 落地式空调器
CN207865567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55856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08920184U (zh) 取暖器
CN215675499U (zh) 空调器
CN216744829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831703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8916991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160146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689031U (zh) 空调室内机的风道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KR2014001440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08312779U (zh) 用于制冷烟机的冷凝器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烟机
CN208920193U (zh) 取暖器
CN114763921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5919479U (zh) 一种具有双离心风机的进风结构及其空调器
CN221299541U (zh) 一种拼接式吹风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