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3580U - 按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按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13580U
CN203013580U CN201220431635.3U CN201220431635U CN203013580U CN 203013580 U CN203013580 U CN 203013580U CN 201220431635 U CN201220431635 U CN 201220431635U CN 203013580 U CN203013580 U CN 203013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key switch
contact plate
moving contac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3163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秀和
高桥一成
富永晴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13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135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开关,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操作性。包括:壳体,具有多个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板,配置于壳体,根据按压操作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操作部,用于对可动触点板进行按压操作;盖,防止操作部脱落;以及薄片部件,配置在壳体上所配置的可动触点板与操作部之间,可动触点板被配置为与固定触点的一部分抵接,操作部被配置为能够按压可动触点板,在该按键开关中,操作部包括接受按压操作的按钮部,盖具有开口部,壳体包括对接受按压操作的操作部进行导向的一对引导壁,引导壁隔着配置有固定触点的区域而分离配置,在与操作部被按压的方向垂直的面上,按钮部的一个宽度尺寸与操作部的一个宽度尺寸被设置为相同的尺寸。

Description

按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向按压操作的按键开关,尤其涉及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操作性也良好的按键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智能手机等便携电话的侧面所配置的操作开关,使用横向按压操作的按键开关的情况较多。在智能手机中,伴随着高功能化,需要在限定的空间中配置更多的部件。 
今后,伴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高功能化,为了在限定的空间配置更多的部件,要求进一步小型化的按键开关。 
作为现有的按键开关,公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 
以下,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图10是按键开关SW的外观图。图11是表示按键开关SW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0及图11所示,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SW包括:绝缘树脂制的外壳CA,具有开关主体部SB,在该开关主体部SB中,中央固定触点CC和外侧固定触点OC通过***成型被固定为在前方开口的凹部BT底面上露出,并且在该开关主体部SB的两侧面及后表面的上部具有向外方突出形成的支承部CT,上述外壳CA形成为以下形状,即在向印刷电路板的端部所形成的缺口部安装时,开关主体部SB的后部能够与上述缺口部的后端面抵接,且支承部CT的下表面能够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表面抵接地配置的形状;弹性金属薄板制的圆顶状可动触点MC,外周端部配置在外侧固定触点OC上而容纳于上述外壳的凹部BT内;薄片部件ST,将圆顶状可动触点MC保持在外壳CA上并进行保护;操作体AC,在外壳CA上能够前后移动地配置为能够用后端按压圆顶状可动触点MC;盖CV,安装在外壳CA上,用后表面保持操作体AC;以及端子TR,与外壳CA的凹部BT上所设置的中央固定触点CC及外侧固定触点OC导通。 
如图10所示,盖CV具有能够使操作体AC插通的开口部OM,开口部OM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小于盖CV具有开口部OM的面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开口部OM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小于盖CV具有开口部OM的面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59916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SW是在通常使用的情况下使用上没有特别问题的按键开关。 
然而,在将按键开关SW小型化了的情况下,开口部OM及操作体AC的实际***作的操作部BT也随之减小,操作部BT的操作面积减小,存在操作性变差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即使在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操作性的按键开关。 
技术方案1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包括:壳体,具有多个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板,被配置于上述壳体,根据按压操作与上述多个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操作部,用于对上述可动触点板进行按压操作;盖,与上述壳体嵌合,防止上述操作部的脱落;以及薄片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上所配置的上述可动触点板与上述操作部之间,上述可动触点板被配置为与上述多个固定触点的一部分抵接,上述操作部被配置为能够按压上述可动触点板,上述操作部包括基部和从外部向该基部接受按压操作的按钮部,上述盖具有能够使上述按钮部插通的开口部,上述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有一对引导壁,该一对引导壁对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而移动的上述操作部进行导向,上述引导壁隔着配置有上述多个固定触点的区域而分离配置,在与上述操作部被按压的方向垂直的面上,上述按钮部的一个宽度尺寸为与上述基部的一个宽度尺寸实质上相同的尺寸。 
技术方案2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上述盖具有设置了上述开口部的前面板,上述前面板被上述开口部分割。 
技术方案3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在由上述壳体及上述盖形成的空间内所配置的上述操作部、上述薄片部件及上述可动触点板被上 述盖覆盖一个对置的双方向的外部,被上述引导壁覆盖另一个对置的双方向的外部。 
技术方案4中所记载的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在从突出有上述按钮部的面侧观察上述基部时,在上述基部的四角具有分别形成为倒角形状的倾斜面,在与上述倾斜面对应的上述引导壁的面上分别形成有对上述倾斜面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由于将按钮部的一个宽度尺寸与操作部的一个宽度尺寸设置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够增大按钮部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将产品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操作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由于将开口部的一个宽度尺寸与盖的一个宽度尺寸设置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够将操作部配置到以往无法配置的区域,能够进一步增大按钮部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将产品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切实地确保操作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现有的按键开关中,操作部、薄片部件及可动触点板的周围在全周上被壳体包围,但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按键开关中,通过盖在壳体内一体配置的操作部、薄片部件及可动触点板的一个宽度方向被盖覆盖外部,另一个宽度方向被引导壁覆盖外部,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提供壳体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减小、且具有与现有结构相同的防尘性的小型化的按键开关。 
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通过引导壁上所设置的导向部对操作部上所设置的倾斜面部进行导向,从而操作部的移动变得圆滑,具有能够提供即使小型化其操作性也良好的按键开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前表面的图。 
图3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后表面的图。 
图4是表示壳体11的图,图4(a)是表示壳体11的前方侧的图,图4(b)是表示壳体11的后方侧的图。 
图5是表示可动触点板12的图,图5(a)是可动触点板12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可动触点板12的侧面的图。 
图6是表示薄片部件13的图。 
图7是表示操作部14的图,图7(a)是表示操作部14的前方侧的图,图7(b)是表示操作部14的后方侧的图。 
图8是表示盖15的图,图8(a)是表示盖15的上方侧的图,图8(b)是表示盖15的下方侧的图。 
图9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动作的图,图9(a)是表示操作前的按键开关1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操作后的按键开关1的状态的图。 
图10是按键开关SW的外观图。 
图11是表示按键开关SW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按键开关 
11   壳体 
11a  基台部 
11b  配置部 
11c  引导壁 
11d  导向部 
11e  嵌合部 
11f  嵌合面 
11g  引导面 
12   可动触点板 
12a  可动触点部 
13   薄片部件 
13a  粘贴面 
14   操作部 
14a  基部 
14b  按钮部 
14c  倾斜面 
14d  凸部 
15   盖 
15a  前面板 
15b  保护壁 
15c  侧壁 
15d  开口部 
15e  延伸设置部 
15f  嵌合片 
15g  焊接部 
16   固定触点 
16a  第1固定触点 
16b  第2固定触点 
16c  增强片 
16d  第1端子 
16e  第2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 
首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的结构。图1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结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前表面的图。图3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背面的图。 
如图1所示,按键开关1包括:壳体11,具有多个固定触点16;可动触点板12,配置于壳体11,根据按压操作与多个固定触点16接触或分离;薄片部件13,将可动触点板12在壳体11中保持成能够与固定触点16接触或分离的状态;操作体14,被配置为一部分从壳体11的前方侧突出,用于通过按压操作来使可动触点板12能够移动;以及盖15,与壳体11嵌合,防止操作体14的脱落。 
如图2及图3所示,按键开关1是如下按键开关,壳体11的下方侧的一部分能够配置在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所设置的缺口部SL,并且操作体14能够向从壳体11的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方向(箭头A方向)移动。另外, 关于基板BO的形状,为了便于说明而进行了简要表示,其形状可根据各种电气产品而改变。 
接着,参照图4至图8说明构成部件。图4是表示壳体11的图,图4(a)是表示壳体11的前方侧的图,图4(b)是表示壳体11的后方侧的图。图5是表示可动触点板12的图,图5(a)是可动触点板12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可动触点板12的侧面的图。图6是表示薄片部件13的图。图7是表示操作部14的图,图7(a)是表示操作部14的前方侧的图,图7(b)是表示操作部14的后方侧的图。图8是表示盖15的图,图8(a)是表示盖15的上方侧的图,图8(b)是表示盖15的下方侧的图。 
如图4所示,壳体1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壳体11具有基台部11a,通过***成型,一部分从壳体11的表面露出的固定触点16与基台部11a一体地形成。此外,固定触点16由金属板构成。 
在基台部11a的前表面的中央设置有可动触点板12的配置部11b,该配置部11b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的凹状,能够配置可动触点板12,在配置部11b的中央露出设置有作为固定触点16的一部分的第1固定触点16a,在配置部11b的左右端露出设置有作为固定触点16的一部分且不与第1固定触点16a电连接的第2固定触点16b。 
在基台部11a的前方上侧的左右端,增强片16c被设置为露出到壳体11的外方,该增强片16c是将与壳体11一体形成的第2固定触点16b的一部分向左右方向延长到与嵌合部11e对应的位置而形成的。 
在基台部11a的前表面,隔着配置部11b在左右两侧与基台部11a垂直且向前方向突出地分别形成有引导操作部14的动作的引导壁11c。在面向配置部11b一侧的引导壁11c的面上,分别形成有形成为与操作部14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导向部11d。 
此外,在与设置有增强片16c的位置对应的基台部11a的后表面的位置,如图4(b)所示,设置有与盖15嵌合的嵌合部11e,嵌合部11e具有:作为平坦的面的嵌合面11f,沿着从壳体1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和作为平坦的面的引导面11g,沿着从壳体11的上方侧朝向下方侧的方向形成,嵌合面11f形成为面向后方,引导面11g为与嵌合面11f连续的面, 相对于嵌合面11f向前方倾斜地形成。 
在壳体11的后方侧设置有由金属板构成且能够与外部电连接的第1端子16d和第2端子16e。第1端子16d和第2端子16e排列在左右方向上,且形成为向后方突出。 
第1端子16d延伸设置第1固定触点16a的一部分而形成,第2端子16e延伸设置第2固定触点16b的一部分而形成。 
如图5(a)及图5(b)所示,可动触点板12由金属板构成,且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的圆顶形状。形成为圆顶形状的可动触点部12a若从可动触点部12a突出的方向被按压,则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后翻转,若解除按压,则恢复成按压前的形状。 
如图6所示,薄片部件13由具有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薄片状。薄片部件13的外形被形成为大致八边形,并且在一个面上形成有涂布有粘结剂的粘贴面13a。 
如图7(a)及图7(b)所示,操作部1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操作部14包括:基部14a,形成为板状;和按钮部14b,从基部14a的一个面以柱状突出而形成,从外部接受按压操作。按钮部14b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形成为与基部14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实质上相同的尺寸。 
从前方侧观察操作部14时,基部14a形成为大致八边形,在操作部14的基部14a的四角具有分别形成为倒角形状的倾斜面14c。 
在基部14a的另一个面的中心形成有能够按压可动触点板12的可动触点部12a的凸部14d。凸部14d形成为像切掉了朝向与基部14a分离的方向突出的圆锥的前端的形状。 
如图8(a)及图8(b)所示,盖15是对金属板进行钣金加工而形成的。盖15包括:前面板15a,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保护壁15b,从前面板15a的上下与前面板15a垂直地向同一方向(后方向)延伸设置;以及侧壁15c,从前面板15a的左右与前面板15a垂直地向与保护壁15b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 
此外,盖15的前面板15a具有能够使按钮部14b插通的开口部15d。开口部15d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扩展到与前面板15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前面板15a被开口部15d分割。 
保护壁15b具有从保护壁15b的后侧端面的左右端向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15e,在延伸设置部15e的前端具有嵌合片15f,该嵌合片15f分别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设置,与壳体11的嵌合部11e嵌合。 
侧壁15c分别具有安装到基板BO(参照图2)上时焊接的焊接部15g,焊接部15g是将侧壁15c的下方端部与侧壁15c垂直地向盖15的内侧弯折而形成的。 
此外,在包括焊接部15g的盖15的下侧的区域实施了镀金。 
接着,参照图1及图2说明按键开关1的结构。 
如图1所示,重叠两片可动触点板12并配置到壳体11的配置部11b。此时,可动触点板12被配置为可动触点部12a朝向远离壳体11上所设置的固定触点16的方向,与第2固定触点16b电连接。 
薄片部件13被配置为粘贴面13a朝向可动触点板12而与可动触点板12重叠,并且将粘贴面13a的一部分粘结于壳体11的基台部11a,将可动触点板12保持于壳体11。 
操作部14以凸部14d(参照图7)与薄片部件13抵接的方式与薄片部件13重叠配置。此时,操作部14的倾斜面14c被配置为,能够被分别对应的引导壁11c的导向部11d导向而沿着导向部11d移动。此外,按钮部14b被配置为从壳体11的导向部11d向前方侧突出。 
盖15与壳体11重叠配置为在被保护壁15b和侧壁15c包围的区域中***壳体11的引导壁11c。此时,操作部14的按钮部14b以插通盖15的开口部15d并向外部露出的状态配置于壳体11的前方侧。 
铆接与壳体11重叠配置的盖15的嵌合片15f,由此嵌合面11f与嵌合片15f卡合,从而盖15与壳体11嵌合,成为如图2所示的按键开关1。 
由此,通过盖15在壳体11内一体配置的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动触点板12的一个宽度方向(上下方向)被盖15覆盖外部,另一个宽度方向(左右方向)被引导壁11c覆盖外部。 
此外,开口部15d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扩展到与盖15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并且按钮部14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扩展到与操作部1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同的尺寸,操作部1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不妨碍伴随来自外部的按压操作而发生的移动的范围内扩展到最大限度。 
接着,使用图9说明按键开关1的动作。图9是表示按键开关1的动作的图,图9(a)是表示操作前的按键开关1的状态的图,图9(b)是表示操作后的按键开关1的状态的图。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9中仅表示一个可动触点板12。 
如图9(a)所示,若向箭头B方向按压操作部14的按钮部14b,则操作部14向箭头B方向移动。如图9(b)所示,向箭头B方向移动的操作部14将凸部14d与薄片部件13抵接,经由薄片部件13按压可动触点板12。被按压了的可动触点板12向可动触点部12a被按压的方向挠曲,与第1固定触点16a抵接。 
被按压的可动触点板12与第1固定触点16a抵接,从而第1固定触点16a与第2固定触点16b之间经由可动触点板12电导通。此外,若解除对操作部14的按压操作,则由于可动触点板12的弹力,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动触点板12恢复到被按压前的位置,第1固定触点16a与第2固定触点16b之间的电导通被解除。这样,通过切换第1固定触点16a与第2固定触点16b之间的电导通,获得开关功能。 
接着,使用图11说明按键开关1的往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的安装。图11是说明按键开关1往电气产品的基板BO上的安装方法的图,图11(a)是在基板BO上安装按键开关1之前的状态的图,图11(b)是在基板BO上安装按键开关1之后的状态的图。 
如图11(a)所示,在基板BO上形成有由金属箔构成、且用于在基板上保持按键开关1的第1焊盘(land)部LN1、由金属箔构成、且与按键开关1电连接的第2焊盘部LN2、以及被切成凹形状的缺口部SL。 
如图11(b)所示,按键开关1被配置为在缺口部SL(参照图11(a))内***壳体11的下方侧的一部分。此时,在第1焊盘部LN1上配置盖15上所设置的焊接部15g,在一个第2焊盘部LN2上配置第1端子16d,在另一个第2焊盘部LN2上配置第2端子16e。 
将这样配置的焊接部15h、第1端子16d及第2端子16e焊接到分别对应的第1焊盘部LN1或第2焊盘部LN2,从而按键开关1被固定在基板BO上,并且与基板BO电连接。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包括:壳体11,具有多个固定触点16;可动触点板12,配置于壳体11,根据按压操作而与多个固定触点16接触或分离;操作部14,用于对可动触点板12进行按压操作;盖15,与壳体11嵌合,防止操作部14脱落;以及薄片部件13,配置在壳体11上所配置的可动触点板12与操作部14之间,可动触点板12被配置为与上述多个固定触点16的一部分抵接,操作部14被配置为能够按压可动触点板12,操作部14包括基部14a和从外部向该基部14a接受按压操作的按钮部14b,盖15具有能够使按钮部14b插通的开口部15d,在该按键开关中,壳体11具有一对引导壁11c,该一对引导壁11c对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而移动的操作部14进行导向,引导壁11c分离配置在配置有多个固定触点16的区域的另一个宽度方向的外侧,按钮部14b的一个宽度尺寸为与基部14a的一个宽度尺寸实质上相同的尺寸。 
由此,由于将按钮部14b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与操作部14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设置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够增大按钮部14b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将产品小型化了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操作性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盖15包括设置有开口部15d的前面板15a,前面板15a被开口部15d一分为二。 
由此,由于将开口部15d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与盖15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设置为相同的尺寸,因此能够将操作部14配置到以往无法配置的区域,能够进一步增大按钮部14b的大小,具有即使在将产品小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切实地确保操作性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在由壳体11及盖15形成的空间内所配置的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动触点板12被盖15覆盖一个对置的双方向的外部,被引导壁11c覆盖另一个对置的双方向的外部。 
由此,在现有的按键开关中,操作部、薄片部件及可动触点板的周围在全周上被壳体包围,但是在按键开关1中,壳体11内所配置的操作部14、薄片部件13及可动触点板12的上下方向被盖15覆盖外部,左右方向被引导壁11c覆盖外部,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提供壳体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减小、且具有与现有结构相同的防尘性的小型化的按键开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中,包括突出形成有按钮部14b的 基部14a,在从突出有按钮部14b的面侧观察基部14a时,在基部14a的四角具有分别形成为倒角形状的倾斜面14c,在与倾斜面14c对应的引导壁11c的面上分别形成有对倾斜面14c进行导向的导向部11d。 
由此,通过引导壁11c上所设置的导向部11d对操作部上所设置的倾斜面14c进行导向,从而操作部14的移动变得圆滑,具有能够提供即使小型化其操作性也良好的按键开关的效果。 
如上所述,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更。例如能够如下变形后实施,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两枚可动触点板12来使用,但是在能够配置的范围内也可以根据需要变更可动触点板12的枚数。 
(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括焊接部15g的盖15的下侧的区域实施了镀金,但也可以缩小实施镀金的范围,如仅在焊接部15g实施镀金等。由此能够削减成本。 
(3)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触点板12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但也可以形成为圆形。 

Claims (4)

1.一种按键开关,
包括:壳体,具有多个固定触点;
可动触点板,被配置于上述壳体,根据按压操作与上述多个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
操作部,用于对上述可动触点板进行按压操作;
盖,与上述壳体嵌合,防止上述操作部的脱落;以及
薄片部件,配置在上述壳体上所配置的上述可动触点板与上述操作部之间,
上述可动触点板被配置为与上述多个固定触点的一部分抵接,
上述操作部被配置为能够按压上述可动触点板,上述操作部包括基部和从外部向该基部接受按压操作的按钮部,
上述盖具有能够使上述按钮部插通的开口部,
上述按键开关的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具有一对引导壁,该一对引导壁对接受来自外部的操作而移动的上述操作部进行导向,上述引导壁隔着配置有上述多个固定触点的区域而分离配置,
在与上述操作部被按压的方向垂直的面上,上述按钮部的一个宽度尺寸为与上述基部的一个宽度尺寸实质上相同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具有设置了上述开口部的前面板,上述前面板被上述开口部分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由上述壳体及上述盖形成的空间内所配置的上述操作部、上述薄片部件及上述可动触点板被上述盖覆盖一个对置的双方向的外部,被上述引导壁覆盖另一个对置的双方向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在从突出有上述按钮部的面侧观察上述基部时,在上述基部的四角具有分别形成为倒角形状的倾斜面,在与上述倾斜面对应的上述引导壁的面上分别形成有对上述倾斜面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CN201220431635.3U 2011-09-29 2012-08-28 按键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135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4292A JP5835841B2 (ja) 2011-09-29 2011-09-29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14292/2011 2011-09-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13580U true CN203013580U (zh) 2013-06-19

Family

ID=48478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3163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13580U (zh) 2011-09-29 2012-08-28 按键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5841B2 (zh)
CN (1) CN203013580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35841B2 (ja) 2015-12-24
JP2013073904A (ja) 2013-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4466B (zh) 連接器組合體
JP505983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430237Y (zh) 电连接器
CN102761002B (zh) 连接器
US7922542B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102196718A (zh) 电子装置
CN101567278A (zh) 压入操作型电子器件及按压开关
CN203013580U (zh) 按键开关
US9006597B2 (en) Push switch
CN102969182B (zh) 按钮开关以及搭载该按钮开关的电子设备
CN202855593U (zh) 按键开关
CN215732284U (zh) 堆叠式卡座
EP4343804A1 (en) Switch
US768217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CN112886297A (zh) 堆叠式卡座
US20160087255A1 (en) Battery box structure
CN103137362A (zh) 按压开关
US7789683B2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ejecting mechanism
JP2006032120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6897611B2 (ja)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及び操作装置
US8455776B2 (en) Push switch
CN217333920U (zh) 一种开关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254791U (zh) 堆叠式卡座
CN204179426U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KR101629819B1 (ko) 푸시 스위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S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