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4579A - 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4579A
CN101034579A CNA2007100861886A CN200710086188A CN101034579A CN 101034579 A CN101034579 A CN 101034579A CN A2007100861886 A CNA2007100861886 A CN A2007100861886A CN 200710086188 A CN200710086188 A CN 200710086188A CN 101034579 A CN101034579 A CN 101034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ragment
recorded
class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861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樱井正敏
齐藤健
柏木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34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45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59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11B5/59683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for magnetoresistive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10/00Nanotechnology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e.g. quantum computing or single electron logic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7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sheet shaped to wrap around a drum
    • G11B5/743Patterned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magnetic recording layer is patterned into magnetic isolated data islands, e.g. discrete 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84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5/855Coating only part of a support with a magnetic laye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5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ith ROM/RAM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1Discs having both read-only and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areas containing application data; Partial ROM medi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08Magnetic discs
    • G11B2220/2516Hard dis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在磁记录装置中,磁记录介质具有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于其上的RAM区域。所述磁记录介质还具有ROM区域,所述ROM区域具有磁性可重写磁性片段和磁性不可重写磁性片段的第一类片段序列作为第一类调制信息(1,0),(0,1)固定记录于其中的图案区域。在所述第一类片段序列中的特定片段可以磁化和改变成磁化片段。沿一个和相反方向磁化的第一和第二片段的片段序列用于将第二类调制信息[0,0],[1,0],[0,1]磁性地记录在所述图案区域中。

Description

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特别是,以磁性材料的排列为基础记录信息、和将即使通过读写磁头也不能改变其中的磁性材料的排列的图案区域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上的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该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能够在非可重写区域中的磁性材料上实现磁性附加记录。
背景技术
由于需要适应增大磁记录装置(以下也称为磁盘装置或硬盘装置)的存储容量的需求,已经要求增大磁记录介质的记录密度。然而,记录密度增大则不利于使磁信息通过在记录介质上相对移动的读写磁头记录以致于影响在相邻磁道中记录。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相邻磁道之间的磁性材料部分彼此物理地隔开来避免。
例如,JP10-255407A(KOKAI)提出一种磁记录介质,在存在磁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图案化在磁记录介质上的磁性材料,将伺服或ROM信息不可重写地记录在该磁记录介质中。
例如,JP10-255404A(KOKAI)公开一种方案,该方案能够在存在磁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图案化在磁记录介质上的磁性材料,使伺服或ROM信息被记录到磁记录介质上。
在记录部分,通过图案化磁性材料记录ROM信息。一般,如果信息重新记录在已经记录了ROM信息的区域中,则磁性片段(magneticsegment)和非磁性片段不连续地排列在该区域中;磁信息可以记录在磁性片段中而不是在非磁性片段中。因此,当设置在记录再现装置中的写入磁头用于重写其中已经写入了ROM信息的记录部分时,信息就不能记录在在记录部分中存在的非磁性片段上。因而,重新写入的信息无法再现。结果,对于具有ROM信息的磁记录介质来说,附加可记录容量等于整个介质的记录容量减去与其中已经记录有ROM信息的记录部分所对应的容量后所得到的容量。这降低了整个记录介质的记录容量。然而,已经要求具有ROM信息记录部分的磁记录介质提供足够多附加可记录容量,以使附加可记录容量的降低最少化。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磁记录装置,包括:
磁记录介质,其包括ROM区域、和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于其上的RAM区域,所述ROM区域具有固定记录在ROM区域上的表示第一类调制信息的第一类片段序列(segment sequence)的图案,所述第一类片段序列形成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和
记录单元,设置为用于将第二类调制信息记录在ROM区域上,所述记录单元选择地磁化所述图案中的磁性片段,以记录在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被磁化的第一和第二片段的第二类片段序列,其表示第二类调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磁记录介质,包括:
RAM区域,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于其上;和
ROM区域,其具有固定记录在ROM区域上的表示第一类调制信息的第一类片段序列的图案,所述第一类片段序列形成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在所述图案中的磁性片段被选择地磁化,以在ROM区域上记录在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被磁化的第一和第二片段的第二类片段序列,其表示第二类调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其将第一类和第二类调制信息及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上,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ROM区域和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于其上的RAM区域,所述ROM区域具有固定记录在ROM区域上的表示第一类调制信息的第一类片段序列的图案,所述第一类片段序列形成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所述方法包括:
将第二类调制信息记录在ROM区域上,其包括选择地磁化在所述图案中的磁性片段,以记录在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被磁化的第一和第二片段的第二类片段序列,其表示第二类调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概略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数据是如何通过彼此不相同的并用于磁记录方案的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A和B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平面视图;
图2A、2B和2C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已经在其上通过图1A示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执行了记录的记录片段被消磁,而后通过图1B所示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在所述记录片段上执行附加记录;
图3A和3B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数据是如何通过彼此不相同的利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磁记录方案的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A和B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图4A至4C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已经在其上通过图3A示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执行了记录的记录片段被消磁,而后通过图3B所示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在所述记录片段上执行附加记录;
图5A和5B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数据是如何通过第一类调制方案A利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磁记录方案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图5C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数据是如何通过与第一类调制方案A不同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利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磁记录方案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图6A至6C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已经在其上通过图5A示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执行了记录的记录片段被消磁,而后通过图5B所示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在所述记录片段上执行附加记录;
图7A和7B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了利用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磁记录方案、数据是如何通过彼此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A和B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图8A至8C是平面视图,概略地示出通过图7B所示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在已经在其上通过图7A示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执行了记录的记录片段上执行附加记录,和基于图7B所示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的记录片段被再现而不消磁;
图9是表示根据一实施方式,基于图7B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再现记录片段而不消磁的再现方法的程序流程图;
图10A至10G是概略表示根据实施方式制备记录介质的方法的步骤的剖面图;
图11A至11G是概略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制备记录介质的方法的步骤的剖面图;
图12是概略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记录和再现装置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必要的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磁记录装置和附加记录方法给予说明。
(实施方式1)
结合图1A和1B及2A至2C,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附加记录方法给予说明。图1A和1B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数据是如何通过彼此不相同并使用磁记录方案的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A和B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
记录介质包含记录区域,该记录区域包括非可擦除的ROM区域和可重复擦除可重写的RAM区域。如下面所详述的,非可擦除ROM数据通过第一类调制方案A记录在非可擦除区域。此外,在非可擦除ROM区域中的磁性片段根据第二类调制方案可以用于记录可擦除数据。
如图1A所示,第一类调制方案A调制原始第一类数据位(bit),即,基于第一类调制方案的位“0”被调制成第一类记录位(1,0),记录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图案(1,0)。原始第一类数据位“1”被调制成第一类记录位(0,1),记录为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图案(0,1)。在图1A中,阴影图案(具有阴影线的矩形区域)表示磁性片段的记录位(1),空白表示非磁性片段的记录位(0)。第一类调制方案A在相同的图案区域内以相同的方向(方向1)磁化在原始数据位“0”或“1”的片段序列中的磁性片段。该磁性片段一定包括记录位(1)和(0)。例如,在图1中,假定用空白表示的记录位(0)记录作不能通过磁头磁性地检测的非磁性片段,用阴影图案表示的记录位(1)记录作可通过磁头磁性地检测的磁性片段。那么,不管原始数据位是“0”还是“1”,在图案区域中都一定设有对应于一个记录位的磁性片段(1)。即使当非磁性片段由记录位(1)表示而磁性片段由记录位(0)表示的时候,磁性片段(1)同样地设置在对应于一个数据位的片段序列(对应两个片段的一个数据位的区域)中。
这里,图案区域指由不可擦除片段序列(物理上不可重写序列)和沿方向1的磁化组成的区域,该沿方向1的磁化可以通过磁头检测,这将在后面说明。预定图案(记录位图案)可以通过排列其中的内部磁性层可以检测到的磁性片段,和其中形成有磁性层但反向磁化(方向2)不能像被磁化(方向1)片段那样检测到的反向磁化片段形成。或者,预定图案(数据图案)可以通过排列具有磁性层的磁性片段和不具有磁性层的非磁性片段形成。以下,不管是否存在磁性层,都根据检测磁头是否能检测到该片段沿方向1的磁化来标示片段1和片段0。
如图1B所示,第二类调制方案B将原始第二类数据位“0”调制成第二类记录位[0,0],其被记录为片段0的序列[0,0]。原始数据位“1”被调制成第二类记录位[1,0]或[0,1],记录为片段1和片段0的序列[1,0]或[0,1]。这里,对应于原始第一类数据位“0”或“1”的片段序列一定包含磁性片段,其能够沿方向1或方向2被磁化以将所述片段序列改写成对应于原始第二类数据位的第二类记录位。沿方向1磁化的磁性片段称为片段1,沿方向2磁化的磁性片段称作片段0。
在基于第二类调制方案B解调时,“0”意味着“2个记录位包含连续的0”,“1”意味着“2个记录位一定包含1”。换句话说,如果在代表1个原始第二类数据位的2个片段中不能物理地检测到沿方向1的磁化,则原始数据位是“0”。如果在代表1个原始第二类数据位的2个片段中物理地检测到沿方向1的磁化,则该原始数据位是“1”。反过来定义也是可以的。也就是说,如果在代表1个原始数据位的2个片段中不能物理地检测到沿方向1的磁化,则该原始数据位是“1”。如果在代表1个原始数据位的2个片段中检测到沿方向1的磁化,则该原始数据位是“0”。
具体说,如果不能通过图1A所示的第一类型调制方案擦除的原始第一类数据位“0”为片段1和片段0的序列(1,0),则可以通过第二类调制方案重写的原始第二类数据位“0”被调制且被记录为沿方向2的两个反向磁化片段,如图1B中所示。反之,如图1B中所示,可以通过第二类调制方案重写的原始第二类数据位“1”被调制成第一类位且被记录为片段1和片段0的序列[1,0]。同样,如果不能通过图1A所示的第一类型调制方案擦除的原始数据位“0”为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序列(0,1),则第二类调制方案将可重写的原始第二类数据位“0”调制成第二类位且将这些位记录为两个片段0,即[0,0]。反之,如图1B中所示,可以通过第二类调制方案重写的原始数据位“1”被调制成第二类位且被识别为片段0和片段1的序列[0,1]。
如上所述,许多片段构成图案区域,数据位通过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即记录方案记录在该图案区域中。1个数据位的最小记录单元定义为由磁性片段和非磁性片段构成的2个片段,在该磁性片段中可以执行沿方向1的磁记录,而在该非磁性片段中不能执行磁记录。第一类调制方案A将第一类调制数据(信息)不可擦除地记录在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2个片段的联合序列中。第二类调制方案通过用在2个片段中磁化(沿方向1磁性地记录)或反向磁化(沿方向2磁性地记录)磁性片段可重写地记录第二类调制数据(信息)。
在一般的磁记录中,磁化对应于磁记录,而非磁化对应于擦除。可是,明显地,在垂直磁记录中,磁记录可以对应于N极的磁化,而磁擦除对应于S极的磁化,反之亦然。因此,沿方向1磁化包括沿方向1记录或特定极朝向方向1的磁化。沿方向2磁化包括沿方向2记录或特定极朝向方向2的磁化,这指相反极性的磁化。非磁性片段不被磁化,因而不能被识别为沿方向1磁化。
应当注意,在图1A和1B中,片段对应于虚线所围绕的区域,并且为便于说明起见才将那些片段隔开显示。应当注意实际记录连续地形成片段。
在记录介质制备过程中所记录的只读ROM数据(原始第一类数据),即磁盘通过第一类调制方案A记录在记录介质(磁盘)上。可擦除附加记录数据(原始第二类型数据)通过调制方案B另外地记录在记录介质(磁盘)上。在原始第一类只读数据已经通过调制方案A记录于其中的图案区域中,原始第二类数据可以通过调制方案B进行记录使得它可以与原始第一类数据区别开来。该附加记录数据(原始第二类数据)可以通过调制方案B独立于只读ROM数据被读出。
图2A至2C表示在已经通过调制方案A在其上执行了记录的记录区域上执行附加记录。
如图2A所示,在记录介质(磁盘)的制备过程中,信息IA“00101101”通过图1A所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记录到记录介质上。在该记录介质的制备过程中,信息IA“00101101”是由磁性片段和非磁性磁化片段的图案组成的。具体说,信息IA“00101101”是对应于“00”的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2-片段序列(1,0)和(1,0)、对应于“1”的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1-片段序列(0,1)、对应于“0”的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1-片段序列(10)、对应于“11”的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2-片段序列(0,1)和(0,1)、对应于“0”的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1-片段序列(1,0)、对应于“1”的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1-片段序列(0,1)的连续记录。
然后,在不可擦除ROM数据已经记录于其中的磁盘中,如图2B所示,写入磁头或消磁装置从图案区域的RAM记录部分中擦除全部磁性磁化片段或写入记录状态。图2B表示写入磁头或者消磁装置(demagnetizingdevice)将第二类记录位“1”记录在图案区域中的全部磁性片段中。即使当第二类记录位“1”被这样写入到磁性片段中时,记录在图案区域中的信息IA可以使用读出磁头根据调制方案A解调第一类记录位来获取。这个原始工序只执行磁性记录或擦除,而不改变图2B中所示的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序列;甚至写入磁头或者消磁装置也不能改变该序列。因此,记录在所述图案区域中的信息(数据)可以使用读出磁头根据调制方案A解调它来获取。
如图2C的所示,写入磁头用于根据调制方案B将信息IA,例如,信息“10001010”记录在所述图案区域中。各自由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组成的第一和第二类2-片段序列(10)和(10)被记录为对应于“10”的片段1和片段0[0,1]和片段0[0,0]。接着,由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组成的第三个1-片段序列(0,1)和由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组成的第四个1-片段序列(10)被记录为对应于“00”的片段0[0,0]。各自由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组成的第五和第六个2-片段序列(0,1)和(0,1)记录为对应于“10”的片段1和片段0[0,1]和片段0[0,0]。由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组成的对应于“0”的第七个1-片段序列(1,0)被记录为对应于“1”的片段1和片段0[1,0]。最后的、由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组成的第八个1-片段序列(0,1)记录为对应于“0”的片段0[0,0]。
用于调制方案A的最大反转间隔(inversion interval)规定为2。用于调制方案B的最小反转间隔规定为2。调制方案A和B的组合能够使信息IB被记录在信息IA已经在其中记录为图案的所述图案区域中,而后使得能够使用调制方案B获取该附加记录信息IB。
(实施方式2)
结合附图3A和3B及4A至4C,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附加记录方法给予说明。图3A和3B及4A至4C表示数据是如何被记录在已经在其中通过彼此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A和B执行了记录的记录介质上,该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A和B使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
图3A中示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和图3B中示出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使用不同的空白长度。如图3A中所示,调制方案A使用4个片段来表示原始3个位;它将原始3个位调制成4-位的图案(第一类记录位),并且将该图案记录为4个片段。用调制方案A,例如,如果记录位(0)由非磁性片段表示,记录位(1)由磁性片段表示,则表示原始3个位的4个第一和第二类片段一定包含对应于一个记录位(1)的磁性可记录的磁性片段。因此,对于第二类调制方案B,可用2个片段作为一个记录单元,以记录通过第二类调制方案调制的第二类调制数据。
具体而言,如图3A中所示,原始3-位数据“000”由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片段序列(0,1,0,1)表示。连续片段序列(0,1)一定包含磁性片段(1)。原始3-位数据“001”由非磁性、磁性、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片段序列(0,1,1,0)表示。连续片段序列(0,1)或(1,0)一定包含磁性片段(1)。原始3-位数据“010”由非磁性、磁性、磁性和磁性片段的片段序列(0,1,1,1)表示。连续片段序列(0,1)或(1,1)一定包含磁性片段(1)。同样,原始3-位数据“011”由片段序列(1,0,0,1)表示,原始数据“100”由片段序列(1,0,1,0)表示,原始数据“101”由片段序列(1,0,1,1)表示。原始数据“110”由片段序列(1,1,0,1)表示,原始数据“111”由片段序列(1,1,1,0)表示。无论如何,连续片段序列(0,1)或(1,0)一定包含磁性片段(1)。
如图3B所示,调制方案B由片段0和片段1[0,0]表示原始数据“0”,由片段1和片段0[1,0]或片段1[1,1]表示原始数据“1”。基于调制方案B的各个记录部分的记录位置一定与对应于基于调制方案A的前2个记录位的片段或者对应于后两个记录位的片段对准。在基于调制方案B的解调中,“0”意味着“2个记录位包含连续的0”,“1”意味着“2个记录位一定包含1”。
如图4A所示,如果在介质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图3A所示的调制方案A记录信息IA“001101011100”,则其在介质的制备过程中,形成由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组合而成的片段序列(0,1,1,0)、(1,0,1,1)、(1,0,0,1)和(1,0,1,0)的图案。如图4B所示,当写入磁头或消磁装置用于将记录位“1”记录在图案区域内的全部磁性片段中时,该记录不改变片段序列(0,1,1,0)、(1,0,1,1)、(1,0,0,1)和(1,0,1,0)的图案。然后可以使用读出磁头以解调通过调制方案A记录在图案区域内的信息IA。
而后,如图4C所示,如果使用写入磁头将信息IB“10001010”记录在图案区域内,则其记录为两个片段即片段1和片段0的每一个的组合[0,1]、[0,0]、[0,0]、[0,0]、[1,0]、[0,0]、[1,0]、[0,0]。
在图4A至4C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调制方案A的最大反转间隔规定为2。用于调制方案B的最小反转间隔规定为2。调制方案A和B的组合使信息IB能够记录在信息IA已经在其中记录为图案的图案区域中,而后使得能够使用调制方案B获取附加记录信息IB。
(实施方式3)
结合附图5A和5B及6A至6C,对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附加记录方法给予说明。图5A和5B及6A至6C表示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磁记录方案,数据是如何被记录在已经在其中通过彼此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类调制方案A和B执行了记录的记录介质上。
图5A示出不具有空白(block)概念的调制方案A的实施例,基于该实施例原始第一类数据位由预定个数的片段表示。调制方案A在介质上记录对应于原始第一类数据位的转换状态的第一类记录位。具体地,如果通过2-位方向窗扫描原始第一类数据位串以发现在这2个位之间没有出现变化(这2个位是相同的),则第一类记录位(1)被记录。如果在所述2个位之间有变化,则第一类记录位(1,0)被记录。更具体地,如图5A所示,在原始数据位串前的数据位假定为“0”或“1”。如果在原始数据位串前的数据位假定是“0”且随后的第一位是“0”,那么在这2个位之间就没有变化(这2个位相同),这个转换被调制成记录位(1),然后将其记录。如果在原始数据位串前的数据位假定是“1”,且随后的第一位是“1”,如图5A所示,那么在这2个位之间同样也没有变化(这2个位相同),这个转换也被调制成第一类记录位(1),然后将其记录。如果在将被调制的原始数据位串中的2个位从“0”变成“1”,如图5B所示,那么在这2个位之间发生了变化,这个转换就被调制成第一类记录位(1,0),然后将其记录。例如调制方案A将第一类记录位(0)指定到片段0,将第一类记录位(1)指定到片段1。相反,第一类记录位(1)可以指定到片段0,而第一类记录位(0)可以指定到片段1。采用在位转换的基础上确定调制输出的调制方案A,在已经形成图案的区域中,片段0不会连续排列在两个或多个记录位中。
正如图2C和图3C的情况,在调制方案B中,原始第二类数据位“0”被记录为第二类记录位[0,0]。原始第二类数据位“1”被记录为第二类记录位[1,1]。在基于调制方案B的解调中,原始第二类数据位“0”意味着“2个记录位包含连续的0”,原始第二类数据位“1”意味着“2个记录位一定包含1”。
如图6A所示,如果在介质的制备过程中,使用图5A和5B所示的调制方案A记录信息IA“0110101110”,则其被调制成第一类记录位,然后将其记录。在介质的制备过程中,第一类记录位被记录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图案。
如果根据调制方案A调制作为原始第一类数据的信息IA,则用于调制的位“0”被添加到在作为原始第一类数据的信息IA“0110101110”的第一位之前的位置。由于数据位“0”被添加到原始第一类数据(信息IA)“0110101110”中,所以在连续数据位串中的“0”后面跟着是“0”。因而第一类记录位(1)生成,且被记录作第一磁性片段(1)。原始第一类数据(信息IA)“0110101110”的原始第一位数据位是“0”,后面跟着是位“1”。因此,第一类记录位(1,0)生成以表示从“0”到“1”的转换。记录位(1,0)被记录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1,0)。然后,位“1”后面跟着另一个位“1”,所以生成第一类记录位(1)以表示从“1”到“1”的转换。记录位(1)记录为磁性片段序列(1)。重复类似的过程,以形成第一类记录位串,在记录介质中形成(1),(1,0)、(1)、(1,0)、(1,0)、(1,0)、(1,0)、(1)、(1)、(1,0),作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组合。
如图6B所示,写入磁头或消磁装置用于将(1)记录在图6A所示的图案区域内的全部磁性片段中。即使用这种消磁处理,磁性片段只改变其物理特性,即,它们中的一些被磁化,而另一些不被磁化。因而磁性片段保持其磁特性。因此,可以使用读出磁头以通过调制方案A将记录在图案区域内的第一类记录位解调成信息IA“0110101110”。
而后,如图6C所示,使用写入磁头以根据第二类调制方案B记录信息IB“10001010”。在该记录中,用于第一类调制方案A的最大反转间隔规定为1。用于第二类调制方案B的最小反转间隔规定为2,正如图2C和4C所示的情况。第一类调制方案A和第二类调制方案B的组合使信息IB能够记录在信息IA已经在其中记录为图案的图案区域中,而后使得能够使用第二类调制方案B获取附加记录信息IB。
(实施方式4)
结合附图7A和7B、8A至8C和9,对作为消磁的结果使信息IA能够被解调同时不破坏信息IB的方法给予说明。
图7A所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将2位的原始第一类数据调制成4记录位的图案。采用调制方案A,如果第一类记录位(0)被规定为非磁性片段,而第一类记录位(1)规定为磁性片段,所有4个第一类记录位的图案的每一个都分别由3位的磁性片段和1位的非磁性片段组成。如图7A所示,原始第一类数据位“00”记录为非磁性、磁性、磁性、磁性片段的序列(0,1,1,1),表示第一类记录位(0,1,1,1)。原始第一类数据位“01”记录为磁性、磁性、非磁性和磁性片段的序列(1,1,0,1),表示第一类记录位(1,1,0,1)。原始第一类数据位“10”记录为磁性、非磁性、磁性、磁性片段的序列(1,0,1,1),表示第一类记录位(1,0,1,1)。原始第一类数据位“11”记录为磁性、磁性、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1,1,1,0),表示第一类记录位(1,1,1,0)。
如图7B所示,第二类调制方案B将原始第二类数据位“0”转换成第二类记录位[0,0],且将它们记录为片段0[0,0]。第二类调制方案B将原始第二类数据位“1”转换成第二类记录位[1,0]、[0,1]或[1,1],且将它们记录为片段0[1,0]、[0,1]或[1,1]。基于调制方案B的4个第二类片段分发到基于调制方案A的4个第一类片段的前2个或后2个。在基于调制方案B的解调中,原始第二类数据位“0”意味着“2个记录位包含连续的0”,即,2个第二类片段是片段0。原始第二类数据位“1”意味着“2个记录位包含1”,即,2个第二类片段中一个一是片段1,而另一个是片段0。
图8A表示通过图7A所示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记录信息IA“00011110”的实施例。在介质的制备过程中,信息IA“00011110”由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图案形成,如图8A所示。换句话说,信息IA“00011110”的前2位“00”形成非磁性、磁性、磁性、磁性片段的图案(0,1,1,1),对应于第一记录位(0,1,1,1)。接着的2位“01”形成磁性、磁性、非磁性、磁性片段的图案(1,1,0,1),对应于第一记录位(1,1,0,1)。同样,接下来的2位“11”形成磁性、磁性、磁性、非磁性片段的图案(1,1,1,0),对应于第一记录位(1,1,1,0)。最后2位“10”形成磁性、非磁性、磁性、磁性片段的图案(1,0,1,1),对应于第一记录位(1,0,1,1)。
而后,如图8B所示,使用写入磁头以根据第二类调制方案B将第二信息IB“10001011”记录在图案区域中。换句话说,数据位“10001011”记录为片段1和片段0的组合,对应于第二类记录位[0,1](片段0和片段1)、[0,0](片段0和片段0)、[0,0](片段0和片段0)、[0,0](片段0和片段0)、[1,1](片段1和片段1)、[0,0](片段0和片段0)、[1,0](片段1和片段0)、[1,1](片段1和片段1)的串。
在该记录中,用于调制方案A的最大反转间隔规定为2。用于调制方案B的最小反转间隔规定为2。调制方案A和B的组合使信息IB能够记录在信息IA已经在其中记录为图案的图案区域中,而后使得使用调制方案B能够获取附加记录信息IB。
而后,如图8C所示,获取用于在图案区域中的片段的再现信号的强度b1、b2、b3和b4,以便解调信息IA“00011110”。第二类数据位也从在图案区域中的各片段中检测到的信号S(b1,b2)和S(b3,b4)中获取。随后,根据图9A所示的流程图解调信息IA。
图8C中所示的数值(0.5,0.8,...等:相对值)指示再现信号的强度b1、b2、b3和b4。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再现信号强度”是指对在磁性片段沿方向1磁化的状态(1)来说更大,而对在磁性片段沿方向2磁化的状态(0)来说更小的数值;值越大表示再现能力越高,而值越小表示再现能力越低。非磁性片段的再现信号强度具有介于对于沿方向1和沿方向2磁化时的再现信号强度之间的中间值。这是因为该片段区域的内部不被磁化。
图9的流程图示出解调根据第一类调制方案A记录的信息IA的程序,该程序基于再现信号强度值和由根据第二类调制方案B所记录的信息IB确定的磁化状态。作为沿方向2磁化的结果,这个程序能够利用磁化信号之间的差别解调信息IA,而不破坏信息IB。该过程从步骤S10开始。再现信号S中的强度b1和b2之差的绝对值|b1-b2|与另一再现信号S中的强度b3和b4之差的绝对值|b3-b4|进行比较。所述差的绝对值在下面将简称为差(S12)。在图8B所示的4个第二类片段的各个图案中,来自代表1个第二类位的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b1,b2)与来自代表另一个第二类位的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b3,b4)进行比较。如果|b1-b2|>|b3-b4|,即,如果在这4片段图案中,来自前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之差(|b1-b2|)大于来自后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之差(|b3-b4|),那么第一类片段序列是(0,1,1,1)或(1,0,1,1),正如图7A、7B和8C中所见。
然后,该程序判断是否前2个片段是沿方向1磁化以显示第二类数据位“1”(S(b1,b2)=1)(S14)。如果前2个片段是沿方向1磁化以显示第二类数据位“1”(S(b1,b2)=1),则所述片段是[1,0]或[0,1]。在步骤S16,来自前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b1和b2相互进行比较。如果信号强度b1大于信号强度b2,则输出第一类数据“10”,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18)。这是因为这2个片段是由片段1和片段0[1,0]组成的。
在步骤S16,如果信号强度b1不大于信号强度b2,则输出第一类数据“00”,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18)。这是因为这2个片段是由片段[1,0]组成的。该输出结束这一系列操作(S24)。
在步骤S14,如果前2个片段被磁化以致于不显示第二类数据位“1”(S(b1,b2)≠1),则所述片段是[0,0]。在步骤S16,来自前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b1和b2相互进行比较。如果信号强度b1大于信号强度b2(所述片段之一是非磁性的,并提供中间值的再现强度),则输出第一类数据“10”,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18)。该输出结束这一系列操作(S24)。
在步骤S16,如果信号强度b1不大于信号强度b2,则输出第一类数据“00”,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18)。这是因为这2个片段是由非磁性和磁性片段(0,1)组成的。该输出结束这一系列操作(S24)。
在步骤S12,如果在4片段图案中,来自前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之差(|b1-b2|)不大于来自后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之差(|b3-b4|),那么第一类片段序列是(1,1,0,1)或(1,1,1,0),正如图7A、7B和8C中所见。
然后,所述程序判断是否后2个片段被磁化以指示第二类数据位“1”(S(b3,b4)=1)(S26)。如果所述后2个片段被磁化以指示第二类数据位“1”(S(b3,b4)=1),则所述片段是[1,0]或[0,1]。在步骤S28,来自后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b3和b4相互进行比较。如果信号强度b3大于信号强度b4,则输出第一类数据“11”,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30)。这是因为这2个片段是由片段1和片段0[1,0]组成的。该输出结束这一系列操作(S24)。
在步骤S28,如果信号强度b3不大于信号强度b4,则这2个片段是由[0,1]形成的。因此,输出第一类数据“01”,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28)。该输出结束这一系列操作(S24)。
在步骤S26,如果后2个片段被磁化以不指示第二类数据位“1”(S(b3,b4)≠1),则所述片段是[0,0]。在步骤S32,来自前2个片段的信号强度b3和b4相互进行比较。如果信号强度b3大于信号强度b4(所述片段之一是非磁性的,并提供中间值的再现强度),则输出第一类数据“11”,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18)。这是因为这2个片段是由磁性和非磁性片段(1,0)组成的。该输出结束这一系列操作(S24)。
在步骤S32,如果信号强度b3不大于信号强度b4,则输出第一类数据“01”,其已经被解调,正如图7A和8A中所见(S18)。这是因为这2个片段是由非磁性和磁性片段(0,1)组成的。该输出结束这一系列操作(S24)。
即使所述片段图案被设置了DC磁场以致阻碍所述磁性片段被消磁,图9所示的程序能够使预形成的第一类数据被读出。
如上所述,第一类调制方案A的最大反转间隔规定为1。第二类调制方案B的最小反转间隔规定为2。调制方案A和B的组合使信息IB能够记录在信息IA已经在其中记录为图案的图案区域中,而后使得能够使用调制方案B获取附加记录信息IB。换句话说,不能通过第一类调制方案A擦除的信息IA,被作为图案记录在磁记录介质的ROM区域中。此外,磁性片段可用于附加地记录信息IB,信息IB能够通过第二类调制方案B擦除。
如上所述,使用片段1和片段0的图案记录的第一类信息IA不能通过写入磁头改变其图案。这能够使例如ID信息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上,且使信息安全。此外,第一类信息IA可以在磁记录介质的制备过程中作为磁性图案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上。这能够使已经记录了信息的介质的制造时间比在磁记录装置完成之后用写入磁头进行记录的时间短。因此,它能够廉价地提供其中已经记录第一类信息的磁记录装置。
另一方面,第一类信息IA记录于其中的图案区域由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图案组成。因而,在磁记录装置中,写入磁头可以用于重写在记录部分上的磁化信息。特别地,写入磁头用于将在图案区域中的第一类信息IA重写到在图案区域中的磁性片段中;第一类信息IA可以利用写入磁头或消磁装置再现为给定的磁化图案。这能够使不同于第一类信息IA的第二类信息IB被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中并能够从磁记录介质中再现。因而附加记录容量可以添加到所述图案区域以提高磁记录介质的附加记录容量。
作为磁性图案记录在图案区域中的第一类信息IA使用确定的第一类调制方案A以转换的形式被记录。此外,在磁记录装置制造之后,通过写入磁头,不同于第一类调制方案A的第二类调制方案B用来将第二类信息IB写入到图案区域中。这使附加记录信息IB能够正确地被记录和再现。
这里,调制方案意味着将原始数据转换成确定的数据串。可以利用不同的调制方案。例如,可以使用1-7游程长度受限(RLL)调制方案以限定最大磁化反转间隔为7。例如,如果原始数据是由0游程组成,则记录反转“0→1”或“1→0”每7个记录单元出现一次。在磁性图案中,在记录部分和片段0之间的分界一定出现在7个记录单元的范围内。
因此,如果信息IA已经通过1-7RLL调制方案被记录,则通过使用以至少7倍于信息IA的周期的周期内记录至少一个记录单元的调制方案,在存在于第一类信息IA的磁化图案中的非磁性片段的影响下,可以防止构成第二类信息IB的记录单元丢失。
设置第一类调制方案A的最大磁化反转间隔等于或小于第二类调制方案B的最小磁化反转间隔,基于第一类调制方案A的磁化/非磁化片段反向部分出现在基于第二类调制方案B的所有磁化反向部分中。不管第一类信息IA的内容如何,这能够使通过第二类调制方案B记录的信息IB再现且没有任何信息损失。
此外,假设在通过第一类调制方案A生成的磁性和非磁性片段图案中的非磁性片段之间的最大间隔小于基于第二类调制方案B的最小磁化反转间隔,第二类信息IB同样可以附加记录在所述图案区域中和从所述图案区域中再现。
介质制备方法
结合图10A至10G和图11A至11G,对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记录介质的方法给予说明。记录介质希望使用下面所述的两种工序之一制备。然而,明显,本发明不限制于此。特别地,记录介质的ROM区域将在下文描述。RAM区域将不再详细描述,因为它的磁性层是在ROM区域的制造过程中就形成于基底上。
第一种制备方法(磁性构件处理类Magnetic Member Processing Type)
首先,制备压印模子。具体如图10A所示,在基底12上涂敷抗蚀剂14。基底12优选由Si或玻璃形成。抗蚀剂14是通常用于电子束绘画的一种。如图10B所示,使用电子束绘出磁性构件图案16。执行显影工序以在基底12上形成图案,即抗蚀剂的凹槽和凸起。在电子束绘画过程中,信息IA通过第一类调制方案A调制以得到第一类记录位,然后将其形成到图案区域。
然后,如图10C所示,通过电铸在如图10B所示其上已经形成了图案区域的抗蚀层14上形成压模18。用于该压模的优选材料是Ni,但本发明不限制于此。抗蚀层14的凹槽和凸起反向转移到压模18的表面。或者,尽管未示出,也可以通过蚀刻图10B中所示的抗蚀层14而得到该模,以将抗蚀层14的凹槽和凸起转移到基底12上作为凸起和凹槽。
压模18是通过下列所述工序得到的。
如图10D所示,在介质基底20上沉积用于磁记录的磁性层22。磁性层22优选由适于垂直记录的材料形成,并包含用于记录的铁磁膜。由软磁材料形成的衬层优选设置在用于记录的铁磁膜之下。进一步,在所得到的磁性层22上涂敷压印抗蚀层24。
然后,如图10E所示,将压模18放置于在图10D中得到的抗蚀层24之上且对着抗蚀层24。基于压印法,在压模18和抗蚀层24上施加压力以使它们彼此相对挤压。这使得在压模18的表面上的凹槽和凸起图案被转印到抗蚀层24的表面上。随后剥去压印模18。
如图10F所示,蚀刻具有凹槽和凸起图案的抗蚀层24以处理下面的磁性层22。根据在抗蚀层24的表面上的凹槽和凸起图案来图案化磁性层22,以形成对应于第一类记录位的图案区域26。即,在磁性层上的图案区域26是由剩余的磁性片段和磁性层已经从上除掉的非磁性片段形成的。
如图10G所示,在具有磁性构件图案区域26的磁性层22上设置碳保护膜28。进一步,在碳保护膜28上施涂润滑剂。
上述方法制备记录介质,其中在图案区域26中的信息IA构成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记录图案。用与传统介质相同相方式,将该记录介质安装在记录装置中。
第二种制备方法(基底处理类)
可以采用图11A至11G中所示的第二种制备方法(基底处理类),以代替图10A至10G中所示的第一种制备方法(磁性元件处理类)。在制备压模之前执行的步骤与图10A至10C中所示的第一种方法的那些步骤相似。因而,省略结合图11A至11G另外给出的描述。
压模18通过图11A至11C中所示的工序制备。然后,如图11D所示,在介质基底20上涂敷压印抗蚀层30。
而后,如图11E所示,将压模18放置在图11D中所得到的抗蚀层30之上且对着抗蚀层30。基于压印法,在压模18和抗蚀层30上施加压力以使它们彼此相对挤压。这使得在压模18的表面上的凹槽和凸起图案被转印到抗蚀层30的表面上。随后从抗蚀层30上剥去压模18。
然后,如图11F所示,蚀刻具有凹槽和凸起图案的抗蚀层30。因而,当对抗蚀层30进行蚀刻处理时,根据在抗蚀层30的表面上的凹槽和凸起图案,处理基底20的表面。对抗蚀层30已经从其上除掉的基底20的表面,根据在抗蚀层的表面上的凹槽和凸起图案进行图案化。这形成对应于第一类记录位的图案区域26。
如图11G所示,在所得到的凹槽和凸起基底20上沉积磁记录磁性层32。具体地,在全部图案区域26上形成磁性层32;如图11G所示,磁性层32不仅形成在凸起上,还形成在凹槽上。磁性层32优选由适于垂直记录的材料形成,并包含用于记录的铁磁膜。优选在用于记录的铁磁膜之下设置由软磁材料形成的底层。在其中已经形成磁性层32的具有凹槽和凸起区域26的基底20上设置碳保护膜。进一步,在碳保护膜上施涂润滑剂。
上述方法制备记录介质,其中在图案区域中的信息IA构成磁性构件的凹槽和凸起图案26。用与传统介质相同相方式,将该记录介质安装在记录装置中。该记录装置能够可重写地将第二类信息IB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驱动器的构成
现在,结合图12,对根据本发明的磁盘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的驱动部分给予说明,该磁盘设备可以将第二类信息写到记录介质上。
图12是表示磁盘装置(记录和再现装置)的驱动部分的基本结构的概图。为便于说明,图12仅仅示出了一个记录介质(磁盘)。可是,众所周知,该装置明显可以包含且适于多个磁盘。
图12所示的磁盘装置包括一个记录介质(磁盘)140,该记录介质包含上述图案区域。在记录介质140的特定区域形成常规RAM区域和已经描述的ROM区域;用户可以在RAM区域中自由地记录数据。
如通常的情况一样,在磁盘140的每侧上分别设置两个磁头110(下和上磁头)。磁头110被旋转且沿旋转的磁盘140的径向移动。因此磁盘140的相对侧被磁头110扫描,从而将信息记录在磁盘140上或从磁盘140上再现信息。
如图12所示,磁盘装置由其中形成有磁盘140且又称为磁头磁盘组件(HDA)的磁盘驱动部分100,和又称为PCB的印刷电路板200组成。
磁头磁盘组件(HDA)
磁盘驱动部分100(HDA)包括转动记录介质140的主轴电机(SPM)150。磁头110通过磁头移动机构130在记录介质140上移动。
磁头110具有安装在滑块(ABS)上的磁头元件,该磁头元件是磁头主体;磁头元件包括读出元件(GMR元件)和写入元件。磁头110安装在磁头移动机构130上,磁头移动机构130具有支持磁头的悬臂120、旋转地支持悬臂120的枢轴杆139和音圈电机(VCM)131。VCM 131使得悬臂120绕枢轴杆139沿磁盘140的径向方向生成转矩。来自磁头110的I/O信号被固定到该臂的磁头放大器(HIC)160放大。信号经过柔性电缆(FPC)电传送到印刷电路板(PCB)200。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HIC被安装在磁头移动机构上,以便降低磁头信号的信噪(SN)比。可是,明显,HIC可以固定到主体部分。
数据可以被记录在记录介质140的两个表面(前后表面)上或从记录介质140的两个表面(前后表面)再现。图案形成在所述前后表面上使得驱动器的磁头的移动轨迹基本上与伺服区域图案的圆环形状相匹配。记录介质140被并入在磁盘驱动部分100中。对磁盘的说明自然包括适于磁盘驱动部分100的外径和内径和记录及再现特性,正如现有技术中的情况一样。可是,伺服区域的圆环形状可以是圆心位于一个圆周上,其径向位置在从磁盘的旋转中心到枢轴中心的距离处,并且圆环半径对应于从枢轴到磁头元件的距离。
(PCB)
四个***LSI主要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200上。具体地,PCB 200包括磁盘控制器(HDC)210,读写通道IC 220,MPU 230和电机驱动IC 240。
MPU 230是用于驱动控制***的控制部分,包括ROM、RAM、CPU和逻辑处理部分,这些共同构成磁头位置控制***。逻辑处理部分是由硬件电路组成的数学处理部分,用于高速数学处理。适当的操作固件(FM)存储到ROM中。MPU根据固件(firmware)控制磁盘驱动部分100。
HDC 210是硬盘的接口部分。HDC 210通过与在硬盘驱动部分100和主机***(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或与MPU 230,读写通道IC220,和电机驱动器IC 240交换信息来管理整个驱动。
读/写通道IC 220是用于读写操作的磁头信号处理部分。读/写通道IC220由切换磁头放大器(HIC)160的通道和处理记录和再现信号诸如读和写信号的电路组成。
读/写通道IC 220再生调制方案A,用于读取记录在图案区域中的信息IA,使用调制方案B在图案区域中附加记录信息IB,和在调制方案B的基础上再生附加记录的信息IB。
电机驱动器IC 240是允许VCM 131和主轴电机150被驱动的驱动器部分。通过为VCM 131提供用于VCM 131的被控制的变量(该变量是MPU 230提供的电流值),电机驱动器IC 240驱动地控制主轴电机150到一给定的转速并驱动磁头移动机构130。
图12所示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可以将第二类调制信息附加地记录在磁记录介质的图案区域中,在该介质上第一类调制信息已经作为磁性材料图案记录在图案区域中。这使其能够最小化与磁性材料图案相关的附加可记录容量的降低。
当图案区域的记录部分由磁性材料的图案组成,而非磁性片段由非磁性材料的图案组成时,在非磁性材料的图案区域中磁性材料的体积是0。如果例如消磁装置用于消磁整个图案区域,则由读出磁头接收到的磁化信号在磁性材料部分和非磁性材料部分之间变化。在非磁性片段中的磁性材料的体积不必一定是0。只要在非磁性片段中的磁性材料的体积小于在记录部分中的磁性材料的体积,读出磁头的信号就变化。因此,这一磁化图案是恰当的。
通过例如在介质的制备过程中蚀刻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体积可以形成为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磁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在介质表面上的磁性材料的顶端的高度差(其中通过写入磁头记录了磁化),信息记录在磁记录装置中的磁记录介质上的图案区域中。
具体地说,如果在图案区域的记录部分中的磁性材料高于在非磁化段中的,那么在写入操作过程中,执行写入可以只在记录材料中的磁性材料上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和设备,所述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通过在图案区域中形成磁性材料图案,第一类调制信息记录于在该记录介质上。所述记录装置可以将第二类调制信息附加记录在所述图案区域中。这使其能够最小化与磁性材料图案相关的附加可记录容量的降低。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即使磁记录装置包含具有对应于ROM区域的图案区域的磁记录介质以使用写入磁头将信息附加记录在图案区域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能够附加记录的记录装置。
对本领域熟练的人来说将很容易想到其它优点和变型。因此,更广方面的发明不限制到此处所示和所述的具体描述和有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此,可以不脱离如由附加权利书和其等价表述限定的一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进行各种变形。

Claims (20)

1.一种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记录介质,其包括ROM区域和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于其上的RAM区域,所述ROM区域具有固定地记录在ROM区域上的表示第一类调制信息的第一类片段序列的图案,所述第一类片段序列形成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和
记录单元,设置为将第二类调制信息记录在所述ROM区域上,所述记录单元有选择地磁化在所述图案中的磁性片段,以记录在一个和相反方向被磁化的第一和第二片段的第二类片段序列,其表示第二类调制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解调单元,设置为将所述第一类调制信息解调成第一类记录信息;和
第二解调单元,设置为将所述第二类调制信息解调成第二类记录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基底和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凹槽和凸起,且在所述磁性层上形成对应于所述凹槽和凸起的形状,其对应于所述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第一类片段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基底,和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和非磁性层部分的排列,所述磁性层和非磁性层部分的排列对应于所述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第一类片段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磁性层部分是通过有选择地除掉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部分磁性层形成,所述磁性层部分是通过不除掉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的剩余部分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类磁性和非磁性片段之间的最大反转间隔等于或小于基于第二类片段调制方案的最小磁化反转间隔。
7.一种磁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RAM区域,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于其上;和
ROM区域,具有固定地记录在该ROM区域上的表示第一类调制信息的第一类片段序列的图案,所述第一类片段序列形成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所述图案中的磁性片段被有选择地磁化,以在所述ROM区域上记录在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被磁化的第一和第二片段的第二类片段序列,其表示第二类调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基底和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凹槽和凸起,且在所述磁性层上形成对应于所述凹槽和凸起的形状,其对应于所述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第一类片段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7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基底,和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和非磁性层部分的排列,所述磁性层和非磁性层部分的所述排列对应于所述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第一类片段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磁性层部分是通过有选择地除掉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部分磁性层形成的,所述磁性层部分是通过不除掉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的剩余部分而形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类磁性和非磁性片段之间的最大反转间隔等于或小于基于第二类片段调制方案的最小磁化反转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6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图案区域中的第一类非磁性片段之间的最大反转间隔等于或小于第二类磁化片段的最小磁化反转间隔。
13.一种将第一类和第二类调制信息和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在磁记录介质上的方法,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ROM区域和可重写信息磁性地记录于其上的RAM区域,所述ROM区域具有固定地记录在所述ROM区域上的表示第一类调制信息的第一类片段序列的图案,所述第一类片段序列形成为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序列,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第二类调制信息记录在所述ROM区域上,其包括有选择地磁化在所述图案中的所述磁性片段,以记录在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被磁化的第一和第二片段的第二类片段序列,其表示第二类调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第一类记录信息,该第一类记录信息根据第一类调制方案被调制以转换所述第一类调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第二类记录信息,该第二类记录信息根据第二类调制方案被调制以转换所述第二类调制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类调制信息解调成所述第一类记录信息,和
将所述第二类调制信息解调成所述第二类记录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基底和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凹槽和凸起,且在所述磁性层上形成对应于所述凹槽和凸起的形状,其对应于所述磁性和非磁性片段的第一类片段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记录介质包括基底,和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和非磁性层部分的排列,所述磁性层和非磁性层部分的排列对应于所述磁性层和非磁性片段的第一类片段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磁性层部分是通过有选择地除掉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部分磁性层形成的,所述磁性层部分是通过不除掉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磁性层的剩余部分而形成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类磁性和非磁性片段之间的最大反转间隔等于或小于基于第二类片段调制方案的最小磁化反转间隔。
CNA2007100861886A 2006-03-06 2007-03-06 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Pending CN1010345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9607/2006 2006-03-06
JP2006059607A JP4533854B2 (ja) 2006-03-06 2006-03-06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磁気記録方法、及び磁気記録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4579A true CN101034579A (zh) 2007-09-12

Family

ID=38471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861886A Pending CN101034579A (zh) 2006-03-06 2007-03-06 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46587B2 (zh)
JP (1) JP4533854B2 (zh)
CN (1) CN1010345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2768A (zh) * 2017-01-24 2017-05-10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铝合金产品的标记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6251A (en) * 1963-02-15 1966-11-15 Gen Precision Inc Analog-to-digital encoder
US4577289A (en) 1983-12-30 1986-03-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ardware key-on-disk system for copy-protecting magnetic storage media
JPS62256225A (ja) 1986-04-30 1987-11-07 Hitachi Ltd 磁気デイスク
JP2760812B2 (ja) * 1988-09-28 1998-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再生装置及び光再生方法
DE4011694A1 (de) * 1989-04-17 1990-10-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agnetische 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JPH03116506A (ja) 1989-09-29 1991-05-17 Nec Corp 不正複写防止方式
JP2946636B2 (ja) * 1990-05-21 1999-09-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のトラックアドレスパターン
JPH04291256A (ja) 1991-03-19 1992-10-15 Fujitsu Ltd フォトマスク
DE4220486A1 (de) * 1992-06-23 1994-01-05 Thomson Brandt Gmbh Aufzeichnung und Wiedergabe von Informationen bei ROM-RAM-Speichermedien
JP3040894B2 (ja) * 1993-03-10 2000-05-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基板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US5748421A (en) * 1993-03-19 1998-05-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recording disk
US20020100052A1 (en) * 1999-01-06 2002-07-25 Daniels John J. Methods for enabling near video-on-demand and video-on-request services using digital video recorders
DE4341223B4 (de) * 1993-12-03 2010-11-18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ROM-RAM-Disk
US5466904A (en) 1993-12-23 1995-11-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system
JP2771462B2 (ja) * 1994-03-15 1998-07-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磁気記録媒体及び該媒体の使用方法
JPH0817155A (ja) * 1994-06-30 1996-01-19 Sony Corp 磁気ディスク
US5587850A (en) * 1994-08-26 1996-12-24 Quantum Corporation Data track pattern including embedded servo sectors for magneto-resistive read/inductive write head structure for a disk drive
JP3096951B2 (ja) * 1994-12-09 2000-10-1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8185676A (ja) * 1994-12-28 1996-07-16 Sony Corp 磁気デイスク及びデイスク装置
US6424479B1 (en) * 1995-01-20 2002-07-23 Sony Corporation Magnetic disk having address information in a form which represents grey code between neighboring recording tracks and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therefor
US5600506A (en) * 1995-05-10 1997-02-04 Conner Peripheral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transducer relative to a disk surface in a disk drive system
JP3284296B2 (ja) 1995-06-27 2002-05-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
JPH0997482A (ja) 1995-09-29 1997-04-08 Hitachi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US5828536A (en) * 1996-01-24 1998-10-27 Sony Corporation Magnetic disk and magnetic disk device in which control data section of disk has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to slider and/or data section
JPH09204747A (ja) 1996-01-25 1997-08-05 Sony Corp 磁気ディスク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H09251637A (ja) * 1996-03-18 1997-09-22 Sony Corp 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JP3201289B2 (ja) * 1996-11-12 2001-08-20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SG65718A1 (en) * 1996-12-27 1999-06-22 Hoya Corp Glass substrate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ubstrate magnet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glass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edium
JPH10255407A (ja) * 1997-03-14 1998-09-25 Sony Corp Rom型磁気ディスク媒体と装置及びコーディング方法と記録方法
EP0883118A3 (en) * 1997-06-05 1999-09-15 Hitachi, Lt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1196673A (ja) 1997-09-18 1999-04-09 Fujitsu Ltd 情報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US5923492A (en) * 1997-09-30 1999-07-13 Maxtor Corporation Variable-phase servo burst pattern used to minimize shield-related side readings
JP3384728B2 (ja) * 1997-11-12 2003-03-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11296845A (ja) * 1998-04-14 1999-10-29 Tdk Corp 磁気ディスク媒体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US6029259A (en) * 1998-06-15 2000-02-22 T.T.R.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digital optical media
JP2000020945A (ja) 1998-07-01 2000-01-21 Sony Corp 磁気ディスク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6433944B1 (en) * 1998-09-25 2002-08-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aster carrier for magnetic transfer and method for transfer
KR100354175B1 (ko) * 1998-11-20 2002-09-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변/복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변/복조 장치 및 그 기록매체
US6377413B1 (en) * 1999-03-26 2002-04-2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n a magnetic disc
JP3581799B2 (ja) 1999-05-28 2004-10-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スター情報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212158B1 (en) * 1999-06-01 2001-04-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Hybrid optical disc construction
JP2001143257A (ja) 1999-11-10 2001-05-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磁気転写方法
JP3508680B2 (ja) * 2000-02-24 2004-03-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不正コピー防止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3705076B2 (ja) 2000-04-28 2005-10-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スター情報担体を用いた垂直磁気記録媒体への磁気記録方法
JP2002008965A (ja) 2000-06-21 2002-01-11 Toshiba Corp ステンシルマスク基板及びその基板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基板を用いたステンシルマスク及びその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AU2001264332A1 (en) * 2000-06-22 2002-0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master production method
JP2002015420A (ja) 2000-06-27 2002-01-18 Fuji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スクリート・トラック型磁気ディスク媒体の欠陥検査方法
JP2002015404A (ja) * 2000-06-29 2002-01-18 Tdk Corp 薄膜磁気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93239B2 (ja) 2000-08-03 2007-03-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テンシル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073396A (ja) * 2000-08-30 2002-03-12 Toshiba Corp 記録方法、再生方法、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US6563673B2 (en) * 2000-09-12 2003-05-13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slider fly heights over patterned media
JP2002197725A (ja) 2000-12-22 2002-07-12 Sony Corp 記録媒体および記録媒体原盤ならびに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US6853320B2 (en) * 2001-01-16 2005-02-08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Modulation system
JP2002222750A (ja) 2001-01-24 2002-08-09 Nec Corp 電子ビーム転写用マスク
US6961203B1 (en) * 2001-03-06 2005-11-01 Maxtor Corporation Hybrid printed servo patterns for magnetic media and hard disk systems implementing same
JP4801268B2 (ja) 2001-03-21 2011-10-2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ビーム露光用マスク、電子ビーム露光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861197B2 (ja) * 2001-03-22 2006-12-20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3793040B2 (ja) * 2001-05-09 2006-07-05 株式会社東芝 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20086291A (ko) * 2001-05-11 2002-11-18 후지 샤신 필름 가부시기가이샤 자기전사용 마스터담체
JP2002342986A (ja) 2001-05-14 2002-11-29 Sony Corp 光学記録媒体製造用原盤、光学記録媒体製造用スタンパおよび光学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655411B2 (ja) 2001-05-21 2011-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スク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30002671A1 (en) 2001-06-11 2003-01-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Delivery of electronic content over a network using a hybrid optical disk for authentication
JP2002373411A (ja) * 2001-06-15 2002-1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磁気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駆動装置
JP2003141715A (ja) 2001-10-31 2003-05-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磁気転写用マスター担体
JP3843806B2 (ja) 2001-11-02 2006-11-08 株式会社ニコン 電子線露光方法及びステンシルレチクル
JP2003151209A (ja) 2001-11-07 2003-05-23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の読取装置
JP2003157507A (ja) 2001-11-16 2003-05-30 Fuji Electric Co Ltd 磁気記録媒体、ディスク状磁気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記録装置
JP3850718B2 (ja) * 2001-11-22 2006-11-29 株式会社東芝 加工方法
JP4157311B2 (ja) 2002-03-11 2008-10-01 Tdk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JP2003281841A (ja) 2002-03-22 2003-10-03 Tdk Corp 磁気記録媒体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US6805966B1 (en) * 2002-06-28 2004-10-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ual-sided stamper/imprinter, method of simultaneously forming magnetic transition patterns and dual-sided stamper/imprinter
JP3813549B2 (ja) 2002-06-28 2006-08-23 株式会社東芝 復元方法及び復元システム
JP2004047020A (ja) * 2002-07-15 2004-02-12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磁気ディスク媒体及び固定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54978A (ja) * 2002-07-17 2004-02-19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トラックid情報を備える磁気記録媒体及び磁気記録装置
CN100414630C (zh) * 2002-08-30 2008-08-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多重记录介质的记录/再生装置和记录/再生方法
JP2004110896A (ja) 2002-09-17 2004-04-08 Tdk Corp 垂直磁気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JP2004118956A (ja) * 2002-09-27 2004-04-15 Toshiba Corp 磁気記録媒体
JP4245900B2 (ja) 2002-11-05 2009-04-02 Hoya株式会社 転写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転写用マスク基板
US7147790B2 (en) * 2002-11-27 2006-12-12 Komag, Inc. Perpendicular magnetic discrete track recording disk
JP2004179411A (ja) 2002-11-27 2004-06-2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メンブレンマスク及び露光方法
JP2004265486A (ja) 2003-02-28 2004-09-24 Toshiba Corp 記録媒体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2004311839A (ja) 2003-04-09 2004-11-04 Sony Corp マスクブランクスの作製方法
JP4211977B2 (ja) * 2003-06-23 2009-01-21 株式会社日立グローバルストレージテクノロジーズ 磁気記録装置、磁気記録媒体及び磁気記録方法
JP2005078702A (ja) * 2003-08-29 2005-03-24 Toshiba Corp 垂直磁気記録方式のサーボライト方法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JP4199772B2 (ja) * 2003-09-25 2008-12-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
US7150844B2 (en) * 2003-10-16 2006-12-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Dry passivation process for stamper/imprinter family making for patterned recording media
US7038872B2 (en) * 2003-11-10 2006-05-02 Imation Corp. Servo patterns with inherent track ID
JP4322096B2 (ja) * 2003-11-14 2009-08-26 Tdk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並びに磁気記録媒体及び磁気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218886B2 (ja) * 2003-12-01 2009-02-04 Tdk株式会社 磁気記録媒体
US6967798B2 (en) * 2003-12-19 2005-11-22 Komag, Inc. Magnetic recording disk having DTR patterned CSS zone
JP4074262B2 (ja) 2004-03-31 2008-04-0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3859656B2 (ja) * 2004-03-31 2006-12-20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4331066B2 (ja) * 2004-07-16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媒体、磁気記録装置、およびスタンパ
JP2006031847A (ja) * 2004-07-16 2006-02-02 Toshiba Corp 磁気ディスク媒体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4460987B2 (ja) * 2004-09-30 2010-05-1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線描画方法および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4098784B2 (ja) * 2005-02-03 2008-06-11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記録媒体、磁気記録装置、スタンパおよびスタンパの製造方法
JP200627626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Toshiba Corp レティク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磁気ディスク媒体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磁気ディスク媒体
JP4542953B2 (ja) * 2005-06-10 2010-09-15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媒体および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2768A (zh) * 2017-01-24 2017-05-10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铝合金产品的标记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42088A (ja) 2007-09-20
JP4533854B2 (ja) 2010-09-01
US7746587B2 (en) 2010-06-29
US20070206307A1 (en) 200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1376C (zh) 在磁盘中用来对同步标记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71218C (zh) 盒式盘
CN1169122C (zh) 一种硬盘驱动器
CN100343904C (zh) 利用离散轨道记录的磁盘介质的盘驱动器
CN1241176C (zh) 磁转录用主载体
CN1306481C (zh) 磁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CN1734572A (zh) 用于垂直磁记录的图形化盘介质和具有其的磁盘驱动器
EP2169675A3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CN1530949A (zh) 制作信息记录介质的设备、信息记录介质/设备/方法
CN1746983A (zh) 磁记录介质以及磁记录与再现设备
CN1822094A (zh) 磁记录介质、记录重放装置及压印模
CN1941091A (zh) 磁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815569A (zh) 磁记录介质、记录重放装置及压印模
CN1305041C (zh) 光盘再现方法和光盘再现装置
JP2007134036A (ja) 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のバースト記録方法、バースト周辺部の消去方法及びハー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CN1694166A (zh) 光盘介质和光盘装置
CN101034579A (zh) 磁记录装置和磁记录再现装置
KR20090088312A (ko) 자기 기록 매체 및 자기 기록 장치
CN1371092A (zh) 磁复制用源载体
CN1145932C (zh) 磁头装置和记录媒体驱动器
CN1746976A (zh) 磁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112676C (zh) 磁记录装置
CN100337274C (zh) 磁记录媒体、磁头及磁记录再现装置
US8018671B2 (en) Mapping defects on a data wedge basis
CN101046976A (zh) 磁记录介质以及磁记录/再现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