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128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1281A
CN1701281A CNA200480001014XA CN200480001014A CN1701281A CN 1701281 A CN1701281 A CN 1701281A CN A200480001014X A CNA200480001014X A CN A200480001014XA CN 200480001014 A CN200480001014 A CN 200480001014A CN 1701281 A CN1701281 A CN 1701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body
transfer printing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10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6161C (zh
Inventor
大野彻
佐藤明彦
高田慎一
浜野成道
冈雄志
森田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01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1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61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61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缩短从调色剂像从感光体到中间转印体的1次转印结束到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体到片材的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实现生产率的提高。为此,在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体205进行2次转印的片材为预定片材的场合,在调色剂像从感光鼓202向中间转印体205的1次转印后,使中间转印体205的转速从第1速度向第2速度变更,另外,相应于图像形成模式决定中间转印体205的速度改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还是在进行该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将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后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2次转印到记录片材上。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开始普及,该图像形成装置将形成于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后,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2次转印到记录片材。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2次转印部分与定影部分的距离短的场合,由于记录片材跨在2次转印部分与定影部分上,所以,需要使2次转印时的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与定影部分的转印速度即定影速度一致。
另一方面,在将图像形成于厚纸、信封、OHP(投影仪)等的记录片材的场合,针对普通纸的定影速度不够,所以,需要形成为比普通纸的定影速度慢的定影速度。在这样的场合,由于必须如上述那样对应于定影速度使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也成为低速,所以,在将图像形成于厚纸、信封、OHP等的记录片材的场合生产率下降。
另外,提出了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图像形成装置1次转印时,按预定的速度使中间转印体回转,在1次转印结束后立即使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减速到定影速度,然后,进行2次转印。这样,可抑制1次转印时的生产率的下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67174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过去的图像形成装置中,1次转印结束后立即使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减速,所以,从中间转印体的减速后到2次转印开始之前的时间较长,妨碍了生产率的提高。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9-146434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使中间转印体的1次转印部分与2次转印部分的距离比最大图像长度更长,在1次转印结束后,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前端从2次转印位置到达预定距离之前时开始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的减速,在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前端到达2次转印位置之前减速结束。
然而,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使中间转印体的1次转印部分与2次转印部分的距离大于等于在最大图像长度加上中间转印体的减速所需要的长度后获得的距离为前提。为此,为了可形成更长的图像,提出了使中间转印体体的1次转印部分与2次转印部分的距离更长的方案。
然而,还存在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原因而不能增大中间转印体的1次转印部分与2次转印部分的距离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近年还存在在中间转印体的一周上形成多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根据图像的尺寸和形成于中间转印体的一周上的图像的数量会产生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前端到达2次转印位置之前可结束减速的场合和减速不能结束减速的场合。因此,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如1次转印结束后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前端到达2次转印部分时时常要进行2次转印,则在中间转印体的减速结束之前开始2次转印,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在比定影速度快的状态下进行2次转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缩短从1次转印结束到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以下那样构成,以达到上述目的。
(1)其特征在于:具有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体,可转印上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体,将上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1次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次转印单元,使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2次转印到片材的2次转印单元,及控制上述中间转印体和上述2次转印单元的控制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对于预定的片材进行上述1次转印后,使上述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从第1速度改变为第2速度,另外,上述控制单元相应于图像形成模式决定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
(2)上述(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片材为厚纸、信封、明信片、OHP胶片、标签纸、卡片索查活页纸、第2原稿图纸中的任一个。
(3)上述(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模式包含转印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调色剂像的数量。
(4)上述(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模式包含调色剂像的尺寸。
(5)上述(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通过判别上述1次转印结束时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上述2次转印单元的第1距离是否比预定距离长,从而决定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
(6)上述(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第1距离比上述预定距离长时,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
(7)上述(5)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第1距离小于等于上述预定距离时,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
(8)上述(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2次转印后按定影速度使片材上的调色剂定影的定影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控制得与上述定影速度实质相同。
(9)上述(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速度为比上述第2速度高的速度。
(10)上述中间转印体具有用于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的标记,同时,还具有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的标记的检测单元。
(11)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即将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的标记之前进行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缩短从1次转印结束到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提高生产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大致的整体构成的断面图。
图2为示出数字图像处理部分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图3为示出图像信息处理的构成的框图。
图4为示出控制部分的主要构成的框图。
图5为示出光写入光学系的构成的透视图。
图6为示出比较例的2张普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时序图。
图7为示出比较例的2张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时序图。
图8为示出计算从1次转印结束到电动机速度的减速开始的时间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为示出2张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时序图。
图10为示出2张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时序图。
图11为示出1张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时序图。
图12为示出1张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50。
在各图中,采用相同附图标记的构件示出相同构件,省略重复说明。
图1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50的大致断面图。
在该图中,符号1为彩色图像读取部分(以下记为“读取部分1”),符号2为彩色图像打印部分(以下记为“打印部分2”)。
符号100为控制部分,符号101为原稿台玻璃(压纸台),符号102为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符号103、104为用于照明原稿的光源,符号105、106为反射器。
符号107~109为反射镜,符号110为透镜,符号111为CCD。
符号112为基板,符号113为数字图像处理部分。
符号114为收容光源103、104和反射器105、106、反射镜107的滑架,符号115为收容反射镜108、109的滑架。
符号116为与其它器件的外部接口(I/F)。
下面,说明打印部分2的构成。
符号200为回转轴,符号201为作为潜像形成单元的激光扫描仪,符号202为作为感光体的感光鼓,符号203为由显影单元和显影切换单元构成的各色显影器。
上述激光扫描仪201、感光鼓202、各色显影器203构成图像形成单元。
符号204为1次转印辊。
符号205为中间转印体,符号206为2次转印辊,符号207为加压辊,符号208、209、210、211为盒,符号212、213、214、215为拾取辊,符号220为手动供纸辊,符号221、222、223、224为显影器,符号230为清扫刮板,符号231为刮板,符号232为废调色剂箱,符号233为第1排纸辊,符号234为第2排纸辊,符号235为翻转辊,符号236为第3排纸辊,符号237为第1排纸挡板,符号238为第2排纸挡板,符号239为第3排纸挡板,符号240为手动纸托盘,符号261、262、263、264为供纸辊,符号265、266、267、268为纵通道输送辊,符号269为套准调节辊,符号270为HP检测传感器,符号271为起始位置(HP)印记。
图像形成装置50在上部具有读取部分1,在下部具有打印部分2。
下面说明读取部分1的构成。
读取部分1具有原稿台玻璃(压纸台)101、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102。也可为安装镜面压板或白色压板(图中未示出)代替该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102的结构。
用于照明原稿的光源103和104使用卤素灯、荧光灯、氙管灯等种类的光源。
上述光源103和104的光由反射器105和106会聚到原稿台玻璃101上的原稿。
来自原稿台玻璃101上的原稿的反射光或投影光由透镜110会聚到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以下称CCD)111上。
CCD111安装于基板112。控制部分10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整体。数字图像处理部分113如图2所示那样包含除CCD111和外部I/F116外的箝位&Amp&S/H&A/D部分502~基底除去部分515,如图3所示那样,还包含2值变换部分401、延迟部分402。
滑架114收容光源103和104、反射器105和106、及反射镜107。滑架115收容反射镜108和109。
滑架114和滑架115分别按速度V和速度V/2朝相对CCD111的电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X)直交的副扫描方向Y机械地移动,从而在原稿台玻璃101上的原稿的全面进行扫描。
外部接口(I/F)116为与其它器件例如个人计算机或网络的接口。
图2为示出数字图像处理部分113的详细构成的框图。
在该图中,符号502为箝位&Amp&S/H&A/D部分,符号503为浓淡处理(shading)部分,符号504为连接&MTF校正&原稿检测部分,符号505为输入图像掩蔽部分,符号506为选择器,符号507为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变换部分,符号508为延迟部分,符号509为波纹干扰除去部分,符号510为变倍处理部分,符号符号511为UCR&掩蔽&黑文字反映部分,符号512为γ校正部分,符号513为滤色部分,符号514为基底除去部分,符号515为黑文字判定部分。
由原稿台玻璃101上的原稿反射来自光源103、104的光,将该反射光引导至CCD111,变换成电信号(在CCD111为彩色传感器的场合,RGB的滤色器可在1线CCD上按RGB的顺序串列,也可按3线CCD分别在各CCD排列R滤色器、G滤色器、B滤色器,滤色器也可设在CCD芯片上,或滤色器成为与CCD分开的构成)。
上述的电信号(模拟图像信号)输入到数字图像处理部分113,由箝位&AMP&S/H&A/D部分502进行取样保持(S/H),将模拟图像信号的黑电平箝位成为基准电位,放大成预定量后(上述处理顺序不限于表示的顺序),进行A/D变换,例如变换成RGB各8位的数字信号。
该RGB信号在浓淡处理部分503进行浓淡处理校正和黑色校正后,在连接&MTF校正&原稿检测部分504,例如当CCD111为3线CCD时,连接处理由于线间的读取位置不同,所以,相应于读取速度对各线的延迟量进行调整,使3线的读取位置相同地校正信号定时。
另外,由于读取的MTF随读取速度和变倍率的不同而产生变化,所以,MTF校正对该变化进行校正,原稿检测通过扫描原稿台玻璃101上的原稿而识别原稿尺寸。
校正了读取位置定时的数字信号由输入图像掩蔽部分505校正CCD111的分光特性和光源103、104和反射器105、106的分光特性。
输入图像掩蔽部分505的输出被输入到可与外部I/F信号进行切换的选择器506。
从选择器506输出的信号输入到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变换部分507和基底除去部分514。
输入到基底除去部分514的信号在除去基底后输入到用于判定是否为原稿中的原稿的黑文字的黑文字判定部分515中,从原稿生成黑文字信号。
另外,在输入另一方选择器506的输出的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变换部分507中,颜色空间压缩判断读取的图像信号是否进入到可由打印机再现的范围,在判断为进入的场合,保持不变,在判断为不进入的场合,使其进入可由打印机再现图像信号的范围地校正。
然后,进行基底除去处理,在LOG变换部分从RGB信号变换成YMC信号。
另外,为了校正由黑文字判定部分515生成的信号和定时,颜色空间压缩&基底除去&LOG变换部分507的输出信号由延迟部分508调整定时。
该2种信号由波纹干扰除去部分509除去波纹干扰,由变倍处理部分510在主扫描方向进行变倍处理。
由上述变倍处理部分510处理后的信号由UCR&掩蔽&黑文字反映部分511从YMC信号由UCR处理生成YMCK信号,由掩蔽处理部分校正成与打印机的输出相符的信号,同时,将由黑文字判定部分515生成的判定信号反馈到YMCK信号。
由UCR&掩蔽&黑文字反映部分511处理后的信号由γ校正部分512调整浓度后,由滤色部分513进行平滑或边缘处理。
然后,处理后的信号被发送到打印部分2。
图3为示出打印部分2接收由数字图像处理部分处理后的信号的处理的图。
8位的多值信号由2值变换部分401变换成2值信号。
此时的变换方法可为抖动法、误差扩散法、误差扩散的改良法等中的任何一个。
变换后的2值信号被发送到外部I/F116和延迟部分402。
在外部I/F116,根据需要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到FAX(图中未示出)等外部输出装置。
延迟部分402为了校正接收到的信号和激光扫描仪201的激光发光定时,对向激光扫描仪201发送的定时进行调整。
然后,发送到激光扫描仪201。
2值变换部分401和延迟部分402也可为包含于数字图像处理部分113的构成。
图4为说明控制部分100的要部构成的框图。
符号218为打印机控制I/F,符号301为根据片材种类在2次转印前使中间转印体205的回转速度和片材的输送速度减速的CPU,符号302为存储图像形成的片材尺寸的存储器,符号303为操作部分(操作板),符号304为ROM,符号305为RAM。
控制部分100由具有用于相对数字图像处理部分113、打印机控制I/F218和外部I/F116分别交换控制的信息的I/F的CPU301和操作部分303、存储器302构成。
存储器302由将作业区域提供给CPU301的RAM305和存储CPU301的控制程序的ROM304构成。
另外,操作部分303由带触摸板的液晶构成,用于操作者进行的处理实施内容的输入和用于对操作者的关于处理的信息和警告等的通知。
下面,根据图1和图5说明打印部分2的构成。
由打印机控制I/F218接收来自上述控制部分100的CPU301的控制信号,根据来自打印机控制I/F218的控制信号使打印部分2动作。
图5为示出激光扫描仪201的示意构成的图。
符号601为激光驱动电路基板,符号602为视准透镜,符号603为柱面透镜,符号604为多面反射镜,符号605为多面反射镜驱动电动机,符号606为成像透镜,符号607为反射镜,符号608为BD(光束探测器)电路基板。
由激光驱动电路基板601使与图像数据信号对应的激光出射,通过视准透镜602和柱面透镜603变换成平行光的激光由多面反射镜605入射到按一定速度回转的多面反射镜604。
来自多面反射镜604的反射的激光经由配置于多面反射镜604前的成像透镜606、反射镜607朝主扫描方向扫描,照射到感光鼓202。
感光鼓202朝逆时针方向回转,由激光扫描仪201在感光鼓202上形成静电潜像。
回转彩色显影器203绕回转轴200朝顺时针方向配置与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的各色对应的显影器221、222、223、224而构成。显影器221、222、223、224通过使调色剂附着到形成于感光鼓202上的静电潜像上从而进行显影。不限于调色剂,也可为其它显影剂。
在本实施例的形式中,显影器221~224为容易相对回转彩色显影器203装拆的构成,各色的显影器221~224安装到指定的颜色的位置。
当在感光鼓202上形成调色剂像时,在对黑单色图像进行显影的场合仅使用黑色显影器221,使回转彩色显影器203回转直到黑色显影器221的显影套筒与感光鼓202相面对的位置,调色剂从显影器221飞到感光鼓202表面,对感光鼓202表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该调色剂与在形成了静电潜像的感光鼓202表面与加了显影偏压的显影套筒面之间形成的电位量相应。
另外,在进行彩色图像的形成的场合,通过步进电动机(图中未示出)的回转使回转彩色显影器203回转,相应于进行显影的各分解色择一地使预定的显影器221~224以回转轴200为中心回转动作到接近(或接触)于感光鼓202的显影位置后,进行显影。
从显影器221~224供给与感光鼓202上的电荷相应的量的调色剂,对感光鼓20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形成了调色剂像的感光鼓202朝顺时针方向回转,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像由1次转印辊204将其1次转印到朝逆时针方向回转的中间转印体205。1次转印通过CPU301控制1次转印辊204的偏电压而进行。
在全色图像的场合,每次1色地在中间转印体205进行1次转印,所以,通过进行4次在中间转印体205的1次转印,结束用于全色图像的1次转印。
中间转印体205在形成特定片材尺寸、例如小于等于A4尺寸的图像时可在中间转印体205形成2面(2页)的图像。
另一方面,从各盒(第1级盒208、第2级盒209、第3级盒210、第4级盒221)由各盒的各拾取辊212、213、214、215捡拾、由各盒的各供纸辊261、262、263、264输送的片材由纵通道输送辊265、266、267、268输送到套准调节辊269。
在手动供纸的场合,堆载于手动纸托盘240上的片材由手动供纸辊220输送到套准调节辊269。
按对中间转印体205的转印结束的定时,将片材输送到中间转印体205和2次转印辊206的夹持部分。
此后,片材按由2次转印辊206与中间转印体205夹住的形式朝定影辊207方向输送,同时,被压到中间转印体205上,中间转印体205上的调色剂像由2次转印辊206将其2次转印到片材上。2次转印通过CPU301控制2次转印辊206的偏电压而进行。
转印到片材上的调色剂像由定影辊和加压辊207加热和加压,定影到片材上。
关于不转印到片材上而残留于中间转印体205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将可接触和离开的清扫刮板230摩擦接触于中间转印体205的表面上,从中间转印体205的表面刮取转印残留调色剂,从而由图像形成程序后半的后处理控制进行清扫。
在感光鼓组件内,残留调色剂由刮板231从鼓表面刮取,输送到一体化于感光鼓组件内的废调色剂箱232。
另外,通过对存在不期望地吸附的可能性的2次转印辊表面上的正负各极性的残留调色剂交替地施加2次转印正偏压和2次转印反偏压,使各极性的残留调色剂吸附于中间转印体205上,由上述中间转印清扫刮板230刮取残留调色剂,从而完全地清扫残留调色剂,结束后处理控制。
图像定影后的片材在第1排纸的场合,将第1排纸挡板237切换到第1排纸辊233方向,以第1排纸辊233为目标进行排纸。
在第2排纸的场合,将第1排纸挡板237和第2排纸挡板238切换到第2排纸辊234,以第2排纸辊234为目标进行排纸。
在第3排纸的场合,为了暂时由翻转辊235进行翻转动作,将第1排纸挡板237和第2排纸挡板238切换到翻转辊235方向,由翻转辊235进行翻转。
由翻转辊235翻转后,将第3排纸挡板239切换到第3排纸辊236方向,以第3排纸辊236为目标进行排纸。
在双面排纸的场合,与第3排纸的场合同样地暂时由翻转辊235进行翻转动作,将第3排纸挡板239切换到双面机构方向,输送到双面机构。
从由双面传感器检测到片材、经过预定时间后暂时停止,再次完成图像准备后进行再供纸,形成第2面的图像。
下面,根据比较例和图6~图12说明作为本实施形式的特征的考虑了生产率的图像形成控制。
首先,说明比较例的图像形成控制。
(比较例1的图像形成控制)
图6为示出比较例的2张普通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时序图。
符号701为驱动感光鼓202和中间转印体205的直流无电刷电动机800的速度变化定时。普通纸输出时,按普通纸生产用的速度V1使其回转。
符号702为用于决定图像前端定时的HP信号,每当由HP检测传感器270检测到安装于中间转印体205内部的起始位置(HP)印记271时输出。
符号703为根据图像数据发出激光的定时,从HP信号702经过预定时间后开始发光。通过对各色进行该动作形成色偏移少的彩色图像。其中,同时形成2张与A4尺寸相当的图像,符号Y-A、M-A、C-A、K-A为2张中的第1张的图像,符号Y-B、M-B、C-B、K-B表示第2张的图像。所谓2张是指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转印2页的图像。
符号704为将形成于感光鼓202上的调色剂像1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05的定时。
符号705表示为了使别的显影器接近感光鼓202而使回转彩色显影器(以下称转筒)203回转的定时。
符号706为将转印到中间转印体205上的调色剂像2次转印到片材的定时,以HP信号702为基准决定定时。
符号707为从潜像形成到2次转印的周期。
在图像形成张数为1张的场合,成为仅Y-A、M-A、C-A、K-A的激光器和1次转印与2次转印的定时706中的A的2次转印的控制,图像形成张数大于等于3张时,反复进行周期707的控制。
符号710、711、712、713分别为从HP信号730、731、732、733到激光发光开始时刻的时间。
符号714为从HP信号到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
符号720、721、722、723为分别从HP信号730、731、732、733到2张中的第2张的图像的激光发光开始时刻的时间。
符号724为从HP信号到2张中的第2张图像的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
符号730~734为各HP信号。
(比较例2的图像形成控制)
图7示出片材的种类为厚纸或信封等的场合的全色的图像的时序图。
图7为示出比较例的2张厚纸的图像形成的时序图,示出1次转印结束后立即将电动机速度减速到V2(<V1)的例子。
符号735、736为各HP信号。
在1次转印结束定时之前与普通纸的控制定时相同。
在片材的种类为厚纸或信封等的场合,CPU301考虑2次转印时的转印效率和定影时的定影性,将片材的输送速度和中间转印体205的速度降低到等速时的V1的1/2。
在图7的场合,1次转印K-B结束后,立即将电动机的速度减速到厚纸生产用的速度V2=V1/2。
电动机速度在速度V2稳定后,再次从检测到HP信号的时刻经过预定时间714后,将中间转印体205上的调色剂像2次转印到输送的片材上。在图7所示例子中,2次转印之前的中间转印体205的转速结果相应于图像尺寸和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的图像的数量产生变化。但是,CPU301虽然相应于HP信号735控制2次转印的定时,但不会决定2次转印之前的中间转印体205的转速。
在图像形成张数大于等于3张的场合,在2次转印的定时706转印了B的图像后,再次将电动机速度加速到V1,同时,使彩色显影器203回转的定时705回转到黄色显影位置。
在黑单色图像的场合,仅控制激光发光的定时703和1次转印的定时704中的K-A的激光器和1次转印及2次转印的定时706中的A的2次转印。
另外,在全色图像形成时,在片材长度比A4或信纸尺寸短边长的片材那样在中间转印体205的一周上仅形成1张的场合,仅控制在激光发光的定时703和1次转印的定时704中的Y-A、M-A、C-A、K-A的激光器和1次转印及2次转印定时706中的A的2次转印。
在图7所示时序图中,生产率为从黄色图像形成定时用HP的检测到第3张黄色图像形成定时用HP的检测的周期707的倒数。
在提高生产率的场合,在周期707中,关于1次转印中和2次转印中,由于依存于片材的尺寸和张数,所以,短缩困难。
另一方面,从1次转印结束到检测出2次转印用HP的时间与片材尺寸无关,可根据中间转印体205的转速的控制缩短。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控制)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控制。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控制中,当在普通片材上形成图像时,进行使用上述图6说明的比较例1的控制,在厚纸和信封、OHP片材(投影仪用透明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场合,当在图像形成途中使中间转印体205的转速减速时,减速定时不紧接在1次转印结束之后,而是考虑了电动机减速时间t_v,在与片材尺寸对应的预定时间t_intvl经过后使中间转印体205的回转速度减速。
图8为示出用于计算出从1次转印结束定时到将电动机速度减速为V2的时间t_intvl的流程图。基于该流程图的时间t_intvl在1次转印之前计算出。
首先,由步骤1001计算或预先存储从中间转印体205的HP被检测到的时刻到1次转印开始的时间t_1,将中间转印体205从速度V1减速到速度V2所需要的时间t_v,中间转印体205按速度V1转1周所需要的时间t_itb,包含中间转印体205从速度V1向速度V2的转移的转1周所需要的时间t_itb′,按速度V1输送片材时的、从片材前端到后端的时间t_pap,2张时的2张图像的间隔的时间t_x。
时间t_itb′与时间t_itb相比,由于包含从速度V1向速度V2的转移,所以为稍长的时间。
然后,判断在中间转印体205上同时形成的图像的张数(步骤1002),在为2张的场合,前进到步骤1003,在不为这样的(1张的)场合,前进到步骤1004。
即,CPU301相应于形成于中间转印体205的1周上的调色剂像数,决定2次转印之前的中间转印体205的转速,对应于该2次转印的定时控制1次转印结束后的中间转印体205的减速开始时刻。换言之,CPU301相应于图像形成模式决定和控制中间转印体205的速度改变是在进行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
在步骤1003中,合计从检测出中间转印体205的HP到2张图像的1次转印结束的时间t_1+t_pap×2+t_x和将电动机速度从V1减速到V2所需要的时间t_v,计算出时间t_img,与中间转印体205按速度V1回转1周所需要的时间t_itb进行比较(步骤1005)。
在t_img<t_itb′、即时间t_img比时间t_itb′短的场合,前进到步骤1007,在t_img≥t_itb′、即时间t_img与时间t_itb′相同或更长的场合,前进到步骤1008。
图9为示出“2张”而且“t_img<t_itb′”的图像形成的时序图,图10为示出“2张”而且“t_img≥t_itb′”的图像形成的时序图。
在步骤1007中,如在1次转印结束后立即将电动机速度减速为V2,则赶得上HP734,所以,将HP734设为2次转印开始时刻的基准信号。
然后,按t_intvl=t_itb′-t_img进行计算,在从1次转印结束时刻到与片材尺寸和形成于中间转印体205的1周上的图像数量对应的时间t_intvl的期间按V1使中间转印体205回转,在经过t_intvl后,将中间转印体205减速到V2。即,CPU301在中间转印体205回转1周期间进行最终颜色(黑色)的1次转印和中间转印体205的减速的决定,与其相应,使得在减速结束后立即可进行2次转印地控制1次转印结束后的中间转印体205的减速开始时刻。这样,中间转印体205向V2的减速在检测到HP734之前结束。即,CPU301在从1次转印结束到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内设减速的定时为即将开始2次转印前。相应于检测到的HP734,CPU301通过使套准调节辊269的驱动开始,将记录纸进给到1次转印辊204与中间转印体205的夹持部分。按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前端通过2次转印位置的定时使2次转印开始地由CPU301控制2次转印辊206的偏电压。这样,检测到HP734之前的时间变短,结果,使周期707缩短,生产率提高。
另一方面,在步骤1008中,即使在1次转印结束后立即将电动机速度减速到V2,在检测出HP734之前也赶不上,所以,如图10所示那样,设HP735为2次转印开始时刻的基准信号。在该场合,在从1次转印结束到检测出HP735的期间,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前端通过2次转印位置,但在该时刻不使2次转印开始地由CPU30控制2次转印辊206的偏压。
然后,按t_intvl=t_itb+t_itb′-t_img进行计算,在从1次转印结束时刻到与片材尺寸等对应的时间t_intvl的期间按V1使中间转印体205回转,此后减速到V2。即,CPU301在最终颜色(黑色)的1次转印和中间转印体205的减速在中间转印体205回转2周期间进行地决定,与其相应,在1次转印结束后的中间转印体205的减速开始定时使得可在减速结束后立即进行2次转印地控制。换言之,在CPU301判断不能在最终颜色(黑色)的1次转印进行的1转内改变中间转印体205的速度的场合,在进行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中间转印体205的速度改变地决定和控制。这样,中间转印体205向V2的减速在HP735被检测出之前结束。相应于被检测出的HP735,CPU301使套准调节辊269的驱动开始,从而将记录片材进给到1次转印辊204与中间转印体205的夹持部分。然后,按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前端通过2次转印位置的定时开始2次转印地由CPU301控制2次转印辊206的偏电压。这样,使HP735被检测出之前的时间变短,结果使周期707缩短,生产率提高。
即,CPU301一边按第1速度使中间转印体205回转一边进行1次转印,如1次转印结束时的图像前端与2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大于等于预定距离,则按预定定时减速到第2速度,进行2次转印,如不到预定距离,则即使图像前端到达2次转印位置,也不进行2次转印,而是按第1速度使中间转印体205继续回转,按此后的预定定时减速到第2速度,进行2次转印。
不论是这样的步骤1007、步骤1008中的哪一个步骤,CPU301都根据存储于存储器302的片材尺寸决定减速的定时,在1次转印结束之后的时间t_intvl的期间按V1使中间转印体205回转,所以,与在1次转印结束定时后立即减速到V2的过去相比,检测出HP735之前的时间变短,可缩短周期707、提高生产率。
下面,根据图11、图12说明“1张”的例子。
图11为示出“1张”而且“t_img<t_itb”的图像形成的时序图的图,图12为示出“1张”而且“t_img≥t_itb”的图像形成的时序图的图。
在图11、图12中,t_itb、t_v为与图6、图7等不同的设定。
在由图8的步骤1002判断为1张的场合,合计从检测出中间转印体205的HP到1张的图像的1次转印开始之前的时间t_1、从1次转印开始到1次转印结束的时间t_pap、及电动机速度从V1减速到V2所需要的时间t_v,将合计获得的时间设为t_img,计算出t_img=t_1+t_pap+t_v(步骤1004)。
然后,与包含中间转印体205从速度V1向速度V2的转移的1周所需要的时间t_itb′比较(步骤1006)。
在t_img<t_itb′、即t_img比时间t_itb′短的场合,前进到步骤1007,在t_img≥t_itb′、即t_img与t_itb′相同或更长的场合,前进到步骤1008。
在步骤1007中,如在1次转印结束后立即将电动机速度减速到V2,则可以赶得上HP734,如图11所示那样,将HP734设为2次转印开始时刻的基准信号。
设t_intvl=t_itb′-t_img,在1次转印结束后的与片材尺寸对应的时间t_intvl的期间,使中间转印体205按V1回转,此后减速为V2。即,CPU301在从1次转印结束到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内,将减速的时刻设在2次转印即将开始前。通过相应于检测出的HP734由CPU301开始套准调节辊269的驱动,从而将记录片材进给到2次转印辊204与中间转印体205的夹持部分。然后,按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前端通过2次转印位置的定时开始2次转印地由CPU301控制2次转印辊206的偏电压。这样,检测出HP734之前的时间变短,结果可缩短周期707和提高生产率。
另一方面,在步骤1008中,即使在1次转印刚结束后将电动机速度减速为V2,由于在HP734被检测出之前赶不上,所以,如图12所示那样将HP735设为2次转印开始定时的基准信号。在该场合,在1次转印结束后到HP735被检测出之前的期间,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前端通过2次转印位置,但在该定时不开始2次转印地由CPU301控制2次转印辊206的偏压。
然后,设t_intvl=t_itb+t_itb′-t_img,在1次转印结束时刻后的与片材尺寸对应的时间t_intvl的期间,使中间转印体205按V1回转,此后减速为V2。即,CPU301在1次转印结束到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内,将减速的定时设在2次转印即将开始前。相应于被检测出HP35,由CPU301使套准调节辊269的驱动开始,将记录片材进给到1次转印辊204与中间转印体205的钳夹部分。然后,按中间转印体205上的图像前端通过2次转印位置的定时使2次转印开始地由CPU301控制2次转印辊206的偏压。这样,检测出HP735之前的时间变短,可缩短周期707,提高生产率。
即,CPU301一边按第1速度使中间转印体205回转一边进行1次转印,如在1次转印结束时的图像前端与2次转印位置的距离大于等于预定距离,则按预定定时减速到第2速度,进行2次转印,如未到预定距离,则即使图像前端到达2次转印位置也不进行2次转印,继续按第1速度使中间转印体205回转,按此后的预定定时减速到第2速度,进行2次转印。
这样,在步骤1007、步骤1008的所有场合,都由CPU301根据存储于存储器302的片材尺寸决定减速的定时,在1次转印结束后的时间t_intvl的期间,使中间转印体205按V1回转,所以,与在1次转印结束后立即减速到V2的过去相比,检测出HP735之前的时间变短,可缩短周期、提高生产率。
如以上那样,在图像形成中使中间转印体205的回转速度变化,相对各种片材按适当的调色剂转印速度将调色剂像转印到用纸,从而输出良好的图像,在该装置中,当在1次转印结束后2次转印之前使中间转印体205的速度减速到V2时,使中间转印体205减速的定时尽可能迟,由V2缩短检测出HP之前的时间,可抑制生产率的下降。
图8~图12所示t_itb′在t_v极小、不能忽视其减速的影响的场合和希望使计算简化的场合等,也可使用t_itb代替t_itb′。
在该场合,在图8的S1005和S1006中,比较t_img与t_itb,在S1007中设,t_intvl=t_itb-t_img,在S1008中设t_intvl=2×t_itb-t_img。
(其它实施例)
在本实施形式中,进行了在片材的种类为厚纸、信封、OHP用胶片时将电动机速度减速为V2的***进行了说明,但关于该片材的种类与电动机速度的关系不限于上述说明,也可为准备与各片材种类对应的各电动机速度的***。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在1次转印结束后按V1使电动机速度回转预定时间,然后减速为V2的***,但关于电动机速度不限于V1,也可为通过在由比V1高的速度回转后减速为V2从而进行更早地再检测出中间转印体205的HP检测传感器271的控制的***。
在该场合,CPU301决定t_intvl时,使用包含加速的转移和减速的转移的中间转印体1周的时间t_itb″(图中未示出)代替t_itb′,在1次转印结束后按预定时间t_intvl对中间转印体205进行加速控制,此后进行减速控制。
如以上那样,按照本实施形式,可提供通过缩短从1次转印结束到2次转印开始的时间从而可提高生产率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承载调色剂像的感光体,
转印上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的可旋转的中间转印体,
将上述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像1次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次转印单元,
使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2次转印到片材上的2次转印单元,及
控制上述中间转印体和上述2次转印单元的控制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对于预定的片材进行上述1次转印后,使上述中间转印体的回转速度从第1速度改变为第2速度,
另外,上述控制单元相应于图像形成模式决定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片材为厚纸、信封、明信片、OHP片材、标签纸、卡片索查活页纸、第2原稿图纸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模式包含转印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1周上的调色剂像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形成模式包含调色剂像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通过判别上述1次转印结束时的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上述2次转印单元的第1距离是否比预定距离长,从而决定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还是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第1距离比上述预定距离长时,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内进行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第1距离小于等于上述预定距离时,在进行上述1次转印的1转之后的1转内进行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2次转印后按定影速度使片材上的调色剂像定影的定影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控制成与上述定影速度实质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速度为比上述第2速度高的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转印体具有用于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的标记,同时,
还具有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的标记的检测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在上述检测单元即将检测上述中间转印体的标记之前进行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速度改变。
CNB200480001014XA 2003-05-01 2004-04-30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1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6446/2003 2003-05-01
JP2003126446 2003-05-01
JP065433/2004 2004-03-09
JP121372/2004 2004-04-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1281A true CN1701281A (zh) 2005-11-23
CN100456161C CN100456161C (zh) 2009-01-28

Family

ID=33308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101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6161C (zh) 2003-05-01 2004-04-3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043170B2 (zh)
CN (1) CN10045616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711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76165B2 (en) * 2006-09-26 2010-03-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KR101353312B1 (ko) * 2006-12-12 2014-0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인쇄 농도 조절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348544B2 (ja) * 2009-05-29 2013-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21364B2 (ja) * 2010-08-19 2015-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1747B2 (ja) 1990-07-06 1999-12-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3382331B2 (ja) * 1993-12-27 2003-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765094A (en) * 1995-10-20 1998-06-09 Fuji Xerox Co., Ltd. Apparatus for holding recording sheets on a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3537600B2 (ja) * 1995-10-31 2004-06-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46434A (ja) 1995-11-17 1997-06-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1653B2 (ja) * 1997-02-28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09767A (ja) * 1997-08-04 1999-04-2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772032B2 (ja) * 1998-12-07 2006-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766124B2 (en) * 2002-02-19 2004-07-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having speed control to improve throughpu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711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43170B2 (en) 2006-05-09
CN100456161C (zh) 2009-01-28
US20040218938A1 (en) 200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204C (zh) 用机内的基准图案进行特性校正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方法
CN1237407C (zh) 校正方法和图象形成装置
CN19454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351709C (zh) 位置偏移检测补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7868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浓度控制方法和程序及其记录媒体
CN1678015A (zh) 由原始文档或原始图像数据生成多个图像文件
CN101063749A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及光扫描装置的有效控制方法
CN1580974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调整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6166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42174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83798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929064B2 (ja) 秘匿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296780C (zh) 成像设备
CN1527151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842128A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595307A (zh) 成像装置
CN18082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317170C (zh) 成像装置
CN1439907A (zh) 多光束光扫描设备以及成像设备与彩色图像成像设备
CN15252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841225A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纸结构
CN10104357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中的印刷处理的异常检测方法、程序
CN170128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41832C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929542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