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0724A -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0724A
CN1590724A CNA2004100572914A CN200410057291A CN1590724A CN 1590724 A CN1590724 A CN 1590724A CN A2004100572914 A CNA2004100572914 A CN A2004100572914A CN 200410057291 A CN200410057291 A CN 200410057291A CN 1590724 A CN1590724 A CN 1590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case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path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572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7489C (zh
Inventor
森山隆二
大城健史
村冈勇树
前田龙次
藤原一夫
岛田信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0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74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48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2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 F01M13/028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positiv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3/00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 F01M13/02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 F01M13/021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negative pressure
    • F01M13/022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negative pressure using engine inlet suction
    • F01M13/025Crankcase ventilating or breathing by means of additional sourc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pressure of negative pressure using engine inlet suction with an inlet-conduit via an air-fil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对曲轴箱强制换气,将泄漏气体与水分等一起从曲轴箱有效、良好且迅速地排出,并能防止油稀释化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这种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在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中,备有:从内燃机外部通过节流部(53)将新气送入曲轴箱(23a)内的新气导入通路(68);以及把泄漏气体向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侧返回的泄漏气体返回通路(70)。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四冲程循环内燃机的泄漏气体(blow-by gas)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等小型车辆的小型内燃机,通过空气滤清器还原泄漏到曲轴箱内的泄漏气体(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实公昭56-46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泄漏气体处理装置,其泄漏气体抽出管的基端侧连接到穿设于曲轴箱的抽出口上,泄漏气体抽出管向外部延伸,其前端通过分离装置与空气滤清器连接。
从曲轴箱抽出的泄漏气体,由分离装置分离成包含可燃性成分的气体成分和油等液体成分,气体成分由空气滤清器还原,液体成分保留在蓄留管中被排出。
另外,还有一种例子,对于泄漏到曲轴箱内的泄漏气体,在换气室中,将其中油分的大部分分离之后,通过泄漏气体导管导入二次空气供给管内,并在排气岐管内燃烧(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实公昭62-42098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并不是强制地抽出泄漏气体,因此,泄漏气体在某种程度上会滞留在曲轴箱内,在这期间,与泄漏气体一起进入曲轴箱内的水分或汽油成分在曲轴箱内变成饱和状态,结果,与油混合,将油稀释,这是造成油劣化的原因。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没有将新气导入曲轴箱的想法,因此,也不可能有效且良好地将泄漏气体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事实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以下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对曲轴箱强制换气,将泄漏气体与水分等一起从曲轴箱有效、良好且迅速地排出,并能防止油稀释化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在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中,备有:从内燃机外部通过节流部将新气送入曲轴箱内的新气导入通路;以及把泄漏气体向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侧返回的泄漏气体返回通路。
内燃机活塞的泵作用引起的曲轴箱的压力变动,能通过节流部将新气从新气导入通路送入曲轴箱内,借助于所送入的新气,将曲轴箱内的泄漏气体压出,并向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侧排出,而且,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下游侧的负压吸引泄漏气体,将该泄漏气体排出,因而,能对曲轴箱强制地换气。
随之,也能将与泄漏气体一起进入曲轴箱内的水分或汽油成分强制地排出,使其不会在曲轴箱内混入油中导致油稀释化,从而可控制油的劣化。
另外,由于是将泄漏气体向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滤清元件的下游侧排出的,所以,曲轴箱内的油雾不会对空气滤清元件造成影响。
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中,在上述新气导入通路中,连同上述节流部一起,备有单向阀。
通过单向阀,可防止活塞的泵作用引起的逆流,可有效且良好地换气,同时,油雾很难从曲轴箱进入空气滤清器。
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在权利要求2记载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中,设置有在上述单向阀下游的曲轴箱内侧形成的、通过上述节流部与曲轴箱连通的压力缓和室。
由于采用了下述简单结构,即在连接有新气导入通路的曲轴箱的上部备有单向阀和通过节流孔在该单向阀的下游侧与曲轴箱连通的压力缓和室,随着活塞的移动,曲轴箱内的负压通过节流孔由压力缓和室缓和,可使单向阀有效且良好地作用,同时,通过节流孔可以限制曲轴箱内的油进入压力缓和室中,避免对单向阀造成影响,可提高单向阀的动作响应性,也能适当地控制所导入的空气量,始终维持曲轴箱的换气效果,并且能适当地控制泄漏气体量。
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在权利要求3记载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中,在从上述曲轴箱大致沿水平延伸的气缸的根部设置有上述的压力缓和室。
由于在气缸的根部设置可导入新气的压力缓和室,所以,能借助于将从活塞周围泄漏到曲轴内的泄漏气体导入的新气,有效地进行换气,防止随泄漏气体一起进入曲轴箱内的水分或汽油成分混入油中导致油的劣化,更进一步提高了油的耐久性。
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在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中,备有:从内燃机外部通过单向阀将新气送入曲轴箱内的新气导入通路;以及把泄漏气体向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侧返回的泄漏气体返回通路。
由于能够利用活塞的泵作用,简单、有效、良好地实施泄漏气体的换气,所以,也能把进入曲轴箱内的水分或汽油成分与泄漏气体一起强制地排出,不会使其在曲轴箱中混入油中对油稀释化,因此,可抑制油的劣化。
权利要求6记载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或5记载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中,上述新气导入通路在节流阀的上游,从上述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滤清元件的下游侧引入新气。
由于从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滤清元件的下游侧引入新气,所以,可输入经过过滤的干净的新气。
权利要求7记载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或5记载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中,在上述泄漏气体返回通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换气流完全形成单向的光滑流,能有效地防止油的劣化。
权利要求8记载的发明,在权利要求1或5记载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中,还包括介于上述新气导入通路途中的控制阀和对应于运转状态控制上述控制阀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在怠速运转时及高速运转时控制上述控制阀,使其节流或关闭。
在怠速运转时,让控制阀节流或关闭,控制曲轴箱内的换气,由此,能可靠地进行燃料调节,很容易保证空燃比为适当的数值。
另外,在高速运转时,让控制阀节流或关闭,控制曲轴箱内的换气,由此,能防止高速运转时的对泄漏气体增加的助长。
权利要求9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在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中,备有:借助于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的曲轴箱内的压力变动,将新气导入曲轴箱内的新气导入通路;及通过上述曲轴箱内的压力变动与进气负压,使曲轴箱内的泄漏气体返回进气***的泄漏气体返回通路,在上述新气导入通路中设置有电磁阀(solenoid valve),同时,使上述泄漏气体返回通路始终处于连通状态。
由于在新气导入通路中设置有电磁阀,所以,可进一步避免该电磁阀受到泄漏气体产生的油或汽油中的水分等的影响,能始终维持电磁阀的动作性能,泄漏气体返回通路不会受运转状态的影响,能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因此,能始终有效地进行曲轴箱内的换气,更有效且良好地从曲轴箱内排出泄漏气体。
权利要求10记载的发明,在权利要求9记载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中,在连接有新气导入通路的曲轴箱的上部,设置有通过曲轴箱内的负压导入新气的同时,防止逆流的单向阀,上述电磁阀设置在上述单向阀上游侧的下降通路的高位置上。
由于泄漏气体不会从单向阀吹回去滞留在下降通路中,而是返回到曲轴箱内,所以,不会对处于下降通路的高位置的电磁阀造成影响,能提高电磁阀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泄漏气体换气装置的小型摩托车型摩托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用图将泄漏气体换气装置连同内燃机及空气滤清器的侧面一起表示的局部断面侧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4是图2的省略了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5是模式地表示该泄漏气体换气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表示另一个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7是表示再一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8是将曲轴箱换气装置与再一变形例的内燃机以及空气滤清器的侧面一起表示作为局部断面的、局部平面图的侧面图。
图9是再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及泄漏气体换气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符号说明
1是小型摩托车型摩托车,2是前管(head pipe),3是前部车架,4是水平车架,5是后部车架,6是头盔箱,7是车座,8是燃料箱,10是把手,11是操纵轴,12是前叉,13是前轮,15是车架枢轴,16是安装托架。
20是动力装置,21是组件摆动箱,22是内燃机,23是曲轴箱,24是气缸,25是气缸盖,26是气缸罩盖(cylinder head cover),27是传动箱,28是后轮,29是链轮箱。
30是曲轴,31是活塞,32是连杆,33是燃烧室,34是进气口,35是排气口,36是进气门,37是排气门,38、39是摇臂,40是凸轮轴,41是燃料喷射阀,42是进气管,43是连接管,44是节流体,45是连接管,46是空气滤清器,47是空气滤清元件,48是排气管,49是消音器。
50是簧片阀,51是分隔壁,52是压力缓和室,53是节流孔,54是阀盖,55是节流通路,56是螺栓,57是连接管。
60是电磁阀,61是连接管部,62是导入连接管部,63是连接器,65是安装撑杆,66是安装工具,67是螺栓·螺母,68是新气导入软管,69是ECU。
70是泄漏气体返回软管,71是换气室,72是连接管,73是L型连接管。
80是阀盖,81是连接管部,82是嵌入孔,83是节流通路,84是密封部件,85是电磁阀,86是连接管部,87是导入连接管部,88是连接器。
90是阀盖,91是内筒部,92是外筒部,93是导入连接管部,95是电磁阀。
100是电磁阀,101是连接管部,102是导入连接管部,105是空气滤清器,106是空气滤清器箱,107是空气滤清元件,110是新气导入软管。
151是内燃机,152是曲轴箱,153是气缸体,154是气缸盖,155是气缸罩盖,156是曲轴,157是活塞,158是连杆,159是燃烧室,160是进气口,161是排气口,162是进气门,163是排气门。
170是进气管,172是化油器,173是连接管,174是空气滤清器,175是空气滤清器箱。
180是泄漏气体换气装置,181是新气导入软管,182是节流部,183是簧片阀,185是泄漏气体排出管,186是簧片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是备有本发明的组件摆动内燃机的小型摩托车型摩托车1的左侧视图。
通过低的底板部将车体前部与后部连接在一起构成车体骨架的车体车架,包括:从车体前部的前管2向下方延伸的前部车架3;在该前部车架3的下部分歧成两根并经过底板部下方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水平车架4、4;以及左右一对后部车架5、5,该左右一对后部车架5、5从该水平车架4、4的各个后部形成倾斜向后方竖起的倾斜部5a、5a之后,由以适当高度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水平部5b、5b构成。
在左右一对后部车架5、5的水平部5b、5b上安装有尾部一体的头盔箱6,在该头盔箱6上设置有可自由开闭其开口的车座7。
在头盔箱6的后部安装有燃料箱8。
在车体前部,设置有操纵轴11,该操纵轴11在上部备有把手10,操纵轴11的下侧与前叉12连接,前叉12的下端轴支撑有前轮13,通过把手10操作方向。
此外,架设在左右一对后部车架5、5的从倾斜部5a、5a转换成水平部5b、5b的弯曲部之间的枢轴15,轴支撑着左右一对安装托架16、16,并可自由摆动地支持着动力装置20,该左右一对安装托架16、16突设在另一动力装置20的组件摆动箱21的气缸上面。
动力装置20的组件摆动箱21的前部,构成曲轴箱23与气缸24,并一体地设置有内燃机22,而且还从该曲轴箱23的左侧向后方延伸形成传动箱27,该传动箱27的后部轴支撑着后轮,内燃机22的动力通过带有自动变速功能的皮带传动机构传递给后轮28。
内燃机22是单气缸四冲程循环内燃机,气缸24从曲轴箱23接近水平地前倾并向前方延伸,气缸盖25、气缸罩盖26顺次朝前方重叠,并与气缸24结合成一体,该气缸24、气缸盖25、气缸罩盖26贯通左右一对后部车架5、5的倾斜部5a、5a之间(参照图1)。
参照图2,本四冲程循环内燃机1,通过连杆32将曲轴30与活塞31连接在一起,曲轴30指向左右方向,轴支撑在曲轴箱23的曲轴箱23a内,活塞31可自由滑动地嵌装在气缸24的气缸孔内,通过气缸盖25的活塞31对峙面上所构成的燃烧室33内产生的燃烧气体,活塞31进行往复运动,伴随该运动,驱动曲轴30旋转。
在气缸盖25上,沿上下形成开口于燃烧室33的进气口34和排气口35,并且设置有用于开闭进气口34的开口的进气门36和用于开闭排气口35的开口的排气门37。
在气缸罩盖26上,可自由摆动地配设有摇臂38、39,该摇臂38、39与凸轮轴40的凸轮接触,并且分别驱动进气门36和排气门37。
设置在连通气门室26a与曲轴箱23a的链条箱29内的链条(图中未示),架设在气缸罩盖26的气门室26a的凸轮轴40与曲轴箱23的曲轴箱23a内的曲轴30上,使凸轮轴30以曲轴30一半的旋转速度旋转,以给定的定时进行进气门37与排气门38的开闭。
如图2所示,上述进气口34在气缸盖25的上部弯曲地延伸,途中嵌装有燃料喷射阀41。进气管42与该进气口34连接,并向后方倾斜,向上延伸,通过连接管43连接有节流体44。另一方面,从支持在传动箱27上的空气滤清器46的空气滤清器箱46a的右侧面前部倾斜向前方延伸的连接管45(参照图4)与上述节流体44连接。
空气滤清器46通过空气滤清元件47将空气滤清器箱46a内隔开,其下游侧的净化侧连接着连接管45。
排气管48与气缸盖25的下部排气口35连接,并向下方延伸,经过曲轴箱23的下方向后方并且向右侧迂回,与设置在车体右侧的消音器49连接(参照图1)。
在上述的内燃机1中,在图3所示的曲轴箱23上部,即大致朝水平前倾的气缸24的根部分,设置有簧片阀50,借助于在该簧片阀50下游侧的曲轴箱23a内鼓出所形成的分隔壁51,划分形成压力缓和室52,在分隔壁51的下部穿设有节流孔53,该节流孔53将曲轴箱23a与压力缓和室52连通。
压力缓和室52,在上方形成有长方形开口,在该开口上张设有簧片阀50,借助于从其上方覆盖的阀盖54夹持并固定簧片阀50。
关于簧片阀50,其长方形的挠性阀体50a的基端缘固定在矩形框台50b上,以前端缘可自由开闭地安装着,使其长尺寸方向指向曲轴方向、即车体左右方向,并在阀体50a开闭压力缓和室52侧的大致水平姿势下张设,从而将矩形框台50b载置在压力缓和室52的开口端面上,从平面上看大致为长方形的阀盖54,从上方将矩形框台50b夹持在其与压力缓和室52的开口端面之间,并用螺栓56、56固定左右凸台部(参照图4)。
阀盖54,通过让连接管部54a从靠近上壁右侧的部分开始向后方并稍稍向斜上方突出,在该连接管部54a的管内形成缩径的节流通路55。
电磁阀60,配设在该向后方并向斜上方倾斜连接管部54a的延长位置上。
电磁阀60,其中的与通过螺线管线圈60b开闭的阀体60a对峙且设有开闭口的连接管部61,位于与上述阀盖54的连接管部54a大致同轴地对峙的位置,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7将两连接管部71与连接管部54a连接在一起。
电磁阀60,其中的导入连接管部62从连接管部61的根部与连接管部61垂直地突出,其突出方向相对车体来说是左右方向。
图3仅仅是为了说明,将电磁阀60以连接管部61的轴线为中心旋转90度进行图示,导入连接管部62从上方突出,但是,实际上是左右方向突出的。
另外,作为电气连接端的连接器63,从螺线管线圈60b的端部朝与导入连接管部62相反的左方向突出。
该电磁阀60,通过安装撑杆65支持在曲轴箱23上。
参照图2及图4(图4是省略了进气管42与节流体44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安置撑杆74是板部件,向前方延伸出分为两股的左右一对基端臂部65f、65f,向后方同样延伸出分为两股的左右一对前端臂部65r、65r。
该安装撑杆65的前侧基端臂部65f、65f的两前端部,通过固定在曲轴箱23上的螺栓55、55,与上述阀盖54紧固在一起,该安装撑杆65经过曲轴箱23的上方,向后方延伸。
电磁阀60,用安装工具66安装在该安装撑杆65的后半部上面,并位于前端臂部65r、65r之间。
安装工具66通过螺栓·螺母67、67,固定在安装撑杆65的前端臂部65r、65r的两端部,借此,将电磁阀60固定在安装撑杆65上。
因此,电磁阀60构成这样的结构,即与曲轴箱23离开距离,并通过安装撑杆65朝前方斜向下倾斜地支持着,不会直接地受到内燃机23的热影响。
朝该电磁阀60的右方突出的导入连接管部62与从空气滤清器46的空气滤清器箱46a右侧面突出的连接管46b,以新气导入软管68连接在一起。
于是,如上文所述,空气滤清器46的净化侧,通过新气导入软管68、电磁阀60、连接管57、压力缓和室52,与曲轴箱23内的曲轴箱23a连接,构成向曲轴箱23a的新气导入通路。
如图2所示,从新气导入通路的电磁阀60开始经过以连接管57连接的斜向下的通路到簧片阀50的径路,配置成这样的结构:相对于从节流体44开始经过进气管42到气缸盖25上部进气口34的倾斜路径大致平行,可有效地利用该倾斜路径与曲轴箱23上面之间的锐角空间,因而,可将内燃机整体集约为紧凑的结构。
虽然头盔箱6位于节流体44与进气管42的上方,但是,为了让节流体44与进气管42不能向新气导入通路的上方移动,因此,在头盔箱6的下面很容易确保与组件摆动箱21一起摆动的节流体44的摆动空间。
这种结构不仅能充分地确保头盔箱6的容量,而且能够将车座7保持在低的高度。
另外,簧片阀50,也是在以长尺寸方向为左右方向将长方形挠性阀体50a置于大致水平的姿势下张设的,可利用曲轴箱23上部的气缸24根部的空间,因此,有助于避免曲轴箱23大型化,能充分地确保头盔箱6的容量,而且能够将车座7保持在低的高度。
簧片阀50,由阀体50a开闭压力缓和室52侧,允许将新气从空气滤清器46导入压力缓和室52与曲轴箱23a中,可阻止逆向流动。
电磁阀60通过微型计算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69驱动地控制,进行新气导入通路的开闭(参照图5)。
另一方面,泄漏气体返回软管70,将气缸罩盖26与空气滤清器46下游侧的连接管45的上游侧连接在一起,并连通气门室26a与连接管45的内部。
大致水平地前倾的气缸罩盖26的上部向外侧鼓出,形成换气室71,泄漏气体返回软管70的上游端连接在从上方嵌入该换气室71中的连接管72上,泄漏气体返回软管70的下游端连接在嵌装于连接管45上的L型连接管73的一端(参照图4)。
借助上述新气导入软管68及泄漏气体返回软管70,构成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图5是模式地表示该泄漏气体换气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通过ECU控制,使电磁阀60打开新气导入通路时,内燃机22的活塞31泵作用引起的曲轴箱23a压力变动的负压发生时,打开簧片阀50,从空气滤清器46将新气导入新气导入软管68,并通过压力缓和室52将新气导入曲轴箱23a中。
借助于所吸收的新气,将曲轴箱23a内的泄漏气体压出,使泄漏气体从链条箱29移动到气门室26a中,从气门室26a在换气室71进行气液分离,之后,通过泄漏气体返回软管70向空气滤清器46的下游侧排出,而且,空气滤清器46下游侧的负压吸引泄漏气体,将其返回燃烧室33中,供燃烧,因此,可以强制地进行曲轴箱23a的换气。
随之,与泄漏气体一起进入曲轴箱23a的水分或汽油成分也被强制地排出,不会在曲轴箱23a混入油中对油稀释化,因此,可抑制油的劣化。
泄漏气体返回空气滤清器46的下游侧,不会向外部放出。
由于采用了下述简单结构,即具有:在连接有新气导入通路的曲轴箱23的上部备有簧片阀50,和通过节流孔在该簧片阀50的下游侧与曲轴箱23a连通的压力缓和室52,随着活塞31的移动,曲轴箱23内的负压通过节流孔53在压力缓和室52得到缓和,可使簧片阀50有效且良好地作用,同时,通过节流孔53可以限制曲轴箱23a内的油进入压力缓和室52中,避免对簧片阀50造成影响,可维持簧片阀50的动作响应性为高水平,也能适当地控制所导入的空气量,维持曲轴箱的换气效果,并且能适当地控制泄漏气体量。
由于在气缸24的根部设置可导入新气的压力缓和室52,所以,能借助于从压力缓和室52的节流孔导入的新气,有效地对从活塞31周围泄漏到曲轴箱23内的泄漏气体进行换气,防止随泄漏气体一起进入曲轴箱23内的水分或汽油成分混入油中导致油的劣化,更进一步提高了油的耐久性。
由于在覆盖簧片阀50上游侧的阀盖54上设置有新气导入通路,与该新气导入通路连接的连接管54a上形成有节流通路55,因此,很容易进行新气导入量的控制,同时能够削减零部件数目。
能确保形成在连接管54a中的节流通路55的长度,得到其节流效果,因此,可扩大节流通路55的直径,避免杂质的堵塞。
由于将电磁阀60设置在新气导入通路中,因此,可进一步避免该电磁阀60受到泄漏气体产生的油或汽油中的水分等的影响,能始终维持电磁阀60的动作性能。
另一方面,由于螺线管等的阀没有设置在泄漏气体返回通路中,不会对其运转状态造成影响,能使其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因此,能始终有效地进行曲轴箱23内的换气,更有效且良好地排出泄漏气体。
由于新气导入通路是从电磁阀60到簧片阀50通过连接管57连接的向前方倾斜向下的下降通路,所以,从簧片阀50吹回的泄漏气体不会滞留在下降通路中,而是返回到曲轴箱23(压力缓和室52)内,不会对处于下降通路的高位置的电磁阀60造成影响,能提高电磁阀60的耐久性。
驱动控制电磁阀60的ECU69,输入内燃机22的节流开度与内燃机的转速,判断怠速运转与高速运转。
而且,ECU在怠速运转时与高速运转时控制电磁阀60,使其节流或关闭。
在怠速运转时,让电磁阀60节流或关闭,控制曲轴箱23a内的换气,由此,能可靠地进行燃料调节,很容易保证空燃比为适当的数值。
另外,在高速运转时,让电磁阀60节流或关闭,控制曲轴箱23a内的换气,由此,能防止高速运转时的泄漏气体增加的助长。
在以上的实施例中,虽然电磁阀60通过连接管57与阀盖54连接,但是,电磁阀60的安装状态及配置不同的变形例,将在下文进行说明。仅对不同的部件改变其符号,并进行说明。
在图5所示的例子,是在阀盖80上直接安装有电磁阀85的结构。
本阀盖80,在其后方斜向上突出的连接管部81上,形成有大直径的嵌入孔82,另一电磁阀85,其中的与通过螺线管线圈85b开闭的阀体85a对峙且设有开闭口的连接管部86比较短,该连接管部86嵌入上述阀盖80的嵌入孔82中。
借助于嵌入电磁阀85的连接管部86外周槽中的密封部件84,对嵌入孔82与连接管部86的连接部进行气密地密封。
电磁阀85,除了连接管部86以外,与上述电磁阀60相同,导入连接管部87向右方向突出,连接器88向左方向突出(在图6中的说明方面,图示了电磁阀85以连接管部86的轴线为中心转动90度的状态)。
在连接管部81的嵌入孔82的下游侧,形成有节流通路83。
由于可将电磁阀87更靠近曲轴箱23配置,能实现内燃机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不需要连接管,所以,能减少零部件数目。
接着,如图7所示,说明在阀盖90的上部一体地组装有电磁阀95的例子。
在阀盖90的上壁上,电磁阀95的与通过螺线管线圈95b开闭的阀体95a对峙且设有开闭口的内筒部91向上方突出,在该内筒部91的外周,通过环状空间形成有外筒部92,从该外筒部92向侧方突出地形成有导入连接管部93,该导入连接管部93上连接有新气导入软管68。
电磁阀95的螺线管线圈95b,向上方突设,从其上端部向侧方突出有连接器96。
于是,阀盖90成为兼作电磁阀95的新气进出部的一体结构,有益于紧凑化。
接着,图8示出了将电磁阀100配置于空气滤清器105侧的例子,对其进行说明。
图8图示了相对于内燃机22来说,空气滤清器105的空气滤清器箱106比实际转动90度的姿势。
在本例中,阀盖54使用与上述的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形式。
该电磁阀100安装成,将导入连接管部102嵌入空气滤清器箱106的右侧面,可把新气导入空气滤清器105的空气滤清元件107下游侧的净化侧。
从电磁阀100的侧方突出的连接管部101与曲轴箱23上部的阀盖54的连接管部54a,以新气导入软管110连接在一起。
由于新气导入软管110与曲轴箱23上部的阀盖54的向后方斜向上突出的连接管部54a连接,并向后方延伸,所以,曲轴箱23上部的空间富裕,可提高设计自由度。
另外,在曲轴箱23与头盔箱6之间的空间不富裕的情况下,本例的构成很有效。
接着,用图9图示了再一内燃机的实施方式,并对其进行说明。
本内燃机151,其气缸体153的气缸从曲轴箱152大致朝向上方,在其上面一体地结合有气缸盖154,气缸罩盖155覆盖在气缸盖154上。
曲轴箱152a内的曲轴156与活塞157,通过连杆158连接在一起,活塞157的往复运动,使曲轴156旋转。
在气缸盖154上,形成有开口于燃烧室159的进气口160和排气口161,并设置有用于开闭进气口160开口的进气门162与用于开闭排气口161开口的排气门163。
从内燃机151气缸盖154的进气口160延伸的进气管170,与化油器(或燃料喷射阀)172连接,化油器172与空气滤清器174通过连接管173连接。
并且,泄漏气体换气装置180,以新气导入管181连接曲轴箱152与空气滤清器箱175,将曲轴箱152a与空气滤清器箱175内部连通。泄漏气体排出管185将气缸罩盖155与空气滤清器174下游侧的连接管173的上游侧连接在一起,并将气门室155a与连接管173内部连通。
另外,新气导入管181还可以和空气滤清器174下游的净化侧连通。
新气导入管181与曲轴箱152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节流部182,同时,在其中装有簧片阀183。
而且,簧片阀186介于泄漏气体排出管185的靠近气缸罩盖155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簧片阀186。
因此,借助于泄漏气体排出管185从气门室155a向空气滤清器174下游侧的泄漏气体(在图9中,参照中黑箭头)的排出流,与借助于新气导入管181从空气滤清器174向曲轴箱152a吸入的新气(在图9中,参照空白箭头)的单向流一起,通过簧片阀183变成单向,可防止逆流,完全形成单向换气流,能有效地防止油的劣化。
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虽然是单气缸,但是,如果是随着活塞的移动周期地产生曲轴箱的压力变动的情况,则也可适用于多气缸的内燃机,例如也能适用于多气缸水平对峙的内燃机等。

Claims (10)

1、一种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中具有:
从内燃机外部通过节流部将新气送入曲轴箱内的新气导入通路;以及
使泄漏气体向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侧返回的泄漏气体返回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与所述节流部一起,在所述新气导入通路中设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设置有在所述单向阀下游的曲轴箱内侧形成的、通过所述节流部与曲轴箱连通的压力缓和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力缓和室设置在从所述曲轴箱大致水平延伸的气缸的根部。
5、一种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中具有:
从内燃机外部通过单向阀将新气送入曲轴箱内的新气导入通路;以及
使泄漏气体向空气滤清器的下游侧返回的泄漏气体返回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新气导入通路在节流阀的上游从所述空气滤清器的空气滤清元件的下游侧引入新气。
7、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泄漏气体返回通路上设有单向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
介于所述新气导入通路途中的控制阀;以及
对应于运转状态控制所述控制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在怠速运转时及高速运转时控制所述控制阀,使其节流或关闭。
9、一种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在四冲程循环内燃机中具有:
借助于随着活塞的往复运动的曲轴箱内的压力变动,将新气导入曲轴箱内的新气导入通路;及
通过所述曲轴箱内的压力变动与进气负压,使曲轴箱内的泄漏气体返回进气***的泄漏气体返回通路,在所述新气导入通路中设有电磁阀,同时,使所述泄漏气体返回通路始终处于连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其特征是,
在连接有所述新气导入通路的曲轴箱的上部,设有通过曲轴箱内的负压导入新气的同时防止逆流的单向阀,
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单向阀上游侧的下降通路的高位置上。
CNB2004100572914A 2003-08-29 2004-08-27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Active CN13174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05833 2003-08-29
JP2003305833 2003-08-29
JP2003336223 2003-09-26
JP2003336223 2003-09-26
JP2003336226 2003-09-26
JP2003336226 2003-09-26
JP2004213496A JP4502737B2 (ja) 2003-08-29 2004-07-21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換気装置
JP2004213496 2004-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0724A true CN1590724A (zh) 2005-03-09
CN1317489C CN1317489C (zh) 2007-05-23

Family

ID=34109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572914A Active CN1317489C (zh) 2003-08-29 2004-08-27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7040306B2 (zh)
EP (1) EP1510664B1 (zh)
JP (1) JP4502737B2 (zh)
KR (1) KR100672291B1 (zh)
CN (1) CN1317489C (zh)
BR (1) BRPI0403600B1 (zh)
CA (1) CA2478450C (zh)
ES (1) ES2383204T3 (zh)
MX (1) MXPA04008342A (zh)
MY (1) MY136771A (zh)
TW (1) TWI26830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0733B (zh) * 2007-11-19 2011-05-04 株式会社电装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2822457A (zh) * 2010-04-23 2012-12-12 铃木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进气***通路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4276B2 (ja) * 2005-06-17 2011-08-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4545053B2 (ja) * 2005-06-28 2010-09-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4469769B2 (ja) * 2005-08-30 2010-05-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通路構造
AT500661B1 (de) * 2005-11-15 2007-05-15 Avl List Gmbh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kurbelgehäuse
JP4688636B2 (ja) * 2005-10-28 2011-05-25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DE102005059668A1 (de) * 2005-12-12 2007-06-1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Brennkraftmaschine
JP4641965B2 (ja) * 2006-03-31 2011-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換気装置
US20070251512A1 (en) * 2006-04-28 2007-11-01 Caterpillar Inc. Integrated check valve breather
JP2008106637A (ja) * 2006-10-24 2008-05-08 Aisan Ind Co Ltd ブローバイガス通路構造
JP2008215214A (ja) * 2007-03-05 2008-09-18 Toyota Motor Corp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及びそ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US7681901B2 (en) * 2007-04-09 2010-03-23 Lacour Kerry J Gauge mount for motorcycle
JP4970171B2 (ja) * 2007-07-12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ブローバイガス換気装置
TWI403639B (zh) * 2008-02-22 2013-08-01 Pao Lai Chen 引擎進氣調節系統及裝置
JP5351801B2 (ja) * 2010-03-09 2013-11-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US8893690B2 (en) 2012-05-10 2014-11-25 Caterpillar Inc. Check valve for an engine breather assembly
TWI568921B (zh) * 2012-11-22 2017-02-01 Kwang Yang Motor Co Engine blowout mechanism
KR101496034B1 (ko) * 2013-09-10 2015-02-25 지엠 글로벌 테크놀러지 오퍼레이션스 엘엘씨 차량용 크랭크케이스 환기장치
US10138772B2 (en) * 2014-02-03 2018-11-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friction
JP2016079817A (ja) * 2014-10-10 2016-05-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換気装置
WO2021245770A1 (ja) * 2020-06-02 2021-12-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のリーク診断方法およびリーク診断装置
CN112282892A (zh) * 2020-09-30 2021-01-2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强制通风的控制方法、装置及***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56755A (en) * 1936-10-06 Control for crankcase ventilation
US1812566A (en) * 1929-03-21 1931-06-30 Owen H Spencer Engine control and ventilating means
US2252974A (en) * 1938-05-27 1941-08-19 Donaldson Co Inc Crankcase ventilating system
US3298836A (en) 1966-03-04 1967-01-17 Wisconsin Alumni Res Fou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ttage cheese curd
GB1258511A (zh) * 1968-07-17 1971-12-30
GB1277398A (en) * 1969-10-22 1972-06-14 Nissan Motor Crankcase ventilating system for fuel injection 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3673997A (en) * 1970-02-13 1972-07-04 Nissan Motor Air-pollution preventing system
US4011846A (en) * 1975-03-24 1977-03-15 Did-Mor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 Co. Anti-pollution device
US4136650A (en) * 1977-03-02 1979-01-30 Manookian Jr Arman Crankcase oil vapor recovery system
JPS566010A (en) * 1979-06-29 1981-01-22 Yamaha Motor Co Ltd Breather for engine
JPS5646015A (en) 1979-09-25 1981-04-27 Nagoya Polymer Kenkyusho:Kk Forming method for water gate of reinforced plastic
JPS57198311U (zh) * 1981-06-11 1982-12-16
JPS5844413U (ja) * 1981-09-10 1983-03-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ブロ−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US4515137A (en) * 1984-02-08 1985-05-07 John Manolis Crankcase emissions device
JPS60209619A (ja) * 1984-04-03 1985-10-22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消費低減装置
JPH0631809B2 (ja) 1985-08-19 1994-04-27 株式会社東芝 原子炉建屋
US4760833A (en) * 1986-09-02 1988-08-02 Tatyrek Alfred F Engine crankcase vacuum check valve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H03112507U (zh) * 1990-03-02 1991-11-18
JP2587583Y2 (ja) * 1993-05-28 1998-12-16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潤滑油面の検出装置
JPH0754629A (ja) * 1993-08-17 1995-02-28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処理装置
JPH0893434A (ja) * 1994-09-20 1996-04-09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換気装置
US5709185A (en) * 1994-11-29 1998-01-20 Ishikawajima-Shibaura Machinery Co., Ltd. Lubricating system for four-stroke-cycle engine
JP3218959B2 (ja) * 1995-12-28 2001-10-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US5897597A (en) * 1996-10-28 1999-04-2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diagnostic
KR19980058548U (ko) * 1997-02-24 1998-10-26 김영귀 자동차 블로바이 가스 환원장치의 오일분리용 팬
JP3942693B2 (ja) * 1997-07-07 2007-07-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セパレータ構造
DE19860391B4 (de) * 1998-12-28 2009-12-10 Andreas Stihl Ag & Co. Tragbares Arbeitsgerät mit einem Viertaktmotor
JP2000337218A (ja) * 1999-05-24 2000-12-05 Yamaha Motor Co Ltd 4サイクルエンジン
JP2002121008A (ja) 2000-10-10 2002-04-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一酸化炭素の除去方法
US6435170B1 (en) * 2001-08-01 2002-08-20 Dana Corporation Crankcase bypass system with oil scavenging device
JP4285648B2 (ja) 2003-10-03 2009-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ブローバイガス制御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0733B (zh) * 2007-11-19 2011-05-04 株式会社电装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2822457A (zh) * 2010-04-23 2012-12-12 铃木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进气***通路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36771A (en) 2008-11-28
TWI268306B (en) 2006-12-11
EP1510664B1 (en) 2012-02-29
US20050045164A1 (en) 2005-03-03
KR20050021940A (ko) 2005-03-07
MXPA04008342A (es) 2005-06-08
KR100672291B1 (ko) 2007-01-22
BRPI0403600B1 (pt) 2013-02-05
TW200517576A (en) 2005-06-01
BRPI0403600A (pt) 2005-06-07
CN1317489C (zh) 2007-05-23
EP1510664A2 (en) 2005-03-02
JP2005121008A (ja) 2005-05-12
CA2478450A1 (en) 2005-02-28
EP1510664A3 (en) 2010-04-07
CA2478450C (en) 2008-04-15
US7040306B2 (en) 2006-05-09
JP4502737B2 (ja) 2010-07-14
ES2383204T3 (es) 2012-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7489C (zh) 内燃机的泄漏气体换气装置
CN1179116C (zh) 车辆用内燃机的通气构造
CN1278027C (zh) 曲轴箱排放控制装置
CN1576527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呼吸室结构和内燃发动机
CN1172081C (zh) 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构造
CN1496917A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1314888C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837586A (zh) 二冲程内燃机
CN1082140C (zh) 两轮摩托车的增压装置
CN1123691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607158A (zh) 机动两轮车及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
CN1924305A (zh) 内燃机
CN1201069C (zh) 在发动机中用来润滑阀操纵机构的***
CN1107787C (zh) 内燃机的凸轮轴驱动的环形弹性件的包围室
CN1319715A (zh) 内燃机的润滑构造
CN1721686A (zh) 发动机
CN1385606A (zh) 用于把燃油泵安装到发动机上的结构
CN101509546B (zh) 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结构
CN1573039A (zh) 发动机的通气装置
CN1072145C (zh) 组合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的安装配置结构
CN1337522A (zh) 内燃机的冷却构造
CN1075868C (zh) 火花点火式二冲程内燃机的排气控制装置
CN1896489A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79760C (zh) 单元摆动式内燃机的起动马达安装构造
CN1137327C (zh) 车辆用四冲程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