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10747A -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10747A
CN115810747A CN202211652101.8A CN202211652101A CN115810747A CN 115810747 A CN115810747 A CN 115810747A CN 202211652101 A CN202211652101 A CN 202211652101A CN 115810747 A CN115810747 A CN 115810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graphene oxide
reduced graphene
ferroferric oxide
covalent b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21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810747B (zh
Inventor
吴启超
仇实
汪洋
李�瑞
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16521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107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810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0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810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107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包括步骤:将石墨粉和硝酸钠加入酸溶液中,得到A;高锰酸钾加入A,搅拌加热得到B;将去离子水加入到B;将去离子水和强氧化剂加入到B,清洗烘干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醇类溶液中,将极性含氧基团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中,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铁盐以及表面活性剂加入醇/水体系中,搅拌得到C,水热反应得到D;将D煅烧得到四氧化三铁;通过酸溶液对四氧化三铁进行氧原子剥离,得到四氧化三铁材料;通过溶剂热法将还原氧化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铁进行复合得到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形貌规则、复合强度高以及优异电化学循环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 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数目种类繁多,由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是通过转化的形式储锂,因此,相对储锂为脱嵌机制的层状材料而言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阳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被研究者们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中最为典型的材料就是四氧化三铁,但是,四氧化三铁在嵌锂过程中由氧化铁转化为金属单质的时会在微观层面上发生晶格塌陷,形成宏观体积膨胀,造成活性材料从电极脱落,形成活性材料粉化,导致电池容量迅速衰减,循环稳定性变差,严重阻碍了其作为锂电池阳极的商业化应用。为了解决四氧化三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这一问题,通常将其与稳定性优异但理论容量降低的石墨烯进行复合来弥补材料本身性质缺陷,从而获得新性能的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材料,提高在电子、电池、催化剂、生物医学、电波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将四氧化三铁与石墨烯材料进行复合主要采用的是简单的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进行直接复合。再或者采用改性石墨烯与四氧化三铁进行复合。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复合的材料在初期充放电循环的过程中能够启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直接或半改性复合的材料的复合强度不够,在经过一段很少的循环圈数后四氧化三铁会从复合材料上脱落,仍然会形成体积膨胀,远达不到工业化锂电池阳极材料的循环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形貌规则、复合强度高以及优异电化学循环性能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石墨粉和硝酸钠在冰水浴条件下缓慢加入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
S2、将高锰酸钾缓慢加入混合溶液A,搅拌,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保持,得到混合溶液B;
S3、将去离子水加入到混合溶液B中,加热至设定温度,保持;
S4、将去离子水和强氧化剂加入到冷却至室温后的混合溶液B中至无气泡产生,离心,清洗,烘干得到暗黄色还原氧化石墨烯;
S5、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醇类溶液当中,通过闪蒸氧化法将极性含氧基团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中,得到富氧状态的还原氧化石墨烯;
S6、铁盐以及表面活性剂加入醇/水体系中,搅拌得到澄清混合液C,随后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固体粉末D;
S7、将固体粉末D置于管式炉中氮气氛围下煅烧得到四氧化三铁;
S8、通过酸溶液对四氧化三铁进行氧原子剥离,得到具有氧缺陷的四氧化三铁材料;
S9、通过溶剂热法将富氧还原氧化石墨烯与氧缺陷四氧化三铁进行复合得到通过共价键链接的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材料。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1的石墨粉、硝酸钠和酸溶液的质量比为2:1:90,酸溶液为浓硫酸,所述S2的高锰酸钾与所述S1中的石墨粉的质量比为3:1,搅拌时间为30 min,水热加热至35 ℃,保持2 h。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3的去离子水与所述S1中的酸溶液质量比为25:23,加热温度为80℃,保持30 mi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4的强氧化剂为过氧化氢。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5的醇类溶液为乙二醇,乙二醇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6:1,闪蒸温度为280 ℃,极性亲固基主要为羧基、羟基等活性基团。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6的铁盐为三氯化铁、六水合氯化铁、硫酸亚铁或氢氧化亚铁,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500或聚乙二醇2000,铁盐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 1。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7的煅烧温度为500 ℃,煅烧2 h。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8的酸溶液为盐酸,盐酸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40:1。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S9的溶剂热温度为100 ℃,时间为24 h,氧缺陷四氧化三铁与富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1。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制备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盐酸刻蚀和闪蒸氧化法有针对性的对四氧化三铁以及还原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采用盐酸低温刻蚀对四氧化三铁表面活性位点(含氧基团) 进行刻蚀,通过改变刻蚀条件以实现对目标含氧基团的选择性刻蚀, 使得四氧化三铁形成断裂共价键(表面缺陷位),使四氧化三铁表面具有了剩余的不饱和键能, 这些指向空间的不饱和键具有吸引周围物质来补偿其表面不饱和键能的特性显著影响四氧化三铁表面与富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利用闪蒸氧化法在还原氧化石墨烯中引入极性的含氧基团(极性亲固基), 构建吸附活性位点。这样一来,还原氧化石墨烯便能通过极性亲固基在四氧化三铁表面的活性位点上通过共价键形成作用较强的定向吸附,提高材料的复合强度。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有效避免四氧化三铁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使其可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中。本发明制备过程容易控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宜于工业化批量生产;制得的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形貌规则、均一度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发明所设计的闪蒸氧化法的装置图。
图2为本发明的Fe3O4/rGO的X射线衍射图。
图3为本发明的Fe3O4/rGO的SEM图。
图4为本发明的Fe3O4/rGO作为半电池扣式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时电流密度为0.3A g-1的循环性能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Fe3O4/rGO的SEM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Fe3O4/rGO的SEM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Fe3O4/rGO的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2 g的石墨粉和 1 g的硝酸钠缓慢加入到50 mL浓H2SO4(密度1.8g/mL)中,保持冰水浴,搅拌1 h,得到混合溶液A。
S2、将6 g的高锰酸钾缓慢的加入到混合溶液A中,保持冰水浴搅拌30 min,随后将温度加热至35 ℃反应2 h,得到混合溶液B。
S3、将100 mL去离子水缓慢加入到混合溶液B中,加热至80 ℃反应30 min。
S4、将50 mL去离子水加入上述S3中反应完的混合溶液B,待混合溶液B降至室温,向其中加入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至无气泡产生。将反应液倒入离心管,放入离心机分离,上层液体倒掉,离心管底部附着的固体用稀盐酸、无水乙醇以及去离子水清洗数次,真空冻干 24 h,得到暗黄色还原氧化石墨烯。
S5、将1 g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通过超声分散在 50 mL的乙二醇溶液中,备用,通过电热套将三嘴烧瓶加热到280 ℃,通过滴液注射器以1 mL/min的速度向三嘴烧瓶中滴入还原氧化石墨烯在乙二醇中的分散液,同时通过真空泵向三嘴烧瓶中抽入空气,得到富氧状态的氧化石墨烯。
S6、将4 g的三氯化铁以及1 g的聚乙二醇2000加入90 mL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45mL:45mL)的混合溶液中,搅拌4 h,得到混合溶液C;将溶液C在180 ℃下,水热反应8 h,然后过滤,将滤饼分别用水和乙醇离心清洗,接着干燥滤饼得固体粉末D。
S7、固体粉末D置于管式炉中,气氛为氮气,煅烧温度为500 ℃,煅烧2 h,得到四氧化三铁。
S8、将1 g的四氧化三铁分散在200 mL的2 M 的盐酸溶液中,保持80 ℃,反应2 h,得到具有氧缺陷的四氧化三铁材料。
S9、将1 g的氧缺陷四氧化三铁和0.1 g的富氧还原氧化石墨烯加入到100 mL的乙二醇溶液中,保持100 ℃,反应24 h,得到氧缺陷的四氧化三铁与富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材料,记为Fe3O4/rGO。
参照图1为本发明方法所设计的闪蒸氧化装置图,以此装置进行碳基材料的含氧基团的修饰。
如图2为Fe3O4/rGO的X射线衍射图,证实了案例1成功制备出Fe3O4/rGO的复合材料。
如图3为本发明的Fe3O4/rGO的S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Fe3O4主要复合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富氧边缘,在还原氧化石墨烯未修饰的表面几乎未看见复合了Fe3O4,证实了案列1成功通过含氧基团共价键耦合合成Fe3O4/rGO复合材料。
实施例2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应用,将上述实施例1制得的Fe3O4/rGO作为半电池扣式锂离子阳极材料,具体制备过程:首先,准备1个浆料瓶,在浆料瓶中依次加入1 mL的N-甲基-2-吡咯烷酮(NMP)有机溶剂,20 mg 聚偏二氟乙烯,20 mg导电炭黑,充分搅拌20 min左右,随后将充分研磨的160 mg活性物质Fe3O4/rGO加入到浆料瓶中,搅拌24 h,用涂布机将制成的浆料以30 mm的厚度分别涂抹于铜箔上,将铜箔真空干燥8 h。随后,将铜箔切成硬币大小的电极片,称量得到单个电极上活性物质的质量。最后,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里以扣式电池的组装顺序安装好CR2032型扣式电池,其中电解液使用1M LiPF6,静置24 h,随后进行相应的测试。测试方法:使用新威CT-4008型电池测试仪,电压范围为0.01~3.00 V,电流密度为0.3 A g-1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发现,Fe3O4/rGO作为锂离子半电池阳极材料,以0.3 A g-1的电流密度循环400圈后的容量为848 mAh g-1,说明通过含氧基团共价键耦合合成的方法有效的抑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了其循环性能。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4 g的三氯化铁替换成3.8 g六水合三氯化铁,选用聚乙二醇-1500,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制得共价键耦合的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4 g的三氯化铁替换成3.6 g硫酸亚铁,选用聚乙二醇-400,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制得共价键耦合的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
实施例5:
将实施例1中4 g的三氯化铁替换成3.6 g氢氧化亚铁,选用聚乙二醇-400,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制得共价键耦合的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
图5、图6和图7分别为实施例3、实施例4和实施例5的纳米颗粒的SEM图,均制得了共价键耦合的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石墨粉和硝酸钠在冰水浴条件下缓慢加入酸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A;
S2、将高锰酸钾缓慢加入混合溶液A,搅拌,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保持,得到混合溶液B;
S3、将去离子水加入到混合溶液B中,加热至设定温度,保持;
S4、将去离子水和强氧化剂加入到冷却至室温后的混合溶液B中至无气泡产生,离心,清洗,烘干得到暗黄色还原氧化石墨烯;
S5、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散在醇类溶液当中,通过闪蒸氧化法将极性含氧基团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中,得到富氧状态的还原氧化石墨烯;
S6、铁盐以及表面活性剂加入醇/水体系中,搅拌得到澄清混合液C,随后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固体粉末D;
S7、将固体粉末D置于管式炉中氮气氛围下煅烧得到四氧化三铁;
S8、通过酸溶液对四氧化三铁进行氧原子剥离,得到具有氧缺陷的四氧化三铁材料;
S9、通过溶剂热法将富氧还原氧化石墨烯与氧缺陷四氧化三铁进行复合得到通过共价键链接的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复合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的石墨粉、硝酸钠和酸溶液的质量比为2:1:90,酸溶液为浓硫酸,所述S2的高锰酸钾与所述S1中的石墨粉的质量比为3:1,搅拌时间为30 min,水热加热至35℃,保持2 h。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去离子水与所述S1中的酸溶液质量比为25:23,加热温度为80℃,保持30 min。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的强氧化剂为过氧化氢。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的醇类溶液为乙二醇,乙二醇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56:1,闪蒸温度为280 ℃,极性亲固基主要为羧基、羟基等活性基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的铁盐为三氯化铁、六水合氯化铁、硫酸亚铁或氢氧化亚铁,表面活性剂为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1500或聚乙二醇2000,铁盐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2:1。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的煅烧温度为500 ℃,煅烧2 h。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的酸溶液为盐酸,盐酸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40:1。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的溶剂热温度为100 ℃,时间为24 h,氧缺陷四氧化三铁与富氧还原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1。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制备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中的应用。
CN202211652101.8A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58107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101.8A CN115810747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52101.8A CN115810747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0747A true CN115810747A (zh) 2023-03-17
CN115810747B CN115810747B (zh) 2023-05-12

Family

ID=8548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2101.8A Active CN115810747B (zh) 2022-12-21 2022-12-21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1074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9214A (zh) * 2016-07-28 2016-12-07 北京林业大学 高效采收油藻的功能化石墨烯基磁性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475068A (zh) * 2015-09-01 2017-03-0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苯硼酸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662949A (zh) * 2017-10-27 2018-02-0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1728A (zh) * 2019-11-12 2020-01-24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负载型双功能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4493A (zh) * 2019-09-29 2020-01-24 安徽理工大学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0925A (zh) * 2020-06-12 2020-09-0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74528A (zh) * 2020-09-30 2021-02-19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 一种石墨烯表面负载氧化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5068A (zh) * 2015-09-01 2017-03-08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苯硼酸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179214A (zh) * 2016-07-28 2016-12-07 北京林业大学 高效采收油藻的功能化石墨烯基磁性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662949A (zh) * 2017-10-27 2018-02-0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4493A (zh) * 2019-09-29 2020-01-24 安徽理工大学 多壁碳纳米管/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物杂化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21728A (zh) * 2019-11-12 2020-01-24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负载型双功能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0925A (zh) * 2020-06-12 2020-09-0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74528A (zh) * 2020-09-30 2021-02-19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 一种石墨烯表面负载氧化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10747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ng et al. Fe2O3@ C core@ shell nanotubes: porous Fe2O3 nanotubes derived from MIL-88A as cores and carbon as shells for high power lithium ion batteries
Lee et al. Nanostructure design of amorphous FePO 4 facilitated by a virus for 3 V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s
Sun et al. 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ternary Cu2O-CuO-RGO composite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Zhu et al. Hollow structured cath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Zhang et al. Hollow core–shell ZnMn2O4 microspheres as a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Liu et al. Fe 3 O 4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possess superior lithium storage capability
CN108258210B (zh) 一种3d多孔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硅气凝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Fan et al. NiSe 2 nanooctahedra as anodes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
CN113471415A (zh) 一种复合包覆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5007169A1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172782A (zh) 一种具有壳-核结构碳包裹多孔氧化亚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190267615A1 (en) Oxyfluoride cathodes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9950523A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碳的制备方法
CN107482188B (zh) 一种中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037632A (zh) 一种纳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Zeng et al. Micro-sized FeS2@ FeSO4 core-shell composite for advanced lithium storage
CN108539170B (zh) 锂离子电池纳米片负极材料的形成方法
KR102229460B1 (ko) 인화철(FeP)의 제조방법
CN114678499B (zh) 一种单层过渡金属硫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10747B (zh) 一种通过共价键耦合合成四氧化三铁和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8565441A (zh) 一种二氧化硅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和使用该凝胶制备的三维多孔硅负极材料
KR101592257B1 (ko) 리튬전지용 복합 양극 활물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WO2018195837A1 (zh) 一种金属 - 硫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84915A (zh) 双层壳包覆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ang et al. Synthesis and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Ni0. 5Mn1. 5O4 materials with porous hierarchical microsphere structure by a surfactant-assiste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