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5088B -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5088B
CN114885088B CN202110164494.7A CN202110164494A CN114885088B CN 114885088 B CN114885088 B CN 114885088B CN 202110164494 A CN202110164494 A CN 202110164494A CN 114885088 B CN114885088 B CN 114885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piezoelectric
shake
base
camer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644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5088A (zh
Inventor
叶林敏
黄桢
戎琦
郑雪莹
卞强龙
阙嘉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6449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5088B/zh
Priority to CN202280012186.5A priority patent/CN11680254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3679 priority patent/WO20221666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5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5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感光组件相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元件、一驱动轴以及一移动件,其中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被固定,且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移动件可相摩擦地接触,其中所述压电元件驱动所述驱动轴,由所述驱动轴通过摩擦带动所述移动件,进而由所述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于手机拍照需求的增加,手机摄像头(即摄像模组)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人像拍摄、远距拍摄、光学变焦、光学防抖等功能都集成在了体积有限的摄像头中,而其中自动对焦、光学防抖功能往往都需要依靠光学致动器(或马达)来实现。
随着手机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对马达的驱动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对摄像模组的体积也有很大的限制,马达的占用体积随着镜头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换句话说,在镜头向更大体积、更大重量发展的趋势下,马达所能提供的驱动力却难以相应地增加。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镜头越重,马达能够驱动镜头移动的行程越短,影响对焦和防抖能力。另一方面,镜头越重,马达能够驱动镜头移动的速度也越慢,镜头到达预定的补偿位置的时间也越长,这也会影响对焦和防抖效果。并且,也会造成马达机构复杂,零件数量增加,并且设备主体的厚度趋于增加。
随着移动设备的小型化要求不断提高,马达内部部件的密度也随之提高,马达内设有磁铁和线圈,用于产生驱动镜头移动所必须的磁场,而当马达中两个磁铁距离过近(小于7mm),其内部磁场会产生相互影响,导致磁铁产生位移或抖动,影响镜头的对焦及成像质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较大驱动力,且能更好的避免电磁干扰的驱动马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利用压电驱动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弹性形变的方式带动所述感光组件移动,有利于提高摄像模组的防电磁干扰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利用压电致动器作为驱动带动摄像模组的感光组件相对于镜头组件移动,有利于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行程。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摄像模组中设置滚珠,通过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减小摩擦力,有利于提高光学防抖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摄像模组以固定基座的底面作为基准面,以保证光学防抖一个驱动部的平整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一补强片,以补强片所在平面作为基准面,以保证所述光学防抖装置一个方向的平整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光学防抖装置包括一第一致动器和一第二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在所述摄像模组上形成一错位结构,避免了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在所述感光组件的同一边的高度方向上重叠设置,增加所述感光组件的高度,造成模组高度增加,或者,造成所述镜头组件的焦面不能落到所述感光芯片上,影响成像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摄像模组通过不同的框架来实现两个方向运动,将两个方向的移动分开驱动,不会产生互相干扰,提高了所述摄像模组的抗干扰效果。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压电致动器,适于驱动一摄像模组的一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一支承框架,所述压电致动器被固定值所述支承框架,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
一压电基板;
一振动基板,其中所述振动基板的一端被连接至所述压电基板,并通过所述振动板像所述压电基板施加电势,以引起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的收缩或膨胀;
一驱动轴,其中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振动基板的另一端,由所述振动基板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以及
一移动件,其中所述移动件被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且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驱动轴相摩擦连接,由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移动件沿所述驱动轴所在方向移动,以供所述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基板是根据极化方向和电场方向收缩或膨胀的基板,且所述振动基板具有恒定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为圆盘形状,并且所述压电基板被安装于所述振动基板的上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第一致动器和一第二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的一防抖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支承框架的一外框体之间,借以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防抖基座沿Y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相错位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感光组件相固定,以供所述第一致动器以所述防抖基座为支撑驱动所述移动件沿X轴方向移动,借以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感光组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于所述外框体,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防抖基座相固定,以供所述第二致动器以所述外框体为支撑驱动所述移动件沿Y轴方向移动,借以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防抖基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相邻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对角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对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和/或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至所述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组件的下端,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驱动轴自所述振动基板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驱动轴自所述振动基板沿Y轴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第一致动器和一第二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的一防抖基座和一外框体之间,所述第二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借以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防抖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Y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位于所述外框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振动基板、所述移动件以及所述驱动轴自所述外框体的外侧向内延伸至所述外框体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本固定至所述感光组件,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防抖基板相传动地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电气连接至所述感光组件的一线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包括:
一镜头组件;
一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
一支承框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被固定至所述支承框架;以及
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感光组件相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元件、一驱动轴以及一移动件,其中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被固定,且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移动件可相摩擦地接触,其中所述压电元件驱动所述驱动轴,由所述驱动轴通过摩擦带动所述移动件,进而由所述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元件包括一压电基板和一振动基板,其中所述振动基板的一端被连接至所述压电基板,并通过所述振动板向所述压电基板施加电势,以引起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的收缩或膨胀,其中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振动基板的另一端,由所述振动基板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为圆盘形状,并且所述压电基板被安装于所述振动基板的上下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元件包括多个压电伸缩体和多个电极,并且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和所述多个电极相交替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一镜头、一镜头载体,以及至少一固定基座,其中所述镜头被安装于所述镜头载体,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固定基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第一致动器和一第二致动器,所述支承框架包括一防抖基座和一外框体,所述防抖基座位于所述外框体内侧,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外框体之间,借以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防抖基座沿Y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沿高度方向相错位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固定基座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被电气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基座的被设有至少二LDS槽,并且LDS槽表面镀设导电镀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一侧壁,所述第一致动器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并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的一底侧,所述第二致动器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并驱动所述防抖基座沿Y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元件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外框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导向单元,其中所述导向单元与所述压电致动器相对设置,由所述导向单元引导所述感光组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单元包括一第一导向单元和一第二导向单元,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致动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二致动器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为一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导杆,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为一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导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感光组件相固定,以供所述第一致动器以所述防抖基座为支撑驱动所述移动件沿X轴方向移动,借以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感光组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于所述外框体,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防抖基座相固定,以供所述第二致动器以所述外框体为支撑驱动所述移动件沿Y轴方向移动,借以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防抖基座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相邻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对角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对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和/或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至所述摄像模组的一镜头组件的下端,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驱动轴自所述振动基板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驱动轴自所述振动基板沿Y轴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第一致动器和一第二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的一防抖基座和一外框体之间,所述第二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借以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防抖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Y轴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位于所述外框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振动基板、所述移动件以及所述驱动轴自所述外框体的外侧向内延伸至所述外框体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感光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补强片,所述补强片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所述线路板的下侧,其被用于支撑所述线路板和可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压电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致动器,其中所述镜头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并与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头载体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镜头致动器以所述固定基座为支点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光轴方向上下地移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头致动器包括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和至少一自动对焦磁体,其中所述自动对焦线圈和所述自动对焦磁体相对位地设置,所述镜头致动器的所述自动对焦线圈被支撑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自动对焦磁体被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施加一电势信号至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摄像模组的一感光组件相传动地连接;和
(b)基于所述电势信号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膨胀或收缩,以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学防抖方法的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基板和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基板的一振动基板,通过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一振动基板施加所述电势信号至一压电基板,其中所述压电基板基于所述电势信号膨胀或收缩,并带动所述振动基板膨胀或收缩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电致动器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轴和与所述驱动轴相摩擦接触的移动件,其中所述驱动轴被所述振动基板驱动,由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主体;和
至少一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摄像模组被搭载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一镜头组件;
一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
一支承框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被固定至所述支承框架;以及
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感光组件相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元件、一驱动轴以及一移动件,其中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被固定,且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移动件可相摩擦地接触,其中所述压电元件驱动所述驱动轴,由所述驱动轴通过摩擦带动所述移动件,进而由所述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振动基板的一端被连接至所述压电基板,并通过所述振动板像所述压电基板施加电势,以引起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的收缩或膨胀,其中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振动基板的另一端,由所述振动基板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是根据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压电致动器几种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A至图3E是根据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压电致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压电致动器的驱动动作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一平面示意图,其示出了所述摄像模组的一自动对焦装置的结构。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的一光学防抖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5所示,依照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一镜头组件10、一感光组件20、一支承框架30以及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30的至少一压电致动器40,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与所述感光组件20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压电致动器40基于所述支承框架30的位置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成像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即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组件10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感光路径上,使得所述感光组件20可以接收从所述镜头组件10入射出光线以进行成像。
所述支承框架30包括一防抖基座31和一外框体32,其中所述防抖基座31位于所述外框体32的内侧,并且所述感光组件20位于所述防抖基座31内侧,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基于所述支承框架30的所述防抖基座31和/或所述外框体32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移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所述防抖基座与所述外框体间存在一间隙,使得在进行光学防抖时,所述防抖基座不会与所述外框体不会接触而产生摩擦,进而影响光学防抖效果。
详细地说,所述外框体32被固定设置,即所述外框体32的位置固定,其中所述防抖基座31可相对于所述外框体32被所述压电致动器40驱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抖基座31用于在光学防抖中控制所述感光组件20进行光学防抖,所述感光组件20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所述防抖基座31被容纳于所述外框体32中,即所述防抖基座31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和所述外框体32之间,所述外框体32位于所述摄像模组的最外侧作为其外壳。
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致动器40a和至少一第二致动器40b,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位于所述感光组件20和所述防抖基座31之间,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位于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外框体32之间。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基于所述防抖基座31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X轴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X轴方向的光学防抖,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基于所述外框体32驱动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感光组件20沿Y轴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Y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如图2A至图2C所示,示出了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几种可选安装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呈对角设置,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位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两个对角。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呈相邻边设置,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位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两相邻边。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呈相对边设置,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位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两对边。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位置在此仅仅作为示例的,而非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相邻边或相对边。优选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分别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相邻边的中间部位,以使得所述压电致动器40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平稳地移动。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两个角,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相邻角或相对角。优选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也可以被设置成位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同一角落处,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分别从所述防抖基座31的同一角引出,以在进行线路导通时,可以从同一角落向上通过导线或软板延伸至所述感光组件的线路板,以实现线路导通,进而简化所述摄像模组的电路布置。通过上述第一致动器40a和第二致动器40b的位置设置方法,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与第二致动器40b在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外框体32内上形成一错位结构,避免了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在所述感光组件的同一边的高度方向上重叠设置,增加所述感光组件20的高度,造成摄像模组的高度增加。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相错位设置,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在所述感光组件的同一边的高度方向上不相互地重叠,以避免增加所述感光组件20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致动器40a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实现X轴方向移动和通过所述第二致动器40b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实现Y轴方向移动,即通过不同的框架来说实现XY方向运动,以将两个方向的光学防抖分开驱动,因此不会产生互相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一端被固定至所述防抖基座31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光组件20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基于所述防抖基座31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一端被固定至所述外框体32的内侧,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抖基座31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基于所述外框体32驱动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感光组件20沿Y轴方向移动。
所述压电致动器40包括一压电元件401、一驱动轴43以及一移动件44,所述压电元件包括一压电基板41和一振动基板42,其中所述振动基板42位于所述驱动轴43和所述压电基板41之间,并且所述移动件44可与所述驱动轴43相摩擦接触,通过所述驱动轴43与所述移动件44之间的摩擦力驱动所述移动件44沿X轴方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振动基板42驱动所述驱动轴43沿X轴方向移动,借以所述驱动轴43通过摩擦力驱动所述移动件44移动。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压电基板41被固定至所述防抖基座31,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感光组件20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移动件44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X轴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轴43的形状适于为圆柱形或者多棱柱形,优选为圆柱形,所述驱动轴43固定于所述振动基板4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基板42为压电陶瓷杆或压电陶瓷片,所述振动基板42与所述驱动轴43可以通过粘胶方式连接或者注塑一体成型,所述振动基板42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所述振动基板42也不限于压电陶瓷,还可以是其他能够利用压电原理驱动所述感光组件移动的结构。所述压电基板41可以固定至所述防抖基座31内侧,并且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与所述防抖基座31之间,所述振动基板42的一端连接压电基板41而另一端连接驱动轴43,其中所述移动件44可以与所述驱动轴43摩擦接触。所述移动件44被固定至所述感光组件20,通过驱动所述振动基板42来实现所述感光组件在X方向上的移动,其中所述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所述压电基板41可以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31。优选地,采用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软胶);所述驱动轴43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感光组件20,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振动基板42及所述驱动轴43可以自由振动。所述移动件44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或所述支架,也可以采用与所述支架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基板41可以与所述防抖基座一体形成。
如图3A至图3C所示,所述压电基板41是具有压电效应并且根据极化方向和电场方向收缩或膨胀的基板,并且所述振动基板42可以具有恒定的厚度。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振动基板42具有连接到单晶型或双晶型的压电基板41,并向压电基板41施加电势,利用控制器控制施加电压的不同,引起压电基板41和振动基板42的收缩和膨胀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所述压电基板41和所述振动基板42的复合层的弯曲变形原理。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压电基板41和所述振动基板42具有圆盘形状,并且优选的方案所述压电基板被安装于所述振动基板42的上下表面。
当所述压电基板41的分极方向和所述压电基板41上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方向不同时,所述压电基板41的宽度方向延展并且其厚度减小的方向上会发生变形,由于所述压电基板41的膨胀作用,所述振动基板42会向上凸起变形。当所述压电基板41的分极方向和施加到所述压电基板41的电场方向相同时,压电基板41会变形收缩,使得其宽度变得更窄并且其厚度增加。
如图3B和图3C所示,施加到所述压电基板41的电压的电位差可瞬时反转,所述压电基板41和所述振动基板42也随之改变位移的状态,如果重复上述电位差变化,则所述压电基板41和所述振动基板42可以连续地上下振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驱动轴43固定在所述压电基板41和所述振动基板42的复合层上,并根据复合层的最上层固定在所述压电基板41或所述振动基板4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向所述压电基板41施加电压来产生所述压电基板41和所述振动基板42的复合层的弯曲变形。如上所述,如果施加到所述压电基板41的电压重复电位差变化,则所述压电基板41和所述振动基板42可以连续地上下振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压电致动器40使用惯性定律允许移动体/被驱动物体沿着驱动轴43所在方向移动。当所述驱动轴43的惯性小于所述驱动轴43与响应于所述压电基板41的位移而振荡的所述移动件44之间的静摩擦力时,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驱动轴43尽管一起移动,但是如果所述驱动轴43的惯性大于所述驱动轴43和所述移动件44之间的静摩擦,则所述移动件44静止并只移动所述驱动轴43,且在所述移动件44的所述驱动轴43上的位置改变。
本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施加在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压电基板41上的电压可以包括正向电压和收缩电压,并且正向电压和收缩电压是在第一周期期间从第一电压向第二电压变化,第二周期期间是从第二电压到第一电压变化,其中正向电压的第一周期比第二周期长,并且收缩电压的第二周期比第一周期长。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被配置成使所述压电基板41在第一周期期间向上凸起并且在第二周期期间向下凸起,使得在施加正向电压的第一周期期间,当所述移动件44在所述驱动轴43上向前移动并且施加收缩电压时,所述移动件44可以在第二周期期间在所述驱动轴43上后退。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给所述压电基板41反复施加正向电压,一端的所述压电基板41将伸缩,使得振动基板42在向着一个方向凸起变形为碗形,并会快速恢复为原来平板状的状态中。
如图3D所示,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当给所述压电基板41反复施加收缩电压,另一端的所述压电基板41将伸缩,使得振动基板42在向着另一个方向凸起变形为碗形,并会快速恢复为原来平板状的状态中。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驱动轴43在轴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而由于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驱动轴43产生摩擦接触,当所述振动基板42向着一个方向变形为碗形时,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驱动轴43共同移动,而当所述振动基板42快速恢复为原来平板状时,所述驱动轴43也逆向移动,由于所述移动件处于高速状态,因此无法追随所述驱动轴43的动作,也未能返回至原有位置,只能停留在所在位置上。因此,在一个运作过程中,所述移动件44出现所述振动基板42变形振幅较大的移动,通过反复施加脉冲电压,可重复上述移动,并可使所述移动件44移动至目标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压电致动器40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驱动机构,其具备体积小,推力大,精度高的优势,而且驱动结构相对简单,适于驱动较重的产品,适应摄像模组大像面、玻璃镜头等产品趋势,用于芯片防抖、棱镜防抖等用途。同时,可以再芯片防抖中,利用其控制精度优势实现超分辨率控制。
如图3E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包括一压电元件401、一驱动轴43以及一移动件44,所述压电元件401具有如下层叠结构,所述压电元件401进一步包括多个压电伸缩体45和多个电极46,并且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5和多个电极46交替层叠。所述压电元件401具有层叠结构时,则即使在施加了小的电场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大的位移量。当所述多个电极46上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方向不同时,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5会发生变形,发生膨胀或收缩,由于所述压电元件401的不断变形带动所述驱动轴43实现往复运动。
所述驱动轴43具有圆柱形状,下表面平整,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粘接剂粘接于所述压电元件401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从而接合于所述压电元件401。所述驱动轴43的形状也可以为除了圆柱形状以外如多棱柱的形状。所述驱动轴43由以碳、重金属、重金属的碳化物、重金属的硼化物以及重金属的氮化物中的任一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形成。
所述压电元件401具有长方体形状,所述长方体形状具有分别沿着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的边。在本例中,所述压电元件401的X轴方向长度为1mm,Y轴方向长度为1mm,Z轴方向长度(高度)为2mm。
如图3E所示,所述多个电极46被配置于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5,将交替夹着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5而成的所述多个电极46为内部电极。将配设于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5的表面并且配设于其上部及下部的所述多个电极46分别称为上部电极及下部电极。进一步,将配设于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5的表面并且配设于其侧面的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5称为侧面电极。予以说明,如图3E所示的形态那样,所述压电伸缩体45为1个的情况下,一对所述电极46配设于压电伸缩体45的上部及下部的表面,通过焊接等将所述侧面电极连接于外部电路。在多层的情况下,相同极性的电极层通过所述侧面电极的电极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将正负电极的电极层引出在两个侧面上。
所述驱动轴43在轴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而由于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驱动轴43产生摩擦接触,当所述振动基板42向着一个方向变形,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驱动轴43共同移动,而当所述振动基板42快速恢复为原状时,所述驱动轴43也逆向移动,由于所述移动件44处于高速状态,因此无法追随所述驱动轴43的动作,也未能返回至原有位置,只能停留在所在位置上。因此,在一个运作过程中,所述移动件44出现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41变形振幅较大的移动,通过反复施加脉冲电压,可重复上述移动,并可使所述移动件44移动至目标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压电致动器40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驱动机构,不仅具备体积小,推力大,精度高,驱动结构相对简单,适于驱动较重的产品的优势,而且结构更小,线路通过所述压电元件的侧面延伸,线路相对简单,适合在空间紧凑的模组中使用。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结构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详细地说,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压电基板41可以固定至所述外框体32,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与所述外框体32之间,所述振动基板42的一端连接压电基板41而另一端连接驱动轴43,移动件44可以与驱动轴43摩擦接触。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移动件44可以被固定至所述外框体,这样可以通过驱动振动基板42来实现所述防抖基座在Y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在Y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所述压电基板41可以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外框体上。所述驱动轴43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外框体上,或者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悬置在所述外框体32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使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振动基板42及所述驱动轴43可以自由振动。所述移动件44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31,也可以采用与所述防抖基座31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此外,所述压电基板41可以一体地成型于所述外框体32。
所述压电致动器40与所述感光组件20的线路板相电气地连接,通过所述感光组件20的线路板给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脉冲电压,其中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所述驱动轴43在沿X(Y)轴方向上的振动,使所述驱动轴43在轴方向上轻微往返移动,借以所述驱动轴43驱动所述移动件44在所述驱动轴43上线性移动。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给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不同频率的脉冲电压,控制所述驱动轴43在轴方向上振动的速率,从而改变所述移动件44在所述驱动轴43上移动的速率。具体地,为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脉冲电压,使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所述驱动轴43在X正轴方向上的振动,使所述驱动轴43在X轴正方向轻微往返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移动件44在所述驱动轴43上沿X轴正方向线性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X轴正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振动基板42被控制为急速缩回时,所述驱动轴43也随之急速地向X负方向缩回,由于所述移动件44沿X方向移动的惯性作用,虽然存在摩擦,所述移动件44将会被保持在原处,以实现X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能够产生沿Y轴方向的驱动力,为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脉冲电压,使得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所述驱动轴43在Y轴正方向上的振动,所述驱动轴43在Y轴正方向上轻微往返移动,进而驱动所述移动件44在所述驱动轴43上沿Y轴正方向线性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以所述外框体32为支撑,驱动所述防抖基座沿Y轴正方向移动,由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Y轴正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振动基板42被控制为急速缩回时,所述驱动轴43也随之急速地向Y轴负缩回,由于所述移动件44向Y轴正方向移动的惯性作用,虽然存在摩擦,所述移动件44将会被保持在原处,以实现Y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数量为二或多个时,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工作原理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利用压电式致动器作为驱动所述感光组件移动的驱动马达,不仅具备体积小,推力大,精度高的优势,而且驱动结构相对简单,相较于磁性驱动的方式具有更好的防电磁干扰效果。
所述支承框架3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致动器滚动单元33,其中所述致动器滚动单元33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30的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外框体32之间,用以支撑所述防抖基座31,减少所述防抖基座31移动时所述防抖基座31与所述外框体32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支承框架30的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外框体32之间设有一滚动支撑空间301,其中所述致动器滚动单元33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30的所述滚动支撑空间30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致动器滚动单元33用于支撑和保持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外框体32间的距离,并提供所述防抖基座31相对于所述外框体32间在沿Y轴方向的运动,以及通过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减小防抖基座在移动时的摩擦力。所述致动器滚动单元33可以设置在所述防抖基座31与所述外框体32的侧部或底部之间,本申请不做限制。
所述感光组件20包括一感光芯片21、一线路板22、至少一滤光片23、支架24以及至少一电子元件25。所述线路板22用于承载所述感光芯片21、所述滤光片23、所述支架24、以及所述电子元件25。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可以为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也可以为软硬结合板,也可以为补强后的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电路板)。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层叠设置的PCB及FPC,补强后的柔性电路板包括层叠设置的FPC及补强片,补强片可以为钢片等散热性能良好的片材。所述感光芯片21被设于所述线路板22,且所述感光芯片21与所述线路板22相电性连接,所述感光芯片21能够感应光线,通过自身的感光功能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成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感光芯片21远离所述线路板22的一侧包括感光区以及环绕感光区设置的非感光区。所述滤光片23被设置于所述感光芯片21的上方,并被所述支架24支撑,其中所述支架24被固定于所述线路板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电致动器40通过驱动整个感光组件20整体地移动来实现光学防抖,所述线路板22、所述感光芯片21、所述支架24、以及所述滤光片23可被封装为一体,并形成一封闭空间,其中所述感光芯片21被容纳于该封闭空间,提升了所述感光芯片21的封闭性,保证了在摄像模组制作或者使用过程中感光芯片成像不受灰尘的影响。所述线路板22通过一软板和连接器连接与外界电子设备主板进行导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支架24可被替换为一封装体,即在所述线路板22上形成一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可以用于包埋电子元件25和/或感光芯片21的非感光区,所述封装体被一体成型于所述线路板22,不仅可以减小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也可以保护电子元件25,避免其造成污染和损坏。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镜头组件10包括一镜头11和一镜头载体12,其中所述镜头11安装于所述镜头载体12,即所述镜头组件10可被实施为一定焦镜头。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10也可被实施为自动对焦镜头。相应地,所述镜头组件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致动器13和一固定基座14,其中所述镜头致动器13被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4,并与所述镜头组件10的所述镜头载体12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镜头致动器13以所述固定基座14为支点驱动所述镜头载体12沿光轴方向上下地移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具体的,所述镜头11可以通过粘接、卡扣或螺纹等方式安装于所述镜头载体12。优选地,所述镜头11与所述镜头载体12为一体式结构,即所述镜头载体12与所述镜头11的镜筒,所述镜头11的至少两个透镜被容纳于所述镜头载体1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一体式结构可以减掉所述镜头11中镜筒的尺寸,并减少镜筒与载体间存在的间隙,因此可以实现减小摄像模组尺寸的有益效果。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头载体12被容纳于所述固定基座14。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镜头致动器13被配置在所述镜头载体12和所述固定基座14,以所述固定基座14作为所述镜头致动器13的支点位置,通过所述镜头致动器13产生用于使得所述镜头载体带动所述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力,从而驱动所述镜头载体12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所述镜头致动器13包括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131和至少一自动对焦磁体132,其中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和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相对位地设置。所述镜头致动器13的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被支撑于所述固定基座14。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与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相对位设置,并且所述自动对焦磁体被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12。当所述镜头致动器13的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被通电时,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以所述固定基座14为支撑点,并与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磁性作用力,其中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在磁性作用下带动所述镜头载体12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自动对焦。
所述镜头载体12设有至少一磁体安装部121,其中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被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12的所述磁体安装部121。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安装部121是形成于所述镜头载体12外侧的开口槽或贴合面。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可以被嵌入或者贴附于所述镜头载体12的侧壁,即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可以被嵌入或者贴附于所述镜头载体的外侧壁或内侧壁,即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和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相对位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内侧或相邻侧壁设置一自动对焦调节传感器,其中所述自动对焦调节传感器在自动对焦时可以感知对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所述镜头载体12的位置变化,所述自动对焦调节传感器可以为霍尔元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镜头致动器13的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和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的安装位置可以对调,即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被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12的外侧,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被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4。
本申请中所述镜头致动器13的位置并不限于上述内容,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可被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一侧面和相邻侧面所直交的边角处,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被安装于与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面对的镜头载体的磁铁安装部。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可通过一自动对焦基板(FPC)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当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通过所述自动对焦基板(FPC)通电后,所述自动对焦线圈131与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间产生沿光轴方向的驱动力,驱动所述镜头载体12带动所述镜头11沿光轴方向移动,实现自动对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固定基座14可以作为所述镜头致动器的一部分。
所述镜头致动器1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滚动单元133,其中所述至少一镜头滚动单元133位于所述固定基座14和所述镜头载体12之间,用以支撑和保持所述镜头载体12和所述固定基座14之间的距离,并且当所述镜头致动器13驱动所述镜头载体12移动时,所述镜头滚动单元133提供所述镜头载体12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14间在沿光轴方向的运动,以及通过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减小镜头载体在移动时的摩擦力。
所述镜头载体12和所述固定基座14之间设有至少一滚动单元容纳腔101,其中所述镜头滚动单元133被保持在所述滚动单元容纳腔101。所述镜头载体12的外侧壁具有至少一沿Z轴方向的第一轨道102,所述固定基座14的内侧壁具有至少一沿Z轴方向的第二轨道103,其中所述第一轨道102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轨道103的位置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镜头载体12与所述固定基座14间形成至少一所述滚动单元容纳腔101,所述滚动单元容纳腔101可以将所述镜头滚动单元133容纳其中,以提供所述镜头载体12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14沿光轴方向(Z轴方向)运动。由于所述滚动单元容纳腔101是有具有方向性的规定产生的,因此可以使得镜头滚动单元133沿Z轴方向移动,在自动对焦时使得镜头的移动方向更加精准。
优选地,所述滚动单元容纳腔101的数量可以为2个,当所述滚动单元容纳腔101设置于所述自动对焦磁体132所在的一侧时,所述两个滚动单元容纳腔101分别设置于所述自动对焦磁体的两侧,使得在进行自动对焦时,所述镜头载体12运动的更加平稳不会产生倾斜。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单元容纳腔101还可以设置于镜头载体12和固定基座14的其他位置,本申请不做限制。
所述固定基座14位于于所述镜头11与所述感光组件20之间,所述镜头11与所述感光组件20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并且所述感光组件20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14沿像平面上相互垂直的方向移动,实现光学防抖。也就是说,在进行光学防抖时,所述压电致动器40驱动所述防抖基座31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移动,所述固定基座14并不发生移动。所述压电致动器40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4与所述感光组件20之间,并且所述压电致动器40向上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14。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与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均被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4与所述感光组件20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14的表面铺设有一电路层,并且所述固定基座14通过一软板和连接器连接于外界电子设备主板进行导通。所述压电致动器40与所述感光组件20可以通过一连接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电路层,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电路导通。由于所述压电致动器40与所述感光组件20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方,因此需要将所述压电致动器40与所述感光组件20通过导线或软板向上延伸并电连接至所述固定基座14表面的电路层,将电路向上延伸进行导通可以充分利用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空间,避免所述摄像模组高度的增加。并且,相对于通过所述感光组件20的线路板实现与外界电路导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减小所述感光组件20的线路板的长度,进而简化所述摄像模组的导线布置。本申请中的上方为光线入射的方向,下方为光线射出的方向。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所述固定基座14的表面设置至少二LDS槽,所述LDS槽深度不大于20~30μm,宽度不小于60μm,在槽内运用LDS(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在LDS槽表面镀设导电镀层(例如可以是镍钯金的镀层),从而可以避免内部其他金属干扰,将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连接电路与所述固定基座14的LDS槽中的导电镀层相连接,从而导出电路,实现与所述感光组件20的线路板电连接。又或者,通过InsertMolding(嵌入式注塑)技术,将至少二导线成型在所述固定基座中,从而将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连接电路与导线电连接从而导出电路,通过所述固定基座14与感光组件20的线路板电连接。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通过所述摄像模组有富余空间的边角处向上延伸,与所述固定基座14的所述电路层进行电路导通,不仅可以减小所述线路板的长度,也可以使得布线更为简单。
所述感光组件20与所述压电致动器40相传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致动器40a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并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X轴方向移动,实现X轴方向的光学防抖;所述防抖基座31具有一连接部,用于和所述感光组件20活动连接,即所述防抖基座31移动时可以通过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相同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4和/或所述外框体32,驱动所述防抖基座31相对于所述外框体32沿Y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Y轴方向移动,实现Y轴方向的光学防抖。
具体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一侧壁,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31,并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X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压电元件401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31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软胶)。所述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并且,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防抖基座上;或者,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悬置在所述防抖基座31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压电元件401及所述驱动轴4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所述移动件44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感光组件20,也可以采用与所述感光组件20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并且,所述压电元件401也可以与所述防抖基座一体形成。
所述感光组件2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补强片26,其中所述补强片26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22的下方,由所述补强片26支撑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22和所述感光芯片。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所述补强片26对所述线路板22进行补强,并使得所述线路板22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并且也会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防止所述线路板22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而导致线路板变形,所述补强片26可以为钢片等散热性能良好的片材。
优选地,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移动件44可通过粘接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补强片26,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以平整的补强片26为基准面,以保证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平整度。
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一底侧,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并驱动所述防抖基座31沿Y轴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压电元件401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底面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软胶)。所述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并且,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或者,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悬置在所述固定基座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压电元件401及所述驱动轴4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所述移动件44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31,也可以采用与所述防抖基座31一体形成的方向进行固定。并且,所述压电元件401也可以与所述固定基座一体形成。以所述固定基座14作为一基准面,将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向上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能够提高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组装精度,也可以使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保持良好的平整度。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可以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外框体32上,所述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并且,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外框体32上,或者,所述驱动轴4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悬置在所述外框体上或者悬空等方式,不影响其反复振动即可),使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压电元件401及所述驱动轴43可以自由振动即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致动器40b也可以同时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和所述外框体32。
更优选地,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压电基板41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即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压电基板41由所述固定基座14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以所述固定基座14的底面作为基准面,以保证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平整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压电基板41也可以同时固定所述固定基座14的底面和所述外框体32的内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致动器40a被固定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补强片26,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当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与第二致动器40b处于所述防抖基座31的相邻边或相邻角时,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与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分别从不同的高度方向安装和延伸,以充分地利用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空间,从而使得模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所示补强片与所述固定基座都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可以作为基准面,在所述第一致动器40a和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组装时有利于减小组装公差。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防抖滚珠单元,其中所述防抖滚珠单元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和所述防抖基座31之间,用于支撑和保持所述防抖基座31和所述感光组件20间的距离,并提供所述感光组件20相对于所述防抖基座31间在沿X轴方向的运动,以及通过滚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减小光学组件在移动时的摩擦力。所述感光组件和所述防抖基座31之间设有至少一防抖容纳空间302,其中所述防抖滚动单元被容纳于所述防抖容纳空间30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防抖滚珠单元还可以被设置在所述感光组件20与所述防抖基座31的侧部或底部之间,本申请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可以为所述感光组件2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所述导向单元包括第一导向单元和第二导向单元,每组所述导向单元与所述压电致动器40相对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补强片26,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沿X轴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置于所述防抖基座沿X轴方向的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相对设置,即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沿Y轴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沿Y轴方向的相对的一侧。也就是说,每组所述导向单元与压电致动器40位于相对的两侧并同向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单元可以为一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导杆,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补强片26设置所述导杆的位置上具有至少一开口,将所述导杆置于开口中使得所述导杆与所述感光组件20活动连接,通过所述导杆的方向控制所述感光组件20移动的方向,使得所述感光组件20可以更加准确的沿X轴移动方向。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也可以为一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导杆,所述防抖基座设置所述导杆的位置上具有至少一开口,将所述导杆置于开口中使得所述导杆与所述防抖基座活动连接,通过所述导杆的方向控制所述防抖基座31移动的方向,使得所述防抖基座31可以更加准确的沿Y轴移动方向。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以使得所述防抖基座31可以在所述第一导向单元的导向作用下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的两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以使得所述防抖基座31可以在所述第二导向单元的导向作用下沿Y轴方向移动。通过所述导向单元的导向作用,可以更加准确的控制所述感光组件的移动方向,以实现更好的光学防抖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向单元可以为滚珠、滑块或其他能够实现导向功能的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
所述模组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外壳50,其中所述外壳50用于保护所述摄像模组的各个元件,同时可用于阻挡所述相机模块在工作期间产生的电磁波,产生电磁屏蔽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在驱动摄像模组时产生的电磁波向外部发射或被发射到相机模块的外部,则电磁波可能影响其他电子组件,这可能导致通信错误或故障。优选地,所述外壳50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通过接地板接地以使得外壳用作电磁屏蔽罩。可选地,所述外壳50的材料可以为塑料材料,在塑料表面涂覆导电材料,以阻挡电磁波,因此本申请对外壳的材料不做限制。具体地,所述外壳50具有一开口,以使得经过所述镜头组件10的光线可以入射到所述感光组件进行成像,所述外壳50与所述外框体32形成一容纳腔,用于将所述镜头组件10、感光组件20以及所述压电致动器40容纳其中,以防止所述镜头组件10、感光组件20和压电致动器40由于外部冲击而脱落损坏。优选地,所述外壳50被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上部,所述外框体32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14的下部。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6所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摄像模组的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31与所述外框体32之间,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压电基板41被固定至所述外框体32,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驱动轴43在X轴方向延伸。所述振动基板4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电基板41,所述振动基板42的另一端连接驱动轴43,其中所述移动件44与驱动轴43摩擦接触。所述移动件44被固定至所述防抖基座,通过驱动振动基板42来实现所述防抖基座31在X方向上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在X方向上的移动,所述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
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与所述防抖基座31之间,即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压电基板41被固定至所述防抖基座31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感光组件20与所述防抖基座31之间。所述振动基板42的一端连接于压电基板41,所述振动基板4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轴43,其中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驱动轴43摩擦接触。所述移动件44被固定至所述感光组件20,通过驱动振动基板42驱动所述移动件44沿Y轴方向移动,以实现所述感光组件20在Y方向上的移动,其中,驱动轴43的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7所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二致动器40b,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自所述外框体32的外侧延伸至所述外框体32内侧。具体而言,所述外框体32设有一固定孔,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40b被固定值所述外框体32的所述固定孔,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40b的所述压电基板41被固定值所述固定孔的外侧。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振动基板42、所述移动件44以及所述驱动轴43通过所述开口置于所述外框体32内侧,所述压电基板41被设置于所述外框体32的外侧,即所述压电基板41的内表面通过粘胶固定于所述外框体32的外侧。本实施例的设置方式可以通过软板或多条引线将所述压电致动器40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22的软板,可以从外部进行导通,导通线路更加简单。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8所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摄像模组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压电致动器40的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安装方式。所述第一致动器40a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20和所述防抖基座31之间,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以所述防抖基座31为支撑点驱动所述感光组件20沿X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压电基板41被固定至所述感光组件20,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22相电气地连接,即所述第一致动器40a与所述感光组件20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压电基板41被固定至所述线路板22,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40a的所述移动件44与所述防抖基座31相传动地连接。当所述第一致动器40a被电导通后,所述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22为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脉冲电压,使所述振动基板42提供所述驱动轴43在X轴方向上的振动。所述驱动轴43在X轴方向上轻微往返移动,从而驱动所述移动件44在所述驱动轴43上沿X轴方向线性移动,由所述压电基板41基于反向作用力带动所述感光组件20相对于所述防抖基座沿X轴方向移动,实现X轴方向的光学防抖。本实施例中第一致动器40a的设置方式可以将振动基板42与所述线路板进行电连接,不需要设置软板或引线,导通方式更加简便。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9所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子设备主体100和至少一摄像模组200,其中所述摄像模组被搭载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100,由所述电子设备主体100我所述摄像模组200工作提供电能。所述摄像模组200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100相电气地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该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200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摄像模组的结构和功能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电子设备主体100可以但不限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拍照设备等。
参照本发明说明书附图之图10所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方法。所述光学防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施加一电势信号至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摄像模组的一感光组件相传动地连接;和
(b)基于所述电势信号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膨胀或收缩,以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根据发明上述光学防抖方法,其中所述光学防抖方法的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基板和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基板的一振动基板,通过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一振动基板施加所述电势信号至一压电基板,其中所述压电基板基于所述电势信号膨胀或收缩,并带动所述振动基板膨胀或收缩变形。所述压电致动器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轴和与所述驱动轴相摩擦接触的移动件,其中所述驱动轴被所述振动基板驱动,由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9)

1.一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镜头组件;
一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
一支承框架,其中所述感光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承框架,其中所述支承框架包括一防抖基座和一外框体,所述防抖基座位于所述外框体内侧;以及
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支承框架相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元件、一驱动轴以及一移动件,其中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被固定在所述防抖基座,且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和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通过所述具有弹性的粘接剂固定在所述防抖基座,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移动件可相摩擦地接触,其中所述压电元件驱动所述驱动轴,由所述驱动轴通过摩擦带动所述移动件,进而由所述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从而带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元件包括一压电基板和一振动基板,其中所述振动基板的一端被连接至所述压电基板,并通过所述振动基板向所述压电基板施加电势,以引起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的收缩或膨胀,其中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振动基板的另一端,由所述振动基板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为圆盘形状,并且所述压电基板被安装于所述振动基板的上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元件包括多个压电伸缩体和多个电极,并且所述多个压电伸缩体和所述多个电极相交替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组件包括一镜头、一镜头载体,以及至少一固定基座,其中所述镜头被安装于所述镜头载体,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元件被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固定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第一致动器和一第二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支承框架的所述外框体之间,借以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防抖基座沿Y轴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沿高度方向相错位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固定基座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和所述第二致动器被电气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固定基座的被设有至少二LDS槽,并且LDS槽表面镀设导电镀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一侧壁,所述第一致动器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并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的一底侧,所述第二致动器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并驱动所述防抖基座沿Y轴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元件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以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外框体。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导向单元,其中所述导向单元与所述压电致动器相对设置,由所述导向单元引导所述感光组件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导向单元,其中所述导向单元与所述压电致动器相对设置,由所述导向单元引导所述感光组件移动,其中所述导向单元包括一第一导向单元和一第二导向单元,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一致动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向单元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与所述第二致动器相对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为一长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的导杆,所述第二导向单元为一长度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导杆。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于所述防抖基座,所述第一致动器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感光组件相固定,以供所述第一致动器以所述防抖基座为支撑驱动所述移动件沿X轴方向移动,借以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感光组件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被固定于所述外框体,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防抖基座相固定,以供所述第二致动器以所述外框体为支撑驱动所述移动件沿Y轴方向移动,借以所述移动件带动所述防抖基座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相邻边。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对角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内侧,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一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致动器位于所述防抖基座的两对边。
2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第一致动器和一第二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支承框架的一防抖基座和一外框体之间,所述第二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防抖基座和所述感光组件之间,借以所述第一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Y轴方向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基板位于所述外框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致动器的所述振动基板、所述移动件以及所述驱动轴自所述外框体的外侧向内延伸至所述外框体内侧。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感光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补强片,所述补强片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线路板的下侧,其被用于支撑所述线路板和被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压电致动器。
2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镜头致动器,其中所述镜头致动器被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并与所述镜头组件的所述镜头载体相传动地连接,由所述镜头致动器以所述固定基座为支点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光轴方向上下地移动,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镜头致动器包括至少一自动对焦线圈和至少一自动对焦磁体,其中所述自动对焦线圈和所述自动对焦磁体相对位地设置,所述镜头致动器的所述自动对焦线圈被支撑于所述固定基座,所述自动对焦磁体被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
25.一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防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施加一电势信号至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摄像模组的一感光组件相传动地连接;和
(b)基于所述电势信号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膨胀或收缩,且所述压电致动器的压电元件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被固定在支承元件的防抖基座,所述压电致动器的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压电致动器的所述压电元件和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被固定在支承元件的防抖基座,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压电致动器的移动件可相摩擦地接触,以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移动,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光学防抖方法,其中所述光学防抖方法的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基板和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基板的一振动基板,通过所述压电致动器的一振动基板施加所述电势信号至一压电基板,其中所述压电基板基于所述电势信号膨胀或收缩,并带动所述振动基板膨胀或收缩变形。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防抖方法,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轴和与所述驱动轴相摩擦接触的移动件,其中所述驱动轴被所述振动基板驱动,由所述驱动轴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28.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主体;和
至少一摄像模组,其中所述至少一摄像模组被搭载于所述电子设备主体,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一镜头组件;
一感光组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沿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被设置于所述感光组件的感光路径上;
一支承框架,其中所述镜头组件被固定至所述支承框架,其中所述支承框架包括一防抖基座和一外框体,所述防抖基座位于所述外框体内侧;以及
至少一压电致动器,其中所述至少一压电致动器与所述感光组件相传动地连接,其中所述压电致动器包括一压电元件、一驱动轴以及一移动件,其中所述压电元件的一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被固定所述防抖基座,且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压电元件和所述驱动轴的一端通过具有弹性的粘接剂被固定在所述防抖基座,所述驱动轴与所述移动件可相摩擦地接触,其中所述压电元件驱动所述驱动轴,由所述驱动轴通过摩擦带动所述移动件,进而由所述压电致动器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运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振动基板的一端被连接至压电基板,并通过所述振动基板向所述压电基板施加电势,以引起所述压电基板和所述振动基板的收缩或膨胀,其中所述驱动轴被设置于所述振动基板的另一端,由所述振动基板驱动所述驱动轴移动。
CN202110164494.7A 2021-02-05 2021-02-0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885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4494.7A CN114885088B (zh) 2021-02-05 2021-02-0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2280012186.5A CN116802549A (zh) 2021-02-05 2022-01-2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PCT/CN2022/073679 WO2022166677A1 (zh) 2021-02-05 2022-01-2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64494.7A CN114885088B (zh) 2021-02-05 2021-02-0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088A CN114885088A (zh) 2022-08-09
CN114885088B true CN114885088B (zh) 2024-01-26

Family

ID=8266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4494.7A Active CN114885088B (zh) 2021-02-05 2021-02-0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2280012186.5A Pending CN116802549A (zh) 2021-02-05 2022-01-2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2186.5A Pending CN116802549A (zh) 2021-02-05 2022-01-25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885088B (zh)
WO (1) WO202216667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0078A (ja) * 1998-01-12 1998-07-21 Alps Electric Co Ltd 積層型圧電素子
JP2000307937A (ja) * 1999-04-22 2000-11-02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CN101067709A (zh) * 2006-05-02 2007-11-07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设备和方法
CN101334573A (zh) * 2007-06-26 2008-12-31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摄影设备
JP2009093001A (ja) * 2007-10-10 2009-04-3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399163A (zh) * 2020-03-17 2020-07-10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55207B1 (ko) * 2006-06-19 2013-04-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용 손떨림 보정 모듈
JP2008145894A (ja) * 2006-12-12 2008-06-26 Sony Corp 撮像装置、移動装置及び圧電バイモル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2135043U (zh) * 2020-03-17 2020-12-11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0078A (ja) * 1998-01-12 1998-07-21 Alps Electric Co Ltd 積層型圧電素子
JP2000307937A (ja) * 1999-04-22 2000-11-02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
CN101067709A (zh) * 2006-05-02 2007-11-07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图像抖动校正设备和方法
CN101334573A (zh) * 2007-06-26 2008-12-31 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摄影设备
JP2009093001A (ja) * 2007-10-10 2009-04-3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399163A (zh) * 2020-03-17 2020-07-10 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光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66677A1 (zh) 2022-08-11
CN116802549A (zh) 2023-09-22
CN114885088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3596B2 (en) Vibration-type actuator, interchangeable len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automatic stage
CN114885088B (zh)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624849A (zh) 摄像模组及其驱动装置
CN114915700B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WO2022166924A1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879336A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CN117501176A (zh) 摄像模组
CN114915701A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5529399A (zh) 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942505B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EP4319126A1 (en) Camera module
CN114879335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4942504A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CN116745695A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和潜望式摄像模组
WO2024037631A1 (zh) 压电马达及其摄像模组
CN115086509B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
WO2022166921A1 (zh) 可变焦摄像模组
WO2024104177A1 (zh) 镜头对焦驱动装置、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942116A (zh) 摄像模组的防抖方法
CN115202130A (zh) 潜望式摄像模组
CN115499560A (zh) 摄像模组
KR20240062897A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115914833A (zh) 防抖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CN116471469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334212A (zh) 摄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