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5197C - 主信息载体以及采用该载体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信息载体以及采用该载体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5197C
CN1235197C CNB018006884A CN01800688A CN1235197C CN 1235197 C CN1235197 C CN 1235197C CN B018006884 A CNB018006884 A CN B018006884A CN 01800688 A CN01800688 A CN 01800688A CN 1235197 C CN1235197 C CN 123519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magnetic recording
magnetic
information carrier
mai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8006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65490A (zh
Inventor
石田达朗
宫田敬三
古村展之
伴泰明
浜田泰三
桥秀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973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4333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1137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36179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65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65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519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519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7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sheet shaped to wrap around a drum
    • G11B5/743Patterned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magnetic recording layer is patterned into magnetic isolated data islands, e.g. discrete tr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7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sheet shaped to wrap around a drum
    • G11B5/82Disk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86Re-recording, i.e. transcribing information from one magnetisable record carrier on to one or more similar or dissimilar record carriers
    • G11B5/865Re-recording, i.e. transcribing information from one magnetisable record carrier on to one or more similar or dissimilar record carriers by contact "prin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9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11B5/59633Servo forma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 Digital Magnetic Record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以制造经预格式化记录的磁记录媒体的母信息载体,所预格式化记录的是可消除引起重现波形脉冲时移的重现信号检测误差的信息信号。母信息载体(1)上设有其排列图形依据信息信号确定的强磁性薄膜(3),通过跟磁性记录媒体(2)对置施加磁场(4)的作用,在所述磁性记录媒体(2)上形成其图形跟强磁性薄膜(3)的排列图形对应的磁化状态(4)。各强磁性薄膜(3)的图形长度A,等于应在所述磁记录媒体(2)上形成的磁化状态(4)的磁化过渡区的间距a加上修正量α。

Description

主信息载体以及采用该载体 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以将特定的信息预格式化记录于磁记录媒体的主信息载体,以及采用该载体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实现小型化与大容量,磁记录重现装置正在向高记录密度化的方向发展。在作为典型磁记录装置的硬盘驱动器方面,面记录密度超过10Gbit/in2的装置已经商品化,而20bit/in2装置的实用化问题也在被研究讨论,该项技术的急速进步有目共睹。
使这种高记录密度化成为可能的技术背景中,媒体性能、头盘界面性能的提高以及部分响应等新的信号处理方式的出现而导致的线记录密度的提高,是不可小视的要因。此处,所谓部分响应,指的是在线记录密度变高时为了避免记号间干扰而进行波形均衡的场合,有意给予已知记号间干扰的方式;跟以往的峰值检测与积分检测相比,这种方式具有防止S/N比恶化的特征。
但是,除了这种处理方式的出现以外,近年来,磁道密度增加的趋势已大大超过线记录密度增加的趋势,成为面记录密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这得益于磁阻元件式磁头的实用化,其重现输出性能远优于传统的感应式磁头。现在,通过磁阻元件式磁头的实用化,已经可能以小于几μm的磁道宽度信号获得S/N比良好的重现质量。另一方面,随着今后磁头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磁道间距将可达到亚微米领域。
磁头能够在如此狭窄的磁道上正确扫描,以优良的S/N比重现信号,磁头的跟踪伺服技术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磁头跟踪伺服技术,就是在现有的硬盘驱动器中,在磁盘的一周即360度内,以一定的角度间隔设置用以记录跟踪用伺服信号以及地址信息信号与重现时钟信号的楔形区。以下,将跟踪用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与重现时钟信号统称为预格式化信号,将预先记录这些信号称为预格式化记录。通过以规定的间隔重现这些信号,磁头可以在确定、修正磁头位置的同时进行正确的磁道扫描。
上述的跟踪用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与重现时钟信号等预格式化信号,构成使磁头在磁道上正确扫描的基准信号。为此,要求在记录时具有精确的定位精度。现有的硬盘驱动器中,在将磁盘装入驱动器后,通过其位置由专用伺服记录装置严格控制的磁头进行预格式化记录。
在上述的采用专用伺服记录装置通过磁头进行的跟踪用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与重现时钟信号等的预格式化记录中,尚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课题。
首先,通过磁头进行的记录,基本上是一种基于磁头跟媒体之间的相对移动的线记录方式。为此,在由专用伺服记录装置严格控制磁头位置的同时进行记录的上述方法中,进行预格式化记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加之专用伺服记录装置价格昂贵,会使制造成本提高。
第二,由于磁头与媒体的间距、记录磁头的磁极形状会让记录磁场扩展,使被预格式化记录的磁道端部的磁化过渡缺少陡峭性。现有的跟踪伺服技术,根据磁头偏离磁道扫描时的重现输出的变化量来检测磁头的位置。因此,为了在经预格式化记录的信号磁道中重现记录在伺服区域之间的数据信息,不仅要求磁头在磁道上正确扫描时有良好的S/N比,而且要求磁头偏离磁道时的重现输出变化量(即偏离磁道特性)具有陡峭性。跟此项要求相左的上述课题的存在,将给今后的亚微米磁道记录中的正确跟踪伺服技术的实现带来困难。
作为关于通过上述磁头进行预格式化记录的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人(指多人,下同)在特开平10-40544号公报中提出了预格式化记录技术,该技术旨在:通过让在基体表面形成跟信息信号对应的强磁性薄膜图形的主信息载体表面跟磁记录媒体的表面相接触,将跟主信息载体表面的强磁性薄膜图形对应的磁化反转图形以总括面复制的方式记录于磁记录媒体。
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结构中,通过从某一方向磁化的主信息载体表面强磁性薄膜发生的记录磁场,跟主信息载体的强磁化薄膜图形对应的磁化反转图形被复制记录在磁记录媒体中。换言之,通过在主信息载体表面上,用光刻技术等形成同跟踪用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与再生时钟信号等对应的强磁性薄膜图形,可在磁记录媒体上预格式化记录跟这些信号对应的信息信号。
采用传统磁头的记录,基本上是通过磁头与媒体的相对移动形成的动态的线记录,与此形成对照,上述结构的特征在于其无主信息载体与媒体之间相对移动的静态的面记录方式。依据如上所述的特征,特开平10-40544号公报上公开的技术,对于上述的有关预格式化记录的课题可体现如下所述的显著效果。
第一,由于采用面记录方式,跟传统的磁头记录相比,预格式化记录所需时间非常短。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一边严格控制磁头位置一边进行记录的价格昂贵的伺服记录装置。因此,可大幅提高涉及预格式化记录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第二,由于采用主信息载体与媒体之间无相对移动的静态记录方式,可以使主信息载体表面紧贴磁记录媒体表面,从而记录时二者的间隔可设至最小限度。同时,也避免了磁头记录方式中因记录磁头的磁极形状导致的记录磁场的扩展。因此,跟传统的磁头记录相比,预格式化记录磁道端部的磁化过渡具有良好的陡峭性,从而可实现更正确的跟踪。
图21示出了上述公报所公开的传统主信息载体表面的一种结构。图21所示的用以对类似硬盘的磁记录媒体进行预格式化信号的总括面记录而构成的盘状主信息载体中,在盘的一周即360度内,每隔一定角度设置楔形图形区(以下称楔形区)74,其上形成同跟踪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与重现时钟信号等预格式化信号对应的强磁性薄膜图形。还有,75表示楔形区之间的区域(以下称楔间区),该区域对应磁记录媒体上的数据区。另外,76为标记,在磁记录媒体紧贴主信息载体表面时起定位作用。
图22为图21所示的主信息载体A部的放大图。图22中只示出了主信息载体62的径向(即记录磁道的宽度方向)的10个磁道的结构,即对应盘式磁记录媒体的圆周方向上每隔一定角度设置的楔形区内部的预格式化信号而形成的强磁性薄膜63的图形结构。在楔间区75,以虚线表示记录了预格式化信号后的磁记录媒体上的数据记录磁道部分,以作参照。实际的主信息载体表面,跟记录了预格式化信号的磁记录媒体的记录区相对应,在主盘的圆周方向上每隔一定角度在整个径向上形成如图22所示的强磁性薄膜图形。
预格式化信号在主信息载体62的表面,如图22所示,通过在磁道的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的强磁性薄膜63的阵列,形成时钟信号、跟踪用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等各自的区域。还有,在图22中,强磁性薄膜63的平面形状均为长方形,实际形状不受此限,可由用途决定各种形状。
在图23与图24中,示出了图22中的点划线LL’处的主信息载体的截面结构。还有,点划线LL’对应于作为磁记录媒体的磁盘的圆周方向,纸面的横向也跟通过磁头重现磁记录媒体上所记录信号时的时间轴方向一致。主信息载体62,如图23所示,可以在非磁性基体64的表层埋入形成排列的强磁性薄膜63图形构成;或者也可以在非磁性基体64的表面排列凸起的强磁性薄膜63的图形构成。考虑到主信息载体的耐久性或使用寿命,采用图23所示的结构为佳。
如上述,传统的预格式化技术中,主信息载体表面的强磁性薄膜图形对应于磁记录媒体上记录的磁化图形。因此,图23与图24所示的强磁性薄膜图形可以这样排列:使主信息载体表面上各个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长度A或各个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间距B,跟磁记录媒体上记录的磁化图形上所要的信号长度,也就是在磁化图形上相互邻接的一对磁化过渡区之间的长度相对应。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磁记录媒体上记录的磁化图形的磁化过渡区之间的长度,实际并不跟各个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长度A或各个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间距B精确一致。所以,在强磁性薄膜图形长度A或强磁性薄膜图形间距B跟磁记录媒体上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精确一致的场合,实际被记录的磁记录媒体上的磁化过渡区间距还是跟所要的长度存在差异。结果,经由磁头重现被记录磁化图形时,在重现波形上,重现脉冲的位置跟所要求的脉冲位置会存在一定的时移。
这时,若上述重现脉冲的时移量跟重现信号处理电路的检测窗口宽度相比很小,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若时移量超出了检测窗口宽度的容许范围,重现信号处理电路就不能检测出重现脉冲,从而产生重现信号误差这样的问题。
另外,上述公报中公开的采用主盘的预格式化记录,不仅对于传统的面内磁记录媒体有效,对于将来承担超高密度记录的垂直磁记录媒体也同样有效,人们正期待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下面,就上述公报中公开的垂直磁记录媒体上的磁记录方法作一说明。图25A~图25C为垂直磁记录媒体61磁盘圆周方向上的剖视图,纸面的横向跟由磁头重现垂直磁记录媒体61上记录的磁化图形时的时间轴方向一致。
首先,如图25A所示,垂直磁记录媒体61准备作预格式化信号记录。接着,如图25B所示,垂直磁记录媒体61的表面跟如图23或图24中所示的主信息载体62的表面紧贴,外加磁场65被施加于与该主信息载体62表面垂直的方向。另外,图25B中,用图23所示结构的主信息载体为例,但是用图24所示结构的主信息载体也一样。
通过在主信息载体62的表面施加外加磁场65,便产生了跟强磁性薄膜63的图形对应的漏磁通66。由此,如图25C所示,在垂直磁记录媒体61上,形成了跟强磁性薄膜63形样对应的记录磁化67。
结果,如图25C所示,垂直磁记录媒体61中,对应主信息载体表面强磁性薄膜之间部分的未记录区和由从强磁性薄膜过来的漏磁通形成的磁化区交互排列,磁化过渡区68介于它们之间,如此就形成了磁化图形。还有,图25C所示的记录磁化图形,是在用主信息载体62记录之前,通过交流消磁或热消磁等方法预先给垂直磁记录媒体61消磁到中性点后的记录磁化图形。
与此形成对照,如图26A所示,在让垂直磁记录媒体61与主信息载体62的表面紧贴之前,对垂直磁记录媒体61的磁化进行均匀直流消磁,再给予初期磁化69,这样就形成如图26C所示的记录磁化67:初期磁化状态69的磁化残留和由漏磁通66记录的磁化图形交互排列,磁化过渡区68介于它们之间。这时,初期磁化状态69的极性被设成跟外加磁场65的极性相反。当用磁头重现记录于垂直磁记录媒体61的记录磁化图形时,从图26C所示的记录磁化图形所能得到的重现信号振幅,约为图25C所示记录磁化图形的两倍,因此更为理想。
这样,如图25B与图26B所示,在垂直磁记录媒体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外加磁场65从垂直方向加到主信息载体62的表面,由此,强磁性薄膜63被从垂直于膜面的方向(即膜厚方向)磁化。但是已经明确,通过这种方法未必能充分实现垂直磁记录性能。
现参照图27进行说明。图27中,80表示通过外加磁场65与来自强磁性薄膜63的漏磁通66获得的主信息载体表面近旁的磁场分布。为了获得比上述公报中公开的磁记录方法更好的记录性能,必须通过将磁通量集中在主信息载体内部的高导磁率的强磁性薄膜内,使得强磁性薄膜之间的表面附近的磁场跟外加磁场的强度(由直线81表示)相比足够小,并且强磁性薄膜表面附近的磁场跟外加磁场的强度(由直线81表示)相比足够大。
但是,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上述公报所公开的方法,难以获得上述的合乎理想的垂直方向磁场分布。换言之,由于在强磁性薄膜63内部存在跟膜面垂直的强度较大的反磁场,在强磁性薄膜63的表面附近,不能获得足够大的漏磁通66(即垂直方向的磁场)贡献于记录。
另外,由于在主信息载体内部磁通量没有充分集中于强磁性薄膜63,在强磁性薄膜63间的表面附近也可发生其强度超过外加磁场65的一半的垂直方向的磁场。结果,使得在垂直磁记录媒体61上记录的记录磁化67,比垂直磁记录媒体61原有的残留磁化值小得多;由这种记录磁化图形重现的重现波形82(参见图27)的振幅,也显著小于从传统的磁头记录磁化图形重现的重现信号振幅83。
这一问题,通过增大主信息载体62上强磁性薄膜63的膜厚来减弱强磁性薄膜内部的反磁场,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为了上述方法能取得充分的效果,跟图27所示的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长度相比其膜厚必须扩大2至3倍以上。根据主信息载体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光刻技术,如此大高宽比的强磁性薄膜形状在工艺上很难实现。
上述公报中公开的传统方法中,为了获得更大的重现信号振幅,如图26A所示,在垂直磁记录媒体61跟主信息载体62的表面贴近之前,必须先作初期磁化69,即对垂直磁记录媒体61的磁化进行均匀直流消磁。
但是,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中,由于在磁性层膜面的垂直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反磁场,很难在磁盘的整个盘面上实现均匀、稳定的直流磁化状态。换言之,通过直流消磁在垂直磁记录媒体61上获得的初期磁化69,跟垂直磁记录媒体61原来的残留磁化值相比,显得非常小。
另外,直流消磁后经过一定时间会由于反磁场而使局部磁化反转的磁畴增加,致使初期磁化69被进一步减弱。为此,采用上述的传统方法,难以在整个盘面上获得均匀且足够强的重现信号振幅。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特开平10-40544公报公开的预格式化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使面内磁记录媒体上预格式化记录的磁化图形的磁化过渡区之间的长度接近所要求的设计值,提供可以在面内磁记录媒体上记录不发生重现信号误差的预格式化信号的主信息载体,并提供采用该载体可更精确跟踪伺服的面内磁记录媒体。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用以向垂直磁记录媒体记录预格式化信号、而后能在其整个盘面上获得均匀充分的重现信号振幅的主信息载体,并通过该载体提供可更正确跟踪伺服的垂直磁记录媒体。
发明的公开
为了达成上述第一个目的,与本发明有关的主信息载体的第一种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其基体表面设有对应于信息信号的强磁性膜排列,通过朝向面内磁记录媒体设置的外加磁场,使跟所述强磁性膜排列对应的磁化图形形成于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各强磁性膜的长度大于该强磁性膜应在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磁化图形的磁化过渡区的间距。
为了达成上述第一个目的,与本发明有关的主信息载体的第二种结构具有如下特征:在其基体表面设有对应于信息信号的强磁性膜排列,通过朝向面内磁记录媒体设置的外加磁场,使跟所述强磁性膜排列对应的磁化图形形成于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邻接强磁性膜的间隔小于由各强磁性膜应在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磁化图形的磁化过渡区的间距。
在主信息载体上加磁场时,通过来自各强磁性膜的漏磁通在面内磁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磁化图形的磁化过渡区,位于该强磁性膜两端的内侧。所以,按照上述第一或第二种结构,在面内磁记录媒体上形成的磁化图形的磁化过渡区之间的长度就可达到所要求的长度。因此,对于面内磁记录媒体,可提供能够记录无脉冲时移信息信号的主信息载体。
另外,为了达成第一个目的,与本发明有关的磁记录媒体的第一种制造方法具有如下特征:通过让上述第一或第二种结构的主信息载体跟面内磁记录媒体相重合来施加磁场作用,将对应所述主信息载体的强磁性膜排列的磁化图形预格式化记录在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上。由此,可提供无重现信号检测误差的面内磁记录媒体。
为了达成上述第二个目的,与本发明有关的磁记录媒体的第二种制造方法包含这样的过程:让其基体表面上设有按信息信号形成的强磁性膜排列的主信息载体跟垂直磁记录媒体表面对置,之后施加磁场作用,从而在所述垂直磁记录媒体的磁性层上预格式化记录跟所述强磁性膜排列对应的磁化图形;其特征还包括:所述磁场在以跟所述强磁性膜与所述垂直磁记录媒体的磁性层所在平面相平行的方向上施加磁场作用。
根据上述方法,由于各个强磁性膜上反磁场小,并且在主信息载体的面内形成磁阻小的磁路,在强磁性膜的两端附近可获得具有跟外加磁场相比足够大的垂直方向分量的漏磁通。由此,因为在强磁性膜的两端附近可得到极性相反的大磁场振幅,即使不经过初期磁化可以制造其上预格式化记录了可获得大振幅重现信号的信息信号的垂直磁记录媒体。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示意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一例结构跟通过磁头重现用该主信息载体记录的预格式化信号所得到的重现波形之间的关系。
图2示意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另一例结构跟通过磁头重现用该主信息载体记录的预格式化信号所得到的重现波形之间的关系。
图3示意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又一例结构跟通过磁头重现用该主信息载体记录的预格式化信号所得到的重现波形之间的关系。
图4A~图4C示意说明采用上述主信息载体在面内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的一例过程。
图5A~图5C示意说明采用上述主信息载体在面内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的另一例过程。
图6示意说明传统的主信息载体的一例结构跟通过磁头重现用该主信息载体记录的预格式化信号所得到的重现波形之间的关系。
图7A~图7C示意说明采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的一例过程。
图8为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一例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一例结构的剖视图。
图10示意说明采用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时的垂直方向磁场分布跟重现波形之间的关系。
图11A~图11C示意说明采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的另一例过程。
图12为采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使用的磁记录装置结构的剖视图。
图13示意说明上述磁记录装置的复制磁头的一例结构。
图14示意说明上述磁记录装置的复制磁头的另一例结构。
图15A为表现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5B与图15C示意说明采用该主信息载体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复制磁头的动作一例。
图16A为表现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6B与图16C示意说明采用该主信息载体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另一例复制磁头的动作。
图17A为表现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7B与图17C示意说明采用该主信息载体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另一例复制磁头的动作。
图18A为表现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8B与图18C示意说明采用该主信息载体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又一例复制磁头的动作。
图19A为表现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9B与图19C示意说明采用该主信息载体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又一例复制磁头的动作。
图20A为表现第二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0B与图20C示意说明采用该主信息载体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又一例复制磁头的动作。
图21为表现传统的主信息载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22为图21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3为表现传统的主信息载体的一例结构的剖视图。
图24为表现传统的主信息载体的另一例结构的剖视图。
图25A~图25C示意说明用主信息载体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的传统一例过程。
图26A~图26C示意说明用主信息载体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的传统另一例过程。
图27示意说明采用传统制造方法在垂直记录媒体上记录时的垂直方向磁场分布跟重现波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以下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先参照图4A~图4C,概要说明作为面内磁记录媒体的一例制造过程实施的预格式化信号记录过程。图4A~图4C为面内磁记录媒体2在磁盘圆周方向的剖视图,纸面的横向跟用磁头重现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记录的磁化图形时的时间轴方向一致。
如图4A所示,首先准备好面内磁记录媒体。还有,用交流消磁或热消磁方法使图4A所示的面内磁记录媒体的磁化状态先回到中性点。
接着,如图4B所示,将主信息载体1上形成强磁性薄膜3的侧面贴近面内磁记录媒体2的表面,使磁场9作用于面内磁记录媒体2。虽然这里所示的为采用将强磁性薄膜3埋入其表面的主信息载体,但是也可采用让强磁性薄膜3凸出其表面的主信息载体。
通过磁场9的磁场作用,在主信息载体1的表面发生跟强磁性薄膜3的形状图形对应的漏磁通10。由此,如图4C所示,在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形成其图形跟强磁性薄膜3的形图形对应的磁化4。
如图4C所示,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强磁性膜3的表面所相对的部分成为未记录区,在该未记录区和经由漏磁通10的磁化4形成的记录区之间介入磁化过渡区6,形成交互排列的磁化图形。
对此,也可以、如图5A所示、在面内磁记录媒体2通过均匀直流消磁获得初期磁化11后、如图5B所示,将面内磁记录媒体2跟主信息载体1的表面贴近,使其受到磁场9的作用。由此,可形成如图5C所示的磁化图形:初期磁化11残留的磁化区4a和经漏磁通10记录的磁化区4b交互排列,其间介入磁化过渡区6。这种场合,初期磁化11的极性跟外加磁场9的极性相反。如果用磁头重现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记录的磁化图形,跟图4A~图4C所示的方法相比,通过图5A~图5C所示方法可以获得约两倍的重现信号振幅。
现在对照图1说明:在本实施例的主信息载体1上形成的强磁性薄膜图形、通过该主信息载体1在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预格式化记录的磁化图形信号和用磁头重现该磁化图形所得到的重现波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图1中示出了主信息载体1和面内磁记录媒体2在磁盘圆周方向的截面,纸面的横向跟用磁头重现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记录的磁化图形时的时间轴方向一致。
为了跟图1进行比较,图6给出了:用于预格式化技术的传统主信息载体、通过它预格式化记录的传统面内磁记录媒体上的磁化图形和该磁化图形的重现波形。还有,图1和图6所示的面内磁记录媒体2,均为图5A~图5C所示的先初期磁化11后再预格式化记录的面内磁记录媒体。
如图6所示,传统例中,主信息载体51上的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长度A和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间距B,均按照期望在面内磁记录媒体52上形成的磁化过渡区的间距a与b精确一致地进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在用传统主信息载体51预格式化记录的面内磁记录媒体52上实际记录的磁化图形上,磁化过渡区56的位置并不跟强磁性薄膜53的两端对应,而处于(如图6所示)强磁性薄膜53两端向内偏移的位置。
因此,跟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长度A对应的实际磁化过渡区的间距a1比面内磁记录媒体52上的要求值a短,而跟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间距B对应的实际磁化过渡区的间距b1比面内磁记录媒体52上的要求值b长。
从而,如果用磁头重现被记录的磁化图形,实际重现的波形55跟所要重现的波形57之间存在一个跟a与a1之差或b与b1之差对应的脉冲时移。当该脉冲时移量超过重现信号处理电路的检测窗口宽度时,重现信号处理电路便不能检测出重现脉冲,于是就产生了重现信号误差。
作为对策,如图1所示,为了在用本发明的主信息载体1在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记录的磁化图形上获得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和b,鉴于强磁性薄膜3的两端的磁化过渡区6的位移量,将强磁性薄膜3的图形长度A与宽度B(参见图23与图24)预先进行修正。
这种修正就是,将强磁性薄膜3图形的长度A比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加大一个适当的修正量α;将强磁性薄膜3图形的间距B比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b减小一个修正量α。由此,就能在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记录的磁化图形上得到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和b,获得所要的重现波形5。
图1中,适当的修正量α,可以根据所要的磁化过渡区的间距a跟实际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1之差或者所要的磁化过渡区的间距b跟实际的磁化过渡区间距b1之差来估算,例如通过观察图6所示的传统例中的重现波形来估算。适当的修正量α,由于会因强磁性薄膜3的磁特性与膜厚、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和b的值以及面内磁记录媒体2的磁特性等而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按照各实施例的具体情况进行上述的基于实验的估算。
作为一实施例,在如下的范围内进行了研究:采用作为主信息载体1上的强磁性薄膜3的饱和磁通密度1.6T的钴膜,强磁性薄膜3的厚度为0.2μm~1.0μm,所要磁化过渡区间距a与b的值为0.5μm~5.0μm,面内磁记录媒体2的剩余磁化强度为150kA/m~300kA/m。研究结果表明,修正量α根据磁化过渡区间距a与b的值在0.05μm~1.0μm的范围内选取为宜,并且α/a与α/b的值设于0.01~0.8较为合适。
通过该修正量α,已可将磁头重现波形上的脉冲时移量控制在重现信号处理电路的检测窗口宽度的容许限度之内。
主信息载体1表面的强磁性薄膜3的图形,跟图22所示的传统的强磁性薄膜图形相同,可采用各种众所周知的光刻技术制造。图1中,强磁性薄膜3的截面形状大致为长方形,实际上通过采用适当的光刻技术,未必一定要采用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
在图2与图3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主信息载体的另一例结构,其强磁性薄膜3的截面形状大致为梯形。在这种主信息载体1上,可更方便地控制面内磁记录媒体2所面对的强磁性薄膜3外表面的图形长度A与图形间距B。
就是说,如图2与图3所示,在梯形截面的强磁性薄膜3上,使其相对面内磁记录媒体2的外表面部分的梯形长度(主信息载体1的磁盘圆周方向的长度)A比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加大一个适当的修正量α;而相反地将强磁性薄膜3图形的间距B比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b减小一个修正量α,就可取得跟图1所示的结构同样的效果。
另外,图1所示的为一种强磁性薄膜3的表面与非磁性基体8的表面之间的没有高低差异、基本保持平直的主信息载体1的结构。但是,本发明的主信息载体并不只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采用图2所示的强磁性薄膜3的表面相对非磁性基体8的表面有一定量凹陷的结构,或者相反地,也可采用图3所示的强磁性薄膜3的表面相对非磁性基体8的表面有一定量突出的结构。另外,也可采用强磁性薄膜3在非磁性基体8的表面上凸起的结构(未作图示,但可参照图24)。
但是,在图2的结构中,当强磁性薄膜3的表面在非磁性基体8上的凹陷量大于规定值时,信号记录时就会产生无信号损耗(spacingloss)。这种无信号损耗的大小按照信号的记录密度变化,一般当磁化过渡区间距为a或b、进行几μm以下信号的预格式化记录时,上述凹陷量以100nm以内为宜。
再有,为了在图1~图3所示的主信息载体1上正确实现面内磁记录媒体2上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与b,修正量α未必一定要严格控制。换言之,只要根据修正量α将磁头重现波形上的脉冲时移量控制在重现信号处理电路的检测窗口宽度的容许限度以内就行。根据这个观点,将修正量α控制在能正确实现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与b的最佳值附近一定容许量的范围内就足够了。
对比图1~图3的结构可知,为了正确实现所要的磁化过渡区间距a与b,严格说有必要使图2所示结构的修正量α较图1所示结构的大,使图3所示结构的修正量α跟图1所示结构相比偏小。但是,多数场合,图1~图3所示结构的修正量α之间的差异很小,均在重现处理电路检测窗口宽度的容许限度以内,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是除此以外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实施方案。例如,上述说明中,主要举了在硬盘驱动器等的磁记录媒体中的应用例,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同样可以应用于软磁盘、磁卡与磁带等磁记录媒体,并且可以取得跟上述示例相同的效果。
另外,关于磁记录媒体上记录的信息信号,例举了跟踪用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与重现时钟信号等预格式化信号,但是可用于本发明的信息信号,并不以上述示例为限。
例如,采用本发明结构记录各种各样的数据信号与视频、音频信号,原理上说也是可行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采用本发明的主信息载体向磁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磁记录方法,就有可能大量复制软件记录媒体,以低廉的价格供应市场。
<第二实施例>
以下,就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先参照图7A~图7C,概要说明作为垂直磁记录媒体的一例制造过程实施的预格式化信号记录过程。图7A~图7C为垂直磁记录媒体21在磁盘圆周方向的剖视图,纸面的横向跟用磁头重现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上记录的磁化图形时的时间轴方向一致。
首先,准备好如图7A所示的拟记录预格式化信号的垂直磁记录媒体21。接着,如图7B所示,将图8或图9所示结构的主信息载体22的表面紧贴垂直磁记录媒体21的表面,在跟主信息载体22的强磁性薄膜23膜面平行的方向上施加外加磁场25。
该外加磁场25的方向,也跟与垂直磁记录媒体21的磁性层膜面平行的方向一致。还有,图7B所示的为采用图8所示结构的主信息载体22,在其非磁性基体24表面设有埋入的强磁性薄膜23;但是,也可采用图9所示结构的主信息载体22,在其非磁性基体24的表面设置突出的强磁性薄膜23。
如图7B所示,通过外加磁场25的作用,在主信息载体22的表面产生跟强磁性薄膜23形状对应的漏磁通26。该漏磁通26,虽然从根本上说应包含很大的平行于强磁性薄膜23膜面的分量,但在强磁性薄膜23的两端附近也存在较大的垂直方向分量。图7C表示了其图形跟强磁性薄膜23的形状相对应的记录磁化27被记录的情况。
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对记录有贡献的垂直方向磁场分布和记录磁化的重现波形。通过对比图10、特开平10-40544号公报所公开的传统方法中对记录有贡献的垂直磁场分布和图27所示的记录磁化的重现波形,可知:采用传统方法,磁场65相对强磁性薄膜63垂直地施加作用,而本实施例中磁场25则以平行于强磁性薄膜23的膜面的方向施加作用。由此,在本实施例中,不仅强磁性薄膜23的各个图形内部的反磁场较小,而且在主信息载体22的面内形成连续的低磁阻的磁路。从而,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跟图27所示的传统方法的漏磁通66相比,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漏磁通26。
如上所述,漏磁通26根本上说包含很大的强磁性薄膜23的膜面平行方向上的分量,但在强磁性薄膜23的两端附近,可以获得跟外加磁场25的强度31(图10中所示的该外加磁场的强度为跟强磁性薄膜23的膜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强度)相比足够大的垂直方向分量。因此,在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上记录的记录磁化,跟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上原有的残留磁化值相比足够大,由该记录磁化图形重现的重现波形32的振幅,可以跟传统的磁头记录的记录磁化图形的重现信号振幅33相当。
此处应特别提及,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中的垂直磁场分布跟图27所示的传统方法不同,在其强磁性薄膜23的两端附近存在极性相反的大的磁场振幅。换言之,在图27所示的传统方法中,可以得到跟强磁性薄膜图形的形状对应的垂直方向的磁场分布,但这只不过是两侧磁场同一极性的振幅有变化而已。因此,要记录磁化过渡区介入其间的极性相反的磁化区交互排列的记录磁化图形,并由此得到较大的重现信号振幅,就必须进行直流消磁给予初期磁化。
与此形成对照,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中,通过外加磁场25,使强磁性薄膜23各图形的两端附近有极性相反的磁场,并且可以获得大磁场振幅的垂直方向磁场分布。所以,即使不通过直流消磁以得到残留的初期磁化,也能形成磁化过渡区介于其间的极性相反磁化区交互排列的记录磁化图形,由此可获得大的重现信号振幅。也就是,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中,由于未必一定要进行直流消磁,不存在传统方法的所谓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中本质上难以获得稳定、均匀的直流磁化状态的问题。
还有,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中,如图11A所示,垂直磁记录媒体21的磁化也可以预先直流消磁,从而被初期磁化。另外,也可通过直流消磁或热消磁等方法,预先将垂直磁记录媒体21的磁化消磁至中性点。例如,在已经记录有某些磁化信号的垂直磁记录媒体上,用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再作预格式化记录时,为了防止无用磁化信号的残留,预先进行直流消磁或交流消磁或热消磁,这些都是有效的手段。不论在任何场合均可获得跟按图7A~图7C所示的工序记录时无明显差别的记录磁化图形,从而可获得良好的重现信号质量。
另外,用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记录的记录磁化图形的重现波形,不是如图27所示的传统方法记录的记录磁化图形的重现波形或磁头记录的记录磁化图形的重现波形那样的垂直磁记录所特有的矩形形状,而是形成跟其长度方向磁记录(面内磁记录)上的重现波形相同的单峰形状。为了能用现有的面内磁记录媒体的记录重现装置的信号处理电路检测出垂直磁记录波形所特有的矩形波形,必须通过微分处理将该矩形波形变换成跟长度方向磁记录相同的单峰波形。
但是,通过用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记录的磁化图形得到的波形,由于是跟原来的长度方向磁记录相同的单峰波形,就不需要进行上述的微分处理。因此,在装有经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预格式化记录的磁盘的磁记录重现装置中,伺服信号检测***中的微分处理电路就变成多余而不再需要,这就带来了可降低制造成本的好处。
在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中,为了在具有更大剩余磁场强度的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记录,必须要有更大的垂直方向磁场。这时,用以在主信息载体上形成跟预格式化信号对应的形状图形的强磁性薄膜,必须具有大的饱和磁通密度。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在强磁性薄膜上,至少应有大于0.8T的、最好为1.0T以上的饱和磁通密度。
另外,强磁性薄膜23必须能够通过施加外加磁场25作用被迅速磁化,并能产生集中周围磁通的效果。基于这一观点,理想的强磁性薄膜23应具有高导磁率,其相对导磁率最好为100以上。
再者,为了在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中获得良好的记录性能,在强磁性薄膜23的各个图形内部,膜的面内方向反磁场必须小,并且必须在主信息载体22的表面内形成连续的低磁阻磁路。为此,跟图27所示的传统的方法不同,本实施例不要求磁性薄膜的膜厚比其图形长度还大。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将强磁性薄膜23的膜厚设定为主信息载体22盘片圆周方向上的强磁性薄膜23图形长度以内比较合适。所形成的该强磁性薄膜23的图形长度,跟被记录磁化图形上的磁化反向长度(即相互邻接的两个磁化过渡区的间距)大体一致。为此,主信息载体22上的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长度的最小值大致为:数字信号场合的比特长度,模拟信号场合的最短记录波长的一半。从而,强磁性薄膜23的膜厚最好为: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上记录的数字信息信号的比特长度以下,或者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上记录的模拟信息信号的最短记录波长的一半以下。
以下,就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作详细说明。
图12为概略表现采用本实施例磁记录方法的磁记录装置结构的剖视图。在该磁记录装置中,首先确定设置在凸缘38上的垂直磁记录媒体21表面上的主信息载体22的位置。接着,通过凸缘38上排气管39连接的排气装置40,将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与主信息载体22之间的空气从垂直磁记录媒体21的中心孔41排出。由此,在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与主信息载体22之间形成负压状态,二者因此紧密贴合。还有,图12中,37表示用以向主信息载体22提供外加磁场25的复制磁头。
复制磁头37设置成紧靠主信息载体22的背面,跟主信息载体22背面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可相对主信息载体22移动。这样就可以将复制记录所必需的外加磁场提供给主信息载体22的必要区域。
图13给出了图12所示的磁记录装置上的复制磁头37附近的结构放大图。图13中所示的复制磁头37a为采用永久磁铁块的结构。永久磁铁块构成的复制磁头37a在主信息载体22的强磁性薄膜23膜的面内方向上施加外加磁场25作用,如箭头42所示,在与主信息载体22相对的面平行的方向上进行磁化。在图13的结构中,让复制磁头37a相对垂直磁记录媒体21盘片中心回转,即可将复制记录所需的外加磁场传递给整个楔形区34。还有,所说的楔形区34,就是强磁性薄膜23图形形成的区域。
图14给出了图12所示的磁记录装置上的复制磁头37附近的另一结构的放大图。图14所示的复制磁头37b由强磁性材料的第一磁心43与第二磁心44组成的环状结构,并且第一磁心43由其上设有线圈45的电磁铁构成。复制磁头37b中,为了将外加磁场25施加到与主信息载体22另一面上的主信息载体22的强磁性薄膜23的膜的面内方向上,在第一磁心43与第二磁心44之间设有间隙。在图14的结构中,让复制磁头37b相对垂直磁记录媒体21的磁盘中心回转,即可将复制记录所需的外加磁场传递给整个楔形区34。
下面,结合若干具体实施例,就采用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时磁记录装置的复制磁头的动作条件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装有图13所示的永久磁铁块型复制磁头37a的磁记录装置上的复制磁头的动作。图15B与图15C、图16B与图16C以及图17B与图17C显示:用磁记录装置在垂直磁记录媒体上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的垂直磁记录媒体、主信息载体与复制磁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它们是沿图15A、图16A与图17A所示的主信息载体22表面的虚线MM’剖切的截面图。
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如图17B所示,复制磁头37a跟主信息载体22的背面保持一定距离,并相对主信息载体22在箭头46方向上移动。当将复制记录所需的外加磁场传递给主信息载体22的全部楔形区34时,预格式化记录过程就告完成,复制磁头37a即离开主信息载体到远处被隔离。
在图17C表示了,让复制磁头37a在相对主信息载体22表面垂直的方向(图17C中箭头47所示的方向)移动,离开主信息载体22在远处被隔离的状况。这时,如图17C所示,复制磁头37a处于相对主信息载体22的楔形区34的位置,如果复制磁头37a进行隔离动作,通过复制磁头37a的漏磁通26的分布,将楔形区34内的强磁性薄膜23在垂直膜面的方向上磁化,结果,将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上记录的记录磁化图形消磁或者减磁,这样很不理想。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情况,适当地完成预格式化记录的结束动作,最好让复制磁头37a处在跟未形成强磁性薄膜23图形的楔间区35相对的位置时,进行离开主信息载体22的隔离动作。图15C所示的就是这种理想的状况。在图15C中,复制磁头37a处在跟未形成强磁性薄膜23图形的楔间区35相对的位置,因此,当复制磁头37a相对主信息载体22的表面垂直方向(箭头47所示方向)移动、完成隔离动作时,不致发生上述的将记录磁化图形消磁或减磁的现象。
由于磁复制装置结构上的、特别是其机械构件配置上的原因,会存在难以让复制磁头37a在相对主信息载体22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这种场合,只要复制磁头37a的隔离动作在相对于未形成强磁性薄膜23图形的楔间区35的位置上进行就可以;如可按图16C所示,让复制磁头37a在相对主信息载体22表面平行的方向(图16C中箭头47所示的方向)移动,完成隔离动作。
图16B与图16C所示的主信息载体22中,未形成强磁性薄膜的图形的楔间区35具有相对楔形区34凹陷的形状。现参照图12说明,在用以实施本实施例的磁记录方法的磁记录装置中,通过排气装置40将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与主信息载体22之间的空气经垂直磁记录媒体21的中心孔41排出,使二者因负压而贴紧。通过形成图16B等所示的相对楔形区34凹陷的楔间区35,可以充分保证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与主信息载体22之间的空气排出通路。由此,可以使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与主信息载体22之间的负压状态较为完好并容易实现。
还有,复制磁头37a离开主信息载体22的隔离动作,可以如图15C所示在相对主信息载体22表面的垂直方向进行,或如图16C所示在平行方向进行,这跟楔间区35是否为凹陷形状无关,可以根据磁记录装置结构选择任何适当的组合。
接着,参照图18A~图18C说明:用设有(图14所示的)环形复制磁头37b的磁记录装置,进行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上的预格式化记录时,复制磁头37b的动作。图18B和图18C是沿图18A所示的主信息载体22表面上所示的折线MM’剖切的剖面图。
进行预格式化记录时,如图18B所示,在跟主信息载体22的背面保持一定间距的同时,让复制磁头37b相对主信息载体22在箭头46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复制磁头37b的线圈45被施加适当的电流,以给主信息载体22提供适当的外加磁场。当复制记录所需的外加磁场已传递给所有楔形区34的时候,预格式化记录便告完成,这时,复制磁头37b离开主信息载体22移至远处隔离。
在这种复制磁头37b的场合,通过断开线圈电流,即可中断给主信息载体22的外加磁场。因此,如果在复制磁头37b进行离开主信息载体22的隔离动作之前将线圈电流断开,即使复制磁头37b处于相对主信息载体22上的楔形区34的位置(如图18C所示),也不用担心记录的记录磁化图形被消磁或减磁,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图18示出了在与主信息载体22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隔离复制磁头37b的状况,但在与上述的表明平行的方向上进行隔离也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接着,对图19A~图19C示出的本实施例的又一种磁记录方法进行说明。图19B与图19C为沿图19A所示主信息载体22表面上的虚线MM’的截面图。
图19B所示的复制磁头37c为跟图18B等中示出的复制磁头37b相同类型的环形磁头,只是二者的结构有差别:复制磁头37b上带有线圈45,而复制磁头37c则由磁心43与磁心44以及夹在它们之间的永久磁铁块49构成。换言之,在使用复制磁头37c时,给主信息载体22提供外加磁场的漏磁通26不是通过线圈电流激励磁心产生,而是通过在环形磁心的磁路方向(图19B中箭头42的方向)进行磁化的永久磁铁块49的残留磁化。
因此,如图18C所示,在复制磁头进行离开主信息载体表面的隔离动作之前,不能通过断开线圈的电流来中断给主信息载体22的施加外加磁场。所以,复制磁头37c的隔离动作必须跟图15C与图16C所示的相同,在相对于未形成强磁性薄膜23图形的楔间区35的位置进行。
但是,跟图13所示的永久磁铁块型的复制磁头37a相比,图19B等所示的环形复制磁头37c的结构占有较大的体积。因此,即使复制磁头37c位于未形成强磁性薄膜23图形的楔间区35,也难以做到完全不对邻接的楔形区34有磁化作用。
这种场合,也可以采用如图19A所示的、在主信息载体22的1周即360度上每隔一定的角度设置多个楔形区34中欠缺1个或2个楔形区的结构。由此,在磁盘的1周中,至少有一个跟复制磁头37c相比足够大的位置可设为楔间区35’。
换言之,如果复制磁头37c在相对这个大面积的楔间区35’的位置进行离开主信息载体22的隔离动作,就能够不对邻接的楔形区34施加外加磁场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有,一般来说,主信息载体22上的楔形区34的数量,就磁记录重现装置所要求的磁头定位精度而言,大多数场合都有相当的冗余度;多数情况下,即使磁盘1周中欠缺1个或2个,所要求的伺服跟踪性能都可以毫无障碍地实现。另外,将用图19A所示的主信息载体22预格式化记录的垂直磁记录媒体21装于磁记录重现装置后,该装置可通过磁记录重现装置的磁头,参照磁记录媒体21上的其他磁化图形,追加记录欠缺楔形区所对应的磁化图形。
图19C显示了,复制磁头37c在与主信息载体22表面垂直的方向(箭头47所示方向)上移动,进行隔离动作的状况。但是,如果复制磁头37c处于相对楔间区35/35’的位置,如图20C所示,也可让它在与主信息载体2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图20C中箭头所示方向)上移动来进行隔离动作。
另外,如图19B与图19C所示,为了确保垂直磁记录媒体21与主信息载体22之间的空气通路,采用楔间区35相对楔形区34凹陷的主信息载体22;图20B与图20C给出的示例,为楔间区35跟楔形区34在一个面上形成的主信息载体22。但是,复制磁头37c的隔离动作,关于是在与主信息载体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还是在平行的方向上进行,跟楔间区35的结构是否凹陷没有关系,可根据磁记录装置的结构选择任何组合方式。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实施方案,并不受此实施例的限定。例如,虽然本实施例的说明中主要举了在硬盘驱动器等上的垂直磁记录媒体中的用例,但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制,同样可以应用于软磁盘、磁卡与磁带等垂直磁记录媒体,并且可以取得跟上述例子相同的效果。
另外,关于垂直磁记录媒体上所记录的信息信号,例举了跟踪用伺服信号、地址信息信号与重现时钟信号等预格式化信号,但是可用于本发明的信息信号,并不以上述例子为限。例如,采用本发明记录各种各样的数据信号与视频、音频信号,从原理上说也是可行的。这种场合,通过采用本发明的主信息载体向垂直磁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磁记录方法,就可大量复制软件记录媒体,以低廉的价格供应市场。
工业上的应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可以用主信息载体在面内磁记录媒体上进行信息信号的静态的总括面记录,并且通过对主信息载体上的强磁性薄膜图形的配置进行修正,可以将更接近设计值的、所要求的磁化图形记录在磁记录媒体上。由此,可提供不产生重现信号误差的磁记录媒体。结果,在采用静态总括面记录的预格式化技术中,有可能进一步促进涉及磁记录媒体所记录信号质量的高性能化。
另外,采用主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信号的静态总括面记录时,可实现更佳的记录性能,从而提供可获得具有更高质量重现信号的磁记录媒体。

Claims (4)

1.一种主信息载体,其基体表面有依据信息信号形成的强磁性膜排列,通过将它跟面内磁记录媒体对置施加磁场,在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上形成跟所述强磁性膜排列对应的磁化图形;
其特征在于:当将作为对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的记录信号所期望的磁化过渡区间距设为a时,则所述主信息载体上的强磁性薄膜的长度为a+α;所述α是为使由所述主信息载体记录在面内磁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重现波形中,离开所期望的重现波形的脉冲时移量,在来自该面内磁记录媒体的重现脉冲的检测窗口宽度的容许限度之内而决定的值。
2.一种主信息载体,其基体表面有依据信息信号形成的强磁性膜排列,通过将它跟面内磁记录媒体对置施加磁场,在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上形成跟所述强磁性膜排列对应的磁化图形;
其特征在于:当将作为对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的记录信号所期望的磁化过渡区间距设为b时,则所述主信息载体上的一对强磁性薄膜之间的长度为b-α;所述α是为使由所述主信息载体记录在面内磁记录媒体的信息信号的重现波形中,离开所期望的重现波形的脉冲时移量,在来自该面内磁记录媒体的重现脉冲的检测窗口宽度的容许限度之内而决定的值。
3.一种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主信息载体跟面内磁记录媒体相叠合;
通过施加磁场作用,在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上预格式化记录跟所述主信息载体的强磁性膜排列对应的磁化图形。
4.权利要求3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主信息载体跟所述面内磁记录媒体相叠合前,先以跟所述磁场相反的极性对该面内磁记录媒体进行直流消磁处理。
CNB018006884A 2000-03-31 2001-03-29 主信息载体以及采用该载体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19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97307/00 2000-03-31
JP2000097307A JP3343339B2 (ja) 2000-03-31 2000-03-31 面内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113737/00 2000-04-14
JP2000113737A JP3361791B2 (ja) 2000-04-14 2000-04-14 マスター情報担体を用いた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20390A Division CN1306481C (zh) 2000-03-31 2001-03-29 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65490A CN1365490A (zh) 2002-08-21
CN1235197C true CN1235197C (zh) 2006-01-04

Family

ID=265891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20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481C (zh) 2000-03-31 2001-03-29 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CNB0180068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197C (zh) 2000-03-31 2001-03-29 主信息载体以及采用该载体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203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6481C (zh) 2000-03-31 2001-03-29 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7057834B2 (zh)
CN (2) CN1306481C (zh)
MY (2) MY129764A (zh)
TW (1) TW501108B (zh)
WO (1) WO20010758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86291A (ko) * 2001-05-11 2002-11-18 후지 샤신 필름 가부시기가이샤 자기전사용 마스터담체
JP3778428B2 (ja) * 2001-09-06 2006-05-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磁気パターン転写方法及び磁気パターン転写装置
CN1260709C (zh) * 2002-02-12 2006-06-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磁复制方法
US7218465B1 (en) * 2002-06-28 2007-05-15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agnetic media patterning via contact printing utilizing stamper having magnetic pattern formed in non-magnetic substrate
US20050111123A1 (en) * 2003-11-20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aster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method of recording master information signal on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and magnetic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5182867A (ja) * 2003-12-17 2005-07-07 Fujitsu Ltd 磁気転写用マスタ媒体並びに磁気ディスクおよび磁気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2006079672A (ja) * 2004-09-07 2006-03-23 Sony Corp ヘリカルテープシステム
US20080074777A1 (en) * 2004-09-29 2008-03-27 Toshio Fukazawa Magnetic Recorder/Reproducer
US7106531B2 (en) * 2005-01-13 2006-09-12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Method of forming a servo pattern on a rigid magnetic recording disk
JP2006221773A (ja) * 2005-02-14 2006-08-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円盤状磁気記録媒体
JP4649262B2 (ja) * 2005-04-19 2011-03-0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012117A (ja) * 2005-06-28 2007-01-18 Toshiba Corp 磁気記録媒体、磁気記録媒体用基板、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JP4489031B2 (ja) * 2006-02-17 2010-06-23 東芝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補正システム、情報管理装置、原盤作製装置および原盤作製方法
JP4585476B2 (ja) 2006-03-16 2010-11-24 株式会社東芝 パターンド媒体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JP4413199B2 (ja) * 2006-03-23 2010-02-10 東芝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偏心補正方法、信号処理回路、磁気記憶装置及び垂直磁気記録媒体
JP4675812B2 (ja) * 2006-03-30 2011-04-27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媒体、磁気記録装置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273061A (ja) * 2006-03-31 2007-10-18 Fujitsu Ltd 磁気転写用マスタ及び垂直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411453B2 (ja) * 2006-04-21 2010-02-10 東芝ストレージ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磁界転写用マスタ及び電磁界転写装置
JP2007335001A (ja) 2006-06-15 2007-12-27 Fujifilm Corp 磁気転写方法、磁気転写装置、磁気記録媒体、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065910A (ja) * 2006-09-07 2008-03-21 Fujifilm Corp マスター記録媒体、磁気転写方法、磁気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により作製された磁気記録媒体、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82512A (ja) 2007-05-14 2008-11-20 Toshiba Corp 磁気記録媒体及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4382843B2 (ja) 2007-09-26 2009-12-16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69711A (en) * 1973-09-24 1975-03-04 Ibm Magnetic pattern recording
JPS567243A (en) 1979-07-02 1981-01-24 Toshiba Corp Magnetic transfer recording system
WO1981000165A1 (fr) * 1979-07-02 1981-01-22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Methode d'enregistrement par transfert magnetique
JPH0778987B2 (ja) * 1987-07-02 1995-08-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ブロッホラインメモリ及びその情報転送方法
JP3323743B2 (ja) * 1996-07-22 2002-09-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スター情報担体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H10320768A (ja) 1997-05-23 1998-12-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マスター情報担体
TW342495B (en) 1996-07-22 1998-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aster information carri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master information signal on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JPH1040554A (ja) 1996-07-24 1998-02-13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アクセス制御方式
JPH1125455A (ja) * 1997-06-30 1999-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転写装置
JP3384728B2 (ja) 1997-11-12 2003-03-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3361740B2 (ja) 1998-03-23 2003-01-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スター情報磁気記録装置及び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6433944B1 (en) * 1998-09-25 2002-08-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aster carrier for magnetic transfer and method for transfer
JP4161540B2 (ja) * 2000-06-28 2008-10-08 富士電機デバイ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に対する磁気転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29764A (en) 2007-04-30
CN1624773A (zh) 2005-06-08
CN1365490A (zh) 2002-08-21
US7057834B2 (en) 2006-06-06
CN1306481C (zh) 2007-03-21
US20040257687A1 (en) 2004-12-23
WO2001075869A1 (fr) 2001-10-11
MY129386A (en) 2007-03-30
TW501108B (en) 2002-09-01
US20020159173A1 (en) 2002-10-31
US7061703B2 (en) 2006-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5197C (zh) 主信息载体以及采用该载体的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CN1241176C (zh) 磁转录用主载体
CN1226723C (zh) 磁复制用主信息载体
CN1855231A (zh) 高可靠数据保护磁头及磁盘设备与不会误擦除数据的方法
JP2008077772A (ja) 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CN1174380C (zh) 母盘和使用其的磁盘制造方法
CN1206624C (zh) 磁头和其制造方法以及垂直磁记录装置
EP1580732A2 (en)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patterned master carrier for magnetic transfer employed during production of the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and magneti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KR20040034407A (ko) 전자선 묘화방법, 고밀도 기록을 위한 원반형상 담체 및자기디스크매체
JP3705076B2 (ja) マスター情報担体を用いた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への磁気記録方法
CN1255782C (zh) 磁复制方法
CN1261925C (zh) 磁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其的主信息载体
CN1335981A (zh) 向磁记录媒体的记录方法
JP3361791B2 (ja) マスター情報担体を用いた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CN1297955C (zh) 主信息载体、磁记录媒体、记录方法和磁记录再生装置
JP3343339B2 (ja) 面内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KR20100125665A (ko) 하드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서보 패턴 형성 방법
JP2003123202A (ja)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367165A (ja) 高密度磁気記録媒体に対する磁気転写方法
JP2009037700A (ja) 磁気記録媒体
JP2003228813A (ja) 垂直磁気記録媒体及びその着磁方法並びに記録方法
CN101034579A (zh) 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JPH097143A (ja) 磁気ディスク及びトラッキング方法
JPH04368609A (ja) 磁気記録媒体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JP2004241023A (ja) 磁気転写用マスター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