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7549A - 栓塞装置及栓塞*** - Google Patents

栓塞装置及栓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7549A
CN116807549A CN202210289009.3A CN202210289009A CN116807549A CN 116807549 A CN116807549 A CN 116807549A CN 202210289009 A CN202210289009 A CN 202210289009A CN 116807549 A CN116807549 A CN 116807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bolic device
mesh body
proximal
distal
embo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90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爽
常孟琪
陈冰
潘光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port Neuro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900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07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07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7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131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 A61B17/12168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having a mesh structure
    • A61B17/1217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occluding device having a mesh structure having a pre-set deployed three-dimensional sha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17/1209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 A61B17/12109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 A61B17/12113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occluder in a blood vessel within an aneury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62Material properties elastic or resili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867Material properties shape memory effe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831Material properties
    • A61B2017/00902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 A61B2017/00915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for radioactive radiation
    • A61B2017/0092Material propertie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for radioactive radiation for X-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2017/1205Int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栓塞装置及栓塞***,栓塞***包括推送杆以及栓塞装置,推送杆的远端与栓塞装置的固定结构可解脱的连接,栓塞装置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远端网格体、固定结构和近端网格体,远端网格体和近端网格体均由两端封闭的网管制成,且远端网格体和近端网格体之间能够相对扭转;其中:栓塞装置至少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并能够在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如此配置,能够降低对瘤壁的损伤,避免近端疝入载瘤血管的风险,并适用于不同规格的血管瘤,扩大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栓塞装置及栓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栓塞装置及栓塞***。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突起,发病率为5%~10%,MRA研究表明我国35~75岁成年人未破裂动脉瘤发病率约为7.0%。其中囊状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80%至90%,是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原因,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缺陷或死亡。血管介入治疗凭借其可以避开脑组织直达病变,手术创伤小等特性,成为近些年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流手段。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为弹簧圈栓塞术和血流导向装置。
弹簧圈栓塞术是依靠预成形的弹簧圈从导管释放到动脉瘤中进行填充,导致动脉瘤腔内的血流变缓淤滞,从而引起凝块的形成并排除血液的进一步流入,由此防止动脉瘤的进一步展开。当栓塞成功时,血栓最终可能被一层内皮细胞覆盖,重新形成内部血管壁。然而,并非所有的弹簧圈栓塞手术都是成功的,弹簧圈栓塞术可能导致动脉瘤再通,还可能需要植入额外的装置,例如辅助支架和血流导向装置。多个装置的使用增加了手术时间、治疗成本和不良事件的可能性。而且弹簧圈栓塞效率较低,对医生技巧和经验的要求较高,且单独使用时会有疝出动脉瘤的风险,与其他器械配合使用,会增加产生缺血并发症的风险。
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提高了大型、巨大动脉瘤的长期疗效,且大大减少了弹簧圈的使用。计算机血流动力学模拟分析认为,当金属覆盖率达到30%~50%时,能显著减少动脉瘤腔内血流。但是,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使病人长期依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术后有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对于分叉部动脉瘤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有堵塞分支血管的风险。另外,单独使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部分大型动脉瘤后有一定迟发破裂风险。
目前还有一些新型的一次栓塞器械,通常由形状记忆材料制备并预制定型,通过导管传送,到达特定位置后从鞘管内推出,自膨恢复至预制形状,进而达到封堵动脉瘤的目的。例如提供第一种栓塞器械,为一种两端带铆点的球形或柱形密网装置,整个装置在瘤腔内膨开,通过近端密网覆盖瘤颈实现动脉瘤的治疗。另提供有第二种栓塞器械,由一根显影丝和外周自膨记忆合金共同构成三维网状结构,能够像弹簧圈一样通过导管释放与回收,在瘤内填塞时可呈球形,进而发挥扰流作用。还提供第三种栓塞器械,由双层镍钛合金编织而成,与第一种栓塞器械的工作原理类似,但装置远端无铆点。还提供第四种栓塞器械,由双层记忆合金编织而成,在无限制下呈盘状,在瘤体内释放时会受到瘤壁的限制而呈郁金香状,能够稳定在瘤体下部并覆盖瘤颈,进而发挥重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但是,第一种栓塞器械在远近端的铆点设计使装置为轴对称结构,使其对瘤颈的覆盖存在取向,主要用于治疗分叉宽径动脉瘤,且对规则动脉瘤尤其适用。而且第一种栓塞器械若为单个球形设计,装置释放长度较长,释放过程中对瘤壁的摩擦挤压大,且远端铆点对瘤壁有冲击作用,容易导致瘤壁破裂,动脉瘤出血,并且部分情况下,近端铆点会受瘤壁挤压而疝入载瘤动脉,影响瘤颈的内皮化进程。此外,第一种栓塞器械通常为单个球形或柱形,接触面积虽大,但支撑力不足,在瘤腔内的长期稳定性不好,装置容易移位。第二种栓塞器械由多个片状网定型成三维网状结构,类似于球形,由于三维网状结构之间以及其与瘤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装置在瘤内的成型稳定性不好,不容易恢复成预定形状,影响填充效果,而且需配合弹簧圈使用,操作复杂。第三种栓塞器械同第一种栓塞器械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因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没有远端铆点,但其近端铆点使瘤颈处覆盖有取向性,且其受瘤壁挤压疝入载瘤动脉,影响内皮化进程。而第四种栓塞器械的近端铆点同样易受瘤壁挤压疝入载瘤动脉,适用于顶端动脉瘤,且装置位置需反复调整放置,否则会影响装置在瘤内的稳定性,因此,效率低。另外,这类栓塞器械内部空腔较大,在血液的水锤作用下其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内部空腔对动脉瘤内血液流动的阻力较小,不利于瘤内血栓的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栓塞装置及栓塞***,能够降低对瘤壁的损伤,避免近端疝入载瘤血管的风险,并适用于更多规格的血管瘤,扩大应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栓塞装置,用于填塞血管瘤,其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远端网格体、固定结构和近端网格体,所述远端网格体和所述近端网格体均由两端封闭的网管制成,且所述远端网格体和所述近端网格体之间能够相对扭转;其中:所述栓塞装置至少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并能够在所述压缩状态和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为椭球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所述近端网格体为椭球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所述远端网格体的长轴和所述近端网格体的长轴均与所述栓塞装置的纵轴相交设置。
可选地,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栓塞装置的纵向总高度。
可选地,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
可选地,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的1/2。
可选地,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为3mm~25mm。
可选地,每个所述网管为编织体,所述编织体中的编织丝的丝径为0.0008i n~0.002i n,所述编织丝的根数为48根~144根。
可选地,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纵向高度为所述栓塞装置的纵向总高度的1/3~1/2。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网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网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结构能够显影,和/或,所述固定结构为弹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栓塞***,其包括推送杆以及任一项所述的栓塞装置,所述推送杆的远端与所述栓塞装置的固定结构可解脱的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及栓塞***具有如下优点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由于中间的固定结构的存在,在释放过程中,远端网格体可先于近端网格体恢复成展开状态,不会受到未释放的近端网格体的影响,从而能够有效缩短整个栓塞装置的释放长度;如此配置,一方面减少释放过程中栓塞装置对血管瘤的挤压摩擦,提升手术安全性,另一方面减少血管瘤长径比对栓塞装置选择的限制,使栓塞装置可适用于更大的血管瘤尺寸,也适用于不同位置的血管瘤,此外,使近端网格体与远端网格体之间能够产生相对扭转,使栓塞装置可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血管瘤;
第二、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由于远端网格体由两端封闭的网管组成,使得整个远端网格体没有凸出网面的铆点,整个远端均为均匀密网面,那么,远端网格体接触瘤壁后可有效分散对瘤壁的作用力,降低栓塞装置对血管瘤的损伤,减少血管瘤破裂风险,而且在近端网格体释放过程中,远端网格体也可缓冲整个栓塞装置对血管瘤的作用力,进一步降低血管瘤破裂的风险;
第三,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由于近端网格体也由两端封闭的网管组成,使得整个近端网格体没有凸出网面的铆点,整个近端也为均匀的密网面,通过近端密网面可有效覆盖瘤颈,减少流入或流出血管瘤内的血流量,促进血栓形成,进而促进血管瘤的愈合,促进瘤颈处的内皮化进程;
第四、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的释放更简单,可降低手术过程中对医生个人血管瘤栓塞经验的依赖,减少手术时间;此外,近端网格体和远端网格体在瘤腔内形成多层密网结构,可提高栓塞密度,减少手术需要的器械数量,并在提高瘤颈覆盖的同时,增加了内部扰流作用,可促进瘤内血栓的形成,加速血管瘤的栓塞;另外,栓塞装置完全位于血管瘤内,可避免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法以及相关实施例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结合下列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栓塞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栓塞装置的俯视图,俯视方向为从远端向近端方向;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栓塞装置在释放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栓塞装置在动脉瘤内完全释放的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的栓塞装置的近端网面覆盖瘤颈口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的栓塞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三的栓塞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栓塞装置;11-近端网格体;12-远端网格体;13-固定结构;21-推送杆;31-微导管;40-动脉瘤;41-瘤颈;50-载瘤动脉;L-栓塞装置的纵向高度;D1-远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D2-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多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数量不确定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术语“近端”和“远端”是指栓塞装置和/或栓塞装置的部分沿栓塞装置的纵向轴线相对于操作者的位置。一般的,“近端”是指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通常是指远离操作者的一端。本文中,“纵向”是指垂直于瘤颈口的横截面的方向,也即垂直于瘤腔横截面的方向;“横向”是指平行于瘤颈口的横截面的方向,也即平行于瘤腔横截面的方向。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公开一种栓塞装置,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囊状动脉瘤,包括分叉部动脉瘤和侧壁动脉瘤。但是应理解,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不局限于动脉瘤,还可以是发生在其他血管的血管瘤。
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为一种多层密网结构,可在血管瘤内实现血管瘤瘤颈的封堵,不进入载瘤血管,无需长期服用双抗。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的近端无铆点,而是可覆盖瘤颈的均匀密网面,起到扰流作用,降低血流对瘤囊内的冲击,促进瘤内血栓的形成,进而实现血管瘤栓塞的目的。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可以有效缩短释放长度,减少释放过程中对瘤壁的摩擦挤压,提升手术安全性,同时远端与瘤腔接触的一侧也无铆点,可进一步降低对血管瘤的损伤。
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可通过微导管进行输送,至少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装置,并能够在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通常,栓塞装置在微导管内为压缩状态,且推出微导管后恢复至展开状态。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的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为了简明起见,在以下描述中假设血管瘤为颅内动脉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能够修改以下描述,在细节上作适当修改后将所述描述用于不是颅内动脉瘤的情况。
<实施例一>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栓塞装置10,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栓塞装置10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近端网格体11、固定结构13和远端网格体12;所述远端网格体12和近端网格体11均由两端封闭的网管组成(制成),使得整个栓塞装置10既在远端不存在铆点,还在近端也不存在铆点,避免因存在远近端铆点所造成的诸多问题。此处的铆点一般可以理解为多根编织丝的束缚端。在现有技术中,网状编织体通常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束拢部,束拢部为编织丝聚拢并约束在一起而形成的端部结构,这些编织丝的束拢部一般朝向编织体的外部凸起形成尖端(即铆点),容易冲击和压迫动脉瘤壁,造成动脉瘤的破裂。
因此,本实施例的栓塞装置10不存在为隐藏铆点而设置的内凹结构,不仅可通过远端的密网面接触瘤顶,增大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并减少对瘤壁的冲击,而且可通过近端的密网面覆盖瘤颈,增大瘤颈的金属覆盖率,同时避免了现有近端铆点疝入载瘤血管的问题。还需理解,两端封闭的网管指的是采用向心编织的方式,使编织丝呈现中心集中的状态,例如近端网格体11的近端网面为网管封闭端的编织丝向中心汇聚而成,形成均匀而致密的网面,例如远端网格体12的远端网面亦为网管封闭端的编织丝向中心汇聚而成,同样具有均匀而致密的网面。更具体地,由于栓塞装置10在近端和远端均无铆点,降低了对动脉瘤壁的伤害,防止了远端铆点对瘤壁的冲击,降低了动脉瘤壁破裂的风险,而且也避免了近端铆点受瘤壁挤压容易疝入载瘤动脉的问题,避免了对内皮化进程的影响,同时该装置的瘤颈的覆盖不存在取向问题,对规则和不规则动脉瘤均可适用,而且也可适用于顶端动脉瘤或侧壁动脉瘤。
此外,由于固定结构13的设置,使得远端网格体12和近端网格体11之间能够相对扭转,使两者可以同轴或不同轴,从而不会受到瘤颈口的取向限制,应用范围更广。还应理解,固定结构13与近端网格体11和远端网格体12在纵向上不重叠,即固定结构13设置在近端网格体11和远端网格体12之间,从而固定两个网格体,并使两个网格体能够相对扭转,扭转角度可以更大,适用不同形状的动脉瘤。而且固定结构13的尺寸远远小于任意一个网格体的尺寸,在提供弹性的同时还保证一定的连接强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固定结构13的尺寸进行设置,例如固定结构13可设置为约0.5mm~2.0mm的长度。
所述固定结构13通常与网格体胶水粘接固定,将固定结构13的一端与近端网格体11的远端网面胶水粘接固定,而将固定结构13的另一端与远端网格体12的近端网面胶水粘接固定。本申请对固定结构13的结构不加限定,可以是弹性管、弹片、弹簧等弹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13能够显影,如为显影环或显影弹簧。
进一步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栓塞***,其包括推送杆21和栓塞装置10,所述推送杆21的远端与固定结构13可解脱的连接。因此,栓塞装置10可通过微导管31进行输送,并通过推送杆21输送到动脉瘤内,从而进行栓塞装置的释放和回收。可以多次释放、回收,降低操作难度,有效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避免载瘤动脉瘤和分支的闭塞,还可以有效避免装置移位,降低瘤内填塞后的移位风险,同时可治疗不同位置、不同形态和不同尺寸的动脉瘤。
所述推送杆21能够与固定结构13解脱。所述推送杆21的远端存在解脱区域,在栓塞装置10达到特定位置后可实现解脱,推送杆21与固定结构13之间的解脱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加热解脱、电解脱、机械方式解脱或水解脱等,对此不限定。在装置在释放不理想的状态下,可以再次回收后重新定位、释放。
参阅图3,在输送过程中,首先微导管31进入载瘤动脉50,并将微导管31的远端对准动脉瘤40后,再通过微导管31输送栓塞装置10,并利用推送杆21将栓塞装置10推出微导管31的远端,释放过程中,远端网格体12被推出在瘤腔内最先释放,然后近端网格体11被推出在瘤腔内后释放。栓塞装置10完全释放后,将推送杆21与固定结构13分离,最终将推送杆21和微导管31均撤出体内即可完成栓塞。
图4和图5为栓塞装置10在动脉瘤40内填塞的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整个栓塞装置10完全通过近端网格体11的近端网面覆盖瘤颈41,可在瘤颈41处提供连续、高金属覆盖率和高网孔密度的覆盖面,封堵效果好。而且近端网格体11和远端网格体12在瘤腔内形成多层密网,扰流效果好,可以加速瘤内的血栓形成,加快内皮化进程。此外,该栓塞装置10释放后具有较小的轴向长度,使装置可适用于更大尺寸的动脉瘤。
本发明对近端网格体11和远端网格体12展开后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网面光滑无凸起即可。可以理解,近端网格体11和远端网格体12展开后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椭球形或圆柱形。优选,将近端网格体11和远端网格体12配置为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的展开形状,以适用于更大尺寸的动脉瘤的填塞。如本实施例中,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和近端网格体11均为椭球体结构,每个椭球体结构的长轴长度即为横向尺寸(即最大外径),短轴长度即为纵向尺寸(即纵向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相等,或者,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小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此时,可以可适用于更大的动脉瘤。优选的,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大于或等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的1/2,以确保足够的支撑性,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相等,此时整个栓塞装置10可适用于较小尺寸的动脉瘤。
根据临床需求,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一般可设置为3mm~25mm,以使栓塞装置10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动脉瘤。此外,每个所述网管通常由编织丝编织而成,优选,编织丝的丝径为0.0008i n~0.002i n,编织丝的根数为48根~144根,以形成较为致密的密网,使填塞效果更好。任意一个网格体可由网管在模具中定型而成,再由固定结构13将两个网格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栓塞装置10的纵向总高度L小于或等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优选的,所述栓塞装置10的纵向总高度L小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以适配长径比更大的动脉瘤。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栓塞装置10的纵向总高度L等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纵向高度为栓塞装置10的纵向总高度L的1/3~1/2,即远端网格体12不能太高,否则会增加释放长度,降低手术安全性,而且不利于适配更大长径比的宽颈动脉瘤。而且如此设置,也有利于增大近端网格体12的横向尺寸来增加瘤颈口的覆盖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纵向高度为栓塞装置10的纵向总高度L的1/2。
进一步地,所述网管可由弹性材料或超弹性材料的编织丝编织而成。例如可选用具有形状记忆性能的丝材编织而成,包括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金属材料,如镍钛(Ni-T i)合金、镍钛钴合金(Ni-Ti-Co)、双层复合金属丝(Ni-Ti@Pt)等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也可选择具有一定形状恢复能力的聚合物材料,如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PLC)、聚氨酯(PU)、聚降冰片烯无定形聚合物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也可用形状记忆材料与显影性好的金属丝(Pt,Pt-I r等)混编而成,也可由形状记忆材料和显影材料的复合丝(DFT)编织而成。这里的复合丝(DFT)指的是包括芯丝和包覆芯丝的套管,芯丝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铂、铱、金、银、钽和钨中的一种或其合金,所述套管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镍钛合金、镍钛诺、不锈钢、钴铬合金、镍钴合金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因此,密网的材料允许装置变形以小轮廓配置约束在微导管内,然后在从微导管释放时恢复到预设的展开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密网可以由其他合适的自成型材料形成,所述材料能够在微导管31释放时恢复成所需的形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远端网格体12为圆柱体结构,近端网格体11仍然为椭球体结构。以下主要针对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于相同之处请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为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的2/3,而实施例一中的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相等。此外,本实施例的栓塞装置10的轴向总高度L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相等,与实施例一相同。另外,本实施例的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纵向高度为栓塞装置的纵向总高度L的2/5,而实施例一中的远端网格体12的纵向高度为栓塞装置10的纵向总高度L的1/2。
需理解,本实施例的栓塞装置10可在保证近端网面覆盖瘤颈的同时,有效缩短装置轴向的释放长度,且近端网面的横向尺寸更大,可以更好的覆盖瘤颈,保持装置的稳定性,更适用于宽颈动脉瘤。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远端网格体12依然为椭圆体结构,而近端网格体11为圆柱体结构。以下主要针对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于相同之处请参考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所述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为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的1/2,而实施例一中的远端网格体12的最大外径D1与近端网格体11的最大外径D2相等。此外,本实施例的栓塞装置10展开后,轴向总长度L与近端网格体11的外径D2相等,与实施例一相同。另外,本实施例的栓塞装置10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12的纵向高度为栓塞装置的纵向总高度L的1/3,而实施例一中的远端网格体12的纵向高度为栓塞装置10的纵向总高度L的1/2。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栓塞装置10可在保证近端面覆盖瘤颈的同时,也可有效缩短装置轴向的释放长度,且近端网面的横向尺寸更大,可以更好的覆盖瘤颈,保持装置的稳定性,更适用于长径比较大的动脉瘤。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近端网格体11和远端网格体12还可同时为圆柱体结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由于中间固定结构的存在,在释放过程中,远端网格体可首先恢复成展开状态,有效缩短整个栓塞装置的释放长度,不仅减少栓塞装置对动脉瘤的挤压摩擦,而且减少动脉瘤长径比对栓塞装置选择的限制,使其可适用于更大的动脉瘤尺寸,并且在近端释放过程中,远端网格体也可缓冲装置对动脉瘤的作用力;同时,远端无铆点而是均匀密网面,其中心为网管封闭端向心排列而成,接触瘤壁后可有效分散对瘤壁的作用力,降低栓塞装置对动脉瘤的损伤,减少动脉瘤破裂风险。近端也无铆点,使得最近端面为一近乎水平的均匀的密网面,可有效覆盖瘤颈,促进瘤颈处的内皮化进程。
还需理解,栓塞装置的释放长度的缩短,可使个栓塞装置不仅适用于分叉部动脉瘤(即顶端动脉瘤),也可适用于侧壁动脉瘤。另需理解,推送杆与栓塞装置的中间固定结构可解脱的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栓塞器械近端设置铆点连接推送杆的问题,消除了装置近端的突出铆点,降低了装置对载瘤动脉内血流的影响。还应理解,栓塞装置的近端可以是椭球形或圆柱形结构,且最近端面为网管封闭端向心排列而成,推送杆可以从中心圆孔穿过与固定结构连接,从而使近端面为一近乎水平的密网面,无凹陷与突起,且均匀而致密,可有效覆盖瘤颈,减少流入或流出动脉瘤内的血流量,促进血栓形成,进而促进动脉瘤的愈合。
除了以上所述的优点外,本发明公开的栓塞装置的释放更简单,可降低手术过程中对医生个人动脉瘤栓塞经验的依赖,减少手术时间。此外,为椭球形结构和/或圆柱形结构的复合结构使瘤内成型更稳定,且多层密网结构可提高栓塞密度,减少手术需要的器械数量,并在提高瘤颈覆盖的同时,增加了内部扰流作用,可促进瘤内血栓的形成,加速动脉瘤的栓塞。另外,栓塞装置完全位于动脉瘤内,可避免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再者,在展开状态下,远端为椭球形或圆柱形的结构,最远端可与瘤顶接触,保证装置在瘤内稳定存在而不移位,稳定性好。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栓塞装置,用于填塞血管瘤,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依次连接的远端网格体、固定结构和近端网格体,所述远端网格体和所述近端网格体均由两端封闭的网管制成,且所述远端网格体和所述近端网格体之间能够相对扭转;其中:所述栓塞装置至少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并能够在所述压缩状态和所述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和所述近端网格体被配置为横向尺寸大于纵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网格体为椭球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所述近端网格体为椭球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栓塞装置的纵向总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最大外径为3mm~25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网管为编织体,所述编织体中的编织丝的丝径为0.0008in~0.002in,所述编织丝的根数为48根~144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装置展开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纵向高度为所述栓塞装置的纵向总高度的1/3~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近端网格体的网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远端网格体的网面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栓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能够显影,和/或,所述固定结构为弹性结构。
12.一种栓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杆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栓塞装置,所述推送杆的远端与所述栓塞装置的固定结构可解脱的连接。
CN202210289009.3A 2022-03-22 2022-03-22 栓塞装置及栓塞*** Pending CN1168075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9009.3A CN116807549A (zh) 2022-03-22 2022-03-22 栓塞装置及栓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9009.3A CN116807549A (zh) 2022-03-22 2022-03-22 栓塞装置及栓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7549A true CN116807549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2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9009.3A Pending CN116807549A (zh) 2022-03-22 2022-03-22 栓塞装置及栓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0754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00477A1 (en) Embolization Plug
US11376012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fects
US20210378680A1 (en) Micro-Macro Endovascular Occlusion Device and Methodology
US2017003543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Endovascular and Non-Endovascular Defects in Humans Using Occlusion Implants
US2018022103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Endovascular and Non-Endovascular Defects in Humans Using Tandem Embolization Devices
US20180317933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Endovascular and Non-Endovascular Defects in Humans
JP2001513389A (ja) 解剖学的に成型した血管閉塞デバイスおよび作製の方法
JP2016209575A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コイルを有する膨張性血管閉塞器具
CN212415821U (zh)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及血管瘤封堵***
WO2020139544A2 (en) Shape adaptable multi-layered intra-saccular flow re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WO2023071944A1 (zh)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
CN212415822U (zh)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及血管瘤封堵***
WO2022042345A1 (zh)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及血管瘤封堵***
CN216985012U (zh) 动脉瘤封堵装置
CN216257277U (zh) 医用植入物
CN217285928U (zh)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
WO2022042347A1 (zh)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和血管瘤封堵***
WO2022042346A1 (zh) 血管瘤封堵装置、血管瘤封堵治疗装置及血管瘤封堵***
CN116807549A (zh) 栓塞装置及栓塞***
EP3923859A1 (en) Micro-macro endovascular occlusion device and methodology
CN217285931U (zh) 栓塞装置及栓塞***
CN210112737U (zh) 封堵装置
CN217827977U (zh) 栓塞装置
CN216985011U (zh) 动脉瘤封堵装置
JP7512497B2 (ja) 血管閉塞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