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4344A - 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4344A
CN116194344A CN202180064730.6A CN202180064730A CN116194344A CN 116194344 A CN116194344 A CN 116194344A CN 202180064730 A CN202180064730 A CN 202180064730A CN 116194344 A CN116194344 A CN 116194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cushion
airbag cushion
seat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47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贵之
中岛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ublication of CN116194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4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 Bag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为实现一种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等时,在座椅的两侧膨胀展开的侧气囊垫一体地动作的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安全气囊(11)和喷射使安全气囊(11)膨胀的气体的充气器(12),安全气囊(11)具备:第一侧气囊垫(21),其以覆盖落座于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5)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侧气囊垫(22),其以覆盖乘员(5)的另外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以及连接构件(23),其连接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在安全气囊(11)的膨胀展开完成的膨胀完成状态下,连接构件(23)位于座椅(1)上部的高度范围内的比乘员(5)的头顶部靠下侧的高度,成为沿座椅(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乘员的侧部的安全气囊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有一种用于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或侧翻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安全气囊装置。在这种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膨胀展开,以覆盖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部。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种安全气囊装置,记载有一种乘员约束装置,其可以在来自近侧的冲击,或来自远侧的冲击中对乘员进行保护。该乘员约束装置具备:安全气囊,其在来自近侧的冲击中对乘员进行保护;上躯干部约束构件,其在来自远侧的冲击中对乘员进行保护。上躯干部约束构件从车辆前侧与乘员的肩部或胸部相抵接,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在专利文献1的图6中,记载有使用安全气囊作为上躯干部约束构件的方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350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在碰撞初期通过惯性力向受到碰撞的一侧移动,之后,通过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向其相反一侧移动。但是,在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近侧一侧的安全气囊和远侧一侧的安全气囊相互独立,有可能无法有效地进行如上所述移动的乘员的约束。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等,向座椅的两侧膨胀展开的侧气囊垫一体地动作的安全气囊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具备:安全气囊以及充气器,充气器喷射使安全气囊膨胀的气体,该安全气囊具有:第一侧气囊垫,其以覆盖落座于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侧气囊垫,其以覆盖乘员的另外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以及连接构件,其连接第一侧气囊垫和第二侧气囊垫,在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完成的膨胀完成状态下,连接构件位于座椅上部的高度范围内的比乘员的头顶部靠下侧的高度,成为沿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连接构件是气体能够在内部流通的管道,充气器安装在第一侧气囊垫上,从充气器向第一侧气囊垫喷射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管道被供给到第二侧气囊垫。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第一侧气囊垫设置在靠近座椅用的车门的近侧,第二侧气囊垫设置在远离座椅用的车门的远侧。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第一侧气囊垫以具有: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乘员头部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乘员的躯体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侧气囊垫具有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头部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第一侧气囊垫具有: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乘员头部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乘员的躯体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侧气囊垫具有: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头部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躯体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膨胀完成状态下,当落座于座椅的乘员与第一侧气囊垫及第二侧气囊垫的一方相碰撞时,另一方的侧气囊垫经由连接构件被一方的侧气囊垫拉紧,而与座椅的头枕的侧面相碰撞。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将未膨胀的安全气囊展开而平置在平坦面上的平置状态下,在与安全气囊的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固定在座椅上的一侧作为后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前侧,在平置状态下,在安全气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侧气囊垫,在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侧气囊垫,连接构件的前端位于比第一侧气囊垫及第二侧气囊垫各自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平置状态下第一侧气囊垫和第二侧气囊垫分别也可以具有:外侧气囊垫部,其在安全气囊的左右方向上位于连接构件的外侧,向连接构件的前端的前侧延伸出去;内侧气囊垫部,其从外侧气囊垫中向前侧延伸出去的部分开始向内侧延伸。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平置状态下,第一侧气囊垫的内侧气囊垫部和第二侧气囊垫的内侧气囊垫部相互重叠。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安全气囊收纳于座椅时的收纳形态下,第一侧气囊垫和第二侧气囊垫分别形成为,内侧气囊垫部朝向外侧气囊垫部卷绕成卷状,或者内侧气囊垫部被压入到外侧气囊垫部的内部,或者内侧气囊垫部以与外侧气囊垫部的外表面相重叠的形态卷绕或折叠成卷状。
本发明的安全气囊也可以通过具有第一侧气囊垫的第一袋部和具有第二侧气囊垫的第二袋部相互连结而构成。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安全气囊中,将对座椅的固定部设置在第一侧气囊垫及第二侧气囊垫的一方,在另一方设置有充气器的收纳部,安全气囊通过固定部和充气器的收纳部固定在座椅上。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安全气囊中,在连接构件上也设置有对座椅的固定部。
本发明的座椅也可以构成为,在靠背部上安装有头枕,在膨胀完成状态下,连接构件位于靠背部和头枕之间的间隙的前方或后方。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在膨胀完成状态下,第一侧气囊垫及第二侧气囊垫的一方的后端部,在座椅的靠背部的座椅框架中的一方的侧气囊垫侧的侧面的内侧的位置上固定在座椅框架上,由此,在一方的侧气囊垫被推压到座椅的外侧的情况下,一方的侧气囊垫的后部被推压到座椅的侧部。
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当安全带从第一侧气囊垫侧向第二侧气囊垫侧斜着向下架设在落座于座椅上的乘员的躯体上时,在膨胀完成状态下,第一侧缓冲以介于安全带和乘员之间。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膨胀完成状态下,连接第一侧气囊垫和第二侧气囊垫的连接构件在座椅上部的高度范围内,位于乘员的头顶部的下侧。在此,当发生车辆的侧面碰撞时,落座于座椅的乘员从肩部向上侧大幅度横向移动,与一方的侧气囊垫相碰撞。此时,该一方的侧气囊垫则在与从乘员的肩部到上侧的范围相对应的座椅的上部的高度范围内,承受乘员的碰撞载荷而向外侧移动。并且,随着该移动,另一个侧气囊垫经由连接构件被横向拉紧而向乘员侧移动。在乘员向与碰撞初期相反侧移动的情况下,乘员与另一方的侧气囊垫相碰撞。
在本发明中,连接构件位于乘员发生最初碰撞的高度范围内。因此,横向载荷直接作用于连接构件。因此,与例如在乘员的头部上方连接两侧气囊垫的安全气囊相比,两侧气囊垫一体地向横向移动。由此,移动到和碰撞初期相反侧的乘员,与另一侧气囊垫相碰撞之前的移动距离变短,能够早期地对乘员进行约束。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在发生侧面碰撞时等,座椅的两侧的侧气囊垫一体地动作的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完成的状态的图,是从前方观察乘员落座的座椅的图。
图1B是示出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完成的状态的图,是从前方观察乘员不在的座椅的图。
图1C是示出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完成的状态的图,是从第一侧气囊垫侧观察乘员不在的座椅的图。
图1D是示出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完成的状态的图,是从第二侧气囊垫侧观察乘员不在的座椅的图。
图2是在安全气囊的平置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A(a)是用于说明安全气囊的第一折叠方法的安全气囊的俯视图,图3A(b)是图3A(a)中的A-A截面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安全气囊的第二折叠方法的安全气囊的俯视图。
图3C(a)~(c)是用于说明安全气囊的第三折叠方法的安全气囊的俯视图。
图3D(a)~(c)是用于说明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的其他方法的安全气囊的俯视图。
图4是收纳有安全气囊的状态下的座椅的主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乘员与第二侧气囊垫相碰撞时的第一侧气囊垫的动作的图。
图6(a)~(b)是用于说明第一侧气囊垫介于安全带和乘员之间的状态的图。
图7A(a)~(b)是用于说明气体管道位于头枕的支承构件的前侧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7B(a)~(b)是用于说明气体管道在头枕的支承构件的前方,位于距支承构件稍远的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7C(a)~(b)是用于说明气体管道位于头枕的支承构件的后侧附近的状态的图。
图8(a)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的俯视图,图8(b)是安全气囊的中间制造物以及与该中间制造物连结的袋体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的中间制造物,是第一袋部和第二袋部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的平置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状态下的座椅的主视图。
图12是在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状态下,从远侧的斜后方观察座椅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完成的状态的图,是从前方观察乘员落座的座椅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其适用物或其用途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所谓“乘员”是指依据正面碰撞试验用的假人(Hybrid III AM50/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协会]的标准“49CFR Part572 Subpart E及0”中规定的正面碰撞试验用人体模型),具有相当于美国的平均男性的体格的“乘员”,大致尺寸为身高175cm、座高88cm、体重78kg。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上侧”是指落座于设置在车辆上的座椅1的正规位置上的乘员5的头部方向,“下”“下侧”是指该乘员5的脚下方向。另外,“前”“前侧”是指落座于座椅1的正规位置上的乘员5的正面方向,“后”“后侧”是指该乘员5的背面方向。另外,“左”“左侧”是指落座于座椅1的正规位置上的乘员5的左手方向,“右”“右侧”是指该乘员5的右手方向。另外,“正规位置”,是指在座椅1的座垫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乘员5的背部在上下范围上与该座椅1的靠背部(座椅靠背)3相接触的位置。以下,有时将“正规的位置”称为“正规的落座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装置10构成为,在乘用车等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或侧翻时等,设置在车辆内的座椅1的两侧的侧气囊垫21、22一体地动作。在安全气囊装置10中,两侧的侧气囊垫21、22集中在一个安全气囊11中。以下,在对安全气囊装置10进行说明之前,对搭载有安全气囊装置10的座椅1进行说明。
【关于座椅的概略结构】
如图1A~图1D所示,座椅1具有座垫2和靠背部3。在靠背部3的上端部经由棒状的支承构件6安装有头枕4。另外,座椅1也可以一体形成靠背部3和头枕4。
【关于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
安全气囊装置10具备安全气囊11和充气器12(参照图1C)。安全气囊11是布制的袋体。充气器12是喷射使安全气囊11膨胀的气体的装置。以下,以设置在左右相邻的驾驶席或副驾驶席的座椅1上的安全气囊装置10为例进行说明。以下,有时将靠近座椅1用的车门的一侧称为“近侧”,将远离座椅1用的车门的一侧称为“远侧”。
【关于膨胀完成状态的安全气囊】
首先,参照图1对膨胀展开完成的状态(以下称为“膨胀完成状态”)的安全气囊11进行说明。
如图1A及图lB所示,安全气囊11具备:第一侧气囊垫21,其以覆盖正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侧气囊垫22,其以覆盖正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另外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气体管道23,其连通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气体管道23相当于连接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的连接构件。
第一侧气囊垫21设置在座椅1的近侧。第一侧气囊垫21的后侧固定在座椅1的近侧。如图1C所示,第一侧气囊垫21从对座椅1的固定部位向前方延伸。第一侧气囊垫21具备: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其以覆盖正规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头部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其以覆盖正规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躯体(从肩部到腹部)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从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的前侧部分立设在向后的斜上方。
第二侧气囊垫22设置在座椅1的远侧。第二侧气囊垫22的后侧固定在座椅1的远侧。如图1D所示,第二侧气囊垫22从对座椅1的固定部位向前方延伸。第二侧气囊垫22具备: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其以覆盖正规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头部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其以覆盖正规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躯体(肩部)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从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的前侧部分立设在向后的斜上方。
气体管道23形成为管状,如图lB所示,沿着靠背部3的上端面在座椅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气体管道23的一端向第一侧气囊垫21内开口,气体管道23的另一端向第二侧气囊垫22内开口。
气体管道23位于座椅1上部的高度范围内的、正规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头顶部下侧的范围x,参照图1A。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管道23位于靠背部3与头枕4的间隙的前方。气体管道23具有覆盖从靠背部3的上端部到头枕4的下端部的范围的程度的粗细。另外,“座椅1的上部的高度范围”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的靠背部3的正中间的上侧的范围。
“关于平置状态的安全气囊”
接着,参照图2对未膨胀的安全气囊11展开而平置在平坦面上的状态(以下称为“平置状态”)下的安全气囊11的结构进行说明。
安全气囊11是在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两块基布相互重叠的状态下,通过缝制外周部等规定部位而构成的袋体。在图2中,通过粗线的虚线来表示缝制部位。如图2所示,安全气囊11呈横长的大致长方形。在平置状态的安全气囊11的说明中,将安全气囊11的长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宽度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在安全气囊11的前后方向上,将固定在座椅1上的一侧(图2中上侧)称为“后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前侧”。另外,图2所示的安全气囊的上侧即使在膨胀完成状态下也是后侧。
安全气囊11具备:气体管道23,其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侧气囊垫21,其与气体管道23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侧气囊垫22,其与气体管道23的另一端相连接。
气体管道23呈横长的大致长方形。气体管道23设置在安全气囊11的后侧。气体管道23的前端(在图2中,横狭缝35的位置)位于比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各自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气体管道23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粗细)为各侧气囊垫21、2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的一半以下。
第一侧气囊垫21具有: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其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气体管道23的外侧;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其位于气体管道23的前侧。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向气体管道23的前端的前侧延伸。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从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中向前侧延伸的部分,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图2中左侧)延伸。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相当于外侧气囊垫部,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相当于内侧气囊垫部。
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呈大致长方形(或大致正方形)。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经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狭缝35,与气体管道23相邻。另外,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呈横长的大致长方形。严格地说,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在左右方向的外侧部分,随着接近外端而前后方向的尺寸逐渐变短。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的气体管道23侧的部分构成用于保护乘员5的肩部的侧部的上侧气囊垫部41a。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的与气体管道23相反侧的部分构成用于保护乘员5的胸部及腹部的侧部的下侧气囊垫部41b。
在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的后侧形成有充气器12的收纳部45。在收纳部45内设置有气体引导件18。作为从充气器12喷射的气体的出口,气体引导件18具有:第一出口18a,其向上侧气囊垫部41a开口;第二出口18b,其向下侧气囊垫部4lb开口。
第二侧气囊垫22具有: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其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气体管道23外侧;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其位于气体管道23的前侧。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向气体管道23的前端的前侧延伸。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从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中向前侧延伸的部分,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图2中的右侧)延伸。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相当于外侧气囊垫部,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相当于内侧气囊垫部。
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呈大致长方形(或大致正方形)。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经由上述横狭缝35与气体管道23相邻。另外,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呈稍纵长的大致长方形。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是用于保护乘员5的肩部的侧部的部分。
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和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纵狭缝36,彼此的前端相邻。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和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隔着纵狭缝36左右对称地形成。纵狭缝36是从安全气囊11的前端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切口,在后侧与横狭缝35的中心位置相连。横狭缝35从纵狭缝36的后端的位置分别向左右延伸。若结合横狭缝35及纵狭缝36,则成为大致T字状的切口。另外,横狭缝35的长度可以根据座椅框架1a的上端部的宽度进行调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狭缝35、36是几乎没有间隙的切口,但也可以是具有一定程度的间隙的切口。
在安全气囊11的后端,作为用于将安全气囊1固定在座椅1的座椅框架1a上的固定部,设置有多个接片16a~16d,参照图2。具体而言,在安全气囊11中设置有:第一接片16a,其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侧气囊垫21外端部,即图2中的右端部;第二接片16b,其位于气体管道23的第一侧气囊垫21侧的端部,即图2中的右端部;第三接片16c,其位于气体管道23的第二侧气囊垫22侧的端部,即图2中的左端部;第四接片16d,其位于第二侧气囊垫22的外端部,即图2中的左端部。
【关于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等】
接着,参照图3和图4,对用于将安全气囊11收纳在座椅1上的折叠方法、被折叠的安全气囊11的收纳方式、以及对座椅1的安全气囊11的设置状态进行说明。
安全气囊11在平置状态下,从前侧朝向后侧卷绕成卷状,或者从前侧朝向后侧折叠成波纹管状,由此前后方向的尺寸变短,成为收纳于座椅1时的收纳形态。作为卷绕成卷状的方法,也可以向图2的表面侧或背面侧卷绕安全气囊11。另外,可以将安全气囊11的大致整体卷绕成卷状,也可以将前后方向的中途为止卷绕成卷状。
另外,在将安全气囊11从前侧朝向后侧卷绕成卷状或折叠成波纹管状之前,如图3A所示,也可以将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压入到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内部(第一折叠方法)。另外,如图3B所示,在将安全气囊11从前侧向后侧卷绕成卷状或折叠成波纹管状之前,也可以在与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外表面重叠的位置将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折叠成波纹管状(第二折叠方法)。另外,如图3C(c)所示,也可以在将安全气囊11从前侧朝向后侧卷绕成卷状或折叠成波纹管状的中途(参照图3C(b)),以与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在根部(或根部附近)弯折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第三折叠方法)。
另外,作为其他的折叠方法,如图3D(a)~(c)所示,将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从内侧向外侧折叠的位置也可以是比图3B更为内侧。具体而言,最初折叠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位置(图3D(a)的双点划线的位置)也可以稍微远离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根部。并且,如图3D(c)所示,两个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也可以不与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外表面重叠。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一方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不与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外表面重叠。
在使用图3A的折叠方法时,在安全气囊11的收纳形态下,成为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被压入到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内部的状态。另外,在使用图3B或图3C的折叠方法时,在安全气囊1的收纳形态下,成为以与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外表面重叠的形态而折叠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状态。在任一收纳形态下,在安全气囊11中,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整体或大部分移动到平置状态下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根部的位置的外侧,气体管道23的部分比其他部分细。另外,在使用图3D的折叠方法时,在安全气囊1的收纳形态下,成为头部用气囊垫部31以与一方的躯体用气囊垫部41的外表面重叠的形态被折叠的状态。此时,气体管道23的部分中与头枕4的支承构件6之间对应的部分比其他部分细。
如图4所示,收纳形态的安全气囊11以沿着座椅框架1a折弯的状态收纳在座椅1中。安全气囊11的气体管道23收纳在靠背部3的上端部,第一侧气囊垫21收纳在座椅1的近侧,第二侧气囊垫22收纳在座椅1的远侧。
在此,在靠背部3的上端部设置有支承头枕4的一对支承构件6。在靠背部3的上端部,能够在一对支承构件6之间的前侧或后侧确保安全气囊11的收纳部。但是,由于设置有一对支承构件6及其安装结构,因此能够确保作为安全气囊11的收纳部的宽度变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全气囊11的收纳方式中,由于气体管道23的部分比其他部分细,所以能够在靠背部3的上端部容易地收纳气体管道23。另外,作为折叠方法,以使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大致整***于一对支承构件6的外侧的方式,折叠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即可。
另外,处于收纳在座椅1中的设置状态的安全气囊11,在4个接片16a~16d和充气器12的收纳部45这5处固定在座椅1的座椅框架1a上。在充气器12的收纳部45中,利用螺柱(省略图示)将充气器12固定在座椅框架1a上。在该固定中,通过螺柱穿过收纳部45的插穿孔,收纳部45也被固定在座椅框架la上。
另外,在设置状态的安全气囊11中,气体管道23通过第二和第三接片16b、16c,在头枕4的左右两侧固定在座椅框架1a的上端部。气体管道23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则分别进行固定。因此,在从充气器12喷射的气体流通时,由于气体管道23的形态比较稳定,所以气体管道23中的气体流通顺畅。另外,在气体管道23的入口侧及出口侧中只要固定入口侧(第一侧气囊垫21侧),气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顺畅地流动,因此也可以省略第三接片16c。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接片16c能够抑制受到乘员5的碰撞载荷的第二侧气囊垫22向外侧的移动量,因此在优先该点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二接片16b。
另外,在设置状态的安全气囊11中,平置状态下的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成为下侧。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通过第一接片16a及第四接片16d,将平置状态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固定在座椅框架1a上。另外,在平置状态的安全气囊11中,在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之间设有纵狭缝36。因此,在各躯体用气囊垫部41、42向前方膨胀展开时,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向上侧立起。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等】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0,例如当因侧面碰撞或侧翻等而对车辆施加冲击时,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信号的充气器12向第一侧气囊垫21内喷射气体。由此,第一侧气囊垫21膨胀展开。另外,从充气器12向第一侧气囊垫21喷射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气体管道23被供给到第二侧气囊垫22。由此,第二侧气囊垫22膨胀展开。而且,在膨胀完成状态下,连接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的气体管道23在座椅1的上部的高度范围内,位于乘员5的头顶部的下侧的范围x。另外,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隔着乘员5相互对置。
在此,在发生远侧的侧面碰撞之后,落座于座椅1上的乘员5从躯体的肩部向上侧大幅横向移动,与第二侧气囊垫22相碰撞。此时,第二侧气囊垫22在与从乘员5的肩部到上侧的范围相对应的座椅1的上部的高度范围内,受到乘员5的碰撞载荷而向外侧移动。并且,随着该移动,第一侧气囊垫21经由气体管道23被横向拉紧而向乘员5侧移动。在乘员5向和碰撞初期相反侧移动的情况下,乘员5与第一侧气囊垫21相碰撞。另一方面,在发生近侧的侧面碰撞之后,第一侧气囊垫21受到乘员5的碰撞载荷而向外侧移动,伴随着该移动,第二侧气囊垫22经由气体管道23被横向拉紧而向乘员5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管道23位于乘员5最初碰撞的高度范围内。因此,横向的载荷直接作用于气体管道23。因此,与例如在乘员的头部上方连接两侧气囊垫的安全气囊相比,两侧气囊垫21、22一体地向横向移动。由此,向碰撞初期的相反侧移动的乘员5,到与侧气囊垫21、22相碰撞为止的移动距离变短,能够早期地对乘员5进行约束。另外,由于乘员5最初碰撞的侧气囊垫21、22在一定程度上被气体管道23拉住,因此,该侧气囊垫21、22向外侧的移动量也被抑制,提高侧面碰撞的发生侧的约束性能。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座椅1的两侧的侧气囊垫21、22一体地动作的安全气囊装置10。
另外,在车辆发生侧翻的情况下,乘员5根据车辆的旋转向左右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同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10由于两侧的侧气囊垫21、22一体地动作,所以能够早期地对乘员5进行约束。
但是,以往,为了在侧面碰撞中对乘员进行保护,分别设置以下安全气囊,即:在发生近侧碰撞时保护乘员头部的帘式安全气囊;在发生近侧碰撞时保护从乘员肩部到腰部的范围的近侧安全气囊;以及在发生远侧碰撞时保护头部的远侧安全气囊。另一方面,今后,需要能够应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气囊装置。在自动驾驶中,可设想到乘员将座椅的靠背部向后方倾倒而采取舒服姿势,或乘员对车辆座椅朝向进行前方和后方的转换。但是,若采用上述现有的安全气囊的结构,为了能够应对自动驾驶,需要扩展各安全气囊的保护范围,在成本方面和设计方面产生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早期地对乘员5进行约束,所以能够抑制各侧气囊垫21、22的尺寸大型化,并且能够使各侧气囊垫21、22设为适当的尺寸,因此能够构成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安全气囊11。另外,由于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稍微向头部侧倾倒,因此相对于头部的约束位置接近乘员5,能够提高约束性能。而且,由于第一侧气囊垫21将从乘员5的头部到腹部作为保护范围,因此可以省略帘式安全气囊。由此,不需要在车辆的车顶上搭载安全气囊,提高车辆布局的自由度。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在座椅1的两侧设置不同的侧安全气囊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成本和重量。
另外,安全气囊装置10既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座椅和后座椅中的任一个上,也可以设置在单人乘坐的车辆的座椅上。另外,由于安全气囊装置10不依赖于车辆布局,因此能够对安全气囊装置10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模块化,以适用于多个车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通过一个充气器12使安全气囊11整体膨胀,所以能够抑制安全气囊装置10的部件数量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11在膨胀完成状态下,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的后部和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的后部隔着座椅1的头枕4相对面(参照图1C、图1D)。在发生侧面碰撞时,当乘员5与第二侧气囊垫22相碰撞时,第二侧气囊垫22以其后端部的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旋转,并向座椅1的外侧移动。于是,如图5所示,第一侧气囊垫1的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经由气体管道23被第二侧气囊垫22拉紧而与头枕4的侧面相碰撞。通过该碰撞,安全气囊11受到来自头枕4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11的摆动,提高安全气囊11对乘员5的约束性能。另外,图5是从头枕4的后方斜上侧观察膨胀完成状态的安全气囊11的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有充气器12的第一侧气囊垫21设置在座椅1的近侧。另外,在近侧,气体引导件18的两个出口18a、18b向上侧气囊垫部41a及下侧气囊垫部41b开口。因此,在发生近侧碰撞时,能够使在从碰撞中保护乘员5之前时间宽限少的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先于其他气囊垫部膨胀展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落座于座椅1上的乘员5的躯体上,在安全带7从第一侧气囊垫21侧向第二侧气囊垫22侧斜下方架设的情况下,在膨胀完成状态下,如图6所示,第一侧气囊垫21介于安全带7和乘员5之间。第一侧气囊垫21的前部成为被安全带7挡住的状态。因此,从第一侧气囊垫21向乘员5的反作用力能够早期地作用,能够早期地进行在侧方及前方的乘员5的约束。该效果可以不依赖于安全带7的上侧锚17a的设置位置(B柱、座椅等)而得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膨胀完成状态的气体管道23位于支承构件6的前侧附近。此时,气体管道23收纳在靠背部3的上端部的支承构件6的前侧,例如设置在气体管道23上的各接片16b、16c固定在座椅框架1a的上端部的上面部分。另外,如图7B所示,膨胀完成状态的气体管道2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也可以比图7A的位置更靠前方。在图7B的情况下,各接片16b、16c固定在座椅框架1a的上端部的前面侧。气体管道23越在前方,各侧气囊垫21、22越向前方受到按压,能够抑制各侧气囊垫21、22向后侧的移动。另外,如图7C所示,膨胀完成状态的气体管道23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也可以是支承构件6的后方。此时,气体管道23收纳在靠背部3的上端部的支承构件6的后侧。各接片16b、16c固定在座椅框架1a的上端部的后面侧。在气体管道23位于支承构件6的后方的情况下,气体管道23不与乘员5的颈部相接触。因此,能够避免由于与乘员5的颈部相接触而在膨胀展开时气体管道23被压扁。另外,在图7A~C(b)中,用涂黑来表示气体管道23。
【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在本变形例中,在安全气囊11的平置状态下,如图8(a)所示,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和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相互重叠。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平置状态下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较长。
在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11的制造中,通过在重叠两块基布的状态下进行缝制外周部等规定部位的缝制工序,制作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中未设置前端侧部分的中间制造物50。如图8(b)所示,在中间制造物50中,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仅设置有根部侧部分51、52。根部侧部分51、52的前端侧未缝制而开口。此外,另准备相当于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前端侧部分的一对袋体55、56。各袋体55、56为大致长方形或大致正方形,留下一边缝制外周部。
并且,在缝制工序后的连结工序中,在中间制造物50的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根部侧部分51、52的前端侧分别连结袋体55、56。由此,完成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及安全气囊11。
根据本变形例,能够增大膨胀完成状态下的各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的高度,能够扩大对乘员5的头部的保护范围。
【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11将具有第一侧气囊垫21的第一袋部71和具有第二侧气囊垫22的第二袋部72通过例如缝制相互连结而构成。如图9所示,第一袋部71具有气体管道23的一部分(图2中的右侧部分)23a。第二袋部72具有气体管道23的剩余部分(图2中的左侧部分)23b。第一袋部71第二袋部72则通过将这些部分23a、23b的前端部例如通过缝制相互连接,从而使气体管道23的右侧部分23a的内部与气体管道23的左侧部分23b的内部相连的。由此,如同图8,制造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31和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32相互重叠的安全气囊11。
【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11如图10所示,作为对座椅1的固定部使用的接片仅为图2中的第四接片16d一个。安全气囊11仅通过第四接片16d和充气器12的收纳部45这两处被固定在座椅1上。根据本变形例,由于座椅框架1a中的接片16的安装部位的数量少,所以容易进行与安全气囊11配合的座椅框架的改造。
【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11的第二侧气囊垫22的后端部,在靠背部3的座椅框架la中的第二侧气囊垫22侧的侧面lb的内侧的位置固定在座椅框架la上。在图11中,第四接片16d固定在座椅框架1a的侧面lb的内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座椅1的正面视图中,第二侧气囊垫22的后部22a的大部分位于座椅框架la的侧面lb的内侧。因此,在第二侧气囊垫22被压到座椅1的外侧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第二侧气囊垫22的后部22a被按压到座椅1的侧部。根据本变形例,能够提高安全气囊11对远侧的约束性能。另外,第一侧气囊垫21也可以应用同样的固定位置。即,也可以在座椅框架la中比第一侧气囊垫21侧的侧面靠内侧的位置,将第一侧气囊垫21的后端部固定在座椅框架la上。
【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
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安全气囊11,如图13所示,在第二侧气囊垫22的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的高度方向上的保护范围与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41相同。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42以从侧方覆盖从正规的落座位置的乘员5的肩部到腹部的范围的形态膨胀展开。这样的安全气囊11可用于单座式的超小型移动工具等。另外,在图13中,将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设为左右对称,但也可以不设为左右对称。
【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的连接构件23也可以是气体不能在内部流通的构件。连接构件23可以采用使用一块基布的带状部。在这种情况下,安全气囊装置10可以构成为,可在第二侧气囊垫22上安装第二充气器,也可以采用分为两支管线,从一个充气器向两个侧气囊垫21、22供给气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膨胀完成状态的连接构件23只要位于座椅1的上部的高度范围内的乘员5的头顶部下侧的范围x即可,例如也可以位于与乘员5的胸部相对应的高度。膨胀完成状态的连接构件23沿着靠背部3的表面在座椅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11也可以构成为,使得第一侧气囊垫21的保护范围成为从乘员5的头部到腰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11也可以构成为,使得第二侧气囊垫22的保护范围仅为头部,亦或者使得保护范围达到腹部或腰部。另外,在车辆的中控台为大型的情况下,第二侧气囊垫22能够膨胀展开的空间变窄,但在该情况下,第二侧气囊垫22也可以沿着中控台的上表面膨胀展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仅在第一侧气囊垫21和第二侧气囊垫22的一方设置头部用气囊垫部31、32。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保护乘员侧部的安全气囊装置等。
符号说明
1…座椅 3…靠背部
4…头枕 5…乘员
10…安全气囊装置 11…安全气囊
12…充气器 16a~l6d…接片(固定部)
21…第一侧气囊垫 22…第二侧气囊垫
23…气体管道(连接构件)
31…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内侧气囊垫部)
32…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内侧气囊垫部)
41…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外侧气囊垫部)
42…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外侧气囊垫部)

Claims (16)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
安全气囊,其具有:第一侧气囊垫,其以覆盖落座于车辆的座椅上的乘员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第二侧气囊垫,其以覆盖所述乘员的另外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以及连接构件,其连接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和所述第二侧气囊垫;
充气器,其喷射使所述安全气囊膨胀的气体,
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完成的膨胀完成状态下,所述连接构件位于所述座椅上部的高度范围内的比所述乘员的头顶部靠下侧的高度,成为沿所述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构件是气体能够在内部流通的管道,
所述充气器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气囊垫上,
从所述充气器向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喷射的气体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管道被供给到所述第二侧气囊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侧气囊垫,设置在靠近所述座椅用的车门的近侧,
所述第二侧气囊垫,设置在远离所述座椅用的车门的远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具有:
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所述乘员头部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所述乘员的躯体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所述第二侧气囊垫具有:
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所述头部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具有:
第一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所述乘员头部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第一躯体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所述乘员的躯体的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所述第二侧气囊垫具有:
第二头部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所述头部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第二躯体用气囊垫部,其以覆盖所述躯体的另一侧部的形态膨胀展开。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膨胀完成状态下,当落座于所述座椅的乘员与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及所述第二侧气囊垫的一方相碰撞时,另一方的侧气囊垫经由所述连接构件被所述一方的侧气囊垫拉紧,而与所述座椅的头枕的侧面相碰撞。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将未膨胀的安全气囊展开而平置在平坦面上的平置状态下,在与所述安全气囊的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将固定在所述座椅上的一侧作为后侧,将其相反侧作为前侧,
在所述平置状态下,在所述安全气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所述连接构件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在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侧气囊垫,所述连接构件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及所述第二侧气囊垫各自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平置状态下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和所述第二侧气囊垫分别具有:
外侧气囊垫部,其在所述安全气囊的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外侧,向所述连接构件的前端的前侧延伸出去;
内侧气囊垫,其从所述外侧气囊垫中向所述前侧延伸出去的部分向内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平置状态下,所述第一侧气囊垫的内侧气囊垫部和所述第二侧气囊垫的内侧气囊垫部相互重叠。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安全气囊收纳于所述座椅时的收纳形态下,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和所述第二侧气囊垫分别形成为,所述内侧气囊垫部朝向所述外侧气囊垫部卷绕成卷状,或者所述内侧气囊垫部被压入到所述外侧气囊垫部的内部;或者所述内侧气囊垫部以与所述外侧气囊垫部的外表面相重叠的形态卷绕或折叠成卷状。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安全气囊通过具有所述第一侧气囊垫的第一袋部和具有所述第二侧气囊垫的第二袋部相互连结而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安全气囊中,将对所述座椅的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及所述第二侧气囊垫的一方,在另一方设置有所述充气器的收纳部,
所述安全气囊通过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充气器的收纳部固定在所述座椅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安全气囊中,在所述连接构件上也设置有对座椅的固定部。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座椅在靠背部上安装有头枕,
在所述膨胀完成状态下,所述连接构件位于所述靠背部和所述头枕的间隙的前方或后方。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在所述膨胀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侧气囊垫及所述第二侧气囊垫的一方的后端部,在所述座椅的靠背部的座椅框架中的所述一方的侧气囊垫侧的侧面的内侧的位置上固定在所述座椅框架上,由此,在所述一方的侧气囊垫被推压到所述座椅的外侧的情况下,所述一方的侧气囊垫的后部被推压到所述座椅的侧部。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当安全带从所述第一侧气囊垫侧向所述第二侧气囊垫侧斜着向下跨在落座于所述座椅上的乘员的躯体上时,在所述膨胀完成状态下,所述第一侧气囊垫介于所述安全带和所述乘员之间。
CN202180064730.6A 2020-10-09 2021-10-01 安全气囊装置 Pending CN1161943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1022 2020-10-09
JP2020-171022 2020-10-09
PCT/JP2021/036420 WO2022075216A1 (ja) 2020-10-09 2021-10-01 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4344A true CN116194344A (zh) 2023-05-30

Family

ID=81126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4730.6A Pending CN116194344A (zh) 2020-10-09 2021-10-01 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75216A1 (zh)
KR (1) KR20230082657A (zh)
CN (1) CN116194344A (zh)
WO (1) WO20220752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443A1 (zh) * 2022-06-16 2023-12-21 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装置、车辆座椅以及车辆
WO2024128054A1 (ja) * 2022-12-16 2024-06-2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008A (ja) * 1984-06-26 1986-01-18 東京シ−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におけるサイドサポート
JP4861214B2 (ja) * 2007-02-26 2012-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776616B2 (ja) * 2012-04-16 2015-09-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BR112017021358B1 (pt) * 2015-04-28 2022-05-2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vo de proteção de ocupante
JP6304166B2 (ja) * 2015-08-03 2018-04-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6402691B2 (ja) * 2015-08-03 2018-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PT3445778T (pt) 2016-04-19 2020-10-15 Griffon Pharmaceuticals Int Sa C/O Biopole Sa Péptidos bioativos peguilados e suas utilizações
JP6783715B2 (ja) * 2017-07-11 2020-11-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536563B1 (en) * 2018-03-06 2021-04-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 vehicle seat
US10710539B2 (en) * 2018-03-23 2020-07-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mounted restraint system
JP7045478B2 (ja) * 2018-10-15 2022-03-3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乗員拘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75216A1 (zh) 2022-04-14
WO2022075216A1 (ja) 2022-04-14
KR20230082657A (ko)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04296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0703325B2 (en) Multi-chambered side airbag assemblies
JP7288510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26553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EP4094999A1 (en) Airbag device
US11267433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same
CN116194344A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6517662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1260819B2 (en) Airbag apparatus
EP4324707A1 (en) Airbag device
JP7409286B2 (ja) 車両用側突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WO2022219983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11602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4196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2009757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4128054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EP4368460A1 (en) Airbag device
WO2023282021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3282017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23110402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8182379A (zh) 乘员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