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2787U -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32787U
CN208832787U CN201821368979.8U CN201821368979U CN208832787U CN 208832787 U CN208832787 U CN 208832787U CN 201821368979 U CN201821368979 U CN 201821368979U CN 208832787 U CN208832787 U CN 208832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as
header
liquid separato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89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理
王美
董军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689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32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32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32787U/zh
Priority to US17/270,857 priority patent/US1189221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01990 priority patent/WO2020038437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和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中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扁管、设置于所述扁管端部的集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扁管对向所述第一筒体外壁的一侧和对向所述第二筒体内壁的一侧的散热件;所述集流管外侧套设有挡流件,能够阻止冷媒直接通过所述集流管外侧的空间流出夹层空间。上述实施例通过在集流管外侧套设有挡流件,避免进入夹层空间的部分冷媒直接通过集流管外侧的空间流动以至流出夹层空间,从而有利于提高气液分离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在空调***中,常采用中间换热器对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冷媒和冷却器出来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以使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温度升高,使节流前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制冷效率。通常多数压缩机只能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如果液体冷媒进入压缩机,会造成液击,损坏压缩机。为了避免压缩机液击,需要在压缩机之前安装气液分离器。
相关技术中,常采用集换热和气液分离功能为一体的气液分离器为进入压缩机之前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和升温。其中,换热部分具有设置于端部的集流管,该集流管设置之处通常无法设置散热件,则集流管外侧会形成便于流通冷媒的旁通通道,如此将给气液分离器的换热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由于集流管外侧更有利于流通冷媒,对集换热和气液分离功能为一体的气液分离器的换热带来不利影响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中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扁管,设置于所述扁管端部的集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扁管对向所述第一筒体外壁的一侧和对向所述第二筒体内壁的一侧的散热件;所述集流管外侧套设有挡流件,能够阻止冷媒直接通过所述集流管外侧的空间流出夹层空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筒体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筒体轴线方向延伸的避让部,所述集流管邻近所述避让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挡流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件上端的第一挡流板。
可选的,所述挡流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件下端的第二挡流板。
可选的,所述挡流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件侧端的一个或多个第三挡流板。
可选的,所述挡流板包括挡流主体部和用于设置所述集流管的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挡流板具有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面贴合的外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面贴合的内侧面;其中,所述外侧面为弧形曲面。
可选的,所述挡流件包括外挡流板,所述外挡流板包括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散热件的侧端连接的第一挡流部,卡接于所述散热件上端的第二挡流部以及卡接于所述散热件下端的第三挡流部;其中,所述第一挡流部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外挡流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挡流部和第三挡流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第四挡流部。
可选的,所述挡流件包括内挡流板,所述内挡流板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面贴合。
可选的,所述集流管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扁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两端密封。
可选的,所述第一筒体内设置有容质腔,所述容质腔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所述容质腔内设置有气液分离组件;
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盖合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上端的第一端盖,以及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下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集流管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头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集流管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头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与所述容质腔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中设置有第一接管;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沿第一端盖的径向延伸并用于连通所述容质腔与所述夹层空间的通道;
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中设置有第二接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至少包括由管路连接的换热器及压缩机,所述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在集流管外侧套设有挡流件,以对集流管外侧的空间进行隔离,避免进入夹层空间的部分冷媒直接通过集流管外侧的空间而流至下端以至流出夹层空间,使得冷媒尽量流经散热件以及扁管的外侧,从而有利于提高气液分离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的去除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气液分离器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C是图2A所示气液分离器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挡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去除挡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去除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一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另一视角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去除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气液分离器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气液分离器的去除第二筒体和挡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挡流件与集流管的组合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挡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挡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挡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挡流件的俯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挡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本申请中所提到的“若干”均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气液分离器100可应用于各种制冷***,适用于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以及汽车等众多领域。请参照图1至图17所示,一种制冷***。该制冷***包括由管路连接的换热器、冷却器、膨胀阀及压缩机等,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00。
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第一筒体2及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第一筒体2外的第二筒体3。第一筒体2与第二筒体3之间设有流通冷媒(即第一冷媒)的夹层空间20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筒体2及第二筒体3均为中空的圆柱体,且第一筒体2的外径小于第二筒体3的内径。第一筒体2内形成容质腔201,容质腔201内设置有气液分离组件11,气液分离组件11的相关内容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详细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进一步的,夹层空间202中设置有换热组件20。换热组件20包括扁管21,设置于扁管21端部的集流管211,以及设置于所述扁管21对向所述第一筒体2外壁的一侧内散热件231和对向所述第二筒体3内壁面的一侧的外散热件232。本申请中,如无特殊说明内散热件231和外散热件232可统称23。集流管211大致沿第一筒体2的轴线方向r延伸。其中,夹层空间202为第一冷媒的通道,扁管21为第二冷媒的通道。可选的,第一冷媒为低温冷媒,第二冷媒为高温冷媒。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确定。关于扁管21和散热件23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2设置有沿第一筒体2的轴线方向r延伸的避让部29。集流管211邻近避让部29设置。该避让部29可理解为第一筒体2的用于形成第二腔2022的部分。该避让部29相较于其他弧形筒壁部分,更靠近轴线r,以为集流管211留出足够的容置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部29呈平直板状。当然,避让部29也可呈其他形状。第一筒体2也可不设置避让部29,即第二筒体2整体呈空心圆柱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流管211外侧套设有挡流件220,以阻止冷媒直接通过集流管211外侧的空间流出夹层空间202。
该挡流件可以与散热件23连接,也可不与散热件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流件220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件23上端的第一挡流板221(可结合图2A、图2B及图2C),避免进入夹层空间的部分第一冷媒直接通过集流管211外侧的空间而流至下端以至流出夹层空间,即使得第一冷媒尽量流经散热件23及扁管21外侧,从而有利于提高气液分离器100的换热效率。具体的,夹层空间202可理解为包括用于设置扁管和散热件23的第一腔2021和用于容置集流管211的第二腔2022(可结合图5)。则第一腔2021为第一冷媒的通道。且第一挡流板221的设置可避免第一冷媒进入第二腔2022,以提高气液分离组件的换热效率。
在具体安装时,第一挡流板221与散热件23的连接处可有部分重合,第一挡流件221的下端面与散热件23的上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23与扁管21的高度大致相同,即二者的上端大致齐平,下端也大致齐平,则挡流板221的下端面可与扁管21的上端面连接。当然,第一挡流板221也可刚好抵接不重合。可选的,第一挡流板221也可稍微向下设置,比如第一挡流件221连接于散热件23的上半部。
第一挡流板221包括挡流主体部2201和用于设置集流管211的安装孔220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安装孔2202可与集流管211的外壁贴合。该安装孔220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集流管的外壁的横截面形状来确定,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当然,由于生产工艺等造成安装孔与集流管的外壁之间具有狭小的空隙,对于第一冷媒的流动影响并不大,应当理解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挡流板221具有与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贴合的外侧面2203以及与第一筒体2的外壁贴合的内侧面220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外侧面2203为能够与第二筒体3紧密贴合的弧形曲面。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挡流板221的遮挡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器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集流管211外侧除套设有第一挡流板221外,还套设有与散热件23下端连接的第二挡流板222。该第二挡流板222的结构可大致与第一挡流板22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挡流板222的设置方式具体与第一挡流板221的设置方式也可相同,可参照上述相关描述,此处不予以赘述。
可选的,在第一挡流板221和第二挡流板222之间还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挡流板228,以进一步增加挡流效果。第三挡流板228的结构与第一挡流板221的结构可大致相同。本申请对于挡流板的个数及具体设置方式和位置均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挡流件220包括外挡流板223(可结合图9至图14)。外挡流板223包括沿集流管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散热件23的侧端连接的第一挡流部2231,卡接于散热件23上端的第二挡流部2232以及卡接于散热件23下端的第三挡流部2233。其中,第一挡流部2231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贴合。第一挡流部2231具体与外散热件232的侧端连接。第一挡流部2231、第二挡流部2232以及第三挡流部2233可一体成型,也可拼接而成。第二挡流部2232和第三挡流部2233的结构大体相同。可选的,第二挡流部2232和第三挡流部2233与上述第一挡流板221的结构大致相同。相应的,第二挡流部2232具有用于设置集流管211的安装孔2235。
该外挡流板223中,第一挡流部2231的设置,有利于防止第一冷媒自外散热件232的侧端流向集流管211。而第二挡流部2232以及第三挡流部2233的设置,有利于阻挡第一冷媒自第一挡流部2231上下两端处流向集流管211。
可选的,外挡流板223包括位于第二挡流部2231和第三挡流部2233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第四挡流部2234。第四挡流部2234与第二挡流部2232的结构大体相同。
进一步可选的,挡流件220包括内挡流板224,内挡流板224的至少部分侧壁与第一筒体2的外壁贴合。该内挡流板224可设置于如图10所示的容纳空间2023处,与外挡流板223相对应设置。该容纳空间2023由避让部29与集流管211的外侧壁所围合而成。内挡流板224包括沿集流管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内散热件231的侧端连接的第五挡流部2241,以及设置于第五挡流部2241两端的第六挡流部2242和第七挡流部2243。第六挡流部2242和第七挡流部2243均朝向集流管所在的一侧延伸,并可与集流管211的外壁贴合。
相应的,第六挡流部2242包括与集流管211贴合的侧面2042、2043以及朝向第一筒体2一侧的侧面2041。侧面2042和2043大体为弧曲形。侧面2041的形状可根据第一筒体2的形状而设置。比如,侧面2041可大致呈平面状,以与避让部29贴合。当然,若第一筒体2呈空心圆柱状时,即第二筒体2不设置避让部29时,侧面2041可以是类似侧面2042的内凹曲面,以与第二筒体2的筒外壁贴合。相应的,第五挡流部2241朝向第一筒体2的侧壁,其壁面与侧面2041可大体在同一面内,也可随着第二筒体2的外壁的具体形状结构而设置。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管21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二集流管2110、2111。扁管21的一端插接于第一集流管2110内,另一端插接于第二集流管2111内。
可选的,第一集流管2110中设置有隔离件2113,将第一集流管2110的内部空间隔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2115和第二腔室2116,以增加第二冷媒的流程。其中,第一腔室2115位于第二腔室2116的下方。相应的,扁管21中的一部分连通第一腔室2115和第二集流管2111的内部,另一部分连通第二集流管2111的内部和第二腔室2116。其中,第一集流管2110上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头213、下端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接头212,以自第一集流管2110的一端向第一集流管2110内通入新的第二冷媒,而自另一端将经过换热的第二冷媒引出。第二集流管2111的两端密封。
气液分离器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如无特殊说明,第一端101可视为上端,第二端102可视为下端。即第一端101位于第二端102的上方。
进一步的,气液分离器100包括盖合于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上端的第一端盖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4大致呈阶梯状。第一端盖4包括盖合第二筒体3的第一盖合部401及自第一盖合部401向下延伸并且盖合第一筒体2的第二盖合部402。
进一步的,第一端盖4开设有与集流管211的内部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贯通第一端盖4的上、下表面。相应的,第一接头213的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通孔41。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4上设置有与容质腔201连通的第一接口42。该第一接口42为容质腔201的入口,即可作为第一冷媒的入口。该第一接口42中可设置有第一接管103,以向容质腔201内通入第一冷媒。
进一步的,夹层空间202具体为第一筒体2的外壁面与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围成的腔室。第一筒体2的下端面高于第二筒体3的下端面。第一筒体2的下端密封,以将容质腔201和夹层空间202隔离开。其中,第一筒体2包括密封下端的内端盖6。该内端盖6可与第一筒体2的侧壁之间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盖合在第二筒体3下端的第二端盖5。相应的,第二端盖5和内端盖6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第二端盖5设置有与上述第一集流管2110下端连通的第二通孔51。具体安装时,上述第二接头212的至少部分安装于第二通孔51靠近下端的出口内。第二端盖5还设置有与夹层空间202连通的第二接口52。第二接口52可以设置于第二端盖5的中心处或邻近第二端盖5的中心处设置。当然第二接口52也可设置于第二端盖5的其他位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相应的,该第二接口52为夹层空间202的出口,即可作为第一冷媒的出口。同样,该第二接口52中可设置有第二接管104,并可通过该第二接管104将夹层空间202中经过换热的第一冷媒引出。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扁管21由若干扁平管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包覆于第一筒体2的外壁面。扁管21可贴合设置在第一筒体2的外壁面,通过第一筒体2外壁面的热辐射实现夹层空间202和扁管21之间的热交换。气液分离器100的第二冷媒通道和第一冷媒通道单独设置,结构简单,也不会出现管路泄漏后两种状态冷媒混合的风险。在另一实施例中,扁管21外壁面贴合第二筒体3内壁面。扁管21为螺旋盘绕包覆于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的扁平管或其他截面形状的扁管。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扁管21与第一筒体2的外壁面及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均不贴合,而是间隔一定的距离。
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扁管21包括若干并列排布的扁平管,相应地,扁平管插接于集流管211内。第二冷媒在扁平管内可沿同一方向流动。因扁管21设置在夹层空间202内。第二冷媒在扁平管内流动,将第二冷媒热量通过扁平管的管壁与夹层空间202内的第一冷媒进行换热。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例中,扁管21对向第一筒体2外壁的一侧的散热件23可与第一筒体2外壁面接触。扁管21对向第二筒体3内壁面的一侧的散热件23可与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接触。其中,散热件23具体可通过钎焊等方式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应用环境进行设置。此外,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仅在扁管21对向第一筒体2外壁的一侧包置有散热件23,或仅在扁管21对向第二筒体3内壁面的一侧包置有散热件23也是可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件23为若干呈“几”字型的片状单元首尾顺次连接形成,以增加散热面积。任一相邻两列或两行的散热翅片的“几”字型凸起部交错排列分布,有效的增加了对换热冷媒的扰动,同时增大了第一冷媒向第二腔2022流动的阻力。
进一步,气液分离组件11包括导气管111,套设于导气管111外侧的套筒112,以及套设于导气管111上部并位于套筒112上方的伞帽113。
伞帽113包括套设于导气管111的主体部1131和沿主体部1131向的外边缘向下延伸的外延部1132。其中,主体部1131的上表面与第一端盖4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空隙,以使第一冷媒能够自第一接管103流入容质腔201。外延部1132的外壁面与第一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空隙,以使第一冷媒自第一接管103进入容质腔201之后继续向下流动。主体部1131的下表面与套筒112的上端面之间具有空隙,且外延部1132的内壁面与套筒112的外壁之间具有空隙,并且套筒112的上端敞开,以使容质腔201与通道115连通。
套筒112的内壁面与导气管111的外壁面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使套筒112的内壁面和导气管11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供第一冷媒流道的通道115。套筒112的下端密封,以使通道115的下端与容质腔201隔离。比如,套筒112的下端抵接于内端盖6。导气管111的下端面与套筒112的下端内壁面之间留有空隙,以使通道115与导气管111的内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4内设置有沿第一端盖4的径向延伸的通道43,导气管111的上端插接于第一端盖4内。通道43的一端与导气管111内部的空间连通,另一端与夹层空间202连通。其中,通道43的个数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端盖4的下端设置有集流孔44,一个或多个通孔43汇集于集流孔44。相应的,导气管111的上端插接于该集流孔44,以使通道43与导气管111内部的空间连通。
气液分离器100具体工作时,第一冷媒自第一接管103流入容质腔201,并自外延部1132与第一筒体2的内壁面之间的空隙继续向下流动,之后依次流经外延部1132的内壁面与套筒的外壁面之间的空隙、主体部1131的下表面与套筒112的上端面之间的空隙,而自套筒112的上端进入通道115,并在通道115中继续向下流动。之后第一冷媒自导气管111的下端进入导气管111,并在导气管111中继续向上流动。之后第一冷媒通过通道43进入夹层空间202,并继续向下流动。最终第一冷媒经第二接管104流出气液分离器100,以进入压缩机。至此,第一冷媒完成气液分离及换热的整个流程。其中,第一冷媒在夹层空间202内流动的过程中,通过与扁管21的管壁及散热件23等与扁管21内的第二冷媒进行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自第一接管103进入容质腔201的第一冷媒通常为气液混合的第一冷媒。在进入容质腔201之后液态的第一冷媒因重力原因下沉,而气态第一冷媒上浮并从套筒112的上端进入通道115,以实现第一冷媒的气液分离。
相应的,第二冷媒自设置于第二通孔51的第二接头212进入第一腔室2115,并经与第一腔室2115连通的扁管21而流入第二集流管2111的内部,并在第二集流管2111的内部上流动。之后第二冷媒经部分扁管21流入第二腔室2116。最终第二冷媒经设置于第一通孔41的第一接头213流出。至此,第二冷媒完成换热的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中,换热器的出口具体可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接口42连通,即与容质腔201的入口连通。压缩机的入口具体可与上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接口52连通,即与夹层空间202的出口连通。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筒体和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
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形成夹层空间,所述夹层空间中设置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扁管、设置于所述扁管端部的集流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扁管对向所述第一筒体外壁的一侧和对向所述第二筒体内壁的一侧的散热件;所述集流管外侧套设有挡流件,能够阻止冷媒直接通过所述集流管外侧的空间流出夹层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筒体轴线方向延伸的避让部,所述集流管邻近所述避让部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件上端的第一挡流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件下端的第二挡流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件包括连接于所述散热件侧端的一个或多个第三挡流板。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包括挡流主体部和用于设置所述集流管的安装孔。
7.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具有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面贴合的外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面贴合的内侧面;其中,所述外侧面为弧形曲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件包括外挡流板,所述外挡流板包括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散热件的侧端连接的第一挡流部,卡接于所述散热件上端的第二挡流部以及卡接于所述散热件下端的第三挡流部;其中,所述第一挡流部外侧壁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面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挡流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挡流部和第三挡流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第四挡流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件包括内挡流板,所述内挡流板的至少部分侧壁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面贴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扁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两端密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内设置有容质腔,所述容质腔与所述夹层空间连通,所述容质腔内设置有气液分离组件;
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盖合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上端的第一端盖,以及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下端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集流管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接头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与所述集流管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头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与所述容质腔连通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中设置有第一接管;所述第一端盖设置有沿第一端盖的径向延伸并用于连通所述容质腔与所述夹层空间的通道;
所述第二端盖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中设置有第二接管。
14.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由管路连接的换热器及压缩机,所述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CN201821368979.8U 2018-08-23 2018-08-23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Active CN208832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8979.8U CN208832787U (zh) 2018-08-23 2018-08-23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US17/270,857 US11892212B2 (en) 2018-08-23 2019-08-22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CT/CN2019/101990 WO2020038437A1 (zh) 2018-08-23 2019-08-22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8979.8U CN208832787U (zh) 2018-08-23 2018-08-23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32787U true CN208832787U (zh) 2019-05-07

Family

ID=66310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8979.8U Active CN208832787U (zh) 2018-08-23 2018-08-23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3278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38437A1 (zh) * 2018-08-23 2020-02-2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112432538A (zh) * 2020-08-07 2021-03-02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换热组件及热管理***
CN112432400A (zh) * 2020-01-20 2021-03-0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2460864A (zh) * 2020-01-20 2021-03-0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5014005A (zh) * 2020-12-14 2022-09-06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38437A1 (zh) * 2018-08-23 2020-02-2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US11892212B2 (en) 2018-08-23 2024-02-06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2432400A (zh) * 2020-01-20 2021-03-0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2460864A (zh) * 2020-01-20 2021-03-09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2460864B (zh) * 2020-01-20 2022-08-1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5371309A (zh) * 2020-01-20 2022-11-22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
CN112432538A (zh) * 2020-08-07 2021-03-02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换热组件及热管理***
CN115014005A (zh) * 2020-12-14 2022-09-06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CN115014005B (zh) * 2020-12-14 2024-05-14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32787U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203190718U (zh) 具有分配管保持片的热交换器组件
CN104457037A (zh) 蒸发器集成组件
CN110857822A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103123185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130322A (ko) 증발기
WO2014032488A1 (zh) 一种微通道热交换器
CN203629159U (zh) 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
CN110195947A (zh)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CN112146467A (zh)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1776357B (zh) 一种热交换器
US11892212B2 (en)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8238307U (zh) 换热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5299977A (zh) 用于换热器的接收器、以及装备有接收器的换热器
CN105650946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WO2019161785A1 (zh)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CN110195948A (zh)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CN110857824B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110857823B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及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CN210980314U (zh) 换热器
CN204165423U (zh) 微通道换热器
KR20130130297A (ko) 증발기
JP2001304725A (ja) 冷凍システム用レシーバタンク
CN207019344U (zh) 蒸发器及汽车空调蒸发器
CN205980910U (zh) 集管以及具有该集管的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0

Address after: 312500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nchang Qixing street under the Liqua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289-2, No. 12,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