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95947A -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95947A
CN110195947A CN201810156463.5A CN201810156463A CN110195947A CN 110195947 A CN110195947 A CN 110195947A CN 201810156463 A CN201810156463 A CN 201810156463A CN 110195947 A CN110195947 A CN 1101959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as
dispenser
liquid separato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64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1564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9594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5911 priority patent/WO2019161785A1/zh
Priority to EP19758012.9A priority patent/EP3757485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195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95947A/zh
Priority to US16/942,385 priority patent/US11573036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气液分离器及换热***,所述换热***包括由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第一筒体及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外壁面与所述第二筒体内壁面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夹层腔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第一筒体内设置有容质腔,所述容质腔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分配部,所述分配部盖合在所述第二筒体上端,所述第一筒体上端面抵接所述分配部;所述分配部设有贯穿所述分配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质腔连通,所述分配部内设置沿所述分配部径向分布的若干分配通道,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连通所述夹层腔和所述容质腔。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背景技术
在空调***中,采用中间换热器对蒸发器出来的低温冷媒和冷却器出来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以使进入压缩机的冷媒温度升高,使节流前的冷媒温度降低,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制冷效率。
传统空调***中常用套管式回热器作为中间换热器,将内管体套在外管体内,高温高压冷媒流过内管体,低温低压冷媒流过外管体。为了流体均匀,外管体被肋板分割为几个腔体,套管式回热器管路长。
多数压缩机只能对气态冷媒进行压缩,如果液体冷媒进入压缩机,会造成液击,损坏压缩机。为了避免压缩机液击,常在压缩机之前安装气液分离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集换热和气液分离功能为一体的气液分离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
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
第一筒体及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外壁面与所述第二筒体内壁面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夹层腔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第一筒体内设置有容质腔,所述容质腔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分配部,所述分配部盖合在所述第二筒体上端,所述第一筒体上端面抵接所述分配部;所述分配部设有贯穿所述分配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质腔连通,所述分配部内设置沿所述分配部径向分布的若干分配通道,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连通所述夹层腔和所述容质腔。
进一步的,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包括分配孔,所述分配孔沿所述分配部径向延伸且背离所述分配部轴线一端具有分配口,所述分配部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构成所述夹层腔的部分壁面,所述分配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二筒体的第一端面,所述分配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还包括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沿所述分配部轴向延伸并穿透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分配孔连通且不穿透所述第一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部还包括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以及内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面外延连接所述第二侧壁面的台阶面,部分所述第二侧壁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筒体上端面抵接于所述台阶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沿同一方向盘绕形成近似圆筒状,所述换热管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分配部的第一接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扁平管、,所述换热管弯曲成近似圆筒状,所述扁平管、一端连接有第一集流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近似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分配部的第一接头,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有隔板,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方向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集流管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的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集流管为内空的圆柱形,所述第二集流管两端设有防漏端盖。
进一步的,所述夹层腔内还设有散热件,所述散热件弯曲成圆筒状并贴合所述换热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件包括第一散热件和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散热件套设在所述换热管内侧,所述第二散热件套设在所述换热管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还包括下封盖,所述下封盖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下端面抵接所述下封盖,所述下封盖内设置沿所述下封盖径向分布的若干汇流通道,所述汇流通道包括第二孔和汇流孔,所述第二孔自所述下封盖内向下贯穿所述下封盖的下端面,所述汇流孔沿所述下封盖径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汇流孔具有汇流口,所述下封盖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构成所述夹层腔的部分壁面,所述汇流口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封盖还包括第三侧壁面,部分所述第三侧壁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表面,部分所述第二筒体内壁面抵接于所述第三侧壁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下封盖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部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具有底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下封盖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封盖设置有贯穿所述下封盖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使所述夹层腔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底壁和所述下封盖间设置支撑件,所述下封盖上设有***述支撑件的组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孔的气态冷媒排出管,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包括敞口端,所述敞口端与所述第二端面间隔预定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通孔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口低于所述敞口端。
进一步的,部分所述第二端面向下延伸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侧壁面与所述第一筒体内壁面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部分所述第一端面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面向上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的侧壁面,所述连接部还包括第四侧壁面,所述第四侧壁面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连接部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后沿平行于所述分配部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并穿透所述第二端面形成连通所述夹层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侧壁面还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连接部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后沿平行于所述分配部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
一种换热***,至少包括由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至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将气液分离器的高温冷媒通道设置于低温冷媒通道内以便于高温冷媒与低温冷媒的换热,同时第一筒体内设置气液分离装置,可满足热交换和气液分离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组装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未组装第一筒体及第二筒体。
图4是本申请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分配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未组装分配部、第二筒体及第一筒体。
图7是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换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分配部的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下封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未组装分配部、第二筒体及第一筒体。
图11是本申请第四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换热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分配部的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分配部的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制冷***连接示意图。
附图说明
制冷***100
气液分离器1
第一筒体2
夹层腔20 容质腔201 换热管21
扁平管214、215 第一集流管210 第二集流管211
第一接头212 第二接头213 隔板2100
第一腔2101 第二腔2102
端盖2110 气态冷媒排出管22 排液孔220
散热件23 第一散热件231 第二散热件230
敞口端221 连接管402 下端面4021
底壁25 分子筛24
第二筒体3
分配部4
第一端面40 第一通孔401 第二端面41
第一侧壁面421 台阶面420 第二侧壁面423
第一表面422 第二通孔4211 分配通道43
分配口432 分配孔4311 第一孔430
第一间隙45 限位部411、501 连接部403、511
第四侧壁面340 第一开口3401 第二开口3402
下封盖5
第三端面50 第四端面51 第三侧壁面522
第二表面521 汇流通道54 汇流口542
汇流孔541 第二孔540 第三通孔55
第四通孔501 第二间隙57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本申请中所提到的“若干”均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气液分离器的立体组装示意图。该气液分离器可应用于各种制冷***,适用于家用空调、商用空调以及汽车等众多领域。
请参照图1至图14所示,一种制冷***100,包括由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冷却器、膨胀阀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器1。
所述气液分离器1,包括第一筒体2及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2外的第二筒体3。所述第一筒体2外壁面与所述第二筒体3内壁面之间形成流通冷媒的夹层腔20。
所述夹层腔20内设置有换热管21。
所述气液分离器1还包括分配部4,所述分配部4盖合在所述第二筒体3上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2及第二筒体3均为中空的圆柱体,且所述第一筒体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筒体3的内径。所述第一筒体2内形成容质腔201,所述容质腔201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第一筒体上端面抵接所述分配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具有环形侧壁及底壁,所述第一筒体2的上端还可盖合有一端盖,所述第一筒体2内形成容质腔201,所述容质腔201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
所述夹层腔20系所述第一筒体2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围成的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夹层腔20为低温冷媒通道,所述换热管21为高温冷媒通道。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换热管21沿同一方向盘绕形成近似圆筒状,所述换热管21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分配部4的第二接头213,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高温冷媒排出通道的第一接头212。所述夹层腔20内流通的低温气态冷媒包覆所述换热管21,使得夹层腔20内的低温冷媒和换热管21内流通的高温冷媒充分换热。所述换热管21横截面可为圆形,换热管21还可为带状扁平管214、215,进一步的带状扁平管214、215还可设置有多个贯穿整个扁平管214、215的微通道。诚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21横截面还可为菱形、方形或其他形状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形状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212的开口方向与第二接头213的开口方向相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所述换热管21包括若干并列排布的扁平管214、215,所述扁平管214、215弯曲成近似圆筒状,可套设于所述夹层腔20内。所述扁平管214、215一端连接有第一集流管21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集流管211。所述第一集流管21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11近似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集流管2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分配部4的第一接头2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头213。所述第二集流管211为内空的圆柱形,所述第二集流管211两端设有防漏端盖21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流管210设置有隔板2100,沿所述第一集流管210的轴线方向所述隔板2100将所述第一集流管210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的腔室。特别的,所述隔板2100将所述第一集流管210分割成两个相互隔离的腔室,即第一腔2101、第二腔2102。第二接头213连通第一腔2101,第一接头212连通第二腔2102。
高温冷媒从第一接头212流入第一腔2101沿上半部分扁平管214内的微通道流入第二集流管211,而后从第二集流管211流入下半部分扁平管215内,而后从下半部分扁平管215内流入第二腔2102,进而从第二接头213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扁平管214、215可为两个宽幅扁管,即上半部分扁平管214和下半部分扁平管215均为一个宽幅扁管。此时,高温冷媒仅环绕第一筒体2两次即完成换热,因此换热流程短,冷媒流通阻力小。
所述分配部4大体成圆形,所述分配部4包括远离所述第二筒体3的第一端面40、与所述第一端面40相对的第二端面41和台阶面420。第一端面40即远离第二筒体3的一面,第一端面40与第二端面41相对设置。所述台阶面420将所述分配部4的侧壁面分割为两段,即第一侧壁面421、第二侧壁面423。所述台阶面420外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面421内延连接所述第二侧壁面423。部分所述第二侧壁面423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表面422,所述第二筒体3上端面抵接于所述台阶面420,所述第一表面422与所述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5。
第一筒体2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第二筒体3的上端面,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面421贴合所述第二筒体3内壁面,即第二筒体2的端面和分配部4的第一端面40高度一致,或者第二筒体3的上端面低于第一端面40。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二筒体3的上端面抵接所述台阶面420,进而实现分配部4对第二筒体3上端的密封。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部4内设置沿所述分配部4径向分布的若干分配通道43,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43连通所述夹层腔20和所述容质腔201。所述分配部4还包括第一表面422,所述第一表面422构成所述夹层腔20的部分壁面,所述分配口432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422内。
参见图2和图3,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侧壁面423构成所述夹层腔20的部分壁面,即部分所述第二侧壁面423向内凹陷形成第一表面422,剩余部分和第二筒体3内壁面贴合,从而第一表面422构成了夹层腔20的部分壁面,进而在第二筒体3和第一表面422间形成第一间隙45,更确切的,第二侧壁面423大体呈弧形,分配口432处切削呈平面,即第一表面422,第二筒体3上端面不低于切削平面,在第二筒体3内壁面和切削平面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属于夹层腔20的一部分。另外,在切削平面上打孔要比在弧面上打孔操作更便捷,可加工性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参见图4,第一筒体2上端抵接第二端面41,第二筒体3内壁面贴合第二侧壁面423,第一表面422位于第二端面41内,即分配口432位于第二端面41内。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部分第二筒体3内壁面贴合第一侧壁面421,第一筒体2上端面抵接第二端面41,所述分配口432沿第二侧壁面423周向设置,即第一表面422位于第二侧壁面423内。
参见图2和图3,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43包括分配孔431,所述分配孔431沿所述分配部4径向延伸且背离所述分配部4轴线一端具有分配口432,所述分配部4包括第一表面422,所述第一表面422构成所述夹层腔20的部分壁面,所述分配口432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422。具体的,所述分配口432沿所述分配部4的径向向所述分配部4圆心处延伸形成多个分配孔431。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43还包括第一孔430,所述第一孔430沿所述分配部4轴向延伸并穿透所述第二端面41,所述第一孔430与所述分配孔431连通且不穿透所述第一端面4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参见图4,所述分配口432向上延伸预定距离后沿分配部4的径向向所述分配部4圆心处延伸形成多个分配孔431。多个所述分配孔431在所述分配部4轴线处汇集并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孔430,即第一孔430穿透第二端面41但不穿透第一端面40。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参见图5和图8,所述第一孔430连通其中一个分配孔431,即第一孔430偏离分配部4的轴线设置,更确切的是,多个所述分配孔431在所述分配部4轴线处汇集,即多个分配孔431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孔430仅连通其中一个分配孔。所述第一孔430与所述容质腔201连通,进而实现夹层腔20和容质腔201的连通,达到低温冷媒在容质腔201内气液分离后气态的低温冷媒经分配部4内的分配孔431分配到夹层腔20内,夹层腔20内的低温气态冷媒经第二筒体3的壁面和第二筒体3外包覆的换热管21内的高温冷媒换热。所述第一筒体2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孔430的气态冷媒排出管22。
进一步的,所述分配部4偏离轴线处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40和所述第二端面41的第一通孔401,即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分配部。所述第一通孔401的下端口连接有垂直向下延伸的连接管402,气液两态的低温冷媒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401进入所述容质腔201完成气液两态流体的分离。
进一步的,为增加所述第一筒体2组装于所述分配部4上的可靠性,部分所述第二端面41向下延伸形成限位部411,所述限位部411的侧壁面与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面贴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11沿径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筒体2的直径。特别的,所述限位部4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筒体2的直径,当所述第一筒体2与所述分配部4组装时,所述限位部411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一筒体2的内壁面抵接,且所述第一筒体2的上端抵接于所述分配部4的第二端面41上,实现所述第一筒体2的限位。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为实现对第一筒体2上端的密封,采用的另外的手段,即所述第二端面4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筒体2的上端适配的凹槽,装配时,所述第一筒体2上端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实现对第一筒体2上端的密封。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1还包括下封盖5,所述下封盖5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3下端。
所述第一筒体2下端面抵接所述下封盖5,所述下封盖5内设置沿所述下封盖5径向分布的若干汇流通道54,所述汇流通道54包括第二孔540和汇流孔541,所述第二孔540自所述下封盖5内向下贯穿所述下封盖5的下端面,所述汇流孔541沿所述下封盖5径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孔540连通,所述汇流孔541具有汇流口542,所述下封盖5包括第二表面521,所述第二表面521构成所述夹层腔20的部分壁面,所述汇流口542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521。
所述下封盖5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筒体2的下端部适配的凹槽。
所述第一筒体2具有环形侧壁及底壁25,所述底壁25和所述下封盖5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封盖5设置有贯穿所述下封盖5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55,所述第三通孔55使所述夹层腔20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外部连通,将换热后的气态冷媒排除气液分离器1之外。
所述底壁25和所述下封盖5间设置支撑件,所述下封盖5上设有***述支撑件的组装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通孔55设置在下封盖5的轴线位置,第二筒体2的底壁25和下封盖5间留有间隙,间隙内设置支撑件。所述下封盖5上设有***述支撑件的组装部,所述组装部可为凹槽,第一筒体2和下封盖5间的间隙的存在,方便气态冷媒从第三通孔55排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筒体2和第二筒体3均不具有底壁,此时,所述下封盖5大体成圆形,所述下封盖5包括第三端面50、第四端面51和第三侧壁面522。部分所述第三侧壁面522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表面521,部分所述第二筒体3内壁面抵接于所述第三侧壁面522,所述第二表面521与所述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7。
具体的,所述第三侧壁面522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汇流口542,所述汇流口542沿所述下封盖5的直径方向,向所述下封盖5圆心处延伸形成多个汇流孔541。多个所述汇流孔541在所述下封盖5轴线处汇集并向下延伸形成连通外部流路的第二孔540。
进一步的,为增加所述第一筒体2组装于分配部4和下封盖5上的可靠性,所述第三端面5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筒体2的下端适配的凹槽。装配时,所述第一筒体2上端插接于所述凹槽内,实现对第一筒体2上端的密封。
进一步的,部分所述第一端面40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403,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面421向上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403的侧壁面,所述连接部403还包括第四侧壁面340,所述第四侧壁面340开有第一开口3401,所述第一开口3401沿所述连接部403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后沿平行于所述分配部4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并穿透所述台阶面420或第二端面41形成连通所述夹层腔20的第二通孔4211。
所述第四侧壁面340还设置有第二开口3402,所述第二开口3402沿所述连接部403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后沿平行于所述分配部4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与所述第一通孔401连通。诚然,参见图5、图12和图13,所述第四侧壁面340还可分为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平面,所述第一开口3401和第二开口3402各自位于其中一个平面内。通过设置连接部403,能够将在夹层腔20相对的分配部4开孔尺寸增大,便于形成较大的台阶孔,便于安装。
所述夹层腔20内还设有散热件23,所述散热件23弯曲成圆筒状并贴合所述换热管21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件23可包括第一散热件231和第二散热件230。所述第一散热件231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1内侧,所述第二散热件230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1外侧。本申请在所述换热管21两侧分别设置散热件23,有效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在本发明的某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23为若干呈“几”字型的片状单元首尾顺次连接形成,以增加散热面积;任一相邻两列或两行的散热翅片的“几”字型凸起部交错排列分布,有效的增加了对待换热冷媒的扰动。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23为一张平板内压制出连续的S型凹槽而形成。
安装时,所述第二筒体3上端抵接所述台阶面420或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焊接于所述第一侧壁面421,所述第二筒体3内壁面焊接于所述三侧壁面522,实现对第二筒体3的密封;所述第一筒体2上端抵接所述第二端面41,或者所述第一筒体2上端套设在所述限位部411外,或者上端收容于上端盖的凹槽内,下端抵接所述第四端面51并收容于所述凹槽内,进而实现对第一筒体2的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壁面423与所述第二筒体3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5,使得所述分配口432与所述夹层腔20连通;所述第二表面521与所述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7,使得所述汇流口542与所述夹层腔20连通。为保证低温冷媒均匀的进入/流出所述夹层腔20,所述分配口432及所述汇流口542通常均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相互连通的3和4个分配口432,所述分配口432等分所述第二侧壁面423,使进入气液分离器1的低温冷媒分配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换热效率。诚然,所述分配口432也可以设置为5个且等分所述第二侧壁面423,只要满足使冷媒进入均匀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同理,所述汇流口542也可以是均匀设置的若干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4和/或下封盖5的侧壁还可以设置其他台阶面,用以限位或密封第一、第二筒体。
进一步的,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22最低端设有排液孔220。由此,减少气体冷媒中所携带的液态物质。在本申请中,所述低温冷媒通过设置于所述分配部4上的第一通孔401进入气液分离器1内。具体的,低温液态冷媒由于重力作用沉到所述容质腔201底部,低温气态冷媒通过气态冷媒排出管22敞口端进入所述第一通道430,再经设置于所述分配部4的多个分配孔431,通过所述多个分配口432进入所述夹层腔20,并与所述换热管21内流通的高温冷媒进行换热,最后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封盖5上的多个汇流口542汇集后经所述第二通道55流出,进入压缩机。
进一步的,参见图4,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态冷媒排出管22、连接管402,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22呈U型,并且其一端高于另一端,较高的一端连接第一孔430,较低的一端为敞口端221。所述敞口端221与所述第二端面41间隔预定距离。所述第一筒体2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通孔401的连接管402,所述连接管402的下端面4021低于所述敞口端221,进而可实现气液混合态冷媒经连接管402进入容质腔201后,液态冷媒因重力原因下沉,气态冷媒上浮并从敞口端221流入U型的气态冷媒排出管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内还可以设置有分子筛。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气液分离器(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2)及间隔预定距离套设于所述第一筒体(2)外的第二筒体(3),所述第一筒体(2)外壁面与所述第二筒体(3)内壁面之间形成夹层腔(20),所述夹层腔(20)内设置有换热管(21);所述第一筒体(2)内设置有容质腔(201),所述容质腔(201)内设置有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器(1)还包括分配部(4),所述分配部(4)盖合在所述第二筒体(3)上端,所述第一筒体(2)上端面抵接所述分配部(4);所述分配部(4)设有贯穿所述分配部(4)的第一通孔(401),所述第一通孔(401)与所述容质腔(201)连通,所述分配部(4)内设置沿所述分配部(4)径向分布的若干分配通道(43),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43)连通所述夹层腔(20)和所述容质腔(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43)包括分配孔(431),所述分配孔(431)沿所述分配部(4)径向延伸且背离所述分配部(4)轴线一端具有分配口(432),所述分配部(4)包括第一表面(422),所述第一表面(422)构成所述夹层腔(20)的部分壁面,所述分配口(432)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4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部(4)包括远离所述第二筒体(3)的第一端面(40),所述分配部(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40)相对的第二端面(41),至少部分所述分配通道(43)还包括第一孔(430),所述第一孔(430)沿所述分配部(4)轴向延伸并穿透所述第二端面(41),所述第一孔(430)与所述分配孔(431)连通且不穿透所述第一端面(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部(4)还包括第一侧壁面(421)、第二侧壁面(423)以及内延连接所述第一侧壁面(421)外延连接所述第二侧壁面(423)的台阶面(420),部分所述第二侧壁面(423)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表面(422),所述第二筒体(3)上端面抵接于所述台阶面(420),所述第一表面(422)与所述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1)沿同一方向盘绕形成近似圆筒状,所述换热管(21)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分配部(4)的第一接头(2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头(21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1)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扁平管(214、215),所述换热管(21)弯曲成近似圆筒状,所述扁平管(214、215)一端连接有第一集流管(210),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集流管(211),所述第一集流管(21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11)近似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21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所述分配部(4)的第一接头(2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头(213),所述第一集流管(210)设置有隔板(2100),沿所述第一集流管(210)的轴线方向所述隔板(2100)将所述第一集流管(210)分割为若干相互独立的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211)为内空的圆柱形,所述第二集流管(211)两端设有防漏端盖(2110)。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腔(20)内还设有散热件(23),所述散热件(23)弯曲成圆筒状并贴合所述换热管(21)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3)包括第一散热件(231)和第二散热件(230),所述第一散热件(231)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1)内侧,所述第二散热件(230)套设在所述换热管(21)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还包括下封盖(5),所述下封盖(5)盖合于所述第二筒体(3)下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下端面抵接所述下封盖(5),所述下封盖(5)内设置沿所述下封盖(5)径向分布的若干汇流通道(54),所述汇流通道(54)包括第二孔(540)和汇流孔(541),所述第二孔(540)自所述下封盖(5)内向下贯穿所述下封盖(5)的下端面,所述汇流孔(541)沿所述下封盖(5)径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孔(540)连通,所述汇流孔(541)具有汇流口(542),所述下封盖(5)包括第二表面(521),所述第二表面(521)构成所述夹层腔(20)的部分壁面,所述汇流口(542)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52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盖(5)还包括第三侧壁面(522),部分所述第三侧壁面(522)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二表面(521),部分所述第二筒体(3)内壁面抵接于所述第三侧壁面(522),所述第二表面(521)与所述第二筒体(3)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7)。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盖(5)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筒体(2)的下端部适配的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具有底壁(25),所述底壁(25)和所述下封盖(5)间留有间隙,所述下封盖(5)设置有贯穿所述下封盖(5)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55),所述第三通孔(55)使所述夹层腔(20)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外部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25)和所述下封盖(5)间设置支撑件,所述下封盖(5)上设有***述支撑件的组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孔(430)的气态冷媒排出管(22),所述气态冷媒排出管(22)包括敞口端(221),所述敞口端(221)与所述第二端面(41)间隔预定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2)内设有连接所述第一通孔(401)的连接管(402),所述连接管(402)的下端口(4021)低于所述敞口端(221)。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二端面(41)向下延伸形成限位部(411),所述限位部(411)的侧壁面与所述第一筒体(1)内壁面贴合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端面(40)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403),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面(421)向上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403)的侧壁面,所述连接部(403)还包括第四侧壁面(340),所述第四侧壁面(340)开设有第一开口(3401),所述第一开口(3401)沿所述连接部(403)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后沿平行于所述分配部(4)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并穿透所述第二端面(41)形成连通所述夹层腔(20)的第二通孔(421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壁面(340)还设置有第二开口(3402),所述第二开口(3402)沿所述连接部(403)径向延伸预定距离后沿平行于所述分配部(4)轴线的方向向下延伸与所述第一通孔(401)连通。
22.一种换热***,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由管路连接的蒸发器及压缩机,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21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CN201810156463.5A 2018-02-24 2018-02-24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Pending CN1101959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6463.5A CN110195947A (zh) 2018-02-24 2018-02-24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PCT/CN2019/075911 WO2019161785A1 (zh) 2018-02-24 2019-02-22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EP19758012.9A EP3757485B1 (en) 2018-02-24 2019-02-22 Gas-liquid separator
US16/942,385 US11573036B2 (en) 2018-02-24 2020-07-29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156463.5A CN110195947A (zh) 2018-02-24 2018-02-24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95947A true CN110195947A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3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6463.5A Pending CN110195947A (zh) 2018-02-24 2018-02-24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9594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28772A (zh) * 2020-10-30 2021-03-02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CN112781285A (zh) * 2020-12-14 2021-05-11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WO2021219026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及热管理***
WO202214223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0261A1 (en) * 2006-07-03 2008-01-03 Thomas Klotte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CN102869452A (zh) * 2010-06-14 2013-01-09 阿普塔尔法国简易股份公司 流体产品分配头
CN203837333U (zh) * 2014-03-04 2014-09-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筒式换热器
CN105423649A (zh) * 2015-10-23 2016-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US20160195306A1 (en) * 2015-01-05 2016-07-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chem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applian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0261A1 (en) * 2006-07-03 2008-01-03 Thomas Klotten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CN102869452A (zh) * 2010-06-14 2013-01-09 阿普塔尔法国简易股份公司 流体产品分配头
CN203837333U (zh) * 2014-03-04 2014-09-1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筒式换热器
US20160195306A1 (en) * 2015-01-05 2016-07-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ochem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appliances
CN105423649A (zh) * 2015-10-23 2016-03-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发旺等: "《甲醇生产工艺与操作》", 31 August 20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9026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及热管理***
CN112428772A (zh) * 2020-10-30 2021-03-02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CN112781285A (zh) * 2020-12-14 2021-05-11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WO2022142230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5947A (zh)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US7337834B2 (en)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connection unit
CN208832787U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102378892A (zh) 多回路换热器
US10168083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thereof
KR20070091204A (ko) 미니 채널 열 교환기 헤더
WO2019080523A1 (zh) 压缩机、制冷***及空调器
US20230213251A1 (en) Gas-liquid separation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04457037A (zh) 蒸发器集成组件
CN110857822A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102242992B (zh) 制冷剂汽液分离及储液一体化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空调***
CN112432401A (zh) 气液分离器
CN212378295U (zh) 气液分离装置
CN103807936B (zh) 一种热泵空调***
US11573036B2 (en)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CN110195948A (zh) 气液分离器及换热***
CN105737635A (zh) 换热装置
US11892212B2 (en)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10857824B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
CN211903393U (zh) 气液分离器
CN110857823B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及气液分离器的制造方法
CN208205525U (zh) 超压止流阀、节流装置及空调器
KR102046632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분배기
WO2019215837A1 (ja) 熱交換器、室内機、室外機、空気調和機、連通管の製造方法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CN115014005A (zh)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