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65423U - 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65423U
CN204165423U CN201420453453.5U CN201420453453U CN204165423U CN 204165423 U CN204165423 U CN 204165423U CN 201420453453 U CN201420453453 U CN 201420453453U CN 204165423 U CN204165423 U CN 2041654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switching
transfer block
heat exchanger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534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建法
汪峰
陈舟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Artificial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4534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654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654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654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通道换热器,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微通道换热器中,当集流管较长或者集流管端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需要从集流管侧壁安装进口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分列在入口集流管与出口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扁管,入口集流管上设有制冷剂分配装置,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进口管、分配管和转接块,转接块具有内腔、转接出口和转接入口,分配管和转接块位于入口集流管内部并且该分配管一端连接到转接出口,进口管连接在入口集流管侧壁上并且进口管一端与转接入口相通。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换热器中,尤其是微通道换热器。

Description

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通道换热器,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微通道换热器也称为扁管或平行流换热器,这类型的换热器普遍具有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间隔地分布在入口集流管与出口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扁管以及扁管中间的翅片。实际的应用中,气流流经换热器表面并与扁管,翅片产生热交换,在热交换期间,制冷剂蒸发或冷凝,外部气流则降低适当的温度或升高温度,如空调、冷冻器等装置。
微通道换热器工作时,制冷剂流体是通过入口集流管分配到各个扁管中,理想的状态是:制冷剂流体均匀分配到每个扁管内且进一步均匀分配到扁管的每个微通道中,这能保证换热器运行时的最佳效率。然而实际的应用中,尤其是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制冷剂蒸发,制冷剂进入换热器时呈现气液两相混合状态,很容易造成分液不均,影响换热效果。
用于改进两相态制冷剂通过微通道换热器的分配均匀性的方案已有被提出:通常是在入口集流管内布置分流管,分流管从入口集流管端部***并沿着入口集流管长度方向延伸,在分流管管壁上间隔设置小孔,用于在入口集流管内分配两相制冷剂。然而当集流管较长或者集流管端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入口集流管侧壁上接进口管,但由于分流管沿着入口集流管长度方向延伸,而进出/口管需要连接在入口集流管侧壁上,即进口管与分流管为两个独立部件,进口管与分流管之间需要连接结构连接,以实现制冷剂的流通,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提出过相应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实现集流管侧面接进口管且能与集流管内部分液管连通,进行制冷剂分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分列在入口集流管与出口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扁管,所述入口集流管上设有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进口管、转接块和沿入口集流管轴向延伸的分配管,所述转接块具有内腔、转接出口和转接入口,所述分配管和转接块位于入口集流管内部并且该分配管一端连接到转接出口,所述进口管连接在入口集流管侧壁上并且进口管一端与转接入口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出口包括设在转接块相对入口集流管端部的一侧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所述分配管一端安装到第一转接出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集流管的至少一个轴向端口敞开,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轴向端口上设置所述转接块。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出口包括设在转接块相对入口集流管的端部两侧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和第二转接出口,所述第一转接出口和/或第二转接出口处安装分配管。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入口设在转接块贴近入口集流管内壁的侧面上,所述入口集流管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对应的通孔,所述进口管一端穿过通孔并安装到转接入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入口设在转接块贴近入口集流管内壁的侧面上,所述入口集流管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对应的通孔,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还包括转接座,所述转接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转接座安装在入口集流管外壁,所述进口管一端安装到安装孔内并与通孔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块焊接固定在入口集流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块具有与入口集流管内壁局部贴合的弧形侧面,所述弧形侧面的两端至弧形侧面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入口集流管内径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进口管轴向与所述扁管轴向在入口集流管横截面上形成90°至270°的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沿着入口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上的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进口管、分配管和转接块,进口管和分配管通过转接块相互连接,且由转接块将进口管中的制冷剂流体分配到一个或者多个分配管中,再由分配管均匀分配到入口集流管内,在入口集流管侧壁连接进口管的方案中,转接块实现了进口管与分配管的连接/连通,以便于将这种制冷剂分配装置应用到集流管较长或者集流管端部空间较小的换热器产品中。
一般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管内部空间要比扁管中的微通道空间大很多,故而集流管内收集的制冷剂量也要多于扁管微通道中流到的制冷剂量,而本实用新型在入口集流管内部设置了转接块后,转接块占用了入口集流管的一部分空间,入口集流管原有空间减小,相应的,入口集流管收集的制冷剂量也减小,从而能减少制冷剂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转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转接块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1、出口集流管3和分列在入口集流管1与出口集流管3之间的若干扁管2,入口集流管1上设有制冷剂分配装置,制冷剂分配装置具体包括进口管6、分配管4和转接块5,转接块5具有内腔53、转接出口51和转接入口52,分配管4和转接块5位于入口集流管1内部,分配管4的轴向沿入口集流管1的周向设置,分配管4一端连接到转接出口51,进口管6连接在入口集流管1侧壁上并且进口管6一端与转接入口52相通,通过转接块5连接进口管6和分配管4,能将两者稳定固定,并且转接块5占据了入口集流管1的部分空间,使入口集流管1原有空间减小,因此入口集流管1收集的制冷剂量也减小,能减少制冷剂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
入口集流管1侧壁上连接进口管6,以便于将这种制冷剂分配装置应用到入口集流管1端部空间较小或是入口集流管1端部无安装空间导致无法安装进口管6的换热器产品中。可根据现场安装环境,选择在入口集流管1的周向无阻碍物的角度上安装该进口管6,增加微通道换热器安装的可行性。
参考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转接出口51包括设在转接块5相对入口集流管1端部一侧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511,转接块5内部形成L形的转接通道,分配管4一端安装到第一转接出口511内,进口管6提供的制冷剂由分配管4进行分配,本实施例的转接块5设置在入口集流管1的端部,第一转接出口511朝向入口集流管1的另一端,以保障各扁管2能够均匀分配到制冷剂。
参考图2、图3和图4,在转接出口51和转接入口52内均设有定位台阶55,定位台阶55用于定位进口管6和分配管4,有助于进口管6与分配管4和转接块5的良好、稳定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块5焊接固定在入口集流管1内。
其中转接入口52设在转接块5贴近入口集流管1内壁的侧面上,入口集流管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52对应的通孔11,进口管6一端穿过通孔11并安装到转接入口52内,进口管6还能够实现对转接块5的定位,方便将转接块5精准焊接在入口集流管1内。
并且,转接块5具有与入口集流管1内壁局部贴合的弧形侧面54,弧形侧面54的两端至弧形侧面54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入口集流管1内径的一半,该尺寸可以防止转接块5沿入口集流管1的径向窜动,转接块5与入口集流管1焊接时定位更加准确,并且转接块5贴近入口集流管内壁可以防止制冷剂从通孔11中漏出,能起到密封的作用。
入口集流管1的侧壁周向的可利用位置上都能够用于连接进口管6,适于各种安装空间,但是优选的,进口管6轴向与扁管2轴向在入口集流管1横截面上形成90°至270°的夹角,相应的改变转接入口52的轴向与扁管2轴向在入口集流管1横截面上的夹角,进口管与水平面平行或是朝上出气都有利于制冷剂更好的流通,流通阻力小。
施例二:
参考图1和图5,相比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对转接块5的结构做出改变,入口集流管1轴向两端的端口中至少一个轴向端口是敞开的,传统技术在敞开的开口处连接端盖将入口集流管1密封,本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敞开的轴向端口上设置转接块5,入口集流管1其中一端敞开时,在该端上设置转接块5,入口集流管1的两端均敞开时,可在两端上都设置转接块5,转接块5包括封堵在敞开的轴向端口的开口处的封盖部56和由封盖部56朝入口集流管内部延伸的转接部57,转接出口包括设在转接部57端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511,分配管4一端安装到第一转接出口511内,通过转接块既能实现转接功能,又能实现对入口集流管的密封,不需采用端盖进行密封,可减少部件的数量,减少焊接的次数和焊料的用量,从而方便了安装,减轻了成本。
实施例三:
参考图1、图3和图6,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1、出口集流管3和分列在入口集流管1与出口集流管3之间的若干扁管2,入口集流管1上设有制冷剂分配装置,制冷剂分配装置具体包括进口管6、分配管4和转接块5,转接块5具有内腔53、转接出口51和转接入口52,分配管4和转接块5位于入口集流管1内部,分配管4的轴向沿入口集流管1的轴向设置,分配管4一端连接到转接出口51,进口管6连接在入口集流管1侧壁上并且进口管6一端与转接入口52相通。
相比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转接出口51包括设在转接块5相对入口集流管1端部的两侧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511和第二转接出口512,第一转接出口511或第二转接出口512处安装分配管4,进口管6提供的制冷剂可以从转接块5的两端流出。本实施例的转接块5可以固定在距离入口集流管1端部一定距离的位置上,转接块5与入口集流管1两端间距较长的一侧设置分配管4,另一侧由转接出口直接排出制冷剂,可以实现制冷剂的均匀分配,并且本实施例可以减小对分配管4的长度要求,降低成本。
其中转接块5焊接固定在入口集流管1内,转接入口52设在转接块5贴近入口集流管1内壁的侧面上,入口集流管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52对应的通孔11,进口管6一端穿过通孔11并安装到转接入口52内。转接块5具有与入口集流管1内壁局部贴合的弧形侧面54,弧形侧面54的两端至弧形侧面54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集流管内径的一半,并且在转接出口51和转接入口52内均设有定位台阶55。
实施例四:
参考图1、图3和图7,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1、出口集流管3和分列在入口集流管1与出口集流管3之间的若干扁管2,入口集流管1上设有制冷剂分配装置,制冷剂分配装置具体包括进口管6、分配管4和转接块5,转接块5具有内腔53、转接出口51和转接入口52,分配管4和转接块5位于入口集流管1内部,分配管4的轴向沿入口集流管1的周向设置,分配管4一端连接到转接出口51,进口管6连接在入口集流管1侧壁上并且进口管6一端与转接入口52相通。转接出口51包括设在转接块5相对入口集流管1端部的两侧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511和第二转接出口512。
相比实施例三,本实施例在第一转接出口511和第二转接出口512处安装分配管4,本实施例的转接块5设置在入口集流管1的中端,转接块5的两端均延伸出分配管4,由于分配管4较长可能导致制冷剂的量沿长度方向逐渐减少,本实施例在入口集流管1的中端进入,再由两根分配管4朝两侧分配制冷剂,使单根分配管4的长度减小,从而保证制冷剂的分配更加均匀。
其中转接块5焊接固定在入口集流管1内,转接入口52设在转接块5贴近入口集流管1内壁的侧面上,入口集流管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52对应的通孔11,进口管6一端穿过通孔11并安装到转接入口52内。转接块5具有与入口集流管1内壁局部贴合的弧形侧面54,弧形侧面54的两端至弧形侧面54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入口集流管1内径的一半,并且在转接出口51和转接入口52内均设有定位台阶55。
实施例五:
参考图1和图8,所示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1、出口集流管3和分列在入口集流管1与出口集流管3之间的若干扁管2,入口集流管1上设有制冷剂分配装置,制冷剂分配装置具体包括进口管6、分配管4和转接块5,转接块5具有内腔53、转接出口51和转接入口52,分配管4和转接块5位于入口集流管1内部,分配管4的轴向沿入口集流管1的周向设置,分配管4一端连接到转接出口51,进口管6连接在入口集流管1侧壁上并且进口管6一端与转接入口52相通。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至四任意一个的基础上,对进口管6连接方式作出如下改变:转接入口52设在转接块5贴近入口集流管1内壁的侧面上,入口集流管1的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52对应的通孔11,制冷剂分配装置还包括转接座7,转接座7上设有安装孔71,转接座7安装在入口集流管1的外壁,进口管6一端安装到安装孔71内并与通孔11相对。参考图8,转接块5的弧形侧面与入口集流管1的内壁贴合,造成转接入口52的轴向与入口集流管1的径向不一致,然而在入口集流管1上很难打出偏心的通孔,即无法保证通孔11的轴向与转接入口52的轴向一致,通常情况下只能在入口集流管1上打出对心的通孔,即通孔11的轴向与入口集流管1的径向对应,所以通孔11相对于转接块5的转接入口52有所倾斜,进口管6无法直接***集流管连通转接块5,即使在通孔11上直接安装进口管6,由于通孔11与转接入口52相对倾斜会造成进口管6的轴向与转接入口52的轴向产生一定倾斜角,制冷剂的流动受到阻扰,设置转接座7可以解决进口管6的安装问题。该实施例适用在进口管6轴向与扁管2轴向在入口集流管横截面上形成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180°或是大于180°小于等于270°的情况下;参考图1和图2,进口管6轴向与扁管2轴向在入口集流管横截面上形成的夹角为180°时,转接入口52与入口集流管1的径向一致,因此对心的通孔11中可以直接***进口管6,而不需要转接座。
另外,在入口集流管1长度很长的情况在,沿着入口集流管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制冷剂分配装置,各制冷剂分配装置可以选择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或是实施例五中的任意一种,制冷剂由多根进口管6分配到入口集流管1的各段中,各进口管6的制冷剂再由转接块5和分配管4进行分配,即使入口集流管1的再长,也能够实现制冷剂的均匀分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和分列在入口集流管与出口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扁管,所述入口集流管上设有制冷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包括进口管、转接块和沿入口集流管轴向延伸的分配管,所述转接块具有内腔、转接出口和转接入口,所述分配管和转接块位于入口集流管内部并且该分配管一端连接到转接出口,所述进口管连接在入口集流管侧壁上并且进口管一端与转接入口相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出口包括设在转接块相对入口集流管端部的一侧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所述分配管一端安装到第一转接出口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集流管的至少一个轴向端口敞开,所述至少一个敞开的轴向端口上设置所述转接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出口包括设在转接块相对入口集流管端部的两侧面上的第一转接出口和第二转接出口,所述第一转接出口和/或第二转接出口处安装分配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入口设在转接块贴近入口集流管内壁的侧面上,所述入口集流管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对应的通孔,所述进口管一端穿过通孔并安装到转接入口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入口设在转接块贴近入口集流管内壁的侧面上,所述入口集流管管壁上设有与转接入口对应的通孔,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还包括转接座,所述转接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转接座安装在入口集流管外壁,所述进口管一端安装到安装孔内并与通孔相对。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具有与入口集流管内壁局部贴合的弧形侧面,所述弧形侧面的两端至弧形侧面底部的垂直距离不小于入口集流管内径的一半。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焊接固定在入口集流管内。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轴向与所述扁管轴向在入口集流管横截面上形成90°至270°的夹角。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沿着入口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组。
CN201420453453.5U 2014-08-12 2014-08-12 微通道换热器 Active CN2041654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3453.5U CN204165423U (zh) 2014-08-12 2014-08-12 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453453.5U CN204165423U (zh) 2014-08-12 2014-08-12 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65423U true CN204165423U (zh) 2015-02-18

Family

ID=52539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53453.5U Active CN204165423U (zh) 2014-08-12 2014-08-12 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6542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0258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丹佛斯有限公司 换热器
WO2022017117A1 (zh) * 2020-07-22 2022-01-27 丹佛斯有限公司 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0258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丹佛斯有限公司 换热器
WO2022017117A1 (zh) * 2020-07-22 2022-01-27 丹佛斯有限公司 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7390B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2767922B (zh) 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分配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CN104457037A (zh) 蒸发器集成组件
CN103712509A (zh) 热交换器
CN208832787U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102313400A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105509368A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一种空调***
CN104949394A (zh) 一种换热器
CN203629159U (zh) 冷媒分流装置、扁管换热器及应用其的空调、热泵热水器
CN203928496U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03604254B (zh) 一种内置气液两相流分流结构
CN204165423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06593344U (zh) 分配器、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器
CN106196600B (zh) 热泵热水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5526739B (zh) 一种换热器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03277944B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203100300U (zh) 带过冷的平行流冷凝器
CN201724476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用平行流冷凝器
CN104006576A (zh) 一种换热器
CN204227760U (zh)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8751083U (zh) 一种均流换热器
CN205505501U (zh) 防偏流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器
CN206420192U (zh) 卧式单管程直接接触凝结换热器
CN208012446U (zh) 一种集流管、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