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5593U - 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55593U
CN202855593U CN201220431943.6U CN201220431943U CN202855593U CN 202855593 U CN202855593 U CN 202855593U CN 201220431943 U CN201220431943 U CN 201220431943U CN 202855593 U CN202855593 U CN 2028555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using
chimeric
key switch
f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319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秀和
高桥一成
宫本纯一
田泽俊彦
舂井克敏
天野和彦
富永晴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555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555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按键开关,即使在受到异常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形成外形的盖与壳体的嵌合也难以脱离。在按键开关中,包括:壳体,具有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板,配置于壳体,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操作体,配置为从壳体的前方侧突出,用于通过按压操作使可动触点板移动;以及盖,与壳体嵌合,防止操作体的脱落,壳体的下方侧的一部分能够配置于基板上所设置的缺口部,通过按压操作,操作体能够向从壳体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方向移动,在壳体上设置有与盖嵌合的嵌合部,嵌合部具有沿着从壳体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的作为平坦的面的嵌合面和引导面,嵌合面面向操作体被按压操作的方向形成,引导面与嵌合面连续,朝向从操作体的按压方向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Description

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向按压操作的按键开关,尤其涉及即使在受到了异常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形成外形的盖与壳体的嵌合也难以脱离的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智能手机(高功能便携电话)的侧面所配置的操作开关,使用横向按压操作的按键开关的情况较多。由于配置在智能手机的侧面,因此在操作智能手机时不小心跌落等情况下,若跌落状况不好,则异常的按压(冲击)施加到按键开关,由于该按压,形成按键开关的外形的盖与壳体的嵌合脱离,存在无法操作的情况。
因此,要求即使在受到了异常的按压操作的情况下,盖与壳体的嵌合也不会脱离的按键开关。
作为现有的横向按压操作的按键开关,公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
以下,使用图12及图13说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图12是按键开关SW的外观图。图13是表示按键开关SW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2及图13所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SW包括:绝缘树脂制的外壳CA,具有开关主体部SB,在该开关主体部SB中,中央固定触点CC和外侧固定触点OC通过***成型被固定为在前方开口了的凹部BT底面上露出,并且在该开关主体部SB的两侧面及后表面的上部具有向外方突出形成的对接部CT,上述外壳CA形成为以下形状,即在向印刷电路板的端部所形成的缺口部安装时,开关主体部SB的后部能够与上述缺口部的后端面抵接,且对接部CT的下表面能够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抵接地配置的形状;弹性金属薄板制的圆顶状可动触点MC,外周端部配置在外侧固定触点OC上而容纳于上述外壳的凹部BT内;薄片部件ST,将圆顶状可动触点MC保持在外壳CA上并进行保护;操作体AC,在外壳CA上能够前后移动地配置为能够用后端按压圆顶状可动触点MC;盖CV,安装在外壳CA上,用后表面保持操作体AC;以及端子TR,与外壳CA的凹部BT上所设置的中央固定触点CC及外侧固定触点OC导通。
外壳CA在上下的面上具有形成为凹形状的台阶部DD,盖CV在与外壳CA的上下的面对应的部位具有能够***到台阶部DD的安装脚LK,盖CV是通过将安装脚LK弯折而卡止于外壳CA的上下的面上所形成的台阶部DD而被安装的。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59916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SW是在通常使用的情况下在使用上没有特别问题的按键开关。
然而,按键开关SW在异常的按压操作力施加在操作体AC上时,由于按键开关SW被固定在基板上,因此朝向盖CV离开基板的方向(上方向)力作用于安装脚LK。此外,在外壳内部,以露出的方式***成型有中央固定触点CC和外侧固定触点OC,无法加深台阶部DD的深度,因此难以延长安装脚LK与台阶部DD的上下方向的嵌合长度。
因此,在操作体AC上施加有异常的按压,从而作用有使安装脚LK朝向上方移动的力的情况下,担心嵌合盖CV和外壳CA的安装脚LK与台阶部DD之间的卡合脱离,导致无法作为按键开关而发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即使在异常的按压操作力施加在操作体上的情况下,盖与外壳的嵌合也不脱离而能够发挥作用的按键开关。
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包括:壳体,具有多个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板,配置于上述壳体,根据按压操作而与上述多个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操作体,被配置为从上述壳体的前方侧突出一部分,用于通过按压操作使上述可动触点板可动;以及盖,与上述壳体嵌合,防止上述操作体的脱落,上述壳体的下方侧的一部分能够配置在电气产品的基板上所设置的缺口部,通过按压操作,上述操作体能够向从上述壳体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方向移动,上述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上设置有与上述盖嵌合的嵌合部,上述嵌合部具有:作为平坦的面的嵌合面,沿着从上述壳体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和作为平坦的面的引导面,沿着从上述壳体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上述嵌合面面向上述操作体被按压操作的方向而形成,上述引导面与上述嵌合面连续,朝向从上述操作体被按压操作的方向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技术方案2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上述盖具有与上述嵌合部嵌合的嵌合片,上述嵌合片向从上述引导面侧朝向上述嵌合面的方向被压入,与上述嵌合面卡合,从而上述盖与上述壳体嵌合。
技术方案3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形成有加强片,该加强片将与上述壳体一体形成的上述固定触点的一部分延长到与上述嵌合部对应的位置来加强上述嵌合部。
技术方案4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强片被形成为突出到上述壳体的外方。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能够比以往扩大嵌合面的面积,即使在以异常强的按压操作力受到按压操作,盖朝向上方受到力的情况下,与以往相比,盖与壳体的嵌合也难以脱离,具有能够防止盖脱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从嵌合面的短边方向即引导面侧压入,因此能够以与以往相同的负荷压入嵌合片,并且在以异常强的力受到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在嵌合片15f上,在嵌合面11f的短边方向上没有力施加,在嵌合面11f的长边方向上有力施加,因此即使在嵌合片15f的位置偏移了的情况下,嵌合面11f与嵌合片15f的嵌合也难以脱离,具有能够防止盖15脱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即使在以异常强的按压操作力受到按压操作从而在嵌合片上施加了力的情况下,通过在与嵌合部对应的位置配置加强片,也能够提高嵌合部的强度,具有能够防止嵌合部挠曲从而嵌合松动并由此导致盖脱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能够在壳体成型之后切断加强片的末端,与切断加强片之后成型壳体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容易布置固定触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前表面的图。
图3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后表面的图。
图4是表示壳体11的图。
图5是表示可动触点板12的图。
图6是表示薄片部件13的图。
图7是表示操作体14的图。
图8是表示盖15的图。
图9是表示嵌合部11e与嵌合片15f的嵌合方法的图。
图10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动作的图。
图11是说明按键开关1往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的安装方法的图。
图12是按键开关SW的外观图。
图13是表示按键开关SW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按键开关
11壳体
11a基台部
11b配置部
11c引导壁
11d导向部
11e嵌合部
11f嵌合面
11g引导面
12可动触点板
12a可动触点部
13薄片部件
13a粘贴面
14操作体
14a基部
14b按钮部
14c倾斜面
14d凸部
15盖
15a前面板
15b保护壁
15c侧壁
15d开口部
15e延伸设置部
15f嵌合片
15g爪部
15h焊接部
16固定触点
16a第1固定触点
16b第2固定触点
16c加强片
16d第1端子
16e第2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
首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结构。图1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前表面的图。图3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背面的图。
如图1所示,按键开关1包括:壳体11,具有多个固定触点16;可动触点板12,配置于壳体11,根据按压操作与多个固定触点16接触或分离;薄片部件13,将可动触点板12在壳体11中保持成能够与固定触点16接触或分离的状态;操作体14,被配置为一部分从壳体11的前方侧突出,用于通过按压操作来使可动触点板12可动;以及盖15,与壳体11嵌合,防止操作体14的脱落。
如图2及图3所示,按键开关1是如下按键开关,壳体11的下方侧的一部分能够配置在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所设置的缺口部SL,并且操作体14能够向从壳体11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另外,关于基板BO的形状,为了便于说明而进行了简要表示,其形状可根据各种电气产品而改变。
接着,参照图4至图8说明构成部件。图4是表示壳体11的图,图4(a)是表示壳体11的前方侧的图,图4(b)是表示壳体11的后方侧的图。图5是表示可动触点板12的图,图5(a)是可动触点板12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可动触点板12的侧面的图。图6是表示薄片部件13的图。图7是表示操作体14的图,图7(a)是表示操作体14的前方侧的图,图7(b)是表示操作体14的后方侧的图。图8是表示盖15的图,图8(a)是表示盖15的上方侧的图,图8(b)是表示盖15的下方侧的图。
如图4所示,壳体1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壳体11具有基台部11a,通过***成型,一部分从壳体11的表面露出的固定触点16与基台部11a一体地形成。此外,固定触点16由金属板构成。
在基台部11a的前表面的中央设置有可动触点板12的配置部11b,该配置部11b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的凹状,能够配置可动触点板12,在配置部11b的中央露出设置有作为固定触点16的一部分的第1固定触点16a,在配置部11b的左右端露出设置有作为固定触点16的一部分且不与第1固定触点16a电连接的第2固定触点16b。
在基台部11a的前方上侧的左右端,加强片16c被设置为露出到壳体11的外方,该加强片16c是将与壳体11一体形成的第2固定触点16b的一部分向左右方向延长到与嵌合部11e对应的位置而形成的。
在基台部11a的前表面,隔着配置部11b在左右两侧与基台部11a垂直且向前方向突出地分别形成有引导操作体14的动作的引导壁11c。在面向配置部11b一侧的引导壁11c的面上,分别形成有形成为与操作体14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导向部11d。
此外,在与设置有加强片16c的位置对应的基台部11a的后方的位置,如图4(b)所示,设置有与盖15嵌合的嵌合部11e,嵌合部11e具有:作为平坦的面的嵌合面11f,沿着从壳体1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和作为平坦的面的引导面11g,沿着从壳体1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嵌合面11f形成为面向后方,引导面11g为与嵌合面11f连续的面,相对于嵌合面11f向前方倾斜地形成。
在壳体11的后方侧设置有由金属板构成且能够与外部电连接的第1端子16d和第2端子16e。第1端子16d和第2端子16e排列在左右方向上,且形成为向后方突出。
第1端子16d延伸设置第1固定触点16a的一部分而形成,第2端子16e延伸设置第2固定触点16b的一部分而形成。
如图5(a)及图5(b)所示,可动触点板12由金属板构成,且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的圆顶形状。形成为圆顶形状的可动触点部12a若从可动触点部12a突出的方向被按压,则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后翻转,若解除按压,则恢复成按压前的形状。
如图6所示,薄片部件13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薄片状。薄片部件13的外形形成为大致八边形,并且在一个面上形成有涂布有粘结剂的粘贴面13a。
如图7(a)及图7(b)所示,操作体1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操作体14包括:基部14a,形成为板状;和按钮部14b,从基部14a的一个面以柱状突出而形成。按钮部14b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与基部14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相同的尺寸。
从前方侧观察操作体14时,基部14a形成为大致八边形,在操作体14的基部14a的四角具有分别形成为倒角形状的倾斜面14c。
在基部14a的另一个面的中心形成有能够按压可动触点板12的可动触点部12a的凸部14d。凸部14d形成为像切掉了朝向与基部14a分离的方向突出的圆锥的前端的形状。
如图8(a)及图8(b)所示,盖15是对金属板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的。盖15包括:前面板15a,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保护壁15b,从前面板15a的上下与前面板15a垂直地向同一方向(后方向)延伸设置;以及侧壁15c,从前面板15a的左右与前面板15a垂直地向与保护壁15b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
此外,盖15的前面板15a具有能够使按钮部14b插通的开口部15d,开口部15d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与前面板15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扩展到相同的尺寸。
保护壁15b具有从保护壁15b的后侧端面的左右端向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15e,在延伸设置部15e的前端具有嵌合片15f,该嵌合片15f分别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设置,与壳体11的嵌合部11e嵌合。
此外,在嵌合片15f的前方侧的端面,以凸形状形成有爪部15g。
侧壁15c分别具有安装到基板BO(参照图2)上时焊接的焊接部15h,焊接部15h是将侧壁15c的下方端部与侧壁15c垂直地向盖15的内侧弯折而形成的。
此外,在包括焊接部15h的盖15的下侧的区域实施了镀金。
接着,参照图1及图9说明按键开关1的结构。图9是表示嵌合部11e与嵌合片15f的嵌合方法的图,图9(a)是表示嵌合部11e与嵌合片15f嵌合前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嵌合部11e与嵌合片15f嵌合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1所示,重叠两片可动触点板12并配置到壳体11的配置部11b。此时,可动触点板12被配置为使可动触点部12a朝向远离壳体11上所设置的固定触点16的方向,与第2固定触点16b电连接。
薄片部件13被配置为粘贴面13a朝向可动触点板12而与可动触点板12重叠,并且将粘贴面13a的一部分粘结于壳体11的基台部11a,将可动触点板12保持于壳体11。
操作体14以凸部14d(参照图7)与薄片部件13抵接的方式与薄片部件13重叠配置。此时,操作体14的倾斜面14c被配置为,能够被分别对应的引导壁11c的导向部11d导向而沿着导向部11d移动。此外,按钮部14b被配置为从壳体11的导向部11d向前方侧突出。
盖15与壳体11重叠配置为在被保护壁15b和侧壁15c包围的区域中***壳体11的引导壁11c。此时,操作体14的按钮部14b以插通盖15的开口部15d并向外部露出的状态配置于壳体11的前方侧。
与壳体11重叠配置的盖15如图9(a)所示将嵌合片15f向箭头B及箭头C方向铆接,如图9(b)所示,嵌合片15f以爪部15g(参照图8)从引导面11g侧向嵌合面11f深入的方式被压入,嵌合面11f与嵌合片15f卡合,从而盖15与壳体11嵌合。
由此,通过盖15在壳体11内一体配置的操作体14、薄片部件13及可动触点板12的一个宽度方向通过盖15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等侵入,另一个宽度方向通过引导壁11c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等侵入。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按键开关1的动作。图10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动作的图,图10(a)是表示操作前的按键开关1的状态的图,图10(b)是表示操作后的按键开关1的状态的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0中仅表示一个可动触点板12。
如图10(a)所示,若向箭头D方向按压操作体14的按钮部14b,则操作体14向箭头D方向移动。如图10(b)所示,向箭头D方向移动了的操作体14将凸部14d与薄片部件13抵接,经由薄片部件13按压可动触点板12。被按压的可动触点板12向可动触点部12a被按压的方向挠曲,与第1固定触点16a抵接。
被按压的可动触点板12与第1固定触点16a抵接,从而第1固定触点16a与第2固定触点16b之间经由可动触点板12电导通。此外,若解除对操作体14的按压操作,则由于可动触点板12的弹力,操作体14、薄片部件13及可动触点板12恢复到被按压前的位置,第1固定触点16a与第2固定触点16b之间的电导通被解除。这样,通过切换第1固定触点16a与第2固定触点16b之间的电导通,获得开关功能。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按键开关1往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的安装。图11是说明按键开关1在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的安装方法的图,图11(a)是在基板BO上安装按键开关1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1(b)是在基板BO上安装按键开关1之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11(a)所示,在基板BO上形成有由金属箔构成且用于在基板上保持按键开关1的第1焊盘(land)部LN1、由金属箔构成且与按键开关1电连接的第2焊盘部LN2、以及被切成凹形状的缺口部SL。
如图11(b)所示,按键开关1被配置为在缺口部SL(参照图11(a))内***壳体11的下方侧的一部分。此时,在第1焊盘部LN1上配置盖15上所设置的焊接部15g,在一个第2焊盘部LN2上配置第1端子16d,在另一个第2焊盘部LN2上配置第2端子16e。
将这样配置的焊接部15h、第1端子16d及第2端子16e焊接到分别对应的第1焊盘部LN1或第2焊盘部LN2,从而按键开关1被固定在基板BO上,并且与基板BO电连接。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包括:壳体11,具有多个固定触点16;可动触点板12,配置于壳体11,根据按压操作与多个固定触点16接触或分离;操作体14,被配置为从壳体11的前方侧突出一部分,用于通过按压操作使可动触点板12可动;以及盖15,与壳体11嵌合,防止操作体14脱落,壳体11的下方侧的一部分能够配置在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所设置的缺口部SL,通过按压操作,操作体14能够向从壳体11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方向移动,在该按键开关中,在壳体11上设置有与盖15嵌合的嵌合部11e,嵌合部11e具有:作为平坦的面的嵌合面11f,沿着从壳体1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和作为平坦的面的引导面11g,沿着从壳体1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嵌合面11f面向操作体14被按压操作的方向形成,引导面11g与嵌合面11f连续,朝向从操作体14被按压操作的方向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由此,能够比以往延长嵌合面11f的上下方向的长度。因此,即使在以异常强的力受到按压操作,盖15的嵌合片15f受到朝向上方的力的情况下,盖15与壳体11的嵌合也难以脱离,具有能够防止盖15脱落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盖15具有与嵌合部11e嵌合的嵌合片15f,嵌合片15f向从引导面11g侧朝向嵌合面11f的方向被压入,与嵌合面11f卡合,从而盖15与壳体11嵌合。
由此,从嵌合面11f的短边方向即引导面11g侧压入,因此能够以与以往相同的负荷压入嵌合片15f,并且在以异常强的力受到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在嵌合片15f上,在嵌合面11f的短边方向上没有力施加,在嵌合面11f的长边方向上有力施加,因此即使在嵌合片15f的位置偏移了的情况下,嵌合面11f与嵌合片15f的嵌合也难以脱离,具有能够防止盖15脱落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形成有加强片16c,该加强片16c将与壳体11一体形成的固定触点16的一部分延长到与嵌合部11e对应的位置来加强嵌合部11e。
由此,即使在以异常强的力受到按压操作从而在嵌合片15f上施加了力的情况下,通过在与嵌合部11e对应的位置配置加强片16c,也能够提高嵌合部11e的强度,具有能够防止嵌合部11e挠曲从而嵌合松动并由此导致盖15脱落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加强片16c形成为,突出到壳体11的外方。
由此,能够在壳体11成型之后切断加强片16c的末端,与切断加强片16c之后成型壳体11的情况相比,具有能够容易布置固定触点16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焊接部15h的长边方向与按钮部14b被按压的方向相同。
由此,像现有的按键开关那样,即使不用基板BO支承按键开关1的后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中央,由于将焊接部15h焊接在基板BO上,因此具有进行操作时按键开关1不会向按压方向倾倒而是能够保持于基板BO上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重叠两片可动触点板12来使用。
由此,能够加重按键开关1的操作负荷,具有即使不分别单独准备操作负荷不同的可动触点板12也能够调节操作负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在包括焊接部15h的盖15的下侧的区域实施了镀金。
由此,具有以下效果,在通过弯曲加工形成焊接部15h时,难以形成由于弯曲而产生的镀渣(メツキカス),并且能够提高在基板BO上焊接时的焊接强度。
如上所述,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例如能够如下变形后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两片可动触点板12来使用,但是在能够配置的范围内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更可动触点板12的片数。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焊接部15h的盖15的下侧的区域实施了镀金,但也可以缩小实施镀金的范围,如仅在焊接部15h实施镀金等。由此能够削减成本。
(3)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触点板12被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圆形。

Claims (4)

1.一种按键开关,
包括:壳体,具有多个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板,配置于上述壳体,根据按压操作而与上述多个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
操作体,被配置为从上述壳体的前方侧突出一部分,用于通过按压操作使上述可动触点板可动;以及
盖,与上述壳体嵌合,防止上述操作体的脱落,
上述壳体的下方侧的一部分能够配置在电气产品的基板上所设置的缺口部,通过按压操作,上述操作体能够向从上述壳体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方向移动,
上述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上设置有与上述盖嵌合的嵌合部,
上述嵌合部具有:作为平坦的面的嵌合面,沿着从上述壳体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和作为平坦的面的引导面,沿着从上述壳体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
上述嵌合面面向上述操作体被按压操作的方向而形成,
上述引导面与上述嵌合面连续,朝向从上述操作体被按压操作的方向远离的方向倾斜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具有与上述嵌合部嵌合的嵌合片,
上述嵌合片向从上述引导面侧朝向上述嵌合面的方向被压入,与上述嵌合面卡合,从而上述盖与上述壳体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加强片,该加强片将与上述壳体一体形成的上述固定触点的一部分延长到与上述嵌合部对应的位置来加强上述嵌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片被形成为突出到上述壳体的外方。
CN201220431943.6U 2011-09-29 2012-08-28 按键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55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4293/2011 2011-09-29
JP2011214293A JP5911049B2 (ja) 2011-09-29 2011-09-29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55593U true CN202855593U (zh) 2013-04-03

Family

ID=47986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3194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55593U (zh) 2011-09-29 2012-08-28 按键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11049B2 (zh)
CN (1) CN20285559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8976B2 (ja) * 2014-03-25 2016-08-0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69878B2 (ja) * 2007-07-13 2010-06-0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押釦スイ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73905A (ja) 2013-04-22
JP5911049B2 (ja)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430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944419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430237Y (zh) 电连接器
JP505983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09009877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pair of improved detecting pins
CN103378478B (zh) 卡连接器
CN105337072B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1630784A (zh) 连接器
JP5896562B2 (ja) コネクタ
CN107732489B (zh) 连接器
CN103904480A (zh) 连接器
CN202855593U (zh) 按键开关
CN102196718A (zh) 电子装置
US2013019654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ultiple detect mechanism thereof
US9614204B2 (en) Battery box structure
CN203013580U (zh) 按键开关
CN102969182B (zh) 按钮开关以及搭载该按钮开关的电子设备
CN112886297A (zh) 堆叠式卡座
US20150249306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 mechanism
JP3150838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15732284U (zh) 堆叠式卡座
CN103137362A (zh) 按压开关
JP3150850U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14254790U (zh) 堆叠式卡座
TWI697923B (zh) 微開關以及操作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S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